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亩的地养牛基地 养牛如何选牛到那里学习养牛技术

80亩的地养牛基地 养牛如何选牛到那里学习养牛技术

大家好,80亩的地养牛基地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养牛如何选牛到那里学习养牛技术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80亩的地养牛基地和养牛如何选牛到那里学习养牛技术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白塔镇的经济状况

白塔镇的经济状况

1980年总产值为1091.71万元,2000年为27.28亿元。机械、化工、建材、矿产构成白塔镇主导产业;八公里机电泵业市场、装饰材料市场、蔬菜批发市场、钢材交易中心、陶瓷批发市场等专业市场构成了白塔镇商贸流通主体;白塔工业园、万山新材料基地构成了白塔较为集中的产业群带。拥有水泵、板簧、耐火材料等一批传统产品和高纯碳酸钡、碳酸锶、高纯氧化铝等一批高科技产品。2000年完成地方财政收入2441万元。白塔镇农村经济总收入位于全市先进乡镇行列。全镇获得的荣誉称号主要有:山东省村镇建设新型乡镇、齐鲁乡镇之星、山东省民政工作全优乡镇、省级体育先进乡镇、淄博市经济强镇、淄博市小康示范镇、淄博市六好乡镇党委、淄博市模范乡镇人民政府、淄博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先进乡镇、淄博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四连冠”先进单位、淄博市党员教育工作先进单位、淄博市老龄工作先进单位、淄博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先进单位、创国家卫生城市先进单位、淄博市幼儿教育示范乡镇、九年义务教育示范乡镇、成人教育示范乡镇、淄博市教育强镇、淄博市个体私营经济先进单位、淄博市科技明星乡镇、淄博市十佳卫生乡镇等,另有其它市级及博山区单项表彰27项。

近日,在全省“百镇建设示范行动”示范镇评选中,白塔镇成功入围,成为我区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和发展的一个成功典范。

近年来,白塔镇按照全区产业和空间布局规划,以建设博山新区工业区为目标,坚持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不断加快工业化、城市化、生态化进程,综合实力列全市经济强乡镇第七位,是省中小企业产业集群示范单位、省重点特色产业镇、省板簧产业第一镇和省中小企业创业辅导基地。

产业集群发展壮大显实力

该镇作为我区的工业重镇,有工业企业826家,从业人员24780人,2011年上缴税金23948万元。镇域工业基础好,机制活,发展快,竞争力强。在不断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汽车部件和新材料两大产业集群,为城镇建设提供了坚实产业支撑。

汽车部件产业集群规模大、实力强,板簧产品涵盖重卡、轻卡、农用车及拖拉机等三大系列三百多个品种,汽车零部件产品产能达到100万吨,位居全国第一,成为全国最重要的汽车板簧产品生产基地。2011年被授予“山东省产业集群建设‘十大’突出贡献镇”称号。新材料产业集群起点高、发展快,海洲粉末产能位居全国第一;三丰集团生产的净水剂60%直接出口,成为亚洲最大的净水剂生产厂家;海博新材料与武汉理工大学合作建立了SMC低压低温开发试验基地。突出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内涵发展加快,去年完成发明专利申请30件,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专利50项,创建高新技术企业5家,成立市级科研开发中心8家,建成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处。有75家企业办理天然气使用审批手续,10家企业正式使用天然气,成为全市使用天然气示范镇。

城镇吸纳功能增强显魅力

有着博山北大门之称的白塔镇,地理区位优势明显,交通发达,产业聚集度高,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活力足,辐射带动力强,每年有近3万镇外人口进入务工经商、生活居住,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扎实推进。

该镇投资3000多万元修建孝妇河沿河东路,打通贯穿白塔全线的镇内道路,对文姜铁路道口进行拓宽改造。投资1000余万元,对镇域的张博路和西过境路等主要道路两侧进行绿化升级改造,完成绿化面积5万平方米,全镇绿地面积达40.8公顷。投资4000万元建设镇污水处理厂和3处垃圾中转站。群众居住生活环境进一步改善,占地300亩、投资2亿元的和贵中心居住区,占地180亩、一期投资2900万元的海西社区,投资2000万元的掩的社区建设稳步推进。同时,该镇还投资1000万元建设镇敬老院,投资530万元新建、改造校舍4500平方米。

“百镇建设示范行动”示范镇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次中心和辐射农村腹地的公共服务中心,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区域经济发展、实现要素集约配置、提升小城镇综合实力、引领一般小城镇科学发展中具有重要的示范带动作用。“这是对我镇小城镇建设工作的充分肯定,将进一步增强我们干事创业、科学发展的信心和决心,促进既宜居、宜业、宜休,又单体精品、整体美观、提升形象的城镇建设目标的尽快实现。”镇党委书记黄向军说。他还透露,评为示范镇后,不光每年可享有1000万元的奖补资金,在技术、项目、政策等方面还可获得一定支持。1922年2月12日,大海眼村周仲璜在昆仑两级小学任教时,经邓恩铭介绍入党,成为全镇第一名中共党员。

