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江华瑶族养牛 湖南道县寿雁镇历史

湖南江华瑶族养牛 湖南道县寿雁镇历史

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湖南江华瑶族养牛的问题,以及和湖南道县寿雁镇历史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湖南道县寿雁镇历史

湖南道县寿雁镇历史

1.湖南省道县寿雁镇玉蟾岩

时代:旧石器时代末期至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地理位置

地点:湖南省道县寿雁镇发掘单位: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入选时间:一九九五年

玉蟾岩遗址位于湖南省南部永州市道县西北12公里的寿雁镇。地处潇水中游,南岭北麓。地理坐标为东经111°30',北纬25°30'。是一处文化性质单纯、文化内涵丰富的史前洞穴遗址。洞穴高出现在地面约5米,洞口朝向东南,洞厅宽约12米,进深6~8米。文化堆积主要分布在洞厅内。

1986年道县文物管理所在文物普查过程中发现玉蟾岩洞穴遗址,采集有打制石器、人工蚌制品及螺蚌、鹿类角牙等动物标本。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有关专家初步判断为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1988年9月湖南省文物考古所再次对玉蟾岩洞穴遗址进行了考察。从而确定玉蟾岩遗址为旧石器文化向新石器文化过渡阶段的遗存。

1993年10~11月,进行了第一次发掘。1995年10~12月,进行了第二次发掘。遗址文化堆积厚1.2~1.8米,地层保存基本完好。生产工具主要是打制石器和骨、角、牙、蚌制品,没有磨制石器;生活遗迹主要为灰堆,没有明显的灶坑,只有平地烧火的灰堆。

玉蟾岩两度出土距今超过万年的有人工育化迹象的稻壳和陶器遗存,表现了其在新旧石器过渡方面的重要地位。稻壳被鉴定为一种从普通野生稻向栽培稻初期演化的最原始的古栽培稻类型,定名为“玉蟾岩古栽培稻”。陶器制作粗陋,陶质疏松,火候很低,陶片复原为两件釜形陶器,是目前中国最早的具有完整形态的陶器。出土超过28种属的动物,27种属的鸟类,5种鱼类,33种螺蚌类,40余种植物果核,其中有些种类如猕猴桃、梅的果实是目前世界上人工遗存中发现的最古老的标本。

玉蟾岩遗址是农业革命发生之际的代表性文化遗存,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一是对于研究一万年以前华南旧石器文化向新石器文化过渡阶段的文化特征、经济生活、演化规律具有重要的资料价值。二是其出土的目前世界上最早的栽培水稻实物标本,对探索稻作农业起源时间、地点及水稻演化历史具有重要意义。三是其出土的陶片对探讨中国制陶工艺的起源与发展有着重要价值。四是玉蟾岩文化遗存不仅反映了过渡时期的经济形态和人类生活面貌,而且对于研究更新世末期至全新世早期的生态、气候环境和探索生物演化历史提供了重要的科学资料。

2.湖南道县历史来源

道县,物产丰富、地灵人杰,宋代大思想家、理学鼻祖周敦颐,清代大书法家何绍基及近代革命家何宝珍等历史名人都诞生在这片热土上。

东与宁远县、南与江华县、西与江永县广西全州县、北与双牌县接壤。道县,dàoxiàn,又称道州,dàozhōu。

位于湖南南部,紧邻广东、广西,素有“襟带两广,屏蔽三湘”之称。是湖南通往广东、广西、海南及西南地区的交通要塞,是珠三角产业转移的承接基地。

自1988年原零陵地区(即永州市前身)被国务院列为改革开放过渡试验区以来,道县就成为湘南改革开放的重要前沿,对沿海发达地区的资金流、信息流等要素具有良好的吸纳作用,在推进“泛珠三角”区域协作中,发挥了承东启西、通南达北的枢纽作用。被称为沿海的内地、内地的前沿。

道县历史悠久。远在新石器时代,境内就有人类活动。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建立县制,历为郡、州治所在地,至今已有2200多年历史,其间1500多年为郡、州、府所在地。道县地灵人杰。

宋代大思想家、理学鼻祖周敦颐,清代大书法家何绍基及近代革命家何宝珍等历史名人都诞生在这片热土上。唐代著名文学家元结、宋朝名相寇准等在此为官。

红军师长陈树湘等众多革命先烈在道县留下许多气壮山河的英雄事迹。2008年,道县被列为革命老根据地。

道县文化灿烂。境内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出土了稻谷遗存和陶片,被列为1995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距今12000多年,是目前世界上发现时代最早的人工栽培稻标本和陶片,被誉为“天下谷源,人间陶本”的玉蟾岩。

有都庞岭国家自然保护区、湘源温泉生态景区、天下一绝——月岩景区,还有享誉千年的“四奇”、“八景”等丰富的旅游资源。道州中心道州历来为湘南桂北物质集散地和兵家必争之地。

