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薪百万养牛好吗现在 牛根生牛奶事件是怎么回事

年薪百万养牛好吗现在 牛根生牛奶事件是怎么回事

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年薪百万养牛好吗现在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牛根生牛奶事件是怎么回事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大龄青年男女到底要不要将就结婚呢

大龄青年男女到底要不要将就结婚呢

不要,永远记住要为了爱而结婚,将就结婚怎么会长远,家庭琐事,柴米油盐,我对着一个自己不爱的人怎么能过好日子,最后稍微有些磕绊我就会选择离婚。

如果然将就我宁可一生孤独,有那么句话说的好“找不到喜欢的伞,宁愿淋一辈子的雨”也许看着很傻,不过我亦如此。

一个人很好,为什么要结婚呢,还要嫁给自己不喜欢的人,怎么可能,我年纪大了怎么地,就算年纪大我也会等,等待我的王子醒过来娶我。

朋友都三十六了,找了个养牛的,别看养牛,很有钱。

朋友是河南的,家里条件一般,大学毕业以后在哈尔滨工作,因为很多原因,一直没有男朋友,有介绍的,不是因为对方长的不好,条件不行,不文雅,反正各种原因都看不上对方。

这回这个有钱,长像也不错,但是没什么文化,想着算了都这年龄了,嫁了吧!恋爱半年不到就结婚了,婚后的生活简直乱如麻,对方不洗脚就上床,脏袜子乱扔,对家不管不顾,说话声音太大,她想着我忍忍好了,毕竟我都这岁数了,在离婚太丢人。

可惜想法是好的,那个男的有一天回家喝多了打了她,这一次她彻底的爆发了,这样的日子不是我要的,我不能因为我的年龄而委屈自己。

两个人离婚了,其实女孩什么都没得到,自己从单身还变成了离异。

所以告诉大家,不要因为年纪大了而将就结婚,更不要将就恋爱,我们永远做自己,爱自己想爱的,做自己想做的,绝不将就。

明明月薪四五千的人,可为什么总觉得三五十万是小钱呢

明明月薪四五千的人,可为什么总觉得三五十万是小钱呢

如果你在大街上做个采访,随便问一个路人:三五十万,是不是大钱?