1937年12月30日,国民党殷启民率部在大庄村与日军交战,日军伤亡不祥,殷部牺牲10余人。

1938年6月至1940年春,我八路军、抗日游击队在廖容标司令员的组织领导下,在东万山、小海眼、白塔等地,根据党的抗日统一战线政策,集中力量成功地对各道会门进行了争取改造工作,将道会门整编为抗日自卫团,将罡风道编为博莱抗日自卫团,并建立了党组织,为创建博山县抗日根据地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1939年2月12日,国民党翟超部队在小海眼伏击日本巡逻车,击毙日兵3人,翟部牺牲周绍武1人。

4月,日军强迫群众在大海眼村和白塔村修筑岗楼,指令伪乡长、保长派老百姓护路。

1940年6月,“黄砂会”在小海眼村南炸日本火车,战情不详。后来日军报复,放火烧了小海眼“香磨房”,村民孙氏全家四口无一幸免。

1944年9月,住在“劈山炮楼”里的日本兵,携枪到东万山胡作非为,被焦念海领导下的游击队员冯八月、马方柏等人将其打死并得枪而去,三天后,日军报复,烧毁200余间房子。

1946年6月,淄川县龙泉区派牛敬山到东万山村开展党的组织发展工作,首先有马文献、马文莆、孙即法加入了党组织,由马文献任书记,马文莆任宣传委员,孙即法任组织委员。同时建立了职工会,会长孙即法,农救会会长马文明,民兵队长马天琪,指导员孙即成。

1947年3月24日,我华东野战军在莱芜战役胜利结束后,由陈毅司令员率领到博山、淄川两县暂住,部队进行整修待命。军部驻在博山区大海眼村,刘伯承、陈毅、饶淑石都住在该村。5月16日,根据上级指示,全村动员村民参加民夫,随军支援孟良崮战斗。同日,陈毅司令员在连长以上干部会议上总结表彰了莱芜战役中有功人员,部署传达了孟良崮战斗计划和任务。

1949年5月23日,支援淮海战役随军南下的白塔小车队1000余人胜利归来。

是年冬天,动工兴建张博公路。

1950年3月建立万山乡,马天兴任万山总支书记兼乡长,丁昌恒任副乡长;罗圈、石佛、饮马、因阜、国家等五个自然村建立饮马乡,支书张子龙兼乡长,副乡长国洪昌;白塔、小海眼、西阿等四个村建立白塔乡,李金宝任书记兼乡长,孙维赣任副乡长;岜山、大庄、小庄、梁家庄等四个自然村建立大庄乡,支书孙仲联,乡长福庭;淄川县昆仑区改为第四区,龙泉区改为第三区。

1956年11月,撤销万山乡、饮马乡,建立饮马乡并成立饮马乡党总支,王继忠任总支书记,刘玉洪、马天兴任副书记;梁柏成任乡长,孙兆建、马天献任副乡长。

1958年8月24日,原饮马乡的14个村及蕉庄乡的小庄、小梁庄划归昆仑人民公社,书记暂缺,副书记程汝祥、刘奉礼,社长刘发旺,副社长乔英贵、宋德福。

1962年2月13日,根据淄博市委指示,把大庄、小庄、小梁庄、白塔、小海眼、西阿、罗圈、石佛、因阜、饮马、国家、东万山、南万山、北万山、北峪、小店等十七个自然村由淄川区划归博山区,并成立“海眼人民公社”,公社驻地大海眼村。

4月,成立第一家镇办企业--海眼公社制修厂。

1963年3月成立海眼公社修缮队。

4月15日,镇辖区发生特大冰雹,电话线路全部毁坏。

6月1日,海(大海眼)万(东万山)公路及海眼桥建成并通车。

1970年3月,成立海眼公社工业办公室。5月1日,东山煤矿投产。张丰清任矿长。

3月1日,建立海眼公社拖拉机站。

1973年7月,公社机关迁至白塔村。

1976年5月,海眼煤矿投产。

1977年3月,海眼公社工业陶瓷厂建成投产。

1982年12月,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海眼人民公社更名为“白塔人民公社”。

1983年10月,经博山区人民政府批准,白塔公社改为白塔乡。

1984年2月,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将白塔乡改为白塔镇,程钦远任党委书记,梁善周任镇长。

