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罗养牛好不好 农村都有哪些灵异事件或者比较邪门的说法

张罗养牛好不好 农村都有哪些灵异事件或者比较邪门的说法

大家好,如果您还对张罗养牛好不好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张罗养牛好不好的知识,包括农村都有哪些灵异事件或者比较邪门的说法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春节的习俗

春节的习俗

各地各民族春节习俗

一..藏族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生活习惯,藏族是一个古老而热情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中,也形成了自己的生活习惯和生活中的禁忌。

1、两个久别重逢的朋友互相打招呼或聊天时,你的手不能搭在对方的肩膀上。

2、不能跨过或踩在别人的衣服上,也不能把自己的衣物放在别人的衣服上,更不能从人身上跨过去。

3、妇女晾衣服,尤其裤子,内裤不能晾在人人经过的地方。

4、不能在屋里吹口哨或大声哭叫。

5、家里人出远门,客人刚走,中午和太阳落山后及藏历大年初一不能扫地或倒垃圾。

6、外人不能当着已故人的亲属的面提已故人的名字。

7、今年该完成的活不能留在明年干,如捻毛线、织毛衣、地毯等。

8、黄昏时,不能随便到人家里走,尤其人家将有分娩的孕妇及刚生产的产妇或重病人时,陌生人更不能去。

9、过了中午以后,不能把家里的任何财产拿出去。

10、一个陌生人到你从来没有到过的大山及悬崖峡谷,不能大声喧哗。

11、不能跨或踩吃饭的用具、锅碗、瓢盆等。

12、家里有两个人同时出门,并且朝相反方向走,不能同时出家门,必须前后出门而且出门时间要隔开。

13、妇女到晚上不能梳头和洗头,也不能披着头发出门。

14、在使用扫把和簸箕时,不能直接用手传递,必须先放在地上,然后另一个人从地上捡起来。

15、每当亲朋好友到你家串门或看望你时,会拿些酥油茶或青稞酒等物品作为礼物送你,客人临走时把东西腾出来,不能全部腾空,必须留一点在里面或换一点自家的东西装上。

16、有缺口或有裂缝的碗不能用来吃饭,也不能给客人倒茶。

二..彝族

彝族火把节,也就是彝族年。彝族人的眼里,火象征光明、正义、兴盛,象征着能够摧毁一切邪恶的强大力量。火把节是彝族人民欢乐、爱情和幸福的节日。

关于火把节的起源,各省的彝族地区民间流传着许多优美动听的故事,其中有一个故事说:很久以前,天上地下相通。有一年,天神思体古惹派思惹阿比到人间收税。由于人间闹灾害而歉收,人们交不起租税,人间有位能吃铜铁的大力士俄体拉巴把收税人思惹阿比打死了。天神大怒,先发洪水想淹殁地上的人类,但洪水被人们战胜了。天神又放出各种害虫到人间来吃百姓的庄稼,俄体拉巴和大伙儿围在火塘旁商量治虫的办法,无意中发现一只掉进火塘里的虫很快就被烧死了。于是,俄体拉巴就组织大伙儿举火把烧虫,最终战胜了虫害,夺得了丰收。久而久之相沿成俗,形成了彝族的火把节。彝族火把节一般都欢度三天,头一天阖家欢聚,吃酒祝贺。人们把牲畜肉煮熟后切成坨坨,祭祀神灵和祖先,然后用来下酒。晚上燃火把四处照燎,一般持续三个晚上。人们情绪十分热烈。人们以村寨为单位,高举火把绕着村寨和田地照燎,犹如千条火龙腾飞。第二天及第三天,火把节进入高潮,整个凉山沸腾了。小伙子穿上民族盛装,缠着有英雄结的头帕;妇女们穿着百褶裙,聚集在广阔的草坝上,进行各种传统的体育竞赛。小伙子们进行摔跤、赛马、射箭比赛,妇女们则唱歌、跳舞,弹口弦琴。

有的地区,节日期间要打猪打羊祭神;有的地区要宰一只狗到田边地头祭“田公地母”。人们认为火把可以驱鬼除邪,所以点燃火把后要挨家挨户去照燎,边走边在火上撒松香,人们称之为“送祟”。无疑,这是古老的火崇拜观念的遗迹。

火把节期间,最热闹的地方要算斗牛场了。斗牛不仅是一种文娱活动,也是选择良种牛的好方式,对农业、畜牧业生产很有积极意义。比赛中谁的牛获胜,意味着该养牛青年是个勤劳的畜牧能手,也往往是姑娘们选择配偶的好对象。摔跤是火把节中另一项吸引观众的活动。两人摔跤,万众聚来,亲朋好友,都来助威。赛前赛后,围观的姑娘弹着口弦琴,小伙子弹着月琴,表示爱慕之情。

“选美”活动则独具风采。“选美”由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年人任裁判。裁判宣布“选美”开始后,参加竞选的彝族姑娘就围成圆圈,后者拉着前者手中的花帕,边走边唱优美动人的民歌。这里围观的小伙子最多,也最慷慨。小伙子们觉得哪位姑娘最健美,就把早已准备好的礼物交给裁判,请裁判代为转交给那位姑娘。哪位姑娘收到的礼物最多,裁判就宣布她当选为美女。当选为美女的姑娘背着许多礼物,脸上带着红霞走出会场的时候,亲朋好友都围拢来表示祝贺;小伙子们更是围在姑娘的前后,叮叮咚咚地拨弹月琴,表述自己的心声。

第四天,由少数人将火把的灰渣扫起来,用酒肉祭祀,以祈吉祥。

三.香港年俗

农历新年是我国传统上一个盛大的节日,相信无一个个中国人不识。然而,在香港过农历年,在习俗上和气氛上却和传统的截然不同。

近年来,已很少香港人在农历新年时按传统在家里贴春联、年画的了,取而代之的则在一些商店或家中贴上“生意兴隆”、“出入平安”等的挥春。虽然如此,但贴挥春的原意和贴春联和年画一样,取其吉利之意,希望来年事事顺利,平平安安。

