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养牛,每头牛每天要吃多少酒糟最适宜

AA养牛,每头牛每天要吃多少酒糟最适宜

大家好,关于AA养牛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每头牛每天要吃多少酒糟最适宜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关于遗传稳定性的疑问

关于遗传稳定性的疑问

中国黄牛肉用选育的背景

由于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及市场的变化,使中国黄牛的选育方向经历了一系列历史性的变化,即“役用-以役用为主-役肉兼用-肉役兼用-肉用”的选育过程。20世纪70年代以前,中国牛业以役用为主,大部分研究主要是集中在牛的营养代谢试验、役用性能、生长发育、生理生化指标测定、冻精制作及种质特性等基础研究工作。20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黄牛作为农业的动力已退居次要地位,随着中国良种黄牛委员会的成立,一些品种成立了选育协作组,先后制定了选育方案、体型外貌鉴定方法、良种登记和畜群档案制度。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中国才提出“独立的肉牛业”,但是由于没有根据中国本地黄牛的特点,及时总结世界上肉牛品种利用的历史,先后引进了28个国外肉牛品种进行杂交改良,当前在中国肉牛生产中影响面最大的当数西门塔尔牛,其次为夏洛来和利木赞。从80年代以后逐渐有计划的起步黄牛的肉用选育。

2中国肉牛分子育种的必要性

作为世界牛品种资源宝库的重要组分,我国黄牛品种资源十分丰富,适应性强,肉质良好。然而,由于历史上以役用为主,我国黄牛作为规模化肉用生产的牛种,缺点也是明显的。这主要表现在后躯不发达,产肉少,育肥增重速度赶不上国外的专门化肉牛品种,加上没有经过系统的肉用性能选育,肉的品质规格往往差异较大,优质高档肉块产量少,造成发展肉牛生产的规模效益比不上专门化的国外肉牛品种。但另一方面,我国各黄牛品种内个体间存在极大的差异,一些个体的生长育肥性能较好。在一些群体中,部分个体具有很好的肉用特征。如果通过品种内高强度的选择和培育,完全有可能在较短时间内培育成为中国特有的优良肉牛品种。据张英汉报道,我国地方黄牛,例如晋南牛、秦川牛中分别有20%~26%和5%~10%的个体具有不亚于国外专门化肉牛品种的肉用体型特点。因此,充分利用这部分牛群,应用现代生物技术迅速培育、发展具有我国本地黄牛优良的肉质特性,且生长速度快、屠宰率和净肉率较高的新型肉牛品种(系),建立现代的中国种(肉)牛业是发展我国肉牛业的重要战略目标,也是中国面对国外肉用种牛和牛肉产品挑战的唯一选择。

肉用性状是典型的、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数量性状,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用常规育种方法进行育种进展缓慢。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国际上的动物遗传育种已经进入分子水平,即分子育种,使育种朝着快速改变动物基因型的方向发展。近几年来,由于分子生物学和各种分子生物技术的发展,使人们有可能直接从遗传物质本身的基础上揭示生物的性状特征,它与基因产物的研究相比克服了年龄、性别、组织及各种内外环境因素的影响,而且所提供的遗传差异,即遗传标记的种类又非常多,因此,分子育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在我国逐渐开展了黄牛肉用性能的分子遗传学研究。采用基因标记等现代分子育种新技术结合常规育种,以便能够加快中国肉牛品种的培育和和选育。然而从总体上来看,目前大部分黄牛品种的繁育盲目性还是太大,远没有建立起完整意义上的现代肉牛纯种繁育体系和杂交繁育体系,欲改变这种现状,将是今后10~20年内中国养牛学界所肩负艰巨历史使命之一。

3分子育种研究的内容和特点

动物分子育种(animalmolecularbreeding)是利用分子数量遗传学理论和技术来改良畜禽品种的一门新兴学科,是传统的动物育种理论和方法的新发展。从目前发展现状来看,它应包括两方面内容:基因组育种(genomicbreeding)和转基因育种(transgenicbreeding)。其中,基因组育种是在比较基因组研究和基因组分析的基础上,通过DNA标记技术来对畜禽数量性状座位进行直接选择,或通过标记辅助导入有利基因,通过标记辅助淘汰(markerassistedculling,MAC)清除不利基因等,以达到更有效地改良畜禽的目的。转基因育种则是通过基因转移技术将外源基因导入某种动物的基因组上,育成转基因畜禽新品种(系),从而达到改良重要生产性状(如生长率、遗传抗性等)或非常规性育种性状(如生产人类药用蛋白、工业用酶等)的目标。

