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丘附近的养牛场(湖南道县寿雁镇历史)

鹤丘附近的养牛场(湖南道县寿雁镇历史)

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鹤丘附近的养牛场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鹤丘附近的养牛场以及湖南道县寿雁镇历史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湖南道县寿雁镇历史

湖南道县寿雁镇历史

1.湖南省道县寿雁镇玉蟾岩

时代:旧石器时代末期至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地理位置

地点:湖南省道县寿雁镇发掘单位: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入选时间:一九九五年

玉蟾岩遗址位于湖南省南部永州市道县西北12公里的寿雁镇。地处潇水中游,南岭北麓。地理坐标为东经111°30',北纬25°30'。是一处文化性质单纯、文化内涵丰富的史前洞穴遗址。洞穴高出现在地面约5米,洞口朝向东南,洞厅宽约12米,进深6~8米。文化堆积主要分布在洞厅内。

1986年道县文物管理所在文物普查过程中发现玉蟾岩洞穴遗址,采集有打制石器、人工蚌制品及螺蚌、鹿类角牙等动物标本。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有关专家初步判断为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1988年9月湖南省文物考古所再次对玉蟾岩洞穴遗址进行了考察。从而确定玉蟾岩遗址为旧石器文化向新石器文化过渡阶段的遗存。

1993年10~11月,进行了第一次发掘。1995年10~12月,进行了第二次发掘。遗址文化堆积厚1.2~1.8米,地层保存基本完好。生产工具主要是打制石器和骨、角、牙、蚌制品,没有磨制石器;生活遗迹主要为灰堆,没有明显的灶坑,只有平地烧火的灰堆。

玉蟾岩两度出土距今超过万年的有人工育化迹象的稻壳和陶器遗存,表现了其在新旧石器过渡方面的重要地位。稻壳被鉴定为一种从普通野生稻向栽培稻初期演化的最原始的古栽培稻类型,定名为“玉蟾岩古栽培稻”。陶器制作粗陋,陶质疏松,火候很低,陶片复原为两件釜形陶器,是目前中国最早的具有完整形态的陶器。出土超过28种属的动物,27种属的鸟类,5种鱼类,33种螺蚌类,40余种植物果核,其中有些种类如猕猴桃、梅的果实是目前世界上人工遗存中发现的最古老的标本。

玉蟾岩遗址是农业革命发生之际的代表性文化遗存,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一是对于研究一万年以前华南旧石器文化向新石器文化过渡阶段的文化特征、经济生活、演化规律具有重要的资料价值。二是其出土的目前世界上最早的栽培水稻实物标本,对探索稻作农业起源时间、地点及水稻演化历史具有重要意义。三是其出土的陶片对探讨中国制陶工艺的起源与发展有着重要价值。四是玉蟾岩文化遗存不仅反映了过渡时期的经济形态和人类生活面貌,而且对于研究更新世末期至全新世早期的生态、气候环境和探索生物演化历史提供了重要的科学资料。

2.湖南道县历史来源

道县,物产丰富、地灵人杰,宋代大思想家、理学鼻祖周敦颐,清代大书法家何绍基及近代革命家何宝珍等历史名人都诞生在这片热土上。

东与宁远县、南与江华县、西与江永县广西全州县、北与双牌县接壤。道县,dàoxiàn,又称道州,dàozhōu。

位于湖南南部,紧邻广东、广西,素有“襟带两广,屏蔽三湘”之称。是湖南通往广东、广西、海南及西南地区的交通要塞,是珠三角产业转移的承接基地。

自1988年原零陵地区(即永州市前身)被国务院列为改革开放过渡试验区以来,道县就成为湘南改革开放的重要前沿,对沿海发达地区的资金流、信息流等要素具有良好的吸纳作用,在推进“泛珠三角”区域协作中,发挥了承东启西、通南达北的枢纽作用。被称为沿海的内地、内地的前沿。

道县历史悠久。远在新石器时代,境内就有人类活动。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建立县制,历为郡、州治所在地,至今已有2200多年历史,其间1500多年为郡、州、府所在地。道县地灵人杰。

宋代大思想家、理学鼻祖周敦颐,清代大书法家何绍基及近代革命家何宝珍等历史名人都诞生在这片热土上。唐代著名文学家元结、宋朝名相寇准等在此为官。

红军师长陈树湘等众多革命先烈在道县留下许多气壮山河的英雄事迹。2008年,道县被列为革命老根据地。

道县文化灿烂。境内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出土了稻谷遗存和陶片,被列为1995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距今12000多年,是目前世界上发现时代最早的人工栽培稻标本和陶片,被誉为“天下谷源,人间陶本”的玉蟾岩。

有都庞岭国家自然保护区、湘源温泉生态景区、天下一绝——月岩景区,还有享誉千年的“四奇”、“八景”等丰富的旅游资源。道州中心道州历来为湘南桂北物质集散地和兵家必争之地。

东距郴州170公里,与京广线,京珠高速公路相接;西距桂林180公里,与湘桂线,衡昆高速公路相接;北上长沙、武汉,南下深圳、珠海,西出南宁、海口,均可朝发夕至。207国道贯穿南北,1863、1806省道横贯东西,潇水河入湘江过洞庭可直达上海。

县城北郊还有一个56万平方米的机场,是湘南及两广北部地区十余县市,飞机播种、杀虫、物探、航测的作业基地。洛湛铁路今年已经开通,昆台高铁也将从道县经过,正在建设的二广、厦蓉、道贺三条高速公路交汇于道县,届时道县将成为南方新崛起的重要交通枢纽。

道县的山水和人文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山川秀丽奇绝,国家级风景区千家垌早已蜚声中外,风景区湘源温泉度假村、濂溪故里、月岩、两河口水上乐园,或为山奇,或为水秀,可谓各擅胜场。

令游客流连忘返。道县火车站道县特产丰富,柑桔有“金桔出营道者,为天下冠”之美称;“道州红瓜子”畅销东南亚;“道州灰鹅”是湖南省十七个地方名优品种之一,荣获外贸部“优质出口产品”称号;“道州厚朴”等享誉全国市场。

通过多年的发展,道县已成为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厚朴生活基地县、秸秆养牛基地县、天然草原恢复建设基地示范县、国家湘南脐橙优势产业带和湖南省蔬菜生产重点基地县、油茶生产基地县。道县矿产资源丰富,是湖南省有色金属之乡。

已探明有开采价值的矿产达20多种,其中锡、钨矿的储量和品位均居全省第二位,金属锂、铷矿为湖南省独有,蚣坝镇后江桥和祥霖铺镇的大型金属矿床在全国榜上有名。据勘探,全县锡钨矿的保有储量达160万吨、铅锌矿220万吨、锰矿3400万吨、铁矿1500万吨、锂矿40万吨、铷矿16万吨、高岭土2000万吨。

境内水系发达,水能资源十分丰富,小水电开发潜力大,全县水能蕴藏总量达36.18万千瓦,2002年被列为国家以电代燃料生态工程试点县。道县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道县人民立足深厚的传统文明与文化,并正以自己的智慧与勤奋创造崭新的历史。自然地理道县位于潇水中游,东邻宁远县,南界江永县和江华瑶族自治县,西接广西全州、灌阳县,北连双牌县。

地理坐标在东经110°11′~110°56′,北纬25°09′~25°50′之间,南北长77千米,东西宽62.6千米。道县属南岭地区,县境四周高山环绕,群峰耸峙,中部岗丘起伏,平川交错。

整个地势从四周向中间倾斜,呈盆状结构。山地占总面积的44.7%,丘陵占11.4%,岗地占24.6%,平原占14.9%。

道县地理地图土壤共有9个土类,水稻土占道县土地面积的12.1%,红壤占47.7%,黄壤占9.3%,黄棕壤占4.9%,黑色石灰土占7.8%,紫色土占3.3%。此外还有山地草甸土、潮土、红色石灰土。

