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养牛扶贫 南疆驻村工作民情日记

赣州养牛扶贫 南疆驻村工作民情日记

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赣州养牛扶贫的问题,以及和南疆驻村工作民情日记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南疆驻村工作民情日记

南疆驻村工作民情日记

南疆驻村工作民情日记

从驻村工作队员民情日记可以了解他们的工作落实情况是怎样的接下来是南疆驻村工作民情日记,欢迎阅读!希望你喜欢!

南疆驻村工作民情日记1

在寒冷的冬季,我身居闹市,却被周鸿的纪实散文集《驻村民情日记》带回了久违的乡村,心里充满了暖意。该书于2013年11月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2014年6月再版,收录的51篇日记记录了作者一年多的驻村心路历程,既是国务院支持赣南苏区振兴发展政策实施两年来新农村的美丽剪影,也是新时代和谐干群关系的最好见证,更是当前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生动实践与写照。

周鸿是省作协会员,赣州市委组织部的一名机关干部。2012年4月。他被派驻到省定贫困村——南康区大坪乡上期村开展驻村扶贫工作。这位土生土长的农村人对“三农”有着深厚的感情,笔端流露出对农村、农业、农民深情的关切。当他15年后再度回到农村时,看到依旧贫困落后的面貌,不禁慨叹:“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我简直难以相信,在基层农村还有那么困苦的百姓。”当看到村民还在用简单的独轮车运粮时,一种“难以言状的酸楚涌上心头”。当看到洪水阻隔了村民与外界的沟通交往时,他觉得那汹涌的端午水直捣其心胸;甚至在秋雨连绵,妨碍土坯房改造进程时,他也忧心忡忡:“密集的雨点,像是落在我的心空,让我隐隐生痛。”

作品并没有停留于真实而生动地展示驻村工作的主要做法和业绩,那样很容易成为一本“流水账”,甚至沦为“表功”,缺乏质感和深度。为此,作者还结合自己的经历和学识,站在全局的高度,对当前的“三农”问题进行了理性思考,其中不乏新颖独到的见解。他深有体会地指出,“做农村工作,其实就是做农民群众的工作;解决‘三农’问题,首先要处理好与农民群众的关系问题。”针对农村超生和农民占用耕地建房屡禁不止的现象,他直呼“农村违法岂能一罚了之”。对于粮食直补、农村医保、新型农村社保等惠民政策,他一针见血地指出农民从中得到的实惠和利益被大打折扣,并进行了原因分析,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办法。对于乡村干部队伍建设问题,他提出要为这支党执政的重要依靠力量鸣冤正名,“我们不能让他们流汗又流泪,操心有伤心”。对于农民这一群体,作者一方面给予由衷的赞美,认为他们“就像那满山遍野的.艾草,朴实、谦逊、奉献,每一缕清香都沁人心脾,也耐人寻味”,另一方面也对农民传统的小农意识进行剖析,提出应把教育农民、改造农民作为当前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认为“对于农村的公益事业,如果大包大揽,群众在旁边当看客,容易形成等靠要的依赖思想。”,字里行间满含着对农民的深情和对农村脱贫致富的期盼。

尤为难得的是,作者的这些思考,不是泛泛而谈,更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有理有据,夹叙夹议,融会贯通在整个作品中,建立在实实在在的实践基础之上,因而觉得实在、可信、可行。正是在组建村民理事会的过程中,他感觉到“农村的事要由农民做主”,并从中感受到“农民是伟大的,实在小瞧不得”;正是在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的政策宣讲中,他深深体会到“真正伟大的力量蕴藏在人民群众之中,只有让老百姓懂得为什么要改,明白为什么能改,知道怎么去改,才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发内生动力”;也是在文化广场建设征地、拔掉最后一户“钉子户”后,他发现不能先入为主地把老百姓当成“刁民”,而应多站在百姓的立场想问题、办事情,尽量满足他们的合理诉求,取得他们的信任和支持,从这个角度来说,“没有拔不掉的钉子,甚至根本就没有要拔的钉子”;更是通过产业路的免费征地这件事,作者强调“没有落后的群众,只有不会做工作的干部”,只有身入,才能心入。可以说,如果没有这段驻村工作经历,没有与农户同吃同住同劳动,没有真正把群众当亲人,与农民交朋友,是难以有这种真情实感,也难以产生出这些富有真知灼见的思想的火花。