由于动物分子育种是直接在DNA水平上对性状的基因型或基因进行选择,因此其选种的准确性大大提高,克服了传统动物育种方法的缺陷。按照常规育种方法要提高家畜的生产性能,如瘦肉率、产奶量、增重速度、饲料利用率等,人们往往需要进行多代杂交,选优交配,最后培育出高产、优质的品种。然而,这种传统的方法存在着品种育成时间长、育成后再想引入新的遗传性状困难大等许多弊端,使带有新性状的品种可能同时也携带有害基因,杂交后有可能会降低原有性状。而分子育种能够克服传统杂交选择法的各种缺陷,具有高效、快速育种的特点,目前已显示出了越来越强大的生命力,必将成为动物遗传育种学科发展的方向和21世纪动物育种的主流。

4中国黄牛分子育种研究进展

中国黄牛(肉牛)分子育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肉用性状。自从中国黄牛开展了分子遗传学研究以来,研究的内容已涉及到功能基因的编码序列和非编码序列。研究的功能基因已超过40个,这些基因主要包括与中国黄牛生长发育性状、屠宰性状、肉品质性状、繁殖性状、抗病性状相关的基因,非编码基因包括微卫星DNA序列和mtDNA的D-Loop序列。研究的主要目的一是揭示生产性状的分子遗传标记,直接用于选种;二是揭示品种的分子群体遗传学特征,阐明品种间的差异和遗传关系,用于杂交效果的预测、遗传资源的评价、保护和开发利用。目前中国黄牛大部分品种或多或少都进行过分子遗传学方面的研究,但做的工作比较多的品种主要集中在中国几个优良黄牛品种上,包括秦川牛、南阳牛、鲁西牛、晋南牛、延边牛、郏县红牛和培育品种中国西门塔尔牛、草原红牛以及引进品种如利木赞、德国黄牛、红安格斯牛的杂交系。

4.1功能基因多态与生产性状关联研究

4.1.1生长发育相关基因的研究。关于中国肉牛生长发育候选基因研究较多,涉及GH、GHRH、GHR、POU1F1、IGFBP-3、IGF-1、IGF-2、MEF2、TG、MC3R、MC4R、AGRP、NPY、POMC、CART、Ghrelin、Hcrtr1、Orexin、HTR1B、HTR2A、CLPG等21个功能基因。研究主要集中在秦川牛、南阳牛、鲁西牛、晋南牛和郏县红牛等重要地方黄牛品种上。

秦川牛、鲁西牛、南阳牛和中国西门塔尔牛GH基因第5外显子位点突变等位基因B为体重、体高、体斜长、胸围的正效应等位基因。南阳牛IGF2基因BB基因型初生重、体重、胸围显著大于AA型。秦川牛生长激素受体基因的AB基因型效应在部分生长性状上高于其他基因型。南阳牛、秦川牛及杂种牛秦安、秦德、秦利4个群体内POU1F1基因AB、BB基因型个体在胸围,十字部高指标上显著高于群体AA型个体,即BB、AB>AA,可作为秦川牛体尺指标(胸围、十字部高)候选基因之一。晋南牛IGFBP-3基因AA型后腿宽显著高于AB型。CLPG基因AC基因型的体重和体长显著大于AA、AB型。秦川牛AGRP基因群体中BB基因型个体体重、体高显著大于AA型个体。南阳牛POMC基因BB型6月龄体重和0~6月龄平均日增重显著大于AA型。南阳牛DGAT2基因基因型AB的6月龄体重比基因型AA高6.7%;6月龄体高比基因型AC高3.2%,基因型B12月龄的坐骨端宽比基因型AA高3.3%,基因型AB24月龄胸围比基因型A高3.1%。MC4R基因与牛体重和初生重存在相关。

4.1.2屠宰性状相关基因。关于屠宰性状相关基因研究相对较少,由于屠宰性状的样本资料获得相对较难,对屠宰性状遗传标记的研究受到一定的限制。现共涉及IGFBP-3、DGAT1、DGAT2、MSTN、Myf-5、Myf-6、MyoD、MyoG基因等8个以上的功能基因。

IGFBP3基因与秦川牛、南阳牛屠宰率和净肉率存在相关。鲁西牛DGAT1基因KK型腔油重/胴体重明显高于AA型,而且KK型个体有更高的净肉率。鲁西牛DGAT2基因AA型个体的屠宰率显著高于AB和BB型。Myf5基因在南阳牛群体中,18月龄南阳牛AA型个体则极显著高于AB和BB型个体;在秦川牛群体中,AA型个体的体高和十字部高显著低于AB和BB型个体;郏县红牛AA型个体的坐骨端宽显著高于其它两种基因型个体。关于秦川牛、南阳牛、蒙古牛和西门塔尔牛MSTN基因序列特征和多态性均有报道。王珊等(2006)报道了牛MyoG基因的序列特征。

