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莓为什么去养牛?在全球范围内造成哪些影响和伤害

黑莓为什么去养牛?在全球范围内造成哪些影响和伤害

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黑莓为什么去养牛的问题,以及和在全球范围内造成哪些影响和伤害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在全球范围内造成哪些影响和伤害

在全球范围内造成哪些影响和伤害

全球变暖的影响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0-03-0911:24:57文/李飞

一、全球变暖的影响

(1)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国家和地区被淹。

(2)导致干旱、暴雨和洪涝等灾害事件增加。

(3)导致各国农业经济结构的变化。

(4)大量物种难以适应新的生存环境而灭绝,最终导致原有生态系统的变化。

二、全球变暖原因分析

人为因素

1.人口剧增因素

人口的剧增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这也严重地威胁着自然生态环境间的平衡。这样多的人口,每年仅自身排放的二氧化碳量就将是一惊人的数字,其结果就将直接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地增加,这样形成的二氧化碳温室效应将直接影响着地球表面气候变化。

2.大气环境污染因素

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已构成一全球性重大问题,同时也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21世纪,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研究已经明确指出了自上个世纪末起地球表面的温度就已经开始上升。

3.海洋生态环境恶化因素

海平面的变化是呈不断地上升趋势,根据有关专家的预测到下个世纪中叶,海平面可能升高50cm。如不采取及对措施,将直接导致淡水资源的破坏和污染等不良后果。另外,陆地活动场所产生的大量有毒性化学废料和固体废物等不断地排入海洋;发生在海水中的重大泄(漏)油事件等以及由人类活动而引发的沿海地区生态环境的破坏等都是导致海水生态环境遭破坏的主要因素。

4.土地遭破坏因素

造成土壤侵蚀和沙漠化的主要原因是不适当的农业生产。众所周知,良好的植被能防止水土流失。但到当前2014年

,人类活动由于为获取木材而过度砍伐森林、开垦土地用于农业生产以及过度放牧等原因,仍在对植被进行着严重的破坏。土地沙化,4.7万吨土壤被侵蚀。土壤侵蚀使土壤肥力和保水性下降,从而降低土壤的生物生产力及其保持生产力的能力;并可能造成大范围洪涝灾害和沙尘暴,给社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并恶化生态环境。

5.森林资源锐减因素

在世界范围内,由于受自然或人为的因素而造成森林面积正在大幅度地锐减。

6.酸雨危害因素

酸雨给生态环境所带来的影响已越来越受到全世界的关注。酸雨能毁坏森林,酸化湖泊,危及生物等。20世纪,世界上酸雨多集中在欧洲和北美洲,多数酸雨发生在发达国家,一些发展中国家,酸雨也在迅速发生、发展。

7.物种加速灭绝因素

地球上的生物是人类的一项宝贵资源,而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是地球上的生物物种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失。

8.水污染因素

据全球环境监测系统水质监测项目表明,全球大约有10%的监测河水受到污染,本世纪以来,人类的用水量正在急剧地增加,同时水污染规模也正在不断地扩大,这就形成了新鲜淡水的供与需的一对矛盾。由此可见,水污染的处理将是非常地迫切和重要。

9.有毒废料污染因素

不断增长的有毒化学品不仅对人类的生存构成严重的威胁,而且对地球表面的生态环境也将带来危害。

自然因素

1.火山活动

2.地球周期性公转轨迹变动

地球周期性公转轨迹由椭圆形变为圆形轨迹,距离太阳更近。根据某科学家的研究地球的温度曾经出现过高温和低温的交替,是有一定的规律性的。

三、全球变暖会给人们带来什么样的危害

1.气候变得更暖和,冰川消融,海平面将升高,引起海岸滩涂湿地、红树林和珊瑚礁等生态群丧失,海岸侵蚀全球变暖的可怕后果,海水入侵沿海地下淡水层,沿海土地盐渍化等,从而造成海岸、河口、海湾自然生态环境失衡,给海岸带生态环境系统带来灾难。

2.水域面积增大。水分蒸发也更多了,雨季延长,水灾正变得越来越频繁。遭受洪水泛滥的机会增大、遭受风暴影响的程度和严重性加大,水库大坝寿命缩短。

3.水温升高可能会给南极半岛和北冰洋的冰雪融化。北极熊和海象将灭绝。

4.许多小岛将无影无踪;将感染疟疾等传染病……

5.因为还有热力惯性的作用,现有的温室气体还将继续影响我们的生活。”