南疆驻村工作民情日记2

今天上午8点10分,冯杰、杨迪我们一行三人按照约定计划,继续走访,刚走到半路,突然下雨,不得不改变计划,驾车到铁匠湾,由于到铁匠湾山路坡陡弯急路滑,我们将车停在路边,继续行程。

沿着小路,一路打听,半个小时路程,终于到达村监督委员会主任杨小香家。因为事先没有打招呼,他正在干家务和农活,打扫卫生、喂鸡、喂猪,简单了解情况后,他家也很拮据,除了喂养鸡、猪,土地也很少,种地也仅仅维持生计,父亲、儿媳和两个孙子都在家,房子是土坯和木头结构,房顶上晒着包谷,新建了一间太阳能洗澡间,退耕还林后政府补偿很低,家庭收入渠道少。

与杨小香道别后,9点40我们继续走访,顺着山间小路,隐约听到了机器的轰鸣声音,循着声音,一路爬山,沿途水沟生活垃圾随时可见生活垃圾,还有塑料瓶、塑料袋等垃圾汇聚在一起,20分钟后,看见挖掘机正在施工,扩宽上山道路,进展顺利,按照进度一个月后可通车到山顶,山上的茶树可以有效开发。

返回驻地后,14点左右,村支书接到通知县明查暗访组马上到村委会,检查驻村工作队在岗情况,冯杰、杨迪我们三人正好在办公室商量采山坪的工作计划报告,明查暗访组问了一些生活情况、前段时间工作开展情况和扶贫工作的想法、建议。今天很匆忙,也很充实,虽然忙点,也有收获,采山坪生活垃圾如何处理、怎样才能为村民增收等问题让我感觉肩上压力好大,如何改变采山坪的现状,让农民真正脱贫致富,我们只有努力工作,想方设法,尽自己最大能力做事。

南疆驻村工作民情日记3

目前,全县正在开展贫困村及贫困户脱贫规划,这是一项政治任务,关系重大。这项工作需要入户统计各种基础信息,任务量大,但我们必须走访所有贫困户,了解其住房情况、土地情况、子女情况等,找到其致贫原因及发展需求,为其建档立卡,因户施策,为编制脱贫规划实现精准扶贫打下坚实的基础。规划编制中,难的是项目规划的申报、新型经营主体或规模化产业扶贫规划的编制。这需要将村子的实际情况了解清楚,选择适合的项目。经过调研,我们村的劣势在于地理位置相对偏远,土地瘠薄,种植业靠天吃饭;养殖业规模小、缺少资金,抵抗市场风险能力弱;全村贫困人口多,外出打工少;村民了解新政策、新项目渠道有限,有“懒得折腾”的思想观念。我们村的优势在于有一个坚强的党支部班子,素质高,养殖业有一定基础,附近有石城山森林公园等免费旅游景点,有几个致富带头人。

之所以要协助组建若干个养殖合作社,是因为我村有具备养殖技术和经验的农户,有一定的养殖基础:1个养鸡标准化养殖小区养鸡2.4万只,养羊900多只,养牛300多头,1户养大鹅800多只,1个家庭养殖农场中500只小笨鸡,50只鸿雁,12亩水面的养鱼面积等。但是现在散户养殖,规模小,抵抗市场风险能力弱。可以由村支部牵头,组建养殖合作社,产业扶贫资金,以若干户养殖大户为主体带动贫困户入社,实现规模经营,提高效益,带动贫困户增收。经过到木兰兴牧养羊合作社参观学习,了解了运行模式,我们有了进一步的明晰的思路。

之所以要协助建立绿色生态循环养殖观光示范园,是因为当前人们都很重视食品安全,农民房前屋后大都有个小菜园,可以用“私人订制”的方式,进行“农地代种”和“畜禽代养”。“农地代种”是将农民的“小菜园”“流转”给城市居民,农民为其提供绿色有机蔬菜;“畜禽代养”是私人订制畜禽,为消费者提供放心的副产品。生态园更加突出循环生态绿色特点,采取“水稻地养鸭、玉米地里养大鹅、林中养小笨鸡、橡树籽喂猪、山坡地放羊”等方式。一方面可以为农户解决资金和销路问题,另一方面消费者可获得绿色农副产品,免费获得体验种植和养殖的乐趣,农村免费住宿,免费游览石城山、花砬山,免费采摘蕨菜、榛蘑等。

