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萍乡养牛人,江西省的地级市有几个

江西萍乡养牛人,江西省的地级市有几个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江西萍乡养牛人,以及江西省的地级市有几个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安徽用四字成语描述

安徽用四字成语描述

1.形容安徽安庆,风景的四字成语

山清水秀

shānqīngshuǐxiù

[释义]清:纯净;秀:秀丽。形容风景优美。

[语出]宋·黄庭坚《蓦山溪·赠衡阳陈湘》:“眉黛敛秋波;尽湖南;山明水秀。'”

[辨形]清;不能写作“青”。

[近义]山明水秀

[反义]穷山恶水

[用法]用作褒义。形容风景优美。一般作谓语。

[结构]联合式。

[例句]

①我国江南有许多~的旅游胜地。

②~的江南;今年又是一个丰收的年景。

2.形容中国各省的四字成语

西藏世界屋脊安徽江淮大地福建八闽大地河南中原大地广东南粤大地山东齐鲁大地河北燕赵大地湖北楚天大地四川天府之国江西赣鄱大地山西三晋大地陕西三秦大地城市别称:上海:不夜城南京:六朝古都、石头城、金陵、钟山龙盘,古城虎踞、徐州:彭城连云港:淮口巨镇、东南名郡、欧亚大陆桥头堡扬州:芜城常州:中吴要辅无锡:小上海苏州:姑苏城、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泰州:汉唐古郡、淮海名区仪征:风物淮南第一洲兴化:水乡、锅底洼靖江:苏北小江南丹阳:江南文物之邦句容:南京东南门户江阴:延陵古邑、春申旧封宜兴:中国陶都、洞天世界常熟:水乡昆山:鹿城杭州: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武林、丝绸之府温州:鹿城绍兴:蠡城嘉兴:丝绸之府、水乡泽国、鱼米之乡湖州:丝绸之府、鱼米之乡衢州:柯城舟山:千岛之城、祖国渔都富阳:鱼米之乡、文化之邦余杭:丝绸之府、鱼米之乡、花果之地、文物之邦慈溪:浙江棉库粮仓嵊州:越剧故乡海宁:皮具之都、潮城平湖:金平湖东阳:百工之乡、人才市义乌:小商品城、糖乡永康:五金城江山:东南锁钥、入闽咽喉合肥:淮右襟喉、江南齿唇,江南之首,中原之喉淮北:淮北煤城芜湖:鸠江马鞍山:江南钢城铜陵:江南铜都蚌埠:珠城黄山:徽州(长白自加)滁州:皖东门户、江北锁钥、南京襟喉桐城:七省通衢福州:温泉城、花果鱼米之乡、三山、榕城厦门:鹭岛、鹭江莆田:荔城、田径之乡、侨乡、戏曲之乡、鞋城泉州:鲤城、刺桐城漳州:芗城、花果之乡、华侨之乡、水仙花之乡南平:理学之邦、绿色宝库龙岩:金山银水福清:玉融永安:燕江、燕城石狮:闽南明珠、服装城晋江:侨乡、海滨邹鲁邵武:铁城、武夷山下一明珠建瓯:金瓯宝地、绿色金库建阳:潭城之城、潭阳漳平:金山银水绿宝福安:韩城武夷山:世界生物之窗南昌:灌婴城、灌城、英雄城景德镇:瓷都萍乡:江南煤城九江:浔阳、九省通衢、江州上饶:豫章第一门户德兴:百里林区、绿色宝库宜春:湖赣孔道、吴楚咽喉丰城:剑邑、煤海粮仓金丰城樟树:药都、酒乡、盐化城抚州:才子之乡井冈山:革命摇篮瑞金:红色首都济南:泉城、一城山水半城湖青岛:岛城潍坊:风筝城烟台:葡萄酒城威海:海上花园城日照:欧亚大陆(又一)桥头堡德州:九达天衢、神京门户临沂:齐鲁之襟喉寿光:蔬菜之乡、盐都莱阳:梨乡莱州:胶东粮仓蓬莱:人间仙景招远:金城天府、银丝之乡曲阜:孔子之乡、礼仪之邦文登:天福胜地乳山:金岭银滩乐陵:枣乡滨州:渤海明珠荷泽:书画之乡、武术之乡、戏曲之乡、牡丹城聊城:凤凰城、江北都会六安:皋城阜新:煤电之城,玛瑙之都,玉龙故乡,三丰故里,契丹发祥地含有地名的成语:邯郸学步福如东海,寿比南山洛阳纸贵泰山鸿毛虎落平阳围魏救赵火烧赤壁桂林一枝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3.用江淮大地形容安徽,还可以用哪个词形容安徽

我可以用一个词形容:三黄。

即,黄山,黄梅戏,黄山烟。此三黄让安徽闻名于世,也是安徽的骄傲和自豪1、绿城合肥,因为合肥的森林覆盖率在全国大城市中第一位2、江城芜湖,逆长江而上最后一个深水港囗3、电城淮南,淮南包括在建电站在华东是第一位的4、珠城蚌埠,古为采珍珠之地,千里淮河第一城5、文城安庆,桐城学派,黄梅戏发源地6、煤城淮北,淮北.皖北两大矿业基地7、钢城马鞍山,小学都知道的江南一枝花8、牛城阜阳,人囗众多,新闻也多,吹牛养牛一样棒9、铜都铜陵,别看我小,青铜文化我最早10、山水城黄山,既有山美又有水秀,既有文化底蕴又有红顶徽商11、家电城滁州,扬子江畔,扬子扇,大江南北风行一时12、佛城池州,九华山畔连城都有灵气13、诗城宣州,一个敬亭山,多少诗人来访谈14、皋城六安,六陆不分,皋搞不辨15、石城宿州,与和田玉石齐名的灵壁奇石为中国一绝16、酒城亳州,中国四大酒乡之一,古井贡酒,醉三秋,高炉家等,药都一般不叫17、湖城巢湖,全国五大淡水湖畔的唯一带湖名的城市。

4.形容“美丽的黄山”的四字词语有哪些

1、“巍峨雄奇”2、“挺拔险峻”3、“奇峰突起”4、“剑锋千仞”5、“峰峦叠嶂”1、巍峨雄伟读音:[wēiéxióngwěi]释义:1.亦作“巍峩”。

高大;高大雄伟。2.倾侧不稳。

多形容醉态。3.比喻居高第,名列前茅。

2、挺拔险峻读音:[tǐngbáxiǎnjùn]释义:一般用于形容山峰险峻和高大挺拔的意思。3、奇峰突起读音:[qífēngtūqǐ]释义:突然出现一座奇异险怪的山峰,这是字面意思。