道县东南有九嶷山,南有铜山岭,西有都庞岭,北有紫金山。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150多个,且多与邻近山脉连成整体,最高峰韭菜岭,一诲拔2009米。

整个地势从四周向中间倾斜,呈盆状结构。山地占总面积的44.7%,丘陵占110%,岗地占24.6%,平原占14.9%。

把截大岭Bǎjiēdàlǐng在道县东部,最高处海拔699.5米,山如长把,中为九嶷河截断,故名。苦菜园Kǔcàiyuán在四马桥镇大井头村,海拔699.5米,此岭满山遍野是一片苦菜,得名。

是把截大岭最高处。九嶷山Jiǔyíshān九嶷山得名于舜帝之南巡。

《史记·五帝记》:“舜,葬于江南九疑。”《水经注·三八。

3.寿雁在哪儿

这是一片古老而又神奇的土地,到处缀满远古辉煌和现代气息。这里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天下谷源,人间陶祖”之美称,曾经蹒跚走过的古代玉蟾岩人,种植史前水稻,狩猎驯养野兽,烧制最原始陶器,点燃了中国古代农作文明的曙光;这里是改革开放后湘南农村人口走出家门闯世界捞取“第一桶”金的源地,80年代初就有上万寿雁人,拖儿带女背上一部弹棉花机,走遍大江南北乃至国外,“弹”满了荷包,“弹”出了见识,“弹”起了道县乃至湘南民营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群。这就是道县寿雁镇。寿雁镇位于湖南省道县西部。镇***驻地距县城12公里。东接梅花镇、富塘乡,南邻清塘镇、营江乡,西界仙子脚镇,北接乐福堂乡。镇***驻寿雁圩。辖寿雁、寿佛、寿峰、阳家、永丰、太家洞、万家、涂家、何家、阳家铺、太家、周家岭、义家、潭福、排楼屋、社下、下莲塘、禾述塘、下坝、水源头、平地尾、芽洞、铁乐湾、大塘、山口铺、牛路口、安村、井头、新村、白石寨、坦背、下螺海、上螺海、李家、石坝、金家寨、深田、豪福、杜莲、斯屋岭、梅子园、汪家、周塘、白芒、水尾洞、上湾、蒋家湾、唐家、胡家、文家、大洞、李家洞、鲤鱼坝、高枧、伍甲、下龙洞、新竹洞、长田、小刘、上李家、大刘、接龙头、社尾、朱子腹、丙田、龙腹等66个村,395个村民组和道全、寿清2个居委会,7个居民组。

寿雁1949年以驻地命名建立寿雁乡。1958年是曙光人民公社。1961年体制调整为寿雁公社。1984年改镇。1995年撤区并乡与原牛路口乡、唐家乡合并为寿雁镇。

全镇总面积185.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466公顷,林地7846.5公顷,18282户,72993人。境内宜水横穿其间,地势平坦、丘陵起伏,土质肥沃。盛产水稻、甘蔗、小麦、红薯、玉米、烤烟、大豆、茶叶等。镇经济以农业为主,乡镇企业收入是镇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镇年工农业总产值46425万元,年财政收入197.9万元。

境内驻有道县寿雁糖厂、道县谷源粮油公司、道县谷源水泥厂、华新水泥集团、东升冶炼厂和道县第三中学、永州工贸学院,设有中学3所、小学95所,医疗机构106个。寿雁圩是道县最大圩场。省道S323线,兴建中的洛湛铁路,拟建的厦成高速公路从境内通过,简易公路四通八达。这里气候温和,特产丰富,区位独特,历史悠久,是道县连接两广的桥梁和纽带。近年来,寿雁镇党委、***带领全镇人民,团结一致,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新农村建设为总抓手,紧紧围绕“科学规划发展,精心打造湘南名镇”的战略思路,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壮大劳务经济,大抓民营企业,寿雁镇经济社会发展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2008年全镇完成国民生产总值27.6亿元,工农业总产值11.8亿元,全镇人均纯收入3797元,年末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15.3亿元。该镇曾先后荣获省市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和永州市经济强镇美誉。

4.禹州商周古墓遗址

1995年江西万年大源仙人洞和吊桶环遗址湖南省道县寿雁镇玉蟾岩遗址河南郑州西山仰韶文化城遗址郑州石佛乡小双桥商代遗址山东长清县仙人台国贵族墓地广东广州南越国官署御苑遗迹江苏徐州狮子山西汉楚王陵新疆民丰县尼雅遗址黑龙江省宁安市渤海镇渤海国遗址杭州市中山南路赵氏太庙遗址1997年陕西秦岭洛南盆地旧石器地点群山东章丘市龙山镇西河新石器时代遗址广西邕宁顶蛳山新石器时代遗址湖南澧县城头山古城址香港东湾仔北遗址河南偃师商城小城河南新郑郑韩故城郑国祭祀遗迹辽宁绥中石碑地遗址广东广州南越国官署御苑遗迹新疆尉犁营盘汉晋墓地1998年泥河湾盆地于家沟旧石器遗址含山凌家滩新石器时代祭坛和墓地金坛三星村新石器时代遗址忠县中坝遗址北票康家屯夏家店下层文化石城址绍兴印山越国王陵三峡库区云阳李家坝遗址小浪底水库东汉漕运建筑基址南京仙鹤观、象山东晋贵族墓地慈溪上林湖寺龙口越窑窑址1999年江苏江阴高城墩新石器时代遗址吉林通化万发拨子遗址云南羊甫头墓地安徽淮北隋唐大运河考古辽宁桓仁五女山山城山太原市晋源区隋代虞弘墓河北元中都四川成都水井街酒坊遗址河南焦作府城商代早期遗址湖南虎溪山一号汉墓2000年福建三明万寿岩旧石器遗址江苏连云港藤花落龙山时代城址河南新密古城寨龙山时代古城广东博罗横岭山先秦墓地湖北潜江龙湾宫殿遗址四川成都古蜀国大型船棺独木棺墓葬遗址山东章丘洛庄汉墓陪葬坑和祭祀坑遗址南京钟山六朝坛类建筑遗迹浙江杭州南宋临安府治遗址河南宝丰清凉寺汝官窑遗址2001年山西吉县柿子滩旧石器时代遗址青海民和喇家齐家文化遗址广东深圳屋背岭商代遗址浙江萧山跨湖桥新石器时代遗址四川成都金沙商周遗址贵州赫章可乐墓葬浙江杭州老虎洞南宋窑址浙江杭州雷峰塔遗址河南禹州神镇钧窑遗址浙江杭州南宋恭圣仁烈皇后宅遗址2002年广西革新桥新石器时代遗址湖南里耶古城及出土秦简牍山东日照海曲汉代墓地河北邺南城东魏北齐塔基遗迹太原王家峰北齐徐显秀墓湖北巴东旧县坪遗址吉林延边西古城城址黑龙江阿城刘秀屯金代大型宫殿基址江西李渡元代烧酒作坊遗址浙江宁波元代庆元路永丰库遗址2003年辽宁凌源牛河梁新石器时代遗址河南郑州大师姑夏代城址西眉县杨家村西周青铜器窖藏陕西扶风周原李家西周铸铜作坊遗址山东章丘危山汉代墓葬与陪葬坑及陶窑山东临沂洗砚池晋墓陕西唐昭陵北司马门遗址内蒙古通辽吐尔基山辽墓内蒙古集宁路古城遗址江西景德镇珠山明、清御窑遗址(据国家文物局网站)

补充:

评选出的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按时代先后排列如下:1.北京周口店旧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与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发现;2.云南元谋人的发现;3.陕西蓝田人的发现;4.辽宁营口金牛山旧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及金牛山人的发现;5.广东曲江马坝人的发现;6.河北阳原泥河湾旧石器时代遗址群的调查与发掘;7.山西襄汾丁村旧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8.江西万年仙人洞与吊桶环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的调查与发掘;9.湖南道县玉蟾岩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的发掘;10.河南新郑裴李岗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11.河南舞阳贾湖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12.甘肃秦安大地湾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13.湖南澧县城头山新石器遗址的发掘;14.内蒙古赤峰兴隆洼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15.河南渑池仰韶村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16.陕西西安半坡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17.陕西临潼姜寨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18.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19.山东泰安大汶口新石器时代墓地的发掘;20.重庆巫山大溪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21.湖北京山屈家岭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22.河南安阳后冈三叠层的发现;23.河南陕县庙底沟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24.河南登封王城岗龙山文化遗址的发掘;25.上海青浦崧泽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26.山东章丘城子崖龙山文化遗址的发掘;27.浙江余杭良渚文化遗址群的调查与发掘;28.湖北天门石家河新石器时代遗址群的调查与发掘;29.甘肃临洮马家窑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30.青海乐都柳湾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墓地的发掘;31.辽宁凌源、建平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群的发掘;32.***昌都卡若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33.广东曲江石峡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34.山西襄汾陶寺龙山文化遗址的发掘;35.香港马湾岛东湾仔北新石器时代至商周时期遗址的发掘;

追问:

晕,我爷爷那一辈啊

回答:

我的第二个补充回答的前几项应该合适。第一项1930年就已经发现、开掘。

5.道县寿雁镇平地尾村长打架

2015年2月12日在原道县水泥厂我村村民与以刘龙为首的黑社会势力团伙因为环境污染问题发生了肢体冲突事件,造成双方多人受伤的严重后果。

此次事件完全是刘小龙一伙人平日欺压百姓、企图称霸一方,置百姓于水火之中所酝酿出来的惨剧。2012年初刘小龙运用非法手段获得资质许可,占用原道县水泥厂的土地加工石材贩卖,因采石场位于我村村民居住相对集中的地段造成村民常年生活在尘埃满天飞,经常伸手不见五指的恶劣环境中。

此外,采石场开山炸石引发强烈震动使地下水闭塞,村里多处水井干枯、正常饮水都成问题。巨大的震动让部分村民房屋玻璃碎裂、墙体开裂,一到雨天外面下大雨屋内下小雨,好好的房屋变成了危房。

2013年初刘小龙等人为了多赚黑心钱,竟然在采石场的基础上变本加厉进行对多种有毒矿石的水洗加工,致使石场周围被污染成寸草不生的荒地,严重影响我村村民的基本生存问题,极度恶化的环境导致附近村民患上癌症人数与日俱增。自从2012采石场污染事件发生后,我们曾多次组织代表与刘晓龙等人协商,多次向相关部门反映此事,要求刘晓龙尽快停止一切损害村民身体健康的采石和洗矿行为,都被其以种种理由推辞,致使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

由于刘小龙不顾村民的反对继续维持他的罪恶生意,我们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在2015年2月21日再次组织代表前去与其协商此事,此时的刘小龙不但不收敛反而从社会上纠集一大帮地痞流氓持械威胁村民。当时我们坚持要他给个答复,恼羞成怒的刘小龙随即发话让他的手下先动手打伤我手无寸铁的村民。

我们是为防止再有无辜村民受到伤害被迫对这帮行凶者进行正当防卫,这是法律赋予我们每个公民的合法权利应该得到法律的保护,但是却要对我们进行刑拘与追责,严重与法不符。我们强烈要求相关部门马上强制关闭祸害百姓已久的采石场和非法洗矿厂,严厉处理事故责任人刘小龙,并马上解除对村民的刑拘措施。

俗话说人在做,天在看!我们为了保障自己的基本生存环境而被迫去讨要说法反被恶霸殴打,这样的事件骇人听闻!道县公安局不分青红皂白就对我村民进行刑拘的做法有失公允,不仅是在为恶势力撑起保护伞更是在向法律的底线发起挑战,我们在这里恳请社会的力量来关注此事,让人民群众来评评理,还我们一个公道。

日本有哪些名胜

日本有哪些名胜

东京

日本首都,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世界特大城市之一。在本州岛东南部,临东京湾。全称东京都,为一级行政区,辖23个特别区、26个市、七个町(镇)和八个村(包括海上的伊豆诸岛和小笠原群岛)。面积2162平方公里,人口1205.9万。其中,23个区相当于市区,面积591平方公里。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年降水量约1400余毫米。

东京西部是关东山地,被称为奥多摩山区,耕地和村庄散落在河流沿岸的山坡地或者河岸丘陵地上。中部为武藏野高原(洪积高原),西北多摩、狭山两座人造湖的狭山丘陵,南面有多摩丘陵。绵延的武藏野高原末端是被称为高岗区的高原。东京湾一带是隅田川、中川、江户川以及多摩川等的三角洲,被称为低温地。这里的地盘较新(冲积层),由于过多地抽取地下水,地面下沉显著,出现了海水水位零下地区,易遭水灾。另外,伊豆诸岛处在富士火山带上,因而大岛三原山地区火山甚多。

东京旧称江户。1457年建城。1868年改称现名,1869年成为首都。1923年遭关东大地震破坏,后经重建和扩大。1943年改称东京都。

东京城市中心的街巷布局、道路以及护城河,继承了江户时代的规划。关东大地震后做了整顿,但城市计划只进行了一部分。1873年开设铁路,1903年开通了市内电车,1927年上野至浅草间的地铁通车,推动了东京的发展。随着欧洲文化的传入,1873年在银座建设了砖瓦建筑的商店街,在丸之内出现了红砖建筑办公大楼街。1923年建成的丸大楼,成了高层大楼办公街的代表,江户的古老街道逐渐变成西洋式的东京。

东京的现代化起始应归功于1964年举办的东京奥运会,同年由于开通新干线和高速公路,人口开始向东京集中。现在的东京高层建筑林立,而地下还分布有四通八达的15条线路的地下铁路网。

江户时代东京的人口最高达130万,成为世界第一大城市,但明治维新后的一个时期人口曾减到180万。关东大地震后减到152万,1932年因合并郊区街村,人口增至513万,增长很显著。现在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城市。

东京是全国最大的经济中心,60%的大公司和1/3的银行集中于此。第三产业约占整个产业的68%。是全国最大的制造业中心。以印刷出版、电子、电机、运输机械、食品和精密机械为主,均居全国首位。海港进出口总值亦居全国前列。有羽田国际机场。集中全国大学的1/3。

日本政治、经济、文化、产业等方面的主要机关都集中在东京。自东京奥运会之后,东京成了一个国际性游览胜地。在政治方面来说,以皇宫为中心,霞关、永田町的国会大楼附近集中了许多国家机关。丸之内是商业中心,丸大楼、新丸大楼等高层大楼很多。文化设施,有东京大学、早稻田大学、中央大学等大约70个国立、私立大学,还有上野国立博物馆、科学物、西洋美术馆等各种博物馆和美术馆,图书馆也很多。繁华街有浅草、上野、池袋、新宿、涩谷、日本桥等,还有很多电影院、饮食店、百货店等。历史古迹有金龙山浅草寺、回向院、龟户神社、护国寺、天水宫、泉岳寺、增上寺、筑地本愿寺、尼古来堂、本门寺、明治神宫、靖国神社、汤岛圣堂等。主要公园有上野公园、清澄庭园、小石川后乐园、芝公园、自然教育园、新宿御苑、滨离宫、日比谷公园、六义园等。在艺术方面有江户传统的歌舞伎座、寄席(类似相声),影院、剧场甚多。在体育方面,有神宫外苑、驹泽奥运会公园的各种比赛设施、日本武道馆、讲道馆、东京体育场的专业棒球、国技馆的相扑、府中的赛马等,此外,东京塔高333米,羽田机场亦很出名。还有奥多摩已开辟为秩父国立公园,伊豆诸岛成为富士箱根伊豆国立公园的一部分。都立公园有高尾山、秋川丘陵、泷山(瀑布山)、羽村草苑丘陵、狭山丘陵、多摩丘陵、江户川水乡、武藏等。在效区有井之头公园、多摩湖、多摩动物园、神代植物园、深大寺、日原钟乳洞、御岳山、丰岛园等。