之所以要改建村民文化活动室,是因为村内没有村民办事和文化活动场所设施较落后,没有供暖设备,不能满足村民活动需求,并且闲暇时间村民文化活动匮乏,容易赌博;有些村民“信教不信党”,不利于党的工作开展。因此,拟改建废弃小学为“村民文化活动室”,分为“村民事务代办服务室、村民致富信息宣传室、党员活动室、文体活动室、图书室”等,主要功能为:帮助村民代办各种事项;宣传党的政策,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定期组织村民观看致富经等致富案例,分享致富经验,转变传统观念,树立脱贫信心,实现“扶贫先扶志”;联系农科院专家来村讲课,推广农业技术,并组织成立合作社等新兴主体,实现“扶贫先扶智”;组织开展党员活动,提高党员意识;开展文艺和体育活动,丰富村民文化娱乐生活;提供农业科技文化等方面的书籍。通过建设活动阵地,弘扬正能量,愉悦身心,营造良好的道德风尚。

此外,也要想办法做好其他事情,建立新民村微信公众号以及微店,淘宝店,统一平台销售和推广农产品,宣传石城山森林公园等;建立新民村信息共享微信群,邀请村民以及村在外工作、上学的人员加入,号召其为家乡做贡献,实现村民网上交流致富信息;统计贫困户青少年学习需求,联系有关培训学校,实现教育扶贫;向农户宣传金融扶贫政策,争取资金支持;联系社会力量,帮助特殊困难人群等等。有了重点工作思路,心里有底了,但每件事都需要仔细研究,找到合适的人,做好项目规划,时间紧,任务重,我必须只争朝夕,努力!

;

横江镇的行政区划

横江镇的行政区划

[2008年代码]360735103:~001横江居委会~200横江村~201平阳村~202丹阳村~203洋和村~204友联村~205秋溪村~206罗云村~207烟坊村~208姑溪村~209齐贤村~210珠玑村~211张坑村~212洋地村~213石溪村~214瑞坑村~215泮别村~216迳口村~217赣江源村~218桃花村~219小姑村~220罗家村~221开坑村~222和平村

横江居委会

地处横江中心,是江西省赣州市石城县横江镇人民政府和圩镇贸易集散所在地。圩镇面积约2平方公里。辖6个村民小组894名农业人口3636名非农业人口。农业人口为2003年10月横市村并入而来。这里的地理环境独特,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雨量充沛、气候温和,非常适宜发展农生产。主要农作物有水稻、豆类、薯类、瓜类等。经济作物有林业、水果、药材、蔬菜等,养殖业以养猪、养牛、养鸡、养鸭、养鱼等为主。

横江村

位于横江镇东部,距横江圩镇1公里处。全村辖15个村民小组,共549户,2100人口,有耕地面积1200.33亩。1961年曾为横江、大埠两个大队,次年又合并为横江大队。有小学一所,村部设刘氏宗祠屋背。该村较贫困,该镇决心通过实施政策倾斜、技术倾斜、项目倾斜、产业倾斜来促进扶贫开发建设。

平阳村

位于横江镇西北部。平阳村以驻地地势平阔而命名。据官方资料显示[1],全村辖10个村民小组,总户数为394户,1660人,耕地面积为1200亩,大部分沙溪地,少数为粘质土。解放前夕为横江区平阳乡,1969年并入丹阳大队,1979年又分拆。境内姓氏以刘姓居多,还有赖姓,陈姓、谢姓、罗姓、危姓等十余姓氏。境内山奇,水绿,特别是位于田心小组的,有一条山沟里面的布满了形态各异的石头,山崖奇特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村部驻武干,相传此地有人在朝为武官而得名,后人误写成武干。

