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牛场如何利用杠杆?怎么理解

养牛场如何利用杠杆?怎么理解

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养牛场如何利用杠杆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养牛场如何利用杠杆以及价值链是什么,怎么理解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石油大王是哈默么不是他哪是谁请帮我仔细介绍一下石油大王

石油大王是哈默么不是他哪是谁请帮我仔细介绍一下石油大王

阿曼德•哈默

财富档案

美国企业界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曾被称为“经营之神”、“幸运之神”。在大学时就成为美国第一位在校的百万富翁,后成为美苏贸易代理人,与东西方政界的领导人都有

深厚交情,在全世界都享有盛誉。

企业类型

石油业。

成长记录

有人称他是沟通东西方贸易的“和平使者”,有人赞他是精通百业的“万能商人”,更有人惊叹他是有魔力的“商业精灵”。阿曼德•哈默,一位大学时代就成为百万富翁的美国商人,他曾受到列宁的亲切接见;与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建立了友谊;与利比亚国王是莫逆之交;与美国总统罗斯福、艾森豪威尔、肯尼迪、尼克松都有密切联系;邓小平曾亲自邀请他到中国访问……哈默的一生,似诗,如谜,更像一本精彩纷呈的书,他的故事,就是一个时代风云的呈现。

20岁的冒险富翁

1898年5月21日,阿曼德•哈默出生于美国纽约的布朗克斯,他的祖父是移居美国的俄国犹太人。父亲朱里埃斯•哈默是美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当过铸造工人,经营过药店和制药厂,后来又通过攻读医学学位成为一名医生。哈默自幼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和严格的训练,具有敏锐的判断力和创新精神。

1917年,哈默进入他的父亲也曾经就学的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学习。当时,他的父亲一边行医一边经营制药厂,一心难以二用,致使药厂面临破产倒闭。这时,他要求颇有经商才华的儿子接管这家岌岌可危的药厂。

为不误学业,哈默邀请一个家境贫困而学习优异的同学住在一起,免费供给对方食宿,条件是这位同学每天去上课,做大量的笔记,晚上带回给他,供他应付考试和写论文。有了这个学习的“替身”,哈默就专心致力于公司的经营了。他改革了公司的经营方针和推销方法,组织了一支强有力的推销员队伍,并把公司名字也改为响亮的“联合化学制药公司”。哈默终于把岌岌可危的公司从破产边缘拯救过来,雇员从十几人发展到1500人,产品畅销全国,公司开始跨身于制药工业的大企业行列。

就这样,20岁的大学生哈默完全依靠自己的努力成为百万富翁。同时,他不但如期完成了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的全部学业,还荣获医学院荣誉学士会授予的金质纪念章,经商和学习两不耽误。

1920年6月,发生了一件大事,由于一次医疗事故,1920年6月,哈默的父亲受审入狱。作为美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老哈默对苏联十分关注,并向被封锁的布尔什维克政权提供过必需品。这一突然变故,使年轻气盛的哈默决心完成父亲未遂的愿望,到父亲出生的国家,去帮助苏联战胜正在那里蔓延的饥荒和伤寒。

经过艰难的旅程,哈默终于来到苏联。战后的苏联百废待兴,哈默在乌拉尔地区考察时,看到了令人心酸的饥荒、疾病和死亡,也看到了巨大的市场,多少矿产急待开采,多少珍宝急待出售,但由于出口贸易的道路不畅,人们只能守着宝山挨饿。哈默决定以自己的力量来改变这种局面。他火速给哥哥发去电报,让他在美国购买100万美元的小麦运往苏联的列宁格勒港,以易货方式换取100万美元当地产的毛皮和矿产。

哈默的胆识受到了伟大领袖列宁的赞赏,但因为当时党内争论不休,在一片“宁可饿死不卖国”的声音中,列宁决定给哈默以特许经营权,并与哈默建立了一种不寻常的友谊。接着,哈默联络了福特汽车公司、美国橡胶公司、艾利斯—查尔斯设备机械公司等30多家美国公司共同与苏联做生意,他被推为这些公司在苏联的总代表。同时,在列宁的过问下,他还担任了苏联对美贸易的代理商,这使哈默在苏联的生意越做越红火。

1921年,哈默在莫斯科官方的报纸上看到苏联即将进行一次全国范围内的扫盲运动,这则新闻看过后,他并没有往心上去。但是,当他准备回国的时候,却意外地发现苏联商店中的铅笔很少,而且价格很贵。这就是身边的财富呀!他决定兴办铅笔厂,尽管这个想法遭到了周围的朋友的强烈反对。但他向来坚持自己的想法,虽然本人并不懂得怎样制造铅笔,但他懂得如何使用懂行的人。他以高薪聘来技术人员,用美国的计件工资制度来管理生产,结果第一年就达到了250万美元的产值。几年后,哈默不仅满足了苏联铅笔、钢笔市场的需要,而且出口到英国等十几个国家。这家工厂很快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铅笔厂之一,给哈默也带来了几百万美元的收入。

哈默的巨大成就引起了社会的巨大反响,一个年轻妇女为了在哈默的铅笔厂工作,把自己的求职申请递到了最高苏维埃主席那里。但是树大招风,报纸上也开始公开谴责哈默和新经济政策,哈默隐隐意识到,可能苏联要发生变化,自己也要离开了。

转战东西南北的战略商人

1930年,哈默回到美国,这是他一生中最为活跃的日子,他得心应手,点石成金,涉及了许多领域,赚得了巨额财富。

当时,苏维埃政权对沙皇皇宫里抄出来的大批古董和精致的艺术品并不看重,贫困的人们也往往低价出卖家中的艺术品换钱123456口。哈默花了大量时间和精力从事收购工作,时间一长,他竟成为这一行业的专家。

当哈默把这些艺术珍品完好无缺地运到美国时,美国正值经济大萧条时期,许多人都认为,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这些老古董不会有人愿意购买。哈默非常自信,他先后投资在纽约和洛杉矶建造艺术馆,并挑选精美的艺术品在国内各城市巡回展出,引起很大轰动。他还精心印制了艺术品存货目录,分别寄给美国各著名百货商店的经理,并诚恳说明,愿以零售价40%的折扣将这些艺术品委托商店出售。随后,他又大张旗鼓地举行拍卖会,让自己的艺术品名扬天下,引来了无数顾客。

哈默从来都不会把自己局限于一个领域,在集中精力推销艺术品的同时,他得知罗斯福将会在全国推行新政,而原有的禁酒令也会被解除,全国对啤酒和威士忌酒的需求量将会猛增,酒桶也将会供不应求。哈默当机立断,立即从苏联订购了几船优质木材,在新泽西州建立了一座现代化的酒桶厂。禁酒令废除之日,也正是哈默制桶公司的酒桶从生产线上源源滚下之时,他的酒桶被各制酒厂用高价抢购一空。接着,他又从酒桶生产进入了啤酒生产行业,他的丹特牌威士忌酒一跃而成为全美第一流名酒,年销售量高达100万箱。

可以说,没有人知道哈默下一步要干什么,他随兴而为,但却百发百中。因为爱吃牛排,市场上却很难买到优质牛排,于是,他进入了养牛业,同样也获得了成功。后来,他还介入了广播事业。这些他都未投入很大的精力,哈默的直觉和魄力,加上他天才的经营能力和学习本领使他无往而不胜,成了商界的传奇人物。

50年代中后期,世界范围内的能源危机日趋严重。为了鼓励私人开采石油,美国政府在加重对其他行业税收的同时,减免石油行业的税收。这一政策对一向富有冒险精神的哈默颇具吸引力,他又开始尝试投资石油业,尽管现在他已经是快退休的年龄了。

哈默首先接触的是当时处境十分艰难的西方石油公司。他答应借给该公司5万美元,条件是必须打出两口油井,如果油井出油,利润由双方五五分成。十分幸运,西方石油公司打的两口井都出了油,而且含油量还很丰富。哈默喜出望外,抓紧时机购买了大量该公司股票,成为西方石油公司的最大股东,从此他又全身心地投入了石油事业。

