饥荒绳子怎么养牛(秦穆公的“穆公”是怎么来的)

饥荒绳子怎么养牛(秦穆公的“穆公”是怎么来的)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饥荒绳子怎么养牛,以及秦穆公的“穆公”是怎么来的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我的外公

我的外公

外公就是外爷,在我家乡的方言中,习惯把外爷的“外”叫成外(wei),成了“卫爷”,同样的外婆也是如此叫,这究竟是什么语法发音,我也无从考证,习惯了我们家乡都是这样叫的。

外爷去世已近三年了。按照农村的风俗,三周年是大事,要举办隆重的仪式,并大摆宴宴。日子愈是临近,我对外爷的思念之情就愈浓烈。还记得三年前外爷刚过世的时候,看着母亲和舅舅、还有几个姨哭的悲痛欲绝的,我不知是后知后觉还是怎的,除了在奔丧的火车上哭了几次,回到家看到外爷的棺椁,反倒没了应有的伤心,表现出“超凡”的理性,生老病死是自然现象,而且外爷患病已久,已病入膏肓,他的病情我们都讳莫如深。然而,就在外公过世的这几年中,我时常不由自主的想起外公生前的点点滴滴,愈想,思念就愈深切,愈想,伤心就愈悲痛。

外爷是个地地道道的庄稼人。一辈子勤劳能干,用勤劳的双手在饥荒年代拉扯大了六个儿女。记得小时放寒暑假的时候,我一般是在外爷家过的。抛开作业,跟外爷到地里干农活,是我觉得开心快乐的事情。他从不要求我要干多少活,但是我都会多多少少的做上一点,没做多久,就感觉累的不行。然而外爷却面朝黄土背朝天,弯着腰不慌不忙的一直在干,很少歇息。他常说,这就是功夫,庄稼人不怕慢,就怕站。看着外爷弯曲的脊柱在田地间挪动,我觉得那是最伟岸的身躯,是勤劳和力量的象征,只有勤劳的双手才能支撑起这个家。实在感觉累了,外爷会坐在田埂上,第一件事不是喝水,而是从上衣口袋里掏出烟卷和打火机,抽上一根,过过烟瘾。因为是个老烟枪了,他的身上总会有一股淡淡的烟草味道,小时候我天真的觉得那是外爷的味道。也是因为烟不离身,放在地头衣服里的打火机经过太阳暴晒后会自燃,所以有时会看到他的衣服上有洞,有些大,有些小······

在没有机械化的年代,耕牛是庄稼人的命根子。以前外爷也养牛,为了照顾牛,防止夜里牛被偷,外爷就和牛住在一个屋里,我们叫“牛屋”。老黄牛吃喝拉撒都在牛屋里,可想而知那种扑鼻的气味,不是现在人能够忍受的。到了白天,喂过草后外爷会把牛拉到大舅房前的那片林子里,把缰绳栓在光秃秃的洋槐树或者楝树上,让牛晒晒太阳,也为了让牛在屋外大便,这样他的牛屋就没那么臭了。早晨外爷拉着他心爱的牛,走出牛屋,穿过他家“路门头”,在和煦的晨光斜射下,他和牛修长的影子倒影在门前凹凸不平的马路上,至今仍然像一副画一样印刻的我的脑海中,每每想起就感受到和谐、宁静和温暖。外爷在他的牛屋里养了一头又一头牛,他的牛也帮助他种了一茬又一茬的庄稼。

关于外爷的牛屋,还有一个画面我印象非常深刻。他在里面喂完牛走出来,都会习惯性拿下挂在屋门上破旧、发黑的毛巾,在屋前掸一掸身上的灰尘,然后用双手手背,左一下右一下的掸去上衣袖子上的灰尘,最后再双手一起往下捋,掸去前襟和裤子的灰尘。这才背着手,走出来。小时候我还不懂事的模仿过外爷的这套动作,不知道是因为像,还是不像,大家都觉得很好玩。然而儿时这些美好的画面,也只能留在记忆里了······

听母亲说,在我小的时候,因为父亲到南方打工,她又要教书,又要照顾我,还要打理庄稼活,实在忙不过来。而且她一刚结婚的小媳妇,以前一直读书,也没干过农活,根本不懂怎么种地。外爷总会在忙完自家地里的活后,背着手,叼着烟,到我们家的几亩地里转上一转,看看地里的草是不是多了该除草了,庄稼是不是有虫需了要打农药了,然后回来告诉母亲那般这般,这般那般。在母亲的心目中,那是的外爷大概就是一名农业专家了把。母亲有时回忆,外爷经常说的一句话,地是咱庄稼人的脸。只有地里庄稼茂盛,产量比别家高,咱脸上才有光。我想这是外爷这么一个淳朴的庄稼人的信仰,这种信仰也影响了母亲和我两辈人,在农村只有勤劳才能致富,只有勤劳才能活出尊严。

外爷的细致、认真不光体现在庄稼上。我清楚的记得以前小舅家还没有盖楼房时的那个小院子。从堂屋到“路门头”大概有十几米远。无论寒暑,外爷每天早晨都起的很早。小时在外爷家住时,早上很多时候都是被外爷大扫帚的扫地声和外婆做好饭后的叫起床声弄醒的。外爷起来后,用自家的轧水井打出水,可能自己的脸洗的马马虎虎,但是一定会把洗脸水用手均匀的撒的院子里的砖面地上,然后用大扫帚一下一下开始打扫院子。因为是废旧的砖头铺的地面,很多缝隙,打扫起来并不容易,但是外爷的院子总是干干净净的,说一尘不染也毫不夸张。坐在外爷家干净的小院里,晨光从院子东边撒进来,东面因为有灶屋和牛屋两间偏房,院子里刚开始是没有阳光的,越接近早饭的时间,太阳慢慢升起,院子里便开始有了阳光,先是一半暗一半亮,慢慢的整个院子都亮了。最让我难以忘怀的还有那几乎和太阳一同升起的袅袅炊烟,那是我最喜欢闻的人间烟火的味道。

