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精细养牛技术培训班?牛羊养殖技术工作总结

高效精细养牛技术培训班?牛羊养殖技术工作总结

今天给各位分享高效精细养牛技术培训班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牛羊养殖技术工作总结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牛羊养殖技术工作总结

牛羊养殖技术工作总结

牛羊养殖技术工作总结范文

篇一:肉牛养殖技术技术培训总结

在上级有关推动地方特色产业发展相关精神的指导下,杨河乡在本乡举行了肉牛养殖技术培训活动,此次活动已经结束,现总结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市场为导向,利用冬春农闲季节,举行此次培训,在全乡范围内掀起学技能、用技能、促成长的热潮。

二、培训对象及内容

此次培训以农村务农劳动力为主,以提高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为主,兼顾综合素质的提升。本次培训内容为肉牛养殖技术。

三、培训目标

通过培训,使学员掌握肉牛养殖技术,并很快的适应于生产与实践之中。

四、工作措施

1、制定方案,完善培训教案。

2、高度重视,建立机制,利用本次培训,全面提升劳动者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积极取得乡领导、村委会的支持,以村民学校为主阵地开展好培训工作。

3、加强领导,加大宣传发动力度

开班前,要求村主任按成教培训要求,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力争保证参训率达到100%,及格率达到90%以上。

4、任课教师要尽职尽责

为做好本次培训,成教教师要树立使命感、责任感,精心备课,认真讲课,做到有布置、有检查、有总结,使培训工作取得良好效果。

5、加强实践指导,做好释疑解答工作。

五、存在问题

1、集中培训难度大,经费少。

2、参训农民年龄较大,文化水平较低,对新知识接受能力较差。

篇二:肉牛标准化养殖配套技术应用与研究技术总结

一、立项依据、目的及意义

肉牛是世界上分布最广、饲养量较大的家畜之一。世界牛肉的需求又逐渐增加,牛肉价格稳定增长的趋势,利用杂种优势,实施肉牛人工授精经济杂交技术,实现养牛业效益最大化。在西方养牛发达国家,80%以上通过利用杂交优势极大地提高了牛肉的产量和品质,促进了养牛产业化,获得了养牛业最佳经济效益。

我县历来有养牛食肉习惯,广大农牧民积累了丰富的养牛经验。但是,由于众多因素影响,我县肉牛品种改良速度缓慢、改良体系不健全、科研工作滞后、规模养殖数量小,是制约我县肉牛发展的“瓶颈”。近年来,通过实施“双百双十”工程,肉牛产业有了较快的发展。就环境而言,形成了优越的政策环境、良好的舆论环境、广阔的市场需求环境。就基础而言,肉牛养殖数量初具规模。

该项目是依照市草畜产业工作重点和县委、政府提出的实施“双百双十”(即百万只羊,百万只鸡,十万头牛、十万口猪)工程的发展思路,及走“小群体、大规模、分散养殖”的发展路子提出的。为了加速我县肉牛良种化进程,提高肉牛的养殖效益,促进农民增收,进一步加快全县以肉牛养殖为主的草畜产业发展,充分发挥养牛示范村、示范户的辐射带动作用,推进全县草畜产业扩量、提质、增效。

通过建立生产杂种肉牛生产的综合配套技术体系,促进全县广大养殖户发展养牛业的热情和积极性,使肉牛业成为我县支柱产业,进一步加快秸秆资源合理利用,促进生态型畜牧经济的良性循环,实现传统农牧业产业链条的延长,提高初级农牧产品的附加值,有利于传统畜牧业及附属产品加工业向专业化、社会化、商品化发展。

项目完成后,预期每年新增商品肉牛5000头,按每头牛年净增收益2000元计算,每年增收1000万元。实施区内的商品肉用牛的平均体重达到600千克,屠宰率达到56%,净肉率68%,肉的品质明显改善,产品达到国际食

品安全卫生标准.可促进我县及周边地区肉牛屠宰加工业、运输业、贸易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解决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肉牛业的发展,使农业资源得以充分利用,通过秸秆的过腹还田,可大大增加土壤肥力,形成良性循环,对促进农村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辖区内秸秆资源丰富,可利用草场面积万亩,自然条件非常适宜发展肉牛生产,全县常年出栏牛1.20万头。但由于品种改良及技术推广配套措施未跟上,部分黄牛生产性能退化,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县养牛业的发展。为此,引进、扩繁新优品种,利用杂交优势,选育优良杂交品种,提高山丹肉牛品质,建立龙头企业,实行规模生产经营,成为我县养牛业实现产业化的必由之路。近年来,我站引进西门塔尔、夏洛来、利木辛等优良品种肉牛冻精,对当地黄牛进行杂交改良,并对改良情况进行试验研究,探讨提高本地黄牛生产性能的方法和途经,为我县今后肉用牛发展提供技术依据。该项目用两年多时间完成各项试验研究内容。

二、项目来源

《肉牛标准化养殖配套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是由县畜牧技术推广站2006年自选拟定的,根据本地市场经济发展需要自选的畜牧应用技术研究与推广项目,上报县畜牧兽医局,科技局批准实施.由县畜牧技术推广站独立承担完成,项目研究期限为2006年3月至2008年12月.该课题由县畜牧技术推广站兽医师刘刚主持,由县畜牧技术推广站组织在东乐、清泉、陈户、李桥等乡镇实施,具体由站长李慧玉负责,参加人员有黄克全、哈金兰、梁福文、杨保平、席振新等。

三、项目主要内容

1.应用良种肉牛品种西门塔尔、夏洛来及利木赞冻精对当地黄牛开展二元或三元杂交并进行研究。

2.研究肉牛冻精适时解冻、母牛发情鉴定、适时输精等影响生产中受胎率、繁活率等的关键性技术问题。

3.测定和分析西门塔尔、夏洛来肉牛与本地黄牛杂交一代的性能。

4.制定肉牛人工授精技术操作规程。

5.制定肉牛标准化养殖技术规范。

6.建立黄牛改良繁育体系,解决液氮、冻精调运及解冻保存等生产问题。在县畜牧站门诊冻配改良点的基础上,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新建成东乐畜牧站、位奇畜牧站、西屯、新河、花寨子、河湾6处肉牛冻配改良示范点。

7.调查农户饲养肉牛效益情况。对引进的良种肉牛冻精与蒙系牛杂交F1代效果进行了调查。共调查100户,213头,其结果为:户均饲养杂交

F1代牛2头,次年产犊2头,肉平均售价28元/公斤,或3月龄犊均售价

3050元,户均收入可达6100元左右。

四、技术原理、路线和创新点

(一)技术路线

西门塔尔、夏洛莱是我县肉牛种群繁育提高的首选品种。在项目实施中,我们坚持“引进良种、杂交改良、试验研究、综合配套、抓点示范、规范推广”的技术路线,以散养户为基础、规模户为重点、科技服务为动力,采取公司加农户的模式,结合当地实际和不同生态环境特点,先试验示范后推广应用,由点到面,划区发展,逐步扩大杂交改良面,建立肉牛改良生产体系。

1.主推肉牛品种选择

近几年来引进的西门塔尔、夏洛来、利木辛等优良品种冻精授配在部分乡镇生产的杂交后代已被养殖户认同.以以上三个品种为主推品种,开展杂交改良试验研究并在全县推广.