凭着自己多年的经验,哈默冒着巨大的风险,开始建立一个石油王国。他招兵买马,物色到最优秀的钻井工程师和最出色的地质学家,1961年终于在加利福尼亚钻探到两个巨大的天然气田。西方石油公司的股票价格一跃上升到每股15元,公司的实力也足以与那些世界上较大的石油公司分庭抗礼了。

那时,世界上的大部分富饶的大油田,早已是号称“七姊妹”的西方七大石油公司的天下,哈默却另辟蹊径,他把眼光投向了利比亚。

在别的石油公司放弃的没有希望出油的两块租借地上,哈默锲而不舍,终于在利比亚打出了一口日产原油7.2万桶的丰产油井,使利比亚人民为本国能出产石油而无比自豪。利比亚国王亲自接见了哈默,对他表示衷心感谢。接着,哈默又在干旱的库夫拉地区创造了奇迹——打出了人们日夜盼望的水井,找到了丰富的地下水源。这一地区已经20余年没有下过一场透雨了,全国人民都把哈默当成了救星!利比亚国王甚至激动地要把自己祖先出生的地方命名为“哈默”。然而,哈默却拒绝了,他认为打出油井和水井,都是他事业的组成部分,能够与当地人民共享胜利的喜悦,也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在石油行业内,哈默的公司进去最晚,却最早出油。1974年,他的西方石油公司年收入为60亿美元。到1982年,西方石油公司已成为全美第12个大工业企业,成为紧挨着“七姊妹”的世界第8个最大的石油公司!

在苏联最困难的时期,他是第一个伸出援助之手,并沟通了苏美贸易渠道的西方商人。由于他与世界上许多国家的领导人都保持着友谊,便经常奔波于不同的国家传递和平信息、奔走于世界各国首脑之间进行私人外交活动。他曾设法促进美苏两国进行会谈,共同研究“星球大战”计划,共同宣布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决定。

他是一年一度的“国际和平与人权会议”的发起者和赞助人。他经常慷慨解囊支持文化教育和社会福利事业。他创办癌病研究中心,担任美国总统3人癌症研究顾问小组主席。他亲自率领医疗小组,去苏联抢救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受害者。

不仅如此,他也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1979年邓小平访问美国期间,盛赞哈默当年对列宁的帮助,并邀请他到中国访问,希望哈默能为中国经济建设做出贡献。80高龄的哈默于当年便应邀访问中国,以后又多次来华,开始为中美贸易铺路搭桥。1982年,他与中国有关部门签订了山西平朔露天煤矿的可行性意向,并于1986年正式破土动工,这是当时最大的一项中外合资项目。此后,他的石油公司投标开采中国海洋石油资源,成为取得中国近海勘探石油权的第一家美国公司。1982年3月,哈默把他珍藏半个世纪之久的艺术珍品带到中国,在北京举办了“哈默藏画五百年原作展览”,为中美文化交流打开一扇窗口。

当哈默把这些艺术珍品完好无缺地运到美国时,美国正值经济大萧条时期,许多人都认为,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这些老古董不会有人愿意购买。哈默非常自信,他先后投资在纽约和洛杉矶建造艺术馆,并挑选精美的艺术品在国内各城市巡回展出,引起很大轰动。他还精心印制了艺术品存货目录,分别寄给美国各著名百货商店的经理,并诚恳说明,愿以零售价40%的折扣将这些艺术品委托商店出售。随后,他又大张旗鼓地举行拍卖会,让自己的艺术品名扬天下,引来了无数顾客。

哈默从来都不会把自己局限于一个领域,在集中精力推销艺术品的同时,他得知罗斯福将会在全国推行新政,而原有的禁酒令也会被解除,全国对啤酒和威士忌酒的需求量将会猛增,酒桶也将会供不应求。哈默当机立断,立即从苏联订购了几船优质木材,在新泽西州建立了一座现代化的酒桶厂。禁酒令废除之日,也正是哈默制桶公司的酒桶从生产线上源源滚下之时,他的酒桶被各制酒厂用高价抢购一空。接着,他又从酒桶生产进入了啤酒生产行业,他的丹特牌威士忌酒一跃而成为全美第一流名酒,年销售量高达100万箱。

可以说,没有人知道哈默下一步要干什么,他随兴而为,但却百发百中。因为爱吃牛排,市场上却很难买到优质牛排,于是,他进入了养牛业,同样也获得了成功。后来,他还介入了广播事业。这些他都未投入很大的精力,哈默的直觉和魄力,加上他天才的经营能力和学习本领使他无往而不胜,成了商界的传奇人物。

50年代中后期,世界范围内的能源危机日趋严重。为了鼓励私人开采石油,美国政府在加重对其他行业税收的同时,减免石油行业的税收。这一政策对一向富有冒险精神的哈默颇具吸引力,他又开始尝试投资石油业,尽管现在他已经是快退休的年龄了。

哈默首先接触的是当时处境十分艰难的西方石油公司。他答应借给该公司5万美元,条件是必须打出两口油井,如果油井出油,利润由双方五五分成。十分幸运,西方石油公司打的两口井都出了油,而且含油量还很丰富。哈默喜出望外,抓紧时机购买了大量该公司股票,成为西方石油公司的最大股东,从此他又全身心地投入了石油事业。

凭着自己多年的经验,哈默冒着巨大的风险,开始建立一个石油王国。他招兵买马,物色到最优秀的钻井工程师和最出色的地质学家,1961年终于在加利福尼亚钻探到两个巨大的天然气田。西方石油公司的股票价格一跃上升到每股15元,公司的实力也足以与那些世界上较大的石油公司分庭抗礼了。

那时,世界上的大部分富饶的大油田,早已是号称“七姊妹”的西方七大石油公司的天下,哈默却另辟蹊径,他把眼光投向了利比亚。

在别的石油公司放弃的没有希望出油的两块租借地上,哈默锲而不舍,终于在利比亚打出了一口日产原油7.2万桶的丰产油井,使利比亚人民为本国能出产石油而无比自豪。利比亚国王亲自接见了哈默,对他表示衷心感谢。接着,哈默又在干旱的库夫拉地区创造了奇迹——打出了人们日夜盼望的水井,找到了丰富的地下水源。这一地区已经20余年没有下过一场透雨了,全国人民都把哈默当成了救星!利比亚国王甚至激动地要把自己祖先出生的地方命名为“哈默”。然而,哈默却拒绝了,他认为打出油井和水井,都是他事业的组成部分,能够与当地人民共享胜利的喜悦,也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在石油行业内,哈默的公司进去最晚,却最早出油。1974年,他的西方石油公司年收入为60亿美元。到1982年,西方石油公司已成为全美第12个大工业企业,成为紧挨着“七姊妹”的世界第8个最大的石油公司!

