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规民约养牛(农民怎样才能富裕?)

村规民约养牛(农民怎样才能富裕?)

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村规民约养牛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农民怎样才能富裕?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靖西有什么风土人情 - 百度

靖西有什么风土人情 - 百度

《生活习俗》

居住:解放前农村多住干栏房,人居其上,下放禽畜,门前用木条搭架成晒台,白天晒东西,晚纳凉。解放后生产发展,不少地方已改为人畜分居的砖木结构房屋。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生活改善,有的还建起钢筋混凝土楼房。城镇多为砖木结构平房或楼房,近年多改建为钢筋混凝土多层楼房。饮食:清雍正《广西通志》载镇安府属“旧俗,土民沥灰水以代盐,自府属行盐官,方免淡食,沥灰之风始息。”后来虽有盐卖,但盐价昂贵,至民国有的农民仍为淡食,一日两餐玉米红薯伴野菜,只有一些商家富户才吃上米饭炒肉菜。婚嫁喜庆菜,县城每桌一般4碗8碟,有鸡鸭猪肉,均同一菜谱。农村略减,以猪肉为主,少用鸡鸭。惟女客宴饮时,大多只吃素菜,荤菜包回家给小孩和孝敬老人。解放后,生产发展,生活改善,城乡人民大多能吃上米饭,一日三餐甚至数菜1汤。旱作地区虽以玉米为主,但已比过去为稠,节日宴饮少者四五种菜,多的七八种。靖西素爱弄小吃,品种繁多,街上摆满小吃摊,直到深夜仍有卖。回族注意饮食卫生,允许食禽类中有嗉囊者,兽类中反刍者,鱼类中有鳞腮鳍者,如牛羊蛇鹿兔,鸡鸭鹅鱼虾等,其性善无毒,可益人。禁食猪狗肉、血、死物和虎豹鹰鹞等凶禽猛兽,因其性恶,恐污人性,故皆禁止食用。回族禁止饮酒赌博。服饰:古时“男女中布跣足,妇人衣短长裙”。至清“同治初年后穿著渐如客装”,男穿长衫马褂或开左襟上衣宽脚裤。女子穿捆边右开襟上衣宽脚裤,尖头鞋。布料皆为蓝靛染成蓝黑色土布,未成年女子留辫,成年梳髻。民国时男穿唐装(俗称便服)或中山装,富家女子和女学生剪辫发穿旗袍,县城多穿机织布,乡村多穿土织布。解放后,1964年妇女大兴剪发髻,改穿各色机织布。1980年后,盛著新潮时装,兴烫发。苗族服饰为男穿黑色唐装衣服,女爱穿白色镶蓝色花边开领上衣,头戴杂色巾,小腿缠绑带,因其衣多白色,故称白苗,男女都爱打赤脚。靖西习俗

生育习俗:产妇坐月子吃糯米饭,以姜煮鸡肉作汤。第一个孩子出世,外婆即送去鸡和糯米,外家亲戚相邻亲友亦送,送多送少,视各人财力,外婆多送,外亲次之,邻舍亲友一般鸡2只,糯米2.5公斤,以示贺喜。小孩满月,外家送襁褓,满月那天,祖母或外祖母用襁褓背小孩,撑伞上市买葱蒜,意为让小孩将来聪明,“葱”“聪”谐音。蒜表示小孩今后遇事会打算,雨伞意味着小孩有福荫。家中蒸有色糯饭,染红蛋,送给亲友邻舍,并宴请满月

酒,酒宴上其父母则请外公(或外伯叔公、舅舅)为孩子起乳名。起名后,看与其父、母双方本家亲属有否同名,如有再议。小孩读书时,再由父母或请学校老师另起学名,也有以乳名为学名,有的婴孩百日、周岁都请客庆贺。祝寿:旧时城乡有体面人家,年到四十九、六十一、七十三、八十五、九十七等本命年多行庆寿,亲朋好友送镜屏、寿幛祝寿,主人家则宴请宾客。农村个别地方有一种古老传统,每逢家中老人大寿,就用青竹叶、红纸扎于房梁上,意为给老人添福加寿。解放后此习已稀少。

称谓习俗:壮人一生中名字有几次变化,青少年时期叫乳名或学名,男子于弱冠娶亲时,再由家长命予字号。结婚生小孩后,则以孩子的名字冠以爸(壮语叫博)或妈(壮语叫乜)来称呼。如小孩叫依立或氏立(“依”为男,“氏”为女),即叫博立或乜立,到了做祖父或祖母则又以孙男女的名字来称呼,叫公某某或婆某某,故一生有几次名称。其原来本名渐为人遗忘。

妇女染牙:解放前与越南相邻的沿边地带部分妇女有染红牙齿习俗,说染牙美观,抗龋齿。清嘉庆《广西通志》卷六记述归顺民风有:“以茜草染齿令红以示丽。”《归顺直隶州志》载:“妇女多好染红牙齿,一经染后,没世不脱,此盖地近交夷尚沿其陋习欤。”解放

后此习已无。

村规民约:解放前,不少地方群众合议订立村规民约,有违犯者,按约处罚,有的立碑永志。武平立禄村于清嘉庆八年(1803)癸亥夏立《乡规民约碑》云:“……为要今欲靖人心,先立乡规,先止盗贼,止盗贼先禁赌博,赌博禁则盗贼止,则乡规立,乡规立则人心靖矣……”。解放后此习渐少。1984年中共中央1号文件强调制定村规民约,1985年下半年全县搞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同时,各村屯都制定了村规民约。

《节日习俗》

春节

春节是靖西壮族最隆重的节日。节前各家包糯米粽粑,农村各户普遍杀猪,贴春联。除夕夜家家团聚守岁,长辈给孩童压岁钱。至零时,家家燃放鞭炮烟花炮,迎接新年的到来。初一凌晨,中、老年男子结伴“出行”,按通书所指当年大利方向走去。还有的故意摘取他全人菜园青菜葱蒜,以示纳财,菜园主人不敢骂,认为骂会失财,俗称“偷青”。这些陋习,解放后已改。正月初一,不扫地,不杀鸡(因初一是鸡日),不说不吉利话和粗口话,不打人骂人。儿孙给老人拜年,老人给儿孙“封包钱”。以大粽、年糕、米花、果物等祭供祖先:燃檀香或盘香,表示子孙绵长,烟火不断。有的还在果树上贴块小红纸。预祝结果丰收。旧时,天未亮,(县城除夕晚)家家挑新水,意取涤旧事,迎新纳吉,在农村汲水归,沿路唱“牛羊猪狗鸡鸭六畜魂来”一语。初二开始走亲戚,送礼、贺禧,并给小孩发“封包钱”,象征纳吉接福。已婚女子皆回娘家,新媳妇回娘家礼仪更讲究。初七为人节,普遍杀鸡设宴。十五元宵节,家家杀鸡拜祖先。春节期间有的地方舞春牛、舞鸿鹄、唱采茶,预祝丰稔,有的地方组织舞龙,舞狮队,逐家逐户去拜年,户主则燃炮欢迎,并给封包以答谢。县城还有台阁游行,附近乡村群众汇集县城很是热闹。清明靖西壮族在春分后谷雨前天天有人上坟,故俗有“三月天天扫墓地,七月处处烧冥衣”之说。县城以清明日为最盛,家家悬挂柳条(解放后已不兴)。农村以三月初三为最盛。扫墓那天杀鸡办席,以黄姜、枫叶、红紫线草染制成黄黑红兰白五色糯饭。染成五色,意在使山精邪崇不能夺噬。扫墓祭祖,一般祭品,香烛而外,多以烤猪肉、鸡肉、五色糯饭奠祭坟前,墓碑贴小块

