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内大型养牛场,乡镇产业发展规划如何写

陕西省内大型养牛场,乡镇产业发展规划如何写

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陕西省内大型养牛场的问题,以及和乡镇产业发展规划如何写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关于产业扶贫和村集体经济发展专项监督检查报告

关于产业扶贫和村集体经济发展专项监督检查报告

根据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甘办发〔2018〕25号)文件精神,2019年我院继续协同省农业农村厅负责全省产业扶贫和村集体经济脱贫任务的督查工作,我院党委对此高度重视,成立了由王福生院长为组长、王俊莲副院长为副组长的专项督查组,通过查阅资料、座谈访谈、实地查看、入户走访等方式,督查组于2019年10月10日至14日,分两组先后赴陇南市宕昌县、甘南州舟曲县、天水市秦安县、定西市通渭县、平凉市静宁县和庆阳市环县6市(州)6县,选取12家龙头企业、1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4个深度贫困村120户农户,对产业扶贫和村集体经济进行了专项督查。现将督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督查总体情况

(一)全省产业扶贫工作整体情况

1.产业培育

通过调研,各地继续大力发展“牛羊菜果薯药”六大特色产业和地方优势特色产品,并结合2019年3月25日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出台的《关于支持贫困户发展“五小”产业的指导意见》,扶持有条件的贫困户发展小庭院、小家禽、小手工、小买卖、小作坊等容易上手、短平快的“五小”产业,构建以“牛羊菜果薯药”六大特色产业为重点、地方特色优势产品和“五小”产业为补充的扶贫产业体系。2019年上半年,全省75个贫困县发展产业和“劳务+产业”的未脱贫户牛、羊存栏分别达到20.12万头、134.28万只,蔬菜、马铃薯、果品、中药材种植面积分别为19.57万亩、37.9万亩、56.03万亩和50.78万亩,扶持3.68万户贫困户发展“五小”产业。

2.主体带动

采取“轻资产引进”和“混合型组建”办法培育引进龙头企业,引进北京德青源、陕西海升等一批省外大型龙头企业,推广县级统筹组建国有农发公司、乡镇设立分公司、每个村建合作社的“庄浪模式”,探索各级合作社控股、国有和民间资本参股组建富民公司的“宕昌模式”,2019年1-9月份75个贫困县新培育引进龙头企业285家、龙头企业总数达到了2728家。

立足解决农民专业合作社“有没有”的问题,2018年省级财政筹措2亿元,按照深度贫困县10万元、其他贫困县7万元的补助标准,新建合作社2862个,实现了贫困村合作社全覆盖;

同时,整合项目资金5.26亿元,扶持3105个合作社规范提升,并创建省级示范社485个。截至9月15日,全省贫困村合作社运营规范和较规范的26698家,达到了73.33%。按照“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合作社、合作社连农户建基地”的思路探索推广带贫机制,健全企业牵头、合作社组织、订单种植、保底价收购等带动贫困户机制,积极推广轻资产的“德青源模式”,政府主导组建国有农发公司的“庄浪模式”,合作社控股组建富民公司的“宕昌模式”,企业牵头、合作社组织、订单种植、保底价收购、贷款支持、农户增收的“蓝天模式”,“六位一体”的“康美模式”,技术培训投种回收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中天模式”和“中盛模式”等带动贫困户发展的模式,目前参加各类合作社的贫困群众达47.8万人,小农户更好地融入到现代农业发展中来。

3.资金扶持

2019年9月30日,甘肃省农业农村厅和甘肃省财政厅联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明确并落实好到户产业扶持资金入股等配套政策的通知》,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为每户贫困户安排了人均5000元、每户不超过3万元的到户到人产业发展资金,2019年计划落实56.6亿元,截止8月底已落实48.78亿元,占86.18%。同时,要求各县区严格执行到户产业扶持资金必须与“一户一策”挂钩、与农民自愿意愿挂钩、与真种真养挂钩、与见钱见物挂钩、与奖勤罚懒挂钩的“五个挂钩”的原则,并建立了资金使用管理的负面清单,加强资金规范使用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确保资金实打实用于产业发展。

4.技术培训

紧紧围绕助推六大特色产业发展和农民在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等方面的需求,组织实施了分类培训。一是对全省3720个深度贫困村村干部、新型职业农民、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农业特色优势产业示范培训。二是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一户一个“科技明白人”全覆盖培训。2019年已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476万人(其中,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9826人),完成一户一个“科技明白人”全覆盖培训13.86万人。三是举办全省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有效发挥带动作用专题培训班,以视频会议的形式直接开到乡镇,省市县乡村五级干部、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龙头企业负责人共7.3万人参加了培训。四是建立起了6500人的市、县、乡三级辅导员队伍,分级举办合作社辅导员培训班,培训1200人次。五是按照每个贫困村有1名农技人员的要求,从省市县农口系统及乡镇选派6385名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充实到6222贫困村驻村帮扶工作队,开展“一对一”农业技术服务。六是省市两级成立专家组,开展巡回技术指导,为全省贫困户提供免费技术指导服务。七是在75个深度贫困县7864个村建立了贫困户产业指导员制度,共聘请产业指导员1.24万人,已开展入户宣讲产业扶贫政策15.6万场次等等。

5.产销对接

截止目前,贫困村果蔬保鲜库建设项目已在有需求的46个贫困县建成果蔬保鲜库1015座,占总建设任务的104%,购置移动保鲜库222辆,占总购置任务的106%,贫困地区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得到有效改善。2018年成立了由省内外200多家企业参与的农业扶贫产业产销协会,2019年组建了牛、中药材、洋葱、花椒、百合、马铃薯、苹果、蔬菜等8个分协会,组织省内农产品经销企业抱团出省,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省农业扶贫产业产销协会与广西凭祥和甘肃的5家企业签订了特色农产品出口贸易协议,协议总金额超过25亿元。2018年举办了甘肃特色农产品北京推介会,共组织全省180余家企业2000余种农产品参展,北京新发地市场、甘肃好食材公司等24家企业现场签约5.3亿元;

2018年、2019年省政府联合农业农村厅连续两年举办了甘肃特色农产品贸易洽谈会和贫困地区农产品对接活动,大力宣传推介现代丝路寒旱农业和“甘味”特色农产品,共签约223.8亿元,其中贫困地区74.83亿元;

2019年在临夏举办了“三区三州”贫困地区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暨“甘味”品牌推介签约活动,签约60.19亿元;

