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养牛的新技术研究成果 新西兰畜牧业对我国畜牧业发展有哪些借鉴意义

国外养牛的新技术研究成果 新西兰畜牧业对我国畜牧业发展有哪些借鉴意义

各位老铁们,大家好,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国外养牛的新技术研究成果,以及新西兰畜牧业对我国畜牧业发展有哪些借鉴意义的相关问题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感谢老师培训养牛的新技术

感谢老师培训养牛的新技术

感谢老师培养养牛的新技术是一篇感谢文。可以先写在养牛技术培训中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再写学会养牛技术的重要性,最后对老师的培养给与真诚的感谢。

我想投资50万养牛可以养殖多少牛啊20万能养殖多少羊啊

我想投资50万养牛可以养殖多少牛啊20万能养殖多少羊啊

山东国隆牧业肉牛羊养殖繁育场是济宁市大型良种牛羊养殖繁育场(山东十佳养殖单位),集养殖、科研、改良、繁育、推广为一体的正规化畜牧养殖场。每年通过各地畜牧扶贫部门调往全国的良种牛、肉牛、牛犊、种牛、种羊、肉羊千余头,一年四季,购牛羊客商,络绎不绝,牛羊购销两旺,销售范围辐射全国各地,优良品种闻名全国。2000年,被省畜牧局评为“省级良种牛羊繁育场畜牧业是农业前沿科学必不可少的,山东国隆牧业万头牛羊养殖基地,从事研究开发养殖牧业已有十多年的历史,经过技术人员和全体人员的不懈努力,在畜牧业的研究、开发、养殖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尤其是对小尾寒羊纯种、波尔山羊多胎繁育、鲁西黄牛、西门塔尔牛、夏洛莱牛、利木赞牛、高产奶牛保胎、肉牛改良、肉羊改良、杂交、胚胎移植等项目研究,作出了重大贡献。十多年来,山东国隆牧业万头牛羊养殖基地在全国范围内发展迅猛,无论是小尾寒羊纯种、波尔山羊、鲁西黄牛、西门塔尔牛、夏洛莱牛、利木赞牛、高产奶牛、保胎、多胎繁育、肉牛改良、肉羊改良、杂交、胚胎移植的技术或养殖上都已进入了新的技术开发领域,国隆牧业抓住了这样的发展机遇,使畜牧业的发展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并且多项成果得到了信息产业部及省、市的嘉奖,使公司在畜牧界的重要地位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肯定和公认。因此,为加快我国的畜牧业领域发展,国家把畜牧业的发展作为其中之一,以此来山东国隆牧业万头牛羊养殖基地成为中国赶超世界先进养殖业的研究、开发的重要基地。“以质量求信誉,以信誉求发展”是我们国隆牧业人坚持不懈的努力目标和行动指南。山东国隆牧业牛羊养殖基地秉持"育世界名种,富中国百姓”的企业宗旨,以雄厚的经济实力,一流的种畜质量,庞大的专家阵容为前提,以现代企业制度为保障,我们将永远坚持"用我们的诚心换取您的放心"这一原则,回报社会,服务于社会。

肉羊保健新技术

肉羊保健新技术

1、肉羊保健新技术重点在于催肥促生长,预防疾病两方面。推荐牛羊专用添加剂——牛羊催肥王。

2、增强机体免疫力,能明显降低病毒和细菌疾病的发生率。

3、调整机体的消化系统,能明显降低腹泻的发生率,对细菌性腹泻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4、提高饲料转化率,降低饲料浪费,产品中所含成分能有效完全分解平衡饲料中各种蛋白质的转化利用,使动物更易消化吸收、生长快速,,饲料中的营养物质得到充分利用。

望采纳!

