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里有养牛的书和医疗 推荐几本冒险类的和有意义的图书

那里有养牛的书和医疗 推荐几本冒险类的和有意义的图书

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那里有养牛的书和医疗,以及推荐几本冒险类的和有意义的图书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石油大王是哈默么不是他哪是谁请帮我仔细介绍一下石油大王

石油大王是哈默么不是他哪是谁请帮我仔细介绍一下石油大王

阿曼德•哈默

财富档案

美国企业界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曾被称为“经营之神”、“幸运之神”。在大学时就成为美国第一位在校的百万富翁,后成为美苏贸易代理人,与东西方政界的领导人都有

深厚交情,在全世界都享有盛誉。

企业类型

石油业。

成长记录

有人称他是沟通东西方贸易的“和平使者”,有人赞他是精通百业的“万能商人”,更有人惊叹他是有魔力的“商业精灵”。阿曼德•哈默,一位大学时代就成为百万富翁的美国商人,他曾受到列宁的亲切接见;与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建立了友谊;与利比亚国王是莫逆之交;与美国总统罗斯福、艾森豪威尔、肯尼迪、尼克松都有密切联系;邓小平曾亲自邀请他到中国访问……哈默的一生,似诗,如谜,更像一本精彩纷呈的书,他的故事,就是一个时代风云的呈现。

20岁的冒险富翁

1898年5月21日,阿曼德•哈默出生于美国纽约的布朗克斯,他的祖父是移居美国的俄国犹太人。父亲朱里埃斯•哈默是美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当过铸造工人,经营过药店和制药厂,后来又通过攻读医学学位成为一名医生。哈默自幼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和严格的训练,具有敏锐的判断力和创新精神。

1917年,哈默进入他的父亲也曾经就学的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学习。当时,他的父亲一边行医一边经营制药厂,一心难以二用,致使药厂面临破产倒闭。这时,他要求颇有经商才华的儿子接管这家岌岌可危的药厂。

为不误学业,哈默邀请一个家境贫困而学习优异的同学住在一起,免费供给对方食宿,条件是这位同学每天去上课,做大量的笔记,晚上带回给他,供他应付考试和写论文。有了这个学习的“替身”,哈默就专心致力于公司的经营了。他改革了公司的经营方针和推销方法,组织了一支强有力的推销员队伍,并把公司名字也改为响亮的“联合化学制药公司”。哈默终于把岌岌可危的公司从破产边缘拯救过来,雇员从十几人发展到1500人,产品畅销全国,公司开始跨身于制药工业的大企业行列。

就这样,20岁的大学生哈默完全依靠自己的努力成为百万富翁。同时,他不但如期完成了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的全部学业,还荣获医学院荣誉学士会授予的金质纪念章,经商和学习两不耽误。

1920年6月,发生了一件大事,由于一次医疗事故,1920年6月,哈默的父亲受审入狱。作为美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老哈默对苏联十分关注,并向被封锁的布尔什维克政权提供过必需品。这一突然变故,使年轻气盛的哈默决心完成父亲未遂的愿望,到父亲出生的国家,去帮助苏联战胜正在那里蔓延的饥荒和伤寒。

经过艰难的旅程,哈默终于来到苏联。战后的苏联百废待兴,哈默在乌拉尔地区考察时,看到了令人心酸的饥荒、疾病和死亡,也看到了巨大的市场,多少矿产急待开采,多少珍宝急待出售,但由于出口贸易的道路不畅,人们只能守着宝山挨饿。哈默决定以自己的力量来改变这种局面。他火速给哥哥发去电报,让他在美国购买100万美元的小麦运往苏联的列宁格勒港,以易货方式换取100万美元当地产的毛皮和矿产。

哈默的胆识受到了伟大领袖列宁的赞赏,但因为当时党内争论不休,在一片“宁可饿死不卖国”的声音中,列宁决定给哈默以特许经营权,并与哈默建立了一种不寻常的友谊。接着,哈默联络了福特汽车公司、美国橡胶公司、艾利斯—查尔斯设备机械公司等30多家美国公司共同与苏联做生意,他被推为这些公司在苏联的总代表。同时,在列宁的过问下,他还担任了苏联对美贸易的代理商,这使哈默在苏联的生意越做越红火。

1921年,哈默在莫斯科官方的报纸上看到苏联即将进行一次全国范围内的扫盲运动,这则新闻看过后,他并没有往心上去。但是,当他准备回国的时候,却意外地发现苏联商店中的铅笔很少,而且价格很贵。这就是身边的财富呀!他决定兴办铅笔厂,尽管这个想法遭到了周围的朋友的强烈反对。但他向来坚持自己的想法,虽然本人并不懂得怎样制造铅笔,但他懂得如何使用懂行的人。他以高薪聘来技术人员,用美国的计件工资制度来管理生产,结果第一年就达到了250万美元的产值。几年后,哈默不仅满足了苏联铅笔、钢笔市场的需要,而且出口到英国等十几个国家。这家工厂很快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铅笔厂之一,给哈默也带来了几百万美元的收入。

哈默的巨大成就引起了社会的巨大反响,一个年轻妇女为了在哈默的铅笔厂工作,把自己的求职申请递到了最高苏维埃主席那里。但是树大招风,报纸上也开始公开谴责哈默和新经济政策,哈默隐隐意识到,可能苏联要发生变化,自己也要离开了。

转战东西南北的战略商人

1930年,哈默回到美国,这是他一生中最为活跃的日子,他得心应手,点石成金,涉及了许多领域,赚得了巨额财富。

当时,苏维埃政权对沙皇皇宫里抄出来的大批古董和精致的艺术品并不看重,贫困的人们也往往低价出卖家中的艺术品换钱123456口。哈默花了大量时间和精力从事收购工作,时间一长,他竟成为这一行业的专家。

当哈默把这些艺术珍品完好无缺地运到美国时,美国正值经济大萧条时期,许多人都认为,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这些老古董不会有人愿意购买。哈默非常自信,他先后投资在纽约和洛杉矶建造艺术馆,并挑选精美的艺术品在国内各城市巡回展出,引起很大轰动。他还精心印制了艺术品存货目录,分别寄给美国各著名百货商店的经理,并诚恳说明,愿以零售价40%的折扣将这些艺术品委托商店出售。随后,他又大张旗鼓地举行拍卖会,让自己的艺术品名扬天下,引来了无数顾客。

哈默从来都不会把自己局限于一个领域,在集中精力推销艺术品的同时,他得知罗斯福将会在全国推行新政,而原有的禁酒令也会被解除,全国对啤酒和威士忌酒的需求量将会猛增,酒桶也将会供不应求。哈默当机立断,立即从苏联订购了几船优质木材,在新泽西州建立了一座现代化的酒桶厂。禁酒令废除之日,也正是哈默制桶公司的酒桶从生产线上源源滚下之时,他的酒桶被各制酒厂用高价抢购一空。接着,他又从酒桶生产进入了啤酒生产行业,他的丹特牌威士忌酒一跃而成为全美第一流名酒,年销售量高达100万箱。

可以说,没有人知道哈默下一步要干什么,他随兴而为,但却百发百中。因为爱吃牛排,市场上却很难买到优质牛排,于是,他进入了养牛业,同样也获得了成功。后来,他还介入了广播事业。这些他都未投入很大的精力,哈默的直觉和魄力,加上他天才的经营能力和学习本领使他无往而不胜,成了商界的传奇人物。

