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原县养牛厂,新城乡(甘肃省镇原县下辖乡镇)详细资料大全

镇原县养牛厂,新城乡(甘肃省镇原县下辖乡镇)详细资料大全

各位老铁们,大家好,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分享镇原县养牛厂,以及新城乡(甘肃省镇原县下辖乡镇)详细资料大全的相关问题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窑洞主要建造在哪些地区

窑洞主要建造在哪些地区

窑洞是黄土高原的产物,陕北农民的象征。在这里,沉积了古老的黄土地深层文化人民创造了陕北的窑洞艺术(民间艺术)。过去,一位农民辛勤劳作一生,最基本的愿望就是修建几孔窑洞。有了窑娶了妻才算成了家立了业。男人在黄土地上刨挖,女人则在土窑洞里操持家务、生儿育女。小小窑洞浓缩了黄土地的别样风情。

深达一二百米、极难渗水、直立性很强的黄土,为窑洞提供了很好的发展前提。同时,气候干燥少雨、冬季寒冷、木材较少等自然状况,也为冬暖夏凉、十分经济、不需木材的窑洞,创造了发展和延续的契机。由于自然环境、地貌特征和地方风土的影响,窑洞形成各式各样的形式。但从建筑的布局结构形式上划分可归纳为靠崖式、下沉式和独立式三种形式。

陕北延安窑洞,其中夹杂着窑洞式平顶房。窑洞是自然图景和生活图景的有机结合,渗透着人们对黄土地的热爱和眷恋之情。

靠崖式窑洞(崖窑)

靠崖式窑洞有靠山式和沿沟式,窑洞常呈现曲线或折线型排列,有和谐美观的建筑艺术效果。在山坡高度允许的情况下,有时布置几层台梯式窑洞,类似楼房。

下沉式窑洞(地窑)

下沉式窑洞就是地下窑洞,主要分布在黄土塬区-没有山坡、沟壁可利用的地区。这种窑洞的作法是:先就地挖下一个方形地坑,然后再向四壁窑洞,形成一个四合院。人在平地,只能看见地院树梢,不见房屋。

独立式窑洞(箍窑)

独立式窑洞是一种掩土的拱形房屋,有土墼土坯拱窑洞,也有砖拱石拱窑洞。这种窑洞无需靠山依崖,能自身独立,又不失窑洞的优点。可为单层,也可建成为楼。若上层也是箍窑即称“窑上窑”;若上层是木结构房屋则称“窑上房”。

窑洞防火,防噪音,冬暖夏凉,既节省土地,又经济省工,确是因地制宜的完美建筑形式。

再看看这个:

一、追根朔源

(一)窑洞与农耕文化的关系

1、窑洞的产生与农耕文化

庆阳,地处黄土高原甘肃省东部,气候温和。古称北豳,习称陇东。历史悠久,“周道之兴自此始”。是中华农耕文化的发祥地,农耕文化、民俗文化等更是绚丽多彩。有着悠久历史的庆阳,他的文化是经过长期积累丰富的,要了解窑洞发展就要追溯到远古农耕时期。经过几千年的风雨洗礼,窑洞像一位母亲,亲历着朝代变迁,看着她的土地成长,看着农耕文化的开创发展,有着深厚的农耕文化的痕迹,农耕文化的发展也带动了她的发展。

早在二十万年前,已经有人类在庆阳这块土地上生存繁衍。周族重视农业,《汉书•地理志下》有:“其民有先王遗风,好稼穑,务本业,故豳诗言农桑衣食之本甚备。”。在夏朝在太康失位之时,不窋承袭其父后稷的官位。太康政乱破坏农业生产,不窋遂率领族人来到庆阳,在此定居,不窋用自己种庄稼的技能,教民稼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诗经.豳风.七月》中描绘的正是一幅当时的农耕图。

周族历经从不窋到鞠陶、公刘三代,发展了农业生产,创造了周的灿烂文化。《甘肃省通志》里庆阳人有“好稼穑务本业,有先王遗风”是他们的功绩,“陶复陶穴以为居”是他们的功绩也为自己提供了保障。原始人所住地穴皆是自然而成,没有阳光,阴暗潮湿、又时常有野兽的危害,对人类生存十分不利,生活没有保障,也因此不利于发展,在不窋执政时,鞠陶负责挖窑洞,所谓“陶复陶穴”就是周人根据不同的地理条件而挖的两种形式的窑洞,古代窑与陶相同,有了窑洞,人们就不再苦于野兽袭击,安全有了保障,开始定居生活,农业才因此而大力发展,窑洞便是农耕家园。