积极组织参加了天津投资贸易洽谈会,我省贫困地区的47家企业、150多种特色农产品参展,签约贸易金额6035万元。

6.风险防范

初步构建起了保险保本垫底、入股分红保底、公益岗位托底和低保政策兜底的“3+1”保险保障体系,设立自然灾害保险和目标价格保险,力争实现有投保意愿贫困户的主要增收产业全覆盖。从2018年开始,计划3年筹集38.86亿元财政补贴资金,开展农业保险增品扩面、提标降费工作。在开办马铃薯等10个中央补贴品种和苹果、中药材2个省级补贴品种的基础上,新增6个省级补贴品种。在全国率先开展特色农产品保险“以奖代补”试点,支持市县开办80多个特色保险品种。对18个中央和省级补贴品种提高保额、降低费率均达到30%以上,并对贫困户参保给予保费减半的特惠政策,贫困户只需缴纳总保费的10%。2019年全省计划实施80个保险品种,其中:中央品种10个,省级品种8个,一县一(多)品特色品种62个;

保费总计16.67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补贴3.35亿元,省级财政补贴5.59亿元,市县财政补贴4.32亿元,农户自筹3.41亿元;

纳入参保计划的农户208万户、贫困户98万户。截至9月29日,全省已签单实施农业保险品种77个,共实现签单保费14.33亿元;

已参加农业保险的农户数187.8万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95.14万户;

累计支付赔款5.4亿元,受益农户30.24万户次(贫困户8.23万户)。

(二)督查县产业扶贫情况

1.产业培育

按照“全域规划、区域布局、流域发展、因地制宜”的原则,加快推进脱贫增收产业体系建设。如宕昌县建成了以发展中药材、蔬菜(食用菌)、经济林果等特色产业为主的村办合作社;

舟曲县自筹资金创新推行以“代养分红”为主的从岭藏鸡、“示范带动”为主的中华蜂、“出栏奖励”为主的土猪、“规模种植”为主的中藏药材、“培育转型”为主的羊肚菌、“提质增效”为主的经济林果、“产业融合”为主的农家乐等七类产业扶持“菜单”;

秦安县主要发展果椒、高原夏菜、脱毒马铃薯、林下中药材等特色产业项目;

通渭县加快推进草畜、果品、花椒、金银花、新能源、劳务“六大”脱贫增收产业体系建设;

静宁县大力扶持发展马铃薯、蔬菜、果品和牛、猪、蜂等特色种养业;

环县着力推动羊草粮“三大主导产业”发展等。贫困村初步形成了“一业主导、多元增收”的发展格局,积极引导村办合作社采取全链条式、订单式、托管式、跨村联合式、扶贫车间合作式等方式发展生产,贫困户增收门路进一步拓宽。

2.主体带动

积极申报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及县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积极打造优质农产品品牌,增加对绿色食品、无公害产品以及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的认证。立足推进村办合作社规范运营,从生产经营方案制定、固定资产购置和建设、生产经营管理、产品销售、盈余分配等9个环节,加强对村办合作社生产经营环节的管理。全面推行产业龙头“三级共建”,即县抓龙头企业、乡抓专合组织、村抓种养大户,通过国有农发公司投建、村“两委”领建、能人大户创建,在每个产业链至少建成一个龙头,每个贫困村至少有两个运营规范的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带动,每户贫困户都加入合作社或龙头企业。推广“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采取订单收购、入股分红、土地流转、劳务用工、果树认购等多种方式,积极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建档立卡贫困户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

3.资金扶持

按照村办合作社联合控股富民公司的带贫模式,动员贫困群众将扶持资金折股量化到村办合作社,用于培育发展特色产业。同时,积极落实金融扶持产业发展政策,积极开展涉农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业贷”和“兴陇合作贷”项目推荐,着力解决了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培育发展特色产业资金短缺难题。严格坚持“五挂钩”(到户产业扶持资金使用要与“一户一策”挂钩、要与贫困户的自愿意愿挂钩、要与见钱见物挂钩、要与真种真养挂钩、要与奖勤罚懒挂钩)原则和资金使用负面清单,根据贫困户意愿、劳动力状况、产业发展条件等实际情况,合理确定产业发展资金和入股比例,制定到户资金明白卡。

4.技术培训

紧紧围绕牛、羊、果、蔬、药、薯六大特色产业及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营管理,通过集中举办培训班及田间技术指导,开展各类科技培训。县财政安排专项产业扶贫资金,实施建档立卡贫困户“一户一个”科技明白人全覆盖培训项目,确保贫困户每户至少有1名家庭劳动力掌握1-2项增收技能。结合产业实际,对县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负责人进行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培育。

5.产销对接

抢抓东西部扶贫协作帮扶契机,发布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新建公共品牌运营中心,积极培育电商企业,带动增加电商交易额和网络零售额。按照“国有平台公司+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贫困户)”市场运作模式,龙头企业通过创建品牌,开设农产品直营店,开展农超对接、电子商务营销等方式,建成了农产品多元化服务销售网络,将农户分散生产的农产品和需要的服务集聚起来,以规模化、品牌化的方式进入市场,健全了农产品营销平台、拓宽了销售渠道,增强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积极组织投资贸易洽谈会、展销博览会等,展出地方特色农产品,有力促进了地方农产品的产销对接。

6.风险防范

根据省上下达的保险计划,结合贫困群众种养业保险实际需求,狠抓农业保险政策落实,全面完成了当年农业保险各险种参保计划任务,并积极筹措资金,落实县级财政配套保费,实现农业保险对贫困户及贫困户种养产业全覆盖。组织乡村干部,逐户开展农业保险参保摸排核准、查漏补缺、登记造册及保费收缴,并及时对接承保机构开展标的核查、逐户出具保单,实现“所有贫困户、贫困户所有种养产业、自然灾害和市场波动风险”三个全覆盖。

(三)督查县村集体经济整体发展情况

通过统筹整合互助资金、定点帮扶、东西协作、扶贫车间等资金,依托村集体领办农民合作社自营或者入股新型经营主体合作经营,采取项目扶持、能人带动、联姻嫁接、股份合作等方式,为贫困村扶持发展种养、农机服务、统购统销等产业项目,支持贫困村村集体经济发展,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收益。突出入股、配股这一核心,坚持无物不股、无人不股、无事不股,在不改变土地农业用途、不突破耕地红线、防止集体资产流失、不让农民利益受损等政策底线的前提下,通过制定规范合同样本、建立完善融资交易平台等措施。探索建立了“三变”+苹果产业、“三变”+养牛业、“三变”+商贸流通、“三变”+农机服务、“三变”+电子商务等多种改革模式。明确了“三变”改革合作方式、期限、分红结算等内容,使农民群众规范入股、放心入股。积极推进村固定资产量化入股到各类经营主体,使“死资源”变成了“活资源”。

