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牛歌诀,怎么记忆元素周期表

养牛歌诀,怎么记忆元素周期表

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养牛歌诀,以及怎么记忆元素周期表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怎么记忆元素周期表

怎么记忆元素周期表

上了初三后,面对化学这门新学科,最先遇到的难题就是要背诵元素周期表。不少学生面对元素周期表表示很头疼。现在,各位背诵困难户的福音来了。下面的化学元素周期表顺口溜,可以帮助孩子们10分钟把周期表背下来。

记忆元素周期表

(一)

N氮O氧S硫,C碳P磷金Au;K钾I碘Al铝,钨的符号W。……

(二)

HHeLiBeB(氢氦锂铍硼)

CNOFNe(碳氮氧氟氖)

NaMgAlSiP(钠镁铝硅磷)

SClArKCa(硫氯氩钾钙)

五个五个背,比较顺口。

(三)

化合价:

一价请驴脚拿银,(一价氢氯钾钠银)

二价羊盖美背心。(二价氧钙镁钡锌)

一价钾钠氢氯银,二价氧钙钡镁锌;

三铝四硅五价磷,二三铁、二四碳;

一至五价都有氮,铜汞二价最常见。

正一铜氢钾钠银,正二铜镁钙钡锌;

三铝四硅四六硫,二四五氮三五磷;

一五七氯二三铁,二四六七锰为正;

碳有正四与正二,再把负价牢记心;

负一溴碘与氟氯,负二氧硫三氮磷。

初中常见原子团化合价口决:

负一硝酸氢氧根,负二硫酸碳酸根,

还有负三磷酸根,只有铵根是正一。

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

钠镁铝硅磷,硫氯氩钾钙。

记化合价,我们常用下面的口诀:

一价氢氯钾钠银,二价钙镁钡氧锌。

二铜三铝四七锰,二四六硫二四碳,

三价五价氮与磷,铁有二三要记清。

记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可以按照下面的口诀来记:

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

(四)

自编的小故事口诀,10分钟全背

在背诵之前先用2分钟时间看一个不伦不类的小故事:

侵害

从前,有一个富裕人家,用鲤鱼皮捧碳,煮熟鸡蛋供养着有福气的奶妈,这家有个很美丽的女儿,叫桂林,不过她有两颗绿色的大门牙(哇,太恐怖了吧),后来只

能嫁给了一个叫康太的反革命。刚嫁入门的那天,就被小姑子号称“铁姑”狠狠地捏了一把,亲娘一生气,当时就休克了。

这下不得了,娘家要上告了。铁姑的老爸和她的哥哥夜入县太爷府,把大印假偷走一直往西跑,跑到一个仙人住的地方。

这里风景优美:彩色贝壳蓝蓝的河,一只乌鸦用一缕长长的白巾牵来一只鹅,因为它们不喜欢冬天,所以要去南方,一路上还相互提醒:南方多雨,要注意防雷啊。

看完了吗?现在我们把这个故事浓缩一下,再用6分钟时间,把它背下来。

侵害

鲤皮捧碳蛋养福奶

那美女桂林留绿牙

嫁给康太反革命

铁姑捏痛新嫁者

生气休克

如此一告你

不得了

老爸银哥印西提

地点仙

(彩)色贝(壳)蓝(色河)

但(见)乌(鸦)(引)来鹅

一白巾供它牵

必不爱冬(天)

防雷啊!

好了,现在共用去8分钟时间,你已经把元素周期表背下来了,不信?那你再用余下的2分钟,对照一下:

第一周期:1氢(qīng)2氦(hài)----侵害

第二周期:3锂(lǐ)4铍(pí)5硼(péng)6碳(tàn)7氮(dàn)8氧(yǎng)9氟(fú)10氖(nǎi)----鲤皮捧碳蛋养福奶

第三周期:11钠(nà)12镁(měi)13铝(lǚ)14硅(guī)15磷(lín)16硫(liú)17氯(lǜ)18氩(yà)----那美女桂林留绿牙(那美女鬼流露绿牙)

第四周期:19钾(jiǎ)20钙(gài)21钪(kàng)22钛(tài)23钒(fán)24铬(gè)25锰(měng)----嫁改康太反革命

26铁(tiě)27钴(gǔ)28镍(niè)29铜(tóng)30锌(xīn)31镓(jiā)32锗(zhě)----铁姑捏痛新嫁者

33砷(shēn)34硒(xī)35溴(xiù)36氪(kè)----生气休克

第五周期:37铷(rú)38锶(sī)39钇(yǐ)40锆(gào)41铌(ní)----如此一告你

42钼(mù)43锝(dé)44钌(liǎo)----不得了

45铑(lǎo)46钯(bǎ)47银(yín)48镉(gé)49铟(yīn)50锡(xī)51锑(tī)----老把银哥印西堤

52碲(dì)53碘(diǎn)54氙(xiān)----地点仙

第六周期:55铯(sè)56钡(bèi)57镧(lán)----(彩)色贝(壳)蓝(色河)

72铪(hā)73钽(tǎn)74钨(wū)75铼(lái)76锇(é)----哈!但(见)乌(鸦)(引)来鹅

77铱(yī)78铂(bó)79金(jīn)80汞(gǒng)81铊(tā)82铅(qiān)----一白巾供它牵

83铋(bì)84钋(pō)85砹(ài)86氡(dōng)----必不爱冬(天)

第七周期:87钫(fāng)88镭(léi)89锕(ā)----很简单了~就是----防雷啊!