2、窑洞人民在生产生活上的习惯至今不变

庆阳人勤劳、朴实、憨厚至今不变,去过庆阳的人都会有这种体会,他们依然在庆阳这块土地上默默耕耘,千百年的习惯仍持续在他们身上。

在农事活动中,季节和生产技术方面得到了传承,今天庆阳的农事活动虽然比古代有不可比拟的进步,但在某些方面都仍然继承和发展了先周的活动内容。《七月》篇中有八月打红枣、九月收稻谷、十月粮进仓,以及七月采瓜食瓜瓤、八月葫芦摘个光等描述,都和今天的农事季节相同。农忙时送饭到田间,九月筑场圃(即在一块地里春夏种庄稼,秋冬修成场),用柴禾编织门,用茅草搓绳捆庄稼的习俗,都一直延续至今。

在家养牲畜的发展方面也得到传承,农业生产的发展离不开家畜的饲养和繁殖。周人到北豳后,开始养猪,将野猪逐渐训化为家畜。《公刘》篇中有“执豕于牢”之说,就是把猪圈在猪圈里。《七月》有“言私其狱;献豕于公”之说,就是把小猪留给自己,把大猪交公。由于公刘提倡家家产户养猪,后来养猪就成了家的象征。农业的发展,促使养牛、养驴、养羊事业的发展。至今,庆阳驴、早胜牛名扬省内外。养羊几乎是北部人民的家庭主业。每年冬初杀羔羊,祭山神、庆丰收的活动,自古延续至今。

今天的经济林的种植传自周祖时期,庆阳地区经济林种植历史悠久,不但品种繁多,而且经济效益十分可观。相当多的经济林品种都来自于周先民的栽植和培育。如桑、李子、桃、梨、枣等。远在轩辕黄帝时代,黄帝就命元妃西陵氏嫘祖栽桑养蚕。嫘祖教人民大量栽桑,教人养蚕纺丝、织帛。先周时期,植桑养蚕就在庆阳得到大力发展。《七月》篇有“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蚕月条桑”诗句,每年一到三月,就动手修桑树,将高枝砍掉,让人攀着短枝摘嫩桑。所以桑树是庆阳市的乡土树种。自先周至今,几千年来,庆阳人民一直有栽桑养蚕的习惯。《七月》篇中“六月食郁及奠”的诗句,郁就是郁李,果实酸甜可食。将郁李枝条嫁接在杏、桃树枝上,就可以结出比杏、桃更香甜的李子。公刘在西王母国访问时,带回了许多桃、梨、枣优良树种。这些树种后来成为古豳地的当家经济林树种,也是今天庆阳市的地方名优产品。

信仰禁忌在现代仍有体现,在原始人时期,人们的认识尚不足以解释很多事情,于是对自然产生了崇敬,对祖先的崇拜。我们在宁县采访的原博物馆馆长于馆长时,他曾告诉我们有关窑洞的禁忌问题,庆阳人挖窑洞时一定要祭土地神(当地称为社神),闹鬼请阴阳先生,用五谷安宅,就现代民间也有此习俗,他们挖窑洞时是要请阴阳先生的。我们在镇原县城关镇采访张爷爷时他曾指着他们家对面的一座山告诉我们窑洞的朝向要背风向阳,山要实在(就是窑洞门口要对实山,不能对山沟),以使家宅平安,家庭殷实。张爷爷家中就摆放有土地神,在逢年过节和遇事时就会祭拜。这些都是祖辈传下来的,谁也不记得他有多久了,只知道从父辈的父辈就有的,到现在成为一种习惯流传下来。

(二)剪纸、皮影戏等与窑洞的关系

“刺绣、皮影、剪纸、陇东秧歌、陇东道情”为庆阳民间艺术五绝,我们此次调查活动主要针对的是剪纸、香包和皮影戏与庆阳窑洞的关系,窑洞文化的表现离不开这些艺术。民间文艺家曹焕荣先生从事多年的庆阳艺术研究,告诉我们剪纸、香包、和窑洞有着必然的联系,庆阳人用自己的智慧从窑洞影子中学会剪纸,香包由剪纸而来,这一切都跟窑洞有着必然联系,也是因为周祖在此开凿了窑洞,为人们提供了安定的环境,人们才能充分地发展农业,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由于经济的不断发展,财富的不断积累,在物质上满足之后,劳动人民得到了休闲的时间,以自己的聪明才干和在生活中的发现创造了剪纸等艺术。

二、窑洞的挖掘方式

古老的窑洞在建筑学上属于生土建筑,其特点就是人与自然和睦相处、共生,简单易修、省材省料,坚固耐用,冬暖夏凉。但是他的开凿真的如我们想象中挖个洞那么简单吗?

