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养牛搬迁哪天好?国土卫士于忠礼有什么事迹

5月养牛搬迁哪天好?国土卫士于忠礼有什么事迹

很多朋友对于5月养牛搬迁哪天好和国土卫士于忠礼有什么事迹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你见过哪些罕见姓氏

你见过哪些罕见姓氏

中国姓氏繁多,有些姓氏因为少见而显得神秘和珍贵。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中国一些罕见的姓氏,以及一些罕见姓氏的名人事例。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曾”姓,这是一个比较少见的姓氏,根据百度百科的统计,曾姓在中国的分布非常广泛,但是人口比例不是很高。曾姓在历史上有不少名人,比如清代著名学者曾国藩。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一下“谌”姓,这也是一个非常罕见的姓氏。据说,谌姓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的秦国,但是现在已经非常少见了。谌姓的代表人物包括南宋名将谌纵和明朝宰相谌时中。

还有一个比较少见的姓氏是“缪”,这个姓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相传是春秋时期晋国的一位大夫缪相如的后代。缪姓在中国南方比较常见,但是在北方就比较罕见了。缪姓的代表人物包括明代文学家缪应登和清代文学家缪钟恩。

此外,还有一些比较少见但是非常有特色的姓氏,比如“蓝”姓、“翟”姓、“邬”姓、“蒋”姓等等。这些姓氏的历史悠久,文化内涵深厚,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比如,

“蓝”姓,是一个非常独特的姓氏,根据百度百科的数据,全国仅有不到两万人姓蓝。

初一的生活作文

初一的生活作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初一的生活作文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初一的生活作文篇1

时光如流水般悄悄流逝,不经意间,我们的初一生活已经结束了,虽然马上就要开学了,但那军训时的情境仿佛就在昨天,那刚开学时兴奋新奇的感觉好像上个周才感觉到。在这近一年的初中生活中,有许多令我难忘的时光。

回想起那次合唱比赛,赛前的好长时间我们都在不断的练习。有一节体活课,我们在教室中练习,由于不能在操场上活动,同学们一个个都显得无精打采。练习的时候,我们不是快了就是不整齐。看到我们这种表现,老师生气的说:“就你们这样怎么去参加比赛!?精神点,继续练习!”在老师的呵斥声中,我们一遍又一遍的的练习。最终,我们终于取得了一个较好的成绩。比完赛后,老师给我们每人发了一块薄荷糖,那薄荷的清新久久的荡漾在我的心中。

还有那次广播操比赛,我们每节体育课都不断地练习,连侯老师都来到操场监督我们,可还是有几个同学不认真做操,所以老师总是让那几个同学单独练。几天后,比赛终于来临了,同学们万众一心,连平时最调皮的同学也认真了起来。最后,我们班获得了2等奖。同学们和老师都非常高兴......

初一的生活是充实的,更是难忘的,我一定要努力学习,让未来的初二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初一的生活作文篇2

“时光如水,生命如歌。”在白驹过隙间,我们又送走了紧张的一学期,迎来了又一个暑假。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早晨,东方的天际还未清晰。我在爸爸妈妈的陪同下,来到少年活动中心,映入眼帘的是一片花的海洋,左边的一朵朵月季,花团锦簇,好似围在一齐说悄悄话。右边还有一些争奇斗艳不知名的花儿,红的似一团火焰熊熊燃烧,粉的如一道霞光傲然怒放,白的像洁白的雪花,给人以飘然欲仙的感觉。

我们走进正厅,妈妈给我报了名,上习作学习班。因为我十分喜欢习作,我走进教室,拿出稿纸,聆听着老师为我们传授习作的精华,老师为我们朗诵着那精美的句子,品析里面的学习方法和技巧,构成的语言的精美片段,教我们些暑假生活,原先生活是那样美妙呀!不知不觉中上午的精彩课堂就这样度过了。

中午回到家,爸爸让去准备渔具。我就问爸爸:”拿这个干嘛呀?”“当然是去钓鱼。”我听到后兴奋不已。爸爸开车去了雁栖湖,还有一些爸爸的朋友一齐去,他们把鱼竿支好,就耐心地等待着。我便和妈妈、阿姨、仔怡上了大轮船。“隆隆”声音传过我的耳里,船要起航了,开始慢慢地驶向中央,看着海水任意的打在轮船上,我们静静享受着海风的清爽,一切都这么惬意,船在水中行驶着,像小鱼在水里游一样,水的清爽带来了心中清凉,不知不觉回到了岸边。我们下了大轮船,直接奔向了脚蹬船,使船前行。我把手放在水里,泼起一朵朵浪花,自己仿佛是浪花中仙子。我们越行越远,风也越来越大,导致了我们无法回到,只好停留在此。等了一会儿,风渐渐小了,但回到岸边还是很困难。我们四人同心协力,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成功到达岸边。这真是有惊无险的经历呀!这时远远的看见了他们呆着好多鱼从那边走了过来。我们在旁边的一家烧烤店里爸爸让他们把钓来的鱼烤了。过了不久,一股扑鼻的香味迎面而来,我咬了一口,真香!

到了晚上,我们回了家。想想,这天可真是有惊无险啊!抬头看着星空那些淘气的小星星,冲着我眨眨眼睛,轻轻闭上眼睛,等待着明天灿烂的曙光。

初一的生活作文篇3

20xx年8月28日,我真正地从小学大门跨入中学大门,由一个小学变成一个中学生了。

来到初一后,我发现中学和小学的作息时间和课程安排发生了巨大变化:小学白天的课,数量是一样的,但是小学上午和下午的课是平均分配的,而我们上午上五节课,下午就上三节课。初中的老师是比小学的老师凶的,凶得翻上三倍都不止。学习内容在我刚开始接触的时候,觉得数学书和英语书就是两部天书;除了语文,毕竟那里面都是汉字。但让我苦恼的是,一篇文章就像一篇论文,动不动就是三四页纸,看来作者写这篇文章时挺开心的嘛,挥墨如汗,不惜笔墨地自我陶醉,真是“下笔如有神”啊。

虽然说老师凶,但也是分青红皂白的。英语和数学的任课老师还好,就是我们“亲爱”的西米老师,性子比较急,脾气比较暴躁而已啦。但是开心的时候比其它班的班主任较好,在她上课时,在合适的时候,她都会适量的开几句玩笑,把我们从沉闷的气氛里拉出来。但是,在她不高兴的时候,就最好不要惹她了,小心她会给你一点颜色看看。

