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银川养牛国家政策?宁夏中卫养牛场有几家

宁夏银川养牛国家政策?宁夏中卫养牛场有几家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宁夏银川养牛国家政策,宁夏中卫养牛场有几家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宁夏中卫养牛场有几家

宁夏中卫养牛场有几家

有3家。根据查询百度地图显示,宁夏中卫市有3家养牛场,分别是恒和奶牛养殖场、中卫市沐沙畜牧科技有限公司、中宁县润沣源综合养殖场。中卫是宁夏回族自治区辖地级市,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西部。

西南大学荣昌校区的现任领导

西南大学荣昌校区的现任领导

男,四川简阳人,中共党员,教授,硕士生导师,西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分管荣昌校区等。社会兼职有中国西部地区教育顾问、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生态学会常务理事、重庆市畜牧研究会常务理事、重庆市高校校办产业协会副理事长。

1983年7月原四川畜牧兽医学院畜牧系毕业留校任教,1986年12月起先后任原四川畜牧兽医学院畜牧系副主任、院长助理、副院长。2001年起任西南农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西南大学副校长,西南大学荣昌校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倡导、提出建立“中国重庆畜牧科技城”,并积极参与科技城建设,得到社会公认,为地方经济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主持完成的《植根西部畜牧业沃土,培养高素质创业人才》荣获第六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同时荣获第三届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首届西南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实现了校区办学七十多年来国家级奖项零的突破。卢跃进,男,汉族,中共党员。1970年10月出生,宁夏银川人,副教授,现任中共西南大学荣昌校区党工委书记。

主持校区党工委全面工作。分管党建及思想政治教育、组织、统战、党校等工作。联系西南大学荣昌校区水产系。

1988年就读于西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系植物保护专业;1992年7月毕业,获农学学士学位;2002起在西南师范大学攻读马克思主义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2005年6月获法学硕士学位。1991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2年7月-1999年7月在西南农业大学团委工作,1997年5月任西南农业大学团委副书记,1997年9月任讲师,1999年调任中共西南农业大学农学系(后更名为农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党总支副书记,2005年3月任中共西南农业大学农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党总支书记,2005年11月任副教授,2006年4月任中共西南大学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党委书记,2015年9月任中共西南大学荣昌校区党工委书记。

长期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校团委工作期间,多次荣获“重庆市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作为第四完成人的《常抓社会实践,推进素质教育》课题在2000年9月获“西南农大第四届教学成果一等奖”,2001年12月获“重庆市教学成果一等奖”。在担任党总支副书记期间,分管学生工作,在学生日常管理、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党支部、团总支、学生会、班主任的管理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2001年,获“西南农大学生工作先进个人”,被学校和重庆市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2002年被学校评为“档案工作先进个人”,所在党总支被学校评为“1999-2001年先进基层党组织”。

教学工作方面,先后担任《法律基础》、《思想道德修养》、《形势与政策》、《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课程教学,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效果良好。男,汉族,四川省井研县人。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西南大学荣昌校区管委会主任。

主持校区行政全面工作。分管人事、规划、审计等工作。联系西南大学荣昌校区动物科学系。

1985年毕业于四川畜牧兽医学院,获农学学士学位;1991年毕业于四川农业大学,获农学硕士学位;先后到日本、澳大利亚等国进修学习。曾任畜牧系副主任、动物科学系主任、动物科技学院副院长等职。主要从事牛的遗传育种及反刍动物营养研究,主持和主研国家自然基金、国家重大专项、重庆市重大专项等省部级科研项目8项。获省部级教学科研成果奖6项,其中重庆市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四川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国家优秀教材二等奖1项;重庆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重庆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出版著作6本,发表论文30余篇。中国肉牛经济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养牛学分会理事、重庆市青年联合会委员、荣昌区人大代表等。为重庆市学术带头人、重庆市优秀教师、重庆市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男,汉族,1969年6月生,四川开江人,中共党员,硕士,副教授,现任西南大学荣昌校区党工委副书记、纪工委书记。