7月,成立博山酿酒厂(博山饮料厂)。9月17日,在罗圈村北建立白塔镇敬老院,后迁至小海眼村北。

1986年2月4日,东万山村、石佛村分别与岭西乡上虎村、南闫村结成文明姐妹村。

1987年12月20日,合并海眼煤矿和东万山煤矿,建立白塔镇煤炭公司。

1988年8月,新修拓宽博(山)--矾(场)公路白塔地段竣工通车。

1990年1月14日,博山西过境路经过四年奋战胜利竣工,由山东省政府顾问张敬焘、宋一民,淄博市市长韩新民和博山区委书记邹大民等在白塔镇入口处为公路通车剪彩。

1992年3月,成立白塔镇建设委员会。

1994年4月,经博山区人民政府批准,将掩的、赵庄、簸箕掌三个自然村由域城镇划归白塔镇。

6月,贯彻博山区博发[1994]36号文件劳动力转移,将李家乡所辖的小南峪、铜井、柳沟、平安峪等四个村及石门乡的吴家宅、行者峪、下恶石坞三个村,整村分别并入白塔、小庄、赵庄、国家、小海眼、饮马、掩的等7个村。

1995年8月,白塔镇实施“人才工程”,委托天津大学为白塔镇招收一个大专班共43人。

1996年6月9月,白塔镇实施“双5000亩高产开发”工程,至1999年10月结束,获淄博市星火计划二等奖。

9月,整修拓宽后的白(塔)--石(佛)路通车。

1997年3月,白塔镇在孝妇河以东建立“私营企业工业园”第一期工程,占地80亩,博山外贸汽车板簧厂、博山化学厂率先入园建厂,翌年投产。

1998年8月4日,白塔镇与山东农业大学联合建立“教学科研示范基地”。

是月,掩的耐火材料实验厂的“复合流动水口砖”列入国家新产品计划,并获市级“科技兴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10月,博山耐火材料实验厂、博山水泵五厂通过了ISO9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

是年,完成村民住宅楼近3.7万平方米,开发商品房1227平方米。

1999年7月,白塔镇被淄博市委表彰为“六好乡镇党委”。年底,白塔镇被评为博山区第一家市级教育强镇。

11月,博山钡盐化工厂的产品“电子高级碳酸钡”,首次顺利通过了山东省科技鉴定,获市级名牌称号。

是月,博山水泵三厂在全市同行业中率先获得自营进出口权。淄博大通水泵责任有限公司、博山真空设备厂、博山水泵三厂、淄博矿山设备总厂等均通过了ISO9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

2000年10月,外商投资80万美元,建成国泰钢铁公司。

是月,白塔镇电视入户率及电话入户率均达70%以上,17个村达到了电话村的标准,白塔镇成为博山区第二家电话镇。

是年,淄博汽车配件股份有限公司、博山钡盐化工厂、博山华兽化工厂通过了ISO9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

是年底,淄博市福星陶瓷色釉料有限公司、博山华发机械厂、淄博大通水泵有限公司、淄博东海电子有限公司等合资企业及博山水泵五厂获自营出口权。第一产业

1947年进行土地改革,1972年粮食总产量496.48万公斤,1976年粮食总产量567.6万公斤,2000年粮食总产量达到815.5万公斤。

白塔镇境内多丘陵。多年来一直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作为工作重点。1957年兴修“国家水库”一座,塘坝3个,打大口机井47眼,打深井17眼,修主干水渠1.6万余米。1973年,在孝妇河两岸修筑河堤20公里,移土田400余亩。1996~1997年,投资100多万元,完成了孝妇河的清淤,完成了对国家水库、东万山村东山综合治理等重点工程,水利工程完成率和使用率均达100%。1996年大力推广科学种田,全镇吨粮开发面积达到5000余亩。1997年后,以科技兴农为先导,深入开展“科技效益年”活动;1998年突出抓了农田“三灌”工程,饮马、大庄、国家等村对2500亩农田实施了“喷灌”,在全区率先通过了市区验收,全镇的水井及灌溉全部实现了机械化。2000年粮食总产量达到815.5公斤。