说完了学习方面,就去我们的宿舍看看吧。

一开始,我们的督导员是一个姓陈的老师,后来他去了一楼管“国际班”,给我们换来了一个姓喻的督导员。而且,我发现了一个不易发现的事情,那就是:从一楼走楼梯上到八楼,除了管一楼的和管四楼的督导员,其他的都是名副其实的重量级人物。他们虽然比较胖,但他们都不笨手笨脚的。

现在,我还有几个月,就要和我并肩作战的“战友们”去到初二了,我想我应该在这初一的最后的几个星期里冲刺,弩机做好复习准备,考好期末考。哪怕牺牲一点玩的时间。

初一的生活作文篇4

“小小少年,很少烦恼,眼望四周阳光照……现在他已经长大了,烦恼也已增加了!”这是小小少年倾诉了他的心声:小时无忧无虑的生活真美好,长大之后烦恼的生活真头痛。

对啊,我就是觉得我现在的生活让我真头痛!每天,摸着黑就得起床。到学校之后,面对特别多的事情:作业,管记律。忙得团团转。辛苦了一天之后,好不容易回家了,却又要做完那几件无聊的家务,才能安心地做作业。说到这个功课,每天的功课都是繁多的。唉!我这个可怜的人竟要忙到深夜才能入睡。就这样,令我烦恼的一天过去了。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不知不觉的时间的流逝下,我也已经成为了一个大家眼中的“小大人”了。可是,我却有许许多多的烦恼。就比如下面这一件事情吧!“体重”的烦恼:那天,学校进行体检。“要去称体重了,你上次多少啊?”“对了,等一下称完记得告诉我一下”……在大家的议论声中,我站上了体重称。这一站上去,可就把我楞住了。突然,有一个女同学惊叫起来,拿着她的单子过来跟我说:“哎呦,你怎么这么那么胖啊!你瞧,我比你少三十斤呢!”她这一叫,把其她女同学也引了过来。大家都在议论我的体重。还有人称我为“超级无敌小肥猪”。我心想:难道我真的有这么胖吗?接下来好朋友的话,更家让我相信别人对我的议论了。她开玩笑的抢过了去的成绩单,一看,又是那种表情。我失落的想:唉!她大概又要数落我了吧!果然不出我所料,在回教室的路上,她一直狂笑,还一直说我的体重,真让我觉得无地自容,想找个地缝钻进去算了。我凝视着窗口,眼中含着泪。为我的体重烦心。

我生活在烦恼中,大大小小的烦恼围着我。这部“体重风波”过去没几天,这另一个麻烦它又找上门来了!“豆花妹”的称号:前几天,我的脸上长了几颗痘痘。刚开始还不特别引人注目,可一个星期后,这痘痘好像得了传染病似的,布满了我整张脸,别提有多难看了!每天上学,我都用手捂着脸。这天,我正在低头写作业的时候,好像听到几个人在议论我。我把头转过去,她们竟然叫我“豆花妹”。我的脸红的不行,就把脸转了过去,一边捂着脸,一边写作业。后边传来的是她们讪笑的声音。

烦恼,你为什么要靠近我呢?走吧,远离我吧,请永远不要再出现在我的生活中!

初一的生活作文篇5

当新的学期又开始时,我依然每天都会走进那美丽的校园。这座校园我已不再陌生,周围的一切已经成为“理所当然”,也不会带着好奇的目光注视“她”了。

而那时,当我第一次踏入这所学校,却是和现在完全不同的心情——背着书包一个人慢慢地走着,用好奇的目光看着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群。而校园中的一切,哪怕是一棵小草,都让我对初中生活充满了憧憬与希望。

在人群中,我用目光搜索着那些陌生的身影,开始想:在新的班级里,我会遇见哪些新事物呢?老师同学会对我怎样呢?

刚入学那会儿,我很难适应新的环境,一张张陌生的面孔显得那样盛气凌人,不适应班主任的管理方式,跟不上数学老师讲课的节奏,听不懂历史老师上课的内容,黑板上的笔记模糊不清,这让我感到十分惶恐和困惑,看着班上其他同学学习那么厉害,那么胸有成竹,那么自信,顿时产生了一种危机感,不知道如何是好?那种孤独,那种寂寞,那种不被人重视的感觉使我变得迷茫,甚至还有过想转学的念头。

后来经过自己的调整,与父母的交流,让我重拾了信心。我试着去观察每位老师的教学特点,认真地完成作业。通过自己一点点努力,心态的调整,在一次数学测验中我竟得了满分,这让我变得自信了,比以前更用功了,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努力刷新存在感。父母、老师也更加信赖我……

渐渐地,我发现自己已融入了715班这个大家庭,715班活力四射,老师的关爱,集体的温暖,带给了我更多的勇气和自信。

初一的生活作文篇6

现在是一个网络发达,通讯便利的时代,大街上随处可见人人手里都有一部智能手机,无论是在地铁上,公交车上还是在走路时,无时无刻都在当一个“低头族”当然,我曾经也有一次经历,走路在低头玩手机,没有看路随即就撞到了电线杆上,从此我就再也没有走路看过手机。当然了,我也曾劝诫我身边的人别像我一样,殊不知他们听进去了多少,我也无从考究。除了走路看手机的,还有一些人,每当我走在街上也经常能看见:开电瓶车的在看手机;开汽车的在看手机;推着婴儿车的母亲也在看手机……这其实是对自己和别人生命的不负责任,万一出事故了,就等同于伤害了两个人家!可能未满岁的孩子没有了父亲,可能在家等待丈夫回家的妻子,失去了最爱她的人……所以换位思考一下,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想想,我们不应该在走路和开车,骑车的时候玩儿手机刷QQ,微信等聊天软件,也不能因小失大啊!

既然现在这个交通发达的社会,那么共享单车也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现在全国各地都有共享单车的影子。而现在的共享单车有这么几个问题。一是单车乱停乱放,二是单车分布不均匀,三是二维码和编号都有损坏的痕迹。

面对这些问题,归根结底都是现代人的自私自利所造成的。很多地方都存在着这样一个问题:单车被私人的锁给占为己有。我每次看到这种景象,内心不由泛起一阵酸楚:现在人为什么如此自私?小区门口明明有明文规定不允许共享单车进入小区,为何还有那么多人违反这个规定?视规定如空气?这不是现代化社会的“流行”现象么?

