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养牛未交易算不算收益?面对2015年新形势的出现畜牧行业将会怎样变化

农民养牛未交易算不算收益?面对2015年新形势的出现畜牧行业将会怎样变化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农民养牛未交易算不算收益这个问题的一些问题点,包括面对2015年新形势的出现畜牧行业将会怎样变化也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析分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还望您关注下本站哦,谢谢~

土地资源管理的一些特点和几个政策性的问题

土地资源管理的一些特点和几个政策性的问题

1.建立土地管理协调机构

加拿大的土地资源管理涉及多个部门,此外加拿大又是一个联邦国家,各省政府对土地资源的管理拥有相当大的权力。联邦政府除直接管理部分国土资源外,主要是通过制定计划和政策来指导联邦土地资源的规划、利用和保护,这些政策和计划需要各部门的支持。由于土地资源管理涉及联邦和地方政府以及政府内的多个部门,为协调中央与地方政府间的关系和部门间的关系,加拿大组建了许多专门的政府协调机构。如加拿大土地利用委员会、联邦政府土地利用委员会等。

“联邦政府土地利用委员会”是为指导贯彻联邦政府于1980年制订并由国会公布的一个“政策书”——加拿大“土地利用指南”而设立的。目的是为协调土地利用政策,加强土地资源管理。指南有10条原则,分别对城市用地、农业用地、森林用地、不可再生资源土地、交通和通讯用地、水资源保护地、历史遗迹地生物繁衍地、冒险性项目用地和其他区域性用地规定了联邦政府的指导性意见。“联邦政府土地利用委员会”由15个单位组成,这些单位分别是:环境部、农业部、渔业与海洋部等。环境部的一个副部长助理任委员会主席。

“加拿大土地利用委员会”的任务是协调联邦政府与省政府之间在土地管理上的合作关系。这种关系由加拿大“土地利用指南”的第10条原则规定了各方应负的责任,省级土地利用的规划,应有适当措施保证联邦政府在土地和地方环境方面发挥积极的影响;联邦政府在联邦土地的良好农地用于农业、良好林地用于林、良好的其他土地用于相应适宜用途的同时,通过这个委员会的工作,也要保证这些用地政策能够符合各省政府对土地利用的既得利益。

2.利用社会力量建立支持政府管理的信息系统

信息技术作为当代科学技术的先锋,在资源管理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民办各国都非常重视发展信息技术。在加拿大,“电子政府”是其管理的发展方向。在发展信息技术时,有几个关键问题要解决,一是数据源,二是标准,三是经费。前两者对于政府不成问题,但资金方面,由于数量太大,比较困难。在这方面,加拿大有独到之处,采用“公私联营”的方式,解决了资金不足的问题。例如加拿大在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中,政府非常注意与一些公司的合作,如DMR公司、Teranet土地信息系统公司和MGP信息系统公司等。政府提供数据,私人公司出资建立加拿大资源信息系统。这样在加拿大就出现了一批半政府半私人的公司,既保证了信息的权威性,又为信息系统的建设开辟了新的途径。

Teranet信息系统公司成立于1991年,是由安大略省土地部门与TeramiraHoldings公司合并而成的,属公私联营性质,其目的是通过可行的联营公司,建立合法而权威的数据库,加快土地登记速度。合并之时,政府与公司各出资2900万加元,其中政府是以1995年以来建立的数据库为资本,而非现金。该公司从1996年开始盈利。目前公司价值5亿加元,拥有职工800人。这样政府相关人员减少了50%,节省了开支。经过几年努力,建立了安大略土地登记信息系统(POLARIS),政府拥有50%的股份,拥有POLARIS的数据,同时也是用户。其职责是严格执行土地登记法,并控制费用。公司负责管理数据库,提供土地登记服务;支持数据的交流;实施市场信息服务。通过数据库的商业化运营获取利益。该数据库可为律师提供信息服务,促进土地市场交易,有力地促进了电子政府。安大略省目前已有约400万个城镇小区建立有数字化地籍管理数据库。

