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牛大姐哭,牛郎织女的故事

养牛大姐哭,牛郎织女的故事

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养牛大姐哭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养牛大姐哭以及牛郎织女的故事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在古代,龙是权利的象征,古代关于龙的故事和传说都有哪些

在古代,龙是权利的象征,古代关于龙的故事和传说都有哪些

四海龙王:敖广、敖钦、敖顺、敖闰

东海敖广、南海敖钦、西海敖闰、北海敖顺

青脸红须为东,白发须为西,橘黄发须是南,黑发须者为北

中国人生活中的龙

龙并不是中国特有的,许多民族都有关于龙的神话传说。但是像中国这样,以龙为荣、为尊,而且各种事物都多少跟龙有点关系的国家却是绝无仅有的。在中国,带有龙名的地方数以千计,其中又有以数字为题的,如吉林省的二龙、江西省的三龙、辽宁省的四龙;有些以龙的身体为题,如江西省的龙头、四川省的龙角、贵州省的龙额、黑龙江省的龙爪;有些以龙群为题,可以组成龙王、龙母、大龙、小龙、金龙、木龙、水龙、土龙等等。中国含「龙」字的江河,可查的就有四十多个,而我们熟识的黄、青、赤、白、黑龙,就分别在四川省(黄龙河)、河北省(青龙河和赤龙河)、天津(青龙湾河和黑龙港河)、甘肃省(白龙江)、上海(白龙港河)和黑龙江省(黑龙江),有以他们命名的江河。几乎每一省都有龙江、龙湖、龙山、龙洞、龙泉、龙潭,还有数不清的龙王庙。

日常生活中也有龙的踪迹。衣有龙袍、龙冠;食有龙虾、龙眼、龙须面;建筑有龙宫、龙亭;行有龙舟、龙车。家具有龙椅、龙床。正月十五要舞龙灯,五月端午要赛龙船。动物有龙马、龙蚤;植物有龙葵、龙舌兰、龙须草、龙须菜、龙柏、龙爪槐。风水宝地叫龙穴,抽水的水车叫龙骨水车,大吊车叫龙门吊。天上有龙星,地下有龙脉。古代的类书中和龙有关的名词不下数百。一千年前编辑的《太平广记》搜集的龙的神话小说,就有八十一则。在中国,龙简直无所不在。龙的文化,源远流长。

龙的形象和图腾

龙又是原始人的图腾,是一种只存在于图腾中而不存在于生物界的虚幻生物。今天所知道的龙的形象综合了各种生物的特征∶蛇身、兽腿、鹰爪、马头、蛇尾、鹿角、鱼鳞。有研究指,龙的形象是经过不断发展变化的,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经过战争和联合,信奉龙图腾的民族逐渐成为领导,龙的图腾渐成为整个中华民族信奉的旗帜。其他民族原来信奉的图腾的形象逐渐被吸收、被充实到龙的形象中去,因此龙的特征愈来愈多,形象日益复杂和威武。

人们还把各种美德和优秀的品质都集中到龙的身上。我们从许多故事和传说中看到∶龙是英勇善战的,它什么强暴也不怕;龙是聪明多智的,它甚至能预见未来;龙的本领高强,它能大能小,变化多端,兴云布雨,鸣雷闪电,开河移山,法力无边;龙是富裕的,龙宫成了宝藏的集中地;龙又是正直的、能为人民著想的,为了解救人间乾旱之苦,它甚至不惜冒犯天条。在龙的身上集中了人们美好的愿望,也常把世间的杰出人物称为人中之龙,诸葛亮号称卧龙先生就是大家熟识的例子。

龙帝与天帝

龙帝,亦即天帝,也叫玉皇大帝,传说就是华夏民族的始祖——黄帝的化身。在《史记.封禅书》中记载,黄帝和老百姓在首山采掘铜矿,把开采出来的铜铸成一只很大的铜鼎,放在荆山脚下。铜鼎铸成时,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升天。黄帝就骑到龙背上去,他手下的群臣还有妻儿也都纷纷往上爬,一共上了七十多人。这时,龙升上天去,剩下的小臣挤不上,一个个都抓著龙的胡须。龙髯受不了重量而断了,黄帝带著的弓也被拉落下来,臣僚们只得抱著龙髯和弓号哭。黄帝升了天后便成为了天帝。

在《史记.天官书》中亦说∶「轩辕(黄帝名轩辕),黄龙体」,简单点说,就是说黄帝就是黄龙的化身。黄龙即是龙帝,五行属土,位居中央,是龙族之首,也是道教的宗教观中天庭的主宰。在汉代的典籍中亦有提及∶「黄龙者,四方之长,四方之正色,神灵之精也。能巨,能细,能幽,能明,能短,能长,乍存,乍亡。王者不滤池而渔,德达深渊,则应和气而游于池沼。」,说明了黄龙的形象。