2.杂交组合筛选

以西门塔尔、夏洛来、利木辛为父本、本地蒙系牛及西杂F1为母本,开展二元、三元杂交改良试验,对杂交F1、F2的适应性、产犊性能、生长性能、产肉性能进行测定,评价最优杂交组合。

3.人工授精技术应用

应用肉牛冷冻精液人工授精技术,在全县6个冻配改良点开展肉牛杂交改良。

4.高效饲养管理技术。

从场址选择,棚舍建筑,采用品种,牛只选择、配种,饲草料加工调制与贮存,牛的饲养管理,肉牛肥育,防疫保健技术等方面加以规范,提高畜牧业科技含量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

5.动物疫病防治技术。

制定肉牛免疫程序,驱虫计划,对免疫抗体效价进行跟踪监测。

(二)技术推广的创新点

1.肉牛繁殖方式的转变。将传统的土种公牛本交配种改变为肉牛冻精人工授精杂交改良。肉牛的品种由单一的土种牛转变为西门塔尔、夏洛莱、利木辛等优良品种肉牛的二元、三元杂交后代,大量的土种公牛全部被淘汰育肥,节省了饲养种公牛的人力物力,降低了饲养成本,提高了牛的肉用性能和养牛业经济效益。

2.肉牛品质显著改善和提高。经杂交改良产生的后代初生重、体尺均有显著提高,耐粗饲、生长发育快、易育肥、肉质鲜美、并表现出体格粗壮、抗病力强、对示范区环境、气候、饲养条件适应性强等杂交优势。

3.工授精技术的改进。将母牛的发情鉴定和授精时间,由外部观察为主确定转变并提高到以直肠把握法视卵巢卵泡发育情况而定。提高了母牛的授配率和受胎率。

4.冻精解冻后输精时限的改进。转变冻精解冻后须立既就地授配的老方法为冻精解冻后可易地授配的新方法。

5.饲养管理方式的转变。将传统的粗放式饲养管理转变为精细化高效养殖。

6.服务方式的创新。将原来单一的坐等畜主牵牛到站配种转变为开通“畜牧110”热线,上门入户开展配种等服务。

7.养殖杂交肉牛经济效益明显攀升。当地黄牛所产的犊牛体格弱小,

生长发育缓慢,育肥期长,不耐粗饲,一般需要育肥2—3年才能出栏上市,且存在胴体重偏低,屠宰率和净肉率仅在50%左右,饲养产生的经济效益较低。而经冻配改良所产的杂交肉牛,3—4月龄出售价既可达3000多元,育肥牛12月龄体重达400公斤左右,18月龄体重达600公斤左右,屠宰率达到56%,净肉率为68%,经济效益极大地提高。

8.制定了专门的技术规程。编写了《山丹县肉牛冻精人工授精技术规程》和《山丹县肉牛标准化养殖技术规程》,为规范和指导全县的.肉牛生产提供了行业标准和科学依据。

五、主要成果及效益

项目完成后,实施区内的商品用肉牛的平均体重达到600公斤,屠宰率达到56%,净肉率68%,肉的品质明显改善,产品达到国际食品安全卫生标准。

(一)经济效益显著:项目实施以来,全县通过示范推广杂交改良生产西黄F1、F2代杂种肉牛8800头,发展肉牛规模养殖户15户,实现新增产值2684万元。项目鉴定验收后,其效益可持续8-10年以上,每年推广杂交犊牛5000头以上,年可产生经济效益1550万元以上。

(二)社会效益明显:项目实施后,可促进我县及周边地区肉牛屠宰加工业、运输业、贸易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发展优质高产肉牛,不仅加快了全县畜牧业生产结构的调整步伐,为养殖户增加收入壮大了发展途径,有力地推动了全县养牛业的快速发展,并且有效解决了农村部分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社会效益明显。

(三)生态效益良好:采取“农户繁殖,规模化舍饲育肥”的模式,通过秸秆的过腹还田,充分利用农作物秸秆进行舍饲育肥,形成良性循环,大大增加土壤肥力,使农业资源得以充分利用。

(四)为牛产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本项目以研究肉牛冻精适时输精、受胎率、繁活率等生产中的关键性技术问题为试验研究重点,应用综合配套技术杂交改良当地黄牛。通过母牛的发情鉴定、适时输精,提高母牛受胎率。研究良种肉牛杂交后代性状,测定其生长发育、生产性能。结合我县肉牛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在棚圈设施改进、繁育与饲养管理、提高肉牛生产水平、加速调整畜群结构、加强环境控制、秸秆开发利用、推行规范化疫病防治技术等方面开展了广泛的研究与探索。经过试验研究、示范推广、整理总结,制定完善了2项技术操作规程,为今后我县发展肉牛提供了融实用性和操作性为一体的全套技术资料和科学依据。

六、主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措施,实施好全县肉牛标准化养殖配套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成立了项目协调领导小组和项目操作实施小组。

1、项目协调领导组:以畜牧局局长为组长,畜牧技术推广站主要负责人为副组长,各乡镇分管领导为成员组成项目协调小组,主要从事项目管理、协调、督促检查工作。

2、项目操作实施组:以畜牧技术推广站站长为组长,各乡镇畜牧兽医站站长、有关专家为成员组成项目实施组,具体负责制定实施方案、技术路线、技术规程,项目的宣传、配种员的培训、母牛的建档立卡、产犊的跟踪、产肉量的测定等专业技术服务,从事项目的具体操作活动,进村驻户,完成抓技术指导和服务工作。

(二)抓好责任落实。肉牛养殖示范场(户)的建设实行责任制,县、乡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县畜牧技术推广站与各包点技术人员也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保证了示范建设顺利实施。

(三)强化技术服务。畜牧部门选派专业技术人员,进村入户,切实加强技术服务,指导肉牛养殖示范户推广饲草青贮、氨化技术,提高饲草利用率。加强技术培训,推广冷配技术,提高养牛户饲养管理水平和养殖效益。

(四)抓好示范站点。为了取得经验,推动和指导大面积肉牛杂交改良工作,实行领导包乡技术人员蹲点责任制,固定专人抓示范点,本项目开始选取4个乡镇(养殖场)为示范点。以改良配种、技术培训、常规技术推广、小型试验研究、新技术引进及应用和定期测定改良效果等项目为主要内容,通过试验示范,总结经验,逐步向面上推广应用。4个乡(镇)养殖场(户)当年授配当地蒙系母牛2930头,产活犊牛2851头,受胎率达到97.2%,产犊成活率96.1%,繁活率达到88.2%。24月龄头均产肉220公斤,市场肉价为28元/公斤,肉收入0.61万元,户均纯收入在4000元以上。

(五)加强技术培训和科普宣传。围绕项目工作,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举办肉牛改良、人工授精、同期发情、肉牛饲养管理技术及各种应用技术普及训练班32期(县办8期,乡镇24期),培训乡站技术人员45人,村级技术人员120人,养牛户300多人(次)。培训以基础理论和实用技术普及应用为主,由县、乡镇畜牧站负责组织,通过技术培训,在提高专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的同时,使冻配人员和养牛大户基本掌握改良配种、肉牛饲养管理、选种淘汰、饲草料加工、疫病防治等技术,为推进科学养牛,加快改良步伐创造条件。在抓好技术培训的同时,结合工作开展,利用广播、报纸、图片、编印科普读物,广泛宣传肉牛改良的意义、方法和新技术,不断提高群众肉牛改良的自觉性,使肉牛养殖户每户只少有1人掌握科学养殖技术。

