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养牛生产的意义 发展奶牛健康养殖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发展养牛生产的意义 发展奶牛健康养殖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发展养牛生产的意义的问题,以及和发展奶牛健康养殖的现实意义是什么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新西兰畜牧业对我国畜牧业发展有哪些借鉴意义

新西兰畜牧业对我国畜牧业发展有哪些借鉴意义

1、畜牧业经济发展

1.1畜牧业经济发展的三种模式

衡量一个国家采取何种畜牧业经济发展模式,主要是看这个国家在发展畜牧业过程中,土地、资本和劳动力三大生产要素的投入情况。由于三种生产要素投入的强度不同以及结合的方式不同,形成了土地密集型的畜牧业、资本密集型的畜牧业及劳动力密集型的畜牧业三种不同的发展模式。受三大要素的制约,世界各国分别采取了不同的畜牧业经济发展模式。与三种模式相对应的分别是:以土地投入为主的澳大利亚、新西兰的草地畜牧业发展模式(简称澳新模式);以资本投入为主的美国和欧洲的集约化畜牧业发展模式(简称欧美模式);以劳动力投入为主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传统畜牧业发展模式(简称传统模式)。

在欧美模式中,虽然都属于资本密集型的发展模式,但是,由于经营规模的不同,又可进一步细分为北美模式和欧洲模式。北美模式是指美国和加拿大两国的畜牧业经济发展模式。这两个国家的共同特点是土地资源丰富,资金和技术实力雄厚,但劳动力资源紧缺,因此,在发展畜牧业经济的过程中,选择了土地、资本和技术密集、以机械作业为主的集约化大农场的发展道路。欧洲模式是指德国、法国、荷兰、奥地利等几个欧盟成员国的畜牧业经济发展模式。这些国家的共同特点是土地和劳动力资源相对稀缺,资本和技术实力雄厚,因此,在发展畜牧业经济过程中,选择了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以机械作业为主的集约化家庭农场的发展道路。

1.2我国应该借鉴欧洲模式

我国的畜牧业经济,由于受土地、资本、技术等要素投入制约,所以,总体上属于劳动密集型的传统发展模式。目前,正处于由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发展的转型时期,面临着发展模式的选择问题。我国是世界上的人口大国,人均土地资源少,土地资源非常稀缺,这是基本国情。受土地资源供给的约束,我国在发展畜牧业经济过程中,不可能采取澳新模式走以草地畜牧业为主的发展道路。同时,由于受土地、资本及技术等条件约束,我国在畜牧业经济发展过程中,亦不可能采取北美模式走以大农场为主的发展道路。唯一可供我们选择的(也是可行的),只有欧洲模式。

为什么我国要选择欧洲模式?因为欧洲模式更适合我国的基本国情。那么。什么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呢?我国的基本国情就是:草地大产草少,人口多耕地少,农户多农场少。草地资源质量差,决定了我国发展畜牧业经济无法采用澳新模式。我国虽有约4亿公顷天然草地资源(其中,3亿公顷为北方草原,1亿公顷为南方草山草坡),差不多相当于耕地面积的4倍,但是,仔细分析,这些资源的质量很差。南方草山草坡开发利用难度大,潜力有限。北方草原大都地处北方的寒冷地带,无霜期短、寒冷、干旱是我国北方草原地区气候的主要特征。受气候条件及社会经济条件制约,我国天然草地的生产力水平很低,资源质量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存在天壤之别。

1.3我国的畜牧业应该实现由农户向家庭农场的转变

人口的二元结构及耕地资源稀缺,决定了我国畜牧业经济发展亦不可能采用北美模式。草地大产草少,决定了我国畜牧业经济发展不具备选择澳新模式的基本条件。我国人口的65%属于农村人口,农业劳动力供给过剩是我国农业生产要素市场的主要特征。这一特征意味着我国农业劳动力成本低,同利用机械相比,利用廉价劳动力更具有比较优势,这就是为什么我国畜牧业经济发展是劳动密集型的,而不是资本密集型的主要原因。从业人口的受教育水平低、科技素质差,人均耕地面积小,决定了我国的畜牧业经济发展不可能是技术密集型和土地密集型的。