“七五”期间至“八五”期间,注重特色发展,积极开发蔬菜生产基地,引进蔬菜新品种,初步建成了掩的、赵庄、因阜、国家、大海眼五个蔬菜生产专业村。1997年着力抓城郊“菜蓝子”工程,到1998年已建成冬暖式蔬菜大棚352个,种植面积达236.2公顷,年产蔬菜148.72万公斤。其中在赵庄村建成农业“高科技示范园”一座,总投资700余万元。2000年被淄博市评为“淄博蔬菜系统先进单位”。建成了赵庄、小店、掩的等果生产基地7800余亩,植树120万株。1996~1997年实施了“三大工程”(即“千亩红叶”工程,“万亩园”工程,“山林公园”工程),改善了生态环境,提高了绿化、美化水平。1997年开始,西阿村实施“银杏园”工程,植树5万余株。畜牧业方面扩大规模养殖,加快畜牧养殖基地建设。至1997年已发展到养牛场73处,牛饲养量达300多头;养猪场24处,猪存栏量达5880头,肉蛋奶产量达234吨。1998年,白塔新建养猪场一处,引进美国新品种猪,每年出栏达300余头。1999年,北峪村投资130万元,建养鹿场一处。特种养殖开始兴起。建国初,白塔镇仅有煤炭、石灰窑、青砖窑及少数村的几座红炉,均是私营手工业。后来,全部改为队办副业。1962年4月,成立第一个镇办企业海眼公社制修厂。1963年3月成立海眼公社修缮队(建筑队),镇村企业迅速发展。1970年3月,成立海眼公社工业办公室(简称海眼工办),管理全镇的镇村工业。1973年3月成立海眼公社拖拉机站,1977年3月成立工业陶瓷厂,1979年7月成立博山钡盐化工厂,1984年7月成立博山酒厂(原博山饮料厂)。1985年镇办企业发展到17家。70年代红砖生产是白塔镇村办企业的支柱企业。80年代初,水泥制品再度兴盛,西阿、小海眼、国家、白塔等村,建起了水泥制品厂,镇办企业博山水泥制管厂建成投产。1969年北峪村利用地方焦宝石资源,率先办起了村办企业北峪耐火厂,当年获利11万元,产品销往省内外。北万山、东万山、国家、掩的等村相继建起了耐火材料厂。为抓机遇求发展,小海眼村还利用博山水泵厂家属下放,成立家属工厂;利用其设备、技术人才,于1962年10月,成立了博山化设备厂(海眼化工机械厂)。1978年,白塔村利用地理条件,聘请上海的退休工程师,成立了博山首家汽车修理厂,又先后办起了海眼公社工业陶瓷厂、钡盐化工厂、海眼公社建筑队、博山酿酒厂、砂砺厂、涂料厂、博山制药化工厂等。1985年,全镇拥有工业企业40余家,从业人员6700余人,占全镇劳力的63%,实现工业产值931万元。“七五”期间,初步形成了以机械、化工、矿业、建材等四大产业为主体的工业企业。1988年白塔镇成为淄博市六个工业产值过亿元的乡镇之一。1989年至1990年连续二年被淄博市评为“发展乡镇企业先进单位”。“七五”末全镇工业企业发展到131家(其中镇办企业13家、村办企业118家),实现工业产值16.5亿元(其中镇办企业2.5亿元、村办企业14亿元)。1994年起,全面推行股份合作制,到1995年底,有13个村成立了股份有限公司,有123个企业改为股份合作制企业,被淄博市评为“推行股份合作制先进单位”。镇村骨干企业5年间开发研制新产品68项,其中8个产品填补了省内空白、19项通过了省级新产品技术鉴定,有17个产品获市级以上的科技进步奖、星火奖。1993年,掩的、赵庄、小庄、国家、小海眼、大海眼、白塔、饮马等八个村跨入淄博市经济强村行列,占博山区市级经济强村的三分之一。1994年,全镇有9个村实现了经济总收过亿元,占全区亿元村三分之二,当年被评为淄博市星火示范乡镇。1995年,全镇工业企业发展到145家,固定资产原值达到2.2亿元,从业人员9200余人。1996~1997年全镇工业总投入1.4亿元,配套设施技改新项目50余项,当年镇办企业盘活存量资产达2000余万元,有12家企业被农业部授予“全国大中型乡镇企业”称号。全镇已形成十大类、100多个品种的生产格局。1995年,白塔镇成为“山东农村经济综合实力200强镇”之一。

1998~2000年,博山耐火材料试验厂、博山水泵五厂、博山水泵三厂、淄博大通水泵责任有限公司、博山真空设备厂、淄博汽车配件厂、博山坝盐化工厂、华鲁化工厂等八家企业,先后通过了ISO9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博山水泵三厂、淄博福星陶瓷色釉料有限公司、博山华发机械厂、淄博大通水泵责任有限公司、淄博东海电子有限公司、博山水泵五厂等六家企业,获得了自营出口权,其中淄博福星陶瓷色釉料有限公司、博山华发机械厂、淄博东海电子有限公司三家为合资企业,大通水泵责任有限公司为外商独资企业。2000年全镇工业企业580家,其中集体180家、私营400家,完成社会总产值27.28亿元,实现地方财政收入2441万元。90年代以后白塔镇个体私营经济得到迅速发展。截止1997年底,全镇的私营企业达到176家,个体工商户达到474家,注册资金达6500余万元,年创产值4.3亿元,利税达345万元。私营经济占全镇经济总量的七分之一,占全镇总税收的18%。形成了以机械制造、汽车板簧、化工、流通服务业为主的个体私营企业群。1998年成立了白塔镇个体经济协商管理委员会,大力支持个体私营企业的发展。是年开发建设了占地80亩的“白塔镇私营企业工业园”第一期工程,出台了优惠措施,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内部环境。当年博山化学厂、博山外贸汽车板簧厂等率先进园建厂,投资380万元,占地25亩,翌年竣工投产。1998年全镇11项重点技术项目中,私营企业占4个,博山区的十大私营企业纳税大户中,白塔镇有7家。