6.温度升高,会影响人的生育,精子的活性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对气候的影响

将更多的二氧化碳和温室气体排放到大气中所造成的危害,谁也无法确切地说明将来会有多严重?科学家正在估算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危害。按目前的技术水平计算,2004年才能阐明大气中二氧化碳形成和消解的机理,这样就能发现温室效应是如何产生的。2006年才能准确的预知因地球升温而造成的海平面上升。然而真正理解这一切要到2050年。显然,科学家和政治家都不会等到进一步的结果出来才采取防治措施,现在的观察和研究成果应该都让公众了解,才不至于使人们不得不在50年后自咽苦果。

温室效应自地球形成以来,它就一直在起作用。如果没有温室效应,地球表面就会寒冷无比,温度就会降到零下20℃,海洋就会结冰,生命就不会形成。因此,我们面临的不是有没有温室效应的问题,而是人类通过燃烧化石燃料把大量温室气体排入大气层,致使温室效应与地球气候发生急剧变化的问题。

温室效应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由于矿物燃料的燃烧和大量森林的砍伐,致使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由于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温室效应,在过去100年里,全球地面平均温度大约已升高了0.3—0.6℃,到2030年估计将再升高1—3℃。

当全世界的平均温度升高1℃,巨大的变化就会产生:海平面会上升,山区冰川会后退,积雪区会缩小。由于全球气温升高,就会导致不均衡的降水,一些地区降水增加,而另一些地区降水减少。如西非的萨赫勒地区从1965年以后干旱化严重;我国华北地区从1965年起,降水连年减少,与50年代相比,现在华北地区的降水已减少了1/3,水资源减少了1/2;我国每年因干旱受灾的面积约4亿亩,正常年份全国灌区每年缺水300亿立方米,城市缺水60亿立方米。

由于气温升高,在过去100年中全球海平面每年以1——2毫米的速度在上升,预计到2050年海平面将继续上升30—50厘米,这将淹没沿海大量低洼土地;此外,由于气候变化导致旱涝、低温等气候灾害加剧,造成了全世界每年约数百亿以上美元的经济损失。

冰川融化

近年来,人们对从巴塔哥尼亚到瑞士的阿尔卑斯山地区的冰川因为“温室”气体的排放和普遍认为的南极冰川融化速度加快温室效应而融化的情况进行了观察。在南亚地区,问题并不是冰川是否在融化,而是融化的速度有多快?虽然全球变暖的许多不良影响可能要到21世纪末才会变得非常严重,但是尼泊尔、印度、巴基斯坦、中国和不丹等地的冰川融水可能很快就会给人们造成麻烦。

国际冰雪委员会(ICSI)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喜玛拉雅地区冰川后退的速度比世界其它任何都要快。如果目前的融化速度继续下去,这些冰川在2035年之前消失的可能性非常之大”。国际冰雪委员会负责人塞义德·哈斯内恩说:“即使冰川融水在60至100年的时间里干涸,这一生态灾难的影响范围之广也将是令人震惊的。”

位于恒河流域的喜玛拉雅山东部地区冰川融化的情况最为严重,那些分布在“世界屋脊”上的从不丹到克什米尔地区的冰川退缩的速度最快。以长达3英里的巴尔纳克冰川为例,这座冰川是4000万——5000万年前印度次大陆与亚洲大陆发生碰撞而形成的许多冰川之一,自1990年以来,它已经后退了半英里。在经过了1997年严寒的亚北极区冬季之后,科学家们曾经预计这条冰川会有所扩展,但是它在1998年夏天反而进一步后退了。

疾病肆虐

哈佛大学新病和复发病研究所的保罗.受泼斯坦注意到,植物也随雪线而移动,全世界山峰上的植物都在上移。随着山峦顶峰的变暖,海拔较高处的环境也越来越有利于蚊子和它们所携带的疟原虫子这样的微生物生存。

西尼罗病毒、疟疾、黄热病等热带传染病自1987年以来在美国的佛罗里达、密西西比、德克萨斯、亚利桑那、加利福尼亚和科罗拉多等地相继爆发,一再证实了专家们关于气候变暖,一些热带疾病将向较冷的地区传播的科学推断。

新冰河期

关于全球变暖的另一项研究结果更令人吃惊,由北极冰原融化,降雨量增加,以及风的类型的不断改变,大量淡水正汇入北西洋,从而对墨西哥湾暖流造成破坏。正是这些暖流把温暖的表层水从加勒比海带到欧州西北部,并使欧洲形成温暖的气候。而墨西哥暖流一旦因全球变暖被切断后,欧洲西北部温度可能会下降5-8℃之多,欧洲可能面临一次新的冰河时代!

