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牛局局长是谁(王祯是谁)

养牛局局长是谁(王祯是谁)

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养牛局局长是谁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养牛局局长是谁以及王祯是谁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适合一个人干的小生意,有哪些靠谱的

适合一个人干的小生意,有哪些靠谱的

家电清洗小生意

随着居民的生活不断提高,家里都会配置各种小家电,比如:冰箱、油烟机、热水器、洗衣机、空调、饮水机、自来水管道等,在用过一段时间后,都需要清洗,要不然就会积聚很多污垢、灰尘、细菌等。不要忘了。

在这些家用小家电在给我们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给这些小家电带来舒适工作环境,否则,这些家用小电器不但使用寿命会快速减少,而且日积月累在家电上的污垢或细菌会影响到我们身体健康。

因此,这是一个非常有市场前景的生意,做这门生意不需要太多的人,一个人就可以完全做。而且这项生意的利润非常可观,最简单一个比方,一个家庭最少都有四台家用电器,一项清洗服务60元,清洗四个就需要240元。

卖快餐小生意

现在都市生活压力越来越大,上班加班是平常事,累死累活也就赚个三四千元。很多人都曾想过,如果能找到一种适合一个人做,且又能赚钱的小本生意该多好啊。不过真的就有,就是你加班吃得最多的快餐。快餐可以说是现在生活吃最多的食物,一个快餐30元,成本也就十多元,利润高达50%以上。

所以,如果想一个人自主创业,做快餐卖也是不错的。选址就选在写字楼或商超、步行街等地段,想信一定会比打工强,打工始终都是“工”字不出头!当“工”在你身上出头之日,你已经离“土”不远了,趁自己还年轻,该创就创吧,即使失败了也无悔一生吧!

做代驾小生意

现在有车的人越来越多,而生活中的应酬总免不了要喝点酒,喝酒是不能驾车的。因此,做代驾对于无本创业而言,就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商机。代驾一次少则100元,多则也有200多元以上,一般都是按公里数算。10公里内收100元,每超出10公里,就按每公里收费3元。而且做个一段时间,还可以积累一定量的客户,是非常不错的适合一个人做的生意。

一个人单干虽然辛苦,但是,赚的钱都是自己的,不需要和人分红,像现在的社会,一个人做点小生意就足够自己一家人的生活需求了。当然,过程是比较艰辛的,因为我们可能会遇到很多难题,只要我们一一解决了,就能迎来成功。

4·7甘肃平凉特大投毒案的质疑声音

4·7甘肃平凉特大投毒案的质疑声音

疑问1牛奶为何夺命?

平凉“4·7”牛奶中毒事件一经曝光,立刻引起了网民的强烈关注,腾讯等各大网站相关网帖的点击率都超过十万人次,评论均多达数千条。

“中国网事”记者见到了中毒幼儿母亲之一马淑琴。她说,孩子出生才80天,因无母乳一直喝鲜牛奶,没出过问题,但4月7日凌晨孩子喝奶后吐了,随后双脚乱蹬,嘴唇发紫。他们立即把孩子送到平凉市人民医院,目前病情稳定。

平凉市两家医院共收治39名中毒患者,以14岁以下儿童居多,其中3名两岁以下的婴幼儿死亡,最小的不到2个月。

记者了解到,中毒患儿吃的都是平凉市工业园区马坊村马文选奶场4月6日下午配送的牛奶,有的是直接到奶场买的,有的是这个奶场定时定点送到小区的。

平凉市人民医院儿科主任杨亚萍介绍,根据中毒患者临床表现,已经被诊断为亚硝酸盐中毒,应该是患者饮用的牛奶中含有较高浓度的亚硝酸盐。

兰州大学化学院博导曾正志介绍,亚硝酸盐是一种食品添加剂,可使一些肉制品变得更好看,但会降低人体血红蛋白的携氧能力,由此致使患者组织缺氧,食入0.3克-0.5克就可引起中毒。“牛奶中是没必要加亚硝酸盐的。”他表示。

10日,平凉市公安局崆峒分局副局长朱乐民证实,经检测,牛奶中毒确由高浓度亚硝酸盐引起。初步调查认为此案为特大投毒案件,犯罪嫌疑人已被抓获,相关工作正在进行。

至此,牛奶中毒事件真相浮出水面。

疑问2投毒原因为何不公布?

针对警方公布的“投毒”的初步调查结果,许多网友也表示了质疑。网友“蓝色雨”说:“只说投毒,不公布具体情况和原因,谁知道是不是弃车保帅或金蝉脱壳之举!”

“中国网事”记者从有关方面了解到,在第一时间获悉“4·7”牛奶中毒事件是由于牛奶中加入了亚硝酸盐并接到马文选奶场的相关报案后,平凉市公安部门立即抽调了80多名警力展开侦查工作,查封了相关奶牛养殖场,并将中毒患者呕吐物、有关奶牛场残存奶的样品送上级有关部门进行权威检测。

经过连续不断的缜密侦查以及调查取证后,最终在10日警方确定此案为一起人为投毒案件,并将犯罪嫌疑人目标锁定在与马文选奶场一栏之隔的平凉市崆峒区柳湖乡泾滩村村民吴某、马某夫妇上。

11日下午,平凉市政府秘书长、新闻发言人吴镇图通报最新情况时证实:投毒犯罪嫌疑人确系崆峒区柳湖乡泾滩村村民吴某、马某夫妇,目前两人已经被抓获。但他并没有介绍投毒者的投毒动机、投毒过程。

疑问3投毒的背景是什么?

由于甘肃有关方面没有及时详细介绍投毒案的有关情况,更多网民强烈要求了解案件的背景和原因。网友“明天的我”说:“没有原因,没有细节,如何让人安心,谁知道是不是散装奶大量添加防腐剂亚硝酸盐出事后,为保护地方利益和相关人员利益找两个养奶牛的农民顶罪呢?”

12日中午,平凉市有关方面提供了一份较详细的通报:经调查核实,吴某、马某夫妇与马文选合租一个大的奶牛院经营各自的奶场,因行业竞争产生怨恨并伺机报复。4月5日14时许,吴某之妻马某乘马文选夫妇不备,在马家牛奶内投放少量亚硝酸盐,未产生严重后果。4月6日10时许,马某再次投放亚硝酸盐,致39人中毒。目前,吴某、马某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

记者从多方面采访了解到,吴某、马某夫妇经营的奶场与马文选奶场几乎只是一个牛栏的隔离,吴某、马某夫妇养了20头奶牛,马文选奶场有16头,两家鲜奶供应的市场是相同的。据一名知情人士介绍:吴某、马某夫妇与马文选家原本关系是不错的,这也是两家共同租一个大的奶牛院进行经营的原因。但前几年两家因一些琐事产生了过节,再加上都向同一个地方供奶竞争是难以避免的,两家关系渐渐不好了。

目前,警方正在对此案进行进一步的调查,有关引发这次投毒案的具体导火索等背景目前还没有公布。

一家三个属龙对谁不好,夫妻都是属龙会相克吗

一家三个属龙对谁不好,夫妻都是属龙会相克吗

一家三个属龙对谁不好

庭审现场

提前从正厅级位置上退休的朱某敏,颐养天年的日子过了没多久就出事了。

他在职期间没有守住底线,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在土地征用、项目、疫苗采购等方面提供帮助,大搞权钱交易,他本人或通过亲属收受他人财物共计2500多万元,因犯,包庇、纵容性质罪,被判处十六年,并处罚金200万元。

10月初,负责查办该案的海南省之一分院官向笔者透露了此案更多细节以及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曾经是个清正廉洁的好

朱某敏出生于海南省澄迈县,17岁到东方县墩头知青农场当知青,由于工作表现突出,了到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农林学院学习的机会,毕业后被分配到东方示范牧场。作为牧场高学历人才,朱某敏很快走上岗位,27岁就当上了牧场场长。1991年12月,31岁的朱某敏出任海南省昌江县委、副县长,两年后调任琼中县委、副县长,后升任县委。

应该说,主政地方的朱某敏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绩。任琼中县委后,他探索了几种扶贫新办法,“攀穷亲”就是其中一种,他与5个特困户“结亲”,帮助他们脱贫,还出资购买猪和饲料支援贫困户。他还在县里和下辖的14个乡镇设立“信箱”,解决群众来信反映的问题。在生活中,他能省则省,每顿饭都不超出“两菜一汤”的标准。这个时期,朱某敏在群众眼里是个清正廉洁的好。