新西兰畜牧业对我国畜牧业发展有哪些借鉴意义

新西兰畜牧业对我国畜牧业发展有哪些借鉴意义

1、畜牧业经济发展

1.1畜牧业经济发展的三种模式

衡量一个国家采取何种畜牧业经济发展模式,主要是看这个国家在发展畜牧业过程中,土地、资本和劳动力三大生产要素的投入情况。由于三种生产要素投入的强度不同以及结合的方式不同,形成了土地密集型的畜牧业、资本密集型的畜牧业及劳动力密集型的畜牧业三种不同的发展模式。受三大要素的制约,世界各国分别采取了不同的畜牧业经济发展模式。与三种模式相对应的分别是:以土地投入为主的澳大利亚、新西兰的草地畜牧业发展模式(简称澳新模式);以资本投入为主的美国和欧洲的集约化畜牧业发展模式(简称欧美模式);以劳动力投入为主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传统畜牧业发展模式(简称传统模式)。

在欧美模式中,虽然都属于资本密集型的发展模式,但是,由于经营规模的不同,又可进一步细分为北美模式和欧洲模式。北美模式是指美国和加拿大两国的畜牧业经济发展模式。这两个国家的共同特点是土地资源丰富,资金和技术实力雄厚,但劳动力资源紧缺,因此,在发展畜牧业经济的过程中,选择了土地、资本和技术密集、以机械作业为主的集约化大农场的发展道路。欧洲模式是指德国、法国、荷兰、奥地利等几个欧盟成员国的畜牧业经济发展模式。这些国家的共同特点是土地和劳动力资源相对稀缺,资本和技术实力雄厚,因此,在发展畜牧业经济过程中,选择了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以机械作业为主的集约化家庭农场的发展道路。

1.2我国应该借鉴欧洲模式

我国的畜牧业经济,由于受土地、资本、技术等要素投入制约,所以,总体上属于劳动密集型的传统发展模式。目前,正处于由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发展的转型时期,面临着发展模式的选择问题。我国是世界上的人口大国,人均土地资源少,土地资源非常稀缺,这是基本国情。受土地资源供给的约束,我国在发展畜牧业经济过程中,不可能采取澳新模式走以草地畜牧业为主的发展道路。同时,由于受土地、资本及技术等条件约束,我国在畜牧业经济发展过程中,亦不可能采取北美模式走以大农场为主的发展道路。唯一可供我们选择的(也是可行的),只有欧洲模式。

为什么我国要选择欧洲模式?因为欧洲模式更适合我国的基本国情。那么。什么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呢?我国的基本国情就是:草地大产草少,人口多耕地少,农户多农场少。草地资源质量差,决定了我国发展畜牧业经济无法采用澳新模式。我国虽有约4亿公顷天然草地资源(其中,3亿公顷为北方草原,1亿公顷为南方草山草坡),差不多相当于耕地面积的4倍,但是,仔细分析,这些资源的质量很差。南方草山草坡开发利用难度大,潜力有限。北方草原大都地处北方的寒冷地带,无霜期短、寒冷、干旱是我国北方草原地区气候的主要特征。受气候条件及社会经济条件制约,我国天然草地的生产力水平很低,资源质量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存在天壤之别。

1.3我国的畜牧业应该实现由农户向家庭农场的转变

人口的二元结构及耕地资源稀缺,决定了我国畜牧业经济发展亦不可能采用北美模式。草地大产草少,决定了我国畜牧业经济发展不具备选择澳新模式的基本条件。我国人口的65%属于农村人口,农业劳动力供给过剩是我国农业生产要素市场的主要特征。这一特征意味着我国农业劳动力成本低,同利用机械相比,利用廉价劳动力更具有比较优势,这就是为什么我国畜牧业经济发展是劳动密集型的,而不是资本密集型的主要原因。从业人口的受教育水平低、科技素质差,人均耕地面积小,决定了我国的畜牧业经济发展不可能是技术密集型和土地密集型的。

