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五后养牛?“农二代”的出路在哪里

八五后养牛?“农二代”的出路在哪里

大家好,关于八五后养牛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农二代”的出路在哪里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详细资料

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详细资料

唐河

目录

基本情况

历史沿革

名人名胜

基础设施和城镇建设

工农业经济

唐河全景

编辑本段

基本情况

唐河,位于豫西南河南油田腹地,豫、鄂、两省交界,南阳盆地东南边缘,总面积2512平方公里,130万人口,203万亩耕地,辖12镇7乡两个办事处510个行政村。

东邻桐柏、泌阳,西接新野、南阳,北与社旗毗连,南同湖北枣阳接壤,东西长74.3公里,南北宽63公里,东部、东南部、东北部为丘陵地,西部、中部为唐河冲积平原。

县城西距南阳市54公里,东北距省会郑州市273公里。

唐河,地处北纬32°21′—32°55′,东经112°28′—112°16′,属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区、秦淮气候分界线,兼南北之优点,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

主要河流唐河境内长136公里,支流有比河、泌阳河、桐河、三夹河、蓼阳河等,年平均气温15.3℃,年平均降水量904毫米,全年无霜期231天。

唐河,资源丰富。

蕴藏着石油、石英、铅、锰、铜镍、碱等20余种金属和非金属矿产资源,总储量达160多亿吨,210多种中药材更是闻名遐迩。

桐蛋、香肠丸等明清时代的宫廷贡品,畅销全国。

唐河区位唐河交通

编辑本段

历史沿革

唐河县历史悠久,境内有多处仰韶、屈家岭文化遗存。

城郊寨茨岗和湖阳影坑新石器时期遗址出土的石器、陶器表明,唐河一带具有黄河流域仰韶文化与江汉平原屈家岭文化互相融合的明显特征。

唐河县夏、商时代为《禹贡》豫州之域,周为申、谢、唐、蓼国地。

秦置湖阳县,属南阳郡。

西汉、东汉和三国时为湖阳县(邑),属南阳郡。

晋为棘阳县地,属义阳郡。

南北朝时北魏于县境置钟离、襄城、陈阳、石马诸县,分别属南襄州、西淮安郡和襄城郡,今城关镇为当时的襄城县治,以后历为州治、县治。

隋朝境内为上马、湖阳2县,属春陵郡。

唐为泌阳县,先后属唐州、泌州。

五代十国时,县属泌州。

宋代属唐州。

金沿宋制。

元代废湖阳县入泌阳县仍属唐州。

明清降唐州为唐县,属南阳府。

民国13年改作为唐河县,属汝阳道,后属河南省第六行政督察区。

1947—1948年境内设唐河(北)、唐南、唐西3县。

1949年3月"三唐"合并为唐河县,属河南省南阳行政区。

唐河县是古代京都长安、洛阳通向江汉平原的隘道要冲,物阜民丰,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周赧王十四年(前301年),齐、韩、魏三家联军在今唐河大败楚军。

秦二世二年(前208年),刘邦率兵攻湖阳,据南阳,入武关,进军咸阳。

新莽地皇年间,刘秀起兵新野,攻占湖阳。

唐代黄巢起义军与官兵鏖战唐州,威逼京都。

南宋名将岳飞及其部将王贵、张宪、董先多次在唐州大败金兵。

绍定六年(1233年),宋将孟珙屯田唐州,以拒金兵。

明清流域。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贺龙率领的红二军团、徐向前率领的红四方面军、程子华率领的红25***战于唐河。

1939年"新唐事变"发生后,唐河军民数度与日军展开浴血战斗。

1940年5月9日,国民革命军173师师长钟毅战死于苍台北丁湾的唐河河滩上。

1945年10月,***率领的新四军五师、王树声率领的河南军区部队、王震率领的八路军359旅南下支队共6万余人进入桐柏山,组成中原军区,司令部驻湖阳南新店村。

1947年11月,陈(赓)谢(富治)兵团解放唐河县城。

1948年***桐柏区委关于支前、土改等重要会议分别在昝岗召开。

编辑本段

名人名胜

唐河这块古老的土地孕育出一代代的杰出人物。

汉光武帝刘秀的大将马武、光禄大夫樊宏皆生于湖阳。

唐河历史上的文韬武略还有曲端、李坚、曹应琦等。

近代和现代更是人才辈出,灿苦群星,诸如革命烈士张星江、周邦彩,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地质学家冯景兰、文学家冯沅君、诗人李季、考古学家徐旭生、园艺学家郭须静、植物生态学家曲仲湘、飞机机械师钟越、医学家杨慈云以及著名教授冯宗璞等。

悠久的历史和重要的政治、军事地位,形成了全县众多的文物胜迹。

唐河县城内的泗洲塔、文笔峰和文庙大成殿、桐河乡的棘阳关遗址、上屯乡的马武城遗址、湖阳镇的公主墓、白马堰、源潭镇的山陕会馆以及80年代在唐河城东修建的张星江烈士陵园等,展示了唐河的文化风貌和劳动人民的创造精神。

冯友兰李季

编辑本段

基础设施和城镇建设

──交通条件大大改善。

客货运输车辆全部更新,货运车辆达1100台,客运车辆已发展到320台。

完成了312国道文明样板路创建和唐枣路、唐泌路、唐方路的改造任务,新建、改建县乡道路300条,乡村道路状况得到显著改善,睛雨天均可通车。

──邮电通讯事业飞速发展。

五年间,完成了市话改制换型,加入了全市统一联网,电话交换机容量达12万户,电话装机总数达8万部,平均每百户26部以上,比“八五”末增长8倍。

传呼机和移动电话都有较快发展。

──广播电视事业发展较快,有线电视与无线结合,微波辐射实现了全县覆盖,丰富了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电力建设得到加强。

以农网改造为重点的电力建设成效显著,争取改造资金9170万元,新建35kv变电站一座,新建和改造10kv线路580公里,400v线路600公里,用电台区473个,全县20个乡镇和501个村委全部实现电网覆盖,提高了用电质量,降低了损耗,为城乡经济发展和活跃文化生活提供了可靠保证。