4.1.3肉品质性状相关基因。肉品质相关基因研究涉及Leptin、CAST、CAPN1、CAPN4、UCP3、H-FABP基因等6个功能基因。牛CAST基因中的B等位基因,尤其是BB纯合基因型对牛肉嫩度具有显著影响,并且在利木赞品种内达到极显著。CAPNI基因A3717G位点上,AG基因型和GG基因型的嫩度值好于AA基因型的嫩度值;在A3854G位点上,GG基因型的嫩度值好于AA基因型的嫩度值。李武峰(2002)和李君灵(2006)利用PCR-RFLP技术研究牛小亚基钙蛋白酶(CAPN4)基因第5内含子的遗传变异,共发现了5个SNP,但对肉质无影响。H-FABP基因中h等位基因,尤其是hh纯合基因型对牛肉WBS值有较大的影响;鲁西黄牛BB纯合基因型对牛肉嫩度剪切力值有较大的影响。IGFBP3基因AA型个体的眼肌面积大于BB型个体(P<0.05),AB型和BB型个体胴体脂肪含量高于AA型个体。牛DGAT1基因KK型和KA个体外脊肌肉剪切力低于AA型个体。

4.1.4繁殖性状相关基因。关于繁殖相关基因研究很少。在中国黄牛繁殖性状的研究中,目前主要是针对牛的双胎性展了一些研究,涉及的品种有秦川牛、中国荷斯坦牛、鲁西牛、晋南牛、南阳牛、延边牛等。FSHR基因第一外显子TaqI酶切位点出现多态,并与牛的繁殖性状存在相关。鲁西牛GDF9基因的3’UTR发现缺失突变,发现该多态位点与单、双胎性状之间基因型分布存在显著差异,双胎牛群体B等位基因频率显著大于单胎牛。在国外关于精液中的一些蛋白质研究已有相关报道,并发现一些蛋白与受精过程密切相关,从而选择公牛,提高公牛的繁殖率。

4.1.5抗病性相关基因。关于抗病相关基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MHC基因家族,另外还有自然抗性相关巨噬细胞蛋白1基因(nramp1)、白细胞介素IL-8受体基因(cxcr1)、TOLL样受体4基因(tlr4)、乳铁蛋白基因(lf)和一些易感染病菌过程中的受体蛋白基因及一些突变的正常基因。在中国黄牛上相关的研究不是太多。MHC基因家族在中国黄牛中具有丰富的多态性。在中国荷斯坦牛中,人们将这种多态性与牛的乳房炎相关性状进行了关联分析,获得了一些抗性的基因类型。在中国地方黄牛中,许多抗性基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多态性方面,其主要原因是没有找到合适反映中国黄牛抗病的指标体系。孙东晓(2001)报道了蒙古牛MHC-DRB和DQB基因外显子2的多态性,结果表明蒙古牛BoLA-DRB的第二外显子的第70、182位的碱基以及DQB基因的第二外显子的第24、38、74、108、122、138、177位的碱基出现多态。王爱勤等(2005)在鲁西黄牛、渤海黑牛群体中,陈智华等(2007)在大额牛群体中发现相似规律。王兴平等(2006)利用PCR-RFLP技术在鲁西牛、秦川牛、晋南牛和南阳牛群体中新发现DRB3基因第2外显子的第154位C>A突变。但没有与抗病性状相关的报道。

4.2基因的克隆与功能分析在中国黄牛上,一些基础研究也在不断深入,特别是对一些重要功能基因的分子遗传特征、功能和表达研究。Zhangetal.(2007)首次报道了对采食有重要调控作用的HCRTR1基因的遗传变异,发现了新的SNP位点。甘海云等(2007)克隆测序了中国荷斯坦牛、鲁西黄牛和渤海黑牛三个品种的MC1R基因,新发现了1个SNP。张林等(2006)成功地克隆到了牛IL-18全基因,与GeneBank所登录的牛IL—l8核苷酸序列及其推导氨酸序列同源性分别是99.5%和99.0%。与人、猕猴、野猪、山羊属、马等核苷酸序列及其推导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在84.9%~99.5%和74.9%~99%。张辉等(2006)从脂肪组织总RNA中扩增得到ADPN基因的501bp片段,其cDNA序列与GenBank牛ADPN基因序列同源性为85%,其氨基酸同源性为96%。王峰等(2005)首次获得了牛BMP4基因的部分外显子序列,并与羊、人、小鼠、大鼠等动物的BMP4基因序列进行了同源比对。马云等(2006)克隆了牛FABGL基因的cDNA进行了序列分析,并对推导的FABGL蛋白结构与性质进行了初步分析。张春雷等(2007)对牛性情调控的基因分子遗传基础进行了探索。在秦川牛上,已对Ghrelin基因、NPY基因全序列进行了克隆,并成功地在原核生物中得到表达)。总之,这方面的研究多集中在基因部分片段上,缺少全面性,研究的不够深入,特别在功能和表达分析方面相关报道还很少。