红纸,坟上插纸钱,燃炮惊魂,新葬家人还哭坟。下录哭坟时祭母祭妻土祭文一则:土音汉意哑哈诺!乜呀!哎呀那!妈呀!喀(lo)就江分别几卑,儿刚刚分别几年,道麻乜成鬼了雅。回来妈去世已走。诺宁有卑瓜多暖,恰巧在去年同月,雅化媳别屋别地。婆和媳离家离地。乜留真福气不梅,我妈真没有福气,卑瓜列台鬼打官。去年就逝世先走。人论膜爹穿黑他,听见消息眼发黑,喀(lo)层如都鸦都羊;儿不如乌鸦羊儿;它仍陋跪乜官蝇,它还懂跪妈含蝇,人比都畜生刷礼。人比那畜生惭愧。布华梅得哭爬怀,以前不得哭送丧,麻参地同乃列道。只是来扫墓便归。喀(lo)乜真无孝污疑,妈的儿真是无孝,对梅得喀(lo)迷乜出。对不起妻儿生母。迷化乜呀业!妻和妈呀业!解放前遍邀亲友,同在坟前宴饮,吃乡土风味的各种菜烩青菜包,来宾者不问与主人相识与否,只要有东道主之友相邀,便受欢迎,以兢热闹,而争体面,故主人往往不计客人多少,体面的人家大都有十余席,多的达二三十席。此风,解放后已改,拜扫后回家,请亲朋好友来宴欢,规模比前简,一般几桌而已。三月三为县境北面地区扫墓之日,其习俗与清明节相同。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县城居民有包长条形和三角形凉粽,点糖浆而食习俗。端午节还有防病习惯。清《归顺直隶州志》载:“五月五日家家悬艾虎挂蒲剑,饮雄黄酒,以避疠疫。”小孩以雄黄酒擦肚脐,俗说可驱邪祛病。还有用棉布缝制成猴子抱南瓜的香包给小孩玩的习惯。

端午日药市,是靖西独特的民族医药风俗。远近村寨草医药农,以及稍懂一方一药的群众,纷纷将自采的各种中草药(含药用动物、矿物等),肩挑车载到县城出售。乡镇圩场逢此日是街天的也成药市。习俗认为端午时节的草药,根叶肥茂药力大,疗效好。传说这天游药市,饱吸百药气,就可以预防疾病的发生,不生病或少生病。这天县城街上中草药不下五六百摊,品种数百以上。赶药市的人极多,清早就有人挑药上市。八九点钟后,成百上千赶药

市的人,陆续提蓝拎筐来。中午药市达到高潮,不下万人。有专程来买药的,有来向壮医药农请教医药知识的,也有纯为“饱吸药气”而来。直到下午五时,药市才逐渐散场。故有评说端午药市是中草药材的大展销,是民间医药经验的大交流。靖西习俗

牛魂节

农村每年农历五至六月初,插田结束后,合屯商议,选取吉日共作牛魂节。清《归顺直隶州志》载:“农夫之耕终岁勤苦而耕之艰难牛任其劳,闻春雷而惊惧,见大田而丧胆,保无游魂旷野落魂未归耶,因令各峒作牛魂节,今尚仍旧。”相传为元时顺安峒官张天宗所倡。是日清晨,家家杀鸡,蒸五色糯饭,整理牛栏,将牛牵到河边洗刷、梳篦、除牛虱、喂精料,让牛休息,不使役。有的还煮豆粥、糯米甜酒,蛋汤灌给牛食。旧时还到田边祭田神,插红黑纸旗,以祝丰年,兼招牛魂,盖因牛被呵叱鞭打而失魂。午间放牧,牧人用大叶包裹糯饭、鸡肉带到牧地团坐而食。另以糯饭喂牛,以酬其耕作之劳。

中元节

靖西壮族以农历七月十四为中元节奉祀祖先,十二日各家便开始杀鸭,制备冥衣冥布放于神台,十三日用芭蕉叶裹蒸糯米糍粑,十四日家家杀鸭祭祖,烧冥衣、冥布、冥钱。“文化大**”期间以“鬼节”批判,今烧冥衣冥钱少了,作杀鸭加菜过节的仍多。

中秋节

旧历八月十五晚上,县城和一些圩镇群众,以扎鸟、兽、鱼、莲花、走马、走龙灯等各种彩灯,悬挂门口,摆设香烛月饼果品芋头,祭拜月亮。家人团聚,边吃边赏月。小孩则拉纸兔灯、坦克灯,或提擎各种各样彩灯游街。有的把香插满柚子,系上鞭炮,插在竹竿上,点燃香后,竖于屋前或屋顶,名为“烧天香”。一些乡村妇女有组织请月姑对歌的活动,壮话为“请囊胲”。相传,中秋节系人民反抗元顺帝统治纪念日,以约密书藏进月饼,破开见密书为起义之晚,俗称杀鞑子,烧天香即烧鞑子的头,此夜挂彩灯庆祝,以示从此脱灾脱难,不受异族统治。

其它小节

正月晦日:正月最后一日为农村“米马节”(壮语),家家采白头翁、艾草(壮语“诺马”、“夏节”)和糯米作糍粑。旧时还以鱼虾祭畜栏,名日收鸡鸭魂。

浴佛节:农历四月八日,县城居民以糯米做咸汤圆,壮语称“米劳”节,相传此日食后明目,故有“四月八,米劳抓,不吃光眼瞎”之说。现仍沿此习。

霜降:24节气中的霜降作为节日,庆贺粮食登场。县城群众做小粽粑,谓之迎霜粽,乡村则做糯米糍粑,谓之洗镰。糍粑除自家食外,还馈送亲友。解放后,县城此习已少,农村仍沿旧。冬至:24节气中的冬至作为节日,意冬至季开始农事闲隙,选定此日作小节,城乡群众多做糯米汤圆。解放后,部分群众仍沿此习。