(六)抓好试验研究,组织新技术引进试验推广工作。本项目因地制宜,以技术创新,推动科技进步,结合项目实际开展3项小型试验研究,承包到人负责实施。试验结束后,写出高质量的研究报告,在全县范围内推广应用。

七、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

我县肉牛基地建设工作,虽然冻配改良起步早,效果良好,但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以分散经营为主,养殖规模小,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差。二是母牛养殖数量少且比较分散。三是以粗放型经营为主,尤其是大马营乡、老军乡以牦牛放养为主,品种老化,养殖成本高。四是市场信息不畅,农户向外购牛牛源不清,调运难度大。五是产品商品率低,难以形成品牌,销售中间环节多,利润多次分配,养殖户可得利润少。六是养殖前期投资大,农户的自筹能力差,政府扶持有限。

(二)意见建议:

为了更好地发展我县肉牛基地建设,结合我县实际,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加大技术、信息服务力度,从养殖场的选址、设计、规划,养殖品种的引进等方面为养殖户做好前期淮备工作;充分发挥畜牧部门的优势,积极与各大良种肉;牛基地取得联系,为养殖户找到合适的牛源,帮助解决买牛难的问题。二是尽快出台对饲养母牛户的扶持政策,鼓励农户饲养基础母牛,以母畜群的扩张实现畜禽养殖总量的突破。三是加快良种改良步伐,最大限度实现自繁自育,降低养殖成本。四是巩固和扩大原有标准化肉牛小区建设成果,推广普及规范化饲养技术,提高小区利用率。用经济效益引导农户转变养殖观念。五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拓宽融资渠道,争取更多的能人富户回乡搞养殖,为我县草畜产业注入新活力。

;

赵家村的赵家村概况

赵家村的赵家村概况

赵家村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温度适中,雨热同期,冬季寒冷干燥,春季干旱多风,低温欠热,夏季旱涝相间,秋季温凉湿润,降温较快。赵家村现归原底乡人民政府管辖,村庄距张洪镇2.5公里,原底乡3.5公里;西与百子村相连,北与下皇楼村相接,东与张洪村接壤。全村共有耕地2019亩,村民以历史延递,把耕地按照大片区的位置命名称作:“朱家学畛”、“麻子胡同”、“塔洼”、“城子崖背”、“墙(指旧时城墙)背后”等。全村土地地势平坦,土质肥沃,方圆人称为“张洪塬的白菜芯”。

赵家村人居住相对集中,居住区基本在全村区划中心。截止20世纪90年代初,全村共6个居住聚居片,村民习惯上把这些居住片称为:“东胡同”、“南胡同”、“前门”、“涝池岸”、“巷子”、“后街”。1928年旬邑农民暴动失败后,1929年春建立了中共旬邑特支,整顿党的组织,在旬邑地区发展党员,1930年春,由共产党员潘远志利用亲属关系,在赵家屯庄发展了赵俊儒、赵门儿、赵俊贤、赵进贤(鱼儿)、赵兴林、赵印儿6名党员,建立了赵家屯庄党支部,赵门儿任支部书记;1931年,成立了以赵家屯庄党支部为核心的赵家屯庄游击队,有队员10多人,赵门儿任游击队长,多次袭击敌民团张洪镇据点,并发动民众对国民党抗粮抗捐,党支部游击队还昼伏夜出,收集、传递情报,配合旬邑游击队开展打富济贫的斗争。1932年初按上级党组织指示开展了分粮斗争,6月19日党支部游击队的活动被文干卿反动民团发觉,民团包围了赵家屯庄,缴了赵家屯庄游击队的枪,当场杀害了党支部书记兼游击队长赵门儿,对党支部委员、游击队员赵兴林当场严刑拷打,因其拒不承认系游击队人员而被当日释放,赵俊贤、赵进贤被关押2个月后,于8月在张洪镇被杀害,赵印儿去正宁参加了陕甘游击队,其他队员外逃,党组织受到很大损失,赵家屯庄首次发展成立的支部转入地下秘密活动,归旬邑特支西区(张洪)管辖领导,西区区委书记为第五新堂(又名新书)。

1937年秋,红军奉党中央命令,开赴抗日前线,1938年3月间,新成立的旬邑工委以八路军驻旬邑办事处的名义,继续恢复组建党的基层组织,期间,赵家屯庄支部得以恢复,有党员5人,由赵述芳担任书记,所有成员都加入了“旬邑县抗日救国会”,归中共西区区委(张洪委员会)、“旬邑县抗日救国会”张洪分会管辖领导,党支部人员负责宣传抗日政策,组织发动广大民众投身抗日,动员群众参加抗日队伍、募捐钱、粮、等物资,支援抗日前线。

直到全国解放后,赵家屯庄党支部一直顺利发展至今,经过几次村庄更名后,现为赵家村党支部。

村落变化

赵家祖先最早在赵家沟内挖掘窑洞居住、生活,随着时间推移,人们发现沟里的土地生产费人费力,便逐渐向平坦地段搬迁,并形成村庄,20世纪90年代以前,住宅形式主要表现为纯土木结构的正房、厢房、厦房,少数家庭则以旧时用生土坯箍建的窑洞和人工挖掘的地坑窑洞为居。在东胡同与南胡同相接,靠近涝池岸方向有一片空地,村民称之为“前门”。前门很简陋,却一度是村民娱乐、谝闲传、体育运动、文化传播中心,历经近30年经久不衰。前门也是当时村党支部、村委会办公机构所在地,拥有一家商店,一台黑白电视机,村民最早在这里不仅可以获得与中央高度保持一致的政策信息,还可以进行与油盐酱醋及日用品相关的生活消费,偶尔甚至可以或站或蹲或坐看几场乡政府下乡的露天电影。

20世纪90年代以后,村落居住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迄今为止,原有的东胡同、南胡同、前门、涝池岸、巷子、后街6个居住片的格局不复存在。南胡同和东胡同的格局基本稳定,2010年,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全村街道路面得以硬化。为了提升村内文化氛围,提高群众生活幸福指数,增加人文气息,多出高考人才,南胡同和东胡同两条主干道更名为福一路、福二路。原来涝池岸、巷子、后街的居住片几乎搬迁一空,形成崭新的“新农村”聚居片。村党支部、村委会办公所在地,再一次从南胡同迁至村小学的隔壁。新建的村委会门前建有广场,设有篮球场、乒乓球台、健身器材等。此后,村委会门前

的广场就成为村民新的文化娱乐中心。2010年,村子也安装上了路灯,栽上了绿化,村落格局建设是“旧貌换新颜”。赵家村共有人口1267人(2013年统计结果),分为4个村民小组,共计267户,均是汉族,赵姓是全村主要姓氏,改革开放后,随着婚嫁迁入郭姓、马姓、袁姓等姓氏,所占比例及小。人口结构表现为:18岁以下约占27%;18岁以上50岁以下约占42%,50岁以上60岁以下约占19%;60岁以上老人约占12%。