1998年底,私营企业及个体商户已达821家(其中私营企业276户、个体工商户545户)。是年白塔镇被淄博市评为个体私营经济先进单位。1999年私营企业户和个体工商户分别比1998年增加了82和111户,个体私营经济占全镇总产值的40%。

2007~2008年,全镇经济以建设博山北部工业新城为目标,以项目建设为核心,以龙头骨干为基础,以技术创新为动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加快工业化进程,经济发展活力和后劲进一步增强。2008年镇域企业个数达到926家,其中,工业企业704家。企业实现利税15.4亿元,上交税金1.78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111亿元,利税13.9亿元,上交税金1.39亿元,规模工业个数达到113家。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2亿元,实际投资1000万元项目达到49个。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20.77%。一是大力实施科技创新。结合全镇产业结构特点,积极引导企业走科技创新,循环经济之路,引导企业重点发展高、精、尖新产品,全镇完成专利申请38件,申报高新技术企业2家,成立市级科技研发中心1处。引进和研发了汽车空气悬架系统、特种电机、稳定杆、高分子材料、新型农药等新技术、新产品,山东兴华板簧制造有限公司瞄准汽车减震系统制造前沿,研发汽车钢板弹簧替代产品空气悬架系统,该产品现广泛应用于欧美国家汽车行业,国内主要进口应用于高等级客车上,前途广阔。二是发展壮大产业集群。抓好产业产品优化,提升主产业,实现规模效益,形成产业集群。即以山东兴华板簧制造有限公司为龙头的汽车零配件产业集群,年产各类汽车零配件20万吨,2007年被省机械行业办公室授予“山东省板簧制造基地”称号;以山东天成农药有限公司为龙头的新材料产业集群,产品包括精细化工、高分子材料、冶金材料;以博山腾龙泵阀为龙头的通用机械产业群。2008年三大产业集群实现产值80亿元,利税13.5亿元。1、白塔镇支柱产业:机械行业,主要以板簧、水泵为主。2000年底,全镇共有板簧生产厂家119家,水泵生产厂家76家。

2、专业村:多年来,全镇各村都因地制宜,发展各自的特色行业,形成了一大批有地方特色的专业村。如石佛“童装专业生产村”、簸箕掌“肉食专业生产村”、因阜“韭菜专业村”、赵庄“蔬菜生产基地示范村”、东万山的砂锅等,都为带动地区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3、高科技农业:在全镇实施“一园十点”工程,涌现出了一大批高科技农业示范小区,如博山区高科技示范园、北万山冬季农业示范小区、西阿银杏示范园等。截止2000年底,全镇共建成各类大棚400余个,规模养殖场90余处。先后引进迪卡猪、小尾寒羊、梅花鹿等养殖新品种8个,美国凯特杏、日本樱桃西红柿、以色列五彩椒等蔬菜新品种16个以及黑宝石李子、冬枣等果树新品种12个。

万山砂锅久负盛名。据东万山村碑记载,东万山砂锅迄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砂锅生产所需的原料,是东万山村自产的。经过粉碎加工,配料绞泥,成型烘干,涂药(黑药、白药)烧制等几道工序。东万山的砂锅种类很多,有大砂锅、二砂锅、三砂锅、四砂锅、耳锅、砂壶头、药锅、火锅和洗手盆等。2005年东万山砂锅厂仅剩一处,只产药锅。

全市农业产业化发展工作总结

全市农业产业化发展工作总结

近年来,我们始终把推进农业产业化作为发展农村经济、破解“三农”难题的战略工程来抓,确立了“瞄准市场抓调整,依托产业抓招商,围绕基地抓增收”的产业化发展思路,形成了“政府引导、企业主动、市场调控、全民参加”的产业发展机制,取得了新的重大突破。20××年全市农业总产值为74.39亿元,同比增长8.6%;农民人均现金收入为8862元,同比增长19.66%,70%以上的农民进入了农业产业化体系,走出了一条比较符合实际的农业产业化发展路子,对县域经济的发展、县域财源的壮大,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市推进农业产业化的主要成绩和做法

1、围绕基地抓产业,在发展特色农业上求突破。

我们以市场为导向,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烤烟、制种、油茶、生猪、家禽、龙须草等特色产业,初步形成了“一乡一品、几乡一品”的发展格局。

