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牛集资入股?敖润苏莫苏木的牧区发展

养牛集资入股?敖润苏莫苏木的牧区发展

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养牛集资入股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养牛集资入股以及敖润苏莫苏木的牧区发展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有了解蒙牛的吗可以说说蒙牛名称来历吗

有了解蒙牛的吗可以说说蒙牛名称来历吗

牛根生,1958年1月出生于呼和浩特,蒙牛集团创始人,老牛基金会创始人、名誉会长。

1978年,20岁的牛根生进入了养牛场工作,5年后牛根生进入了伊利,从一名洗瓶工干起,随后逐步升任车间主任,1992年起担任伊利的经营副总裁,1998年,牛根生被伊利董事会免职。免职并没有理由,功高盖主成了唯一的解析。

当时牛根生可没有这么轻松。离开了伊利,他心里很不是滋味。这一年他四十三岁,去了人才市场,四十岁以上的年龄在这里已经不被考虑。牛根生人如其名,身材魁梧,声音洪亮,不是轻言失败的人。

牛根生在乳品行业素有“乳业怪才”之称,有着十多年乳品行业经营管理经验。和他一起被免职的还有几位伊利的中层干部,他们聚在一起,决心重新干起乳业这一行。企业最难解决的人才问题却是牛根生最早解决,也是最容易解决的问题。

牛根生说:“也许是我在伊利就喜欢给下属发钱,名声在外。”原来,牛根生在伊利集团时,当时他的最高年薪达到108万元人民币,他常拿出来和大家一齐分享。大家都觉得把钱交给牛根生放心。

当初和牛根生一起创业、现任蒙牛集团冰淇淋公司总经理的孙玉斌说:“牛总出来没有拉过我们一个人,总是教育我们在伊利好好工作。为什么在当时那种条件下,我们还要跟着他干呢?我们一直在他的培养下,学到了很多东西,也认为他有能力重新做好一家企业。”

当时几个人手中都有一些伊利的原始股票,他们把这些股票卖掉,凑了100多万元。他们花了200元租了一单间办公室,在这里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成立了,牛根生兼任董事长和总裁。然而区区100万显然不够。

牛根生过去的老下属听说这个情况,纷纷投资蒙牛。在这些人的带动下,他们的亲戚、朋友、所有业务关系都开始把钱投给牛根生。这些人之所以敢把钱交给牛根生,是因为他们相信他的能力。本刊记者采访中了解到,许多当年的股东觉得牛根生一定能做起一个大企业。

然而事情并不总是一帆风顺。当时蒙牛在非常简陋的办公室里,一些创业伙伴及他们的朋友、家属、业务伙伴送来一笔笔现金。突然有人向国家有关部门告发,说这里有一个非法集资窝点。结果有关部门一查,发现有700多万元人民币,没想到这样不起眼的地方居然藏了这么多钱,准备要按非法集资处理,蒙牛通过各方面做了大量澄清工作,但还是在很长时间里被监控。

出师不利,但这才刚刚开始。三个月后,蒙牛从租来的办公楼搬到了呼市和林格尔县盛乐经济园。园区周围一片黄土,只有一块地还闲着,但有几棵老头树,总面积大约7平方公里,约几千立方米的木材。这种老头树利用价值虽然不大,但又不能砍掉,否则就是毁林,问题非常严重。当时蒙牛为建厂房,这片林子不得不砍掉,有人告到国家林业局,一时满城风雨。

谈起这件事,牛根生非常感激和林格尔县县长,“当时县长对我们说:”你们自己干,如果来抓人,我去坐牢,你们把企业干好。你们一年把企业干好了,我一年就能出来;你们两年把企业干好了,我两年就能出来。“县长是希望我们把企业干好了,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种上更多有价值的树木。”如今的蒙牛厂区到处可见四季果木,“春天见花,夏天见叶,秋天见果”,牛根生觉得这才对得起县长当年的信任。