50年代中后期,世界范围内的能源危机日趋严重。为了鼓励私人开采石油,美国政府在加重对其他行业税收的同时,减免石油行业的税收。这一政策对一向富有冒险精神的哈默颇具吸引力,他又开始尝试投资石油业,尽管现在他已经是快退休的年龄了。

哈默首先接触的是当时处境十分艰难的西方石油公司。他答应借给该公司5万美元,条件是必须打出两口油井,如果油井出油,利润由双方五五分成。十分幸运,西方石油公司打的两口井都出了油,而且含油量还很丰富。哈默喜出望外,抓紧时机购买了大量该公司股票,成为西方石油公司的最大股东,从此他又全身心地投入了石油事业。

凭着自己多年的经验,哈默冒着巨大的风险,开始建立一个石油王国。他招兵买马,物色到最优秀的钻井工程师和最出色的地质学家,1961年终于在加利福尼亚钻探到两个巨大的天然气田。西方石油公司的股票价格一跃上升到每股15元,公司的实力也足以与那些世界上较大的石油公司分庭抗礼了。

那时,世界上的大部分富饶的大油田,早已是号称“七姊妹”的西方七大石油公司的天下,哈默却另辟蹊径,他把眼光投向了利比亚。

在别的石油公司放弃的没有希望出油的两块租借地上,哈默锲而不舍,终于在利比亚打出了一口日产原油7.2万桶的丰产油井,使利比亚人民为本国能出产石油而无比自豪。利比亚国王亲自接见了哈默,对他表示衷心感谢。接着,哈默又在干旱的库夫拉地区创造了奇迹——打出了人们日夜盼望的水井,找到了丰富的地下水源。这一地区已经20余年没有下过一场透雨了,全国人民都把哈默当成了救星!利比亚国王甚至激动地要把自己祖先出生的地方命名为“哈默”。然而,哈默却拒绝了,他认为打出油井和水井,都是他事业的组成部分,能够与当地人民共享胜利的喜悦,也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在石油行业内,哈默的公司进去最晚,却最早出油。1974年,他的西方石油公司年收入为60亿美元。到1982年,西方石油公司已成为全美第12个大工业企业,成为紧挨着“七姊妹”的世界第8个最大的石油公司!

在苏联最困难的时期,他是第一个伸出援助之手,并沟通了苏美贸易渠道的西方商人。由于他与世界上许多国家的领导人都保持着友谊,便经常奔波于不同的国家传递和平信息、奔走于世界各国首脑之间进行私人外交活动。他曾设法促进美苏两国进行会谈,共同研究“星球大战”计划,共同宣布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决定。

他是一年一度的“国际和平与人权会议”的发起者和赞助人。他经常慷慨解囊支持文化教育和社会福利事业。他创办癌病研究中心,担任美国总统3人癌症研究顾问小组主席。他亲自率领医疗小组,去苏联抢救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受害者。

不仅如此,他也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1979年邓小平访问美国期间,盛赞哈默当年对列宁的帮助,并邀请他到中国访问,希望哈默能为中国经济建设做出贡献。80高龄的哈默于当年便应邀访问中国,以后又多次来华,开始为中美贸易铺路搭桥。1982年,他与中国有关部门签订了山西平朔露天煤矿的可行性意向,并于1986年正式破土动工,这是当时最大的一项中外合资项目。此后,他的石油公司投标开采中国海洋石油资源,成为取得中国近海勘探石油权的第一家美国公司。1982年3月,哈默把他珍藏半个世纪之久的艺术珍品带到中国,在北京举办了“哈默藏画五百年原作展览”,为中美文化交流打开一扇窗口。

当哈默把这些艺术珍品完好无缺地运到美国时,美国正值经济大萧条时期,许多人都认为,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这些老古董不会有人愿意购买。哈默非常自信,他先后投资在纽约和洛杉矶建造艺术馆,并挑选精美的艺术品在国内各城市巡回展出,引起很大轰动。他还精心印制了艺术品存货目录,分别寄给美国各著名百货商店的经理,并诚恳说明,愿以零售价40%的折扣将这些艺术品委托商店出售。随后,他又大张旗鼓地举行拍卖会,让自己的艺术品名扬天下,引来了无数顾客。

哈默从来都不会把自己局限于一个领域,在集中精力推销艺术品的同时,他得知罗斯福将会在全国推行新政,而原有的禁酒令也会被解除,全国对啤酒和威士忌酒的需求量将会猛增,酒桶也将会供不应求。哈默当机立断,立即从苏联订购了几船优质木材,在新泽西州建立了一座现代化的酒桶厂。禁酒令废除之日,也正是哈默制桶公司的酒桶从生产线上源源滚下之时,他的酒桶被各制酒厂用高价抢购一空。接着,他又从酒桶生产进入了啤酒生产行业,他的丹特牌威士忌酒一跃而成为全美第一流名酒,年销售量高达100万箱。

可以说,没有人知道哈默下一步要干什么,他随兴而为,但却百发百中。因为爱吃牛排,市场上却很难买到优质牛排,于是,他进入了养牛业,同样也获得了成功。后来,他还介入了广播事业。这些他都未投入很大的精力,哈默的直觉和魄力,加上他天才的经营能力和学习本领使他无往而不胜,成了商界的传奇人物。

50年代中后期,世界范围内的能源危机日趋严重。为了鼓励私人开采石油,美国政府在加重对其他行业税收的同时,减免石油行业的税收。这一政策对一向富有冒险精神的哈默颇具吸引力,他又开始尝试投资石油业,尽管现在他已经是快退休的年龄了。

哈默首先接触的是当时处境十分艰难的西方石油公司。他答应借给该公司5万美元,条件是必须打出两口油井,如果油井出油,利润由双方五五分成。十分幸运,西方石油公司打的两口井都出了油,而且含油量还很丰富。哈默喜出望外,抓紧时机购买了大量该公司股票,成为西方石油公司的最大股东,从此他又全身心地投入了石油事业。

凭着自己多年的经验,哈默冒着巨大的风险,开始建立一个石油王国。他招兵买马,物色到最优秀的钻井工程师和最出色的地质学家,1961年终于在加利福尼亚钻探到两个巨大的天然气田。西方石油公司的股票价格一跃上升到每股15元,公司的实力也足以与那些世界上较大的石油公司分庭抗礼了。

那时,世界上的大部分富饶的大油田,早已是号称“七姊妹”的西方七大石油公司的天下,哈默却另辟蹊径,他把眼光投向了利比亚。

在别的石油公司放弃的没有希望出油的两块租借地上,哈默锲而不舍,终于在利比亚打出了一口日产原油7.2万桶的丰产油井,使利比亚人民为本国能出产石油而无比自豪。利比亚国王亲自接见了哈默,对他表示衷心感谢。接着,哈默又在干旱的库夫拉地区创造了奇迹——打出了人们日夜盼望的水井,找到了丰富的地下水源。这一地区已经20余年没有下过一场透雨了,全国人民都把哈默当成了救星!利比亚国王甚至激动地要把自己祖先出生的地方命名为“哈默”。然而,哈默却拒绝了,他认为打出油井和水井,都是他事业的组成部分,能够与当地人民共享胜利的喜悦,也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在石油行业内,哈默的公司进去最晚,却最早出油。1974年,他的西方石油公司年收入为60亿美元。到1982年,西方石油公司已成为全美第12个大工业企业,成为紧挨着“七姊妹”的世界第8个最大的石油公司!