赵家村祖先流传至今,形成村庄后由四大家族组成,按当时居住位置及从事产业形成的传统称为:老屋、粉房、壕里、碾子。(据传,老屋最早,人口增多后,分出了粉房、壕里、碾子三股)。50年代前后,人口继续增加,老屋又分出胡同(窑里)、前门、巷子三股。截至目前,村里最熟知的家族有:老屋、粉房、壕里、碾子、胡同(窑里)、前门、巷子。赵家村早期收入以粮食为主,养殖次之,养殖牲口主要为耕地攒粪施肥、套车拉犁、协助生产耕种;工匠、制作、商业方面的收入比例很小。

1951年土地改革后,农民分得土地,生产积极性高涨,粮食连年增产。

1953年起推广小麦良种,至今先后引进试种过57个品种,50年代的老红麦、蓖麻1号等;80年代的秦麦4号、和尚头、长武131、秦麦10号等品种产量增幅更大。

1955年至1956年,实行农业生产合作化。

1958年“大跃进”时,由于各级干部出现虚报浮夸、瞎指挥等工作作风,加之自然灾害影响,集体食堂连降粮食标准,最困难时期以野菜维持生命。

1962年至1965年,进行国民经济调整,撤销公共食堂,分给村民少量自留地和养殖饲料地,农业生产恢复发展,村民生活稍有提高。

1970年本县建起糖厂后,一部分村民种植甜菜,以其取得收益。后来,由于收购中的不正之风,加之价格偏低,村民积极性受到挫伤放弃种植。

1979年9月至1982年本村党支部村委会开办酱品厂,主要生产红方牌豆腐乳,产品销往咸阳,西安甘肃平凉等地,3年后因各种因素下马。

1982年,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收入显著增加,大部分家庭有余粮。在此期间一部分村民还种植黄芪,所产黄芪远销东南亚各国和地区。

1981年,县果业局科技人员——我村郭民主赴日本研修归国,示范推广苹果树乔化集约高效栽培技术,1983年率先在我村组织十户建立了三十亩示范园,经过努力,达到了三年成园开花,四年结果有收益,五年丰产达3000斤以上,六年亩产上万斤,在我村出现了赵喜峰、赵忠群、赵东京、郭跃进、赵天真、赵相民、赵自民、赵新振、赵益军、赵益纯为首最早的万元户,为张洪地区乃至全县优质苹果基地建设树立了样板、提供了经验,率先开辟了带头致富新典型。

1985年后,响应国家政策,村里群众发展烤烟、地膜玉米、西瓜、甜瓜、蔬菜等农副产品种植,还有一部分群众开始下海经商,收益增加。

2000年至2013期间,村里务农和在外创业收入过十万元的家庭相继出现,好多家庭在乡镇、城市购买了私人住房、开回了小轿车,资产过百万的人员也在逐渐增加。

80年代开始,苹果成为赵家村最主要的经济特产,在全县率先发展栽植,全村共计苹果栽植面积1000多亩,是旬邑县第一个种植苹果的小康村,是旬邑县苹果致富的领头羊。

果园起步期间,受到省、市各级领导的重视,吸引了省市电视台和多家媒体的报道,全国各地专家教授以及外国友人的参观学习。时任县委书记贾振为、县长梁凤民、常务副县长许忠信多次亲临赵家村果园指导,并向全县推广。

1990年经省政府检查验收,综合评定为“陕西省首家第一个优质苹果基地”

1995年建成了全省第一优质苹果示范园。

1996年9月,在陕西省“苹果质量管理现场会”上,农业厅在全省25个优质苹果基地县组织评选中,评定出了首批12个“省级优质苹果示范园”,赵家村优质苹果示范园被评为全省优质苹果示范园第一名。并颁发了证书、奖金,还在果园勒碑树牌。它不仅是对这些优质果园管理者成绩的肯定,而且对其周围乃至全省的果园管理工作,起到辐射和典型带动作用。

时过境迁,赵家村可能已被人们忘记,随着各级政府政策的实施,周围村庄村容村貌、生活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赵家村已经黯然失色,可他曾经带动全县人民群众致富的事实永远不会被历史所忘记。(1)春节,即正月初一,赵家村人也叫“过年”。过年是一年的岁始,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春节早起,人人新衣,开门大吉,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祭灶神,烧香蜡表(一种折叠好的黄纸)纸(烧纸),敬祖宗灵位。吃罢早饭,便是拜年,赵家村村民拜年的形式大体可分三类:一是敬祖尊长家族式拜年,小辈必须到奉侍已故先祖灵位的家族中枢家庭为已故先祖磕头拜年。然后依照辈份长晚,由晚辈给长辈磕头拜年。受拜长辈应当向小孩散发核桃、糖果等。新婚媳妇必须拜家族长辈,受拜者应馈赠礼品。磕头拜年是赵家村村民保持的最完整,最经久不衰的拜年方式。但忌讳未出嫁的姑娘磕头拜年,村民称:未出嫁的姑娘磕的头是“铁头子”。二是给同事、朋友礼节性的拜访拜年,一般是拱手一揖而已。三是感谢性的拜年,对欠人家人情的就带些礼品,借拜年之机,表示谢忱。拜年之后,文艺爱好者可参与迎新年的闹秧歌、耍社火等各种娱乐活动。

(2)正月初二,外甥拜舅舅,女婿拜岳丈,出嫁之女拜娘。尤其新婚夫妻这一天必须前往岳丈家给长辈拜年,受拜者家中设宴招待“新女婿”,并馈赠礼品。随着社会礼仪的革新,年轻人为亲戚磕头拜年的习俗逐渐消退,一般走到就行。

初三、初四其他亲友互拜。

(3)破五,即正月初五,赵家村人也叫“五穷”,习惯上要吃“饺子”,叫做“填穷坑”。破五这一天不宜做事,尤其不能动刀、剪、针等利器,否则新的一年里遇事破败。赵家村人的破五活动主要是震穷,送穷。①震穷,赵家村人也叫“响穷坑”,“炸穷坑”。每到破五,全村燃放爆竹,燃香祭祀,对贫穷表示抗议。②送穷,这一天很多家庭集体洗澡沐浴、洗头发、洗衣服,称为“洗穷垢痂”。洗掉“穷垢痂”,便是容光焕发,脱贫致富。破五活动,就是先祖对贫穷的惧怕,对过上富裕充实生活的向往。

(4)人七日,即正月初七。传说女娲初创世,在造出了鸡、狗、猪、牛、马等动物后,在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相传这一天也是魂魄回归之日,禁忌很多,几乎诸事不宜,尤其不能动刀、剪、针等利器,否则对自己魂灵不利。当天家家户户的饮食以长细面条为主,也叫吃“关魂面”。“关魂”,就是关心魂魄的简称,“关魂面”也是无灾无症,健康长寿的象征。

