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牛会导致全球变暖吗?牛屁真的对全球变暖有很大的影响吗

养牛会导致全球变暖吗?牛屁真的对全球变暖有很大的影响吗

很多朋友对于养牛会导致全球变暖吗和牛屁真的对全球变暖有很大的影响吗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牛的叫声如果叫错了会造成什么声音

牛的叫声如果叫错了会造成什么声音

1、形容牛的叫声一般用“哞”。哞,拼音mōu,【释义】低沉粗厉的声音,形容牛叫的声音或类似牛叫的声音。象声词。

2、牛的适应性很强,能够较好的适应所在地气候,其适宜温度为15~25摄氏度;牛吃饱后会停止进食,但还会反刍;牛是素食动物,且食物范围很广,最喜欢吃青草,还喜欢吃一些绿色植物(或果实),如水花生、红薯藤(苗)、玉米(苗)、水稻、小麦苗等。除极寒、极旱等极端恶劣环境外,牛在全球广泛分布,其中数量较多的有巴西:13302万头(其中水牛72万头);美国:11404万头;中国:7808万头(其中水牛1900万头,牦牛约1300万头)。印度养牛头数虽多,但由于宗教习俗等原因,生产性能较低。

3、牛在中国文化中是勤劳的象征。古代就有利用牛拉动耕犁以整地的应用,后来人们知道牛的力气巨大,开始有各种不同的应用,从农耕、交通甚至军事都广泛运用。战国时代的齐国还使用火牛阵打败燕国,三国时代蜀伐魏的栈道运输也曾用到牛。

如何理解企业被看做是市场交易的内在化

如何理解企业被看做是市场交易的内在化

两种范式中的非经济增长

在标准的新古典范式中,非经济增长听上去好像是自相矛盾,或至少是一个不恰当的词汇,在宏观经济学的教科书中找不到这个概念。但是在生态经济学范式中,它显然是可能的。

1.新古典范式

标准的新古典经济学范式或其分析的预设观念认为,经济是全部系统,自然如果要被加以考虑的话,只是经济的一个部门,比如说是开采部门(矿藏、矿井、森林、渔业、农业,包括垃圾)。自然不被当作一个容纳、供给和支撑经济的包容物,而是被当作与其他部门无异的一个部门。如果开采部门的产品或服务应该变得稀缺,经济就会通过使用其他部门的替代产品来“掩盖”那种稀缺性。如果很难找到替代,那么就会发明出新的技术来使其实现替代。

在这种观点看来,自然显而易见是不重要的,因为开采自然资源产品的相对价格普遍在下降,开采部门在gnp总量中的份额在减少。在新古典经济学看来,除了最初提供必需的原材料,自然对于经济来说实在不重要。

上述是对新古典范式的一个客观描述,“经济学原理”基础教科书可以证实这一点,所有这类教科书都在头几页阐述了分析的预设观念。这无异于就是著名的循环流图,将经济描述为一个在企业和家庭之间进行价值交换的循环流——一个孤立的系统,与外部没有联系。实际上根本不存在“外部”,不存在环境。查询宏观经济学教科书索引,会得到进一步的证实,关于“环境”、“自然”、“消耗”和“污染”等词条,几乎是空白。好像是为了再次证明自然的无足轻重,高等教科书有关发展理论的章节都是以新古典生产函数为依据的,在这里生产只是表示为劳动和资本的函数,资源被安全排除在外。

2.生态经济学范式

这段佚事引发了关于范式的另一种选择的思考,即生态经济学。非经济的增长在此是一个显而易见的概念,重大分歧在于是否将经济看做是自然生态系统的一个子系统。

新古典经济学忽视自然的“证据”(许多自然资源相对价格下降,开采部门在gnp中所占份额很小)在生态经济学范式中有全然不同的解释。在一种资源攫取加速的年代,其短期供给势必很高,因而市场价格很低。资源的低价格并不意味着不稀缺和不重要,而是因为资源的迅速减少使得人们从技术上越来越依赖于大量的廉价资源。

新古典经济学认为,资源开采部门获得的gnp比例很低证实了其不重要性。根据这一逻辑,我们也可以说,大厦的根基并不重要,因为它只占了整个摩天大楼高度的5%。gnp是由增值的劳动和资本构成的,但是增值增加到什么程度?资源是价值所附加的对象,它才是增值这座大厦赖以存在的根基或基础,根基的重要性并不因为它所支撑的建筑的增加而减少!然而经济学家却习惯性地持相反的观点,例如,我们不必为全球变暖而担心,因为对气候敏感的经济部门只有农业,而农业只占gnp的3%。这些经济学家显然不食五谷。

如果gnp的增长只通过附加到非增长的资源生产能力的增值获得,那么经济的增长很可能持续很久,但是这一切在当今的世界尚未发生。世界资源研究所等机构的研究表明,1975~1993年间,德国、日本和荷兰的人均资源需求量增加了,尽管增加的速度减缓。如果不算水土流失的减少,美国的这个数字也增加了。这些国家的人口增长虽然缓慢,但不等于零增长,因而使得资源总生产量进一步增加。这些国家目前的资源生产量的水平为年人均4.5~8.5吨,这样的水平已经导致了严重的环境退化,因而宣布“非物质经济”时代的到来似乎还为时过早。