哈默的一生经历了一个世纪的9/10,他不仅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也是一位为世界和平和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和平使者。

在苏联最困难的时期,他是第一个伸出援助之手,并沟通了苏美贸易渠道的西方商人。由于他与世界上许多国家的领导人都保持着友谊,便经常奔波于不同的国家传递和平信息、奔走于世界各国首脑之间进行私人外交活动。他曾设法促进美苏两国进行会谈,共同研究“星球大战”计划,共同宣布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决定。

他是一年一度的“国际和平与人权会议”的发起者和赞助人。他经常慷慨解囊支持文化教育和社会福利事业。他创办癌病研究中心,担任美国总统3人癌症研究顾问小组主席。他亲自率领医疗小组,去苏联抢救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受害者。

不仅如此,他也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1979年邓小平访问美国期间,盛赞哈默当年对列宁的帮助,并邀请他到中国访问,希望哈默能为中国经济建设做出贡献。80高龄的哈默于当年便应邀访问中国,以后又多次来华,开始为中美贸易铺路搭桥。1982年,他与中国有关部门签订了山西平朔露天煤矿的可行性意向,并于1986年正式破土动工,这是当时最大的一项中外合资项目。此后,他的石油公司投标开采中国海洋石油资源,成为取得中国近海勘探石油权的第一家美国公司。1982年3月,哈默把他珍藏半个世纪之久的艺术珍品带到中国,在北京举办了“哈默藏画五百年原作展览”,为中美文化交流打开一扇窗口。

像这样的事情,哈默做了很多很多,他一生捐赠出去的钱自己都数不清了,为犹太人,为反法西斯,为和平,为教育……他永远没有停止自己的步伐。1990年11月12日,阿曼德•哈默这本精彩纷呈的书终于合上了最后一页,这位百战百胜的“经营之神”、走遍世界各地的公民因病逝世,享年92岁。

回答者:关大掌柜-魔导师十一级3-218:42

亚蒙·哈默是美国西方石油公司的董事长,是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在西方,他是点石成金的万能富豪,而在苏联和中国,他却是家喻户晓的“红色资本家”,因为他是第一个与十月革命后的苏联合作的西方企业家,被列宁亲切地称为“哈默同志”;他又是第一个乘坐私人飞机访问中国的西方企业家,被邓小平誉为“勇敢的人”,《哈默自传》在中国更是成了颇受欢迎的畅销书。

哈默是俄国移民的后裔,于1898年5月21日生于美国纽约市。他的曾祖父弗拉基米尔是俄国犹太人,曾在沙皇尼古拉一世时以造船而成为巨富。到哈默的祖父雅各布娶妻生子时,一场台风引起的海啸把家财冲刷得荡然无存。1875年,雅各布带着妻子和儿子朱利叶斯移居美国。朱利叶斯长到15岁时,就放弃了学业,到一家钢铁厂当铸造工,以补贴家用。他年轻力壮,在工人中成为举足轻重的人物。他参加了社会劳工党,组织工会,成为积极的社会主义者、朱利叶斯19岁时,去应聘当了药剂师。几年后,他用积攒下的工资买下了老板的药店,后来又开了两家分店,办了一家制药厂。就这样,这个年轻的社会主义者成了年轻的资本家。但是,朱利叶斯并没有放弃他的信仰,依然是美国社会主义运动的忠实追随者。1897年在一次社会主义者郊游中,朱利叶斯与一个年轻的寡妇罗丝一见钟情,不久即结婚。一年后,他们有了第一个孩子,朱利叶斯特地给儿子起名为亚蒙·哈默,据称这取意于美国社会劳工党的旗徽“手臂(Arm)与锤子(Hammer)”。

哈默出生后仅4个月,父亲朱利叶斯考上了哥伦比亚医学院。在后来的4年中,朱利叶斯既要经营药店和制药厂,又要攻读他的医学课程,但他不愧是铁打的汉子,做到了学业和事业两不误,终于在1902年毕业。这一成就的取得,对后来哈默的成长影响很大。

朱利叶斯认为治病救人比做买卖赚钱更高尚,便毅然将药店和制药厂卖掉,在纽约市布朗克斯地区办了一家诊所,成了一名医生。他行医一生,曾拯救了5000多个婴儿的生命。

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孩子们长大了。哈默是三兄弟中最不听话的,但也是最富有创造精神的一个。他逃过学,经过父亲的教育,他变了,学习从中不溜上升到第一,课余还学会了摆弄无线电,制造飞机模型,并在高中毕业班演讲竞赛中获得了金质奖章。此外,他还迷上了诸如洛克菲勒、卡内基等白手起家的美国著名企业家的传记,开始四处寻找赚钱的门径。16岁那年,他正在读高中,就成功地做了第一笔“大买卖”。一天,他在百老汇大街看见一辆双座旧敞篷车在拍卖,决心要买下来。他向在药店售货的同母异父哥哥哈里借款,并胸有成竹地保证不久就偿还他。原来,他已从报纸的广告中找到可做的工作了,即用汽车为一个糖果商送货,每天可得到20美元的酬金。果然,两周后,他不仅如数还清了哥哥的钱,获得了这辆汽车,而且口袋里还有钱币在叮当作响。

3年后,即1917年,哈默在完成两年的医学预科课程的基础上,踌躇满志地来到久负盛名的哥伦比亚医学院,递交了入学申请。主管注册的工作人员上下打量他后说:“你是朱利叶斯医生的儿子吧?1898年你出生的那年我办理了你父亲入学的申请,今天我又在这里欢迎你。”就这样,哈默自豪地成为哥伦比亚医学院的学生,命运之舟载着他似乎正沿着子承父业的方向前进。

然而,有一天,父亲来到校园找到哈默,告诉儿子一个坏消息:他倾其积蓄投资的制药公司濒临破产。而且他本人因身体不好,特别是还想继续行医,没有精力去顾及公司的管理;因此,他要求儿子去当公司的总经理,但不许他退学。他强调说:“儿子,我过去就是这么于的,你也可以这样子。”

其实,父亲的担心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哈默早就跃跃欲试。他极其兴奋地迎接了这样的挑战。为不误学业,哈默邀请一个家境贫困而学习优异的同学住在一起,免费供给对方食宿,条件是这位同学每天去上课,做大量的笔记,晚上带回给他,供他应付考试和写论文。有了这个学习的“替身”,哈默就可以专心致力于公司的经营了。他改革了公司的经营方针和推销方法,组织了一支强有力的推销员队伍,并把公司名字也改为响亮的“联合化学制药公司”。哈默终于把发发可危的公司从破产边缘拯救过来,雇员从十几人发展到1500人,产品畅销全国,公司开始跨身于制药工业的大企业行列。

时隔不久,哈默成了哥伦比亚医学院,乃至全国院校中独一无二的正在大学攻读的百万富翁。1919年美国的平均收入是625美元,而那一年哈默个人的净收入超过1亿美元。在学习上,他的大多数考试成绩是“A”,并被评为毕业班里“最有前途的学生”。1921年6月,他取得了童年时就梦寐以求的医学博士学位。从此,人们始终尊称他为博士,尽管他以后从未正式行过医。

这时,哈默决定利用从课业结束到实习开始之间短短半年的间隔,做一件令人震惊的事情,即去苏联访问。十月革命后,哈默的父亲作为美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对苏联十分关注,并向被封锁的布尔什维克政权提供过必需品。但由于一次医疗事故,1920年6月,哈默的父亲受审入狱。这一突然变故,使年轻气盛的哈默决心完成父亲未遂的愿望,到父亲出生的国家,去帮助苏联战胜正在那里蔓延的饥荒和伤寒。