估计十个会有九个,都会回答你不算。可能还会有人鄙视你,说你没见识。会说三五十万,在大城市里,连个厕所都买不了。

如果你真的相信了,就太天真了。

其实那些嘴巴说三五十万不当钱的人,可能工资一个月就四五千,连五万块钱存款都拿不出来。

现在的自媒体为了流量,都喜欢报告那些年轻有为的事情。

要么就是年纪轻轻,三十来岁,就创业上市,身价过亿。

要么就是年轻有为,豪车别墅。

再或者就是成为高级工程师,作出杰出贡献,在国际上获得过大奖。

至于这些人的身世背景,创业的过程,全都忽略不报告。

这种新闻看的多了,就很容易造成一种错觉:有钱人真的很多!挣钱太容易了!大街上到处都是豪车!办公楼里都是年薪百万的人。

再加上,现在房价居高不下,大城市里随便一套房子,都要好几百万。

自然而然的,就让很多人觉得,三五十万,只能算小钱。

现在有很多年轻人,都过着假精致的生活。明明月工资三五千,却总想活出三五万的感觉

像我老家农村,每年这个时候,临近过年。在外打工的年轻人,都回来了,然后一个比一个能吹。

在外摆地摊的,就说自己是在创业,正在考虑要不要上市。

明明只是工厂流水线,就喜欢蹦出来几个名词,把自己包装成领导。

很多人吹牛,都达到出神入境的地步。别人相不相信不清楚,他自己都真的是相信了。

就算明明自己工资只有四五千,但是在外人面前也不能没面子。打肿脸也要说,三五十万是小钱。

普通工薪阶层,想要存款三五十万,还是非常困难的。很多人努力一辈子,也没见过三五十万是什么样子的。

月薪四五千,只能过正常的生活。莫说有存款,能没有外债,就已经算很优秀了。

像我在银行上班,每个月工资到手也过万,算是收入还不错的了。

可是一家人衣食住行要花钱,房贷要花钱,每个月的工资都是花的干干净净。别说有存款了,现在还欠几十万的房贷,不知道猴年马月才能还清。

按照我个人的估算,三四十岁的年龄,就能有三五十万存款,那工资至少也要在月薪1.5万以上。

很多普通工薪阶层,退休的时候有一份养老金,还能再有三五十万存款,估计做梦都能笑醒。

三五十万,真的不是小钱。月薪明明四五千,还瞧不起三五十万的人,真的是有些太眼高手低了。

我一个叔叔,快六十了,还租房子住呢,吃饭都成了问题,开口闭口几十万不是钱,上百万不是事!真的觉得很搞笑。一辈子没结婚,也没存个家当,让会村子办五保,结果人家说那才有几个钱啊,前几天给我发信息让我借给他三千。这都借了很多次了,我就直接拒绝了!张口就是你们那点钱,你们那点收入能干啥,说到底,他都温饱都成问题了,还这么说,感觉就是个笑话!年轻时不存钱,不买房,不置业,老年凄惨是肯定的,而且越没有的人,话越大!吹牛呗!我觉得三五十万挺多的,不吃不喝也得存三四年,甚至于五六年的辛苦!

可能有些人有"渠道”挣大钱,不缺钱。有些人是打肿脸充胖子死要面子活受罪。还有些人有"老底”或者有祖传家业家里从来不缺钱。

三五十万听着是不多,让这些挣四五千的人给拿出来。越穷的人越说大话,有时有人总说越有钱越扣,为什么呐,因为他们知道挣钱不容易,很节省,从不乱花钱,过去有老话,穷大手,因为没钱,没有体验过有钱的感觉,就不想那么多了,有钱就花没有钱就不花。

都是相对而言的,

现在手机软件上,动不动就是年入百万,千万的人,提高了人的预期,就在心理上造成了一种假象,钱很好挣,钱不值钱。他们会想:我现在挣不到,是因为我缺少机会。

另外,三五十万对于买房而言,确实是小钱[偷笑]

月薪几千块的人感觉三五十万是小钱,这确实是幻觉,但是……不是因为压力产生的幻觉,而是环境给你造成的假象!而有这样的感觉很多人都有,其中原因很多,是各种因素纠缠在一起造成的。

其一:信息时代。各种信息满天飞,到处都是歌舞升平欣欣向荣的一片大好形式,感觉这花花世界繁华无比。连一个亿都只是一个小目标了,几十万在这个年代根本就没有什么存在感。[撇嘴]

其二:房价,虽然很多人都是几千块的月薪,但是付个首付买套房子就立马感觉身价倍增了,毕竟咱也拥有一套几百万的房子了,所以感觉几十万就不是事儿了。二十年前彩票一等奖是五百万,多少人趋之若鹜,但是现在都感觉五百万的奖太小了,这其中的道理是一样的,因为通货膨胀钱不值钱了而给人一种几十万没什么的错觉。[思考]

其三:性格。不排除有些人是因为性格而产生这种感觉。虽然领着几千块的工资,但是花钱大手大脚毫无节制,把信用卡啊网贷啊啊花呗啊什么的额度都当自己的财产了。然后盲目的相信未来自己一定会有钱的,虽然几千块的工资却连十来万的车都看不起。这些人也分两种结果,一:因为有自信心而充满激情,所以有闯劲儿,然后通过奋斗而成功。二:因为自己的迷之自信而迷失自我,陷入拆东墙补西墙的不良循环,从而开始了怨天怨地怨空气的愤青生活。[撇嘴]

总之其中原因还有很多没办法一一列举,认清自我方能过好生活,祝各位读者越过越好都能达成自己的小目标![大笑]

如果你真的相信了别人说的三五十万是小钱,那你就太天真了。

曾经我老公月薪7000的时候,每次过年回来。喜欢吹牛说大话,说一两万在他眼里就不算钱,那是小钱儿他压根就看不上。

我让他别吹了,自己有多少存款,心里没点数吗?

他还翻白眼瞪我。

这几年因为投资养牛,没有赚到钱。还欠下了一屁股债,生活都成了问题。见人再也不敢说大话吹牛了,这两年说的最多的就是。我现在手里面要有一万块钱,我都觉得自己是有钱人了,有多少年没体验过手里面存一万块钱的感觉了。

那些说三五十万是小钱的人,其实连五万块钱的存款也很难拿出来。

虽然现在挣钱比较容易,但是家庭开支也大。房贷,车贷,养娃,哪样不需要钱?别说存款,能不欠债就不得了了。

月薪三五千的人,每个月能存下1000块钱吗?

大多都是月月光吧!

因为现在的物价高,生活水平高,开销大。三五千也只够家庭开销,还要紧衣缩食。三五十万要多少年才能存下?