这项研究是位于阿伯丁的苏格兰海洋实验所分析了设在兰群岛海域到法罗群岛海域之间自1893年以来的1.7万多次海水盐度测量结果得出的。在过去的每20年中,流向南部的深层海水盐度变得越来越小,浓度越来越低,这表明有更多的淡水从大西洋北部汇入了该地区。这些新数据第一次充分证明了德国科学家在大约3年前设计的计算机模型。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急剧升高,而世界人口将在2050年之前达到100亿。“我们的世界正在朝着由人造设施来代替现有免费自然资源的方向发展”,明尼苏达大学的戴维·蒂尔曼说。但是,我们还没有掌握自然生态系统的有关知识。在2.45亿年前的二叠纪大灭绝中,96%的物种灭亡了。后来随着许多新物种的出现,地球上终于恢复了丰富的种群,但是这个过程足足经历了一亿年。威尔逊说:“一些人认为,自然界会复兴人类所毁灭的一切”。谚语云:“只要有足够的时间,万物皆可应运而生。”或许自然界真的能够恢复一切,但这个漫长的过程对于现代人类无论如何是没有意义的。

马克·吐温曾经说过,天气最动人的特质就在于它的变化多端。1个多世纪过去了,我们仍然在为准确预报天气情况而努力,在控制气候方面却收效甚微;然而,对环境的破坏却是史无前例的。

1.生态

首先,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降水重新分布,改变了当前的世界气候格局;其次,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和破坏了生物链、食物链,带来更为严重的自然恶果。例如,有一种候鸟,每年从澳大利亚飞到我国东北过夏天,但由于全球气候变暖使我国东北气温升高,夏天延长,这种鸟离开东北的时间相应变暖,再次回到东北的时间也相应延后。结果导致这种候鸟所吃的一种害虫泛滥成灾,毁坏了大片森林。另外,有关环境的极端事件增加,比如干旱、洪水等。

2.政治

限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就等于是限制了对能源的消耗,必将对世界各国产生制约性的影响。应在发展中国家“减排”,还是在发达国家“减排”成为各国讨论的焦点问题。发展中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不断增加,2013年后的“减排”问题必然会集中在发展中国家。有关阻止全球气候变暖的科学问题必然引发“南北关系”问题,从而使气候问题成为一个国际性政治问题。

3.气候

全球气候变暖使大陆地区,尤其是中高纬度地区降水增加,非洲等一些地区降水减少。有些地区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厄尔尼诺、干旱、洪涝、雷暴、冰雹、风暴、高温天气和沙尘暴等)出现的频率与强度增加。

4.海洋

随着全球气温的上升,海洋中蒸发的水蒸气量大幅度提高,加剧了变暖现象。而海洋总体热容量的减小又可抑制全球气候变暖。另外,由于海洋向大气层中释放了过量的二氧化碳,因而真正的罪魁祸首是海洋中的浮游生物群落。

5.农作物

全球气候变暖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有利有弊。其一,全球气温变化直接影响全球的水循环,使某些地区出现旱灾或洪灾,导致农作物减产,且温度过高也不利于种子生长。其二,降水量增加尤其在干旱地区会积极促进农作物生长。全球气候变暖伴随的二氧化碳含量升高也会促进农作物的光合作用,从而提高产量。

6.人体健康

(1)全球气候变暖直接导致部分地区夏天出现超高温,心脏病及引发的各种呼吸系统疾病,每年都会夺去很多人的生命,其中又以新生儿和老人的危险性最大。(2)全球气候变暖导致臭氧浓度增加,低空中的臭氧是非常危险的污染物,会破坏人的肺部组织,引发哮喘或其他肺病。(3)全球气候变暖还会造成某些传染性疾病传播。