哈默的一生经历了一个世纪的9/10,他不仅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也是一位为世界和平和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和平使者。

在苏联最困难的时期,他是第一个伸出援助之手,并沟通了苏美贸易渠道的西方商人。由于他与世界上许多国家的领导人都保持着友谊,便经常奔波于不同的国家传递和平信息、奔走于世界各国首脑之间进行私人外交活动。他曾设法促进美苏两国进行会谈,共同研究“星球大战”计划,共同宣布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决定。

他是一年一度的“国际和平与人权会议”的发起者和赞助人。他经常慷慨解囊支持文化教育和社会福利事业。他创办癌病研究中心,担任美国总统3人癌症研究顾问小组主席。他亲自率领医疗小组,去苏联抢救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受害者。

不仅如此,他也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1979年邓小平访问美国期间,盛赞哈默当年对列宁的帮助,并邀请他到中国访问,希望哈默能为中国经济建设做出贡献。80高龄的哈默于当年便应邀访问中国,以后又多次来华,开始为中美贸易铺路搭桥。1982年,他与中国有关部门签订了山西平朔露天煤矿的可行性意向,并于1986年正式破土动工,这是当时最大的一项中外合资项目。此后,他的石油公司投标开采中国海洋石油资源,成为取得中国近海勘探石油权的第一家美国公司。1982年3月,哈默把他珍藏半个世纪之久的艺术珍品带到中国,在北京举办了“哈默藏画五百年原作展览”,为中美文化交流打开一扇窗口。

像这样的事情,哈默做了很多很多,他一生捐赠出去的钱自己都数不清了,为犹太人,为反法西斯,为和平,为教育……他永远没有停止自己的步伐。1990年11月12日,阿曼德•哈默这本精彩纷呈的书终于合上了最后一页,这位百战百胜的“经营之神”、走遍世界各地的公民因病逝世,享年92岁。

回答者:关大掌柜-魔导师十一级3-218:42

亚蒙·哈默是美国西方石油公司的董事长,是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在西方,他是点石成金的万能富豪,而在苏联和中国,他却是家喻户晓的“红色资本家”,因为他是第一个与十月革命后的苏联合作的西方企业家,被列宁亲切地称为“哈默同志”;他又是第一个乘坐私人飞机访问中国的西方企业家,被邓小平誉为“勇敢的人”,《哈默自传》在中国更是成了颇受欢迎的畅销书。

哈默是俄国移民的后裔,于1898年5月21日生于美国纽约市。他的曾祖父弗拉基米尔是俄国犹太人,曾在沙皇尼古拉一世时以造船而成为巨富。到哈默的祖父雅各布娶妻生子时,一场台风引起的海啸把家财冲刷得荡然无存。1875年,雅各布带着妻子和儿子朱利叶斯移居美国。朱利叶斯长到15岁时,就放弃了学业,到一家钢铁厂当铸造工,以补贴家用。他年轻力壮,在工人中成为举足轻重的人物。他参加了社会劳工党,组织工会,成为积极的社会主义者、朱利叶斯19岁时,去应聘当了药剂师。几年后,他用积攒下的工资买下了老板的药店,后来又开了两家分店,办了一家制药厂。就这样,这个年轻的社会主义者成了年轻的资本家。但是,朱利叶斯并没有放弃他的信仰,依然是美国社会主义运动的忠实追随者。1897年在一次社会主义者郊游中,朱利叶斯与一个年轻的寡妇罗丝一见钟情,不久即结婚。一年后,他们有了第一个孩子,朱利叶斯特地给儿子起名为亚蒙·哈默,据称这取意于美国社会劳工党的旗徽“手臂(Arm)与锤子(Hammer)”。

哈默出生后仅4个月,父亲朱利叶斯考上了哥伦比亚医学院。在后来的4年中,朱利叶斯既要经营药店和制药厂,又要攻读他的医学课程,但他不愧是铁打的汉子,做到了学业和事业两不误,终于在1902年毕业。这一成就的取得,对后来哈默的成长影响很大。

朱利叶斯认为治病救人比做买卖赚钱更高尚,便毅然将药店和制药厂卖掉,在纽约市布朗克斯地区办了一家诊所,成了一名医生。他行医一生,曾拯救了5000多个婴儿的生命。

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孩子们长大了。哈默是三兄弟中最不听话的,但也是最富有创造精神的一个。他逃过学,经过父亲的教育,他变了,学习从中不溜上升到第一,课余还学会了摆弄无线电,制造飞机模型,并在高中毕业班演讲竞赛中获得了金质奖章。此外,他还迷上了诸如洛克菲勒、卡内基等白手起家的美国著名企业家的传记,开始四处寻找赚钱的门径。16岁那年,他正在读高中,就成功地做了第一笔“大买卖”。一天,他在百老汇大街看见一辆双座旧敞篷车在拍卖,决心要买下来。他向在药店售货的同母异父哥哥哈里借款,并胸有成竹地保证不久就偿还他。原来,他已从报纸的广告中找到可做的工作了,即用汽车为一个糖果商送货,每天可得到20美元的酬金。果然,两周后,他不仅如数还清了哥哥的钱,获得了这辆汽车,而且口袋里还有钱币在叮当作响。

3年后,即1917年,哈默在完成两年的医学预科课程的基础上,踌躇满志地来到久负盛名的哥伦比亚医学院,递交了入学申请。主管注册的工作人员上下打量他后说:“你是朱利叶斯医生的儿子吧?1898年你出生的那年我办理了你父亲入学的申请,今天我又在这里欢迎你。”就这样,哈默自豪地成为哥伦比亚医学院的学生,命运之舟载着他似乎正沿着子承父业的方向前进。

然而,有一天,父亲来到校园找到哈默,告诉儿子一个坏消息:他倾其积蓄投资的制药公司濒临破产。而且他本人因身体不好,特别是还想继续行医,没有精力去顾及公司的管理;因此,他要求儿子去当公司的总经理,但不许他退学。他强调说:“儿子,我过去就是这么于的,你也可以这样子。”

其实,父亲的担心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哈默早就跃跃欲试。他极其兴奋地迎接了这样的挑战。为不误学业,哈默邀请一个家境贫困而学习优异的同学住在一起,免费供给对方食宿,条件是这位同学每天去上课,做大量的笔记,晚上带回给他,供他应付考试和写论文。有了这个学习的“替身”,哈默就可以专心致力于公司的经营了。他改革了公司的经营方针和推销方法,组织了一支强有力的推销员队伍,并把公司名字也改为响亮的“联合化学制药公司”。哈默终于把发发可危的公司从破产边缘拯救过来,雇员从十几人发展到1500人,产品畅销全国,公司开始跨身于制药工业的大企业行列。

时隔不久,哈默成了哥伦比亚医学院,乃至全国院校中独一无二的正在大学攻读的百万富翁。1919年美国的平均收入是625美元,而那一年哈默个人的净收入超过1亿美元。在学习上,他的大多数考试成绩是“A”,并被评为毕业班里“最有前途的学生”。1921年6月,他取得了童年时就梦寐以求的医学博士学位。从此,人们始终尊称他为博士,尽管他以后从未正式行过医。

这时,哈默决定利用从课业结束到实习开始之间短短半年的间隔,做一件令人震惊的事情,即去苏联访问。十月革命后,哈默的父亲作为美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对苏联十分关注,并向被封锁的布尔什维克政权提供过必需品。但由于一次医疗事故,1920年6月,哈默的父亲受审入狱。这一突然变故,使年轻气盛的哈默决心完成父亲未遂的愿望,到父亲出生的国家,去帮助苏联战胜正在那里蔓延的饥荒和伤寒。

于是,哈默以200万美元的售价卖掉了制药公司,而花了十几万美元买下一座野战医院以及与之配套的医药用品和医疗器材,还花了1.5万美元买了一辆救护车,在车身侧面刷上“美国赴莫斯科医疗团”字样。他要把这些作为见面礼物送给苏联人。当时的苏联与大多数西方国家隔绝,因此在许多人看来,哈默此行无异于到月球上去探险。就这样,23岁的哈默走上了一条将从根本上改变他的生活的道路。

这位年轻的百万富翁一路上历尽艰辛,终于在1921年初夏到达苏联。由于旅途劳累,他病倒了。但他毫无怨言,谢绝特殊优待,与苏联人民一起过着战时凄苦的生活。他每天坚持背诵和学习使用100个俄语单词,以便能很快开始工作。

1921年8月初,哈默随一个代表团到乌拉尔地区考察。这里的情况令他大惑不解:一方面蕴藏着巨大的宝藏,物产丰富,白金、宝石、毛皮等贵重物品几乎应有尽有;另一方面饥荒严重,饿殍遍野,最起码的生活必需品奇缺。于是,他问带队的苏联人:“为什么你们不出口这些东西换口粮食?”“那不可能,”他们回答,“欧洲刚刚解除对我们的封锁,要卖出这些东西,进口粮食,所需时间太长。而且要使乌拉尔地区的人民免于饥饿,至少需要100万蒲式耳的粮食。”这时一个大胆的计划在哈默头脑中形成。他联想到当时美国粮食大丰收,粮价已跌到每蒲式耳1美元,便提出建议:“我有100万美元的资金,可以在美国紧急收购100万蒲式耳的小麦,海运到彼得格勒,卸下粮食后,再将价值100万美元的毛皮和其它货物运回美国。”哈默的建议很快传到莫斯科,列宁亲自回电表示认可这笔交易,并请哈默速返莫斯科。

