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塘填满养牛可以吗,对鱼有没有害处

鱼塘填满养牛可以吗,对鱼有没有害处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鱼塘填满养牛可以吗,上面养牛,下面养鱼,对鱼有没有害处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六年级总复习资料

六年级总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复习提纲

第一课时

⒈本组课文的主题?共有哪几篇课文?作者?本组课文导语提示要达到的学习重点?

⒉每一篇课文的体裁?每一篇课文的中心?(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⒊《文言文两则》的复习提纲:

⑴背诵两篇课文,了解孟子。

⑶掌握文下须要求掌握的注释。

⑷《学奕》中“之”字的不同用法。

⑸两篇课文要说明的道理,能联系生活实际来谈。

⑹了解这是()的小儿,()的孔子,从哪儿可以看出?

⑺明白两小儿辩日的观点及依据。

⑻了解文中的几种修辞方法:比喻、反问、设问。

第二课时

⒋《匆匆》

⑴字词的过关:一去不复返、确手、空虚、头涔涔泪潸潸、游丝、徘徊、伶伶俐俐、凝然(及课后的生字)

⑵复习本文的写作特点。

⑶朱自清要表达的感情。

⑷文章的几种修辞方法:排比、比喻、设问、拟人。

⑸重点句子的理解:

a.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b.像针尖一滴水滴在水海里,……也没有影子。

c.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d.过去的日子如轻烟,……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

⑹重点段落的分析:

第1段:①排比句,模拟说话。②“——”的用法。

③加上这么多“?”的作用。(不断追问,引人思考)④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第3、4段:①第3段描写什么来表达感情?②仿写“……的时候,日子……”③两段中作者要表达怎样的感情?④第4段中的最后一个问句要表达什么?

⑺找出前后呼应的句子,并体会这样的作用。

⑻背诵全文。

⒌《桃花心木》

⑴字词的过关:莫名其妙、枯萎、偶尔、语重心长、汲水、从从容容、无缘无故、规律、勃勃生机(及课后生字)

⑵本文的写作特点。

⑶本文蕴含的道理。

⑷作者的感情变化?种树人的哪些做法令作者奇怪?

⑸重点句子的理解:

①奇怪的是他来得并没有规律性,……有时浇得少。

②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③种树的人不会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

⑹重点段落的分析:

第12段:①段意。②段中的“不确定”指什么?③为什么就“不确定”中成长可以长成百年大树?

第13段:①种树人为什么语重心长地说?②树苗依赖什么?依赖的结果如何?③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第14段:①人的“不确定”又指什么?联系生活实际谈。②“很少的养分”、“巨大的能量”各指什么?③为什么不确定中,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④联系生活实际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⑺背第12、13、14段。

第三课时

⑻复习《顶碗少年》《手指》

①字词的过关:萦绕于心、座无虑席、惊羡、歉疚、不失风度、不慌不忙、惊心动魄、喧哗、不知所措、抚摩、养尊处优、附和、陶醉、堂皇、附庸、渺小、喝彩。

②找出描写顶碗少年的语句,分析()描写,体现是个()的少年。

③为什么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

④你的体会?用上所学的格言。

⑤文未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

⑥五根手指的作用和特点。

⑦背《手指》最后一段,谈体会。

⒐词语盘点须100分。

⒑《邯郸学步》的内容和成语意思。

⒒日积月累:

①背并默写。②类别:人生哲理的格言。③五句格言的意思及蕴含的道理。④个别字词的解释:孰、惑、知之、衰、竭。⑤能灵魂运用。

⒓复习第一单元的作用《看〈假文盲〉有感》、《难忘的“第一次”》。

第二单元复习提纲

第一课时

⒈本组课文的主题?共有几篇课文?记住课题、作者、本组课文导语,提示达到的学习重点?

⒉每篇课文的体裁、每篇课文的中心。(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⒊《北京的春节》的复习提纲:

①字词过关:翡翠、万象更新、灯火通宵、日夜不绝、截然不同、万不得已、张灯结彩、有声有光、各形名色(及课后生字)。

②复习本文的写作特点。

③文中的写作顺序、表达方法及作用,作者语言表达的特点。

④北京的春节从哪一天开始,到哪一天结束。了解作者列举的春节各个时间段的风俗习惯,体现了怎样的节日气氛。

⑤文中有哪几种修辞手法?