一是依托气候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烤烟产业。气候很适宜于发展烤烟,为此,我们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烤烟生产。目前烤烟生产已发展到4万亩,其中马水乡烤烟种植面积达1万余亩,全市种植烤烟300亩以上的大户有11户,今年亩平收入可达4200元,仅此一项可为农民增收6500万元,创税收1500多万元。

二是依托传统优势振兴油茶产业。是“全国名特优经济林油茶林之乡”,油茶是我们的传统产业,原有油茶林120万亩,早些年由于品种老化,荒芜严重,油茶产业逐步萎缩。为了重新振兴这一传统产业,为了振兴这一传统产业,2008年初,成立了市油茶产业建设领导小组,出台了《关于加快油茶林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安排专项奖补资金,加强宣传发动,采取各种措施增加油茶面积、提高油茶产量,对新造油茶林每亩补助200亩元,同时免费提供苗木。经过三年的发展,在面积有所突破的基础上,创新了一些机制,20××年全市新造油茶林3.4万亩,垦复油茶5.2万亩,完成油茶林新整地面积5万余亩。20××年全市共涌现新造百亩以上的油茶大户40户,90%以上的新造油茶户单户面积在80亩以上。生产大户主要通过承包当地宜林荒山荒地进行造林,施工标准普遍较高,大多采取了整梯、打大穴、施基肥的造林方式。武陵油茶投资有限公司、绿源油茶公司、神农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也在我市建立油茶生产基地。武陵源公司在哲桥镇建设了一个500亩的高标准采穗圃,同时采取承包造林或与农户合作造林等方式新造油茶林1万多亩。绿源油茶公司目前已承包林地1万多亩,已高标准整地5千多亩。神农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目前已承包林地在我市建油茶生产基地3万亩。

三是依托政策优势大力发展生猪产业。通过努力,我们先后争取和完善了生猪调出大县奖励、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能繁母猪补贴等优惠政策,并鼓励引导煤炭业老板转型、外出务工者返乡、农民股份合作从事生猪养殖业。生猪养殖发展迅速,20××年全市共出栏生猪160.25万头,存栏生猪91.62万头,建标准化养殖小区29个,其中1万头以上的养殖小区10个、5000头以上的20个、3000头以上的24个,发展存栏生猪300头、存栏能繁母猪30头以上的养殖大户242户,养殖小区的大量涌现,大大促进了我市养殖业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水平。

四是依托市场优势积极发展其他特色产业。龙一年来,全市共新增了余庆乡三顺村500亩葡萄园、夏塘镇双园村570亩冰糖橙、肥田乡红光村上千亩桑树等15个上规模的其他特色农业生产基地,位于新市境内的省部级万亩油菜高产创建示范片,连片种植面积1.28万亩,平均亩产152.4kg。

2、围绕龙头抓产业,在发展现代农业上求突破。

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发展现代农业。目前,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累计达23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52家,20××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亿元,总产值50亿元,上交利税5000万元,龙头企业联系基地40多万亩,带动10多万农户致富,人平增收320元,基本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格局。

一是大力引进了一批知名龙头企业。我们先后引进了温氏集团、新五丰集团、武陵源、神龙集团、绿海粮油等一批产业关联度大、带动能力强、有市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如温氏禽畜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公司负责提供鸡苗、饲料、药物、技术指导、卫生防疫及合格成品肉鸡的回收等工作,并承担市场风险。我市温氏养鸡发展迅速,现发展合作农户近1800户,年出笼肉鸡2500万羽,其中蔡子池办事处七岭村、大市乡长丰村等养鸡小区年出笼鸡都达100万羽以上。20××年,合作养户收入达2500万元,平均每个合作养户将增加近3万元的收入。

二是培植发展了一批规模龙头企业。先后扶大扶强了绿海粮油、绿源油茶、日森源菇业等一批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大的龙头企业。如绿海粮油年产优质大米13万吨,生产的“绿海”、“飘洋”等12个品种21个规格的上市产品,畅销湘、桂、粤、闽、沪等省市,跃居全省同行前列,年产值1.35亿元,创利税1000多万元,在太平等乡镇建高档优质稻基地5万亩,与1.8万农户签订高档优质稻收购合同,农户亩平可增收200元。日森源菇业在建磨菇生产基地500多亩,磨菇由农民种植,公司与农民签订订单,由公司出资为农民建好大棚和提供技术、种子、肥料等,每年可为每户种植户创收3万余元。