二、存在的问题

(一)全省层面存在的问题

1.产业扶持资金使用效率有待提高

产业到户资金中,每户一万元用于配股分红,而这一部分资金平均占比高达35一些承接主体实力较弱,缺乏承接配股资金的能力;

一些承接主体还需进一步科学合理制定承接主体与贫困户的分红比例。发展产业的资金部分,普遍存在因贫困户自身发展能力不足,产业发展的项目、规模、效益等脱贫致富的效能不够显著。

2.产业基础比较薄弱

由于我省贫困地区自然条件严酷,山大沟深、干旱多灾,贫困人口多、贫困面大,发展产业的条件先天不足,产业基础还比较薄弱,农业基础设施装备整体水平不高,培育产业的任务仍然比较艰巨。

3.新型经营主体规模小,带贫能力较弱

尽管加大了龙头企业培育力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并实现了贫困村农民专业合作社全覆盖,但新型经营主体发展规模普遍偏小、实力弱,尤其是部分县区合作社规范提升进展缓慢,应对市场风险能力不强,带贫能力较弱的问题依然存在。

4.集体经济基础薄弱,经营性收入少

我省大部分贫困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可利用的资源少,收入主要来自于村互助基金和财政扶贫项目资金入股龙头企业或合作社的分红收入和利息收入,以及发包和出租资源资产的收入,经营性收入较少,进一步发展壮大的措施办法还不多。

5.内生动力不足,等靠要思想严重

部分贫困群众思想观念保守,等靠要思想比较严重,加之群众文化素质较低,自我发展能力有限,一些贫困群众脱贫的内生动力不足。

(二)调研县区存在问题

1.宕昌县

一是因受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的约束,部分乡镇的产业培育进展还不平衡,贫困群众的增收愿望和产业发展基础还不相适应;

二是个别贫困群众思想守旧,对发展新型产业瞻前顾后,“等、靠、要”思想严重;

三是部分特色产业起步相对较迟、发展基础薄弱、技术措施还不完善,带贫增收效果还不太明显。

2.舟曲县

一是生态环境制约急需破解。全县85%以上的村组地处自然条件严酷的高半山地区,产业基础设施、产业基地等极易受灾,产业发展成本高。二是村级集体经济自我发展能力有限,大多以入股分红收入为主,增收渠道十分有限。三是经营主体带动能力不足。综合实力强的龙头企业不足,农民专业合作社总体实力弱,规模化、产业化经营水平不够。四是农业专业技术人才缺乏,服务水平有待提高。五是“原字号”“初字号”产品多。

3.秦安县

一是产业结构还不够合理,产业链条短、融合程度不高,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带动能力不强;

二是农民合作社整改提升还不到位,示范带动作用不强;

三是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一些乡村产业路缺乏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

四是苹果等大宗农产品销售难,导致农民丰产不丰收。

4.通渭县

一是扶贫产业发展起步较晚,一些产业短期内增收效果不明显,近年来培育发展的林果、花椒等长效产业短期内难以实现增收;

二是产业规模偏小,组织化程度不高,还未形成区域规模效应;

三是产业链条短,良种繁育、精深加工和储藏销售环节薄弱,缺乏强势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带动,产品加工转化和市场竞争力弱、附加值低。

5.静宁县

产业增收方面,部分贫困户产业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抗风险能力弱,家庭经营收入低而不稳定;

个别贫困村的主导产业还处于培育、成长阶段,种植业、养殖业以家庭经营为主,农业规模化、组织化、产业化程度不高。在配股资金方面,全县经济实力强、经营效益好的农业产业经营主体较少,承接配股资金能力有限,合作带贫积极性不高;

乡镇在实施过程中,没有完全落实承股主体担保、抵押、第三方评估等风险防控措施;

部分承股主体尚未办理商业保险,抵御市场经营风险的能力较弱。在合作社方面,部分合作社既没有能力规范运营,又不愿主动申请注销,清理规范过程中,注销程序复杂,进展缓慢;

部分合作社缺少有能力、懂经营的人才,运营管理不规范,财务制度不健全。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方面,全县226个贫困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资产资源匮乏、收入来源单一,多为分红型收入,投资经营性收入少,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弱。

6.环县

主要是产业带动能力较弱,产品附加值低,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能力较差;

群众内生动力不足,贫困群众主动参与产业发展的积极性不高。下一步应把有限的扶贫资金、资源和精力向贫困户聚集,向优势产业倾斜,促进产业快速发展。

三、对策建议

1.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提升主体带动能力

引进培育龙头企业、规范化提升合作社培育产业提升带动能力。稳步推进“五小”产业发展的发展,拓宽群众的致富路。加大农产品宣传推介和产销对接活动,积极组织参加各种特色农产品产销对接洽谈会及展示展销会,扩大市场影响力。加快发展电子商务,提升物流服务能力,解决产品销路窄的问题。继续完善产业承接主体的多元化服务方式和可持续发展模式,真正建立起贫困户和龙头企业、合作社的利益联结机制。对于产业发展资金,应按照县区特色产业布局,建立分产业发展补助资金清单,因地制宜确定直接补助生产物资、产业达标奖补等产业发展补助资金落实到人到户的具体标准和办法,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2.扩大产业规模,延伸产业链条

全面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全面开展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工作,实现每个乡镇每个特色产业都组建一个以上带贫能力强、辐射面广的龙头企业,带动贫困片区特色产业发展。按照“以产业招商、以商招商、以企招商”的思路,积极构建草畜、果品、花椒、金银花、新能源、劳务“六大”脱贫增收产业体系,大力推行产业扶贫“551”模式,精心打造特色农产品扶贫产业园,加快推进产业体系建设。

3.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

总结推广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形成的财政资金扶持、项目带动、资产资源盘活、多元合作等典型模式和成功做法,积极引导增强集体经济组织自主经营能力,逐步建立可持续发展的集体经济运营机制。积极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三变”改革,盘活有效资源,通过资产租赁、土地出租、生产经营入股、折股量化、订单合作等模式,培育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采取“村集体+合作社+农户”不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4.推动果蔬保鲜库发挥作用