送灶神: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为送灶神节,清《归顺直隶州志》载:“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小除夕,果菜酒馈送灶神。”城乡家家杀鸡祭拜。解放后,部分群众仍沿此习。传统还有六月六、七月七、九月九等节日,解放后仍沿习,内容有改变。九月九重阳节,原为登高望远,今增加敬老的内容。解放后,许多群众过新节日,如劳动节、国庆节、元旦等,都加菜欢宴。劳动节举办篮球赛、文艺晚会,国庆节举行文艺晚会、游园活动、书画展览等,元旦、春节县领导组织慰问团,慰问离退休干部、住院病人、驻军部队、各乡镇及基层单位,农村青年即便是儿童节、妇女节、青年节、七·一、八·一等都汇聚县城凑热闹。

《生产习俗》

祈求丰稔:旧时年初一,有些地方烧红薯,并将玉米、大米、荞麦、小麦各取一点煮熟后,拿到当年大利方向烧香祭拜。此习解放后已清除。

播秧:旧时播完谷种后,拿龙蕨秆串鸡蛋壳、3张山芋叶、茅草、厚叶树枝插在田头进水口,祈望谷粒大如鸡蛋。秧苗长到3厘米时,在田角插上各色纸钱,一只熟鸡蛋破边插上香火再插入田角,祈望秧苗茁壮多分蘖。此俗在解放后已逐渐消失。

耙田:本田耙好留待插秧时,在田中央插上一枝树叶,以告示人畜不能乱踩进田里。

插秧:由某姓农家先插,叫“插秧开野”,然后全村人才跟着插。如旧州由张家先插,因张天宗开辟靖西,故推崇张家。各农户插秧时,拿熟肉、鸡拜土地公后,主人家先插三兜秧,帮工者才能开始插。插第一把秧时,要一直弯腰插完。不准用手递秧苗,要丢到田里,插秧者再从水中捞起。此习现已革除。互助组前都请青年妇女帮插秧,插秧第一天蒸糯米饭吃,以后一日三餐皆有酒肉款待。远近男青年赶来对歌,晚上对到天亮,主人家煮夜宵款待男女青年。插完田后,杀鸡煮肉蒸五色糯饭酬帮工者。实行生产责任制后,每逢农忙,县城百货大楼门前聚满帮工的中青年妇女,由需劳力户雇请,插秧帮工者已不限于青年妇女。

促秧苗:旧时秧田返青后,如不发蔸,折一支柚子枝插到田里,或用一根老木头到田头敲几下,念咒。相传可驱邪,促秧苗分蘖。解放后,此习已革除,以追肥促分蘖。

祭青苗:农历七月到八月初,稻禾抽穗,农村约期以酒馔和煮熟禾穗祭青苗,祈望稻禾快熟丰收。解放后,此习多已破。

种玉米:旧俗只种一造中玉米。种时由老人屏住气先种几坑,意为不让鼠雀发现。种毕地里插一支树枝,以示不许人畜进去,老人最后走出地头,还祈祷不让鼠雀吃种子。解放后,改为早玉米加晚玉米(或红薯)两糙,鼠鸟害以农药捕杀。

种鸭脚粟:相传只能一个人去种,两个人去种不肯长。

骂果:年初一在果树杆贴上红纸,预祝当年果实累累,同时一面拿利刀或木棒砍树杆,一面骂:“你结果不结果,不结果就砍掉你。”由于砍伤了树杆,制止营养回流,使营养集中在树枝上,促进花芽分化多结果。

养牛:选牛要下额干净的,如有一颗黑班,叫“顶历”,有两颗黑班的,都不能要,说是到两颗黑班长合在一起时,牛就会死。牛怀孕后,如果牛栏坏,需查通书确知胎神不在栏中之时,才能修。相传触犯胎神会引起牛流产。此习已革除。

养猪:除夕后零时放鞭炮时,主人到栏里唤猪,祝愿猪在新的一年好长膘。卖猪前,扯几根鬃毛夹在猪栏里。买小猪成交后,由卖主解开笼口绳子,再由买主绑好。放猪进栏,先在栏口烧一堆火,横放一条杵,放一盆水,将小猪从火和杵上抬过,拿水浇到猪背,口中念

念有词:“三个月大如石臼,六个月大如石碌。”然后由胃口好、不挑食的人来放猪,认为这是过火过水,绝除瘟疫,小猪快长膘。

养鸡:小鸡孵出来后,先摘去老嘴,第一次放出来觅食时,主人必须头戴竹帽,相传可防老鹰抓小鸡。此习现已消失。

烧窑:无论是石灰窑或瓦窑,装好窑后,先杀鸡煮肉烧香在窑口祭拜祖师,众窑工会餐,然后才能烧火。相传不如此,窑火不肯升。此习现已革除。

榨糖:每年农历十月榨糖。开榨前糖工杀狗或炖猪头吃,聚餐后开榨。榨糖机用蚬木做成,靠牛拉动,用木质齿轮传送动力榨出蔗汁,经煮沸、滤清,便可生产土糖片或沙粒结晶糖,土榨糖机沿用至今。

舂米:农村惯用竹(泥)磨磨谷子,使稻谷脱壳成糙米,然后用碓或石臼舂去糙米的糠皮。竹(泥)磨用竹木编制,内以泥填。1980年后全部用机器碾米,竹磨已匿迹。

织布染布:农家喜自纺自织土布,用蓝靛染黑后缝制衣服。还有的搞扎染,是用“扎结”的方法浸蓝靛时产生的“空白”而形成独特的花纹,质朴大方,色调雅淡。壮家用作门帘、襁褓。解放后,逐渐减少。80年代后,人们喜用涤沦布,农家极少织布。

防鸟:播秧和稻子将成熟时,用竹草扎假人,穿衣戴笠,以条棍穿过两袖。袖悬红黑白色布条,遇风晃动,可驱鸟雀,壮话“茅郎”看鸟,此法鸟害地方普遍沿用。

检粪:村里或近村路上,有牛在路上拉屎,先见者即在粪堆上插树枝,以示粪有主人,他人不能要,此习已久。

《礼仪习俗》

热情好客。凡有人到家,都要让凳请坐、倒茶、递烟,家人笑脸相迎,热情接待,殷勤地留客吃饭。在边境一带乡村,客人到家,主人先敬上一碗自酿低度酒。渠洋、岜蒙一带,家中有了61岁老人,都有个太师椅,有贵客到则请上坐。留客吃饭,男女不同席,按辈入座,挟好菜给客人。客人留宿,则拿出家中最新最干净的棉被给客人用。尊重老人。晚辈见到老人都热情招呼,主动让路;见老年人挑担子主动帮挑;吃饭让老人先入席,坐上座;杀鸡杀鸭把鸡鸭屁股、肝挟给老人;在老人面前不得随便大喊大叫和乱开玩笑,言语要文明谦恭。村里有纠纷或什么重要问题,一般都由老人出面解决。新娘婚后第二天,都给老人送上敬老水。礼尚往来。逢年过节,亲戚及好友间都互送礼物。如春节送鸡、中元节送鸭,中秋节送月饼等。结婚、小孩满月,亲朋好友都送去礼物或红封包表示祝贺。谁家有白事,除亲朋好友送去礼物参加吊唁外,街坊邻舍也送去米、现钱,并去守柩。谦恭请呼。和长辈交谈时,不得称“我”,而是用自己的小名代“我”,已有子女的则以博(即爸)某某或乜(即妈)某某自称,新媳妇对公婆旧习自称为“奴”,今则称小名。长辈对晚辈也不直呼其名,称孙男或孙女,同辈的称弟或妹。如是兄嫂称弟妹,则按自己孩子称呼或叔或姑,长辈对已有子女的晚辈,则称博某某或乜某某。靖西习俗