(五)

记忆力是人们积累知识、增长智慧的基本条件。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记忆力,最根本的是要教会学生记忆的方法,掌握记得快、记得牢的要领。笔者结合初中化学

知识,介绍几种巧妙的记忆方法。

一、比喻记忆法。

比喻记忆法就是运用比喻,把抽象的事理具体化,把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把陌生的东西熟悉化,从而增进大脑记忆的一种方法。

如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步骤中,把一氧化碳气体的通入和撤出,比喻为“早出,晚归”,把酒精灯的点燃和熄灭,比喻为“迟到,早退”。

又如把盐酸的性质和用途比喻为乌龟壳,并编成歌诀,帮助学生形象记忆。“盐酸性质乌龟壳,一头一尾四只脚脚,前爪金属、氧化物,后爪盐、碱一起捉。头衔酸碱指

示剂,尾巴除锈又制药”。

二、谐音记忆法。

通过谐音,可以使材料具有双重意义。这样一开始,识记材料便成双结对输入大脑,并分别与大脑中已有知识结构的不同层次相结合,等到回忆提取时,自然就多了

一条渠道。根据这一原理,我们可以对某些零散的、枯燥的、毫无意义的材料地进行谐音处理,以形成新奇有趣的语句,这样就容易输入和方便提取了。例如:

1、记忆元素周期表中1-20号元素,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钠镁铝硅磷,硫氯氩钾钙,谐音为“青海狸皮捧炭,蛋养弗奶。拉美旅归,林柳路呀”。解释:青海用狐

狸皮捧木炭,由蛋养出来的动物就不用喂奶。拉美旅行回来,树林中柳树夹道风景多么好呀!

2、地壳中所含元素质量分数由多到少的顺序,氧硅铝铁钙,钠钾镁,谐音为“养龟铝铁盖,哪家没青(菜)?”。

3、电解水时,正负极产生的气体,谐音为“父亲养羊”。(负极氢气,阳极氧气。)

4、金属活动性顺序,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谐音为“假(乞)丐拉美旅,心铁喜牵轻,统共一百斤”。

5、液态氮的沸点为-196℃,液态氧的沸点为-183℃,谐音记忆为“一把伞,依旧漏”。(183-196)

6、酸的pH<7,用谐音记忆“3(酸)<7”。

三、歌诀记忆法。

歌诀记忆法,语音和谐,节奏鲜明,顿挫有致,琅琅上口,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便于存储,又利于检索。应用歌诀记忆法应注意:不难记的无须编成歌诀,

歌诀最好自己编写;歌诀一定要准确简炼对别人编写的歌诀要认真理解,现举例如下:

1、记忆元素符号口诀:C碳O氧H氢,N氮K钾P是磷;Mg,Ag镁和银,Hg是汞叫水银;Sn,Zn锡和锌,Cu,Au铜和金。

2、氢气还原氧化铜的步骤口诀:先通氢,后点灯,操作顺序要记清;黑色变红把灯撤,试管冷却再停氢;先点后通要爆炸,先停后撤要氧化。

3、液体试剂取用口诀:取液手不抖,标签对虎口,顺壁往下滑,眼把量来瞅。

4、碱盐类溶解性表的规律可编成如下口诀记忆:

溶碱钾钠钡钙铵,其余属碱都沉淀。

钾、钠铵盐硝酸盐,都能溶于水中间。

盐酸盐不溶银亚汞,硫酸盐不溶钡和铅。

碳酸盐很简单,能溶只有钾钠铵。

5、制氧气口诀:

二氧化锰氯酸钾;混和均匀把热加。

制氧装置有特点;底高口低略倾斜。

6、集气口诀:

与水作用排气法;根据密度定上下。

不溶微溶排水法;所得气体纯度大。

7、电解水口诀:

正氧体小能助燃;负氢体大能燃烧。

8、常见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口诀:

氟氯溴碘负一价;正一氢银与钾钠。

氧的负二先记清;正二镁钙钡和锌。

正三是铝正四硅;下面再把变价归。

全部金属是正价;一二铜来二三铁。

锰正二四与六七;碳的二四要牢记。

非金属负主正不齐;氯的负一正一五七。

氮磷负三与正五;不同磷三氮二四。

硫有负二正四六;边记边用就会熟。

四、概括记忆法

概括记忆法,是在对知识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将所学的内容加以系统总结和高度概括,使它变成一个或一组简单的“信息符号”。经过概括的内容记住了,在使用时

,就会有助于联想它的具体细节。它的特点是简化系统,处理信息,大大减轻记忆负担,提高记忆效率。是一种较为有效的记忆方法。现举例如下:

1、顺序概括。把识记材料按原顺序概括,记忆时突出顺序性。这样概括起来顺口,记起来便当,需要回忆时,再添上内容就行了。如:

实验室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步骤概括为:一检二装三固定,四满五热六收集,七移导管八熄灯。

根据化合价写化学式的步骤概括为:一排顺序二标价,第三约简再交叉。

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为:一写二配三注。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步骤为:设、方、关、比、算、答。