2005年1月,朱某敏升任琼海市市委,一年半后任海南省农业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兼省畜牧兽医局局长。

以他人名义一次性“认购”18套房

当上后,朱某敏的心态渐渐发生了变化,逐步陷入贪腐的泥沼。1999年至2005年任琼中县委时,他明知妻子范某清参与刘某嘉的运营并收受分红,却知情,甚至纵容、默许刘某嘉的长期存在,使刘某嘉大肆聚敛“黑财”发展成为性质。

范某清闲暇时喜欢打麻将,正是通过一次次牌局,刘某嘉的妻子王某常接近范某清,并与之建立起亲密关系。2001年,刘某嘉以赠送干股的形式邀请范某清入股,范某清欣然应允,还安排其亲属在内管账代收干股分红。此后14年,范某清从刘某嘉处陆续分得干股分红500余万元。

而早在1998年,朱某敏的琼中县委大力推进创建“无、无赌、无黄”县(以下简称“三无县”),要求在全县范围内查禁“”行为,他本人担任“三无县”工作小组组长和工作指挥部总指挥,并安排了多次打击行动,但对刘某嘉的视而不见,暗中保护。

当朱某敏调任琼海市市委时,房地产商吴某某紧随其后,在琼海做起了房地产生意,也正是这个房地产项目让吴某某真正“发了家”。

吴某某看上了一块体育公园用地,按照规定此类用地不能用作房地产。为了帮助吴某某,朱某敏积极运作,不仅擅自变更土地使用性质,还要求原土地使用权所有方在土地价格方面作出让步,以低价将237亩土地给吴某某。为了感谢朱某敏,吴某某送给朱某敏100万元,还帮朱某敏以他人名义一次性认购房产18套,每套房仅需支付定金2至3万元。朱某敏拥有这些房产的无限期权,增值部分算是吴某某送给朱某敏的“感谢费”。当时的朱某敏认为以这样的方式受贿能瞒天过海,还打着如意算盘,想等到房价暴涨后再将这些房产,做起了发财美梦。然而,案发后,这一次性认购的18套房产便成了朱某敏收受贿赂的铁证。

通过动物疫苗采购受贿200余万元

任海南省农业厅副厅长期间,朱某敏兼任海南省畜牧兽医局局长。在动物疫苗采购方面权力很大,他发现了其中的“商机”,逐渐将采购项目作为自己和不法商人利益的工具。一些企业销售经理甚至销售员都能跟朱某敏搭上关系,而商人陈某某一度成为朱某敏最信任的“掮客”。

陈某某在医院工作,通过一次帮助朱某敏住院手续的机会与之相识。2009年,朱某敏与陈某某一拍即合,由陈某某负责对接疫苗公司,朱某敏则利用职权帮助疫苗公司中标采购项目,所得两人平分。

2009年至2022年,通过帮助两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中标动物疫苗采购项目,朱某敏与陈某某共同收受贿赂500余万元,其中朱某敏分得200余万元。拿到这些钱后,朱某敏给父母兄弟在海口市购买了一栋靠海边的独栋别墅,并与陈某某在市中心共同投资了一家酒店,5年时间内分红100万元。

除了插手疫苗采购,朱某敏还插手惠农补贴款拨付,利用手中职权帮助送给自己好处的企业财政津贴。至于这些企业是养鸡、养鸭还是养鹅、养牛,朱某敏并不关心,这些企业是否真合领取补贴的条件,他也不愿深入了解。

他只是在会议上点名肯定这些企业,然后去养殖项目现场随便逛逛,就能源源不断地收到贿款。如果对收到的数目不满意,朱某敏还会以老家盖房、过年缺钱等理由向老板们索贿。

在提前退休的手续后,他还利用自己曾经建立的关系,为企业与公职人员牵线搭桥,借机收受贿赂。

退休不意味着平安着陆

君子之交淡如水,朱某敏反其道而行之,老板们以利相交、以势相交、以权相交,结果朋友圈变成了利益圈,变成了“你出权、我出钱”的圈。正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朱某敏在琼海市委任上仅一年半,那时正是琼海房地产大时期,他的三名下属也各显,纷纷插手房地产项目。2022年3月31日,已退休一年多的琼海市委原陈列雄被查,同年5月18日,琼海原市委、宣传部长陈大钊,琼海市会原主任朱允彦被查。后三人均因犯被判刑。

2022年6月,57岁的朱某敏提前退休。案发时,他已从海南省农业厅巡视员的位置上离职两年多。经群众,朱某敏案案发。2022年1月7日,经海南省委批准,海南省纪委监委对朱某敏问题进行立案调查。2022年1月13日,海南省纪委监委对朱某敏案移送起诉。

此案经海南省之一分院提起公诉,2022年4月5日,海南省之一中级以判处朱某敏十二年,并处罚金200万元;以包庇、纵容性质罪判处朱某敏六年。数罪并罚,决定执行十六年,并处罚金200万元。对朱某敏所得予以没收,上缴国库。前不久,朱某敏被押往海口职务监区接受改造。

:正义

以上就是与一家三个属龙对谁不好相关内容,是关于法制的分享。看完夫妻都是属龙会相克吗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国土卫士于忠礼有什么事迹

国土卫士于忠礼有什么事迹

他对这片土地爱得那么深沉——追记山东省文登市国土资源局原副局长于忠礼

一个好干部,就像太阳一样,给大地予光明,给人们予温暖。于忠礼就是这样的干部。他心装百姓事,胸怀为民情,被称为老百姓的“维权专家”;面对恐吓,他威武不倒,勇敢不屈;面对利诱,他不为所动,义正词严;面对群众,则苦口婆心,有理有节。拖着“半条命”的于忠礼,不幸累倒在了工作岗位上。他的辞世,成为整个文登市的倾城之痛。历历数十载,殷殷国土情,于忠礼以实际行动向我们展示了一名共产党人对国家、对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悔深情。

11月7日,立冬时节,来自北方的冷空气登陆胶东半岛。

在山东省文登市城南公墓的一座墓碑前,记者一行四人,手捧花篮,满怀崇敬之情,专程前来凭吊一年前累倒在工作岗位上的文登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于忠礼。

黑色大理石基座上,怒放的鲜花驱走了初冬的寒意。花篮旁,一张最新出版的《中国国土资源报》格外醒目。这是于忠礼生前最喜爱的报纸,也是报社全体编采人员敬献给于忠礼的礼物。

一行人默默地为于忠礼燃上一支烟,添上一把土,肃立三鞠躬。而这样的一幕,已经不知重复多少次。熟悉不熟悉的人,知道于忠礼的事迹后,都以这样的方式对一位国土干部表达崇敬之情。

“领导交办的事,头拱地也要办好”

从踏进国土局的第一天起,于忠礼就是大忙人。干办公室主任,他是局里的“笔杆子”;当副局长,他是局长的“左膀右臂”。

“老于出事的那天,早晨匆匆吃了根香蕉,连顿热饭都没来得及吃,6点半就与邱洪殿局长、刘昌军副局长一起赶往单位。傍晚,我在家包好了饺子等他回家吃晚饭,可他再也没有回来……我好后悔啊,没有照顾好他!”说起那一天,于忠礼的爱人、身为护士长的赵波几次失声痛哭。

老于生命的最后一天是这样度过的:

6时30分,与邱洪殿、刘昌军一起赶到单位,研究回复媒体记者的材料;

8时,陪同邱洪殿向市领导做专题汇报;

11时,接受媒体记者现场采访;

15时,陪同上级领导核查群众举报的信访线索;

2009年8月5日,下午5时多,忙碌了一天的于忠礼没留下半句话,累倒在工作岗位上,那颗炽热的心脏骤然停止了跳动,年仅55岁。

有人作过统计,自1991年至2002年的11年间,局里的重要文字材料几乎全部出自于忠礼之手,累计达120多万字。“1997年以来,他光写材料就用坏了3台电脑。”阎海涛副局长告诉记者。

1995年,文登市整顿土地市场,大量的文字材料和重点工作压在他肩上。这一年,于忠礼时常恶心、呕吐、出虚汗,患上了冠心病。医生建议他住院治疗,并警告他不要过度劳累。但一进办公室,所有的不适便被他抛在了脑后。