《交谊习俗》

情同手足

旧时男女青少年,同龄人男的喜好结为“博同”,女的结“乜同”,有的是年幼时体弱多病,父母带去认健康的同龄人做“同”,祈望子女免灾免病。有的是长大后,双方乐意自认同庚,同庚亲如兄弟姐妹。还有结拜兄弟,结拜姐妹的,按年龄顺序排列,俗称“七姐八妹”。拜把的兄弟姐妹有难同当,有福同享。此习解放后已不盛行。

对望传情

每逢圩日,远近青年男女刻意打扮,三五成群结伴赶街,站在街头路边,一边是男,一边是女,相互对望。看上中意的,先是送秋波,然后男的上前逗情,如女的答腔,是为初交。接着相约到僻静处谈情说爱,并约定下次会面时间地点,也有的在赶圩或散圩路上,男的见前面走着的女青年,欲相识,会唱山歌的以歌相求,不会的就引吭高声“腰”为求,若女方有意,以歌回答,或投眼微笑或手举文雅巾摇晃,即表示愿与男的认识,并互相倾谈。若无意,则婉言谢绝自顾朝前走,男的不得放肆。

抢头巾

解放前,靖西流行一种习俗:男青年在赶街路上,看到心爱的姑娘,就去抢她的包头巾,姑娘的头巾被抢走,如她对小伙子无意,则追回头巾;如姑娘对其有意,则双方商议约定下次会面地点,继则互换信物。有的经相互往来,建立感情,同结百年之好。而也有已婚,不能结为夫妇,仍往来保持友情,俗称为“交情”,也有叫“耍风流”,但乐而不淫。解放后因妇女发型趋向现代化,不包头巾,此习渐消失。

《娱乐习俗》

歌圩

靖西农村各乡都有传统歌圩日,附近乡村男女老幼到歌圩凑热闹,男女青年精心打扮入歌场。歌圩之日成千上万原已相识的男女青年赶第一歌圩时,男的带来饼糕,女的带来白布底鞋相互赠送,然后对歌。未曾相识的男女,先是漫无边际地唱求歌,遇上中意的,便相互对唱。歌词随编随唱,以显示歌才。对歌从白天唱到深夜,从深夜唱到天明尚歌兴未犹。歌圩期间,人们还制成五色糯米饭食用,以添节日气氛。有的还举行演戏、抛绣球、抢花炮等

活动。插秧对歌,是另一种歌圩形式。每年到插秧季节,田多的家有请六七十名女青年来帮插秧,男青年便慕名而来对歌。同德乡东塘村有请到五六百名女青年的,新靖镇那足村有请近千名的。白天,女青年头戴黄色油竹笠,身穿黑衣,腰扎白绳在田里插秧。田埂上站满头戴贵州帽(工艺精细,相传贵州传入)、身穿白衬衣的男青年,空旷地上摆卖的米粉几十摊。女青年边插秧边和男青年对歌,收工后,一直对歌到天亮。由于一些地方歌圩出现赌博、械斗现象,国民政府为了禁赌和防止械斗,也曾有过革除歌圩,禁唱山歌的通知,但悠久的传统是革不掉禁不住的。解放后1950至1959年,歌圩得到有组织地开展,用山歌宣传党的政策,起到了很好作用。但到1960年片面地认为成千上万男女青年聚集唱山歌,影响集体生产,于是封禁歌圩不准唱山歌。到1970年,认为男女唱山歌耍风流,有伤风俗,影响家庭和睦,更是严加查禁。直至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歌圩才逐步恢复(县内歌圩期附后)。

包村扶贫工作总结

包村扶贫工作总结

扶贫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的一项重要战略部署。党政机关定点扶贫是我国扶贫开发战略部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阶段扶贫开发的一项重大举措,对推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下面是2015包村扶贫工作总结范文,欢迎阅读浏览。

篇1:

,我室全面贯彻落实《全市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大包村扶贫工作力度,帮扶金台区硖石镇高家湾村农村建设、农业发展、农民增收,促进建设,包村扶贫工作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圆满完成了工作任务。

一、加强组织领导

3月31日,《全市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召开后,我室按照会议要求,及时召开了室主任办公会,组织学习了会议精神,把包村扶贫工作提高到了建设,解决“三农”问题,改善民生,构建和谐宝鸡的高度来认识和对待,列入了议事日程。我室成立了包村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由室主任谢丽娟任组长,副主任吕守奎、窦潇儒任副组长,高志宇等3名县级干部、葛利怀等7名科室负责人为成员。同时,成立了高家湾村帮扶工作小组,由副主任窦潇儒任组长,副调研员杨积峰任副组长,朱会奇、刘伍军等11名干部为成员,室工会主席柴智强为驻村干部,具体负责包村扶贫日常联络和有关协调工作。4月下旬,室领导带头,组织干部深入村组,开展走访调查,摸清村情民意,结实实际制定了《市委政策研究室包村帮扶金台区硖石镇高家湾村工作计划》,有针对性地采取帮扶措施,包抓扶贫工作开头顺利,开展迅速。

二、开展结对帮扶

结合开展“三问三解”活动,我室安排副主任窦潇儒等11名党员干部,重点对高家湾村董留福等11户困难党员和贫困户开展结对帮扶。按照“面对面摸实情、心贴心办实事、实打实促发展”的要求,我室11名干部与该村11名党员困难户和贫困户签订《宝鸡市计划生育家庭创业工程帮扶协议书》,坚持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帮村组和助农户相结合、促发展和办实事相结合,逐户建立了《交友帮扶联系卡》,因户施策,分类指导。全年组织干部447人次进村入户“一对一”开展工作,了解家庭状况,分析贫困原因,探讨发展对策,制定脱贫计划,帮助贫困户出主意、解难题、谋突破。今年3月份,我室为坪头镇蔡家湾村联系解决群众文化活动锣鼓器材一副,折资2.5万元,走访慰问蔡家湾村群众62户,每户送去一份米面油及棉衣棉被等问慰品,折资1.5万元。6月份,室领导窦潇儒一行8人支援高家湾村夏收,送去慰问品,折资500元;9月份,室领导带领全室干部职工到该村开展《帮扶问慰献爱心,创建文明展风采》活动,送去棉被20床,折资4000元。

