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养牛年入千万的老板,蒙牛创始人牛根生的创业故事

靠养牛年入千万的老板,蒙牛创始人牛根生的创业故事

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靠养牛年入千万的老板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靠养牛年入千万的老板以及蒙牛创始人牛根生的创业故事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蒙牛创始人牛根生的创业故事

蒙牛创始人牛根生的创业故事

蒙牛创始人牛根生的创业故事

牛根生,男,1958年出生,内蒙古人。企业家、慈善家,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创始人,老牛基金会创始人、名誉会长,“全球捐股第一人”。下面是蒙牛创始人牛根生的创业故事,快来看看吧!

个人简介出生年月:1958年

籍贯:内蒙古

公司名称:蒙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

职位:董事长兼总裁

毕业院校: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经历牛根生,中共党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工商管理硕士,曾到北京大学深造。从事乳业27年。2004年底,牛根生捐出全部个人股份设立“老牛专项基金”,成为“中国捐股第一人”、“全球华人捐股第一人”。

牛根生于1999年创办蒙牛乳业,在“一无工厂,二无奶源,三无市场”的困境下开拓进取,使现在的蒙牛“一有全球样板工厂,二有国际示范牧场,三有液态奶销量全国第一”。目前,蒙牛已在全国14个省级行政区建起20多座生产基地。产品覆盖全国除台湾省外的所有地区。开发的产品有液态奶、冰淇淋、奶品等三大系列100多个品种。

“蒙牛速度”在中国企业界引人注目。CCTV2003“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对牛根生的颁奖辞写道:“他是一头牛,却跑出了火箭的速度!”

蒙牛创造了多项全国纪录,例如:荣获中国成长企业“百强之冠”,位列“中国乳品行业竞争力第一名”,拥有中国规模最大的“国际示范牧场”,并首次引入挤奶机器人,是中国乳界收奶量最大的农业产业化“第一龙头”;蒙牛枕单品销量居全球第一,液态奶销量居全国第一,“消费者综合满意度”列同类产品第一名,同时也是2003年香港超市惟一获奖的大陆品牌;蒙牛还是中国首家在海外上市的乳制品企业,并一举摘得“2004年最佳IPO”桂冠。

牛根生信奉“小胜凭智,大胜靠德”、“财聚人散,财散人聚”的经营哲学,其领导的蒙牛与亿万消费者、千万股民、百万奶农及数十万产销大军结成命运共同体,被人们称为西部大开发以来“中国最大的造饭碗企业”,由此诞生了一段流传甚广的民谣:“一家一户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一家一户两头牛,生活吃穿不用愁;一家一户三头牛,三年五年盖洋楼;一家一户一群牛,比蒙牛的老牛还要牛。”

创业故事:蒙牛老板牛根生的两招发家秘籍牛根生是一本创业教科书,从他身上我们可以学到当企业还很弱小的时候,如何与行业龙头博弈;在利用国际资本这把双刃剑时,如何才能不伤及自己。牛根生所领导的蒙牛从1999年开始创业,从一无所有开始,在群雄并立的“乳业江湖”硬是拼下了最大的一块地盘,到2004年蒙牛已经成为行业老大,其收入达72.138亿元人民币,仅次于伊利的87.34亿,而蒙牛3.194亿的净利润却远远把伊利抛在后面。

6年打造出一个年收入超过70亿的巨无霸企业,以退为进的竞争策略和破斧沉薪的团队激励方法是其所向披靡的两把板斧。

板斧一:以退为进为企业营造最好的生存环境

1978年,20岁的牛根生进入了养牛场工作,5年后牛根生进入了伊利,从一名洗瓶工干起,随后逐步升任车间主任,1992年起担任伊利的经营副总裁,1998年,牛根生被伊利董事会免职。免职并没有理由,功高盖主成了唯一的解析。