鉴别物质的过程归纳为:一取样,二配液,三操作,四现象,五结论。

2、数字概括就是用数字来概括识记材料。例:催化剂概念要点是“一变两不变”。过滤应注意事项为“一帖二低三靠”。化学药品取用要遵守“三不”原则;酒精灯的

使用应做到“两个绝对”;工业生产中污染水的因素是“三废”等。

除以上方法外,还有编写故事法,类比联想法,改错记忆法,自测记忆法等,在此不再详述。总之通过指导学生对这些方法的运用,使课本中枯燥的材料变得饶有趣味,使呆板的知识变得活泼生动,让学生乐学易记,减轻了学生的记忆负担,提高了学生的记忆效率,培养了学生的记忆能力。

一个不伦不类的小故事

侵害

从前,有一个富裕人家,用鲤鱼皮捧碳,煮熟鸡蛋供养着有福气的奶妈,这家有个很美丽的女儿,叫桂林,不过她有两颗绿色的大门牙,后来只能嫁给了一个叫康太的反革命。刚嫁入门的那天,就被小姑子号称“铁姑”狠狠地捏了一把,亲娘一生气,当时就休克了。

这下不得了,娘家要上告了。铁姑的老爸和她的哥哥夜入县太爷府,把大印假偷走一直往西跑,跑到一个仙人住的地方。

这里风景优美:彩色贝壳蓝蓝的河,一只乌鸦用一缕长长的白巾牵来一只鹅,因为它们不喜欢冬天,所以要去南方,一路上还相互提醒:南方多雨,要注意防雷啊。

看完了吗?

现在我们把这个故事浓缩一下,

再用6分钟时间,把它背下来。

侵害

鲤皮捧碳蛋养福奶

那美女桂林留绿牙嫁给康太反革命

铁姑捏痛新嫁者生气休克

如此一告你不得了

老爸银哥印西提地点仙

(彩)色贝(壳)蓝(色)河

但(见)乌(鸦)(引)来鹅

一白巾供它牵必不爱冬(天)

防雷啊!

好了,

现在共用去8分钟时间,

你已经把元素周期表背下来了,

不信?那你再用余下的2分钟,

对照一下:

第一周期:

氢氦——侵害

第二周期:

锂铍硼碳氮氧氟氖——鲤皮捧碳蛋养福奶

第三周期:

钠镁铝硅磷硫氯氩——那美女桂林留绿牙

第四周期:

钾钙钪钛钒铬锰——嫁给康太反革命

铁钴镍铜锌镓锗——铁姑捏痛新嫁者

砷硒溴氪——生气休克

第五周期:

铷锶钇锆铌——如此一告你

钼锝钌——不得了

铑钯银镉铟锡锑——老爸银哥印西提

碲碘氙——地点仙

第六周期:

铯钡镧铪——(彩)色贝(壳)蓝(色)河

钽钨铼锇——但(见)乌(鸦)(引)来鹅

铱铂金汞砣铅——一白巾供它牵

铋钋砹氡——必不爱冬(天)

第七周期:

钫镭锕——防雷啊!

下面是竖着按族背:

氢锂钠钾铷铯钫——请李娜加入私访

铍镁钙锶钡镭——媲美盖茨被累

硼铝镓铟铊——碰女嫁音他

碳硅锗锡铅——探归者西迁

氮磷砷锑铋——蛋临身体闭

氧硫硒碲钋——养牛西蹄扑

氟氯溴碘砹——父女绣点爱

氦氖氩氪氙氡——害耐亚克先动

二十四节气对人体生命的影响有哪些

二十四节气对人体生命的影响有哪些

自然界一切生物都与四季二十四节气息息相关,人也不能脱离天地气息而存在。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九窍、皮肉骨筋等组织的机能活劝-无不受四季二十四节气变化影响。

(《内经素问·宝命全形论》里说:“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内经素问·六节脏象论》里云:“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这些都说明人体要依靠天地之气提供的物质条件而获得生存,同时还要适应四时阴阳的变化规律,才能发育成长。明代医学家张景岳所说:“春应肝而养生,夏应心而养长,长夏应脾而养化,秋应肺而养收,冬应肾而养藏。”说明人体五脏的生理活动必须适应四时阴阳的变化,才能与外界环境保持协调平衡。这与现代科学认为的“生命产生的条件,正是天地间物质与能量相互作用的结果”的看法是基本一致的。人类需要摄取饮食,呼吸空气,与大自然进行物质交换,从而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活动。

1.四季二十四节气和人体的关系四季二十四节气和人体关系密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四季二十四节气影响人体的精神活动我国古代医学名著《黄帝内经》里有一篇专门讨论四时气候变化对人体精神活动的影响,即《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对于此篇,《黄帝内经直解》指出:“四气调神者,随春夏秋冬四时之气,调肝、心、脾、肺、肾五脏之神志也。”著名医学家吴鹤皋也说:“言顺于四时之气,调摄精神,亦上医治未病也”,所以篇名叫“四气调神”。这里的“四气”,即春、夏、秋、冬四时气候;“神”,指人们的精神意志。四时气候变化,是外在环境的一个主要方面,精神活动,则是人体内在脏气活动的主宰,内在脏气与外在环境间取得统一协调,才能保证身体健康。

(2)四季二十四节气影响人体的气血活动我国中医学认为,外界气候变化对人体气血的影响也是显著的,如《内经素问·八正神明论》里说:“天温日明,则人血淖液而卫气浮,故血易泻,气易行;天寒日阴,则人血凝泣而卫气沉。”意思是说,在天热时则气血畅通易行,天寒时则气血凝滞沉涩。