东距郴州170公里,与京广线,京珠高速公路相接;西距桂林180公里,与湘桂线,衡昆高速公路相接;北上长沙、武汉,南下深圳、珠海,西出南宁、海口,均可朝发夕至。207国道贯穿南北,1863、1806省道横贯东西,潇水河入湘江过洞庭可直达上海。

县城北郊还有一个56万平方米的机场,是湘南及两广北部地区十余县市,飞机播种、杀虫、物探、航测的作业基地。洛湛铁路今年已经开通,昆台高铁也将从道县经过,正在建设的二广、厦蓉、道贺三条高速公路交汇于道县,届时道县将成为南方新崛起的重要交通枢纽。

道县的山水和人文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山川秀丽奇绝,国家级风景区千家垌早已蜚声中外,风景区湘源温泉度假村、濂溪故里、月岩、两河口水上乐园,或为山奇,或为水秀,可谓各擅胜场。

令游客流连忘返。道县火车站道县特产丰富,柑桔有“金桔出营道者,为天下冠”之美称;“道州红瓜子”畅销东南亚;“道州灰鹅”是湖南省十七个地方名优品种之一,荣获外贸部“优质出口产品”称号;“道州厚朴”等享誉全国市场。

通过多年的发展,道县已成为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厚朴生活基地县、秸秆养牛基地县、天然草原恢复建设基地示范县、国家湘南脐橙优势产业带和湖南省蔬菜生产重点基地县、油茶生产基地县。道县矿产资源丰富,是湖南省有色金属之乡。

已探明有开采价值的矿产达20多种,其中锡、钨矿的储量和品位均居全省第二位,金属锂、铷矿为湖南省独有,蚣坝镇后江桥和祥霖铺镇的大型金属矿床在全国榜上有名。据勘探,全县锡钨矿的保有储量达160万吨、铅锌矿220万吨、锰矿3400万吨、铁矿1500万吨、锂矿40万吨、铷矿16万吨、高岭土2000万吨。

境内水系发达,水能资源十分丰富,小水电开发潜力大,全县水能蕴藏总量达36.18万千瓦,2002年被列为国家以电代燃料生态工程试点县。道县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道县人民立足深厚的传统文明与文化,并正以自己的智慧与勤奋创造崭新的历史。自然地理道县位于潇水中游,东邻宁远县,南界江永县和江华瑶族自治县,西接广西全州、灌阳县,北连双牌县。

地理坐标在东经110°11′~110°56′,北纬25°09′~25°50′之间,南北长77千米,东西宽62.6千米。道县属南岭地区,县境四周高山环绕,群峰耸峙,中部岗丘起伏,平川交错。

整个地势从四周向中间倾斜,呈盆状结构。山地占总面积的44.7%,丘陵占11.4%,岗地占24.6%,平原占14.9%。

道县地理地图土壤共有9个土类,水稻土占道县土地面积的12.1%,红壤占47.7%,黄壤占9.3%,黄棕壤占4.9%,黑色石灰土占7.8%,紫色土占3.3%。此外还有山地草甸土、潮土、红色石灰土。

道县东南有九嶷山,南有铜山岭,西有都庞岭,北有紫金山。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150多个,且多与邻近山脉连成整体,最高峰韭菜岭,一诲拔2009米。

整个地势从四周向中间倾斜,呈盆状结构。山地占总面积的44.7%,丘陵占110%,岗地占24.6%,平原占14.9%。

把截大岭Bǎjiēdàlǐng在道县东部,最高处海拔699.5米,山如长把,中为九嶷河截断,故名。苦菜园Kǔcàiyuán在四马桥镇大井头村,海拔699.5米,此岭满山遍野是一片苦菜,得名。

是把截大岭最高处。九嶷山Jiǔyíshān九嶷山得名于舜帝之南巡。

《史记·五帝记》:“舜,葬于江南九疑。”《水经注·三八。

3.寿雁在哪儿

这是一片古老而又神奇的土地,到处缀满远古辉煌和现代气息。这里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天下谷源,人间陶祖”之美称,曾经蹒跚走过的古代玉蟾岩人,种植史前水稻,狩猎驯养野兽,烧制最原始陶器,点燃了中国古代农作文明的曙光;这里是改革开放后湘南农村人口走出家门闯世界捞取“第一桶”金的源地,80年代初就有上万寿雁人,拖儿带女背上一部弹棉花机,走遍大江南北乃至国外,“弹”满了荷包,“弹”出了见识,“弹”起了道县乃至湘南民营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群。这就是道县寿雁镇。寿雁镇位于湖南省道县西部。镇***驻地距县城12公里。东接梅花镇、富塘乡,南邻清塘镇、营江乡,西界仙子脚镇,北接乐福堂乡。镇***驻寿雁圩。辖寿雁、寿佛、寿峰、阳家、永丰、太家洞、万家、涂家、何家、阳家铺、太家、周家岭、义家、潭福、排楼屋、社下、下莲塘、禾述塘、下坝、水源头、平地尾、芽洞、铁乐湾、大塘、山口铺、牛路口、安村、井头、新村、白石寨、坦背、下螺海、上螺海、李家、石坝、金家寨、深田、豪福、杜莲、斯屋岭、梅子园、汪家、周塘、白芒、水尾洞、上湾、蒋家湾、唐家、胡家、文家、大洞、李家洞、鲤鱼坝、高枧、伍甲、下龙洞、新竹洞、长田、小刘、上李家、大刘、接龙头、社尾、朱子腹、丙田、龙腹等66个村,395个村民组和道全、寿清2个居委会,7个居民组。

