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牛自产自销到城市里,哪种方式能让我每天都能喝到新鲜奶

养牛自产自销到城市里,哪种方式能让我每天都能喝到新鲜奶

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养牛自产自销到城市里的问题,以及和如果每天喝牛奶,哪种方式能让我每天都能喝到新鲜奶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如果每天喝牛奶,哪种方式能让我每天都能喝到新鲜奶

如果每天喝牛奶,哪种方式能让我每天都能喝到新鲜奶

牛奶是一种富含蛋白质,营养价值很高的食物。尤其是新鲜的牛奶,更是对人体健康有着许多的好处。如果想每天都喝牛奶的话,有以下几种方法可以让你每天都喝到新鲜的牛奶。01、订牛奶

在我国很多城市都分布有牛奶连锁店,如光明、阳光等。这些奶店的牛奶都是每天从总部运输分装到各分店,新鲜程度较有保障。除此之外,服务也相对周全,既可以提供自己上门购买牛奶的服务,如果你嫌麻烦,也可以在店里购买牛奶订购服务,一般是按月供给,约定时间有专门的送奶员送货上门,这样就可以喝到新鲜的牛奶了。

02、囤牛奶

虽说超市里售卖的盒装牛奶肯定没有刚产出的牛奶新鲜,但只要在正常的保质期内,那么我们就都可以认为这个牛奶是新鲜的。盒装牛奶的产生方便了很多人购买使用牛奶。相比起未经处理过的原奶,它的保质期相对较长。你可以选择自己放心的品牌,然后购买一箱甚至好几箱按照储存条件要求规范储存在家里。这样,想喝牛奶的时候直接拿一盒就好了。

03、养奶牛

如果你想每天都喝到新鲜的牛奶,但又对市场上的牛奶不放心,那么最简单粗暴的方法就是自己养奶牛了。只要你不差金钱和时间,那么开辟一个牧场并雇佣工人或者自己动手养奶牛的梦想也是不难实现的。这样既从源头上保证了牛奶的安全与新鲜,也能满足每天都喝到新鲜牛奶的供给,只是花费相对巨大,一般人可能不太能承受起,所以慎重选择。

那么以上就是几种可以让你每天都能喝到新鲜牛奶的好方法了~如果你有其他的好方法,欢迎在评论区和大家一起留言互动!

红色资本家、经营之神是谁

红色资本家、经营之神是谁

阿曼德·哈默这位美国实业界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曾被人称为“经营之神”、“幸运之神”。1898年5月21日生于美国,在上大学时,即开始经营父亲留给他的药厂,获得很大成功,成为当时美国惟一的大学生百万富翁。1921年赴苏联,成为贸易代理人,获得巨额财富。1956年58岁的哈默收购濒临倒闭的西方石油公司,逐步使其成为世界最大的石油公司之一。1974年哈默的西方石油公司年收入高达60亿美元。哈默一生与东西方政界领导人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在全世界享有盛誉。从他经营的各种行业来看,可谓无往不胜。无论是与苏联人做粮食、铅笔、毛皮生意,帮赫斯特卖珍玩,还是经营威士忌酒、石油,都一一获得大利;从他的对手的角度来看,也不得不惊呼“哈默是无敌的”。

然而,“无敌的”哈默,“经营之神”哈默,却栽过一个不大不小的跟头:对方出了远不是他能接受的价,他坚决不要,可几次较量后,他不得不接受对方的条件。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吃到一块好牛排委实不易。受此启发,哈默踏人养牛业这一行。牛要卖得出好价钱,很大程度上系于种牛的血缘、质量。

正好,其时有一头名叫“埃里克王子”的得奖种牛,在密苏里州拍卖,这头种牛被养殖专家誉为本世纪最佳种牛。开始时,哈默想出个“大价”,用1.5万元买下。但一个叫奥布莱恩的企业家比他更出得起价,以3.51万元将它买下了。退而求其次,他以2.75万元,买了前一年国际种牛赛冠军——“野蛮王子”来繁殖牛群,到后来一年收入上百万元。这使他更加感到“埃里克王子”的可贵。

正在这时,一位兽医告诉他一个好消息:“埃里克王子”患了阳萎病,而且据他的分析:它的病仅是心理上的,而非生理上的。还可利用其精液进行人工授精。

听到这个消息,哈默心花怒放,当即打了个电话给奥布莱恩:“莱斯,老朋友,把您的‘王子’卖给我,怎么样?”

“我很乐意这样做。”奥布莱恩的答复竟是出奇的爽快。

“好,你打算出什么价?”

“10万元。”

这一棒把哈默简直打昏了。他不由吼骂起来:“您疯了吧?我刚听说您这头牛不能再交配了,而且一年多没有交配过了。”

“那您为什么要买呢?”对方竟反击说,“我知道您想干什么。大学里已经派人来讲过,‘埃里克王子’还可以作人工授精的种牛呢?”