⑥重点句子的理解:

A.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B.除夕夜家家灯光通宵……都要守岁。

C.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高潮到了。

D.一眨眼,到了残灯未庙,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

⑦重点段落的分析。

A.找出课文中描写小孩子过春节的部分读一读,再联系实际,说一说你是怎样过春节的。

B.第7自然段:①中心句哪一句?②有哪风俗习惯。③透过、词语,体会人们多么重视除夕夜“吃团圆饭”。

C.第8自然段:正月初一有哪些风俗习惯,人们的活动有哪些?

D.第11自然段:①找出说明灯的数量多、种类多的语句。描写灯的数量多。种类多是为了什么?②元宵有哪些风俗习惯。③这个片断采用的是什么的段落结构。

⑧背诵、详写的部分“腊八、除夕、正月初一、元宵”。

第二课时

复习《藏戏》、《各具特色的民居》

⒈字词过关:传奇、呛哮、旷野、吉祥、柔顺、象征、妖魔、恐怖、一无所有、哄堂大笑、能歌善舞、赞叹不已、身无分文、两面三刀、别无所求、随心所欲、骚扰、偏僻、魅力、清风徐徐、和睦相处、遮天盖地、蜂拥而至、安然无恙。

⒉两篇课的体裁。

⒊说明文的几种表达方法。

⒋《藏戏》的顺序、结构、表达方法(比喻、反问、象征、夸张)。

⒌了解藏戏是怎么形成的,有什么特点?

⒍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色及民风民俗。

⒎体会《各具特色民居的说明方法,举出具体的句子说明。

第三课时

复习《和田维吾尔》、日积月累、习作。

⒈字词过关:扼杀、俊朗、豁达、深邃、渺渺回荡、美不胜收、铺天盖地、迎风引吭、肃然起敬、形态各异、载歌载舞、随风摇曳。

⒉了解和田维吾人有哪些特点,本文在表达上的特点是什么?

⒊找出文中的修辞手法。

⒋词语盘点过关,须100分。

⒌了解详略得当的作用。

⒍日积月累:①背并默写。②类别:关于什么类型的诗歌。③大概了解诗意及表达的情感。④课外积累同类型的诗歌。

⒎复习第二单元的作文。①介绍收集了解到的民风民俗。②写一写自己如何过春节。

第三单元复习提纲

第一课时

⒈本组课文的主题共有几篇课文?课题?作者?本组课文导语提示达到的学习重点?

⒉每篇课文的体裁、中心。

⒊《十六年前的回忆》复习提纲。

①字词过关:含糊、尖锐、僻静、苦刑、残暴、匪徒、一拥而入、严峻、会意、沉着。

②文章的叙述顺序?写了哪事?

③这是一篇回忆录,课题写的是谁的忆?回忆了谁?回忆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④找出课文中对比描写的句子,并体会对比描写的作用。

⑤找出前后照应的句子,并体会其作用。

⑥重点句的理解:

A父亲是很慈祥的……竟这样含糊回答我。

B局势越来越严重……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C在法庭上……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D父亲瞅了瞅我们……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⑦重点段:父亲烧文件是为什么?

⑴2-7段:局势越来越严重体现在哪些?

⑵父亲为什么这样含糊地回答我,“含糊”与前面的“——”形成鲜明的对比,体会了李大钊是个怎样的人?

⑶“我哪能离开呢?”意思是什么?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19-22段

⑴画出描写父亲神态的句子。

⑵法庭上父亲的表情为什么是“非常安定,非常沉着”的?

⑶“伟大的力量”指什么?

第二课时

《为人民服务》复习提纲

⒈字词过关:精兵简政、五湖四海、死得其所、追悼、剥削、重于泰山、轻于鸿毛、哀思、兴旺。

⒉体裁?论点?从几方面来证明论点?

⒊重点句子理解。

①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张思德就是我们这个队伍中的一个同志。

②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③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我们就照你的办。

④我们今天已经领导着有九千一百万人口的根据地……,才能取得全民族的解放。

⑤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

⑥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

⒋重点段的理解:

①段:

A结合具体的例子,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B“完全”指什么?“彻底”指什么?

②段。

A联系实际谈谈对“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理解。

B解释“固”、“或”、“于”及整句话的意思。

C这句话的作者。

D这一段话是围绕哪个句子来写的?

⒌背诵全文。

第三课时

《灯光》、《一夜工作》,日积月累。

⒈字词过关:围歼战、黑魆魆、璀璨、突击、歼灭、憧憬、焦急、陈设、极其、隔壁、浏览、思索、热腾腾、咨询。

⒉《灯光》叙述的顺序。

⒊“多好啊!”这句话分别是什么情况下说的,他们说这话时候,看到了什么?会想到些什么?