寿雁1949年以驻地命名建立寿雁乡。1958年是曙光人民公社。1961年体制调整为寿雁公社。1984年改镇。1995年撤区并乡与原牛路口乡、唐家乡合并为寿雁镇。

全镇总面积185.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466公顷,林地7846.5公顷,18282户,72993人。境内宜水横穿其间,地势平坦、丘陵起伏,土质肥沃。盛产水稻、甘蔗、小麦、红薯、玉米、烤烟、大豆、茶叶等。镇经济以农业为主,乡镇企业收入是镇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镇年工农业总产值46425万元,年财政收入197.9万元。

境内驻有道县寿雁糖厂、道县谷源粮油公司、道县谷源水泥厂、华新水泥集团、东升冶炼厂和道县第三中学、永州工贸学院,设有中学3所、小学95所,医疗机构106个。寿雁圩是道县最大圩场。省道S323线,兴建中的洛湛铁路,拟建的厦成高速公路从境内通过,简易公路四通八达。这里气候温和,特产丰富,区位独特,历史悠久,是道县连接两广的桥梁和纽带。近年来,寿雁镇党委、***带领全镇人民,团结一致,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新农村建设为总抓手,紧紧围绕“科学规划发展,精心打造湘南名镇”的战略思路,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壮大劳务经济,大抓民营企业,寿雁镇经济社会发展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2008年全镇完成国民生产总值27.6亿元,工农业总产值11.8亿元,全镇人均纯收入3797元,年末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15.3亿元。该镇曾先后荣获省市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和永州市经济强镇美誉。

4.禹州商周古墓遗址

1995年江西万年大源仙人洞和吊桶环遗址湖南省道县寿雁镇玉蟾岩遗址河南郑州西山仰韶文化城遗址郑州石佛乡小双桥商代遗址山东长清县仙人台国贵族墓地广东广州南越国官署御苑遗迹江苏徐州狮子山西汉楚王陵新疆民丰县尼雅遗址黑龙江省宁安市渤海镇渤海国遗址杭州市中山南路赵氏太庙遗址1997年陕西秦岭洛南盆地旧石器地点群山东章丘市龙山镇西河新石器时代遗址广西邕宁顶蛳山新石器时代遗址湖南澧县城头山古城址香港东湾仔北遗址河南偃师商城小城河南新郑郑韩故城郑国祭祀遗迹辽宁绥中石碑地遗址广东广州南越国官署御苑遗迹新疆尉犁营盘汉晋墓地1998年泥河湾盆地于家沟旧石器遗址含山凌家滩新石器时代祭坛和墓地金坛三星村新石器时代遗址忠县中坝遗址北票康家屯夏家店下层文化石城址绍兴印山越国王陵三峡库区云阳李家坝遗址小浪底水库东汉漕运建筑基址南京仙鹤观、象山东晋贵族墓地慈溪上林湖寺龙口越窑窑址1999年江苏江阴高城墩新石器时代遗址吉林通化万发拨子遗址云南羊甫头墓地安徽淮北隋唐大运河考古辽宁桓仁五女山山城山太原市晋源区隋代虞弘墓河北元中都四川成都水井街酒坊遗址河南焦作府城商代早期遗址湖南虎溪山一号汉墓2000年福建三明万寿岩旧石器遗址江苏连云港藤花落龙山时代城址河南新密古城寨龙山时代古城广东博罗横岭山先秦墓地湖北潜江龙湾宫殿遗址四川成都古蜀国大型船棺独木棺墓葬遗址山东章丘洛庄汉墓陪葬坑和祭祀坑遗址南京钟山六朝坛类建筑遗迹浙江杭州南宋临安府治遗址河南宝丰清凉寺汝官窑遗址2001年山西吉县柿子滩旧石器时代遗址青海民和喇家齐家文化遗址广东深圳屋背岭商代遗址浙江萧山跨湖桥新石器时代遗址四川成都金沙商周遗址贵州赫章可乐墓葬浙江杭州老虎洞南宋窑址浙江杭州雷峰塔遗址河南禹州神镇钧窑遗址浙江杭州南宋恭圣仁烈皇后宅遗址2002年广西革新桥新石器时代遗址湖南里耶古城及出土秦简牍山东日照海曲汉代墓地河北邺南城东魏北齐塔基遗迹太原王家峰北齐徐显秀墓湖北巴东旧县坪遗址吉林延边西古城城址黑龙江阿城刘秀屯金代大型宫殿基址江西李渡元代烧酒作坊遗址浙江宁波元代庆元路永丰库遗址2003年辽宁凌源牛河梁新石器时代遗址河南郑州大师姑夏代城址西眉县杨家村西周青铜器窖藏陕西扶风周原李家西周铸铜作坊遗址山东章丘危山汉代墓葬与陪葬坑及陶窑山东临沂洗砚池晋墓陕西唐昭陵北司马门遗址内蒙古通辽吐尔基山辽墓内蒙古集宁路古城遗址江西景德镇珠山明、清御窑遗址(据国家文物局网站)