在现代,每一个细小的动作,或一个细微的变化或发现,都将可能成为一种流行,但是像这样的流行却严重影响了我们的日常生活,让我们变得更加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毫无人情味。这不是我们想要的生活,但遇上这碎片化的生活,我们又该如何生存下去呢?人们在这样的生活中最终也会走向灭亡……

初一的生活作文篇7

又到了炎炎夏日,每到这个时候,我总是要到山里的姑姑那里住上几天.姑姑的家其实不在山里,只是山里有她挚爱的事业和让她喜爱的山山水水,花花草草。

那天清晨,睡意还没完全消去,我带着困意随老爸前往姑姑家。随着空气渐渐清新,我渐渐清醒起来。原来车已经行驶出城了,清爽爽的细风吹拂着,好不惬意。伴随着“哗哗”的溪水声,清脆的鸟鸣声,我的心情如同天上朵朵白云,舒展自如。不禁感慨道:“姑姑真是幸福啊,住在这人间仙境,世外桃源。”老爸马上接口说:“那可不是这样的,前几年你姑姑可是辛苦又劳累,身体又差。”于是老爸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

记得那是姑姑刚结婚不久,为了改善家里的窘迫状况,他们跟随山里养牛场的脚步,也进山一起养起奶牛来。由于养牛场是在远离村庄的田野,大家认为与人无害,便一门心思扑在牛奶产量上,根本无暇顾及周边环境的脏、乱、臭。牛粪只是堆在外围自然风干,牛场的污水肆意横流,特别是在高温天气下,人们几乎都不敢靠近。蚊蝇总聚集在一起,“嗡嗡”地叫个不停,更多的时候,桌子上,板凳上是黑压压的一片,有时一掌拍下去,总能拍死几个。那时的姑姑也不知道是活累还是难以适应环境,总是病痛不断,一会儿感冒一会儿皮肤过敏一会儿又腰腿疼,让老爸心痛不已。

不过那都是过去的事了,现在,认识到环保问题重要性的的奶牛场已经重新搬迁了地方,设施也改进了许多,她们总算过上了好日子。说到这里,老爸舒心地笑了。我也笑了。

车行驶到村口,远远地,在一片苍翠的树林中,出现了的几排房子,白的墙,红的瓦,煞是醒目。姑姑已经早早在路口等我。

下了车,我抱着姑姑,笑着说:“我又到你这世外桃源里了,我也要做神仙了。”“行”姑姑说,“你爱住多久都行,现在的我们,生活可是比城里人过得还舒服呢。你看,窗明几净,环境幽雅,现代化的设施一样不少,而且比城里更绿色,更环保,更经济实惠。”姑姑又滔滔不绝地念叨开了。

现在的技术可真是先进啊!姑姑赞叹道,所有的废物都被利用起来,真正做到变废为宝啊。你看,牛粪经过发酵,变成了沼气池,供应给我们燃气,照明。一部分的污水作为有机肥料,浇灌旁边的菜园,果园,一年年,边上的果园越来越成茂盛,为我们带来了更多的经济利益;还有一部分的污水经过处理,又重新被利用,洗地,浇水等等。现在,我们这儿真是越来越好了,我是一点都不舍得离开这里啊。姑姑兴奋地讲个不停。

东方的霞光已经洒满了整片的树林,叶子上的露珠开始泛着点点金光。姑姑的脸也像被镀上了一层金光,镶嵌在这白墙红瓦,碧树蓝天之中,是那么的和谐,那么的美好。

我知道,姑姑的生活正幸福着,她正幸福的生活和她实现了的梦想有关,更和她周围的绿水青山,蓝天白云有关。

初一的生活作文篇8

回忆过去,拨指粗算,噢,已经过了几乎十年的时间了。由七岁那年进入校园到现在,不知不觉中,都已经十年了。想起那时,刚开始念幼儿园的时候,都爱趴在窗台上看着隔壁的大哥哥大姐姐背着书包去学校上课,他们脸上总是带着一种笑容,我就以为上学,读书,学知识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然后,天天盼着去念小学,背上那个我哀求了很久妈妈才答应给我买的新书包,背上满满的`课本,蹦蹦跳跳地跟着大哥哥大姐姐一起去上学。

我盼啊,盼啊,终于那天,妈妈告诉我,“宝贝,明天咱们就去学校上课,你跟着李姐姐一起去,回家的时候也等着李姐姐一起,别到处乱跑,知道吗?”我重重地点了点头。兴奋的我整整一晚上睡不着,望着天花板,天马行空地想象着明天的校园生活。第二天,我背起那个沉重的书包,紧跟着李姐姐的身后走,当站在我梦寐以求的“江城第十小学”门口时,我居然产生了一种想要哭泣的感觉,认识不同于幼儿园的新同学,跟他们一起玩橡皮筋,跳马兰开花,玩举手不动,老鹰抓小鸡,这种从前很流行,不晓得现在还有没有引起一阵热潮的游戏。每天都早早地上学,乖乖地听课,一下课就跟同学玩这些游戏,并乐此不疲。直到上到了六年级,爱玩爱闹的性格稍微收敛了,每天都木讷地上课,下课,去广播室,把自己工作范围的事情做好了,完成了,又去学习。因为那时第一次了解到,我读了这几年的小学,目的就是为了考上好的中学,去追求自己的梦想,也许梦想未必一定能实现,但是毕竟努力过了,那不就无憾了吗?这就是妈妈从小教导我的,不让自己的人生留下遗憾。

每晚准时十点上床睡觉,每天早上天蒙蒙亮就背起书包上学。星期六日,放假在家的时候,就把三年级的数学课本搬出来,由基础学起,自己清楚数学将会成为我考上重点中学的绊脚石。饭也赶不及吃,水搁在旁边也顾不上喝一口,还对妈妈的吩咐充耳不闻。我只有一个目的,为了自己,也为了给妈妈挣这面子,我必须得考上重点中学。永远都难以忘记的一天,正在扫地的我,由同学的手中接过那张重点中学的录取通知书,我不可置信地把信封拆开来,把自己的名字搓了又搓,始终不敢相信,我真的成功了,我真的靠自己的努力考上了这所阳江市数一数二的重点中学了,我连地也不扫了,抱着同学就哈哈大笑,他们都以为我被刺激成精神病了。回到家里,我还哄骗老妈没法考上,就差几分。老妈淡然一笑“没事,哪里读都一样,别在意啊,吃饭吧!”我还是注意到老妈眼里不禁流露出的失望,嘴角一扬,“哈哈,妈,我考上了,我刚刚开玩笑的。”我掏出录取通知书递到妈妈面前,那一刻,我看到妈妈眼角盖不住的泪珠。妈,第一次,女儿让你这么自豪了。