畜牧业生产的规模化是世界性的发展潮流,可以肯定,我国的畜牧业生产发展也不可能逆潮流而上。换言之,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畜牧业生产也必然会朝着规模化的方向迈进。但是,实现规模化生产可以有不同的途径,例如,培育家庭农场、建设规模化的饲养小区、发展大规模的商业化大农场,等等。我国目前的畜牧业生产从业者多数是小规模的农户,这也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基于这样的基本国情,我国实现畜牧业生产规模化途径应以培育家庭农场为主,即逐步实现由农户向家庭农场的转变。但是,毫无疑问,我国畜牧业生产的规模化进程将取决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漫长,所以,我国的畜牧业生产由农户向家庭农场的转变将面临各种挑战。

2、欧洲模式的发展趋势及对我国的启示

2.1欧洲家庭农场的基本特征

笔者曾经先后考察过匈牙利、芬兰、奥地利、意大利、荷兰、德国等几个欧洲国家。这些国家的畜牧业生产发展,包括养猪业、家禽业、肉牛业、奶牛业,都是紧紧依赖于家庭农场,像北美那样的牧场在欧洲几乎找不到。家庭农场有两个基本特征,特征之一:就是农场所需要的劳动力主要是家庭成员,包括夫妻和子女,很少有雇工。一般情况下,家庭农场的经营规模与家庭劳动力的供给水平相适应。特征之二:就是经营规模都不大。在德国,奶牛存栏量40头以下的家庭农场占66%,生猪存栏量600头以下的家庭农场占83%。在荷兰,家庭农场平均饲养奶牛59头。在奥地利,家庭农场经营规模更小,在饲养奶牛的农场中,养牛10头以下的农户占养牛农场总数的38%,养11—50头的占55%,养50头以上的占7%;在养猪农场中,年存栏量在100头以下的,占养猪农场总数的92%;年存栏量101—400头的,占7%;年存栏量400头以上的;占1%。

2.2欧洲的家庭农场经历了由农户到农场的转变

在上个世纪的60年代和70年代西欧的一些主要发达国家,许多农场都是兼业型农场,他们种粮、种菜、养猪、养牛同时从事几个行业,甚至有些农民是一边到工厂打工一边经营农场,农场的经营规模都比较小,专业化程度也很低。这些农场实际上相当于我国现在的农户。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奥地利的多数农场属于种植业与养殖业相结合的农牧结合型农场,即使是单纯从事养殖业的农场也都既养猪又养鸡,兼业型农场依然占农场总数的70%。2007年4月,笔者在考察德国巴伐利亚州的畜牧业时,访问了一个农场叫弗拉格纳农场(Fragner),这是一个经历了三代人经营的世家农场。1961年农场只有20头猪,13头奶牛,同时还经营几公顷耕地,当时属于一个兼业性农户。但是,40多年后的今天,该农场已经发展成为一个专业化的奶牛农场,奶牛存栏量达200头,同时还经营着104公顷的土地用来生产奶牛所需要的饲草饲料。可以说,弗拉格纳农场由一个兼业农户转变为一个专业化的农场,是在城市化和工业进程中实现的。它所在的村庄,1945年时有167个经营奶牛的农场,但现在全村只剩下他一家了,其他的农场有的转产,有的转让,有的出租,有的进城成为城市人口。弗拉格纳农场通过购买和租赁别人的土地扩大了自己农场的规模。弗拉格纳农场所经历的变化,记述了许多欧洲现代的家庭农场由农户向农场转变的历史进程。

2.3以家庭农场为中心构建社会化服务体系

欧洲的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以家庭农场为服务对象,围绕家庭农场而建立的。政府出台的相关产业扶持政策是针对家庭农场的;科技推广体系是针对家庭农场设计的;大学及研究机构的科技创新项目是针对家庭农场设计的;成立的各种行业协会是直接为家庭农场提高服务的。这种服务理念和制度设计贯穿于机械制造、动物育种、饲料营养、草场改良、疫病防治、粪污处理、农场管理等各个环节。这种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构建造就了具有欧洲特色的以家庭农场为基础的现代畜牧业。事实上,欧洲的许多国家都是以家庭农场为基础发展现代畜牧业的。例如,荷兰和德国都是在家庭农场的基础上,实现了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的转变。