畜牧业生产的规模化是世界性的发展潮流,可以肯定,我国的畜牧业生产发展也不可能逆潮流而上。换言之,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畜牧业生产也必然会朝着规模化的方向迈进。但是,实现规模化生产可以有不同的途径,例如,培育家庭农场、建设规模化的饲养小区、发展大规模的商业化大农场,等等。我国目前的畜牧业生产从业者多数是小规模的农户,这也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基于这样的基本国情,我国实现畜牧业生产规模化途径应以培育家庭农场为主,即逐步实现由农户向家庭农场的转变。但是,毫无疑问,我国畜牧业生产的规模化进程将取决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漫长,所以,我国的畜牧业生产由农户向家庭农场的转变将面临各种挑战。

2、欧洲模式的发展趋势及对我国的启示

2.1欧洲家庭农场的基本特征

笔者曾经先后考察过匈牙利、芬兰、奥地利、意大利、荷兰、德国等几个欧洲国家。这些国家的畜牧业生产发展,包括养猪业、家禽业、肉牛业、奶牛业,都是紧紧依赖于家庭农场,像北美那样的牧场在欧洲几乎找不到。家庭农场有两个基本特征,特征之一:就是农场所需要的劳动力主要是家庭成员,包括夫妻和子女,很少有雇工。一般情况下,家庭农场的经营规模与家庭劳动力的供给水平相适应。特征之二:就是经营规模都不大。在德国,奶牛存栏量40头以下的家庭农场占66%,生猪存栏量600头以下的家庭农场占83%。在荷兰,家庭农场平均饲养奶牛59头。在奥地利,家庭农场经营规模更小,在饲养奶牛的农场中,养牛10头以下的农户占养牛农场总数的38%,养11—50头的占55%,养50头以上的占7%;在养猪农场中,年存栏量在100头以下的,占养猪农场总数的92%;年存栏量101—400头的,占7%;年存栏量400头以上的;占1%。

2.2欧洲的家庭农场经历了由农户到农场的转变

在上个世纪的60年代和70年代西欧的一些主要发达国家,许多农场都是兼业型农场,他们种粮、种菜、养猪、养牛同时从事几个行业,甚至有些农民是一边到工厂打工一边经营农场,农场的经营规模都比较小,专业化程度也很低。这些农场实际上相当于我国现在的农户。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奥地利的多数农场属于种植业与养殖业相结合的农牧结合型农场,即使是单纯从事养殖业的农场也都既养猪又养鸡,兼业型农场依然占农场总数的70%。2007年4月,笔者在考察德国巴伐利亚州的畜牧业时,访问了一个农场叫弗拉格纳农场(Fragner),这是一个经历了三代人经营的世家农场。1961年农场只有20头猪,13头奶牛,同时还经营几公顷耕地,当时属于一个兼业性农户。但是,40多年后的今天,该农场已经发展成为一个专业化的奶牛农场,奶牛存栏量达200头,同时还经营着104公顷的土地用来生产奶牛所需要的饲草饲料。可以说,弗拉格纳农场由一个兼业农户转变为一个专业化的农场,是在城市化和工业进程中实现的。它所在的村庄,1945年时有167个经营奶牛的农场,但现在全村只剩下他一家了,其他的农场有的转产,有的转让,有的出租,有的进城成为城市人口。弗拉格纳农场通过购买和租赁别人的土地扩大了自己农场的规模。弗拉格纳农场所经历的变化,记述了许多欧洲现代的家庭农场由农户向农场转变的历史进程。

2.3以家庭农场为中心构建社会化服务体系

欧洲的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以家庭农场为服务对象,围绕家庭农场而建立的。政府出台的相关产业扶持政策是针对家庭农场的;科技推广体系是针对家庭农场设计的;大学及研究机构的科技创新项目是针对家庭农场设计的;成立的各种行业协会是直接为家庭农场提高服务的。这种服务理念和制度设计贯穿于机械制造、动物育种、饲料营养、草场改良、疫病防治、粪污处理、农场管理等各个环节。这种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构建造就了具有欧洲特色的以家庭农场为基础的现代畜牧业。事实上,欧洲的许多国家都是以家庭农场为基础发展现代畜牧业的。例如,荷兰和德国都是在家庭农场的基础上,实现了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的转变。

