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塘水草养牛,南方种草养牛技术

鱼塘水草养牛,南方种草养牛技术

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鱼塘水草养牛,以及南方种草养牛技术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土鲮鱼靠海养殖生活环境

土鲮鱼靠海养殖生活环境

不是

鲮鱼不是海鱼,而是淡水鱼。它们生活在淡水之中,不能适应海水中盐度非常高的环境。具体来看,鲮鱼主要生活在我国南方的水域之中,因为它们喜欢生活在水温比较高的地方,在热带和亚热带淡水流域之中最为常见。它们经常待在水域的底部。人工养殖的鲮鱼也是如此,因为它们不能适应海水生活,因而需用淡水养殖。

鲮鱼是海鱼吗,能自然繁殖吗

一、鲮鱼是海鱼吗

海鱼是鱼类的一种,它们大都生活在海洋之中,能够适应其中盐度高的环境。鲮鱼是我国众多鱼类之一的一种,它们并不是海鱼,不生活在海洋中,而是淡水鱼,生活在淡水之中。鲮鱼在我国淡水流域之中的数量比较多,在其它国家并不常见。鲮鱼主要生活在南方,因为它们喜欢生活在水温比较高的地方,也就是热带和亚热带的淡水流域之中。

野生鲮鱼在河流、湖泊、池塘等淡水流域中都是比较常见的,经常待在水底。尤其是在石块比较多、水草也比较丰美的地方,生活着的鲮鱼数量就是比较多的,因为这样的水域之中食物比较充足,而且它们也能够顺利隐蔽它们的身体。另外,在我国还有很多人工养殖的鲮鱼,由于它们是淡水鱼,不能生活在海水中,所以人工养殖条件下的鲮鱼同样也生活在淡水之中。

二、鲮鱼能自然繁殖吗

上文已经介绍过,在我国不仅生活着很多野生的鲮鱼,也生活着不少人工养殖的鲮鱼。野生鲮鱼可以自然繁殖,不过首先需要满足一些条件。年龄是一个关键的条件,鲮鱼性成熟了之后才能繁殖。它们繁殖还需要在合适的时间,也就是水温最适宜的时候,一般是从每年的5月份开始,此时水温等各种条件都是比较适宜的。

另外就是人工养殖的鲮鱼。它们也是可以自然繁殖的,不过同样得满足一些必要的条件。当鲮鱼都性成熟了,并且周围的水温、水质等因素都比较适宜时,鲮鱼就可以繁殖了。不过,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些鲮鱼会因为池塘太小而无法自然繁殖,或者繁殖的效率比较低。所以,若是人工养殖的,也可以采取一些人工措施来帮助它们繁殖,这样成功率更高。

南方种草养牛技术

南方种草养牛技术

南方草山草坡放牧养牛技术

一、合理选择放牧草场

南方土地肥沃,光、热、水、充足,适合牧草生长。草场具有多样性,分为山地草甸草场、山地草丛草场、灌木草丛草场、疏林类草场、灌丛类草场及农林隙地类草场,草场级别差异较大。南方多山地丘陵,地势不平,而且往往草、林、农交叉,草场分散。所以要结合牛的生活习性,合理选择适宜放牧草场。一般选择成片的草场,小的牛群也可以选择农林隙地类草场。草场植被条件要好,产草量要高。草场坡度应低于35°,坡过陡,不利于牛的采食,且易对牛造成伤害。尽量不选择山间洼地或者种植水稻的水田,因为牛体重大,易陷进去。

二、确定合理的放牧季节、时段和方法

根据湘中地区气候情况,适宜的放牧季节是每年的3月中旬至11月底,全年放牧时间7个半月。开始放牧时间和收牧时间,要根据不同地区气候和草场情况而定。

每天放牧2次。第1次:早上6:00-9:00;第2次:下午16:00-18:00,全天放牧5个小时。每天放牧时间还要根据草场情况和牛的采食情况而定。牧草生长茂盛,则减少时间;牛吃饱后会自动回牛场,放牧人员要遵从牛的意愿,不勉强放牧时间。