上到初中,我以为这里的生活跟小学是一样的。可就在我站在教室门口,几乎全班人同时回头看我,眼神都充满了敌意,我的心霎时凉透了,这里根本和小学不一样,我产生了想要逃跑的冲动,“同学,你是新生吧?迟到咯,快进去找位子坐下呀!”老师在我后面轻轻推了我一下,我再次望望教室里,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才迈开双腿。开始,我只静静地坐在位子上,我的同桌长得很漂亮,她很受欢迎,不到半天,她就跟全班同学混熟了。她也会跟我说话,询问我的名字,我因为害羞回答的声音很小,很小,不得已,她又好脾气地询问了一次。逐渐,我跟她成了好朋友,跟她一起的时候,我总是觉得很自卑,她那么漂亮,脾气好,待人温顺,我呢?满脸的青春痘,又不喜欢跟不熟的人交谈,来去全班也就认识她一个。同班的同学都认为我是个怪胎,不爱说话的怪胎。他们自认为背地里说的,我都不知道,我才不是怪胎,我很爱说话,我很会逗人笑,只是我跟你们不熟,不想跟你们说话而已。当然,这些话,我都只能在心里面暗暗地说,连正正视他们的勇气都没有,更不用说大声地吼他们了。

我以沉默的性格一直在这个班里待到了初一的第二学期,在班里我就像一个隐形人,不说话,不吵不闹,作业按时完成,老师们都很信任我,由于英语成绩拔尖荣幸地成为了英语老师的得力帮手,除了收缴作业,我平常基本都是静静地坐在位子上学习,看书。“同学们,老师刚刚收到学校派下来的任务,就是要在这个星期内收齐全班的作文去参加全国的作文比赛。”老师转过身在黑板上写出了这次比赛的几个题目。全班人不议异同地抱怨“又写啊?能不参加吗?”我想大家一是对写作文没兴趣,一是对要缴的三块钱有异议。“不行,你们少喝几瓶饮料都能凑够着三块钱。”老师严肃地宣布,“最迟下礼拜把作文全部收上来,比赛费用下午就可以开始收取,语文课代表负责这项工作,下课。”我把黑板上的题目一一抄了下来,我的同桌也在喋喋不休地抱怨,可怜了我的耳朵。可能对于大家来说,花上一晚上的时间去写一篇得奖可能性不大的作文很愚蠢,但,对于我,那是一个机会,一个验证自己写作水平的最好机会,因为这样就可以离我的梦想更进一步了。第二天,就在老师宣布题目的第二天,我亲自到办公室交上自己的作文——《青春步曲》老师诧异地看着我,“你写完了?”我点点头,“老师,我特意早一点写好,想让您先给我批改一下,麻烦老师了。”“嗯,好。”老师和蔼地对我说。“希文,你的作文得到了全国二等奖,全校就你跟一个初三的学长啊,你好厉害哦。”一天的早晨,我们班的学习份子拉着我的手,迫不及待地告诉我这个好消息,我立刻跟着她们到学校的门口看,鲜艳的红纸上,光荣地登上了我的名字“莫希文”三个大字。升旗仪式的时候,校长依照惯例开了个小小的短会,“我们学校有几位同学以他们优异的写作水平分别获得了“新纪作文比赛”的一、二、三等奖,我们现在来给他们颁奖,请同学们掌声鼓励。”我站在台上,注视着台下一张张上扬的面孔。副校长来到我身边颁奖的时候,在我耳边说的那句话,让我至今记忆犹新“希文,你的文笔不错,我很欣赏,要记得继续努力,完成你的梦想啊!”我错愕地看了校长一眼,她只朝我意味深长地宛然一笑。嗯,我答应您。我没有说话,但在心里,我答应了看重我的校长,也答应了我自己,我会努力的。

初一的生活作文篇9

是有什么,始终难以忘怀,譬如我的初一时代。

去年的九月一日,我们带着稚嫩的脸庞来到了这个学校,这个班级。我来到了一个新的集体。刚开始,我始终忘不了小学六年的美好时光,与周围的一切格格不入,不想与每一个不认识的人交谈,可渐渐地,我明白回忆仅仅是过去,未来还很长,不能一直停留在过去。我开始融入这个集体。

第一次考试,我考了班里第一名,这个成绩让我意外也让我惊喜,同学们都向我投来赞美的目光,我也不再“安静”,迅速和他们“打成一片”。

这次考试后不久的数学课上,因为身后有纸片被罚扫一天地,并写500字说明书,我很委屈,下课后,压抑已久的情绪终于爆发了,我趴在桌上哭了……许多同学都来安慰我,他们递给我纸巾,还有的同学说帮我写说明书,那一天,我感受到了这个“家庭”的温暖。

元旦前夕,我们一起排练了一个节目,大家都很认真用心,每一个人都有着很强的集体荣誉感,都想为班级争光。我也和同学们一样。我们是由62位同学组成的集体,我们很爱这个集体。

“1416,自强不息,努力学习,团结进取。”你听,这一声声班呼多么响亮。初一生活,如此难忘。初一生活,有酸甜苦辣四种滋味。

在初一,我认识了许多朋友,在初一,我融入了一个新的“大家庭”,在初一我懂得了许多。

我在成长路上遇到过许多挫折,可每次在挫折前我都想过退缩。可在初一,当我再次遇到挫折,我明白,无论人生路上有怎样的挫折,都请记得:若被大雨淋湿,就去成为自己的太阳。

初一我收获了友谊;初一我懂得的许多道理;初一生活令我难忘。如果记忆化成风,请带上我这一场不愿醒来的梦。

国土卫士于忠礼有什么事迹

国土卫士于忠礼有什么事迹

他对这片土地爱得那么深沉——追记山东省文登市国土资源局原副局长于忠礼

一个好干部,就像太阳一样,给大地予光明,给人们予温暖。于忠礼就是这样的干部。他心装百姓事,胸怀为民情,被称为老百姓的“维权专家”;面对恐吓,他威武不倒,勇敢不屈;面对利诱,他不为所动,义正词严;面对群众,则苦口婆心,有理有节。拖着“半条命”的于忠礼,不幸累倒在了工作岗位上。他的辞世,成为整个文登市的倾城之痛。历历数十载,殷殷国土情,于忠礼以实际行动向我们展示了一名共产党人对国家、对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悔深情。