荷兰的家庭农场在上个世纪50年代,手工挤奶相当普遍,一个挤奶工一天最多可以挤10~15头奶牛。60年代初开始推广机械挤奶,到60年代末机械挤奶得到普及。目前,荷兰的挤奶方式正在由机械挤奶向机械人挤奶转变。荷兰在欧洲各国中是采用机械人挤奶最多的国家。欧洲各国已经投入使用的挤奶机械人总共有500套,其中,在荷兰就有250套。荷兰的农场主们一直高度重视利用现代科技来发展奶牛业。他们紧跟现代农业科技发展的步伐,及时把最新的农业科研成果运用到奶业的生产实践中去。例如,他们采用人工授精、胚胎移植等现代生物技术改良牛群,利用计算机技术从事饲养管理,利用现代环保技术从事奶业生产,等等。

在德国的巴伐利亚州,奶业生产通过以家庭农场为基础的饲养体制也实现了由传统奶业向现代奶业的转变。笔者所访问的所有奶牛农场都采用现代的品种、现代的技术和现代的管理。从品种上看,他们所利用的德系西门塔尔在乳肉兼用型品种当中,无疑属于世界顶尖水平(母牛的平均单产水平约为7吨,同时,公犊有很好的育肥能力)。从技术上看,他们利用的草场全部为人工配方草场,每块草场上有10种以上牧草配伍,保证了饲草营养的多样性;牧草青贮及全株玉米青贮技术得到了普及推广;人工授精技术和胚胎移植技术在家庭农场中得到了普遍采用。从管理上看,普遍实现了完全舍饲与TMR技术的完美结合;高产奶牛的补饲实现了由计算机控制;牛的粪便全部实现了无害化处理。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对粪便进行了无害化处理,环境中的异味小,所以除了一些大型的奶牛场实现了场村分离外,还有相当数目的小型奶牛场依然在村庄内经营。

2.4我国应该以家庭农场为中心发展现代畜牧业

从发达国家的畜牧业经济发展趋势上看,畜牧业生产的规模化是一种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在这一历史发展的进程中,美国、加拿大选择了大农场的发展道路,而欧洲各国则选择了家庭农场的发展道路。虽然他们选择的发展道路不同,但都分别实现了现代畜牧业这一产业发展目标。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正处于选择何种规模化发展道路的交叉路阔。我国幅员辽阔,地区间的差异性大,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形成了农户、专业户、大农场、规模化饲养小区等多种经营成分并存的局面。但从全局上看,我国的畜牧业生产仍然是以农户的家庭经营为主的国家,借鉴欧洲模式,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中,把越来越多的农户打造成家庭农场,是畜牧业走向规模化经营的现实选择。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要特被强调针对家庭农场,科技创新、技术推广、高科技的研发都要服务于家庭农场,以家庭农场为基础发展现代畜牧业。

3、发达国家畜牧业组织化特征及对我国的启示

3.1发达国家畜牧业的组织化特征

发达国家的农业属于高度组织化的产业之一。在农业内部,畜牧业的组织化程度要远远高于种植业、林业和渔业。这是因为:第一,许多畜产品属于鲜活产品,货架期很短,要提高销售效率需要把生产者组织起来,进行有组织地销售;第二,畜禽属于活的动物,不能被人类直接消费,需要经过屠宰、加工后才能食用,所以畜牧业的产业链比种植业、林业和渔业都长,为了改善产业链各环节之间的协调性,需要建立产业组织。

发达国家畜牧业的产业组织,按照性质和功能可分为三类,即政治组织、经济组织和技术组织,与三种组织对应的名称分别是农民联合会、农业合作社及农会或农业协会。农民联合会属于农民自己的政治性组织,独立于任何党派和政府部门,其主要职责是代表农民利益,在参与政府决策中,为农民说话,反映农民的意见和要求。如果政府出台的某项政策招到它的反对,这项政策就很难付诸实施。农业合作社属于农民自己的经济性组织,合作社向农民提供的服务项目包括:①销售服务(销售合作社),例如,向社员销售机械、饲料、兽药等投入品;②加工服务(加工合作社),社员生产的牛奶、肉类都是经过合作社加工后进入市场的;③金融服务(信用合作社),社员可以通过合作银行进行储蓄和贷款。农会属于农民的技术组织,主要对农民提供各种技术咨询,经常为农民进行技术培训,在育种、人工授精、胚胎移植、防疫等许多方面为农民提供上门服务。

