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套边上可以养牛吗?内蒙古草原一望无际吗可以吃手抓羊肉吗

河套边上可以养牛吗?内蒙古草原一望无际吗可以吃手抓羊肉吗

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河套边上可以养牛吗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内蒙古草原一望无际吗可以吃手抓羊肉吗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内蒙古草原一望无际吗可以吃手抓羊肉吗

内蒙古草原一望无际吗可以吃手抓羊肉吗

可以。给你草原的资料介绍看看。

地理位置

从地理地貌上看,内蒙古高原东起大兴安岭和苏克斜鲁山,西至甘肃省河西走廊西北端的马鬃山,南沿长城,北接蒙古国。海拔1000多米,地势起伏微缓,有明显的季相变化。适宜禾本科、菊科的生长,从而造就了广袤无垠的内蒙古大草原。

内蒙古草原

内蒙古草原(18张)

中国著名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翦伯赞曾在其名著《内蒙访古》一文中指出,“一出居庸关,经过了一段崎岖的山路以后,便在我们面前敞开了一片广阔的原野,一片用望远镜都看不到边际的原野,这就是古之所谓塞外。”可见内蒙古高原的自然延伸,使得中国北方许多地区都具有相类的地貌特征,这为内蒙古大草原的自然延伸奠定地质基础。

气候特征编辑

内蒙古大草原的气温年际变化显著,大部分地区的气

内蒙古大草原。

内蒙古大草原。(3张)

温的极差普遍为65℃-85℃,气温日较差年为13℃-16℃,为中国气温极差与日较差全国最大的地区,这非常有利于草原植物糖分的储存与物质的凝结;

内蒙古大草原昼夜温差大,海拔高以及高寒的气候,最大程度上减少了牲畜的传染病流行。纯牧区一般冷的天气较多,进入十月份有的牧区就已经开始下雪,例如内蒙古呼伦贝尔海拉尔。有的地方干旱很严重,例如赤峰市的敖汉旗,就是干旱气候为主。

资源分布编辑

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内的大草原主面积8666.7万公顷,其中有效天然牧场6818万公顷,占全国草场面积的27%,是我国最大的草场和天然牧场。最著名的要数呼伦贝尔大草原,是世界上天然

内蒙古草原

内蒙古草原

草原保留面积最大的地方,是我国最大的无污染源动物食品基地。内蒙古自治区是全国东西跨度最长的省区,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宁夏八省区相邻。

除了内蒙古自治区内的广阔无垠的天然优质草原外,内蒙古大草原还延伸到周边多个省份,尤其是在与内蒙古自治区毗近的2个蒙古族自治州、7个自治县内的广阔延伸,例如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就是著名的古老而美丽的木兰围场,曾是清代的皇家围猎草原;坝上草原和康西草原距北京仅有几十公里;而黑龙江省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拥有草原469万亩,是黑龙江省最大的草原……

内蒙古大草原的自然区域至少占到全国草场面积的35%以上。

经济价值编辑

内蒙古大草原是国家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

内蒙古草原

内蒙古草原(3张)

。单就内蒙古自治区内的大草原来看,从北部的呼伦贝尔草原到西南部的鄂尔多斯草原,从东部的科尔沁草原到西部的阿拉善荒漠草原,总面积达8666.7万公顷,其中可利用草场6818万公顷(68.18万平方公里),约占内蒙古自治区(118.3万平方公里)土地面积的60%,占全国草场总面积的1/4以上。

内蒙古草原

内蒙古草原

呼伦贝尔、锡林郭勒、科尔沁、乌兰察布、鄂尔多斯和乌拉特6大著名草原,生长着1000多种饲用植物,其中饲用价值高的就有100多种,尤其是羊草、羊茅、冰草、无芒雀麦、披碱草、野黑麦、黄花苜蓿、野豌豆、野车轴草等禾本和豆科牧草,是著名的优良牧草。

内蒙古草原

内蒙古草原(3张)

肥美的草原,孕育出丰富的畜种资源。内蒙古大草原所处纬度较高,主要位于北纬40—45度之间,世界畜牧专家确认,40—45度左右是最佳的奶源纬度带。而内蒙古大草原恰恰位于北纬40—45度左右这一天然养牛带上,与欧洲、南美、新西兰处于同一纬度;内蒙古大草原日照充分,全年太阳辐射量从东北向西南递增,全年日照时数从东部的2700小时,逐步增至西部阿拉善盟、巴彦淖尔的3400小时以上。充足的日照,更有利于植物的光合作用,丰富自然的植被食物链,尤其是独特的饲草饲料资源,富含奶牛所需的粗蛋白、粗脂肪、钙、磷等多种营养素,为奶牛提供了最优质的营养。