传说中的龙

古人把龙看成神物、灵物,而且变化无常,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既能深入水底,亦能腾云登天。关于龙的传说,在中国古代经典著作中几乎每一本书都有,而关于龙的传说和神话亦不胜枚举。经典如《易经》,便将龙作了一完整系统的论述,并赋以哲学的含义。八卦中整体用龙来说明的就是乾卦,也是《易经》的第一卦。

除这之外,历朝历代都不断有龙的传说和神话出现,不少以「龙」字命名的地方亦有其龙的传说。上至黄帝的时代,便有黄帝乘龙升天、应龙助黄帝战胜蚩尤的传说;夏禹治水,传说便有神龙以尾巴画地成河道,疏导洪水;汉高祖刘邦,传说便是其母梦见与赤龙交配而怀孕出生。从许多故事和传说中看到人们常把各种美德和优秀的品质都集中到龙的身上。传说中每年二月初二炒玉米的传统,就是纪念义龙为解人间乾旱之苦,甚至不惜冒犯天条。传说玉龙因不忍人民受乾旱之苦,义助人民降雨而被玉帝所囚,并立下规条,只有金豆开花才会予以释放。人民因感激玉龙义举而齐集一起炒玉米,因样子像金豆开花而令看管的太白金星看错,并释放了玉龙。而每年二月初二炒玉米的传统亦保留了下来。

当然,传说里有义龙为善,便自然亦有恶龙为祸。随著民智开启,佛教信仰开始传入等因素,民间对龙王的形象有了改变,作为道教传统之一的龙王,亦开始出现反派的角色。在中国不少以「龙」字命名的地方亦有其龙的传说,其中亦不乏恶龙肆虐的故事。就像黑龙江,传说以前便有白龙为祸,后来江边的一个村中,有一家人临产,并诞下了一黑龙。原来黑龙是来帮助除掉白龙的,村民依照其指示支持,最后白龙被除,人们为纪念黑龙而将江取名黑龙江。四川省的九寨沟有一卧龙湖,湖底有一奶黄色石梁,传说是白龙的化身。九寨沟附近有两条大河,一条叫黑水河,传说以前住著一条大黑龙;一条白龙江,住著一条小白龙。传说黑龙因妒忌九寨沟的风光而将那里的水吸乾,小白龙知道后,便将白龙江的水喷洒到九寨沟,回复其美景。黑龙知道后便跟白龙展开恶斗,黑龙在不敌时使计放毒,小白龙被逼逃到九寨沟其中一个湖泊中。黑龙为查白龙的下落而惊动了藏族的万山之神,最后被山神所囚,不能再作恶。万山之神为表彰白龙而给它一套金黄色的铠甲,这就是卧龙湖的传说由来。

文学作品中的龙王

龙在民间文学艺术中都是人格化了的,海龙王有为民造福的,也有与民为害的。在神话小说《封神榜》、《西游记》,戏曲杂剧《柳毅传书》、《张羽煮海》中,都有善恶不同、性格似人的龙王出现。

在《西游记》中,有许多关于龙的描写以及龙的故事。随著民智开启,佛教信仰开始传入等因素,民间对龙王的形象有了改变。在这以前,龙王的印象大体都是正面的,但到了佛教开始兴盛后,龙王的地位开始下降,在《西游记》中已变成了配角,甚至是丑角。《西游记》中,孙悟空大闹的就是大家熟识东海青龙王敖广的龙宫,四海龙王面对孙悟空时也无力反抗,只能颤颤惊惊地献上金刚棒、黄金甲等宝物,而出场时间也寥寥可数;而因为放火烧了龙宫,差点被玉帝处死,幸好被观音菩萨所救,成为了唐三藏的白马的龙王,正是另一个大家熟识的西海白龙王敖闰的三太子。

《封神演义》中的龙王

除了在《西游记》中提及过四海龙王外,另一部章回小说《封神演义》中亦有龙王的出现。《封神演义》又叫《封神榜》,是明朝中叶至晚叶时期,由许仲琳编定,亦有一说法是由扬州道教思想家陆西星所改作。

《封神演义》是以周武王讨伐商纣王的故事为主干,描述姜子牙封神的故事。在《创龙传》中,田中芳树多番提及到四海龙王奉天帝的命令,协助周朝讨伐商纣,而且在《封神演义》中亦的而且确有龙王的出场。但在《封神演义》中,四海龙王在周武伐纣的战争中并没有担当任何重要角色。事实上就如《创龙传》中龙堂始所言,在任何文学作品和典籍中,并没有提及过四海龙王曾参与周武革命的战争。龙王在《封神演义》中的角色,差不多跟在《西游记》中一样,变成了配角、丑角。