分管纪律检查、监察、工会、教代会、宣传、外事、安全、保卫、离退休、保密、信访、校园文化建设等工作。联系西南大学荣昌校区信息管理系。

1995年1月起先后任四川畜牧兽医学院动物医学系团总支书记,生物技术系办公室主任、党总支副书记,西南农业大学团委副书记、荣昌校区团工委书记,西南大学团委副书记、荣昌校区团工委书记,荣昌校区综合办公室主任等职务。曾多次荣获重庆市优秀团干部、重庆市社会实践先进个人、学校优秀教师和优秀党员等光荣称号。主持、主研市级科研项目3项,副主编教材1部。公开发表研究论文12篇。男,汉族,四川岳池人,大学本科,教育学硕士,副教授。1985年7月毕业于四川农业大学,1993年9月加入民盟,1997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西南大学荣昌校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民盟重庆市第三届委员会委员、西南大学荣昌校区支部主委,荣昌区人大常委。

分管本科教育教学、网络与继续教育、教室、实验室、实践基地、图书、档案、信息、体委、校办产业等工作。联系西南大学荣昌校区网络与继续教育部。

1985年7月毕业于四川农业大学,1993年9月加入民盟,1997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民盟重庆市第三届委员会委员、西南大学荣昌校区支部主委,荣昌区人大常委。担任《生物统计》、《试验设计》、《社会经济统计》、《教育学》等课程的教学研究工作。全国高等农业技术师范教育类专业教材《生物统计》副主编(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8年9月);参编高等农林院校十五规划教材《水产生物统计》(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年7月);发表《植根牧渔业沃土产学研紧密结合培育行业英才》.光明日报、《多元智能理论在农科院校创新性人才培养中的教学实践探索》.西南大学学报(社科版)、《吸纳社会资源构建产学研结合培养创新人才的“荣昌模式”》.经纪人(科学与教育探索)等论文20余篇。荣获国家第六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重庆市第三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等多项荣誉称号。男,汉族,1969年10月生,四川渠县人,中共党员,副教授,现任西南大学荣昌校区管委会副主任。

分管行政秘书、计财、国有资产管理、基建、后勤、计生、采购与招投标、医疗、环境、卫生、防疫、医保等工作。联系西南大学荣昌校区商贸系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1993年7月毕业于四川畜牧兽医学院畜牧专业,2007年获西南大学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专业硕士学位。2003年起先后任校区教学办副主任、教学办主任、综合办主任等职。曾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和重庆市教学成果一等奖,曾多次荣获学校优秀教师和优秀党员等光荣称号。主要从事牛羊生产课程的教学科研工作和行政管理工作,主持、主研校市级教学改革和科研项目10余项,副主编教材和专著2部。公开发表研究论文30余篇。男,汉族,1978年12月生,四川营山人,中共党员,硕士。现任西南大学荣昌校区党工委副书记。

分管学生管理、招生、就业、团委、校友、校友基金等工作。联系西南大学荣昌校区基础部。2003年6月毕业于西华师范大学;2003年7月到西南农业大学荣昌校区团工委工作;2006年5月任西南大学荣昌校区团工委副主任干事;2009年11月任西南大学荣昌校区团委副书记;2011年12月任西南大学荣昌校区团委书记;2013年11月任西南大学荣昌校区学工办主任。多次获得重庆市优秀团干部、重庆市社会实践先进个人、学校优秀教师和优秀共产党员等光荣称号。女,汉族,重庆荣昌人。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西南大学荣昌校区管委会副主任。

分管研究生、科学技术、学术委员会、学科专业、学位、学科平台、校地合作、科协等工作。联系西南大学荣昌校区动物医学系。1983年毕业于四川畜牧兽医学院,获农学学士学位;1998年毕业于四川农业大学,获农学硕士学位;2005年毕业于中国药科大学,获理学博士学位。曾任动物医学系副主任、动物医学系主任。主要从事中兽医药研究,主持和主研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和青年基金项目3项、国家科技基础专项1项、农业行业公益项目1项、国家支撑项目1项。获西南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发明专利7项。出版著作10余本,发表论文100余篇。农业部新兽药审评委员会专家,教育部高等教育动物医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畜牧兽医学会高级会员、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中兽医学分会理事、亚洲传统兽医学会理事、重庆市畜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员、重庆市畜牧兽医学会兽医专委会成员、荣昌区政协委员等。曾获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优秀青年中兽医科技工作者”称号,曾评为重庆市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