于是,哈默以200万美元的售价卖掉了制药公司,而花了十几万美元买下一座野战医院以及与之配套的医药用品和医疗器材,还花了1.5万美元买了一辆救护车,在车身侧面刷上“美国赴莫斯科医疗团”字样。他要把这些作为见面礼物送给苏联人。当时的苏联与大多数西方国家隔绝,因此在许多人看来,哈默此行无异于到月球上去探险。就这样,23岁的哈默走上了一条将从根本上改变他的生活的道路。

这位年轻的百万富翁一路上历尽艰辛,终于在1921年初夏到达苏联。由于旅途劳累,他病倒了。但他毫无怨言,谢绝特殊优待,与苏联人民一起过着战时凄苦的生活。他每天坚持背诵和学习使用100个俄语单词,以便能很快开始工作。

1921年8月初,哈默随一个代表团到乌拉尔地区考察。这里的情况令他大惑不解:一方面蕴藏着巨大的宝藏,物产丰富,白金、宝石、毛皮等贵重物品几乎应有尽有;另一方面饥荒严重,饿殍遍野,最起码的生活必需品奇缺。于是,他问带队的苏联人:“为什么你们不出口这些东西换口粮食?”“那不可能,”他们回答,“欧洲刚刚解除对我们的封锁,要卖出这些东西,进口粮食,所需时间太长。而且要使乌拉尔地区的人民免于饥饿,至少需要100万蒲式耳的粮食。”这时一个大胆的计划在哈默头脑中形成。他联想到当时美国粮食大丰收,粮价已跌到每蒲式耳1美元,便提出建议:“我有100万美元的资金,可以在美国紧急收购100万蒲式耳的小麦,海运到彼得格勒,卸下粮食后,再将价值100万美元的毛皮和其它货物运回美国。”哈默的建议很快传到莫斯科,列宁亲自回电表示认可这笔交易,并请哈默速返莫斯科。

到达莫斯科的第二天,哈默就被召到列宁的办公室。为使年轻的苏维埃得到休养生息,列宁当时正实行新经济政策,因此对哈默的提议格外重视。列宁从办公桌边站起来欢迎哈默,并用英语与他亲切交谈。当列宁代表苏联政府向哈默表示诚挚的感谢时,这位伟大的革命家竟激动地流下了热泪。从此,他们之间结下了真挚而深厚的友谊。列宁鼓励哈默投资办厂,允许他开采西伯利亚地区的石棉矿,从而使他成为布尔什维克苏联第一个取得矿山开采权的外国人。

美苏的易货贸易由此开始。哈默组织了美国联合公司,沟通了30多家美国公司,他俨然成了苏联对美贸易的代理人。后来,由于一次偶然的发现,哈默在苏联办起了铅笔厂。一天,他顺便走进一家文具店想买铅笔,但店里只有价格昂贵的德国货。他灵机一动,发现制造铅笔是一项新的有利可图的事业。他本人并不懂得怎样制造铅笔,但他懂得如何使用懂行的人。他以高薪从德国和英国聘来技术人员兴办铅笔厂,用美国的计件工资制度来管理生产,结果短短七八个月,就奇迹般地投入生产,第一年就达到了250万美元的产值。几年后,哈默不仅满足了苏联铅笔、钢笔市场的需要,而且把20%的产品出口到英国等十几个国家。这家工厂很快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铅笔厂之一,给哈默也带来了几百万美元的收入。

哈默在莫斯科度过了将近10年,苏联成了这位亿万富翁的发迹地,同时他也用自己的努力支持了年轻的苏维埃政权。

然而,哈默一生中最活跃的时期却是1931年从苏联回美国后开始的。他四面撒网,点石成金,不管从事哪种行业,都取得了成功。他就像一名万能的魔术师,可以在大庭广众之下从大礼帽里变出一只又一只兔子来。他的经营范围令人眼花缭乱,除了从事艺术品买卖之外,他还涉足无线电广播事业、黄金买卖和慈善事业;而最能显示他的才干的,却是从事威土忌酒和种牛生意。

哈默回到美国时,正值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但他却认为是赚钱的机会到了。他的眼睛虽然盯着艺术品销售的生意,可他的耳朵却在倾听四面八方的信息。他捕捉到一个清晰的信息:罗斯福正在走向白宫总统的宝座,如果他一旦当选,实施他的新政,那么,1919年颁布的禁酒令将被废除。这将意味着全国对啤酒和威士忌的需求激增,酒桶数量也会呈现出空前的需求,而当时市场上却没有酒桶出售。哈默当机立断,立即从苏联订购了几船优质木材,在纽约码头设立了一座临时的桶板加工厂,并在新泽西州建立了一座现代化的酒桶厂。禁酒令废除之日,也正是哈默制桶公司的酒桶从生产线上源源滚下之时,他的酒桶被各制酒厂用高价抢购一空。哈默不满足于当一名酒桶供应商,又插手制酒业,开始经营威士忌酒生意。他接连购买了多家酿酒厂,采取大幅度削价和大做广告等手段,很快战胜了所有的竞争对手。他的丹特牌威士忌酒一跃而成为全美第一流名酒,年销售量高达100万箱。

酒桶把哈默引进了威士忌酒行业,而他爱好吃牛排的习惯又把他引入了另一个领域,即养牛业,并同样大获成功。

哈默闯入养牛业也纯属偶然。有一次他埋怨市场上买不到优质牛排,他的一名雇工就建议去买头牛杀了吃。牛买回来了,却是一头怀

推荐几本冒险类的和有意义的图书

推荐几本冒险类的和有意义的图书

玄幻奇幻《极限杀戮》BY高楼大厦(异能/动作/冒险,未来)

悲嚎刀无影,十步杀一人。当人类从食物链的顶端跌落,你身边的是战友,还是敌人?<活下去就是成功!2010-07-21累积获得五百张月票2009-09-22累积获得一百五十万点击2009-09-15累积获得八十万点击-------------