草原传说编辑

人们都非常向往内蒙古大草原,想象着这里的茵茵碧草,悠悠白云,湛蓝如洗的天空,还有奔驰的骏马和成群的牛羊,可是你知道大草原的故事和名字的来历吗?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的名字,来自一个凄美的爱情传说。

从前草原上有一名叫呼伦的美丽姑娘游走在草原上。百种鲜花都羞涩地低下头;英俊的蒙古族小伙子贝尔骑上高头大马,所有的马匹都自愿伴着他一起飞奔。两个年轻人儿相爱了,白灵鸟高唱祝福的歌。雪白的羊群叼来最美丽的花堆在他们帐房外。也是一个雨后天青架起双彩虹的傍晚,异常突如其来的灾难破坏了草原的宁静,恶魔莽古斯狞笑着吸干了草原的水,从洁白的毡房里抢走了呼伦姑娘。草原枯黄了,成群的牛羊倒地而亡。为拯救草原和心爱的姑娘,贝尔抄起弓箭长刀,跨上枣红马,冲进枯萎的草原。日夜奔波跋涉寻找莽古斯,终因疲惫不堪跌下马来,就在半梦半醒间,他看到了饱受折磨恶魔摧残的呼伦的身影,她变成一朵瘦小的“阿日愣”花,就在眼前经受着风吹日晒,奄奄一息。

贝尔猛然惊醒,用皮囊里仅有的一点水浇灌“阿日楞”花,呼伦复活了,她紧紧拥抱着贝尔。莽古斯又出现了,再次夺走呼伦。草原被沙石吞噬,天边烧起了大火。贝尔情急中想起了阿爸传给他的神弓,连向天空放出仅有的三箭。顿时大雨倾盆。草原复苏,牛马羊群又重新站立起来,妖魔带着绑在身后的呼伦,又再次杀回,企图杀死贝尔摧毁一切,这时呼伦挣托绑绳。飞快地夺下莽古斯头上的绿宝珠,一口吞下。顷刻,山崩地裂,狂风大作,呼伦倒地化作浩荡的大湖。

贝尔杀死了恶魔,然而在湖边却再也看不到美丽的呼伦姑娘了。贝尔悲痛万分,惯然地折断神弓。只听一声巨响,草原塌陷,贝尔也化做一池清湖。就这样,一对情人把炽热的爱献给草原万物,化做呼伦、贝尔两个清澈汪洋的大湖。草原有情,暗暗地拼裂开出一道乌尔逊河,把两颗年轻的心连了起来。草原兴旺了,草原上的人们为了感谢纪念呼伦和贝尔,就把这片草原命名为呼伦贝尔大草原。

面对大自然和诸多自然现象,人历来有敬畏的心理。富有独特想象力的北方游牧民族,编织了这一神话传说,显然是出于对风沙灾害的憎恶和对水草丰美的渴望。这是一种原始的朴素的环保意识。其实,呼伦、贝尔也好,风妖沙魔莽古斯也好,都是一种符号,像五线谱上的“乐符”一样,所演奏的是人与自然的乐章,这乐章自古以来就是内蒙古大草原的主旋律。摘自《草原风光秀美夜色令人陶醉》

呼伦贝尔大草原编辑

呼伦贝尔草原是内蒙古最大的草原,有一望无际的绿色,有延绵起伏的大兴安岭,还有美丽富饶的呼伦湖和贝尔湖。

春天,冰雪融化了。小草飘动着细细的嫩芽,花儿在风中散发着无限的幽香,草原的野草野花开始盛开了,五颜六色的,像一块漂亮的地毯铺在呼伦贝尔的大地上。树木也穿上了绿色的纱衣,春燕欢笑着归来,整个大草原春意盎然。