抗癌必读,活进长尾里——《每个人的战争》读书笔记

抗癌必读,活进长尾里——《每个人的战争》读书笔记

1缘由

马先生给我布置了一个作业:看《每个人的战争》,而且写篇读书笔记。这本书副标题是:抵御癌症的有效生活方式,英文名《Anticancer,anewwayoflife》。

扯个闲篇,话说我欠的作业其实还蛮多的。前有于大师的《建筑为什么倒下去》和《建筑为什么站起来》;后来有樊老师的《元写作》,而且是先后两个版本;最近还有同事建议我一定看看《神秘河》。

选择先写这篇绝非重色轻友,而是这本书应和了中年关切。当然,也要对得起好饭好菜和好茶。书的作者是法国的Davidservanschreiber,后面称大卫。他是医生也是博士,自己身患癌症后,走在抗癌的路上18年。所以这本书是找原因、也是找方法的经验之作。

本书可以约略归纳为三个部分。引言到第3章可以划分为第一个部分。大卫在研究过程中,在一次偶然的脑扫描中发现自己身患癌症,经历了种种痛苦挣扎,静下心来观察癌症的存活曲线,发现提高存活率还是大有可为。

第4到第8章为第二个部分。主要讲癌症形成的机理以及抗癌的机理。特别对个人层面的饮食和社会层面的环保对癌症防治起到什么作用,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是微观和宏观的关系没错了。

第9章到13章为第三个部分。主要讲抗癌的心态,怎样驱除恐惧,以及怎样调动身体密码。

这不是一本包打胜仗的兵书,是研究前沿的人士在自己中招的前提下,总结出的经验教训,其鸣也哀,其言也善。是非常有价值和指导意义的。

2机理

书里的很多结论,在日常生活中都出现过,现在总算知道怎么来的。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感觉棒棒哒。

不光是感觉棒,会让人对相关事物的看法更坚定,从而持续发挥作用。这应该也切合了作者的初衷。

比如底层逻辑。癌症是工业时代以来营养方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变化,个人身体普遍不适应带来的结果。没有什么必死的癌症基因,是否容易患癌跟生活方式的相关性比跟遗传的更大。宏观的环境对生活方式的形成产生巨大影响,而每个人的饮食、心态和免疫构成了微观层面的具体的生活方式。所以抗癌的机制就是从这四方面着手防御。除了重视保护环境,包括调整饮食习惯,尽可能摄取植物中对抗肿瘤的化学成分;包括了解和治愈精神创伤;也包括与身体建立良好的免疫关系,减少炎症。

比如长尾理论。癌症患者的存活时间通常有个平均的中位数,意味着一半的人活不到那个时候,而另一半的人在这个时间之后自然伸展开来,总会带着长长的尾巴,延伸到时间坐标很远的地方。对于癌症治疗来说,时间延长意味着两件事:环境可能发生改变,治疗方法可能有新的进步。所以抗癌的目标是尽量确保自己处在存活曲线的长尾巴里。

比如努力方向。就很清晰地四个方向共同作用:致癌物质的解毒处理、抗癌的饮食习惯、足够的身体锻炼和寻求心绪的平和。

努力方向不是平白无故来的,是针对癌症的发展过程起到阻断的作用。癌症的发展通常是这样的:异常基因一旦条件合适,开始触发,就会分泌特殊物质毒害身体组织,产生炎症,从而加速癌细胞的扩张。癌细胞征用血管为其提供氧气和养分,更加快速地扩张,从而形成肿瘤。

阻挠这个过程首先是免疫系统要起作用,自然杀伤(NK)细胞不要被癌细胞麻痹过去,一旦NK细胞和白细胞在炎症面前袖手旁观,局面就很难控制;身体也要拒绝产生炎症,因为炎症帮助形成新组织是具有两面性的,炎症的机理是帮助愈合伤口,在癌细胞让炎症愈演愈烈时,这一机理就被用于促进癌细胞的生长;同时还要让血管拒绝增殖,身体被癌细胞绑架之后会快速生成新的血管为癌细胞作用,抑制血管增殖能够榨干肿瘤甚至使其退化。如果抢占不到这个先机,就没有自然的方式可以抵御癌症了。

3心态

作者写道:与严重的疾病斗争是一次可怕而孤独的旅行。作者认为西方价值观过分崇尚实效,看不到舒缓孤独感对治疗起到的实实在在的作用。当癌症患者试图说出来的时候,周围的人的反应最好简单直接,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不要那么惊慌,不要用用笼统的套话尬聊,说一些貌似鼓励实则心想对方能活多久的陈词滥调。

