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牛场如何复盘 诸葛亮真那么厉害吗

养牛场如何复盘 诸葛亮真那么厉害吗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养牛场如何复盘这个问题,诸葛亮真那么厉害吗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从桌游“奥丁的盛宴”微看创业

从桌游“奥丁的盛宴”微看创业

(本篇文章阅读时间,大约需要15-20分钟,若玩过游戏或创业ing人士更会感同身受。)

提到约会,大多数人都会想到的是烛光晚餐、逛街、看电影等等温馨而惬意的场景,而我和Mr.Crab似乎达成了共识,每周末会去桌游一下,并非是狼人杀这类,更多是德系策略型游戏,例如农场主、奥丁的盛宴、布鲁日、波多黎各等等。在认识Crab之前,我是完全不识桌游的,更是对游戏毫无兴趣,而他第一次约会便带我去了桌游,说是我一定会喜欢的(也不知他哪儿来的莫名自信)。确实是一番不一样的世界。而且,可以完全让你解放思维,策略布局,游戏中的伙伴,可以是合作,也会是零和博弈,亦敌亦友,渐渐地,我发现这不是一场游戏了,更是人生,而每一次结束后,我们都会花1个多小时复盘,不时会惊叹,这游戏是源于生活,也是生活的折射。

Crab目前最喜欢的大概就是奥丁的盛宴(afeastofOdin),每次在去往桌游的路上,我会问,你今天想玩什么,不用想这个答案必定是奥丁,以至于桌游的老板称呼我们为“奥丁王”。但奥丁不属于多人类的毛线无脑式游戏,再加上有太多需要思考和计算布局的地方,所以受众群并不多。如果仅仅是看游戏道具的话,第一反应应该是“啊,这么多,会不会太复杂了!”在大概玩了这个游戏近一年下,体会也越来越深刻,有时跟Crab讨论其中的玩法,尝试不同的方式,并非沉浸游戏不可自拔,而是觉得值得回味的策略以及布局。我俩都属于喜欢思考并总结的人,且不会被游戏一时的输赢而影响心情,会探究分数高低的原因,试图发现规律与技巧,总觉得这一类的游戏还蛮适合创业者或者喜爱深度策略类型的人来探索的。特写篇文章,算是“年度剖析与汇总”啦,如果有同爱好的人,也算是个小小的推荐。

讲述的是维京人的日常生活。为了生存养活自己,上山挖矿、砍树,回家盖房子,养牛羊,扩张村子,或是进山打野兽弄几张毛皮,抑或是建一艘船,扬帆出海去捕鲸,再不然便是乘搭海盗船去抢劫。如果实在养活不下,维京人还会拉家带口的开拓岛屿或者殖民搬家。

7个回合行动,1-4位玩家皆可。每回合基本就是行动-繁殖-收获-喂养的循环。每位玩家有12个工人可支配(第一回合6人,此后每个行动解锁一人),本质上是工人摆放机制的游戏,通过工人实现刚刚讲述游戏背景的那些行为来实现收益。每位玩家都会有个部落版(上面一开始都是负分),结合部落版以及获取的其他分数包含职业卡、房屋、岛屿、移民、金钱等汇总分数,在游戏结束以分数最高者获胜。

将工人摆放在行动版图上,版图上有4列行动,每列行动从左向右分别需要1-4人执行,11类行动方式选择。第一类:盖房子;第二类:造船;第三类:打猎、陷阱、捕鲸;第四类:牛羊市场;第五类:普通集市;第六类:牛羊生产区域;第七类:生产资源转化;第八类:爬山挖资源与升级转化;第九类:商船贸易与战船抢劫;第十类:抢占岛屿;第十一类:打出职业与移民殖民。

关于详细游戏的玩法就不一一具体说明了,有很多种流派(移民流、牛羊大户、岛主、海盗、猎户等),可以按照自己的职业卡以及他人的行动来安排布局。那它与其他德系桌游又有什么区别特色呢?