甚至新知识和新技术也可能有两方面的作用:提高或减少承载能力。新技术可能减少可获得的物质能量,例如温室效应就是一种新知识,它降低了化石燃料的有效的可获得性,因为吸收和释放二氧化碳的能力比从前认为的要低。新知识可以发现新的限制,臭氧层的空洞就是新知识。人们通常假定新知识永远会扩大且永远不会缩小资源基础,这样的假设过分具体地指明了新知识的内容,事实上它绝对是永远出人意料,却不一定令人愉快。如果技术能让我们从现有的资源流中获取更多的福利,它也许会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对环境承载能力的负荷,因而实际上扩大了承载能力。但是如果新技术只简单地增加了每个人的资源流量,那么它只会增加对承载力的负荷。

生态经济学认为,经济的增长实际上是将其环境(自然资本)转化成为其自身(人造资本)。这种物质转化的最佳程度(经济的最佳规模)是在减少的自然资本的边际成本与增加的人造资本的边际收益相等时才出现的。这种转化过程发生在一个有限的、非增长的和物质封闭的整体环境中。太阳能为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提供动力,但是其能源生产量也是有限的和非增长的。随着经济子系统的增长,它已成为整个系统的一个越来越大的部分,因而更要将其限制在整体系统内——有限、非增长和熵。即便是同意新古典经济学的假设,认为很容易找到自然资本的人工替代,其增长最终还是受制于整体系统的规模,经济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市场所不能反映的是经济的最优的、可持续的物质规模相对于生态系统的价值。市场不会区分什么是物质能量生产量的生态可持续的规模,什么是不可持续规模,就如同它不会识别收入分配在伦理上是否公正。可持续性和公正性一样,是一种在纯个人化市场过程中所不能获得的价值。然而,当市场在某些宏观约束下运作时,这些价值却可以折射到市场价格上。

但是如果像生态经济学所认为的,人造资本和自然资本之间是相互补充而非相互替代,那么经济子系统的扩大就会大大受到严格的限制。

从历史上看,在“空的世界”的经济中,人造资本是限制性的,而自然资产是极其充裕的。今天,由于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我们已经进入了“满的世界”的经济,人造资本和自然资本的作用颠倒了。过去是靠限制渔船(人造资本)的数量来控制捕鱼量的,现在却是根据海里剩余的鱼类总数(自然资本)来限制捕鱼量。当鱼类总数成为限制因素时,更多的渔船有什么用呢?

当各种要素互补时,处于短缺状态的物品是具有限制性的。如果要素是替代性的,就不存在限制性要素。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我们应当通过以下两种方式关注限制性要素:(1)在短期内将其生产能力最大化;(2)在长期内对其增长进行投资。这对经济政策具有重大启示——充分利用并投资于自然资本。经济学原理没有发生变化,但是限制性要素已经逐渐从人造资本转变为自然资本了——例如从渔船变为海里剩下的鱼;从锯木厂变为剩余的森林;从灌溉系统变为地下水或河流;从油井钻塔变为地下储油层;从燃烧化石燃料的引擎变为大气吸纳二氧化碳的能力等等。

新古典经济学通常假设,人造资本很容易替代自然资本,从生态经济学的视角来看,即便这个假设(和由此而引起的对限制性要素的忽视)也未为持续的增长提供依据,尽管它放松了对目前增长的严格限制。如果人造资本替代自然资本,自然资本也可替代人造资本,替代是可逆转的。如果我们最初的自然资源是人为资源的优质替代品,那么从历史上看,我们为什么费尽心力地将自然资本转化为人造资本呢?这不是两类自然资源(如可耗尽资源和可再生资源之间的替代)的替代问题,而是一个资本替代资源的问题,是截然不同的事情。两类资源间的轻松替代并不能说明我们没有资源也可以生存。

坚信新古典经济学的轻松替代的人们不能给出一个满意的答案,他们也不能圆满地回答下列问题:不使用更多的资源如何能产生更多的资本?生态经济学家无需回答这个问题,因为他们从一开始就肯定自然资本和人造资本基本上是相互补充的,只在边际上是相互替代的。

经济的最佳规模越小,则下面的量越大:(1)自然资本和人造资本互补性的程度;(2)我们直接体验自然的欲望;(3)我们对其他物种的内在价值和工具性价值的评估。经济的最佳规模越大,其物质增长变为非经济的时刻到来得越早。

四、从许可性增长到强制性增长,再到限制性增长

新古典范式允许增长永远进行下去,但是实际上并没有强制它。历史上,推动永远增长思想的并非新古典学说,而是为了解决马尔萨斯(人口过剩)、马克思(分配不公)和凯恩斯(非自愿失业)提出的实际问题,增长是解决这三个问题的共同答案。