请问一下:小城镇建设规划目标怎么写

请问一下:小城镇建设规划目标怎么写

参考删改可用。

一、基本情况

红水镇位于甘肃中部干旱沙区,南通兰州,北到银川,西去武威,北靠腾格里沙漠,是甘肃、内蒙、宁夏三省交接的金三角地区。2005年由四个山镇和红水乡合并而成。辖15个村,92个村民小组,18381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107人;总面积32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9930亩;平均海拔1780m,平均降雨量180mm,年平均气温8.9℃,年无霜期178天;辖区内有煤矿企业7家,集体企业8家,可解决8000人(次)劳动力就业,其中,粮油购销企业5家,年收购能力已超过1.5万吨。是区域人流、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五流合一”之地。25公里半径内居住着7万多人,形成了这一地区的物资交流中心、农副产品集散中心、信息网络中心、科技文卫中心、休闲娱乐中心。2007年全镇实现国民生产总值10346万元,完成招商引资1483.8万元,固定资产投资达到98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达到2635元。

二、指导思想和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针,以改革为动力,以发展镇区经济为中心,紧密围绕实现现代化城镇的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大改革力度,充分发挥区域和资源优势,发展壮大特色经济,加快发展二三产业,培育支柱产业,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加快推进农村城镇化、工业化、市场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小城镇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二)、基本原则

——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小城镇发展改革规划要起点高、高标准、高水平,放眼长远,适度超前;建设要量力而行,逐步实施,多出精品。

——尊重规律,循序渐进。小城镇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发展小城镇要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坚持经济发展和城镇建设同步进行,循序渐进。要以经济发展和建设规模、优惠政策吸引农民进入小城镇,尊重农民意愿。

——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从实际出发,抓住区域特点和资源优势,兼顾镇情、民情,搞好小城镇的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努力做到少占耕地,切实保护生态环境,以防造成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大胆探索改革创新,广辟投融渠道,走出一条在政府引导下以运用市场机制建设小城镇的路子。

——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坚持以农为本,农商贸并举,大办非公经济和第三产业。促进农村劳动力、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推动二、三产业的发展,促进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及环保事业的发展,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三、建设目标

按照建设现代文明小城镇的要求,坚持“遵循规律、循序渐进、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和“深化改革、创新机制、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原则,立足全镇三大优势(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发展壮大三大产业基地(奶产业基地、肉产业基地、枸杞产业基地),不断加强小城镇建设,深化小城镇管理,全面提升红水城镇化水平,有效发挥城镇对区域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使红水小城镇向科学规划、规模建设、规范管理方面不断迈进。

四、建设期限

2009年---2012年

五、建设内容

(一)基础设施建设

围绕实现现代化小城镇的要求,镇区基础设施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需实施“两纵九横一环”主干街道硬化、亮化、绿化;镇区人饮以及污水处理;渠道建设等工程。

1、道路硬化、亮化、绿化工程

镇区“两纵九横一环”的8公里街道硬化。路面宽度9米,人行道宽度2.5米,沥青表处路面。

主街道两侧改造2000米,修建花园347个,硬化面积为4623平方米,安装路灯等相关设施;修长18米,高7米主街道国策门一座;长16米,宽4米主街道过水桥一座;绿化面积50亩;安装垃圾桶,并购置垃圾清运车2辆,定期对镇区垃圾拉运,达到美化环境;

2、人饮及污水处理工程

从景电二期灌区十三泵至镇区铺设供水管道,主线采用DN160的UPVC管材20公里,支线采用DN110的UPVC管材20公里,配套检查井20座,加压泵站3座;镇区5公里污水排水管道,采用DN160的UPVC管材。

3、渠道建设

由于地处二期灌区的风沙前沿地带,部分渠道因年久失修、渗漏严重,影响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因此,亟需新衬砌渠道100公里,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加农民收入。