在接触了数十款德系桌游后,总结下来,

(1)先手通吃,用于关键行动的数量少,往往先发可制人,也致使后手玩家常常处于行动获得收益较小乃至无收益的状态;

(2)卡牌combo的影响,导致一些技能很牛的卡牌直接可以影响游戏的胜负,有时游戏一开始,胜负已经决出一半了;

(3)随机性过大,运气成分占主导因素,牌与牌之间出现强度的失衡,且玩家路线过窄,似于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能去的往往只有第一人。

(1)没有固定的套路,60多种行动,一两百张职业卡可随意组搭,游戏过程千变万化,先手不一定优势,后手也不一定吃亏,比如山上采集行动(木头-石头-矿石-金钱),越是往后价值越高;

(2)容错率大大增加,不会因为你一时的行动错误影响全局,随时可以调整路线,甚至有时会“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庆幸感;

(3)资源并非越多越好,多不一定合适,那么就无法使用,恰到好处的资源需要合理的布局,比如你拿到的版图3*4可以填补很大面积,但空缺位置有阻挡物也不行,再或者起初抢占大量的木头,但如果未能转化使用最后也不计算分数;

(4)起始分数所有玩家都是负分,如果仅仅着眼于自身版图填充负分,那么最终的分数只能为零,想要创造更高的分数,必须着眼于全局;

(5)非常贴合现实,工人需要吃饭才可以进行下个回合的行动,吃饭只能为蔬菜和肉类,这些需要农业生产,而创造更大的经济收益需要依赖工业生产,在平衡这两大生产方式需要很多策略。

为何奥丁对于我们有如此大的吸引力,为何我觉得这款游戏很适合创业者或者喜爱深度策略思考的人来参与呢?

(1)关于从零起步的选择以及金钱的使用方式

奥丁这款游戏第一回合是没有钱的,但是整个游戏是需要金钱来提高效率,否则最终的分数寥寥无几。在游戏中,钱主要通过部落版或海岛版中的收入、以及行动版图中的工人行动来获取。相对来说,海岛版图中的收入效率要高于部落版图。而在行动版图中,除了可以在挖山行动中获得钱外,其他基本是按照每个工人只能获得一个银币的效率出现。钱币可以用来覆盖版图,一个钱币覆盖一个负分,但是如果用于覆盖负分,那么金钱就不能用于购买或流通,无法用它去赚取更多的收益了。比如你可以用金钱购买船只或移民这个创造的价值可能是覆盖5-10个负分。

创业过程中,从零起步,最关键的莫过于选择,从项目到产品到客户群到商业模式,每一步离不开选择,更离不开金钱的获取与使用。创业者的第一笔金钱收益或许来自于外部投资者融资,或许来自于产品的初次进入市场变现,那么对于这第一桶金该如何使用,让收益更大化是需要着重考虑的。比如这笔钱全部用于发放工资显然是不现实的,对于当下确实是满足一时,但是如果将金钱投放验证商业模式,不断升级产品及服务,这个所带来的价值可能是几何级的。

(2)风险与收益成正比

在奥丁这个游戏中,玩家可以购置房屋或岛屿来增加自己的粮食或金币。这两者购买时所需要的人力与资源不同,所获得的收益更是天壤地别。房屋是没有收入的,资源也较少,但是房屋本身的分值会高于其所带来的负分的,所以只要买就不会亏。然而岛屿有收入和资源,且收益非常高,但岛屿本身的分值都是低于它所带来的负分的。如果玩家无力填充它的负分,那么最终分数只减不增。