霜期过后,牛吃露水草有益,长膘快。但开春牧草鲜嫩,含水分高,纤维少,大量采食会引起肠胃不适。如果过量采食苕子、紫云英、白三叶等豆科牧草,会在瘤胃内产生大量气体,引起臌胀病。为避免拉稀涨肚,在开始放牧的前15天左右,每天第1次放牧前,先喂干稻草至半饱,然后再放牧。

秋季牧草变老,水分减少,干物质增加,适口性下降,宜增加第1次放牧时间,减少第2次放牧时间。

参考资料:肉牛养殖抓秋膘很重要

三、适宜的选择品种与牛的类型

南方草山草坡往往比较陡峭,坡度较大,非人工种植的原生态草场,草的生长情况不一,不是所有品种和生长阶段的牛都适合放牧。一般来讲,南方本地牛、安杂牛等更适合放牧。南方牛个体小、蹄质坚实、四肢强壮、行动敏捷,适应山地放牧。大型品种,如西门塔尔、夏洛莱等在山地放牧适应性就较差。

育肥牛对营养要求高,应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运动,加之南方草场质量不高,不适于放牧。若是草产量较高的人工草场,也可以放牧育肥。

放牧牛主要是母牛和育成牛,南方草山草坡原生态草场基本适应母牛、育成牛的营养需要。母牛怀孕8个月时不再放牧,否则易流产。母牛产后前2个月不适宜放牧,因为此时若带犊放牧,犊牛易受伤,不带犊牛放牧,母牛采食不安心,屡屡跑回牛舍,很难管理。

四、实施轮牧和分群放牧

非人工种植的放牧草场属于原生态草场,二、三级草场居多,牧草种类禾本科占60%左右、杂类草30%左右、豆科牧草10%左右,产草量参差不齐,载畜量差异较大。南方属于黄壤或黄红壤土质,通透性不如沙质土,经踩踏后易板结,野生牧草耐踩踏性比较差,在同一地块上放牧时间过久极易造成草场退化。为此,要根据草场情况确定载畜量,并采取轮牧措施。一般草场,2头牛/hm2,将草场隔断若干地块,每块牧草放牧3~5天,然后轮牧到其他地块,让牧草休养生息,恢复生长。放牧牛采取分群措施,避免公母牛、大小牛混牧。可以将放牧牛群分为育成牛群、空怀及怀孕前期牛群、带犊牛群三大类,分群放牧。

五、放牧牛的管护

合理配置放牧人与放牧牛的比例。在大规模草场上,每人可以放牧200头左右;在小型牧场,特别是山坡地草场,每人放牧50头左右。要做到人随牛走,任牛采食,人与牛保持10m左右距离。在牛没有出现啃食庄稼、树木等情况下不赶牛,远离噪声较大的地方,在草场附近不能放炮开山,为牛创造一个安静的放牧环境。及时观察牛的采食情况,判断牛的采食量,当发现牛主动回牛舍时,说明已经吃饱。注意对个别牛的观察,及时发现发病的牛。注意天气变化,发现天气异常,应及时收牧。特别注意观察发情动态,出现爬跨、稳

栏等情况及时记录,告诉技术人员适时配种。

在比较大或者离牛舍较远的草场应安装补水设施,供牛及时饮水。饮水设施宜安装在树荫下,同时满足牛群乘凉和饮水的需求。

六、采取放牧与补饲相结合的方式

放牧养牛是经济有效的饲养方式,但枯草季节、恶劣天气不能放牧,草场质量不好时牛吃不饱,这些情况均需要补饲。补饲分为季节性补饲和临时性补饲。

季节性补饲主要是在枯草季节,采取舍饲,每天喂2次,上午6:00-9:00,下午3:00-6:00。育成牛每天补饲稻草3Kg、青贮5Kg、配合精饲料0.8Kg;空怀及怀孕前期牛每天补饲稻草4.5Kg、青贮4~5Kg、配合精饲料1Kg。