到达莫斯科的第二天,哈默就被召到列宁的办公室。为使年轻的苏维埃得到休养生息,列宁当时正实行新经济政策,因此对哈默的提议格外重视。列宁从办公桌边站起来欢迎哈默,并用英语与他亲切交谈。当列宁代表苏联政府向哈默表示诚挚的感谢时,这位伟大的革命家竟激动地流下了热泪。从此,他们之间结下了真挚而深厚的友谊。列宁鼓励哈默投资办厂,允许他开采西伯利亚地区的石棉矿,从而使他成为布尔什维克苏联第一个取得矿山开采权的外国人。

美苏的易货贸易由此开始。哈默组织了美国联合公司,沟通了30多家美国公司,他俨然成了苏联对美贸易的代理人。后来,由于一次偶然的发现,哈默在苏联办起了铅笔厂。一天,他顺便走进一家文具店想买铅笔,但店里只有价格昂贵的德国货。他灵机一动,发现制造铅笔是一项新的有利可图的事业。他本人并不懂得怎样制造铅笔,但他懂得如何使用懂行的人。他以高薪从德国和英国聘来技术人员兴办铅笔厂,用美国的计件工资制度来管理生产,结果短短七八个月,就奇迹般地投入生产,第一年就达到了250万美元的产值。几年后,哈默不仅满足了苏联铅笔、钢笔市场的需要,而且把20%的产品出口到英国等十几个国家。这家工厂很快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铅笔厂之一,给哈默也带来了几百万美元的收入。

哈默在莫斯科度过了将近10年,苏联成了这位亿万富翁的发迹地,同时他也用自己的努力支持了年轻的苏维埃政权。

然而,哈默一生中最活跃的时期却是1931年从苏联回美国后开始的。他四面撒网,点石成金,不管从事哪种行业,都取得了成功。他就像一名万能的魔术师,可以在大庭广众之下从大礼帽里变出一只又一只兔子来。他的经营范围令人眼花缭乱,除了从事艺术品买卖之外,他还涉足无线电广播事业、黄金买卖和慈善事业;而最能显示他的才干的,却是从事威土忌酒和种牛生意。

哈默回到美国时,正值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但他却认为是赚钱的机会到了。他的眼睛虽然盯着艺术品销售的生意,可他的耳朵却在倾听四面八方的信息。他捕捉到一个清晰的信息:罗斯福正在走向白宫总统的宝座,如果他一旦当选,实施他的新政,那么,1919年颁布的禁酒令将被废除。这将意味着全国对啤酒和威士忌的需求激增,酒桶数量也会呈现出空前的需求,而当时市场上却没有酒桶出售。哈默当机立断,立即从苏联订购了几船优质木材,在纽约码头设立了一座临时的桶板加工厂,并在新泽西州建立了一座现代化的酒桶厂。禁酒令废除之日,也正是哈默制桶公司的酒桶从生产线上源源滚下之时,他的酒桶被各制酒厂用高价抢购一空。哈默不满足于当一名酒桶供应商,又插手制酒业,开始经营威士忌酒生意。他接连购买了多家酿酒厂,采取大幅度削价和大做广告等手段,很快战胜了所有的竞争对手。他的丹特牌威士忌酒一跃而成为全美第一流名酒,年销售量高达100万箱。

酒桶把哈默引进了威士忌酒行业,而他爱好吃牛排的习惯又把他引入了另一个领域,即养牛业,并同样大获成功。

哈默闯入养牛业也纯属偶然。有一次他埋怨市场上买不到优质牛排,他的一名雇工就建议去买头牛杀了吃。牛买回来了,却是一头怀

求《军事理论》复习笔记

求《军事理论》复习笔记

1.简述国防的目的主要有哪些?

答:

国防的目的是:一是捍卫国家的主权;二是保卫国家的统一;三是保卫国家的领土完整;四是维护国家的安全。

2.《孙子兵法》问世的条件有哪些?

答:《孙子兵法》诞生的历史条件:

其一。《孙子兵法》是战争中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升华。

任何一个民族的古代军事思想,无不是在那个民族的地理环境社会生存方式以及战略形式的基础上诞生出来的。《孙子兵法》产生于春秋末期,孙武避乱奔吴后,隐居吴地,潜心著述而成。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后,分封八百多个诸侯国,之后逐步出现诸侯兼并。到春秋时期,社会动荡,干戈不休,烽烟迭起,战乱频仍,诸侯争霸。据鲁史《春秋》记载,在242年中,发生过483次大的军事行动。战争是军事领域斗争的集中表现形式。军事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是以人们的战争实践活动为基础的,战争实践呼唤着兵学理论的出现。《孙子兵法》是战争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升华,孙武的军事思想深深的根植于春秋时期军事战争的沃土之中。

其二。再看春秋时期“百家争鸣”的局面。周朝制定的“军礼”,在春秋末期已是礼崩乐坏。此时已呈现出异彩纷呈的军事战略思想。当时的军事著作已有《六韬》、《军政》、《军志》等。中华传统文化典籍的四部元典中《周易》、《老子》以及文圣孔子学说中都有兵学理论的阐述。《孙子兵法》凝聚了古代诸子百家所说的哲学理论,《孙子兵法》融合了儒、墨、道、法等各种思想流派的精华,由于博采众长,因此,《孙子兵法》充满着朴素唯物辨证法,反对主观唯心主义和天命论、鬼神论,这样,自然就有了强大的生命力。

其三。孙子出生于军事世家。其父亲、祖父及叔辈田穰苴,都是富有谋略的军事家,有着田氏家族的尚智传统,孙武从小受到家庭的耳濡目染。孙武出生于齐国,齐国又是军事文化发达的国家,孙武受到齐国军事文化的熏陶。况且孙武聪慧过人、勤奋好学、善于思考、喜爱军事、志向远大,这是孙武所以能够在吴国撰著成《孙子兵法》的重要原因。

其四。孙武风华正茂时,避乱奔吴,隐居吴地,潜心著述兵法。大约在公元前十二世纪时,泰伯、仲雍奔吴时,被中原称为“蛮夷之地”的先吴人民,断发纹身,泰伯、仲雍一方面随乡入俗,与当地吴民融洽,另一方面,带来了中原的先进文化,因而受到当地人民的拥戴,建立“勾吴”小国。泰伯立国后,兴修水利、发展经济、教民识字。“数年之间,民人殷实”。当时的领域已扩大到东海、南到太湖、西至长江一小块地。传至十九世寿梦,吴国日趋强大,从泰伯到王僚时,吴国已成为新兴的国家,并处于上升时期,经济繁荣,此时农业方面已出产八谷,如稻、麦、粟等,其中“善稻”量多质优,闻名于世,储存丰富,可支数年。果蔬已有梅、李、藕等。牧业已普遍养牛、羊、猪、狗等。铜、铁、金冶炼技术发达,吴剑的制造已达较高工艺水平。吴国造船业发达,王僚时,已建造楼船,其战船“余皇”可纳百人,宽一丈六尺,长十二丈,不仅在江湖中而且能在海上航行。军事文化发达,军事实力增强。由于吴国处于东偶一方,受到“军礼”影响较小,“军礼”规定“正大不诈”的原则,交战时要约地而战,结日定地。而吴国都是从实际情况出发,能战胜敌人的办法尽量用之。《战国策"韩策三》载:“而攻心不如吴”。当时吴国同强大的楚国发生较大规模战争10次,其中全胜6次,失败一次,互有胜负3次。吴国多为主动进攻楚国,占据主导地位。《左传"成公七年》载:“蛮夷之属楚者,吴尽取之”,这是公元前584年。所以,如果对吴国当时的情况不了解,还停留在“蛮夷之地”“荒服之邦”的概念上,很难相信吴文化是产生《孙子兵法》的土壤,很难相信我国著名企业管理专家、南京大学教授周三多在一次“企业文化论坛”点评时所讲的:“孙子兵法是苏州最大的土特产”、“吴文化中最重要的、最突出的、最闪光的点在于《孙子兵法》”,和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沈嘉棠撰文讲:“吴文化是熏陶‘精英人才的文化’”。

以上四个方面是《孙子兵法》产生的历史条件。《孙子兵法》的大智大慧,深深植根于当时的社会环境、历史条件,吸吮着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智慧精华。不了解这些条件,就可能产生对孙武所著《孙子兵法》在2500年前诞生的怀疑。因此说,《孙子兵法》是千百年来军事谋略知识进行系统理论的概括和升华。

3.《孙子兵法》的“谋攻篇”主要讲了哪些内容?