在《封神榜》中,哪吒扮演了孙悟空在《西游记》中的角色。顽劣的哪吒不知自己身上带著的肚兜和腕镯是仙人的宝贝,在九河湾洗澡时将肚兜放在水中,做成了东海震动,连水晶宫也震动起来。东海龙王敖广(亦有一说法称敖光)派人调查,但派去的人却被顽劣的哪吒以宝贝打死了。敖广再派自己的三太子调查,但三太子也一样被哪吒所杀,更被哪吒剥皮抽筋。最后敖广向哪吒父亲李靖大兴问罪,并声言要向天帝奏告。哪吒心里不服气,追回在路上的敖广揍了一顿。最后四海龙王向天帝上奏此事,抓著了李靖一家解上天庭审判。这时哪吒一人担当过错,剖腹剜肠、剔骨肉还父母,这才平息了此事。最后哪吒在师傅太乙真人的帮助下复活,并担当了武王伐纣战争中的先锋。在这以后,在《封神演义》中便没再提到龙王。由此可见,四海龙王协助周朝讨伐商纣的说法,确实纯粹是田中芳树的创作,并无确切的神话和传说的背景支持。

龙泉乡的传说

《创龙传》中提到,龙泉乡是在青海省某处地方,事实上青海省又有没有龙泉乡呢?前段已有说过,差不多每个省都有以「龙」命名的地方,而以龙泉为名的地方亦有好几个。那龙泉在什么地方?一般认为是现在浙江省的龙泉县,在唐朝以前,此地称为龙泉乡,唐朝开始在此建县。龙泉的名字,是因一柄「龙泉宝剑」而来。据春秋时代越国的史书《越绝书》上有这样的记载∶楚王听说吴国有个干将,越国有个欧冶子,都是铸剑名家。于是派人用重金请两位名家为楚国铸几把铁剑。二人应聘之后,凿通了茨山,把山中的溪水排乾,找到了铁矿精华,铸成三柄宝剑,一曰龙渊,一曰太阿,一曰工布。后来因避唐高祖李渊的讳,龙渊剑便改称为龙泉剑。刚才说到的浙江省龙泉县,县城以南有一剑池湖,相传就是欧冶子铸剑的地方,也称为龙渊,因此此地才称为龙泉。

但是还有几处地方也叫龙泉。浙江省除了刚才的龙泉县外,亦有一处龙泉在永嘉县。据《水经注》说,泉眼之中水纹成为蛟龙的形状,牲畜都不敢在这里饮水。河南省西平县也有个龙泉。古书上说此泉水可以砥砺刀剑,使刀锋坚利。江西有一龙泉场,南唐时曾立为龙泉县,现在叫遂州。贵州有一龙泉坪,明清时也称为龙泉县,后来改为凤泉县、凤岗县。那么,青海省有没有龙泉乡?在可考的数据中,没有。也许有小村小乡是这样叫也说不定,但是否真能通往昆仑就不得而知了。

龙王

龙是中国古代神话的四灵之一。《太上洞渊神咒经》中有「龙王品」,列有以方位为区分的「五帝龙王」,以海洋为区分的「四海龙王」,以天地万物为区分的54名龙王名字和62名神龙王名字。唐玄宗时,诎祠龙池,设坛官致祭,以祭雨师之仪祭龙王。宋太祖沿用唐代祭五龙之制。宋徽宗大观二年(1108年)诎天下五龙皆封王爵。封青龙神为广仁王,赤龙神为嘉泽王,黄龙神为孚应王,白龙神为义济王,黑龙神为灵泽王。清同治二年(1863年)又封运河龙神为「延庥显应分水龙王之神」,令河道总督以时致祭。在《西游记》中,龙王分别是∶东海敖广、南海敖钦、西海敖闰、北海敖顺,称为四海龙王。

由此,龙王之职就是兴云布雨,为人消灭炎热和烦恼,龙王治水成了民间普遍的信仰。道教《太上洞渊神咒经》中的「龙王品」就称,「国土炎旱,五榖不收,三三两两莫知何计时」,元始天尊乘五色云来临国土,与诸天龙王等宣扬正法,普救众生,大雨洪流,应时甘润。

龙王神诞之日,各种文献记载和各地民间传说均有差异。旧时专门供奉龙王之庙宇几乎与城隍、土地之庙宇同样普遍。每逢风雨失调,久旱不雨,或久雨不止时,民众都要到龙王庙烧香祈愿,以求龙王治水,风调雨顺。

龙是中国传说中的一种善变化、能兴云雨、利万物的神异动物,为众鳞虫之长,四灵(龙、凤、麒麟、龟)之首。古籍记述其形象多不一。一说为细长有四足,马首蛇尾。一说为身披鳞甲,头有须角,五爪。《本草纲目》则称「龙有九似」,为兼备各种动物之所长的异类。其名殊多,有鳞者谓蛟龙,有翼者称应龙,有角者名[多它]龙,无角名虬。小者名蛟,大者称龙。传说多为其能显能隐,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登天,秋分潜渊,呼风唤雨,无所不能。在神话中是海底世界主宰(龙王),在民间是祥瑞象征,在古时则是帝王统治的化身。