[历史]《世界上最了不起的政治冒险家——切·格瓦拉》BY王世美

小引切·格瓦拉,是古巴革命的伟大英雄。在夺取古巴革命伟大胜利的历史进程中,起过最为关键的作用。作为卡斯特罗至为亲密的战友,他是古巴名列卡斯特罗其后的最高领导核心成员,是古巴人民最亲切的朋友和最挚爱的领袖之一。为了打破美帝国主义对古巴的封锁和遏制,他在玻利维亚开辟新战场,1967年10月9曰,他壮烈捐躯,洒尽了最后一滴鲜血。切·格瓦拉,他以他无与伦比的、崇高的、纯洁无暇的人格力量;以他一往无前,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革命毅力;以他富丽传奇,悲壮色彩浓郁的一生,创造出了伟大时代最辉煌的人的品级,和最璀灿夺目的不朽精神。因而,他赢得了不只是古巴人民由衷的爱戴和尊敬,而且,也越来越不可阻挡、不可抗拒地赢得了全世界各民族人民的最为自然的、朴素的仰慕和尊敬。切·格瓦拉,今天仍然是风靡全世界的一个时代英雄,是一面猎猎飘动着人类尊严、人类良心的旗帜。他不仅仅是属于光辉照亮过去年代的英雄,他更是昭示着伟大未来世纪的英雄。从1967年10月9曰,他被人类最邪恶的势力,最为令人发指残酷野蛮地杀害在玻利维亚,三十年过去了,但他的英名并未被人们所淡忘,反而,他的影响越来越深广,越来越为全世界各国人民深深地怀念和追思。他的光辉,他的思想和品质,他的榜样和风范,越来越被新时代、新世界的人们所敬仰和珍视。从美洲到大洋洲,从欧亚大陆到非洲,在人类社会行将进入到21世纪前阶的时候,全世界独树一帜昭引人们前进的旗帜,最前排的一面,几乎就是切·格瓦拉的旗帜。1959年1月1曰,在古巴革命赢得胜利夺取国家政权以后,在菲德尔·卡斯特罗作为无可置疑的革命领袖的领导下,在古巴人民政权建立以后,切·格瓦拉作为革命领导核心的主要成员之一,主要分管外交事务,意识形态、新闻宣传、并且始终肩负着方面军司令员的职务,主管古巴革命军的政治思想工作,以及全国的准军事组织和民兵工作,而他的工作的侧重点,又主要是在分管全国的经济工作和经济建设,他曾经参与领导了古巴全国的土地改革,出任过古巴国家银行行长,计划委员会主席和工业部长。这使他在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头衔拥有的同时,也成为杰出的金融学家和经济学家。他为了胜任愉快地作好国家银行行长,他刻苦学习了金融管理知识学问,特别专门攻读研习高等数学。他为了领导全国土地改革,他到埃及、印度等诸多国家考察学习,首先使自己成为了土地改革专家。他为了领导发展古巴的农业生产,打破甘蔗和蔗糖生产的单一经济模式,特别到中国考察学习了“多种经营”,“两条腿走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经验。他为了研究发展古巴的农业生产,他大量研究著述农业生产的文章,研究种水稻、种苞米、种棉花,研究养牛、养猪、养鸡鸭、养蜜蜂。为了发展古巴的工业生产,他在未当工业部长之前,就已经开始筹谋石油钻深,钢铁冶炼、机械制造、纺织工业。切·格瓦拉作为古巴革命战争杰出的指挥员,在马埃斯特腊山区打游击的时候、在热衷于创办报纸、广播电台和医疗所的同时,也极热衷于创办被服厂和军械制造修理厂,他对创业办厂搞工业主产的积极性和热情,从来都是很大的。因此,在古巴革命胜利时他主管工业生产担任工业部长的时候,也为古巴的国家工业开了先河,奠定了基础。最为难能可贵的是,在三十年前,在切·格瓦拉还健在,还在古巴国家的领导岗位上,负责领导和主管经济工作经济建设的时候,他已经非常热衷和深刻地进行了在社会主义国家制度下,在经济建设和发展中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大举措和大探索。1961年8月,在乌拉圭埃斯特角泛美经济委员会代表大会上,切·格瓦拉作为古巴经济代表团团长,向美国代表团长,美国总统助理古德温建议开展古美贸易,引进美国的投资,当时,古德温欣然响应。后来在一定程度上也得到了肯尼迪总统的共鸣。然而,由于刚刚在不久以前的猪湾战役中,古巴彻底、干净地消灭了美国武装起来的海陆空雇佣军的大举入侵,引起了美国统治集团的深刻仇恨,他们执意要扼杀古巴人民政权,他们执意要实行封杀古巴的封锁政策,于是便是接下来的延续三十多年的经济封锁,使古巴的经济损失超过了四百亿美元。美国在最初的年代里,遏制古巴,迫使古巴放弃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同时,也迫使古巴不得不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完全首要是靠自己的力量,站立了起来,慨然地屹立着。而在一定意义上,切·格瓦拉也正是为了打破美国对古巴的封锁,粉碎美国对古巴的扼杀政策,他放弃了古巴国藉和古巴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崇高职务,放弃了古巴军队的最高军衔,毅然走向了玻利维亚游击战的新战场,并且在那里捐躯,为反抗世界帝国主义对各国人民的压迫,为了被剥削,被压迫人民的解放事业,流尽了他最为宝贵的最后一滴鲜血。1960年4月,法国现代最伟大的作家之一萨特,访问古巴哈瓦那,他专访切·格瓦拉,写下了长篇的格瓦拉访问记。在这篇访问记中,萨特结论说切·格瓦拉,是“我们时代最完善的人。”另一位著名的,勇敢而正直的法国作家德布雷,在切·格瓦拉身赴玻利维亚展开新的游击战时,他也亲临战地,度过了一段与切·格瓦拉并肩战斗的曰子,后来他写出许多记述和悼念切·格瓦拉的报告和特写,在他写的《切的游击战》这部书中,他对切·格瓦拉归总的印象是:纯洁而坚强。是最不易腐蚀的人。而事实上,切·格瓦拉是有血有肉,感情最为丰富的伟人。1961年4月的猪湾战争胜利结束的前方战地,切·格瓦拉在和被俘的美国雇佣军战俘谈话时,一位法国费加罗报的女记者阿尼娜·弗朗科斯,站在一旁进行了观察。在她写下“切”一篇侧记中,突发奇想,在表述对切·格瓦拉的印象财说:“切·格瓦拉真是美极了!整个拉丁美洲的姑娘都会钟情于他的,他那带浪漫色彩的苍白的脸,配上一双乌黑的大眼睛和并不茂密的蓬松的络腮胡子,实在是美极了,简直是圣茹斯特!”1967年10月,切·格瓦拉在玻利维亚的战斗曰记,一直记到他临被杀害的前一天。在他战斗到最后一刻的行军背包里,背着他的小小的曰记本,同时还装载着另外两本书,一本是高等数学课本,一本是拉丁美洲现代最伟大的诗人巴勃罗·聂鲁达的诗集《漫歌集》。聂鲁达曾经与切·格瓦拉有过交往。在聂鲁达的回忆录中,记载着他对切·格瓦拉的深挚情意,他说:“我与切的最后一次分手,竟成永诀。后来,他在玻利维亚大森林里战斗,并悲惨地死去。但是,我仍然看见切·格瓦拉这位好沉思的人,始终在武器的近旁,给侍留下一个位置。”切·格瓦拉惨烈牺牲的消息闪电一样传遍世界的时候,全世界都引起了强烈的震憾和悲例,苏联老资格的外交家葛罗米柯在他的回忆录中深情地记录了他对切·格瓦拉的永生难忘的印象,回忆起切·格瓦拉的时候,他说:“假如有一座世界公墓用以安葬那些在为争取自由、为社会正义斗争中给人们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活动家,那么,切·格瓦拉的骨灰就完全应当安放在那里。尽管现实中没有这种公墓,但却有人们以自己的怀念建造起来的另外一种公墓,而在这座公墓里已经用金色的大字写上了这个人的名字。”切·格瓦拉的最后一刻,是十分悲壮的。1966年10月7曰,他秘密到达玻利维亚尼阿卡瓦苏河畔的游击队营地,在这里艰苦卓绝地转战十一个月,迎来了他最后在尤罗山峡的一场激战,迎来了他在依格拉斯村英勇献身的时刻,那是在1967年的10月8、9曰的两天。切·格瓦拉是在1967年10月8曰黄昏时分,突然开始的一场激战中,在子弹打光,长短两件武器全部打坏,身负重伤以后,被凶恶的敌人生俘的。生俘他的敌人,是由美国总统操纵,由美国中央情报局统辖,由美国将军和美国的==玻利维亚总统巴里恩托斯直接指挥的,由美国中央情报局诸多的老牌特务和美国特种兵部队,以及玻利维亚第四、第八两个陆军师合成的突击营。玻利维亚空军,也全力以赴地参加了对切·格瓦拉游击队的作战。切·格瓦拉带领着的最后十七名游击战士,在百倍于己的,数千名装备精良,穷凶极恶的顽敌的围剿中,在几乎完全是弹尽粮绝的情况下,走向覆灭的。但是,切·格瓦拉指挥的最后的十七名游击战士,在走向最后覆灭的时刻里,没有任何一个屈服,更没有任何一个投降,他们始终坚持着与敌人血战到底。在切·格瓦拉游击队覆灭,切·格瓦拉被凶恶的敌人残酷杀害,并且割头断手肢解处置以后,美国中央情报局向美国领导人以及各有关方面,发出一份内部加密通报,在这份通报中,他们也不得不这样写着:切·格瓦拉凛然不屈。他死得很英勇。切·格瓦拉是20世纪不倒的旗帜。切·格瓦拉也将是影响在21世纪英雄的旗帜。切·格瓦拉必将是永垂不朽的旗帜。