人们说,人口过剩可以通过人口转变加以解决。当人均gnp达到一定水平,孩子相对于其他物品来说变得十分昂贵时,生育率就会自动下降。正如口号所说的,经济增长是最好的节育方法。至于人均增长的消费乘以降低的“平均”生育率是否导致了超出最佳规模的消费总额的增加,却无人问及。更具体地讲,有没有必要将印度的人均消费水平提高到瑞典人的水平,将印度在生育水平降低到瑞典人的水平。如果这样做,这样水平的消费总量会对印度的生态系统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人们还说,阶级间财富的分配不公可以通过增长得到遏制,与此对应的另一条口号是“水涨船高”。然而事实上,增长扩大了国内和国与国之间的不平等。更糟糕的是,这个比喻本身就是错误的,因为这里涨潮就意味着某个地方在落潮。

最后人们说,不断增长的总量需求可以解决失业问题,加大投资即可做到这一点,这当然意味着增长。通过增长来避免失业,我们在此条道路上还能继续走多远?为了追求完全就业,我们一定要增长到超出最佳规模的程度吗?这又是一个无人问及的问题。

在继续这个由来已久的话题时,世界银行1992年《世界发展报告》认为,更大的增长也可以自动解决环境问题。人们发明了所谓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用以揭示gnp和环境污染量的关系是一个倒u型。因而人们必须保持增长,因为尽管它开始会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但是一旦我们爬升到倒u的峰顶,它就会开始对环境产生有利影响。

上述所有情形都假设增长是经济的,增长会使我们更加富裕而非更加贫困。但是现在的增长却正在变为非经济的。非经济增长不会支撑人口转变,因而不能解决人口过剩问题;它不会消除分配不公,也不能解决失业;它也不会为环境的修复和清洁提供额外的财富。通过增长的间接方式来解决这些重大问题不再行得通。

我们现在需要以更加直接和根本的方法来解决马尔萨斯、马克思和凯恩斯的问题:控制人口以解决人口过剩;重新分配以解决过度的不平等;采取像公共救助就业等措施来解决就业;进行生态税收改革来提高资源相对于劳动的价格。这些必须都是国家政策,而认为这些政策应由一个世界权威来推行的想法是过于理想化了(或过于悲观了)。许多国家在控制人口增长、限制国内收入不平等和减少失业上取得了成就,这些国家还通过环境和社会成本内在化提高了环境的生产能力,但是各国在这些方面的努力被全球化的思想削弱了。通过侵占他国的经济和生态空间,侵占全球剩余的公共财产,全球化在为重新建立“空的世界”经济的条件作最后的一搏。

五、全球化是非经济的增长的催化剂

1.全球化削弱了各国将环境和社会成本内在化为价格的能力

自由市场前提下的经济一体化鼓励的是降低标准的竞争(即压价竞争)。那些在将生产的所有环境成本内在化方面做得最差的国家在国际贸易中获得比较优势,越来越多的生产转移到了核算成本搞得最差的国家。随着不计核算、外在化成本的增加,gnp增长与福利之间的正比关系消失了,甚至出现反比关系,形成了非经济的增长。

“压价竞争”的另一个层面是,全球化使得高工资国家(如美国)的收入分配更加不平等。美国存在着一种约定俗成的社会契约以缓解劳动与资本间的冲突,特别是人们一直认为,在美国,劳动与资本间的收入分配是公平的,比整个世界都要平等,市场的全球一体化势必会破坏这种社会契约。美国人的工资将大幅度下降,因为世界市场的劳动力远比美国充足。这还意味着,美国国内的资本收益将增加,因为全球的资本相对于美国资本来说要匮乏得多。从理论上讲,人们会说,在世界其他地方,工资也将被抬高。但是这样的国家实在有限,就如同说,从理论上讲,当我从梯子向下跳时,引力不仅将我拉向地面,同时还将地球拉向了我。

人们常用比较优势为自由贸易和更广义的全球化辩护。比较优势的推理假定,生产要素特别是资本,在国家间是不流动的,进行交易的只是产品。随着目前以资本流动为主要特征的全球化的出现,我们已经告别了比较优势的时代,进入了绝对优势的统治,它确保世界作为一个整体从贸易中获益,而不能像在比较优势下保证每个国家从这些收益中分得一杯羹。理论上,绝对优势下的收益要大于比较优势下的收益,但是没有理由期望这些收益使参与贸易的各方都受益。通过重新分配从贸易中所获得的某些收益,可以使互惠在绝对优势下重新实现。但是我从未听见全球化的鼓吹者们探讨过这个问题,他们经常不合逻辑地借用比较优势的学说以证明可以达到互惠,却忘记了比较优势的前提是资本的不流动,而实际上,资本并非不流动的。的确,有些人甚至引申比较优势的观点,为自由资本流动而辩解——如果商品的自由贸易是互惠的,那么为什么资本不能自由贸易呢?然而,人们不能利用某一论点的结论来反驳这一论点得以成立的前提。

没有人意识到,尽管贸易可以使某些国家超出其生态承载能力而生存,但不能使所有国家都做到这一点——不管世界贸易如何拓展,也不会使所有国家都成为原材料和环境服务的净进口国,因而荷兰和香港地区的经验不具有普遍意义。自由贸易使得生态负担在全球更加不均匀地分布。