──城镇化步伐加快。

2000年,县城中心城区面积发展到12.5平方公里。

城镇居住人口达到20.5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16%,五年间,围绕宁西铁路建设新开辟了总长3860米的文峰路、东一环、东二环、新华路、育英路等五条通道;新建了日供水3万吨的二水厂;建成了滨河新村、银花新村等住宅区,城市框架初步形成,居民住房、交通困难得到缓解。

五年间,全县乡改镇12个,其中列入省市重点镇4个;全县范围内区域性、综合性、季节性专业市场和批发市场体系基本形成。

200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亿元,比“八五”末增长40%,五年平均增速为7%。

唐河火车站沪陕高速穿境而过

编辑本段

工农业经济

唐河,工业经济发展迅猛,势头强劲。

近年来通过对外开放,招商引资,工业经济已呈现良性循环,以农副产品加工、矿产开发、机械电子、生物化工四大工业体系初露峥嵘。

农业资源丰富,生态农业正逐渐调整着种植、养殖的生产结构。

中国农科院全国首家综合示范县驻足唐河,呈现出科研机构与生产单位互惠互利的双赢良好态势。

37个科研研所和大专院校的343项科研成果在唐河推广应用,取得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以小麦、大豆、玉米等粮经作物已使唐河成为豫西南最大的粮仓,也使唐河连续三年荣获了“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的称号。

曾登上央视《金土地》栏目推广养牛经。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

全县工农业生产形成了良性互动,农区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步伐进一步加快。

源潭辣椒唐河栀子

内蒙古草原一望无际吗可以吃手抓羊肉吗

内蒙古草原一望无际吗可以吃手抓羊肉吗

可以。给你草原的资料介绍看看。

地理位置

从地理地貌上看,内蒙古高原东起大兴安岭和苏克斜鲁山,西至甘肃省河西走廊西北端的马鬃山,南沿长城,北接蒙古国。海拔1000多米,地势起伏微缓,有明显的季相变化。适宜禾本科、菊科的生长,从而造就了广袤无垠的内蒙古大草原。

内蒙古草原

内蒙古草原(18张)

中国著名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翦伯赞曾在其名著《内蒙访古》一文中指出,“一出居庸关,经过了一段崎岖的山路以后,便在我们面前敞开了一片广阔的原野,一片用望远镜都看不到边际的原野,这就是古之所谓塞外。”可见内蒙古高原的自然延伸,使得中国北方许多地区都具有相类的地貌特征,这为内蒙古大草原的自然延伸奠定地质基础。

气候特征编辑

内蒙古大草原的气温年际变化显著,大部分地区的气

内蒙古大草原。

内蒙古大草原。(3张)

温的极差普遍为65℃-85℃,气温日较差年为13℃-16℃,为中国气温极差与日较差全国最大的地区,这非常有利于草原植物糖分的储存与物质的凝结;

内蒙古大草原昼夜温差大,海拔高以及高寒的气候,最大程度上减少了牲畜的传染病流行。纯牧区一般冷的天气较多,进入十月份有的牧区就已经开始下雪,例如内蒙古呼伦贝尔海拉尔。有的地方干旱很严重,例如赤峰市的敖汉旗,就是干旱气候为主。

资源分布编辑

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内的大草原主面积8666.7万公顷,其中有效天然牧场6818万公顷,占全国草场面积的27%,是我国最大的草场和天然牧场。最著名的要数呼伦贝尔大草原,是世界上天然

内蒙古草原

内蒙古草原

草原保留面积最大的地方,是我国最大的无污染源动物食品基地。内蒙古自治区是全国东西跨度最长的省区,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宁夏八省区相邻。

除了内蒙古自治区内的广阔无垠的天然优质草原外,内蒙古大草原还延伸到周边多个省份,尤其是在与内蒙古自治区毗近的2个蒙古族自治州、7个自治县内的广阔延伸,例如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就是著名的古老而美丽的木兰围场,曾是清代的皇家围猎草原;坝上草原和康西草原距北京仅有几十公里;而黑龙江省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拥有草原469万亩,是黑龙江省最大的草原……

内蒙古大草原的自然区域至少占到全国草场面积的35%以上。

经济价值编辑

内蒙古大草原是国家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

内蒙古草原

内蒙古草原(3张)

。单就内蒙古自治区内的大草原来看,从北部的呼伦贝尔草原到西南部的鄂尔多斯草原,从东部的科尔沁草原到西部的阿拉善荒漠草原,总面积达8666.7万公顷,其中可利用草场6818万公顷(68.18万平方公里),约占内蒙古自治区(118.3万平方公里)土地面积的60%,占全国草场总面积的1/4以上。

内蒙古草原

内蒙古草原

呼伦贝尔、锡林郭勒、科尔沁、乌兰察布、鄂尔多斯和乌拉特6大著名草原,生长着1000多种饲用植物,其中饲用价值高的就有100多种,尤其是羊草、羊茅、冰草、无芒雀麦、披碱草、野黑麦、黄花苜蓿、野豌豆、野车轴草等禾本和豆科牧草,是著名的优良牧草。

内蒙古草原

内蒙古草原(3张)

肥美的草原,孕育出丰富的畜种资源。内蒙古大草原所处纬度较高,主要位于北纬40—45度之间,世界畜牧专家确认,40—45度左右是最佳的奶源纬度带。而内蒙古大草原恰恰位于北纬40—45度左右这一天然养牛带上,与欧洲、南美、新西兰处于同一纬度;内蒙古大草原日照充分,全年太阳辐射量从东北向西南递增,全年日照时数从东部的2700小时,逐步增至西部阿拉善盟、巴彦淖尔的3400小时以上。充足的日照,更有利于植物的光合作用,丰富自然的植被食物链,尤其是独特的饲草饲料资源,富含奶牛所需的粗蛋白、粗脂肪、钙、磷等多种营养素,为奶牛提供了最优质的营养。