四.澳门年俗

澳门年俗,别有风情。"谢灶"是澳门保存下来最传统的中国年俗之一。腊月二十三日送灶神,澳门人谓之"谢灶"。澳门人给灶神按中国传统也用灶糖,说是用糖糊灶神之嘴,免得其到玉帝面前说坏话。我在澳门花街的一澳门人家的灶头见过一张圣诞老人像,奇怪的是,圣诞老人像边贴着"上天言好事,回宅降吉祥"的联儿。

五台湾春节习俗拾趣

春节,是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最为隆重的民间传统佳节。在与福建省一水之隔的台湾,其历史文化、风士人情、生活习俗、亲缘血统等等均与祖国大陆,尤其是福建闽南地区一脉相承,因而岛内民众的春节习俗自然与祖国大陆民间大同小异。

由于宝岛居民的祖先(多为闽南和客家人)去台开发,距今年代久远且屡经沧桑,那里的春节习俗也逐渐形成了一些独特的模式和色彩。

六.有趣的江苏春节习俗

春节的江苏民间,除了贴春联、挂年画、守岁、舞狮子、大拜年等和全国一样的习俗外,还有一些独特的习俗,现辑录数则以飨读者。

苏州人除夕在饭内放进熟荸荠,吃时挖出来,谓之"掘元宝",亲友来往,泡茶时要置入两只青橄榄,谓之喝"元宝茶",恭喜发财。

武进人年初一早晨,将先祖画像悬挂中堂,供上茶果、年糕,一家老小依次行拜年礼,谓之"拜神影子。"他们扫地不许从家里往外扫,惟恐把"财气"、"如意"扫了出去,只能从外往里扫。

江宁人有春节"打神鼓"之习俗,由大旗开路,锣鼓手浑身使劲地擂鼓助兴,初三"打夜鼓"、初七"上七鼓",十三至十五打"赤膊鼓",气氛热烈。

南通人有在家门口或堂前插芝麻秆、冬青、柏枝的习俗,取意生活开花节节高,长年青翠。

淮阴人还有初六给孩子"烤头风"之习俗。是夜带孩子到田头空地点燃火把,为孩子驱除病邪,边烤边唱:"烤烤头,醒醒脑,烤烤脚,步子矫,烤烤肚皮不拉稀,满身都烤遍,疾病永不见。"

无锡渔民年初八有乘船去西山祭拜禹王庙之习,祈求水神保佑,祭鳌赕佛,谓之"上�",禹王庙拆除后,此俗渐渐淡漠。

春节期间,江苏地区的旧习俗中还有许多禁忌,诸如年初一不动剪刀,免得口舌之争;不动菜刀,以免杀身之祸;不吃稀饭,怕出门遇雨;不扫地,怕把财运扫光等等。随着科学知识的普及,有很多不科学的习俗也逐渐被人淡忘;健康有益的娱乐休闲活动,却一直延续下来。

七.桂林春节习俗

•从"小年夜"到除夕

春节踏着农历12月24日零时的钟声,走入桂林的城乡。这天是桂林人的"小年夜",也就是"过小年"。过小年这天,人们宰狗、杀鸭,庆贺春节来临。这天的爆竹声,带着人们送灶王爷"上天言好事"的心愿噼哩啪啦地炸响,声传高宇。人们认为灶神是一家之主,一家的善恶功过祸福都由它掌管,所以每年将尽,都要送灶神上天向玉帝奏明,为全家降福免灾。祭灶的仪式多由家里的长辈去办,他们将糖果放在灶头祭祀灶神,祈求灶神"上天言好事,下凡降吉祥"。用糖果祭灶神,目的是让糖"粘住"灶神的嘴巴,让他甜甜的嘴巴尽说好话。除夕夜幕降临后,再放爆竹接灶王爷下凡。这是桂林"过小年"的古俗,现在即便是鸣放鞭炮,也仅是古俗遗存的仪式罢了。

从腊月二十四到三十,人们忙着置办年货,打扫居室内外,以干干净净迎接新年。过节的传统食品种类繁多,且寓有美好的愿望:腊月二十九蒸年糕,年糕有甜、有成、有荤、有素,吃了年糕(高),新的一年生活、工作蒸蒸日上,步步高升。

除夕的晚餐,人们喜欢阖家团聚,菜肴中必有"圆子"、"欢喜",取其团团圆圆,欢欢喜喜之意。这个夜晚,万人空巷,都在家中守岁。守岁时,要把火盆的炭火烧得红红火火,以象征生活岁岁兴旺。当零时一到,老老少少喜气盈盈,以爆竹声声迎接新年。这喜炮声不绝于耳,此起彼伏,直到更深夜静,人们仍无睡意,炉火依然旺着,就是要去休息,也依然不会忘记把火盆的火偎好,留下火种,等明天一早燃上一盆好火。新年的火种犹如人的生命,它是新年财旺、家旺的好兆头。人们对火的感情如此深厚,或许是因为火给人类带来了文明、带来了温暖吧。爱火就如同热爱自己的生命,在新年尤其如此。

•从大年初一到正月十五

大年初一清晨,接财神的爆竹唤醒了黎明。街坊邻里、朋友、同事,见面的第一句话就是恭祝新年好。春节是人们增进感情,巩固友谊的好时机,人们互相拜年,寓情于乐,回顾过去,憧憬未来,情浓意浓。

街头巷尾,一队队拜年的瑞狮边舞边行,十分活跃,许多孩子尾随狮子队去看狮子拜年的热闹。当狮子队走到一家商店门前,主人便点响鞭炮迎接,狮子在门前向主人行拜大礼,领队也走上前向主人拱手作揖致新年祝福。狮子富有人情味的拜年礼、领队致的吉祥辞使主人心花怒放,商店也会生意兴隆。这时,狮子在鞭炮声中起舞,舞出一身瑞气,舞出一身雄风。它那喜气洋洋的大脑袋、宽阔的额头、神气的大眼睛、突起的鼻子、方方的大嘴,金红色的长毛,其形象既威武又憨态,逗人喜爱。只见狮子刚健而勇猛,出洞、过桥,在抬头乱云飞渡,低头"万丈深渊"的桥上奋起神威。此时惊狮鼓点如疾风骤雨,惊险而精彩的狮子表演惊心动魄。然后是上下山、饮水吃青、踏星走桩、上云梯,九天揽月等,狮头、狮尾配合默契。舞到酣时,叠罗汉采青,狮子采得青后点头向观众作揖。然后理毛、理项,颇有趣味。鼓声嘎然而止,狮子从九天广寒直落,惊得全场哗然,待定睛看时,狮子却稳稳地落在众罗汉的手中,正在回头望月。这一绝技于无声处摄人心魄,赢得了满场掌声。