“于忠礼是个做事非常认真的人,爱学习,善钻研,事无巨细都要求做到极致,对待任何工作总是投入全部的热情和精力。”邱洪殿很欣赏自己的这个助手。

1998年10月,升任副局长的于忠礼仍然负责全局的综合性材料。超负荷的工作,加重了他的病情。2002年夏天,于忠礼心脏病再次发作,到北京做了心脏支架植入手术。这一年,因健康原因,他痛下决心,戒掉了抽了几十年的香烟。

2004年秋天,于忠礼感到身体不适,再次住院治疗。身为护士长的妻子苦苦哀求:“老于,你只剩半条命了,不为自己,也该为老婆孩子想想啊!”可他说:“现在正是土地市场治理整顿的关键时期,我哪能在这节骨眼上撒手不管呀!”那段时间,躺在病床上的他依然用电话调度、了解工作进展情况;有时召集工作人员在病床前研究材料,逐字逐句斟酌,甚至细微到用词和标点。

“领导交办的事,头拱地也要办好。”这是他对自己的要求,也是历任局长对他的评价。因此,有急难险重的任务,领导总会想到他。

土地执法监察和信访工作一直是文登国土资源管理中的老大难,任务多、压力大、责任重,急需一位业务精、懂政策,能干会写的分管领导。2005年5月机构改革,51岁的于忠礼分管执法监察,并兼任市土地整理中心主任。

“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困难再大也大不过人的决心。”每次临危受命,于忠礼总是呵呵一笑。年过半百的他将“半条命”全部投入到新的工作中。

一年后,因为经常熬夜赶材料,于忠礼戒除了三年的烟,重又燃起。

“只要咱站得正、行得端,就没有过不了的坎儿”

昆嵛山是道教全真派的发祥地。为保护这一著名的旅游景点,2006年6月,市政府决定关停昆嵛山自然保护区范围内所有矿山企业。

这可是块“烫手的山芋”,很多矿山老板有很深的社会背景,有的与黑恶势力还有联系。“你都50岁的人了,身体又不好,考虑一下再决定吧……”邱洪殿征询他的意见。

分管执法工作不到一年的于忠礼倔强地说:“工作哪能挑挑拣拣呢!只要咱站得正、行得端,就没有过不了的坎儿!”

春节过后的一天,一位将要被关停的矿山业主找到于忠礼,先是和颜悦色,握手时把一张银行卡塞到他手中:“咱上面有人,能不能通融一下呀。”于忠礼火了,把卡往桌上一摔,气愤地说:“你这是给我送毒药,想要我的命!”见于忠礼不吃这一套,那人便恶狠狠地威胁:“真是活得不耐烦了!也不打听打听这个矿是谁开的……”不等他说完,于忠礼斩钉截铁地说:“我不管是谁开的,就是天王老子开的也得关!”

2007年3月,昆嵛山风景区内的27家矿山企业一次性全部关停,不仅没有发生一起上访事件,而且做到了不留人,不留设备,不留建筑物,创下了文登市矿政管理的奇迹。

跟于忠礼打过交道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性子直、脾气犟、“认死理”的人。认准的事儿,九头牛也拉不回。

2007年11月,市局对葛家镇南于村滕某非法采砂案依法进行查处,并移交司法机关处理。审判当天,违法者在法庭上公然叫嚣:“不就是罚我四万吗,我再拿出四万!”事后,非法采砂者电话恐吓于忠礼和执法人员:“你活腻了,我知道你家住哪里,老婆在哪儿上班……”于忠礼厉声反击:“告诉你,我已经是死过两次的人了,现在多活一天都是赚的,怕死就不干这一行!”

“在‘上级管帽子,政府管饭碗’的情况下,如果没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总是怨天尤人,是干不成工作的。”这是于忠礼在2009年2月10日培训班讲课时的一番话。

2008年5月的一天,一名国土所所长向执法大队报告:某镇政府引进一个新项目,施工单位正在平整土地,国土所多次制止,但对方置之不理,继续施工。于忠礼二话没说,马上带领执法人员赶到现场。

工地上推土机、挖掘机正在紧张施工,大片的麦田被毁。经查证,这是镇政府引进的一个台商投资项目,以建设农业生态旅游观光项目为名占用基本农田,实际上是建设高尔夫球场。

镇政府领导一再解释施工的是农业生态旅游项目。于忠礼毫不客气地指出:“这明摆着就是高尔夫球场,不要再遮遮掩掩了。”他严正警告:“违法占用基本农田建高尔夫球场,影响了个人的政治生命事小;如果导致全市建设用地限批,影响全市发展,这个责任你一个镇政府担得起吗?”

在市政府的干预下,这个项目马上停工,恢复耕地原貌。之后,市政府领导在多次会议上强调,各乡镇在引进项目前,一定要多去国土局咨询一下于忠礼,看看项目是否违反土地政策。

2006年~2007年,于忠礼被山东省国土资源厅授予“国土卫士”和“国土资源信访工作先进个人”称号;2005年~2007年,文登市成为全省唯一连续三年被省厅授予“国土资源执法模范县”称号的县市。

“光敢说敢干还不够,还要能说会做”

凭着一股执著的钻劲儿和对国土资源法律法规、基础业务的精通,于忠礼很快成为国土资源管理的行家里手。他在处理土地纠纷和群众上访时,摸索总结出“三字经”——“慎”、“细”、“实”,成功地化解了众多的土地信访矛盾,帮助乡镇政府破解了多年的土地纠纷难题,被誉为“专拔钉子的老虎钳子”。

威海机场扩建工程是威海市政府确定的十大重点工程之一,机场对面的井南村需要整体搬迁。搬迁涉及200多户村民,历时五年,经过了四任镇党委书记,依然难以完成。矛盾最激烈的时候,300多名执法人员被老百姓追得满街跑。有领导戏称:“井南村搬迁之难,三十六计只差美人计了。”

到2008年,剩下的12户,说破天也不搬,并多次上访。上级领导在视察机场工程时要求,无论采取什么办法,三天内要全部拆完。镇党委书记在重压之下试着向邱洪殿求援:“借国土局的‘老虎钳子’使使?”

于忠礼领受任务。他仔细研究后发现,这12户短期内即使不拆,也不影响施工进度,可以边施工边做工作。领导认可了他的想法,取消了强制拆迁的计划,避免了可能再次发生冲突。

面上平推肯定不行,于忠礼采取了重点突破的办法。找出“钉子户”中的“钉子”,重点做工作。

听说此人在威海市一重要部门任职,于忠礼先后三次到威海通过该单位领导做工作。此人当着单位领导的面表态:“给一百个处分我都挨着,想拆房子没门!”

采取单位领导施压的方法不行,只好另辟蹊径。此时,正巧威海市的几位老朋友来文登钓鱼,其中的一位与当事人熟悉,在他的相助下,于忠礼邀请此人来大水泊钓鱼,借机谈了三次,终于让他接受了拆迁条件,并带动了其他农户。

12户全部同意拆迁,保证了威海机场扩建工程的顺利进行,威海市委主要领导对此事做出专门批示:这是威海市和谐拆迁的典范。

在文登,于忠礼“拔钉子”的故事被赋予了众多的传奇色彩。他似乎无所不能,再棘手的难题经他之手便会迎刃而解。

文登市信访局原局长丛继军谈起与老于一起处理土地纠纷的情景,几次从沙发上站起来:“‘以政策服人,用真情攻心’才是老于的真本事。他已经把国家政策、法律条文和文件精神都装在脑子里,融化到血液中了。做群众工作光敢说敢干还不够,还要能说会做。我真是打心眼里佩服他啊!”

“菜刀硬不过法律”

在文登,于忠礼是大家公认的“乡村活地图”、“政策法规活词典”。他经常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作为土地管理者,不但要熟知‘一法两条例’,还要熟知相关的法律法规并能融会贯通,才能应对各种复杂事件。”

机场扩建二期工程需要征用大水泊村的土地。2008年春天动工建设时,刘某带头抵制,拒不拆迁其奶牛场的临时性建筑,声称不给100万坚决不搬,并扬言“谁敢再进我的家门,菜刀不长眼”。“如果强拆,老婆孩子一起抹脖子,要轰动全国。”镇党委书记带队到刘某家做工作,被刘家的大黑狗拦截,连门都进不去。

市领导先后两次到工地检查,面对毫无进展的工地,扔下狠话:“半月内必须拆迁!”无奈,大水泊镇领导找到于忠礼。于忠礼不信这个邪,他说:“菜刀硬不过法律!”在镇政府会议室里,于忠礼与刘某3次“交火”。

于忠礼:“老刘呀,实话跟你说,在来之前,我已经了解了你的事情,镇政府给你的补偿是合理的,而且已经超出了法定的补偿标准,但你和村委签订的承包合同是无效的。”

刘某:“为什么?”