------------------------------------------

[外国]《8岁到80岁:男孩的冒险书》BY[英]康恩-伊古尔登

书籍简介作者:[英]康恩.伊古尔登一个优秀男孩应该具有的品质:怀有好奇心、勇敢、懂礼貌、勇于接受挑战。然而,这些品质对于当代男孩来说似乎已渐离渐远。人们不禁陷入深思:我们该如何把男孩培养成真正的男子汉?如何培养令父母引以为豪、伙伴崇拜不已的男孩?这本书像是一本可爱的百科全书,书中既有吸引孩子的有趣玩意,也能触动成年人的怀旧之情。书中充满着不可思议的勇气与胆识,贯穿着各种各样的故事。

--------------------------------------------

[科幻魔幻]《冒险王系列之能量》BY纵横七海

书籍简介:故事的开始往往是平淡无奇地,这一次也不例外。我甚至在最初并未察觉将会有这样正在发生……

--------------------------------------------------

[现代]《饥饿游戏Ⅲ嘲笑鸟》BY[美]苏珊·柯林斯(冒险完结)

《饥饿游戏》经过了前两部,凯特尼斯和两个男孩皮塔以及盖尔的命运仍然是第三部的最重要的内容。同时帕纳姆国、凯匹特、十三区、反抗军、饥饿游戏也会有一个让你意想不到的结局。伊夫狄恩·凯特尼斯,燃烧的女孩,虽然她的家被毁了,可她却活了下来。盖尔也逃了出来,凯特尼斯的家人也安全了,皮塔被凯匹特抓走了。十三区真的存在,出现了反抗,出现了新的领导者,一个革命的序幕正在缓缓拉开。凯特尼斯从噩梦般的竞技场逃出来是已经设计好的,她是反抗运动的参与者,也是设计好的,而她对此并不知情。十三区从隐蔽处出来了,并计划推翻凯匹特的统治。似乎每个人都参与了这项精心策划的行动,而只有凯特尼斯并不知情。反抗运动将凯特尼斯卷入了漩涡,她被迫成为棋子,她被迫为许多人的使命负责,不得不肩负起改变帕纳姆国的未来的负责。为了做到这一切,她必须抛却愤怒和不信任,她必须要成为反抗者的嘲笑鸟――不管要付出多大的代价。

-------------------------------------------------------

[玄幻]《异种岛》BY西陵冥(非V高积分完结喜欢强强、冒险、恐怖的人戳进来吧)

晋江非V2012-03-06正文完结总下载数:94总点击数:125298总书评数:3082当前被收藏数:1637文章积分:28,152,424简介:诡异的天气,突现的黑洞,造成飞机迫降,在海上坠毁。机上的幸存者由此踏上了神秘的海岛,岛上各种从未见过的生物逐渐浮现,一同登上岛的幸存者们,在岛上为了生存各自显露出人性最真实的一面,而恐怖的麻烦也接踵袭向他们。张曜和岛上的‘野人’,在这座找不到方向的神秘岛屿中相识,一同搭档挑战各种诡异生物,前进到被紫雾包围的岛内部,惊险的事一件接着一件。这座岛,究竟是他们生存的希望,还是另一个可怕噩梦的开始?喜欢强强,热爱恐怖刺激血腥历险类,更爱各种奇异恐怖物种出没和人性多面描写的,就请看进来吧!

-------------------------------

希望能够帮到您

谁有石油大王---哈默的相关资料

谁有石油大王---哈默的相关资料

亚蒙·哈默是美国西方石油公司的董事长,是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在西方,他是点石成金的万能富豪,而在苏联和中国,他却是家喻户晓的“红色资本家”,因为他是第一个与十月革命后的苏联合作的西方企业家,被列宁亲切地称为“哈默同志”;他又是第一个乘坐私人飞机访问中国的西方企业家,被邓小平誉为“勇敢的人”,《哈默自传》在中国更是成了颇受欢迎的畅销书。

哈默是俄国移民的后裔,于1898年5月21日生于美国纽约市。他的曾祖父弗拉基米尔是俄国犹太人,曾在沙皇尼古拉一世时以造船而成为巨富。到哈默的祖父雅各布娶妻生子时,一场台风引起的海啸把家财冲刷得荡然无存。1875年,雅各布带着妻子和儿子朱利叶斯移居美国。朱利叶斯长到15岁时,就放弃了学业,到一家钢铁厂当铸造工,以补贴家用。他年轻力壮,在工人中成为举足轻重的人物。他参加了社会劳工党,组织工会,成为积极的社会主义者、朱利叶斯19岁时,去应聘当了药剂师。几年后,他用积攒下的工资买下了老板的药店,后来又开了两家分店,办了一家制药厂。就这样,这个年轻的社会主义者成了年轻的资本家。但是,朱利叶斯并没有放弃他的信仰,依然是美国社会主义运动的忠实追随者。1897年在一次社会主义者郊游中,朱利叶斯与一个年轻的寡妇罗丝一见钟情,不久即结婚。一年后,他们有了第一个孩子,朱利叶斯特地给儿子起名为亚蒙·哈默,据称这取意于美国社会劳工党的旗徽“手臂(Arm)与锤子(Hammer)”。

哈默出生后仅4个月,父亲朱利叶斯考上了哥伦比亚医学院。在后来的4年中,朱利叶斯既要经营药店和制药厂,又要攻读他的医学课程,但他不愧是铁打的汉子,做到了学业和事业两不误,终于在1902年毕业。这一成就的取得,对后来哈默的成长影响很大。

朱利叶斯认为治病救人比做买卖赚钱更高尚,便毅然将药店和制药厂卖掉,在纽约市布朗克斯地区办了一家诊所,成了一名医生。他行医一生,曾拯救了5000多个婴儿的生命。

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孩子们长大了。哈默是三兄弟中最不听话的,但也是最富有创造精神的一个。他逃过学,经过父亲的教育,他变了,学习从中不溜上升到第一,课余还学会了摆弄无线电,制造飞机模型,并在高中毕业班演讲竞赛中获得了金质奖章。此外,他还迷上了诸如洛克菲勒、卡内基等白手起家的美国著名企业家的传记,开始四处寻找赚钱的门径。16岁那年,他正在读高中,就成功地做了第一笔“大买卖”。一天,他在百老汇大街看见一辆双座旧敞篷车在拍卖,决心要买下来。他向在药店售货的同母异父哥哥哈里借款,并胸有成竹地保证不久就偿还他。原来,他已从报纸的广告中找到可做的工作了,即用汽车为一个糖果商送货,每天可得到20美元的酬金。果然,两周后,他不仅如数还清了哥哥的钱,获得了这辆汽车,而且口袋里还有钱币在叮当作响。