按照《关于全面完成贫困村果蔬保鲜库建设任务的通知》(甘农函〔2019〕58号)要求,督促各地加快建设进度,按期完成建设任务。已完成建设任务的县区,按照“建成一座、验收一座”的要求,及时开展检查验收和兑付补助资金,并将财政奖补资金折股量化到贫困户,发放股权证,让其贫困户及早受益。督促指导运营主体健全完善果蔬保鲜库运营管理机制,确保其正常运营并尽快发挥作用。

5.加快推进农民技术培训工作。

严格按照下达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任务,通过拓宽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式、强化培训管理、提高培训效益等措施,扎实推进建档立卡贫困户全覆盖培训和合作社带头人培训工作,全面完成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和建档立卡贫困户培训的年度目标任务。

一个企业是怎样从模仿和复制到追随到领先到挑战的

一个企业是怎样从模仿和复制到追随到领先到挑战的

以洋快餐挑战者乡村基为例:

在中国的很多城市,肯德基和麦当劳通常都是当地最受欢迎的快餐店。但在重庆不是。红杉资本中国创始合伙人沈南鹏回忆说,当他在2007年到重庆时,发现有一家向当地消费者提供中式快餐的门店客流量非常大,比同等地段的肯德基还热闹。

消费者用脚投票,投资者则用手投票。2007年6月,红杉资本和海纳亚洲基金向这家名叫乡村基的快餐连锁企业投入2000万美元。在随后举行的投资者大会上,红杉资本中国基金董事总经理计越被反复问到,为什么会选投乡村基。计越于是站起来反问台下的投资者:“在场每周至少会去乡村基吃一次的朋友请举手。”结果现场90%的人都举起了手。“其实他们自己就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计越对记者说。今年9月28日,乡村基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中国大陆第一家在美国上市的餐饮企业。

长期以来,许多中式快餐都试图与麦当劳、肯德基这类西式快餐一较短长,但大多都败下阵来。乡村基是极少数在竞争中站稳脚跟并开创赢的纪录的本土挑战者。不过,在其诞生之初,却来自于对麦当劳和肯德基的模仿与追随。1990年代,肯德基与麦当劳开始大举进军中国市场,在不甚发达的西部,这两家西式快餐公司甚至被视为时尚、高级的就餐场所。在消费者的误读中隐藏的市场空白被乡村基创始人李红发现,她决心以大众能够接受的价格销售炸鸡和汉堡,很快地,这家最初名为“乡村鸡”的模仿者在重庆打开了市场。

不过,挑战在于,一味模仿西式快餐的乡村鸡在重庆这样的地区遇到的与中国传统饮食习惯的冲突更大。虽然当时乡村鸡的炸鸡腿、薯条卖得不错,但却无法像中餐一样成为消费者的必然选择;乡村鸡虽然有价格优势,但在口味与品牌信任度上仍然无法与肯德基、麦当劳媲美。单一的西式快餐产品路线走到了终点。1998年,乡村鸡开始向中西快餐兼有的方向转型,根据重庆当地人的口味开发出了以川式小炒为主的一系列中式快餐。让一开始心怀忐忑的李红惊喜的是,中餐系列很快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并逐渐超越炸鸡系列,成为菜单上的主打产品。2005年底,为了规避禽流感的影响,李红把“乡村鸡(CountryStyleChicken)”改名为“乡村基(CountryStyleCooking)”,意为乡村原始风味烹饪,并彻底告别对西式快餐的模仿。

如同如家(HMIN.Nasdaq)在改变过去阴暗、脏乱的招待所那样的酒店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功一样,乡村基的聪明之处在于,看到了中国消费者对高档中餐馆的需求之外,对干净、快捷的快餐式大排档亦有巨大的消费升级渴望。长期以来,让许多中式快餐折戟的关键问题是无法做到标准化和工业化,但现在,类似乡村基这样的在区域性市场取得成功的连锁快餐企业已经有能力解决这类问题,从而为其在全国扩张铺平了道路。秘诀就是:其发展模式如何能做到内部可快速复制,而外部却较难以复制。

【标准与标准化】

在川菜的各类烹饪手法中,排在第一的便是炒。炒菜的最大优势则在于鲜、香、脆,对于火候与时间的灵活把握要求高于其他烹饪手法。这就决定了乡村基的经营模式有别于其他快餐—中式炒菜均在每家分店的后厨现场小量炒制,以保证新鲜和美味。

然而这种模式却触犯了快餐的两大禁忌—速度与标准化。所谓快餐,即能够现点现吃,乡村基的现场制作如何能够满足这一点?管理着约30家分店的重庆区域经理罗光林说,乡村基有个严格的“一分钟标准”,即顾客点餐与取餐之间的时间不能超过一分钟。“一分钟标准”的背后是中央厨房与乡村基厨师培训学校在支撑。中央厨房负责准备好所有的食材和配料,比如将肉、菜切割,将量化到克数的配料组合装包;当配送中心用保鲜车将食材和配料统一配送到各分店的时候,厨师只需要完成现场炒制这最后的一步。

最后一步却是最为关键的一步,因为各个分店菜品味道的好坏与是否一致直接影响到消费者的体验。为此,乡村基成立了自己的厨师培训学校,由资深的厨师定期对新手进行培训,以做到烹饪流程标准化,这包括原料下锅的先后顺序、烹饪时间与火候的把握等等。根据客流量的大小,乡村基的菜品通常是3份起炒,往上还有5份、10份的标准。而米线、面条类的产品则是单份煮。乡村基的米线和面条全部由自己生产,生米线用开水泡8至10分钟,倒掉热水,再用冷水透凉,才算发好了,这样运送到分店里煮的时候烫30秒就熟了。同时还规定了严格的废弃时间,炒菜45分钟之内卖不出就废弃,米线、面条类是5分钟。凌晨运至各分店的原材料在下午三点前没有用完的也会被废弃。

在乡村基的各个分店里,都挂着一张损益表,上面显示着当天的废弃情况、浪费情况和员工节约情况等各项指标。每个分店要努力完成这些指标。值班经理每天会检查,并汇报给上级的区域经理,最终汇集到总部,进行成本的控制。每种菜品都有明确的配料表,材料的重量规定全部精确到克,只允许有2%的误差范围,操作人员要使用专门的刻度量杯和小勺量取调味品。因为每种蔬菜、调味品的进货数额按标准能够产生多少盘菜都有预先设定好的理论值,每天盘点时只需拿实际值和理论值对比,就可知标准操作的程度高下。