创业又何尝不是如此?一切商业的产生都是不断试错的过程,然而有的在试错中进化,有的在试错中成为了炮灰,我们总倾向于看那些呈现在聚光灯下的闪耀与财富。我们看到了雷军身价近千亿,看到了马云马化腾的辉煌,却不知这些收益与风险是并存的。在创业的起初,没有人会知道这个idea最终是一炮而红,还是无人问津;在创业的起初,多少个日夜的煎熬可能都是顶着没有薪水的支撑与质疑的言论;在创业的起初,所谓的allin不止指的是这个人的能力、思想、技术、金钱,还有ta的家庭、生活以及荣辱。想要后面所获得的高收益,必得先面对前面的“负分”,如果你无力填充这些“负分”,可能就会一败涂地。

(3)零和博弈还是双赢

奥丁这款游戏由于每个行动只能被执行一次,而最终分数最高者得胜,所以在他人获益的时候,意味着你是损失的,比如岛屿只有6个,当他人拿走一个,则你就没有这个岛的收益了。这样看起来便是个零和博弈。另外,挖山这个行动,由于从左向右获得(木头-石头-矿石-金钱),越到后面资源价值越高,这个就变成了谁先动谁就输,谁不动谁也输,都不动那就都输的状态。可是对于建造房屋的人此刻ta需要的是木头和石头,对于抢劫的人可能此刻就需要的是矿石,而对于购买牛羊的人需要是金钱,倘若在规划好也是可以实现双赢的。

创业这件事,也是非常类似的,如果你做的是红海项目,会被无数的人认为不过是在同样的品类中厮杀,早晚得被巨头压死,如果是蓝海项目,会被人认为你这没有被验证过的项目又如何获取关注以及产生价值,还有可能在摇篮中就被否决了。生怕你的蓝海项目影响了他的生存及发展。时代的发展会只需要一个垄断市场的行业么?推动时代进步的是创新,而创新就是已有元素的重新排列组合,新事物的出现是在挑战旧事物,让旧事物变得更好、更完善,不然又何以来的进步?那么,这是零和博弈还是双赢?

(题外话,工作职场中的人,有的人会选择下班后看看书或者运动一下,有些老板认为这是在占用工作时间,加班方是体现职场努力的唯一途径,这是场零和博弈么?无需阐释自己体会一下)

(4)及时止损很关键

奥丁这款游戏中,由于职业卡可以通过打3人的行动获得,不同的职业所获得的bonus亦不同,再加上由于你想做的行动可能会被他人占领,倘若与他人持续抗争一个位置,或者咬定最初的位置不变通并不是最佳方式。甚至有可能你一开始拿到的岛屿无法填满,岛屿上有负24分,倘若你一直扎根在这个上面可能无济于事,如果这时你转换去做殖民移民,每一个至少18分,最终逆转获得的收益可能远不止如此。毕竟最终比的是总分,不要计较路线,要学会变通,及时止损。

这里的止损像是“条条大道通罗马”,不要只盯着那一条道路。这句话或许除了适合创业者更适合大多数正生活的我们。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可能是为了自己更好的生活,为了家人,为了社会,为了世界,不论目的是哪个,不要把自己框定在一个位置。这两年我看到过有朋友因为另一半不合适但是时间太久了不愿感情割舍,看到过有人工作明明能力很强非常适合去更大的天地挑战,但是因为舍不得放下之前的付出,也看到过有人在一条路上走到黑,而那条黑道明明通往的是悬崖,却因为觉得付出了金钱和时间不愿更改道路。坚持和毅力确实是美德,但是固执和偏执却是推向地狱的魔鬼,适时要学会止损。

(5)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奥丁里,资源板块分为4种:黄红绿蓝,其中,黄红只能放在房屋里,而绿蓝可以放在所有的地方。越是大块的板块的获取效率要高于较小的板块,但是由于板块的摆放涉及拼图的情况,极易出现获取了一堆大的板块,却放不下的情况。所以,并非越大越好,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对创业而言,又何尝不是这样?创业者都希望创造一个伟大的项目,可以给世界所有人带来效益,可是就时间、精力、能力、资源、金钱来讲,并非越大越好,有时候小而美的项目,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6)着眼于全局整面而非一个点