原来对方已洞察了自己的心理!哈默有些气馁了。他当即以很委婉的语调向对方讨价还价:“我也仅仅是碰碰运气而已。谁也没真正证明它还能生育。这样吧,‘埃里克王子’已给您服务这么久了,我一分钱不少,照原价给您,怎么样?”

“10万元。”对方寸步不让。

咬咬牙,哈默立即将价拉了1倍多:“我们折衷一下,7.5万元,不过您得让我做次试验。好不好?”

奥布莱恩稍微沉吟了一会,接着说:“好吧,你来吧!”

哈默带着兽医去了,试验结果十分满意。于是他掏出7.5万元的支票交给奥布莱恩。

奥布莱思接过支票看了看,又把它还给哈默:“钱不够。”

“怎么?不是讲好7.5万元的吗?”

“不,我没有讲同意7.5万元成交,我只是同意你到这里来做试验。”

这简直是十足的无赖!哈默气昏了,转身就走。奥布莱恩在背后微笑着目送他。

次年12月,最负盛名的芝加哥国际牲畜展览会开幕了,哈默带着一头年轻母牛参展。此时的哈默尽管在养牛界已很名气,但可惜的是,他的牛却从未得过芝加哥展览会的世界冠军。这一次却大不相同,这头母牛也是“埃里克王子”的后裔,作为牛犊时,哈默就出了5000元的高价将它买下,同时他又请了一些最有名望的专家来饲养。他志在必得,养牛界的许多同行也认为冠军非它莫属。

可没料到,这头母牛仅得一个亚军。冠军还是被“埃里克王子”的另一“女儿”抢走了!奥布莱思的电话:“莱斯,我愿意出你要的10万元……”

终于,这笔生意,还是以比奥布莱恩当初买人价高6.49万元的价成交了。

1921年的苏联,经历了内战与灾荒,急需救援物资,特别是粮食。哈默本来可以拿着听诊器,坐在清洁的医院里,不愁吃穿地安稳度过一生。但他厌恶这种生活。在他眼里,似乎那些未被人们认识的地方,正是值得自己去冒险,去大干一番事业的战场。他做出一般人认为是发了疯的抉择,踏上了被西方描绘成地狱似的可怕的苏联。当时,苏联被内战、外国军事干涉和封锁弄得经济崩溃,人民生活十分困难;霍乱、斑疹伤寒等传染病和饥荒严重地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列宁领导的苏维埃政权采取了重大的决策——新经济政策,鼓励吸引外资,重建苏联经济。但很多西方人士对苏联充满偏见和仇视,把苏维埃政权看作是可怕的怪物。到苏联经商、投资办企业,被称作是“到月球去探险”。

哈默心里当然也知道这一点,但风险大,利润必然也大,值得去冒险。于是哈默在饱尝大西洋中航行晕船之苦和英国秘密警察纠缠的烦恼之后,终于乘火车进入苏联。沿途景象惨不忍睹:霍乱、伤寒等传染病流行,城市和乡村到处有无人收殓的尸体,专吃腐尸烂肉的飞禽,在人的头顶上盘旋。哈默痛苦地闭上眼睛,但商人精明的头脑告诉他:被灾荒困扰着的苏联目前最急需的是粮食。他又想到这时美国粮食大丰收,价格早已惨跌到每蒲式耳一美元。农民宁肯把粮食烧掉,也不愿以这样的低价送到市场出售。而苏联这里有的是美国需要的、可以交换粮食的毛皮、白金、绿宝石。如果让双方能够交换,岂不两全其美?从一次苏维埃紧急会议上哈默获悉苏联需要大约100万蒲式耳的小麦才能使乌拉尔山区的饥民度过灾荒。机不可失,哈默立刻向苏联官员建议,从美国运来粮食换取苏联的货物。双方很快达成协议。初战告捷。没隔多久,哈默成了第一个在苏联经营租让企业的美国人。此后,列宁给了他更大的特权,让他负责苏联对美贸易的代理商,哈默成为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美国橡胶公司、艾利斯一查尔斯机械设备公司等30多家公司在苏联的总代表。生意越做越大,他的收益也越来越多。他存在莫斯科银行里的卢布数额惊人。

朋友告诉他:20世纪20年代初期创立的西方石油公司,正处在风雨飘摇的困境之中。这家公司请求哈默给予帮助。对石油行业还是外行的哈默,同意借给5万美元作为尝试,让该公司钻两口油井,将来得到的利润各占一半。哈默的打算是:如果这两口井是枯井,这笔钱可以根据当时的规定,作为亏损从应缴纳的税款当中扣除。

出乎哈默意料之外的是:两口井都出了油。西方石油公司的股票一下子上涨了。初次尝试的成功,引起哈默在石油行业进行冒险的极大兴趣。1957年,他干脆把借给该公司的贷款转化为股票,成为西方石油公司最大的股东,当上该公司的总经理。

石油钻探事业毕竟是一项冒险性很大的行业。1961年,西方石油公司几乎用完了1000万美元勘探基金,但仍无所建树。哈默计划集中余力,攻克难点。这计划吸引了一个名叫鲍勃的青年地质学家。他向哈默建议:旧金山以东有一片被德士古石油公司放弃了的地区,这地区可能有天然气田,西方石油公司应该把它租下来。