但即便如此,现场制作模式管理的难度与风险也要比工厂流水线模式大得多。“餐饮的出发点是口味获得消费者的喜爱,不能为了标准化而做标准化。”计越认为,现场烹饪与流程标准化的结合就是乡村基的核心竞争力。其中,手艺优良、手法娴熟的厨师则成了乡村基的一块核心资产。为了尽可能让这一部分人力资源稳定化,乡村基制定了公平的晋升制度,厨师培训学校里有四个考核等级,从低往高依次是厨工、厨师、厨师班长和总厨。在上市之后,总厨级别的员工还可以获赠公司期权。

不过,挑战在于,以川式小炒为主打的乡村基,能否征服中国其他地区消费者口味?因为乡村基采取现炒而非完全工业化生产的方式,如何保持一致口感也是难题。李红说,在向全国扩张过程中,乡村基的川菜特色定位不会改变,但会根据不同区域的饮食习惯做微调。比如,新推出的酸辣牛肉粉将在重庆、四川以外的地区上市,它不是重庆地道的酸辣粉,而是经过改良的加有牛肉块的酸辣风味粉条。乡村基研发部总监肖成表示,针对不同地域的分店,会在乡村基现有核心产品的基础上增加20%的区域特色产品。

肖负责的产品开发部不仅负责新产品研发,更重要的是制定标准。为了保证供应米饭的可口,研发部选择了不同区域的优质大米进行实验,包括洗几次,浸泡多长时间,多少压力蒸多长时间都详加对比,最后才选定了东北大米。但就在多种东北大米中,乡村基也对比了不下5个区域的品种。而其检查的标准也一目了然,就是严格按照工序生产的米饭颗粒饱满,放置20分钟米粒后表面会泛起油亮的光泽。为了便于操作,研发部还专门画出了操作流程图,而这一切都做好了之后,剩下的就是培训和执行了。

【直接控制力】

2008年初,乡村基分店数量仅为9家。目前已经达到110家,覆盖了重庆、四川、陕西、湖北、湖南、上海、贵阳七省市。到今年底,分店数量预计超过130家,比年初时增加50家左右。李红透露,明年的扩张速度也不会低于今年。

在乡村基分店布局图上可以看出,其覆盖范围以重庆直辖市为中心,向四周辐射。这不是一个巧合,而是一个更安全和可控的扩张策略,体现在物流与饮食习惯两个方面。首先是位于重庆的物流中心与中央厨房可以更便捷地将原料运送到周围省市的分店;其次,这些地区的饮食风格有一个共同点:喜食辣,主打川菜的乡村基更容易赢得消费者。

唯一的例外是上海,且上海第一家店开业的时间早在2007年。“上海是我们对一线城市的一块试验田。”李红坦承。现阶段一线城市的外出就餐的消费习惯超前于其他地区,对冀望成为全国人的“川式厨房”的乡村基来说也是不得不攻克的一块阵地。现在,乡村基在上海已有四家分店。

乡村基分店布局的另外一个特点是,各省的分店几乎集中在省会城市,没有呈撒网状。计越对本刊表示,快餐行业的特点决定要在一个城市形成完全的占领才能制胜,如果在每个城市都只有一两家,那么最终这一两家也会被挤出市场,“要一个城市一个城市地把它做深了”。他认为一线市场有更高的消费能力,而二线市场则有最广大的消费群体,因此不管是哪一级城市,只要在每个城市都能做到100家以上,就说明在重庆和成都的成功模式是可以复制的,就值得投入。

“很多企业都希望超速发展,搞加盟,希望一下子红遍大江南北,其实这是很危险的。”李红说,“中式快餐是一个没有多少高科技含量的产业,门槛低。”乡村基在扩张时坚持不搞加盟,只采取直、联营连锁的方式发展。对于联营者,乡村基仅仅要求其入股30%扮演投资者角色,乡村基出资70%并负责管理。在2007年引进风投后,乡村基的第一个动作就是回购联营餐厅的股份,并且决定今后只做直营,更进一步强化控制力。

“我想把乡村基做成快餐中的沃尔玛。”李红说,沃尔玛创始人山姆·沃尔顿是李最为敬佩的管理大师之一,他提出的低价原则和“三米微笑”服务等都为乡村基所遵循和沿用。

乡村基有句最著名的口号:“每天进步一点”,这句口号也在被李红身体力行着。计越回忆起与李合作时让他记忆深刻的一些细节,比如李明白今后跟海外投资者沟通的机会将越来越多,她就听英语电台来学习英文,不过一年时间后,再开投资者大会时,李已经可以跟外国投资者用英文自由交流了。合作三年来,红杉对乡村基最为满意的一点就是团队的进步。“这个公司是让我们操心最少的公司。”计越说。

案例提供北京东方无限广告有限公司

初出茅庐

山东龙腾(化名)乳业公司是鲁西地区的中型企业,是以山东龙腾集团为主体投资建立的控股子公司之一。山东省拥有良好的群众乳品消费基础,2002年山东城镇人均鲜乳消费量达到26.64公斤,列北京、上海之后,位居全国第三。到2003年6月,山东省万吨以上规模的扩建、新建乳品生产企业超过20家。山东大小乳品加工企业已超过100家,加工能力超过80万吨。虽然山东省内乳品加工总量与奶源供求之间基本保持了平衡,但东部地区奶源基础较好,乳品企业发展与奶源建设保持协调一致;中部地区乳品加工规模已远远大于奶源供应,奶源缺口较大。而西部地区由于缺少龙头企业带动,当地奶业发展缓慢,奶源缺口比较大。中、东部地区正趋于饱和,鲁西地区应是今后乳业发展的重点。龙腾乳业公司作为鲁西地区的中型企业,这无疑为它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该公司规划项目投产后,年加工苜蓿草20万吨,存养奶牛10万头。

市场现状

山东乳业市场上参与竞争的品牌数量较多,品牌集中程度相对较低,区域品牌和全国品牌竞相争夺市场,整个市场处于“动荡”之中。以伊利、蒙牛为代表的内蒙军团充当尖刀排角色,在整体市场上有较好的品牌基础,积极进攻各地区市场,并已使“内蒙牛奶=好牛奶”的观念深入消费者内心。在消费者的购买分析中,牛奶消费者购买时考虑的因素依次为:产品质量高、口味好、生产日期近、知名品牌、经济实惠、购买方便、产品包装适合、本地生产等。其中产品质量高、口味好、生产日期近的特点对消费者购买最为重要。