东京与北京于1979年结为友好城市。历史上,孙中山、宋庆龄夫妇,廖仲恺、何香凝夫妇以及周恩来、郭沫若等中国的著名人士,曾长期在东京逗留过。

【镰仓】

位于神奈川县,旅游胜地。12世纪末源赖朝创建幕府并开始武士政权的地方。以后成为中世纪初期的政治中心,除了幕府的建筑和武士们的宅邸外,还建有不少神社和寺院,曾繁荣一时。14世纪,随着幕府灭亡,镰仓便衰落了。江户时代作为游览地又得到了复兴,它是仅次于京都、奈良的一座古都。

镰仓的鹤冈八幡宫,曾受到过镰仓幕府的崇拜,后来又作为武士的守护神受到商会尊拜,此外,还有圆觉寺、建长寺、妙本寺、明月院、东庆寺、海藏寺等古老寺院,及名景镰仓的大佛等。

【箱根】

在日本本州中南部,相模湾西北,属神奈川县。人口2.1万。境内有箱根火山(最高峰海拔1438米),多温泉。芦湖南岸的箱根关是古代战略要地。山色湖光,妍丽明媚,有箱根国立公园。许多国际会议在此召开。

以富士山为背景,箱根长期以来是大众休息和娱乐的场所。箱根的16个温泉分布在一个浅浅的峪谷里,早川和须云河在那里交汇。旅馆有天然矿浴。在温泉镇里,宫下温泉是最古老、最兴盛的一个。

在箱根可以领略到一种古代风情的异国情调。强罗温泉有利用旧财阀的别墅建成的旅馆和各公司的疗养所等。小涌谷温泉有设施完备的温泉娱乐城。小涌园“悠内三”是其中最大的温泉娱乐场,在这里可身着游泳衣游玩。另外,还有纯日式风格的入浴设施“森林温泉”。

阪神地区

大阪

日本港市,大阪府首府,日本第二大城市。在本州西南部大阪湾东岸。人口260万。古称浪速、难波。1583年筑城,1868年开港,1889年设市后迅速发展,成为日本最大的商业城市。水、陆、空交通枢纽。(大)阪神(户)工业带核心。工业生产规模仅次于东京,以钢铁、电子、造船、石油、化工、机械为主。世界大港之一。20世纪70年代以来,工业布局以大阪湾为中心,不断向两侧与内陆扩展。周围有卫星城市尼崎、堺、东大阪、丰中、吹田等。有大阪大学等高等学校及大阪城旧址、四天王寺等名胜古迹。

大阪的中心地有南北之分。北指梅田、曾根崎附近,南指难波、心斋桥方面和道顿堀附近。连结南北的大街是御堂筋。大阪堂岛的米市场、天满的蔬菜市场、杂喉场的鱼市场,都非常有名。市政府、法院则耸立在堂岛川和土佐堀川的中之岛上。北浜的证券街、道修街的药品、本町和井池筋的纺织品等都广为人知。阪神工业地区坐落在其附近。

道顿堀附近林立着大众化的饮食街、剧场等。剧场里不仅上演哥舞伎、古典木偶净琉璃戏,而且还上演具有大阪特色的松竹新喜剧和吉本花月等以平民生活为主题的戏剧、相声、小品等。大阪人喜欢的职业棒球队阪神队一旦获得冠军,定会有狂喜的球迷,伴随着喝彩声从心斋桥上往道顿堀河里跳,成为当地一景。

1970年的大阪万国博览会成了日本人民的骄傲。最近对港湾地区进行了再开发,1994年关西国际机场的启用,改善了从亚洲各地至大阪的空中交通状况。

作为京都、大阪、神户三都市中心的大阪,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居住着来自亚洲的各国人士,创造了洋溢着独特生命力的文化。2001年日本环球影城的开放,预示着大阪将不断发展成为一座崭新的国际都市。

【大阪城】

原建筑是由丰臣秀吉于1585年建成的。对浪漫主义艺术家和历史学家来说颇为遗憾的是这座城有着大片花园和石墙的城堡主塔是1931年建的复制品。当初在封建主的帮助下。这座巨大的建筑只用三年就建成了。但30年后被德川家康摧毁,后来又被重建。许多原来的地画、墙壁、护城河都保留下来。繁重的城堡修复工程完成于1997年,它现在是多层的博物馆。从顶层俯看风景,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作者:※最爱博博※2005-7-510:15回复此发言

--------------------------------------------------------------------------------

5了解日本的名胜古迹

和城堡相邻的是大阪商业公园,在这里人们能看到未来的大阪。规划者计划把这部分变成大阪的中心地区之一。这一地区现在已经拥有了许多的摩天大楼、剧院、购物中心、餐馆和新大谷饭店。

神户

日本港市和大工业中心,兵库县首府。在本州西南部大阪湾西北岸。人口147.9万。古代为交通、军事要地。1867年辟为通商口岸。1889年设市。世界大港之一,日本第二大港,港区呈扇形,面积达十平方公里,约有1000年的历史,因此居住在此的外国人相当多。年吞吐量仅次于横滨,为一亿多吨。铁路枢纽,1972年高速铁路(新干线)通过。(大)阪神(户)工业带重要中心。工业以钢铁、电子、机械、造船和食品为主。1981年在离市中心3公里海面上,填海造成面积4.4平方公里的人工港岛。建有现代化运输设备和各种设施。1981年在这里隆重举办了神户博览会(′81PORTPIA)。1990年建成第二个人造岛,面积是第一个的1.3倍。海滨美丽,旅游业甚盛。元町、三宫是有名的繁华街市。

【六甲山】

位于神户市东部,海拔931米。明治时代外国最早在这里建造别墅,后发展成为游览胜地。山顶上有休闲娱乐设施,冬天还能滑雪。同时也是观赏神户港夜景的最佳地方。这里看到的夜景被称为“1000万美元金不换的夜景”。从六甲山东站附近的天台、摩耶山顶的掏星台、东六甲的旋转十国展望台看到的夜景也各具特色。

馆中馆六甲、六甲高山植物园、旋转十国展望台是著名观光景点。馆中馆六甲是一座博物馆,里面收集了欧美的古式八音盒和自动演奏乐器,有宽7.8米、高4.6米的世界最大的自动演奏风琴。六甲高山植物园种植有世界高山植物约1500多种。旋转十国展望台每5分钟转一圈,如果天气晴朗,能看到淡路、四国德岛的阿波等10个地方,旋转十国展望台因此而得名。

京都、奈良地区

京都

日本故都,也称西京。京都府首府,著名的文化游览城市。在本州中西部,东距琵琶湖不到5公里,北临日本海,东与福井、滋贺、三重三个县,南与奈良县,西与兵库县、大阪府接壤。囊括了原来的山城、丹波的大部分以及丹后地区。人口147.9万(1994年)。高野川、贺茂川纵贯市区。气候温和湿润。