草原传说编辑

人们都非常向往内蒙古大草原,想象着这里的茵茵碧草,悠悠白云,湛蓝如洗的天空,还有奔驰的骏马和成群的牛羊,可是你知道大草原的故事和名字的来历吗?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的名字,来自一个凄美的爱情传说。

从前草原上有一名叫呼伦的美丽姑娘游走在草原上。百种鲜花都羞涩地低下头;英俊的蒙古族小伙子贝尔骑上高头大马,所有的马匹都自愿伴着他一起飞奔。两个年轻人儿相爱了,白灵鸟高唱祝福的歌。雪白的羊群叼来最美丽的花堆在他们帐房外。也是一个雨后天青架起双彩虹的傍晚,异常突如其来的灾难破坏了草原的宁静,恶魔莽古斯狞笑着吸干了草原的水,从洁白的毡房里抢走了呼伦姑娘。草原枯黄了,成群的牛羊倒地而亡。为拯救草原和心爱的姑娘,贝尔抄起弓箭长刀,跨上枣红马,冲进枯萎的草原。日夜奔波跋涉寻找莽古斯,终因疲惫不堪跌下马来,就在半梦半醒间,他看到了饱受折磨恶魔摧残的呼伦的身影,她变成一朵瘦小的“阿日愣”花,就在眼前经受着风吹日晒,奄奄一息。

贝尔猛然惊醒,用皮囊里仅有的一点水浇灌“阿日楞”花,呼伦复活了,她紧紧拥抱着贝尔。莽古斯又出现了,再次夺走呼伦。草原被沙石吞噬,天边烧起了大火。贝尔情急中想起了阿爸传给他的神弓,连向天空放出仅有的三箭。顿时大雨倾盆。草原复苏,牛马羊群又重新站立起来,妖魔带着绑在身后的呼伦,又再次杀回,企图杀死贝尔摧毁一切,这时呼伦挣托绑绳。飞快地夺下莽古斯头上的绿宝珠,一口吞下。顷刻,山崩地裂,狂风大作,呼伦倒地化作浩荡的大湖。

贝尔杀死了恶魔,然而在湖边却再也看不到美丽的呼伦姑娘了。贝尔悲痛万分,惯然地折断神弓。只听一声巨响,草原塌陷,贝尔也化做一池清湖。就这样,一对情人把炽热的爱献给草原万物,化做呼伦、贝尔两个清澈汪洋的大湖。草原有情,暗暗地拼裂开出一道乌尔逊河,把两颗年轻的心连了起来。草原兴旺了,草原上的人们为了感谢纪念呼伦和贝尔,就把这片草原命名为呼伦贝尔大草原。

面对大自然和诸多自然现象,人历来有敬畏的心理。富有独特想象力的北方游牧民族,编织了这一神话传说,显然是出于对风沙灾害的憎恶和对水草丰美的渴望。这是一种原始的朴素的环保意识。其实,呼伦、贝尔也好,风妖沙魔莽古斯也好,都是一种符号,像五线谱上的“乐符”一样,所演奏的是人与自然的乐章,这乐章自古以来就是内蒙古大草原的主旋律。摘自《草原风光秀美夜色令人陶醉》

呼伦贝尔大草原编辑

呼伦贝尔草原是内蒙古最大的草原,有一望无际的绿色,有延绵起伏的大兴安岭,还有美丽富饶的呼伦湖和贝尔湖。

春天,冰雪融化了。小草飘动着细细的嫩芽,花儿在风中散发着无限的幽香,草原的野草野花开始盛开了,五颜六色的,像一块漂亮的地毯铺在呼伦贝尔的大地上。树木也穿上了绿色的纱衣,春燕欢笑着归来,整个大草原春意盎然。

夏天这里空气清新,气温凉爽,是避暑度假的胜地。一眼望不到尽头的草原,蓝天白云,碧草绿浪,湖水涟漪,点点毡房,整个草原清新宁静。一条弯弯的小河,静静地流向远方。在山坡上吃草的羊群,远远望去好像是白云飘浮在山间,又好似粒粒珍珠撒落在草原上。微风吹过,草浪滚滚,形成了一片绿色的海洋。牧羊的姑娘,唱着动听的情歌,挥动着鞭子,游走在美丽的草原上。傍晚,夕阳西下的时候,在霞光的辉映下,草原与天连成一片。蒙古包里响起了委婉动听的马头琴声,这动与静相结合的草原美景,怎不叫人心旷神怡。

秋天,这里是一片金黄的世界。成熟的野果挂满枝头,微风吹来,草原翻卷起层层波浪,草香扑鼻,秋风佛过,散发开一阵阵沁人心扉的清香。牧人们忙着放牧,剪羊毛。人们的脸上露出了喜悦的笑容,整个草原好似一幅美丽的金色油画。

冬天,这里经常大雪纷飞,整个大地都变成了琼雕的草、玉琢的树。漫天雪花飞舞,给草原穿上了洁白的盛装。小河也覆盖了厚厚的雪白棉被,树枝挂满了沉甸甸、蓬松松的雪球。呼伦贝尔变成了白色的世界,银装素裹白雪皑皑。

这片绿色净土拥有太多让人流连忘返的美丽景致。但最让人难忘的还是草原的夜色,月光下草原虽然没有了五彩缤纷,却多了一片宁静和神秘,一直延伸在一望无际草原上的路似乎没有了尽头。

弯弯的月亮悬挂在那高远的天空中,云彩随着月光的柔曼光影变幻着她轻柔而缠绵的舞姿,夜空中缀满了繁星。河水静静流淌,在月光下依稀闪烁出点点波光。环顾四周,蒙古包闪着点点光亮,草原在夜色中舒展开她宽大的胸怀,以特有的幽静欢迎远方的客人。