短篇| 吊脚楼里的故事

短篇| 吊脚楼里的故事

这是一个吊脚楼里的故事,也是一个关于中国农村八九十年代妇女被拐卖的故事。

二柱总对老婆讲他的两个梦,一次,他梦见他们家的吊脚楼里飞出一只彩凤,又有一次,他梦见他们家吊脚楼里飞出一条小龙。每当二柱讲这两个梦的时候,眼里闪着光芒。女儿珍珍,一个四五岁的小女孩,扎着两个小羊角辫,睁大眼睛好奇地看着爸爸的表情,认真听着。

“真的吗”

“当然真的,梦里。这说明我们家的后代要出两个厉害的人物。”

湖南会同与贵州的交界处的青山绿水间,有一个苗侗之乡。吊脚楼是这里民居的特色。一栋栋吊脚楼组成了村村寨寨。在这里的一个山谷里,有一个地方出黄金。十里八乡的男人们农闲就会到金矿务工。金矿是国有企业,工人是民工。至于那些矿怎么处理得到金子,工人们一无所知,但他们会藏一把两把矿渣在裤子包里带回家,运气好,就能找到那么一两粒金子。

那个专门收购这些金子和矿渣的男人叫张大胡子,一米七八高,满脸络腮胡。妻子蒋氏,腰腿粗大,担两百斤东西上山下山还要唱侗歌,家里农活全包干。这个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自然很富裕。在那个人们缺吃少穿的年代,他家建了两栋吊脚楼,养了两个儿子,大柱、二柱。张大胡子还穿着西服皮鞋,头发梳理得亮晃晃的。

张大柱十五岁,他爹大胡子就请人说媒,与山那边山顶上潘家姑娘潘香香定了亲。姑娘来家定亲那天,张大胡子打发了未来儿媳金耳环、金项链、金镯子,在房族亲人,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众多眼睛下,由大柱亲手给香香带上。大柱羞得满脸通红,看着香香闭上眼睛,他真想亲她一口。

二柱初中一年级那年,大柱二十岁,张家用轿子抬来了他的大嫂。二柱看见大嫂那一眼,就十分喜欢了。大嫂比妈妈漂亮多了,两条辫子又黑又粗,小蛮腰扭动起来特灵活,红嘟嘟的小嘴,深陷的人中,弯弯眉毛下,一双黑眼睛水灵灵,一眨一眨会说话。每到星期天,二柱回到家,就跟着大哥大嫂身后转,到溪边洗衣,上山挖土,还教大哥大嫂唱学校里新教的歌。

二柱用男中音唱教唱:“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

香香用女高音学唱,她的声音高而亮。大柱是男低音,声音厚而沉。

他们经过的树林,惊起群群飞鸟,一起和鸣。

自从香香进了这个家门,大柱每天都笑得合不拢嘴。

张大胡子和妻子看着一家人其乐融融,心里也踏实不少。给大儿子完婚,那是人生一大重任。大柱太老实了,虽然他也跟他爹一般高大,但讲智慧,他没有,上学从没得过奖状。他喜欢种地,研究养鸡养鸭养鱼,根本就不会做生意。二柱就不一样,他长得有点像妈妈蒋氏,个子稍矮、结实并狡猾,一群孩子打架,他从没输过,学习成绩年年拿奖状。

“这娃,找媳妇肯定不需要大人操心。”大胡子对蒋氏说。

蒋氏是个能干的人,除了地里田里的活,还要养猪养牛、养鸡养鸭,还会酿酒。因为丈夫喜欢喝酒,用腊肉下酒,每餐没有一斤酒不行。日子过得红红火火。过了一年,香香生下儿子,大胡子说:“风水先生说,我们家宅基地是出龙凤的,那就取名张龙儿。”第三年,香香又生下女儿,取名张凤儿。

就在二柱大二那年,他爹大胡子因脑溢血突然离世。失去经济支撑,二柱不得不回家务农。家里又分了家,二柱跟母亲一家,占一栋楼,大嫂大哥一个家,占另一栋楼。在经济最困难的时候,香香卖掉了金手镯金项链贴补家用,但仍旧贫困。

有一天,香香出去赶集就再没有回家。一家人到所有亲戚家都问过了,他们都说不知道。自香香走后,大柱脸上的笑容没有了,愁眉不展,借酒浇愁。没多久就病倒了。为了这个家,蒋氏每天还是忙里忙外。到地里干活时,前面箩筐装孙子,后面箩筐装孙女。二柱一看,这样下去怎能过。风水先生说,我们家宅基地是出龙凤。如今嫂子都跑了,这孩子怎么能成龙凤。两个孩子年幼无知,没见妈妈也不着急。奶奶喂饭时,他们盯着奶奶的眼睛傻笑,肥嘟嘟的小手有节奏地拍打着桌子,或者一边吃,一边还尿着。