补充:

评选出的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按时代先后排列如下:1.北京周口店旧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与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发现;2.云南元谋人的发现;3.陕西蓝田人的发现;4.辽宁营口金牛山旧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及金牛山人的发现;5.广东曲江马坝人的发现;6.河北阳原泥河湾旧石器时代遗址群的调查与发掘;7.山西襄汾丁村旧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8.江西万年仙人洞与吊桶环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的调查与发掘;9.湖南道县玉蟾岩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的发掘;10.河南新郑裴李岗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11.河南舞阳贾湖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12.甘肃秦安大地湾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13.湖南澧县城头山新石器遗址的发掘;14.内蒙古赤峰兴隆洼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15.河南渑池仰韶村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16.陕西西安半坡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17.陕西临潼姜寨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18.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19.山东泰安大汶口新石器时代墓地的发掘;20.重庆巫山大溪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21.湖北京山屈家岭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22.河南安阳后冈三叠层的发现;23.河南陕县庙底沟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24.河南登封王城岗龙山文化遗址的发掘;25.上海青浦崧泽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26.山东章丘城子崖龙山文化遗址的发掘;27.浙江余杭良渚文化遗址群的调查与发掘;28.湖北天门石家河新石器时代遗址群的调查与发掘;29.甘肃临洮马家窑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30.青海乐都柳湾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墓地的发掘;31.辽宁凌源、建平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群的发掘;32.***昌都卡若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33.广东曲江石峡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34.山西襄汾陶寺龙山文化遗址的发掘;35.香港马湾岛东湾仔北新石器时代至商周时期遗址的发掘;

追问:

晕,我爷爷那一辈啊

回答:

我的第二个补充回答的前几项应该合适。第一项1930年就已经发现、开掘。

5.道县寿雁镇平地尾村长打架

2015年2月12日在原道县水泥厂我村村民与以刘龙为首的黑社会势力团伙因为环境污染问题发生了肢体冲突事件,造成双方多人受伤的严重后果。

此次事件完全是刘小龙一伙人平日欺压百姓、企图称霸一方,置百姓于水火之中所酝酿出来的惨剧。2012年初刘小龙运用非法手段获得资质许可,占用原道县水泥厂的土地加工石材贩卖,因采石场位于我村村民居住相对集中的地段造成村民常年生活在尘埃满天飞,经常伸手不见五指的恶劣环境中。

此外,采石场开山炸石引发强烈震动使地下水闭塞,村里多处水井干枯、正常饮水都成问题。巨大的震动让部分村民房屋玻璃碎裂、墙体开裂,一到雨天外面下大雨屋内下小雨,好好的房屋变成了危房。

2013年初刘小龙等人为了多赚黑心钱,竟然在采石场的基础上变本加厉进行对多种有毒矿石的水洗加工,致使石场周围被污染成寸草不生的荒地,严重影响我村村民的基本生存问题,极度恶化的环境导致附近村民患上癌症人数与日俱增。自从2012采石场污染事件发生后,我们曾多次组织代表与刘晓龙等人协商,多次向相关部门反映此事,要求刘晓龙尽快停止一切损害村民身体健康的采石和洗矿行为,都被其以种种理由推辞,致使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

由于刘小龙不顾村民的反对继续维持他的罪恶生意,我们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在2015年2月21日再次组织代表前去与其协商此事,此时的刘小龙不但不收敛反而从社会上纠集一大帮地痞流氓持械威胁村民。当时我们坚持要他给个答复,恼羞成怒的刘小龙随即发话让他的手下先动手打伤我手无寸铁的村民。

我们是为防止再有无辜村民受到伤害被迫对这帮行凶者进行正当防卫,这是法律赋予我们每个公民的合法权利应该得到法律的保护,但是却要对我们进行刑拘与追责,严重与法不符。我们强烈要求相关部门马上强制关闭祸害百姓已久的采石场和非法洗矿厂,严厉处理事故责任人刘小龙,并马上解除对村民的刑拘措施。

俗话说人在做,天在看!我们为了保障自己的基本生存环境而被迫去讨要说法反被恶霸殴打,这样的事件骇人听闻!道县公安局不分青红皂白就对我村民进行刑拘的做法有失公允,不仅是在为恶势力撑起保护伞更是在向法律的底线发起挑战,我们在这里恳请社会的力量来关注此事,让人民群众来评评理,还我们一个公道。