于忠礼:“首先,按照《土地管理法》和《农村土地承包法》的规定,你承包土地应当经过2/3的村民或者村民代表大会同意,报镇政府批准后才可以承包,你缺少这步程序。其次,你的承包合同里没有明确承包年限和承包金额。按照《合同法》的规定是无效合同。”

刘某不服,摔门而出。之后几天,人影全无。后来通过刘某单位领导出面,双方又坐到了一起。

再次交锋,刘某先发制人,夹着一摞《物权法》复印件找于忠礼理论,振振有词:“《物权法》第一百二十七条规定,从签订承包合同那天起,我就享有土地承包经营权,受法律保护。”

于忠礼接过话茬:“你既然懂《物权法》,那就再看看下一条是怎么规定的。我背给你听听吧:‘土地承包经营权人未经依法批准,不得将承包地用于非农建设。’你合同中写的是搞种植业,而你建了牛棚和别的建筑物,改变了用途。并且这些建筑物没有经过审批,按照规定,不但没有补偿,还应该依法拆除。为减少你的经济损失,政府才给了你比较合理的补偿。”

刘某听后,自觉理亏,但心服口不服,抬腿走人。

事情似乎走到了尽头,有人建议对养牛场实施断电处理;再不行的话,派执法大队出面查处。而这样一来,激化了矛盾不说,还要打“持久战”。

第二天早上,一夜未眠的于忠礼,拨通了大水泊村党支部书记的电话,让他另找个地方,在三天内新建一处牛棚,三天后把牛牵到新棚里。当天下午三时多,镇长打来电话报告:“按原定补偿方案,当事人已开始拆迁了。”原来,大水泊村党支部书记和刘某是“铁哥们”,于忠礼巧妙地让村支书当了一次传声筒。

在大水泊镇政府,听说要采访于忠礼的事迹,刘某找上门来。他说:“我就是那个‘钉子户’!于局长讲法到位、工作有方,不伤感情,是个好干部。听到他去世的消息,我很震惊,很舍不得。听说你们来采访,特来表达一下自己的心情。”

“给老百姓的补偿费都到位了吗”

“给老百姓的补偿费都到位了吗?”这是于忠礼在处理土地纠纷和信访过程中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在处理土地纠纷和信访过程中,他始终坚持一条原则:坚定不移地维护农民的利益,首先强调给农民的土地补偿要按标准足额到位。

苘山镇是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是文登市工业园区所在地,引进的每个项目在当地都举足轻重。2006年,一个涉及5个行政村占地1000多亩的项目引发村民上访,镇政府多次做工作未果,无奈之下找到了于忠礼。

“给老百姓的补偿费都到位了吗?如果没有,你们先补偿到位再说。”于忠礼开口便问。

尽管镇领导答复已全部到位,但细心的于忠礼在调查时发现,付给村集体的土地补偿和安置补助费沿袭的仍是以前的补偿标准。

他找到镇政府和项目单位:“上级对征地补偿费的规定非常明确,相关规定也非常公开、透明,你们的补偿偏低,侵害的是村集体和农民的利益,必须纠正过来。”在他的坚持下,苘山镇征地补偿费增加了600多万元,农民的利益得到更多的维护和保障。老百姓说:“这样的干部站在农民立场办事,我打心眼里服气!“

在治理整顿土地市场秩序中,于忠礼纠正了很多这样的错误,几乎涉及文登每个乡镇,维护农民的利益无法用数字估算。

文登市农机局局长、原苘山镇镇长于春阳告诉记者,过去征地难,人还没进村,老光棍的锣声就响了,全村老少齐上阵,阻挠开工。镇上特聘于忠礼为顾问,征地实行“两公开一登记”,政策透明,给农民的补偿费足额到位了,几任班子“征地难”的症结也解开了。

自2006年以来,在文登市组织的“行风建设万人评”活动中,国土资源局一直稳居前两位。这其中,于忠礼可谓劳苦功高。在当地,他被老百姓称为“维权专家”。

“光说没用,一定要有不说话的证据”

在局里,工作和生活中遭遇挠头的事,同事们会脱口而出:“听听于局长的意见”,因为“有他在就有了主心骨”。2007年10月,于忠礼巧借卫星遥感技术保护基层国土干部的故事在文登传为佳话。

高村镇某村前后两任村委会主任结怨已久,经常拿土地“说事”。新任村委会主任唆使群众上访,举报原村委主任伙同他人非法采砂毁坏耕地,并多次到检察机关举报。为此,检察机关指控国土资源所行政不作为,所长涉嫌渎职。

尽管国土资源所已经制止非法采砂行为,但20余亩耕地还是被毁,却拿不出证据证明被毁耕地与采砂无关。“毁坏耕地”的事实存在,国土所所长涉嫌渎职罪名就可能成立。

被检察机关多次传唤的国土所所长,吃不下,睡不安。局党组得知此事后,立即安排于忠礼配合检察机关尽快了解事实真相,妥善处理此事。经走访村民得知,被毁耕地几年前就被洪水冲毁了,于忠礼眼前一亮,想到了卫星遥感影像资料。

省厅提供的卫星遥感影像证实,在2005年该地块已经变为水面,通过查阅气象部门同期的降雨资料,进一步证实该耕地是2005年夏季被洪水冲毁,从而证实采砂毁坏耕地纯属“子虚乌有”,陷入僵局的案件迎刃而解。

饱受委屈的国土所所长潸然泪下:“如果不是忠礼局长,我可真要蒙受天大的冤枉了!”

于忠礼常说:“干工作,既要用力,更要用心。”他一再告诫身边的工作人员“光说没用,一定要有不说话的证据”,“学会‘看图说话’”,并“留下执法痕迹”。

“怀着感恩之心对待领导和同志们的信任”

“俺爹常说,‘受人之托,忠人之事’,这是一个农民对做人做事之道的朴素理解,放在党员干部身上,我觉得就应该改成‘受人民之托,忠人民之事’。”这是于忠礼在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说过的一番话,这句话既是他生前做事、做人的行为准则,也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

2007年9月起,因为年龄的原因,于忠礼退居二线,不再担任领导职务。按常规,可以在家好好养病了,可他一天也没有离开国土资源管理第一线,因为局里的大事、难事离不了他。

听说老于还要上班,妻子坚决反对:“你不要命了吗?”老于回过头来做妻子的工作:“我们要怀着感恩之心对待领导和同志们的信任。在家呆着我也会憋死的!”

于忠礼是个闲不住的人,退下来的两年时间里,光到省厅出差就不下30余次。不管是曾经分管过的执法监察、土地整理工作,还是用地报批等其他工作,不分分内分外,以致在省厅很多人都认识这位楼上楼下“跑手续的老于头”。

田向东是陪于忠礼出差最多的一位司机,他亲眼目睹了于忠礼的“拼命劲儿”。

年底到省厅“跑手续”,相关处室都已办妥,只差在外开会的厅领导签字了,于忠礼在省厅等了三天,一直等到腊月二十三“小年”才拿到签字。白天跑上跑下、精力充沛的“老于头”,回到宾馆一屁股坐下就再也难起身。当看到于局长吃力地撩起衣服,给自己注射胰岛素时,小田才知道,除了冠心病外,他还患有严重的糖尿病、高血压和高血脂症。小田告诉记者,出差在外,于局长的包里总装着一个大个的药盒,找他办得最多的私事也是到药店买药。

于忠礼是个干起活来不要命的人。儿子于明还清楚地记得,有次父亲约定凌晨4点到北京出差,由于前一天熬夜写材料,身体感觉不适。深夜三点多,妻子起身为他挂上吊瓶。出发的时间到了,父亲毅然拔出针头,不等针眼渗出的鲜血凝固,便在母亲无奈的叹息中远去。

在处理长会口村群访事件5个月的时间里,于忠礼没有休息一个星期天和节假日。白天,他夹着图纸,提着装有针剂、药片的塑料袋,走街串户,解惑答疑。晚上,他连夜整理撰写回复材料。那些日子里,他嘴上长着泡,烟也抽得更凶了,屋子里整日弥漫着呛人的烟雾。

“老于从不喝酒,但为了做通村干部的工作,与村干部一起吃饭敬酒时,他就在自己杯里滴几滴啤酒,以示尊重。”

“到重点户家里做工作,他坐在冰冷的沙发上讲,把火炕让给村民,几个小时下来,下半身都冻僵了,他吭都不吭一声。”丛继军心疼地流泪。认识他的村民不解地问:“你都这么大岁数了,不回家享清福,还在这遭罪,图个什么呀?”他呵呵一笑:“我都退二线了,升职提拔与我无关,拿金牌没我的份,我领一天国家的工资就要干一天事,只要组织信任,能实实在在给老百姓办点事,就值!”