二柱找大柱商量,一定要要求香香的娘家,帮忙找人。香香的妈听了,也呜呜地哭了一场,就求两个儿子一起帮忙找人。两家人坐一起研究,香香肯定被人贩子拐卖了。那是谁卖了香香呢?香香认识的人,他的两个弟弟潘武和潘文也该认识。但无法确定谁卖了香香。那么,只能传话给香香,让她回家。要传什么话呢?二柱想了很久,就传老爸的那句:“咱们家的宅基地是风水宝地。是出龙凤的地方。”

让香香想儿女。只要她想儿女,那她自然会回家。三个男青年决定去打工,顺便找香香。二柱要大柱留在家继续务农照看孩子,相信,咱家风水好,一定会有好生活。

二柱放出去的话也经过人们添油加醋地传到了香香的耳朵里。

她被买到了安徽的一个小村子,在一马平川的大地上的一个村落,家家户户红砖墙黑瓦片,高围墙。那男人叫魏昆,比她大十几岁,对她还好,他们生了一个女儿。对于卖自己的人,香香不愿意说,也理不清头绪,这中间利益很复杂,那是一个一个再一个的介绍人,就像接龙一样,把她倒卖了多次,才卖到了这里。踏入这个不为人知的利益链,已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那个出黄金的大山里,太苦了,喝的水要要走一里多山路去担,有几次,大雨后,路很滑,香香摔下高坎。烧的柴要去山坡里砍,有一次她一刀砍下去,砍下一颗蛇头。而介绍人说,安徽一马平川,家家都有水井,也不烧柴,烧煤气,看都看不到是啥东西,打火机啪一声,就有火做饭了。不用肩挑背磨,干啥都有车,大米饭吃也吃不完。她一听,心生向往。刚开始,她以为跟着介绍人,迈出大柱家的门槛,就是天堂。事实上,一波多少折。

第一次接受她的人家,那是一个三十多岁的矮男人,几乎只有香香一半那么高。香香不愿意。介绍人是个三十出头的女人。她说:“妹子,是你愿意到安徽来再嫁人,我们才带你来的。你看,我们钱都用光了,怎么办呢?我们总要先搞到钱,如果你实在不愿,我就送你回老家。”

香香想,大姐说得也是。低下头,不知如何是好。

那大姐又说:“你先答应人家,把钱弄到手,第三天,我们的人来接你。半夜两三点,人最容易放松警惕。你听到口哨声就想方设法出来。”

香香没有答话,她现在大脑一片空白。

大姐说:“那就这样啦。”

大姐送她去那天,那户人家来了好多亲戚,围着香香看,都说她长得漂亮。矮大娶到她真有福气。那户人家办了几桌子香喷喷的上好饭菜招待客人。夜深人静,亲戚走后那个大姐也走了。矮大拉着香香的手,喜滋滋地说:“从今往后,你就说俺媳妇了。我们去睡觉吧。”

香香想起大柱,她不愿意跟这个矮男人去睡觉,就拿出哄孩子的本事来,看着矮大的眼睛说:“反正我已经是你媳妇了,我们总会睡觉啊。过几天,让我适应一下,好吗?”矮大也答应了她。她那么高大,他有些畏惧。

第二天,香香一边对矮大的家人顺从,一边琢磨着怎么逃跑。梯子在哪?搭在哪爬出去。她都想好了。第三天夜里,香香果然听到了口哨声。就像她想象的那样,她顺利地逃了出来。那大姐已经顾好车在不远处等。香香一出来,就被大姐拉着上了车。车开了一夜一天,在另一个村子停下。大姐说,还是像上次一样做,完了一定回家。香香无可奈何,只能照办,她多么希望赶快结束这一切。

这次的对象是一个五十多岁的老男人。那男的不容香香多说,当亲戚朋友和介绍人走后,就强迫香香与他来事。香香表面顺从,内心异常反感,他都可以当自己父亲了。夜,黑暗的夜啊,她无力反抗,默默等着介绍人来接她。

但介绍人接她走后,还是继续把她送到了再下一家,那就是魏昆家。香香知道了,介绍人只是把她当成骗人的工具,并不是成心给她介绍对象,更不可能送她回家。她决定在魏昆家住下来,不走了。当晚睡下时,香香就把自己被骗子当做骗人工具的事告诉了魏坤。魏昆长得高大,四方脸,四十多岁。他瞪着大大的眼睛听香香讲故事,边听边叹气。

他想了想,说:“如果你不愿意,我不会强迫你。就当我打牌输了钱。你可以走。”

香香听了很感动,但她怎么走呢?出去还是被那伙人带去再卖人。她趴在床上痛哭起来。魏昆安静地躺在她身边。

说:“别哭了,以后再想办法吧。那些人不会在旁边等你很久,只要你不出去,几天后,他们自然没有了耐心。”

香香还是哭。

魏昆翻身起来,也叫香香起床,自己从新在床上另外铺了被子说:“你要是不愿意,一人睡一个被窝吧。”

香香有点不敢相信,“你?不为难我?”