4.3生产性能的微卫星标记研究微卫星DNA多态性较多,在中国黄牛上的研究涉及到BM1500、BM1824、BM2113、BM315(215)、CSSM66、ETH152、ETH185、ETH225、HEL1、HEL13、HEL5、HEL9、ETHl0、INRA005、TGLA126、TGLA227、IDVGA2、IDVGA3、IDVGA27、IDVGA44、IDVCA46、oarHH55、TGLA126等23个位点,但这些研究主要用于分析牛的亲缘关系和起源进化,与生产性状相关分析研究相对较少。

BM1824位点基因型与肉牛的生长、产肉以及双胎性状均存在相关。BM2113位点的142-/144-/158-基因型对秦川牛的体长、体高、胸围、腰角宽、尻长有显著的标记效应,而对于秦川牛的体躯指数的标记效应达到极显著。CSSM66位点的181-/183-基因型对秦川牛的尻长影响达到显著,对体躯指数的影响达到极显著。ETH225位点与秦川牛及其杂交群体的生长性状存在相关。HEL13位点在双胎牛中比单胎牛缺一条230bp的等位基因,INRA005位点在双胎牛中比单胎牛缺一条217bp的等位基因。秦川牛IDVGA-3位点163-183基因型个体的眼肌面积显著高于163-163型个体。草原红牛IDVGA46等位基因D(211bp)对3个肌肉度评分性状肩部、腰厚、大腿肌有负相关;等位基因B(205bp)在腰厚方面有正相关。

4.4黄牛比较基因组研究与分子进化对于中国黄牛遗传资源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国黄牛的起源进化和亲缘关系研究,这方面的研究国际上一直很重视。在中国,黄牛品种间的亲缘关系和起源进化研究进展最快,研究方法已从蛋白质多型性分析,转变为核DNA和线粒体DNA序列特征分析。线粒体DNAD-loop的多态性研究发现中国黄牛有普通牛与瘤牛两大起源,其中普通牛单倍型又可分为4个支系(T1~T4),其遗传多样性丰富,首次发现中国黄牛中有非洲牛支系T1,占1.03%。中国瘤牛也有两个支系I1和I2,但其遗传多样性十分贫乏。对mtDNACytb基因进行了测序分析,界定了47个单倍型,105个多态位点,证实中国黄牛有普通牛与瘤牛两大母系起源。从分子水平证明西藏黄牛是普通牛和瘤牛的混合起源,并且发现中国黄牛中普通牛与瘤牛类型的分布是有特点的,在北方黄牛中,只存在普通牛类型,在中原黄牛与南方黄牛中,绝大部分都是普通牛与瘤牛的混合类型,只有雷琼牛是瘤牛类型。从Y染色体微卫星位点证实普通牛和瘤牛两种起源在中国黄牛不同品种中的分布频率有明显差异。普通牛类型从南向北逐渐增加,瘤牛类型从南向北逐渐减少。中原黄牛群受两种类型牛影响因品种不同而差异很大。发现中国和东南亚沼泽型水牛有两个mtDNA支系A和B,并初步证明亚洲沼泽型水牛(中国水牛)是在中国独立驯化的。

5中国肉牛分子育种存在的问题

中国黄牛分子育种研究方面已取得很大进展,已获得了许多关于中国黄牛分子遗传特征的信息,也发现了一些与生产性状有关联的基因和基因类型,这些为今后对中国黄牛的进一步研究和在分子育种方面的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中国黄牛分子育种研究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

5.1分子育种研究系统性不够我国肉牛分子育种起步较晚,但研究进展较快。然而,许多研究比较零散,不够系统、深入。主要表现在:①许多研究只涉及基因的部分片段,全基因序列研究的不多。②基因的功能研究涉及的较少,也比较肤浅;③功能基因表达调控分析方面的研究还不多;④在中国地方黄牛上转基因研究似乎还尚未开展。

5.2研究经费不足分子育种研究,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金。在中国黄牛上,我国对于这方面的研究投入力度较小,迄今中国肉牛分子育种方面的研究开展的还不够深入。由于研究经费有限,研究工作只能零敲碎打,检测的手段也比较落后。在发达国家已将基因芯片技术应用于分子育种研究,开展重要功能基因的筛选、鉴定和SNP检测,目前已开发出许多基因试剂盒用于辅助选择。