三、搞好协调指导

加强新农村建设和统筹城乡发展工作协调指导,结合该村实际,帮助制定新农村建设升阶晋星计划,完善村庄建设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搞好移民新村建设。因地制宜,指导抓好村庄路、渠、树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条件。引导村组干部和村民开展环境治理,美化、净化人居环境,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为了尽快解决高家湾村服务中心建设资金短缺的问题,我室在办公经费紧缺的情况下,拿出10万元支持高家湾村服务中心建设,谢丽娟主任、窦潇儒副主任等领导多次向有关部门积极反映,主动联系,为村服务中心建设争取了5万元资金,为村产业发展争取了5万元资金。还从金台区民政口争取19万元对口资金扶持。驻村干部柴智强协助配合村干部多方联系,积极努力,主动与金台区联系,争取来区财政支持资金5万元。目前,以上资金已经全部到村入账。

四、开展“六送”服务

我们充分发挥政研农工系统的优势,积极开展“送政策、送信息、送技能、送项目、送资金、送保障”六送服务活动。送政策,结合学习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深入村组干部群众宣讲中央和省、市关于农村工作的方针政策,做到政策到村到户、入脑入心。送信息,根据实际需求,适时为农户提供劳务信息、农产品流通信息等,促发展,助增收。送技能,结合省、市开展的农村基层干部培训,适时安排该村干部参加培训,提高村治能力。围绕壮大劳务经济和提升西瓜、核桃等特色产业,协调有关部门有针对性地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送项目,结合实施项目到村工程,积极联系协调有关方面,在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项目安排上,尽可能对该村予以倾斜支持。送资金,协调组织、民政、水利、卫生、扶贫、体育等有关部门,帮助解决村级组织阵地建设、村内河堤治理、村民中心建设等实际问题。送保障,协助抓好农村低保、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落实工作,做到应保尽保。

篇2:

按照全县干部下乡驻村推进“四个全面”工作要求,多伦县审计局明确扶贫目标,落实工作责任,加大帮扶力度,包村扶贫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总体情况

按照工作分工,多伦县审计局包扶多伦县诺尔镇北村,该村地处县城东南1.5公里处,总面积8平方公里,由三个村民小组组成,共有居民474户,1067人。其中常住户396户,950人;户在人不在78户,117人。持农业户口747人,非农业户145人,外籍户56人,无户2人。全村共有劳动力360人,长期外出打工145人。全村土地共6000亩。可利用土地2421.9亩,其中林地1600亩,宅基地248.4亩,公益事业用地148.5亩,水浇地425亩,全村人均耕地0.4亩。土地质量分为三个等级,各占三分之一。目前该村以种植业为主导产业,主要以种植西红柿、黄瓜、青椒等蔬菜为主。

根据该村地处城乡结合部,主导产业是面向镇区的蔬菜种植业这一特点。在多次深入该村调研并征求村民意见的基础上,我们确定在北村开展以加快发展绿色反季节蔬菜种植业为主攻方向的扶贫工作目标。

二、主要工作

(一)“十个全覆盖”工程开展情况

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协助开展“十个全覆盖”工程,引领该村紧抓农村城镇化建设发展契机,积极争取各方项目、资源,通过新建通村水泥路,整修全村道路,稳步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项目实施。以来,修建了2.14公里的通村水泥路,路面整修9公里;积极争取农网改造项目,改造了10千伏线路5公里、低压线路4公里,新增变台4处。建成600平米健身广场、2公里村级道路、20盏路灯、4个垃圾池、4座公厕、1所标准化卫生室。开展了“卫生清扫日”活动,积极发动了40户村民集中清理垃圾4次,对道路、路口、公共场所、庭院及屋前屋后的垃圾、杂物、粪堆和柴堆进行彻底清理,逐步改善村内基础设施条件,努力营造安定、和谐的生活环境。

(二)万名干部下基层四级示范抓引领工作

一是结合干部下基层示范抓引领活动,选派得力干部驻村,协助北村开展工作。针对性深入贫困户走访调研,通过对帮扶户的走访调研,并与村干部党员进行座谈,记好民情日记,准确掌握包扶村的基本情况,准确掌握党支部、党员和贫困户、典型户详细情况,记载帮扶工作进展情况,就存在的困难和村民关注度较高的问题进行梳理汇总。

二是落实重点工作,引领科学发展。驻村工作组多次入户走访,积极寻找适合本村发展的产业项目,经多次召开党支部班子会议、村委会会议、村民代表大会、党员会议,多渠道征求村民意见,确立以建设日光温室蔬菜种植合作社,推进“支部+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发展现代农业的思路。合作社设有理事会和监事会,理事会负责合作社日常的经营与管理,监事会负责监督理事会。为了保障项目资金在管理上的规范、安全、有效,严格按照开设专户、设立专账、设置专人、封闭运行的“三专一封闭”的模式进行管理,资金实行报账制。合作社整合200亩闲置耕地,通过财政补贴、村委会筹资和村民入股形式成立日光温室蔬菜种植合作社,建立了60座日光温室,设置入股上限,1000元/股,最少1股,最多20股,不得超过20000元。经营项目主要为种植黄瓜、西红柿,销售渠道为多伦县的两家大型超市。因种植过程中均施用有机肥,而且都是在自然成熟之后采摘,其无公害、成色好、口感佳的品质使合作社的蔬菜十分畅销,目前试种的生姜、豆角和茄子等菜品也即将上市。下一步将继续壮大合作社规模,拓宽销售渠道,逐步打开市场,为推动北村新农村建设搭建致富平台。

(三)扶贫包村工作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帮扶责任。按照县委、政府工作部署,明确责任领导,确定专门人员驻村开展工作,审计局长带队,多次深入该村开展调研,帮助贫困村查找贫困原因,从实际出发,梳理发展思路。制定点扶贫工作总体规划,及时掌握包扶工作进展情况,把培育主导产业作为农牧民增收的重点,积极筹措资金,协调相关项目,实实在在为贫困群众办实事。

二是制定详细帮扶措施。针对有劳动能力,无发展项目或缺资金的帮扶户,积极帮助其寻找合适的项目,争取小额贷款,帮助其创业,或为其提供就业信息,或帮助其在日光温室实现就业;针对房屋围墙老旧的帮扶户,结合十个全覆盖工程,帮助其申请围墙改造项目,现已全部完成;针对留守儿童问题,引领村干部积极对孩子进行心理疏导;针对年老体弱或因病致贫问题,经走访确定了驻村干部“一对一”联系户,制作了便民联系服务卡。积极协调县内相关部门,帮助其申请成为低保户或低保边缘户,提高其大病报销比例,从而减轻家庭的经济压力;针对因供子女上学致贫家庭,则完全采取救助式扶持方式,给予资金上的支持。

三是认真落实“三到村三到户”帮扶措施。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健全程序和档案,统筹推进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着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继续落实各项医保制度,加大新型养老、医疗保险制度宣传,进一步扩大养老医疗保险覆盖面和参保率。案,统筹推进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着力完善