哈默接受了意见,汇集了一大笔钱,投入这一冒险活动。这个地质学家挖井定位为离开那几口废井大约600英尺的一块空地上。当钻到8600英尺的深度时,终于钻出了加利福尼亚的第二大天然气田,价值2亿元。几个月以后,又在附近钻出了一个蕴藏量丰富的天然气田。

1966年,西方石油公司来到盛产石油的利比亚。正值利比亚政府准备进行第二轮出让租借地的谈判。来自9个国家的40多家公司参加了这次投标。哈默要同这些实力雄厚的大公司争夺,似乎有点不自量力,这些石油巨头一举手就可以把他打倒。但哈默依然乘坐一架由轰炸机改造的飞机赶来了。他采取了独特的投标方式。他独出心裁,用红、黄、绿三色彩绸做成投标书,正好和当时利比亚的国旗颜色一样。并且,他还在投标书中特别注出:如果西方石油公司中标,公司将为国王先祖所在地的绿洲造一个漂亮的大花园。这样,哈默成功地创造了开发利比亚石油的机会。他一举得到了两块租借地,使那些颇有名望的竞争对手大吃一惊。

但是,这两块地很快成了哈默烦恼的源泉,钻出的头三口井都是滴油不见的干井。每打一口井就要花费300万美元,另外还得花费200万美元用于地震探测和向利比亚政府的官员交纳不可告人的贿赂金。董事会里有些人开始把这项计划叫做“哈默的蠢事”,连公司里的第二大股东里德,也主张应该撤退。哈默是九头牛也拉不回的脾气,他大力支持公司的地质家采用电子计算机探测新技术,终于打出。了9口油井,其中一口井年产7.3万桶,是利比亚最大的一口井。

利润开始像石油一样源源不断地流进西方石油公司的账户,冒险又一次取得成功。

西方石油公司海外石油事业的另一个具有冒险性而获得成功的投资,是对英国北海油田的开发。1972年,该公司在北海连钻三口都是枯井,每口井的代价为2.50万美元。幸而最终得到上帝垂青,钻出了石油,获得了成功。

目前,公司已与英国的格蒂石油国际有限公司,联合化学有限公司和报界大亨汤普森的苏格兰石油有限公司等组成北海开发石油的财团,西方石油公司占有36.5%的股份。

犹太人在中国

早在唐代就有犹太人从陆路经古丝绸之路来到了中国。但较多的犹太人是在北宋时期以后从印度转道进入中国的。

当时,这些犹太入主要的活动是经营商业,尤其是出售布匹。开封当时是北宋的都城,有近百万人口,经济非常繁荣,这样就为这些善于经商的犹太人提供了发挥的广阔天地。

名扬开封府的石璞就是这些犹太人当中的一个。在清朝康熙年间,石璞来到河南省开封北土街创办“石子玉汴绸庄”。是一间自产自销的丝绸手工工场和零整批销店。石璞是位机敏而勤劳的犹太后代,他通过对市场的考察,发觉丝绸行业有发展前途,从而决心在这方面开创自己的事业。善于心计和有远谋的他,在开创丝绸事业中不急于求成,而从最基本的工作做起。待逐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打下基础后,才直接介入。

当他真正独立经营之时,做到“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一炮打响,使自己的经营一往无前,击败各方面的竞争者。石璞的丝绸业务经营是从当丝织厂学徒开始的,当他立志创办“石子玉汴绸庄”之后,他不嫌弃当学徒的收入微薄,也不畏惧学徒工作的艰辛,到一间丝织厂去当学徒。在那里,他埋头工作,不怕苦和累,样样工作都争着去干,由于细心观察和注意学习,他每项工作都很快上手,干得出色。厂里有些人笑他是小黄牛,不明白他这么卖力当学徒所求的是什么。石璞如此卖力工作,为的是熟悉织造丝绸的各种技术,掌握有关诀窍。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丝绸技艺迅速提高,老板很赏识他,很快把他当做技工使用。经过几年的学徒生活和几年技工生涯,石璞成为一位丝织行业的能工巧匠了。此时,时机已成熟,他找了个适当的理由,以自己前段积攒的一点积蓄和学习到的本领,创办“石子玉汴绸庄”。开始之时,他的绸庄是间狭窄的小工厂,三十几平方米的房子,后大半截是工厂,其内是机房、剪裁、纺织、绣花、平熨等加工场地:前小半截则是零售、批发展卖店。就是这么一个前店后厂的小绸庄,石璞自任老板,又是技师,并且是推销员。