夏天这里空气清新,气温凉爽,是避暑度假的胜地。一眼望不到尽头的草原,蓝天白云,碧草绿浪,湖水涟漪,点点毡房,整个草原清新宁静。一条弯弯的小河,静静地流向远方。在山坡上吃草的羊群,远远望去好像是白云飘浮在山间,又好似粒粒珍珠撒落在草原上。微风吹过,草浪滚滚,形成了一片绿色的海洋。牧羊的姑娘,唱着动听的情歌,挥动着鞭子,游走在美丽的草原上。傍晚,夕阳西下的时候,在霞光的辉映下,草原与天连成一片。蒙古包里响起了委婉动听的马头琴声,这动与静相结合的草原美景,怎不叫人心旷神怡。

秋天,这里是一片金黄的世界。成熟的野果挂满枝头,微风吹来,草原翻卷起层层波浪,草香扑鼻,秋风佛过,散发开一阵阵沁人心扉的清香。牧人们忙着放牧,剪羊毛。人们的脸上露出了喜悦的笑容,整个草原好似一幅美丽的金色油画。

冬天,这里经常大雪纷飞,整个大地都变成了琼雕的草、玉琢的树。漫天雪花飞舞,给草原穿上了洁白的盛装。小河也覆盖了厚厚的雪白棉被,树枝挂满了沉甸甸、蓬松松的雪球。呼伦贝尔变成了白色的世界,银装素裹白雪皑皑。

这片绿色净土拥有太多让人流连忘返的美丽景致。但最让人难忘的还是草原的夜色,月光下草原虽然没有了五彩缤纷,却多了一片宁静和神秘,一直延伸在一望无际草原上的路似乎没有了尽头。

弯弯的月亮悬挂在那高远的天空中,云彩随着月光的柔曼光影变幻着她轻柔而缠绵的舞姿,夜空中缀满了繁星。河水静静流淌,在月光下依稀闪烁出点点波光。环顾四周,蒙古包闪着点点光亮,草原在夜色中舒展开她宽大的胸怀,以特有的幽静欢迎远方的客人。

远处传来悠扬的马头琴声,几个姑娘和小伙尽情地欢跳蒙古“舞”,酣畅淋漓地放声歌唱。微风拂人,草香袭人,月光诱人,水波撩人,鸟声动人。置身于她的怀抱,整个人就融入朦胧的梦境之中。[2]

草原保护编辑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围绕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草原建设保护,逐步改善生态环境,提高草原综合能力,为全区稳定饲养6500万头(只)以上牲畜,稳定生产100万吨牛羊肉、6.2万吨毛绒和5.5万吨鲜奶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内蒙古畜牧业发展迅速。但草畜矛盾也日趋突出,草原整体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成为制约畜牧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此,全区各地加强领导,加大草原建设力度。“八五”期间,全区草原建设规模每年都达到2000万亩以上,去年突破了3000万亩。据统计,到1997年底,全区人工种草、飞播牧草1083万亩,改良和围栏草原1021万亩,建设五配套草库伦8370处,打贮草176亿公斤,青贮、氨化饲料达48.6亿公斤。自然环境恶劣的乌兰察布盟,大抓草业,建成5000亩以上的连片人工草场100多处。

目前,全区落实草原所有权面积已达8.2亿亩,落实使用权面积7.4亿亩,分别占全区可利用草原总面积的86%和78%,全区落实到户的草牧场承包使用面积达6.2亿亩。从而,进一步强化了农牧民生产者的主体地位,调动了牧民建设草原的积极性。据统计,以草原畜牧业著称的锡林郭勒盟现已把打草场、种植草场和放牧场全部承包到户,划分到户的草牧场面积达2.3亿亩;有111个乡、570个村落实了草牧场所有权和使用权,分别占核准基数的100%和98%。对收取的草场使用费实行专户存储、专项管理、专款使用,总额的95%作为“育草基金”,留在村一级用于草原建设,进一步激发了广大牧民建设和保护草原的积极性。[3]

生活方式编辑

蒙古包:适于游牧生活,便于拆卸;

马:便于草原上的行走与放牧;

蒙古袍、蒙古靴:适于骑马;

那达慕大会:蒙古族最盛大的节日。

可以看出内蒙古牧民的住、行、衣、

草原盛会

草原盛会

食都在适应当地自然环境,我们可以明白一个道理:只有去适应自然才能不断发展。牧民合理利用草场,进行轮流放牧,合理利用牧草资源。另外,他们还进行了畜牧产品的深加工,鄂尔多斯品牌的服装闻名全球。牧民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好。内蒙古草原相当辽阔,总面积约占全国国土的1/10。它由六大草原组成,自东向西顺次是:世界上著名的呼伦贝尔草原、科尔沁草原、植被保护最好的锡林郭勒草原、宽广的乌兰察布草原以及鄂尔多斯半荒漠草原和阿拉善盟的荒漠草原。

