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天门养牛最多的地方(新石器时代中华远祖是如何生活的)

湖北天门养牛最多的地方(新石器时代中华远祖是如何生活的)

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湖北天门养牛最多的地方,以及新石器时代中华远祖是如何生活的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半坡和河姆渡居民分别处于什么社会和时代

半坡和河姆渡居民分别处于什么社会和时代

半坡和河姆渡居民都属于新石器时代。

河姆渡文化是长江下游地区的典型文化,而半坡文化则是黄河流域仰韶文化的一个典型代表,它们同属于新石器时代中期。

半坡人居住的地方,叫半坡村。无论是方形的还是圆形的房屋,多为半地穴式房屋,而且以小屋居多,大屋仅一座,位于中央,小屋围大屋而筑。

河姆渡人,距今7000多年生活在长江下游的古人类。他们建造干栏式房屋,用船、筏载人和物、浮水采集,使用刀、匕、锤、铲、矛、碗、筒、小棍、器柄、纺轮、蝶形器等木器,栽培人工水稻,家养羊、鹿、猴子等牲畜。

扩展资料:

半坡和河姆渡居民都为母系氏族公社时期。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已经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半坡文化属黄河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位于陕西省西安半坡村。年代距今约6800—6300年,半坡村的原始居民是定居的,以氏族或部落为单位,建立村落。

半坡是一个没有贫富差别的原始社会。居住区有壕沟围绕,以防野兽侵害。房屋为地面和半地下式的,呈方形或圆形。居住区中央有长方形大屋,可能是氏族集体活动的场所。多种农具、鱼猎工具的出土,反映半坡居民的经济生活为农业和渔猎并重。陶器有粗砂罐、小口尖底瓶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半坡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河姆渡原始居民

什么是新石器时代相当于什么社会形态

什么是新石器时代相当于什么社会形态

新石器时代(英语:neolithic)指在考古学上是石器时代[1]的最后一个阶段,以使用磨制石器为标志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这一名称是英国考古学家卢伯克于1865年首先提出的,这个时代在地质年代上已进入全新世,继旧石器时代之后,或经过中石器时代的过渡而发展起来,属于石器时代的后期。

一般认为新石器时代有3个基本特征:

1、开始制造和使用磨制石器

新石器时代彩陶罐

2、发明了陶器

3、出现了原始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

有的学者特别强调农业起源的意义,认为它才是新石器时代的主要特征,或者说是新石器时代革命的主要内容。世界各地这一时代的发展道路很不相同。有的地方在农业产生后的很长一段时期里没有陶器,因而被称为前陶新石器时代或无陶新石器时代;有的地方在1万多年以前就已出现陶器,却迟迟没有农业的痕迹,甚至磨制石器也很不发达。所以并不是3个特征齐备才能称新石器时代。

由于各地新石器时代的情况很不一致,所以没有统一的分期标准。有的地方分早晚两期,有的分早中晚3期。有的在晚期出现少量铜器但还不会有意识地制造青铜合金时,单独列出一个铜石并用时代,作为从新石器时代到青铜器时代[5]的过渡期;有的则把这个阶段归入新石器时代晚期。

中国新石器

综述

中国大约在前1万年就已进入新石器时代。由于地域辽阔,各地自然地理环境很不相同,新石器文化的面貌也有很大区别,大致分为三大经济文化区:

1.旱地农业经济文化区,包括黄河中下游、辽河和海河流域等地,这里是粟、黍等旱作农业起源地,很早就饲养猪、狗,以后又养牛、羊等。有大地湾遗址、上山遗址,半坡遗址和大汶口遗址等。

2.水田农业经济文化区,主要为长江中下游。岭南地区农业则一直不发达,渔猎采集经济占有较重要的地位,可划为一个亚区。本区很早就种植水稻,是稻作农业的重要起源地。早期饲养猪、狗,以后陆续养水牛和羊。有河姆渡遗址,江西万年仙人洞及吊桶环遗址,湖南道县玉蟾岩遗址,浙江余杭良渚遗址等。距今7000年前的河姆渡遗址,出土物中发现水稻遗存,证明了长江下游及其附近地区是中国也是世界水稻栽培的起源中心。[6]