京都以国际文化游览城市著称,人口占全府人口的60%左右,在产业、文化等方面也可谓京都府的代表。京都以外的地区,主要经营农业和林业。

公元794—1869年为日本首都,有千年古都之称。仿中国唐代长安和洛阳模式建城。京都盆地早在绳纹时代就有人居住。而且丹后地方尤其是久美滨周围也很早就发展了农耕文化。大和朝廷势力发展,府内一带就纳入了它的统治范围,尤其在延历十三年(794年)平安京设于京都市以来,就成了日本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京都市周围有了大的发展。到江户时代,在府的下面设立了山城的淀和丹后的龟山(龟冈)、园部、福知山、丹后的宫津、田边(舞鹤)等九个藩,在京都设立了二条城的所司代。明治维新后,都迁于东京,诞生了京都府,其后几经变迁,确立了今日京都府的境界。

第三产业占全国的比重较高,特别是服务行业、零售行业体现了游览城市京都的存在。除京都盆地外没有大平原,大部分是山地。整个耕地水田占2/3,而水田只限京都盆地或山间小盆地。京都近郊产蔬菜,宇治地方产茶叶,向日町为中心的乙训郡产竹笋,栽培在木津川旧河床的梨和丹后海岸沙丘地区的桃等比较有名。由于森林面积占整个府的75%,林业颇兴旺,在丹波山地为中心的山区盛产杉木和松木材,还出产副产品松蘑。京都市北部山地,还生产“北山木头”,是一种杉树良材。在丹波山地直至西部的播山区一带,养牛业兴旺,在福知山盆地的由良川流域,有很多桑田,从事养蚕。日本海沿岸的对马海流历来就是渔业区域,出产鰤鱼、鳁鱼、鱿鱼。在宫津和伊根等地有渔港,宫津还有水产加工工业。京都府内因几乎没有什么地下资源,只在丹波山区有少量的锰和钨矿。

京都府由于现代工业的发展较慢,所以传统工艺品、美术品的制造等家庭工业占重要地位。京都府工业企业约有3万余家,其中50%以上集中在京都市,而且其大部分是制造传统的丝绸织品和陶器西阵织和清水烧等手工业产品。有部分新兴电子、电机、制药、运输机器工业,印刷出版亦具规模。

有京都大学、京都博物馆、近代美术馆等。多寺庙(1500余所)和神社(200余座),以京都御所、平安神宫、清水寺、东本愿寺、桂离宫等最著名。西北岚山,风光秀丽,山龟山公园内建有周恩来诗碑。

【京都御所】

在鸭川对岸西面,现仍为京都天皇的寝宫,受到皇室事务机构的控制。京都皇宫最初是作为天皇的第二宫殿而建成的,从1331年至1868年这里主要用作居住,随着幕府的没落和明治天皇重掌朝政,新的皇宫移至东京。几个世纪以来皇宫几经修复,现存的建筑和结构形成19世纪中叶的安政二年(1855年)。在正殿和紫宸殿曾举行过大正、昭和的继位大典。登基殿宽阔绵延的杉木屋顶,屹立在幽静的石园前面,成为帝王统治的威严象征。它是按寝殿风格建造的,各个房屋由带顶的走道或游廊连结在一起。曾经环绕着大殿的庭园现已成为京都御苑,是对外开放的公园。

【金阁寺(鹿苑寺)】

1397年足利三代将军义满在衣笠山的东麓修建了北山殿,作为隐居之处。后依照义满的遗言将北山殿改为寺院,并被命名为鹿苑寺。因镜湖池畔的三层殿阁的2—3层外包金箔,故通称金阁寺。它不仅是安置佛舍利的佛殿,同时又因位于池畔,观赏性极高。1950年被僧徒放火烧毁,五年后又恢复原貌。1988年全面贴上了金箔。在庭院的池子里,表现佛教世界的奇岩、鹤岛、龟岛、九山八海,样样俱全。金阁寺与这个庭园,将那个时代的传统公家文化和新兴的武家文化融为一体,象征着受到禅宗影响的东山文化,是室町时代的代表作。金阁寺不仅是世界文化遗产,又被国家指定为特别名胜。

【二条城】

位于京都二条通的尽头,作为德川幕府的第一代将军德川家康上京之时的住宿,于1603年修筑。明治一年(1868年)成为离官。它记录了从德川幕府发迹到衰败的众多历史瞬间,是一座保留着繁华绚丽的桃山文化风貌的古城,世界文化遗产。

由石墙和护城河环绕的城内,可以看到二丸御殿璀璨夺目的唐门、书院以及庭园殿。二丸御殿的壁画是幕府的皇家著名画家狩野一门之作,其中《鹰立松树图》、《守望八方狮雄图》等非常有名。

二条城的周围云集着许多充满京都风情的旅馆、宾馆,其中有称为“御三家”的炭屋、表屋、冬屋,还有平安京造营时,为天皇而建造的“神泉苑”及江户时代大名诸侯的住君——二条阵屋(兵营)。

【清水寺】

与金阁寺、二条城并列为京都最具代表性的名胜古迹。世界文化遗产。778年,因延镇上人将千手观音供奉在此,所以就在这里建造了清水寺,后因此寺院卷入寺庙之间的派系斗争而被毁于一旦。1633年德川家第三代将军家光再次修建此寺。清水寺的舞台由139根柱子组成,突出于悬崖外高15米的舞台,是“从清水的舞台跳下去”(意为鼓足勇气)这一格言的出处。在此可将美丽如画的京都市景一览无余。

舞台下面是音羽瀑布,清水飞流直下,景色壮观,故名清水寺。山谷的对面是著名的平安塔,据说因祈祷平安分娩灵验而远近闻名。仁王门两侧高达4米的仁王像,可谓京都之最,三门塔红漆艳丽夺目。

圆明园的资料

圆明园的资料

圆明园位于北京市西北部郊区,海淀区东部。原为清代一座大型皇家御苑,占地约5200亩,平面布局呈倒置的品字形,圆明园由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三园组成,总面积达350公顷。

圆明园的陆上建筑面积和故宫一样大,水域面积又等于一个颐和园。

·名称由来

“圆明园”这个园名,是由康熙皇帝命名的。玄烨御书三字匾额,就悬挂在圆明园殿的门楣上方。为什么叫“圆明园”?雍正皇帝有个解释,说“圆明”二字的含义是:“圆而入神,君子之时中也;明而普照,达人之睿智也。”意思是说,“圆”是指个人品德圆满无缺,超越常人;“明”是指政治业绩明光普照,完美明智。这可以说是封建时代统治阶级标榜明君贤相的理想标准。

·园林建筑特色

圆明园汇集了当时江南若干名园胜景的特点,融中国古代造园艺术之精华,以园中之园的艺术手法,将诗情画意融化于千变万化的景象之中。圆明园的南部为朝廷区,是皇帝处理公务之所。其余地区则分布着40个景区,其中有50多处景点直接模仿外地的名园胜景,如杭州西湖十景,不仅模仿建筑,连名字也照搬过来。更有趣的是,圆明园中还建有西式园林景区。最有名的“观水法”,是一座西洋喷泉,还有万花阵迷宫以及西洋楼等,都具有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在湖水中还有一个威尼斯城模型,皇帝坐在岸边山上便可欣赏万里之外的“水城风光”。

当时的皇宫建筑是由大量的木材建造,容易引起火灾,加上夏天天气热,皇宫的城墙高,没法通风,整个皇宫就似火炉,根本无法住人。而皇宫20里外有块空地,康熙就想在那里建一座能享乐的园林。

遗憾的是,1860年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园中的建筑被烧毁,文物被劫掠,奇迹和神话般的圆明园变成一片废墟,只剩断垣残壁,供游人凭吊。

·艺术特色

圆明园是一座珍宝馆,里面藏有名人字画、秘府典籍、钟鼎宝器、金银珠宝等稀世文物,集中了古代文化的精华。圆明园也是一座异木奇花之园,名贵花木多达数百万株。完整目睹过圆明园的西方人把她称为“万园之王”。的确,如果今天还和140年前一样,这座超巨型园林就是当之无愧的“世界园林之王”了。