⒋找出课文中几次前后照应的句子和细节描写,体会其作用。

⒌《一夜的工作》从几方面来写周总理,找出相应的句子。

⒍《一夜的工作》的表达方法。

⒎重点句的理解。

A那是一间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如此而已。

B他一句一句地审阅……有时问我一两句。

C花生米并不多……

D在以后的日子里……你见过这样的总理吗?

⒏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⒐背诵最后两段。

⒑读读背背过关。

⒒《日积月累》背诵、默写,了解课外书屋中几本革命小说。

第四单元复习提纲

第一课时

⒈本组课文的主题?共有几篇课文?课题?作者?本组课文导语提示达到的学习重点?

⒉每篇课文的体裁、中心。

⒊《卖火柴的小女孩》复习提纲。

①字词过关:闪烁、灵魂、蜷腿、裂缝、填满、橱窗。

②课文的写作特点?表达方式?

③了解作者及其它作品。

④了解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幻象和产生这些幻象的原因。

⑤重点句的分析:

A.天冷极了……

B.她敢从成把的火柴抽出一根……

C.她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

D.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少美丽的东西……

⑥重点段:1-4段

A.几处“——”的作用,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

B.小女孩的可怜体现在哪里?用概括性的语言来说。

C.画出描写小女孩外貌的句子,这些描写的作用?

⑦段。

A.段意?

B.“终于”这个词说明了什么?

C.为什么说这是一道奇异的光?

D.画出这段话中想象的部分。

10-12段(最后三段)

A.“飞到那没有寒冷……”这句话的意思。

B.用“没有……没有……也没有”造句。

C.小女孩死了,为什么嘴上带着微笑?

D.两个“幸福”的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第二课时

《凡卡》复习提纲

⒈字词过关:慈悲、指望、祷告、抽噎、饥饿、礼拜、揉皱、眯缝、撇嘴、冻僵、逗笑、打搅、耷拉、黑糊糊、笑眯眯、孤零零。

⒉了解作者及其它作品。

⒊课文表达上的特点(对比、反衬、暗示的表达方法,从文中举例说明)。

⒋体会课后结尾“梦”的含义。

⒌重点句:

①圣诞节前夜……写起信来。

②他叹了一口气,跪在作台前面,把那张纸铺在作台上。

③我的生活没指望了,连狗都不如!

④过了一个钟头……摇着尾巴。

⒍重点段的分析:

第8、10、15自然段:

A.凡卡曾经有哪些指望?

B.找出凡卡给爷爷写信最主要的目的和原因(凡卡过着怎样的学徒生活?)

C.从第8段中找出老板和老板娘打凡卡的动作。

第6自然段:

A.这段中具体描写了哪些景物。

B.文中“——”的作用。

C.画出拟人句。

第20、21自然段:

A.凡卡“连破皮袄都没披,只穿着衬衫,跪到街上去了”是因为什么?

B.凡卡“辞蜜的希望”指的是什么?

C.他的“辞蜜希望”能实现吗?为什么?

第三课时

《鲁滨孙漂流记》、《汤姆•索亚历险记》、日积月累

⒈字词过关:畜养、圈养、知足安命、聊以自慰、梗概、畏惧、天涯海角、简陋、闻所未闻、日晷、不毛之地、重见天日、萌生、无赖、凶悍、游手好闲、落荒而逃、衣衫褴褛、若无其事、鱼贯而入、虚惊一场。

⒉了解作者及其它作品。

⒊《鲁滨孙漂流记》梗概按什么顺序,写了哪几件事,突出鲁滨孙怎样的性格特点。

⒋理解书中的一些名句。

⒌了解《汤姆•索亚历险记》梗概的5次历险。

⒍分析汤姆的性格。

⒎词语盘点过关。

⒏日积月累:①背并默写。②理解每句名言的大意。(联系实际)

⒐复习第四单元的作文。①读后感。②学会生存。

第五单元复习提纲

一、复习目的:

⒈掌握课文内容,过关本单元的课文基础。

⒉学会本单元课文中写作方法,并运用在自己的作文中。

⒊学会理解文中句子的含义。

⒋提高学生的审题、阅读能力。

二、复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单元整体性复习:

⒈本单元的主题?有哪几篇课文?每篇课文的主人公?作者?体裁?

⒉本单元的学习重点。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⒊每篇课文的中心?