抽烟时,于忠礼总习惯摆弄手中的打火机,那是儿子从韩国带给他的礼物。有一次,与长会口村村干部谈话时,打火机的防风功能吸引了村委主任姜茂义,他抓在手中,爱不释手。于忠礼灵机一动,许下诺言:“若长会口村的问题解决了,就把它当奖品送给你。”姜茂义欣然应诺。于忠礼去世的前两天,丛继军和泽库镇镇长姜洪阳到他的办公室商量事,于忠礼抱歉地对姜镇长说:“长会口村的问题解决了,我还欠人家姜主任一个打火机呢,请你转交吧。”姜洪阳开玩笑:“等搞个隆重的转交仪式,您亲自移交吧。”

两天后,于忠礼辞世的噩耗传来,姜茂义惊呆了,半天没说出一句话……熟悉于忠礼的人说,这可能是他生前唯一一个没能兑现的承诺。

“在这个世界上,比钱财更金贵的是人的品格”

“老于生前对儿子一直心怀愧疚。在孩子最重要的高中阶段,他整天忙得脚不沾地,我又要天天照料三位卧病在床的老人,实在顾不上儿子的学习。在初中学习成绩一直很优秀的儿子没能如愿上大学,这成了老于生前最大的遗憾。”妻子赵波向记者透露。

2005年8月,儿子于明要到韩国求学,需要十几万元的学费,但东拼西凑,还差一大截,这让于忠礼犯了愁。这些年,岳父、岳母和老母亲三位卧病在床的老人,住院治疗、吃药打针花了很多钱;家中姊妹5人下岗,经济拮据。到哪儿去凑学费呢?

此时,承担局土地整理项目的一施工单位经理得知此事,主动找上门,承诺负担孩子的剩余学费,被于忠礼婉言谢绝。经理急了:“这笔钱算我借给你的,将来再还还不行吗?”但他坚决不要。事后,他对土地整理中心副主任隋旭光说:“这笔钱不能借,如果借了就欠人家情,咱拿啥还?拿项目工程质量来还?还是拿项目资金来还?”

有人说国土局管的土里会“长金”,矿里能“淘金”,可对于忠礼来说,毫无“玄机”可言,只有铁面一张。

2005~2007年,文登市先后组织实施国家级、省级和市级土地整理项目10个,投资总额1.2亿元。面对上亿的资金,身兼土地整理中心主任的于忠礼,无论项目招标还是竣工验收,他始终洁身自爱,谨言慎行。尽管家中五位下岗的姊妹还在等着他的帮助,他坚持“不用自己的人”,把更多的机会留给乡镇,以此调动他们开发整理土地的积极性。

在检查张家产镇国家级土地整理项目时,已是中午12点半,施工方非要请他到高档宾馆就餐,他见实在推辞不了,就说:“吃饭可以,但地点由我来定。”最后,他定在了施工单位的职工食堂,吃的是和职工一样的饭菜。该项目通过验收后,为文登新增耕地4347亩。

在国外学习的儿子,为了尽快还清借款,白天学习晚上打工,这让妻子感觉很辛酸,忍不住埋怨丈夫“铁石心肠”,是个“不合格的父亲”。面对妻子的责怪,于忠礼一言不发。

他心里有自己的座右铭:“严”当头,“廉”为最,“公”为大。他常提醒家人和同事,该坚持的必须坚持。他叮嘱儿子:“在这个世界上,比钱财更金贵的是人的品格。”

父亲去世后,儿子于明在一篇回忆文章中写道:渐渐地我发现,那个平凡的父亲其实是那么的不平凡。他没留给我丰厚的遗产,但他的人生轨迹、他所做的每一件事就像一部部厚重的典籍,留在我的脑海里,足够我用一生去研读,去学习。同时也是我今生今世最宝贵的财富,有了它我是富有的,有了它我不贫穷。

在文登采访,很少看到于忠礼生前在工作时的影像资料。谈及此事,妻子赵波告诉记者,老于身后留下的最多的遗物是一摞摞的获奖证书,从工厂时期到省、市、县的都有,唯一的一张“全家福”还是在20年前拍的。

多少年了,老于总是没白没黑地忙,没有星期天、没有节假日,甚至连和家人一起散散步、逛逛公园都成了奢望。

长会口村群访事件处理终于有了眉目,老于又着手考虑村庄的拆迁改造,协助村里研究发展规划。去世前的一天,他突然抱歉地对妻子说:“等忙过了这阵子,我一定带你出去旅游、休息一下,地方由你来定。”可还没等妻子选好目的地,于忠礼就带着对妻儿深深的歉意走了,这张“全家福”也就成了他留给家人的最珍贵的遗物。

老于走了,下葬的时候,局长邱洪殿含着泪亲手为他安放骨灰。缅怀六年的工作友谊和战友情怀,他扼腕痛惜:“我失去了一位生活中的好老师、好兄长,工作中的好参谋、好助手。”

“熟悉的地方无风景。”老于活着的时候再平凡不过了,他去了,大家才真正认识到他的价值,他是国土资源系统一道靓丽的风景。两次采访,在记者心中,他已是一位英雄,一位曾活在我们身边的有血有肉的英雄。

凌晨,踏上返程列车,听着车轮有节奏的声响,记者辗转反侧,难以入梦,情不自禁吟诵起诗人艾青的诗句:“为什么我眼中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王祯是谁

王祯是谁

王祯百科名片

基本资料

性别:

生日:

1990年1月1日(摩羯座)

出生地:

安徽-安庆-枞阳县

居住地:

安徽-黄山-屯溪区

高中:

枞阳县会宫中学

大学:

黄山学院

王祯(1271年-1368年),字伯善,元代东平(今山东东平)人。中国古代农学、农业机械学家。元元贞元年(1295年)至大德四年(1300年)曾任宣州旌德(今安徽旌德)及信州永丰(今江西广丰)县令。王祯在大德二年(1298年)制造3万余木活字,排印《旌德县志》100部。大约在元成宗大德四年(公元1300年)左右著成《王祯农书》或《农书》。《农书》末并附撰《造活字印书法》,记述其木活字版印刷术。

王祯的家乡,在元初已是封建文人荟萃的地方。早在窝阔台时代,万户严实就曾经在东平“兴学养士”,当时的名士,如李昶、王磐、徐士隆、李谦等都曾在东平先后设帐授徒,培养了一批为封建王朝服务的人才,著名的有徐琰、申屠致远、孟祺等人。其中孟祺在元世祖至元七年(1270)曾任山东西道劝农副使,曾参与编写过《农桑辑要》一书。王祯可能受其影响而开始接触农学,他在《王祯农书》中曾引用许多《农桑辑要》的资料。

王祯

关于王祯的生平活动,有据可查的史料很少,史书有记载的是他做过两任县尹。一是元成宗元贞元年(1295),任宣州旌德县(今安徽旌德)县尹,在职六年;二是元成宗大德四年(1300),调任信州永丰县(今江西广丰)县尹。

王祯恪尽职守,公正无私,勤勉务实,为民办事。他在旌德县尹任内,为老百姓办过许多好事。据《旌德县志》记载,他生活俭朴,经常将薪俸捐给地方兴办学校,修建桥梁,整修道路,施舍医药,教农民种植、树艺。时人颇有好评,称赞他“惠民有为”。旌德县多山,耕地大部分是山地。有一年碰上旱灾,眼看禾苗都要旱死,农民心急如焚。王祯看到旌德县许多河流溪涧有水,想起从家乡东平来旌德县的时候,在路上看到一种水转翻车,可以把水提灌到山地里。王祯立即开动脑筋,画出图样,又召集木工、铁匠赶制,组织农民抗旱,就这样,水转翻车使旌德县几万亩山地的禾苗得救。