3.狩猎采集经济文化区,包括长城以北的东北大部、内蒙古及新疆和青藏高原等地,面积大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二。这个区域除个别地方外基本上没有农业,陶器也不甚发达。

时期划分

上述除第③区因考古工作不够深入难以分期外,前两区大致可分为3期:

早期

以甘肃大地湾遗址最为久远(60000-4800年),早期距今13000~7000年前,可分为前后2段,前段距今12000年~9000年,、以河北徐水南庄头、江西万年仙人洞及吊桶环、湖南道县玉蟾岩遗址为代表。加工石器出现简单的磨制,能够制作简单烧成温度较低的陶器。在南方,主要表现为洞穴遗址和贝丘遗址,主要以打制石器和细石器为主,开始使用磨制石器。江西万年仙人洞及吊桶环、湖南道县玉蟾岩遗址发现了最早的大米粒,但是否为经过人工培育的水稻,学术界仍然存有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水稻起源的重要地区。后段是距今约9000~7000年,主要以内蒙古赤峰兴隆洼、河北武安磁山、河南新郑裴李岗等磨制石器有了很大发展,陶器已成为日常生活的必需品,种类较多,以红陶为主,陶色多不纯正,陶质较粗疏。原始农业和畜牧业获得初步发展。

中期

中期距今约7500~5000年,可分为前后两期。河姆渡文化、龙虬文化、北辛文化、半坡文化、前大溪文化为代表,后期以仰韶文化、马家浜文化、河姆渡文化大汶口文化为代表。磨制石器种类丰富,制作精美,制陶技术显著进步,出现慢轮修整口沿的技术,农业和畜牧业获得高度发展,长江流域已进入到灌溉农业阶段,而且猪已经成为一种主要家畜。人口聚落不断增多扩大,开始出现一些中心聚落和大规模的公共墓地,反映出社会组织向心凝聚平等的特点。

晚期

晚期距今约5000~4000年,也叫铜石并用时期,以山东历城龙山镇城子崖、山东日照两城镇、河南洛阳王湾、山西襄汾陶寺、甘肃临兆马家窑、湖北京山屈家岭湖北天门石家河、浙江余杭良渚遗址为代表。制陶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陶器以灰、黑陶为主,轮制法得到普及。石器磨制精致,器型变小。农业和畜牧业高度发展,人口急剧增加,社会复杂度程度不断提高,出现了原始城堡、城垣和大型建筑,有了阶级、贫富分化,人类社会向国家文明时代迈进。

古人类(人类的祖先)详细资料大全

古人类(人类的祖先)详细资料大全

文化地理学意义上的古人类是指远古人的起源,生活,生产,历史发展及其文化综合表现状况。人们为了研究他们的一切,只有通过各种化石等遗物进行研究。在世界不同地方,根据各种化石和遗址推断,地球上曾经出现过很多古人类。有的适应自然,进化成现代人类,有的在地球上永远消失了。研究古人类,可以比较科学地把握人类生存,生活,发展的种种天机,确保从他们身上吸取各种教训,吸纳有益经验。