社会保障体系,继续落实各项医保制度,加大新型养老、医疗保险制度宣传,进一步扩大养老医疗保险覆盖面和参保率。

篇3:

一、加强领导、广泛调研,制定扶贫工作实施方案

局党组把包扶的xx村扶贫工作作为学习和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一项重要举措,高度重视,定期召开党组会议进行专题研究,及时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明确一名党组成员负责扶贫工作,工作组常年驻村,成员按月轮换,每月保证一至二名干部驻村工作。为全面、准确掌握四罗沟村的基本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局领导班子多次集体赴xx村进行调查研究,与县、乡、村干部和群众广泛接触,深入田间地头了解民情村情,对全村的自然条件、人口、土地、困难户、劳动力构成、家庭经济收入、精神面貌、思想观念、难点热点问题等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分析,与乡、村领导多次磋商,反复研究论证,制定了《xx市民政局定点扶贫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指导思想、工作任务和总体要求,为开展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落实责任、对口帮扶,确保扶贫工作见实效

每年年初,我们按照《实施方案》要求,制定年度工作计划,逐月分解任务,并将当月任务完成情况纳入驻村干部所在科室的考核范围,严格考核。为加强对驻村干部的领导,规范驻村干部的行为,局党组还制定了“市民政局包扶驻村干部扶贫工作纪律”,要求每一位驻村干部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严格要求自己,不给群众增添负担。驻村干部按既定的工作任务和局里的要求,认真工作,月底总结本月工作完成情况,向下月驻村干部认真交接,确保工作的连续性。四年多来,各包扶干部以“以民为本,为民解困”的高度责任感,对工作认真负责,积极指导帮助群众开展扶贫项目,目前,各项工作已初见成效。

为了增强机关干部对扶贫工作的认识,密切与困难群众的关系,使扶贫包村工作成为大家共同的任务,局党组研究决定,开展一对一对口扶贫。局党组成员、局机关正科以上干部和局属单位负责人,与26户特困户结成了扶贫对子,开展一对一的帮扶,实行不脱贫、不脱钩。每逢春节,局机关干部还对这26户特困户进行慰问,送去面粉和食用油,保证困难群众过一个祥和的春节。同时,市局组织了12名军休老干部到xx村访贫问苦,开展为特困群众献爱心活动,为11户特困群众送去面粉11袋、衣被150件。

三、多方筹资、统一组织,顺利完成部分群众搬迁工作

针对村里部分困难群众居住条件差,不便于生产生活,且遇阴雨,极易造成房屋(窑洞)倒塌和损坏,威胁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实际,我们结合灾后重建工作,和乡村组织一起,认真调查走访,决定对35户群众实施整体搬迁。经我们多次努力,为该村争取到建房资金35万元,并协调乡村两级组织和土地等部门,统一规划、建造房屋105间,彻底解决了35户困难群众梦寐以求的住房问题。目前,35户困难群众已陆续搬进了新居。

四、积极发展肉牛养殖业,实行滚动式扶贫

根据xx村的实际,市局党组决定以发展养殖业为突破口,重点发展肉牛养殖,首批扶持xx村80户贫困户为肉牛养殖户,为每户购买一头肉牛。为解决资金困难问题,局领导带头捐款,并发动机关和局属单位干部职工向贫困群众献爱心,短短三天时间捐赠11950元,后又在机关工作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挤出8万多元,筹足10万元,及时送往村上,为群众购牛,并制定了发展养殖业的滚动式扶贫计划。xx年与首批80户养牛户签订了协议,并购进了肉牛,村里按照每户1100元无息周转扶持资金的标准,发放了扶贫周转金。为保证农民科学合理的养殖,驻村干部还积极联系防疫部门,对全村的牛、羊进行了防疫注册,定期进行免疫注射;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对养殖户进行了畜牧养殖知识培训;引导大部分养牛户种植了2亩左右的苜蓿,为养殖肉牛打下了基础。年底前,按协议第一批扶持的80户养牛户,将退出50%扶持款,再扶持40-50户。同时,驻村干部对全村的养牛、养羊存栏、出栏情况作了一次全面摸底,宣传鼓动村民扩大养殖规模,创造规模效益。

五、建设花椒和油桃示范园,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按照县乡总体部署,市局计划协助xx村建成300亩花椒示范园和200亩油桃示范园。目前,通过协调,已对乡村杂果园区建设进行了整体规划,并组织群众进行栽种,已栽种花椒、油桃各100多亩。先后又聘请技术人员指导农民科学培育和进行病虫害防治,多次协助果农加强园区管理,得到了当地群众的赞誉。

市局还积极鼓励群众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充分利用农闲时间外出打工。经与xx县人事劳动部门联系,已有一百多名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农村青年赴广东打工,并已全部进厂上岗,解决了该村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闲臵问题。今年又对劳务输出情况进行了再次摸底,掌握了能够外出打工人员基本情况,并将适时组织他们参加培训和劳务输出。

六、开展人畜饮水和道路硬化工程,改善基础设施

市局还对全村饮水管道铺设和村上道路硬化进行了具体规划,共筹集资金30万元,为全村每户村民家里都接通了自来水,为全村硬化道路12公里,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为农民致富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

七、加强村委会自身建设,改善村容村貌

为便于工作,市局和村组干部会议研究,确定了村上“两委会”临时办公地址。协助乡党委召开两委会班子民主生活会,协调关系,增进团结。帮助村上建立健全了村务管理、决策、监督等各项规章制度,制定了村规民约,并将各项制度装订上墙。市局每年挤出一定经费为村党支部、村委会征订党报党刊和对农业、农民有直接帮助的报刊,以便农村基层干部和群众及时了解国家的方针政策,了解更多的致富信息。仅xx年为村上订阅报刊的费用就近2000元。利用村民空闲时间,驻村干部组织广大干部群众对村组道路、环境卫生进行了集中整治,清理了庄前屋后的杂物,对乱摆乱放的秸杆麦草进行了集中堆放,对村上的一条主干道路进行了平整,使村容村貌有了明显的改观,增强了村民的凝聚力,也进一步融洽了干群关系。总之,在市局党组的高度重视和局领导的带头下,局机关和局属单位干部职工发扬民政人“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工作精神,一门心思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扶贫工作取得一定成效,受到了广大群众和当地党委、政府的一致好评。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安排部署,继续坚持既定的目标,巩固和发展前期扶贫工作成果,与县、乡、村领导密切配合,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全面完成扶贫包村工作任务

如果你当村长,你会怎样带村民发家致富

如果你当村长,你会怎样带村民发家致富

说实话,我以前还真有当村长,带领乡亲们致富的梦想。可是大学毕业后还是迫于生计去了大城市打工。既然这个问题是假如嘛,那我就用文字来演绎一下自己少年时的梦想。

其实说到带领村名致富,最重要的有三点:

先来看第一点:向上面要政策。就是说要向市里、县里等上级主管部争取一些适合本村发展的政策条件,比如改善基础设施尤其是道路和水利,俗话说想致富先修路嘛!另外就是引进一些民营企业,比如农副食品加工厂、养殖基地等。

