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周边有养牛场么?伊利和蒙牛有什么渊源?

黄埔周边有养牛场么?伊利和蒙牛有什么渊源?

各位老铁们,大家好,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分享黄埔周边有养牛场么,以及伊利和蒙牛有什么渊源?的相关问题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你身边有没有特别爱秀优越感的人?

你身边有没有特别爱秀优越感的人?

我之前的一个朋友也特别爱秀优越感…其他的不说就一点。只要是我俩出去,不管是去哪做什么,她都一定要让周围的人都知道她是在英国留学的…吃饭在饭店也说,去做指甲跟店员也说,去了个静吧跟人家驻唱歌手也说,我特么结婚那天跟全场也说了…我都不明白了英国留学到底是多大的优越感能一直不停的说…

伊利和蒙牛有什么渊源?

伊利和蒙牛有什么渊源?

1999年,牛根生与“乳业教父”郑俊怀的矛盾激化,被迫出走创办了蒙牛乳业。曾经的伊利“重臣”牛根生,郑俊怀将其逼走后,却培养了一个劲敌。

牛根生离开伊利后,找到曾经给伊利提供包装制品的谢秋旭拿到了资金,又找到了几位伊利前高管成立了蒙牛乳业。

三年后,蒙牛乳业进行股改开始引进外资,深谙引进外资才能提升产品竞争力的牛根生,先后引进了摩根士丹利、鼎晖投资、英联投资等三家外资机构。同时,牛根生和蒙牛15位高管于英属维京群岛注册了金牛公司和银牛公司成为蒙牛乳业股东。

2004年,蒙牛在港交所敲钟上市,但曾经排挤牛根生的“乳业教父”却出事儿了。郑俊怀因涉嫌挪用公款罪被判入狱6年,但是郑俊怀却被两次减刑,于2008年刑满释放,后又加入了黑龙江红星集团食品有限公司。

由于牛根生的出走以及伊利混乱的局面,导致伊利的业绩直线下滑,被后来居上的蒙牛逐渐超越。郑俊怀出事儿的那一年,潘刚临危受命,出任了伊利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正当伊利内部纠葛不断时,2007年,蒙牛的销售额首次超越伊利成为乳企行业老大。

好景不长,北京奥运会举办那年,三聚氰胺事件爆发,导致两家乳企纷纷陷入了危机,此后便重新回到了起跑线开始了竞争。而这十年,伊利和蒙牛的官司更是纷繁不断。

2009年,中粮集团入主蒙牛成为第一大股东,牛根生开始逐渐淡出蒙牛,开始了他的慈善事业。牛根生逐渐淡出蒙牛后,2012年,伊利的销售额再次超越蒙牛,成为乳企老大。

虽然,伊利已重新夺回行业老大,但对于蒙牛的忌惮并没有结束,2015年,伊利向蒙牛发送律师函,表示蒙牛旗下儿童奶产品“未来星”对伊利旗下“QQ星”包装构成侵权,存在不正当竞争行为。

最终,法院判定蒙牛公司构成侵权,并赔偿伊利经济损失停止使用涉案包装。

眼看蒙牛遭遇到这样的现状,牛根生再次以“战略及发展委员会成员”的身份回归蒙牛,寄希望再造蒙牛。

如今,蒙牛已不是那个蒙牛,伊利也不是那个伊利。蒙牛已从早期的合资企业变成了国有股东为单一大股东的“国有企业”。而目前伊利股份股权分散,并无实际控制人,并且代表国资的呼和浩特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持股仅8.86%,潘刚作为自然人股东直接持股已达到3.88%。

然而,伊利、蒙牛的暗战或许才刚刚开始。去年伊利举报“乳业教父”郑俊怀的事儿闹的沸沸扬扬,如今伊利又再次公开举报蒙牛联合外资在冬奥会搞“猫腻”。未来的大戏或许仍少不了。

但是,对于两家乳业巨头来说,真正体现自身价值的显然并非“互怼”的功力,而是自己的业绩。

谁更胜一筹?

肖竹青向野马君表示,网上曾有段子,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的竞争,从来不诋毁对方。麦当劳和肯德基的竞争,也从不诋毁对方。他认为,企业之间需要竟合,即竞争合作,而不是拆台,不是爆对方的猛料。“市场竞争,有利于扩大市场份额,但是这种互相拆台,我感觉是一种低级的竞争手段。”

而在伊利“怒怼”蒙牛背后,隐约可见两个乳业巨头的“老大争夺战”。

图片来源:东方财富

最新的财务数据显示,伊利市值近2000亿元,而蒙牛市值是1200亿元。仅从数量级而言,蒙牛几乎是伊利的一半。但是年报显示,2018年,伊利营收789.76亿元,而蒙牛的营收是689.77亿元,相差百亿元。

事实上,从2006年开始,蒙牛和伊利就一直处于激烈竞争状态。但是论历史,伊利是当之无愧的大哥。

1999年,41岁的牛根生还在伊利担任副总裁,但是因为和当时伊利掌门郑俊怀有了隔阂,于是出走创办了蒙牛。1999年是牛根生的拐点,也是蒙牛的起点。那个时候,蒙牛“一无工厂、二无奶源、三无市场”。

不过从1999年到2007年,蒙牛从零开始,飞速发展。最初销售额只有4000万元,到2007年,已经超过了乳业巨头伊利。也是在这一年,中国乳业的双寡头格局初露雏形。

此后的十几年间,蒙牛和伊利一直处于你追我赶之中。2008年,震惊全国的三聚氰胺事件,让国内乳业的发展陷入停滞,蒙牛和伊利也未能逃脱。

此时,初生的蒙牛在9年狂奔后,突然被迫勒马。而以牛根生为主的初创团队占股约26%,而几家外资机构占股已经接近30%。眼看企业身处逆境,蒙牛面临易主的危机。一年后,蒙牛的代表产品“特仑苏”又因为被爆出其中添加的物质OMP“可能致癌”而引发市场信任危机。

连二连三的危机之下,蒙牛难逃“易主之命”。2009年7月,中粮集团联合厚朴投资,以8亿美元获得蒙牛20%的股权,成为蒙牛第一大股东。蒙牛正式进入中粮时代,牛根生逐渐淡出。

伊利虽然也受三聚氰胺事件的影响,但是相比蒙牛可能易主的危机,伊利承压能力明显更甚一筹。在潘刚掌舵伊利之后,伊利的大股东呼和浩特国资委和伊利管理层在股权分配上达成了共识,伊利此也积极推进股权激励计划,使管理层持股比例不断增加。

2009年以后,随着乳业市场逐渐恢复,伊利和蒙牛再次走上发展的快车道。到2018年,伊利和蒙牛已经是当之无愧的乳业双雄,市场占率分别为23.6%和22.4%,而第三名光明的市占率仅有4.2%。

很明显,后来者蒙牛在20年的发展后,已经和伊利处于一种双雄博弈的状态。但是初创团队退出,蒙牛的管理层不稳定是其软肋。而伊利在这么多年的发展后,股权处于高度分散状态,并没有持股超过20%的股东。

虽然都有软肋,蒙牛和伊利基本还是处于一种同步发展的状态。然而,一山不容二虎,蒙牛和伊利的乳业霸王争夺战,这么多年就没停过。

如今,伊利维护自身权益的“举报”,似乎已将以往双方普通的商业竞争进行了升级。对此你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分享。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黄埔周边有养牛场么和伊利和蒙牛有什么渊源?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