远处传来悠扬的马头琴声,几个姑娘和小伙尽情地欢跳蒙古“舞”,酣畅淋漓地放声歌唱。微风拂人,草香袭人,月光诱人,水波撩人,鸟声动人。置身于她的怀抱,整个人就融入朦胧的梦境之中。[2]

草原保护编辑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围绕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草原建设保护,逐步改善生态环境,提高草原综合能力,为全区稳定饲养6500万头(只)以上牲畜,稳定生产100万吨牛羊肉、6.2万吨毛绒和5.5万吨鲜奶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内蒙古畜牧业发展迅速。但草畜矛盾也日趋突出,草原整体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成为制约畜牧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此,全区各地加强领导,加大草原建设力度。“八五”期间,全区草原建设规模每年都达到2000万亩以上,去年突破了3000万亩。据统计,到1997年底,全区人工种草、飞播牧草1083万亩,改良和围栏草原1021万亩,建设五配套草库伦8370处,打贮草176亿公斤,青贮、氨化饲料达48.6亿公斤。自然环境恶劣的乌兰察布盟,大抓草业,建成5000亩以上的连片人工草场100多处。

目前,全区落实草原所有权面积已达8.2亿亩,落实使用权面积7.4亿亩,分别占全区可利用草原总面积的86%和78%,全区落实到户的草牧场承包使用面积达6.2亿亩。从而,进一步强化了农牧民生产者的主体地位,调动了牧民建设草原的积极性。据统计,以草原畜牧业著称的锡林郭勒盟现已把打草场、种植草场和放牧场全部承包到户,划分到户的草牧场面积达2.3亿亩;有111个乡、570个村落实了草牧场所有权和使用权,分别占核准基数的100%和98%。对收取的草场使用费实行专户存储、专项管理、专款使用,总额的95%作为“育草基金”,留在村一级用于草原建设,进一步激发了广大牧民建设和保护草原的积极性。[3]

生活方式编辑

蒙古包:适于游牧生活,便于拆卸;

马:便于草原上的行走与放牧;

蒙古袍、蒙古靴:适于骑马;

那达慕大会:蒙古族最盛大的节日。

可以看出内蒙古牧民的住、行、衣、

草原盛会

草原盛会

食都在适应当地自然环境,我们可以明白一个道理:只有去适应自然才能不断发展。牧民合理利用草场,进行轮流放牧,合理利用牧草资源。另外,他们还进行了畜牧产品的深加工,鄂尔多斯品牌的服装闻名全球。牧民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好。内蒙古草原相当辽阔,总面积约占全国国土的1/10。它由六大草原组成,自东向西顺次是:世界上著名的呼伦贝尔草原、科尔沁草原、植被保护最好的锡林郭勒草原、宽广的乌兰察布草原以及鄂尔多斯半荒漠草原和阿拉善盟的荒漠草原。

民族服饰编辑

蒙古袍是蒙古族人民为适应牧业生产和自然环境而创制的一种古老的传统服

装。衣领、衣襟、袖口,皆有彩色的镶边。衣扣多用绦子绣制或缀以特制的黄铜琉璃扣子。从右方开襟,左方多不开叉。男式长袍一般用深蓝色、海蓝色或天蓝色的衣料制作;女式长袍多用红色、绿色或黄色的绸缎自制成。蒙古袍按季节分为单袍、夹袍、棉袍和皮袍。年轻的牧人穿上长袍和马靴,紧扎腰带,显得魁梧、剽悍;姑娘穿上蒙古袍,腰间系红或绿绸带,能衬托出苗条身躯和青春之美。

蒙古靴是蒙古民族服装的配套部件之一。分布靴、皮靴和毡靴三种,根据季节选用。布靴用高级布料或大绒制作,靴头和靴筒上往往以金丝线绣花。图案新颖艳丽,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皮靴通常用牛皮制作,分旧式和新式两种;毡靴用羊毛模压而成。蒙古靴是蒙古族人民在长期的劳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创造出来的,非常适应自然环境。骑马时能护踝壮胆,勾踏马蹬;行路时能防沙防害,减少阻力,又能防寒防蛇。

蒙古礼帽一般用精致呢料制作,是一种椭圆形的、四周有一圈宽边檐的帽子,多为黑色、棕色或灰色。帽筒前高后低。帽顶中央稍凹陷,帽筒与帽檐相接处,缀以花纹镶边。穿蒙古袍或西服,佩带礼帽,显得文雅美观。

蒙古坎肩是蒙古民族服装的配套服饰之一,是蒙古长袍的一种外套。蒙古坎肩始于元代。蒙古妇女穿坎肩,一般不扎腰带。坎肩无领无袖,前面无衽,后身较长,正胸横列两排纽扣或缀以带子,四周镶边,对襟上绣花。

蒙古罟罟冠是流行于元代蒙古族已婚女子的头饰。在《蒙古秘史》中蒙古语称孛

黑塔,汉文史籍称固姑冠、故姑冠或罟罟冠,是一种具有浓厚民族色彩的艳丽的首饰。这种高冠,一般采用桦树皮围合缝制,成长筒形,冠高约1尺,顶部为四边形,上面包裹着五颜六色的绸缎、缀有各种宝石、琥珀、串珠、玉片及孔雀羽毛、野鸡尾毛等装饰物,制作精美,绚丽多姿。进入近代以后,蒙古妇女的头饰也有所演变和发展,内蒙古东部和西部,甚至各盟、各旗县的头饰都各有自己的特色。