还记得大概八九年前,我们家要在原来的祖宅新盖一座房子,年近七旬的外爷执意要去帮我们家做砖面地。那年我上大四,回到家的时候看到外爷已经把里外两间屋子的地面全部铺好了砖头,每一个砖头缝都被填满细细的沙子,走上去踏踏实实,四平八稳,绝没有深一脚浅一脚的感觉。我觉得太不可思议了,惊讶于外爷的铺砖技术,更惊讶于外爷的认真细致。直到看到他铺院子里那大概七八米长、五十厘米宽的小路时,我再一次见识了外爷干活的仔细。只见他先用铲子把地做平,小路两边放上线作为水平,听外爷说砖头得横一块竖一块相互垂直铺放,这样才能互相用的上劲,不容易翘起。每铺一块,外爷都要双膝跪地,用力去按几下,确保四平八稳之后,再以同样的动作铺下一块。整条小路,外爷都是保持这样的姿势,直到整条路铺完。最后,还要在两边垂直的铺一圈作为边,他说这样可以保护路面不被踩垮。再最后,外爷在路面上撒了一层细细的沙子,并弯腰用大扫帚水平的紧贴着地面,轻轻的来回扫抹,直到沙子都填满砖缝。这才算完工。期间,我本家的三爷过来帮忙,看了外爷干的活,夸道,你外爷干哩活,那可得要个人比啊!外爷半开玩笑的毫不谦虚的说,那可真得要个人来比啊!期间脸上洋溢着无法掩饰的骄傲和自信!至今快十年过去了,每每回到家里,我都会在祖宅门前的那条羊肠小道走一走,踩上几脚,它依然四平把稳,平平整整,一如外爷一辈子干的农活,干干净净,整整齐齐。如今斯人已逝,物是人非,睹物思人,痛上心来······

外爷其实不是一个太爱说话的人,特别是跟外婆,从我有记忆开始,他们几乎从来没有叫过对方,有事都是直奔主题,以至于我从不知道他们之间是怎么称呼对方的。外婆是个内当家,急性子、暴脾气、大嗓门,碰到双方意见产生分歧的时候,大声争吵的永远是外婆,外爷往往都是用沉默回应,你说你的,他从来不跟你急,大不了就是低声怼你几句。小时候不懂事,我就很替外爷委屈,暗自使劲,以后我一定不做外爷这样整天被老婆责骂的人。现在回想起来,这其实就是外爷老两口的夫妻相处之道,外爷是大智若愚!鸡毛蒜皮的家长里短,外爷总不稀罕与外婆争执,但是一旦遇到家里的大事,比如嫁闺女,娶儿媳妇,甚至后来孙女辈的婚姻大事,不管七大姑八大姨再怎么你一言我一语的激烈讨论,最终拿主意、拍板定夺的一定是外爷。历史经验也证明了,外爷的话往往都是对的。在人生的长河中,关键时候能拍板、敢拍板的人,一定是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并且眼光独到的人,外爷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外爷虽然不苟言笑,但是每当家里有亲戚朋友来时,他看到后一定用最灿烂的笑容欢迎客人,还一定会说一句,谁谁谁来了!我在读书放假时到外爷家,外爷微笑着说一句“勉回来了”,那是我觉得最宾至如归感觉,以至于我早就把外爷家当做自己的家了。我的爷爷过世早,从小就没见过爷爷,后来我就干脆改口叫外爷为“爷”了,虽然那是还小,但是冥冥之中我总固执的认为,叫爷比叫外爷亲。自然,外爷也很乐意接受这样的称呼。

外爷是一个很聪明的人。听父亲说,外爷年轻的时候,个子虽小,但是长的很清秀帅气,还是十里八村出了名的小诸葛。不知道外婆当时是否也是因为颜值控,才嫁给了当年家徒四壁的外爷!革命年代外爷作为村里为数不多的识文断字的人,在生产队里做过会计。就是到了近些年,一旦村委会搞土地流转,要重新分地时,都会请外爷出山,他能把村里的耕地重新丈量、分割、计算,不管是方方正正的还是边边角角不规则的,外爷都能准确计算出面积!也许不规则多边形的面积计算在读过初中的人看来不算什么,但是对于外爷这个只读过夜校,连小学文化都算不上的人来说,这可是个了不起的事情。就凭这一招,外爷当年可完全就是村里叱咤风云的人物啊!

外爷还是一个非常有毅力的人。不光是种地有恒心和毅力,最大的毅力体现在他戒赌这件事情上。听母亲说,外爷年轻时嗜赌成性,经常夜不归宿,混迹赌场。推牌九,摇麻雀,打麻将,他都可以玩的门儿清。我虽然没能目睹外爷年轻时在赌场的风采,但外爷上了年纪以后,每逢春节,母亲和几个姨,舅舅,甚至包括我们孙子辈都会陪他玩推牌九或者打麻将。一来让他老人家过过牌瘾,二来也会故意输给他,哄他开心。看着做庄的外爷在儿孙们面前,摩拳擦掌、气定神闲,洗牌发牌,动作纯熟,输赢算钱,毫不含糊,我不难想象外爷当年叱咤赌场的样子。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嗜赌成性的外爷,当年愣是戒赌了!听母亲说,当年随着兄弟姐妹们都长大了,家里的开支陡然增加,外爷觉得不能再赌了,再赌下去这个家就要完蛋了。母亲曾对我说过一个具体的标志性事件,我记不大清楚了。从那以后,年轻时的外爷再也没有赌博过。有人说赌博就像抽大烟一样,是会上瘾的。戒赌真的是需要非凡的毅力,真的不得不佩服我的外爷,说到做到,绝不含糊。