三五十万不是小钱,我连三五万都拿不出来。

现在的人为了流量,什么都夸大了说,就是为了吸引人眼球。做自媒体的有好多月薪上万,年薪百万的人,真假难辨。

一种情况是有家底、有产业,工资只是解个闷,找消遣,所以可以说出这种大话来。或者是驹有驹路、马有马路,还有别的来钱的路子。再有就是吹牛皮,打肿脸充胖子,其实生活捉襟见肘、一地鸡毛。

这些钱存在于手机微信里或者银行卡里只是一个流水数据,这些流水账号是看不到的,要是拿着现金,就不会有这样的感觉了,拿三五十万的这一个庞大的现金实物,就会有一种沉重感,还有不安全感

确实挺奇葩的。

但是实际上,三五十万也算是比较多的钱了,对于不少普通人来说,也可能需要工作很多年才能够存下来的钱了,而如果是平均月薪的人员,2020年全国平均工资79854元,平均每年净收入大概不到7万元,那么想存下来三五十万元,大概需要十多年了,即使是两口都能够达到每年7万元净收入,那么大概一家人也大概需要个三五年才可以存下来三五十万了。

那么为什么很多人觉得三五十万是小钱呢?

1、忽悠一下,很开心

很多人虽然自己年薪不高,但是在各种场合也会说三五十万不算钱。这样一来对于这样说的人,可能就有个很大的好处,可能会让人认为工资收入很高,生活水平很高,这样也可能引来不少人羡慕一下下,这样可能就会感觉比较开心了。

而且在各种场合忽悠一下,也只是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反正也没有谁会追问你的收入情况,这样只要自己很开心就好了。

因此,不少人说三五十万不算钱,这个也是忽悠一下,很开心了。

2、幸存者偏差,网上不少人是真有钱

很多人认为三五十万不算钱,这个也是幸存者偏差导致的。现在很多经常上网的网友,以及很多经常发表看法的网友,一般来说工资是不算低的,可能不少人收入都会在几十万左右,否则也不可能经常有闲暇时间经常上网看帖子。

而这些年薪几十万的人不少也觉得自己过的不错,也喜欢发表自己的看法,晒出自己的收入等等,这些年薪几十万的人可能也真的觉得三五十万算是小钱。

但是网上这些年薪几十万的人多了,就可能会让大家觉得网络上工资百万才起步了。

3、结论

综上所述,现在网上不少人认为三五十万算是小钱,一个原因是忽悠一下很开心,还有个就是幸存者偏差,网上不少人是真有钱的,但是实际上对于普通家庭来说,想存到三五十万大概也需要个三五年才可能存到了。

牛根生牛奶事件是怎么回事

牛根生牛奶事件是怎么回事

牛根生,中共党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工商管理硕士,曾到北京大学深造。从事乳业27年。2004年底,牛根生捐出全部个人股份设立“老牛专项基金”,成为“中国捐股第一人”、“全球华人捐股第一人”。牛根生于1999年创办蒙牛乳业,在“一无工厂,二无奶源,三无市场”的困境下开拓进取,使现在的蒙牛“一有全球样板工厂,二有国际示范牧场,三有液态奶销量全国第一”。目前,蒙牛已在全国14个省级行政区建起20多座生产基地。产品覆盖全国除台湾省外的所有地区。开发的产品有液态奶、冰淇淋、奶品等三大系列100多个品种。“蒙牛速度”在中国企业界引人注目。CCTV2003“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对牛根生的颁奖辞写道:“他是一头牛,却跑出了火箭的速度!”蒙牛创造了多项全国纪录,例如:荣获中国成长企业“百强之冠”,位列“中国乳品行业竞争力第一名”,拥有中国规模最大的“国际示范牧场”,并首次引入挤奶机器人,是中国乳界收奶量最大的农业产业化“第一龙头”;蒙牛枕单品销量居全球第一,液态奶销量居全国第一,“消费者综合满意度”列同类产品第一名,同时也是2003年香港超市惟一获奖的大陆品牌;蒙牛还是中国首家在海外上市的乳制品企业,并一举摘得“2004年最佳IPO”桂冠。牛根生信奉“小胜凭智,大胜靠德”、“财聚人散,财散人聚”的经营哲学,其领导的蒙牛与亿万消费者、千万股民、百万奶农及数十万产销大军结成命运共同体,被人们称为西部大开发以来“中国最大的造饭碗企业”,由此诞生了一段流传甚广的民谣:“一家一户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一家一户两头牛,生活吃穿不用愁;一家一户三头牛,三年五年盖洋楼;一家一户一群牛,比蒙牛的老牛还要牛。”1978年成为呼和浩特大黑河牛奶厂的一名养牛工人1983年任内蒙古伊利集团(原呼和浩特回民奶食品厂)厂长1992年担任内蒙古伊利集团生产经营副总裁1998年底被内蒙古伊利集团免去生产经营副总裁一职1999年至今创办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并担任董事长兼总裁职务牛根生获得的荣誉有:“2002年中国十大创业风云人物(之一)”;“2002年中国经济最有价值封面人物”;“中国民营工业行业领袖”;“2003年中国企业新领袖”;2003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2004年“中国策划最高奖”等