3.2发达国家畜牧业产业化经营模式特征

发达国家畜牧业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与我国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存在着本质区别。我国目前的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基本模式为“公司+农户”或者“公司+协会+农户”,而发达国家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基本模式为“合作社+公司+农户”。这两种模式存在着本质区别。我国的“公司+农户”模式,公司与农户之间基本是一种买卖关系,属于松散型的合作,公司与农户之间没有形成经济利益共同体,甚至有时存在经济利益纷争,彼此之间缺乏诚信与关爱。国外的“合作社+公司+农户”模式,合作社是公司的所有者,农户是合作社的股东,因此,农户也是公司的所有者,公司经营的好坏与农户的经济利益息息相关,年末农民可以享受分红。公司和农户之间在开拓市场、打造品牌方面存在一种互动力,形成了“品牌—市场—收益—品牌”良性循环。而“公司+农户”很难形成这种良性循环。

3.3我国应该让行业组织发挥更大作用

发达国家的畜牧业产业组织在行业发展过程中,既可以维护农民利益又可以为农民提供公众服务,起到了政府部门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发达国家政府赋予农民组织许多权利,例如,行业的规章制定、产品质量检测、技术标准和规范的制订、技术推广、政府补贴的发放、质量认证、市场监督等许多工作都交由行业组织办理。而我国目前行业管理的许多权利掌控在政府部门手中,但由于人力资源缺乏,许多事情想管而无力去管,很容易形成管理漏洞,不利于产业的发展。政府部门将来应该逐步放权,把自己无能力管的事情交由行业协会来管,让行业组织发挥更大作用。

汉代的牛推动了生产与祭祀文化发展,那是如何推动的

汉代的牛推动了生产与祭祀文化发展,那是如何推动的

牛作为一种有象征意义的动物,对百姓的生产、生活来说都有重要的作用。早在汉代时,牛就已经被百姓大量的蓄养起来了。但是因为种种原因,耕牛是被国家禁止屠杀的。但除此之外那些肉牛以及野牛是可以屠杀用来卖钱的,这种行为非常多,继而发展成一种商业行为。在生产方面,牛可以被用来耕地、拉车。而且,养牛行业也滋生了很多行业,例如给牛看病的医生,简称牛医,还有斗牛等职业。在养牛过程中,加深了汉代百姓对牛的认识,对汉代文化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并且因为牛的高尚品质,牛也被当做祭祀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东西,在祭祀中地位很高。

汉朝建立初期采取修养生息政策,人口逐渐恢复并逐年增加,朝廷设置了太仆院与畜府两大养殖部门,统治者和农民对牛的重视度极大提高

汉朝建立前期,因为长期战乱而导致了人口大量锐减,所以汉初时采用了修养生息的政策。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到汉武帝时期时,人口恢复并逐年增加,这就为养牛业的发展提供了人口基础。“九九加一九,汉代耕牛遍地走。”

在这种比较和平的社会环境下,牛的需求也逐渐增加,为了满足这种需求,汉朝的朝廷和汉朝百姓都进行了养殖。“术业有专攻”,原有的朝廷部门没有相匹配的,所以汉朝设置了专门养殖的部门,例如太仆院、畜府等。

以至于出现“太仆率诸苑三十六所,分布北边。以郎为院监,宫奴婢三万人,分养马三十万头,择取给六厩,牛羊无数,以给牺牲。”“致马千匹,牛倍之,羊万,粟以万钟计。”

以及“牛千蹄脚”的情况。汉朝百姓也可在自家院子里进行养殖。人口的增加进而促进了牛数量的增加,为养牛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但是汉朝的社会环境也有不利于养牛业发展的一方面,同时自然灾害也在一定程度上打压了养牛业的发展。汉朝虽然经历了“文景之治”“汉武盛世”这样比较和平的大背景,但“新莽篡汉”“戚官之争”等这样的乱世也阻碍了养牛业的发展。

因为乱世少不了战争,战争少不了兵,每家每户的劳动力被征兵,以及这种特殊时期人们对牛的需求也并不多,所以养牛业自然也得不到发展。遇到自然灾害时,养牛业更是会遭到重创。比如洪水、冰雹、地震等极端现象,会直接造成牛的死亡。最可怕的是牛瘟,这种瘟疫在古代几乎无法治愈,而且它给养牛业所带来的后果是不可估计的,“垦田减少,谷价颇贵,人以流亡”对整个社会都会有很大的影响。

汉朝的土地政策对汉朝养牛业也有间接的影响,汉朝的土地政策和秦朝一致,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这一政策导致汉朝土地兼并现象特别严重。西汉时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提高了对农民的重视以及农业的发展。这样一来便会有更多的人力和土地用来养牛和放牛。人力的增加提高了牛的数量,良好的环境提高了牛的质量。