临时性补饲主要是在放牧季节天气或者草场质量不好时进行。遇到下雨天不能放牧,把储备的稻草、精饲料放到牛舍内饲喂,育成牛稻草每次饲喂2Kg、精饲料喂0.2Kg,空怀及怀孕前期牛稻草每次饲喂3Kg、精饲料喂0.4Kg。草场质量不好时根据牛采食程度及膘情,适当补饲稻草及精饲料。

七、放牧牛疫病防治

放牧牛群风吹日晒,有时淋雨易患感冒;草丛中蜱较多,易被寄生还会引起焦虫病;草场地势陡峭,石头多,经常引起外伤。

1、感冒:用30%的安乃近20~40mL加入青霉素400万~640万IU进行肌肉注射,每天2~3次,连用2天即可痊愈。

2、除蜱:对全群牛使用伊维菌素0.02mL/kg,皮下注射;或用敌百虫配成2%溶液喷洒体表,1次/天,连喷2天,并对牛舍清扫消毒。

3、焦虫病:将血虫净配成5%的溶液进行深部肌肉注射,7mg/kg,每日1次,连用3天,最多不超过5天。

4、外伤:小伤口先用生理盐水清洗,再用络合碘进行消毒,最后撒上消炎粉。大伤口消毒后要缝合,并注射精制破伤风抗毒素1.5万~3万IU,尽早应用抗菌素等药物。

山地牧场养殖技术

山地牧场养殖技术

以牛为例:

1、确定合理的放牧季节、时段和方法

根据湘中地区气候情况,适当的放牧季节为每年3月中旬至11月底,全年放牧时间为7个半月。开始放牧时间和放牧时间取决于不同地区的气候和草坪状况。

每天放牧2次。第一次:早上6.00--9.00点,3个小时;第二次:下午16.00--18.00,2个小时,全天放牧5个小时。每天放牧时间还要根据草场情况和牛的采食情况而定。牧草生长茂盛,减少时间的牛饱了就会自动回到牛场,放牧者必须遵从牛的意志,不能勉强放牧时间。

霜期过后,牛吃露水草有益,长膘快。但开春牧草鲜嫩,含水分高,纤维少,大量采食,肠胃不适,易引起拉稀,如果过量采食苕子、紫云英、白三叶等豆科牧草,会在瘤胃内产生大量气体,引起臌胀病,为避免拉稀涨肚,在开始放牧的前15天左右,每天第一次放牧前,先喂干稻草至半饱,然后在放牧。

秋季牧草老化,含水量降低,干物质增加,适口性降低,容易增加第一次放牧时间,减少第二次放牧时间。到了霜期,要霜化后才能放牧。

2、适宜的选择品种与牛的类型

山地草山草坡往往比较陡,坡度比较大,非人工种植的原生态草场,草的生长情况不同,并不是所有品种和牛的生长阶段都适合放牧。

一般来讲,南方本地牛、安杂牛等更适合放牧。南方牛个体小、蹄质坚实、四肢强壮、性情活泼、行动敏捷、能上山爬坡,适应山地放牧。大型品种,如西门塔尔、夏洛莱等在山地放牧适应性就较差。

育肥牛对营养要求高,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运动,加之南方草场质量不高,不适于放牧。草产量高的人工草场也可以放牧育肥。

放牧牛主要是母牛和育成牛,南方草山草坡原生态草场基本适应母牛、育成牛的营养需要。母牛怀孕到8个月时不再放牧,否则易流产。母牛产后前2个月不适宜放牧,因为此时若带犊放牧,犊牛易受伤,不带犊牛放牧,母牛采食不安心,屡屡跑回牛舍,很难管理。