江西省的地级市有几个

江西省的地级市有几个

截止到2018年,江西省有11个地级市。分别是:南昌、九江、景德镇、萍乡、新余、鹰潭、赣州、宜春、上饶、吉安、抚州。

江西地处中国东南部,北纬24°29′14″至30°04′41″,东经113°34′36″至118°28′58″之间,东邻浙江省、福建省,南连广东省,西接湖南省,北毗湖北省、安徽省而共接长江。是长江经济带重要组成部分。

江西辖境面积共16.69万平方公里,2017年常住人口4622.1万人,辖11个设区的市、100个县级行政区(县、不设区的市(县级)、市辖区)、1个国家级新区,省会为南昌市。

扩展资料:

部分地级市介绍:

1、南昌

简称洪,又称洪城、英雄城,是江西省省会,江西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交通中心,长江中游城市群重要城市,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核心城市,中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和现代制造业基地。南昌地处江西省中部偏北,赣江、抚河下游,濒临中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西南岸。

自古就有“粤户闽庭,吴头楚尾”之称。南昌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着两千两百多年的建城史,因南方繁荣昌盛而得名,一直都是府、州、省、道治所,1927年八一起义,在此里诞生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支独立领导的人民军队,是著名的革命英雄城市。被誉为军旗升起的地方。

2、九江市

是江西省下辖的地级市,简称“浔”,古称浔阳、江州、柴桑,是一座有着2200多年历史的江南名城。九江地处长江中游东南岸、江西省最北部,江西省第二大城市,江西省省域副中心城市,江西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教、商业次中心城市。

长江中游区域中心港口城市,中国十大魅力城市,中国著名旅游城市,山水城市。九江素有“江西北大门”之称,九江环境优美,景色迷人,拥有“江到浔阳派,分明是画图”之美称。

九江旅游资源极其丰富,中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有三分之二的水域面积在九江,世界文化景观遗产庐山、佛教净土宗发源地东林寺、江西”千岛湖“庐山西海、中部“九寨沟”龙源峡皆位其境内。

3、景德镇

别名“瓷都”,位于江西省东北部,黄山、怀玉山余脉与鄱阳湖平原过渡地带。与安徽省安庆市,池州市为邻,处于皖(安徽)、浙(浙江)、赣(江西)三省交界处,是中国重要的交通枢纽中心。位于长江之南,历史上与广东佛山、湖北汉口、朱仙镇并称全国四大名镇。

4、萍乡市

是江西省下辖市(地级),位于江西省西部,东与本省宜春市、南与吉安市、西与湖南省株洲市、北与湖南省长沙市接壤。地处东经113°35′~114°17′,北纬27°20′~28°0′之间。

萍乡是江西的“西大门”,在赣西经济发展格局中处于中心位置,素有“湘赣通衡”、“吴楚咽喉”之称。因古代萍乡生有一种水面浮生植物萍草,是萍草之乡而得市名。

5、上饶

江西省地级市,古称饶州、信州,位于江西省东北部,北纬27º48´~29º42´,东经116º13´~118º29´之间,属内陆区域。上饶东联浙江、南挺福建、北接安徽,处于长三角经济区、海西经济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三区交汇处。

自古就有“上乘富饶、生态之都”、“八方通衢”和“豫章第一门户”之称。上饶名山胜迹众多,早在唐朝就已是旅游胜地,历代官宦名流、文人墨客留下的观光游记、诗词歌咏数不胜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江西省行政区划

江西的经济

江西的经济

20世纪50年代以前,江西为农业省,经济基础薄弱。1949年,工农业总产值为12.2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仅为2.16亿元;财政收入仅为0.8亿元;人均财政收入仅有7元。50年代以后,经济发展较快,到了1998年,全省工农业总产值2464.5亿元,财政收入145.66亿元,人均财政收入348元。主要农产品产量进入全国前10位。并由部分调入转变为全部净调出,50年累计净调出商品粮1200多亿斤。工业总产值达1729.62亿元,比1949年增长800倍。同时,江西国防工业积极实行“军转民”战略,民品产值已占总产值的90%以上。

2015年,江西省实现生产总值16723.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14年增长9.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73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8487.3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6463.5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10.6:50.8:38.6。

江西境内的鄱阳湖平原地区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江西是建国以来两个从未间断向国家贡献粮食的省份之一,华东地区木材和毛竹生产基地,中国淡水渔业重点省份之一,中国铜、钨等有色金属工业的重要基地。绿色农产品正成为重要增长点,共有绿色食品数量达916个,有机食品数量415个。同时建有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73家,其中国家级14家。江西基本形成了汽车航空及精密制造、特色冶金和金属制品、中成药和生物制药、电子信息和现代家电产业、食品工业、精细化工及新型建材等六大支柱产业,光电、高精铜材、优特钢材、特种车船、精密机械、生物医药、特色化工、绿色食品、度假旅游、新型服务等产业呈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历史发展西汉时,鄱阳湖平原和赣江、抚河沿岸谷地农垦逐步兴起,南昌、九江开始成为江西政治、经济和交通中心。西晋末年,北方迁入鄱阳湖周围地区的人口渐增,带来了北方的先进耕作技术。至南朝时,江西已有大量粮食东运。安史之乱以后,省境不仅北部平原及南北通道沿线地区农业兴盛,而且东北、西北及中部丘陵区也广泛开发,粮食、茶、麻等作物有很大发展。南宋及元初,省境陆续兴修了多处水利工程,农业生产条件有所改善,在农业较发达地区,农作物生产开始萌发专门化过程,北部地区小麦种植普遍,茶叶产地日增,婺源茶叶誉为绝品;朱橘、柑橘、金橘运销京师;明、清时期,省境民屯普遍,水利工程又有更大发。明初垦荒面积曾达43万余公顷;清末,由于帝国主义的掠夺,江西已有所发展的茶叶、粮食、烟叶、苎麻、蓝靛等的生产备受排挤减产。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江西粮食产量较抗战前最高年产量减少60%,森林面积缩减30%,70%的油茶林面积及85%的茶园面积陷于荒芜。产业现状江西是中国江南以水稻为主的重要粮食产区之一。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占作物总播种面积的60-70%。其中水稻常年播种面积约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85-90%,稻谷总产量约占粮食总产量的95%。1957年以后双季稻面积不断扩大。小麦的分布以赣北为主,甘薯则以赣中、赣南最多,大豆则主产于鄱阳湖东岸、南岸及吉泰盆地。80年代以来,江西在鄱阳湖畔和吉泰盆地建设了一批商品粮基地县。