11月7日,立冬时节,来自北方的冷空气登陆胶东半岛。

在山东省文登市城南公墓的一座墓碑前,记者一行四人,手捧花篮,满怀崇敬之情,专程前来凭吊一年前累倒在工作岗位上的文登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于忠礼。

黑色大理石基座上,怒放的鲜花驱走了初冬的寒意。花篮旁,一张最新出版的《中国国土资源报》格外醒目。这是于忠礼生前最喜爱的报纸,也是报社全体编采人员敬献给于忠礼的礼物。

一行人默默地为于忠礼燃上一支烟,添上一把土,肃立三鞠躬。而这样的一幕,已经不知重复多少次。熟悉不熟悉的人,知道于忠礼的事迹后,都以这样的方式对一位国土干部表达崇敬之情。

“领导交办的事,头拱地也要办好”

从踏进国土局的第一天起,于忠礼就是大忙人。干办公室主任,他是局里的“笔杆子”;当副局长,他是局长的“左膀右臂”。

“老于出事的那天,早晨匆匆吃了根香蕉,连顿热饭都没来得及吃,6点半就与邱洪殿局长、刘昌军副局长一起赶往单位。傍晚,我在家包好了饺子等他回家吃晚饭,可他再也没有回来……我好后悔啊,没有照顾好他!”说起那一天,于忠礼的爱人、身为护士长的赵波几次失声痛哭。

老于生命的最后一天是这样度过的:

6时30分,与邱洪殿、刘昌军一起赶到单位,研究回复媒体记者的材料;

8时,陪同邱洪殿向市领导做专题汇报;

11时,接受媒体记者现场采访;

15时,陪同上级领导核查群众举报的信访线索;

2009年8月5日,下午5时多,忙碌了一天的于忠礼没留下半句话,累倒在工作岗位上,那颗炽热的心脏骤然停止了跳动,年仅55岁。

有人作过统计,自1991年至2002年的11年间,局里的重要文字材料几乎全部出自于忠礼之手,累计达120多万字。“1997年以来,他光写材料就用坏了3台电脑。”阎海涛副局长告诉记者。

1995年,文登市整顿土地市场,大量的文字材料和重点工作压在他肩上。这一年,于忠礼时常恶心、呕吐、出虚汗,患上了冠心病。医生建议他住院治疗,并警告他不要过度劳累。但一进办公室,所有的不适便被他抛在了脑后。

“于忠礼是个做事非常认真的人,爱学习,善钻研,事无巨细都要求做到极致,对待任何工作总是投入全部的热情和精力。”邱洪殿很欣赏自己的这个助手。

1998年10月,升任副局长的于忠礼仍然负责全局的综合性材料。超负荷的工作,加重了他的病情。2002年夏天,于忠礼心脏病再次发作,到北京做了心脏支架植入手术。这一年,因健康原因,他痛下决心,戒掉了抽了几十年的香烟。

2004年秋天,于忠礼感到身体不适,再次住院治疗。身为护士长的妻子苦苦哀求:“老于,你只剩半条命了,不为自己,也该为老婆孩子想想啊!”可他说:“现在正是土地市场治理整顿的关键时期,我哪能在这节骨眼上撒手不管呀!”那段时间,躺在病床上的他依然用电话调度、了解工作进展情况;有时召集工作人员在病床前研究材料,逐字逐句斟酌,甚至细微到用词和标点。

“领导交办的事,头拱地也要办好。”这是他对自己的要求,也是历任局长对他的评价。因此,有急难险重的任务,领导总会想到他。

土地执法监察和信访工作一直是文登国土资源管理中的老大难,任务多、压力大、责任重,急需一位业务精、懂政策,能干会写的分管领导。2005年5月机构改革,51岁的于忠礼分管执法监察,并兼任市土地整理中心主任。

“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困难再大也大不过人的决心。”每次临危受命,于忠礼总是呵呵一笑。年过半百的他将“半条命”全部投入到新的工作中。

一年后,因为经常熬夜赶材料,于忠礼戒除了三年的烟,重又燃起。

“只要咱站得正、行得端,就没有过不了的坎儿”

昆嵛山是道教全真派的发祥地。为保护这一著名的旅游景点,2006年6月,市政府决定关停昆嵛山自然保护区范围内所有矿山企业。

这可是块“烫手的山芋”,很多矿山老板有很深的社会背景,有的与黑恶势力还有联系。“你都50岁的人了,身体又不好,考虑一下再决定吧……”邱洪殿征询他的意见。

分管执法工作不到一年的于忠礼倔强地说:“工作哪能挑挑拣拣呢!只要咱站得正、行得端,就没有过不了的坎儿!”

春节过后的一天,一位将要被关停的矿山业主找到于忠礼,先是和颜悦色,握手时把一张银行卡塞到他手中:“咱上面有人,能不能通融一下呀。”于忠礼火了,把卡往桌上一摔,气愤地说:“你这是给我送毒药,想要我的命!”见于忠礼不吃这一套,那人便恶狠狠地威胁:“真是活得不耐烦了!也不打听打听这个矿是谁开的……”不等他说完,于忠礼斩钉截铁地说:“我不管是谁开的,就是天王老子开的也得关!”

2007年3月,昆嵛山风景区内的27家矿山企业一次性全部关停,不仅没有发生一起上访事件,而且做到了不留人,不留设备,不留建筑物,创下了文登市矿政管理的奇迹。

跟于忠礼打过交道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性子直、脾气犟、“认死理”的人。认准的事儿,九头牛也拉不回。

2007年11月,市局对葛家镇南于村滕某非法采砂案依法进行查处,并移交司法机关处理。审判当天,违法者在法庭上公然叫嚣:“不就是罚我四万吗,我再拿出四万!”事后,非法采砂者电话恐吓于忠礼和执法人员:“你活腻了,我知道你家住哪里,老婆在哪儿上班……”于忠礼厉声反击:“告诉你,我已经是死过两次的人了,现在多活一天都是赚的,怕死就不干这一行!”