我爱吃红薯,特别是黄澄澄的洋红薯,小时候一顿我能干掉满满的两大洋瓷碗。每次放假回到外爷家,他都会带我去大舅房子前面的那个红薯窖。我那时个子太小还不能下红薯窖。其实外爷个子也不高,下去也得费上些功夫。只见他先是双手撑在红薯窖口,两脚踩在里面预留的木棍上,然后上身趴在窖口,双脚慢慢往下试探,直到双脚触到窖底预留的砖头堆上,才敢慢慢松手,弯腰低头进去,开始拣红薯。这时我会把一个用绳子系着的小桶放下去,等外爷装满一桶后,我再使劲拉上来,倒进大筐子里。如此反复,直到筐子装满。下去容易,等到上来就难了。外爷身材矮小,站在窖底预留的砖头堆上,双手并不能够着窖口,他得用力跳一下才能勉强够着,然后身体往上揪着,才能慢慢上来,有时我还得在上面拉他一把才行。盖好红薯窖,外爷和我抬着一大筐红薯回去,等待着外婆做的红薯稀饭——那时我最爱的美味佳肴。现在吃上一碗红薯稀饭并不难,但再也没有那时的香了,因为以前的那碗稀饭里包含着外爷的辛勤劳动,满含着外爷对孙辈简单又复杂的爱。多么想我没有长大,外爷也没变老,也没疾病,更不会逝去,再喝上一碗他刨回来的红薯稀饭······

有人说时间是治愈伤心的良药,但是为什么时间越长,我反而更加想念外爷。想念他被岁月压弯的脊梁,想念他迎我回家的微笑,想念他背着手丈量土地的样子,想念他朴素而富有哲理的思想指引,想念我和他曾经共同经历过的点点滴滴······

我的牛怎么写作文

我的牛怎么写作文

1.以“牛”写一篇作文怎么写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以牛勤勤恳恳,忠诚老实,任劳任怨为切入点,以此象征无私奉献的精神。如唐代刘叉《代牛言》诗:“渴饮颍水流,饿喘吴门月。

黄金如可种,我力终不竭”。此诗以拟人的方式,歌颂了牛的勤劳质朴和隐忍顽强。

(这块多写点)后面说,人们要报答牛,举例:在云南省文山壮族自治州的一些壮族地区,至今还时兴着一个有趣的节日——牛王节。每年农历十月初一这一天,不准打牛,骂牛,骑牛,更不准拉牛去犁田犁地。

这天要让牛休息,让它享受勤劳果实,还要给它戴花,让它舒舒坦坦的过一天,以表达对它们的崇敬。引起反思,为什么只有云南省文山壮族自治州举行牛王节,对于这样默默奉献的牛,应该有更多的人来关爱它。

联系到现实生活中那些默默奉献的人,社会应该给出更多的目光来表答我们的感谢。(虽然这个问题很久之前的了,但我很感兴趣,特意查资料,一字一字打出来的哟!呵呵~)。

2.以牛为话题的作文怎么写

按农历排算,2009年是已丑年,也就是牛年了。

牛在中国人的心目中,一直享有尊荣的地位。它对农耕文化的发展,起过极为重要的作用,是人类的亲密伙伴。黄牛、水牛、奶牛、牦牛,至今仍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耕田、运输、挤奶,任劳任怨;肉、骨、角、皮、毛、粪,无一样无用处。

历代诗人,对牛总是赞颂有加,如唐人韦庄、杜甫的诗句:“绿桑深处哺牛鸣”、“一寸荒田牛得耕”。鲁迅称颂牛“吃的是草,挤的是奶”,还自白“俯首甘为孺子牛”,可说是妇孺皆知。在尘封的典籍中,牛还与许多政治、军事事件以及名人名流有着密切的联系。

古代诸侯歃血为盟,盛牛耳于珠盘,由主盟者执盘,故称主盟者为“执牛耳”。《左传·哀公十七年》说:“诸侯盟,谁执牛耳。”以后,人们便把“执牛耳”引申为在某一方面居领导地位。

牛还被用于战争,如史册所记之“火牛阵”。公元前279年,燕惠王即位,齐将田单派人向燕军诈降,又用千余头牛,角上缚兵刃,尾上缚苇灌油,夜间以火点燃,火牛前冲,其后是五千勇士,使燕军大败,田单陆续收复70余座城池。

还有老子骑青牛的传说。《列仙传》说:“老子西游,关令尹喜望见其有紫气浮关,而老子果乘青牛而过。”老子出的是函谷关,后人在函谷关口写了一副名联:“不许田文轻策马;愿逢老子再骑牛。”

典籍中用“牛”组成的词语也很多,比如“牛酒”,这可不是一种酒的名字,而是古代用牛和酒作赏赐、慰劳和馈赠的物品,“奉牛酒以劳军营”(《后汉书·臧官传》),以后,“牛酒”引申为礼物的别称。还有“牛马走”一词,司马迁《报任安书》开篇便说“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牛马走”,是指“奔走于牛马之间”掌管牛马的仆人,以后作为自谦的代称,如同说“敝人”、“鄙人”。

在老一辈的画家中,李可染先生是我十分钦服的一位。他的人品、画品皆为世人所重。他的画斋叫“师牛堂”,其实他就是那吃苦耐劳、坚韧不拔、乐于助人、甘守淡泊的老牛!在他漫长的艺术生涯中,他师牛、画牛,为人民大众奉献了无数的精品佳作。

我喜欢他的《牧牛图》,性格温驯的老牛与天真无邪的牧童和谐相处于画图之中,背景又是如此的绚丽多彩,或春风杨柳,或枫叶如火,或鸦阵归飞,或烟雨远山。他所创造的水牛形象表现了一种民族的精神气质,脚踏实地,默默奉献。他以高超的笔墨技法,极概括地表现出水牛的千姿百态,或行或止,或立或卧,或正或侧,无不栩栩如生,而且特别注重细节的真实性,比如“牛鼻子确实画成了像是湿的”,体现出“牛鼻子有水气”的意味。而那些牧童,嬉嬉而乐,天真烂漫,抒发了人类在更高的层面上重返童年的期待。李可染在这些画图上题款,从不同的角度来歌颂牛的高尚品德,如“给予人者多,取与人者寡”;“牛也力大无穷,俯首孺子而不逞强,终生劳瘁事农而不居功。”

在我们周围,活跃着许多有着牛的品格和秉性的人物,敢于开拓创新的“拓荒牛”,吃苦耐劳的“老黄牛”,认准真理而不退让的“老犟牛”,年轻而不畏困难艰险的“初生牛犊”……怎不令人肃然起敬!