不甘落寞的牛根生选择了自主创业。1999年1月,蒙牛正式注册成立,注册资本金100万,基本上都是牛根生和他妻子卖伊利股票的钱。“当时在呼和浩特的一个居民区里租了一间小平房作为办公室,一共只有53平米,月租金200多元。蒙牛成立的时候,仅仅在内蒙,以伊利为首的乳品企业就有数百家。和蒙牛同在呼和浩特市的伊利集团那个时候已经上市多年,有完整的冰品、液态奶和奶粉生产销售体系,当年的纯利润达到八千多万元。而1999年蒙牛刚诞生的时候,没有奶源,没有厂房,没有市场,可以说是一无所有”。

但是,牛根生有人。牛根生的蒙牛大旗一扯天下英雄归心,得知此消息还在伊利工作的老部下放下高官厚禄开始一批批地投奔而来,总计有几百人,无怨无悔跟他从零开始打江山,但是在乳业江湖的利益格局基本形成的时候,蒙牛的生存空间饱受挤压,或明或暗的算计来自各个角落。

有竞争对手开始希望将蒙牛这个初生婴儿扼杀在摇篮中,蒙牛经历了广告牌被砸、牛奶被截倒等等事件。面对竞争对手的明刀暗箭,牛根生选择了以退为进的策略。

当时的伊利总裁郑俊怀对于牛根生的能力有深刻了解,所以伊利也是对蒙牛打压得最厉害。但是牛根生对于曾经狠狠地抛弃了他的伊利,在任何场合都表现出了满怀尊敬。蒙牛在刚开始的时候很谦虚,打出的广告口号是:向伊利学习为民族企业争气。当时蒙牛对外宣传是内蒙古第二乳业品牌,第一是伊利。牛根生在不同的场合提及伊利,言辞中总是充满对伊利的眷恋和对老领导郑俊怀的敬意。牛根生的做法逐步赢得的'更多的同情与支持。

对于自己当时为什么要这样做,牛根生地解析是“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只有这种方式才能活下来,同时还能长大。”面对竞争对手想要置之死地的策略,牛根生坦言:“如果不还手是掐不死的。只要一还手掐死的可能性是特别大的。当时挨打和挨骂是为了将来不挨打不挨骂,为了自己能够生存出、发展好,最后能够不挨打不挨骂。当你打了好几年,打的和骂的过程都经历了以后,就要学会怎么样不打能赢,怎么样不战能胜。”

竞争对手的恶毒招数就这样被牛根生化解于无形。

板斧二:破斧沉薪成就火箭速度

弱小总是容易受人欺,为了谋求快速壮大的机会,牛根生想到了借力资本高手。2002年6月,摩根士丹利、鼎晖投资、英联投资三家国际机构入股蒙牛。但是打着“锄强扶弱”口号的摩根斯坦利等三家投行除了带给蒙牛总计60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以外,还给牛根生套上枷锁:未来三年,如果蒙牛每年每股盈利复合增长率低于50%,以牛根生为首的蒙牛管理层要向以摩根士丹利为首的三家外资股东赔上7800万股蒙牛股票,或者以等值现金代价支付;如果管理层可以完成上述指标,三家外资股东会将7800万股蒙牛股票赠予以牛根生为首的蒙牛管理团队。

在强敌环视的制造行业里每年获得50%,这在很多业内人士的眼中是一个天方夜谈,这是没有胜算的赌博,看来牛氏军团打下来的江山只能让别人去享用了。

但是在强敌环侍的时候,只有“快鱼”才能生存,否则就只能被“大鱼”吃掉。牛根生同意了国际投行的条件,决定破斧沉薪,背水一战。

创业的基本阶段

第一阶段

初创阶段,以产品和技术来占领市场。

第二阶段

公司化阶段,规范管理来增加企业效益,这是需要创业者的思维从想法提升到思考的高度,而原先的搞关系就转变成一个个渠道的建设,公司的销售是依靠渠道来完成,创业搭档团队也初步形成。