由于石璞织造丝绸的技艺超群。做出的产品倍受顾客欢迎。他织造的各色绫、绸、纱很快驰名各地,远销全国及海外。传说石璞曾经因此受到康熙皇帝的嘉奖。随着生意的兴旺,石璞的加工厂和绸庄逐步扩大,成为开封乃至中国数一数二的大绸庄。他们生产的黄绫色光绚丽,质地细密,轻柔飘洒,成为驰名中外的名产。当时河南地方乃至全国的大吏和富豪常用这种黄绫上贡皇室,号称“贡绫”。石璞开创的汴绸庄由于经营得法,在他自己及其后裔的努力下,蓬勃发展,经历了九代清朝皇帝,直至民国年间,前后达200多年。留下了许多关于石璞和“石子玉汴绸庄”的传说故事,如《十二个金牛犊儿的故事》、《康熙私访汴绸庄》和《石子玉汴绸庄的好丝绸》等。

近代又有一些犹太人社团在中国兴起,它们主要集中在哈尔滨、天津和上海等几个大中型城市。

在19世纪中叶,精明的犹太商人他们特有的商业眼光,瞄准了黄浦江畔的这块风水宝地,纷纷前来“淘金”。近代来到上海的犹太人以英籍居多,大都来自英属印度、埃及和伊拉克等地。从鸦片、茶叶、丝绸贸易开始,后发展到工业、金融、房地产等方面,逐渐成为上海乃至远东最富有的一个犹太商人集团。

第一个来上海谋发展的犹太人是大卫·沙逊。沙逊家族不仅最早来到上海,而且经过100年的经营发展,成为上海外商中的首富。大卫·沙逊出生在伊拉克的巴格达,大约在19世纪初迁到英属印度的孟买并加入了英国籍。

上海成为通商口岸不久,精明过人的大卫就来到了上海,于1845年建立了沙逊洋行。这个洋行靠从事非法的鸦片贸易起家,没有多久就牟取了巨额的暴利。沙逊洋行先后在伦敦、香港、上海、横滨、长崎等地开设了分行,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国际商业帝国。后来大卫又转向金融业,他与其他几家洋行于1864年共同创办了著名的汇丰银行,在上海和香港两地同时经营。到大卫·沙逊1864年底病死时,这个家族的财产已多达400万英镑。沙逊家族从19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40年代,在上海经营了整整100年,经历了四代人,到该家族的第四代继承人维克多·沙逊时,沙逊集团达到了鼎盛时期,成为上海首富。沙逊集团有上海地产有限公司、汉弥尔登信托有限公司、中国国际投资信托公司等多个公司。旧上海共有10层以上的大楼28座,沙逊集团拥有其中的6座。到中国抗日战争爆发时,沙逊集团在上海的投资涉及纺织、食品、建筑、交通、金融等13个行业的24家企业,总资产达50亿中国法币。中国抗日战争爆发之前,沙逊集团开始将其财产从上海向国外转移。

到上海解放前夕,新沙逊洋行将其总部从上海迁往巴哈马群岛的拿骚,结束了沙逊家族在中国100年的历史。

另一个传奇人物就是本书中我们已经多次提到过的阿隆·哈同。他的发家经历和经营技巧,我们在前面已分别做了详细介绍,这里就不再赘述了。他去世时,他的遗产中仅不动产部分就有土地近500亩,各种建筑1300余所,遍布上海的繁华地段。哈同的传奇不仅由于他经营的能力,而且还由于他与中国社会的密切关系。大部分来上海的外国冒险家多数都不打算在这里定居,他们的目的只是在这里发财享乐。即使沙逊家族这样以上海为基地的大财团也在世界其他许多地方建立了分支机构,一旦中国情况有变,马上就把其财产转移到国外,一走了之。而哈同则不同,他不但在中国发了财,而且还深深地进入了中国社会,在上海安居乐业。人们对哈同热心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社会各界建立广泛的关系有很多的说法。有人认为他已在思想上完全接受了中国文化,也有人认为这只是他的一种谋略。但不管怎么说,这些活动说明他已深深地融入了中国社会,而且他的这些活动在客观上对近代上海的文化事业、市政及经济建设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上海的犹太富豪中。除了沙逊家族和哈同外还有很多的犹太商人。他们的财富虽然没有沙逊、哈同那样巨大,但也是些有名的百万富翁,在近代的上海经济中占有一席之地。比较著名的有嘉道理家族、埃兹拉家族以及安诺德家族等。

日本侵华战争爆发以后,上海犹太商人的活动也受到了沉重的打击,并从此走向衰落。早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沙逊集团等一些犹太企业就开始将其资产从上海转移到其他的国家。日本侵略军占领上海租界后,对各国外商的财产进行了掠夺性的接管,这些犹太商人也未能幸免。之后,中国又开始了内战,时局非常混乱和动荡。上海的犹太商人意识到在中国内地发展的机会很小了。纷纷开始撤出资产,沙逊集团将其总部迁到了巴哈马群岛,嘉道理家族将其经营中心搬到了香港,还有一些迁到了美洲、欧洲、澳洲。