牛根生回忆往事,用了“不堪回首”四个字,他说:“企业新生时,每走一步都非常艰难。”1999年1月,蒙牛乳业正式注册成立,注册资本金100万,基本上都是牛根生和他妻子卖伊利股票的钱。“当时在呼和浩特的一个居民区里租了一间小平房作为办公室,一共只有53平米,月租金200多元。蒙牛乳业成立的时候,仅仅在内蒙,以伊利为首的乳品企业就有数百家。和蒙牛乳业同在呼和浩特市的伊利集团那个时候已经上市多年,有完整的冰品、液态奶和奶粉生产销售体系,当年的纯利润达到八千多万元。

而1999年蒙牛乳业刚创业的时候,没有奶源,没有厂房,没有市场,可以说是一无所有”但是,牛根生有人。牛根生的蒙牛乳业的大旗一扯天下英雄归心,得知此消息还在伊利工作的老部下放下高官厚禄开始一批批地投奔而来,总计有几百人,无怨无悔跟他从零开始打江山,但是在乳业江湖的利益格局基本形成的时候,蒙牛乳业的生存空间饱受挤压,或明或暗的算计来自各个角落。

有竞争对手开始希望将蒙牛乳业这个初生婴儿扼杀在摇篮中,蒙牛乳业经历了广告牌被砸、牛奶被倒等等事件。面对竞争对手的明刀暗箭,牛根生选择了以退为进的策略。

当时的伊利总裁郑俊怀对于牛根生的能力有深刻了解,所以伊利也是对蒙牛乳业打压得最厉害。但是牛根生对于曾经狠狠地抛弃了他的伊利,在任何场合都表现出了满怀尊敬。蒙牛乳业在刚开始的时候很谦虚,打出的广告口号是:向伊利学习为民族企业争气。当时蒙牛乳业对外宣传是内蒙古第二大乳业品牌,第一是伊利。

牛根生在不同的场合提及伊利,言辞中总是充满对伊利的眷恋和对老领导郑俊怀的敬意。牛根生的做法逐步赢得的更多的同情与支持。对于自己当时为什么要这样做,牛根生地解析是“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只有这种方式才能活下来,同时还能长大。”面对竞争对手想要置之死地的策略,牛根生坦言:“如果不还手是掐不死的。只要一还手掐死的可能性是特别大的。

当时挨打和挨骂是为了将来不挨打不挨骂,为了自己能够生存出、发展好,最后能够不挨打不挨骂。当你打了好几年,打的和骂的过程都经历了以后,就要学会怎么样不打能赢,怎么样不战能胜。”

弱小总是容易受人欺,为了谋求快速壮大的机会,牛根生想到了借力资本高手。2002年6月,摩根士丹利、鼎晖投资、英联投资三家国际机构入股蒙牛乳业。

但是打着“锄强扶弱”口号的摩根斯坦利等三家投行除了带给蒙牛乳业总计60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以外,还给牛根生套上枷锁:未来三年,如果蒙牛乳业每年每股盈利复合增长率低于50%,以牛根生为首的蒙牛乳业的管理层要向以摩根士丹利为首的三家外资股东赔上7800万股蒙牛乳业的股票,或者以等值现金代价支付;如果管理层可以完成上述指标,三家外资股东会将7800万股蒙牛乳业的股票赠予以牛根生为首的蒙牛乳业管理团队。

在强敌环视的制造行业里每年获得50%,这在很多业界人士的眼中是一个天方夜谈,这是没有胜算的赌博,看来牛氏军团打下来的江山只能让别人去享用了。但是在强敌环侍的时候,只有“快鱼”才能生存,否则就只能被“大鱼”吃掉。牛根生同意了国际投行的条件,决定破斧沉薪,背水一战。