王祯继承了传统的“农本”思想,认为国家从中央到地方政府的首要政事就是抓农业生产。无论是在旌德还是永丰任职,王祯劝农工作政绩斐然。所采取的方法是,每年规定农民种植桑树若干株;对麻、禾、黍等作物,从播种到收获的方法,都一一加以指导;画出各种农具图形,让百姓仿造试制使用。同时,王祯“以身率先于下”、“亲执耒耜,躬务农桑”。在永丰县尹任内,王祯以奖励农业和教育为主要任务,经常购买桑树苗、棉花籽教导农民种植,鼓励他们种好庄稼。旌德、永丰两县民众对他十分敬重,念念不忘。

王祯认为,吃饭是百姓的头等大事,所以作为地方官,应该熟悉农业生产知识,否则就无法担负劝导农桑的责任,因此,他留心农事,处处观察,积累了丰富的农业知识。每到一地,就传播先进耕作技术,引进农作物的优良品种,推广先进农具。这些做法为后来撰写《农书》积累了丰富的材料。

元朝时期,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提高,生产经验更加丰富,农业生产也有了更大发展。在统一中国的过程中,封建统治者逐渐看到农业生产有利于封建剥削,元世祖忽必烈在位时,开始采取一些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如设置劝农官、建立专管农桑水利的机构司农司、等等,这从一定程度上对农书的编写产生了推动作用。所以,在这一历史时期,先后产生了几部农业科学著作。

王祯《农书》大约是在旌德县尹期间着手编写的,直到调任永丰县尹后才完成。元仁宗皇庆二年(1313),王祯又为这本书写了一篇自序,正式刻版发行。

王祯在元成宗元贞元年(1295)任宣州旌德县(今安徽旌德)县尹(县官),任职6年,后于元成宗大德四年(1300)调任信州永丰县(今江西广丰)县尹。他在县尹任内,为老百姓办过不少好事。据《旌德县志》记载,他在县尹任内,一直过着极为俭朴的生活,从未搜括过民财。不仅如此,他还捐出自己的部分薪俸,办学校、建坛庙、修桥梁、兴办了不少造福于民的公共事业。此外,他还兼施医药,救济穷苦有病的人,深受当地人民的称赞。王祯不仅是廉洁奉公的县官,而且是劝农兴桑、积极发展农业生产的农学家。他认为作为地方官,如果不熟悉农业生产,不懂得农业知识,就难尽到劝导农桑的责任。他不仅搜罗以前的历代农书,孜孜研读,而且经常注意观察各地的农事操作和农业机具,从而为他撰写农书奠定了坚实基础。他对那些只知鱼肉百姓的贪官污吏进行了无情的抨击:这些人自己都不懂“农作之事”,“安能劝人”。他们常以劝农为借口,前呼后拥地下乡敲诈勒索,名为“爱民”,实是害民。他还说,这些当官的只以“骄奢为事”,从来不想一想所享用的一寸丝、一口饭都出自“野夫田妇之手”,他们横征暴敛,尽力搜括民脂民膏来养肥自己。他的言行充满了对穷苦人民寄予的深切同情。

王祯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农学家之一,同汉代的■胜之、后魏的贾思勰、明代的徐光启齐名。《王祯农书》在中国农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他继承了前人在农学研究上所取得的成果,总结了元朝以前农业生产实践的丰富经验,全面系统地解释了广义农业生产所包括的内容和范围。

中国先秦的农书,只在《吕氏春秋》中保存了一些片断;汉代的《■胜之书》只残存了3700字,已经无法见到它的全貌。后魏的《齐民要术》虽然具有农业全书的性质,但在整体性和系统性上不如《王祯农书》,它在总论方面,只有“耕田”和“收种”两篇,在粪田和灌溉等方面都没有专篇论述。至于“农器图谱”就更是缺如了。南宋的《陈■农书》虽然在理论体系方面有重要发展,但是囿于地区的局限性,只述及了南方地区的水稻种植、耕牛和蚕桑,尚不具备农业全书的性质。早于《王祯农书》40年成书的《农桑辑要》是元初官撰的农书,主要摘录元代以前农书的资料编辑而成,新的创造较少,并且主要是适应北方需要的农书。

《王祯农书》有两种版本,一种是37集本,包括“农桑通诀”6集、“百谷谱”11集、“农器图谱”20集。一种是22卷本,包括“农桑通诀”6卷、“谷谱”4卷、“农器图谱”12卷。两种本子的内容大体相同,只是后者将谷谱由11集并为4卷、将农器图谱由20集并为12卷。全书约13.6万字,插图281幅。

《王祯农书》的突出特点有四:

一是比较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广义的农业。《王祯农书》中的“农桑通诀”部分,可以说是农业总论。它比较全面和系统地论述了广义农业的内容和范围。开头以“农事起本”、“牛耕起本”、“蚕事起本”为题,叙述了农事和蚕桑的起源,将王祯所处时代的农业同历史的农业联系了起来,把元代的农业作为历史农业的一部分,使它成为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纽带。接下来以“顺天之时、因地之宜、存乎其人”这一“三才”理论为指导思想,全面而系统地论述了狭义农业的各个方面。首先,它以“授时”和“地利”两篇探讨了农业生产客观环境的复杂性和规律性,强调了农业生产中“时宜”和“地宜”的重要性。在尊重天时、地利等自然规律的条件下,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人事的各个方面,其中包括垦耕、耙劳、播种、锄治、粪壤、灌溉、收获等专篇,概述了农业种植中的各项问题。“农桑通诀”还分列了“种植”、“畜养”、“蚕缫”等专篇,阐述林、牧、副、渔等广义农业各个方面的内容。它还以“孝弟力田”、“劝助”、“蓄积”等篇,宣扬了封建官府的重农思想和劝农措施。读完“农桑通诀”之后,使人们对广义农业的内容和范围,以及农业生产中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各个方面,都能有个清晰明了的认识。这是《王祯农书》的一大特色。

二是兼论南北农业,对南北农业的异同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王祯农书》之前的几部重要农书,如《■胜之书》、《齐民要术》、《农桑辑要》等,都是总结北方农业生产经验的著作,《陈■农书》又是专论南方农业的,只有《王祯农书》才是兼论南方和北方农业的。它对南北农业技术以及农具的异同、功能等,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和比较,这是它的又一重要特色。王祯成长在我国古代经济文化比较发达的黄河下游齐鲁之地,后又长期在南方作地方官,这种条件使他对我国北方和南方的农业生产都比较熟悉,所以他能从全国范围对农业生产进行全面系统的阐述。

三是有比较完备的“农器图谱”。在《王祯农书》以前,论述农具的书有唐代陆龟蒙的《耒耜经》,其中所介绍的农具以江东犁为主,兼及耙、砺■、■碡等几种水田耕作农具,没有图。南宋曾之谨的《农器谱》(该书已经失传)所收的农具,不仅数量不及王祯的“农器图谱”多,而且也没有图。在《王祯农书》以后的重要农书,如《农政全书》、《授时通考》等,虽然也有“农器图谱”,但是它们多抄自《王祯农书》,没有增加多少新内容。由此可见,《王祯农书》中的“农器图谱”是王祯在古农书中的一大创造。它约占全书篇幅的4/5,插图200多幅,涉及的农具达105种,可说是丰富多采,洋洋大观,别开生面。

四是在“百谷谱”中对植物性状的描述。《王祯农书》中的“百谷谱”,是分论各种作物栽培的。其中包括谷属、■属、蔬属、果属、竹木、杂类等内容。这一部分同其他古农书比较,多了植物性状的描述,这也是《王祯农书》的一项创举。如谷属中的梁秫,就有“其禾,茎叶似粟,其粒比粟差大,其穗带毛芒”的描述;谷属中的蜀黍,有“茎高丈余,穗大如帚,其粒黑如漆、如蛤眼”的描述;■属中的冬瓜,有“其实生苗蔓下,大者如斗而更长,皮厚而有毛,初生正青绿,经霜则白如涂粉,其中肉及子亦白”的描述;■属中的芋,有“叶如荷,长而不圆,茎微紫,乾之亦中空,根白,亦有紫者,其大如升,食之味甘,旁生子甚多,拔之则连茹而起”的描述;■属中的芡,有“叶如荷,皱而有刺,花开向日,花下结实”的描述;蔬属中的薤,有“叶似韭而阔,本丰而白深”的描述;蔬属中的韭,有“丛生、丰本、叶青、细而长、近根处白”的描述。

王祯在农学上的主要贡献有下列几方面:

1.在贯彻“时宜”和“地宜”原则方面有新的创造

王祯为了在农业生产中贯彻“时宜”原则,创制了“授时指掌活法之图”,对历法和授时问题作了简明总结。同时,他还指出:要不依历书所载月份,而用节气定月,这样就可以正确代表季节性变化;其次图中所列各月农事,只适用于一个地区,其他地区应当按照纬度和其他因素来变更。如果各地都能斟酌当地的具体情况制定这样一个农事月历,对在农业生产中贯彻“时宜”原则将会有重要帮助。为了在农业生产中贯彻“地宜”原则,王祯创制了一幅《全国农业情况图》。这幅图是根据全国各地的风土和农产知识绘制的,它能帮助人们辨别各地不同的土壤,以便遵循“地宜”原则,实行因土种植和因土施肥。

2.对自后魏以来我国南北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经验进行了新的总结

(1)在北方旱地耕作中强调深耕细耙。王祯认为只有“深耕易耨”才能“岁可常稔”。他不仅认为“犁深为功”,而且强调“耙熟为全功”。又说:“耙劳之功不至,而望禾稼之秀茂实栗难矣。”他还总结了先浅耕灭茬,然后再细耕多耙的新经验。(2)对北方旱地和南方水田的耕作体系作了新的概括。王祯把北方旱地的耕作体系概括为“耕、耙、劳”。所谓“其耕种陆地者,犁而耙之,欲其土细,再犁再耙,后用劳,乃无遗功也”;所谓“犁耕既毕,则有耙劳,耙有渠疏之义,劳有盖磨之功”等,都是对北方旱地翻耕法耕作体系的概括。与此同时,王祯对南方水田的耕作体系概括为“耕、耙、耖”。即所谓“南方水田,转毕则耙,耙毕则耖,故不用劳”。

(3)总结了北方旱地实行套耕的新经验。王祯提出“所耕地内,先并耕两犁,■皆内向,合一陇谓之浮■,自浮■为始,向外缴耕,终此一段,谓之一缴,一缴之外,又间作一缴,耕毕,于三缴之间,歇下一缴,却自外缴耕至中心,作一■,盖三缴中成一■也。其余欲耕平原,率皆仿此”。这是王祯对北方旱地采行内外套翻法,减少开闭垄,提高耕作质量这一新经验的总结,从而将北方旱地的耕作水平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4)总结了南方稻田旱作“开■作沟”的新经验。南方向有“水乡泽国”之称,因此,南方稻田在收稻之后复种旱作时,“最忌水湿”,这是实行稻麦两熟的一大障碍。经过长期探索,大约在元代,人们才创始了“开■作沟”、整地排水的经验。王祯在他的《农书》中首先总结了这个经验:“高田早熟、八月燥耕而■之,以种二麦。其法:起■为■,两■之间,自成一畎,一段耕毕,以锄横截其■,泄利其水,谓之腰沟,二麦既收,然后平沟畎,蓄水深耕,俗谓之再熟田也。”这一经验总结,为南方稻田实行稻麦两熟、夺取稻麦双丰收,做出了重要贡献,至今仍然是南方稻区夺取二熟高产的关键措施之一。

(5)强调“秋耕为主,春耕为辅”的原则。北方旱地有春旱多风,夏秋多雨的气候特点,为了适应这个气候特点,以便保墒防旱。王祯引用《韩氏直说》中总结的经验:“凡地除种麦外,并宜秋耕。秋耕之地、荒草自少,极省锄功,如牛力不及,不能尽秋耕者,除种粟地外,其余黍豆等地,春耕亦可。”提出了秋耕为主,春耕为辅的原则。

3.开辟“粪壤”和“灌溉”专篇,将增肥和灌水摆上农业增产的重要地位

在王祯以前的重要农书中,大都没把增肥和灌溉放在重要地位,如《■胜之书》和《齐民要术》中的农业总论部分都没有谈到增肥和灌溉问题,只是在各论部分中才谈到,可见肥水问题在农业增产中仍然没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及至南宋的《陈■农书》虽列有“粪田之宜”专篇,却重在理论阐述,实践性较差。《王祯农书》不仅将“粪壤”和“灌溉”摆在“农桑通诀”这个总论的重要位置上,而且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有新发展。

(1)粪壤理论的新发展。自然土壤和农业土壤的本质区别,在于自然土壤只具有自然肥力,而农业土壤不仅具有自然肥力,并且具有人工肥力,而“粪田”则是人工肥力的主要内容。由此可见,“粪壤”二字的深刻含义,就在于它表达了“农业土壤”的本质特征。正象王祯所说的:“田有良薄、土有肥硗,耕农之事、粪壤为急。粪壤者,所以变薄田为良田,化硗土为肥土也。”王祯还继承和发扬了《陈■农书》中提出的“地力常新”理论,他指出:“所有之田,岁岁种之,土敝气衰,生物不遂,为农者,必储粪朽以粪之,则地力常新壮,而收获不减。”王祯还首先阐发了施肥是化无用为有用的思想,他说:“夫埽除之猥,腐朽之物,人视之而轻乎,田得之为膏润,唯务本者知之。”

(2)广辟肥源的新努力。要增施粪肥,必须广辟肥源。王祯提到的肥源有苗粪、草粪、火粪、大粪、小便、泥粪、旧墙土、草木灰、糠秕、谷壳、腐草、败叶、泔水、马蹄羊角灰、沃鱼水、沟泥水、淘米水、禽兽毛羽亲肌之物等,比以前农书中提到的肥源大为增加。王祯不仅特别重视绿肥的应用,而且称栽培绿肥为“苗粪”,称野生绿肥为“草粪”,首次对它们进行了区分。

(3)积肥沤粪的新措施。为了增积粪肥,王祯提出了设置常年积肥车的新措施。他说:“农圃之家,欲要计置粪壤,须用一人一牛或驴,驾双轮小车一辆,诸处搬运积粪,月日既久,积少成多,施之种艺稼穑倍收。”为使粪肥腐熟,提高肥效,王祯提出了田头沤粪的主张:“南方治田之家,常于田头置砖槛窖,熟而后用之,其田甚美。北方农家亦宜效此,利可十倍。”

(4)对农田灌溉的新认识。王祯在“农桑通诀”中专辟“灌溉篇”,把农田灌溉摆在重要地位。他通过追溯古代治水和修筑沟洫的情况,说明兴修农田水利是我国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通过列举古代水利工程的遗迹,以及难以数计的中小型水利工程,说明“兴废修坏”是发展农田水利的重要途径;又介绍了多种引水方法,指出各种地势引水灌溉的方法;并总结了围田和圩田的经验,指出南方“水乡泽国”兴水利、除水害的途径。王祯在“农器图谱·灌溉门”中还介绍了翻车、筒车、牛转翻车、水转翻车、高转筒车、水转高车、戽斗、刮车、桔槔、辘轳等水利灌溉的工具和器械,以及水栅、水闸、陂塘、水塘的效用和做法。并且指出,这些设施不但可以灌溉农田,而且“又得通济舟楫,转激碾■”,陂塘“又可畜育鱼鳖,栽种菱藕之类”,实现水的综合利用,做到灌溉、航运、水力、水产的结合。

4.专辟“田制门”系统总结了几种特殊的土地利用经验

(1)区田法的重要变化。《王祯农书》中所载的区田法,与《■胜之书》中所载相比较,有三个重要变化:其一,《■胜之书》中所载的区田法有带状区田和方形区田两种方式,而《王祯农书》中所载的区田法只有方形区田一种方式。其二,■胜之所说的方形区田有上、中、下三种方式,而王祯的方形区田已简化为一种方式,并将■胜之时6至9寸见方的小区改为1尺半见方的大区;同时缩小区间的距离,扩大了土地利用面积。其三,元代的区田增加了间套复种的内容。

(2)对南方几种特殊土地利用经验的系统总结。由于女真铁骑的南侵,宋代中原人民不堪战乱的侵扰,大量南迁,“建炎之后,江、浙、湖、湘、闽、广,西北流寓之人遍满”。由于人多地少的矛盾非常突出,迫使人们开展了“与水争田”和“与山争地”的斗争。因此,自宋代以后,在南方各地出现了围田、圩田、柜田、涂田、架田、沙田、梯田等几种特殊的土地利用方式。及至元代,王祯在他的《农书》里首次系统地总结了这些特殊的土地利用经验。这是王祯在农学上的重要贡献之一。