3.加强加拿大农地的保护

(1)基本情况

加拿大只有7.5%的土地可作农用,这些土地集中分布在南部的狭长地带,这一地带也正是适宜人类生存、人口最集中的地区,大约聚集了全加拿大人口的90%以上。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城市扩张迅速,占用了大量优质农田,同时地产投机商大量购买农地,他们将农地闲置抛荒,只是等待着土地价格上涨后再卖掉。许多规划师和规划专业学术团体以及市民团体纷纷呼吁,这种趋势再发展下去会影响整个加拿大的食物生产能力。另外由于农民丧失土地的速度非常惊人,比例也非常大,在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地区,失去土地的农民的生存和就业问题不容乐观。据魁北克省的估算,供养一个人大约需要1公顷的农地,魁北克省有6.4万平方公里的农地,6万平方公里农地才能满足全省人口的食物需求。另一方面,全省的农场可以解决全省10%的劳动就业,每年有多达50亿加元的税收,这在区域和全省的角度都是很重要的经济因素。因此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农用地保护进入国家政策议程,到70年代中期,在一些省如安大略和魁北克省,农地保护一度成为各党派和政治团体政治论坛的中心议题。一些省相继制定了农地保护计划,重点通过制定以自然要素为主的土地利用规划,以阻止或减缓在高质量农地上的城市土地开发。其中最严格的有两个省,首先是制定了严格的法律,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在1973年颁布了《农地委员会法》,1978年魁北克省颁布了《农地保护和农业活动法》,两省在农地保护计划中都成立了强有力的省级委员会。这两个地域的农地保护计划体系在全加拿大是非常重要的。在魁北克省,相对于全省380万公顷耕地的总量,根据《农地保护和农业活动法》划定的农业区共有650万公顷,其中包括了大量的林地。

农地保护计划的目的是保护优质的农地免于其他用途的开发。魁北克和不列颠哥伦比亚两省划定保护总量和保护区的主要标准是根据农地的质量,魁北克省还进行了土地分割控制,规定每个农产拥有的连片农地至少在100公顷以上。各省在确立农地保护目标时,也得到了其他方面的战略支持。如在城市发展用地问题上,每个主要的城市地区首先是强调在现有城市区域充分利用存量土地。

(2)成立专门机构

有些省(两个)为保护农地通常都成立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如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早在1973年就成立了省级农业用地委员会,制订了《农业用地委员会法》。农业用地委员会是一个独立于政府的执法与管理机构,其成员由政府指派,但按照《农业用地委员会法》的规定,必须具备相应的知识及管理经验。《农业用地法》规定,保护区内的土地应优先用于农业,如要划出保护区或改为非农用途,必须经农业保护委员会批准;农业保护委员会的决策必须公开、负责,必须让公众发表意见;各级政府在制定当地规划及法规时必须考虑土地保护的重要性,支持农业的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必须避开良田,如无法避开,也要在设计和建造时将其对农业生产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1978年魁北克省颁布了《农地保护和农业活动法》,成立了魁北克农地保护委员会。法律赋予了委员会很大的权力,委员会的使命是保证后代人拥有足够的农业发展用地,它的职责是保护农地保护区。人们在农地保护区中从事其他非农活动,要向委员会提出申请。每一项申请首先要得到县、镇的批准并符合已有的各项程序,委员会请专业人员就提出申请的活动对农业的影响进行反复论证,最主要的标准是该项申请改变了土地用途后要有可见的实用性,要符合发展规划和城市发展界限的规定。一项非农用途的申请要得到许可,还要证明在当地除了在农地保护区内没有其他地方适合进行该项活动,委员会在做出决定时,出发点是服务于保护农用地和农业活动的目的,但也会考虑到地方的一些特殊因素。委员会对申请进行审核必须依据以下的准则和因素:该土地和附近土地的土壤潜力;土地可能的用途是以农业为目的;对该申请许可后,对已有的农业活动造成的影响,对附近土地上农业活动的可能影响;一些法律和法规对该项申请活动的限制,如对环境的影响,对牲畜的影响;保护农业合作社和农场经营的一致性;在当地对保护水资源和土壤资源的冲击;为农业基础设施的建造提供足够的空间;由市镇、联合会、公众团体和为公众服务的机构等提供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报告。

委员会可以依据的准则和考虑的因素:申请与发展规划不一致,或者与县、联合会和委员会有关土地利用目标不一致;申请被拒绝后对申请者的影响。审批意见最终由委员会作出。如果申请被委员会否决,继续上诉的结果一般仍是被否决。委员会有权对未经许可的非农活动进行制止。除此以外,委员会还对法律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对政府涉及农地保护和农业活动的管理政策等提出建议。

委员会的委员和主席经选举产生,定期换届。委员会还雇用专职人员进行法律、专业咨询。20多年来,委员会与各县和镇建立了牢固的关系,他们之间的合作是相当重要的,共同保证了农地保护计划的实施。除此之外,法律还对提出申请的程序、审批程序、公告、罚则作了严格详细的规定。