地方特产编辑

风干牛肉、干奶酪、马奶酒、麦饭石、刀沙果、干炒米、奶片、奶茶、酥油茶、羊奶酒、蒙古袍、皮画、

蒙古皮画

蒙古皮画

画草编、银器、蓝莓。

风干牛肉

风干牛肉

奶茶:掺和着牛奶或羊奶的茶,是蒙古族同胞敬客最重要的饮料。

蒙古奶茶

蒙古奶茶

奶豆腐:用牛奶制成的凝固食物,盛在盘子里做点心,并不是豆腐。

亚麻籽油:内蒙古草原康神是亚麻油主产区。

奶豆腐

奶豆腐

手抓羊肉:蒙古族同胞习惯把羊肉切成大块,煮熟了吃。吃的时候用刀

手把肉

手把肉

割,用手抓,叫“手抓羊肉”。

奶酒:一般以马、牛、羊、骆驼的鲜奶为原料酿制而成,尤以马奶酒居多。传统的酿制方法主要采用撞击发酵法。

内蒙古地大物博,物产丰盈。全区境内生长着经济价值较高的野生植物600多种,其中罗布麻、芦苇等70多种纤维植物是造纸、制绳和人造棉的重要原料;榛子、山杏、文冠果、红豆等是良好的油料植物和制酒野果;柞树的橡子、沙枣等50多种植物含有丰富的淀粉,可以加工成面粉、粉条、糖稀、糖

内蒙古草原

内蒙古草原(2张)

色等。

酿酒

酿酒

内蒙古还是中国中草药生产基地之一。现已发现药用植物500多种,有誉称为中国“国老”的甘草、补气药材之最黄芪、中国地精——肉苁蓉,还有赤芍、麻黄、桔梗、知母、柴胡、苍术、远志、车前子、龙胆草等药材几十种。鸟兽类有雁鸭类和雉鸡类;紫貂、马鹿和驼鹿等。犴鼻、熊掌、鹿尾被誉为大兴安岭佳肴中的三大珍品。

内蒙古又是牛、羊、驼、马之乡,盛产驼峰

、驼掌、牛鞭、牛黄、马宝之地。还有黄河美鲤、河套蜜瓜、中华麦饭石、珍稀名贵的巴林彩石等,都是内蒙古特产。[1]

西部地区有哪些资源

西部地区有哪些资源

矿产方面:西部地区矿产资源优势突出,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已经探明储量矿产130种。在45种主要矿产资源中,西部地区的钾盐、天然气等13种矿产资源保有储量占全国的50%以上,处于绝对优势。铅矿、铜矿等9种矿产资源具有比较优势,储量占到全国的30--50%。煤、油等能源矿产丰富,将成为我国重要的战略性能源接替基地。

西部地区自然资源丰富,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区内有种类繁多的生物资源,森林、草原广泛分布,水能资源、旅游资源等也异常丰富。但开发利用程度比较低,因此有人称西部地区为“贫困的富饶”。

西部地区各种自然资源中尤以能源和矿产资源最为突出,是国内最富有的“两源兼富”地区。西部地区的水能、煤炭、石油、天然气、太阳能、风能等都比较丰富,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近几年在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发现许多大中型整装油气田。据“八五”期间全国第二轮油气资源评价,西部地区拥有全国陆地资源总量43.9%的石油和78.75%的天然气,估计最终可采储量达到110亿吨当量。西南地区拥有丰富的水能资源,全国规划中的十大水电基地,有7个分布在西南部。西部地区矿产资源丰富,一些稀有金属储量名列全国乃至世界前茅。按45种主要矿产工业储量潜在价值计算,截止1998年,西部地区矿产资源潜在价值44.9万亿元,占全国的50%左右。在已探明的百余种矿产中,保有储量占全国80%~90%以上的有30多种。尤其是国家急缺的磷、钾盐、镍、石棉等重要资源尤其丰富,在国内占有绝对优势,个别矿种储量占全国的99%以上。

西部土地资源丰富,类型多样,后备资源潜力较大。西部12个省(区、市)土地总面积675.464万平方公里,人均102.8亩,为全国人均的2.5倍;耕地面积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38%,人均2.5亩;未利用土地占32%,可供开发利用的后备资源潜力较大。西部地区农牧业优势明显,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产区和棉花调出区,农业宜用地资源开发潜力大。青海、新疆、西藏、内蒙古是我国四大牧区。西北地区光热资源丰富,日照时数是中国最长的地区,有利于发展大农业。西南地区人均耕地面积少,但森林资源丰富,有全国木材蓄积量最大的西南林区,其面积虽仅占全国的24.4%,但蓄积量却占全国的45%以上;草山、草坡面积广阔,水热条件较好,具有发展畜牧业的优越条件,复杂多样的生态环境是形成西南地区畜产品丰富的重要基础。西南地区水资源也非常丰富,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50%,土壤条件较好。

西部地区地域辽阔,气候复杂多样,光热水土资源别具特色,孕育了丰富的生物资源。西南地区雨水充沛,林草繁茂,森林覆盖率达17.28%;生物物种丰富,被誉为世界植物的基因库。西南地区是我国发展橡胶、甘蔗等南亚热带经济作物不可多得的宝贵地区。西北地区自然环境复杂,气候条件多样,为种类繁多的动植物提供了繁衍生息的独特条件。区内有数十种珍稀植物,如太白梅花草、独叶草、冬虫夏草、藏红花、天山雪莲等。同时,本区还有上百种珍禽异兽,如大熊猫、金丝猴、羚羊、野牦牛、白唇鹿等;青海湖的鸟岛是我国西部内陆地区最大岛类栖息地。新疆帕米尔高原地区和天山、阿尔泰山等地有马鹿、棕熊、松鸡等珍禽异兽。西部地区的生物多样性保存较好,是我国以及世界生物资源的宝库,我国已在西部地区建立了多处自然保护区。

西部地区历史悠久,自然风光独特,民族风情浓郁,形成了众多独具特色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旅游资源极为丰富。自然旅游资源方面,有名冠天下的华山、峨嵋山、天山等奇峰峻岭以及浩瀚的戈壁沙漠、广阔的草原。人文旅游资源方面,西部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历史文化遗产丰富,仅在陕西就有古遗址10,378处,古墓葬4,011处,出土文物100余万件,有“人文始祖”黄帝陵、秦始皇陵等古迹,秦始皇兵马俑被称作世界第八大奇迹;甘肃有敦煌莫高窟、安西榆林窟、古“丝绸之路”等;四川有峨嵋山、长江三峡、黄龙寺—九寨沟等名胜古迹1,000余处;云南四季如春,自然景观优美,有三塔寺、洱海公园等名胜,而且云南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和风土人情,构成了独特的旅游资源;贵州黄果树瀑布,西藏高原风光、布达拉宫、大昭寺等都是闻名遐迩的旅游景点。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产业是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极为有利的条件。