包括油菜籽、花生、芝麻在内的油料作物约占江西经济作物播种面积的70%,其中油菜籽占40%以上。油茶是省内主要的木本油料,面积约100万公顷,略少于湖南,居全国第2位。棉花主要产于赣北、赣中和赣东北3大棉区。江西是中国南方九省(区)产蔗区之一。苎麻为江西具有全国意义和地方特色的传统经济作物。黄红麻以余江、金溪为主要产地。烤烟主要分布于赣南。茶园以赣东北的上饶市、景德镇市及赣西北的修水流域最为集中。柑橘栽培集中于新干、清江,抚河流域和赣南三大片。

江西是中国东南重要的木材、毛竹产地之一。全省活立木蓄积量达2.54亿立方米,竹材蓄积量为8.8亿株。森林以樟、楠、柏、栲、栎类等阔叶树居多,针叶树则有杉木、马尾松等。山地丘陵中还广泛分布有油茶、油桐、乌桕等多种经济林木。森林主要集中分布于三南、安寻、上犹江、遂川、幕阜山等11个林区。

畜牧业以养猪和水禽较有基础。赣江、抚河流域及鄱阳湖区为全省养猪业较发达的地区。全省有乐平猪、玉山黑猪、赣州白猪、兴国茶园猪和滨湖黑猪等优良猪种及杂种猪。养牛业以黄牛较盛,多分布于丘陵山区,滨湖及河谷平原地区则以水牛为主。此外有山羊和地方家兔等。水禽主要有肉用大余和宜春麻鸭及玉山大白鹅等。泰和武山的“武山鸡”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

江西是中国淡水渔业重点省份之一。包括鄱阳湖在内的总水面达166.7万公顷,其中可供养殖的水面达26.7万公顷。省境长江沿岸一带水域,所产鱼苗除供全省养殖外,还运销国内许多省区。名贵鱼类有鲥鱼和婺源的荷包鲤、兴国的红鲤等。

2015年,粮食播种面积5558.4万亩,粮食总产429.7亿斤,实现“十二连丰”。油菜籽总产量73.9万吨,单位面积产量首次突破90公斤关口,达90.4公斤/亩,总产、单产实现连续12年增长。猪肉产量253.5万吨,牛肉产量13.6万吨,羊肉产量1.2万吨,禽肉产量66.3万吨。禽蛋产量49.3万吨,牛奶产量13万吨。从汉代开始,江西就是内地重要的造船基地。龙泉(今遂川)郭氏父女创龙泉码,为传统木材贸易作出重大贡献。“安史之乱”以后,江西境纺织、陶瓷以及银、铜、铁、铅等采冶业均有所发展。昌南(景德)镇瓷器则已名闻天下。南宋及元初,景德镇成为闻名全国的瓷都,渐为中国瓷器制造业中心之一。明初手工业以冶铁、炼铜铸币业著名;手工造纸遍布各地;制瓷业日趋发达,到明初官窑、民窑已近3000余座,年可产瓷器数十万件。

清末,由于帝国主义的掠夺,已有一定基础的纺织、造纸、瓷器等手工业遭严重打击。近代工业落后,唯煤矿和钨矿的开采略具规模。1898年萍乡煤矿大量开采,为便于煤炭外运,1905年修筑了萍(乡)株(洲)铁路,1908年又修筑了南浔铁路。省内丰富的钨矿资源亦深受帝国主义掠夺,从1917-1918年开始大规模土法开采赣南大庾、西华山一带钨矿,此后又扩及龙南、全南、崇义等县共30多个矿场,资源破坏严重。至1923年汉阳铁厂停办之后,萍乡煤矿产量大幅度下降。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江西工业破坏无遗。50年代开始逐步形成门类较齐全、布局较合理的工业体系,其中有色金属冶炼、机械制造、制瓷等居全国前列。工业体系江西有色金属采冶工业较发达,逐步形成了“南钨北铜”为主体的国家重要有色金属生产基地。在赣州已建有钨冶炼厂。上饶、临川、九江、鹰潭等地正建设成为赣北铜业基地。贵溪冶炼厂是中国规模最大的现代化炼铜企业。江西钢铁工业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主要以省内铁矿和煤炭为原料,新余所产锰铁产量约占全国一半。龙南县为中国南方重要稀土生产地。

萍乡煤矿是开采历史较长、产量最大的老矿区,丰城煤矿为省内第2大煤矿,系20世纪50年代以后新建的现代化煤矿。

南昌为中国飞机制造基地之一;南昌、临川、上饶等地兴建了汽车制造工业;瑞昌、九江崛起为重要船舶工业基地。此外有拖拉机、柴油机、电机、机床、矿山机械制造、精密光学仪器和仪表制造。电子工业是省内新兴工业,80年代初期已遍及全省,以南昌、景德镇、吉安等地为著。

制瓷工业历史悠久,著名瓷都景德镇历来是中国著名的瓷器生产中心。1949年以来,瓷器生产逐步机械化,产品分色釉瓷、彩绘瓷、刁镶瓷3大类,并恢复了金星绿、匀红、霁红等产品的制造。

轻工业以纺织、造纸、制糖等为重要。纺织工业以棉纺织工业为主,主要分布于九江、南昌、临川3市;麻纺织和丝绸工业则以南昌为重点;化纤纺织工业以南昌和乐平为主。造纸工业以南昌、赣州、吉安为基础。制糖工业集中于赣南甘蔗产区的南康、赣县。

化学工业为江西新兴工业部门。九江已成为省内新兴的石油化工基地;南昌、新余以化肥生产为主;此外,还有九江、新干的制碱;南昌、鹰潭、德安的橡胶;南昌、于都、瑞金等地的塑料等。

木材加工工业以赣州、吉安、樟树、南昌为主。

2015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268.9亿元。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增加值269.1亿元,股份制企业增加值2847.6亿元,私营企业增加值2992.2亿元,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加值1112.5亿元。分行业看,38个行业大类中33个实现增长,装备制造业实现增加值1655.2亿元,对全省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27.7%。分产品看,350种产品中有207种产量实现增长,主要工业品中,十种有色金属167.8万吨,房间空气调节器372.9万台,太阳能电池560.5万千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2333.4亿元。“安史之乱”以后,江西境商业渐发达。唐代为发展对外贸易,再度开辟穿越大庾岭、南达广州的驿道,各国使臣也沿此路线利用长江水运辗转抵长安。南昌、九江成为商旅汇聚的繁荣都邑。明、清时期,除南昌、九江外,清江、吉安、临川、赣州等自明代起亦成为较大都邑。九江商业尤为繁盛,被列为中国三大茶市、四大米市之一。景德镇、樟树镇、河口镇、吴城镇号称江西四大镇。第二次鸦片战争后,1858年九江辟为商埠,1861年正式开埠通商。尤当长江航运兴起后,九江成为江西最大物资集散中心。