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由自然人出资,采取发起设立方式于1999年8月成立。目前,公司属于中外合资股份制企业。从成立至今的短短几年时间内,蒙牛的业务收入在全国乳制品企业中的排名已经由第1116位上升至第2位。

尽管也许有着不为外人所知的隐情,但牛根生和郑俊怀,这对曾经同事多年,又打过多年“擂台”的欢喜冤家,在财富面前的态度却有着很大的不同:郑俊怀似乎要把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拿来,而牛根生则把本来属于自己的财富拿了出去。

1998年,伊利副总裁牛根生突然被总裁郑俊怀扫地出门,在此之前,牛根生主管全国生产经营,业绩一直特别出色。牛根生白手起家,受尽老东家伊利的刁难和打压,硬是在重重围剿之中杀出一条血路,6年之后,蒙牛的销售额和市场占有率超过伊利成为全国第一。

更富戏剧性的是,6年后的今天,郑俊怀因不义之财锒铛入狱,牛根生却散尽十亿财富功成名就!真的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风水轮流转,冰火两重天!

这种事,无论中国外国,都非常罕见!

传奇的背后隐藏了太多的秘密,郑俊怀何以对辅佐自己16年的牛根生反目?牛根生何以在短短6年之内凭空打造出蒙牛?6年以来,牛根生及蒙牛上上下下一直对外界三缄其口。

2005年4月7日深夜,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牛根生的家里,《人力资本》记者陈斌与牛根生彻夜长谈,牛根生真情述说,终于一一揭开罩在牛根生及蒙牛身上不为外人所知的秘密。

置之死地逼上梁山揭竿而起

《人力资本》揭密:牛根生向郑俊怀递交了三次辞呈,前两次被郑俊怀“劝回”,第三次在董事会上递交辞呈,郑俊怀说:“我并没有这个意思啊!”牛根生说:“那我收回这个辞呈!”牛根生伸手去拿辞呈时,郑俊怀迅速地用手紧紧摁住。

郑俊怀:伊利有他没我,有我没他!

1998年上半年,身为伊利生产经营副总裁的牛根生突然感觉到了不对劲,自己在伊利做了16年,但最近在使用资源方面却感到了某种不顺畅,就是调动很小的一部分资金,也有众多部门来掣肘。最极端的时候,牛根生买把扫帚都要打报告审批。

从某种意义上说,牛根生是当年伊利的第一功臣,伊利80%以上的营业额来自老牛主管的各个事业部。除了业绩,牛根生在伊利员工当中的威望,并不比郑俊怀差,人们对牛根生的信服来源于他的为人之道和人格魅力:一个普通工人得了重病,牛根生第一个捐款,一下子就是1万元;有段时间,通勤车司机有事,牛根生代劳,一个新工人不认识牛根生,一个劲地向别人夸奖牛根生:"新来的胖司机态度真好,让他停哪就停哪";因为业绩突出而奖了一笔钱可以买好车,牛根生折合成4辆面包车,分给自己的直接部下;100多万的年薪,牛根生基本上都分给了自己的员工。

牛根生找到郑俊怀反映问题,第一次感到老大哥眼神里传递出的"陌生感"和"不信任感",牛根生似乎明白了什么。如果仅仅是威望和不俗的业绩,倒也不至于让郑俊怀最终和牛根生"反目成仇".记者经过多方走访之后,最终从几位既了解伊利又了解蒙牛的老员工那里得到了真相,郑俊怀决定和牛根生"决裂"的导火索在于企业发展战略的分歧。记者提到这一点的时候,牛根生对此没有异议。

郑俊怀的战略思想是稳中求升,而牛根生的战略思想却是大胆挺进,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和资源让伊利"超常规成长".但是,郑俊怀担心,如果伊利按照牛根生的战略思想发展,自己就会对伊利失控,这是他绝对不允许发生的。这时候,郑俊怀已经下决心让牛根生出局。当牛根生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他已经很难在伊利施展他的抱负了。