3年后,即1917年,哈默在完成两年的医学预科课程的基础上,踌躇满志地来到久负盛名的哥伦比亚医学院,递交了入学申请。主管注册的工作人员上下打量他后说:“你是朱利叶斯医生的儿子吧?1898年你出生的那年我办理了你父亲入学的申请,今天我又在这里欢迎你。”就这样,哈默自豪地成为哥伦比亚医学院的学生,命运之舟载着他似乎正沿着子承父业的方向前进。

然而,有一天,父亲来到校园找到哈默,告诉儿子一个坏消息:他倾其积蓄投资的制药公司濒临破产。而且他本人因身体不好,特别是还想继续行医,没有精力去顾及公司的管理;因此,他要求儿子去当公司的总经理,但不许他退学。他强调说:“儿子,我过去就是这么于的,你也可以这样子。”

其实,父亲的担心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哈默早就跃跃欲试。他极其兴奋地迎接了这样的挑战。为不误学业,哈默邀请一个家境贫困而学习优异的同学住在一起,免费供给对方食宿,条件是这位同学每天去上课,做大量的笔记,晚上带回给他,供他应付考试和写论文。有了这个学习的“替身”,哈默就可以专心致力于公司的经营了。他改革了公司的经营方针和推销方法,组织了一支强有力的推销员队伍,并把公司名字也改为响亮的“联合化学制药公司”。哈默终于把发发可危的公司从破产边缘拯救过来,雇员从十几人发展到1500人,产品畅销全国,公司开始跨身于制药工业的大企业行列。

时隔不久,哈默成了哥伦比亚医学院,乃至全国院校中独一无二的正在大学攻读的百万富翁。1919年美国的平均收入是625美元,而那一年哈默个人的净收入超过1亿美元。在学习上,他的大多数考试成绩是“A”,并被评为毕业班里“最有前途的学生”。1921年6月,他取得了童年时就梦寐以求的医学博士学位。从此,人们始终尊称他为博士,尽管他以后从未正式行过医。

这时,哈默决定利用从课业结束到实习开始之间短短半年的间隔,做一件令人震惊的事情,即去苏联访问。十月革命后,哈默的父亲作为美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对苏联十分关注,并向被封锁的布尔什维克政权提供过必需品。但由于一次医疗事故,1920年6月,哈默的父亲受审入狱。这一突然变故,使年轻气盛的哈默决心完成父亲未遂的愿望,到父亲出生的国家,去帮助苏联战胜正在那里蔓延的饥荒和伤寒。

于是,哈默以200万美元的售价卖掉了制药公司,而花了十几万美元买下一座野战医院以及与之配套的医药用品和医疗器材,还花了1.5万美元买了一辆救护车,在车身侧面刷上“美国赴莫斯科医疗团”字样。他要把这些作为见面礼物送给苏联人。当时的苏联与大多数西方国家隔绝,因此在许多人看来,哈默此行无异于到月球上去探险。就这样,23岁的哈默走上了一条将从根本上改变他的生活的道路。

这位年轻的百万富翁一路上历尽艰辛,终于在1921年初夏到达苏联。由于旅途劳累,他病倒了。但他毫无怨言,谢绝特殊优待,与苏联人民一起过着战时凄苦的生活。他每天坚持背诵和学习使用100个俄语单词,以便能很快开始工作。

1921年8月初,哈默随一个代表团到乌拉尔地区考察。这里的情况令他大惑不解:一方面蕴藏着巨大的宝藏,物产丰富,白金、宝石、毛皮等贵重物品几乎应有尽有;另一方面饥荒严重,饿殍遍野,最起码的生活必需品奇缺。于是,他问带队的苏联人:“为什么你们不出口这些东西换口粮食?”“那不可能,”他们回答,“欧洲刚刚解除对我们的封锁,要卖出这些东西,进口粮食,所需时间太长。而且要使乌拉尔地区的人民免于饥饿,至少需要100万蒲式耳的粮食。”这时一个大胆的计划在哈默头脑中形成。他联想到当时美国粮食大丰收,粮价已跌到每蒲式耳1美元,便提出建议:“我有100万美元的资金,可以在美国紧急收购100万蒲式耳的小麦,海运到彼得格勒,卸下粮食后,再将价值100万美元的毛皮和其它货物运回美国。”哈默的建议很快传到莫斯科,列宁亲自回电表示认可这笔交易,并请哈默速返莫斯科。

到达莫斯科的第二天,哈默就被召到列宁的办公室。为使年轻的苏维埃得到休养生息,列宁当时正实行新经济政策,因此对哈默的提议格外重视。列宁从办公桌边站起来欢迎哈默,并用英语与他亲切交谈。当列宁代表苏联政府向哈默表示诚挚的感谢时,这位伟大的革命家竟激动地流下了热泪。从此,他们之间结下了真挚而深厚的友谊。列宁鼓励哈默投资办厂,允许他开采西伯利亚地区的石棉矿,从而使他成为布尔什维克苏联第一个取得矿山开采权的外国人。

美苏的易货贸易由此开始。哈默组织了美国联合公司,沟通了30多家美国公司,他俨然成了苏联对美贸易的代理人。后来,由于一次偶然的发现,哈默在苏联办起了铅笔厂。一天,他顺便走进一家文具店想买铅笔,但店里只有价格昂贵的德国货。他灵机一动,发现制造铅笔是一项新的有利可图的事业。他本人并不懂得怎样制造铅笔,但他懂得如何使用懂行的人。他以高薪从德国和英国聘来技术人员兴办铅笔厂,用美国的计件工资制度来管理生产,结果短短七八个月,就奇迹般地投入生产,第一年就达到了250万美元的产值。几年后,哈默不仅满足了苏联铅笔、钢笔市场的需要,而且把20%的产品出口到英国等十几个国家。这家工厂很快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铅笔厂之一,给哈默也带来了几百万美元的收入。

哈默在莫斯科度过了将近10年,苏联成了这位亿万富翁的发迹地,同时他也用自己的努力支持了年轻的苏维埃政权。

然而,哈默一生中最活跃的时期却是1931年从苏联回美国后开始的。他四面撒网,点石成金,不管从事哪种行业,都取得了成功。他就像一名万能的魔术师,可以在大庭广众之下从大礼帽里变出一只又一只兔子来。他的经营范围令人眼花缭乱,除了从事艺术品买卖之外,他还涉足无线电广播事业、黄金买卖和慈善事业;而最能显示他的才干的,却是从事威土忌酒和种牛生意。

哈默回到美国时,正值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但他却认为是赚钱的机会到了。他的眼睛虽然盯着艺术品销售的生意,可他的耳朵却在倾听四面八方的信息。他捕捉到一个清晰的信息:罗斯福正在走向白宫总统的宝座,如果他一旦当选,实施他的新政,那么,1919年颁布的禁酒令将被废除。这将意味着全国对啤酒和威士忌的需求激增,酒桶数量也会呈现出空前的需求,而当时市场上却没有酒桶出售。哈默当机立断,立即从苏联订购了几船优质木材,在纽约码头设立了一座临时的桶板加工厂,并在新泽西州建立了一座现代化的酒桶厂。禁酒令废除之日,也正是哈默制桶公司的酒桶从生产线上源源滚下之时,他的酒桶被各制酒厂用高价抢购一空。哈默不满足于当一名酒桶供应商,又插手制酒业,开始经营威士忌酒生意。他接连购买了多家酿酒厂,采取大幅度削价和大做广告等手段,很快战胜了所有的竞争对手。他的丹特牌威士忌酒一跃而成为全美第一流名酒,年销售量高达100万箱。