(3)划定农业保护区,对农地用途改变进行严格限制

为了解决城市化进程对土地需求量急增所带来的矛盾,强化土地资源管理,保护好耕地,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早在1973年制订了《农业用地法》并建立了农业保护区。经过几年各市镇之间以及各市镇与省的反复协调,至1978年,不列颠哥伦比亚省被保护的农田涉及28个地区,农田储量共有470万公顷,占28个地区总面积的4.7%,占大温哥华地区总面积的12.5%。被保护的农田包括了不列颠哥伦比亚全省农田总量(根据《加拿大土地清查》,包括农业用地的1等至4等)的近80%,在这些等级之外的许多质量很差的土地也被包含进来。政府对保护区内土地的使用和保护以法的形式作了明确的规定。

魁北克省在20世纪90年代对《农地保护和农业活动法》进行了修订,进而对70年代划定的农地保护区进行了修编。农地保护区是政府确定的在本地区内为农业需要保护的农业土地以及其他土地。至1998年,农地保护区的面积共634万公顷,与70年代相比减少了16万公顷,涉及1119个市镇、94个县、两个大都市区。

为了保证农业活动优先,魁北克省法律规定了在农地保护区中受限制的非农业活动,除非委员会许可,以下活动是禁止的,包括:在土地上进行非农目的的活动(建住宅、商业、工业或基础设施);砍伐糖枫林中的枫树或利用糖枫林进行除枫糖生产以外的任何活动(除非由于森林管理的需要);影响了土地细分,即转让了一块土地的所有权同时还拥有相邻地块的土地或被视为是相邻地块(两个地块被公共道路、铁路、公共设施所分开被视为相邻)的土地;移走表土。法律也规定了不需要通过委员会认可的情况,包括:一个主要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在自己的土地上为自己、孩子或他的雇员建造住宅;农业合作社或合作者在其共同拥有的土地上,为其股东或成员建造住宅转让100公顷或以上的土地,他拥有剩余的相邻土地至少有100公顷的;扩建在法律开始实施以前建造的住宅;一个人拥有的土地由一些相邻的非农业空闲用地组成,大于100公顷,在其上建造住宅的;土地由一个所有者转让给另一个所有者,连带的已获得的权利一并转让。

安大略省农用地约1243万公顷。对农用地的保护也相当严格。《政策宣言》要求在总体规划中单独列出农用地,划定农用地区域,阐明保护农用地、限制其改变用途的政策。为实施对农用地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安大略省还根据土地的耕作条件,将土地分为7个等级。1~3级土地适宜于常年耕种,适合所有或主要大田作物的生长;4级可以常年耕种,但不太适合大田作物生长;5级不适宜常年耕种,只适合种植牧草类作物;6级仅适合生长牧草;7级没有农业价值。政策要求对1~3级土地实行严格保护,限制用途转变。

4.政府在防止土地退化方面所采取的措施

加拿大没有真正的沙漠,只有2.6万平方公里的沙丘,不到其全国国土面积的0.3%,但很大一部分国土处在干旱、半干旱地带,沙尘暴和旱灾的危害不断,特别是位于中南部的马尼托巴、萨斯喀彻温和艾伯塔几个以草原为主的省份,由于风蚀,每年至少损失1.61亿吨表土,每年风蚀对于几个草原省份农牧场造成的损失高达2.49亿加元。

受20世纪30年代美国大平原地区风沙尘暴的影响,为了应付本地频繁的沙尘暴、普遍的干旱和弃耕问题,为了保护土壤,防止土地大面积退化,1935年,根据加拿大国会的一项法规,成立了大草原地区农场复垦管理局。最初的目的比较单一,只是为了控制土壤流失,但是,后来的职责范围得到了迅速的扩大:“保障马尼托巴省、萨斯喀彻温省和艾伯塔省干旱与沙尘暴影响地区的复垦,并在上述地区开发、创办农场行业、林场、水源、土地利用以及国土整治等那些能够尽可能保证经济安全的体系”。大草原地区农场复垦管理局不仅是一个领导机构,同时也为应付早期沙尘暴战役提供了大量的人力和设备。