(5)元宵,即正月十五,赵家村人叫“过十五”或“花十五”。元宵是新年第一个月圆夜。赵家村人的“花十五”主要活动有:①清早爆竹,即起床后迎接十五到来的震天通响。②傍晚的祭坟、送灶等祭祀活动。祭坟尤为重要,一般是已故者直系后代,天黑以前带上香表(一种折叠好的黄纸)纸和冥币,在故者坟前跪拜,燃香,烧表纸和冥币,在又一个月圆之夜寄托哀思。③庆十五的爆竹和烟花。④挑挂灯笼,天黑以后,家家户户门前挂灯笼,彻夜不灭。儿童挑灯笼,燃烟花,到处游逛,远看处处红彤彤,蔚为壮观。赵家村过去也是纸质灯笼制作出名的村庄,品种按形状划分大体有:“牛屎坨”,“火罐”,“西瓜”、“莲花”,“灯笼车”等等。⑤耍社火,社火里包括踩高跷、跳钟馗、花车等。耍社火赵家村也很有名。早期曾有乡谚说:“赵家冒子多,当田卖地耍社火,耍到二月半,不种豌豆本屁不淡。”虽有贬义,但足以说明赵家村社火很有名气。2006年后,因为人们生活节奏变快,大部分在外工作的人都在十五前上班,学校这一天也让孩子返校报名,所以正月十五元宵节逐渐冷淡。

(6)正月二十四,赵家村人叫“燎干节”。这一天清早,一般是家庭主妇用前一年收割的摘除过麦穗的麦秆,在自家围墙外的水眼(雨水和污水的排水口)口燃烧一堆火,把最近要使用的生活工具等物品在火焰上烤一烤,儿童在火堆上跳过来跳过去,以示镇邪、祛灾、除病,希望家业一切安好。赵家村人禁忌正月二十四以前烙饼、烙锅盔,过了“燎干节”才可动火烙饼、烙锅盔。

(7)清明节,一般是在公历4月5日前后。清明节不仅是重要的节日,更是重要的时令节气,“清明前后,点瓜种豆”,就是把清明节当做时令节气的。赵家村人过清明节,主要是扫墓、祭坟、植树等活动。祭坟活动细节与元宵祭坟相同。

(8)端午节,即农历五月初五。赵家村人过端午节讲究吃粽子、粘饭;门楣上插艾枝艾叶,孩童耳朵上夹艾叶,手心涂抹雄黄酒,胸前佩挂香包,手腕脚腕栓花花绳等,以其取得镇邪驱魔,驱虫祛病的作用。端午节儿童一度流行穿“裹肚”。“裹肚”顾名思义是裹在肚子上的小衣服,有利于保护小孩不易受凉。“裹肚”也是临近端午节时,外爷外婆、舅舅妗子应当馈赠年幼的外孙、外甥的礼品。“裹肚”的本身就是艺术品,刺绣的图案栩栩如生,图案有“五毒”、各种花、鸟、鱼、虫、草。赵家村中老年妇女中不乏制作“裹肚”的高手。由于现在穿的人极少,肠胃疾病多发,据说当今世界有名的“505”神功元气袋就是由“裹肚”启示而研发,用来防止常见的肠胃疾病。

(9)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赵家村人过中秋节相对比较简单。月圆之夜,团圆的气氛比较浓厚,大多家庭吃“炸油饼”,各种时令水果、月饼摆放在院子献月亮,以庆丰收,秋收秋种,不亦乐乎。但毕竟是农忙之际,好多赏月活动还是被农忙所冲淡。

(10)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也叫“重九”。汉朝中叶以后的儒家阴阳观,有六阴九阳。九是阳数,所以“重九”亦叫“重阳”。由于九月初九“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活动。赵家村人大多不过重阳节,流传下来的只是这一天吃“枣糕”。“枣糕”的“糕”和“高”谐音,作为节日食品,最早是庆祝秋粮丰收、喜尝新粮,之后民间才有了吃糕,取“越吃越高”、“福禄寿高”、“人寿年丰”的吉祥之意。

(11)十月一,在每年古历的10月1日也是重要的祭祀日。赵家村人把10月1日的祭祀活动叫做“送冬衣”。“送冬衣”就是逝者的直系亲属在冬天到来时,在逝者坟茔前火化用纸和棉花制作的、形似服装一样的纪念纸品。“送冬衣”是“祭坟”活动的一种形式,都是表达生者对逝者的哀思之情。

(12)腊八节,即腊月初八。古代称为“腊日”。从先秦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据说,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也在十二月初八,因此腊八也是佛教徒的节日,又称“佛成道节”。赵家村人过腊八节就是这天吃腊八粥。“腊八粥”是用大米、小米、绿豆、小豆、花生、大枣、核桃仁等八种原料,经大火煮沸,文火熬烂做成的粥,极富营养价值。

(13)小年,腊月二十三,也叫“祭灶节”。赵家村人过腊月二十三就是祭祀灶王爷。由于一般家庭在灶台附近贴有灶神画像,经过一年烟熏火燎,画像已旧,面目黢黑,要把旧像揭下火化,贴上新画像,焚香烧纸,甚至杀猪宰羊以供奉,目的是让灶王能“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大部分人家腊月二十三贴的灶神画像,在正月十五后便揭下,将其火化。又由于腊月二十三接近过年,大多家庭从这天开始清扫室内尘土,大人、小孩都洗浴、理发。乡谚曰“有钱没钱,剃头过年”。

(14)除夕

除夕是指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正月初一首尾相连。“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迎新,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迎新,消灾祈福为中心。

赵家村人的除夕活动主要有:①贴门神,就是把门神的人像张贴于门扇上。门神像有,猛将秦琼、尉迟敬德(尉迟恭),也有关羽、张飞像为门神的。门神像左右门扇各一张。②贴春联,春联是对联的一种,因在春节时张贴,故名春联。赵家村人叫“对子”。春联大都用红纸书写。但庙宇用黄纸,守制(服孝未满)用白、黄两色,第一年用白纸,第二、第三年用黄纸,第四年丧服满才恢复用红纸。一到除夕,就把准备好的春联贴在大门上。③祭坟、祭灶等祭祀活动。祭坟尤为重要,一般是已故者直系后代,天黑以前带上香表纸和冥币,在亡者坟前跪拜,燃香,燃放爆竹,烧表纸和冥币,寄托旧岁之哀思。④守岁,赵家村人也叫“坐夜”,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家庭一直要吃到深夜。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⑤给压岁钱,压岁钱一般是吃完年夜饭后,由长辈发给晚辈,勉励儿孙在新的一年里学习长进,好好做人。也有父母在夜晚待子女睡熟后,把压岁钱放在子女的枕头下。这都体现出长辈对晚辈的关爱,是一项整合家庭伦理关系的习俗。⑥辞旧爆竹,是一年的结束爆竹,是继往开来的透响!(1)饭食

主食:实行承包责任制以前,赵家村人像中国广大农村地区的人民群众一样,把丰衣足食作为生活的基本追求。过去绝大多数人温饱得不到解决,过着“糠菜半年粮”的日子,逢灾要靠苜蓿、槐花、野菜、糠皮等充饥,村民普遍营养不良。主要以自种的玉米、高粱、豆类等五谷杂粮做出的玉米面粑粑、玉米面节子、糜子面窝窝、高粱面饸饹、甚至糠团为主食。实行承包责任制以后,主食大多以细粮为主,或粗细参半,温饱问题得到基本解决。1985年以后,赵家村人的平均生活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以纯精粉做成的蒸馍、包子、花卷、锅盔、面条、饺子、饸饹、死面饼、狗舌头、烧蒸馍为主要面食,其间也习惯搭配吃些大米饭。进入21世纪,村民的饮食观念已经从吃饱变为吃好,吃得可口、营养、健康。