在近现代,中国的哈尔滨曾是犹太人在东亚地区的最大聚居中心和精神中心。犹太人在哈尔滨进行政治、经济、文化活动,对哈尔滨的经济繁荣、城市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犹太人在哈尔滨居住的几十年里,经济活动十分活跃,创办了众多的工贸商服企业,为哈尔滨近代工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这些工业包括采矿、冶金、金融、流通、宾馆、林业、面粉、制油、酿酒、制糖、烟草、建筑、印刷、出版、仓储、运输、畜牧等行业领域。犹太人还通过他们的贸易才华,开创了中国大豆输出欧洲的历史先河。

犹太人最初是随着中东铁路的开工而移居哈尔滨的。这条铁路的修建对犹太人来说,是不可多得的商业契机。哈尔滨犹太人借助与中东铁路公司内上层犹太人的关系,承包了中东铁路工程、林场、煤矿,开办航运公司,并为从事中东铁路建设的俄国工人和中国工人提供生活服务,不少人因此而大发其财。

著名的斯季德尔斯基家族就是这样发迹的。1903年,他获得了韦沙河等五片森林的采伐权。1909年开始经营扎责诺尔煤矿,1924年又获得穆棱煤矿的经营权,成为中东铁路燃料的主要供应商。

另一个重要的犹太家族索斯金家族则开办了航运公司。

自中东铁路修建后,哈尔滨犹太人先后在面粉、制油、酿酒、制糖、烟草、畜牧、建筑、印刷、出版、仓储等行业中创办了众多企业。为哈尔滨近代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例如。1908年创建的、由犹太人卡甘经营的阿什河糖厂,是中国第一家甜菜制糖厂,在中国工业制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创办于1914年的华英油坊,设备先进,使哈尔滨的食油业最终进入了欧美市场。

有趣的是。犹太人还于1906年和1907年先后开办了哈尔滨最早的烫发店和西服制衣厂,培养了一批中国技师。

除了创办企业,精明的哈尔滨犹太人当然不会放弃自己最擅长的商业活动。

他们在皮毛鉴定方面具有卓越的见识,哈尔滨及东北的95%的毛皮商都是犹太人,在这一领域,他们具有绝对的垄断优势。

哈尔滨是中国最早引进西药的城市之一,犹太人对此做出了巨大贡献。

当时在哈尔滨及中国东北从事西药贸易的几乎全是犹太人。

在出口方面,1907年,哈尔滨犹太人比特克诺夫斯基首次将中国产大豆销往欧洲,开创了中国大豆出口欧洲的历史先河。

1922年,伊·索斯金等犹太商人创办了哈尔滨远东商业银行;1923年,哈尔滨犹太人集资创办了一家民营银行——哈尔滨犹太国民银行;1926年,哈尔滨犹太人又创办了哈尔滨协和银行。此外,带有国际犹太资本的银行还有华俄道胜银行、汇丰银行、花旗银行等。

特别是1898年设立的华俄道胜银行哈尔滨分行,是哈尔滨及东北地区最早出现的一家外国银行,也是哈尔滨近代金融业的开端。

据1926年的统计资料,哈尔滨的犹太工商企业达489家,工业部门种类达28类,商业25种;在东北三省的外国人总资本中,犹太人商业占31.6%,工业占46.5%。

在“哈尔滨交易所委员会”第一届理事会中,总共13名委员及候补委员,犹太人占了8席,而且交易所议长之职始终由犹太人担任。

1927年,犹太人在哈尔滨的势力出现衰退趋势,俄亚银行的破产使许多犹太商社蒙受巨大打击。1932年,日本占领哈尔滨,犹太人受到排挤迫害,许多犹太商店倒闭,一些犹太人被迫离开哈尔滨,前往上海或美国等地。

此后犹太人又相继建立了一批小学、中学以及各类专门学校,如商业会计学校、钢琴声乐学校、音乐艺术学校、小提琴学校等,为犹太社区和哈尔滨市培养了一批商业、音乐人才。

1912年,犹太人在哈尔滨建立了一座民族图书馆,藏书15000卷,上至拉比文学、犹太圣诗,下到当代高雅文学、儿童读物,能满足各层次读者的文化需要,是当时东亚地区规模最大的犹太图书馆。该图书馆还经常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如音乐会、诗歌朗诵会等,是哈尔滨犹太人的重要的文化活动中心之一。

犹太人还热衷于创办报刊,传播各种信息。其先后创办了《犹太言论》、《远东报》、《犹太生活》等十多种报刊。这些报刊宣传介绍了哈尔滨犹太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使在哈尔滨的犹太人同外部世界始终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值得一提的是,1929年2月9日,英吉利一亚细亚电报通讯社创立,它是共产国际在哈尔滨设立的秘密新闻机构之一,社长是英国犹太人哈同·弗利特。