3.写牛的作文600字

十二生肖之牛的故事

1.

牛说:“我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和鲜血。”

我是一头牛,我热爱生活,我喜欢自由,喜欢在漫步在绿色的草地上,喜欢侧窝与大树的阴凉,喜欢畅游在水塘里的感觉,喜欢这里的一切。

这个草原上有很多动物,大家在一起都非常的开心,我喜欢和他们在一起,因为我感觉他们离不开我,我喜欢帮助别人,喜欢他们在得到我的帮助后感谢我的表情,因为我是一头牛,一头热爱生活的牛……!

一天,草原上来了一个人类,他对我说,可以和我走吗?我们很需要你,我很激动,因为人类很少出现在这里的,而现在他们好像很需要我的帮助,我决定跟他走,因为我是一头牛,一头喜欢帮助别人的牛,我热爱生活……!

人类在我的鼻子上穿了一个洞,插了一跟木棍,还系了一根绳子在上面,开始我很不习惯,我讨厌束缚,我喜欢自由,可是渐渐的我发现我开始依赖这根绳子了,没有了它我失去了方向……

到了人类播种的时候了,我喜欢这个季节,因为这个季节对于人类来说很重要,他们赖以生存的粮食就是在这个时候播种的,而我,一头牛就是这个季节的主角,我背着重重的耕车,一步一步的在田间行走,身后留下翻新的土地,人们把种子丢在里面,来年就会有好多粮食,我很高兴,虽然很累,不过每次在我累的走不动的时候,人类就会用鞭子在我身上鼓励我,还对我大叫:“得儿……架!”

我喜欢帮他们耕地,喜欢帮他们拉车,人类把我价值体现的几乎完美,连他们的孩子都喝我的奶长大,我感激他们,我感激他们让我活的那么精彩,我热爱生活,我喜欢帮助人,所以我非常感激他们,就算他们把我杀了要吃烤牛肉我也不后悔……!

当我看见铁锤在我眼前晃过后,我就什么也不知道了,当醒来的时候我发现我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看见了以前好多在草原的朋友—马、狗、猪、羊还有猫和老鼠!就在我们互相打招呼的时候,来了一个从没有见过的动物,后来知道他叫……龙!龙告诉我们这里是仙界,他是仙界的动物,我不管他是什么,我知道我也可以帮助他的,因为不管在那里,我都是一头牛,一头热爱生活的牛……!

这里也有人类,不过我总感觉这里的人类和以前的不一样。有一天,来个一个人告诉我们,叫我们过几天去一个地方,在那里有需要我们帮助的一见事……我喜欢这个消息。

我再也不想在这里呆下去了,没有什么需要我做的,我失去了目标,于是我决定提前去那个叫生肖宝殿的地方,因为那里可能需要我,我问了很多人愿不愿意和我一起走,可是他们都说现在不去,在这里他们很舒服,不愁吃,不愁住。只有老鼠愿意和我一起走,他没有说什么理由,可是我很开心,多少有个伴了!

在路上,老鼠很神秘的告诉我,一个晚上他听见这里的人在说关于生肖宝殿的事,他说宝殿里有12个座位,先前到的12个动物就有资格坐在上面被世人崇拜……,我不明白是什么意思,可是我想我既然去了,就要去看看。老鼠还说,他很自卑,在动物里没有人看的起他,人类更到处打他,更让他不明白的是,动物界的老大——老虎都不欺负他,为什么一只小小的猫却见他就扁他呢!所以他要抢到一个位子,这样就可以扬眉吐气了,就不怕别人欺负他了。

我很同情老鼠的遭遇,我决定帮助他,为了加快脚步,我让老鼠骑在我的背上,我跑的飞一样的快……!

宝殿下就我和老鼠,老鼠很高兴说,一定会有位子的,并一直在笑我。我很欣慰,帮助别人我就会快乐,就在我们将要进去的时候,哪个老欺负老鼠的猫赶了过来拦住了我们的去路,老鼠好害怕,我很生气……!

我不喜欢强者欺负弱者的行为,尤其是在我面前出现这样的事情,我决定帮助老鼠,于是我踢出了我从没有踢过的蹄子……!

明亮的宝殿大厅里整齐的放着12张宝座,在我制止猫欺负老鼠的时候,老鼠乘机躲进了宝殿里,于是他坐在了第一个宝座上,我看见他的眼中有滚滚的泪花,我坐在了老鼠的傍边安慰他,鼓励他,这个时候动物们越来越多,位子很快被坐满了,我没有看见猫的身影,难道他被我踢晕了现在还没醒?他不会死了吧?难道……!我心里开始不安起来!!

一个厚重的声音在大殿的上空响起——!

十二生肖座次就位,鼠牛虎兔……!

“那只猫现在怎么样了……!!!”