民族服饰编辑

蒙古袍是蒙古族人民为适应牧业生产和自然环境而创制的一种古老的传统服

装。衣领、衣襟、袖口,皆有彩色的镶边。衣扣多用绦子绣制或缀以特制的黄铜琉璃扣子。从右方开襟,左方多不开叉。男式长袍一般用深蓝色、海蓝色或天蓝色的衣料制作;女式长袍多用红色、绿色或黄色的绸缎自制成。蒙古袍按季节分为单袍、夹袍、棉袍和皮袍。年轻的牧人穿上长袍和马靴,紧扎腰带,显得魁梧、剽悍;姑娘穿上蒙古袍,腰间系红或绿绸带,能衬托出苗条身躯和青春之美。

蒙古靴是蒙古民族服装的配套部件之一。分布靴、皮靴和毡靴三种,根据季节选用。布靴用高级布料或大绒制作,靴头和靴筒上往往以金丝线绣花。图案新颖艳丽,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皮靴通常用牛皮制作,分旧式和新式两种;毡靴用羊毛模压而成。蒙古靴是蒙古族人民在长期的劳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创造出来的,非常适应自然环境。骑马时能护踝壮胆,勾踏马蹬;行路时能防沙防害,减少阻力,又能防寒防蛇。

蒙古礼帽一般用精致呢料制作,是一种椭圆形的、四周有一圈宽边檐的帽子,多为黑色、棕色或灰色。帽筒前高后低。帽顶中央稍凹陷,帽筒与帽檐相接处,缀以花纹镶边。穿蒙古袍或西服,佩带礼帽,显得文雅美观。

蒙古坎肩是蒙古民族服装的配套服饰之一,是蒙古长袍的一种外套。蒙古坎肩始于元代。蒙古妇女穿坎肩,一般不扎腰带。坎肩无领无袖,前面无衽,后身较长,正胸横列两排纽扣或缀以带子,四周镶边,对襟上绣花。

蒙古罟罟冠是流行于元代蒙古族已婚女子的头饰。在《蒙古秘史》中蒙古语称孛

黑塔,汉文史籍称固姑冠、故姑冠或罟罟冠,是一种具有浓厚民族色彩的艳丽的首饰。这种高冠,一般采用桦树皮围合缝制,成长筒形,冠高约1尺,顶部为四边形,上面包裹着五颜六色的绸缎、缀有各种宝石、琥珀、串珠、玉片及孔雀羽毛、野鸡尾毛等装饰物,制作精美,绚丽多姿。进入近代以后,蒙古妇女的头饰也有所演变和发展,内蒙古东部和西部,甚至各盟、各旗县的头饰都各有自己的特色。

地方特产编辑

风干牛肉、干奶酪、马奶酒、麦饭石、刀沙果、干炒米、奶片、奶茶、酥油茶、羊奶酒、蒙古袍、皮画、

蒙古皮画

蒙古皮画

画草编、银器、蓝莓。

风干牛肉

风干牛肉

奶茶:掺和着牛奶或羊奶的茶,是蒙古族同胞敬客最重要的饮料。

蒙古奶茶

蒙古奶茶

奶豆腐:用牛奶制成的凝固食物,盛在盘子里做点心,并不是豆腐。

亚麻籽油:内蒙古草原康神是亚麻油主产区。

奶豆腐

奶豆腐

手抓羊肉:蒙古族同胞习惯把羊肉切成大块,煮熟了吃。吃的时候用刀

手把肉

手把肉

割,用手抓,叫“手抓羊肉”。

奶酒:一般以马、牛、羊、骆驼的鲜奶为原料酿制而成,尤以马奶酒居多。传统的酿制方法主要采用撞击发酵法。

内蒙古地大物博,物产丰盈。全区境内生长着经济价值较高的野生植物600多种,其中罗布麻、芦苇等70多种纤维植物是造纸、制绳和人造棉的重要原料;榛子、山杏、文冠果、红豆等是良好的油料植物和制酒野果;柞树的橡子、沙枣等50多种植物含有丰富的淀粉,可以加工成面粉、粉条、糖稀、糖