丹阳村

位于横江镇西北部,意为丹凤朝阳。该村西南丘陵起伏,东北沿河地势平坦,瑞石公路从境内通过。全村辖10个村民小组,总户数433户,1504人,耕地面积939亩。境内主要有赖、陈、刘、曾、兰等姓氏。横江供电所2600千伏安变电站位于该村枫树堂。

洋和村

地处横江镇西部。东面小山连绵,西面丘陵起伏,秋溪河由南向北从中贯穿,将整个村子分为东西两边。全村辖11个村民小组,总户数为368户,总人口1350人,耕地面积1168亩。解放初期为横江区洋和乡。

友联村

地处横江镇西部。全村东西直径约5华里,南北直径约6华里,秋溪至洋地公路穿村而过,秋溪河从中贯穿。全村辖16个村民小组,共667户,2358人,耕地面积1525亩。解放初属秋溪村辖,1958年为横江公社友联大队,1984年设乡时改为友联村。全村基本上为赖姓。境内有初中一所、小学一所,还有中心医疗站、信用社、秋溪粮站等。境内虎尾坑为红十三军军部旧址。,1984年设乡时为洋和村。境内以赖姓居多,其它姓氏有刘、陈、吴、黄等。

秋溪村

地处横江镇镇西部。206国道穿境而过。全村辖14个村民小组,共465户、2012人。耕地面积1508亩。境内有小学一所。红家垅为红四军军部旧址,背屋岭为苏区红军欢迎国民党二十六路起义大会旧址。境内多为赖姓,但也有陈姓、邱姓、曾姓等。

罗云村

位于横江镇西部。解放初属横江区秋溪乡,土改时为罗云乡,1978年改为罗云大队,后改为罗云村。东北丘陵起伏,沿秋溪河一带较低平。该村主要有206国道经过全境,秋洋(秋溪至洋地赣江源省级自然保护区)公路,水泥路面通达各村小组。全村辖13个村民小组,总户数为537户,2560人。耕地面积1451亩。

烟坊村

位于横江圩镇南部。由烟坊、罗溪两个自然村组成。两个自然村东部和西部多小山,中部地势低平,沿小河由南向北延伸。全村辖16个村民小组,共546户,2800余人。耕地面积1650亩。解放初期为横江区烟坊乡,1984年恢复乡建制后为烟坊村至今。长征干部,中共中央候补委员、原云南省省长刘明辉世居境内竹庄组。境内有小学一所。

姑溪村

位于横江圩镇东南部,距镇3公里处。姑溪河由南向北从中贯穿全境。全村辖6个村民小组,共234户,1088人。耕地面积513亩。解放初属齐贤乡,1984年恢复乡建制称姑溪村至今。2001年省民政厅在该村挂点扶贫,帮扶新修公路2公里、河堤500米,新建村部一幢,位于陀罗墩,有村小学一所。该村主要有王、吴、兰、朱、温等姓,其中兰姓为畲族,聚居于兰家屋村民小组,约300余人,其他均为汉族。

齐贤村

位于横江镇东北部,四面多小山,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中部较平坦。全村辖20个村民小组,总户数759户,计3431人口。耕地面积1729亩。解放前夕及解放初属横江区齐贤乡,1958年改为齐贤大队,1968年至1978年,姑溪、廖三、齐贤并为一个大队,称齐贤大队。1979年又分为三个大队,1984年恢复乡建制后为齐贤村。2003年11月又将廖三村并入齐贤村,境内多为王姓,也有张、邱、兰、温、刘等十余姓氏,其中兰姓为畲族,聚居于陶溪村民小组,360多人左右。村内有小学2所,其中廖三小学高年级撤并到中心小学,村部驻塅心。原四川军区副参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温先星世居境内兰背村民小组。

珠玑村

位于横江镇东南部。该村原名乌龟石,后人嫌此不雅,改称珠玑。全村辖14个村民小组,总户数为401户,共1554人。有耕地面积1476.3亩。解放初属洋地区珠玑乡,1984年恢复乡建制改称珠玑村。境内特产有横江重纸。该村有陈、罗、吴、赖等十余种姓,境内有小学一所。

张坑村

位于横江镇南部。境内山峰连绵,坑垄交错。全村共辖14个村民小组,总户数为337户。共1579人。耕地面积1160亩,盛产木材和土纸。解放初期属横江区珠玑乡,1984年恢复乡建制时张坑村。境内有小学一所。