蔬菜:1985年以前村民多用萝卜、白菜、莲花白等腌制成咸菜或者做浆水菜下饭,冬天吃咸菜,春天吃咸菜干相当普遍,普通人家日常基本吃不上肉,只在逢年过节或有客人到时才会配有及少量肉食。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村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一年四季经常可以吃到肉,菠菜、芹菜、韭菜、黄瓜、茄子、西红柿等逐渐成为村民常食的蔬菜。近年来,各种反季节蔬菜、肉、禽、蛋、奶及各类水产品也已进入家庭餐桌。

(2)穿衣

解放前,包括赵家村在内的广大农村百姓生活穷困,缺衣少穿,一件衣服往往“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有衣穿、穿得暖成为贫苦农民的最基本需求。20世纪50年代,赵家村人穿衣以土布为主,穿平布者极少,土布多为自织,主要以蓝、黑、灰三种颜色,在染坊上色,有的在家里厨房用大锅煮染料上色。以对襟上衣普及,裤子呈“人”字形,接白布腰,袜子厚而长,直达小腿肚,因裤子宽松,年长者有缠腿布,穿好裤子后,用缠腿布缠紧小腿部的宽松裤腿,便于行走和生产。20世纪60年代平布普及,但颜色和款式比较单一,当时流行列宁装、中山装。“文革”中,青年男女最时髦的服饰是黄色军装、黄色军帽,胸前佩戴毛泽东像章,上学身背黄色军用书包。改革开放以后,西装流行,各式中青年时装不断更新。随着群众收入增加,衣着变化无穷,向时尚化、高档化发展。1.对于有传统养殖经验的农户,扶持其发展特色养牛、养羊、养猪、养鸡等家畜,推广养殖新技术,扩大养殖规模,提高经济效益。

2.对于有传统种植经验的农户,鼓励支持其发展优质专用小麦、高含油玉米、中草药材等经济效益高、市场前景好的项目。通过培训、示范和推广配方施肥、地膜覆盖、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农业实用技术,增产增收。

3.依托果品贮藏和深加工企业,大力实施优果工程,优化品种结构,教育引导群众推广苹果生产新技术,提高优质果品率。依托山川秀美工程,在栽植柿子、仁用杏、核桃等传统品种的同时,积极推广引进杂果新品种,不断提高经济效益。

4.以市场为导向,优化结构,扩大规模,主攻质量,大力发展精细菜和反季节菜,积极开发山野菜、实用菌和无公害蔬菜,不断拓宽致富新路子。

5.充分利用县农技中心、农广校、县职业技术学校、乡镇农民夜校等教育资源,开展农业适用新技术培训,确保每个贫困户至少有1名劳动力能够熟练掌握和应用先进农业生产技术,依靠技术增加收入。

6.以县劳务中心、职介所为依托,组织劳务输出,确保有条件的贫困户每户至少有1名外出务工人员,获得现金收入。【赵家村】近年来人民群众生活水平逐渐进一步提高。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社会事业发展明显加快,实现农民稳定增收,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趋于良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公共服务条件较大改善,村容村貌明显改观,乡风和社会治安进一步好转,民主法制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主要道路安装照明路灯,进一步加强了文化室、休闲公园等文体设施的建设,较好地改善了村容村貌和人居环境。【赵家村】在创建生态文明村工作中注重对环境的保护,实现农业无污染生产,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根据创建生态文明示范村的要求,从改善村容村貌和村民居住环境入手,集中力量使该村的饮用水源、厕所、道路、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畜禽养殖、绿化美化和文化基础设施等10个方面达到创建标准。

个人扶贫工作总结

个人扶贫工作总结

个人扶贫工作总结(通用5篇)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一段时间的工作已经结束了,这是一段珍贵的工作时光,我们收获良多,需要认真地为此写一份工作总结。那么要如何写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个人扶贫工作总结(通用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个人扶贫工作总结篇1

站在世纪边缘,透视过去一年,工作的风风雨时时在眼前隐现,回眸望去过去的一幕慕在不知不觉中打湿眼睑。似乎年初的记忆依然就在心头展现!

自跨世纪的丧敲响的那一瞬起,我就已深深地感觉到新一年的工作重担已向我无情地压来,企业的不断扩建与化验室规模不变的冲突已无形中为化验人员上紧了一根弦!本已绷紧的神经再一次被重重地牵动了!为能保质保量地完成工作任务,我只能在过去的基础上对化验的相关知识进行重学习,加深认识。使之更加系统化,从而融会贯通,便化验专业水准提到了一个新的起跑线。

有了新起点,下一步就是怎样在实践具体发辉作用,在岗位人员严重吃紧,工作量与日俱增的前提下,要想不被压跨,唯一的解决办法只有两个,一是加强岗位练兵,增加自已对实验各个环节的熟练程度,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一是加强内部各人员间的团结合作,互相紧密配合,充分挖掘集体的潜力。

在此基础上,我顾不上去管夜黑楼高,也没时间去看月暗天阴,风狂雨急,不顾一切,只管一人独自前行,取样化验,日夜不停。虽不见工作有什么硕果呈现眼前,却只觉汗水一次次湿透衣服,眼角的皱纹多了一层又一层,手上的皮肤退了一次又一次,辛酸的眼泪咽下一回又一回!

曾几何时,我从梦里一回回惊醒,却以为自已仍在工作中,也许象我们这样的人真应该叫做工作狂才对,但我们却必须面对现实,不仅仅要能够工作埋下头去忘我地工作,还要能在回过头的时候,对工作的每一个细节进行检查核对,对工作的经验进行总结分析,从怎样节约时间,如何提高效率,尽量使工作程序化,系统化,条理化,流水化!从而在百尺杆头,更进一步,达到新层次,进入新境界,创开新篇章!

经过这样紧张有序的煅练,我感觉自已工作技能上了一个新台阶,做每一项工作都有了明确的计划和步骤,行动有了方向,工作有了目标,心中真正有了底!基本做到了忙而不乱,紧而不散,条理清楚,事事分明,从根本上摆脱了过去只顾埋头苦干,不知总结经验的现象。

就这样,我从无限繁忙中走进这一年,又从无轻松中走出这一年,当20xx年来到我面前,我只想说,来吧,我已从工作中长大!