奥丁这款游戏由于最终比的是总分,所以单个的分数并不会影响全局。之前我们都倾向于先把自己的部落板块图拼满,因为不想有负分,在这周玩的过程其中一个玩家Ryan从一开始放弃了部落板块图,拿了4块岛屿,通过岛屿上的资源与金币获取收益,最终赢了全局。当时给我的触动很大,因为我从来没有想过这种打法,总是循规蹈矩的通过部落板块图获得金币和资源再采取其他行动。然而岛屿获得的收益效率其实是更快的。

我想,关于着眼全局就不需要再展开了,每个人,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公司,不同的团队,不同的项目,全局观都是不一样的,只要解决是好的,不用拘泥在一个点上。

不知不觉,写了这么多,其实还是需要体验在这个过程当中方有更深的体会。不止是奥丁,包括其他策略类的譬如现代艺术、并购、香料之路等等,都会有很多的启发。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私聊,不论是桌游,还是创业,我都非常愿意,一同前行,一同发现美好。

经济学十大原理-为什么贸易可以使每个人的状况都变得更好

经济学十大原理-为什么贸易可以使每个人的状况都变得更好

   小记:上一次的作业提交,表达了需要系统性的开展写作,而且之前也一直想要学习经济学为自己审视世界运行的本质提供新的视角,所以从这周开始,就把在经济学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有趣内容进行复述,以做分享,也便于进行知识复盘。今后系统写作的内容打算目前初步框定在理财、读书拆解稿、写作技能习得性的练习这几个方面,到时候还会根据实际的精力分配情况进行增补、删减以及权重调整,希望能够逐渐能够达成质的跃迁。

敲黑板,入正题:

   在现行市场经济社会模式下,身处其中的我们大多都会认同这样一条经济学原理“贸易可以使每个人的状况都变得更好”,但对这一点深信不疑的我,却从没有考虑过这条原理的本质原因到底在哪儿,今天咱们就一起来进行一下剖析。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概念,那就是“经济学”,经济学并非简单的以金钱为圆心的数字游戏,而是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这里的稀缺资源指的是社会资源的有限性。

   因为资源的稀缺性(例如有限的时间、金钱、生产资料等),我们常常面临权衡取舍,好比周六下午,你有三个小时的空闲,你可以去看一场电影让自己放松一下,抑或去健身房挥洒汗水让自己离完美的体型更近一些。当你选择去看电影,你将不得不付出额外的电影票钱,同时你也无法出现在健身房,这些付出,我们可以看作是为了去看电影所放弃的东西,即机会成本。

   接下来我们看看贸易,在采集社会,物质并不丰裕,采集到的野果和狩猎得到的肉类仅够维持族群的基本生存所需。而农耕文明的出现,使得生活资料出现富余,以物易物的贸易形式因生活资料的富余应运而生,物物交换应当是贸易的1.0版本。随着后期货币的出现,贸易逐渐被定义为:买卖或交易行为的总和,通常是指以货币为媒介的一切交换活动或行为。

    相较于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贸易能够改变物品和服务在社会中的分布(互通有无),使我们在无需亲手创造而能够获得更多的物品或者服务,这种行为看起来具有天然的优越性和正确性,但如果贸易仅仅只是改变了社会成员生产出的物品和服务的分布,那我们大可以得出结论:如果把社会产出比做一个蛋糕,贸易只是改变了蛋糕的切分方式,却没能让蛋糕变得更大。这离“贸易能够使每个人的状况变得更好”这条规律相去甚远-毕竟蛋糕就那么大,有人拿的多就有人拿的少。所以这里头必有玄机,耐着性子读下去,相信你一定会感受到经济学的奇妙!