龙腾乳业最大的优势就在于拥有自己的天然绿色无污染的奶源基地。在目前国内乳品大战中,奶源之争一直是乳品企业争夺的焦点。而“草原奶”和“平原奶”的标准之争也从未停止。一方面乳品是“大草原的旗帜”高高飘扬,一方面奶源争夺战在各平原农区纷纷打响。业内人士指出,奶牛的发展优势是在平原农区,而不是所谓的“天然大草原”。我国10大奶牛带,其中7个在农区。无论是光明,还是深居内蒙古的伊利、蒙牛,无一例外地都在东北大平原、华北大平原的广大农区“安营扎寨”。其实无论是“草原奶”还是“平原奶”,只要能为消费者提供健康、安全的放心奶,它就可成为消费者购买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

近三年来,光明、蒙牛、伊利、维维、金星等企业先后在山东建厂,维维乳业两年内在山东省建了3家乳品厂,光明乳业在德州拥有了日处理鲜奶200吨的乳品加工厂。2003年6月,蒙牛在泰安投以4亿元巨资建立了一座日处理鲜奶500吨的乳品加工厂,伊利也正在山东省内积极选点,并且在建厂的同时还纷纷在山东设立了自己的奶源基地。其实从乳牛的品种上看,现阶段各乳品企业的奶牛均是从澳洲或是加拿大等地引进而来,可以说奶源都是“同根生”。

可作为一个新进入者,龙腾的机会在哪里?在目前资本不太充裕的情况下,如何与省内乳业领导品牌对决?如何在战火纷飞的山东乳业市场获得一席之地,生存、发展、壮大?

方案一:比附定位省内称雄

■北京/王晓庆李军

其实在任何一个细分市场,都会有各自的领先者或领导者,而位于后位或新进入的公司则一般采取两种姿态:攻击市场领先者和其他竞争对手,夺取更多市场份额——市场挑战者,或者参与竞争但不扰乱市场局面——市场追随者。而作为乳业行业的领导者,大型乳业集团在品牌行销中毫无疑问面对的是全国市场,在全国一盘棋的角逐中,它们往往无暇顾及每个区域市场。而对中小乳品企业来说,争取区域市场的主动将成为企业长期生存的立足点。中小型乳品企业虽然在市场总体投入上比不了大型乳品企业,但在局部区域市场还是有望超过对手。以往大量的市场案例也证实,在市场上和领导品牌直接对抗需要极大的付出和冒极大的风险,尤其是在资本不充裕的情况下,这常常是不理智的战略定位。因此我们考虑到龙腾乳业初期发展状况,为了能集中力量在山东市场上超越对手,形成区域市场主动,就必须先以市场追随者的形象作为龙腾乳业品牌战略定位,这样就能有效避开行业领导品牌的强力阻击,而获得初期发展的市场空间。

我们建议采取比附式的定位方法,运用“借力打力,四两拨千斤”的思路,来为龙腾牛奶寻找到最佳的品牌定位。

一个新产品上市,就一定要占领一个新的市场阶梯位置。当然这很困难,除非能与市场中已有的成熟产品建立某种关联,在消费者心智中就会没有余地接纳新产品。这也就是为什么对一种新产品,如果告诉顾客此产品“不是什么”,胜过告诉他们“它是什么”。作为市场跟进者和追随者的龙腾牛奶,要寻找有效的定位是比较困难的,最有利的定位已被市场领导者所占领。在目前乳品企业产品竞争中,中小企业难有作为,主要原因并不在于中小企业牛奶产品的质量,而是一线品牌在牛奶系列产品上的市场投入力度,以及一线品牌长期经营过程中构筑的品牌壁垒。采用比附式定位法就可利用消费者心目中已经存在的、有利其购买产品的形象,来和新产品形象进行比较附着,依附于行业领导者,借势于行业领导者,从而提高和加强新产品的品牌形象,来获得初期发展的市场空间和机遇。

我们为龙腾牛奶确定的最终品牌定位:龙腾牛奶—非内蒙草原的天然纯鲜牛奶。品牌的核心价值:龙腾牛奶—山东产的内蒙古草原品质奶。

龙腾牛奶这种比附式的品牌定位,可充分挖掘龙腾乳业企业和市场潜力,寻找到足够的支撑点。

“非内蒙的好奶”是乳业市场的品牌中从未提出的概念,具有“第一”的空档优势。实际上通过龙腾牛奶的奶源优势,寻找出目前山东乳品市场的市场空隙,从而把龙腾品牌界定于内蒙品牌与山东众品牌之间的市场空档之间。这个概念是其他非内蒙乳业军团所不愿提及的,却又极其适合正在起步的龙腾乳业公司初期发展。一方面与内蒙品牌相对并驾齐驱,拉近了与内蒙古高品质奶的距离,另一方面又要比本地的品牌佳宝等高上一个层次。通过“非内蒙草原的天然纯鲜牛奶”的品牌定位,依附于内蒙古乳业兵团,借势于内蒙古乳业兵团,来叫响龙腾牛奶自己的品牌,这就等于把所有其他竞争对手都甩到了后边,一起步就“加塞”到与内蒙古高品质奶相媲美的位置;同时又不与内蒙古乳业兵团发生正面的对抗,进而取得借势之功效,获得充足的发展空间和市场机遇。

龙腾奶的这种品牌定位,在上市期间的广告、公关、新闻中都极有炒作噱头,比如:

1.上市初期的报纸广告。广告主题:龙腾奶与内蒙古奶有什么不同?副标题:龙腾奶与内蒙古草原奶的差别—地域不同,品质相同。展开内容:罗列内蒙古乳品兵团在山东省建奶源基地和加工厂的数据来加以说明,龙腾牛奶是非内蒙古草原的天然纯鲜牛奶,山东产的内蒙古草原品质奶,进而突出龙腾牛奶天然绿色奶源基地的优势,强调龙腾牛奶的高品质。

2.上市初期的公关活动。在公证机关的参与下,聘请专家和普通消费者开展龙腾奶与内蒙古奶在无品牌标识和包装情况下,进行免费品尝实验活动,从而证明在同质化和无差异的液态奶中,龙腾奶与内蒙古奶具有同等品质。

方案二:做一个策略的跟随者

■华东理工大学屈杭斌陈俊傲梅清豪

山东龙腾乳业公司坐拥优质的奶源基地,在目前资本不太充裕及内忧外患的情况下,我们认为,其最优战略是:紧随省内NO.1(佳宝乳业),创省内NO.2;联合省内其他乳业公司,博弈全国大品牌,把奶源建设作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龙腾选择作为追随者,是出于对行业大品牌和省内第一品牌的清醒认识。