个人扶贫工作总结篇2

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民勤县紧扣决战贫困、推动跨越、同步小康的目标,组织大学生村官认真学习扶贫政策知识技能,采取六项措施,给力精准扶贫,走好智力帮扶之路。

充电先行,掌握扶贫技能。

组织大学生村官认真学习扶贫开发工作相关知识,准确把握扶贫工作面临的形势任务。实行扶贫5+1帮带机制,由1名农技专家、1名乡镇领导、1名联村干部、1名村两委干部、1名科技示范户共同帮带1名大学生村官解决扶贫环节中的难题,使大学生村官在扶贫思路上有人引、扶贫方法上有人教、扶贫困难中有人帮。在县党建网开设大学生村官专栏、大学生村官QQ群,并定期邀请扶贫先进典型和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专题讲座,通过面对面地介绍扶贫方法、传授扶贫经验,为大学生村官传道、授业、解惑。

精准摸底,竖起攻坚靶子。

每一名大学生村官带着责任,带着情意,进村入户接地气,访贫问苦,深入了解村民生活现状,做到户户上门、人人见面。通过调查问卷、座谈交流、实地查看等方式,逐户进行摸底调查,具体掌握每家每户家庭基本情况、收入构成情况和发展意愿等,做到底数清、情况明,竖起扶贫攻坚的决战靶子。

找准穷根,进行分类施策。

坚持有的放矢,紧扣贫困成因、贫困程度梳理分类,因人而异分类施策。一是成因精准,通过调查摸底,认真分析每户贫困户致贫的主要原因,从因灾、因病、因学、缺技术、缺劳力、缺发展资金等原因中列出12项主要原因,并以此为基本依据,结合贫困程度进行分类。二是类别精准,通过分类,划分出扶贫户、扶贫低保户、低保户、五保户四类贫困人口。三是定策精准,根据分类情况,确定对不同对象的帮扶办法,对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通过低保和社会救助保障其基本生活;其余的农户安排相应的产业扶持、教育培训等措施,千方百计带动农户脱贫。

开好良方,定准致富路子。

大学生村官结合帮扶村的实际情况,围绕三个精准,切实制定扶贫工作规划。一是目标精准,要求紧扣全村贫困户稳定脱贫的总目标,立足村情实际,注重与减贫摘帽、同步小康指标相衔接,实事求是制定各项扶贫目标。二是思路精准,要求在推动群众脱贫致富的同时,提高全村经济发展水平,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和村容村貌,提升村民素质和村风文明程度,着力打造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主体生产模式,在产业链上创新扶贫模式。三是措施精准,要求针对各贫困村的自然条件,尊重群众发展意愿,重点在产业发展路子和措施上作出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安排,同时要求规划的内容和实施举措要具体细化到每家每户。

电商进村,发挥智力优势。

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在加快推进贫困村建设中的高智商作用,整合电商培训资源,由商务局牵头,在大学生村官中开展普及式的电商知识培训,鼓励大学生村官通过淘宝、1号店、微信等平台开设网店、微店,开展电商创业。要求参加过培训的大学生村官担当电商进村的教官,每人负责联系农民专业合作社、贫困村种养大户、个体工商户等10家左右,上门培训电商经营知识和操作技术。并通过远程教育站点,向村民宣传、培训电商知识,推动电商进村入户。

精细着力,反馈脱贫成效。

立足大学生村官工作细致的优势,健全完善扶贫管理机制,将贫困对象的基本资料、帮扶情况、帮扶责任人、脱贫时限等信息全部登记在册,做到户有卡、村有册,实行动态进退。结合大学生村官工作例会,建立大学生村官扶贫问效调研队,围绕六个到村到户,实施帮扶工作进展和措施落实情况监测评估以及反馈机制,对各类扶贫资源到村到户、贫困村经济社会发展、扶贫对象教育培训就业增收情况、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等情况进行监测评估,准确反映扶贫成效,发挥好智囊团的作用,为扶贫开发工作建言献策。

个人扶贫工作总结篇3

我于20xx年x月x日经单位选派,作为xx建整扶贫联系点工作队队员,进驻xx村。通过近半年的农村基层实践,使我磨练了意志,开阔了视野,增强了工作责任心,熟悉了农村基层工作程序。农村政策理论水平得到了提高,积累了一定的农村工作经验。与此同时,在与其他驻村工作队员及村民的朝夕相处中,增进了理解与交流,建立了深厚的情谊,学到了许多工作方法,并从他们身上感受到了强烈的进取精神和发展意识,真切感受到基层锻炼的价值与益处。现将半年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学习,充分认识建整扶贫工作的重要性

我认为,建整扶贫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要打牢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增强农村发展后劲,促进农民增收,逐步使广大农村和农民群众“生活富起来、精神乐起来、生态好起来、村容美起来、班子强起来”。要做一个合格的建整扶贫工作队队员,就必须认真学习有关农村政策、规章制度和各种会议精神,不断丰富自己的理论水平,充分的认识与理解建整扶贫工作的重要性。因此,在工作中,我注重学习,认真思考,不耻下问,并结合实际和工作需要,一直坚持学习相关的理论,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增长工作才能,增强自己的工作自信心,逐渐提高了自身的素质和综合能力,以帮助自己更好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二、深入基层,踏踏实实为群众服务

1、进村调研,制定规划。x月x日和其他工作队员进驻点村后,首先是通过走访群众、座谈、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和村组干部会等多种方式开展调查研究,了解民情,熟知村民的要求与愿望,仔细分析与研究,掌握好第一手材料,做到心中有数。其次是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实现农业特色优质化、道路房屋整洁化、村风民俗文明化、社会秩序和谐化的目标,科学合理的规划xx村的建设项目,起草了《xx年发展规划》、《xx年工作计划》、《xx建整扶贫工作项目建设计划书》等资料的初稿撰写工作。再次是按照农村党支部“五个好”的要求,采取以举办讲座、集中培训、专家示范、外出参观等形式,着力提高村级组织和农村党员执行政策、依法办事的能力,科学发展、富民强村的能力,协调利益、促进和谐的能力,起草和完善了《党员民主生活会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干部制度》、《培训党员干部制度》、《村民代表大会制度》、《村务公开制度》、《“三会一课”制度》及《村干部岗位责任制考核办法》等制度。

2、进村做好宣传,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在做好调研,制定好规划后,就是要做好宣传工作,让群众充分了解建整扶贫工作的主要目标。为此,我和其他工作队员,一方面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建整扶贫工作的具体内容、任务和目标;另一方面是召开群众大会,向群众反复宣讲建设内容、规划项目、建设实施方案、过程、步骤。通过宣传,提高了群众主动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更为建设项目的实施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

3、分步组织项目建设,用心为群众解决好实际问题。按具体制定的xx个项目建设中,现正组织分步实施。在椪柑产业项目实施中,工作进度缓慢,还有部分群众“等、靠、要”思想严重,认为“种粮为糊口、养猪为过年、养鸡为买盐”,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较弱,满足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自给自足的生产生活方式,自身脱贫致富的能力较差等情况,我和另外一名工作队员经请示队长同意之后,于x月x日住到村里开展工作,白天组织村民进行xx开沟撩壕并测量,早晚深入村民家中走访并做思想工作。

三、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半年来,我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思想和工作上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基层工作经验缺少,工作新局面还待打开。本人虽然以前在乡镇工作多年,但真正深入农村一线工作很少,农村工作经验缺乏,对农村工作自身独创性开展不够,工作新局面有待进一步打开。二是政策理论水平低,不能很好为群众服务。由于本人对农村政策理论掌握不够,对市场经济知识了解不多,缺少经济操作实践经验,加上驻点村经济条件所限,驻村工作半年来,在发展当地经济工作不堪理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科技知识缺乏,不能很好地为群众提供技术指导。四是工作力度不大,主要表现为观念更新不够,抓实事、大事不够,高效做事不够。五是工作上欠主动性,胆子不够大。六是协调能力不强等。