石溪村

位于横江镇南部,原名石阔,因“天然一石门,泉注门外,成二小潭,潆洄乃出”的景观得名。全村辖12个村民小组,总户数为187户,计748人。耕地面积1100亩。该村解放初属横江区珠玑乡,1955年属洋地区石阔乡,1984年恢复乡建制后为石溪村,2001年撤乡并镇后,随同洋地乡并入横江镇。境内有小学一所。

瑞坑村

初名“瑞亨”,后写成瑞坑。瑞坑村位于横江镇西部,辖9个村民小组,总户数为229户,913人,耕地面积1105亩。瑞坑村解放初属秋溪乡,1955年属洋地区瑞坑乡,1984年改乡建制为洋地乡瑞坑村,2001年撤乡并镇属横江镇。境内有小学一所。

泮别村

是以泮田与上弼二个自然村各取一字而命名。地处横江镇西南部,全村辖14个村民小组,总户数为270户,计1048人。耕地面积为1455亩。解放初属横江区,设上弼、泮田两个乡,1958年属洋地垦殖场为泮弼大队,1964年属洋地公社仍为泮弼大队,1984年恢复乡建制时为洋地乡泮别村,2001年随洋地乡成建制并入横江镇。

迳口村

位于横江镇西南部,因村前山沟延伸至七里亭,得名七里径,又因村庄坐落在山沟口,故名迳口。境内多山,沿河两岸地势较平,赣江源河经境内林坑、边子坝、土楼,流入瑞金日东水库。全村辖10个村民小组,共231户,980人,耕地面积941.2亩。该村解放初属横江区径口乡,1984年恢复乡建制,改为迳口村。2001年撤乡并镇后,属横江镇迳口村。该村曾是石城通往福建长汀的交通要道。

赣江源村

由原三坑、上段两村于2003年10月合并后,因地处赣江源头,故取名赣江源村。该村位于横江镇最南的边沿部位—即武夷山西麓,东与福建省长汀县铁长乡张地村毗邻,南界瑞金市日东乡的沿岗村,西连径口村,北接洋地村。境内山峰耸立,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自西向东有三个低而平坦的坑垄。七岭组是江西最大河流———赣江的发源地。全村辖16个村民小组,总户数323户,共计1266人,均为汉族。

桃花村

位于横江镇南部,处于闽、赣两省三县交界处。境内峰峦叠嶂,坑垄遍布,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是“仰望是高峰,横看是竹松,静听溪流韵,轻闻花香浓”的山区小村。全村辖5个村民小组,共92户,总人口为378人,耕地面积为487亩。该村解放初属洋地区石溪乡,1961年从石溪分出,成立桃花大队,1984年改乡建制为洋地乡桃花村,2001年撤乡并镇后属横江镇桃花村,境内有小学一所。

小姑村

位于横江镇东北部。全村辖18个村民小组,据相关政府网统计,共499户、2220人。耕地面积1464亩。解放初属横江区小姑乡,1984年改乡建制时属小姑乡(原罗家公社)小姑村。2001年7月随同小姑乡成建制并入横江镇后为横江镇小姑村。境内有中小学,卫生院、罗家林场等。

罗家村

位于横江镇东部,以驻地罗家坝命名。该村境内四周山峰重叠,中部山麓涧溪由南流向西北。截止到2007年8月,全村辖15个村民小组,201户,1100人,耕地面积1168亩。解放初属横江区小姑乡,1984年恢复乡建制,改为罗家村属小姑乡所辖。2001年7月随同小姑乡成建制并入横江镇后为横江罗家村。现境内有小学一所,村部驻罗家坝桥头边。

开坑村

位于横江镇东部,境内四周峰峦叠嶂,山高路陡,山间小溪自南向北从中贯穿。全村辖11个村小组,总户数为274户,共1335人,有耕地面积1249亩。解放初属横江区开坑乡,1984年恢复乡建制后为小姑乡开坑村,2001年随同小姑乡并入横江镇后属横江镇开坑村。境内有小学一所。

关于赣州养牛扶贫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