2.加强全球竞争优势被当作容忍企业合并和垄断国家市场的借口(我们现在依赖于国际贸易来替代国内信任危机,以保持竞争力)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些做法打着解除控制自由市场的旗号。经济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罗纳德·科斯在其经典文章“公司的性质”中阐述道:“公司是市场关系之海中计划经济之岛”。由于兼并,计划经济之岛相对于市场关系之海的其他部分变得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资源由公司内部的计划经济分配,而由公司之间的市场关系分配的资源越来越少。这居然被当作市场经济的胜利!其实根本不是这么回事,这是公司的胜利,因为各国政府已无力约束公司资本,无力为了公众的利益而保证市场的竞争力。在100个最大的经济组织中,52个是公司,48个是国家。1/3的跨国贸易是在公司内部进行的,也就是说,是公司间的转移而非市场转移。这些计划经济公司内部的收入分配越来越集中,首席执行官的工资与员工平均工资之比已经超过400倍,而且还有扩大的趋势——我们不能想象当首席中央计划制定者给自己定工资时会是什么情形!

3.根据竞争性(绝对)优势,自由贸易和资本的自由流动对劳动分工的压力增大了,因而人们谋生可选择的范围大大缩小

例如在乌拉圭,为了保持在世界市场中的竞争优势,人们不得不要么放羊,要么养牛。所有其他商品都必须进口,以交换牛肉、羊肉、羊毛和皮革。乌拉圭人如果想在交响乐团演出或想当飞行员,就必须移民出国。

多数人从挣钱中得到的满足与他们从花钱中得到的满足一样。选择范围的缩小意味着福利的丧失,这是贸易理论家们没有考虑的。全球化假定,出国移民和接收移民是没有成本的,在一个国家内缩小就业选择范围也是没有成本的,这两种假设都是错误的。

人们谋生的选择范围被贸易理论家们所忽视,而人们消费的选择范围却被极度强调。例如美国从丹麦进口曲奇饼干,丹麦也从美国进口曲奇饼干。饼干都要经过北大西洋。尽管同样商品的贸易获利不丰,贸易理论家们却坚持认为,由于扩大了消费者的可选择范围,曲奇爱好者的福利增加了。或许是吧,但是这些好处难道不能够通过简单的配方交易更廉价地获得吗?人们可能想这样做,但是配方(与贸易相关的知识产权)正是自由贸易者要保护的东西。

在所有事物中,知识是最应该免费分享的,因为分享知识只会使其更丰富而非减少。然而我们的贸易理论家却抛弃了杰斐逊“知识是人类的共同财富”的名言,代之以“与贸易相关的知识产权”的混乱说教。据此,他们愿意将生命本身最基本要素的所有权授予私人垄断公司,如种子的专利以及基本基因结构知识的专利。支持这种掠夺性行径的依据是,如果不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里对垄断性产权给予经济动力,新知识新发明就会停滞不前。然而,据我所知,发现了dna结构奥秘的詹姆斯·沃森和弗朗西斯·克里克并没有得到任何专利费,倒是二流的基因骗子们从他们的伟大发现中获得丰厚利润。知识一旦产生,其适当的分配价格应当是分享它的边际机会成本,它近乎于零,因为知识并未因为分享而损失毫厘。当然,你的确失去了对知识的垄断,但经济学家传统上认为,垄断导致效率低下和不公正,因为它造成了垄断物品的人为稀缺。

诚然,虽然分享知识的成本是零,但产生新知识的成本不是零。因此生物技术公司主张它们应拥有15~20年的垄断权,作为研发产品的费用。当然,它们由于付出而应当获得利益,但是如果没有詹姆斯和克里克的贡献,没有孟德尔以及以往所有伟大科学家的发明创造,它们将一无所成。正如经济学家熊彼特强调的,最早的发明者已经拥有了暂时的垄断权。他认为,这些经常发生的暂时的垄断权是竞争性经济中获利的源泉,而竞争性经济的理论倾向就是使垄断利润降至零。这是竞争性经济效率的根本,为什么要通过人为的知识垄断来破坏这个根本呢?

信不信由你,多数重大发现都是在发明者没有从知识的专利所用权中获利的情况下作出的。你可以想见这样的情形,科学家的动力出自纯粹的热爱和发明所带来的兴奋,他们满足于收入水平在大学里可以达到前百分之十即可,而不是前百分之一。

瑞士伟大的经济学家西斯蒙迪很久以前就说过,不是所有的新知识都会使人类受益。我们需要一个社会和伦理的滤网来选择有益的知识。探索知识的目的是为了人类的利益,而不是为了获取垄断利益——这就是一个较为合理的滤网。

这并不是说我们应该摒弃所有的知识产权,那样的话,产生的问题比解决的问题还要多。但是我们无疑应当开始限制其范围和专利垄断的时间,而不是不加限制地强调它。而且,我们应当更乐于分享知识。分享知识会提高所有劳动、资本和资源的生产力。国际发展援助应当更多地提供免费分享的知识,减少外国投资和有息贷款。