荷兰的家庭农场在上个世纪50年代,手工挤奶相当普遍,一个挤奶工一天最多可以挤10~15头奶牛。60年代初开始推广机械挤奶,到60年代末机械挤奶得到普及。目前,荷兰的挤奶方式正在由机械挤奶向机械人挤奶转变。荷兰在欧洲各国中是采用机械人挤奶最多的国家。欧洲各国已经投入使用的挤奶机械人总共有500套,其中,在荷兰就有250套。荷兰的农场主们一直高度重视利用现代科技来发展奶牛业。他们紧跟现代农业科技发展的步伐,及时把最新的农业科研成果运用到奶业的生产实践中去。例如,他们采用人工授精、胚胎移植等现代生物技术改良牛群,利用计算机技术从事饲养管理,利用现代环保技术从事奶业生产,等等。

在德国的巴伐利亚州,奶业生产通过以家庭农场为基础的饲养体制也实现了由传统奶业向现代奶业的转变。笔者所访问的所有奶牛农场都采用现代的品种、现代的技术和现代的管理。从品种上看,他们所利用的德系西门塔尔在乳肉兼用型品种当中,无疑属于世界顶尖水平(母牛的平均单产水平约为7吨,同时,公犊有很好的育肥能力)。从技术上看,他们利用的草场全部为人工配方草场,每块草场上有10种以上牧草配伍,保证了饲草营养的多样性;牧草青贮及全株玉米青贮技术得到了普及推广;人工授精技术和胚胎移植技术在家庭农场中得到了普遍采用。从管理上看,普遍实现了完全舍饲与TMR技术的完美结合;高产奶牛的补饲实现了由计算机控制;牛的粪便全部实现了无害化处理。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对粪便进行了无害化处理,环境中的异味小,所以除了一些大型的奶牛场实现了场村分离外,还有相当数目的小型奶牛场依然在村庄内经营。

2.4我国应该以家庭农场为中心发展现代畜牧业

从发达国家的畜牧业经济发展趋势上看,畜牧业生产的规模化是一种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在这一历史发展的进程中,美国、加拿大选择了大农场的发展道路,而欧洲各国则选择了家庭农场的发展道路。虽然他们选择的发展道路不同,但都分别实现了现代畜牧业这一产业发展目标。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正处于选择何种规模化发展道路的交叉路阔。我国幅员辽阔,地区间的差异性大,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形成了农户、专业户、大农场、规模化饲养小区等多种经营成分并存的局面。但从全局上看,我国的畜牧业生产仍然是以农户的家庭经营为主的国家,借鉴欧洲模式,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中,把越来越多的农户打造成家庭农场,是畜牧业走向规模化经营的现实选择。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要特被强调针对家庭农场,科技创新、技术推广、高科技的研发都要服务于家庭农场,以家庭农场为基础发展现代畜牧业。

3、发达国家畜牧业组织化特征及对我国的启示

3.1发达国家畜牧业的组织化特征

发达国家的农业属于高度组织化的产业之一。在农业内部,畜牧业的组织化程度要远远高于种植业、林业和渔业。这是因为:第一,许多畜产品属于鲜活产品,货架期很短,要提高销售效率需要把生产者组织起来,进行有组织地销售;第二,畜禽属于活的动物,不能被人类直接消费,需要经过屠宰、加工后才能食用,所以畜牧业的产业链比种植业、林业和渔业都长,为了改善产业链各环节之间的协调性,需要建立产业组织。