三是积极发展了一批休闲龙头企业。已涌现了农业、蔬菜、山庄、农庄、农庄、国际农业科技园等43个上规模的休闲农庄,拥有固定资产达18975万元,年创利润4800万元,可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800多人。如农业先从农民手中租赁土地,然后再雇佣当地农民当工人,实行的是“公司农户、以工代农、规模经营”的运作模式,是集种、养、休闲观光于一体的综合立体生态农业,目前已建成养牛场、养鸡场1800平方米,小型发电站一座,开发荒山建成了1680亩的经济果园。

3、围绕质量抓产业,在发展品牌农业上求突破。

一是严把品种引进关。20××年引进蔬菜、果品、粮油名优新品种38个,建成了蔬菜育苗基地、苗木基地、油茶育苗基地、畜禽良种繁供基地等4大良种繁育基地,主要农作物优良品种率达到90%,大大提高了农产品的品质。

二是严把品质提升关。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共制定发布了36项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确定了9个示范基地、4个示范镇、68个示范村、3个示范加工企业、4个示范层面,实行专家包基地、包项目、包示范点制度,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对3万亩杂交水稻制种、50万亩优质稻、20万亩蔬菜、4万亩烤烟、3万亩水果、3万亩棉花等生产基地进行管理,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20××年,5个产品通过了无公害产品认证,28万亩无公害水稻、20万亩油菜、3000亩无公害有机稻、90万头生猪、6万亩水产养殖通过了无公害产地认定,杂交水稻制种95%的种子达到国标一级。

三是严把品牌培育关。我们培育了神农烟叶、优质稻米、油茶、藠头等一批具有特色的知名产品或知名名牌,如绿海粮油的“飘洋”米、绿源油茶的“麓歧峰”茶油等产品被授予“省著名商标”称号,绿源油茶、金拓天、日森源茹业等公司产品远销东南亚。

4、围绕服务抓产业,在强化保障力量上求突破。

一是领导力量向产业化发展集中。我们采取超常规的措施,打破城乡分割、行业隔离格局,实行纵向抓农业生产,专门成立了农业产业化领导小组。各乡镇办事处和农口各单位由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直接抓,全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强办点示范,坚持“干部带头,点面结合”推进农业基地建设,积极鼓励机关干部、乡村干部创办农业示范点,承包土地或与农户联营参与优势产业带建设。今年我市共有360名干部承包土地搞种养业,创办1000亩以上的基地4个、500亩以上的基地14个、100亩以上的基地30个,有力带动了农业基地建设。

二是资金投入向产业化发展倾斜。为了激发群众参与农业产业化的热情,营造农业产业化经营浓厚氛围,我们从2004年起,每年都召开了规模大、规格高的农业产业化表彰奖励大会,对烤烟生产、杂交水稻制种等方面的先进单位和个人予以了表彰奖励。从今年起,市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600万元资金对种粮大户、规模基地、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先进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实行扶持和奖励。银信部门加大了对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的信贷扶持力度,如农发行多次对我市的粮、油龙头企业进行了贷款扶持,帮助企业做大做强。

三是农业保险向产业化发展延伸。为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我们采取“企业为主、财政支持、农户参与”的方式,积极引进、大力推广农业保险。从20××年开始对烤烟种植实行保险,到20××年,投保的烤烟面积达3.85万亩,总保额达77万元。2004年我们开始对杂交水稻制种进行投保,总投保面积达1.5万余亩,20××年“7.15”洪灾,保险公司赔偿损失700万元,确保了制种业的稳定发展。20××年,我们在全省率先启动水稻种植、能繁母猪养殖农业政策性保险试点,当年8.72万农户获得理赔资金1772.56万元。20××年我们继续扩大农业政策性保险范围,覆盖棉花、油菜、水稻、能繁母猪、奶牛等产业,总投保额达2500多万元,其中市本级财政承担150万元。农业保险进一步增强了农业的抗风险能力,彻底改变了“一次重灾、即刻致贫”的局面,为农业产业化发展系上了一条安全带。

四是合作组织向产业化发展靠拢。为了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我们从政策、资金等方面鼓励、引导农民建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目前,全市共有87个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成员8000余户,其中种植业38个、畜牧业27个、渔业8个、其他15个。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使原来“千家万户种养忙、忙完田头愁市场”的`状况得到改变,促进了“小农户、大基地,小产品、大产业”的形成,有效扩大了优势产业的规模和效益。

二、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多数企业设备落后,技术含量低、加工层次低,增值效益差。由于我市大部分龙头企业经济实力不强,且多数为农产品加工企业,科研力量薄弱,一般只能搞初加工,产品的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增值效益差。

2、多数企业人才匮乏、管理落后。现有的农业产业化企业大多数是由本地业主转产建设的,老板缺乏现代管理理念,对人才的引进不重视,太多为家族式管理,不能很好地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需要。