“在‘上级管帽子,政府管饭碗’的情况下,如果没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总是怨天尤人,是干不成工作的。”这是于忠礼在2009年2月10日培训班讲课时的一番话。

2008年5月的一天,一名国土所所长向执法大队报告:某镇政府引进一个新项目,施工单位正在平整土地,国土所多次制止,但对方置之不理,继续施工。于忠礼二话没说,马上带领执法人员赶到现场。

工地上推土机、挖掘机正在紧张施工,大片的麦田被毁。经查证,这是镇政府引进的一个台商投资项目,以建设农业生态旅游观光项目为名占用基本农田,实际上是建设高尔夫球场。

镇政府领导一再解释施工的是农业生态旅游项目。于忠礼毫不客气地指出:“这明摆着就是高尔夫球场,不要再遮遮掩掩了。”他严正警告:“违法占用基本农田建高尔夫球场,影响了个人的政治生命事小;如果导致全市建设用地限批,影响全市发展,这个责任你一个镇政府担得起吗?”

在市政府的干预下,这个项目马上停工,恢复耕地原貌。之后,市政府领导在多次会议上强调,各乡镇在引进项目前,一定要多去国土局咨询一下于忠礼,看看项目是否违反土地政策。

2006年~2007年,于忠礼被山东省国土资源厅授予“国土卫士”和“国土资源信访工作先进个人”称号;2005年~2007年,文登市成为全省唯一连续三年被省厅授予“国土资源执法模范县”称号的县市。

“光敢说敢干还不够,还要能说会做”

凭着一股执著的钻劲儿和对国土资源法律法规、基础业务的精通,于忠礼很快成为国土资源管理的行家里手。他在处理土地纠纷和群众上访时,摸索总结出“三字经”——“慎”、“细”、“实”,成功地化解了众多的土地信访矛盾,帮助乡镇政府破解了多年的土地纠纷难题,被誉为“专拔钉子的老虎钳子”。

威海机场扩建工程是威海市政府确定的十大重点工程之一,机场对面的井南村需要整体搬迁。搬迁涉及200多户村民,历时五年,经过了四任镇党委书记,依然难以完成。矛盾最激烈的时候,300多名执法人员被老百姓追得满街跑。有领导戏称:“井南村搬迁之难,三十六计只差美人计了。”

到2008年,剩下的12户,说破天也不搬,并多次上访。上级领导在视察机场工程时要求,无论采取什么办法,三天内要全部拆完。镇党委书记在重压之下试着向邱洪殿求援:“借国土局的‘老虎钳子’使使?”

于忠礼领受任务。他仔细研究后发现,这12户短期内即使不拆,也不影响施工进度,可以边施工边做工作。领导认可了他的想法,取消了强制拆迁的计划,避免了可能再次发生冲突。

面上平推肯定不行,于忠礼采取了重点突破的办法。找出“钉子户”中的“钉子”,重点做工作。

听说此人在威海市一重要部门任职,于忠礼先后三次到威海通过该单位领导做工作。此人当着单位领导的面表态:“给一百个处分我都挨着,想拆房子没门!”

采取单位领导施压的方法不行,只好另辟蹊径。此时,正巧威海市的几位老朋友来文登钓鱼,其中的一位与当事人熟悉,在他的相助下,于忠礼邀请此人来大水泊钓鱼,借机谈了三次,终于让他接受了拆迁条件,并带动了其他农户。

12户全部同意拆迁,保证了威海机场扩建工程的顺利进行,威海市委主要领导对此事做出专门批示:这是威海市和谐拆迁的典范。

在文登,于忠礼“拔钉子”的故事被赋予了众多的传奇色彩。他似乎无所不能,再棘手的难题经他之手便会迎刃而解。

文登市信访局原局长丛继军谈起与老于一起处理土地纠纷的情景,几次从沙发上站起来:“‘以政策服人,用真情攻心’才是老于的真本事。他已经把国家政策、法律条文和文件精神都装在脑子里,融化到血液中了。做群众工作光敢说敢干还不够,还要能说会做。我真是打心眼里佩服他啊!”

“菜刀硬不过法律”

在文登,于忠礼是大家公认的“乡村活地图”、“政策法规活词典”。他经常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作为土地管理者,不但要熟知‘一法两条例’,还要熟知相关的法律法规并能融会贯通,才能应对各种复杂事件。”

机场扩建二期工程需要征用大水泊村的土地。2008年春天动工建设时,刘某带头抵制,拒不拆迁其奶牛场的临时性建筑,声称不给100万坚决不搬,并扬言“谁敢再进我的家门,菜刀不长眼”。“如果强拆,老婆孩子一起抹脖子,要轰动全国。”镇党委书记带队到刘某家做工作,被刘家的大黑狗拦截,连门都进不去。

市领导先后两次到工地检查,面对毫无进展的工地,扔下狠话:“半月内必须拆迁!”无奈,大水泊镇领导找到于忠礼。于忠礼不信这个邪,他说:“菜刀硬不过法律!”在镇政府会议室里,于忠礼与刘某3次“交火”。

于忠礼:“老刘呀,实话跟你说,在来之前,我已经了解了你的事情,镇政府给你的补偿是合理的,而且已经超出了法定的补偿标准,但你和村委签订的承包合同是无效的。”

刘某:“为什么?”

于忠礼:“首先,按照《土地管理法》和《农村土地承包法》的规定,你承包土地应当经过2/3的村民或者村民代表大会同意,报镇政府批准后才可以承包,你缺少这步程序。其次,你的承包合同里没有明确承包年限和承包金额。按照《合同法》的规定是无效合同。”

刘某不服,摔门而出。之后几天,人影全无。后来通过刘某单位领导出面,双方又坐到了一起。

再次交锋,刘某先发制人,夹着一摞《物权法》复印件找于忠礼理论,振振有词:“《物权法》第一百二十七条规定,从签订承包合同那天起,我就享有土地承包经营权,受法律保护。”

于忠礼接过话茬:“你既然懂《物权法》,那就再看看下一条是怎么规定的。我背给你听听吧:‘土地承包经营权人未经依法批准,不得将承包地用于非农建设。’你合同中写的是搞种植业,而你建了牛棚和别的建筑物,改变了用途。并且这些建筑物没有经过审批,按照规定,不但没有补偿,还应该依法拆除。为减少你的经济损失,政府才给了你比较合理的补偿。”