答:

第三篇《谋攻篇》,讲的是“全胜”战略思想。《谋攻篇》讲:“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就是不经过交战,而使敌人屈服,才算是高明中最高明的。《谋攻篇》中又说:“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代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就是讲挫败敌人的战略,上策是计谋,下策是攻战敌人的城,攻城的办法是不得已的。这样对交战双方人力资源尽量减少和免遭伤亡,同时使财力、物力减少损失。

(附:《孙子兵法》的核心思想:

《孙子兵法》是一部军事著作,有人认为孙武是好战的,这是错误的认识。有人讲《孙子》是专门讲如何打仗、如何打胜仗的,这种认识不完整。《孙子兵法》中蕴含着以人为本的真谛。《孙子兵法》是一部军事著作,但《孙子兵法》的核心思想是以人为本,厚爱其民。《孙子兵法》十三篇,全书都把人民的生死、逸劳,国家的存亡、安危作为追求的最高目标。《孙子兵法》论述了战略战术和军队管理建设,但其核心思想是厚爱其民,以人为本。这个思想贯穿于十三篇的每篇之中。

第一篇的第一句话说:“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这是《孙子兵法》中重战、慎战思想的重要体现,对战争要慎重,不能轻举妄动。

第二篇《作战篇》,是讲作战的战略、如何打仗,《作战篇》中讲:“故知兵之将,生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将军要懂得作战是民众生死的掌握者。孙子强调作战要珍惜民力、爱惜民财,从分析给百姓可能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时指出:“国之贫于师者远输,远输百姓贫;近师者贵卖,贵卖则百姓财竭,财竭则急于丘役……”。“百姓之费,十去其七”,还讲到:“卒善而养之”。就是对俘虏的兵卒,要给予优待。

第三篇《谋攻篇》,讲的是“全胜”战略思想。《谋攻篇》讲:“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就是不经过交战,而使敌人屈服,才算是高明中最高明的。《谋攻篇》中又说:“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代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就是讲挫败敌人的战略,上策是计谋,下策是攻战敌人的城,攻城的办法是不得已的。这样对交战双方人力资源尽量减少和免遭伤亡,同时使财力、物力减少损失。

第四篇《形篇》,主要讲立于不败之地,不打无把握的仗,要“自保而全胜”。《孙子兵法》说:“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

第五篇《势篇》,主要讲主观能动作用的指挥,《势篇》中说:“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说的是善于指挥作战的人,总是去造成有利的态势,而不苛求部属。

第六篇《虚实篇》,主要讲作战指挥中争取主动的原则和方法。《虚实篇》说:故曰“胜可为也”“敌虽众,可使无斗”。胜利是可以争取的,敌军虽多,也可以使他无法同我较量。

第七篇《军争篇》,主要论述争取先机之利及特殊情况下的作战原则,其中讲到“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穷寇不迫”等。

第八篇《九变篇》,述九种战场情况的机断处置办法,如讲到:“是故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

第九篇《行军篇》中论述“处军”和“相军”,论述中讲到“兵非益多也,惟无武进,足以并力,料敌取人而已”。讲的是兵力并不是愈多愈好,只要不轻敌冒进,并集中力量判明敌情,取得部下信任,也就足够了。从古到今,人们都知导军队中的军纪是十分严明的,但孙子提出:“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孙子对军队的管理要恩威并举,宽严相济。

第十篇《地形篇》,讲的是军事地形学上的问题,但是也讲到“故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人是保,而利合于主,国之宝也”。讲了“唯人是保”,就是讲只求保全民众而有利于国君,这样的将帅,才是国家的珍宝。还讲到:“视卒如婴儿”,“视卒如爱子”。

第十一篇《九地篇》论述了在战略进攻中实施突然袭击的若干问题,如“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谨养而不劳,并气积力”。“齐勇若一,政之道也”。

第十二篇《火攻篇》,顾名思义,讲的是以火攻敌,《火攻篇》警示:“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悦,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

第十三篇《用间篇》,讲的是战略侦察。该篇第一句讲:“凡兴师十万,出征千里,百姓之贵,公家之奉,日费千金,内外骚动,怠于道路,不得操事者,七十万家”。“非仁义不能使间”。《孙子》的以人为本,厚爱其民思想,不仅在《孙子》中体现。而且在佚文中也有明确的阐述。如《吴问》载,吴王问孙子曰:六将军分守晋国之地,孰先亡?孰固成?孙子作了具体的分析,范氏、中行氏、智氏、韩、魏赋税重,因此,孙子说:“赵毋矢其故法,晋国归焉”。吴王曰:“善,王者之道□□厚爱其民者也”。这也表达了孙武的民本思想。《史记"吴太伯世家》载:吴王阖闾欲伐楚,孙武曰:“民劳,未可,待之”。

通过以上研讨可知,《孙子兵法》虽是军事著作,但其核心思想是以人为本、惟民是保。对此,至今还有现实意义和普遍意义,这是每一个政治家、军事家、企业家的最高境界的永恒主题。)

4.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

坚持中国共产党对人民战争的统一领导;结成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实行以人民军队为骨干的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以武装力量为主与其他斗争形式密切结合;建立巩固的革命根据地;实行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

5.简述自主式制导、寻的式制导、遥控式制导和复合式制导的特点。

答:

(一)自主式制导

自主式制导是引导指令由弹上制导系统按照预先拟定的飞行方案控制导弹飞向目标,制导系统与目标、指挥站不发生任何联系的制导。属于自主制导的有:惯性制导、方案制导、地形匹配制导和星光制导等。自主式制导由于和目标及指挥站不发生联系,因而隐蔽性好、抗干扰能力强,导弹的射程远、制导精度高。但飞行弹道不能改变的特征,使之只能用于攻击固定目标或预定区域的弹道导弹、巡航导弹。

(二)寻的制导

寻的制导或称自寻的制导、自动导引制导、自动瞄准制导。它是利用导弹上设备接收来自目标辐射或反射的能量,靠弹上探测设备测量目标与导弹相对运动的技术参数,并将这些技术参数变换成引导指令信号,使导弹飞向目标。

1.主动寻的制导。它是照射目标的能源在导弹上。当弹上的导引头接收到来自目标的反射信号后,导弹会自动跟踪并攻击目标。它具有"发射后不用管"的优点,能从任何角度攻击目标,命中精度较高,缺点是易受干扰。

2.半主动寻的制导。它是照射目标的能源不在导弹上。当弹上导引头接收到来自导弹发射点或其他(地面、水面、空中)方向照射到目标上的折射或反射信号后,导弹会自动跟踪并攻击目标。这种制导可减少弹上设备,增大飞行距离,但不能自主寻的,而且制导站易受敌人攻击。因此,主要用于攻击空中目标。

3.被动寻的制导。它是靠感受来自目标的能量。当弹上导引头接收到来自目标的辐射波信号后,导弹会自动跟踪并攻击目标。美国的"响尾蛇"空对空导弹,所采用的就是被动红外寻的制导。

(三)遥控制导

遥控制导是由设在导弹以外的地面、水面或空中制导站控制导弹飞向目标的制导技术。波束式制导是主要用于地对空、舰对空、空对空和空对地导弹攻击活动目标的武器系统。

(四)复合制导

复合制导是在一种武器中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制导方式组合而成的制导技术。先进的精确制导武器系统往往采用复合制导技术。在同一武器系统的不同飞行段,不同的地理和气候条件下,采用不同的制导方式,扬其所长,避其所短,组成复合式精确制导系统,以实现更准确的制导。常用的复合制导技术有:自主式制导+寻的式制导自主式制导+指令式制导自主式制导+指令式制导+寻的式制导指令式制导+寻的式制导以上这些复合制导技术在地对空、空对地、地对地战术导弹中均被采用。除上述分类方法外,制导技术还可根据所用物理量的特性进行分类,如无线电制导、红外制导、激光制导、雷达制导、电视制导等。

(精确制导武器对作战有哪些影响?