汉朝时期的牛在生产和生活方面具有三大用途:以耕地为主,拉车、杵舂为辅,随后牛肉也成为西汉时期人们喜食的肉类之一

首先,汉朝的牛用途最广的便是耕地。汉元帝时期,土地兼并现象十分严重,豪强庄园势力得到提高。土地兼并增多意味着对生产就要投入更多的人力。因为牛耐苦力,而且力气很大,非常适用于耕地。所以为了改善这种情况,汉朝时期出现了铁农具的牛耕。

汉朝最重要的犁地方法就是“二牛抬杠”。在许多文献以及壁画上都有记载。耕牛技术的的出现首先在北方,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之后,北方已经基本普及耕牛技术,南方也得到了很大的推广。

这种发展离不开中央和各地官员的积极宣传与推广。“民有带持刀剑者,使卖剑买牛,卖刀买犊”

从这我们也可以看出牛在生产方面的重要地位。耕牛的出现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很大程度的减省了人力,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其次,汉朝的牛也被用于拉车。因为牛的力气非常大,可以拉很多人力不可能拉动的东西。“取民牛车三万两为僦,载沙便桥下,送致方上,车直千钱。”

就比如这里记载的沙子,人力很难把那么多的沙子运到一定的地方,而牛却可以,所以租家便一次租了三万辆。

从“今举俗舍本农,趋商贾,牛马牛舆,填塞道路”

中,我们也可以看到牛车的数量之多,所以牛车在汉朝是一种很普遍的存在。牛车的数量不但多,样式也是各种各样。一种是牛客车,就是用牵引绳一头拴上牛,一头连接着轿子,这一种主要用来乘人。

另一种是广柳车,与牛客车相比外形较大。这种车一般有两个用途,一个是用来关押犯人,据记载“乃髡钳季布,衣褐衣,置广柳车中”。二是运输货物,因为体型较大所以可以运输的很多的货物。除了以上两种车以外,汉朝还有很多根据现实情况二产生的牛车类型。

除了耕地与拉车以外,杵舂也借用了牛的力气。在古代,杵舂被用来用于加工粮食或者药物。

“宓牺之制杵舂,万民以济,及后人加功,因延力借身重以践碓,而利十倍,杵舂又复设机关,用驴、赢、牛、马及役水而舂,其利乃且百倍。”

养牛创新创业项目计划书

养牛创新创业项目计划书

养牛创新创业项目计划书

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接触到创业计划书的地方越来越多,一份优秀的创业计划书往往会使创业者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创业计划书怎么拟定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养牛创新创业项目计划书,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养牛创新创业项目计划书1

一、养殖基地概况

养殖场建设初期规模不大,大约30头种牛左右,约需资金20万元。将养殖场建在普定县农村,因为在农村拥有大量廉价,甚至免费的秸秆资源和充足的水源,可节省大量的资金和饲料,且这样喂养也有利于提高牛的肉质。种牛从湖南新晃引进夏洛来牛为主,另外可与其他种牛进行杂交,以培育出品质更好的牛。

二、产品介绍

1、夏洛莱牛原产于法国中西部到东南部的夏洛来省和涅夫勒地区,是举世闻名的大型肉牛品种,自育成以来就以其生长快、肉量多、体型大、耐粗放而受到国际市场的广泛欢迎,早巳输往世界许多国家,参与新型肉牛厢妁育成、杂交繁育,或在引人国进行纯种繁殖。

2、夏洛莱牛肉多,尤其瘦肉多,且国内早已引进,在生产性能方面表现出的最显著特点是:生长速度快,瘦肉产量高。成年活重,公牛平均为1100——1200千克,母牛700——800千克。在良好的饲养条件下,6月龄公犊可达250千克,母犊210千克。日增重可达1400克。在加拿大,良好饲养条件下公牛周岁可达511千克。该牛作为专门化大型肉用牛,产肉性能好,屠宰率一般为60%--70%,胴体瘦肉率为80%--85%。16月龄的育肥母牛胴体重达418千克,屠宰率66.3%。夏洛来母牛泌乳量较高,一个泌乳期可产奶2000千克,乳脂率为4.0%--4.7%,但该牛纯种繁殖时难产率较高(13.7%)。