基本介绍中文名:古人类外文名:Hominin特点:起源,生活,生产实质:吸纳有益经验简要介绍,各地发现,古人类分期,古人类化石,新考古发现,小说里的人类,细致分类,简要介绍化石:长期以来,世界范围内属于远古时期的人类化石十分稀少,尤其是体骨化石更为罕见。人们对猿人体骨特征的研究只能在极少的材料基础上想像或推测,世界人类学家和考古学家一直处于漫长的等待之中。1984年9月16日到10月2日这短短几天里,在中国的营口县城西南8公里处有座金牛山,一具罕见的、较完整的猿人化石出土了!全部化石代表一个成年不久的男性个体,被命名为"金牛山人"。所处时代旧石器时代的人们主要是制造简单工具以作打猎和采集的用途,以中国周口店发现的北京人为例,据考究,他们使用石器和木棍来猎取野兽,并懂得采集果子来充饥。他们主要居住于山洞中,从其洞穴中发现木炭、灰烬、桡烧石、烧骨等痕迹,显示当时的人们已掌握了使用火的技术,并会砍取树木作燃料。在旧石器时代早期,人类学会用火,中期骨器,晚期能制造简单组合工具,开始形成了母系氏族。元谋猿人、蓝田猿人、北京人等基本上都处于这一时期。石器时代石器新石器时代:人类开始从事农业和畜牧,将植物结实加以播种,把野生动物驯服以供食用。人类食物来源变得稳定。农业与畜牧经营使人类由逐水草而居变为定居下来,已经能够制作陶器、纺织。人类生活开始关注文化事业的发展,使人类开始出现文明。中石器时代人类生活仍是以狩猎渔业为主,出现氏族社会,人们发明弓箭,渔矛,渔网等打猎工具。人们开始在原野中生活,并不断迁徙。人们发明房屋建筑技术,发明独木舟。开始驯养狗、羊和猪,开始磨制简单石器。在世界上的森林地区,可以看到森林地开始被开发的迹象。森林地的急遽开垦是新石器时代的事情。新石器时代,以使用磨制石器为标志。这在地质年代上已进入全新世,继旧石器时代之后,或经过中石器时代的过渡而发展起来,属于石器时代的后期。年代大约从距今1万多年以前开始,结束时间从距今5000多年至2000多年不等。新石器时代有3个基本特征:开始制造和使用磨制石器;发明了陶器;出现了农业和养畜业。各地发现各地新石器时代表现是:西亚、北非和欧洲不尽相同。西亚:新石器时代发展较早。这里是农业起源最早地区,以后又最早出现金属器,最早进入文明时代。西亚最早进入新石器时代的是利凡特(今以色列、巴勒斯坦、黎巴嫩和叙利亚)、安那托利亚(今土耳其)和扎格罗斯山山前地区,即农业起源的新月形地带。这一地区具有典型的地中海气候,冬季多雨潮湿,夏季炎热干燥,有适于栽培的野生谷物和易于驯养的动物,成为最早出现农业和养畜业的地区。大约在公元前9000~前8000年,进入原始新石器时期,有了农业和养畜业的萌芽。公元前8000~前7000年,先后进入前陶新石器或无陶新石器时期,已种植小麦、大麦、扁豆和豌豆等,开始饲养绵羊和山羊,有的遗址还有猪骨。大约在公元前7000~前6000年,西亚各地先后进入有陶新石器或发达的新石器时期。最早的陶器可称为土器,火候极低;稍后有厚胎的素面灰褐陶,最后出现彩陶。农业已有进一步发展,有的地方已有灌溉农业。房子一般为多间式、平顶,有的房内有牛头形塑像。大约在公元前6000~前5000年,这里一些遗址有了铜器(个别遗址中用冷锻法制造的铜扣针等,可早到前7500年左右),进入铜石并用时代。西亚新石器在发展中对周围地区产生过明显影响,一是向北非尼罗河流域传播,一是向欧洲东南部扩展。尼罗河流域的新石器文化分为3期,从早期开始即为有陶新石器阶段。北非其他地区的新石器文化分为三大系统:撒哈拉新石器文化、地中海新石器文化和卡普萨传统新石器文化。在欧洲希腊本土、克里特岛以至黑海北岸的克里米亚等地存在过前陶新石器文化。从陶器出现以后,欧洲南部主要有印纹陶文化,多瑙河流域为线纹陶文化,这些地区在进入铜石并用时代后出现彩陶文化。而东欧较北地区在新石器时代则流行小窝篦纹陶文化等。