牛根生一共向郑俊怀递交了三次辞呈。第一次和第二次,郑俊怀都说了一些挽留的话:"没有这个意思啊,你误会了!"牛根生只好收回了辞呈。但牛根生发现自己的环境不仅没有改变,而且越来越恶劣。牛根生第三次递交辞呈是在伊利的一次董事会上。牛根生将辞呈放到郑俊怀的面前,第一次将辞职的事情摆到了桌面上。牛根生对郑俊怀说:"郑大哥,如果你想让我离开,我现在就正式辞职,至少不能因为我个人影响企业的发展。"郑俊怀脸色有些难看,但还是说:"我并没有这个意思啊!"牛根生接过话,说了一句:"那我就收回这个辞呈!"当牛根生伸手去拿自己的辞呈时,郑俊怀迅速地用手紧紧摁住了辞呈,对牛根生说:"你先回避一下,我们讨论讨论再做决定!"牛根生一离开,很少激动的郑俊怀突然流着泪对在座的人说:"伊利有他没我,有我没他!"会后,郑俊怀找牛根生谈话,告诉牛根生:"你不是想辞职吗?那我免你的职。我们采取一个过渡的方式,公司安排你到一个大学进修,但是有两个条件:第一,一定要离开呼和浩特500公里以外;第二,学习时间不能少于两年。""在伊利待了16年,你的业绩很好,员工也很爱戴你,突然不明不白地离开了企业,既不反抗,也不喊屈,你当时真能心平气和的接受这个现实吗?"记者问。

牛根生皱了皱眉头,非常动情地说:"我当时非常难受,一生当中我非常难受的有那么三次、两次,这是其中的一次,几乎到了欲死的程度。"

反思:流放北大,面壁十年图破壁

与伊利风雨同舟了16载的牛根生就这样来到了北京大学,整天骑着一辆破自行车穿梭于各个教室之间。当老牛坐在教室里听课的时候,坐在他旁边的都是18岁左右的学生,老牛当时已经40岁。"我当时也不知道是光荣呢还是可耻?到了北大,人家问你是干啥的?整天跟一些小姑娘和小伙子坐在一起,看起来不和谐啊。好在我在社科院有一个文凭,当时办的是教师进修,我就自封了一个'访问学者'.""访问学者"并不好当,牛根生必须首先化解掉内心的委屈和痛楚,方才可能静下心来融入到陌生的校园环境当中去。

"好在我能想得开,我的历史上比这么难过的事情多得多。当我也是十八九岁的时候,因为义气啊仗义啊什么的在社会上打架,被公安局抓了去,关在看守所里,收审啊,行政拘留啊,3个月,2个月,好在没有判刑。后来,呼市政法委的领导到蒙牛参观,其中三分之一我都认识,他们当年都培训和教育过我啊。"牛根生呵呵地笑。

"我在20岁之前都经历过这样的事情,后来自然变好了,所以从面子上我还是过得去的。正好,我没有上过名牌大学,所以我当时就好好地享受名牌大学的学习生活。利用这段时间,我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听了很多经济学家的课,寻找揣摩自己所不知道的东西,只约翰恢赖奈揖腿パА4笱Ю鲜υ趺唇部危垦暗姆绞胶头椒ㄓ心男克伎嫉姆绞胶徒嵌扔心男?"你坐在北大的教室里听课的时候,脑子里真的能放下企业吗?"记者不相信老牛过得如此清闲。

"放不下啊!我当时听讲的时候都是带着问题去的。"牛根生说。

从伊利开始就跟随牛根生的一个部下告诉记者:"老牛从北大回来之后,无论是看问题的角度或者做事情的方法又比过去成熟了许多。老牛利用这一段时间重新审视了自己在伊利16年的各种经验和教训,让原本在企业中形成的应激反应模式转换成理性的思维模式。俗话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你想想,老牛潜心思考总结了半年,本来就比一般人看得高、想得远,这一沉淀、升华,思想上得有多大的进步?"牛根生在北大学习了一个学期,这个学期对老牛来说,不仅仅是学习,更应该是他反思的过程。"面壁十年图破壁",当他结束学习的时候,蒙牛的草稿或许已经在他的脑中形成了。

无奈:破釜沉舟,置之死地而后生

"我这样的人你们要吗?"1998年年底的一天,已经正式从伊利辞职的牛根生溜达着去了呼和浩特的人才市场,他站在一家公司的招聘柜台前询问来招聘的人。"你多大了?"对方问。"40岁。"老牛回答。"对不起,你这样的年龄在我们企业属于安排下岗的一列。"对方直言不讳笑着回答。