有了资金支持的蒙牛乳业就像插上了翅膀,在竞争对手的枪林弹雨中,蒙牛乳业迅速成长,从2001年到2004年,蒙牛乳业销售收入从7.24亿元、16.68亿元和40.715亿元人民币跃升至72.138亿元。“蒙牛乳业速度”在中国企业界引人注目CCTV2003“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对牛根生的颁奖辞写道:“他是一头牛,却跑出了火箭的速度。

”百年蒙牛“是牛根生的一个终极目标。乳业强则农业强,农业强则国家兴。怎么样才能延续一百年呢?牛老根清楚,他自己肯定活不了一百岁,目前团队的所有成员也都活不了一百岁。那么怎样才能使”百年蒙牛“不仅仅是一个口号或者是梦想呢?

敖润苏莫苏木的牧区发展

敖润苏莫苏木的牧区发展

敖汉旗敖润苏莫苏木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少数民族地区,全苏木有土地面积57.6万亩,而人口却只有4600人,苏木党委政府紧抓生态建设和畜牧业养殖两大主导工程,走出了一条“一村一品一带”的新牧区建设之路。荷也勿苏嘎查是苏木水源条件较好的嘎查之一,北依穿境而进的老哈河,身处科尔沁沙地南缘。全嘎查有320户,1200多口人,该嘎查(村)自全国治沙标兵鲍永新成立家庭治沙林场以来,便把向沙地要效益当作一个品牌来抓,让治沙林场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说话,带动嘎查牧民治沙造林,保护环境,增加收入。嘎查通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竞价拍卖荒沙的措施,使牧民每人获利1200元,今春实施沙地低产林更新打井造林,首批2800亩造林地块被13户牧民一次性承包,最大的承包户达500多亩,年投入资金10万余元最小的承包户也有100亩,现在像鲍永新一样专业治沙大户就有70多户,占全村总户数的近50%,他们都从沙地里尝到了甜头。苏木海布日嘎嘎查则依靠牧民的传统养牛业,抓大户,树典型,带动全嘎查发展养牛,嘎查牧民现在家家户户养牛,最大的养牛户光西门塔尔和夏洛莱品种牛就有50多头,嘎查支部书记邵金权在自繁自育的基础了购置小架子牛进行育肥出售,150头架子牛6个月纯收入达8万余元,极大地激发了嘎查牧民的积极性。现在全嘎查每户平均养牛12头,人均3头以上,有80%的收入来自该产业。拥有最大草场的固日班毛都嘎查以种草养羊为主导产业,先后建养羊小区3个,并依靠科技扶贫项目引进德美种羊进行品种改良,发展肉毛兼用型品种,该嘎查的嘎查达石富庆率先带领牧民养殖150头,年收入近6万元,通过几年的示范带动,全嘎查牧民户均存栏20余只,人均6只。其它三个嘎查牧民都居住在老哈河沿岸,水稻、玉米种植成为牧民收入的主要来源,苏木政府在确保三个嘎查农业稳步生产的同时,积极组织牧民实施沙质坡耕地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工程和封山育林工程,在保证自己的收入同时为其它嘎查提供畜牧饲草料,增加农副产品收入。到2007年,全苏木拥有治沙造林大户200多户,营造经济杨树林12万多亩,,封山育林22万亩,年来自林业补助户均1000元,拥有牛羊养殖大户150余户,其中养羊最多的户有300只,养牛最多的有150头,年来自养殖业的收入达2000元占牧民年纯收入的50%。苏木在发动各嘎查搞“一村一品一带”后则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服务上来,由林业、畜牧、农业等相关部门组成三个服务小分队,对各嘎查的主导产业进行全程跟踪指导,并不失时机地拉长产业链条,苏木招商引资小分队就在今年春季利用当地丰富的畜粪资源引进一项生物菌制肥技术,并组织当地牧民集资入股兴办绿色有机肥料厂,昔日不起眼的粪蛋子也变成城市养花种树者的抢手货。据统计,2007年牧民纯收入可达4000元,是七年前的五倍,极大地促进了牧区的发展。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