有意思的是,作者跟父母原本是自己觉得没有达到父母期望,认为不受父母认可的关系。这一次,他借助疾病终于在父母面前获得了自由。就还蛮心酸的。

在第9章以及后面的章节里,作者接着探讨了性格,以及“无助感”。有一种说法认为癌症患者多是“C型性格”,与之相反的是心血管疾病患者多为性情急躁、容易激动的“A型性格”。认为癌症患者都有着过于理性而压抑的情感,或从婴幼儿时期就发生的与父母疏离从而受到的情感创伤。

作者写道:展现出C型性格的人,一般是童年时期不太受欢迎的人。他们的父母可能暴躁易怒,或者是冷漠疏离、过于严苛。这些孩子通常很少受到父母鼓励,因此变得敏感脆弱、生性软弱。以后,为了得到关爱,他们会竭尽所能去满足别人对他的期望,而不是依照自己的欲望行事。作为成年人,他们很少生气,是“真正的好人”、“总是乐于助人”、“简直是圣人”。重点来了,作者接着说,这个说法因为缺乏足够的科学根据已经被弃用。

但的确有许多癌症患者,是因为一些原因心灵再度受到创伤,揭开了以前尚未完全愈合的疮疤,感到无助、绝望、自暴自弃,而这种无助感会扰乱心理和生理的平衡。实验表明,免疫系统的白细胞、NK细胞、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等对丧失生存意志的念头极其敏感。生存意志一旦丧失,免疫系统也会跟着缴械投降。

作者对抗压也提出了建议。压力既然逃避不了,就练习有规律地释放压力。要让压力像“鸭背上的水珠那样,轻轻从身上滑落”。介绍了冥想、调整呼吸,并且认为诵念经文的作用实际上就是调整呼吸。

对抗癌症也需要驱逐恐惧。对死亡的恐惧源于对虚无的恐惧和对孤独的恐惧,也有无法面对拖累别人而产生的恐惧、对丢下孩子的恐惧、对未尽之事的恐惧。

抗癌还需要跟身体做朋友,活动和锻炼是为了启动自己身体中有助于对抗癌症的抑制和防御机制,简单的运动就很好了,爆发吼叫的武术有助于提振能量,参加运动团体让人更能够坚持。按摩也能够激发生命力。看描述与其说是“按摩”,不如说是“抚触”,就像现在通行的对婴儿的抚触一样。

4饮食和其它

作者认可并引用了阿育吠陀医学(印度传统医学)的基本概念——解毒,列出三个改变身体环境的现象:饮食中增加高精制糖类,种植和饲养方法改变后的食物,以及1940年以后才出现的大量化学产品接触。

随着摄入脂肪的变化,出现脂肪摄入变少而肥胖率上升的现象,这称为“美国悖论”。奶牛和母鸡因为饲养方式改变,w-3和w-6脂肪酸从接近平衡的1;1变成1:15甚至1:40,而w-6脂肪酸正起着促进炎症,促进储存脂肪的作用。养牛场添加的生长激素BST提高了奶牛体内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并带入牛奶中,IGF促进了细胞生长,并且加速恶性肿瘤的生长。同时人造黄油是植物性的,与葵花籽油等都富含w-6脂肪酸,它们的普遍使用造成了“以色列悖论”,也就是人口胆固醇含量低,但心肌梗塞率和肥胖率最高。此外加工食品含有反式脂肪,这是氢化或部分氢化的w-6食用油,优点是不会变质,缺点是更易促发炎症。

人类越盘踞在食物链顶端,摄取到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就越多,因为污染物不担具有生物累计性,也常常是脂溶性的。有毒化学物质即使是低剂量的,貌似无害的,在调和后相互作用就会具有很强的毒性,称为“鸡尾酒效应”。

双酚A是食品工业大量使用PVC塑料的带来另一个杀手。哪怕摄入量只有纸杯装热饮这么一点,都会向肿瘤推进一步,或帮助肿瘤抵挡人类的进攻。食品工业大量使用的添加剂,如无极磷酸盐等激发“非小细胞肺癌”,这类添加剂广泛用于肉类加工食品,加工奶酪、加工糕点、加工饮料和加工冷冻食品中,用作防腐剂。杀虫剂和杀菌剂等环境污染物,则对促进脑部肿瘤的风险较高。