发达国家畜牧业的产业组织,按照性质和功能可分为三类,即政治组织、经济组织和技术组织,与三种组织对应的名称分别是农民联合会、农业合作社及农会或农业协会。农民联合会属于农民自己的政治性组织,独立于任何党派和政府部门,其主要职责是代表农民利益,在参与政府决策中,为农民说话,反映农民的意见和要求。如果政府出台的某项政策招到它的反对,这项政策就很难付诸实施。农业合作社属于农民自己的经济性组织,合作社向农民提供的服务项目包括:①销售服务(销售合作社),例如,向社员销售机械、饲料、兽药等投入品;②加工服务(加工合作社),社员生产的牛奶、肉类都是经过合作社加工后进入市场的;③金融服务(信用合作社),社员可以通过合作银行进行储蓄和贷款。农会属于农民的技术组织,主要对农民提供各种技术咨询,经常为农民进行技术培训,在育种、人工授精、胚胎移植、防疫等许多方面为农民提供上门服务。

3.2发达国家畜牧业产业化经营模式特征

发达国家畜牧业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与我国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存在着本质区别。我国目前的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基本模式为“公司+农户”或者“公司+协会+农户”,而发达国家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基本模式为“合作社+公司+农户”。这两种模式存在着本质区别。我国的“公司+农户”模式,公司与农户之间基本是一种买卖关系,属于松散型的合作,公司与农户之间没有形成经济利益共同体,甚至有时存在经济利益纷争,彼此之间缺乏诚信与关爱。国外的“合作社+公司+农户”模式,合作社是公司的所有者,农户是合作社的股东,因此,农户也是公司的所有者,公司经营的好坏与农户的经济利益息息相关,年末农民可以享受分红。公司和农户之间在开拓市场、打造品牌方面存在一种互动力,形成了“品牌—市场—收益—品牌”良性循环。而“公司+农户”很难形成这种良性循环。

3.3我国应该让行业组织发挥更大作用

发达国家的畜牧业产业组织在行业发展过程中,既可以维护农民利益又可以为农民提供公众服务,起到了政府部门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发达国家政府赋予农民组织许多权利,例如,行业的规章制定、产品质量检测、技术标准和规范的制订、技术推广、政府补贴的发放、质量认证、市场监督等许多工作都交由行业组织办理。而我国目前行业管理的许多权利掌控在政府部门手中,但由于人力资源缺乏,许多事情想管而无力去管,很容易形成管理漏洞,不利于产业的发展。政府部门将来应该逐步放权,把自己无能力管的事情交由行业协会来管,让行业组织发挥更大作用。

榆林市荒漠化的治理情况

榆林市荒漠化的治理情况

榆林毛乌素沙地综合治理“片、圈、面”试验示范模式

1.成果内容概述

现代条件下荒漠化的扩张,主要是人类长期不合理活动的后果,要防治荒漠化,首先要消除这些引起土地荒漠化的动因。“片、圈、面”模式是根据毛乌素沙地沙丘与滩地环状分布的结构和农牧交错地带立地类型自然景观的分布而提出的一种综合性(农林水牧和加工业)社会化的防治荒漠化模式。“片”为传统意义上的农业耕作区,系农田林网保护下以粮为主的种植业,分布在滩地。“圈”为滩地与荒沙地结合部,是人类居住、生活及发展的地域。“面”为大面积分布的荒沙,是以防风固沙林为主的生态林草业治理区及沙地水源涵养区。

通过耕作制度的改变,实行复合经营、间作套种、地膜覆盖、节水农业、新技术新材料的引入应用,使占地13.1%的“片”的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人均占有粮食1186kg,由于人们有了足够的粮食,无需再破坏植被扩大耕地,解决了造成荒漠化的原因--盲目垦荒扩大耕地的弊端。通过采用畜-沼气-粪-菜(果)四位一体日光温棚生产线,经济收入大幅度提高,使占地5%的“圈”的经济效益占农民总收入的52.2%,沼气解决了部分燃料,牲畜舍饲圈养提高了出栏率,缓解了对沙漠植被的乱砍、乱牧和过牧。由于“片”和“圈”经营方式的转变和效益的提高,人们的注意力已从广种薄收发展到少种高产多收,由传统经营向集约化经营发展。使造成土地沙漠化的主要动因(过垦、过牧、乱挖、过度樵采、不合理开发建设等)得已消除。使沙漠植被得到保护和恢复。占地81.9%的“面的荒漠化土地,其中保留20%的面积作为水源涵养区,剩余土地通过飞播和人工造林种草得到治理。大面积荒漠化土地由于植被的增加,使得土地荒漠化发生逆转,为“片、圈”提供了大量的饲料、肥料、燃料及部分用材。