首先,龙腾乳业目前不足以与全国大品牌抗衡。除奶源争夺外,在成本、渠道等方面都不具有突出优势。而“佳宝”作为山东省第一品牌,在政府公关和市场资源方面都有比较好的基础。其次,在山东乳业市场上竞争品牌较多,但品牌集中度相对较低,掠夺市场只会造成诸品牌之间的混战,伤及自身利益。因此,寻找一个在资源、区位、规模等各方面都具有可比性的区域标杆,努力模仿并超越它,是一个务实的选择。

市场策略

一、奶源基地开发

“得奶源者得天下”已经成为乳业企业的共识。龙腾乳业坐拥自己的天然、绿色、无污染的奶源成为它的核心优势。奶源投资机制可以采用企业出一点,银行贷一点,政府扶一点,终端投一点,奶农掏一点的办法来分散风险,共生共赢。

由于目前奶源标准争议较多,涉及绿色食品、英国本土NQA、微生物含量、ISO9002等多种标准。业内显然缺乏统一、权威的奶源标准体系。在“标准为王”的时代,龙腾正好以此为契机,联合佳宝、长富等省内龙头企业,适当导入美国或加拿大的权威标准,从制定符合市场需求的省级奶源标准入手,进而推广成全国标准。

二、产品策略

乳业行业概念多样,既有“草原奶”和“平原奶”之争,又有“无抗奶”和“还原奶”之战。龙腾应该走一条差异化道路,既要拥有纯牛奶、调味奶、酸牛奶为主的系列产品,又须开发比如鲜牛奶或通过羊奶、马奶调配的新产品。

三、政府、社会营销

每个企业都有躲避不了的社会责任。龙腾可以采取社会营销的方式:通过“一分钱奉献,千万元助学”为诉求,公开承诺:每卖一份龙腾产品,其中就有一分钱捐助希望小学。运用这种“消费者献爱心,企业办实事”的模式,一段时间诞生一所龙腾希望小学,同时在重点城市的大学里设立奖、助学金—以此达到企业形象和政府关系双丰收的目的。

四、价值链创新

由于省内奶源短缺,生产能力过剩,奶源供应商逐渐掌握更大的话语权。甚至有些山东企业生产线开工率长期在60%至70%间徘徊。龙腾可以通过OEM代工,充分利用其剩余近30%的生产能力,使公司能够专心在奶源开发和营销创新方面加大投入。终端销售方面,由于公司股权引入终端投资,与其形成利益共享,共生共赢的依存关系,所以在决胜终端上,龙腾可以更胜一筹。

方案三:既不挑战也不追随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韩冀东张艳妍

每一个企业都有不同的生存环境和自身的特点,并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最优解决方案,关键是要根据企业的现实和市场的状况,得出较适合的方案来,而这些都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以顾客需求和企业现实为准绳。

SWOT分析

优势:龙腾控制有天然绿色无污染的奶源基地,有生产优质产品的基础;位于竞争尚不激烈的鲁西市场;其他方面无明显优势。劣势:刚进入乳品市场,品牌历史短,知名度低;中型企业,资本不太充裕。如果靠高投入,采用资源比拼的营销方式,则处于劣势。机会:龙腾刚进入的乳品市场是高速增长的市场,鲁西乳品企业少,竞争相对不激烈,存在发展机遇。目前大企业尚未完成对市场的购并和整合,市场上的乳品企业多,品牌集中度低,整个市场处于“动荡”之中,龙腾还有发展的空间。威胁:短期来看,鲁东和鲁中的企业为了扩张的需要,可能会逐渐进入鲁西市场。中长期来看,大企业目前已经开始在做本地化的工作。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大规模的购并和企业整合将会到来。留给龙腾的发展时间并不太长。

解决思路

一、产品:龙腾所采用的生产工艺要能确保充分发挥优质奶源的优势,生产高质量的和符合山东消费者口味偏好的乳制品。在去掉品牌名称的产品盲测中,不应输给竞争对手。产品通过包装形式(纸袋、利乐包、避光塑料袋、普通消毒塑料袋)、添加内容不同、保质期长短或子品牌区分为高、中、低三个档次,产品价格也相应差别。

二、利益点诉求:充分突出“天然绿色无污染的奶源基地”,“本地也有的优质乳品”。

三、销售地域:因为鲁西消费者的需求尚未被完全开发出来,龙腾又位于鲁西,所以龙腾保质期较短的低价产品主要以面向鲁西地区销售为主。这一方面照顾了鲁西地区较低的经济发展水平和顾客购买能力,另一方面也有利于阻止其他地区的乳制品企业以价格战的方式进入鲁西市场。按照地域的远近和产品保质期的长短,龙腾的中高价产品则可以向鲁中和鲁东地区逐步推进,但并不作为企业的重点。整体的搭配是高价产品树品牌,中价产品求利润,低价产品求份额。

四、销售重点:就龙腾的规模来看,目前尚不具备在山东全省大规模展开的实力,那样做企业的营销资源只能像撒胡椒面一样。龙腾在近几年内应该把精力主要集中在鲁西地区,按照深度分销的思想,先从一个局部开始试点,摸索出成型的经验后逐渐复制到更多的县市。第一步不求摊子和规模,更多关注每一个地区的效益,争取进入一个地区、渠道或终端,就成活一个,并形成这一个点上销量和利润的良性循环。龙腾只有靠这样一个个地区的深度分销来弥补资金上的劣势,并争取在局部的投入要接近或超过竞争对手。同时注意细分市场的选择,必要的时候可以让开主要的细分市场,以避开强大竞争对手的锋芒。在城市、县城和农村采取不同的策略、投以不同的产品。只有这样,龙腾才有可能先很好地生存下来,再谋求下一步的大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战略既不属于挑战(正面竞争)也不属于追随(跟着往前走,但仍在同一个市场),反倒有点像辽沈战役之前人民解放军在东北的战略思路,“让开大路、占领两厢”,靠稳扎稳打来求生存图发展,而不去做“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拼投入的消耗战。力争在局部或某些细分市场上取得优势,这在与比自己规模大的企业抗衡时至关重要。

乡镇产业发展规划如何写

乡镇产业发展规划如何写

举个例子吧。其实下面的几个方面,经过详细的调研和分析后。你就会逐步理解的。

一、产业发展现状

某乡镇主要农产品有生姜、柑橘、水稻、红薯、玉米、油菜、板栗、辣椒等,其中生姜和柑桔在全镇境内较为突出。镇内旅游资源丰富,拥有绝壁神剑、诸葛古营、十里古窑、夜郎崖画、某乡古村、深谷溶洞迷宫、地主庄园、红军烈士墓、红军标语等景观。