《内经素问·脉要精微论》里还说:四时的脉象,春脉浮而滑利,好像鱼儿游在水波之中;夏脉则在皮肤之上,脉象盛满如同万物茂盛繁荣;秋脉则在皮肤之下,好像蛰虫将要伏藏的样子;冬脉则沉伏在骨,犹如蛰虫藏伏得很固密,又如冬季人们避寒深居室内。

以上充分说明了自然界气候的变化对人体气血经脉的影响是显著的。若气候的变化超出了人体适应的范围,则会使气血的运行发生障碍。如《黄帝内经》里说:“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这里的泣而不行,就是寒邪侵袭于脉外,使血脉流行不畅;若寒邪侵入脉中,则血病影响及气,脉气不能畅通,就要突然发生疼痛。

(3)四季二十四节气与人体的五脏活动密切相关在《内经素问·金匮真言论》里曾明确提出“五脏应四时,各有收应”的问题,即五脏和自然界四时阴阳相应,各有影响。在《内经素问·六节脏象论》里则具体地说:“心者,生之本……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肺者,气之本……为阳中之太阴,通于秋气;肾者……为阴中之少阴,通于冬气;肝者,罢极之本……为阳中之少阳,通于春气……”此外在《黄帝内经》里还有肝主春、心主夏、脾主长夏、肺主秋、肾主冬的明文记载。

事实上,四时气候对五脏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就拿夏季来说,夏季是人体新陈代谢最为活跃的时期,尤其是窒外活动特别多,而且活动量也相对增大,再加上夏天昼长夜短,天气特别炎热,故睡眠时间也较其他季节少一些。这样,就使得体内的能量消耗很多,血液循环加快,汗出亦多。因此,在夏季,心脏的负担特别重,如果不注意加强对心脏功能的保健,很容易使其受到损害。由此可见,中医提出“心主夏”的观点是正确的。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我国古代,对一年季节的划分,一向有四季和五季两种方法,因人体有五脏,故常用五脏与五季相配台来说明人体五脏的季节变化。

(4)四季二十四节气影响人体的水液代谢关于这一点,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过论述,如《内经灵枢·五癃津液别》篇里说:“天暑衣厚则腠理开,故汗出……天寒则腠理闭,气湿不行,水下留于膀胱,则为溺与气。”意思是说,在春夏之季,气血容易趋向于表,表现为皮肤松弛,疏泄多汗等;而秋冬阳气收藏,气血容易趋向于里,表现为皮肤致密,少汗多溺等,以维持和调节人与自然的统一。

2.不顺应“四时之法”对人体的危害所谓“四时之法”,是说人类要适应四时阴阳的变化规律才能发育成长。春、夏、秋、冬,四时自然气候的变化,与人的生命活动也是对立的两方,人体必须适应四时气候变化来维持生命活动。否则,人体生理节律就会受到干扰,抗病能力和适应能力就会降低。即使不会因感受外邪而致病,也会导致内脏功能失调而发生病变。

《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里明确指出:

“寒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

这清楚地说明了人们在养牛中要顺应四时阴阳这个根本。

它围绕着“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的基本观点,讨论了养生的原则,提出了平调阴阳、以合四时的理论,即主动调节内脏与外部环境的协调,才能保证身体健康。

如果不顺应四时阴阳,人又会怎样呢?《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里说:

“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

这段话的大意是说:若在春天不好好养生,违背了舂生之气,体内的少阳之气不能生发,就要发生肝气内郁的病变;若在夏天不注意保养,违逆了夏长之气,太阳之气不能生长,就要发生心气虚的病变;到了秋天,若违逆了秋收之气,太阴之气不能收敛,就要发生肺热胀满喘息的病变;到了冬天,不好好养生,违逆了冬藏之气,少阴之气不能闭藏,就要发生肾气不能蓄藏的病变。

这段话告诫人们,若破坏了五脏适应四时阴阳变化的正常规律,不可避免地要导致人体内外环境的平衡失调而发生病变,甚至危及生命。

所以,中医养生学把适应四时阴阳看作是一切生物维持生存的重要条件。所谓“适者生存”,仍是生物界不可逾越的客观规律。

3.春季六节气与人的生命健康(1)春季所引起的人体的生理变化春天是给万物带来生机的季节。当自然界阳气开始生发之时,“人与天地相应”,此时人体之阳气也顺应自然,向上向外疏发,其生理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①气血活动加强,新陈代谢开始旺盛中医学认为,外界气候变化对人体气血的影响是显著的,如在天热时气血畅通易行,天寒时则气血凝滞沉涩。而春天之气候介于炎热的夏天和寒冷的冬天之间,气候温和,故气血活动亦介于二季之间的状态,即春天的气血活动逐渐增加。这种情况可从脉象上反映出来,正如《索问·脉要精微论》说:“春曰浮,如鱼之游在波”,意思是说春天人体的脉搏浮而滑利,好像鱼儿游在水波之中。阳气,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即代表着人体新陈代谢的能力,阳气的生发意味着人类新陈代谢开始旺盛起来。

②肝主春,肝气开始亢蛊《素问·金匮真言论》曾明确提出“五脏应四时,各有收受”的问题,即人体五脏和自然界的四时阴阳相应,各有影响。具体到春天,即是“肝者……为阳中之少阳,于春气”。此外,在《黄帝内经》里还有“肝主舂”的记载,所谓“肝主春”,即是说人体肝脏与春季相应,肝的功能在春季比较旺盛,具体表现为盱主藏血、肝主疏泄的功能逐渐加强。由于气候温和,人们的户外活动逐步多起来,因此,肝所藏之血流向四肢。春天随着气候的转暖和户外活动的增多,人们的精神活动亦开始活跃起来。这些生理上的变化,都给春天的饮食提出了新的要求。