5.3样本量较少在遗传标记的分析中样本量是很关键的,虽然目前对样本量没有严格的要求。但样本量越大越准确是无疑的。在我国由于尚无较大的、规模化的中国黄牛育种场,样本量的获得受到了限制。所以,国内肉牛研究的样本量一般较小,早期研究的样本量才只有十几头,从而影响了研究结果的可性靠。

5.4研究群体的稳定性差在我国,一些肉牛分子育种研究尚无固定的试验群体,有些是用农民饲养的黄牛个体及资料,个体流动性较大,追踪验证困难,一些表现优秀的个体,过段时间往往被卖掉。所以,开展分子育种必须建立稳定的育种核心群体。

6中国肉牛分子育种的思路和展望

6.1中国肉牛分子育种的思路

6.1.1中国肉牛分子育种今后研究的重点目前牛基因组草图已完成,牛基因图谱的饱和度大幅度提高。所以今后中国黄牛分子育种研究的重点主要应放在分析控制肉牛重要经济性状功能基因座位的数量及对相应表型的影响;寻找和扩大遗传多态标记的数量和在基因组中的定位;基因功能的鉴定和相互作用及其调控网络关系分析;用MAS技术来实现提高肉牛育种项目遗传进展速度和效益;基因组数据库系统和实验信息及资源共享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以及基因转移技术在中国黄牛肉用选育中的应用研究等。

6.1.2建立健全肉牛育种场(企业)的技术档案体系为了提高分子育种技术的准确性,相应的技术资料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不但需要建立稳定的育种核心群体,还需要建立健全肉牛育种场(企业)的技术档案,以便提高分子育种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6.1.3应加强中国肉牛分子育种研究的投入为了加快中国肉牛分子育种研究的开展,国家、地方应加大投资力度,并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鼓励相关企业积极参与和投资,早日培育出中国特色的肉牛新品种(系)。

6.1.4分子育种与其他生物技术相结合在培育中国特色肉牛新品种中,除了采用分子育种技术外,还应转基因技术,胚胎生物工程技术紧密结合,加快优良个体的扩繁。

6.1.5应将分子育种与常规育种技术紧密结合在分子育种过程中,分子育种不能代替常规育种技术,常规肉牛育种技术和现代分子育种技术两者的有效结合,是未来中国肉牛育种的行之有效的根本措施。

6.2中国肉牛分子育种的展望综上所述,中国的肉牛分子辅助选择技术研究已取得重要进展,发现了一批具有应用前景的遗传标记。目前,尽管在肉牛分子育种研究中还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但肉牛分子育种研究的势头很好,仍处于快速发展时期,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研究成果的不断积累,肉牛的分子育种实践的到来会为时不远,由于它能够使选种的准确性提高,大大加快肉牛肉用性能的选育,无疑将成为未来肉牛新品种培育和品种改良的主要工具。

鞍山岫岩在哪里

鞍山岫岩在哪里

岫岩满族自治县隶属于辽宁省鞍山市,位于辽东半岛的北部。东及东南与凤城市、东港市毗连,西与大石桥市、盖州市为邻,南与庄河市相接,北及西北与辽阳县、海城市接壤。总面积4502平方公里。

美国畜牧业的发展畜牧业的优势

美国畜牧业的发展畜牧业的优势

1.畜牧业与种植业紧密联系。美国的畜牧业位置偏北,气候冷湿适宜牧草生长。这里位于美国的制造业带,城市和人口密集因此畜牧业发达。美国畜牧业生产的高产出主要靠资源的高投入,所以粮食消耗量大。为了减少生产费用,取得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最佳的经济效益,美国所有消耗粮食大的畜牧业生产都位于粮食产区。养猪集中的各州如伊利诺州、爱荷华州、印第安那州、密苏里州即位于种植业生产的玉米带上,全国70%的玉米出产在这里,为养猪生产提高了充足和廉价的饲料玉米。

2.畜牧业养殖场规模越来越大,数量逐年减少。随着美国畜牧业生产越来越工业化、专业化,各类畜牧养殖场的规模都在扩大而数量却在减少。1984年全美有43万个猪场,到1996年已下降到不足20万个。1000头以上的规模猪场生产的生猪从上80年代占美国市场的34%上升到90年代的65%。美国三家最大的肉鸡公司已能生产美国42%的肉鸡。

3.集约化生产水平高。美国畜牧业生产在规模效益和利润的驱动下,全行业各畜种畜牧生产水平都很高。蛋鸡生产中每个鸡场的平均规模为20-25万只,最大的蛋鸡场饲养蛋鸡1800万只,最大的肉鸡场可以年产肉鸡上亿只。1/4以上的肉牛育肥场年出栏肉牛10万余头,最大的肉牛育肥企业年出栏30万头以上。