再来看第二点:向土地要资源。农村最不缺的就是土地了,但合理挖掘土地资源的价值更重要。比如我们村,水资源比较丰富,可以来发展养殖业,比如养殖小龙虾,近些年小龙虾的价格可是节节高升,已经快成奢侈品了。

最后一点最重要,就是向村名要力量。这句话怎么说呢?要想致富,最关键的因素还是在于人,就是说要把村名团结起来,集中力量办大事。现在农村的小农小户的种植经济模式效率比较低,不适合市场经济的竞争。比如可以发展村办企业、集体大棚种植,用企业化的思维发展乡村经济。

用一句通俗的话说就是——天时地利人和。所以其实电视剧《乡村爱情》里面的模式还算比较合适的。

不过,我这里也只是纸上谈兵,具体落到实处,肯定要很多困难,不然中国也不会还有那么多的贫困乡村。

网友一:

假如我当了村长,如果不贪政府拨给村里的各项补助,不挪用各种经费,不骗取各种补贴,不收农民的钱,不私下倒卖村里的地的话,我就变成了一个年薪三万左右的“穷人”,在进城打工每月能挣五六千的情况下,我去当个村长不知道会不会有人笑话我?

而且当一个村长还要应付上级指派的各种任务,处理村里的各种矛盾纠纷和宗族利益,并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干的。因此,如果真的迫不得已当了村长,我会怎么办呢?

我首先把村里的会议室好好利用起来,晚上等村民吃完了饭,我就在会议室里沏好茶叶,和村民们一起观看生态农业的纪录片,比如美国的农场是什么样的,以色列的节水技术如何实现,我国哪个农场有什么样的好经验等等;

我还会给村民放一些关于鱼菜共生、汽培和永续农业的纪录片,然后和大家讨论致富方法。在村里肯定有积极的人,也有消极的人,有赞扬我的人,也有说我风凉话的人,我所做的只是需要把积极参加的人先组织起来,然后引导大家建一个集体的农场。

当然,前期创业有风险,我会邀请一些年轻人通过媒体直播等形式获得一些收益,然而打造自己的品牌,对于企业中的农民,也不一定非得让他们在农场里,农场空闲的时候也鼓励他们出去打工,读过艰难的创业期。

现在我不是村长,但是我也开始和几户最困难的农民一起建了农场,或许经过我们的努力,有些梦是能变成现实的。

网友二:

如果我是村长,我会把分散了的土地整合,把分散了的四处打工的农民团拢。把土地分片规划整改适应机耕,一人开台机器顶几十人劳动,减轻体力劳动,提高百倍劳动效率。

土地整改适应机耕了,再进行成片划分规模种植。把劳动力分成专业组,进行专业生产。机耕要不完的劳动力就可组织兴办集体养猪场,养牛场,养鸡场等等养殖业,还可兴办食品加工厂,农机具生产修理厂,砂石建筑材料场,建筑专业队等等适合农村农民干的事情……

生产条件改变了,再改变社员居住环境,修建集体农庄,建立村民食堂。一家一户不喂牲畜,由集体养殖场代替户户散养,改变人畜共居的脏乱差臭现状。

改变一村几十户人就要每天每顿饭都要几十个饮事员弄饭的落后饮食习惯。生产条件改变了,生活环境改变了。

还要改变农民只会打牌赌钱,只会老母猪下儿都要办宴请客的低俗人生观念。办起农民夜校,图书室,音乐会等等文娱活动,使农民爱文化爱科技,不仅能挖山刨土,也能唱歌跳舞,写诗作文,使农民不是被人看不起的人。

总之,不仅要让村民们发家致富,还要提高精神休养和生活娱乐。

网友三:

我是一个农村的创业者,现在在农村养殖香猪。

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人,在90年代我父亲就是村长,那时父亲带领大家修水利、种果树,制定村规民约,严格执行,村里井然有序。我也一直在思考现在农村要怎么发展才能让农民致富这个问题,下面我来说说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1,如果我是村长,我要成立一个教育基金会,鼓励大家积极捐款,特别是在外面发展比较好的人。筹集的钱一部分用于奖励中考、高考成绩优秀的学生,一部分用于扶持村里的贫困学生,再一部分用于奖励村里好的老师,让村里形成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鼓励小孩好好学习。

2,如果我是村长,我要争取资源在村里建一个文化中心,给大家看一些现代农业的发展模式,开拓大家的视野,与大家一起研究种植养殖项目,帮助有思想有能力的人,在村里发展自己的实业,促进村里的发展。

3,如果我是村长,首先要考虑本地适合发展什么产业,积极争取资源,争取政府支持,发展村里的经济。结合村里的特色资源以及个人特长,选择有优势的项目,鼓励大家发展。

我认为农村的发展,重点在于发展扶持教育,政府要加大农村教育的投入,保证教育考试的公平,促进农村人口素质的提高,才能实现乡村的振兴。

网友四:

如果,我是村长,我会第一件事就是把像咸鱼一样的老村长从窗户里丢出去!然后第二件事就是带几个村干部,半夜去揍村里那几个流氓地痞老光棍。

对,就是这么痞,当村长的没一点痞性,还不如回家种番薯。

好了,做完这些事后,开始谈我当村长的计划吧。

村里有个小伙子和他那媳妇从去年年头开始一直做视频,做直播,做自媒体,赚了不少钱。我觉得这是一个出路。

全村做直播!

具体是这么做的?

首先,把村里的人按照各自的特色,分成若干部分,来分配到各个直播平台,视频平台。

不认识字?没关系,只要会喊“老铁,双击,666”就可以了。

没才艺?没关系的,只要你会卖萌叫“谢谢哥哥送的礼物。”对了,村东那个阿婆坚决不能搞直播,因为她没牙齿,卖萌会牙齿漏风。

为了激励大家,我觉得分成四个组,每个生产队为一组。相互间互相PK。奖金,就从我和老村长研究出来的那些钱给。

若是有村民实在不愿意露脸,那就做电商吧。把家里的猪杀了,都晒成腊肠,腊肉,就卖50块钱一斤。还不包邮。

就这样,做个一两年村长。终于,有一天,我也学会了老村长的作风,每天在办公室里喝着茶,悠哉游哉地等着下一个发现互联网风口的新村长,来接我的班。

网友五:

假如我是村长,我首先要做到自己没有私心,协助村党支部主持抓好自己全村的经济发展工作,搞好村委会成员间的团结,首先从财务上要做到财务收入、开支及预算的透明化,有廉洁奉公为村民服务的理念;

其次,根据本村实际因地制宜,为谋求全村群众能通过勤劳致富,招商引资,如果本村有外出开厂、办企业的能人,主动上门拜访,用亲情去打动这些人来本村发展、或开分厂,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提供优惠条件吸引他们回老家,村民在厂里有工做而不外出打工去挣钱,家庭收入自然提高,村里也有了积累资金;

村里有收入,要为村民谋福利,修桥补路、以工补农促发展等,对村里孤寡老人、贫困困难户帮扶和帮助他们,引导他们能过上幸福和富裕的生活。

总之,只要有全心全意为村民服务的理念、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有廉洁奉公的毅力,自然才算一个合格的村长,从而会赢得全村村民尊敬和拥护。

农民怎样才能富裕?