牛根生也并非真的想通过人才招聘市场找工作,老牛当时的想法,就是想看看如果离开了原来所熟悉的环境,离开了乳业,他的价值还有多少被承认,结果发现从事了多年管理工作的自己在别的企业根本没人要。别的企业不要不等于老牛找不到好工作,有一家乳品企业得知牛根生辞职之后,老板马上找到牛根生,愿意出很高的薪酬邀请牛根生加盟。牛根生向对方提出了一个条件:"用我老牛的管理经验和人脉资源入股,让我成为股东。"结果,这个条件把对方吓跑了。牛根生后来对他的部下说:"他们当时觉得我这个要求是痴人说梦!"后来有人评价说,这个企业没有意识到,他牛根生是一台印钞机。

既然没有新东家赏识,老牛打算自己做点事情解决生计。牛根生一开始想开一家海鲜大排档,房子选好了,模式考虑好了,结果是一种"无形"的力量让这个计划难产。直到这个时候,牛根生才意识到,自己虽然离开了伊利,但伊利那种罩在他头上的阴影并没有散去。

既然海鲜大排档做不下去,那么办个给别人擦皮鞋的工厂总可以吧?也不行!人家明摆着就是要"赶尽杀绝",不想给老牛一条"活路".就在这个时候,原来跟随牛根生的一帮兄弟纷纷被伊利免职,他们一起找到牛根生,希望牛根生带领他们重新闯出一条新路。这几个人分别是:伊利原液态奶总经理杨文俊,伊利原总工程师邱连军,伊利原冷冻事业部总经理孙玉斌,伊利原广告策划部总经理孙先红。除了伊利人事和财务的头,伊利各个事业部的头都到了牛根生这里。

牛根生想了想自己的困境,然后对他们说:"哀兵必胜!既然什么都不让我们干,我们就再打造一个伊利!大家起个新名字吧。"结果,大家起了一个名字叫蒙牛。

首要是解决人的问题

1999年1月,蒙牛正式注册成立,名字是"蒙牛乳业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金100万,基本上都是牛根生和他妻子卖伊利股票的钱。牛根生的蒙牛一成立,得知此消息还在伊利工作的老部下开始一批批地投奔而来,总计有几百人。牛根生曾经告诫他们不要弃"明"投"暗",面对"无市场,无工厂,无奶源"的"三无环境",没有人能保证蒙牛一定会有一个光明的未来。但是,老部下们义无返顾地加入了蒙牛的团队。在蒙牛新的管理团队当中,牛根生只从外边请了一个人,那就是伊利原先的党委副书记卢俊,当时已经调任内蒙古证券委任处长。牛根生曾经对他的部下说过:"一切竞争要从设计时开始".卢俊既是党政内行,又是乳业专家,还是证券方面的高手,牛根生请她来的目的很明确:蒙牛一开始就要做成股份制公司,让蒙牛有一个健康的开始。

刚过了8个月,1999年8月18日,"蒙牛"就进行了股份制改造,名字变为"内蒙古蒙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猛增到1398万元,折股1398万股,发起人是10个自然人。按照出资额度排序,他们是:牛根生、邓九强、侯江斌、孙玉斌、邱连军、杨文俊、孙先红、卢俊、庞开泰、谢秋旭。其中,邓九强是呼和浩特市轻工机械有限公司的老板,给蒙牛提供冰淇淋、牛奶工业设备,后来投奔牛根生成了牛根生的副董事长。谢秋旭是广东潮州阳天印务有限公司的董事长,以前跟"伊利"合作印牛奶、冰淇淋包装盒的时候,认识了牛根生,并且成为老牛的挚友,后来又和"蒙牛"合作,并且在一段时间之内是蒙牛最大的自然人股东。其他人大都是原"伊利"公司的管理与技术人才。