4.养牛业:美国牛的存栏数在上世纪70年代初到达1.4亿头的巅峰后一直呈下降趋势,80年代末、90年初曾下降到一亿头以下,后又回升到1亿头左右,1998年为1.012亿头,当年牛肉产量1150万吨,居世界第三位。总产量和人均占有量都居世界首位。

5.肉牛:是美国畜牧业中最大的生产部门,产值占畜牧业产值的25%。美国的肉牛是16世纪由西班牙人引进到佛罗里达州、密西西比河流域和美国西南部一些地区。17世纪时,英国和荷兰殖民者又将肉牛引进到美国大西洋沿岸一些地区。1805年第一批用玉米育肥的肉牛从俄亥俄州到巴尔的摩,开辟了美国国内的市场。1860年以后随着新修铁路不断延伸,肉牛饲养从大西洋沿岸延伸至伊利诺州、依阿华州和内布拉斯加州。由于具有广阔的优良牧场,温和的气候和大量的廉价玉米,使这里成为美国肉牛业的巨大中心。

2004年1月全美国有肉用母牛3286万头,育肥存栏牛1381万头,待育肥母牛1532万头,小牛1520万头,产牛肉1194万吨,肉牛业销售收入700亿美元。

美国肉牛业分布较广,存栏100万头以上的州占70%。集中产地一是中西部地区,包括堪萨斯、内布拉斯加、南达科他、俄克拉何马、科罗拉多等州。二是西部地区,主要包括加利福尼亚、华盛顿、俄勒冈等州。三是东部地区的田纳西、明尼苏达、宾夕法尼亚、佛罗里达等州。四是中南部的得克萨斯州,养牛业最发达,2003年肉牛存栏1400万头,约占全美国的14.6%,居第一位。第二、三位为堪萨斯州和内布拉斯加州,存栏数分别为635万和620万头,各占全国总数的6.5%左右。四到十位依次为俄克拉何马(540万)、加利福尼亚(525万)、密苏里(450万)、南达科他(370万)、依阿华(360万)、威斯康星(330万)和科罗拉多(265万),前10位的肉牛存栏数占全美的57.5%。

美国饲养的肉牛品种主要有安格斯牛、海福特牛、婆罗门牛、西门塔尔牛、夏洛莱牛,此外还有短角牛、圣格鲁迪牛等品种,每个品种都有品种协会,实行良种登记,负责品种选育。肉牛大部分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品种杂交,利用杂交优势。杂种牛生长快,易育肥,肉质好。家庭农场饲养比较多的是安格斯牛和海福特牛的杂交一代,其生产性能好,后代适应性强,增重快,出栏率和出肉率高。南部地区多为安格斯牛或海福特牛与婆罗门牛杂交,其生产性能也很好。

奶牛:美国奶牛头数为899万头,牛奶产量7502万吨,平均单产8吨,最高单产12吨,人均占有量达267公斤,居世界首位。奶牛主要分布在美国太平洋沿岸、五大湖地区、南部平原区和东北部地区,形成著名的奶牛带,这些地方生产的牛奶占全国产量的70%以上。加利福尼亚州167.2万头,威斯康星州126.5万头,纽约州67.5万头,宾夕法尼亚州59万头,明尼苏达州48万头,爱达荷39.2万头,得克萨斯州32万头,新墨西哥州31.4万头,密苏里州30。2万头,俄亥俄州26万头,十个州的奶牛头数持续保持全国奶牛总数的70%以上。

美国奶牛的主要品种是荷斯坦牛、娟姗牛和其它一些乳肉兼用型品种。全国建有数量众多的奶牛育种中心和种牛公司,进行高产奶牛的商业性培育和奶牛的繁育。无论是奶牛育种中心还是奶牛饲养场,都十分重视奶牛的后裔测定工作,对每头牛的血统和产奶量都作十分准确全面的记录,为培育高产奶牛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养猪业:美国是世界养猪生产大国,生猪存栏数和猪肉产量占世界第二位。2003年12月底生猪存栏6082万头,2004年3月生猪存栏5931万头,美国养猪生产原主要分布在玉米生产的集中地区(CORNBELT),北部平原区(NORTHERNPLAINS)和大湖区(LAKESTATES)附近的8个州,东起俄亥俄州、密执安州,西北到明尼苏达州,西南到密苏里州。这里生产了全国70%以上的玉米,为养猪生产提供了充足、廉价的饲料玉米,所以美国生猪生产的80%分布在这里,其中依阿华州占全美生猪生产的27%。生猪生产布局在饲料产地符合畜牧业经济效益原则。美国生猪生产在西部和新英格兰很少。然而,进入上世纪90年代,在南部各州一些地方生猪生产数量上升,一些大企业从几百英里以外的州运输饲料来发展养猪生产,比如北卡来罗纳州、德克萨斯州和宾夕法尼亚州、威斯康星州,是南部和东北部地区几个生猪生产量较大的州。以2003年出栏数计算,美国养猪生产排名前十位的州为:爱荷华(1484万头,下同)、北卡来罗那(900)、明尼苏达(590)、伊利诺(359)、内布拉斯加(253)、印第安纳(280)、密苏里(261)、俄克拉何马(202)、堪萨斯(149)和俄亥俄州(136)。