钟山县简介及详细资料

钟山县简介及详细资料

钟山概况钟山县地理位置

钟山县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农业大县和林业大县,是广西商品粮基地、春烤菸基地、锡钨主产地和最大的大理石生产基地,同时也是全国秸秆氨化养牛基地,名优特产种类繁多。农产品主要有大米、春烤菸、大肉梅、沙田柚、红瓜子、香米、黄牛等;全县森林覆盖率52.4%,水能蕴藏量5.6万千瓦,水电装机容量2.1万千瓦;县内矿产已探明有大理石、花岗岩、锡、钨、煤等20多种,尤其是钟山锡锭和“钟山白”(广西白)大理石,更是以易于开采,质量上乘而斐声海内外。

行政区划

钟山县位于广西东部偏北,处于湘、粤、桂三省(区)结合部,东邻贺州市,南界昭平,西接平乐、恭城,北靠富川与湖南省江华县。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大西南东进粤港澳最便捷的出海通道。

钟山县

钟山县下辖钟山、城厢、望高、西湾、回龙、石龙、凤翔、珊瑚、羊头、同古、公安、燕塘、英家、清塘、红花15个镇,花山、两安2个瑶族乡。县委、县***所在地——钟山镇,面积45平方公里,距广州市356公里、梧州市200公里、桂林市176公里。

2002年,将西湾镇划归贺州市八步区管辖。

2005年,钟山县撤销2个镇。撤销城厢镇,整建制并入钟山镇,镇***驻原城厢镇河东路;撤销英家镇,整建制并入清塘镇,镇***驻地不变。

县城规划钟山县投入3500万元建设,集集会、商业、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新世纪广场全景

钟山县城规划期限和发展规模为:近期1995~2005年,人口发展至6.7万人,用地10平方公里以上;远期2005~2015年,人口发展至15万人,用地20平方公里以上;到2015年,全县总人口控制在56万人以下,城镇化水平达到40%,即非农业的其他产业人口22.4万人以上。县城功能分区划分为:城东工业区、建材工业区、轻工业区、仓储区、北路商住区、龟石路生活区、河东生活区,目前县城的功能分区已经形成,且日趋完善。另外,县城交通规划实施较为顺利。近几年共建设了高等级硬化砼路面街道34条、总长24926米,面积达534786平方米,县城基本实现水泥砼化路面;县城环卫清洁区清扫路面达30万平方米;其它公共设施设定基本齐全。

历史渊源

钟山县境域,汉朝地属南海郡,隋、唐隶桂州临贺郡、岭南道桂州,宋、元属广南路、广南西路贺州、昭州地,明、清属贺州、平乐府。民国时期,设钟山县,隶广西省桂林道。建国后仍称钟山县,属广西省平乐专区。1953年4月,经政务院批准,撤销富川、钟山2个县,合并置富钟县,属平乐专区。1958年7月,改属梧州专区。1961年7月,富川与钟山分治。1962年3月,国务院决定,恢复设定钟山县,属梧州地区行政公署。1997年3月,属贺州地区行政公署。

经济环境

改革开放以来,钟山经济建设成绩显著。工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增长,乡镇企业稳步发展,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两个文明建设硕果累累。1994、1995、1997年被评为全区“双文明”建设先进县,1994、1996、1998年、2000年连续四次被评为全区“双拥”模范县,1995年被授予全国科技先进县称号,1997年获得全区农村社会文化先进县称号。1998年获得自治区第二届城市市容市貌环境综合整治“南珠杯”竞赛先进城市奖,并被国家建设部授予全国城市市容环境综合整顿优秀城市称号;2001年还获得自治区第三届城市市容市貌环境综合整治“南珠杯”竞赛优秀城市奖。良好的经济环境和经营氛围,为投资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

工业农业

近年来,钟山县按照“巩固加强第一产业,大力发展第二产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战略方针进行调整,从而保证全县国民经济快速、持续发展。2001年全县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所占比重为34.03:38.45:27.52,产业结构进一步趋向合理。目前,钟山县社会经济所有制结构已从改革开放前的百分之百的公有制,逐步转化为国有、集体、民营、个体私营和股份、合资、联营、租赁、承包等,形成了多元化投资营运格局。

钟山县

近年来,钟山县坚持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从科技、资金、农用物资、劳力等方面增加对农业的投入,改善农田基本设施,扶持农民发展以烤菸、水果、畜牧水产为主导产业的生产。2001年,全县农业总产值16.41亿元,比上年增长6.54%。

钟山县大力调整最佳化农业产业结构,推行规模化和集约化经营,积极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的“两高一优”农业,建立了优质米、烤菸、无公害蔬菜、林果、畜牧等生产基地。莎莲娜、福牌四季葡萄等龙头企业已成为拉动我县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进入八十年代,钟山县通过调整最佳化产业和产品结构,依靠科技进步,加大技改力度,依托地方资源优势,加快工业发展,形成了以卷菸、建材、有色金属冶炼为支柱的工业体系。工业企业主要产品有卷菸、水泥、大理石和花岗岩板材、原煤、锡锭、结晶矽、松香、日用陶瓷、汽车配件等,产品远销全国,部分出口。2001年,全县工业总产值34.59亿元,比上年增长7.02%。

商业贸易

钟山县把搞活商贸流通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进一步扩大市场规模,发展贸易往来,逐步形成多投资主