自20世纪30年代开始,联邦政府和省政府都启动了大批土壤保护项目,大部分计划和项目都是通过农场复垦管理局实施的。1983年,农场复垦管理局发表了一份题为“加拿大大草原地区土地退化和土壤保持问题”的报告。报告认为,大草原地区面临的最大威胁就是风蚀、水蚀、盐碱化和土壤养分损失等问题。这项评价为该地区后来的大批土壤保持项目奠定了基础。非政府组织和其他集团为此也做出了巨大贡献。

20世纪90年代末期加拿大实施了国家水土保持计划(简称水保计划),为期3年,2000年3月31日结束。这是联邦政府和省政府共同实施的项目,除了传统的一些土壤方面的问题以外,该计划着重强调与水问题有关的各种环境问题。重点涉及河岸地改造和草场改良两大目标。为了保护人畜、野生动物以及灌溉水源,首要的问题就是制定最佳的土壤保持和河岸地管理方案。为此,在河岸地区开展了多项以涉及维护或改善水质为目的的牲畜和耕作管理等内容的一系列活动。特别要提及的是,加拿大大草原地区农场复垦管理局负责提供技术资料,提供与河岸地管理及水质保护有关项目的支持,并为城镇当局和当地非政府组织提供资金支持。大部分项目都与生产者、土地使用者以及社区直接合伙实施,鼓励合作伙伴优先考虑未来水土保持项目,支持他们优先开展河岸改造项目。加拿大全国拨出1000万加元,研究农业土地利用对于水质的影响。政府公布,从1995年联邦预算中拨给加拿大改革与农村发展基金的6000万加元中,划出经费支持水保计划。该项计划目的在于支持加拿大的可持续农业开发。大草原地区通过农场复垦管理局,已经向合格机构拨出300万加元,实施水土保持项目,重点是水质问题。艾伯塔省已投入120万加元,解决农家肥管理和河岸阶地的管理等一些基础性问题。

“永久保护计划”是1989年专为大草原地区各省颁布的一项3年计划。根据卫瑟等人(1996年)的资料,根据加拿大土地分类,属于过度地带4级、5级、6级的土地被确定为选择利用的土地。政府出资鼓励农民种植适宜的农作物。“永久保护计划”让加拿大政府花费7400万加元,但该计划的效益远远超过原有投资。除了政府获得一定的效益外,社会得到的效益规模更大。1996年估计,该项目1993年一年带来得收益是1180万加元,相当于政府粮食保险、农民固定基金及其他费用的总数,其他的效益如减少了土壤退化,提高了水质,增加了野生动物栖息地,节约了地方政府用于清理公路导洪、排水系统的风积、洪积泥沙的费用。“永久保护计划”的独到之处在于,它有一套激励机制,和它所建立的报账制度,已经纳入计划设计之中。特别需要提及的是,大草原地区的任何一户农民,如果他们选择长期的合同,改变每年种植作物的土地利用方式,进行多年饲草种植或造林经营,他们都有资格申请财政支持。起步阶段,每公顷支付50~125加元不等,这要看农民签定的是10年还是21年的种草或是造林合同。待人工草场或人工林地植被建立以后,根据市场同类土地的标价,所有款项一次付清。允许农民继续使用合同承包的土地放牧或打草。“永久保护计划”证明了它深受广大农民的欢迎,并及时得到扩大,现已扩大到包括不列颠哥伦比亚部分地区在内的其他地区。合计起来,“永久保护计划”已经成功签定了1.5万份合同,其中64%属于21年的长期合同,共有521998公顷过度地带的季节性粮食生产地已经转换成多年生产的饲料基地或其他用途。毋庸置疑,广大的农民最终会从这一项目的实施中获取巨大的收益。政府认识到,农民参与类似项目,就是看激励机制是否适当可行,所以,所有合同中都有一款“例外条款”,允许那些他们自己认为有必要终止合同的农民,根据现行的偿还条例,撤回合同。决策者们完全明白,有必要监督项目的实施,以保证农民确实在其土地上发展人工草场或者开展人工造林。

1937年开始实施的“公共牧场计划”主要目的是为了恢复严重侵蚀的土地。目前已有14.5万公顷的劣质地改造成了草地。“公共牧场计划”是农场复垦管理局在大草原地区实施的最大的计划之一,也是实施期限最长的土壤保持项目。整体来说,过去几十年来,草原牧场开垦的比率稳步下降,数量可观的过度地带的耕地已经永久性地退耕、还林还草。总的原则就是,不宜耕种的土地全部退耕,用于发展养牛牧场。据观察,植被群落的多样性,既易于全面恢复植被,又可抵抗大旱。普遍认为,在大草原地区实施最佳土壤保持和河岸地管理措施,是保护人畜、野生动物和灌溉水源的最基本措施。大部分农民和小乡镇、社区都已认识到良好环境管理的必要性。目前实施的所有项目都要求农村的土地拥有者(土地承包人)继续维持或新辟野生动物栖息地。流域地区要保持良好水质,就需要经常控制地表径流,控制河岸地区牲畜自由通行,减少牲畜在河岸地区滞留的时间。因为,每一条流域都有其独特的问题。农场复垦管理局的工作人员在帮助土地使用者和乡村、社区确认适宜措施、方法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近几年你见证了哪些乡村新变化