·圆明圆“选美”

清朝皇帝按照满清的祖制,为了保证旗人的血统纯正,汉人的女子是不能进宫的。皇帝们有什么变通的办法呢?那就是建一个名为皇家园林的地方。

关于满清皇帝是怎么从全国各地搜罗美女,然后集于圆明园。史料中有这么一段记载:……清宫挑选秀女,满蒙各族女孩儿,年在十四岁以上,二十岁以下,一概报名听选。……咸丰帝道:“一班都是旗女,也不见什么好处。”总管道:“万岁爷贵为天子,富有天下,只叫一道圣旨,令各省选女入侍,就使西子太真,亦可立致。”……不到半年,南中已献入汉女数十名,供值圆明园,分居亭馆,内中最得宠幸的,计有四人,咸丰帝赐她们芳名,叫作牡丹春,杏花春,武林春,海棠春。

【圆明园的历史发展】

圆明园是清代著名的皇家园林。圆明三园面积五千二百余亩,一百五十余景。其中最著名的有上朝听政的正大光明殿,祭祀祖先的安佑宫,举行宴会的山高水长楼,模拟《仙山楼阁图》的蓬岛瑶台,再现《桃花源记》境界的武陵春色。一些江南的名园胜景,如苏州的狮子林,杭州的西湖十景,也被仿建于园中。长春园内还有一组欧式建筑,俗称西洋楼。圆明园还是一座大型的皇家博物馆,收藏着许多珍宝、图书和艺术杰作。以下是圆明园的历史发展及相关的历史事件情况:

·康熙时期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康熙帝(即清圣祖玄烨)将北京西北郊畅春园北一里许的一座园林赐给第四子胤禛,并亲题园额“圆明园”。

·雍正时期

雍正三年(1725年),雍正帝(即清世宗胤禛)在圆明园南面增建宫殿衙署,占地面积由原来的六百余亩扩大到三千余亩。此后,圆明园不仅是清朝皇帝休憩游览的地方,也是他们朝会大臣、接见外国使节、处理日常政务的场所。

·乾隆时期

乾隆帝(即清高宗弘历)即位后,在圆明园内调整了园林景观,增添了建筑组群,并在圆明园的东邻和东南邻兴建了长春园和绮春园(同治时改名万春园)。这三座园林,均属圆明园管理大臣管理,称圆明三园。

·咸丰时期

咸丰十年(1860年)8月,英法联军攻入北京。10月6日,占领圆明园。从第二天开始,军官和士兵就疯狂地进行抢劫和破坏。为了迫使清政府尽快接受议和条件,英国公使额尔金、英军统帅格兰特以清政府曾将英法被俘人员囚禁在圆明园为借口,命令米启尔中将于10月18日率领侵略军三千五百余人直趋圆明园,纵火焚烧。这场大火持续了三天三夜。

·同治时期

同治年间(1862~1874年),同治帝准备修复圆明园,供慈禧太后居住。后因财政困难,被迫停止,改建其他建筑。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圆明园又一次遭到破坏。清朝覆灭后,一些军阀、政客、官僚,纷纷从圆明园盗运建筑材料,圆明园遗址遭到进一步破坏。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十分重视圆明园遗址的保护。1979年,圆明园遗址被列为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后,圆明园遗址的整修工作逐步展开。现被辟为圆明园遗址公园。

【圆明园的建造】

·历史背景

满族世代繁衍生息在东北黑龙江流域。17世纪中叶,大举进兵华北,彻底推翻了明王朝,自东北入关定都北京,夺取全国政权,建立了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统治王朝——清朝,由于清朝统治者入关以前在东北过着游牧生活,冬季那里是林海雪原,夏季则气候凉爽。入关后,他们对北京盛夏干燥炎热的气候很不适应。紫禁城虽金碧辉煌、宏伟壮丽,但清朝皇帝感到那里呆板憋闷,特别是在康熙初年,紫禁城发生过火灾后,为了防火,也为了防止宫廷暴乱,砌了高高的宫墙。皇宫里院院相套,再加上溪沟水流过于平缓,几乎成了死水,当时对皇城曾有“红墙,绿瓦,黑阴沟”之称。这使得皇帝们有些厌倦深囿高墙的宫廷生活,于是,从康熙初年,便开始修建园林,这种修建工程竟延续了二百多年。

·地形特征及历代建筑对兴建圆明园的影响

北京的西郊,有连绵不断的西山秀峰:玉泉山、万寿山、万泉庄、北海淀等多种地形,自流泉遍地皆是,在低洼处汇成大大小小的湖泊池沼。玉泉山水自西向东顺山势注入昆明湖,成为西郊最大的水面。古代劳动人民在这里生活,辛勤劳动,开垦了大片水稻田,形成了自然风景区。早在辽代,封建帝王就选中这里建造了玉泉山行宫,到了明代,这里的自然景色吸引了更多的游人,于是一些达官贵人就占据田园营建别墅,大片土地被一块块占去。到了明万历年间,明皇亲武清侯李伟在这里大兴土木,首先建造了规模宏伟,号称“京国第一名园”的清华园(故址在今北京大学西墙外)。嗣后米万钟又在清华园东墙外导引湖水,辟治了幽雅秀丽的“勺园”,取“海淀一勺”的意思。空旷郊野,出现了亭台楼榭与湖光山色交相辉映,成为京郊名噪一时的园林荟集之地。到了清朝,皇帝也同样看中了西郊这块绝好的造园之地。大规模地兴建园林就这样开始了。

·圆明园建造的实施

圆明园的位置在挂甲屯的北面,距畅春园约一里多路,即今北京大学的北边,清华大学以西。康熙时代的圆明园,里面有前湖、后湖等水面,其内建有“牡丹台”、“天然图画”等园景。当圆明园还是一座藩赐园的时候,它的规模是不能超过皇帝的畅春园的,所以建的景不多,名声也不大,远远比不上畅春园。可后来随着主人的登基,清王朝的太平盛世到来,在其60多年陆续扩建中,终于建成了中国有史以来最宏伟的皇家园林。

圆明园的总设计师是叫雷金玉的建筑师,他是在修建紫禁城时被康熙看中。但在实际建造中大多还是皇帝的看法,不论是康熙、雍正还是乾隆都亲自指导。

【圆明园的组成】

历史上的圆明园,是由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万春园)组成。三园紧相毗连,通称圆明园。共占地5,200余亩(约350公顷),比颐和园的整个范围还要大出近千亩。它是清代封建帝王在150余年间,所创建和经营的一座大型皇家宫苑。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朝皇帝,都曾长年居住在圆明园优游享乐,并于此举行朝会,处理政事,它与紫禁城(故宫)同为当时的全国政治中心,被清帝特称为“御园”。光是悬挂了匾牌的就有600余座。

·圆明园

主要兴建于康熙末年和雍正朝,至雍正末年,园林风景群已遍及全园三千亩范围。乾隆年间,在园内相继又有多处增建和改建。该园的主要园林风景群,有著名的“圆明园四十景”(即正大光明、勤政亲贤、九洲清晏、缕月开云、天然图画、碧桐书院、慈云普护、上下天光、杏花春馆、坦坦荡荡、茹古涵今、长春仙馆、万方安和、武陵春色、山高水长、月地云居、鸿慈永祜、汇芳书院、日天琳字、澹泊宁静、映水兰香、水木明瑟、濂溪乐处、多稼如云、鱼跃鸢飞、北远山村、西峰秀色、四宜书屋、方壶胜境、澡身浴德、平湖秋月、蓬岛瑶台、接秀山房、别有洞天、夹境鸣琴、涵虚朗鉴、廓然大公、坐石临流、曲院风荷、洞天深处),以及紫碧山房、藻园、若帆之阁、文源阁等处。当时悬挂匾额的主要园林建筑约达600座,实为右今中外皇家园林之冠。