4.以我心中的牛人为题写一篇600字的作文

我眼中的“牛人”阳春三月,万里无云,桃红柳绿,微风习习吹来,站在历史的长廊中回眸,从古至今的伟人都漫步于长廊中,他们各个姿态不一,但都气质非凡,他们都是历史中的英雄,更是我眼中的“牛人”.司马迁是英雄,是我眼中的“牛人”.第一次与司马迁邂逅是在初一的语文课本里,是《史记》让我认识了司马迁.原以为著有《史记》这种鸿篇巨制的人一定是位了不起的政治家、军事家,或者文学家,也一定是家庭幸福、功名利禄丝毫不缺的人,于是对他充满了幻想与羡慕.但是,第二次近距离感受司马迁时才知道,原来,这个著《史记》的人没权没势,没名没利,他处处受人排斥,他甚至遭受了宫刑,他是个可怜的人啊!但是,就是这么一个可怜人,在封建社会的恐怖迫害下,仍然傲然不屈,写下了一部永垂不朽、流芳百世的《史记》.司马迁,你永远是我心中的“牛人”!贝多芬是音乐家,是我眼中的“牛人”.贝多芬幼年丧父,早年丧母,继而失聪,失明,疾病缠身,成了一个彻底的瞎子,孤独地生活在一个完全黑暗的世界里.但是,他不向命运低头,而是勇敢地向生活挑战,他让音乐在心底流淌,让心中始终开着光明的窗扉.贝多芬酷爱音乐,老天不让他听音乐,他就用心感受音乐;病魔不让他动弹,他就用仅能活动的十指去弹琴;命运想草草结束他的生命,他就对命运说:“我要扼住你的喉咙!”贝多芬曾说过:“在困厄颠沛的时候能坚定不移,这就是一个真正令人钦佩的人的不凡之处.”贝多芬,你用如山的行动向后人证实了自己的话,你是我心中的“牛人”!江国真是英雄,是我眼中的“牛人”,坎坷的一生中,他无怨无悔,只留下一句“垂下头颅,只是为了让思想扬起”,如此平淡的一句话却永远烙在了人们的心中;郭路生是英雄,是我眼中的“牛人”,荆棘丛生的生命旅途中,他充满***,面对自己如“辗转飘零的落叶”般的身影,他只高呼:“哪怕荆棘刺破我的心,火一样的血浆火一样地燃烧着,也要挣扎着爬进那喧闹的小河,人死了,精神永不沉默.”这样坚强不屈的郭路生,是我敬佩的君子,是我学习的榜样,!历史的长廊中,英雄人物不胜枚举,他们是我眼中的“牛人”,我非常敬佩他们.但我知道,我现在最重要的任务是让自己也做一个“牛人”,因为只有努力做一个让自己满意的“牛人”才最有意义。

5.写牛的作文

我想,牛这种动物应该是世界上人类的最忠诚最默默无闻的伴侣和朋友了吧!

它们从小就跟着牛妈妈下田做活,大一点儿的时候就开始学着牛妈妈做一点儿活了。待到成年时,它们就得自个儿去田里耕作――一直到死!它们把自个儿的生命全部奉献给了农田,全部奉献给了人类,而自己却这样儿的默默无闻,有了功劳也不会象小狗一样儿摆着尾巴到主人面前邀功;也不会象母鸡要生小鸡之前一样在院子里屋子外来来回回的走动,向其它的家禽炫耀自己的丰功伟绩;更不会象小猫一样口刁着倒霉的老鼠傲慢地站在主人面前,等待着几句没有什么意思的表扬。而是踏踏实实地干活,没有要求,没有抱怨!

牛活了一辈子,也为人类服务了一辈子,到头来……唉!不说也罢!只是我想,牛为人付出,而人没给它们什么回报。牛的遭遇真是太可怜了!

牛是一种能与人心灵沟通的动物。牛是一种比较长寿的动物,所以它见过人间冷暖,感受过人类真情。它会淌眼泪,那是与人心灵碰撞出的泪珠。只要你全心全意地对待它,它也会对你忠诚不变。

让那些好逸恶劳,阿谀奉承的人们去喜那高贵的欧州犬(那也是忠诚的),去厌恶这任劳任怨、默默无闻的牛吧,我要高声赞美牛!

希望我的回答令你满意~!

6.《我咋这么牛呢

我属牛,跟我属相有关的事可多了,可最引人注目的还是我的“倔牛脾气“.就说那么一件事吧.有一天早上,我刚走出小区大门,忽然想起没带文具盒,于是我飞快的跑回家去.奶奶看我回来了,好奇地问:“你怎么又回来了?“我粗声粗气地回答:“忘带文具盒了.“奶奶见我满屋乱找文具盒,好心的提醒我:“以后文具盒放哪儿要记住,不要粗心大意我属牛,跟我属相有的关的事可多了,可最引人注目的还是我“倔牛脾气”.就说那么一件事吧.有一天早,我刚走出小区大门,忽然想起没带文具盒,于是我飞快的跑回家去.奶奶看我回来了,好奇地问:“你怎么又回来了?”我粗声粗气地回答:“忘带文具盒了.”奶奶见我满屋乱找文具盒,好心的提醒我:“以后文具盒放哪儿要记住,不要粗心大意……”查字典作文网[CHAZIDIAN.COM]我找不到文具盒本来就有些冒火,让奶奶这么一说,就不高兴的撅起了小嘴,忿忿地说:“我快迟到了,你不帮我找,还罗罗嗦唆唠唠叨叨……”说着把挡道的小板凳踢到了墙角.妈妈见了亲切的对我说:“奶奶说你几句,你就这样不耐烦,说你是为了你好,难道你喜欢大家都不管你吗?”旁边的爷爷笑眯眯的说:“属牛的人,脾气就是倔!”我不服气地反驳道:“牛,牛,你们就记得牛的坏脾气,牛也有优点呀!”爷爷听了不紧不慢地说:“你干吗生气呢?属牛的人富有不屈不饶、贯彻始终的精神,这些都是优点.至于你吗,改掉你的倔牛脾气,就是人人喜欢的好‘小牛’了.”听了爷爷的话,我惭愧的低下了头,不好意思的说:“我这头‘小牛’脾气太倔,对不起,请大家原谅.”他们听了都哈哈大笑起来,奶奶也高兴的笑了,那笑声多么动听啊!改掉“倔牛脾气”虽然不容易,但我是人,不是牛.我想:我一定能够改掉我的“倔牛脾气”.。

7.关于写牛的作文

星期天的下午,天气很热,我帮村里放牛。饲养员叔叔叮嘱我:“放牛就像读书一样,要专心,牛吃一会儿草要去放放水。”我点点头就牵着牛走了。

我很喜欢牛,“牛是农家宝”虽然有了拖拉机,可农忙耕田的时候还少不了它。我放的这头牛很大,听大人们说,这牛有一千三百多斤。它的那双眼睛炯炯有神,嘴很大,头部两侧竖着一对灵敏的耳朵,随着声音微动着,呼吸的时候发出呼呼的响声。耳朵两边长着弯弯的牛角。它有柱子一般的四只脚,还有一根绳索似的长尾巴,一甩一甩地赶走背上蚊蝇。我把牛牵到长着青草的地方,然后往地上一坐,看着牛吃草,见它的舌头一钩,钩住一束草卷进嘴里,一会儿,草就吃完了。