近几年你见证了哪些乡村新变化

交通,环境,人们的新变化让人感慨万千。村变化实在是太大了。

随着振兴乡村建设的发展,美丽乡村建设如雨后春笋般到处开花结果,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首先是村庄的交通。

乡村公路四通发达。几乎所有村庄都通了水泥路。宽度都在4.5米以上,路边花草树木整洁,主干道路全部安上了路灯,夜晚出行不亚于城市道路亮化美化一条龙建设。交通工具也彻底更新换代了,自行车看不到了,普遍都是电动车,电动小四轮车,风雨无阻,绿色环保,安全便捷。美丽村庄面貌一新。

为了让农民出行更加便捷,农村目前已经实现“村村通”部分地区还完成了“户户通”工作。一些地区为了补齐农村道路交通安全这一短板已经将“乡村公路”升级提上新的日程或者已经开展了工作。

其次是环境卫生的变化。

过去污水横流,鸡屎遍地的旧农村村庄面貌再也看不到了。到处都是花花草草,利用旧瓦片,坛坛罐罐因地制宜,开沟砌墙,雨水污水分流,鸡鸭圈养,长效保洁管制,物防技防齐上阵,奖励机制,处罚机制并行,收效最为明显。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等,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重要内容。谈及“十四五”时期如何落实《行动方案》要求的健全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村镇建设司司长秦海翔表示,住建部将完善设施设备,提高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建设水平,积极探索小型化、分散化垃圾处理模式,推动解决偏远地区农村垃圾处理的技术难题;强化运行管理,健全长效治理机制;推进共建共治共享,动员农民群众参与农村生活垃圾治理。

三是人们的精神面貌变化。

最大的变化是人们的精神面貌。人人精神焕发,意气昂扬,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人们的脸上都是带着笑容,谈天说地,各有所事,各有所得。晚上广场舞音乐动听悦耳,人们注重健身养生,宽敞明亮的乡村道路边,早早晚晚都有人在跑步,慢跑健身。农村这几年的变化真的是太大了。

面对2015年新形势的出现畜牧行业将会怎样变化

面对2015年新形势的出现畜牧行业将会怎样变化

六大关键词揭秘2015年畜牧业发展大势

关键词一:奶牛小区改制

六年前的“三聚氰胺”事件后,建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奶牛小区)成为行业主流。发展养殖小区是新一轮畜牧业大发展的产物,是养殖业集中经营的一种形式。

不过随着奶牛行业的发展,奶牛小区也出现了弊端:分户饲养、人牛混居、单产效率低下、奶源品质参差不齐、疫病难控等问题日益凸显;而且乳业公司处于主导地位,而奶农则处于被动的地位,奶农仅能通过出售原奶获得唯一收益,而对于奶价涨跌无法把控。另一方面也带来了粪尿大量增加并任意排放,对当地环境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影响,其污染问题已引起人们的重视。

1如何投资畜牧行业2畜牧业企业进入市场策略3畜牧市场竞争格局构成4畜牧业机械产品需求与市场规模5畜牧业机械发展趋势及行业潜力6畜牧产业成功模式探讨7畜牧业行业发展战略分析8畜牧业关键机遇及挑战奶牛小区只是奶牛养殖模式的一个阶段性产物,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小区内小规模、大群体的传统养殖模式已不再适应市场的要求,改革势在必行。

奶牛小区改制的呼声越来越强烈。全国各地都在积极引导和鼓励奶牛小区采取股份制改造、托管寄养、收购流转等方式向规模养殖场转型,2014年部分省份已经迈出了第一步——奶农变股东。以规模奶牛场改造升级为重点,带动奶牛小区改制转型,主要是:分别以场地、设备和奶牛入股成立股份制公司,公司完全实行工厂化管理,生活区与养殖区严格分开,人再也不用住牛舍了。而且公司股东愿意在公司工作的除正常享受分红以外,还可以按岗领工资。