(2)春季有害物质对人体的影响然而,春季六节气里一些对人体有害的东西,如致病的微生物、细菌、病毒等,也会乘机而动、乘虚而人,各种病虫害猖獗,给人们造成巨大的祸害,在我国南方这种情况尤为明显。

中医学认为,春天的气候特征是以风气为主令,而风邪既可单独作为致病因素,也常与其他邪气兼夹为病。当风邪侵袭人体后,一般可产生下述病理变化:

一是伤人上部,如伤风感冒中常见的头项疼痛、鼻塞、流涕、咽喉痒痛等症状,又如风水一症起初也以眼睑水肿为多见。

二是病变范围广,由于风邪善行数变,变化无定,往往上下窜扰,故病变范围较广,住表可稽留于皮毛或肌肉腠理之间,或游定于经脉之中;逆于上,可直达额顶;犯于下,可侵及腰膝胫腓等。

三是“风胜则动”,其证以动为特点,故凡见肢体运动异常,如抽搐、痉挛、颤抖、蠕动,甚至角弓反张、颈项强直等症往往责之于风,而列为风病。

四是兼杂为病,即指风邪常与其他邪气相兼合并侵犯人体。如在长夏之季,风邪常与湿邪一起侵袭脾土,往往町见消化不良、腹胀、腹泻等脾胃受损的症状;若与热合则方风热,与寒合则为风寒,或风寒湿三气杂至而侵袭人体,即人们常说的风热外感、风寒外感、风湿痹静等。此外,风还可与体内之病理产物如痰相结合而成风痰,风痰上犯又可引起种种病症。

医疗气象学证实:在大风呼啸时,空气中的冲撞摩擦噪音会使人心里感到烦躁不适,特别是在音频过低,甚至达到“次声波”的标准时。科学家们已经发现次声波是杀人的声波,它能直接影响人体的神经中枢系统,使爪头痛、恶心、烦躁,甚至致人于死地。同时,猛烈的大风常使空气中的“维生素”——负氧离子严重减少,导致那些对天气变化敏感的人体内的化学过程发生变化,在血中开始分泌大量的血清素,让人感到神经紧张、压抑和疲劳,并会引起一些人的甲状腺负担过重。

此外,大风使地表蒸发强烈,驱走大量水气,空气湿度减小,这会使人口干唇裂,鼻腔粘膜变得干燥,防病功能亦随之下降,使许多病菌乘虚而入,从而导致呼吸道疾病发生,如支气管炎、流感、肺结核等。这些疾病的广泛流行,也往往是“风助病威”的结果。故《黄帝内经》里又说:“风者,百病之始也”。

(3)春季六节气分别对生命健康的影响①立春立春是春季的第一个季节。立春后,气候向暖,阳气始发,气温渐渐上升。立春之后,人体变化也由此开始。肝木应于春时,从立春之日起,人体少阳开始升发,肝阳、肝火、肝风也随着春季阳气的升发而上升。所以,立春后应注意肝脏的生理特征,疏泄肝气,保持情绪的稳定,使肝气条畅而不影响其他脏腑。

②雨水雨水时节,人体的肝阳、肝火、肝风更会随着春季的阳气升发而上升,所以更应特别注意肝气的疏泄条达。自然界一派生机,特别是南方地区,万物欣欣向荣。养生者亦须振裔精神,勃发朝气,志蓄于心,身有所务。

⑤惊蛰惊蛰时节,人体中的肝阳之气渐升,阴血相对不足,养生应顺乎阳气的升发、万物始生的特点,使自身的精神、情志、气血也如春天一样舒展畅达,生机盎然。饮食起居应顺肝之性,助益脾气,令五脏和平。老年人更要注意身体的保养,元代丘处机在《摄身消息论》中说:“当春之时,食味宜减酸益甘,以养脾气。……天气寒暖不一,不可顿去棉衣。老人气弱骨疏,风冷易伤腠理,备夹衣遇暖易之,一重渐一重,不可暴去。”这也即是俗话所谓的“春焐”。

④春分春分对人体而言,重要意义仅次于夏至、冬至,对健康也有较大的影响。

春天高血压病多发,也容易产生眩晕、失眠等症。而且也是精神病的好发时间,所以凋摄情志颇为重要。

人们应顺应春季生机盎然的特点,多做户外活动,调摄情志。如野外放风筝、沐浴阳光、呼吸清新空气、嬉戏玩乐,将一切烦恼置之度外,迎天顺气、随风送忧。

⑤清明清明时节,气候潮湿,容易使人产生疲倦嗜睡的感觉,而乍暖乍寒的多变天气容易使人受凉感冒,发生扁桃体炎、支气管炎、肺炎;春季又是呼吸道传染病,如白喉、猩红热、百日咳、麻疹、水痘、流脑等疾患的多发季节。清明以后,多种慢性疾病易复发,如关节炎、精神病、哮喘等,有慢性病的人在这段时间内要忌食易发病食物,如海鱼、海虾、海蟹、咸菜、竹笋、毛笋、羊肉、公鸡等,避免旧病复发。