平时要怎么做才能减缓和阻止全球变暖啊

平时要怎么做才能减缓和阻止全球变暖啊

1、变食物为燃料美国对乙醇燃料突然涌现出极大热情。数十亿蒲式耳玉米被送往加工厂,转化为数十亿加仑的乙醇燃料。汽车制造商制造了数百万辆能够使用这种燃料的新车,美国也因此减排数百万吨温室气体。由于成本过高,研究者正致力于研究如何用白杨树、柳枝稷及玉米秸秆等植物纤维生产乙醇。2、建造绿色住宅不只是汽车,你的房子也在排放温室气体。如果你的房子采用节能技术,能为你节约40%的能源。使用中空玻璃、太阳能热水系统、竹料地板和可回收建材等,既利己又利地球。3、换个灯泡最热门的家庭节能方法就是换个灯泡。用节能型荧光灯(CFL)取代老式白炽灯。虽然价格比白炽灯高3到5倍,但CFL的耗能只有白炽灯的1/4,使用寿命更多出好几年。注意,不要乱丢CFL,因为灯泡里面有水银。4、用节能光照耀城市在城市公共场所用LED灯取代高压钠灯,既节能又省钱。相较传统灯泡,LED灯虽价格贵两到三倍,却能使用5年,而传统灯泡18个月就要更换。如果停车库、交通灯、飞机场和城市广场还在使用老灯泡,你快去质问市长。5、缴纳碳税关于如何减排温室气体,有两种政策模式:一是“排放交易”体系——政府制定一个总排放额度,然后把限额分配到各企业。企业可以把未用完的限额拿到市场上出售;限额不够的企业则要决定是减少排放,还是到市场上购买其他公司的剩余限额;二是对二氧化碳排放量直接征收税额。企业喜欢前者的灵活性,而碳税支持者认为前者太难管理。或许,世界需要二者并行。6、住小房子相比小房子,大房子即使装了节能设备,耗能还是高。在美国,大房子是首选,当然温室气体排放得也更多。你如果真想住小房子,去参观艺术教授沙弗的家。他的房子只有9平方米,少排温室气体能让他少些愧疚感。7、用绳子晾衣服你衣橱的环境质量最终由你的洗衣方法决定。研究显示,一件衣服的耗能有60%发生在洗晾过程中,一件T恤一生能排9磅二氧化碳。衣服不能不洗,但方法要对:用温水而不用热水;用大容量、节能的洗衣机;洗好后放在绳子上自然晾干而不是用干衣机。这样,你能少排90%的二氧化碳。8、旧羊毛衣再利用赫赫有名的户外服装商Patagonia正在回收由Polartec和Capilene材料制成的旧衣。Patagonia估计,与使用新材料相比,用回收旧衣融化后制成新衣,要节能76%,少排71%的温室气体。9、兴建绿色摩天大楼在纽约时代广场附近,正在兴建的美洲银行中心尽全力做到节能。明年竣工后,该中心将是纽约第二高建筑,但却是最绿色的摩天大楼。节能效益能很快弥补购买节能设备所付出的大量金钱。10、引入地热著名设计师戴安娜·冯·弗斯滕伯格一直在引导时装界潮流,她能在建筑上也做到这点吗?是的。她的新展示大楼的供暖和制冷能源全部来自地热。大楼顶部有两个日光反射装置,可以在白天用阳光取代人造光源。11、再看一眼古董衣古董衣要比新衣更利于气候。买一件旧衬衫意味着你省下了制作和运输一件新衣所需的能源,当然温室气体也少排放了。你衣服的每个零件都对环境有影响。一些合成纺织品是用石油产品制造的;全球棉地占耕地不到3%,却消耗1/4的杀虫剂。想穿新衣服?和朋友交换吧,对环境和你的钱包都有好处。12、捕捉二氧化碳煤是世界最脏的燃料之一,也是主要的二氧化碳排放源。假如烧煤工厂停止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碳,转而把它们储存在地下深处呢?报告显示,该措施对减排二氧化碳的贡献远大于使用可再生能源。丹麦、瑞典和挪威的工厂已经在尝试。但还有两个障碍:一是成本过高,二是没有大规模的科学论证。13、让公司离家更近点在波音公司,8万名员工每天的上班里程足够环球旅行85圈。塞车是常有的事,既浪费时间又浪费燃料。惟一方法是把家搬得离公司近一点。14、乘公共汽车在美国二氧化碳排放量中,由交通产生的占30%,因此,减排二氧化碳的最好方法之一就是改乘公共汽车。据统计,公共运输每年能为美国节省14亿加仑汽油,少排150万吨二氧化碳。15、住进高楼大厦如果你是真正的环保者,那么,离开乡下田园,搬到纽约,最好是住进曼哈顿的高楼中。800万纽约人挤在300平方英里的土地上。高密度意味着上班、购物里程短,居住空间小,也意味着个人二氧化碳排放量小。在纽约,开车的人较少,大多数步行、骑单车或乘公交去上班——为减排温室气体做出大贡献。16、网上支付账单通过网上支付账单,实现无纸化交易,环保效果要比拯救树木还好。它还能节省用卡车和飞机运送账单的燃料。如果每个美国家庭都在网上查询支付账单,每年可减少16亿吨固体废物,少排210万吨温室气体。17、开一扇窗每个美国人每年排放的25吨二氧化碳的绝大部分源自家中。不用改造房屋,你也能迅速减少排放量:开一扇窗代替开空调;保持墙壁和天花板的良好绝缘性;花洒保持低流量;用温水洗衣;调低热水器温度……到年底,你会惊奇地发现,房子轻快了——少了4000磅二氧化碳。18、请专家审核房屋绿度你的房子有多“绿”?能源审核专家可以帮你忙。他们使用特殊设备,如红外摄像机和气密性测试工具等,查找你房子的耗能黑洞,并给你一些好建议。一年下来,平均每个家庭能减排1000磅的二氧化碳。19、购买绿色电力在美国,有37个州、600多家企业提供绿色电力。如果你的居住地不属于37州,你可以购买“新能源证书”,不但自己可以优惠使用电力,还可以支持全美的绿色工业。20、查看能效标签不清楚燃气里程,你不会买一辆车。买烤箱、逛超市、住酒店之前,你何不也查查它们的能效?美国环保署推出“能源之星”计划,可以帮助你识别节能商家。贴上“能源之星”标签的商品,虽然价格高,但耗能少,能让你的家庭能耗支出少30%。21、讨好你的热水器想提高家庭能效?给热水器一个温暖的拥抱吧。花一二十美元买个绝缘毯,把热水器裹起来,一年能少排250磅二氧化碳。大多数热水器使用5年后,因缺少内部绝缘,都会导致热量流失,浪费能源。当你用手摸热水器,感到温热时,给它一个毯子,你和它都会感觉不错。22、少养牛,少放屁全球变暖中,宝马车和巨无霸,哪个角色更凶恶?答案是后者。联合国粮农组织去年发表报告称,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18%源自肉类加工业,多过交通业。报告说,牛并不会使空气中二氧化碳增加,但它们反刍、打嗝和放屁时,会排放出一氧化二氮和甲烷等废气。甲烷引起气温升高的效力是二氧化碳的23倍,一氧化二氮更是高达296倍。可怕的是,全球有15亿头牛和17亿只羊。