    要揭开这个玄机的面纱,先让我们建立起一个理想模型:

    这个模型是由农夫舒克和牧民贝塔构成的仅有他们两人的社会,他们两人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并且都生产土豆和牛肉。两人的生产效率不尽相同:农夫舒克生产1盎司牛肉需要花60分钟,而生产1盎司土豆需要花15分钟;牧民贝塔生产1盎司牛肉需要20分钟,而生产1盎司土豆只需要10分钟(1盎司约等于0.057斤)。且他们的生产不受到上述提到内容之外的任何因素的影响,假设他们每天工作8小时,那么他们的生产效率如下图所示:

    农夫舒克和牧民贝塔都有吃肉和吃土豆的双重消费需求,由于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他们不得不将每天的工作时间拆分开来,用于分别生产土豆和牛肉。如果舒克和贝塔将时间平均分配,用4个小时来生产牛肉、4个小时生产土豆,那么他们每天的生产成果将是农民舒克每天生产4盎司牛肉+16盎司土豆;牧民贝塔生产12盎司牛肉+24盎司土豆。

   但是有一天,聪明的牧民贝塔冒出个好主意,并与农夫舒克分享:

    牧民贝塔:我说兄弟,我有一个好主意,我有个办法能够让咱们各自获得更多的牛肉和土豆,过上更好的日子。你应该停下生产牛肉的活计,如果每天8小时都拿来生产土豆,你将能够产出32盎司土豆,如果你把其中的15盎司土豆给我,而我用5盎司牛肉拿来给你作为回报,这样你就将在每天能够获得5盎司牛肉和17盎司的土土豆,而不是现在的4盎司牛肉和16盎司土豆。这样你将会得到更多的这两种食物。

    农民舒克:这听起来是我确实是桩好买卖,但我想不到你为什么会提出这个建议,毕竟如果这样做我能获得更多好处,就不可能对你也有好处。

    牧民贝塔:不不不,这对我也有好处的,你看,我也会改变我的时间分配,每天用6小时养牛,而用2小时种土豆,这样我每天能生产18盎司牛肉和12盎司土豆。我给你5盎司牛肉交换来15盎司土豆之后,我每天可以得到13盎司牛肉和27盎司土豆,而不是现在的12盎司牛肉和24盎司土豆。因此咱俩在这场交易里都是赢家!

    农夫舒克:计算看起来没问题,可我搞不明白,这一笔交易为什么能使我们两个都从中获益呢?

    牧民贝塔:那是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做自己擅长的事情,由于专业化和贸易,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在不增加工作时间的情况下获得更多的课消费的牛肉和土豆。

    如上舒克和贝塔的贸易清单不知是否让你眼前一亮,但还有一个问题请你思考,为什么明明贝塔无论是生产牛肉还是土豆,都要比贝塔擅长,那么舒克怎么能够从事擅长的事情呢?毕竟舒克无论养牛还是种土豆都不如贝塔擅长。

    在经济学中,考察生产成本的一个方法是比较两个生产者所需的投入,在上述的案例指的就是生产同样数量土豆或牛肉所需投入的时间,在这方面,贝塔每小时能够生产6盎司土豆儿舒克每小时只能够生产4盎司土豆,这说明在生产土豆这件事情上,我们称牧民贝塔有绝对优势:如果生产者生产一种物品所需要的投入较少,就可以说该生产者在这种物品上有绝对优势。

    说完生产所需的投入,我们再来看一下生产者的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舒克生产1盎司牛肉需要投入60分钟,生产一盎司土豆需要投入15分钟,我们稍作换算,如果舒克把原本用来生产牛肉的1小时用来生产土豆,那么生产1盎司土豆的机会成本将是1/4盎司牛肉(15分钟所能生产的牛肉量),反之,舒克生产1盎司牛肉的机会成本将是4盎司土豆;贝塔生产1盎司牛肉需要投入20分钟,生产一盎司土豆需要投入10分钟,如果舒克把原本用来生产牛肉的1小时用来生产土豆,那么生产1盎司土豆的机会成本将是1/2盎司牛肉(10分钟所能生产的牛肉量),反之,贝塔生产1盎司牛肉的机会成本将是2盎司土豆。