“是的,我买了你,不说明我很坏。说明你运气好。但是有一个问题,我已经把所有的钱用来买你了,就没钱再送你回家。在外人面前,你要为我留面子,装也要装成夫妻。”

魏昆说完,抽了几支烟,倒床上闭上眼眼。

香香站在床边,漫无边际地想着往事。想着和大柱二柱一起上山下山,一起唱一条大河波浪宽……想着龙儿凤儿要吃奶……至到魏昆鼾声大作,自已睁不开眼,才上了床。

这样过了些日子,通过朝夕相处,香香觉得魏昆的为人不错,她也慢慢喜欢上了他。夜里,她靠近了他,接受了他的拥抱,接受了他温暖的身体。

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香香想妈妈,想儿女,想婆婆、想大柱和二柱。特别是妈妈,自己爸爸死得早,是妈妈一个人把他们姐弟三人拉扯大。多少次,她梦见回娘家。风吹动着妈妈满头白发,她带着长围裙,站在她家吊脚楼坝子边看她。那长长久久盼望的眼里闪出光芒和泪花。她飞奔上去,从篮子里拿出香蕉和苹果,放到妈妈手里。

“看你那副痴痴傻傻的样喔,女儿不是来看您了吗?”她想抱抱妈妈的肩膀,一抱,就醒了,才知道自己在千里之外。

一次她也梦见儿女,他们从婆婆的筐子里翻出来,摔下悬崖。她大声呼唤着龙儿凤儿。可一转眼,一条小龙和一只小凤从悬崖飞起来,飞向遥远的山脊。她向他们飞奔过去。醒来,泪湿了枕头,现在她才知道,一马平川并不是她想要的,她多么想马上回到那个青山绿水的地方,回到吊脚楼。

她一边温顺地面对安徽的公公婆婆和丈夫,一边又筹划着回家。安徽的女儿能走路后,香香就把女儿给公公婆婆带,自己去当地的服装厂当小烫。魏昆一听,心里可高兴了,这媳妇真好,还知道赚钱添补家用。香香刚进厂,前几个月也把工资几乎全部交给了魏昆。到第五个月,手脚麻利了,干的活也多起来,赚的钱也多起来。算算路费差不多了。领了工资,香香就计划着回家。那夜,魏昆有事到亲戚家去了。她把金耳环摘下来,用红毛线穿起来编成手环,给女儿戴在手上。还写了一个纸条放在枕头下。

纸条上歪歪斜斜的字写着:孩子,等你长大了会知道这一切,都是命运的安排。妈妈要走了,你的外婆在等我,你的哥哥姐姐在等我。他们不知道我是死是活,我必须走。有缘再见。你要好好地长大。你有爸爸,有爷爷奶奶。宝宝,对不起。

做完一切,香香偷偷哭了一场。她得赶快走,趁着半夜,这是同样经历的第三次,只是今晚没人接她。她已经掌握了附近的逃生路线。也许魏昆会支持她这样做,但是她还是不想节外生枝,谁知道呢?她想着妈妈、小龙、小凤,孤独自豪、信心十足地在深深的夜幕里,在月光下大步流星地走着。天亮了,看见了车子,香香便使用上学会的当地话搭上了车。

赶到县城,香香坐上了到湖南怀化的长途汽车。虽然她认得的字不多,但她嘴巴甜、喜欢问。别人都以为她是个诚肯踏实的打工妹。其实她就是文化少,见识少。但这一次,真的当几辈子过,她懂事了,知道了世道人心。

香香没有告诉任何人她的行踪,而是一路问路回家。到了会同,就像到家了。她找了家派出所旁边的旅社住下。休息了一天便往家赶。

见了母亲。第二天,和母亲一起赶到张家的吊脚楼。大柱和婆婆心情激动,香香回来了,他们巴不得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香香回家了。婆婆杀鸡杀鸭,接待香香的到来。大柱买来了十几串鞭炮,接在一起,把吊脚楼门口坝子绕了两圈,点燃了。

梯田里,稻子都熟透了,黄灿灿的,在秋阳下香气扑鼻。

“噼里啪啦”的鞭炮的声音响彻山谷,大山的每个角落都回响着这份喜悦。龙儿凤儿一左一右拉着母亲的手,一会藏在母亲屁股后面,一会又探出脑袋好奇地观看,一惊一乍挤眉弄眼咯咯地笑着。