多方位的“片、圈、面”技术支撑,共包括优质高产高效种植材料选繁技术,高大沙丘飞播技术,灌草加工技术,GPS导航定位系统应用,以樟子松为主针叶树造林技术,以及衬膜水稻、衬膜葡萄和衬膜育苗技术等,为沙地种植业结构的改变和沙地治理及节水农业开辟了前景。

2.成果关键技术、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与国内外同类技术的比较

荒漠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盲目垦荒扩大耕地面积,植被遭到严重破坏,使大面积土地发生的沙化,该项试验的技术关键就是通过调整农林牧生产结构,解决大面积垦荒对植被的破坏;改传统放牧为舍饲圈养;解决畜牧业对沙区植被的压力,使沙漠植被得到恢复,实现“片”内的高产出为“圈”内养殖业发展提供物质基础,达到“面”的彻底解放。依据“片、圈、面”内部物质与能量循环规律,合理调整农林牧业结构,彻底改变传统农林牧经营方式。其主要支撑技术有:

(1)优质高产高效种植材料选繁

1995~2000年5年共引入种植材料21科134种,应用于生产的26种,已推广到1市5县,种植面积1.7万hm2。鲜草产量150t/hm2以上的牧草--蚕桑草种植面积0.4万hm2;以龙王帽仁用杏为主栽品种的仁用杏推广面种0.32万hm2;营建良种沙地葡萄园373hm2,引进美国黄松和天演黑杨在扩大繁育。

(2)高大沙丘飞播技术及植被利用

河流两岸高大沙丘群飞播的植物配置为榆林岩黄芪+沙米,当年成苗面积率56.4%,第4年保存率65.7%,植被盖度47%;甘草飞播保存面积率77.1%,每平方米平均9.9株,4年生甘草产量4116kg/hm2;飞播林灌草加工利用产品分为草饼和草粉2种,草粉已在生产中推广应用;成熟过熟灌丛林通过放牧利用进行复壮更新;GPS导航定位系统应用于飞播作业和设计,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

(3)以樟子松为主的针叶树造林技术

低效防沙林更新以樟子松为主的针叶树采用因地选树、壮苗保湿、根系处理、合理稀植、适当深栽、埋土覆盖。使造林保存率达到88%。10~15年生樟子松幼树死亡,经病理分析是球毛壳菌致病而死,并提出病株处理、药剂防治、林地管理、壮苗造林等综合防治措施。

(4)资源开发区植被建设技术

根据矿区特点植被建设分为庭院、道路、休憩游园、矿渣废料处理,面上植被建设的分区治理,引进治理材料20多种,增加了生物多样性,造林保存率85%以上,试区植被盖度由16.2%增加到45%;利用矿井排水灌溉进行农业复垦,对作物无不良影响,矿井水就地回渗,缓解了地下水位下降;采用煤矸石作沙樟,就地取材效益持久,废物利用,是治沙的一种方式。

(5)家庭庄园式农林牧开发

根据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条件,从7种以户为单元的生态农业经营中,总结优化出3种家庭庄园优化模式,即农林牧副渔综合型、农果型、农牧型。通过农业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分析,上述3种模式目前结构合理,系统稳定,经济效益明显。随着有机能输入增加,系统的经济效益会大幅度提高。

(6)衬膜节水技术的应用

衬膜水稻和衬膜葡萄技术的应用,为沙区种植业结构的改变和沙地治理及节水农业开辟了途径,据示范区2.2hm2衬膜水稻和2.7hm2衬膜葡萄的统计,衬膜水稻的用水量比大田水稻用水量节约44.4%,与大田玉米相同;衬膜葡萄用水量在一般栽培葡萄用水量节约51.2%。