你如果改为素食者,1年能少排1.5吨二氧化碳。23、学习加州狠抓减排去年,加州州长施瓦辛格签署了美国首个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控制法案,要求到2050年把加州的排放量降低80%。其实,环保顾问特里才是加州温室气体的真正终结者,是他说服了工业界和施瓦辛格。在他的游说下,已经有19个州在向加州看齐。24、向塑料袋说不你从超市中带回家的塑料袋,最终的归宿很可能是垃圾填埋场。每年,5000多亿个塑料袋只有不到3%被回收,其余的在垃圾填埋场要花1000年才能降解,其间,不断产生有害温室气体。减少塑料袋污染的简单办法是用布袋,下次到杂货店,记得随身带上布袋。25、购买本地农产品想支持环保?到市场上选购水果、蔬菜、肉和牛奶时,请把千里迢迢运过来的产品放在一边,支持一下本地农民,因为他们的产品消耗汽油更少。或许还有一个理由,家乡的果子更甜。26、种植竹篱笆竹篱笆不但漂亮,而且比一般灌木更能吸收二氧化碳。但由于竹子长得很快,多数房主会限制它生长。岂不知,这么做降低了竹子消化二氧化碳的能力。只有大规模地种植,竹子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才能快过释放能力。你家的庭院有多大?27、飞机笔直往前飞除非我们能像哈利·波特那样,乘扫把旅行,否则从洛杉矶到伦敦的惟一途径就是乘坐燃油飞机。做个小调整能有利环保:让飞机路线尽可能少绕弯。欧洲上空一体化能少耗12%的燃料。另外,飞机要减少更耗能的突然式下降,提倡持续平稳降落。当然,最好的环保办法是减少飞行,至少等到会飞的扫把研制成功。28、到太空遮挡阳光随着全球变暖危机日益严峻,一个一直游走在气候科学边缘的技术——“地球工程”有了翻身机会。该技术就是要大规模改变和重新安排地球环境。“地球工程”有两个著名的“药方”:一是在地球轨道上安装上万亿个小透镜,使太阳光偏离地球,给地球“降温”。但要送这些透镜上太空,在10年里,每隔5分钟就要发射一次火箭,耗费高达上万亿美元。二是将大量硫磺撒进大气层,用硫磺层反射阳光,达到降温效果。1991年,菲律宾火山大爆发,喷出的硫磺制造降温时间长达两年。不过,硫磺降温,后果严重:硫化物能引发酸雨,导致呼吸疾病。地球是凉快了,却更脏了。还是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吧。29、摘下领带一条领带如何减缓全球变暖?把它放在家里就行。2005年夏天,日本职员响应政府节能号召,脱掉深蓝色西装,换上浅色开领的休闲装,实行清凉商务运动。效果真不错:一个夏天,日本少排7.9万吨二氧化碳。