哈尔滨犹太人还创办音乐学校、剧团、乐器商店,举办音乐会,为西洋音乐在哈尔滨的传播、生根做出了杰出贡献。1910—1922年,哈尔滨犹太人曾创办“意马尔达格”希伯来音乐、文学和戏剧协会,聚集了众多犹太音乐人,对哈尔滨音乐产生了巨大影响。20年代,有许多犹太音乐名人在哈尔滨各音乐学校任教,其中有赫赫有名的彼得堡音乐学院金质奖获得者B.N.特拉赫腾伯格和为躲避德国纳粹迫害来哈尔滨避难的柏林交响乐团副首席赫尔穆特·斯特恩。这一时期,哈尔滨还拥有了自己的交响乐团,由于有特拉赫腾伯格等一批犹太音乐大师的加盟,该乐团可与上海工部局的交响乐团媲美,成为中国最著名的两大交响乐团之一。那个时候,经常有世界级的犹太音乐家到哈尔滨演出,其中包括被誉为“神弓”的小提琴演奏家海菲茨和有“埃尔曼音”之雅号的埃尔曼。

在演出和教学的同时,哈尔滨的犹太人还开办了“康季莲娜”乐器店,经营各种管弦乐器、乐谱、唱片等,是当时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乐器商店之一。

二战结束后,在哈尔滨定居的犹太人陆续离开中国,移居欧美各国。如今,在以色列、澳大利亚、美国及英、俄等欧洲各国,都能找到哈尔滨犹太人及其后裔的身影。

黔江自驾游攻略

黔江自驾游攻略

黔江自驾游还是别有一番风味的,这里拥有很多古代遗留下来的建筑物,也是巴蜀地区的文化圣地,无论是人文景观还是自然景观都极度发达,给人无限激情和梦想,下面给大家分享黔江自驾游攻略。

黔江,这个渝东南的小城,在我心中有着极其深沉的份量。离开象牙塔后,我在这个峡谷峡江之城度过了我人生很重要的三年,这里的山水,这里的花草,这里的人事,都是心中放不下的眷念。有时候迷住人的不是什么情怀与回忆,而是一缕忘不掉的香,比如五月大街小巷的洋槐,八月拂面而来的桂香。不管你们信不信,每段记忆总得有一段味道才能鲜活地留存在脑海。黔江于我,就是五月的洋槐,八月的桂花.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五一小长假的黔江行。

黔江素有“渝鄂咽喉”之称,虽离重庆主城较远,但交通网络发达,选择汽车飞机火车出行都很便利。

交通

汽车:四公里汽车枢纽站/龙头寺汽车站

火车:重庆北——黔江,班次很多,从早到晚任君选

飞机:武陵山机场规模不大,航线不太多,具体可在去哪儿、携程网查

自驾游:从重庆巴南收费站到黔江主城约248公里,沿包茂高速3个半小时车程即到,隧道较多,平原地区来的朋友可能不太习惯。不过也算是重庆特色了,

喀斯特地貌下的杰作,这边隧道群很多,隧道深长,也算是见识!

51小长假我安排得即为合理,30号晚上连夜赶回我的老家——郁山古镇,老家也是个很美的地方,与世无争,山清水秀,空气飘香。等我静下心来的时候会专门腾时间拍照写文,记录郁山这座千年古镇的点滴美好。

重点还是要说黔江,实话说黔江可以驻足玩耍的地方很多,情侣山上晒晒太阳打打牌,就能悠闲地过一个下午;跑马山上吃个农家饭,院里的太阳坝上搓个小麻将,又或是在石会的中元山上钓钓鱼赏赏花,日子便是细碎的美好。

濯水古镇风雨廊桥

濯水古镇位于黔江区东南角,地处乌江主要支流“塘岩河”(阿蓬江)畔,主要居民为土家族和苗族。濯水古镇距黔江主城26公里,渝怀铁路、渝湘高速公路、319国道公路都从这里交汇穿过,交通极为便利。

据了解,濯水古镇初称“白鹤坝”,元明时期属酉阳土司辖地,重要的商业地理位置,自古以来就是重要的驿站和商埠。清代后期起便成为川东南驿道、商道、盐道的必经之路。民国二十四年,人称濯水为“濯河坝”,已是商贾云集、店铺鳞次栉比的重要集镇。商贸的日益发达,迅速促进了当地与外界的物资交流,创造了最为繁荣昌盛的历史,甚至已居于同时期的黔江县城之上,与酉阳龙潭、龚滩合称“酉阳三大名镇”。PS:濯水是黔江的,黔江的,黔江的

(日常的风雨廊桥)

(白雪覆盖的风雨廊桥)

濯水古镇是黔江旅游着重打造的地方,在黔江的三年,濯水也是我常去的地方。这里最大的景是风雨廊桥,长303m,宽5m,现已更名为沧浪桥。风雨廊桥声名鹊起其实归咎于2013年11月28日一场突如其来的火灾,气势雄伟的廊桥一夜之间烧为乌有,新闻出来后霸屏新浪网易百度搜狐,网上一片惋惜遗憾之声

现在的沧浪桥就是修复重建后的廊桥,虽然同样的巧夺天空气势宏伟,但有的东西真的是一去不复返了,再好的它也不是过去的它了。所以,有想看的风景就要趁现在去旅游,有喜欢的人就要勇敢地告诉他,时光真的好不经用。