1、提高了作战效能

一是提高攻击的有效性,减少弹药消耗量;

二是提高作战效费比,降低作战费用交换比。

2、使作战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

3、成为改变军事力量对比的杠杆)

6.什么是军事侦察卫星?军事侦察卫星有哪几种,各有什么作用?

答:

军事卫星是用于搜集和截获军事情报的人造地球卫星,卫星侦察的优点,是侦察范围广,速度快,可不受国界限制定期或连续地监视某个地区,对于增强国家的军事实力和综合国力具有重要意义。军事卫星按照所执行的任务和所采用的侦察手段来加以区别,一般分为照相侦察卫星,电子侦察卫星,还有海洋监视卫星和预警卫星。侦察卫星,就是窃取军事情报的卫星,它既能监视又能窃听,是个名副其实的超级间谍。侦察卫星利用光电遥感器或无线电接收机,搜集地面目标的电磁波信息,用胶卷或磁带记录下来后存贮在卫星返回舱里,待卫星返回时,由地面人员回收。或者通过无线电传输的方法,随时或在某个适当的时候传输给地面的接收站,经光学、电子计算机处理后,人们就可以看到有关目标的信息。

侦察卫星根据执行任务和侦察设备的不同,分为照相侦察卫星、海洋监视卫星、电子侦察卫星和预警卫星。

照相侦察卫星,装有可见光照相机或电视摄像机,能对目标拍照。为了发现和识别目标,照相机镜头和图像分辨率要求很高。这种卫星一般运行在近地点高度150—280公里的轨道上,如果装备红外相机和多光谱相机,还具有夜间侦察和识别伪装的能力。照相侦察卫星按侦察信息送回地面的方式分为返回型和传输型。返回型是将拍好的胶卷存入回收舱中返回地面,它利用胶片成像的原理,优点是图像分辨率高、直观,易于识别分析,缺点是回收不及时,容易贻误战机。传输型利用光电成像原理,先把图像信息记录在磁带上,飞到地面接收站的控制区时,再将图像信息发送到地面,由地面进行处理、识别。它的优点是地面收到信息快,但图像分辨率不高。美国从1959年2月开始发射照相侦察卫星,其中有代表性的为“大鸟”号,它兼有回收胶卷和无线电传输两种功能,寿命52—220天,它拍的照片可以清晰地分辨出火车、汽车、建筑物及行人。

海洋监视卫星,装有雷达、无线电接收机、红外探测器等侦察设备,监视海上舰船和潜艇的活动。为了对广阔的海洋连续监视,卫星轨道一般比较高,为1000公里左右的近圆形轨道,并需要由多颗卫星组成海洋监视网。

电子侦察卫星,用来侦辨雷达或者其他无线电设备的位置和特性,窃听遥测和通信等机密信息。这种卫星一般运行在高约500或1000多公里的近圆形轨道上。电子侦察卫星是窃听能手,当它经过别国上空时,星上磁带迅速录下雷达信号、电台信号等,等飞经本国上空时又把这些信号输送到地面站,经地面分析、研究,就能掌握别国地面雷达的位置、特性,破译电台的信号。美国1988年8月发射的一颗重型电子侦察卫星,可以同时监听到中苏两国11000条电话和步话机的通话。

预警卫星,运行在地球静止轨道,并由几颗卫星组成一个预警网。星上装有红外探测仪,用来探测敌方导弹飞行时发动机尾焰的红外辐射,配合电视摄像机及时准确地判断导弹飞行方向,迅速报警,使防空部队及时拦击导弹,城市居民紧急疏散隐蔽。在预警卫星出现前,人们用巨型雷达预警,由于地球曲面的阻挡,只有当导弹爬高到250公里高空时,雷达才能“看”到目标,预警时间只有15分钟,常常由于来不及准备而被动挨打。预警卫星可以把预警时间提前到30分钟,海湾战争中,美国的爱国者导弹拦截伊拉克的飞毛腿导弹,预警卫星起了极大的作用。

7.激光有哪些特性?激光在军事上有哪些用途?

答:

激光的特性是:亮度高、方向性好、单色性好、相干性好。

激光在军事上的应用主要有:激光测距、激光雷达、激光制导、激光通信、激光武器。

(激光技术是20世纪6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门高新技术,经过40多年的发展,激光技术从机理原理、实验手段到制造工艺都已逐步成熟。激光具有高亮度、方向性强、单色性好、相干性好等重要特点,在军事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受到各大军事强国的重视,未来有望成为军事技术最活跃的一个领域。

激光制导

激光制导武器具有打击精度高、捕获目标灵活,制导系统成本低、抗干扰性能好、操作简单等优点。激光制导是用激光目标指示器将激光射在攻击目标上,导弹上激光探测器接收目标反射回来的激光,指引控制导弹跟踪并攻击目标,目前已有大量激光制导武器装备部队。

多枚激光制导导弹还可同时攻击目标,即把激光信号经过编码以数个指示器分别控制数枚导弹,同时打击来袭目标,提高打击效能。为提高激光制导全天候作战能力,各国都在研制先进的激光目标指示器,以保证昼夜作战使用。目前激光制导体制仍以半主动寻的制导和波束制导为主,发展高性能目标捕获跟踪和激光指示系统,提高武器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和生存能力。

激光通信

激光通信是利用激光传递军事信息的部队。由于激光通信具有容量大、抗干扰能力强、保密性能好、结构轻便、设备经济等特点,正在逐步取代电磁波通信,成为军队作战的主要通信方式。激光通信部队主要包括大气激光通信、光纤激光通信、水下激光通信、空间激光通信。当前,各国军队都在积极发展激光通信并纷纷组建激光通信部队。最常见的是大气激光通信,因其波长短,发散角小,所以天线可做得很小,主要应用于海岛之间,舰船之间,边防哨所之间,以及导弹发射现场和指挥中心之间的短距离保密通信,但大气通信易受天气、地形、地物等的影响,需要通过飞机或卫星进行中继。由于空间载体通信较少有影响传光的诸多因素,这种通信常用于空间载体间的通信(包括飞机对飞机、卫星对卫星)。对海军来说,激光对潜通信尤为重要,蓝光或绿光穿透海水时衰减最小,波长为0.47~0.54mm的蓝光经过100m深度传播,其损耗仅为其它波长的1/100,蓝绿光在海水中的穿透能力可达600m以上。目前世界大国都在努力提高激光探测器的探测性能,发展激光信号束的捕获跟踪技术水平,以提高激光通信的能力。

激光测距与激光雷达

激光测距的原理如同微波雷达测距一样,但激光测距与普通测距相比,具有远、准、快、抗干扰、无盲区等优点。人们正是利用这一特点,准确地测出月球与地球间的距离(384000公里),激光测距在常规兵器中已广泛应用,有取代普通光学测距的趋势。