国内贸易:2015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896亿元。其中,限上消费品零售额2272.1亿元。按城乡分,城镇4885.5亿元,其中,城区3118.7亿元;乡村1010.4亿元。按消费类型分,餐饮收入693.5亿元,商品零售5202.4亿元。另外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比2014年上涨1.5%,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2014年下降6.3%。

对外经济:2015年,全省进出口总值2641.5亿元。其中,出口值2060.9亿元,进口值580.6亿元。分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出口1723.3亿元,加工贸易出口290.9亿元。分企业性质看,私营企业出口1526.7亿元,外商投资企业出口433.5亿元,国有企业出口98.9亿元。分商品看,机电产品出口872.8亿元,高新技术产品出口326.5亿元。分国别看,对美国出口272亿元,对韩国出口109.3亿元,对东盟、欧盟分别出口380.3亿元、251.7亿元。

旅游业:2014年,江西省接待国内旅游人数31134.5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2615.2亿元,入境旅游者人数171.7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5.57亿美元。

邮电业:2014年,江西完成邮电业务总量445.7亿元。其中,邮政业务量51.4亿元,电信业务量394.3亿元。年末固定电话用户577.4万户;移动电话用户总数为2938.5万户,3G移动电话用户1150.7万户;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434.2万户,移动宽带用户1914.6万户。

金融业:截至2014年末,江西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21537.7亿元。其中,单位存款余额9520.7亿元,个人存款余额11048.3亿元。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5466.1亿元。

证券业:截至2014年末,江西省有证券公司2家、期货公司1家、证券分公司11家、证券营业部239家、期货营业部30家。全省境内证券市场共有A股上市公司32家,全年证券经营机构累计成交2.9万亿元,期货经营机构共代理成交5.2万亿元。

江西有什么地方名歌

江西有什么地方名歌

富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与光荣的革命传统的江西人民,世世代代的生产实践与社会实践中,创造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生动活泼、色彩斑斓的江西民间音乐,伴随着历史的脚步,不断发展,成为我国民族文化瑰宝富矿中极为可贵的一个组成部分。江西民歌即是江西民间音乐中的重要部分。根椐不同的歌唱环境、歌唱方式和歌唱功能,江西汉族民歌的体裁可分为号子、山歌、小调、灯歌、风俗歌、儿歌六大类。

(一)号子产生于生产劳动过程,直接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不同的劳动,有不同节奏的号子。大体可分为水上号子和陆地号子两种。水上号子又有排工号子和船工号子两类。排工号子用于扎排、放排的全过程,船工号子则用于撑篙、摇橹、拉纤等劳动中。陆地号子广泛运用于建房、采石、伐木、运木、挖渠、架桥、铺路、造库、拦河筑堤坝以及锯板、车水、榨油、舂米等工种。号子的演唱形式多种多样,有一领众和的多人唱,活气息浓厚。节奏铿锵,音调粗犷,气势豪迈。歌词有两字、五字、七字句,间以衬句有对比有较自由的个人唱,它们都与劳动的力度的强弱、动作的快慢相关联。劳动号子大都是生活气息浓厚。。节奏铿锵,音调粗犷,气势豪迈。歌词有两字、五字、七字句,间以衬句连接和扩展。曲调的特点一般是用材较少,结构上常用一个单一乐节或乐句加以多次变化重复,句幅较短,简洁明快,大多用一个基本统一的节奏型,贯穿前后。

(二)江西山歌是山野田畈之歌,是广大劳动人民自由地抒发思想感情的一种极为普遍的歌曲。山歌一般多数是独唱和对唱,也有一领众和等形式。江西山歌根据音乐风格和歌唱特点可分为高腔山歌和平腔山歌两种。高腔山歌一般起调较高,句幅较宽,拖腔较长,多用真假嗓音结合歌唱,旋律高亢激越,感情奔放,润腔华丽。如根据江西山歌演唱特色而命名的歌种“过山丢”、“挣脸红”、“打窄音”、“急板山歌”、“哦嗬歌”等。平腔山歌多用真声演唱,曲调平稳,拖腔较短,感情细腻,优美抒情。

江西山歌体裁中还包括一种民间称之为“打鼓歌”或“锄山鼓”的。每当农忙季节,江西农民习用田歌来鼓舞劳动,以提高工效。旧时凡扯秧、栽禾等多人农事活动都要隆重举行祭祀仪式,或专请师傅击鼓演唱。“莳田时击鼓而歌,谓之插田歌”(见清道光《萍乡县志》)。“农民插禾,联邻里为伍……每击鼓发歌,递相唱和,声彻四野,悠然欢笑可听,以解其垅勤辛苦”(见清乾隆《武宁县志》)。有一种称“秧号”,又称“牵号”或“打号”的歌曲形式流传在瑞昌县和九江县的是由十几首曲调组成的联曲体田歌,分别在扯秧和插秧时唱,称“扯秧号子”和“插秧号子”,唱时无锣鼓击节。

(三)小调是江西流传较广的民歌体裁。·“里巷歌谣,父老转相传过,樵牧赓和,皆有自然音节,其言类多男女情事,如一歌云:南山顶上一株茶,阳鸟未啼先发芽,今年姊妹双双采,明年姊妹适谁家”(见清代《武宁县志》)。小调大抵可分两类:

1、乡俚小调(有的地方叫耍调)。曲调纯朴,乡土味浓,比较口语化。如《十交姐》、《十二月花》、《初十早》、《十月望郎》等,其中有不少小调被地方戏曲音乐吸收。

2、城市小调。由于商业和手工业日趋繁荣,城镇人口集中,交往频繁,文化生活随之活跃,演唱民歌由自娱而发展到由专业艺人演唱,并配乐器伴奏。有的歌曲有简单的故事情节,曲调有较多装饰,刻划细腻,如赣北沿江、湖滨地带的小调,以及景德镇市小调《卖束花》、《失了一枚针》等。其唱法、伴奏都有较醇厚婉畅的特点。小调的曲式结构比较规整,善于运用衬词、衬句扩充音乐结构,旋律明快流畅,抒情性较强。

(四)、江西灯歌是载歌载舞的民歌体裁,有节庆歌舞曲或在某种民俗活动中演唱的歌曲。传统民间习俗的集中体现是所谓“花灯会”,这在江西各地都非常盛行。每逢新春佳节,形态各异的灯彩,载歌载舞的唱灯、跳灯、舞灯、耍灯等演出活动,把节日装点得一片欢腾,喜气盎然。灯歌的音乐大都从小调发展变化而成,如遂川灯歌《铜钱歌》是由吉水小调《十二月疙》装饰加花而成,在音乐结构上随歌词格律的不同加以变化发展。如赣南灯歌《斑鸠调》是由“五、五、七”的杂言三句体基本格式发展成"五五七、五五(形声衬句)、五五七”的三段体,中间乐段的衬句为斑鸠叫声,模拟得惟妙惟肖;萍乡的《放风筝》是由七言四句歌词五句曲调的小调《下象棋》,发展成为“九、十三、七、七、七”杂言五句体,其中的呼唤衬腔“哥哥呀”和“得儿”打舌花的长衬句,贯穿于全曲句间。衬腔的使用,以求音乐节奏与表演内容的紧密结合。伴奏多用锣鼓、吹打等乐器,场面热闹欢快、情绪诙谐活泼。