奶牛小区改制已经初见成效:农户合股以后,引入了现代企业经营模式,不仅成立了董事会,实行了经理聘用制,还引进了知识型、能力型人才,开始采用了现代企业的管理制度来进行养殖管理,实现了节本增效。小区用工大幅减少,奶牛患病率低了,产奶量高了。

合股以后,所有的牛集中到了一起,实现了规模饲养,更有利于新技术推广和新项目开发。公司实现了饲草饲料供应、疫病防治的高度统一,解决了以前单个养殖户想解决却又一直解决不了的难题。

点评:从分户饲养到合股经营,不只是养牛户由奶农变成了股东,更重要的是实现了农民养殖理念经营方式的一次重大飞跃。这些奶农已迈出了由传统养殖到现代农业的重要一步。整个产业要想均衡发展,首先要保护奶农的利益,改变奶农和企业利益不对等的现状,让奶农和企业利益都得到保障。

关键词二:猪场托管

最近的一些政策出台,让“猪场托管”这个词在行业内火了起来。

猪场托管等服务被认为是紧密型的参与猪场管理,也是行业内热门的话题。近年来,猪场的集约化发展走得迅速,但管理却仍是薄弱环节。在市场的强烈需求下,猪场托管的模式正悄然兴起,甚至,有人预言,不久后,将占领中国养猪业的主流。

有人认为,未来三年,通过内业的共同探索,中国的猪场托管业务,一定会形成一个主流模式,或者若干个主流模式。这将对猪场的运营以及饲料和动保的营销带来一定的冲击。猪场不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专业的事交给更有把握的人去做。人海战术般的营销将日渐式微,因为现在是知识大爆炸时代,依靠业务信息传递的空间越来越少,一切将回归事物的本质,那就是产品的质量,或者说性价比。

“托管”是一种成熟技术和科学管理的输出形式,是行业发展至一定程度后的体现。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和人们对畜产品质量要求的提高,千家万户的分散饲养已经难以适应这样的需求,而规模化养殖既可增加经济效益和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又是实施标准化生产、提高畜产品质量的必要基础。因而规模化养殖需要一整套科学的技术和管理来保证,把“托管”式服务引入到养殖业中,将是一种不错的新尝试。未来,“托管”或将指引我国的养猪业走出与以往不同的创新之路。

其实猪场托管这个词本身定义很模糊,什么叫托管?什么叫联营?什么叫加盟?如果饲料企业跟某个种猪企业联合建设一个规模猪场,后者负责日常的运营管理,前者提供饲料和产品,这叫托管吗?显然不是,这叫联营。再比如当前“公司+农户”模式,能说公司把猪场托管给农户了吗?也不能,这叫加盟。“托管”这个词的定义应该是这样的:我是老板,我有钱,但是没经验,没有能力去管理好猪场,托管给企业,你派技术,供产品,最终提高了猪场的效益,我们再一起分红。猪场托管是个人与公司之间的事情,再大的猪场,决定猪场究竟是否托管还是老板说了算。

托管模式的出现是养猪产业成熟的标志,产业成熟意味着上下游之间不再是竞争关系,而是深度合作关系。就像其他行业一样,整个产业链精细化分工且保持紧密合作是大趋势。饲料企业只有通过托管才能扩大市场,延伸产业链。种猪企业也是这样,只有托管猪场,共享品牌资源,才能获取更大的利益。

点评:说白了,猪场托管是养猪技术服务的形式之一。照搬西方不行,中国式猪场托管需要多元化。在这里,首先要理清什么是猪场托管。国外基本上是技术服务联系综合生产指标考核的托管,这和国外规范的猪场运作模式和良好的社会信用体系有莫大的关系。但国内情况则有很大的不同,猪场建设水平、经营水平、生产水平千差万别。必须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猪场托管模式,那就是多元化的猪场托管。一切从实际出发,推崇全方位的管理托管,这样效率最高,其托管目的是能为双方带来共赢。

关键词三:农牧电商

2014年过去了,这一年,无疑“农牧电商”是个热词,我们先不要管他们的交易量是多少,仅凭这种热度就令我们不得不关注。其实,大家对农牧电商的关注并非心血来潮:一是马云的“阿里巴巴”、陈欧的“聚美优品”上市,给了我们震惊和兴奋;二是畜牧行业竞争的加剧,逼着一些不甘寂寞的企业不断地寻求一条突围之路;三是互联网对传统行业的颠覆,给资本缺乏型创业者一个新的曙光。当然,更多的是围观者,乃至不安者。这些,都是让“农牧电商”热度不减的力量。