·长春园

始建于乾隆十年(1745年)前后,于1751年正式设置管园总领时,园中路和西路各主要景群已基本建成,诸如澹怀堂、含经堂、玉玲珑馆、思永斋、海岳开襟、得全阁、流香渚、法慧寺、宝相寺、爱山楼、转湘帆、丛芳榭等。其后又相继建成茜园和小有天园。而该园东部诸景(映清斋、如园、鉴园、狮子林),是乾隆三十一年至三十七年大规模增建的,包括西洋楼景区,长春园共占地一干亩。悬挂匾额的园林建筑约为200座。

·绮春园

早先原是恰亲王允祥的赐邸,约于康熙末年始建,后曾改赐大学士傅恒,至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正式归入御园,定名绮春园。那时的范围尚不包括其西北部。嘉庆四年和十六年,该园的西部又先后并进来两处赐园,一是成亲王永瑆的西爽村,一是庄敬和硕公主的含晖园,经大规模修缮和改建、增建之后,该园始具千亩规模,成为清帝园居的主要园林之一。至此,圆明三园处于全盛时期。嘉庆先有“绮春园三十景”诗,后又陆续新成20多景,当时比较著名的园林景群有敷春堂、清夏斋、涵秋馆、生冬室、四宜书屋、春泽斋、凤麟洲、蔚藻堂、中和堂、碧享、竹林院、喜雨山房、烟雨楼、含晖楼、澄心堂、畅和堂、湛清轩、招凉榭、凌虚亭等近30处。悬挂匾额的园林建筑有百余座。绮春园宫门,建成于嘉庆十四年(1809年),因它比圆明园大宫门和长春园二宫门晚建半个多世纪,亦称“新宫门”,一直沿用至今。自道光初年起,该园东路的敷春堂一带经改建后,作为奉养皇太后的地方;但园西路诸景,仍一直是道光、咸丰皇帝的园居范围。该园1860年被毁后,在同治年间试图重修时,改称万春园。

·西洋楼

清帝为了追求多方面的乐趣,在长春园北界还引进了一区欧式园林建筑,俗称“西洋楼”,由谐奇趣、线法桥、万花阵、养雀笼、方外观、海晏堂、远瀛观、大水法、观水法、线法山和线法墙等十余个建筑和庭园组成。于乾隆十二年(1747年)开始筹划,至二十四年(1759年)基本建成。由西方传教土郎世宁、蒋友仁、王致诚等设计指导,中国匠师建造。建筑形式是欧洲文艺复兴后期“巴洛克”风格,造园形式为“勒诺特”风格。但在造园和建筑装饰方面也吸取了我国不少传统手法。

西洋楼的主体,其实就是人工喷泉,时称“水法”。特点是数量多、气势大、构思奇恃。主要形成谐奇趣、海晏堂和大水法三处大型喷泉群,颇具殊趣。

谐奇趣:是乾隆十六年秋建成的第一座建筑,主体为三层,楼南有一大型海堂式喷水池,设有铜鹅、铜羊和西洋翻尾石鱼组成的喷泉。楼左右两侧,从曲廊伸出八角楼厅,是演奏中西音乐的地方。

海晏堂:是西洋楼最大的宫殿。主建筑正门向西,阶前有大型水池,池左右呈八字形排引有十二只兽面人身铜像(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正是我国的十二个属相),每昼夜依次辍流喷水,各一时辰(2小时),正午时刻,十二生肖一齐喷水,俗称“水力钟”。这种用十二生肖铜像代替西方裸体雕像的精心设计,实在是洋为中用,中西结合的一件杰作。本来是以欧洲风格的裸体女人像,但乾隆觉得裸体女人不和中国的风俗就改为十二生肖,用青铜制造。

大水法:是西洋楼最壮观的喷泉。建筑造形为石龛式,酷似门洞。下边有一大型狮子头喷水,形成七层水帘。前下方为椭圆菊花式喷水池,池中心有一只铜梅花鹿,从鹿角喷水八道;两佣有十只铜狗,从口中喷出水柱,直射鹿身,溅起层层浪花。俗称“猎狗逐鹿”。大水法的左右前方,各有一座巨大的喷水塔,塔为方形,十三层,顶端喷出水柱,塔四周有八十八根铜管于,也都一齐喷水。当年,皇帝是坐在对面的观水法,观赏这一组喷泉的,英国使臣马戛尔尼、荷兰使臣得胜等,都曾在这里“瞻仰”过水法奇观。据说这处喷泉若全部开放,有如山洪爆发,声闻里许,在近处谈话须打手势,其壮观程度可想而知。

万花阵,是仿照欧洲的迷宫而建的花园。它的主要特点是:用四尺高的字图案的雕花砖墙,分隔成若干道迷阵,因而称作“万花阵”。盛时,每当中秋之夜,清帝坐在阵中心的圆亭里,宫女们手持黄色彩绸扎成的莲花灯,寻径飞跑,先到者便可领到皇帝的赏物。所以也叫黄花阵或黄花灯。虽然从入口到中心亭的直径距离不过30余米,但因为此阵易进难出,容易走入死胡同,清帝坐在高处,四望莲花灯东流西奔,引为乐事。

西洋楼景区,整个占地面积不起过圆明三园总占地面积的五十分之一,只是一个很小的局部而已。但它却是我国成片仿建欧式园林的一次成功尝试。这在我国园林史上,在东西方园林交流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它的兴建,曾在欧洲引起强烈反响。一位目睹过它的西欧传教土赞誉西洋楼:集美景佳趣于一处,凡人们所能幻想到的、宏伟而奇特的喷泉应有尽有,其中最大者,可以与凡尔赛宫及圣克劳教堂的喷泉并驾齐驱。这位传教士的结论是:圆明园者,中国之凡尔赛宫也。

【圆明园的建筑特色】

圆明园是人工创造的一处规模宏伟、景色秀丽的大型园林。平地叠山理水,精制园林建筑,广植树木花卉。以断续的山丘、曲折的水面及亭台、曲廊、洲岛、桥堤等,将广阔的空间分割成大小百余处山水环抱、意趣各不相同的风景群。园内水面约占三园总面积的十分之四,在平地上人工开凿大中小水面,由回环萦流的河道串联为一个完整的河湖水系。园内又缀叠有大大小小的土山250座,与水系相结合,水随山转,山因水活,构成了山复水转、层层叠叠的园林空间。使整个园林宛如江南水乡般的烟水迷离,虽由人做,宛自天开。

·建筑的水主题特征

圆明园的园林造景多以水为主题,因水成趣,其中不少是直接吸取江南著名水景的意趣。圆明园后湖景区,环绕后湖构筑九个小岛,是全国疆域《禹贡》“九洲”之象征。各个岛上建置的小园或风景群,既各有特色,又彼此相借成景。北岸的上下天光,颇有登岳阳楼一览洞庭湖之胜概,“垂虹驾湖,婉蜒百尺,修栏夹翼,中为广亭。纹倒影,滉漾楣槛间,凌空俯瞰,一碧万顷”。西岸的坦坦荡荡,酷似杭州玉泉观鱼,俗称金鱼池"凿池为鱼乐国,池周舍下,锦鳞数千头。"圆明园西部的万方安和,房屋建于湖中,形作卍字,冬暖夏凉,遥望彼岸奇花缬若绮绣。雍正皇帝喜欢在此居住。圆明园北部的水木明瑟,用泰西(西泽)水法引水入室,转动风扇,“林瑟瑟,水泠泠,溪风群籁动,山鸟一声鸣。”乾隆皇帝喜欢在此消暑。长春园西湖中的海岳开襟,在白玉石圆形巨台上建有三层殿宇,远远望去好似海市蜃楼一般。