虽然随着近年来经济的不断发展,弃窑者多,造窑者少,但是我们从实地考察窑洞现状中可以发现单孔窑洞的宽一般是3.3米到3.7米之间,高3.7米到4米之间,交口0.3米到0.4米。进深有1.7米到1.9米,平桩高有1.8米到2米,拱部矢高1.7米到1.8米。

虽无幸看到窑洞的建造过程,但是碰到了正在修建的窑洞,从中了解到现代所修窑洞基本上是在祖辈传下来的基础上翻修的。我们从他们修在工人口中和资料中得知他们的挖掘方法。

首先是挖地基:窑洞的方位确定之后,就开始挖地基,窑洞所指的地基乃是你挖的窑洞类型先确定。如果门前有沟洼,可用架子车把土边挖边推进沟里,这样扔土方便,就比较省力。如果要挖地坑院,经济不好的家庭或者地形不利于机械施工的,则完全要靠人力用笼筐一担一担的担上来,非常辛苦。过去人们修庄子,只有利用农闲、雨天挖土运土,起早贪黑移的干活;饭前饭后的挤时间,能担一担是一担,肩上的皮脱了一回又一回,双手上的茧子磨起一层又一层;常常是老幼不得闲;这一辈人完不成,下辈人接着干。地基的大致形状挖成以后,就要把表面修理平整,当地人叫做“刮崖面子”。刮者的眼力、技艺、手劲和力气好的话就能在黄土上刮出美妙的图案。

其次是打窑洞。地基挖成,崖面子刮好后,就开始打窑。打窑就是把窑洞的形状挖出,把土运走。打窑洞不能操之过急,急了土中水分大,容易坍塌。窑洞打好后,接着就是镞窑,或叫“剔窑”、“铣窑”。从窑顶开始剔出拱形,把窑帮刮光,刮平整,这样打窑就算完成了。等窑洞晾干之后,接着用黄土和铡碎的麦草和泥,用来泥窑。泥窑的泥用干土和才有筋,泥成的平面光滑平顺。湿土和的泥性粘不好用。泥窑至少泥两层,粗泥一层,细泥一层,也有泥三层的。日后住久了,窑壁熏黑,可以再泥。

第三步是扎山墙、安门窗。窑泥完之后,再用土坠子扎山墙、安门窗,一般是门上高处安高窗,和门并列安低窗,一门二窗。门内靠窗盘炕,门外靠墙立烟囱,炕靠窗是为了出烟快,有利于窑洞环境,对身体好,妇女在热炕上做针线活光线也好。

经过这几步的挖掘修整,窑洞基本挖成。

由人们劳动挖掘出的窑洞,有着独特的居住价值和文化内涵。它比较坚固、耐用。在当地有着上百年甚至上千年的窑洞。民间也流传着:有百年不漏的窑洞,没有百年不漏的房厦。”

窑洞拱顶式的构筑,符合力学原理,顶部压力一分为二,分至两侧,重心稳定,分力平衡,具有极强的稳固性。为了住着放心,也往往在窑洞里使上木担子撑架窑顶。经过几辈人,风雨过来,几易其主,修修补补,仍不失其居住价值。

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窑洞的废弃越来越多,挖掘的很少,这种挖掘方式会越来越不被人知道,这成为一种趋势。但还是希望在这些窑洞存在的时候,还有一些挖掘窑洞的人时,保存一些资料,希望的是这种精神能被人继承,让我们这些中华子孙了解我们的文化,热爱它。

三、窑洞的种类

陇东黄土高原是天下黄土最深厚的地方,而庆阳地处典型的陇东黄土高原区,是居民窑洞最多最稠密的地方。窑洞密密层层,鳞次栉比,有人曾喻为:如挂在云雾中的洞天神府,似镶嵌在黄土高原上的颗颗明珠。

上至周先祖时期,土窑洞就遍布山原谷地。《诗经》称为“陶复陶穴”,唐宋时期,窑洞种类增多,每个窑洞有了明确分工,有暗庄、明庄和四合院庄,明清时期出现了小城堡,高大土墙将一组窑洞或土炕围起来,以防御兵荒和盗贼,俗称为堡子。