中亚:中亚大约在公元前6000~前5000年进入新石器时代,其代表有哲通文化。分布于土库曼斯坦境内。石器大多继承当地中石器时代传统而多细石器,同时也新出现磨制石斧和磨谷器。已种植小麦和大麦,饲养山羊。陶器均为手制,胎中多掺草末,除素面外还有一些彩陶。北部的新石器文化年代较晚,其代表为克尔捷米纳尔文化,年代约为公元前4000年~前2000年,经济以渔猎和采集为主,陶器多饰刻划或戳印纹,彩陶极少。南亚次大陆:较早新石器文化大约开始于公元前6000年左右,分布在俾路支和印度河流域一带。居民种植小麦、大麦,饲养绵羊、山羊和牛。大约到公元前4500年左右才出现陶器,并且很快出现彩陶。到公元前3500年左右进入铜石并用时代。东南亚:印度尼西亚等地有种植薯芋为主的新石器文化,没有发展起真正的农业经济。北亚和东北亚:日本是世界上陶器出现最早地区,蒙古和西伯利亚也有个别遗址陶器年代接近1万年。但磨制石器一直不发达,农业出现年代也很晚,与西***况正好相反。这个地区陶器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筒形罐特别流行,一般为灰褐色,饰刻划纹或压印纹。在日本,陶器多绳纹,故日本的新石器时代又称绳纹时代。朝鲜和西伯利亚的陶器则多施篦纹。朝鲜新石器文化因受中国东北新石器文化的影响,在公元前4000多年就已发展起旱地农业,种植粟和黍。蒙古东部地区在公元前3000年~前2000年也已种黍,并饲养牛羊等家畜。日本的农业只是在公元前1000年以后,因受大陆的影响,才急速发展起来的。西伯利亚则一直以渔猎和采集经济为主。美洲、大洋洲和非洲中南部:用旧大陆考古学的标准去衡量,那里也存在新石器时代文化。美洲在欧洲殖民者到达以前基本上处于新石器时代,基本上不使用金属器。美洲是农业起源的重要地区,那里最先培植玉米,还有豆类和南瓜,印第安人称之为三姊妹。家畜仅有骆马一种。大洋洲在殖民者进入以前基本上仍处于狩猎、采集经济阶段,不会制造陶器,所以那里的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的界线不大明显。非洲中南部的新石器时代仍多打制石器,种植薯芋,同东南亚的情况有些类似。中国:大约在前1万年就进入新石器时代。由于地域辽阔,各地自然地理环境很不相同,新石器文化的面貌也有很大区别,大致分为三大经济文化区:①旱地农业经济文化区,包括黄河中下游、辽河和海河流域等地,这里是粟、黍等旱作农业起源地,很早就饲养猪、狗,以后又养牛、羊等。②水田农业经济文化区,主要为长江中下游。岭南地区农业则一直不发达,渔猎采集经济占有较重要的地位,可划为一个亚区。本区很早就种植水稻,是稻作农业重要起源地。早期饲养猪、狗,以后陆续养水牛和羊。③狩猎采集经济文化区,包括长城以北的东北大部、内蒙古及新疆和青藏高原等地,面积大约占全国的2/3。这个区域除个别地方外基本上没有农业,细石器特别发达而很少磨制石器,陶器也不甚发达。前两区大致可分为4期:早期约当公元前10000~前7000年,以华南洞穴遗址和贝丘遗址为主,有少量磨制石器和陶器,农业已有萌芽,个别地点已会养猪。中期约当公元前7000~前5000年,华北的磁山文化等已有较发达的旱地农业,种植粟、黍,养猪,并有较发达的磨制石器和陶器;华中彭头山文化等已栽植水稻,养猪和水牛等,磨制石器尚不多见,陶器则比较发达。晚期约当公元前5000~前3500年,华北主要是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农业进一步发展,有较大的聚落,如半坡和姜寨等,流行多人二次合葬,发达的彩陶是一大特色。华中主要是河姆渡文化和大溪文化等。河姆渡文化有极为丰富的稻谷遗存和骨耜等水田耕作农具,大溪文化中房屋建筑往往用稻壳掺泥抹墙,陶器胎壁内也掺有大量稻壳。最后一期是铜石并用时代,约当前3500~前2000年。