    我们通常用“比较优势”来对生产者的机会成本进行比较:如果一个生产者在生产一种物品时,放弃了较少的其他物品,即生产这个物品的机会成本较少,我们就可以说这个生产者在生产该物品时有比较优势。

    比如,之前我们说到,舒克生产1盎司土豆的机会成本是1/4盎司牛肉,而贝塔生产1盎司土豆的机会成本是1/2盎司牛肉,这就不难看出,在生产土豆这件事情上,农民舒克又比牧民贝塔有比较优势。

    专业化和贸易的好处(让每个人变得更好)不是基于绝对优势,而是基于比较优势。当根据比较优势的结果(生产物品付出最少的机会成本)进行专门生产自己有比较优势的物品时,经济的总产量增加了,当经济的蛋糕变大可用于改善每个人的状况。

诸葛亮真那么厉害吗

诸葛亮真那么厉害吗

(公元181年)诸葛亮出生在徐州琅琊郡阳都县的一个官宦家庭。诸葛亮是汉司隶校尉诸葛丰后也。父圭,字君贡,汉末为太山都丞,父亲诸葛珪娶章氏为妻,生有三男两女。长子诸葛瑾,次子诸葛亮,幼子诸葛钧。在大哥之后,诸葛亮还有两个姐姐。诸葛亮的大哥诸葛瑾年轻时重点研究儒家经典,以孝顺而闻名。后来他避乱江东而被孙权重用,并逐步升迁到东吴的最高军事职务———大将军。诸葛亮的弟弟诸葛钧史书上记载甚少,只说他一直追随诸葛亮,后来当过蜀国的长水校尉。诸葛亮有一位堂弟,名叫诸葛诞。他在魏国出任军政要职,位极人臣。诸葛家族在这一时期,不仅仅英才辈出,而且他们在三个相互敌对的国家中都执掌权柄。这在中国历史上是极其罕见的。而他们中最耀眼的明星,无疑是诸葛亮。

诸葛亮的童年甚至于他的一生都是极其坎坷的。他很小时,父母亲就先后离开了人世。之后,他们兄妹几个被叔叔诸葛玄的好友刘表抚养成人。诸葛亮从小受到了系统的儒学训练。当这位青年学子17岁时决定自立,他在离襄阳城外不远的一个地方隐居起来,半耕半读。他居住在襄阳的隆中,读了许多书。首先他读过儒家著作。比如:《诗》、《书》、《礼记》、《春秋》等。其次,他还读过兵家的书,如《左传》、《战国策》、《孙子兵法》等。特别是诸葛亮著名的八阵图,更是研习前人的军事著作后演化而来的。诸葛亮只是吸取这些学说的营养,却不盲目迷信这些学说。他曾经这样评价诸子百家:“老子长于养性,不可以临危难;商鞅长于理法,不可以从教化;苏、张长于驰辞,不可以结盟誓。”

据史书记载,诸葛亮在荆州结交了一批志同道合的知识分子,有襄阳著名的学术领袖、大师级的人物庞德公、大学者司马徽和黄承彦。其中特别是黄承彦很欣赏诸葛亮的人品和学识。有一天他突然对诸葛亮说,我有一位丑女儿,头发黄、脸上黑,不过她的才干倒是与你相配。诸葛亮听后居然同意了这门婚事。可能她确实不算漂亮,但是诸葛亮择妻看重的是她的才干,而不是她的外貌。这正是诸葛亮的人品与众不同的地方。所以人们评价诸葛亮说他性情“高逸超群”。据传说,他们夫妇婚后的生活很幸福。诸葛亮随刘备出山后,一直南征北战,黄月英在家里辛勤操持家务,抚养孩子成长。传说这位女士还绝顶聪明,她发明了一个会磨面的木头机械人,后来,诸葛亮的“木牛流马”就是在黄月英的帮助下发明的。尽管黄月英既聪明又贤惠,但她毕竟长得有点难看。古往今来,总有不少人替诸葛亮感到遗憾。不过,在黄月英的家乡湖北襄樊,当地人为这位才女修建的庙宇里,她可一点也不难看,当地还有关于她的动人故事。