4、投资概算

基础设施共需资金1060万元,其中“两纵九横一环”主干街道硬化、亮化、绿化工程260万元,镇区人饮以及污水处理工程400万元,渠道建设工程400万元。

5、年度计划

2009年-2010年:8公里街道硬化,人饮及污水处理工程的前期工程,衬砌渠道30公里。

2010年-2011年:人饮及污水处理工程后期工程,衬砌渠道30公里。

2011年-2012年:主街道的亮化、绿化工程,衬砌渠道40公里。

(二)乳产品加工及产业化项目

1、项目成因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根据市情,提出了“做大做强奶产业,精心打造白银乳都”的要求,为了进一步发挥红水区位、资源和后发优势,把养殖业作为促进群众增收的主导产业,红水镇于2006年通过招商引资,吸引投资2360万元的白银大富乳业有限公司千头奶牛养殖基地落户红水,目前已初具规模。依托龙头企业发展奶牛产业,走“加工促养殖、企业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发展路子已成红水健康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2、建设内容

到规划期末,全镇奶牛养殖达到1万头,实现户均2头奶牛的目标;建成乳产品企业一个,建设牛舍98200平方米,挤奶站3000平方米,兽医室200平方米,受精室300平方米,建设加工车间、仓库、办公室等2500平方米,年生产牛奶8.13万吨。

3、投资概算

此项目总投资1300万元,其中乳产品加工企业投资300万元;奶牛产业采取滚动发展模式,滚动周期为两年,每个周期内发展奶牛5000头,每头牛补助0.2万元。每个周期需用资金1000万元。

4、效益分析

该项目的实施,将给红水镇及周边地区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通过养牛全镇人均纯收入可增加6900元。还可以过腹还田,培肥地力,有效地改善农业产业结构,加快退耕还林还草的步伐,同时可以有效吸纳周边农村富裕劳动力就近输转,增加农民收入。必将成为当地经济增长的一个新亮点。

5、年度计划

2009年—2010年:建成乳产品企业一个,引进奶牛5000头,建设牛舍49100平方米,挤奶站1500平方米,兽医室100平方米,受精室300平方米。

2011年—2012年:引进奶牛5000头,建设牛舍49100平方米,挤奶站1500平方米。

(三)、肉产品加工及产业化项目

1、项目成因

红水镇地处景电二期灌区中部,镇域面积320平方公里,其中沙化地15000亩,随着近年来中央惠农政策的出台,大部分沙化地都已开发,草资源十分丰富,以猪、羊、鸡、牛为主的养殖业快速发展。2007年镇政府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兰州学良清真牛羊肉屠宰厂及活畜交易市场项目落户红水,依托龙头企业发展肉产业,走“加工促养殖、企业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发展路子已成红水健康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2、建设内容

到规划期末,全镇羊只存栏数达到15万只,生猪存栏达到2.4万头,实现户均30只羊、5头猪的目标;建成肉加工企业一家;建成5000头以上猪场1家,1000头以上猪场3家,100头以上猪场20家;建成200只以上养羊户60家,50只以上养羊户200家,1000只以上养鸡户20家。

3、资金概算

此项目总投资710万元,其中肉产品加工企业投资300万元;畜牧养殖产业采取滚动发展模式,滚动周期为两年,每个周期内发展生猪1.2万头、羊只75万只,千头鸡场10家,每头猪补助200元,每只羊补助20元,每个千头鸡场补助1万元。每个周期需用资金410万元。

4、效益分析

通过养殖、加工,全镇人均纯收入可增加1500元,还可以过腹还田,培肥地力,有效地改善农业产业结构,加快退耕还林还草的步伐,同时可以有效吸纳周边农村富裕劳动力就近输转,增加农民收入。

5、年度计划

2009年—2010年:建成肉加工企业1家;100头以上猪场10家;建成200只以上养羊户30家,50只以上养羊户100家,1000只以上养鸡户10家。

2011年—2012年:1000头以上猪场3家,100头以上猪场10家;建成200只以上养羊户30家,50只以上养羊户100家,1000只以上养鸡户10家。

(四)、枸杞加工及产业化建设项目

1、项目成因

红水镇是景泰县枸杞产业发展最早、最快和最好的乡镇之一,2008年全镇枸杞种植面积达2000亩,总产量500吨,总产值达490万元。红水镇枸杞产业的快速发展为该镇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为促进新农村及小城镇产业结构调整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进一步扩大红水镇枸杞产业优势,依托龙头企业发展枸杞加工产业,走“加工促种植、企业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发展路子已成红水健康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2、建设内容