濯水古镇风雨廊桥桥身为纯木结构,建筑材料之间以榫头卯眼互相穿插衔接,直套斜穿,结构牢固精密。桥建有三层塔亭,两侧有约百扇可自由开合的雕花木窗,桥内摆放有红漆长凳。

濯水古镇四面环山,是武陵山区少有的土家水乡,是一个集土家吊脚楼群落、水运码头、商贸集镇于一体的千年古镇。历史为濯水古镇留下了众多的文化古迹和乡土文化遗产,巴楚文化、土家文化、大溪文化和华夏文明在这里相互交织,形成了濯水古镇独特的民俗、民族文化风情,吸引着众多的游客

(当地的绿豆粉)

(马打滚)

说到美食的话,当地最出名的就是绿豆粉和马打滚了,价格都不贵,去了敞开吃就行!反正你也吃不了多少,濯水的青椒小鱼也是不错的,记得试试~

黔江小南海最美堰塞湖

黔江小南海原名小瀛海

,位于重庆市黔江区境内,与湖北恩施接壤,是国家AAAA级景区。小南海是一个融山、水、岛、峡等风光于一体的高山淡水湮塞湖泊景区。人称“深山明珠”、“人间仙境”。小南海是国内保存最完整的一处古地震遗址

黔江到南海班车很多,基本45分钟一趟,交通还是非常便利的~黔江到南海约32公里,大概1个小时车程,路况很好,全部都是硬化的柏油路;也可以选择高速路,建议走二级路,沿途风景秀丽,美不胜收。

清咸丰六年(1856)大地震中,谷口被湮塞而为大泽。大垮岩、小垮岩、断碉绝壁及岩石垒成的大坝等地震遗迹,于今仍清晰可见。小南海四周秀峰环列,湖口奇石竖立,溪水萦回,湖内港汊纵横,岛上茂林修竹。朝阳寺、老鹳坪、牛背三个岛屿,古松蔽日、茶花连云、茅舍竹楼、鸡鸣犬吠,一派田园风光。

在南海三岛中,最大、最美的是牛背岛。这不仅因为它产生了许多优美如歌的民间故事、神话传说,神秘隽永,滋味绵长,更因为它恬淡自然,深藏不露。它也是一岛松风,杂花生树,四时不绝。岛上有猴群、麝香园,还有鸡狗猪羊,茅舍竹楼。牛背岛后的倒牵溪虽不宽,

却很深,隔断了岛与陆地的联系。彼岸是龇牙咧嘴的断壁残岩,虎视眈眈地盯着这头入水的巨牛。

岛上有很多小吃,南海湖中的螃蟹都很是肥美,鱼儿亦同。烤鱼炸螃蟹还有烤虾子,都味道不错。南海是黔江人民的饮用水源之一,这里水质极好,鱼虾成群。泛舟湖上,也是特别惬意。

几年前我初去之时,小南海还非常的原生态,今年再去发现人行步道已然修好,安全性极大提升,如此不仅避免了游人的恣意踩踏,还让景区变得更为和谐~

五一天气很好,蓝天白云青山绿水,一路上都是满满的槐花香,吸一口感觉会醉!这里的野花也很多,如果你是乡里娃,这儿的原生态会唤醒你很多关于童年的记忆~

岛上也有很多恐龙模型,小孩来了也不会觉得无聊~翼龙霸王龙做得神气活现的,煞是逼真!还有恐龙蛋,可以供你拍照嬉戏~

因为时间的缘故,我没有登山观全景,小南海也是我在黔江经常去的地方,拍照野炊露营,这里都是绝佳选择。不管是夕阳西下的晚霞满天,还是日出之时的薄云雾霭,还是下雨之时的烟雾朦胧,小南海都是仙境般的存在。爱美景的你,不可错过!

土家十三寨安心之所在

小南海的美,人尽皆知。但在小南海的深处,还有一方世外桃源般的净土,它就是重庆黔江土家十三寨景区。这个鲜为人知的地方,有它难以言喻的魅力。十三寨女儿谷,一个适合修生养息的地方。在小南海有客车直达十三寨,7元车费。

门口停车场挨着的就是民族博物馆,对土家族苗族感兴趣的可以进去逛逛,能看到很多的土家民俗展示,逼真的蜡像以及苗族土家族服饰,苗族的银饰相当精美,制作也很考究!门票就是小南海的套票,68元。所以来了小南海,怎么遭也要去一趟十三寨啊,毕竟买了票的,不看白不看~

博物馆的对面是岩湾花海,现在数映山红开得火热,再过一阵子等所有的花都种好,那就别是一般景观了。

远远望去,还是美得很有层次。上面有很多纳凉的亭子,夏天入夜后坐在亭子里,嗅着不时飘来的阵阵花香,看着夜空中萤火虫的点点亮光,再有调皮的夜风轻拂长发,满满的心安,好像回到了幼时一家人在坝上纳凉仰望星空的光景~

花海和博物馆之间有条小河沟,搬螃蟹捉鱼虾,烧烤露营,你想怎么玩都可以。

忘了说,在这里你还可以租民族服装,更贴近这里的民风民俗。我这套还蛮好,艳丽的色彩和这大自然的清新之绿形成了较强烈的对比,所以拍照比较惹眼,主体很是突出,你们也可以这么玩~

我拍了几张相对来说还比较满意的照片,分享给你们~民族服装真的可以尝试,没准异族风情会让你耳目一新,让人眼前一亮呢!