对于香香这两年的去向及所作所为,张家只字未提。村里男女老少都跑到大柱家看热闹。大家知道香香回家,都纷纷贺喜,“香香真能干,居然能成功摆脱人贩子。以后,大柱有好日子过了。龙儿凤儿有了母亲,成龙成凤有盼头。”

在香香外出的这两年,大柱开始生病瘫在床上,但想到龙凤的未来,他爬出家门,爬到后山找草药,凭着自己对草药的认知,采来药材炜水喝。大柱一天天好起来后,他不光种水稻,还种西瓜买,农闲又去金矿找了工作。

赚到钱后,大柱就开始养殖鸭子。他在溪边搭了鸭舍,买了两千只小鸭子。到了冬天,那些鸭子就长到了四五斤。那一年腊月,大雪封山,周边的鸭商都愿意出高价争着定购大柱的鸭子。卖了鸭子,大柱的家又回到父亲在世时的富裕。

再说二柱,到广东打工,做过搬运工、割草工、到过制衣厂、造船厂,接触过形形色色的打工妹,始终没有打听到大嫂的消息。后来听说搞建筑能赚钱,他就到了工地。这一干就是很多年。当他带着老婆女儿回到吊脚楼,母亲已经过世,龙儿上了高中,凤儿已成家。看来凤儿已经成型,变不了彩凤了。那,只能是自己的女儿珍珍才是真凤。

二柱又讲了龙和凤的故事,他鼓励侄子好好学习,他就是爷爷口中的龙,珍珍是爷爷口中的凤。

潘文潘武出外务工找姐姐这些年,也遇到了自己的幸福,当携带老婆孩子回家后,才知姐姐已回家。

后来龙儿考了理工大学,成绩优异,毕业后应聘于一家央企。珍珍考上了一所名牌大学的理工,毕业后应聘于华为。

婆婆死后,香香就把自己妈妈接来与自己同住。

吊脚楼在时代的变更中不断的更新,势必遭到淘汰,而吊脚楼的故事也在不断演变中不断精彩。

牛郎织女的故事

牛郎织女的故事

牛郎织女是汉族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相关节日为七夕节。农历七月七日夜晚,仰望群星闪烁的夜空,人们能看到银河两岸有着两颗遥遥相对的亮星。织女星\牛郎星,《牛郎织女》传说就是讲的他们之间的爱情故事。相传织女是王母的孙女,她心灵手巧,善织,能用一双灵巧的手织出五彩缤纷的云朵。从前有个孤儿叫牛郎,他虽然勤劳,但一直过着贫苦的生活。后来,牛郎在老牛的指点下,取走了在湖中洗澡的织女的衣裳,织女也喜爱牛郎,两人就结成了夫妻。从此,男耕女织,生下一儿一女,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谁知织女下凡在人间与牛郎尽享天伦之乐,荒废了布耘织霞,王母知道后,大发雷霆,派天兵将织女捉回天宫。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用箩筐装着儿女,挑着追到天上。王母见牛郎追来,就用头上的金钗在织女和牛郎之间划出一道大河,这就是银河。滔滔的银河水无情地把牛郎和织女隔在两岸,他们只能隔河痛哭相望。后来王母见他们哭得很伤心,动了恻隐之心,命喜鹊传话让他们每隔七日相见一次。谁知喜鹊传错了话,说成每年七月七日相见一次。于是王母就罚喜鹊给牛郎织女搭桥。每年七月七日晚上,牛郎织女就在喜鹊搭成的桥上相会,倾诉衷肠。传说这天晚上,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在葡萄架下能听到牛郎和织女的窃窃细语,天上要是落下雨点,那就是他俩伤心的泪水。

故事简介

传说天上有个织女星,还有一个牵牛星。织女和牵牛情投意合,心心相印。可是,天条律令是不允许男欢女爱、私自相恋的。织女是王母的女儿,王母便将牵牛贬下凡尘了,令织女不停地织云锦以作惩罚。

织女的工作,便是用了一种神奇的丝在织布机上织出层层叠叠的美丽的云彩,随着时间和季节的不同而变幻它们的颜色,这是“天衣”。自从牵牛被贬之后,织女常常以泪洗面,愁眉不展地思念牵牛。她坐在织机旁不停地织着美丽的云锦以期博得王母大发慈心,让牵牛早日返回天界。

一天,几个仙女向王母恳求想去人间碧莲池一游,王母今日心情正好,便答应了她们。她们见织女终日苦闷,便一起向王母求情让织女共同前往,王母也心疼受惩后的女儿,便令她们速去速归。