秘密谈判,虚拟经营

万事开头难!就在呼和浩特市一间53平方米的楼房内,牛根生从家里搬来了沙发、桌子和床,蒙牛的发展奇迹由此拉开序幕。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牛根生知道自己的短板是"无市场,无工厂,无奶源",他也知道自己的长板是"人才".跟随牛根生的这批人原先都是伊利液态奶、冰激凌、策划营销的一把手,他们在生产、经营、销售、市场、原料设备方面在行业内都是顶尖的人才,老牛决定采取"虚拟经营"的方式,用"人才"换"资源".因为伊利从中作梗,开始"虚拟经营"的几次谈判被搅黄了,牛根生只好"明修栈道,暗渡陈仓".1999年2月,牛根生经过秘密谈判和哈尔滨的一家乳品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牛根生派杨文俊等8人全面接管了这家公司。通过他们的管理给这家企业带来很好的效益的同时,蒙牛产品也由这家工厂"新鲜出炉".老牛是个明白人,借鸡下蛋只不过是权宜之计!1999年1月到4月,身处呼和浩特的牛根生一边对远在哈尔滨工厂的8人团队遥控指挥,开始生产第一批蒙牛产品,同时摇身一变成了民工头,在距离呼和浩特和林格尔县一片比较荒凉的不毛之地上热火朝天地建起了自己的工厂。

广告牌被砸,因祸得福

1999年4月1日,呼和浩特市的老百姓一觉醒来,呼和浩特市主要街道旁边的300块广告牌全是蒙牛的广告:向伊利学习,为民族工业争气,争创内蒙古乳业第二品牌!5月1日,就在老百姓讨论"蒙牛"的余热还没有结束的时候,48块"蒙牛"的广告牌一夜之间被砸得面目全非。蒙牛的广告牌被砸反而使得社会关注蒙牛的热度再次升温,蒙牛开始变得"愈神秘,愈美丽".当时的媒体记者顺藤摸瓜找到了蒙牛的代言人,发现此人竟然是伊利曾经主管生产经营的副总裁牛根生。牛根生不愿意接受媒体采访,但是很愿意和记者聊聊,聊的过程,记者发现呼和浩特竟然还有这样一位极具个性的企业家。

当记者问及牛根生为何被伊利免职时,牛根生回答:"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蒙牛的广告牌到底是谁砸的?牛根生没有给出答案,在老牛看来,答案是众人皆知,但他宁愿让大家伙心照不宣。

蒙牛到底是谁的企业?牛根生说注册人不是他,因为环境险恶不允许他出头露面。

蒙牛是在克隆伊利吗?牛根生说不是克隆而是补缺,他提到了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宝马和奔驰共同竞争却能发展得更好的例子。

蒙牛能做好吗?牛根生说:"做鞋必须要怀着给自己做鞋子的思想,鞋才能做得好!"

韬光养晦,得道多助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1999年初,牛根生虽然隐姓埋名"躲"在幕后,也没有逃脱继续受打压的命运。竞争对手为了封杀蒙牛,争夺奶源,蒙牛有的牛奶车半路被截,牛奶被当场倒掉。

为了减少冲突和不必要的麻烦,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牛根生很快制定了"收奶三不干"政策:▲凡是伊利等大企业有奶站的地方蒙牛不干(不建奶站);▲凡是非奶站的牛奶,蒙牛不干(不收);▲凡是跟伊利收购标准、价格不一致的事,蒙牛不干。

同时,牛根生启动"中国乳都"的概念,通过公益广告的形式打出"我们共同的品牌——中国乳都。呼和浩特"的口号,在众多场合提到伊利时都把伊利放在自己的前边,在所有的口径上都将内蒙古所有的乳品企业打上"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烙印。这样做的直接结果是,蒙牛赢得了政府的支持,使自己的命运和内蒙古的经济发展大局捆绑在一起,抬高竞争对手的同时保护了自己。

牛根生又不是三头六臂,他就是一天不睡觉,顶多也只有24个小时,他怎么能够同时操作这么多事情而又让阵脚不乱呢?

"一个人死了如果还可以重新活一次,那么第二次生命,他肯定能做成任何事情。重新做人不太可能,但是重新做企业是有可能的。我在做蒙牛之前,养牛、种草、干乳业,我已经做了21年,公司从小到大、从无到有的整个过程我都经历过。21年之后,我又重新从零开始做乳业,我就回过头来想过去经历的那些事情:当时,我每一年都做些什么事情,现在重新来做,做对的事情能否提高效率?那些曾经犯过的错误能否不再犯?这就是熟能生巧、厚积薄发。"老牛如是说。

"要说感情,我对伊利的感情,实际上不比对蒙牛的少"

2003年,伊利为了庆祝股份制创立十周年而举行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庆祝活动。令郑俊怀和所有伊利人没有想到的是,牛根生不请自去。老牛当场对伊利的员工说了一番至情感人的话:"我在伊利干了16年,在蒙牛才干了5年。我最好的年华,奉献给了伊利,在这里流过的泪、淌过的汗、洒过的血,比在蒙牛多得多!所以,要说感情,我对伊利的感情,实际上不比对蒙牛的少。"活动结束,牛根生得到了一套茶具,这套茶具如今整整齐齐地摆放在老牛办公桌对面的茶几上。或许这证明了老牛对伊利的复杂感情,或许这让老牛始终要提醒自己些什么。但是,无论如何,牛根生在伊利的这招"情感行动"收到了效果,至少是让那些认识或者不认识牛根生的伊利员工对老牛有了些"另外"的看法。

要下不为例、永不再犯!