针对上述存在的诸多问题,我将认真反思与总结,并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加强学习,勇于实践,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带着责任、带着问题、带着任务、带着情感真正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把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落实好,我有决心、有信心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四、体会和收获

经过近半年的驻村开展工作,每天都与村民朝夕相处,并肩工作,村民的纯朴、善良、勤劳,深深的感染了我,使我的思想受到了极大的触动。通过这半年的基层锻炼,我对农村工作的开展和存在的问题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今后的工作有了很大的帮助和指导作用。工作中,我也深切体会到做好农村基层工作,必须与村民群众融为一体,放下架子,虚心待人,耐心听取群众意见,加强与村民的交流沟通,并从他们的利益出发,才能求得理解与支持,更要依靠和争取村干部的支持与帮助。现在我更深刻的体会到了,只有扎根群众,才能了解群众;只有深入群众才能服务群众;只有勤于实践,才能尽快成长。同时,驻村工作给我在政策水平、业务能力、思想作风上的提高使我终生受益,工作队领导教给我的工作方法、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方法等,永远都将是我今后学习、工作的一笔宝贵财富。

个人扶贫工作总结篇4

一年来,本人始终能够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思想上、政治上自觉做到始终与党和政府保持高度一致,牢固树立发展意识,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敢于争先创优,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切实做好扶贫攻坚工作。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一年工作思路

积极支持和协助xxxx村支部制定脱贫工作计划;了解贫困户贫困现状和原因;摸清该村基本情况,按区扶贫工作队的要求,想办法采取具体措施扩宽增收门路,重点解决无经济收入家庭和村委会实际问题。

二、强化措施,加强协调工作力度

我坚持把扶贫工作作为全年工作重点,时刻想着xx村的154户贫困户,我积极帮助联系工业园区工厂,促成10人进厂上班。帮助该村因地制宜地制定好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克服一切困难促成该村村部得到上级扶持开工建设,多次到村部建设现场指导,至目前,该村村部建设工程共解决:区扶贫办补助12万元资金,市残联协调2万元,我们局又积极主动解决2万元建设资金,总计16万元。300多平方米的多功能村部办公大楼已经建成。经过调查了解该村农民某某同志计划养牛缺少资金,我又到xxxx镇信用社协调做好扶贫小额贷款投放工作,为该户争取到免息贷款10万元。

三、存在的问题

今年在扶贫工作方面本人虽然做了不少努力,但与上级领导要求还有大差距,主要存在:对扶贫困难户急需帮助找不准,对村支两委脱贫计划指导能力不足等。今后要努力学习上级扶贫解困相关政策,积极探索帮扶村的脱贫攻坚方向,指导和帮助困难户尽快脱贫致富。脚踏实地干好工作,我将一如既往地认真做好各项扶贫工作,真正达到做老百姓的知心人,贫困户的贴心人,多为农民朋友办实事、做好事,让他们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

个人扶贫工作总结篇5

经全市启动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以来,xx乡政府高度重视,xx村分管领导、挂村干部村委支书、主任认真谋划,精心组织,全面完成贫困村识别、贫困户识别及贫困人口信息录入工作,下面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村,11个村,1100户,3020人。乡、村、组三级联动,严格按照“三审两公示一公告”全部录入扶贫对象建档立卡信息采集系统。

二、工作措施

(一)健全组织,精心组织。

一是组建机构。乡政府高度重视,及时调整充实了以乡委书记王慧明任组长,班子成员、各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xx乡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扶贫办,由扶贫办主任负责贫困人口精准识别、建档立卡、动态管理及今后的精准扶贫精准管理的'领导、组织、协调、检查、督查等工作,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为第一责任人,驻村干部为具体责任人,切实做好入户调查,表册填报,结对帮扶、政策解释、矛盾化解,夯实基础,助推发展等工作。二是制定方案。按照上级要求,结合xx村本地实际,广泛征求党政机关,村组和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建议,最后经乡领导小组认真研究制定了《xx乡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实施方案》。三是精心部署。乡领导、各村委支书、主任召开了精准扶贫工作再动员再部署再落实会议,全乡上下达成了共识,统一了思想,理清了思路,明确了责任。四是认真培训。方案印发,范围控制后,我村支书主任与各村委支书、主任、扶贫办干部及各驻村工作组组长参加了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培训会,会上传达学习了中央和省、市、县对开展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的指示和要求,并对实施方案进行了认真的讲解和说明,统一了思想,明确了职责,细化了程序。对“三审两公示一公告”识别程序,对入户调查登记表的填写,特别是针对识别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以及登记表名词解释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培训,让每一名干部把政策吃准、吃透,吃深,提升了工作质量和水平。

(二)广泛动员,营造氛围。

为了扎实做好贫困户识别工作,宣传精准扶贫建档立卡的相关政策。宣传建档立卡政策规定,把政策讲清、把程序讲透,把要求讲明,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最大限度的满足了广大群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调动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参与热度,营造了优良的工作氛围。同时,在民主评议开始前,各村将申请表发放到每一户群众手中,重点告知申请条件和程序,通知召开群众会的时间和地点,召开群众会时,我村干部反复宣讲相关政策。

(三)试点先行,创新机制。

按照省办确定的“农户自愿申请――村民小组民主评议――村委会和驻村工作组审查公示――乡镇(街道)审核公示――县政府审定公告”5个步骤进行,我村干部与全乡各驻村干部、各村党组织书记和主任到现场观摩,并提出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完善了识别程序和步骤。民主评议会按照“宣传政策――解释评议办法――通过评议办法――贫困申请户发言(自诉贫困原因)――群众投票――监票、计票――当场公布票数”的程序进行,最后根据群众投票结果,按得票多少的顺序,结合控制范围,确定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我村严格按照“三审两公示一公告”的要求,结合范围控制全面完成了贫困村识别和贫困户识别。

(四)严格程序、化解矛盾

我村严格按照省、市、县、乡要求,坚持公正、公开、公平的原则,严格工作流程,认真完成了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同时,对因个别家族势力明显或其他原因选出的不符合条件的农户,驻村工作组深入群众,进行调查核实,坚决取缔;对民主评议结果持有异议的个别群众,负责做好调查核实和解释工作;对弄虚作假、优亲厚友等侵害群众利益的违纪违规行为,严肃查处并全县通报。由于政策宣传到位、程序执行严格、群众工作做细、优亲厚友行为的发生。整个过程中,县领导小组办公室未收到一起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的上访或信访。

(五)抢抓时间,录入微机。

参加完“全国扶贫对象建档立卡信息采集系统”录入培训会后,我村高度重视信息录入工作,一是及时召集xx村挂村干部召开了信息录入工作培训会,并有针对性的对系统录入容易出现的错误和问题,需要注意的事项进行了培训。二是要求“两有三强”(有优良的工作作风,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工作能力强、协调能力强、服务认识强)的干部专门从事录入工作。三是在信息录入改为网上更新后及时通知扶贫站干部蹲点县办修改更新,利用中午和晚上系统空闲时间加班录入。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化的更新了xx村贫困户信息数据,较好的完成了我县贫困户的信息录入,确保了贫困户信息的正确率和完整率。

;

关于高效精细养牛技术培训班和牛羊养殖技术工作总结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