激光雷达与微波雷达相似,用窄激光束对某一地区进行扫描,并得出雷达图。随着有关器件和技术的发展,激光雷达在高精度和成像方面占有优势,其测距精度可达厘米甚至毫米级,比微波雷达高近100倍;测角速精度,理论上比微波雷达高一亿倍以上,现在已做到高1000~10000倍。

激光干扰

在短短的几十年里,激光武器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具有极高命中率和良好抗干扰能力的武器装备,日益受到各国的青睐,同时也强烈刺激了激光干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激光干扰是使用激光干扰武器、设备和器材,干扰敌方的激光侦察、激光通信、激光指挥、激光控制系统,使之不能发挥威力,并保障己方免遭敌方干扰。现有的激光干扰技术可分为有源干扰和无源干扰两类。激光无源干扰是利用本身不发光的器材,如烟幕、气球、伪装物等,对激光进行散射、吸收,从而干扰激光信号,以削弱敌方的光电设备和武器系统的效能。激光有源干扰是利用己方的光电设备发射或转发激光,以欺骗或压制敌方光电设备和武器系统。

在未来的战场上,激光干扰部队将与电子对抗部队一起,成为与敌进行电子斗争不可缺少的作战力量。激光干扰是光电对抗技术的组成部分,是现代战争必不可少的高技术。)

8.什么是电子战?电子战对现代战争主要有哪些影响?

答:

电子战是敌对双方利用电子设备或器材进行的电磁斗争,其实质是敌对双方为争夺电磁频谱的控制权所展开的电磁斗争。

电子对抗在战争中的地位与作用主要是:一是获取军事情报;二是破坏敌方作战指挥;三是保卫重要目标;四是保护己方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

9.如何理解人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武器是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

答:

答案一:

首先,人的能动性不仅体现在战争进程中,更体现在战前的准备中。充分的战争准备,是赢得战争胜利的必要条件。军队是要时刻准备打仗的。这种准备既包括物质准备,又包括精神准备。以信息化武器装备为物质技术基础的现代战争已经不同于历史上“添油式”战争,往往初战便是决战,谁的战争准备充分,谁便能够掌握先机,甚至置对方于死地。因此,在现代战争中战争准备被赋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要意义,战争双方的较量在战前就已经展开。这就决定了要赢得现代战争就必须充分估计将来战争中可能出现的所有情况,并有针对性地从物质和精神上做好战争准备。人在战争中的能动性的发挥提前到战前,体现在战争准备之中。这就决定了军队必须始终保持高昂的战斗精神,要把培育战斗精神,作为我军搞好军事斗争准备的重要方面。

第二,掌握和运用智能化人-机系统的人,必须是具备现代科技素质的人;不具备现代科技素质的人难以在信息化战争中发挥能动性。不同形态战争对人的素质有不同要求,信息化战争要求军队具有现代科技素质,否则既不能掌握科技含量极高的智能化人-机系统,也不能掌握在这套系统基础上形成的战法,更不可能在实战中将这套系统的功能发挥到极致。要在信息化战争中发挥能动性,就必须以高昂的热情学习军事知识,具备掌握信息化武器装备所需要的现代科技素质,为打赢战争做好知识和素质准备。

第三,在信息化战争条件下,人的能动性将更多地在智力领域展开,对战争谋略能力、指挥控制能力、动员协调能力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一种误解,以为信息化战争的决策、指挥、控制等统统可以交给计算机去做,人只需要按按电钮就行。其实不然,信息化战争中的极其复杂的作战系统、高度调协的作战行动、变幻莫测的战局、巨大的物资消耗等,都给战争双方的智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智力对抗也更加激烈,人的能动性更多地体现在智力的角逐之中。高强度的智力角逐,更需要旺盛的战斗精神。

第四,信息化战争的高强度、快节奏,要求部队官兵具有更强健的体魄、更坚强的意志和更灵活的应变能力。信息化战争决不像有些人所宣传的那样“诗意化”、“仁慈化”了,而是更加残酷、血腥和激烈,战争形态的多样化以及战争空间扩大化,更加凸现对人的战斗精神的需求。未来战争中,任何一个领域都有可能变成战场,无论前方还是后方、无论是冲锋陷阵还是做技术保障工作,每一个人都会面临战争所形成的威胁。不具备强健的体魄、坚强的意志和灵活的应变能力,很难承受信息化战争的高强度和快节奏,更谈不上发挥人的能动性。那种信息化条件下按按电钮、敲敲键盘就可以打胜仗、战斗精神变得无足轻重的认识,显然是站不住脚的。

答案二:

战争胜负这个问题,我个人觉得还是人的因素更为重要。

例如:伊拉克战争,美国军事装备全面领先,但是打到如今,这场战争也还不能说美国已经取得了最终胜利。

再如:抗日战争期间,日本侵略者的武器装备要远远先进于中国军队的。但是战争的最终胜利者却是我们伟大的中国人民!

武器装备先进固然重要,但是再先进的装备也要人来操作。再先进的武器装备离开了人的指挥也是一堆破铜烂铁。战争打的是财力也是人力。财力方面也可以解释为武器装备的来源,但是财的来源却是人。

所以综上所述,人才是战争的根本,人的因素才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

价值链是什么,怎么理解

价值链是什么,怎么理解

什么是价值链?

理论上“价值链”这一概念,是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于1985年提出的。

波特认为,“每一个企业都是在设计、生产、销售、发送和辅助其产品的过程中进行种种活动的集合体。所有这些活动可以用一个价值链来表明。”企业的价值创造是通过一系列活动构成的,这些活动可分为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两类,基本活动包括内部后

勤、生产作业、外部后勤、市场和销售、服务等;而辅助活动则包括采购、技术开发、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基础设施等。这些互不相同但又相互关联的生产经营活动,构成了一个创造价值的动态过程,即价值链。

价值链在经济活动中是无处不在的,上下游关联的企业与企业之间存在行业价值链,企业内部各业务单元的联系构成了企业的价值链,企业内部各业务单元之间也存在着价值链联结。价值链上的每一项价值活动都会对企业最终能够实现多大的价值造成影响。

波特的“价值链”理论揭示,企业与企业的竞争,不只是某个环节的竞争,而是整个价值链的竞争,而整个价值链的综合竞争力决定企业的竞争力。用波特的话来说:“消费者心目中的价值由一连串企业内部物质与技术上的具体活动与利润所构成,当你和其他企业竞争时,其实是内部多项活动在进行竞争,而不是某一项活动的竞争。”(深圳商报记者袁磊综合整理)

作者:深圳商报记者袁磊综合整理

http://www.sznews.com/szsb/20040531/ca960122.htm

联合国工发组织总干事卡洛斯·马格利尼奥斯:本地工业嵌入全球价值链和生产网络

2004年05月31日04:29深圳商报

当今全球企业面对的新兴企业环境是个什么样?也许最恰当的回答是生产的高度全球化。飞速的技术进步、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国际规章制度的强制执行都推动了全球价值链(GVCs)和生产网络(GPNs)的逐步延伸。这一全球商业场景增加了提高收入和提供就业的机会,但是也带来了一些挑战。

参与全球价值链和全球生产网络有助于发展中国家的生产商利用全球市场来挣更多的外汇,将出口产品多元化,更重要的是能够因此而掌握新技术,并提高生产效率。但是这也将许多国家的宏观经济和产业环境置于更大的竞争压力下,迫使它们改善物质的基础设施并改善营商环境。此外,小企业和新企业一般不具有比较优势,更容易受到强化的竞争压力的伤害。

亚洲国家与全球价值链

越来越多的亚洲国家及其生产商参与到全球价值链和全球生产网络中,从而为更大的市场提供产品和服务。在东亚和中国,这种情况尤其突出。在这里讨论涉及到三个部门:纺织品、电子产品和汽车。它们在全球价值链和生产网络中有典型意义。

纺织产业方面,整个制造过程中部分环节的迁移,在20世纪50年代就出现了,当时是从北美和西欧转移到日本。然后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香港、台湾和韩国成为成衣生产中心。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前期,全球纺织品和成衣的大半转移到中国大陆和若干东南亚国家如印尼、泰国、马来西亚和菲律宾。