3、综合上述信息,我们有信心培育出体型大,肉质好,生长快,繁殖能力强,母乳好的良种牛。且最近几年来,我国也早就进行了与黄牛的杂交实验,取得了明显效果。

4、关于防疫及饲养技术,则可向种牛源地进行学习。

三、市场调研与分析

1、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不再局限于食用猪肉上。肉的种类不断增多,尤其是牛肉因肉质鲜美,口味好,越来越受人们的喜爱。且交通发达,周边城市人口多,需求量大。再加上冷藏技术的进步,也可服务于贵州、云南、四川等各城市。

2、肉牛业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一是肉牛繁殖周期长、繁殖量少,当前肉牛长期处于供不应求阶段,货紧价扬将是今后相当长时间内肉牛市场的主要特点,现在发展正当其时。二是当前在市场经济趋势下,消费对象的日趋多元化,牛肉市场前景广阔。如我国与世界交往越来越多,海外对牛肉特别是高档牛肉的需求量将不断增大。三是肉牛养殖比其他养殖业风险小,疾病少,不会受散户的冲击。

四、创建养牛场的优势

本人出生在农村,小时候就放牛,对牛产生了一种特别的情趣,家中一直养牛,父母具有丰富的养牛经验。在养牛方面,父母可以为自己提供很好得到帮助。另外,养牛具有以下优点:

1、消化周边的秸秆和杂草,避免秸秆和杂草焚烧所产生的废气污染环境,加重温室效应。

2、对于养牛所产生的牛粪以及污水,可用于施肥,这也是收益之一。另外,也可用于沼气池,作为产生沼气的原料。

3、养殖基地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帮助周围农民提供就业,村民可以不用到遥远的城市打工也能在家挣钱,减少留守儿童的比率,这也是增加农民经济来源的有效途径。

4、当前农村居民由于外出务工,土地大多荒废,可以征用农村荒废土地种植玉米,草等植物作为饲养原料,使丢弃的土地得到充分利用的同时也能绿化环境。

5、可以发展其他行业。如酿酒,将酿酒剩余的酒渣也是饲养的饲料,而且可以加速肉牛的生长。在养殖基地的下游还可以发展旅游业,渔业,行成小生态饲养园。

五、生产与经营计划

1、制定生产计划。社长依据生产计划指挥和组织生产,使各生产环节协调运转,顺利完成生产任务。

2、牛群周转计划。肉牛场规模和经营活动决定牛群周转,根据牛群周转计划组织饲料供应,制定劳动力计划、建设棚圈计划、物质采购计划。牛群周转计划是作到有计划生产的保证。

编制牛群周转计划的依据:

(1)牛群结构。由生产规模确定年内牛群数量的变动情况,如牛群存栏头数、淘汰牛头数、分娩牛头数以及按计划应出售的幼牛、育肥牛头数。

(2)牛群繁殖情况。牛群繁殖情况与牛群结构紧密联系。根据参加种配种牛头数,计算分娩母牛数和犊牛数。对于育肥肉牛,根据生产规模购进育肥牛数。

(3)基础母牛使用年限。根据体质和繁殖性能,决定基础母牛使用年限和淘汰牛头数。同时,决定育成母牛的预留比例,这也与牛群结构互为联系。

(4)育肥计划。由牛群产犊数确定各期育肥牛数及相应的产肉计划。

六、人员和组织管理

1、建立机构。为保证肉牛场生产有秩序的进行,需建立一个统一的指挥系统,行使决策权,来有效地组织生产,协调各部门有序的工作。肉牛场一般为场长负责制,由场长通过班组长和技术人员直接管理牛群和经营工作。对于规模较大、牛群分组的牛场,可建科室或场长助理来协助场长管理生产。科室或场长助理对场长负责,行使范围内的职责,深入第一线指挥生产。

2、当牛场扩大以后,进一步聘用畜牧业专家进行指导以及进一步培养优良肉种牛,并招聘畜牧专业的高材生来进行科学养殖。

3、雇佣周围村庄的有经验的村民进行养殖,工资低且能留得住,经验有利于合作社的发展。

七、成长发展规划

1、自己的目标是随着合作社规模的扩大,资金的宽裕,会进一步发展肉牛屠宰加工厂,皮革厂等相关的产业,形成一个完整的牛产品加工链条,把牛产业做强做大。

2、通过自己的小企业,带动全村人甚至更多的人发展。更希望更多的人才投入,帮助下岗的工人再上岗就业,也能够解决很多大学生毕业就业困难的问题。

3、当上述过程进行当中时,我会进一步“走出去”:到牛肉需求量多的地方建立分厂及一系列的配套工厂;让我们的牛肉走出贵州去,建立自己的牛肉品牌,最终是建立自己一整套的养殖,加工,销售一条龙体系。