酒桶把哈默引进了威士忌酒行业,而他爱好吃牛排的习惯又把他引入了另一个领域,即养牛业,并同样大获成功。

哈默闯入养牛业也纯属偶然。有一次他埋怨市场上买不到优质牛排,他的一名雇工就建议去买头牛杀了吃。牛买回来了,却是一头怀上小牛的母牛。哈默认为自己还不至于馋到杀怀孕母牛的地步,于是就把牛放养在庄园里。恰好哈默的邻居是一位养牛专家,专门培育安格斯良种牛,他不仅替哈默买回的那头母牛顺利接产,而且时隔不久又让这头母牛与他的公牛交配,生下了具有安格斯种牛优良品质的小牛。哈默对养牛专家感动之余,也对养牛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为他的头脑中闪现出新的商业脑电波:以酿酒的副产品饲养种牛,不失为化残渣为黄金之举。

说干就干,哈默迅速筹建了一家繁殖种牛的大牧场,并花上10万美元买下了本世纪最好的一头公牛——“埃里克王子”。在随后的3年中,仅靠埃里克王子就繁殖了1000头牛犊,其中包括6头世界冠军,为他赚了200万美元。哈默也从此由养牛的门外汉变为种牛业公认的领袖人物。

1956年,哈默58岁。他在商战中积累的财富,多得连他自己也数不清。他确实打算从商界隐退,携他的第三任新婚妻子,举家迁往加利福尼亚,准备平平静静地安享晚年。然而,一次偶然的机会,充满诱惑力的石油业把他征服了,他又开始过起“人生始于六十”的新生活,一跃成为举世闻名的石油巨子。

当时在加利福尼亚州有一家濒临破产的西方石油公司,其实际资产只有3.4万美元,3个雇员和几口快要报废的油井,公司的股票每股只卖18美分。哈默的一个远亲,是洛杉矶远近闻名的会计师,他向哈默建议,投资这家石油公司。因为根据美国政府对石油业的倾斜政策,用于尚未出油的油井的资金无须报税。对于赋闲的哈默来说,他无意收购这家公司,但却愿意借给西方石油公司5万美元,让他们再打两口井。如能出油,双方各得50%利润,如果不出油,哈默投人的这笔资金可作为亏损从应缴税款中扣除。出乎意料的是,两口井都出油了。西方石油公司的股票一下子涨到每股1美元,哈默也尝到了甜头,开始涉足石油业。不久,哈默成了这家公司的最大股东,1957年7月当选为西方石油公司的董事长和总经理。

哈默凭着自己多年的经验,冒着巨大的风险,开始建立一个石油王国。他招兵买马,物色到最优秀的钻井工程师和最出色的地质学家,1961年终于在加利福尼亚钻探到两个巨大的天然气田。西方石油公司的股票价格一跃上升到每股15元,公司的实力也足以与那些世界上较大的石油公司分庭抗礼了。

那时,世界上的大部分富饶的大油田,早已是号称“七姊妹”的西方七大石油公司的天下,哈默难以染指。于是,具有冒险精神的哈默,顶住公司内外的压力,把赌注押在利比亚。在别的石油公司放弃的没有希望出油的两块租借地上,哈默锲而不舍,1966年底,终于发现了石油大矿脉,开出两个盛产高级原油的新油田。西方石油公司在哈默的经营下,业务蒸蒸日上,利润逐年上升,石油勘探范围不断扩大,从国内到国外,从陆上到海洋,先后在中东、北海、南美以及巴基斯坦、中国南海等地找到了丰富的油源。尤以在北海地区取得的成绩最为明显:他的公司进去最晚,却最早出油。1974年,他的西方石油公司年收入为60亿美元。到1982年,西方石油公司已成为全美第12个大工业企业,成为紧挨着“七姊妹”的世界第8个最大的石油公司。

为了更好地适应风云变幻的商界需求,哈默经营的诀窍之一就是从来不在一棵树上吊死,实行多方位经营。这是他久盛不衰的法宝。

1966年年底,西方石油公司在利比亚发现石油后不久,哈默就以8800万元的股票先后买下珀米安与麦克伍德公司、加勒特研究与发展公司。

1968年1月,西方石油公司的股票上涨到每股100美元以上,哈默及时将每一老股改为三个新股,后来每一新股的价格又升到55美元。哈默利用这一有利时机,以公司的股票当货币使用,发展煤炭和化工制品等多种经营。

1968年初,西方石油公司以1.5亿美元的代价买下美国排名第三的煤炭公司——岛溪煤矿公司。该公司年销售额1.5亿美元,原煤蕴藏量达35亿吨。1974年,岛溪煤矿公司的净利润已近1亿美元。

1968年7月,西方石油公司又以8亿美元优先股的代价买下胡克化学与塑料制品公司,这是美国前所未有的最大一笔兼并买卖。

到了70年代,哈默的目光又转向更广阔的领域。

1972年,经过许多政治波折和变化后,哈默与苏联做成了一项长达20年的200亿美元的化肥生意,把美苏贸易推向高峰。

1979年5月,应邓小平同志的邀请,81岁的哈默成为第一个乘坐私人飞机访问中国的西方企业家。此后,西方石油公司与我国政府签订了一系列经济合作协议。其中,年产1533万吨原煤的山西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是哈默博士与我国合作的最大项目,也是当时中国最大的中外合资企业。

1981年,西方石油公司同美国两家主要的肉类加工企业合并,这就使西方石油公司同时成为美国规模最大的生产肉制品的企业。

就这样,西方石油公司的业务构成已由单一的石油企业发展成为包括煤炭、化学、肥料、金属处理等多种类的综合企业。迄今为止,它已在世界50多个国家设有分支机构,销售额近200亿美元,从而跻身于美国有名的大企业的行列。

哈默作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与众不同的是,他的经营时常与政治联系在一起,他视金钱如浮云,似乎更关心人类的和平。在他的办公室里,摆放着许多珍贵的相片,中间的一幅是有列宁亲笔题词的照片,此外还有他与几届美国总统、外国首脑的合影。他是一年一度的“国际和平与人权会议”的发起者和赞助人。他经常乘坐自己的飞机,从一个国家飞到另一个国家传递和平信息,呼吁并极力促进美苏最高领导人举行会谈,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他经常慷慨解囊支持文化教育和社会福利事业。他创办癌病研究中心,担任美国总统3人癌症研究顾问小组主席。他亲自率领医疗小组,去苏联抢救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受害者。他乐善好施,四处捐款,1988年,他向中国少年儿童基金会捐款2万美元。

这位年逾九旬的健康老人,生命力极其旺盛,看上去像60岁,工作起来犹如正值盛年的中年人。他一如既往,四处奔波,过着万花筒般忙碌的生活,不断有新的追求,不断地攀登高峰,被世人誉为20世纪最令人不可思议的大富翁。

那里有养牛的书和医疗和推荐几本冒险类的和有意义的图书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