⑥谷雨谷雨时节气温升高和雨量增多,人体在这段时间内更为困乏,所以要注意锻炼身体。

4.夏季六节气与人的生命健康在夏季,人类为了适应大自然的变化,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一种能悉知外界环境变化的能力,并能自动调节其生理活动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1)夏季所引起的人体的生理变化在夏季人的生理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①气血运行旺盛夏季主阳,是阳升之极,阳气盛、气温高,充于外表,人体阳气运行畅达于外,气血趋向于体表。此外,即使在一天之中,昼夜晨昏气温的变化也对人体气血盛衰产生相应的影响,人体的阳气“一日而主外,平旦阳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可见,人体阳气的盛衰是随着昼夜阴阳盛衰消长的变化而呈节律性变化的,这就为饮食养生的每日三餐的选择与调配提供了理论依据。另一方面,从人体脉象上也可以进一步反映出气血活动的变化。《素问·脉要精微沦》说:“天地之变,阴阳之应……四变之动。脉与之上下……夏应中矩……夏至四十五日,阴气微上,阳气微下……”。意思是指四时气候的变化,人的脉象也相应上下变动,所以夏天的脉象应合于矩之象洪大方正。夏至节后的四十五天,自然界的阴气渐渐上升,夏天的盛阳开始渐渐下降,这就是夏季阴阳升降、脉象变化的特征。

②人体津液外泄夏季炎热,易使人体腠理开泄、津液外泄,出汗量(汗液是指津液通过阳气的蒸腾气化后,从汗孔排出之液体)要远远大于其他季节。正常情况下,人体汗液的排泄有赖于卫气对腠理的开合作用,腠理开则汗液排泄,腠理闭则无汗。由于汗液为津液所化,血与津液同出一源(中医有“血汗同源”之说),而血又为心所主,故又有“汗为心之液”之称。夏又与心气相通,夏季多汗则易使心气涣散而不收,故夏季保存或及时补充津液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夏季进行饮食养生要充分考虑这一生理的变化,以及时达到补充人体津液外泄过多而造成的津液亏乏、阴精耗伤的目的。

⑤人体心脏与夏相应人体五脏功能都随四时、阴阳五行的变化而变化。《素问·六节藏象论》中具体说到:“心者,生之本……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所谓“心通于夏气”,是说人体心脏与夏相应,心的生理功能在夏季比较旺盛,具体表现在心主血脉,气血旺盛,运行畅达;汗液排泄增加;阳气充,浮于外,功能活动亦加强,精力充沛。因此,为了更好地在夏季应用饮食养生,必须把握时令与脏腑的关系,在夏季3个月里做到有目的的补充心脏所消耗的能量,以保护心气。

(2)夏天6节气分别对人体健康的影响①立夏立夏是夏季开始的第一个节气,立夏时节应早睡早起,多沐浴阳光,注意情志的调养,保持肝气的疏泄,否则,就会伤及心气,以致秋冬季节易生疾病。

立夏是春夏之交,是儿童发育最快的时候,所以,日常生活饮食要注意儿童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及时补充钙质、维生素及食物营养,更要注意儿童和青少年的衣着和体育锻炼。

舂夏之交,在饮食上应注意忌食性热升发之物,以免耗气伤津;同时也不宜过早食用生冷食物,以免损伤脾胃阳气。随着气温的逐渐升高,日常食物也容易变质,夏季应避免食入不洁食物,以防发生肠道病变。

②小满小满时节,万物繁茂,生长最旺盛,人体生理活动也处于最旺盛的时期,消耗的营养物质为四季最多,所以,应及时适当补充,才能使身体不受损伤。时至夏日,治病用药时要偏于清凉,如菊花、芦根、沙参、元参、百合、绿豆、扁豆、山药、冬瓜之类,配伍煎水代茶、煮粥均可,切忌过于温热,损伤阴津;也不宜过于寒凉滋腻,反使暑热内伏,不能透发。时至小满,“春困夏乏”,使人精神不易集中,应经常到户外活动,吸纳大自然清阳之气,以满足人体各种活动的需要。

芒种时节,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将进入多雨的黄梅时期。黄梅雨季,一般约为一个月左右时间,一般在芒种后数日“入梅”(“进梅”)。黄梅时节,多雨潮湿,由于湿气能伤脾胃,故此时要注意保护脾胃,少食油腻,以免外湿影响消化功能。

其时,阳气旺盛,天气炎热,稍有不慎极易发生生疾病,如急性肠胃炎、中暑、日光性皮炎、日光性眼炎等,都是夏季的多发疾病,痢疾、乙脑、伤寒等都是夏季易发的传染病,应注意预防。

③夏至夏至以后,太阳逐渐南移,白昼自此逐渐缩短。但由于太阳辐射到地面的热量,仍比地面向空中发散的多,故在短期内气温继续升高。

自夏至日至立秋后的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炎热之阶段,也是人体调补和治疗宿疾的最佳时期之一。夏至日,是一年中阴阳气交的关键。冬季易发的慢性疾病,利用夏季病情平稳时期进行调补,对治愈或减轻慢性病的复发有较好的作用。故祖国医学对冬病夏治非常重视。古书云:“春夏养阳”,即是说在夏天调补时要偏于温补人体的阳气,顺应舂夏阳气旺盛的变化,这对于易感受阴寒之气及阳虚病人尤为重要。