我去的第一个寨子是龙须寨,寨子门口有棵古树深得我师傅欢心,所以他执意要来拍古树,我对树子无感,更喜欢放眼四周看山水花草。

有小姑娘在地里摘豌豆,这里的农家饭菜都是自产自销,纯天然无公害的。所以来了十三寨,你要放宽心地吃农家菜,这里的粉子饭、腊肉、还有各种素菜,都是土家人自己种出来的。你尽管吃,不新鲜找我!

每个寨子都是一个清新氧吧,群山围绕绿树成荫,这便是我最直观的感觉。

离开龙须寨的下一站是大王坪,挂牌古树是这里吸引我们的原因,几百年的树子依然枝繁叶茂~据说一方古树养一方人,有这种百年老树,寨子也才更祥和平安~

人家不是很多,典型的土家吊脚楼,请注意:这些都是原始风貌,并非后期翻修的面子工程。这里大多是土家族的原住民,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少的村户搬到了黔江城里或者是南海镇上,留下的大多数安土重迁~

这边自己养鸡鸭养牛羊,这里有斑鸠有竹鸡,来了有家禽也有野味,尝尝乡间野味也挺好。

坝上人家自己采摘茶叶,晾晒茶叶。来了记得喝老鹰茶,我很是喜欢!

每天的农耕生活,放牛锄地,生活虽然琐碎却又别有悠闲。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体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乐趣~很多脱离了农村小镇的人,多年后也会怀念以前夏天栽秧、放牛挖土的日子。那种无忧无虑的田园生活,也是一种幸福。

回来的路上还看到了杀猪,我不知道是不是全国各处都有吃泡汤的习俗。春节前后,酉秀黔彭一带经常干这事,以杀猪吃泡汤为周末主要的休闲娱乐。农家养的土猪,肉质更为细嫩,味道也跟养殖场出来的有所不同,来十三寨,你可以吃到土生土长的农家猪,吃货的心情你们应该懂。

随后又在何家寨停了一阵子,这里也蛮出名的,是侯天明的家。有一部电视剧叫《侯天明的梦》这里也是主要取景地。

这个励志轻喜剧,有时间你们也可以看看,还不错!

这里是山歌发源地,土家族善歌,苗族善舞,基本寨子里的人都能歌善舞,不管是须臾老人还是妙龄男女,都能唱上几首。六碗茶和送郎调,随口都能来上一首~我以前还玩驴行的时候也爱跟着大家唱!这边还流行山头对歌,你来我和,饶有趣味。

寨子里这位张奶奶是个土家山歌达人,你肯定想不到她已经七十好几了。不怕生也毫不怯场,喊唱就唱,淋漓响亮。若是客官有兴致,还可以跟她对歌,不过外地人一般都听不太懂这边的客家话,我也只能听懂大部分。

看这一口好牙,不知道秒杀了多少年青人。环境好,水好,才能养出一方人。

张奶奶是在这里卖零食的,油炸洋芋,我必须隆重推荐你们尝尝,调料做得特别好,吃起来洋芋喷喷香。

摆手寨的彩焕龙门

人口文化大院也是你来十三寨必须去的一个地方,这里有点像北方的四合院,说起来也是个土家四合院~古色古香的土家建筑风格,也是民俗的具体展示,里面住着土家人,看看他们的日常生活也是稀奇!

中间的坝子就是这里的土家摆手舞舞台。每逢有重大节日土家人就会在这跳起摆手舞,场面颇为壮观,可惜我来的时候没有遇到这个盛况!这是我在网上找的之前的图片,大家凑合看~

十三寨的人都还过着比较传统的生活方式,柴火饭做得很香,大簸箕用来晾晒茶叶、萝卜干、苞谷等农作物,还有石磨用来磨豆子打豆腐

这院子风水很好,据说很多人家都是生的双胞胎,图中就是一对弟弟。如果你也想有这个大幸运,不如来十三寨安安心心地住上一阵子,没准受益一地风水,也能怀上双胞胎呢,哈哈哈~

(自己炕的腊肉)

十三寨是非典型农家乐形式,你能在每个寨子找到吃饭的地方,都是农家饭菜,自己炕的腊肉;自己种植的新鲜蔬菜;南海里捕来的野生小鱼。

反正都是你在大城市里享受不到的味道。味蕾舌尖,偶尔也需要一点别的滋味,你说对么!

如果可以,我希望可以停下自己的脚步

如果可以,我希望你可以随我偏居黔江

如果可以,我希望我们能归隐在十三寨

袅袅炊烟里,我在吊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养牛自产自销到城市里和如果每天喝牛奶,哪种方式能让我每天都能喝到新鲜奶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