到规划期末,全镇枸杞种植面积达到1万亩,建成悬挂式枸杞烘干棚5000个,实现户均两亩枸杞的目标。建成枸杞加工企业一家,建设色选、筛选、风净、烘干等加工车间1168m2,原料、成品和其它仓库、办公室等1044m2,购置枸杞加工设备7台及其它配套仪器设备。年收购枸杞2105吨,加工生产枸杞产品2000吨。

3、投资概算

此项目总投资1200万元,其中枸杞加工企业投资200万元;枸杞产业采取滚动发展模式,滚动周期为两年,每个周期内发展枸杞5000亩,每亩地补助0.2万元。每个周期需用资金1000万元。

4、效益分析

枸杞具有较高的营养成份和药用价值,是全省乃至全国的名优特新产业,近几年发展非常快,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市场需求迅速增加,价格稳步上扬,供不应求,前景十分看好。

发展枸杞产业,符合国家和甘肃省有关调整农业结构,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可使全镇枸杞干果达到2500吨,产值达到2450万元。对发展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城镇化进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5、年度计划

2009年—2010年:发展枸杞种植面积达到5000亩,悬挂式枸杞烘干棚2500个,建成枸杞加工企业一家。

2011年—2012年:发展枸杞种植面积达到5000亩,悬挂式枸杞烘干棚2500个。

六、资金来源

本项目共需资金4270万元,其中,申请世行贷款35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2380万元);企业、农民自筹1500万元,申请财政支持390万元。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乳产品加工及产业化项目、肉产业加工及产业化项目、枸杞加工及产业化建设项目。

七、保障措施

第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为了确保农业综合开发试点镇产业发展规划项目的顺利实施,县、镇、村三级分别成立项目实施领导小组,并签订目标管理责书,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互相监督制约的工作格局。镇上成立小城镇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镇政府镇长担任组长,分管领导担任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单位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发展规划的实施,研究解决实施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在项目实施区派专人负责项目的组织协调、任务落实、检查验收等工作。

第二、强化管理、用好资金。对项目资金采取设立专户,依托当地银行放贷的模式进行运作,实行专款专用,专户储存,单独核算,严禁挤占挪用,规范用款程序,充分管好用好贷款资金和配套资金。在世行贷款的使用上,采取先报告、后配套、再使用的管理措施,并加强资金使用的审计监督,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和民间资金的投入。每一滚动期内的周转金由银行、镇村三家派专人收回,并负责发放到下一个滚动期的农户手中。

第三、把握政策,科学论证。认真学习、理解中央、省、市、县有关精神,体现科学发展和节约型社会的思想,集中解决小城镇建设中的一些共性、关键问题,项目选择充分考虑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和比较优势,突出重点,科学论证,严格按规划实施,争取以较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四、加强协调,积极衔接,按时还贷。积极同市、县有关部门沟通协调,整合资源,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主动向银行部门回报发展思路和工作措施,争取贷款方的支持;围绕产业发展还贷,镇村两级部门担保,滚动期满后,由银行、镇、村三家派专人督促还贷,确保世行贷款在小城镇建设上取得实效。

为什么发达地区都是东边

为什么发达地区都是东边

1.东部地区气候适宜,地形较平坦,农业发展较早也较快,生产力水平较高,较早的出现剩余产品,所以贸易发展较早。一些早期的城市都在这里出现。

2.东部地区东南地势低,水资源充足,水运便利,地形较平坦,地貌也不像西部复杂便于城市间交流,沿海,与外界交流便利易吸取外国先进技术,经验等。像清朝后期洋务运动等都是在东部沿海和东南部沿海

3.东部地区人口多劳动力充足。资源充足。

4.历朝历代在政策上的支持,新中国成立后,又是开放早的地区.

5.底子厚.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宁夏银川养牛国家政策和宁夏中卫养牛场有几家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