钟山县

体、多所有制结构共同发展的商业新格局。2001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19亿元,比上年增长8.7%;城乡集贸市场成交额3.81亿元。

生活水平

近年来,钟山县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生活条件有了进一步改善。2001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5738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1714元;单位从业人员平均货币工资7700元。

改革开放以来,钟山县国民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特别是近两年来,钟山县按照总体规划要求,按照现代化新城区建设标准,积极开展市政工程建设,进一步加快县城的基础设施建设,使县城的基础设施更为完善。道路宽阔,供电、供水、排污以及文化、体育、卫生、金融、保险、商贸等设施齐全发达。目前,钟山已建立了优质米、烤菸、林果、蔬菜、畜牧水产养殖等生基地,逐步建设建成了以卷菸(辅助材料)、石材、冶炼、水泥、瓷业、农药、宝石加工等为支柱的工业体系。同时,钟山已成为桂东北的一块投资风水宝地,引来了许多国内外的投资者来钟山经商办企业。

旅游景点

钟山县山川毓秀,风光旖旎,旅游资源丰富且独具特色,其类型主要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两大类,十三亚类共5

钟山县

3个景点,有碧水岩、荷塘风光、大田和莲花古戏台、花山水库、状元峰、石龙石桥等许多迷人的风光和名胜古迹,极具市场竞争力和开发价值,是广大游客休闲观光的好去处。

碧水岩:全长4000多米,是经广西旅游规划设计院现场测定的国内罕见的特大溶洞。洞中最高处100米,最宽处90米,曲径通,千姿百态,有巨大的洞厅、高大的石柱、宽阔的沙滩和大暗河等四大奇观,被海内外游客誉为“天下第一洞”。荷塘风景区:位于县城西边18公里,国道323线旁,公安镇内,方圆6平方公里的荷塘自然景区目前未作开发,一切源于自然。景区内无数石峰拔地而起,峰峦叠翠,千姿百态。群山中有数个荷塘,每逢盛夏初秋,池塘中妩媚的荷花竞放与威武的民众峰相互映衬,绘出一辐天然的绚丽多彩的山水画。景区延绵十数里,风景如画,亦别称为“荷塘十里画廊”,其中景区中心更有一座国内罕见的人像形石——公婆山,两座似鬼斧神工、栩栩如生的石峰相依相偎,伫立在群山的环抱中格外夺目。

花山水库风景区:位于县西北33公里,花山瑶族乡境内,拦截思勤江支流大花江而成,集雨面积76平方公里,总库容量为4450立方米,建于1984年,形成宽阔的水面岛屿景观,与放水闸塔楼、大渡漕、大观楼相互映衬,形成山水一色,亭影绰约的景观。水库冬季有侯鸟栖息,水面时常浮满白鹤等珍稀水禽,更添佳境。花山水库与周围的龙口温泉、莲花古戏台、二帝宫、牛庙蛇场等景点组成了花山景区,从1990年起对外接待并形成享誉海内外的品牌——花山寻梦之旅。

素有“小桂林”之称的钟山县荷塘十里画廊秀丽迷人风光。

钟山旅游线路简介

一、钟山风情一日游

浏览誉称为“天下第一洞”的碧水岩,观瑶族风情表演,乘牛车观赏荷塘十里画廊,参观花山水库,牛庙蛇场。

二、贺州一晚两天游

D1:游浮山、姑婆山、路花温泉

D2:游碧水岩、荷塘十里画廊

三、贺州二晚三天游

D1:游浮山、姑婆山、路花温泉、

D2:游秀水风光、风雨桥、碧水岩

D3:游黄姚古镇、荷塘十里画廊

文物景观

钟山地处南岭山脉中段,萌渚岭与都庞岭两大山脉之西南,古有临水(富江河)南通广信(梧州)达南海(广州),有思勤江西接漓水(漓江)经灵渠通湘水(湘江)与中原相连,随着秦始皇南守五岭,修入峤道(新道),而成为中原入古越之门户,而随着汉武帝开拓九郡,平定南越,钟山开始成为西汉王朝的郡县制县治所在,身临其境,不但可以使你窥视到秦皇汉武挥舞的长鞭和长驱的铁蹄,还可以搜寻到更新时期野生动物的行迹和新石器人类的踪迹及战国时期人类生活的轨迹,遥遥数千年成就了钟山今日丰富的人文,各类古遗址、各式古石桥、古水井、古建筑、古民居群,摩崖石刻,带着一定时代的烙印为我们展示一定时代的风貌,使我们在对其拜谒中,感受到远古的气息,并得到启迪。