狮子拜年是桂林人喜爱的传统项目,因此每到春节前夕,狮子队都将狮子装扮一新,苦练狮子舞的传统套路。春节一到,狮子抖擞精神舞上街头,到预先约好的人家或商店拜年。狮子走一路舞一路,蹦、闯、凛、吼、踏、蹿等表演得生气勃勃。耍狮的大头和尚、大头娃娃一步三扭,逗狮的猴子猴劲十足,狮于队的锣鼓声,给桂林增添了喜气,带来融融春意。

桂林的狮子拜年还有猴子采春、采高青、吃地青等多种形式。有些狮子队的狮子,能够舞上6米多高的高台,13条板凳叠起的高山,并能在上面运动自如,逗趣逗乐!舞罢,狮子还从从容容地缘凳而下,神态依然那么自然。当然,吃地青的狮子与采高青的狮子相比,其技巧略低一筹。主人把封包和青菜放在板凳上,前面还放上一盆水,狮子在"吃青"前要喝水,"吃青"后也要漱口,这些极富动物情趣而又拟人的动作,令人忍俊不止。

狮子拜年,在临桂的一些乡间,还伴以祝福吉祥的狮子歌:狮子头上三点黄,今日拜上贵厅堂,恭喜主家生贵子,五湖四海把名扬。狮子头上三点青,今日拜上贵阿庭,恭喜主家福气好,又添财来又添丁。狮子尾巴一个球,来到你家拜猪牛,恭喜主家猪快大,有吃有穿总不愁。狮子眼迷迷,恭喜主家多福气,有福六畜得兴旺,有鹅有鸭又有狗。

狮子歌唱得美情美意,千百年来流传在民间,年年春节为乡邻祝福助兴,使人们欢乐不已。

不知不觉到了元宵节,这正月十五之夜,桂林城虽没有火树银花的盛景,却是万家灯火。

昔日桂林的元宵节,从正月十三起就有龙灯出游。龙灯走街过巷,连游三个晚上,所到之处,家家燃放鞭炮,焚香点烛,祈求龙灯带来吉祥如意。龙灯出游时还有各种笙萧鼓乐,高跷、牌灯、锣鼓棚等一起涌上街头,形成一支浩浩荡荡的龙灯游行队伍,景况十分壮观。节日的夜晚,万家灯火彻夜长明,它和飞舞的龙灯一道把桂林城点缀成一座不夜城。

现在,桂林的元宵夜仍保留着燃灯的习俗。每逢元宵之夜,登高远望万家灯火,令人心旷神恰。闪烁的灯光汇成一条灯的河,犹如天上银河落几间。那灯光或宁静、或流动,闪跃在高大的建筑物上,开放在绿叶丛中,使桂林的夜空灿烂辉煌。此时家家的厅堂、房间,所有的灯都闪闪发亮,阖家坐在灯下吃着桂花糖心元宵、花生芝麻元宵……那甜丝丝、香喷喷的传统食品,使家家户户都沉浸在节日的欢乐中。"除夕的火、十五的灯",这是桂林民间流传的一句谚语。除夕的火盆红红火火,而这十五的灯呢,想必也与"火"紧密相关,同样是对新年寄予一种希望吧。

中国少数民族春节习俗

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除汉族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他们虽有不同的语言、文字,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但是他们大多数都以春节作为本民族的重大节日来欢庆。

八.达斡尔族:年年高

北方的达斡尔族有拜年的习惯,春节时,人们穿上节日盛装,逐家走访,互相祝贺。每家都备有蒸糕,拜年者一进门,主人就用蒸糕款待。“糕”在汉语中与“高”谐音,以糕款待,表示互相在新的一年中,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节日期间,达斡尔族还举行歌舞、体育活动,一直持续半个月。

九.蒙古族:酒肉不尽

北方的蒙古族过春节却是另一番景象,节前家家户户都备下了当年生长的公羊和各种奶制品以及几坛美酒。除夕之夜,人们穿上漂亮的蒙古袍,全家席地坐在蒙古包中央,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午夜开始饮酒进餐,按常规要多吃多喝,酒肉剩得越多越好,这样象征着新的一年酒肉不尽,吃喝不愁。初一早晨,身穿各式服装的男女,跨上骏马,三五成群奔向“浩特”(村镇),挨个地串蒙古包。串包时,先要给长辈叩头祝愿,接着主人家的女婿为前来串包的客人敬酒,人们边歌边舞。

十.壮族:迎英雄

居住在中国南方的壮族,称春节为“新年节”。这一天,人们出门无论遇到谁都要相互祝贺,认为这样一年才能吉祥。在壮族民间还有过晚年的习惯,壮族称做“吃立节”。“吃立节”是在这个月的30号,相传在100多年前,壮族的一支农民武装在抗击外来侵略者后凯旋归来,这时春节已过,壮族群众为了欢迎他们,就在这个月的30号为他们重过春节。

十一.布依族:姑娘抢挑第一担水

居住在中国西南边疆的布依族,每年除夕晚上,都通宵达旦地守岁。天一亮,姑娘们争着到屋外去挑水,谁挑回第一担水,谁就是最勤劳的姑娘。而那里的景颇族人民喜欢在春节前举行打靶活动,姑娘们是这项活动的组织者和裁判员。她们把绣好的荷包用线吊在竹杆上,在树尖中左右摇摆,请小伙子射击。谁先射落荷包,姑娘们就把酒作为奖品送给谁。荷包里一般装有一枚硬币,几粒谷子和几颗装饰用的珠子,作为幸福的象征。