从2003年到2004年,一股来自某些媒体质疑、诽谤蒙牛和牛根生的"暗流"也逐渐形成,一些地方"黑势力"借助"投毒"等手段威胁、恐吓蒙牛的事情也开始接二连三地发生。

此时的蒙牛,已经积聚了足够的力量,对于这种下三滥手段,就用阳光的办法对付。公安机关出面,"暗流"和"黑势力"被一一识破、捣毁,相关责任人受到了法律的制裁。其中用虚假新闻诽谤蒙牛的是由一个品牌策划公司全权负责,调查发现××公司为了扶植这个公司变相订了600万的合同金额,诽谤新闻稿件涉及数十家媒体、近百篇稿件。案件查清楚之后,当地政府拟定了对××公司的三项惩罚措施:第一,××公司在新闻媒体上公开向蒙牛道歉,恢复蒙牛名誉;第二,××公司可以出600万对蒙牛诽谤,其造成的损失至少在这一金额的10倍以上,赔偿经济损失6000万;第三,××公司要下不为例、永不再犯!

当地政府征求牛根生的意见,老牛说:"草原品牌是一块,蒙牛和××公司各一半,××公司道歉损毁的不仅仅是××公司品牌,而且是大家的品牌,所以不用道歉。6000万也不是一个小数目,蒙牛的员工大部分都是从××公司过来的,就当这6000万是蒙牛为员工交学费了。第三条,我接受,希望××公司下不为例、永不再犯!"老牛有一句座右铭:"小胜凭智,大胜靠德",牛根生这样理解自己的这句座右铭:"其实就是'与自己较劲'!发生任何问题,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因为改变自己容易,改变别人难。假使矛盾双方的责任各占50%,那么,你先从改变自己开始。当你主动改变后,你会发现,对方也会跟着改变,而且这种改变不是同比例的,往往你改变10%后,他会改变30%,真所谓'你敬他一尺,他敬你一丈'.万一你改变了50%以后,对方还是一点不变,怎么办呢?你还是要坚持'与自己较劲'.因为95%的情形不是这样的。当你无数次地'与自己较劲'后,回头再看,大数定律的效能就显现出来了:你通过改变自己而改变了世界!"古语云:哀兵必胜。其实,牛根生非常明白"忍"是"心字头上一把刀".相对于刚刚起步的蒙牛来说,如果对伊利的封杀举动正面抵御甚至以攻对攻,则可能激化矛盾。如果闹到不可开交,谁会去打一个利税大户而帮一个小不点儿呢?以退为进,性格相当血性的老牛其实有大智慧。

知己知彼奇兵致胜兵贵神速

本刊独家揭密:牛根生见到杨利伟的时候,对他说:"利伟啊,除了你的爸爸妈妈、你的妻子孩子,你的直系亲属,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领导,除了你的团队和战友,除了认识你的朋友,在你所不认识的所有陌生人当中,我对你的事情是最关心的……"

"小区包围超市,所有产品免费品尝"牛根生知道,在市场上也不能和伊利正面冲突,他将第一个目标定在了深圳。伊利刚刚兵败于此。伊利采取先打媒体广告,随后超市跟进的策略,结果彻底失败,因为深圳的老百姓基本上都认准了洋品牌的口味,伊利为此付出了几百万的广告费而无功而返。

牛根生了解伊利的短板,也知道伊利强项当中的弱点,他决定采取另外一套"战术":蒙牛的各路人马穿着蒙古服装打着横幅和标语到各个小区门口,横幅上写的是"来自内蒙古大草原纯天然无污染的牛奶"、"不喝是你的错,喝了不买是我的错",蒙牛产品全部都是免费送给居民品尝。结果,小区的居民一喝不错,他们到超市的时候就会问,蒙牛的产品一下子在深圳各大超市迅速火了起来。

依靠这招"小区包围超市,所有产品免费品尝"的策略,从1999年开始,蒙牛的产品快速进入北京和上海的市场。从1999年到2001年,伊利的主营业务收入和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年薪百万养牛好吗现在和牛根生牛奶事件是怎么回事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