总体上看,西部地区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但是西部的资源开发程度较低,巨大的发展潜力尚未得到发挥,很多资源的开发程度不足10%,有些甚至不到1%。资源产业是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基础

“农二代”的出路在哪里

“农二代”的出路在哪里

出路很多。其实农二代也可以考虑继续发展农业。切记一定要跟着时代发展,走在最前端。

虽然说一听到“农业”二字,我们都会一副“你懂的”的笑脸,觉得这不是一个体面的行业,但实际上那都已经是旧观念旧想法了。

首先说生产方式。目前农业发展的速度很快,以北方农业为例,黑龙江已经开启大面积全机械化生产流程,上千亩地只需要几个会操控机器的工人控制即可解决,根本不需要像传统农业那样,需要大量劳动力进行收割采集。

所以农二代一定要上学,研习专业知识,是农机类也好,病理方面也罢,一定要对农业发展有所了解,睁眼看世界,向其他国家学习一下如何管理大型农场。

其次是作物。要选择和当地气候相适应的农作物,这是比较保险的方法,当然如果你有能力,也有经济基础做支撑,可以尝试创新,引进新品种,采用试验田试错,然后再大面积进行种植。

选种也特别重要。其实抗性好的品种不可避免的不如不抗病品种好吃,但是产量高,所以要综合全面考虑一下,究竟选择什么样的品种适合自己的土地,以及地区。

再者是防治。植保方针是“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所以说预防非常重要,要确认土地是否有感染源,间作轮作套作搭配使用。然后是治理,又分为病虫草害,目前比较高端的治理方式是植保无人机,需要雇佣专业人士操控,当然也可以自己学习,然后操作。

国家对于农业的重视程度始终没有递减过,给农民的福利也一直很丰厚,做好管理的话,农业方向也有很大的发展前景,所以农二代继续从事农业也有一定好处。

360行行行出状元,当然了,如果你有自己的理想,也可以勇敢追求,其他人的想法观点都是建议,人生的路还是要自己走。

甘肃岷县的岷县概况

甘肃岷县的岷县概况

岷县,历史悠久,地理位置特殊,自古就是“西控青海,南通巴蜀,东去三秦”的交通要道,有“茶马互市”的传统和“陇原旱码头”的美誉。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交通便利,盛产238种中药材,素有“千年药乡”之称,尤以“岷归”闻名遐迩,是“中国当归之乡”、“中国花儿之乡”和“联合国民歌考察采录基地”。

地处陇中黄土高原、甘南草原和陇南山地接壤区,总流域面积3578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22万亩,森林面积97万亩。辖18个乡镇、310个村(社区)委会,总人口48.4万人,有回、藏、东乡、撒拉、裕固和满族等6个少数民族共1.5万人。总耕地面积62.7万亩,人均1.5亩。境内海拔2040—3754米,年平均气温5.7度,降水量600毫米。

岷县境内中药材、矿产、能源、畜草等特色资源丰富,盛产当归、红芪、黄芪、党参等中药材238种,尤以当归种植历史悠久、质量最佳、产量第一而闻名于世,被称为“岷归”。全县探明金、锑、铅锌、花岗岩、石灰石、大理石、红柱石等矿藏25种,位于禾驮乡的寨上矿点已探明金储量108吨,价值260亿元以上。境内有常年流水河22条,水能蕴藏量33.5万千瓦,其中黄河最大支流洮河流经岷县境内9个乡(镇)、83.5公里,沿洮河可开发梯级电站10余座。东山区部分地域开阔,日照时间长,风、光资源开发亦颇具潜力。全县有草场面积290万亩,累计人工种植岷山红三叶、猫尾草等多年生优质牧草12万亩,为全国健康养殖示范县和甘肃省养牛大县,黑裘皮羊、蕨麻猪、高原牦牛是地方特产。另外,还拥有以狼渡滩湿地草原、双燕生态景区为代表的自然生态景区和以中共中央西北局岷州会议会址、二郎山战斗遗迹为代表的红色旅游景点等各类旅游资源100多个。

地理位置:距省府兰州市267公里,距陇海铁路陇西火车站120公里,自古就有“西控青海,南通巴蜀,东去三秦”之说,是通往兰州、陇西、陇南、甘南和四川的必经之地,国道212线、省道306线的交叉连接使岷县处在一个经济相互促进、文化相互渗透、观念相互影响的“四区八县”经济增长带中心位置,是甘肃南部重要的商品集散地,享有陇上“旱码头”的美称。近年来,岷县紧紧围绕稳定解决温饱进而向小康迈进这一目标,按照把岷县打造成木寨岭以南地区区域经济发展平台,建设成甘肃南部特色经济强县和商贸中心的战略构想,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全面提升药材、草畜、洋芋三大支柱产业,着力培育水电、矿产、旅游三大新兴产业,努力实施“产业富民、工业强县、城镇辐射、项目带动”四大战略,使全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较快发展。

土地人口:全县土地面积357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62.75万亩,草原面积290.3万亩,水域面积22.6万亩,林地72万亩,牧草地217万亩。

气候特征:岷县气候属于高原性大陆气候,年平均日照时数2214.9小时,年平均气候4.9℃--7.0℃,年平均相对湿度68%,年平均无霜90-120天,年平均降水量596.5毫米,最热7月份平均气温16℃,最冷1月份平均气温-6.9℃。