华北主要是山东龙山文化和河南龙山文化,华中主要是良渚文化和石家河文化。普遍出现小件铜器,有了中心聚落和最早的城址,如山东章丘城子崖城址,河南淮阳平粮台城址,湖北天门石家河和湖南澧县城头山的城址等。房屋建筑中出现分间式大型建筑,开始用白灰和土坯抹地、筑墙。陶器普遍采用轮制,出现大量的精美玉器,石器中钺、镞等武器明显增加。墓葬出现两极分化,大墓往往有棺有椁,有丰富、精美的随葬品;小墓则既无葬具,多数也没有任何随葬物品。良渚文化中甚至出现大规模的人工堆筑的贵族坟山。这种物质财富的增加和贫富与社会地位的两极分化,预示著文明社会行将来临。古人类分期古人类是对化石人类的一种泛称,西文中无这一专有名词。认为从猿类到人类共经过拉玛古猿、南猿、猿人、古人、新人等几个阶段。除新人外均属已绝灭的种类。新人与现代人属于同一亚种,一般以更新世晚期的新人化石划为古人类范畴;全新世纪以来,也就是新石器时代以后的半化石,属现代人类范畴。古人与现代人同属而不同种。古人类化石长期以来,世界范围内的远古人类化石十分稀少。根据地层、动物群的研究和科学测定,“金牛山人”生存的地质时代为中更新世晚期;距今28万年左右。“金牛山人”的头骨化石十分完整,初步观察,它既有原始的特征,也有一些接近智人的进步特征,而且脑量大于同时期的猿人。“金牛山人”化石的发现填补了这一时期人类发展的空白,为对猿人体质特征及体质演化发展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这项重大的发现被列为本年度世界十大科技进展项目之一。金牛山人广东英德发现万年前古人类化石。在青塘遗址黄门岩1号洞地点发现的墓葬地层关系清晰,葬式为较明确的“蹲踞葬”。人骨共存碳样经加速器质谱(AMS)测定,年代距今13500年左右,时代为旧石器时代晚期,是广东乃至岭南发现年代最早的墓葬,表明距今1万多年前,岭南古人类已具有明确的生死观念和有意识的埋葬行为。此前,广东发现的古人类化石仅见牙齿或头骨化石,距今1万年以前保存比较完整的人体骨架尚属首见,为旧石器时代晚期岭南古人类体质特征研究、华南地区晚期智人DNA测序与基因研究、东亚与东南亚地区古人类演化与迁徙、旧石器时代晚期古人类食谱与古病理研究等提供了重要新材料。新考古发现法国考古学家在《法国科学院报告》发表文章说,古人类早在157万年前就在欧洲出现了,这比以前所认为的时间早20万年。以考古学家热罗姆·伊沃拉为首的考古小组在法国朗格多克地区的一个玄武岩采石场进行考古发掘后发现,这个地区在157万年前存在古人类活动。这里的古人类活动同东非250万年前的古人类活动情况类似。朗格多克地区的居民让·鲁维埃早在15年前在这个玄武岩采石场发现了大量骨头化石和牙齿化石,2008年鲁维埃把他的发现报告给法国国家科研中心的考古学家热罗姆·伊沃拉,伊沃拉随后率领一个小组对该采石场进行了考古发掘。考古小组在采石场除发现各种动物化石外,还在采石场地下10米处发掘到了20多件古人类使用过的工具。研究人员在对这一遗址进行年代测试后发现,它迄今已有157万年历史。法国国家科研中心发表声明说:“这一考古发现为更准确了解欧洲古人类活动情况提供了机会。”小说里的人类古人类是小说《兽王》里的普通人类。即便是古人类也可以通过修炼变得和新人类一样强大。细致分类Allhomininsbelongsto:-theprimatesuperfamilyHominiodea(apes)--thefamilyHominidae(greatapesandhumans)---thesubfamilyHomininae(genusPanandhuamns)----thetribeHomininihomoSapiensisaHominin,asaextinctmemberofthegenusHomo(e.g.,Homoerectus)