刘某听后,自觉理亏,但心服口不服,抬腿走人。

事情似乎走到了尽头,有人建议对养牛场实施断电处理;再不行的话,派执法大队出面查处。而这样一来,激化了矛盾不说,还要打“持久战”。

第二天早上,一夜未眠的于忠礼,拨通了大水泊村党支部书记的电话,让他另找个地方,在三天内新建一处牛棚,三天后把牛牵到新棚里。当天下午三时多,镇长打来电话报告:“按原定补偿方案,当事人已开始拆迁了。”原来,大水泊村党支部书记和刘某是“铁哥们”,于忠礼巧妙地让村支书当了一次传声筒。

在大水泊镇政府,听说要采访于忠礼的事迹,刘某找上门来。他说:“我就是那个‘钉子户’!于局长讲法到位、工作有方,不伤感情,是个好干部。听到他去世的消息,我很震惊,很舍不得。听说你们来采访,特来表达一下自己的心情。”

“给老百姓的补偿费都到位了吗”

“给老百姓的补偿费都到位了吗?”这是于忠礼在处理土地纠纷和信访过程中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在处理土地纠纷和信访过程中,他始终坚持一条原则:坚定不移地维护农民的利益,首先强调给农民的土地补偿要按标准足额到位。

苘山镇是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是文登市工业园区所在地,引进的每个项目在当地都举足轻重。2006年,一个涉及5个行政村占地1000多亩的项目引发村民上访,镇政府多次做工作未果,无奈之下找到了于忠礼。

“给老百姓的补偿费都到位了吗?如果没有,你们先补偿到位再说。”于忠礼开口便问。

尽管镇领导答复已全部到位,但细心的于忠礼在调查时发现,付给村集体的土地补偿和安置补助费沿袭的仍是以前的补偿标准。

他找到镇政府和项目单位:“上级对征地补偿费的规定非常明确,相关规定也非常公开、透明,你们的补偿偏低,侵害的是村集体和农民的利益,必须纠正过来。”在他的坚持下,苘山镇征地补偿费增加了600多万元,农民的利益得到更多的维护和保障。老百姓说:“这样的干部站在农民立场办事,我打心眼里服气!“

在治理整顿土地市场秩序中,于忠礼纠正了很多这样的错误,几乎涉及文登每个乡镇,维护农民的利益无法用数字估算。

文登市农机局局长、原苘山镇镇长于春阳告诉记者,过去征地难,人还没进村,老光棍的锣声就响了,全村老少齐上阵,阻挠开工。镇上特聘于忠礼为顾问,征地实行“两公开一登记”,政策透明,给农民的补偿费足额到位了,几任班子“征地难”的症结也解开了。

自2006年以来,在文登市组织的“行风建设万人评”活动中,国土资源局一直稳居前两位。这其中,于忠礼可谓劳苦功高。在当地,他被老百姓称为“维权专家”。

“光说没用,一定要有不说话的证据”

在局里,工作和生活中遭遇挠头的事,同事们会脱口而出:“听听于局长的意见”,因为“有他在就有了主心骨”。2007年10月,于忠礼巧借卫星遥感技术保护基层国土干部的故事在文登传为佳话。

高村镇某村前后两任村委会主任结怨已久,经常拿土地“说事”。新任村委会主任唆使群众上访,举报原村委主任伙同他人非法采砂毁坏耕地,并多次到检察机关举报。为此,检察机关指控国土资源所行政不作为,所长涉嫌渎职。

尽管国土资源所已经制止非法采砂行为,但20余亩耕地还是被毁,却拿不出证据证明被毁耕地与采砂无关。“毁坏耕地”的事实存在,国土所所长涉嫌渎职罪名就可能成立。

被检察机关多次传唤的国土所所长,吃不下,睡不安。局党组得知此事后,立即安排于忠礼配合检察机关尽快了解事实真相,妥善处理此事。经走访村民得知,被毁耕地几年前就被洪水冲毁了,于忠礼眼前一亮,想到了卫星遥感影像资料。

省厅提供的卫星遥感影像证实,在2005年该地块已经变为水面,通过查阅气象部门同期的降雨资料,进一步证实该耕地是2005年夏季被洪水冲毁,从而证实采砂毁坏耕地纯属“子虚乌有”,陷入僵局的案件迎刃而解。

饱受委屈的国土所所长潸然泪下:“如果不是忠礼局长,我可真要蒙受天大的冤枉了!”

于忠礼常说:“干工作,既要用力,更要用心。”他一再告诫身边的工作人员“光说没用,一定要有不说话的证据”,“学会‘看图说话’”,并“留下执法痕迹”。

“怀着感恩之心对待领导和同志们的信任”

“俺爹常说,‘受人之托,忠人之事’,这是一个农民对做人做事之道的朴素理解,放在党员干部身上,我觉得就应该改成‘受人民之托,忠人民之事’。”这是于忠礼在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说过的一番话,这句话既是他生前做事、做人的行为准则,也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

2007年9月起,因为年龄的原因,于忠礼退居二线,不再担任领导职务。按常规,可以在家好好养病了,可他一天也没有离开国土资源管理第一线,因为局里的大事、难事离不了他。

听说老于还要上班,妻子坚决反对:“你不要命了吗?”老于回过头来做妻子的工作:“我们要怀着感恩之心对待领导和同志们的信任。在家呆着我也会憋死的!”

于忠礼是个闲不住的人,退下来的两年时间里,光到省厅出差就不下30余次。不管是曾经分管过的执法监察、土地整理工作,还是用地报批等其他工作,不分分内分外,以致在省厅很多人都认识这位楼上楼下“跑手续的老于头”。

田向东是陪于忠礼出差最多的一位司机,他亲眼目睹了于忠礼的“拼命劲儿”。

年底到省厅“跑手续”,相关处室都已办妥,只差在外开会的厅领导签字了,于忠礼在省厅等了三天,一直等到腊月二十三“小年”才拿到签字。白天跑上跑下、精力充沛的“老于头”,回到宾馆一屁股坐下就再也难起身。当看到于局长吃力地撩起衣服,给自己注射胰岛素时,小田才知道,除了冠心病外,他还患有严重的糖尿病、高血压和高血脂症。小田告诉记者,出差在外,于局长的包里总装着一个大个的药盒,找他办得最多的私事也是到药店买药。

于忠礼是个干起活来不要命的人。儿子于明还清楚地记得,有次父亲约定凌晨4点到北京出差,由于前一天熬夜写材料,身体感觉不适。深夜三点多,妻子起身为他挂上吊瓶。出发的时间到了,父亲毅然拔出针头,不等针眼渗出的鲜血凝固,便在母亲无奈的叹息中远去。