是时候在每个夏天都搞搞不系领带的清凉办公了。30、关掉电脑电脑屏幕保护并不能节约能源。美国能源部统计显示,家庭耗电的75%用于维持处于休眠状态中的电器,如电视、录像机、电脑和立体音响等。相较一台电脑一天24小时开机,每天只用4个小时后就彻底关机,一年能节省70美元,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更能减少83%。31、涂绿色眼影膏或许,今夏不流行明亮的绿色,但环保化妆品已经成为时尚。今年2月,Cargo公司推出PlantLove系列植物唇膏,产品使用的是100%生物可降解的唇膏管以及由混合有真鲜花种子的可降解纸张制作而成的外包装盒。唇膏用完后,把外包装种在地里,能够长出鲜花来。32、下班关灯指派专人在下班后关电源听起来有点可笑,但它能节约电力,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更不用说,能够延长设备寿命,降低保养费用。但每天都要穿行在大厅,确保电脑、桌灯、打印机、传真机等关掉电源,这份工作可不怎么诱人。33、办一个绿色婚礼在你结婚那天,全球依然会在变暖,但你的选择能够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例如,如果客人是远道开车过来,可以让他们捐款给新能源计划,弥补一路排放二氧化碳的过失。

不管你在哪里庆祝,都可以通过使用当地产品来减排二氧化碳:从附近酒厂购买葡萄酒;在当地面包店订购蛋糕;使用当地的鲜花……

把婚礼举办得朴素一点——穿借来的婚纱、网上发出请柬——都能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考虑一下你给地球的结婚礼物。34、木耙扫落叶没什么像落叶吹扫机那样,在周末肆意打破郊区的宁静氛围。尽管已做了技术改进,但使用落叶吹扫机1个小时,还是要吃掉1桶汽油。美国有3000多万英亩的草坪,想象一下,全部用木耙扫净落叶,能少排多少二氧化碳啊。虽然速度慢点,也值。35、扔掉外包装不管是用纸还是塑料,制造和运输外包装总要消耗能源,也意味着排放温室气体。只要你平时在意,就能减少包装使用量,如退还不必要的糖果包装,真正的环保者去星巴克甚至会自带杯子。企业也在朝这方面努力。沃尔玛公司打算从2008年开始,削减5%的包装——足以阻止66.7万吨二氧化碳的排放。36、到市场叫卖限额为了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环保者正借用自由市场的力量。在排放交易体系中,美国政府为各行各业设定排放限额。创新公司通过技术革新能够达到限额要求,多余的排放额可以卖给行动缓慢的企业。美国一些州已开始建立地区性排放交易体系。新的减排技术很迷人,但传统的讨价还价可能更有效。37、停止浪费纸张纸张靠树木:每年有9亿棵树变成纸浆和纸张。我们通过购买再生纸能降低这个数字。再生纸比新造纸节能60%。每购买一吨再生纸,能节约4000度电,7000加仑水以及17棵树。38、清洁发展机制清洁发展机制是《京都议定书》致力于温室气体减排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机制。通过该机制,发达国家可以大幅降低其在国内减排所需的高昂费用,发展中国家可以获得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先进技术和急需的资金,最终有利于减缓全球变暖。

迄今,已开展数百个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其中2/3在中国、巴西和印度3国。39、给花园上绿肥美国每年消耗的50多亿美元肥料向土壤中渗透化学物质,并加速温室气体一氧化二氮的排放。试试新方法:弃用混合肥,改用绿肥。许多富于冒险精神的花园主已经开始自制绿肥。40、推行个人限排量全球变暖中的一个不公平现象是:穷人少排放温室气体,却多承受变暖恶果。有一个解决办法:给全球每个人都分配定量排放额,实行个人排放交易体系。靠骑单车上班节省下来的排放额可以卖给那些坚持开车的耗能者。41、几个人挤一辆车美国将近80%的人独自开车上班。眼下,情况开始有所转变:华盛顿州推行空气清洁法案,建议少开车或几人合乘一辆车。对那些鼓励员工合乘车、骑单车,甚至步行的公司,给予税收优惠。42、为碳排放埋单为碳排放而内疚?尝试碳补偿贸易吧。它没有强制性,你可以自愿通过贸易购买的形式,以货币补偿自身的碳排放。补偿金可用来资助清洁能源计划、防控污染、种植树木和保护森林等。它无法代替国家政策,但总比什么都不做要好。43、搬进伦敦无碳区伦敦的道克兰将在2010年建成首个绿色无碳居住区,全部房屋采用可再生的木材、沙砾和可回收的混凝土建造,同时利用风力涡轮机和雨水回收系统实现全面环保生活方式。居民还可以在楼顶暖房种蔬菜、用燃烧枯树枝转化的电能启动电器、采用绿色方式处理废物和垃圾。44、检查一下车胎想改善燃气里程?只要稍微调整一下你的发动机,就能提高4%;使车胎适度充气能提高3%;更换一个阻塞的空气滤清器更能增效10%。如果你把燃气里程由20提高到24,每年要少排200磅二氧化碳。45、始终右转弯UPS公司通过要求司机开车右转弯,为减排二氧化碳做贡献。每年,UPS车辆等红灯时要耗费燃料数百万美元。UPS使用一种软件程序设计路线,最大限度减少左转弯。自今年1月以来,UPS已在纽约减排1000吨二氧化碳。46、想种树,到热带一棵树一生能吸收1吨二氧化碳,那是不是只要种树就能减缓变暖?没那么简单:有研究显示,在温带地区植树造林可能无益于控制温室效应,反而会在长期内加剧全球变暖。因为深色的树叶吸收的太阳热辐射大于吸收的二氧化碳。