十二.哈尼族:荡秋千

春节前几天,哈尼族居住的村寨就已经热闹起来,妇女们都忙着舂粑粑。粑粑是用糯米做的饼子。而小伙子们则忙着上山砍竹子,准备立秋千。那里的秋千有十几公尺高,哈尼族不管男女老少都很爱荡秋千。节日里,大家都穿着自己最喜爱的衣服去荡秋千,处处呈现出热闹、和睦的节日景象。

十三.傣族:掷糠包

傣族青年男女喜爱甩糠包的游戏,春节期间,小伙子和姑娘们互相投掷糠包,看谁投得准,看谁接得着。玩到一定的时候,姑娘们就悄悄抢走小伙子身上佩的腰刀、包头布或拴着的马,跑回家去。假如小伙子有情就追随而来。父母见到女儿拿着头布、牵着骏马回来,便设宴款待。

另外,每年4月13日是傣历新年,也是傣族人民的最隆重的节日——泼水节,他们把泼水看成是驱邪除污,吉祥如意的象征,也把这一天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

十四.高山族:“围炉”

居住在中国台湾省的高山族,他们在过春节时则是另一番情趣。除夕晚上,一家老少围坐在放有火锅的圆桌上聚餐,叫做“围炉”。平常滴酒不沾的妇女,也要象征性地喝一口酒,以示吉利。“围炉”时吃的蔬菜不用刀切,洗净后带根煮熟,表示祝愿父母长寿。如果家里有人外出,也要空出一个席位,把这个人的衣服放在空位上,表示全家人对他的思念。

十五.满族:挂旗过年

满族分“红、黄、蓝、白”四旗人。春节时,红旗人在门上贴红挂旗,黄旗人在门上贴黄挂旗,蓝旗人在门上贴蓝挂旗,白旗人在门上贴白挂旗。这些挂旗图案优美,色彩鲜艳,象征着一年的吉祥开端。

节日期间,男孩成帮结伙地放鞭炮,或乘坐自制的各式各样的木爬犁,在山岗上、冰面上嗖嗖飞驰。少女和年轻的媳妇们穿着新做的花衣服,三五成群,分家合伙地玩嘎拉哈(猪或牛的膝关节骨)。从初一到初五的晚上,人们还自愿组织起来扭秧歌拜年,阵容较强的秧歌队,不仅在本村扭,还到外村去扭。围观的群众常常乐得前仰后合,忘记了疲劳和寒冷。甚至还有热心的观众—直尾随着秧歌队走乡串户,直到天明才归。

十六.白族:“放高升”

云南白族同胞过年时,有一种叫“放高升”的庆祝活动。所谓“放高升”就是用整棵的大竹子,在竹节里装上火药,点燃以后可以把整个大竹子崩上天空百十丈,成为名副其实的“高升”。有的地区的白族同胞与苗、壮族一样,从春节到元宵节,男女青年都进行“抛绣球”活动。凡接不住绣球的,要赠给对方纪念品,多次失球而又赎不回纪念品的人,就是表示接受对方的爱情了。

十七.侗族:芦笙会

贵州、湖南一带的侗族同胞,春节期间盛行一种“打侗年”(又叫芦笙会)的群众活动。这种活动类似汉族的“团拜”,只不过比“团拜”显得更加欢乐、热烈。这种活动一般是由两个村庄共同商定举办的。两队在广场上正式举行芦笙歌舞比赛。这时两个村庄的观众,伴随着乐曲,翩翩起舞,尽情地欢乐。

十八.彝族:跳虎

在云南省双柏县小麦地冲的彝族人过年时有着“跳虎节”的特殊风俗,正月初八,全村成年男子集于村后土地庙遗址,杀狗献“咪司”(“咪”意土,“司”意主人,迷司即为土主神之意),随后由本村“毕摩”祭土主请虎神。8位村民化装成老虎翩翩起舞,“老虎们”两耳高耸,尾巴粗壮,浑身虎纹,额上绘一汉字“王”,颈上挂一个大铜铃,威风凛凛。“毕摩”念罢祭辞请虎神后,虎王率众老虎入村。整个跳虎节期内,全村上下男女老幼都沉浸在迎虎、送虎、观虎跳跃和驱赶邪恶鬼怪的一派欢乐气氛中,当地老百姓都深信只有通过一年一度的传统跳虎、敬祭虎神和祈愿老祖宗的保佑后,全体村民才能五谷丰登,人丁兴旺,一年比一年更美满幸福。

十九.撒尼族:食汤圆

除夕,撒尼语叫“思搓期”。除夕之夜供祖,吃年饭,是很肃穆的。午后,家家门前插上绿树枝,枝上挂一顶草帽。这是无言的告示:请勿入内!不许谈话!就连家中的人也是不可以高声言谈的。

撒尼语中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汤圆”和“过新年”是同一个词,叫“阔期玛”。因为过新年必食汤圆。从正月初一起的半个月内,人们纵情欢乐。初一晚上举行篝火晚会,民歌对唱、三弦胡独奏,古朴抒情。嘭嘭咚咚的大三弦高亢激昂,人们伴随音乐载歌载舞。

初二祭山神,初四送火星为的是驱逐灾害,显示人的力量。

每年春节初二日午后,农民要把牛牵出来,绕着寨心走几圈,在它的额上戴红布扎的花朵,表示对它一年贡献的敬意。还喂它米饭和肥猪肉,表示对自己亲密伙伴的慰劳。

撒尼人从除夕至初五,都有祭祀祖先的活动。从他们对祖先的敬仰和怀念,可以发现这个民族的凝聚力和传统道德中美好的东西。

妈妈真让我敬佩(作文)

妈妈真让我敬佩(作文)

我母亲是个命苦的人!~~~~从小我们家生活贫穷,我出生与82年,27岁的我在父母尽心照顾下健康成长,如今我已经长大成人了,拥有自己的老公,公婆!他们都对我很好,一直以为这些都是我母亲上辈子积来的德!~~~~真的