(五)江西风俗歌是指在本省民间风俗活动中的婚丧喜庆、治病、朝拜和年节等场合所唱的歌。其音乐特点多表现为:婚事喜庆等仪式歌,有说有唱,诚笃欢悦;哭嫁、哭灵则如泣如诉、声泪俱下,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旋律以叙述性、口语化为多。《撒帐歌》则以叙事和抒情相结合,但此类歌唱性较强的风俗歌为数很少。

春秋时代“榜泄越人拥楫而歌”的曲调虽无音响乐谱可查,但那时的许多风情和口头艺术,随着民间风俗歌而流传至今。如赣南会昌、南康、兴国、于都、瑞金、安远一带的“跳觋”,是流传于民间驱鬼治病活动中。在民歌普查中发现,江西的不少地、县还流传“跳傩”活动。据《中国音乐辞典》记载:傩“是古代以乐舞驱鬼的一种仪式”,“源于巫文化”。“春秋战国间,傩舞在徐、楚等地民间盛行,”“汉以后至近世,傩舞及其音乐仍在江西、广西、湖南、山东、陕西等地流传”,“并有‘鬼舞’、‘舞鬼’、‘玩喜’、‘滚傩神’、‘跳傩’、‘舞傩’等不同称谓,并保存着自古相传的戴面具传统。”可惜今江西现存的跳傩活动已无歌,傩舞以锣、鼓、镲等打击乐器伴奏,也有用二胡、笛子、大小唢呐伴奏的。

大余、遂川等县的山区村民,每年正月初一至十五聚集于祠堂大厅,敲锣打鼓唱“年歌”。五月端阳,江西各地广泛流行划龙船活动,赣东北、赣中、赣西等地的“龙船歌”音调铿锵,舒展开朗,颇具代表性。各种风俗歌的词格以七言四句为墓本格式,还有仿《诗经》的四言四句以及五言四句和杂言多句体。

(六)江西儿歌分少儿歌、摇儿歌。乡间少年儿童大多参加放牛、养牛劳动,经常吆唱牛歌和放牛歌或呼牛调。其音乐表现特点是:旋律较口语化,用词简练,韵律明快,具有天真活泼的儿童情趣。摇儿歌是母亲哄婴儿入睡时所唱的歌。音调真挚委婉,体现出深切的母爱。“生活音调”涵盖面很宽,有过去文人或私塾先生在吟诗作词时吟诵的“吟诗调”,以及卖杂食什物的“叫卖音调”两种。从这些音调中往往能了解到它与各地方言声调相结合时的特点。

春节的习俗

春节的习俗

各地各民族春节习俗

一..藏族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生活习惯,藏族是一个古老而热情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中,也形成了自己的生活习惯和生活中的禁忌。

1、两个久别重逢的朋友互相打招呼或聊天时,你的手不能搭在对方的肩膀上。

2、不能跨过或踩在别人的衣服上,也不能把自己的衣物放在别人的衣服上,更不能从人身上跨过去。

3、妇女晾衣服,尤其裤子,内裤不能晾在人人经过的地方。

4、不能在屋里吹口哨或大声哭叫。

5、家里人出远门,客人刚走,中午和太阳落山后及藏历大年初一不能扫地或倒垃圾。

6、外人不能当着已故人的亲属的面提已故人的名字。

7、今年该完成的活不能留在明年干,如捻毛线、织毛衣、地毯等。

8、黄昏时,不能随便到人家里走,尤其人家将有分娩的孕妇及刚生产的产妇或重病人时,陌生人更不能去。

9、过了中午以后,不能把家里的任何财产拿出去。

10、一个陌生人到你从来没有到过的大山及悬崖峡谷,不能大声喧哗。

11、不能跨或踩吃饭的用具、锅碗、瓢盆等。

12、家里有两个人同时出门,并且朝相反方向走,不能同时出家门,必须前后出门而且出门时间要隔开。

13、妇女到晚上不能梳头和洗头,也不能披着头发出门。

14、在使用扫把和簸箕时,不能直接用手传递,必须先放在地上,然后另一个人从地上捡起来。

15、每当亲朋好友到你家串门或看望你时,会拿些酥油茶或青稞酒等物品作为礼物送你,客人临走时把东西腾出来,不能全部腾空,必须留一点在里面或换一点自家的东西装上。

16、有缺口或有裂缝的碗不能用来吃饭,也不能给客人倒茶。

二..彝族

彝族火把节,也就是彝族年。彝族人的眼里,火象征光明、正义、兴盛,象征着能够摧毁一切邪恶的强大力量。火把节是彝族人民欢乐、爱情和幸福的节日。

关于火把节的起源,各省的彝族地区民间流传着许多优美动听的故事,其中有一个故事说:很久以前,天上地下相通。有一年,天神思体古惹派思惹阿比到人间收税。由于人间闹灾害而歉收,人们交不起租税,人间有位能吃铜铁的大力士俄体拉巴把收税人思惹阿比打死了。天神大怒,先发洪水想淹殁地上的人类,但洪水被人们战胜了。天神又放出各种害虫到人间来吃百姓的庄稼,俄体拉巴和大伙儿围在火塘旁商量治虫的办法,无意中发现一只掉进火塘里的虫很快就被烧死了。于是,俄体拉巴就组织大伙儿举火把烧虫,最终战胜了虫害,夺得了丰收。久而久之相沿成俗,形成了彝族的火把节。彝族火把节一般都欢度三天,头一天阖家欢聚,吃酒祝贺。人们把牲畜肉煮熟后切成坨坨,祭祀神灵和祖先,然后用来下酒。晚上燃火把四处照燎,一般持续三个晚上。人们情绪十分热烈。人们以村寨为单位,高举火把绕着村寨和田地照燎,犹如千条火龙腾飞。第二天及第三天,火把节进入高潮,整个凉山沸腾了。小伙子穿上民族盛装,缠着有英雄结的头帕;妇女们穿着百褶裙,聚集在广阔的草坝上,进行各种传统的体育竞赛。小伙子们进行摔跤、赛马、射箭比赛,妇女们则唱歌、跳舞,弹口弦琴。