美国饲养猪的品种主要有7个,其中5个为单一品种,2个为配套系种猪。5个单一品种为长白猪、大约克夏、杜洛克、汉普夏和皮特兰。2个配套系种猪为PIC和迪卡。猪的主体品种仍然是前4个单一品种。在全美700多万头存栏母猪当中,PIC约占6万头,迪卡约占2万头,双品种杂交的母猪约占70%,而饲养的纯种母猪仅占17%。当然上市商品猪100%为杂交猪。PIC是美国,也是全世界最大的猪育种公司,在26个国家设有分公司和种猪基地,其种猪出口到世界54个国家,年营业额达670亿美元。PIC猪的生产性能为:产仔成活数9.43头,母猪年产2.23胎日增重750克背膘厚2.03厘米。迪卡公司是美国第二大猪育种公司,在美国有12个种猪经销中心、13个种猪场,并从中国进口梅山猪和东北民猪用于提高种猪产仔数。

禽肉禽蛋: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禽肉生产国和出口国,是世界第二大禽蛋生产国。养禽业是美国畜牧业生产中发展最为迅速的产业,禽肉产量从20世纪80年代初的650万吨增加到1999年的1610万吨,平均年增长率为5%,同期世界平均年增长率为4.8%。2003美国禽肉产量1735万吨,超过整个欧洲的产量,为世界第一大生产国。美国禽肉产量中83%为肉鸡。

肉鸡:美国肉鸡生产集中在东部、东南部各州和西部的加利福尼亚州。东起特拉华州向南直到左治亚州,然后向西的亚拉巴马、密西西比和阿肯色州。佐治亚、阿肯色州和亚拉巴马三州的肉鸡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42%。其中佐治亚州的肉鸡存栏量和产值最高,2002年分别达12.9亿只和21亿美元。生产前五位的州是佐治亚、阿肯色(11.8;17.4)、亚拉巴马(10.5;16)、密西西比(7.7;12.2)、北卡罗来那(7.3;13.7)。美国的肉鸡品种主要是AA肉鸡、艾维因肉鸡、考伯肉鸡、哈巴特肉鸡以及海波瑞德火鸡。

火鸡: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火鸡生产和消费国家,年生产火鸡2.7亿只左右。主产区较为分散,生产量前五位的州有东南部的北卡罗来那(4500万只)、北部的明尼苏达州(4400万只)、东部的阿肯色州(2950万只)、中部的密苏里州(2500万只)、东部的弗吉尼亚州(2000万只)和西部的加利福尼亚州(1650万只)。年人均消费火鸡肉20磅左右。图27为美国火鸡生产分布情况,深绿色的六个州存栏量占全美的67%。

蛋鸡:美国的禽蛋生产在统计上分食用禽蛋和孵化蛋,食用蛋占全部禽蛋生产量的85%,2003年全国生产禽蛋872亿枚,其中食用蛋744亿,孵化用蛋128亿。2003年生产量前六位的州有依阿华州(99亿枚)、俄亥俄州(79.4亿)、宾夕法尼亚州(65亿)、加利福尼亚州(61亿)、印第安纳州(59.7亿)、得克萨斯州(47.7亿)。年人均消费禽蛋256玫,约合16公斤。

养羊业:美国羊的生产在整个畜牧业生产中所占比例不大,其产值占畜牧业产值不到1%,占世界的份额就更小。2002年羊肉产量10万吨,仅占世界羊肉产量的1.6%。绵羊存栏数2002年668万只,2003年630万只。

养绵羊最多的州是德克萨斯,2004年1月存栏数为110万只;其次是加利福尼亚州68万只;排名第三至五的是怀俄明州(43万只)、南达科他州(37万只)、科罗拉多州(36万只);6-10名为蒙大拿州、尤他州、爱达荷州、依阿华州和俄勒冈州,饲养量都在20-30万只之间。

美国全国有奶山羊200万只,主要饲养在美国南部各州和加利福尼亚州。年产羊奶60万吨。奶山羊的主要品种有萨能羊、阿尔卑斯羊、奴比羊、吐根堡羊和美国拉曼查羊。

废纸箱多少钱一吨

废纸箱多少钱一吨

截止2020年2月,废纸箱回收价格一般为2千元左右一吨。

主要分为以下几个品种:

1、书芯:新书,没有使用过的书,需达到一定厚度。

2、旧书:使用过的书,不论使用程度。

3、牛皮纸:黄色,较有拉力,一般用于包装。

4、书芯:新书,去掉封面及粘合剂剩余的纸(非铜版纸,且为白纸黑字,不能有颜色)。

5、白纸:纯白色,干净,无膜。

6、装订纸边:印刷书本时切下来的纸边,有少量铜版和胶头;有字。

7、黄板纸:废弃的包装箱,以黄色为主。

8、灰卡:从外到芯均为灰色,无膜,可带颜色。

9、新报纸:发行过量没有使用过的报纸。

10、旧报纸:一般来源于废纸收购站,使用过的报纸。

11、新闻纸:跟报纸纸质相同,但没有颜色字。

12、铜版纸:大部份书的封面使用的这种纸,无膜,带有一定颜色。

13、口杯纸:及生产纸杯剩余下来的纸(一般过早用此类纸碗也属于此类)。

14、利乐包装:如纸质牛奶盒(此种纸较难回收)。

15、书页:比较杂乱的纸,无胶,无膜,可有文字。(非铜版纸)

废纸回收行业是纸的消费→回收→分拣、打包→再利用→消费的循环过程,在这一产业链的循环过程中包括:用纸单位、废纸回收企业、对废纸进行分拣打包的打包站、废纸再利用的纸浆及造纸企业,并将在分拣过程和造纸过程中产生的不可用废物进行填埋。

扩展资料:

回收的废纸箱作用:

1、制造再生纸

这是利用废纸最广泛的途径。不仅可以用来制造再生包装纸,而且用来制造再生新闻纸。这一新工艺,包括脱墨、纸纤维的净化和吸走油墨及杂质,然后造纸共四道工序。

其具体过程为:根据油墨种类,选用脱墨技术;将纸纤维和皂系脱墨剂送入由二个室组成的脱油墨室,使油墨与杂质随泡沫浮至表面,用吸出装置吸走;将净化的纤维浆浓缩至15%,通过加热,使纸纤维成膨胀状,还可进行漂白,以赋予再生纸的光泽感;最后,将高浓度纸浆送入造纸设备,即可制成与新纸白度一样的再生纸。

2、制作家庭用具

在新加坡等地,人们利用旧报纸旧书刊等废纸原料,卷成圆形细长棍,外裹塑胶纸,手工编织地毯、坐垫、提包、猫窝、门帘,甚至茶几、躺床等家庭用具。

3、加工成牛羊饲料

美国伊利大学动物营养学家拉里·伯格的方法是将旧报纸切碎,加入水和2%的盐酸,然后煮沸2小时,使其在高温和酸的作用下,纤维素发生分解断裂,再添加进饲料中喂牛羊,添加的比例为20%~40%。

英国的养牛场和养羊场,把废纸稍加处理后,切成细长条或揉成小纸团,再添加少量的营养物,即可用来喂牛羊,牛羊吃后可比吃普通饲料增重1/3。澳大利亚科学家则将废纸粉碎后,掺入适量的亚麻油和蜂蜜,制成颗粒饲料喂牛羊,可使牛羊长得膘肥体壮。

每头牛每天要吃多少酒糟最适宜

每头牛每天要吃多少酒糟最适宜

http://www.ahnw.gov.cn/2006nykj/html/200307/%7BAA7289AB-43FB-40E2-9A26-3D416446A785%7D.shtml

酒糟是酿酒工业的残渣,它不但富含蛋白质、能量、磷质和维生素,而且也有增进食欲的作用。但饲喂不当,会造成牛疾病的发生,给养牛业造成经济损失。所以,饲喂酒糟是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定时、定量饲喂。春冬两季每天喂两次,早上6时30分上糟,中午饮温水1次,下午4时上糟。秋季早上5点上糟,中午饮温水1次,晚4时30分上糟。夏季早上4点上糟,晚上6时30分上糟。中午饮清洁凉水2次。育肥初期每头每天喂鲜酒糟4公斤,中期喂6公斤,后期喂5.5公斤为宜。

2、勤添、勤拌。饲喂时应少给勤添,随吃随拌。

3、饲喂酒糟时,要由少到多,逐渐增加,等牛吃习惯后,再按量喂给。

4、勤观察、以防中毒。酒糟中除含有营养物质以外,由于原料质量欠佳,含有毒物质的可能性较大。故饲喂酒糟时应特别注意,以防中毒现象的发生。

5、喂量不能过大,长时间饲喂酒糟过多、极易引起肉牛胃酸过多、瘤胃膨胀等疾病。

6、防止维生素AD缺乏症。要注意在精料中添加维生素A、D3,以保证牛体的快速生长。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