内蒙古草原

内蒙古草原(2张)

色等。

酿酒

酿酒

内蒙古还是中国中草药生产基地之一。现已发现药用植物500多种,有誉称为中国“国老”的甘草、补气药材之最黄芪、中国地精——肉苁蓉,还有赤芍、麻黄、桔梗、知母、柴胡、苍术、远志、车前子、龙胆草等药材几十种。鸟兽类有雁鸭类和雉鸡类;紫貂、马鹿和驼鹿等。犴鼻、熊掌、鹿尾被誉为大兴安岭佳肴中的三大珍品。

内蒙古又是牛、羊、驼、马之乡,盛产驼峰

、驼掌、牛鞭、牛黄、马宝之地。还有黄河美鲤、河套蜜瓜、中华麦饭石、珍稀名贵的巴林彩石等,都是内蒙古特产。[1]

秦始皇六国都统一了,为什么当时没有消灭匈奴

秦始皇六国都统一了,为什么当时没有消灭匈奴

秦始皇没有消灭匈奴,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灭不了;二是秦始皇对匈奴的政策不是“灭”,而是“逐”。秦始皇灭不了匈奴,并不是说实力不济,相反秦国强大的时候,匈奴并不算强大,在秦始皇去世的第二年,当中原的陈胜吴广们开始起义时,匈奴的冒顿也是在这一年杀害了自已的父亲,正式成为匈奴的单于。

匈奴真正的强大就是从冒顿单于开始的,可这个时候秦始皇已经去世,中原大乱,混战一片,而远在北方的匈奴也趁机发展壮大,利用中原混战的机会强大起来,不过这是后话了。秦始皇在位期间,曾派出大将蒙恬将兵30万攻打匈奴,将匈奴赶出河套地区,赶到遥远的蒙古高原上,然后秦始皇命令蒙恬有边境地区修建了长城。

秦始皇为什么不消灭匈奴这个大患呢?要知道匈奴的发展与中原的发展是与时俱进的,匈奴与中原在夏朝时,还是一家人,商灭夏后,一部人夏人向北逃入草原,成为游牧民族,也就是匈奴人的先祖。匈奴人的先祖原本就是华夏人,只不过被迫离开华夏来到草原上生存,物况天择,适者生存,匈奴人在草原为了生存,逐渐根据草原的地貌、环境进化成游牧民族,这是进化论。

因为草原上不适合耕种土地,只适合放牧生活,匈奴人来到草原后,放弃了祖辈的农耕习惯,转而开始伺养牛、羊、马等适合在草原生存的动物,以追逐水草,逐水草而居,成为游牧民族。匈奴人没有城镇,没有固定资产,没有土地,没有房子,就连居住的地方也只是临时搭建的毛毡房,当要换下一个地方时,拆掉原来的毛毡房再建一个就是了,所以匈奴人其实是居无定所,没有固定的城市。

匈奴的这种习俗历来被中原地区的人看不起,秦始皇时期,虽然武力强大,横扫关东六国,但是对于匈奴,秦始皇根本灭不了,因为匈奴人居无定所,又是马背上的民族,你一打匈奴,他就跑了,茫茫草原,秦军上哪里去找匈奴,况且对匈奴开战,需要大批的战马,秦国虽然强大,还远远还没有强大到有足够多的战马去消灭匈奴人。简单的说灭不了匈奴,意思就是说秦始皇无法发动一场规模庞大的骑兵大会战,并且准确无误的找到匈奴人决战,秦军一来,匈奴人就跑,秦军一走,匈奴人又来了,这仗怎么打?