听姥姥说,我刚出生的时候因为妈妈没有奶水,一直吃奶粉和鲜牛奶长大的,以前外公是养奶牛的,可是鲜牛奶外公也要拿去买养活家里的老老小小,妈妈那个时候的工资也仅仅30几元!爸爸40几元,要生活妈妈特别节约,发工资第一件事情就是托人家给我买奶粉,生怕把我饿着,从我记事起,印象中就没吃过完整的苹果,妈妈买来的苹果都有伤疤,把好的切下来留给我,坏的自己吃,因为好苹果贵,买不起!以前妈妈是印刷厂的,就用废本子去和人家换东西给我吃,比如麻花,冰糖葫芦等等,在厂里有阿姨给妈妈吃糖妈妈都是放在工作衣服的口袋里,晚上回来拿给我吃!~~~~以前根本体会不到这些细微的事情,如今长大,听外婆诉说才真正体会到,我母亲是多么的不容易,爸爸是个老实人,不太和别人接触,性格又很倔强,家里的大小事情都是我母亲张罗,想到这里,觉得母亲真的很像电视里放的《春草》,真的特别像。小时候因为父母要工作,就把我放在托儿所,妈妈怕我吃亏,狠心花钱给托儿所阿姨买东西,希望她多照顾我点!可自己却很节省,但从来没亏过我嘴巴!因为当时托儿所孩子多,照顾不过来!那时候的管理也不是很完善!

这么多年,妈妈艰苦朴素的习惯还是没有改变,一直以来都是始终如一,并没有随着生活的改善而享受生活,从来不为自己着想。所有精力都放在我这个调皮女儿和父亲身上了,从没为自己考虑过,再苦再累也不说!妈妈的棉毛内衣裤虽然很破了,但是还是洗的很透亮,不舍得丢掉,不是妈妈这么节约,我们都不会有今天的生活,妈妈把多年节省下来的钱买了商品房,还欠了不少债,原来的老房子出租出去补贴家用,一个女人做了男人应该做的事情,所有的事情,挑起家里的重担,看的出妈妈真的很要强。小时候妈妈把日子过的很好!虽然生活的比不上人家,也很艰苦,工资也不高,可是我们家不比别人家差,妈妈很能干,到地里去割野菜为鸡鸭,兔子等,还要把我拉扯大,在厂里也很能干,领导都很喜欢我妈妈。家里有当年最贵的28寸自行车,双桶洗衣机,录音机等!妈妈说结婚时候奶奶什么都没给妈妈,这些都是妈妈口挪肚攒下来的,不能让人家看不起我们,人家都说老叶的媳妇真能干!这是我童年的时候听的最多的话。以前爸爸喜欢打麻将,一打就很晚,经常输钱,妈妈就到处找,找到爸爸后,知道爸爸输钱了,就说老叶啊,孩子在家我不放心,打好这圈回去了,然后把口袋里的钱拿出来给那些赢了钱的人垫上,回家后大吵一顿,我妈妈很给我爸爸面子,当时不吵架的,还强带着笑脸,爸爸后来也不打麻将了。如今才体会到,虽然日子过的很苦,但是很开心!真为我小时候的话感到惭愧,老是说别人的妈妈怎么这么好,你没钱当什么破爸爸妈妈啊之类的话,你要把我养的棒棒的,给我吃最好的,以后长大可以挣钱养活你们,现在不给我吃好的,以后怎么有力气上班了~~~~~这些话真的是。。。。哈哈现在想想真的太单纯了!北方的生活真的很难忘!~~~

我12岁来宁波因为户口在这边,所以父母抛下北方的一切来宁波。母亲现在也很要强,都50多岁了,还这么辛苦的上班,说在家休息没意思,现在妈妈被公司的老板娘调到食堂去了,不用做机件工了真好,在食堂比做工好多了,一开始还不想去,怕做不好,怕亏本,现在都做顺手了,母亲身体一直都很好,吃东西也不挑食,剩菜饭基本都是她自己吃,我母亲这辈子真的很不容易,我都不知道如何报答了,虽然她脾气不好,但是人真的是很能吃苦,嫁给我父亲没能给我妈妈一个好的生活环境,都靠妈妈自己,真的很不容易,如果我有妈妈一半的成果,以后想想都会很欣慰的!

人家都说下乡青年有政府帮忙,我父亲没有享受到任何待遇,妈妈说,他们那代是最苦的了,我妈妈为了这个家付出太多太多了,白发也随着辛苦的生活岁月悄悄来到母亲的双鬓,昨天和妈妈聊天的时候说起以前的苦生活,泪水在眼睛里打转,体会的到这么多年母亲是怎么挺过来的,妈妈说你也就是个姑娘,要是当初生个男孩子,早不和你爸爸过了,你爸爸不知道疼人,性格又古怪,就是人勤快,实在,可是现在社会这样的人是不吃香的,什么都靠我自己,我这么多年怎么过来的呢,说着就。。。。。。。忍不住抱住妈妈,好象是电影里的情节似的,呵呵,抱了妈妈还不好意思了,推开我说,你看你这孩子呵呵!~~~~

爸妈,我就希望你们身体健康,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我们都有工作了,你们不要再那么辛苦了,可以享福了,我是你女儿,你还有半个儿子,只要我们工作就有你们吃的,不用这么辛苦,真的,退休后不要工作了,辛苦了这么多年,实在该休息了,你为我,为我们这个家付出太多太多了(鼻子又酸了)!原谅我以前的不懂事,现在的生活已经证明你是最棒的妈妈,你为我们这个家打拼这么多年,拥有了自己的房子,靠您和爸爸的双手挣来的,节省下来的。做女儿的我真的感到很欣慰!也很惭愧真的!我只希望我多有时间陪陪你们,还有外婆身体一直不好,也要让她过最快乐的晚年!在天堂的外公您放心,我们会照顾好外婆的!

不工作不知道辛苦,不知道钱难赚,以前只知道伸手问母亲要零花钱,真的太不懂事了,我以前在服装厂上班的那3年,真的体会到没有一技之长真的会很辛苦,以为会做衣服就是铁饭碗,那些日子是最苦的3年,如今工作也慢慢的在变好,生活也变好,老公也很爱我,感觉自己有这样的父母,老公和公婆,都对我特别的好。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我以后也要吸取妈妈身上的朴素精神,等以后有了自己的孩子也是这样教育他们,告诉他们你外婆外公是什么样的人!~~~~~~~妈爸,你们这辈子为了我付出太多太多了,你们辛苦了!