药材资源:岷县盛产当归、红芪、黄芪、党参、柴胡、大黄、贝母等中药材238种,素有“千年药乡”“中国当归之乡”只称,尤以“岷归”驰名中外,早在1700多年前就是极为珍贵的贡品,有很高的药用、食用价值,产量占全国总产量地70%。根据研究,“岷归”成分复杂,有挥发性和水溶性物质106种。因其质量最佳、含量丰富、产量最大、销量最广而驰名中外,远销东南亚、港澳台及欧美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欧洲人誉为“中国妇科人参”,是世界当归中的上品。全县年种植各类中药材25万亩,年产药材4.6万吨.其中当归1.3万吨。

草畜资源:岷县有天然草场290万亩,占全县总土地面积的72.5%,主要以岷山红三叶草、岷山猫尾草为民县两大特色优质草种。目前,全县累计人工种植多年生优质牧草12万亩,发展畜牧业条件得天独厚。岷县有黑紫羔羊、牦牛、存栏牛、羊、猪等牲畜50多万头。全县年产肉类总产量近2万吨,产牛羊皮15万张。2005年1---5月全县有十个乡镇养殖白鹅3万只,年底突破10万只。

水电资源:岷县水资源丰富,境内水系分长江、黄河两大流域,3个水系。有大小河流22条,年平均径流量42.09亿立方米。地下水总储量2.36亿立方米。水能蕴藏量32.56万千瓦,年发电量28.5亿度。其中,黄河上游最大的支流-----洮河流经县内13个乡83.5公里。可开发梯级电站6座,总装机容量可达10万千瓦。近年来,岷县各级党政在-理论和党的十五大精神指引下,全县上下共同努力,克服种种困难,顺利实现了“九五”计划主要奋斗目标,全县社会生产力、综合经济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发生了重大变化,精神文明建设等各个方面的工作都取得了显着成绩。到“九五”末的2000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了4.95亿元,比“八五”末增长68%,年均增长10。9%,略高于全省,全区经济增长速度,特别是二、三产业的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分别较“八五”末增长2倍和8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33亿元,增长40.8%;粮食总产量达到9.16万吨,增长53.6%;财政收入由1628万元增加到4207万元,增长2.6倍;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2亿元,比八五期间增加1.9亿元,增长20倍.三大产业结构由八五末的61:19:20调整到55:23:22.扶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农业和农村经济得到全面发展,全县提前一年实现了整体基本解决温饱目标,农村贫困人口由1995年的20.43万人下降到0.85万人,贫困面由52.4%下降到0.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00元,比八五末增加657元,年均增加131元,农民衣、食、住、行、用都发生了显着变化,部分条件较好地方的群众生活开始向小康迈进。

发展思路

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先导,以资源为基础,大力开发一条河(洮河),实施两项重点工程(退耕还林还草、梯田建设及小流域治理),落实“两洋(羊)一药”农村种养业结构调整战略,建设药材、畜牧、矿产、洋芋淀粉四大支柱产业,努力兴办农村五小经济实体(小林场、小牧场、小椒园、小鱼塘、小加工),继续走好种药、养畜、经商、开矿、办厂、劳务输转六条路子。

全面实施开放带动、结构调整、药材立县、水电强县、商贸活县、科技优先发展六大发展战略,大抓以水、电、路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以退耕还林(草)为主的生态环境建设,以转移农村劳动力为主的城镇体系和小康村建设,以培育市场体系为主的岷州商贸中心建设等四大建设。着力提升和培育药材、畜牧、洋芋淀粉、矿产、旅游等五大产业,加速建设“一河两线”经济增长带(一河是指洮河沿岸,两线是指212国道和306省道岷县过境段),加速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加速农业主导型向工商业主导型转变,努力实施农民增收、职工增收、财政增收三大目标,走出一条具有岷县特色的超常规、跨越式发展路子。当归

岷县有六大资源。一是药材资源。盛产当归,红芪、黄芪、党参、大黄、贝母等中药材238种,素有“当归之乡”、千年药乡“之称,尤以”岷归“驰名中外,被子欧洲人誉为”中国妇科人参“,岷县年种植当归、红芪、黄芪、党参等各种中药材20多万亩,是重点外贸产品。二是畜牧业资源。有集中连片草场面积219万亩,草丰水茂,无污染,发展畜牧业,开发畜产品条件得天独厚,年产牛羊皮15万张,年肉类总产量1.6万吨,其中尤以黑紫善羔羊和蕨麻猪闻名省内外.三是矿产资源。已探明金属非金属矿30种,矿点、矿化点40多个,其中金、锑、铅、锌、锰、花岗岩、汉白玉、大理石、硅石、泥炭等矿储藏量大,开发前景广阔。四是水力资源。境内有大小常年流水河22条,水能蕴藏量33.5万千瓦,其中黄河最大支流洮河流经岷县境内13个乡(镇)、83.5公里,沿洮河可开发梯级电站5座。五是农副产品资源。盛产洋芋、蚕豆、油料等农副产品和草莓、虫草、沙棘、蕨菜、蕨麻等野生”绿色食品”,开发前景十分可观。

岷县二郎山国家级森林公园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体,与城北玉女峰遥遥相对,山上三峰插天、绿树成荫。1935年、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突破“天险腊子口”两次到达岷县,召开了0中央西北局岷州会议,随后3000名岷州儿女参加红军。现园内建有“红军战役纪念塔”和“三千红军烈士纪念碑”,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基地。县城东部的沙金自然林区,总面积36万亩,有大小旅游景点20多处,怪石林立,溪水多色,令人流连忘返。