养牛创新创业项目计划书2

一、项目摘要

大力发展牛羊养殖繁育,是发展畜牧业,调整农业结构,保护生态治理环境的重要举措,对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意义重大。

牛羊养殖业一直是农业经济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规划设计不合理、养殖设施不配套、建设标准滞后、建设成本大、施工浪费严重等问题,成为目前发展小区规模化草食畜牧产业生产的不足和缺陷,为了尽快适应牛羊养殖业的新形势,充分发挥牛羊养殖业的传统优势,打出特色牌,特准备发展牛羊养殖示范户。

本项目在现代先进的饲养技术和管理技术条件下,引导农民走出传统养殖圈子,进行“粮、经、饲”种植,牛羊采用规模化养殖,有利于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养殖的生产效率和生产水平。有利于促进养殖、加工、经营、销售各环节联结,进一步缓解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提高畜牧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推进畜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牛羊采用规模化养殖,有利于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养殖的'生产效率和生产水平。发展养殖牛羊业,同时针对本地区牛羊的品质及养殖水平滞后的现状,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动力,以基地为依托,充分利用农业产品化调整的契机,发挥牛羊养殖业现有优势,积极引导优质商品肉牛,肉羊的生产。项目计划:欲建立了一个规模养殖示范场,厂房、设备部分已经齐全,希望争取帮扶资金尽早完成厂房和其它各项设备筹建,早日投产,使牛羊养殖业规模扩大带动当地的群众致富,进一步扩牛羊销售市场,逐步树立我们自己的品牌,切实达到创业的目的和宗旨。

二、项目的基础条件

1、有利的区位优势

牛羊养殖场位于吐鲁番市与乌鲁木齐市两市交界之处,交通运输方便,有着良好的区位优势和市场前景。

2、突出的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

①在我们当地区主要生产葡萄、玉米和土豆,非常适应畜牧业特别是养殖牛羊业的发展。

②近年屠宰业发展迅速,除原各乡镇定点屠宰场外,现吐鲁番由于修建了火车站和飞机场引进了一大批外地企业和新修了大量的场房、食品加工厂和冷冻场也大量增多,平均每天屠宰量超过千头,所以牛羊需求量极大。

三、项目建设内容与实施规划

(一)项目建设内容:成立个体牛羊养殖户,欲形成大型特色规模养殖示范场和示范户,形成集饲养、饲料加工、环境保护、牛羊繁殖多功能为一体的规范化生产示范基地。

(二)项目实施规划:本项目预计在20xx年6月份开始实施,20xx年八月开始建牛羊舍,20xx年的10月份完工,12月正式开始养殖。初期预计养殖仔牛羊各10头,母牛羊各5头,肥牛羊各10头,公牛羊1头。

四、项目建设原则和组织形式

(一)建设原则

1、坚持面向现未来,面向现代农业,高起点原则。

2、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饲养适销对路的牛羊,保证销售;加工、饲养协调一致的原则;

3、坚持推广应用现代农业技术,搞绿色、无公害、高品质的商品肉牛羊生产的原则;

4、坚持自愿与自主的原则:农户自愿参加,自我投入,遵守合同;

5、坚持多方投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

6、坚持环境保护原则:基地养殖场要合理规划,合理布局,防止环境污染。

(二)组织形式

1、资产所有形式。前期资金来源主要由政府划出10%的财政牛羊繁育发展基金、养殖户个人资金及银行组成。政府和银行的扶贫资金由扶贫办封闭管理,扶贫办分别和企业、养殖户签定使用合同,保证资金正确使用和到期收回。

2、经营形式。由政府协调,引进企业,以约定方式组成“公司+养殖户”联合体,以降低养殖户投资风险。

3、管理形式。规划建设由政府统一设计、施工,保证先进性和高质量;技术服务、防疫和销售方面通过公司统一组织实施,注重保护养殖户利益。

4、政府负责协调服务,制定政策,承办项目,组织实施。

5、公共设施管理。水、电、路等公共设施由自己统一管理和使用,运行和维护费由养殖户自己承担。

五、项目投资预测

项目现共需资金4万元(详见投资预测表)。现目前急需建厂房一间,购买良种母牛羊各5头,需要1万元,饲料和玉米1.5万元。

六、市场情况

牛羊肉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肉食品,是我新疆人民最喜欢吃的传统肉食品,市场需求大。并且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肉蛋质的需求逐渐增加,同时对牛,羊肉的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几年,我国牛羊生产发展较快,但是由于生产方式落后"科技含量低!我国的牛、羊肉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不能大规模出口!而国内牛羊肉的消费群体小!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生产的发展!抑制了市场价格的上涨。该项目将按“公司+养户”的方式运作,按合同生产,市场较为稳定。公司将与屠宰厂签定供销合同,实行优质优价,解决养殖户的后顾之忧。