窑洞的修建,庄面子一般高至九米,长十七至二十三米,用镢头修刮成水波等花纹,正面挖窑三至五孔,侧面根据地形也可挖一至三孔窑,前面取土为平空地,一般为三面筑墙,修建大门门楼。窑洞一般高四米,宽八尺至一丈,深三丈,正面的主窑比其他窑洞略高,作正堂为长辈居住。窑口砌墙安门窗,一般为一门三窑洞或一门二窗,靠窑顶的窗子称天窗。窑内靠山墙均盘有土炕,土炕一边紧接山墙,一边紧连窑壁,留有炕洞门,“烧柴点炕,满窑生暖,主窑坐炕,其乐融融”,修窑洞一般以山形走向,避湿就干,避低就高,避阴就阳。

庆阳窑洞的种类很多,细算可分十多种,但按大类分,有三种,即明庄窑、土坑窑、箍窑。

明庄窑,也叫崖庄窑,它一般是在山畔,沟边,利用崖势,先将崖面削平,然后修庄挖窑。“陶复陶穴”中的“陶复”,指的就是明庄窑,有一庄三窑和五窑,也有五只以上的,宁县瓦斜乡有一个千年大窑洞,占地200平方米,一门五窗,窑内可容纳数百人集会。在董志原、草胜原等大原上,也有利用胡同修庄的,由于崖势不高,有得下挖几米再挖窑,往往形成三面高,一面低,这种庄子被称为半明半暗庄。

土坑窑:这种窑都在平原大坳上修建,先将平地挖一个长方形的大坑,一般深五至八米,将坑内四面削成崖面,然后在四面崖上挖窑洞,并在一边修一个长坡径道或斜洞子,直通原面,作为人行道。“陶复陶穴”中的“陶穴”即为这种下沉式地坑庄。这种窑洞实际上是地下室,“冬暖夏凉”的特点更为显著。

箍窑:箍窑一般是用土胚和麦草黄泥浆砌成基墙,拱圈窑顶而成。窑顶上填土呈双坡面,用麦草泥浆抹光,前后压短椽挑檐,有钱的人还在卜面盖上青瓦,远看像房,近看是窑,用长方形或正方形石块箍的窑洞称石箍窑。

庆阳窑洞按用途分还有很多种,在正窑面或在庄子崖面正面两窑口之间的上部,挖小窑一孔,修阶梯而上,可以高瞻远瞩,多为防盗而用,称为高窑。在窑内一侧挖一小窑洞,多为储藏贵重物品或粮食而用,叫拐窑。住家窑洞因用途不同,名称也有所不同,有什么客屋窑、厨窑、羊窑、中窑、柴草窑,粮窑、井窑、磨窑、车窑等等。

参考资料:www.xtour.cn/2004-11/2004118173828.htm

新城乡(甘肃省镇原县下辖乡镇)详细资料大全

新城乡(甘肃省镇原县下辖乡镇)详细资料大全

甘肃省镇原县新城镇,原新城乡,位于镇原西南部,平均海拔1400米,年降雨量400-500毫米,平均气温9.7℃,全年无霜期140-170天。全乡共辖14个行政村,139个村民小组,7731户,34761人。总面积34.08万亩,耕地面积13.8293亩,山、川、塬兼有。2010年,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355万元,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89亿元元,粮食总产量2.54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223元。