岷县文物殊多,古迹遍地,主要有“彩陶之乡”马家窑文化、寺洼文化、齐家文化等文化遗迹6处。明代建于县城的真武庙至今保存完好。岷县又称“花儿”故乡,在省内外颇有名气,是我国民间文化的一支奇葩,质扑敦厚,明快生动,每年花儿会期间,商贾云集,商贸活跃。被誉为中国“四大名砚”之一归一砚“闻名中外,1997年,甘肃省政府作为特殊礼物,赠给香港物别行政区政府珍藏。独具地方特色的”窗花“、版面填色、单色剪纸、彩色拼贴、下班衬影、书写绘画等民产艺术源远流长。岷县新旧八景尤为壮观,其中以“东坡晚照”,“岷山积翠”、”洮水流珠”、“叠藏长虹”、“金童古钟”、“狼渡牧野”、“山村药圃”、“碧波红莲”独具特色。工业生产项目:碳酸钙粉生产线,彩色绒面生产线,肥力高生物菌肥生产线,当归嫩肤水生产线,钢铝塑门窗生产线,岷肥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西北高原特有植物种类及沙棘油、当归油等系列产品项目,全营养颗粒高效有机肥生产线,新建蜂窝煤生产线,中药材抽氧真空包装生产线,150吨马铃薯金粉、60吨马铃薯膨化食品,山野菜加工生产项目,岷县腐植酸混合肥料厂。

电力建设项目:古城电站、清水电站、坎峰电站、冰桥湾电站建设,刘家浪至10KV线路改造,城关至南川送变电工程、城关至十里送变电工程,10KV及10KV以下农村电网改造工程,电网通信及调度自动化系统工程。

水利水保建设项目:修复西川灌区南北总干渠,梅川农业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洮河护岸河堤,迭藏河护岸河堤,电力提灌工程兼乡村供水工程,纳纳河、耳阳河河堤建设,集雨节灌工程,水平梯田建设,植被建设,沟道建设,节水灌溉工程,板达口至北门桥洮河护岸工程,岷山板达沟小流域综合治理,茶埠耳阳沟小流域治理,岷山朱家沟流域综合治理,梅川马厂沟流域治理。

矿产开发项目:碳化硅生产线,花岗岩板材,洮砚加工项目。

城市建设项目:城区重点防洪工程,城区污水工程,城区道路修建工程,头渠河防洪工程,城区上水工程,城区排水工程,城区垃圾处理工程,粮油市场排水硬化路面,农村小城镇建设。

农业建设项目:以当归为主的中药材重点支柱产业开发项目,以当归为主的支柱产业综合示范园区建设,洋芋产业化开发,当归产业化建设,红、黄芪产业化建设,岷县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建设专用型洋芋加工品种基地,洮河沿岸川台区日光温室蔬菜生产基地建设,千亩红、黄芪育苗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全国重点生态建设县,建立千亩农业科技综合示范区,种子工程。

林业建设项目:岷县封山育林建设,岷县造林育苗建设,森林旅游项目建设,岷县国营林场人工促进天然林更新建设,洮河流域林果园基地建设,岷县洮河流域生态公益林建设,岷县云杉瘿蚊及鼠害防治,岷县千亩优质种苗示范基地建设,岷县退耕还林(草)建设项目。

畜牧业建设项目:(1)草地生态体系建设:退耕还林,人工种草,退化草场综合治理,优质牧草草籽繁育基地建设,草地鼠虫病害综合防治项目,草地生态保障体系。(2)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项目:良种羊繁殖场,十里乡仔猪繁育场。(3)畜牧兽医站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乡兽医站拆迁(扩)重建设项目。(4)市场建设:畜产品专业市场。(5)商品基地建设:肉牛育肥基地建设,肥育羊基地建设,畜牧联营体建设项目,渔业基地建设。(6)饲料加工体系:配合饲料加工厂,草粉加工点。

交通建设项目:虎砖公路改建工程,梅堡公路改建工程,城马公路改建工程,闾新公路改建工程,徐合公路(茶埠至砖塔寨)改建。

卫生建设项目:卫八项目(银行贷款),卫支持项目(英国赠款),美国中华基金会赠款项目,省妇儿工委项目(母婴安全项目),岷县中医院综合楼建设项目。

文化建设项目:岷县综合影视大楼,岷县博物馆大楼,岷县秦剧团影池房屋维修,岷县文化馆儿童文化活动中心,岷县图书馆大楼。

广播电视建设项目:乡乡建成有线电视,城区有线电视传输网络改造,建成“岷县人民广播电台”。

教育建设项目:小学义务教育工程,初中义务教育工程。

技改项目:刘家浪电厂机组扩容改造,岷海制药有限责任公司,水泥生产线改扩建,印刷厂彩色胶印及电脑排版生产线,电石厂技术改造,岷县清真冷库扩建项目,畜产品公司制革生产线,综合汽修车间改造,岷县城区给水改造工程项目。

“陇上旱码头”岷州

奔腾不息的洮河之水孕育了勤劳善良的岷州儿女,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位于洮河之滨的“陇上旱码头”——甘肃岷县,凝聚着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灵性,积淀了博大精深、令世人赞叹的文化底蕴。

沧桑巨变,时代变迁,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生息的优秀岷州儿女,正在用自己的聪明智慧续写着同自然、同命运抗争的不朽篇章!用他们的汗水、双手弹奏出乡村变化的时代最强音!

岷县,历史悠久,地理位置特殊,自古就是“西控青海,南通巴蜀,东去三秦”的交通要道,有“茶马互市”的传统和“陇原旱码头”的美誉。

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交通便利,盛产238种中药材,素有“千年药乡”之称,尤以“岷归”闻名遐迩,是“中国当归之乡”、“中国花儿之乡”和“联合国民歌考察采录基地”。

近年来,岷县紧紧围绕稳定解决温饱进而向小康迈进这一目标,按照把岷县打造成木寨岭以南地区区域经济发展平台,建设成甘肃南部特色经济强县和商贸中心的战略构想,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全面提升药材、草畜、洋芋三大支柱产业,着力培育水电、矿产、旅游三大新兴产业,努力实施“产业富民、工业强县、城镇辐射、项目带动”四大战略,使全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较快发展。

《今日岷州》植根于岷县大地,开辟了不同的栏目,反映新时期的岷县变化,讴歌为岷县变化做出贡献的优秀人物,描绘岷县风土人情。作为代表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宣传岷县,让世人了解岷县,为岷县的经济文化的发展,尽绵薄之力!

关于八五后养牛,“农二代”的出路在哪里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