七、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分析

(一)社会效益分析:养殖牛羊场建成后能使农民增加收入,脱贫致富,奔上小康生活,充分体现国家和社会对农民的关怀,维护社会稳定。

(二)经济效益分析:

成本以平均每户饲养5头基础母牛,每年育肥100头仔牛,每批50头;每头平均体重100公斤,价格20xx年市场价格35元/公斤计。

八、风险防范

1、市场风险。加强公司+养殖户合同管理,严格制定价格、数量、质量标准,确保全部回收。

2、价格风险。由于价格变动频繁,养殖牛羊的收益波动大,短期内风险较大。因此养殖要有五年以上的规划,研究降低饲养成本的方法,开发廉价饲料,例如:青贮饲料。同时,要推广新技术、新品种,加强管理等途径。

3、病疫风险。按照2002年农业部发布的“动物防疫条件审核管理办法”及国际国内有关养殖场建设规范,养殖小区(场)选址要符合动物防疫要求,必须与生活区分开,这是动物防疫法律法规规定,也是畜牧业生产安全管理及养殖小区规划设计的需要。因此,建设养殖小区要和居民生活区完全分开,并最少保持在300米以上的距离,有效预防养殖场污染周围居民环境。除财政部外,农业部下一步将继续支持牛、羊原种场和扩繁场建设,增加供种能力。积极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建设规范和技术规范的实施,鼓励和引导散养农户向适度规模养殖过渡。

九、环境治理

沼气池建设。沼气利用作为一项成熟技术,目前在农村广泛推广应用,牛羊养殖小区建设沼气池既解决了粪便污染。

;

养牛放养和圈养有什么不同

养牛放养和圈养有什么不同

放养,即自然放牧。特点是:首先,生长发育较慢,牛比较瘦。其次,不需要有太多的饲养管理。人工成本,饲料成本降低。而且对于疫病防控较少或不易防控,一旦出现疫情,难以控制。

圈养,舍饲,即不放牧,栓养。特点是:牛生长发育快。由于减少了游走觅食活动,饲草转化成牛肉的比例提高,单位草量能产出更多的牛肉,饲养周期可缩短一半时间,周转快,效益高。其次,积肥多。放养一只牛年平均积肥500kg,而圈养时为1000kg。同时这样做可以促进植被的恢复,解决林牧矛盾,有利于饲草业商品化,带动草食动物生产向集约化、规模化发展。

发展奶牛健康养殖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发展奶牛健康养殖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牛能大量利用人和其他动物不能食用的青粗饲料、饲草、农副产品及秸秆。奶牛是草食动物,有四个胃。牛瘤胃微生物具有发酵机能,可将各种青粗饲料和农副产品转化成牛体组织,并进一步转化成人类所需要的肉、奶等产品。因此,利用秸秆养牛称为“过腹还田”,既提高了秸秆的利用价值,也发展了养牛业。

牛奶是仅次于人类母乳的营养价值最高的食品。牛奶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氨基酸、糖类、20多种矿物质及多种维生素。纯牛奶中的矿物质都是溶解状态,而且各种矿物质的含量比例,特别是钙、磷的比例比较合适,很容易消化吸收。因此,牛奶的营养价值很高,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食物之一。

发展奶牛养殖,在我国有着广阔的前景和巨大潜在市场。2013年,我国人均占有奶类30千克,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约为发达国家的1/10。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奶及奶制品需求量不断增加,这也给奶牛生产带来机遇。

据农业部对250个奶牛养殖定点村的监测,2012年饲养一头泌乳牛,奶农年平均收益为1600元左右;规模牧场效益较好,饲养一头泌乳牛可达4000元以上。因此,发展奶牛养殖业,能增加收入,推动经济发展。

关于发展养牛生产的意义和发展奶牛健康养殖的现实意义是什么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