福海之中的蓬岛瑶台,取材于神话中的蓬莱仙岛,原名蓬莱洲。相传,秦始皇曾派遣一个名叫徐福的人,率领千余名童男童女,出海东渡,去替他寻仙境、求仙药,以企长生不老。这当然只能是“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而雍正皇帝则让工匠在圆明园的东湖之中用磷峋巨石堆砌成大小三岛,象征传说中的蓬莱、瀛洲、方丈“三仙山”,岛上建有殿阁享台,“望之若金堂五所。玉楼十二”,并按“徐福海中求”的寓意,把东湖命名为“福海”。在福海四岸另外还建有十多处园林佳景。福海,东西、南北各宽五、六百米,加上四周小水域,共约35公顷,相当于北海公园的水面。这里水面开阔,景色秀丽,每于端午佳节,在此举行大型龙舟竞渡活动。七月十五日夜,清帝于此观赏河灯。冬日结冰后,皇帝乘坐冰床在福海赏游。福海实际上是圆明园的水上娱乐中心。

·建筑的集全国之大成特征

圆明园还有个显著特点,就是大量仿建了全国各地特别是江南的许多名园胜景。乾隆皇帝弘历曾经六次南巡江浙,多次西巡五台,东巡岱岳,巡游热河、盛京(即沈阳)和盘山等地。每至一地,凡他所中意的名山胜水、名园胜景,就让随行画师摹绘成图,回京后在园内仿建。据不完全统计,圆明园的园林风景,有直接摹本的不下四五十处。杭州西湖十景,连名称也一字不改地在园内全部仿建。正所谓:谁道江南风景佳,移天缩地在君怀。

乾隆皇帝南巡之后,在圆明园先后仿建有四处江南名园。其中之一即福海西北的安澜园。乾隆二十七年南巡时,曾以海宁的陈氏隅园作为行馆,并赐名“安澜园”。乾隆皇帝很喜欢该园结构佳妙,回京后就在圆明园四宜书屋左右,仿其位置进行改建和增建。园成之后,也题名叫“安澜园”,当时仿建的另外三处名园,都在长春园内。一处是乾隆二十三年,在思永斋东院,仿照杭州西湖汪氏园而建的小有天园;一处是乾隆三十二年,仿照江宁(即南京)瞻园而建的如园;一处是乾隆三十七年,仿照苏州著名园林而建的狮子林。如园和狮子林,都分别有16个以上风景点。圆明园的西峰秀色,是雍正、乾隆二帝每于七月初七,设七夕巧筵的地方。这里可远借西山景色,河西岸有一组叠山,松峦峻峙,山涧之中瀑布飞流急下。在此近观仰视有如庐山的峻峙气势,取名叫“小匡庐”。坐石临流,仿自绍兴会稽山阴的兰亭。建于雍正朝,俗称流杯亭。东晋王羲之等文人雅士,曾于永和九年三月三(即上巳日),会于会稽兰亭,曲水流觞,赋诗修楔(祭祀活动),被传为佳话。圆明园的这座兰亭,在仄涧中,奇石峭列,激波分注,建有三开间的重檐敞亭。乾隆四十四年,收集到历代书法名家“兰亭序”帖6件,再加上大学士于敏中和乾隆皇帝自己的手迹,合为“兰亭八柱册”。乾隆皇帝让把此亭改建为八方,并换成石柱,每柱刻一帖,这就是著名的圆明园兰亭八柱。廓然大公,后来也总称双鹤斋,仿无锡惠山的寄畅园而建。这一景的北半部,是乾隆中叶,仿照盘山静寄山庄的云林石室的山石,叠石而成的。嘉庆诗赞“双鹤斋”:结构年深仿惠山,名园寄畅境幽闲。曲蹊峭茜松尤茂,小洞崎岖石不顽。人们知道颐和园的谐趣园,是仿惠山寄畅园建的,其实,当时在圆明园也仿建有寄畅园。只是两次仿建意境各有千秋。武陵春色,摹写的是陶渊明《桃花源记》的艺术意境。建自康熙末年,雍正朝时叫桃花坞,曾是弘历读书的地方,书室叫“乐善堂”。此景,号称有山桃万株。苏州阊门内旧有一处桃花坞,相传是唐伯虎的故居。圆明园的桃花坞,虽然袭用其名,但桃花之盛远不是吴下所能相比。

·建筑的造型特征

圆明三园共有一百余处园中园和风景建筑群,即通常所说的一百景。集殿堂、楼阁、亭台、轩榭、馆斋、廊庑等各种园林建筑,共约16万平方米。比故宫的全部建筑面积还多一万平方米。园内的建筑物,既吸取了历代宫殿式建筑的优点,又在平面配置、外观造形、群体组合诸多方面突破了官式规范的束缚,广征博采,形式多样。创造出许多在我国南方和北方都极为罕见的建筑形式,如字轩、眉月轩、田字殿、还有扇面形、弓面形、圆镜形、工字形、山字形、十字形、方胜形、书卷形等等。加之在园林布局上,因景随势,千姿百态;园中各景又环环相套,层层进深,形成了丰富多彩、自然和谐的整体美。法国传教士王致诚,曾有一段形象的描述,他说:圆明园的建筑,形式变化较多,而且参差不齐,不落窠臼。它的每一座小的宫殿,都仿佛是按照奇特的模型制成的,像是随意安排的,没有一座与其他一座雷同。一切都如此饶有兴趣,人们不能在一览之下,就领略这幅景色,必须一点一点地仔细研究它。

·建筑的宗教特征

圆明园的寺庙园林,也是反映我国古代文化的一个侧面。安佑宫(鸿慈永祜),是按照景山寿皇殿的旧例建造的。用来祭奉康熙、雍正皇帝“神御”,是园内的皇家祖祠。宫为九间,正脊重檐歇山,以黄色琉璃瓦覆顶,是园内体量最大的一个建筑物。周围有乔松偃盖,中轴线南端有两对华表,给人以庄严肃穆之感,方壶胜境,位于福海东北海湾岸边,是按照幻想中的仙山琼阁建造的,据史料记载,这里供奉有2200多尊佛像,有30余座佛塔。这处建筑的前部底座以汉白玉砌成"山"字形,伸入水中。整个建筑体态庞大,金碧辉煌。每当清晨薄雾初起,该建筑在烟雾中时隐时现,宛如琼阁瑶台一般。这处建筑的格调和气势,是我国现存园林建筑中所少见的。舍卫城,是一座典型的佛教建筑。据说是仿照古代印度桥萨罗国都城的布局建造的,城内共有殿宇、房舍326间。康熙以来,每当皇帝、皇太后寿诞,王公大臣进奉的佛像都存放在这里。其中有纯金的、镀银的、玉雕的、铜塑的,年复一年,竟达数十万尊。圆明园遭劫掠焚毁,仅此一处所造成的损失,无论是经济价值还是文化艺术价值,都是难以用数字估量的。

·圆明园建筑的评价

圆明园体现了我国古代造园艺术之精华,是当时最出色的一座大型园林。乾隆皇帝说它:“实夭宝地灵之区,帝王豫游之地,无以逾此”。而且在世界园林建筑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其盛名传至欧洲,被誉为“万园之园”。法国大文豪雨果于1861年有这样的评价:“你只管去想象那是一座令人心神往的、如同月宫的城堡一样的建筑,夏宫(指圆明园)就是这样的一座建筑。”人们常常这样说:希腊有帕特农神殿,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东方有夏宫。这是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无与伦比的杰作。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鹤丘附近的养牛场和湖南道县寿雁镇历史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