二、复习《跨越百年的美丽》

⒈字词的过关:人声鼎沸、疲倦、庄重、肃然无声、刚毅、侵蚀、淡泊、震惊、定格、废弃、烟熏火燎、执着、盛名、卓有成效、浑身乏力、歧视、里程碑、迄今、一如既往。

⒉居里夫人的品质:美丽表现在哪些方面?从中你想到了什么?你该如何写这篇课读后感?

⒊本文的写作特点?

⒋居里夫人是如何发现镭的?从中表现什么?

⒌理清文章的脉络。

⒍重点句子的理解:

①她的报告使全场震惊……空格在每个人的心中。

②这点美丽的淡蓝色的荧光,融入了一个女子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

③这种可贵的性格和高远的追求,……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

④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她变成了科学史上一专任永远的里程碑。

⑤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

⒎谈谈你对“科学精神”的理解,对居里夫的了解。

⒏重点段落的分析:

⑴课文第二段:①段意。②为什么科学院人声鼎沸?而后为什么又肃然无声?③居里美丽的形象指什么?④两个“定格”说明什么?⑤背诵。

⑵课文第4段:①段意。②荧光指什么?为什么说融入了女子美丽的生命和高远的追求?“伟大自然发现”指什么?“对人生意义的发现”指什么?③四个“变成”说明什么?“放向线”“居里”为什么加引号?你体会到什么?

⑶第5段:①居里夫人共获得哪些荣誉?②她如何对待这些荣誉?说明她什么?③本段最后一句话说明什么?

⒐背诵全文。

第二课时

一、小测《18》课

二、复习《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⒈字词的过关:司空见惯、追根求源、漩涡、无独有偶、不慎、广泛、打破沙锅问到底、见微知著、锲而不舍、百思不得其解。

⒉本文的观点:你如何解释这个观点?

⒊本文的写作特点。

⒋理清文章脉络。

⒌课文举了哪几个事例来说明观点?每个事例中的“?”指什么?如何拉真?最后变成的“!”是什么?

⒍现实中,你这举出举似课文的事例来加以说说观点吗?

⒎重点句子的理解:

①最后把“?”拉直成“!”,找到了真理。

②善于“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人,……有所成就。

③只要你见微知著……就能发现真理。(这句话和课文开头有何联系?)

④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的人。

⑤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⒏重点段落的分析:

⑴第6-8段:①第6段的第一句起什么作用?②第6、7段在全文中又有什么?③科学史上的事例请举出。④这三段中几个句子含义深刻的理解。⑤对你有启发的语句,你体会到什么?

⒐学着写一篇议论文。(读已写过的议论文)

⒑背1、2、6、7、8段。

第三课时

一、复习《千年梦圆在今朝》《我最好的老师》

⒈字词的过关:先驱、九天揽月、鲲鹏展翅、苍穹、振奋不已、夜以继日、积劳成疾、风华并茂、华发早生、猝然长逝、宛若、饶有趣味、想方设法、终身受益、糊弄、侃侃而谈、目瞪口呆、出人意料、真伪

⒉中华飞天梦的实现过程?你从中感悟到什么?

⒊航天工作人员具有什么品质?

⒋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的意义?

⒌为什么说怀特森先生是他“最好的老师”?你喜欢吗?为什么?

⒍《21》重点举了哪个例子来描写先生的?

⒎课文第6、7段:①为什么科学课成为“冒险”。②“饶有趣味”的过程指什么?“充满刺激”的过程呢?③“论点”为什么加引号?这个词如何理解?④说说对这段话的理解。

⒏最后一段表达作者什么感情。

二、《词语盘点》须100分。

三、举例说明利大或是弊大。

四、复习习作,学会审题。

五、交流:学到了哪些语文知识?具有了哪些语文能力?掌握哪些学习方法?有怎样的学习习惯?等等。

六、日积月累:①类别。②解释。③会运用。④会造句。⑤会举一反三。⑥“舍本逐末”的故事内容和含义。⑦互相过关。赞同

0|评论

五年级分数题!

五年级分数题!

1.给一本书编页码,一共用了723个数字,那么,这本书有多少页?

2.(1)今天是星期日,经过天是星期几?

(2)某人驾驶一辆小轿车要作32000千米的长途旅行,除了车上装着四只轮胎,只带了一只备用胎,为了使五只轮胎磨损程度相同,司机有规律地把五只轮胎轮换使用,到达终点时。每只轮胎行驶了多少千米?