古镇英家位于古道思勤江西岸,宋末明初开始有街,清康乾时期为鼎盛时期,目前仍保存有石板街近千米,

钟山县

由门楼水巷分为七甲;有原始店铺近两百间,其中大档铺就有好几间。古镇三面靠山,一面临水,山中洞多林茂,在后山东麓有新石器人类遗址一洞天岩,有明万历时期石刻“百蛮遵道”碑。该镇街前是近百亩连片池塘,不远处是思勤江河,河的两岸是人民公社时期筑起的河堤,上游是水泥桥,桥头有英家起义纪念亭,下游有近百米长的古老木板桥。在英家七甲街背有始建于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的英家起义地址——粤东会馆,该会馆为上七下七四合院结构,整个建筑以麻石硫璃瓦为主要建材,会馆门前檐柱、梁枋、斗拱间浮雕壁画琳浪满目,门前两侧是浅浮雕双龙戏珠额枋,其上是通体透雕瑞兽麒麟,枋下为俩俩相伴的石雕八仙人,叠梁及雀替上则是姿态各异,妙趣横生的戏剧故事人物木浮雕,而瓦檐下斗拱间则蜷曲著回首俯视的木雕龙,大门两旁是一付极为俊秀隶书体阴刻石对联,大门石匾额是“粤东会馆”四个阳刻楷书,字型非常厚重,石匾额上是画工精细的大幅山水人物彩画,人物的神态与情景栩栩如生,体现了这一清代岭南社会文化熔于建筑美学艺术风貌。英家粤东会馆在民国时期曾是国民党的粮仓,1947年6月,由广西区工委领导的英家起义,在这里开仓济贫,数千担谷子一夜之间成为方圆百姓鼎中之食,因此英家粤东会馆成为英家起义重要地址,2000年被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会馆曾是《酒是故乡醇》电视剧张府的景地。

玉坡村地处钟山县城25公里的燕塘镇,座落于喀斯特地貌的群山之中,该村依山傍水,村前小溪环绕,村后绿翠欲滴,周围的笔架山、龙头山、三台山维妙维肖,景致十分可人,历史上因进士、举人多,做官人多,有钱

钟山县

人更多,为方圆百里有名的富贵窝和官宦之乡,且该村院深楼高,村固如堡,而被誉以“小南京”之美称。玉坡村始建于宋,为其祖廖正一(宋元丰进士,江西抚州府金鸡县人),因官于昭之旧县龙平而选胜山之秀,水之媚,玉蕴坡岗,冬温夏凉的坡麓——玉坡坊为其子孙世代安居之所。到了元末,由于瑶壮民起义所扰,而迁居桂阳,明朝中,而重回故疆。

廖正一元佑入试苏文公轼,曾出知常州,得名后,入党籍,自号竹林居士,有白云云溪二集留世。

玉坡村自古是一注重教育的一个村庄,特别是在学而优则士的封建时代,读书习武,更成为该村一大风气。据史料记载,光明清时期该村就有举人、进士近二十人,且大多入士后都外出为官,有官至云南别驾,文林郎,梧州总兵、副总兵、参戎及河南光山,广西桂林、龙坪,灵川、柳城、全州等府县知县、知事、教谕、训导、儒学。该村田地远波恭城、荔浦,大有买尽世间田之势。特别是该村的玉溪,田地特多,解放前85%以上的人家都有较多的田地,实为有名的富贵窝。目前玉坡村仍保存着数十间旧式青砖大屋及数十公分厚的护村石墙和一些古井、门楼、石板巷道、石桥、古祠庙、石牌坊等。其恩荣石牌坊是该村最具特色的古建筑,也是广西有名的古建筑之一。该牌坊位于该村廖氏宗祠前,为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该村进士廖世德为纪其祖所建,牌坊占地10.30平方米,四柱、三间、五楼、庑殿顶,宽6.18米,进深1.66米,通高7.32米,通体青石建造,牌坊满布圆雕、高浮雕和浮雕,用料宏大厚实,石柱立在石基座上,柱前后均设抱鼓石,起护杆作用,其中中柱正面抱鼓石上镂雕石狮,明间正楼庑殿正脊两端饰反尾上翘鱼鸱吻,正中为宝葫芦顶,四斗拱间为透雕花窗,横枋下正中石匾竖刻楷书“思荣”二字,花抬枋及枋间的石板为高浮雕和透雕镂空的“双龙戏珠”、“双狮戏球”、“麟吐玉书”、“丹凤朝阳”、“八仙贺寿”、“鱼跃门龙”等十多组玲珑剔透寓意深刻的题材,总之该牌坊雕工精细,刀法娴熟,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艺术精品。2000年被广西壮族自治区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龙道村位于钟山县城南面,距县城约15公里,该村初建于宋,依岭而建,前塘后岭,很有气势,该村古宅连遍,炮楼耸立,拾阶而入,如探古堡。

该村有两大特点,一是连遍古宅,户户相通相连,家家青砖青瓦,巷道捡阶而上如山城,高楼耸立似城堡。很有一些地方特点。其二,该村户户为石库门,家家户户均用麻石作门框,并刻以门对(对联)。分阴刻阳刻两种,对联对仗工整,内容积极向上,有的还饰以浮雕图纹,相传很久以前,该村出了一位举人,考取功名后,放弃仕途,回归故里,兴办私学,干起了教书育人的事业,过著清贫孤寂的日子。这在学而优则士的封建社会里是很难为村里人所理解的,年复一年又一年,举人老了,可村中后辈却成长起来了,他一生的努力,使村里出了一批秀才,村里人开始认识该举人良苦用心,为纪其德,同时也显示自家是崇尚文化的诗礼之家,从而有了这道独特风景。