有的地区,节日期间要打猪打羊祭神;有的地区要宰一只狗到田边地头祭“田公地母”。人们认为火把可以驱鬼除邪,所以点燃火把后要挨家挨户去照燎,边走边在火上撒松香,人们称之为“送祟”。无疑,这是古老的火崇拜观念的遗迹。

火把节期间,最热闹的地方要算斗牛场了。斗牛不仅是一种文娱活动,也是选择良种牛的好方式,对农业、畜牧业生产很有积极意义。比赛中谁的牛获胜,意味着该养牛青年是个勤劳的畜牧能手,也往往是姑娘们选择配偶的好对象。摔跤是火把节中另一项吸引观众的活动。两人摔跤,万众聚来,亲朋好友,都来助威。赛前赛后,围观的姑娘弹着口弦琴,小伙子弹着月琴,表示爱慕之情。

“选美”活动则独具风采。“选美”由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年人任裁判。裁判宣布“选美”开始后,参加竞选的彝族姑娘就围成圆圈,后者拉着前者手中的花帕,边走边唱优美动人的民歌。这里围观的小伙子最多,也最慷慨。小伙子们觉得哪位姑娘最健美,就把早已准备好的礼物交给裁判,请裁判代为转交给那位姑娘。哪位姑娘收到的礼物最多,裁判就宣布她当选为美女。当选为美女的姑娘背着许多礼物,脸上带着红霞走出会场的时候,亲朋好友都围拢来表示祝贺;小伙子们更是围在姑娘的前后,叮叮咚咚地拨弹月琴,表述自己的心声。

第四天,由少数人将火把的灰渣扫起来,用酒肉祭祀,以祈吉祥。

三.香港年俗

农历新年是我国传统上一个盛大的节日,相信无一个个中国人不识。然而,在香港过农历年,在习俗上和气氛上却和传统的截然不同。

近年来,已很少香港人在农历新年时按传统在家里贴春联、年画的了,取而代之的则在一些商店或家中贴上“生意兴隆”、“出入平安”等的挥春。虽然如此,但贴挥春的原意和贴春联和年画一样,取其吉利之意,希望来年事事顺利,平平安安。

四.澳门年俗

澳门年俗,别有风情。"谢灶"是澳门保存下来最传统的中国年俗之一。腊月二十三日送灶神,澳门人谓之"谢灶"。澳门人给灶神按中国传统也用灶糖,说是用糖糊灶神之嘴,免得其到玉帝面前说坏话。我在澳门花街的一澳门人家的灶头见过一张圣诞老人像,奇怪的是,圣诞老人像边贴着"上天言好事,回宅降吉祥"的联儿。

五台湾春节习俗拾趣

春节,是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最为隆重的民间传统佳节。在与福建省一水之隔的台湾,其历史文化、风士人情、生活习俗、亲缘血统等等均与祖国大陆,尤其是福建闽南地区一脉相承,因而岛内民众的春节习俗自然与祖国大陆民间大同小异。

由于宝岛居民的祖先(多为闽南和客家人)去台开发,距今年代久远且屡经沧桑,那里的春节习俗也逐渐形成了一些独特的模式和色彩。

六.有趣的江苏春节习俗

春节的江苏民间,除了贴春联、挂年画、守岁、舞狮子、大拜年等和全国一样的习俗外,还有一些独特的习俗,现辑录数则以飨读者。

苏州人除夕在饭内放进熟荸荠,吃时挖出来,谓之"掘元宝",亲友来往,泡茶时要置入两只青橄榄,谓之喝"元宝茶",恭喜发财。

武进人年初一早晨,将先祖画像悬挂中堂,供上茶果、年糕,一家老小依次行拜年礼,谓之"拜神影子。"他们扫地不许从家里往外扫,惟恐把"财气"、"如意"扫了出去,只能从外往里扫。

江宁人有春节"打神鼓"之习俗,由大旗开路,锣鼓手浑身使劲地擂鼓助兴,初三"打夜鼓"、初七"上七鼓",十三至十五打"赤膊鼓",气氛热烈。

南通人有在家门口或堂前插芝麻秆、冬青、柏枝的习俗,取意生活开花节节高,长年青翠。

淮阴人还有初六给孩子"烤头风"之习俗。是夜带孩子到田头空地点燃火把,为孩子驱除病邪,边烤边唱:"烤烤头,醒醒脑,烤烤脚,步子矫,烤烤肚皮不拉稀,满身都烤遍,疾病永不见。"

无锡渔民年初八有乘船去西山祭拜禹王庙之习,祈求水神保佑,祭鳌赕佛,谓之"上�",禹王庙拆除后,此俗渐渐淡漠。

春节期间,江苏地区的旧习俗中还有许多禁忌,诸如年初一不动剪刀,免得口舌之争;不动菜刀,以免杀身之祸;不吃稀饭,怕出门遇雨;不扫地,怕把财运扫光等等。随着科学知识的普及,有很多不科学的习俗也逐渐被人淡忘;健康有益的娱乐休闲活动,却一直延续下来。

七.桂林春节习俗

•从"小年夜"到除夕

春节踏着农历12月24日零时的钟声,走入桂林的城乡。这天是桂林人的"小年夜",也就是"过小年"。过小年这天,人们宰狗、杀鸭,庆贺春节来临。这天的爆竹声,带着人们送灶王爷"上天言好事"的心愿噼哩啪啦地炸响,声传高宇。人们认为灶神是一家之主,一家的善恶功过祸福都由它掌管,所以每年将尽,都要送灶神上天向玉帝奏明,为全家降福免灾。祭灶的仪式多由家里的长辈去办,他们将糖果放在灶头祭祀灶神,祈求灶神"上天言好事,下凡降吉祥"。用糖果祭灶神,目的是让糖"粘住"灶神的嘴巴,让他甜甜的嘴巴尽说好话。除夕夜幕降临后,再放爆竹接灶王爷下凡。这是桂林"过小年"的古俗,现在即便是鸣放鞭炮,也仅是古俗遗存的仪式罢了。

从腊月二十四到三十,人们忙着置办年货,打扫居室内外,以干干净净迎接新年。过节的传统食品种类繁多,且寓有美好的愿望:腊月二十九蒸年糕,年糕有甜、有成、有荤、有素,吃了年糕(高),新的一年生活、工作蒸蒸日上,步步高升。