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一些南亚国家进入了这一行列,而同时香港、台湾和韩国的份额则在下降。中国大陆和东南亚国家在美国成衣进口中占的比重从1983年的8%,上升到2001年的12%(东南亚),以及中国的8%到14%。如果以成衣出口量10亿美元为基准,1980年的全球主要出口国家地区是香港、韩国、台湾、中国大陆及美国。到1990年则要增加印尼、泰国和马来西亚、印度和巴基斯坦。到2000年,菲律宾、越南、孟加拉和斯里兰卡也进入了这一行列。

在电子产业方面,亚洲国家参与全球生产体系是在20世纪60年代,当时日本企业向中国台湾、香港和韩国发放许可证,最初是生产半导体收音机和手持计算器。从60年代后期起,美国和西欧的企业将劳动力密集的半导体组装工序转移到新加坡、香港、马来西亚和泰国。从此亚洲国家地区参与全球生产的程度一直在加深。

例如,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为止,硬盘驱动器的生产一直在美国进行。现在,东南亚主导了这一产品的生产,其产品占全球总量的70%。希捷作为全球硬盘生产的领先企业,其全球的22个生产企业中,在2000年有64%的工厂位于亚洲。亚洲生产在该公司的生产总量中的比重,在1990年是35%,而到1995年就上升为61%。亚洲员工在希捷的员工总量中同期从70%上升到85%。

汽车工业方面,许多发展中国家从20世纪50年代起就采取了进口替代的工业化政策,以促进这一产业方面的国内生产份额。从90年代起,贸易自由化开始改变并形成这一产业的国际化生产组织。现在汽车工业被看作是所有工业中最全球化的一种,其制造过程和产品广泛分布在全球进行。尽管亚洲国家参与这方面的分工的数量,以绝对数量来看尚为有限,但是其趋势是在上升的。东盟国家在全球的汽车单车销售量中的份额,从1990年的1.7%,攀升到2001年的4%。东亚国家,特别是印尼、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和中国,虽然单独计算份额都不大,但是市场扩张都很快,是推动全球汽车产业在90年代扩张的主要因素。

对上述三个领域的评估,也显示出中国参与全球生产过程的程度日益加深,特别是在价值链中劳动力密集的部门。这对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生产商产生了很大的竞争压力,由此而导致了公共和学术的辩论:中国加入WTO是否会严重损害一些国家的竞争地位?如果是否定的,那么它将如何影响其他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的邻国的产业分工?

大多数学者和企业界人士认为,受到中国产业竞争力威胁的各有关国家,应该将中国的经济快速增长看作是新机会,而不是对自己发展的威胁。政策性建议有两个层次,一是产业层次,另一个是国民经济层次。在产业层面上,各国应该重视中高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这需要通过提升教育来提高技术和技能而提高生产效率,并将本地的产业与外国产业之间架起有机的前向和后向的联系。

在国民经济层面上,发展有助于提升产业结构提升的要素至为关键。这包括了改善基础设施(内陆港、出口加工区、财政优惠)、劳工法律改革、政府职能和体制改革、创立或扩大区域间的贸易集团等。事实上,外来投资者也乐意报答这些政策努力,因为它们不愿意只依赖中国,或者在超出一定限度后继续依赖中国,因为这牵涉到战略风险。

因此,在风险和投资多元化战略下,亚洲地区或其他地区的产业和投资政策的改善,将有助于吸引外来投资者。简而言之,这些政策将有助于这些国家先减少因为投资者到中国的投资多元化造成的影响;其次也增加自己向中国的出口。

同时还要看到,中国本身很可能会通过提升技术含量来加强自己的竞争优势和提高效率。如此中国就会增加生产更先进的产品,在价值链上向上攀升。这样,对有关国家来说,中国只可能影响到没有能够实施产业和技术提升以加强与中国竞争的国家。

参与全球价值链带来的改进

参与全球价值链和全球生产网络可能使企业在单一生产活动中改善效率,或改变一揽子活动结构(通过关联或扩展到另一个网络),或者整体扩展到另外一个价值链。由此可以看到四大类改进:

一、过程改进,即内部过程的优化,比自己的竞争对手做得更好(如降低库存成本或损耗);或者改进价值链内部的关联(如多次而小量的及时送货)。

二、产品改进,即产品的质量或性能价格比的改进,以及更灵敏应对市场(比竞争对手向市场推出新产品快)。这关系到内部的产品开发过程改善,以及价值链上与其他关节点的联系。

三、功能改进,通过改变内部活动结构来提升增加值。

四、价值链间的改进,企业活动移向价值量更高的链条,比如台湾从生产半导体收音机依次转向生产计算器、电视机、电脑监视器、笔记本电脑,现在正在转向生产WAP手机。

两种不同的价值链

根据研究,全球价值链有两种。一种是购买者拉动的,另一种是生产者拉动的。这种区别值得分析,因为两者的动力机制,即它们所产生的关系及互动,是各不相同的。两者带来的机会也不同。

一般而言,方便的技术往往促进购买者拉动的价值链而生产者拉动的价值链需要掌握难度较大的技术,因为它牵涉到紧密的协调以及自有产权的技术等等。

购买者驱动的价值链方面,大买主,因为有品牌和营销等方面的核心竞争力,可以设立这些价值链和网络。它们日益组织起来,强化协调并控制生产、设计及营销活动以满足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以及转轨国家的目标市场的需求。

这种价值链组合的是典型的劳动密集产业,与发展中国家密切相关,比如在农产品和食品产业、纺织、服装和鞋子、玩具、家具等产业。对于有品牌的生产者来说(比如雀巢的食品饮料价值链),最重要的是获取因产品的研发营销而带来的尽可能多的价值。因此它们非常在意维持品牌的价值并通过保护知识产权来阻止仿冒。它们的强势市场地位来自全球品牌和对区域市场开发的品牌的总和。

生产者驱动的价值链方面,这种链条上的主要生产者控制关键技术,而这种技术对于价值链适配于最终产品市场方面非常重要。它们协调各价值链及网络,帮助供货商和自己的客户提高效率。这种链条主要存在于中高技术产业,如汽车、电子产品和通讯等产业。

一般而言,发展中国家的生产者多是成为劳动力密集的购买者驱动链的一部分。例外只是东亚一些新兴工业国和地区因为这些国家和地区日益介入资本货物和中间货物的产业,它们正在从购买者驱动链转向生产者驱动链(汽车、电子和通讯等)。

产业政策和制造业竞争力:

亚洲的经验

高效的供应链管理不仅有选址良好的运输基础设施,也需要灵活的进出口程序。东亚经济的成功,其重要特点是努力改善对于竞争力的驱动。联合国工发组织的有竞争力产业指数(CIP)显示,1980年到2000年间,大部分东亚国家地区的指数都在持续改善,香港和日本除外。所谓〃驱动〃,即结构因素,东亚国家地区在二十年中都有了改善和提高。这些因素包括了广义的技术(国内技术和通过外资带入的外国技术以及专利许可)、基础设施、人的技能(尤其是技术教育)等。

另外一个共性是,它们都善于扶持能够支持企业的中介组织。比如新加坡和马来西亚都设立了投资促进机构,而中国设立了许多科技开发区,以提供有活力环境给企业去发展。新加坡的生产力和标准署则与公有企业和私营企业一起配合,保证企业按照合乎国家、国际和行业标准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来。台湾也设立了质量监察机构,以确保企业生产的是满足出口质量需求的产品。

亚洲国家地区的经验是双重的。首先,产业政策的制订是因国家地区而异的,各国各地区制订出适合自己的战略来,决定采取那些配套的机构措施和制度来配合产业战略。在这方面,国家的创新和学习系统受到重视是非常关键的。其次,扶持驱动竞争力提高的要素,以提高产业的竞争力也非常重要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