3、抗风险能力弱,利益联接机制有待完善。各龙头企业采用“企业+基地+农户”的方式,积极发展订单农业,制定最低保护价等形式把企业与农民的利益有机联系起来,龙头企业与农户逐步建立了“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联接机制。但由于企业规模小,资金实力弱,抗风险能力差,且构建利益链条的一般方式仍然是合同契约型,这种方式易受市场行情的影响,加之部分农民、企业的法律意识不强,诚信度不够,合同不规范等原因,导致合同履约率不高,特别是遇到自然灾害、市场价格波动较大等情况下,企业自身发展受到影响,龙头企业与农户“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联接受到的影响更大。

4、特色和品牌产品少,市场知名度不高和占有率低。全市现有的农业产业化企业生产或加工的农产品一般都是粗加工产品,上规模上档次的不多,特色和品牌产品少,市场的知名度和占有率不高,无一能在国内叫得响亮的品牌,没有形成品牌化经营战略局面,缺少名牌产品的带动作用。

5、企业融资困难。现有的农业产业化企业大多数是由本地业主投资建设的,自身实力比较薄弱,资金有限,加之目前银行贷款较为困难,所以企业只能小搞小闹,就汤下面,扩不大规模,增不了效益。

三、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几点建议

1、加大扶持力度、提升龙头企业综合实力。按照“扶优、扶大、扶强”的原则,为龙头企业的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环境。尤其是加大技术改造、技术创新支持力度,推动重点产业链的形成。在扶持方式上,使财政资金重点用于与扶持龙头企业做强做大的信贷资金配套,发挥放大效应,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2、鼓励企业创名优品牌或产品、提高附加值。品牌代表着产品质量、技术含量,针对我市乃至全省名优品牌产品少的现状,要统一思想,共同努力,抓紧品牌产品的规划和打造,企业要不断提高科技含量,做好农产品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创造名优产品,走品牌化发展道路。要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宣传我市的名牌产品,提高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各级政府应制定鼓励政策,支持企业创名优品牌和产品,凡是创出省级以上名优品牌的产品,同时又带动当地基地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应给予重奖。

3、建立农业风险基金。农业是一个弱质产业,受自然条件和市场两大风险的影响,不管那种风险发生,对企业,对基地,对农户都将是一个严重的打击,轻则影响发展,重则影响稳定。所以,各级政府和企业都应每年安排一定的资金作为农业风险基金,专项储存,丰年可以滚动发展,灾年拿出给予企业或农户作一定的补偿。

4、创新利益联接形式,增强龙头企业带动效应,实现企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双赢”目标。利益联结机制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灵魂所在,也是发展龙头企业的关键,要积极稳妥地探索创新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形式,不断密切各个市场主体间的利益联结关系,充分调动各个市场主体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增强各市场主体间的聚合力。

5、加强农村土地流转。现行的土地流转政策,不利于大规模进行土地流转,公司要建立规模生产基地,土地流转已经成为了制约的瓶颈,建议上级部门出台更加适合土地大规模流转的土地流转政策。

养牛如何选牛到那里学习养牛技术

养牛如何选牛到那里学习养牛技术

山东省万家牛羊养殖调拨基地,大型牛羊养殖场的场长赵希瑞今年46岁,在探索致富的路上曾经走过很多弯路,他能成为养牛大户说来还有一番特殊经历。上个世纪80年代初,赵希瑞开始养牛,养猪、种蘑菇、养蚯蚓,由于技术没有学到家,许多人家能赚钱的生意,他却不是亏本就是保本。1998年的一天报讯日前,从市肉牛工作者协会获悉,本市农民养牛已形成一批大户,饲养量300头以上的达30家,每户年向社会提供100头种苗肉牛犊,收入50多万元,有些特大户型可达百余万元,成为本市富裕阶层。济宁市为推动肉牛业的发展,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养牛大户都有国家给予养牛补贴怎样养殖肉牛、如何养殖肉牛、酒糟养殖牛、肉牛养殖前景等栏目,为养殖场、养牛基地提供养牛行情、养殖效益的分析。服务于养殖业。济宁最大的养牛场养牛如何选牛养牛技术介绍:山东万家牛羊养殖调拨基地,优质改良肉牛种羊繁育场座落在山东省畜牧区的核心位置济宁市嘉祥县,济宁市大型牛羊养殖外调基地。基地占地面积860亩地,牛羊舍560间,下设3个分场济宁市种牛场、种羊场、人工受精场、胚胎移植场,承担着全市牛、羊畜牧良种的保种、引进、改良、换代、繁育、推广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大量供应各种优质肉牛、肉羊、种牛、种羊、鲁西黄牛、西门塔尔肉牛、夏洛莱肉牛、利木赞肉牛、黑白花奶牛、国宝小尾寒羊、波尔山羊等优质畜种。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80亩的地养牛基地和养牛如何选牛到那里学习养牛技术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