就在这时候,我听到一阵嬉笑声从远处传来,我仔细一听,原来是伙伴们在小河里发出的声音。我不禁发痒,真想下水过把瘾,可一看牛就打去了游泳的念头。一下子,我就把牛绳绕在树上,就被吸引引着来到小河边。

河水碧波荡漾,我和小伙伴玩得正起劲,就有人喊:“牛吃稻子啦。”我一听,连忙跑过去,大力的拉住牛绳,可牛已经吃了一大片稻子了。饲养员叔叔气喘呼呼地跑过来,严肃地看着我,我低下了头。

经过这件事情之后我做什么事都不三心二意。

8.描写牛的文章

“牛的眼睛是诚实的眼睛,在生命界,牛的眼睛是最没有恶意的。”

“牛的眼睛也是美丽的眼睛。”我未曾仔细观察过牛的眼睛,但“牛”这种动物给我的印象是、憨厚、老实、勤劳;在电视中牛所出演的角色总是在特定的一个范围内,比如最常见的就是牛在田野中辛勤的为主人耕地,没有一丝怨言。文章中写了牛相貌,主要写了是牛的眼睛。牛都着好看的双眼皮,在世界上有丑男丑女,但是没有丑牛!也许是因为牛的憨厚性格所导致的吧~~~~

牛在任何地方都会留下蹄印,这是他用全身的重量烙下的印章。~~~~~~~牛不在意自己身后留下了什么,绝不回头看自己蹄印的深浅,走过去就走过去了,它相信它的每一步都是实实在在走过去的。这似乎就是牛的性格,在人的一生中每一步都要实实在在的走,一步一个脚印不要为自己留下遗憾!

“牛是少数不制造秽物的动物之一。牛粪是干净的,不仅不臭,似乎还有着淡淡的草的清香。”

一位外国诗人曾写道:在被遗忘的山路上,去年的牛粪已经变成了黄金。

9.以“牛”为话题的文章怎么写

牛,象形字。

甲骨文牛字,象牛头形。中间一竖表示牛面,上面是牛角,下面是牛耳。

51-51免费论文网-网-欢迎您牛,大牲也。——《说文》牛曰太牢。

——《礼记》牺牲,指古代祭祀用的牛、羊、猪等祭品。古代祭祀所用牺牲,行祭前需先饲养于牢,故这类牺牲称为牢;又根据牺牲搭配的种类不同而有太牢、少牢之分。

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三牲全备为“因此牛最早是祭祀仪式上的祭品。后来人们发现牛能拉车,于是“肇牵车牛”,“服牛乘马”,牛便成了古人的驱使之物。

相传老子出函谷关时,骑坐的便是一骑青牛。在部族间的战争中,驱牛狂奔,冲撞对方营垒,也是一种犀利的进攻性武器。

战国时,田单使用“火牛阵”,就是把成千成百的牛,在牛角、牛尾上燃烧火把,然后驱向敌阵,破敌制胜。人们正式利用牛的畜力为人类生产服务,是从汉代开始的。

《汉书》记有光武帝多次下旨号召农人养牛,并训令地方官吏指导农人使牛。很快,牛进入了农民的家家户户,从此育牛、牧牛、役牛成了农事中重要的日常工作。

人与牛也产生了相互依存的深厚感情。农人爱牛,冬季为了给牛御寒,专门用草麻之类编织成器物给牛披上,称牛衣。

苏轼词《浣溪沙》中就有“牛衣古柳卖黄瓜”。即使在饥荒时节,他们也不忍杀牛来充饥。

如果迫不得已要出卖耕牛,其内心的难过和对牛的依恋之情难以言表。清朝袁承福《老翁卖牛行》生动地描绘了人与牛依依惜别的深情:“念牛作多年功,洒泪别牛心不忍”,“买牛人自鞭去,老翁泪湿东西路。”

牛对小农经济的农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农民与牛刻不能离,从而产生了无数人与牛之间感情交融的故事。

古人“牛衣夜泣”以及“牛郎织女”的传说中,老牛都成了通灵性之.人们称放牛的孩子叫牧童。“风吹草低见牛羊”诗意潇洒,其实牧童都是苦孩子。

明朝皇帝朱元璋从小家贫,很小就给别人家去放牛。他当了皇帝之后,仍念念不忘他放牛时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以及常常被田主暴打的故事。

历史上放牛出身,终成显贵的不乏其人,朱元璋如是,大将周德兴、汤和、徐达也都是从小放牛的。晋代“牛角挂书”的李密,明代大画家王冕,都是骑在牛背上吹柳笛的牧童。

时至现代,大画家齐白石自称“耕砚牛”,李可染一生酷爱画牛,在自己的画室里挂着“师牛堂”的横幅,“老黄牛精神”成为人们对牛的由衷赞美。最令人称道的是鲁迅先生,“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牛和人其精神皆伟大而不朽。

中国的汉字中,只要与牛配伍的,不是有那么点牛劲,就是有那么些牛精神,否则就是一头货真价实的牛。“牦牛”、“牯”、“犊”、“犀”、“犋”等指不同种类的牛。

“牧”指放牛之地,“犁”则指牛耕地之器物。脾气倔如牛的称“犟”,牛角称为“犄”,死不悔改的牛性谓之“牾”。

此外,如“牡”、“物”、“特”、“牿”等也都是与牛沾亲带故的本家.牛在十二生肖中,是体积最大的,与老鼠正成对比,所以人们在生活中以“鼠”喻小或少,以“牛”寓多或大。大材小用为“牛刀小试”、“杀鸡焉用牛刀”、“牛鼎烹鸡”。

“牛目、牛嘴、牛肛、牛脚”则形容人体某些部位粗大不雅。说宁在小地方做首领,也不在大地方做部下为“宁为鸡口,勿为牛后”。

牛体大,毛自然多,因此以“牛毛”喻众多而细密。《抱朴子》云:“为学如牛毛,获者如麟角”,强调做学问之不易。

杜甫有“秦时任商鞅,法令如牛毛”的诗句.古人以竹蒲作画,以牛拉车载书,所以有“汗牛充栋”的故事。柳宗元文:“其为书,处则充栋宇,出则汗牛马。”