所以蒙恬北击匈奴是:却匈奴七百余里。可以理解为将匈奴赶到七百里之外。秦始皇没有消灭匈奴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秦始皇的国策不是消灭匈奴,而是驱逐匈奴。这就是因为两种不同文明的冲突了,秦始皇代表的是农耕文明的顶峰,匈奴代表的是游牧民族的巅峰,秦始皇重农抑商,匈奴放牧抢掠,秦始皇主要靠农民种地获得粮食来维持“吃”,匈奴主要靠游牧来获得牛、羊的成长而获得肉食来解决“吃”的问题。

换句话说,匈奴的地盘是茫茫草原,秦始皇抢来做什么?又种不了地,难不成让秦始皇去放牛羊?正是因为匈奴人的地盘,不能种地,不能产粮食,秦始皇的国策就选择了放弃,只是驱逐,解决北境威胁就行。再说了,不光秦始皇,战国时期的赵国,燕国等诸侯国,在面对北方游牧民族时,都选择了驱逐的策略,并且还修建了长城,修建长城说明是采用防守的策略,用长城来阻止匈奴人的进攻及作为军事设施阻击匈奴人。

秦始皇时期,仍然派出蒙恬修建了长城,并且将原来赵国和燕国长城连在一起,在整个中国北方形成一条南北隔断的分界线,作为匈奴与大秦帝国的国界线,就已经说明了秦始皇对匈奴不是消灭,而是驱逐的政策。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秦始地南征百越,秦始皇对百越地区的征服,可就是消灭同化了,原因也很简单,南方的百越之地是可耕种的土地,与华夏同出一源,所以秦始皇在南征百越之后,大量从中原地区移民过去,以耕种来生活,以秦法来管理,以秦人来统治,纳入自已的地盘之中,这叫开疆拓土。

古代为何不组建十几支千人规模骑兵游击队,针对游牧民族

古代为何不组建十几支千人规模骑兵游击队,针对游牧民族

首先,战马问题。

这是个老问题了,组建骑兵队伍,战马是最重要的。游牧民族就是马背上民族,人家的马天生就是战马。

但是中原王朝就麻烦了。传统农耕文明,牲畜的最大作用是耕种,所以,养牛要比养马划算的多。

也不是说中原王朝不养马,但是好马不多。大家都知道的河套平原,那就一个良马产地。汉武帝能发展出骑兵队伍打击匈奴,和拥有这里有很大的关系。

后来到了宋朝,河套平原就成了西夏和辽的了,燕云十六州也没有了。失去了良马产地,自然对骑兵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不过也不能说中原地区没有马,比如说明朝,朱元璋早期就建立起一只庞大的骑兵队伍。元朝统治阶段,在中原地区甚至江南地区都开始办马场。朱元璋边打仗边搜罗,骑兵队伍自然就建立起来了。

但是,不打仗之后,养马就成了麻烦事。开始还是官方养马,但是养着养着就觉得成本太大,常年不打仗,养着有什么用?再加上管理混乱,战马的质量就下降了。

官方养马进行战备,本来就应该是重中之重。但是对于中原和江南来说,对于朝廷中有些不打仗的文官来说,耕地最重要,产粮食养活人最重要。马场被挤压,比如说北宋也养过马,但是武备松弛,养着养着就变成了民间养马。民间养的马,拉犁种田是好手,但是上战场能行吗?

第二,发展骑兵的成本。

接着上面的说,养马就需要地,有水有草有地方跑。所以为什么河套平原重要,为什么燕云十六州也重要,因为那地方适合养马。

来到中原和江南,土地都是用来产粮食的,拿来养马成本太高了。另外,并不是说我组建一万骑兵,养一万匹马就够了。马也是会生老病死的,也会有战场损耗的,必须有大量的储备才行。

对于中原王朝发展骑兵,另外一个很重要的成本就是训练。游牧民族的马天天撒丫子在草原上跑,拉出来就是战马。

中原王朝不行,马需要训练,人也需要训练,要想去主动出击对付游牧民族,训练量还必须很大。这样的话,养活这支骑兵部队,成本就很大了。要是遇到尚武的时代,明君的时代还好。

到了重文轻武的时代,到了昏君时代,怎么办?

最后再说一点,跟游牧民族打游击战,真的很难。

人家是逐水草而居,没有个固定的地方,你出去找一次人家,就要花费大笔的钱和大量的精力,还不一定能找到,就算找到了,一两千的骑兵队伍,打赢人家的希望很小。

想想当年的飞将军李广,奉命去包抄匈奴,竟然迷路了!李广可是跟匈奴打了一辈子仗,就这还会迷路,打匈奴的难度可想而知。

其实最重要的还是,中原王朝想不想打。有困难是可以克服的,但是不想打,你就没招了。

就像前面说的,遇到重文轻武、武备松弛的时代,遇到昏君权臣的时代,人家压根儿就不想打。

关于河套边上可以养牛吗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