2014年还只是农牧电商的元年,大戏从3月份才拉开,“双11”、“双12”、这些不过是预热而已,大佬和巨头尚未真正杀入,注定在2015年,农牧电商大戏更有看头。

畜牧行业,网络营销还处于起步阶段,对于先驱者,行业中还存在很多争议。但是,我们必须要看到的是,网络营销是大势所趋,是顺势而动还是冷眼旁观取决于个人的选择。

在网络销售中,物流问题是不容忽视的,但是由于养殖场通常建在远离闹市的偏远地区,运费偏高,为了打开市场,在本身就把利润降得很低。甚至有的企业打出了:“只要你拍,我就免费送到家”的口号。电商,需要做的不仅仅是低价。低价竞争不会有未来,到头来估计留给养殖户的就剩一句临终遗言:“我是为了畜牧电商而死,死得光荣。”

如果农牧企业不能前瞻性地看到自己的商业模式可能被互联网颠覆,那么会落后于这个时代。但如果过分神化互联网,偏离农牧企业的价值创造,那么离出局就不远了。很多农牧企业的转型是单纯地将产品搬到互联网,通过电商等实现产品流通,实际上由于电商很多环节仍未打通,农牧企业的触电效应并未明显显现。对待互联网,用正确的态度、正确的形式,拥抱它,重视它,评估它,谋定而后动,知止而有得。这是每一个企业都应该有的态度,可千万不要别把它当作一个赚快钱的工具。

点评:有人认为网络除了军火和毒品不能卖,什么都可以卖,等别人都转型成功了再来做就迟了,在互联网领域只有第一没有第二,做电商就要抢占位置。谁抢占体验先机,谁将夺得养殖户的心。

关键词四:无抗养殖

2014年岁末,距离2015年新年的钟声敲响仅差5天的时候,畜牧业又出现了震荡,主流媒体频繁爆出关于抗生素与水体污染及养殖滥用抗生素的新闻:“鲁抗医药”大量偷排抗生素污水,浓度超自然水体10000倍;南京部分养殖户滥用抗生素养鸭子,动物检疫成走过场。养殖业滥用抗生素问题再被推上风口浪尖。

其实,除了这一最新问题,先前一项研究还揭示了中国养猪场里令人不安的现实——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抗生素生产国和消费国,年产抗生素21万吨中的将近一半用在了养殖业方面,相伴的是耐抗生素基因的蓄积和耐药病原体的不断出现。

世界各国均意识到抗生素滥用产生的问题,在发达国家已开始流行不使用抗生素的养殖方法,即无抗养殖方法,代表了健康养殖的发展方向。

2015年“无抗养殖”必定成为畜牧行业的主旋律。即在养殖全过程或某一阶段中不使用任何抗生素、人工合成激素和其他化学药物,而采用物理、生物的措施作为动物保健与防病的手段。

针对目前动物疫情日趋严重,生态环境压力越来越大,有专家认为根据养殖对象的生物学特性,运用生态学、营养学原理来指导畜牧业生产,就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也就是说,要为养殖对象营造一个良好的、有利于快速生长的生态环境,通过为其提供充足的全价营养饲料,使其在生长发育期间最大限度地减少畜禽疾病的发生,只有这样,才能使生产出来的畜禽产品健康、无污染、营养丰富与天然品相当。

点评:抗生素乱排滥用并不罕见,全国主要河流黄埔江、长江入海口、珠江都检出抗生素。面对这样严峻的水危机,需要吃“药”的不是公众,而是有关监管者和标准、政策制定者。

养殖各环节加强保健是真正减少抗生素临床使用的有效手段。未来新兽药以适应健康养殖发展要求为研发方向。通过研制绿色、高效、生态、环保型新兽药和饲料添加剂,来替代抗生素和化学药物的使用。

关键词五:福利养殖

动物福利主要指的是满足动物的生理和心理上的基本需求,为动物生存的基本环境提供保障,克服动物的心理恐惧,避免动物产生应激和毒素。

在中国畜牧产业转型期,从畜禽福利的角度让行业重新审视养殖业趋势,重新纠正“人、动物与自然”的逻辑关系。更为重要的是,借助欧洲发展的历史和经验让我们真正理解什么是福利养殖,以此纠正我们多年来狭义的认为“人都没有福利,还给畜禽福利”的错误认知。