3.甲、乙、丙三人的平均年龄为42岁,若将甲的岁数增加7岁,乙的岁数增大2倍,丙的年龄缩小2倍,则三人岁数相等,求丙的年龄是多少岁?

4.五个裁判员给一名体操运动员评分,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平均得9.58分;去掉一个最高分平均得9.46分,去掉一个最低分平均得9.66分。这个运动员的最高分和最低分相差多少?

5.五年级有学生76人,其中13个女生与男生的一半参加数学竞赛,剩下的男、女生人数相等,这个年级的男生比女生多几人?

6.有一个人用140元买了一件外衣、一顶帽子和一双鞋。外衣比帽子贵90元,外衣和帽子共比鞋贵120元。求一双鞋多少元?

7.有甲、乙、丙三只船,甲船每小时航行6千米,乙船每小时航行5千米,丙船每小时航行3千米。三船同时、同地、同方向出发,环绕周围是15千米的海岛航行,多少小时后,三船再次相会在一起?

8.汽车里程表表明时速不超过100千米的汽车,已经行驶了15951千米,经过两小时后,里程表上的数字表示从两面读它们是一样的。求汽车的速度。

9.若干箱货物总重19.5吨,每箱重量不超过353千克。今有载重量为1.5吨的汽车。至少需要多少辆车,才能把这些箱货物一次全部运走?

10.某学校有13个课外兴趣小组,各组人数如下表。一天下午学校同时举办语文、数学两个讲座,已知有12个小组去听讲座。其中听语文的人数是听数学讲座人数的6倍,还有一个小组在教室里讨论问题,这一组是第几组?

模拟试卷答案:

1.从1至10有11个数字,从11至100共有181个数字。从101至200共有300个数字。也就是说200页要用数字个数为:

11+181+300=492(个)

由已知,剩下的数字个数为:

723-492=231(个)

每编一页要用3个数字,还可编:

231÷3=77(页)

所以这本书共277页。

2.(1)

又是经过天,1+1=2,所以,那一天是星期一。

(2)如果不换轮胎,则小轿车的每只轮胎都要行驶32000千米,共有四只轮胎,共行驶:

32000×4=128000(千米)

现在五只轮胎轮换使用,并且要求每只磨损程度相同,就是每只轮胎行驶的里程相同。

128000÷5=25600(千米)

3.平均年龄为42岁,那么三人年龄和为

42×3=126

设乙的年龄为x岁,则甲的年龄(2x-7)岁,丙的年龄为4x岁。

所以,丙的年龄为

4.据题意,这个运动员应得到5个评分。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其余3个的总分是9.58×3=28.74

去掉一个最高分后,其余4个的总分为9.46×4=37.84

去掉一个最低分后,其余4个的总分为9.66×4=38.64

所以,最高分是:38.64-28.74=9.9。

最低分是:37.84-28.74=9.1

它们的差为:9.9-9.1=0.8(分)

5.设五年级有男生x人,则女生(76-x)人,据题意,列方程

女生有:76-42=34人

五年级男生比女生多

42-34=8(人)

6.据题意:三种货物价钱之间的关系:

外衣+帽子+鞋=140(1)

外衣-帽子=90(2)

外衣+帽子-鞋=120(3)

事实上是三元一次的方程组

(1)+(3)

2件外衣+2顶帽子=260

1件外衣+1顶帽子=130(4)

由(2)+(3)得外衣=110(元)

帽子=20(元)

代入(1)得到一双鞋的价钱是

140-110-20=10(元)

7.甲船追上乙船需要

15÷(6-5)=15(小时)

甲船追上丙船需要

15÷(6-3)=5(小时)

乙船追上丙船需要

15÷(5-3)=7.5(小时)

〔15,5,7.5〕=15

15小时后三船再次相会。

8.依题意,汽车的时速小于100千米,但不能小于25千米。

所以两小时后汽车里程表上的数可设为

16a61当a>0时,最小值为1

16161-15951=210

即汽车两小时行程大于200千米,不符合题意。因此a=0里程表数字为16061

汽车每小时行驶

(16061-15951)÷2=55(千米)

9.有人认为19.5÷1.5=13,因此13辆汽车就可以把这些箱货全部运走,这就把题意理解错了。货物是整箱的,每辆车不一定都能满载。

如果这批货物共有65只箱子,共中64只箱子的重量都是301千克,另1只箱子重236千克,那么总重为

301×64+236=19500(千克)

而301×5=1505(千克)