后人遂把书籍多称为“汗牛充栋”,可见牛很早就沾染上了书香气。牛有四个囊,食下物后能反刍,食量很大,民间讥笑人食量大者为“牛肚”,称人善饮的为“牛饮”,脾气大的称为“牛脾气”,称制止发脾气或遏止说谎者为“扯牛鼻”,骂人不爱惜物品为“牛神”,讥人粗野不洁为“牛样”,称人行动迟缓如牛为“牛步迟迟”。

称夸耀不实者为“吹牛”、“吹牛皮”、“牛皮哄哄”。今称企图非份、信口开河、倒卖火车票、投机取巧的不法分子为“黄牛”。

凡事两情不相干为“风马牛不相及”、“牛头不对马嘴”。好绕道旁门营私或不知变通为“钻牛角尖”。

“泥牛入海”指代一去无返。“庖丁解牛”比喻经过反复实践,掌握了事物的客观规律,做事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牛以愚忠闻名。人们常把不智不肖,愚笨者称为“蠢牛”。

古时讥笑目不识丁者为“青瞑牛”(瞎眼牛)。世人谓不明话意为“对牛弹琴”。

称毁誉由人为“呼牛呼马”,因《庄子》有:“呼我牛也而谓之牛,呼我马也谓之马。”形容贤愚利钝不分为“牛骥共宰”。

报恩于人宁“做牛做马”。形容貌丑或宵小为“牛鬼蛇神”,文革时以此辱骂知识分子。

“归马放牛”比喻战事结束,士兵解甲归田永息兵弋。“九牛一毛”言极多数中的一小部分。

“九牛二虎”形容极大的力量。……按中国传统的甲子纪年法,2009年将迎来农历己丑年,丑对应的是十二生肖的第二位动物——牛。

按六十甲子与五音十二律结合起来的纳音五行,己丑为霹雳火,2009年生人属霹雳火。

秦穆公的“穆公”是怎么来的

秦穆公的“穆公”是怎么来的

秦僻处西陲,周初为附庸小国,春秋初年因秦襄公助平王东迁才被封为诸侯,并承平王赐给岐山以西之地,后定都于雍(今陕西凤翔南)。到了秦穆公(前六五九年--前六二一年执政)时,国势逐渐强大起来。秦穆公名任好,赢姓,秦国历史上一位有作为的君主。他在位期间,内修国政,外图霸业,统一了今甘肃、宁夏等地,开始了秦国的崛起。

秦国原是居住在秦亭(今甘肃张家川)周围的一个赢姓部落。秦襄公因护送平王东迁(见周幽王)有功,封为诸侯,赐给歧以西地,正式建国。经文、宁、武、德、宣诸公,秦的疆土不断东移,到穆公继位时,已占有大半个关中。

秦穆公继位当年(前659年),就亲自带兵讨伐茅津(今山西芮城东)的戎人,开始了扩张疆土的事业。秦穆公娶晋太子申生的姊姊穆姬为妻。穆公五年(前655年),晋献公灭虞,俘虏了虞公及其大夫井伯、百里奚,就将他们作为穆姬的媵人(随嫁的人)陪嫁到秦国。百里奚不愿忍受奴隶的生活,逃到宛(今河南南阳),被楚国人捉去。

秦穆公胸怀大志,却苦于无贤才辅佐。有人告诉他,穆姬媵人百里奚是不可多得的人材,他喜出望外,急忙去请,却得知百里奚已经逃到楚国。秦穆公愿以重金赎回百里奚,又怕楚人不给。于是派使者到楚,说:「中国的媵奴百里奚逃到贵国,请允许我方用五张公羊皮将他赎回。」楚国一看此人如此不值钱,也就答应了秦的要求。当七十余岁的百里奚被押回秦国时,秦穆公亲自为他打开桎梏,与他商谈国事。百里奚说:「我是亡国之臣,哪里值得君公垂询!」穆公说:「虞君不用你,才使你被掳,并不是你的过错。」坚持向百里奚讨教,两人一直谈了三天,穆公十分高兴,以百里奚为国相。由于百里奚是用五张公羊皮赎回来的,所以人称其为「五羖大夫」。百里奚辞让道:「我不如我的朋友蹇叔。蹇叔贤能而不为世人了解。当年我在外漫游受困于齐,不得已向别人乞讨,是蹇叔收留了我。我因此想到齐君无知那儿做事,是蹇叔阻止了我,使我幸免与无知一起被杀。我到周地,见王子颓喜欢牛,就以养牛去接近他。后来,王子颓想用我,又是蹇叔阻止了我,使我免于被诛。我到虞君手下做事,蹇叔又阻止我。我也知道虞君不会信用我,只是为了那一份俸禄和爵位,暂时留下来,想不到就当了俘虏。从这三件事,我深知蹇叔的贤能。」秦穆公于是用很重的礼品,将蹇叔请来秦国,任命他为上大夫。

秦国要发展,首当其冲的是其东邻晋国。在百里奚和蹇叔的辅佐下,秦穆公将注意力集中于晋。晋献公晚年,骊姬之乱,公子重耳和夷吾出逃。穆公九年(前651年)晋献公死,驴姬子奚齐继位,旋即被其臣里克杀死。秦穆公派百里奚带兵送夷吾回国继位,为晋惠公。夷吾事先答应将河西八城割给秦作为谢礼,但继位后却毁约。晋臣丕豹逃到秦国,受到穆公重用。十二年(前648年)晋国旱灾,秦穆公运了大量粟米给晋。十四年(前646年),秦国发生饥荒,晋国不仅不给秦国粮食救灾,反而乘机出兵,于次年攻秦。双方在韩原大战,秦军最终生俘晋惠公。在周襄王和穆姬的请求下,秦穆公与晋惠公结盟后,将其放回。晋惠公送太子圉到秦国为质子,并将黄河以西的地方献给秦国,秦的东部疆界扩至龙门。二十三年(前637年),晋惠公死,其子子圉逃回国继位,为怀公,继续迫害逃亡的公子重耳。秦穆公于是将重耳从楚国迎来,以极为隆重的礼节接待,将女儿文嬴及四位宗女嫁其为妻,然后于次年送重耳回国为君,是为晋文公。晋文公杀死子圉,在秦的参与下,尊王攘夷,败楚城濮,成为霸主。三十年(前630年),秦又出兵帮助晋文公围郑。郑老臣烛之武夜里从围城中绳出,见秦穆公说:「郑国灭亡,于秦不利。晋人这次开拓了东边的领土,下次就会向西边的秦国用兵。大君何必损害自己国家的利益,共帮助晋国呢?」秦穆公于是与郑结盟,留杞子、逢孙、杨孙戍守,罢兵而还。