那个一直深爱着我的男人

那个一直深爱着我的男人

他是非常宠溺我的,我知道,虽然他从未言说;我是十分依赖他的,他了解,虽然我从未表白。我们的相处是十分平淡的,从以前的天天面对却不言不语,到现在的每隔一个多月才见一次,依然是连寒喧都省了,但我知道,我心里的任何要求他都是知晓,且竭力满足的,我却从未说过一声谢谢。

每次拖家带口地“投奔”家时,忙前忙后张罗饭菜的总是他,母亲也只是给他打打下手。我呢,则喜欢粘在母亲身边东家长西家短地聊着,很难得和他说上两句话。但凡有机会聊上几句,他都会“告诫”我:要经营好自己的家,要改改自己的臭脾气,学会宠着点“某人”。有一次,我忍不住问他:你为什么不问问他对我好不好,你不担心他对我不好吗?他说:他是你自己选择的,我相信你的眼光,但是如果他敢对你不好,我绝不饶他!我顿时泪奔——这是他说过的最贴心的话了。

他有着农民特有的勤恳,用他勤劳的双手,在农村撑起了一个九口之家。每天,只要天气允许,日还没出,他就早已劳作在田地间,日落之后,田地间还忙碌着他的身影。特别是农忙时,他每天只休息四五个小时,连饭都是母亲送到地里的。儿时的我,特不喜欢和他亲近,因为犁田,养牛,他身上总散发着一股牛骚味,他也完全没时间顾及到我,直到我初中毕业准备要外出求学,他送我上车时,才喃喃地说:原来,已经这么大了!

后来,姐姐、我、妹妹,相继成家,姐姐们的成家我已印象模糊,但我出阁那天的情形,是我这辈子都不会忘记的。当我穿上婚纱在镜边自我欣赏时,他过来了,看着镜中的我,眼眶红了:“从此以后,你就是张家人了……”我的眼泪顿时决堤,我的老父,我从未说过一句暖心话的老父,他的这句话,让我毫无顾忌地哭花了我的新娘妆,我第一次体会到:原来女儿真的是父亲上辈子的情人,只是我的父亲太不善于表达,错失了和他情人“腻歪”的时机,上天啊,如果有让我重回童年时光的机会,我一定要躲在父亲的怀里,让他尽情享受女儿带给他的欢乐,可是,这一切都已不可重来,我今生都已回不到再与他“腻歪”的时光了。

我们的下一代都相继出生了。两个姐姐生的都是男孩,父亲视他们若珍宝。后来,我也生孩子了,是女孩。我有些担心父亲会因为她是女孩而忽视她。事实恰好相反,父亲把她视为“掌上明珠”,孩子婴儿期,他不大敢抱她,生怕一不小心弄痛她,但喜欢总围着孩子转,逢人便说:我的小孙孙好漂亮好聪明。我的老父:一个婴儿,您从哪里看出她聪明哟?不过,我们在他眼里看到了满满的爱意。孩子渐渐长大,呀呀学语,蹒跚学步,他开始敢带她出去玩了。每次回家,他都把她驾在脖子上,任孩子的笑声肆意在乡间的小路上。母亲说,他年轻时“丢失”的父爱,如今,都倾注在他孙子身上了,一旁的我湿了眼眶……

遗憾的是,迫于生计,现在的我很少有时间回家,难道真的要等到“子欲养时而亲不待”?不,从现在开始,我应该多抽时间回家陪陪父母,趁着阳光正好,趁着父母正健朗。

父亲是倔强的,如今生活略有好转,他依然不肯停歇一下。如果,我身上有任何哪怕一点点的优点,我想都应该是遗传了他的。

儿时,印象中的他是伟岸的,我却无法亲近——为了养活这一大家子,他常年奔波在外;少时,他是亲切的,我却不想走近——少女的情怀他是无法读懂的;这些年月,他是期盼的,我却没有领悟——一个父亲,再坚强,再伟大,也需要儿女的问候与关心!今天看到他,眼见岁月又在他脸上刻上了几道沧桑岁月的印痕,我心中唯念:时光老人,请你的脚步慢些,再慢些,让我的老父好好享受一下这平静的时光!

农村都有哪些灵异事件或者比较邪门的说法

农村都有哪些灵异事件或者比较邪门的说法

因为小时候是在农村待过一段时间,爷爷奶奶又是地地道道的农村人,所以多少了解些。我奶奶是个老迷信,所以,她就把很多的灵异事件当故事讲给我听。农村较城里更容易发生一些科学无法解释的事件,因为越是荒凉偏僻之所,人们越是闭塞,文化程度不够,就越容易发生这类的时。想想,夜深人静......额,都会起鸡皮疙瘩呢。有一类的灵异事件就是被附身了。那些容易被附身的通常都是小孩子或者是体弱多病的人。奶奶讲,她小的时候,刚刚解放,一个村子里没有几户人家。死了人,大家就张罗张罗出殡,埋了就可以了。当然,就会有一系列的讲究。据说,那晚有个人过世了。奶奶家隔壁的人去帮忙张罗丧尸。他家有个六岁的女儿。他回家之前,还是还欢蹦乱跳,好好地。可是,他回家后,不知怎地,孩子就又哭又闹的,满地打滚,哄也哄好不好。安静的夜晚,孩子响亮的哭声把邻居们就都引来了。

后来,有个年纪很大的老人说,这还是是被刚刚死去的人附身了。肯定是孩子他爹回来的时候,身上带回了不干净的东西。于是,就开始驱赶“不干净的东西”。找来筷子和鸡蛋,以及半碗清水。筷子和鸡蛋据说是往地上一立就立住了,这就证明屋孩子身上真的又不干净的东西。

于是就开始念念有词,什么你快走吧,早日去超生吧,放过孩子,亦或是骂着,让他快走,不然的话就怎么怎么样云云......那么不干净的东西,付在身体弱的人身上,这人就会气色不好,甚至是整日卧床,一副典型的病秧子。那么,解决的办法和上述的差不多。