即5只箱子重量为1.505吨超过1.5吨,因此,每辆汽车最多只能装4箱,15辆汽车只能运60只箱子。还有4只301千克的箱子和1只重236千克的箱子。是否需2辆车呢?我们安排一下16辆车就可以了

显然,301×4+236=1440(千克)这不超过1.5吨。

上面只是一种情况,每只箱子的重量只要求不超过353千克,没有其他的限制,我们还要验证一般情况,16辆汽车也能全部运完。

让12辆汽车装到刚刚超过1.5吨,取下最后一只箱子,就不超过1.5吨,那么取下的12只箱子分别装上3辆汽车,每车4箱,4箱总重量不超过353×4=1412(千克)

这时,15辆车装完原12辆汽车的全部货物,总重量超过1.5×12=18(吨)

且每辆汽车不超过1.5吨,余下的货物不足

19.5-18=1.5(吨)

可以全部装在第16辆汽车上运走。

10.由于听语文讲座的人数是听数学讲座人数的6倍,因此听讲座的总人数是7的倍数。

13个小组的总人数为160人

所以,160减去未听讲座小组之差必为7的倍数,经试算检验只有

160-13=147符合要求

所以,未听讲座的组是第9组。

厦门实小2000-2001学年第二学期数学科竞赛卷(B组)

一、选择题,把正确的答案的题号添在横线上。

1、至少要()同样的正方体才能拼成一个较大的正方体。

A:4块B:6块C:8块D:16块

2、把所有的自然数按约数的个数来分,可以分成()

A:质数和合数B:奇数和偶数C:质数、合数和1

3、分数单位是的最简分数共有()个。

A:5B:1C:9D:无数

4、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都扩大3倍,它的体积将扩大()倍

A:3B:6C:9D:27

5、下列算式中题号是的()算式是表示整除的算式。

A:12÷0.2=60B:1÷1=1C:0.8÷0.2=2

6、把所有三位数的质数相乘,它们的积是一个()

A:奇数B:偶数C:质数

7、一个分数的分子、分母是不同的质数,这个分数()最简分数。

A:一定是B:一定不是C:不一定是

8、的分子加上6,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应()。

A:加上6B:加上8C:乘以3D:乘以6

9、如右图,把一个长宽高分别是15厘米、10厘米、5厘米的长方体木块平均分成三块小长方体后,表面积增加了()平方厘米。

A:50B:100C:200D:750

10、把一根木棒截成三段要用6分钟,照这样计算,

如果截成四段要用()分钟。

A:6B:8C:9D:12

二、填空。

1、A=2×3×5×7,B=3×3×5×5,A和B的最大公约数是,最小公倍数是。

2、能同时被2和3整除的最大三位数是。

3、一个长方体,它的棱长总和是36厘米,宽和高分别是2厘米和1厘米。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平方厘米。

4、特香包店买来一些鸡蛋,总数不到200个。3个3个的数会剩两个,4个4个的数会剩2个,5个5个的数会剩3个,这些鸡蛋最多有个。

5、一排电线杆,原来每两根之间的距离是30米,现在改为45米。如果起点的一根电线杆不移动,至少再隔米又有一根电线杆不需要移动。

6、从正午12时时针与分针相遇,到午夜12时,时针和分针还能相

遇次。

7、李明的故事书比王红多26本,如果李明给王红本后,反而比王红少2本。

8、买2瓶白酒和12瓶啤酒共用4元,已知一瓶白酒与8瓶啤酒的价钱相等,那么一瓶白酒和一瓶啤酒共需元

三、应用题。

1、把一块棱长是0.6米的正方形钢坯,锻成横截面面积是0.08平方米的长方体钢材,锻成的钢材有多长?

2、五年级学生参加植树活动,人数在30和50人之间,如果分3人一组,4人一组,6人一组或者8人一组,都恰好分完。五年级参加植树的学生有多少人?

3、一个无盖长方体玻璃鱼缸的长6分米,宽2.5分米,高4分米。制造这样的一个雨缸至少要玻璃多少平方米?

4、在一道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的和是599,已知商是15,余数是12,请问,题目中的除数是多少?

四、计算。

1993×19941994+1994×19931993

上面养牛,下面养鱼,对鱼有没有害处

上面养牛,下面养鱼,对鱼有没有害处

上面养牛,下西养鱼对鱼没好处。上面养牛遮住鱼池阳光,牛的粪便流进鱼池是污染池水,会使鱼缺氧而死。

关于鱼塘填满养牛可以吗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