秦穆公三十二年(前628年)冬,晋文公死。这时,杞子从郑国派人送信回国,说:「郑人将北门的钥匙交给了我,如果悄悄地派军队来,郑国就能得到。」秦穆公问蹇叔和百里奚,两人回答道:「经过几个国家几千里路去袭击别人,很少有成功的。我军的行动郑国一定会知道,不能去!」秦穆公说:「我已经决定了,你俩不必再说。」于是派遣百里奚的儿子孟明视、蹇叔的儿子西乞术和白乞丙三将带兵出发。百里奚和蹇叔哭着为军队送行,秦穆公很生气,说:「我出兵,你们却哭着沮丧我军的士气,这是为什么?」二老答道:「我们并不敢沮丧士气。只是我们年纪大了,儿子要出征,怕以后再也见不看了!」二老对其儿子说:「你们的军队一定会吃败仗,晋人将在崤山阻击。」三十三年(前627年)春,秦军东去,经过成周北门时,车左、车右都脱去头盔下车致敬,随即跳上车去的有三百辆战车的将士。王孙满看了以后说:「秦军轻挑而无礼,一定会失败!」秦军经过滑国时,郑国的商人弦高正贩了牛准备到周去卖,见秦军,就将所带的十二头牛全部迭给秦军,说:「听说大国将要诛灭郑,郑君已经作好迎战的准备,派我先迭十二头牛犒劳贵军士卒。」秦军三位将军商量道:「郑国已经知道我军要去袭击,去了也没有用。」于是灭了滑国,往回撤兵。滑是晋国的同姓之国。当时,晋文公还没有下葬。太子襄公愤怒地说:「秦国欺侮我丧父,乘机攻灭我的同姓之国。」于是,将丧服染成黑色,出兵在崤山阻击,大败秦军,将三位秦将全部俘获。

晋文公的夫人文赢,是秦穆公的女儿,她对襄公说:「这三人挑拨我们两国国君的关系,穆公对三人恨入骨髓。你何必自己去杀他们呢?不如放他们回去,让穆公去将他们煮死!」晋襄公同意了。秦穆公穿了素服,哭看到郊外迎接孟明视等人,说:「我不听从百里奚和蹇叔的话,使你们三位遭受耻辱,你们有什么错?你们要专心谋划报仇雪耻,不可懈怠!」恢复了三人的官职,对他们更加信任了。三十四年(前62前6年),秦穆公又派孟明视等带兵东向,与晋军战于彭衙(今陕西白水东北),秦军再次失败。两次较量,秦东进的路被晋牢牢地扼住,只得转而向西发展。

当峙,在今陕甘宁一带,生活着许多戎狄的部落和小国,如陇山以西有昆戎、绵诸、翟,泾北有义渠、乌氏、朐衍之戎,洛川有大荔之戎,渭南有陆浑之戎。他们生产落后,披发衣皮,各有君长,不相统一。他们常常突袭秦的边地,抢掠粮食、牲畜,掳夺子女,给秦人造成很大的苦难。秦穆公向西发展,采取了比较谨慎的策略,先强后弱,次第征服。当时,西戎诸部落中较强的是绵诸(在今甘肃天水市东)、义渠(在今甘肃宁县北)和大荔(今陕西大荔东)。其中,绵诸有王,住地在秦的故土附近,与秦疆土相接。正好,绵诸王听说秦穆公贤能,派了由余出使秦国。秦穆公隆重接待由余,向他展示秦国壮丽的宫室和丰裕的积储,向他了解西戎的地形、兵势。又用内史廖的策略,挽留由余在秦居住。同时,给绵诸王送去女乐二八。动听美妙的秦国音乐舞蹈,使戎王大享眼耳之福。他终日饮酒享乐,不理政事,国内大批牛马死亡,也不加过问。等到绵诸国内政事一塌糊涂,秦穆公这才让由余回国。由余的劝谏,受到戎王的拒绝。在秦人的规劝下,由余终于归向秦国。秦穆公以宾客之礼接待由余,和他讨论统一西方戎族的策略。

穆公三十六年(前624年),秦穆公亲自率兵讨伐晋国,渡过黄河以后,将渡船全部焚毁,表示誓死克敌的决心。秦军夺得王官(今山西闻喜西)和郊。晋军不敢出战,秦军从茅津渡过黄河,到南岸崤地,在当年的战场为战死的将士堆土树立标记,然后回国。三十七年(前623年),秦军出征西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包围了绵诸,在酒樽之下活捉了绵诸王。秦穆公乘胜前进,二十多个戎狄小国先后归服了秦国。秦国辟地千里,国界南至秦岭,西达狄道(今甘肃临洮),北至朐衍戎(今宁夏盐池),东到黄河,史称「秦穆公霸西戎」。周襄王派遣召公过带了金鼓送给秦穆公,以表示祝贺。

三十九年(前621年),秦穆公死,安葬于雍(今陕西凤翔东南),殉葬而死的有一百七十七人,其中包括子舆氏的三个儿子奄息、仲行、针虎。这三人十分善良、勇武,国人对此悲痛万分,赋《黄鸟》之诗,唱道:「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意思是,青天呵,怎么将这么善良的人给殉葬了?如果可以赎命,我们宁愿出一百条命将他们换回来!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