第二类类灵异事件就是天黑了不能把下孩子的衣物放在外面,据说容易招来不干净的东西,会导致孩子生病之类的。天黑之后,不让孩子们出屋,也是这个道理。

因为,在老人们的眼里,孩子的心灵干净,眼神清明透亮,能够看到大人们看不到的东西。所以,避免吓着孩子,晚上都不允许孩子出屋的。第三个就是走夜路的一些说法。我们都知道,以前的乡村没有光亮平坦的柏油马路,都是土道。常年行车,路上都会有两道深深的车辙。走夜路的时候必须要沿着车辙走,不然容易被鬼跟上。还有就是,晚上一个人尽量不要走山路,尤其是醉了酒的人,因为容易遇到鬼打墙。

凡事宁可信其有,说的我自己都毛毛的。

2000年,牛群为什么离开冯巩去当县长因何年过半百妻离子散

2000年,牛群为什么离开冯巩去当县长因何年过半百妻离子散

演员从政在国外并不新鲜,最为耳熟能详的莫过于美国第40任总统里根、加利福尼亚州州长施瓦辛格,还有现在炙手可热的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

而在中国,除了文艺界的人大代表之外,罕有演员直接转行当官的先例,如果硬说有的话,那大家一定会想到那些年春晚语言类节目的常客——牛群,也就是后来的牛副县长。

放着名利双收的当红相声演员不做,选择去安徽蒙城当一个“七品芝麻官”,牛群的急流勇退着实让人费解。

难道说牛群是个“官迷”,或者是这个副县长还有哪些不为人知的吸引力吗?如果你耐心看到最后,相信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答案。

牛群的父亲是一位中共地下党员,长期在天津执行秘密任务,1937年因为身份暴露,被组织安排去了延安,这一去音讯全无,直到12年后的1949年全国解放才和家人团聚。也就是在这一年,牛家的老幺牛群在曲艺之乡天津呱呱坠地。

牛群从小就对医生和教师的职业情有独钟,他觉得教书育人和救死扶伤是最美好的事情,只是后来因为家庭成分不好,让他失去了上大学的机会,只能无奈地与他最心仪的这两种职业告别。

1970年,牛群参军入伍进入了某通讯连。不久后,团部搞了一次演唱汇演,牛群因为是“城市兵”被人架上台表演,即兴唱了一段天津快板,技惊四座,他所在的连队因此被评为全团第一名。

这次表演,算是在偶然中开启了牛群的演艺之路。牛群因为这次表演成了部队里的红人,很快就被选入了军宣传部。

1973年,北京军区会演。本来牛群还要表演一段天津快板,可是因为要补一个相声演员的缺,牛群又被赶鸭子上架地客串了一把捧哏演员。

虽然没什么经验,但经过几天突击训练,加上捧哏演员的词本就不多,最后总算有惊无险地把一段活顺利使完了,效果也算差强人意。

有意思的是,不久后,因为这段“冒名顶替”的表演,牛群被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的边防文化工作队相中,成了一名专职相声演员。

从业余到专职,从纯兴趣到拿工资,按理说牛群应该高兴才对,可事实却恰恰相反,用牛群自己的话来说,那一时期真叫“痛苦”。

因为牛群不是科班出身,相声的根基很差,根本就逗不乐观众。

1979年,牛群参加全军会演说了一段相声《原形毕露》,台下没一个观众笑的。牛群回忆那时候的场景都有些无地自容,自己在台上吐沫横飞地说着,余光看去,观众一个个苦大仇深地看向自己,真的是越说越没自信,越说越想找个地缝钻进去。

更难堪的还在后面,在他们返回驻地的大巴上,他听见有人私下议论:“也不知道从哪调来一个傻帽,那相声说的能把活人说死过去。”牛群听到这番话,大冬天的寒冷也挡不住他浑身冒汗,面红耳赤,他很想反驳几句,却发现根本没这个底气。

牛群经过这件事后,痛定思痛,决心知耻而后勇。为此,他先后拜师自己的老丈人刘学智和相声名家常宝华,系统学习相声的表演方法。

在两位相声大师的悉心调教下,牛群的进步神速,并且在首届全国相声大赛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总算证明了自己。

从前文看,我们不难发现牛群曲艺道路的特殊之处,他并不是个从小就热爱传统曲艺的人,而是因为种种机缘巧合被人为地推到了前台,不明不白地转行成了职业相声演员。

牛群后来所做的种种努力,也是因为他天生不愿意服输,凭借一股倔牛的蛮劲闯出来的一片天地。他究竟是不是真的热爱相声这门艺术,并心甘情愿为止奉献一生,谁也说不好。

这或许就是牛群在2000年毅然决然转行当蒙城县副县长的原因之一,既然不是真爱这门艺术,创作也遇到了瓶颈,何不急流勇退,去做自己更感兴趣的事呢?

提到牛群,自然而然要脱口而出另一个名字——冯巩,他们二人自打1988年开始就绑定在一起,为广大观众奉献了许多耳熟能详的经典作品。

1973年,16岁的冯巩拜入相声大师马季门下学习相声。虽然冯巩比牛群小8岁,可与牛群相比,冯巩的相声根基明显更加扎实。无论是当年还是现在,冯巩对相声和舞台的热爱,一直初心未改。

我们不提两人艺术道路上的互相成就,单说二人的性格特点。

牛群的性格跟他们二人1994年春晚相声《点子公司》中的形象近似,他本就是个点子很多的人,一会一个想法,一会一个主意。他善于交际,朋友遍天下,加上自己喜欢摄影,整日里东奔西跑,很难得坐下来跟冯巩一起对对活。

反观冯巩却是个对艺术非常专一的人,一有时间就喜欢静下心琢磨相声作品,打磨新段子。两个人截然相反的个性,注定他们的合作难以持久。

有人可能不同意,搭档性格互补不挺好的嘛。你看郭德纲和于谦,生活里也是于谦好玩,郭德纲好静,也不耽误两人琴瑟和鸣,互相成就。

这话倒是没错,可是你仔细想想,郭德纲是捧哏,在一段相声中的角色至关重要,他能静下心来设计包袱,于谦只需要默契地配合就好。再说于谦的玩也无非就是喝酒交友,经营自家的马场,从没说要转行啊。

牛群冯巩跟郭德纲于谦正好反了过来,牛群是逗哏的,冯巩是捧哏的,逗哏的不务正业,捧哏的再努力又有何用呢?