基本介绍中文名称:新城镇外文名称:XinChengTown行政区类别:镇所属地区:中国西北***驻地:新城村电话区号:0934邮政区码:744518人口:34761方言:关中方言机场:庆阳机场车牌代码:甘M平均海拔:1400米年降雨量:400-500毫米平均气温:9.7℃经济社会,项目建设,设施建设,环境整治,事业发展,经济社会新城镇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沃土平畴,物华天宝,眉肖公路横穿其境,是庆平两市经济文化发展交流的交通要道。乡党委、***因地制宜,积极培育发展草畜、瓜菜、全膜粮食、瓜菜等特色产业,农民增效,农民增收效果相当明显。草畜产业按照“小群体,大规模”的发展思路,民众户户养畜,家家种草,全乡种草3100亩,牛存栏12000头,猪存栏7700头,羊存栏14800只,养鸡120000只,标准化棚舍1043座,各类规模养殖户达到1640户,草畜产业年产值达3800万元,人均增收750元以上。瓜菜种植规模逐年扩大,连续五年均达到2万亩以上,年均产值达到3000万元以上,亩均收入1500元左右,人均增收600元以上,已成为稳定增加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全膜粮食种植面积年均保持在3万亩以上,建成省道318县、新原线、新巨线示范片带。劳务产业注重技能型劳务输出,全年输出劳动力8000多人次,实现劳务收入2800多万元。项目建设2010年共实施各类招商引资项目10个,完成投资4355万元。小城镇建设项目投资1200万元,新建商贸楼8栋4200平方米;招引人人乐超市投资300万元在新城建办了分店;乡村多方筹资,修建了***综合办公楼、村部和四个村卫生所;杜寨新农村建设共投资747.9万元,完成四大类15项建设任务;安全人饮工程项目增容300多户;在郭沟圈村实施农田土地整理项目,平田整地1400亩;在川区4村组织干部民众按11.4米路基标准对姚惠公路20公里进行拓宽。并配合完成了西气东输项目在我乡境内28公里管线建设。甘肃镇原县新城乡设施建设道路建设组织新修通村砂路10条32公里,新修、维修村组道路12条35.6公里。对水损毁严重的新巨公路、鳌新公路等4条47.7公里干线公路进行了全面整修;对上等级的9条乡村公路总计88.42公里实行重点养护。农田建设在耿沟村安山庄完成口粮田建设692亩,在郭沟郑洼、上岭,新城浅俭实施土地整理项目1400亩。水利建设新打维修机井15眼,配套修建水塔和供水管网14400米。配合县水利局在曹城、南坡、惠沟等村完成了人引工程建设,解决了农村饮水难问题。农村危改共建设196户,在高庄、郭沟两村规划集中安置点两处62户。林业工作春季筹集5.74万元订购松柏树、国槐、新疆杨等绿化树1.43万株,共栽植公路行道树28.7公里;秋季筹资3.84万元对历年退耕还林地进行补植补造4100亩,并在惠沟、南坡两村姚惠公路沿线连片规划荒山造林2000多亩。积极实施林权制度改革和退耕还林清理清查工作,组织村护林员进行森林火险排查和封山禁牧工作。环境整治按照县上“四项整治”会议安排,积极开展了“百日”环境整治活动。调整充实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办公室人员,招聘城镇卫生清洁工人4名,建垃圾填埋场1处,新建公路沿线垃圾仓10座,配备村级环卫工作人员30人,确定垃圾堆放点15处。开展公示城镇规划,讨论制定新城乡城镇管理办法,承诺划行归市等6件具体实事的办理,正在理顺小城镇、中心村及重点公路沿线环境整治工作。同时,依托能源项目在部分村修建沼气池200座,安装太阳灶200套,节能炉200套,实施了卫生改厕等“三清四改”项目。事业发展人口和计画生育工作全年共落实结扎293例,征收社会抚养费30万元,出生率13.06‰、自增率6.83‰。信访工作以安全维稳为侧重点,共受理民众来信来访46件,成功排查调处各类矛盾纠纷96起,成立了闫寨中心片矛盾纠纷排查协会,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从民众生产、生活入手,共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120份,印发宣传资料2000份。合作医疗收缴参合基金101.9万元,全乡参合农民33974人,参合率达到98%。民政工作全乡共有802户2892人纳入农村低保,发放救灾资金31万元。进一步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实现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和扶贫开发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全面落实粮食直补资金发放和农资综合补贴等惠农支农政策资金。土地管理严格按照政策规定,杜绝乱占乱修现象发生。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进一步加强。2011年,我镇经济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中央1号档案为指针,按照全县整体部署,立足乡情,因地制宜,以新农村建设为目标,以结构调整为主线,破解(交通、水资源、生态、小城镇)四大制约,培育(瓜菜、草畜、林果、全膜粮食)四大产业,抓好一项治理(城镇及村庄环境卫生),推进一个创新(体制机制),逐步实现全乡“东西均衡发展,川塬齐头并进”的发展格局。围绕上述思路和目标,我们将突出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围绕增收,培育壮大特色产业。