第三阶段

集团化阶段。这时依靠的是硬实力(产业化的核心竞争力),整个集团和子公司形成了系统平台,依靠的是一个个团队通过系统平台来完成管理,(人治变成了公司治理),销售变成了营销,区域性渠道转变成一个个地区性的网络,建立了销售队伍,有一定的销售队伍管理能力。思维从平面到三维。这时你就可以退休了,创业者及其创业搭档就有了现金流系统(赚钱机器),它是24小时为企业工作的,这就是许多创业者及其创业搭档梦想达到的理想状态。

第四阶段

这是创业的最高境界,集团总部阶段,是一种无国界的经营,也就是俗称跨国公司。集团总部的系统平台和各子集团的运营系统形成的是一种体系。集团总部依靠的是一种可跨越行业边界的无边界核心竞争力(软实力)子集团形成的是行业核心竞争力(硬实力)这样将使集团的各行各业取得它们在单兵作战的情况下所无法取得业绩水平和速度。思维已从三维到多维,这才是企业发展所能追求和达到的最高境界。

;

蒙牛老板是谁呀!

蒙牛老板是谁呀!

姓名:牛根生

性别:男

生日:1958年1月25日

国籍:中国

供职机构:蒙牛集团

职务:董事长

●1958年生内蒙古人

●1978年成为呼和浩特大黑河牛奶厂的一名养牛工人

●1983年任内蒙古伊利集团(原呼和浩特回民奶食品厂)厂长

●1992年担任内蒙古伊利集团生产经营副总裁

●1998年被内蒙古伊利集团免去生产经营副总裁一职

●1999年创办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并担任董事长兼总裁职务

●2002年获“中国十大创业风云人物”、“中国经济最有价值封面人物”、“中国民营工业行业领袖”等荣誉,蒙牛在全国乳制品企业中的排名由第1116位升至第4位

●2003年获“中国企业新领袖”、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称号

●2004年赴港上市,获“中国策划最高奖”

●2004年底,牛根生捐出全部个人股份设立“老牛专项基金”,成为“中国捐股第一人”、“全球华人捐股第一人”。

●2006年辞去蒙牛集团总裁职务

●期间曾在北京大学深造,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工商管理硕士

牛根生,中共党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工商管理硕士,曾到北京大学深造。从事乳业27年。2004年底,牛根生捐出全部个人股份设立“老牛专项基金”,成为“中国捐股第一人”、“全球华人捐股第一人”。牛根生于1999年创办蒙牛乳业,在“一无工厂,二无奶源,三无市场”的困境下开拓进取,使现在的蒙牛“一有全球样板工厂,二有国际示范牧场,三有液态奶销量全国第一”。目前,蒙牛已在全国14个省级行政区建起20多座生产基地。产品覆盖全国除台湾省外的所有地区。开发的产品有液态奶、冰淇淋、奶品等三大系列100多个品种。“蒙牛速度”在中国企业界引人注目。CCTV2003“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对牛根生的颁奖辞写道:“他是一头牛,却跑出了火箭的速度!”蒙牛创造了多项全国纪录,例如:荣获中国成长企业“百强之冠”,位列“中国乳品行业竞争力第一名”,拥有中国规模最大的“国际示范牧场”,并首次引入挤奶机器人,是中国乳界收奶量最大的农业产业化“第一龙头”;蒙牛枕单品销量居全球第一,液态奶销量居全国第一,“消费者综合满意度”列同类产品第一名,同时也是2003年香港超市惟一获奖的大陆品牌;蒙牛还是中国首家在海外上市的乳制品企业,并一举摘得“2004年最佳IPO”桂冠。牛根生信奉“小胜凭智,大胜靠德”、“财聚人散,财散人聚”的经营哲学,其领导的蒙牛与亿万消费者、千万股民、百万奶农及数十万产销大军结成命运共同体,被人们称为西部大开发以来“中国最大的造饭碗企业”,由此诞生了一段流传甚广的民谣:“一家一户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一家一户两头牛,生活吃穿不用愁;一家一户三头牛,三年五年盖洋楼;一家一户一群牛,比蒙牛的老牛还要牛。”1978年成为呼和浩特大黑河牛奶厂的一名养牛工人1983年任内蒙古伊利集团(原呼和浩特回民奶食品厂)厂长1992年担任内蒙古伊利集团生产经营副总裁1998年底被内蒙古伊利集团免去生产经营副总裁一职1999年至今创办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并担任董事长兼总裁职务牛根生获得的荣誉有:“2002年中国十大创业风云人物(之一)”;“2002年中国经济最有价值封面人物”;“中国民营工业行业领袖”;“2003年中国企业新领袖”;2003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2004年“中国策划最高奖”等。