3、实施轮牧和分群放牧

非人工种植的放牧草场属于原生态草场,二、三级草场居多,牧草种类禾本科占60%左右、杂类草30%左右、豆科牧草10%左右,产草量参差不齐,载畜量差异较大。南方属于黄壤或黄红壤土质,通透性不如沙质土,经踩踏后易板结,野生牧草耐踩踏性比较差,在同一地块上放牧时间过久极易造成草场退化,为此,要根据草场情况确定载畜量,并采取轮牧措施。一般草场,一头牛/7~8亩,将草场隔开几块,每块牧草放牧3~5天,轮牧到其他地区,让牧草恢复生长。

放牧牛采取分群措施,避免公母牛、大小牛混牧。放牧牛群可分为育成牛群、空怀、孕前期牛群和犊牛三大类。

4、放牧牛的管护

(1)合理配置放牧人与放牧牛的比例。在大规模草场上,每人可以放牧200头左右;在小型牧场,特别是山坡地草场,每人放牧50头左右。

(2)人随牛走,任牛采食,人与牛保持10米左右距离。在牛没有出现啃食庄家、树木等情况下不赶牛。

(3)远离噪声较大的地方,在草场附近不能放炮开山,为牛创造一个安静的放牧环境。

(4)及时观察发现牛的采食情况,判断牛的采食量,当发现牛主动回牛舍时,说明已经吃饱。注意对个别牛的观察,及时发现发病的牛。注意天气变化,发现天气异常,及时收牧。特别注意观察发情动态,出现爬跨、稳栏等情况及时记录,告诉技术人员适时配种。

(5)在较大或离牛舍较远的草场,安装补水设施,供牛及时饮用水,饮用水设施宜安装在阴凉处,可乘凉饮用水。

5、采取放牧与补饲相结合措施

放牧养牛是一种经济有效的饲养方式,但在枯草季节和恶劣天气下不能放牧场质量差时牛吃不饱,这些情况都需要补充。补饲分为季节性补饲和临时性补饲。

季节性补饲主要是枯草季节。在枯草季节,采取舍饲,每天喂2次,上午6:00—9:00,下午3:00—6:00。育成牛每天补饲稻草3公斤、青贮5公斤、配合精饲料0.8公斤;空怀及怀孕前期牛每天补饲稻草4.5公斤、青贮4-5公斤、配合精饲料1公斤。

临时性补饲主要是在放牧季节,天气不好,或者草场质量不好,需要补饲。遇到下雨天不能放牧,把储备的稻草、精饲料放到牛舍内饲喂,育成牛稻草每次饲喂2公斤、精饲料喂0.2公斤,空怀及怀孕前期牛稻草每次饲喂3公斤、精饲料喂0.4公斤。草场质量不好时根据牛采食程度及膘情,适当补饲稻草及精饲料。

6、放牧牛疫病防治

放牧牛群风吹日晒,有时淋雨易患感冒,草丛中蜱虫多,易患蜱病,从而引起焦虫病,草场地势陡峭,石头多,经常引起外伤。

感冒。用30%的安乃近20~40毫升加入青霉素400~640万单位,进行肌肉注射,每天2~3次,两天即可痊愈。

蜱虫病。对全群牛使用伊维菌素按0.02ml/kg皮下注射或用敌百虫配成2%溶液喷洒体表,每天一次,连喷2天,并对牛舍清扫消毒。

焦虫病。对发病牛用血虫净按每千克体重7毫克,配成5%溶液深部肌肉注射,每日1次,连用3天,多不超过5天。

外伤。小伤口先用生理盐水清洗伤口,再用络合碘进行消毒,然后撒上消炎粉。大伤口消毒后要缝合,并注射精制破伤风抗毒素1.5—3万单位,以及抗菌素等药物。

OK,关于鱼塘水草养牛和南方种草养牛技术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