在处理长会口村群访事件5个月的时间里,于忠礼没有休息一个星期天和节假日。白天,他夹着图纸,提着装有针剂、药片的塑料袋,走街串户,解惑答疑。晚上,他连夜整理撰写回复材料。那些日子里,他嘴上长着泡,烟也抽得更凶了,屋子里整日弥漫着呛人的烟雾。

“老于从不喝酒,但为了做通村干部的工作,与村干部一起吃饭敬酒时,他就在自己杯里滴几滴啤酒,以示尊重。”

“到重点户家里做工作,他坐在冰冷的沙发上讲,把火炕让给村民,几个小时下来,下半身都冻僵了,他吭都不吭一声。”丛继军心疼地流泪。认识他的村民不解地问:“你都这么大岁数了,不回家享清福,还在这遭罪,图个什么呀?”他呵呵一笑:“我都退二线了,升职提拔与我无关,拿金牌没我的份,我领一天国家的工资就要干一天事,只要组织信任,能实实在在给老百姓办点事,就值!”

抽烟时,于忠礼总习惯摆弄手中的打火机,那是儿子从韩国带给他的礼物。有一次,与长会口村村干部谈话时,打火机的防风功能吸引了村委主任姜茂义,他抓在手中,爱不释手。于忠礼灵机一动,许下诺言:“若长会口村的问题解决了,就把它当奖品送给你。”姜茂义欣然应诺。于忠礼去世的前两天,丛继军和泽库镇镇长姜洪阳到他的办公室商量事,于忠礼抱歉地对姜镇长说:“长会口村的问题解决了,我还欠人家姜主任一个打火机呢,请你转交吧。”姜洪阳开玩笑:“等搞个隆重的转交仪式,您亲自移交吧。”

两天后,于忠礼辞世的噩耗传来,姜茂义惊呆了,半天没说出一句话……熟悉于忠礼的人说,这可能是他生前唯一一个没能兑现的承诺。

“在这个世界上,比钱财更金贵的是人的品格”

“老于生前对儿子一直心怀愧疚。在孩子最重要的高中阶段,他整天忙得脚不沾地,我又要天天照料三位卧病在床的老人,实在顾不上儿子的学习。在初中学习成绩一直很优秀的儿子没能如愿上大学,这成了老于生前最大的遗憾。”妻子赵波向记者透露。

2005年8月,儿子于明要到韩国求学,需要十几万元的学费,但东拼西凑,还差一大截,这让于忠礼犯了愁。这些年,岳父、岳母和老母亲三位卧病在床的老人,住院治疗、吃药打针花了很多钱;家中姊妹5人下岗,经济拮据。到哪儿去凑学费呢?

此时,承担局土地整理项目的一施工单位经理得知此事,主动找上门,承诺负担孩子的剩余学费,被于忠礼婉言谢绝。经理急了:“这笔钱算我借给你的,将来再还还不行吗?”但他坚决不要。事后,他对土地整理中心副主任隋旭光说:“这笔钱不能借,如果借了就欠人家情,咱拿啥还?拿项目工程质量来还?还是拿项目资金来还?”

有人说国土局管的土里会“长金”,矿里能“淘金”,可对于忠礼来说,毫无“玄机”可言,只有铁面一张。

2005~2007年,文登市先后组织实施国家级、省级和市级土地整理项目10个,投资总额1.2亿元。面对上亿的资金,身兼土地整理中心主任的于忠礼,无论项目招标还是竣工验收,他始终洁身自爱,谨言慎行。尽管家中五位下岗的姊妹还在等着他的帮助,他坚持“不用自己的人”,把更多的机会留给乡镇,以此调动他们开发整理土地的积极性。

在检查张家产镇国家级土地整理项目时,已是中午12点半,施工方非要请他到高档宾馆就餐,他见实在推辞不了,就说:“吃饭可以,但地点由我来定。”最后,他定在了施工单位的职工食堂,吃的是和职工一样的饭菜。该项目通过验收后,为文登新增耕地4347亩。

在国外学习的儿子,为了尽快还清借款,白天学习晚上打工,这让妻子感觉很辛酸,忍不住埋怨丈夫“铁石心肠”,是个“不合格的父亲”。面对妻子的责怪,于忠礼一言不发。

他心里有自己的座右铭:“严”当头,“廉”为最,“公”为大。他常提醒家人和同事,该坚持的必须坚持。他叮嘱儿子:“在这个世界上,比钱财更金贵的是人的品格。”

父亲去世后,儿子于明在一篇回忆文章中写道:渐渐地我发现,那个平凡的父亲其实是那么的不平凡。他没留给我丰厚的遗产,但他的人生轨迹、他所做的每一件事就像一部部厚重的典籍,留在我的脑海里,足够我用一生去研读,去学习。同时也是我今生今世最宝贵的财富,有了它我是富有的,有了它我不贫穷。

在文登采访,很少看到于忠礼生前在工作时的影像资料。谈及此事,妻子赵波告诉记者,老于身后留下的最多的遗物是一摞摞的获奖证书,从工厂时期到省、市、县的都有,唯一的一张“全家福”还是在20年前拍的。

多少年了,老于总是没白没黑地忙,没有星期天、没有节假日,甚至连和家人一起散散步、逛逛公园都成了奢望。

长会口村群访事件处理终于有了眉目,老于又着手考虑村庄的拆迁改造,协助村里研究发展规划。去世前的一天,他突然抱歉地对妻子说:“等忙过了这阵子,我一定带你出去旅游、休息一下,地方由你来定。”可还没等妻子选好目的地,于忠礼就带着对妻儿深深的歉意走了,这张“全家福”也就成了他留给家人的最珍贵的遗物。

老于走了,下葬的时候,局长邱洪殿含着泪亲手为他安放骨灰。缅怀六年的工作友谊和战友情怀,他扼腕痛惜:“我失去了一位生活中的好老师、好兄长,工作中的好参谋、好助手。”

“熟悉的地方无风景。”老于活着的时候再平凡不过了,他去了,大家才真正认识到他的价值,他是国土资源系统一道靓丽的风景。两次采访,在记者心中,他已是一位英雄,一位曾活在我们身边的有血有肉的英雄。

凌晨,踏上返程列车,听着车轮有节奏的声响,记者辗转反侧,难以入梦,情不自禁吟诵起诗人艾青的诗句:“为什么我眼中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