除夕的晚餐,人们喜欢阖家团聚,菜肴中必有"圆子"、"欢喜",取其团团圆圆,欢欢喜喜之意。这个夜晚,万人空巷,都在家中守岁。守岁时,要把火盆的炭火烧得红红火火,以象征生活岁岁兴旺。当零时一到,老老少少喜气盈盈,以爆竹声声迎接新年。这喜炮声不绝于耳,此起彼伏,直到更深夜静,人们仍无睡意,炉火依然旺着,就是要去休息,也依然不会忘记把火盆的火偎好,留下火种,等明天一早燃上一盆好火。新年的火种犹如人的生命,它是新年财旺、家旺的好兆头。人们对火的感情如此深厚,或许是因为火给人类带来了文明、带来了温暖吧。爱火就如同热爱自己的生命,在新年尤其如此。

•从大年初一到正月十五

大年初一清晨,接财神的爆竹唤醒了黎明。街坊邻里、朋友、同事,见面的第一句话就是恭祝新年好。春节是人们增进感情,巩固友谊的好时机,人们互相拜年,寓情于乐,回顾过去,憧憬未来,情浓意浓。

街头巷尾,一队队拜年的瑞狮边舞边行,十分活跃,许多孩子尾随狮子队去看狮子拜年的热闹。当狮子队走到一家商店门前,主人便点响鞭炮迎接,狮子在门前向主人行拜大礼,领队也走上前向主人拱手作揖致新年祝福。狮子富有人情味的拜年礼、领队致的吉祥辞使主人心花怒放,商店也会生意兴隆。这时,狮子在鞭炮声中起舞,舞出一身瑞气,舞出一身雄风。它那喜气洋洋的大脑袋、宽阔的额头、神气的大眼睛、突起的鼻子、方方的大嘴,金红色的长毛,其形象既威武又憨态,逗人喜爱。只见狮子刚健而勇猛,出洞、过桥,在抬头乱云飞渡,低头"万丈深渊"的桥上奋起神威。此时惊狮鼓点如疾风骤雨,惊险而精彩的狮子表演惊心动魄。然后是上下山、饮水吃青、踏星走桩、上云梯,九天揽月等,狮头、狮尾配合默契。舞到酣时,叠罗汉采青,狮子采得青后点头向观众作揖。然后理毛、理项,颇有趣味。鼓声嘎然而止,狮子从九天广寒直落,惊得全场哗然,待定睛看时,狮子却稳稳地落在众罗汉的手中,正在回头望月。这一绝技于无声处摄人心魄,赢得了满场掌声。

狮子拜年是桂林人喜爱的传统项目,因此每到春节前夕,狮子队都将狮子装扮一新,苦练狮子舞的传统套路。春节一到,狮子抖擞精神舞上街头,到预先约好的人家或商店拜年。狮子走一路舞一路,蹦、闯、凛、吼、踏、蹿等表演得生气勃勃。耍狮的大头和尚、大头娃娃一步三扭,逗狮的猴子猴劲十足,狮于队的锣鼓声,给桂林增添了喜气,带来融融春意。

桂林的狮子拜年还有猴子采春、采高青、吃地青等多种形式。有些狮子队的狮子,能够舞上6米多高的高台,13条板凳叠起的高山,并能在上面运动自如,逗趣逗乐!舞罢,狮子还从从容容地缘凳而下,神态依然那么自然。当然,吃地青的狮子与采高青的狮子相比,其技巧略低一筹。主人把封包和青菜放在板凳上,前面还放上一盆水,狮子在"吃青"前要喝水,"吃青"后也要漱口,这些极富动物情趣而又拟人的动作,令人忍俊不止。

狮子拜年,在临桂的一些乡间,还伴以祝福吉祥的狮子歌:狮子头上三点黄,今日拜上贵厅堂,恭喜主家生贵子,五湖四海把名扬。狮子头上三点青,今日拜上贵阿庭,恭喜主家福气好,又添财来又添丁。狮子尾巴一个球,来到你家拜猪牛,恭喜主家猪快大,有吃有穿总不愁。狮子眼迷迷,恭喜主家多福气,有福六畜得兴旺,有鹅有鸭又有狗。

狮子歌唱得美情美意,千百年来流传在民间,年年春节为乡邻祝福助兴,使人们欢乐不已。

不知不觉到了元宵节,这正月十五之夜,桂林城虽没有火树银花的盛景,却是万家灯火。

昔日桂林的元宵节,从正月十三起就有龙灯出游。龙灯走街过巷,连游三个晚上,所到之处,家家燃放鞭炮,焚香点烛,祈求龙灯带来吉祥如意。龙灯出游时还有各种笙萧鼓乐,高跷、牌灯、锣鼓棚等一起涌上街头,形成一支浩浩荡荡的龙灯游行队伍,景况十分壮观。节日的夜晚,万家灯火彻夜长明,它和飞舞的龙灯一道把桂林城点缀成一座不夜城。

现在,桂林的元宵夜仍保留着燃灯的习俗。每逢元宵之夜,登高远望万家灯火,令人心旷神恰。闪烁的灯光汇成一条灯的河,犹如天上银河落几间。那灯光或宁静、或流动,闪跃在高大的建筑物上,开放在绿叶丛中,使桂林的夜空灿烂辉煌。此时家家的厅堂、房间,所有的灯都闪闪发亮,阖家坐在灯下吃着桂花糖心元宵、花生芝麻元宵……那甜丝丝、香喷喷的传统食品,使家家户户都沉浸在节日的欢乐中。"除夕的火、十五的灯",这是桂林民间流传的一句谚语。除夕的火盆红红火火,而这十五的灯呢,想必也与"火"紧密相关,同样是对新年寄予一种希望吧。

中国少数民族春节习俗

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除汉族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他们虽有不同的语言、文字,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但是他们大多数都以春节作为本民族的重大节日来欢庆。

八.达斡尔族:年年高

北方的达斡尔族有拜年的习惯,春节时,人们穿上节日盛装,逐家走访,互相祝贺。每家都备有蒸糕,拜年者一进门,主人就用蒸糕款待。“糕”在汉语中与“高”谐音,以糕款待,表示互相在新的一年中,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节日期间,达斡尔族还举行歌舞、体育活动,一直持续半个月。

九.蒙古族:酒肉不尽

北方的蒙古族过春节却是另一番景象,节前家家户户都备下了当年生长的公羊和各种奶制品以及几坛美酒。除夕之夜,人们穿上漂亮的蒙古袍,全家席地坐在蒙古包中央,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午夜开始饮酒进餐,按常规要多吃多喝,酒肉剩得越多越好,这样象征着新的一年酒肉不尽,吃喝不愁。初一早晨,身穿各式服装的男女,跨上骏马,三五成群奔向“浩特”(村镇),挨个地串蒙古包。串包时,先要给长辈叩头祝愿,接着主人家的女婿为前来串包的客人敬酒,人们边歌边舞。