推广情况:1.成果的适用范围、应用的必备条件

该成果是从生态学景观学的观点出发遵循能量流动与物质平衡的基本原则,使荒漠化土地利用有利于改善生态平衡,把由于自然历史变迁造成的生态环境的恶性循环变为良性循环。其行之有效的手段是如何以最少的土地面积养育最大的人口,把大量荒漠化土地解放出来,通过自然(封育)和人为干预(造林种草)的措施实现高投入高产出的复合生态农业,使大理的荒漠化土地得以恢复,从而实现防治土地荒漠化的目的。

该成果适宜于我国北方人口相对集中的半干旱区农、牧交错地带,应用该项成果应充分结合当地的自然及社会经济状况,在对已有的先进农业生产技术进行组装集成的基础上,根据该成果的原理因地制宜采取相应技术措施。同时有些内容的实施如林地合理利用等需当地行政法规的支持和保护。

2.成果的推广应用情况

项目实施5年来在榆林沙区的榆林红石峡金鸡滩、神木的红泥壕、采兔沟建立了4个试验示范区,涉及农户663户2777人,因地制宜发展高产高效种植业,舍饲养羊、温棚养猪、养牛、养鸡,结合庭园经济建设形成总面积达1751.4hm2的“片、圈、面”试验推广示范区。由于新技术新材料的不断引入,使占地13.1%的“片”种植业产值大幅度提高,如主要粮食作物玉米产量由1995年1.05万kg/hm2提高到1999年的2.025万kg/hm2,水稻由1995年的9750kg/hm2提高到1999年的1.08万kg/hm2,牧草由种植沙打旺单产5.25万kg/hm2改种蚕桑草单产达18.075万kg/hm2。粮食产量年增长8.7%,人均占有粮食达到1186kg。占地5%的“圈”,通过建设日光温室大棚,发展以菜、果为主的种植业,发展温棚舍饲圈养猪、鸡、羊为主的养殖业,伴随加工业的发展经济效益显著提高,人均纯收入由1995年的1200元提高到1999年的2300元。“面”上大面积的沙漠化土地,通过飞机播种和营造以樟子松为主的针叶林等治理,植被盖度年增加3.1%,为“片、圈”提供了大量的饲料、肥料、燃料及部分用材。与此同时由于植被的恢复和增加,示范区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风速降低了45.2%~63.4。林地输沙量减少了85.5%~97.6%,地表风蚀量减少了51.7%~57.3%,大风灾害损失减少了75%,荒漠化发生了逆转。

E@ED@D

该成果是针对半干旱地区,植被稀疏,生态环境脆弱,土地沙化严重等问题,根据一系列生态学原理,采用现代化农林牧高新技术研究而取得的一项实用性很强的科技成果,目前已在榆林沙区5县多点推广应用,并取得了显著效益。仅该项研究所依托运行的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三期工程中的毛乌素沙地防风固沙林重点工程中的飞播造林、经济林营造和樟子松造林工程,截止1999年面积就达12.69万hm2,其中飞播治沙9.67万hm2,保存面积率51.8%~83.1%;樟子松造林20.8万hm2,造林保存率55%~86%;白玉山区覆沙地“两杏”造林1.63万hm2,造林保存率78%~96%,使治理区的植被盖度达到35%~51%,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农民的经济收入大幅度增加。根据统计测算用该模式治理万亩荒漠化土地,其生态林业产值年经济效益达291万元,效益十分显著。而且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实施,榆林毛乌素沙地将成为能源重化工基地,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农副产品的大力发展更为迫切,因此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片、圈、面”模式,在毛乌素沙地及我国北方半干旱区农牧交错地带有着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国外养牛的新技术研究成果和新西兰畜牧业对我国畜牧业发展有哪些借鉴意义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