④小暑小暑时节,万物繁荣秀丽,天地气交,人们可晚睡早起,情志愉快不怒,适当活动,使体内阳气向外宣泄,才能与“夏长”之气相适应,符合夏季养“长”之机。这段时问应适当参加户外的活动。较为合适的娱乐活动如听音乐,可使人忘却夏季炎热的烦恼,音乐悠扬舒缓的旋律、节奏、音调,对人体都是一种良性刺激,能改善大脑及各系统功能,协调各系统器官的正常活动,促进血液流通,增加消化液的分泌,还能提高人的修养,“听曲消愁,有胜于服药矣”。另外,电影亦有同样的作用,但要避免过于疲劳。看完电视后,用肥皂洗脸,可以洗去电视荧屏静电荷带来的污染。但是,老人、儿童、体弱者,应适当减少户外活动,避免中暑。

⑤大暑大暑,正值中伏前后,我国大部分地区已进入一年中最热的时期。

由于天气炎热,食欲减退,食物选择要以清淡芳香为主,清淡易消化,芳香刺激食欲。同时,进食要定时定量,可提高胃液分泌量,增加食欲。要多饮开水,饮用时加少量食盐。适当吃些瓜果冷饮,可起到降温防暑的作用,特别是新鲜果汁,如橙汁、苹果汁、柠檬汁、番茄汁、西瓜汁、菠萝汁等。但要注意冷饮不能吃得过多,否则,冷饮刺激肠胃道内壁,减少消化酶的分泌,会发生肠胃疾病,出现食欲减退、消化不良等症状。例如西瓜,虽是一种消暑利尿的佳品,若吃多了也会肚腹膨胀,不利消化,再则小便增多,也会使人感觉疲劳,尤其是小儿、老人和有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肠胃炎、内脏下垂等气虚病人,更不宜多食。这段时间气温很高,生活中应注意不要食用变质或不洁食物,切勿生食海鲜,不吃醉、糟及炝类食物,以防消化道疾病的出现。

5.秋季六节气与人的生命健康秋季的主气是“燥”,在人体内,肺属燥金,其气应秋。秋高气爽,空气清新,有利于肺主气、司呼吸之功能;但到秋分以后燥气过盛,与风相合形成风燥之邪,必首先侵袭肺所主的皮毛和鼻窍,若肺的宣发正常,就能很快作出应答,将卫气宣发输布至皮肤、鼻窍,使皮肤、毛发滋滋润,腠理致密,鼻窍通利,则无论何种燥邪均不能进入体内,使人们可以顺利地度过秋季。假如秋燥之气太盛,超过了人体的防御能力,或虽燥邪不盛,而肺本身的主气、宣发功能薄弱,无力适应秋季的气候变化,无力抵御外邪,则肺所主的皮毛、鼻窍和肺自身就首当其冲,会受到燥邪的危害而产生一系列的病变。

燥邪为病,有外燥、内燥之分:外燥是自然界燥邪从鼻窍、皮毛而入,常从肺卫开始,但有温燥、凉燥之别;内燥多由汗下太过,或精血内夺,或年老液亏,以致机体阴津枯涸所致。

燥邪为病的主要病理特点是:

一是燥易伤肺,因肺喜清肃濡润,主呼吸而与大气相通,外合毛皮,故外界燥邪极易伤肺和肺所主之地。

二是燥胜则干,在自然界可出现田地龟裂、禾苗枯槁、树叶焦黄;在人体,燥邪耗伤津液,也会出现一派干涸之象,如鼻干、喉干、咽干、口干、舌干、皮肤干燥皱裂,大便干燥、艰涩等等。故无论外燥、内燥,一旦发病,均可出现上述津枯液干之象。当然,内燥不限于肺,其他脏器的阴亏液竭,亦可形成内燥之证。

在初秋七月,暑气余威尚盛,又兼雨水甚多,所以中医学将农历七月称为长夏。长夏主湿,脾主长夏,所以早秋七月以脾胃病居多。脾喜燥恶湿,湿邪留滞,最易困脾。湿为阴邪,易阴遏气机,损伤阳气,致脾阳不振,运化无权,水湿停聚,发为水肿或腹泻;何况长夏七月,天气尚热,人们喜食生冷瓜果、冰冻饮料,更助湿邪,损伤脾阳,所以秋七月易见腹满、腹泻之症。脾阳不振,不能运化水湿,水湿停聚而生痰。早秋脾伤于湿,可为冬天的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的复发种下痫根,所以《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秋伤于湿,冬生咳嗽”。湿性重着,外湿之邪,侵犯经络筋骨,使经筋阻痹,可出现“湿痹”、“着痹”。

由上述可见,由于秋季气候变化复杂,不但多见其主气“燥”所引起的各种病症,还可见长夏湿邪为患所致的多种疾病,并为冬季常见的慢性病种下了病根,所以,秋季饮食养生就须针对天地变化特征、人体生理病理特点而选择相应的饮食。

(3)秋季六节气分别对人体健康的影响①立秋立秋正值末伏前后,气温虽然开始下降,但还有“秋老虎”的威势,江南地区的气温仍可高达35℃以上,夏日的余威仍然仔在。立秋后,虽然气温仍高,但早晚气温比夏天要低一点。人们锻炼要注意,应避免在车辆过多的道路上晨练;晨练不宜过早,应在太阳升起之后;出汗后应用干毛巾擦干,或及时洗澡换衣服,以防感冒。

立秋后阳气转衰,阴气日上,自然界由生长开始向收藏转变,故养生原则应转向敛神、降气、润燥、抑肺扶肝,这样才能保持五脏无偏。善养生者,须早睡早起,以旺生气;收敛神气,以避杀气。饮食增酸减辛,以助肝气。