十.壮族:迎英雄

居住在中国南方的壮族,称春节为“新年节”。这一天,人们出门无论遇到谁都要相互祝贺,认为这样一年才能吉祥。在壮族民间还有过晚年的习惯,壮族称做“吃立节”。“吃立节”是在这个月的30号,相传在100多年前,壮族的一支农民武装在抗击外来侵略者后凯旋归来,这时春节已过,壮族群众为了欢迎他们,就在这个月的30号为他们重过春节。

十一.布依族:姑娘抢挑第一担水

居住在中国西南边疆的布依族,每年除夕晚上,都通宵达旦地守岁。天一亮,姑娘们争着到屋外去挑水,谁挑回第一担水,谁就是最勤劳的姑娘。而那里的景颇族人民喜欢在春节前举行打靶活动,姑娘们是这项活动的组织者和裁判员。她们把绣好的荷包用线吊在竹杆上,在树尖中左右摇摆,请小伙子射击。谁先射落荷包,姑娘们就把酒作为奖品送给谁。荷包里一般装有一枚硬币,几粒谷子和几颗装饰用的珠子,作为幸福的象征。

十二.哈尼族:荡秋千

春节前几天,哈尼族居住的村寨就已经热闹起来,妇女们都忙着舂粑粑。粑粑是用糯米做的饼子。而小伙子们则忙着上山砍竹子,准备立秋千。那里的秋千有十几公尺高,哈尼族不管男女老少都很爱荡秋千。节日里,大家都穿着自己最喜爱的衣服去荡秋千,处处呈现出热闹、和睦的节日景象。

十三.傣族:掷糠包

傣族青年男女喜爱甩糠包的游戏,春节期间,小伙子和姑娘们互相投掷糠包,看谁投得准,看谁接得着。玩到一定的时候,姑娘们就悄悄抢走小伙子身上佩的腰刀、包头布或拴着的马,跑回家去。假如小伙子有情就追随而来。父母见到女儿拿着头布、牵着骏马回来,便设宴款待。

另外,每年4月13日是傣历新年,也是傣族人民的最隆重的节日——泼水节,他们把泼水看成是驱邪除污,吉祥如意的象征,也把这一天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

十四.高山族:“围炉”

居住在中国台湾省的高山族,他们在过春节时则是另一番情趣。除夕晚上,一家老少围坐在放有火锅的圆桌上聚餐,叫做“围炉”。平常滴酒不沾的妇女,也要象征性地喝一口酒,以示吉利。“围炉”时吃的蔬菜不用刀切,洗净后带根煮熟,表示祝愿父母长寿。如果家里有人外出,也要空出一个席位,把这个人的衣服放在空位上,表示全家人对他的思念。

十五.满族:挂旗过年

满族分“红、黄、蓝、白”四旗人。春节时,红旗人在门上贴红挂旗,黄旗人在门上贴黄挂旗,蓝旗人在门上贴蓝挂旗,白旗人在门上贴白挂旗。这些挂旗图案优美,色彩鲜艳,象征着一年的吉祥开端。

节日期间,男孩成帮结伙地放鞭炮,或乘坐自制的各式各样的木爬犁,在山岗上、冰面上嗖嗖飞驰。少女和年轻的媳妇们穿着新做的花衣服,三五成群,分家合伙地玩嘎拉哈(猪或牛的膝关节骨)。从初一到初五的晚上,人们还自愿组织起来扭秧歌拜年,阵容较强的秧歌队,不仅在本村扭,还到外村去扭。围观的群众常常乐得前仰后合,忘记了疲劳和寒冷。甚至还有热心的观众—直尾随着秧歌队走乡串户,直到天明才归。

十六.白族:“放高升”

云南白族同胞过年时,有一种叫“放高升”的庆祝活动。所谓“放高升”就是用整棵的大竹子,在竹节里装上火药,点燃以后可以把整个大竹子崩上天空百十丈,成为名副其实的“高升”。有的地区的白族同胞与苗、壮族一样,从春节到元宵节,男女青年都进行“抛绣球”活动。凡接不住绣球的,要赠给对方纪念品,多次失球而又赎不回纪念品的人,就是表示接受对方的爱情了。

十七.侗族:芦笙会

贵州、湖南一带的侗族同胞,春节期间盛行一种“打侗年”(又叫芦笙会)的群众活动。这种活动类似汉族的“团拜”,只不过比“团拜”显得更加欢乐、热烈。这种活动一般是由两个村庄共同商定举办的。两队在广场上正式举行芦笙歌舞比赛。这时两个村庄的观众,伴随着乐曲,翩翩起舞,尽情地欢乐。

十八.彝族:跳虎

在云南省双柏县小麦地冲的彝族人过年时有着“跳虎节”的特殊风俗,正月初八,全村成年男子集于村后土地庙遗址,杀狗献“咪司”(“咪”意土,“司”意主人,迷司即为土主神之意),随后由本村“毕摩”祭土主请虎神。8位村民化装成老虎翩翩起舞,“老虎们”两耳高耸,尾巴粗壮,浑身虎纹,额上绘一汉字“王”,颈上挂一个大铜铃,威风凛凛。“毕摩”念罢祭辞请虎神后,虎王率众老虎入村。整个跳虎节期内,全村上下男女老幼都沉浸在迎虎、送虎、观虎跳跃和驱赶邪恶鬼怪的一派欢乐气氛中,当地老百姓都深信只有通过一年一度的传统跳虎、敬祭虎神和祈愿老祖宗的保佑后,全体村民才能五谷丰登,人丁兴旺,一年比一年更美满幸福。

十九.撒尼族:食汤圆

除夕,撒尼语叫“思搓期”。除夕之夜供祖,吃年饭,是很肃穆的。午后,家家门前插上绿树枝,枝上挂一顶草帽。这是无言的告示:请勿入内!不许谈话!就连家中的人也是不可以高声言谈的。

撒尼语中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汤圆”和“过新年”是同一个词,叫“阔期玛”。因为过新年必食汤圆。从正月初一起的半个月内,人们纵情欢乐。初一晚上举行篝火晚会,民歌对唱、三弦胡独奏,古朴抒情。嘭嘭咚咚的大三弦高亢激昂,人们伴随音乐载歌载舞。

初二祭山神,初四送火星为的是驱逐灾害,显示人的力量。

每年春节初二日午后,农民要把牛牵出来,绕着寨心走几圈,在它的额上戴红布扎的花朵,表示对它一年贡献的敬意。还喂它米饭和肥猪肉,表示对自己亲密伙伴的慰劳。

撒尼人从除夕至初五,都有祭祀祖先的活动。从他们对祖先的敬仰和怀念,可以发现这个民族的凝聚力和传统道德中美好的东西。

OK,关于江西萍乡养牛人和江西省的地级市有几个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