全国第一大,第二大,第三大监狱分别在什么地方,叫什么名字

全国第一大,第二大,第三大监狱分别在什么地方,叫什么名字

分别为秦城监狱,沙洋监狱和白湖监狱。

秦城监狱,位于北京市北部,燕山东麓,西面群山重叠,北、东、南面则是一望平野。是中国最著名的监狱之一,曾关押过众多高级别囚犯,有“中国第一监狱”之称。

沙洋监狱,位于江汉平原中北部,汉江下游两岸,分布于潜江、天门、钟祥及沙洋、京山等三市二县结合部,其所辖13个监狱,跨地面积2200平方千米,占地面积230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积11333.3公顷。

白湖监狱,地处合肥市庐江县境内,1953年围湖造田建成,总面积162平方公里。下属47个监区,在职民警职工4500多人,累计教育转化服刑人员近30万人,生产粮食210多万吨。

扩展资料:

监狱,是古今中外国家刑罚执行机关的通称。但是在我国的历史上,监狱还有很多别名。

一、叫做丛棘,据《易经》中记载:“系用徽绳,于丛棘”。可以推断,这种囚禁俘虏和罪隶的场所,就是我国奴隶制早期监狱的原始形态。

二、叫做圜土,夏帝芒三十六年,开始建筑圜土,用以监禁囚犯。所谓圜土,就是用土筑成圆形的围墙,故名圜土。

三、叫做狴犴,狴犴本来是传说中的一种走兽,是龙的第四个儿子。它身型似虎,头似龙非龙,似狮非狮,似虎非虎,刚猛有力,性喜讼,古时为了显示监狱的威力令人慑服,常用狴犴作为监狱大门的装饰。因此,在一些古籍中,狴犴也作为监狱的代称,这反映了古代监狱象征恐怖和重于警备的特点。

四、叫做夏台,夏台是个地名,在今天的河南省禹县以南,实际上是一个软禁的场所。

五、叫做里,里是个地名,在今天的河南省汤阴县东北。里,是殷商时代作为软禁的场所。

六、叫做囹圄,囹圄是殷商、西周两代监狱的名称。

七、叫做狱,汉代把监狱称作狱。狱,在中央往往以官署为名,如廷尉狱、刑部狱;在地方则冠以所治地名,如云阳狱、淮南狱、长安县狱。

八、叫做牢,牢是监狱的名称。按照《说文解字》的解释,牢字的本意是“闲也,养牛马圈也”。闲,有防范的意思,故防范犯人逃跑的设施引申为“牢”。

九、叫做监,明代把监狱称为监。洪武年间制定的收押、提讯例规中,也多把监狱称为监。

十、叫做班房,晚清以来,有时也把监狱称作班房。班房之名,起源于旧时壮、捕、皂三班御役中的捕班的公审房。清代的这种“班房制”,后来演变为羁押未决犯的“看守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秦城监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沙洋监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白湖监狱

新石器时代中华远祖是如何生活的

新石器时代中华远祖是如何生活的

带你穿越到史前---新石器时代人类的足迹

亲爱的读者们,今天给大家讲述新石器时代人类的生活状况。

人类大约在1万年前进入新石器时代,典型特征是使用磨制的石器,结束时间因大约在2000多年前,部分地区结束时间可能提前至5000年前。在上一节里,我们知道新旧石器时代有四个主要区别,不知道大家是否记得?它们是制陶业、农业、家畜饲养业和磨制石器制造业,这些都是进入新石器时代后才出现的。

新石器时代

西亚、北非和欧洲的新石器时代发展较早,考古研究也较深入。这些地区农业起源最早,以后又最早出现金属器具,最早进入文明时代。以陶器和农牧业出现的时间来看,西亚地区大约在9000年前就有了农业和畜牧业的萌牙,8000年前至6000年前,先后进入陶器新石器时代,农业有了进一步发展,6000年前至5000年前出现青铜器,进入铜石并用年代,随之扩展到北非和欧洲东南部。可以说西亚是欧洲和北非地区新石器文明的发源地。

根据考古学的研究成果,中国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使用陶器的地区,在2万年前就开始使用陶器,典型的文化遗迹是湖南玉蟾岩遗址和江西仙人洞遗址。陶器文化由上述两处遗址开始向日本和俄罗斯扩散。

新石器时代的陶器

陶器的出现可能与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有密切关系。这一时期人类的经济活动,逐步由采集、狩猎和捕捞业向种植业、畜牧业过渡,人们开始种植玉米、水稻、小麦、大麦、扁豆、豌豆等,饲养绵羊山羊、猪等,驯化狗、马等动物,由于粮食产量提高,用于储存食物的陶器随之出现。早期的陶器是简单的土陶,后来又出现了彩陶、红陶、黑陶等陶器,甚至在一些出土的陶器上还刻有花纹,这些花纹可能是人类早期的文字。