5.积极宣传和推广新创制的农业机具,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王祯农书》中的“农器图谱”在古农书中是一项创举。它所收集的105种农具都采用图文并重的形式,对它们的发展历史、形制和操作方法都作了详细介绍,特别是对新创制的农具作了大力宣传和推广,这对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以下着重介绍宋、元间新创制,并载入“农器图谱”的农业机具。

(1)新创制的耕耘器具。■刀,是开荒时走在犁的前面,用以割除芦苇,清除障碍,提高工效的工具。铁搭,适应南方水田土壤的耕垦工具,一般具有六齿或四齿。秧马,能行于泥中,便于水田作业的工具。耘荡,适于水田中耕除草的耕耘工具。耘爪,用竹管加上铁尖套在手指上,用以耘田的工具。耧锄,华北平原用于畜力耕耘的器具,一天可耘田20亩,工效很高。镫锄,用于中耕除草的工具,由于它没有两刃角,在锄草时不易伤禾苗。粪耧,在耧车上附加施种肥的装置,用以施种肥。瓠种,在瓠上安木柄,瓠下安木嘴,用于垄畔播种的工具。砘车,在耧车后边配上石制砘车,能沿耧脚所开的沟进行镇压,能使种土相亲,有利于发芽出苗。

(2)新创制的收获农具。推镰,这种用木做成横架及长柄,并安上小轮进行收割的农具,比一般的镰刀可提高工效好几倍。麦绰,是将长镰形的麦钐装置在一个簸箕形的麦绰上面,在木柄和轴上系以绳索,一手执绳、一手执轴,收割麦子既整齐又快。在麦绰的后面带着4个小轮的麦笼及拖杷。使用这种收割器,一天的收割量比用其他工具多几倍,并且很适合在较大的地块上工作。其他如收割水稻的钹,割麦穗的捃刀,割谷穗的鉴刀等,对提高收割工效也起了重要作用。

(3)新创制的灌溉机具。在《王祯农书》“农器图谱”中,可以看到7种新创制的灌溉机械。

翻车,即龙骨车,是往高处提水的工具。水转翻车,其制与人踏翻车相同。于流水岸边掘一狭堑,置车于内,车之踏轴外端做一竖轮,竖轮之旁架木立轴,置二卧轮,其上轮适于车头竖轮辐支相间,乃擗水傍激,下轮即转,则上轮随拨车头竖轮,而翻车随转,倒水上岸,这是水力翻车。牛转翻车,在无流水处用之。下轮置于车傍岸上,用牛拽转轮轴,则翻车随转。这种翻车的工效大于人力翻车一倍。驴转筒车,就是水转筒车,但于转轴外端别造竖轮,竖轮之侧,岸上复置卧轮,与前牛转翻车之制无异。这种水车适于在“临坎井”或“积水渊潭”处使用。高转筒车,其高以10丈为准,如田高岸深,或田在山上,皆可及之。水转高车,遇有流水岸侧,欲用高水,可用此车,其车亦高转筒车之制,但于下轮轴端别作竖轮,傍用卧轮拨之。刮车,是上水轮,其轮高可5尺,辐头阔止6寸,如水陂下田,可用此具。

这几种水车的原动力:翻车和刮车用人力;水转翻车、水转高车和高转筒车用水力;牛转翻车和驴转翻车用畜力。可见在元代不仅已利用人力、畜力以及水力进行灌溉,更为难得的是,这一时期已经较广泛地利用机械原理,特别是对齿轮轮系的利用。

(4)新创制的农产加工机械。《王祯农书》“农器图谱”中记载的连二水磨、水转连磨、水击面罗、水轮三事等,都是元代新创制的高效率的农产加工机械。如水转连磨“或作碓碾,日得谷食,可给千家”。水轮三事,用一台机械可以发挥磨、砻、碾的作用。

以上这些创造和革新,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在生产斗争中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农器图谱”用图文并茂的形式,积极宣传和推广这些新创制的农业机具,促进了当时农业生产的发展。

6.在发展林、牧、副、渔各业方面做出重大贡献

(1)在发展林业方面,“农桑通诀·种植篇”首先通过介绍历史上发展林业的成功经验,阐述了发展林业是“利博”和“兴国”的大事,不可缓。王祯将其发展重点放在栽桑、种果和材木等几方面。关于栽桑,王祯介绍了桑树的种类、性质、繁殖,以及施肥、修剪等管理方法;在种植材木和果树方面,王祯介绍了前人种植材木和果树的“明效”,以及移栽树木的方法,并着重介绍了桑树和果树的六种嫁接方法:即身接、根接、皮接、枝接、靥接、搭接。王祯在“百谷谱·果属”中介绍了梨、桃、李、梅、杏、柰、林檎、枣、栗、柿、荔枝、龙眼、橄榄、石榴、桔、柑、橙、银杏等南北果树的栽培方法。在“百谷谱·竹木”中则介绍了竹、松、杉、柏、桧、榆、柳、柞、楝、楮等林木的栽培管理方法,为发展林业生产提供了技术经验。

(2)在发展牧业方面,“农桑通诀·畜养篇”总结了养马、牛、羊、猪、鸡、鹅、鸭的经验。在养马方面,王祯继承和发扬了“食有三刍,饮有三时”的经验。在养牛方面,王祯认为“养牛,必有爱重之心”,然后才能“视牛之饥渴,犹己之饥渴;视牛之困苦羸瘠,犹己之困苦羸瘠;视牛之疫疠若己之有疾;视牛之孕育若己之有子也”。如果能这样,牛就一定蕃盛,还怕什么田地荒芜呢?王祯认为要养好牛,就要在“勿犯寒暑”、“勿使太劳”、“时其饥饱”、“节其作息”等方面下功夫。同时要准备充足的饲料,并及时为牛治病。在养猪方面,王祯总结了不少新经验,其一,是江南水地可以“取萍藻及近水诸物”作饲料;其二,是江北陆地,可种马齿;其三,是占山皆用橡食、或食药苗;其四,创始了发酵饲料,即“用之时,铡切,以泔糟等水,浸于大槛中,令酸黄或拌麸糠杂饲之”。在养鸡、鸭、鹅方面,王祯也总结了一些新经验。

在养蚕、养鱼、养蜂方面,王祯在“农桑通诀·畜养·蚕缫”中总结了养蚕、养鱼、养蜂的经验。如养蚕,王祯总结了择种收种、保存蚕种、饲养管理、调节室温、分抬簇蚕等经验。在养鱼和养蜂方面,王祯也继承和发展了前人著作中所总结的养殖方法。

7.在其他方面的贡献

王祯博学多识,才华横溢,不仅是一位出色的农学家,而且是一位精巧的机械设计制造家和印刷技术的革新家,还是一位诗人。王祯在机械设计上颇有造诣。他设计和绘制了大量比较复杂的农业机具图,并对一些早已失传的机械,多方征求研究,使其复原,有的还进行了改造。如东汉时南阳太守杜诗发明炼铁用的“水排”鼓风技术,到元代时已经失传,王祯经过长期反复研究,终于搞清了“水排”的构造原理,并绘制成图,载入“农器图谱”中。在复原过程中,他还把原来用皮橐鼓凤,改为类似风箱的木扇鼓风。这既节省了费用,减轻了劳动强度,又提高了冶炼技术。这项复制和改革在我国古代冶铁史上有重大意义。

王祯在印刷技术上的革新,对我国乃至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可贵的贡献。北宋时毕■发明的胶泥活字印刷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但这项发明直到元代尚未得到推广,当时仍在大量使用雕板印刷术。这种方法不但费工费时,而且所刻雕板一旦印刷完毕大多废弃无用。王祯为了使他的农书早日出版,便在毕■胶泥活字印刷术的基础上,进行木活字印刷的试验研究,终于取得成功。这一方法既节省人力和时间,又可提高印刷效率。转轮排字法,是王祯的另一发明。他发现木活字在拣字过程中,几万个木活字一字排开,人们穿梭来往很不方便,于是他就设计制造了转轮排字盘,从而为提高拣字效率和减轻劳动强度创造了条件。

文献

原始文献

〔1〕(元)王祯:农书,农业出版社1963。

〔2〕王毓瑚注:王祯农书,农业出版社,1981。研究文献

〔3〕万国鼎:王祯和农书,中华书局,1962。

〔4〕中国科学院山东分院历史研究所:山东古代三大农学家,山东人民出版社,1962。

〔5〕西北农学院古农学研究室:中国古代农业科学家小传,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

关于养牛局局长是谁和王祯是谁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