话说牵牛被贬之后,落生在一个农民家中,取名叫牛郎。后来父母去世,他便跟着哥嫂度日。哥嫂待牛郎非常刻薄,要与他分家,只给了他一条老牛和一辆破车,其他的都被哥哥嫂嫂独占了,然后,便和牛郎分家了。

从此,牛郎和老牛相依为命,他们在荒地上披荆斩棘,耕田种地,盖造房屋。一两年后,他们营造成一个小小的家,勉强可以糊口度日。可是,除了那条不会说话的老牛以外,冷清清的家只有牛郎一个人,日子过得相当寂寞。牛郎并不知道,那条老牛原是天上的金牛星。

这一天,老牛突然开口说话了,它对牛郎说:“牛郎,今天你去碧莲池一趟,那儿有些仙女在洗澡,你把那件红色的仙衣藏起来,穿红仙衣的仙女就会成为你的妻子。”牛郎见老牛口吐人言,又奇怪又高兴,便问道:“牛大哥,你真会说话吗?你说的是真的吗?”老牛点了点头,牛郎便悄悄躲在碧莲池旁的芦苇里,等候仙女们的来临。

不一会儿,仙女们果然翩翩飘至,脱下轻罗衣裳,纵身跃入清流。牛郎便从芦苇里跑出来,拿走了红色的仙衣。仙女们见有人来了,忙乱纷纷地穿上自己的衣裳,像飞鸟般地飞走了,只剩下没有衣服无法逃走的仙女,她正是织女。织女见自己的仙衣被一个小伙子抢走,又羞又急,却又无可奈何。这时,牛郎走上前来,对她说,要她答应做他妻子,他才能还给她的衣裳。织女定睛一看,才知道牛郎便是自己日思夜想的牵牛,便害羞的答应了他。这样,织女便做了牛郎的妻子。

他们结婚以后,男耕女织,相亲相爱,日子过得非常美满幸福。不久,他们生下了一儿一女,十分可爱。牛郎织女满以为能够终身相守,白头到老。

可是,王母知道这件事后,勃然大怒,马上派遣天神仙女捉织女回天庭问罪。

这一天,织女正在做饭,下地去的牛郎匆匆赶回,眼睛红肿着告诉织女:“牛大哥死了,他临死前说,要我在他死后,将他的牛皮剥下放好,有朝一日,披上它,就可飞上天去。”织女一听,心中纳闷,她明白,老牛就是天上的金牛星,只因替被贬下凡的牵牛说了几句公道话,也贬下天庭。它怎么会突然死去呢?织女便让牛郎剥下牛皮,好好埋葬了老牛。

正在这时,天空狂风大作,天兵天将从天而降,不容分说,押解着织女便飞上了天空。

正飞着、飞着,织女听到了牛郎的声音:“织女,等等我!”织女回头一看,只见牛郎用一对箩筐,挑着两个儿女,披着牛皮赶来了。慢慢地,他们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了,织女可以看清儿女们可爱的模样子,孩子们都张开双臂,大声呼叫着“妈妈”,眼看,牛郎和织女就要相逢了。可就在这时,王母驾着祥云赶来了,她拔下她头上的金簪,往他们中间一划,霎时间,一条天河波涛滚滚地横在了织女和牛郎之间,无法横越了。

织女望着天河对岸的牛郎和儿女们,直哭得声嘶力竭,牛郎和孩子也哭得死去活来。他们的哭声,孩子们一声声“妈妈”的喊声,是那样揪心裂胆,催人泪下,连在旁观望的仙女、天神们都觉得心酸难过,于心不忍。王母见此情此景,也稍稍为牛郎织女的坚贞爱情所感动,便同意让牛郎和孩子们留在天上,每年七月七日,让他们相会一次。

从此,牛郎和他的儿女就住在了天上,隔着一条天河,和织女遥遥相望。在秋夜天空的繁星当中,我们至今还可以看见银河两边有两颗较大的星星,晶莹地闪烁着,那便是织女星和牵牛星。和牵牛星在一起的还有两颗小星星,那便是牛郎织女的一儿一女。

牛郎织女相会的七月七日,无数成群的喜鹊飞来为他们搭桥。鹊桥之上,牛郎织女团聚了!织女和牛郎深情相对,搂抱着他们的儿女,有无数的话儿要说,有无尽的情意要倾诉啊!

传说,每年的七月七日,若是人们在葡萄架下葡萄藤中静静地听,可以隐隐听到仙乐奏鸣,织女和牛郎在深情地交谈。真是:相见时难别亦难,他们日日在盼望着第二年七月七日的重逢。

后来,每到农历七月初七日,相传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姑娘们就会来到花前月下,抬头仰望星空,寻找银河两边的牛郎星和织女星,希望能看到他们一年一度的相会,乞求上天能让自己能像织女那样祈祷自己能有如意称心的美满婚姻,由此形成了七夕节,亦名乞巧节。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