农民怎样才能富裕?

谢友邀请。

真正的农民,在现有经营体制下,从事农业生产,想致富,在梦中。

如果说弃农从商,或从事其它行业,也许有些人能脱贫致富。

龚家村位于哪个省

龚家村位于哪个省

龚家村位于白岩镇南面,东抵花牌坊、西连高坡、南界打油、北临十二营,与未七、讲义、一棵树、沙戈、林角村毗邻。距普定县城12公里,安顺13公里,交通便利,村级公路硬化通村。

全村总面积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17亩,其中田382亩,地135亩,人均占有量田:0.33亩,地:0.12亩,处于人多地少状况,属高原丘陵地形,喀斯特地貌。土地肥沃,土壤松散,呈碱性。农业主产水稻、玉米、油菜、蔬菜等。水资源丰富,南有一棵树地下水流出形成河流,北有讲义阿宝塘地表水流形成河。本村箐脚有地下水,储量500立方米。两条河流环绕本村交汇于田坝中央,山间坝子多为农田,2003年林地达200亩,封山育林、植树造林400余亩,森林覆盖率达%。

全村仅有一自然村,234户1135人,农业人口占99%。本村居住有汉族、白族、苗族,汉族占98%。大学文化程度2人,中专文化程度3人,高中文化程度41人,初中文化程度190人,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90%以上。主要以农业和第三产业为主。从事商业50余人、建筑业40余人、运输业25人、工副业80余人,其余以农业为主,农业与工商业、建筑业、运输业、工副业兼职共同发展。现有外出务工人员80余人,主要以20-35岁青年为主,约占外出人员的90%以上,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居多。

该村硬化入村公路500余米,村内街道全面实现硬化,新修机耕道两条,长1500余米,蓄水围堰两个,拉通加密电视,通信电话入户35门,移动电话110部,户普及率达50%以上,新修房屋建筑以混凝土结构为主。人均住房面积为15平方米。修建人畜饮水塔一个,日产100立方米,可供全村人畜饮水用。普及率达100%。同时可以解决春旱本村秧田50余亩缺水困难。

村支两委积极努力工作,受到镇党委、政府多次表彰,村主任被选为县人大代表。村支两委有办公室,计生室,妇检室、党员活动室、老年娱乐室等,建立健全村规民约、制度上墙、村级政务公开。

2007年,人均收入为2160元,发展养牛专业大户1户,花卉3户,初具规模,逐步发展,农民收入主要来源于种植、工副业、建筑业及外出务工。

民间艺术(文化)主要有地戏、花灯,地戏班子25人,花灯15人,主要在一些大型庆典活动、春节节日中表演。

--人口总数:1135人农业人口:1122人非农业人口:13人

--行政区面积:2.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17.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白族,苗族发展口号:

--所辖村:生产总值:950.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名特产品:水稻办公所在地:白岩镇龚家村

龚家村附近有普定穿洞古人类文化遗址、普定龙头山、枫林火焰山原始植物保护区、夜郎湖、莲花古洞等旅游景点,有白旗韭黄、普定高脚鸡、梭筛桃、白旗韭黄、朵贝茶等特产。

魏旗村位于哪个市

魏旗村位于白岩镇中部偏西,东面距一棵树村500米,南与龚家村相连,西距林角村300米,北距十二营村3公里。距安顺市15公里,普定县城12.5公里,白岩镇政府7公里,交通十分便利,安普公路靠村而过,是白旗、打油等村的必经之路。

全村所辖面积1.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50亩,其中田465亩,地185亩,人均占有田:0.41亩,地:0.16亩。属高原丘陵地形,是一个典型岩地貌,土壤松散,呈酸性。农业主产水稻、油菜、玉米、蔬菜。水资源丰富,猫猫洞水库流入,储量好,一棵树地下水常流入,所有的坝子多为农田。到目前为止,林木面积达1129亩,荒山草坡面积达50余亩,森林覆盖率达35%。

全村只有1个自然村,290户1167人,农业人口1149人,非农业人口18人。有98%都是汉族,苗族有6户。大专文化程度7人,中专文化程度10人,高中文化程度35人,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总人数的80%以上。主要从事农业和第三产业为主。从事商业的有80余人、建筑业110人、运输业40人、加工业80人,饮食业20人,外出务工人员124人,主要是18周岁至45周岁的人员。其余是以农业生产为主,并利用交通方便的优势,以运输业为龙头,带动农业、养殖业共同发展。

道路硬化1.5公里,街道基本上实现硬化,现有电话100部,手机80部。房屋建筑均为混凝土结构为主,人均占有住房面积12平方米。有地下井一口,能供全村人饮用,普及率达80%。农业灌溉主要以猫猫洞水库为主,可以为465亩良田提供灌溉,灌溉面积达100%。村内建有一所村级小学,现有教师29名,有14个班,开设幼儿班2个,1—6年级各二班,共有在校学生600人,初级升学率达100%,配备有电脑23台,教学实验器材等设备。

村支两委团结工作有力,基层组织健全。共有党员31名,多次接受上级计生部门的检查验收。村支两委有办公室,计生室、党员活动室。建立健全村规民约、制度规范上墙、村级政务、财务公开。

该村2007年实现人均纯收入2150元。运输业产值达150万余元。利用火石坡市场优势。有10户以养牛转变年交易达60万余元。农民收入主要来源于农业、工副业、运输业及外出务工。

矿产资源主要是石灰石,分布广泛,储量大,易开采,是大砂、细砂开采的原料,是砌房、建筑的材料。

魏旗大塘修建于清朝年代,塘700余平方米,围墙高4米,长80米,并修建凸洞一个。1999年在内修建亭子一个,塘上方有水井一个,多年来可供全村人饮用,此处是群众乘凉、休闲的好地方。

民间艺术(文化)主要有地戏和花灯。地戏班子人员有20余人,花灯班子有15余人,参加县、镇、村的文艺演出及春节表演,宣传国家和政策为主。

--人口总数:1167人农业人口:1149人非农业人口:18人

--行政区面积:1.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5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发展口号:

--所辖村:生产总值:2300.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名特产品:水稻办公所在地:白岩镇魏旗村

魏旗村附近有普定穿洞古人类文化遗址、普定龙头山、枫林火焰山原始植物保护区、夜郎湖、莲花古洞等旅游景点,有白旗韭黄、普定高脚鸡、梭筛桃、白旗韭黄、朵贝茶等特产。

关于本次村规民约养牛和农民怎样才能富裕?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