二、产业发展目标

以打造“特色农业休闲旅游小镇”为方针,通过产业转型,提高第一产业,延长农业产业链,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增加农产品附加值,规划在某乡镇培育若干农业龙头项目;依托区域自然资源和自身特色,结合历史文化风貌发展特色旅游,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将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有机结合起来,相互促进;以湖南省特色旅游名村沅城村为依托,带动发展全镇特色农业休闲旅游;以沅城村白玉姜和富团村冰糖橙为农业拳头产品,推动全镇特色农业产品发展;以某乡镇镇区为经济核心,辐射周边村组,逐步建立与镇区配套和协调的相关产业,带动整个某乡镇的经济发展。

三、发展思路

实施项目拉动,优化产业结构,突出特色经济,打造生态、文明、幸福、和谐的新某乡。

结合实际,因地制宜,采取典型引路、示范带动、资金扶持、政策激励等方法,更好地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生态农业,鼓励农民积极发展生姜、柑桔等绿色产品。合理利用资源,拓展发展空间,扩大劳务输出,加强城乡沟通,构筑市场平台,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村文明、生活富裕”新农村。

四、产业结构与定位

根据某乡镇自身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现状发展情况,结合市场条件,规划确定某乡以发展生姜种植为特色,以柑桔种植为主,特色农业种植及深加工为辅的产业结构。某乡镇各产业定位为:

农业种植方面:充分利用某乡镇现有的自然资源条件及现有的农业基础,在农业结构方面进一步优化,同时,加大特色农业种植力度,扩大生姜种植面积,并围绕“特色”加大农业科技的力度,按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实施品牌化经营,调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形成第一产业的纵向产业集群。

旅游方面:充分利用某乡镇现有的良好自然资源条件与人文资源条件,结合沅城村旅游资源,统一开发旅游业。某乡镇围绕特色文化、生态旅游,大力发展相关产业。以走红军路追寻红军足迹为主题的"红色之旅"、以访古探秘为主题的"黑色之旅"、以水上休闲娱乐的"蓝色之旅"、以进山入寨体验农家生活为主题的"绿色之旅"。根据休闲时间可进行一日游、两日游或多日游。以清江湖湿地公园建设为契机,依托十里窑、红色旅游等资源优势,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将十里古窑进行保护性修缮和开发,带动多内容旅游项目发展,打造成集学生写生、研发烧制、特色民宿、休闲娱乐等乡村文化旅游基地。

五、产业空间布局

以打造“生态、文明、幸福、和谐新某乡”为方针,至规划期末,形成“一核一基两区”的产业空间布局形态。

一核:是指以某乡镇镇区为核心。

某乡镇以镇区为核心,东邻岩垅乡,南接江市镇,西南接托口镇,西北连芷江侗族自治县禾梨坳乡、冷水溪乡,具有便利的交通优势,镇区产业人口集中。

一基:是指自然人文旅游基地。

某乡镇沅城村依托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配合托口电站建成后形成的清江湖旅游景圈总体建设布局,成功创建为“湖南省特色旅游名村”。镇区内旅游资源丰富,拥有绝壁神剑、诸葛古营、十里古窑、夜郎崖画、某乡古村、深谷溶洞迷宫、地主庄园、红军烈士墓、红军标语等景观。

两区:是指沅城村生姜种植区和富团村冰糖橙种植区。

富团村冰糖种植区:全村共种植冰糖橙7500亩,种植大户23户,平均亩产量达5000斤。

沅城村生姜种植区:全村共种植生姜120亩,产值达420万元。种植户30余户,平均亩产达5000斤。其中沅神湾生姜加工厂大大提升了生姜产品的附加值。

六、实施途径

1.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农业基础地位

水利建设关系到农业生产发展,关系到农民生活生产,是全镇经济发展的大事。应分期分批对现有渠道、山塘和水库整修。扩大自流灌溉面积,增强自行蓄水保障灌溉能力,大大降低劳力投入和资金消耗,减轻农民负担,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2.抢抓政策机遇,推进交通建设

抓住乡村振兴战略发展机遇,力争在2025年之前完成各村组道路硬化工程,打通产业运输的“最后一公里”。

3.实施“阳光工程”,抓好劳务经济

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提高外出务工农民就业技能。建立健全镇村二级劳务输出服务网络,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化水平。依法保护进城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

4.创造优越的经济发展好环境

一是不断强化服务意识,转变工作作风,优惠开放政策,创造良好的外商投资环境;二是挖掘人才,培育人才、重用人才、优化人才创业环境;三是改善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信息环境,政策环境,管理环境和市场环境。

七、保障措施

1.从各种途径上争取项目、资金和配套政策,确保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2.成立某乡镇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有镇党委书记李四海同志任组长,镇长李双凤同志任副组长,分管农业副镇长陈柏安同志任办公室主任,其余班子成员、农技、农机、经管、党政办和财政所部门负责人任组员。某乡镇产业发展工作由肖羽同志专职负责。

3.设立某乡镇产业发展基金1万元,用于奖补各村在产业发展中突出的个人、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以及某乡镇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

4.积极采取各项措施,鼓励社会资金到某乡镇投资。

5.加强龙头企业的建设。积极实施龙头企业带动战略,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等措施,吸引省内外业主来某乡镇参与农业产业的发展,鼓励各种形式的龙头企业的发展。提高某乡镇产业的水平和知名度。

6.大力培育专业合作组织,壮大集体经济。从运行资金和政策措施上争取予以支持,不断培育壮大,使其成为联系农户、促进产品销售、保护各方合法权益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7.发挥科技的支撑作用。一是加强与省农科院、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的紧密合作,引进、选育一批商品性好、高产、优质、高效、抗逆的优良品种,加快种植的更新换代;推广先进的栽培模式,改善栽培设施,增强农业产业发展的后劲。二是通过良好的机制,促进科技成果在农业产业中的应用与转化,促进农业产业的科技进步和可持续发展。三是以农投公司项目形式鼓励龙头企业内部建立研发中心,加快农业产业的生产、加工、销售、储运技术和设备的引进、开发,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增大产业的附加值,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8.做好农业项目申报工作。紧紧抓住国家实施扩大内需政策措施的战略机遇,认真研究和用好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盯紧重点支持领域和项目,做好项目的策划、规划、立项、编制及申报工作,争取有更多项目进入国家、省、市、县计划内,并抓好项目实施工作。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