此外,烟草跟癌症的关联,比脂肪跟癌症的关联还要紧密得多。手机与脑部肿瘤的关系尚不明显,但10年以上手机使用者常听电话的一侧脑部肿瘤风险明显增大。

5体势(terrain)

在这本书里是指由内而外、不战而胜的综合调养,强化体势是肥沃自己这抔泥土。癌细胞发展成肿瘤要经过5-40年时间,所以作者认为藏医的针灸、冥想、草药浸泡,和日常的纠正饮食习惯都是大有可为的。

有如下这些抗癌食物,也叫功能食品。

绿茶,含儿茶素,又叫茶多酚,功能是阻止癌细胞入侵组织,阻止制造肿瘤形成所需的新血管,还能促进肝脏机能从而更好解毒;

橄榄油、亚麻籽油和菜籽油是w-3和w-6相对均衡的脂肪,可以相对减少摄入促进炎症的w-6脂肪酸,其中橄榄油含有丰富的抗氧化剂,抑制癌症最初的滋生,和进一步的发展;

大豆是安全的激素,对男女都起作用,其中的大豆异黄酮成分也能阻碍生成血管。安全是特指食品形态的大豆,提炼的大豆异黄酮补品会使某些乳腺癌发生恶化。此外大豆里有一成分染料木黄酮跟紫杉醇冲突,所以紫杉醇化疗期间最好避免食用大豆类食品。

姜黄是印度饮食中发掘的特效食材,具有优秀的抗炎性能,且无明显副作用。就说印度人做咖喱食材是多有智慧吧,偏偏姜黄要跟胡椒粉混合才能被人体吸收。

浆果如黑莓、覆盆子、草莓等含有鞣花酸,妨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血小板源生长因子,也可以为细胞解毒。樱桃含有葡萄二酸,帮助身体清除外源性雌激素。蓝莓含有花青素和原花青素,能够迫使癌细胞自杀。越橘、肉桂和黑巧克力也富含原花青素。

核果如李子、桃子富含抗癌物质,还表现出抵御乳腺癌细胞和降低胆固醇的效果。

香料和香草的作用有点像抗癌药物格列卫(Gleevec),不是毒杀而是日复一日抑制。薄荷、百里香、墨角兰、牛至、罗勒和迷迭香富含萜烯类脂肪酸,作用于多种肿瘤,减缓癌细胞扩散,甚至引发癌细胞自我凋亡。迷迭香的萜烯成分鼠尾草酚影响癌细胞扩散,还能帮助化疗物质渗入癌细胞。荷兰芹和芹菜含芹菜素,可强力抑制肿瘤正常需要的血管生成。

此外还有香菇、金针菇和平菇等含有香菇多糖,可以刺激免疫系统活性。还有姜、十字科蔬菜如卷心菜、甘蓝、小白菜、大白菜、花椰菜、西兰花等,以及大蒜、洋葱、韭葱、大葱、香葱等,富含胡萝卜素的胡萝卜、山药、甘薯、南瓜、西葫芦、柿子、杏、甜菜等,富含维生素A和番茄红素的亮色水果及蔬菜,番茄红素甚至对神经胶质瘤都有抑制作用。还有海藻,如紫菜、海带、海草等。还有柑橘类水果,含抗炎类黄酮,刺激肝脏净化机制。还有石榴汁,具有抗炎成分和抗氧化性能。还有黑巧克力,可可成分超过70%,含抗氧化成分,原花青素和多酚。

以上食物需要协同才能对多种机制产生作用,而且“药性”温和,不会产生副作用。可以理解成真实的食品比补品更有效,食物组合食用比分开吃更有效。这也是“鸡尾酒效应”。

药是纯的好,食材混着香。至于葡萄酒,本来不喝的就还是别养成喝的习惯。美酒虽好可不要贪杯,是毋庸置疑的铁律。

以上就是这本书的内容,“体势”很重要,意识很重要,所以我们要调动自然之力来协同作用,才能驱赶走虚假的绝望感,加深对生命的认识,长久地沐浴生命的光华。生存的战争本无必胜,人终归会没于尘土,唯有积极的生命才更有价值,要研究章法,壮大自己的勇气,终能背水一战,活出状态,活进长尾里。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