虽然福利养殖在我国来讲还只是一个概念,他的实施需要科学指导、资金支持、技术开路,不过还是能为有心之人提供一个信息,捎去一个信号。

以生猪为例:我们一直错误的认为,生猪福利就是从“情感”上单纯的关爱猪。而真正的动物福利是在尊重动物自然习性的基础上,为动物提供设备设施以及饲养方法。比如生猪不剪尾,剪尾的出发点是便于我们猪场的管理,是从人的便捷的角度出发的,而欧洲则是在尊重生猪作为一个生命个体有感知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的研究找到一种能避免猪群之前的咬尾现象的发生,是从猪的角度出发。所以,动物福利除了从情感或者人文的角度界定人和动物的关系外,更为重要的是在尊重生猪习性的前提下,找到科学的解决的方法,比如自由分娩栏的改造等。一旦用科学的方法满足了生猪的自然习性需求,生猪也顺理成章的提供出优质的猪肉产品。

点评:在当代社会,动物的命运关乎人的道德和良知。从前人们并不认为虐待动物涉及到人的德行,但是随着道德眼光的扩大、道德关怀对象的扩展,人类的伦理内容也逐渐从人的眼前利益到对动物的生命和健康也即动物福利的考虑。在强调理性、注重人自身感受的社会里,我们必须承认善待动物有其合理性、先进性。人类已在自然界确立了自己的强势地位,也就对自然界多了一分义务,善待动物、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才可能完善自身的发展。即使从人类自身的福利出发,从弱者的利益出发,我们也要倡导动物福利。

关键词六:CSA(社区支持农牧业)

伴随着消费者越来越关注自身健康和食品安全,一种名为“社区支持农业(CSA)”的新型农业经营模式被引进中国并得到迅速发展。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的CSA项目已达200多个,分布在全国近20个省市,并呈现出从一线城市向二三线城市快速推进的势头。

社区支持农业,即指社区与农业互助,但社区支持农业还没有统一的概念。具体来讲,就是指消费者为了获得安全无害的放心农产品,与那些希望建立稳定客源的农民携手合作,建立直接的经济合作关系。而“社区”不仅指“住在相同地区的一群人”,更是指有共同利益的一群人,即希望使用安全放心食物的一群人。

举例说明:3月14日早晨6点,家住北京通州区的刘先生准备出门跑步,他打开家门,一箱有机蔬菜和肉类已经摆在家门口了。

这就是当下正流行的“社区支持农业”,也就是通常所说的CSA。

“速生鸡”、“药残鸡”等系列突发事件不仅对畜牧业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也使我国的畜产品安全问题凸显;H7N9流感疫情暴发,公众健康和公共安全也受到威胁。但因为传统消费习惯,畜产品的销售模式创新和规模屠宰问题亟待解决。社区支持农业能够规避农业中的信任问题。

以“分享收获”为例:在占地110亩的林地养殖基地里,猪场的16头黑猪不是被关在猪圈中,而是被简单圈在3亩多地的果园中,可以自由活动,而鸡场的700多只鸡则完全放养。饲养方面,养殖基地不往饲料里添加任何激素,而是完全用农园自己生产的玉米、麸子、豆腐渣以及菜叶来饲养猪和鸡。当然,采用这样的饲养方法,猪和鸡的生长周期也在无形中拉长。养殖基地的饲养员蒋科介绍说:“我们这里猪要七八个月才出栏,比市场上一般的猪要长两三个月,而我们的柴鸡要至少5个月才出栏,比45天长成的白羽鸡长多了。但这样养成的猪的脂肪能厚达三指,猪肉的口感也好,而鸡肉也比一般的鸡肉耐嚼得多。”

作为中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畜牧业也必将走上社区支持发展的道路。一方面,需要“CSA”模式来解决生长激素和化学药物滥用的问题,发展有机养殖,重塑消费者对畜产品的信心;另一方面,“CSA”可以让消费者参与到畜禽的生产和销售过程中,让他们了解食物来源于哪里,也对畜牧行业尤其是肉鸡行业有一个更全面、正确的认识,以科学的态度应对禽流感等突发事件。总而言之,“CSA”模式不仅有助于消费者完成畜禽产品消费习惯改变的过渡,促进公共健康和卫生,更能加速畜禽产品的有机养殖、规模化屠宰加工发展,为我国畜牧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文章分享结束,农民养牛未交易算不算收益和面对2015年新形势的出现畜牧行业将会怎样变化的答案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