即便在当副县长之前,牛群也并不安分,演出之余各个领域他都有涉猎,只是最终都没有做成。

冯巩心里当然不是滋味,他看得出来,自己的搭档明显没有把相声当成一生的事业,迟早是要转行的。冯巩明白,牛群靠不住,必须给自己找一个替补搭档,才不至于事到临头太过被动。

1994年,中国明星足球队成立,爱张罗的牛群成了球队队长,随后他带着这支明星队转战祖国大江南北,疯狂走穴吸金。

牛群就像童话故事里的熊瞎子掰玉米,一路走一路掰,一路掰一路扔,到最后不但什么都没捞到,还失去了曾经合作无间的亲密搭档。他很后悔,可惜已经晚了,两人的关系再也不可能回到当初的模样了。

这就是牛群离开冯巩去当副县长的第二个原因:由于牛群自己的“朝三暮四”,牛、冯之间出现裂痕,牛群心高气傲选择出走,冯巩换了新搭档郭冬临重登2000年央视春晚。

1999年,牛群开始为蒙城县的一家牛肉干企业代言,这条广告一经播出,该企业的销售额暴涨。当地领导非常感谢牛群,专门摆下酒宴,席间领导提出要给牛群争取一个“名誉县长”的称号,也就是挂职副县长的职务。

牛群一听,立刻双眼放光,这么多年以来他干了不少事,可唯独没当过官。眼下自己正不知何去何从,有这么好的机会送上门,当然不能错过,虽然是挂职,可也是副县长啊,牛群不假思索当即应允。

没过多久,安徽蒙城县人大常委会为牛群颁发了任命书,从2001年开始,牛群正式成为该县挂职副县长。

蒙城县是当年全国第一养牛大县,请牛群到牛群为牛群代言,当时被传位一段佳话。两方也算是各取所需,蒙城县利用牛群的名人效应,打了一波免费的广告;牛群也在自己事业的低谷找到了出路,实现了他从政的梦想。

牛群初到蒙城县时,当地百姓还是举双手欢迎的,牛群也不负众望,很快就通过自己的人脉关系在蒙城建了一家牛群商贸城,还拉来2个亿的投资。

2001年,牛群拜访河北农业专家袁振中,以拉动蒙城县经济的名义,要来了100亩优质大蒜种子;同年6月1日,牛群特殊教育学校在当地揭牌,巩俐出任名誉校长。

牛群在蒙城县的头2年干的是风生水起,一手搞经济,一手促教育,深得当地百姓拥护。原本2002年12月应该期满卸任的牛副县长,因为村民的极力挽留得以继续连任,只是牛群在第二个任期内的表现并不尽如人意。

2004年有人发现,原本应该是公办学校的“牛群特殊教育学校”,其实早在2002年6月起就变成了牛群的个人产业;牛群打着在当地建设一所国际一流学校的旗号,没有交一分钱的土地出让金,就取得了大片土地;牛群两年在银行贷款400万,具体用途不详,如今不知钱款去向。

牛副县长的负面消息闹得满城风雨,牛群却突然从人们的视线里消失了,人们议论纷纷,都说牛群是畏罪潜逃,有关部门迅速介入调查。

可最终的调查结果却让大众有些意外,牛群没有问题。

至于是压根没有问题,还是牛群采取了什么补救措施,我们不得而知。牛群面向媒体发声,说将会把自己的所有资产都捐献给中华慈善总会“五子牛”特殊教育项目,死后还会捐赠自己的遗体用于医学研究。这就意味着今后牛群不得拥有任何个人资产,只能靠工资度日。

从牛群的上述做法看来,似乎他自己也觉得愧对蒙城县人民,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还债”,或许这也是他得以清白的代价。

2005年,牛群找到冯巩,希望还能继续合作,冯巩看着眼前这个沧桑的男人,有太多的话想说,可最终还是只说了一个“好”字。

冯巩听说了牛群的事,这个时候,善良的他绝不会选择对曾经的战友、搭档落井下石,他希望能够竭尽所能拉他一把,哪怕就这一次。两人排练了一个相声作品参加春晚的选拔,可毕竟他们已经太多年没有合作了,表演缺乏默契,这个节目并没有被春晚导演组选中。

其实,两人的落选并不意外,抛开合作的生疏以外,牛群如果按照现在的标准来衡量,属于典型的“劣迹艺人”。尽管没有正式定性,可要在出事第二年就登上春晚舞台,还是有些牵强的。

2007年,牛群如愿再一次登上了春晚舞台,只是这一次他不再是主角,而是做了赵本山和宋丹丹的配角。提起这段小品,想必大家还能在回忆起那一句经典台词时会心一笑:“下蛋公鸡,公鸡中的战斗机,欧耶。”

也正是在这一年,58岁的牛群与妻子刘肃离婚了。刘肃说,她接受不了牛群事业上的“三心二意”,特别是在牛群当县长出事以后选择捐出全部资产,家里的经济状况急转直下。对于这个年纪的她来说,无法继续陪着牛群继续这种担惊受怕的生活了。

刘肃明白,离婚对双方都是一种伤害,但她更清楚,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指望牛群不折腾是不可能的,只有选择离开这一条路方能解脱。

离婚后,牛群再也没有继续他的演艺事业。

2009年,他在吉林卫视一档《牛群:》的节目中担任主持;2013年,在一部名为《201314》的爱情电影中分饰两角,饰演车有轮和温小固爸爸;同年参加浙江卫视《中国星跳跃》,以64岁的高龄从10米台一跃而下;2014年,做了广西卫视《第一书记》栏目主持人。

现在,牛群已经73岁高龄了,这位曾经炙手可热的春晚常客,却落得孑然一身,晚景凄凉。

追根溯源,造成这一切悲剧的正是牛群自己摇摆不定的心性,他一直不清楚自己要的到底是什么。在一次次尝试当中,他彻底迷失了自我,而身边的人也逐渐对他失去了耐心。一个没有热爱,没有常性的人,是很难被社会认同的。

人若要成功,选择和坚守同样重要,缺一不可。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