②处暑处暑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逐渐下降,雨量减少,空气中的湿度也相对减少,使人有秋高气爽之感。但此时燥气也开始生成,人们会感到皮肤、口鼻相对干燥,故应注意秋燥的预防,多吃甘寒汁多的食物,如各种水果、麦冬、芦根等。

处暑时节,人们应早睡早起,以使情绪安定宁静,预防自然界的肃杀之气对人的影响;收敛神气,使情志与“秋收”相应,符合秋季养“收”之机。人体也是处于收获的时期,机体已由活跃、外向、支付阶段,转变过渡到沉静、内向、积蓄的阶段。又由于夏季人体消耗多而吸收少.故在天气稍凉之肘,应注意机体的补充,故秋天又是进补的重要季节。秋天阳气由升浮趋于沉降,生理功能趋于平静,阳气逐渐衰退,要注意起居调节,防止受寒寒。虽有时气温还偏炎热(如秋老虎天气),电不宜再多食冰糕之类冷饮食品,以保护脾胃消化功能。

③白露白露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气候转凉,天气偏于干燥。秋气应肺,燥气可耗伤脯阴,故会产生口干咽燥、干咳少痰、皮肤干燥、便秘等症状。这些都是秋季养生进补时应考虑的因素,“燥者濡之”、“上燥清气,中燥增液,下燥养血”,是秋天进补的重要原则。选择药物应偏于柔润温养,但又应温而不热,凉而不寒,总以不伤阴不耗阴为要。清燥救肺汤(沙参、麦冬、桑叶、胡麻仁、甘草、杏仁、石膏、阿胶、枇杷时)是重要的秋令进补方之一,对于秋燥伤津,要多吃些蔬菜、水果,如生梨、荸荠、甘蔗之类,以润肺生津,尤以柚子为最佳果品。

白露还是风湿病、高血压病容易复发的时节,所以要注意保暖,夜晚可盖薄被,不要再赤膊贪凉,正如俗活所说:“白露身不露”,以免引发旧疾,或感染新恙。晨起外出,宜暖其服,勿空其腹,但食勿过饱,免生壅塞,不利气机运转。

④秋分秋分时节,秋风送爽,是人们感觉最舒适的一个时节,故在此时应多去户外活动。动静结合,调心肺,动身形,畅达神态,流通气血,对身心健康大有裨益。高雅艺术的无穷魅力,会唤起无限的生活情趣。

⑤寒露寒露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天气转寒,小儿、老人尤要随时留意,免受风寒。但又要注意适当“秋冻”,即中国传统保养法之“薄衣法”。“薄衣法”就是在气候开始转凉时,慢慢增加衣服来逐渐锻炼机体抗寒能力的一种方法。使人体的毛孔处于关闭状态,抗寒的能力就会大大增强,这对体弱者预防感冒极为有益。当然,“薄衣法”并非要求人去挨冻,其原则是以穿衣不出汗为度,随气温的高低和运动的强度,及时更换衣服,避免

我国有哪些描写饮食文化的著作

我国有哪些描写饮食文化的著作

《食珍录》

这是我国古代饮食专书之一,写于南北朝时期。南朝宋时,余姚人虞宗是一位美信家,他官职是黄门郎,到南朝齐时升为太子庶子,后来担任祠部尚书。公元483至493年,武帝在位。有一次皇帝向他问起烹饪的秘诀,谈得投机,皇帝不觉醉了,非常难受,虞宗就献上“醒酒鲭”,算是帮了皇帝的大忙。

虞宗的《食珍录》里,记载有六朝帝王名门家中最珍贵的烹饪各物。例如,“炀帝御厨用九牙盘食”,“谢传有汤法”,“韩约能作樱桃,其色不变”,“金陵寒具嚼著惊动十里人”,等等。这些都反映出我国古代饮食文化的高度成就。

《清异录》

北宋人陶谷撰著的《清异录》,是他杂采隋唐至五代曲故所写的一部随笔集。书中包括天文、地理、草木等37个门类,共有648条有关内容。其中和饮食有关的果、蔬、禽、兽、鱼、酒、茗、馔八个门类,共238条,占全书三分之一强。文字具有消遣取乐的幽默风格,从多方面反映了丰富的饮食文化史。书中记载隋代的《谢讽食经》、唐代韦巨源的《烧尾食单》,是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隋唐两代宫廷与官府筵席唯一较为齐全的食单。其他如:果、菜、禽、兽、鱼等烹饪原料,有的写其营养价值,有的谈到烹调技法,都是研究烹饪技术发展的可贵资料。

《食经》

谢讽著的《食经》成书于隋代,是饮食文化史上有名的著作之一。此书记载南北朝、隋代食品各目约五十种。其中有脍、羹、饼、糕、卷、炙、面、寒具,包括以动物原料为主制成的菜肴,如“飞孪脍”、“剔缕鸡”、“剪云斫鱼羹”等。从有的各目前冠经人各来看,如“北齐武成王生羊脍”、“越国公碎金饭”、“虞公断醒”、“永加王烙羊”、“成美公藏”、“含春侯新治月华饭”等,都是王侯贵族的饮馔。而有的各目讲究,如“千金碎香饼”、“乾炙满天星含浆饼”、“撮高巧装坛样饼”等,反映出当时饮馔已达到非常精美高贵的水平。

养牛歌诀和怎么记忆元素周期表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