在青铜出现之前,新石器时代的人类依然使用石器,与旧石器时代的简单制作不同,这一时期的石器制作十分精良,经过了精心打磨,石片变小,种类丰富,一些石器还有了装饰。

新石器时代的人类逐渐改变了穴居和树居的生活方式,慢慢选择了在平地生活,并因血缘关系聚居,形成一个个的氏族,原始的建筑开始出现。由于生产力的进步,原来由女性为主要劳动力的母系氏族社会逐步向父系氏族演进。后来血缘相近的氏族为了抵御野兽的侵扰和其他氏族的掠夺,组成了部落,部落之间互相联合就形成了部落联盟。

新石器时代的平地生活

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早期,人类为了生存,必须齐心协力,采集粮食,狩猎兽类,捕捞鱼虾,这一时期的财产是公共的。到了新石器时代的晚期,生产力进步使粮食产量大大提高,而氏族、部落或部落联盟首领,利用权力开始占有公共财产,人类开始出现贫富分化。部落战争中不幸战败的部落民,就沦为奴隶,原始的公共氏族社会日益瓦解,并最终进入到国家为基础的人类社会。

中国大约在前1万年就已进入新石器时代。由于地域辽阔,各地自然地理环境很不相同,新石器文化的面貌也有很大区别,大致分为三大经济文化区:

旱地农业经济文化区:包括黄河中下游、辽河和海河流域等地,这里是粟、黍等旱作农业起源地,很早就饲养猪、狗,以后又养牛、羊等。有大地湾遗址、上山遗址,半坡遗址和大汶口遗址等。

水田农业经济文化区:主要为长江中下游。岭南地区农业则一直不发达,渔猎采集经济占有较重要的地位,可划为一个亚区。本区很早就种植水稻,是稻作农业的重要起源地。早期饲养猪、狗,以后陆续养水牛和羊。文化遗址有河姆渡遗址,江西万年仙人洞及吊桶环遗址,湖南道县玉蟾岩遗址,浙江余杭良渚遗址等。距今7000年前的河姆渡遗址,出土物中发现水稻遗存,证明了长江下游及其附近地区是中国也是世界水稻栽培的起源中心。

浙江余杭良渚遗址

狩猎采集经济文化区:包括长城以北的东北大部、内蒙古及新疆和青藏高原等地,面积大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二。这个区域除个别地方外基本上没有农业,陶器也不甚发达。

中国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距今约13000-7000年前,著名的文化遗址有甘肃大地湾遗址、河北徐水南庄头遗址、江西万年仙人洞和吊环桶遗址、湖南道县玉蟾岩遗址,此一时期加工石器出现简单的磨制,能够制作简单烧成温度较低的陶器,原始农业和畜牧业获得初步发展。

中期文化遗址距今约7500?5000年,代表性遗址有河姆渡文化、龙虬文化、北辛文化、半坡文化、前大溪文化、仰韶文化、马家浜文化、大汶口文化。磨制石器种类丰富,制作精美,制陶技术显著进步,出现慢轮修整口沿的技术,农业和畜牧业获得高度发展,长江流域已进入到灌溉农业阶段,而且猪已经成为一种主要家畜。人口聚落不断增多扩大,开始出现一些中心聚落和大规模的公共墓地,反映出社会组织向心凝聚平等的特点。

河姆渡文化遗址

晚期文化距今约5000?4000年,也叫铜石并用时期,以山东历城龙山镇城子崖、山东日照两城镇、河南洛阳王湾、山西襄汾陶寺、甘肃临兆马家窑、湖北京山屈家岭湖北天门石家河、浙江余杭良渚遗址为代表。制陶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陶器以灰、黑陶为主,轮制法得到普及。石器磨制精致,器型变小。农业和畜牧业高度发展,人口急剧增加,社会复杂度程度不断提高,出现了原始城堡、城垣和大型建筑,有了阶级、贫富分化,人类社会向国家文明时代迈进。

读者们如果对上述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有兴趣,可以自己去查找相关资料做进一步的了解。

关于史前人类文明就介绍在这里,读史君留下如下问题,请读者们在前面的几则故事中寻找相关答案。

问题一,地球是如何诞生的?地球的生命是如何起源的?

问题二,人类来自于哪里?

问题三,旧石器时代人类活动的主要特点有哪些?中国有哪些典型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

问题四,新石器时代人类活动的特点主要有哪些?典型的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有哪些呢?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