到热带去种树吧。47、如果必须烧煤,就烧得好点可怜的煤电厂,不光制造温室气体,还会白白浪费掉一半以上的热力。解决的办法是:搞热电联产,把发电的余热收集起来用于供暖。过程和汽车发动机余热供暖很相似。

热电联产让埃克森美孚公司每年减排900万吨二氧化碳。48、开环保车去度假离开家去度假,放松心情的同时,不要忘记环保。不要租用混合动力轿车,现在,有许多专业公司专门提供生物柴油动力车供你选择。在洛杉矶,一辆绿色汽车一周的租金是两三百美元。49、从严要求电厂汽车要符合能源标准,电厂同样也需要。美国许多州已为新电厂设定了碳排放标准。在加州,如果燃煤电厂不采用洁净煤技术,就休想上马。50、热情兴建“被动房屋”被动房屋是一种新型节能房屋,采用先进隔热技术,在室内污浊空气排出之前,先吸收空气中储藏的热量(如人体和家用电器散发出的热量),再释放给进入室内的新鲜空气,使90%以上的热量保留在室内。当屋内真的变冷了,打开电视即可。如此好的房屋,造价只比普通房子高5%。51、少消费,多分享,简单生活在碳补偿贸易中,为碳排放埋单会让我们感觉自己是一个环境罪人。想问心无愧?那就生活得简单点:少消费,多冥思,淡泊名利。和邻居交好,相互间有借有还。就如英国经济学家舒马赫在其经典著作《小即是美》中所说:“令人惊奇的小能产生特别令人满意的结果。”

靠大家的努力,一定能让地球变得更加美丽!

牛屁真的对全球变暖有很大的影响吗

牛屁真的对全球变暖有很大的影响吗

牛屁其实就是甲烷,属于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之一,确实对全球变暖有一定的影响,但按照现在的科技来看却不是最大的影响。在过去工业以及科技并不发达的日子里面,牛确实被很多人认为是全球变暖的元凶之一,毕竟它排放的屁竟然释放的是甲烷!曾经有一段时间很多人是建议全球不吃牛的愚蠢想法,可现在的牛屁却不是全球暖化的重大影响了。

一、由于牛释放的屁是甲烷,在科技不发达的时候确实一定程度影响了温室效应

牛屁到底有什么神奇的地方可以让全球变暖?是因为它释放的是大量的甲烷!由于牛是草食动物经常消化不良,他们每天排放的甲烷数量真的很大,导致了在工业发展不大的时候也一定程度影响了空气,导致出现了轻微的温室效应;很多人对于牛是很抗拒的,认为他们释放了甲烷以及二氧化碳,是让温室效应加剧的元凶,但牛并非是最重要的,最严重污染的其实是人类本身。

二、科技发展的现今,牛屁早就得到了缓解,而造成温室效应的更多是人类

随着牛屁被重视后,其实很多地方都对牛屁进行了相关的处理,不再是以前那边放养。为什么控制了牛屁还是各种全球暖化?工业污染、空调、汽车等排放其实也是导致全球暖化的重要因素,当我们还在享受现在生活的时候,其实也在默默地污染了空气;特别是在某段时间出现的严重工业污染,真的让科学家都头疼的,现在工业污染得到了控制但也无法缓解太多全暖暖化的力度,只能说每一天都在影响了全球的发展。

富含甲烷的牛屁对全球暖化确实有影响,当然,并非是最大的影响。

连烧三周的亚马逊大火背后的真相是什么

连烧三周的亚马逊大火背后的真相是什么

这次燃烧了三个周的大火,对亚马逊雨林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而巴西政府却对此不管不顾,任它烧毁,里面很多珍稀物种的野生动物都被烧死了。

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亚马逊正在经历着历史上最大的火灾,已经连续烧了三周时间,漫天的大火正在摧毁着一切生命。

亚马逊雨林被称为世界之肺,是地球的最后一片净土,地球上20%的氧气来自于这里,还有10%的物种也生活在这里,它每年吸收的碳排放量,是全球森林吸收总量的1/4左右,能有效减缓全球变暖的速度。同时这里也是超过100万原住民的家园。因为全球变暖,所以,亚马逊雨林那边也是非常干燥的,就容易引起大火,而巴西每个月都会发生很多起火灾。

亚马逊地区每年火灾都有数万起,实际上,亚马逊大火是无数个分散的小型林火,延绵不绝、吹而又生。如果你愿意,不仅可以说这场大火烧了十几天,甚至可以说是“烧了几个月都无人问津”。

森林采伐配合干旱天气,导致今年旱季森林火情都显得格外严重。亚马孙雨林今年的这场大火,大概率是由人为造成的,今年亚马孙地区的降雨量仅略低于平均水平,并未出现异常,因此人类活动才是火灾频发的罪魁祸首。

养牛会导致全球变暖吗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牛屁真的对全球变暖有很大的影响吗、养牛会导致全球变暖吗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哦。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