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由自然人出资,采取发起设立方式于1999年8月成立。目前,公司属于中外合资股份制企业。从成立至今的短短几年时间内,蒙牛的业务收入在全国乳制品企业中的排名已经由第1116位上升至第2位。

养十头牛与打工哪个收益高

养十头牛与打工哪个收益高

以前有一个笑话就是上学的时候!一个蒙古的学生!家里没有钱为了上学他父母卖了家里的一头牛来上学!当时学校的同学都挺照顾他!都送他东西!后来才知道光这样的牛家里就有一万头!

现在来说农村的很多人都不愿意打工了,特别是年轻的一代,打工没有自由,受人管制,对于现在崇尚自由的年轻人有自己个愿意的呢知?而且打工现在的工资普遍也不是很高,一个月几千块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在年轻人一个月的开销了。所以很多人还是想到创业。

近年不少农民或大学生返乡创业,其中一部分人选择养牛,认为牛价相对稳定且疫病较少,一定可以获得不错的效益收入。不过养牛投资却非常大,大部分人初期仅能养殖一二十头牛而已,今天小编则给大家比较一下养10头牛和外出打工哪个赚钱多?

养十头牛的成本有圈舍、种牛费用、疫苗药品费用,如果膘情好,十头牛可以卖15.2万元,除去各项成本,利润也就在3至4万元,所以说养十头牛并不一定比打工好。

虽然,养殖牛,特别是繁殖母牛,从小牛犊子开始养,周期都是很长,如果考虑好了确定养牛,那只要坚持过了这三年,到见利的时候,那一年下来肯定会比打工赚的5000元要多。当然了,这是在理想状态下看的。如果一点养牛技术没有,再加上养牛不上心,伤两头牛利润就没有了。所以说,在农村养牛十头牛,并不比外出打工轻松,也不比打工赚的多。请大家一定要认真考虑,谨慎入行!建议先了解自己家乡有多少有利条件,多利用大自然的有利资源,那样会给自己省下一笔不少费用。同时,还要考虑自己是否有良好的销售渠道,如果有那最好,如果没有你要怎么做市场,建立你的销售渠道,这些的都是会影响到你最后获取利润多少的关键。

而农村青壮劳动力外出打工,只要能吃苦一月基本上都可以赚5000元以上,那么一年工作10个月的情况下则可以赚5万元。养10头牛成本接近16万元,存银行一年还可以获得1万多元的利息,而且不用承担养牛过程中的风险,算下来外出打工要比养牛更划算一些。

当然养牛也有养牛的好处,虽然不算轻松但却比较自在,不用受别人的约束和管理。其次外出打工可能一辈子都赚那么多的工资,而养牛则有一定的发展潜力,只要技术成熟、吃苦耐劳便可以不断扩大规模,20头、30头、50头,可能用不了几年便可以达到上百头的规模,上百头牛怎么也得值一百多万,而打工则难以存下这么多钱。

其实,对于这两种选择不需要过度纠结,本身这两个选择代表着两条不同的路,一条是外出打工,打工赚钱,不操心,衣食无忧,按点上下班。回农村养牛前期需要投入时间加大量资金,加风险,当是后期要比打工赚的多。而且,每个人情况不同,要考虑的问题不同,如果这有回农村养牛的打算,就要做好吃更多苦的准备了。

以上为个人看法,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不知道大家对养牛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