一是果园建设。在郭沟圈郑洼村、杜寨西头村,高庄西湾村共规划建设500亩核桃园,在高庄西湾村建成核桃园、葡萄园示范点;继续加强对孟寨、孙奄、闫寨、杜寨等村苹果园的建设和管理工作,二是瓜菜基地建设。种植面积上保持1.5万亩,建成以耿沟村为重点的千亩早熟瓜菜种植示范点,郭沟、南坡、闫寨等村各300亩露地蔬菜示范点,以惠沟李湾村为重点建成50座拱棚蔬菜示范点。三是草畜产业。年内建成一处500亩种草点,5000个青贮池,同时继续加强对东庄、小岘养鸡、郭沟养猪等小区建设的支持力度,利用牛羊大县优势,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支持办好恒发、华荣两个养殖场。四是全膜粮食生产。继续保持3万亩全膜粮食种植面积,全面完成2.4万亩全膜玉米种植任务,以省道318线、新原线和新巨线为重点,各建成5000亩示范点,继续抓好郭沟、高庄、闫寨、孙奄等村500-1000亩规范种植示范点,形成一膜两用、三用种植模式。五是积极推广药材种植。在孟寨、孙奄等村积极推广种植药材,建成果园套种药材、西瓜示范点。(二)立足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小城镇建设新建商住楼5000平方米,整修或整体开发农贸市场,修建公厕2座;维修、延伸街道排洪管道,延伸街道。成立新城乡治安联防大队,与城管办合署办公。进一步完善小城镇规划、管理、建设各项制度,充分流转土地,规划五一村、农贸市场和北壕村发展红线并加大开发力度,利用半年时间全面清理违章建筑,划行归市,积极争取城建和商务资金支持小城镇发展。道路建设完成姚惠公路整修铺砂和惠沟、小岘、孟寨等村道路建设;争取完成新巨路铺油立项工作;每村年内必须完成两条5公里新修整建任务。水利建设全面搞好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工作。配合实施好“千吨万人”饮水项目工程,实施川区机井、小型灌溉项目,新打机井6眼、小电井100眼、新修水泥窖100眼,扩大人饮入户工程,延伸供水管道,自来水入户600户。林业生产以姚惠公路两山、潘阳涧高庄、新城段荒山绿化为重点,完成1500亩荒山造林任务,退耕还林补植补造800亩,道路绿化10公里;继续加大封山禁牧管理处罚力度,完成林改和退耕还林资金兑付工作。(三)整治村容,加快新农村建设。继续搞好村庄规划编制,重点抓好高庄和郭沟圈新农村建设工作。在高庄村新修暖棚130座,种植瓜菜3000亩,新建果园200亩,新修水塔1座,延伸供水管线10公里,整修村组道路2条20公里,安装变压器3台农电线路改造2500米,新修五保家园、卫生所、幼稚园各一处,新增村庄垃圾仓40个,“三清四改”示范户70户,新建村庄垃圾填埋场1处。在郭沟圈村新栽苹果300亩,核桃200亩,新建养殖小区1处,新增规模养牛户100户,新打机井一眼,修建水塔一座,延伸供水管线6公里,新修农宅30户,改造60户,整修村组道路6条12公里,硬化、绿化安置点道路2000平方米,维修改建村部房屋12间,新修村文化广场1处600平方米。建成郭沟圈村集中安置和瓜菜生产示范点。开始严格执行村庄规划编制,对随意乱修乱建,违法占地行为要加大处罚打击力度,各村都要把规划编制执行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四)持之以恒,继续抓好项目工作。年内完成4660万元招商引资项目,全面完成9个总计4610万元项目建设任务。进一步壮大永安工矿配件有限公司、新天地食品有限公司、恒发优质肉用种羊养殖场、宏远废旧地膜加工厂、华荣公司种羊场等企业,提升经济社会效益,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全力实施好惠农利农的农业发展项目,并充分利用各种渠道,积极向省市争取小城镇建设、特色农业发展等项目资金,争取使更多的项目落户新城。年内各村必须完成2万元以上无偿支村资金。(五)构建和谐,协调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大力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和法制建设活动。统筹兼顾,全面加强推动维稳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注重民间纠纷化解,继续落实矛盾纠纷调处和信访维稳属地管理、逐级解决和一票否决工作机制,以此作为为民办事和检验班子执政能力重要标准。认真抓好人口与计画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确保工作提升,名次进位。加快推进教育资源整合利用,提升素质教育,持之以恒地搞好农民科技和维权培训,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推进村级卫生所达标建设步伐。高度关注民生和扶贫济困,使有限的合法资金发挥最大社会效应,重视体育和通讯,金融服务及社会事业工作,努力构建和谐社会。新城镇党委、***带领新城人民正昂首阔步地走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征程上。发展战略,宏伟可行;招商引资,政策优惠;投资创业,前景广阔。开放的新城,以其淳朴的民俗风情,富饶的资源优势,诚挚的合作态度,已向外部世界敞开了大门,新城人民竭诚欢迎各界有识之士前来这方热土投资兴业,携手共图发展。

好了,关于镇原县养牛厂和新城乡(甘肃省镇原县下辖乡镇)详细资料大全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