该村房屋一般依地势分两层,第一层为前进,二层为后进,前进前为走廊,后两旁为猪牛圈,中间为天井,

钟山县

天井旁是上后进(二层)的土梯,后进主屋为普通三间,中为主厅,两旁为房,后进与前进相隔一条走廊,走廊除为主厅门前外,且通向两头厨房,进入主屋两旁房间。一般前进走廊与主屋两房间或厨房都与外相通相连,是很有特点的乡村建筑。荷塘村位于钟山荷塘风景区中,为该景区主要村庄,距县城约15公里。该村四面环山,荷据中央,村绕塘转,屋建池旁,且青石铺路,绿树掩映。古道老屋,实为一处古老乡村的原始标本。20世纪70年代文物考古、普查时,在该村的山中发现了大量的野生动物的遗存,并采集了大量的大熊猫、犀牛、亚洲象、野猪、鹿等野生动物的骨化石,到目前为止,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博物馆所成列的大熊猫化石标本仍是在该村后山岩洞所采集的。

大田戏台位于钟山县城西面公安镇大田村,距县城约十公里,此戏台建于清光绪四年(即1878年),为砖、石、木结构,呈凸字形,通高10余米,由前台和后台组成,前台面宽6.37米,深5.5米;后台宽10.12米,深3.6米;基高1.8米。整座戏台青石青砖,雕工极为精美圆润,八柱梁构架,八角藻井复顶,鼓石垫柱,青砖砌墙,青石为基,基旁雕以八仙贺寿,凿双龙以戏珠,台上镂两虎以扶角,嵌二狮以呈瑞,后屏风饰以山川楼阁,彩凤仙鹤等木雕,工艺精湛,构图和谐。戏台除古朴典雅、雄伟壮观,且符合力学、声学原理,整座戏台属水口庙附属建筑,隐映于古树秀竹之中,清澈的溪流环绕其中,整个环境优雅别致,清静恬适,为广西不可多见的古戏台之

钟山县

一。1981年列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戏台所处村庄大田村也是一个很有特点的村庄,老屋、古榕、古樟在池塘的映衬下显得特有韵味。

石龙桥位于石龙镇镇***门前,横跨于石龙河南北两岸,始建于乾隆十一年(1746年),重建于光绪年间,全长40米,宽5.2米,高12米,正拱跨度14米,副拱跨度7米,整座桥全用青石拱建而成,未用丁点灰浆连结,充分显示我国桥梁建设的高超技术和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

石龙桥桥堍两端各置石狮一对,两石狮怒目圆瞪,虎虎生威,桥面两侧石栏、望柱、华盖内侧饰满浮雕图案,望柱外侧分别阴刻“龙蟠东水”、“石锁珠江”八个雄健横联大字,两石栏上分别雕刻着“双龙戏珠”、“双凤朝阳”、“八仙贺寿”,“沣矶访贤”、“三顾茅庐”、“巧借东风”、“西湖借伞”、“十八相送”等刻工细腻、形象生动的神话传说和戏文掌故,给大桥以溢彩流金熠熠生辉,不但体现清代浮雕艺术的精湛,也体现清代戏曲艺术的兴盛,说明了清代文化艺术之繁荣。

钟山县

总之,石龙桥是一座融建筑、雕刻、造形、戏曲艺术于一体的古石桥,在建筑及雕刻上都有较高的造诣,为广西古石桥所罕见。该石桥2000年已被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与石龙桥同时兴建的另有一座古戏台,座落于离石桥不远的石龙街,其造形基本与大田戏台相似,也还有一定的保护价值。

莲花戏台位于钟山两安瑶族乡的莲花村,距县城约20公里,该戏台建于清光绪九年(1883年),戏台南向与其相向50米是龙王庵,戏台平面呈凸字形,台口宽7.85米,深5.44米,后台横长12米,进深4.45米;整个建筑面积为96.2平方米,台基高1.73米,前檐高13米,青石砌基,砖木结构。重檐翘角歇山式项,正脊饰鳖鱼及宝珠,二层瓦面上饰二龙戏珠,台口上方八角藻井,其天花板均绘八宝图案;前台两侧斗拱间是木雕狮子,后台正中屏风上饰歌女手抱琵琶起舞图画,上方是“河青海宴”四字大拱额,台基上有龙凤花卉及人物的石浮雕,其下嵌建造戏台由来的碑文,后台两侧筑山字形风火墙,前台与后台相通的两个门上有“龙飞”、“凤舞”木雕横匾,屋顶正脊是双鱼托珠,可以说整个戏台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不管是布局、结构、扩音、雕刻都达到较完美的结合,体现了瑶乡独特的风貌和瑶民的聪明才智。2000年该戏台已被列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章分享结束,湖南江华瑶族养牛和湖南道县寿雁镇历史的答案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