尽管荆州境内卧虎藏龙,但荆州牧刘表却从来没有看出诸葛亮是个人才。可能在他的眼里,诸葛亮只是好友诸葛玄那个可怜的侄儿。即使他听说庞德公这样的德高望重者都称诸葛亮为“卧龙”,他也不会相信。毕竟,那需要眼光。《三国志》作者陈寿评价刘表是“外宽内忌,好谋无决。有才而不能用,闻善而不能纳”。这就是为什么荆州境内人才济济,而刘表却无所建树的重要原因。

古往今来,一直有很多人不明白,诸葛亮为什么不去投奔曹操?在政治上,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拥有政治优势。在实力上,他统一了北方,兵多将广、钱粮充足。在个人能力上,他堪称雄才大略,当时的政治家无人与他相比。特别是在对待人才方面,曹操求贤若渴,三次颁布“求贤令”,广纳天下贤才。

历史上的曹操是一个有着双重面孔的人,性格很复杂。起初,他有匡扶汉室的志向与抱负,后来他又有取而代之的想法,并最终做到了这一点。曹操在看到民众因战乱而流离失所时,他会伤心落泪,并出台政策招抚流民,恢复生产、安定社会。但是他也会因为父亲之死而迁怒他人,大肆屠杀几十万无辜百姓。对待人才方面,他既可以连袜子也来不及穿就跑出去欢迎人才来访,也会因一些小事而翻脸无情,杀害跟随自己多年的老朋友。诸葛亮是绝对不会喜欢曹操的。这与他的政治理念有密切关系。史书上历来把曹操与王莽并称,可见其人品的低下。对这种人,诸葛亮只想除之而后快,而绝对不可能为曹操效力。

诸葛亮为什么不去投奔孙权呢?史书上记载,赤壁大战前,刘备派诸葛亮去东吴说服孙权联合抗曹。当时东吴的大臣张昭想留下诸葛亮,被他婉言谢绝。后来有人问起其中的原因。诸葛亮说:“孙权当然是人中豪杰,但是我看以他的度量,他有可能会对我很好,但不会对我言听计从。所以我不能留下。”这是诸葛亮已经投靠刘备以后的事。退一万步说,即使孙权能对诸葛亮言听计从,他也不会背叛刘备而依附孙权。

诸葛亮后来在他著名的《诫子书》中有一句千古流传的名言:“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可是,一个人胸怀雄心壮志,而又报效无门的时候,要真正做到“淡泊、宁静”是很难的。诸葛亮于夜深人静的时候“抱膝长啸”,可见他也很难做到这一点。不过,从这件事可以看出,诸葛亮也是一个有着喜怒哀乐的普通人,而不是《三国演义》中所描绘的那个半人半神的超人。

关于“三顾茅庐”的故事,《三国演义》写得非常精彩。在最终见到诸葛亮之前,小说作了长长的铺垫。说刘备如何带着关羽和张飞二人,如何在一个风雪交加的日子去拜访;又如何一次二次没有见到诸葛亮而只见到他的朋友和他的家人;第三次去诸葛亮又如何小睡片刻而让刘、关、张三人等了老半天才见上面等等。这些编撰的故事除了渲染刘备的礼贤下士之外,还有一个目的就是为了“众星捧月”般一步步推出神仙人物诸葛亮来。但在权威的历史书《三国志》中,上述内容都没有记载,关于这一段,书中只有五个字“凡三往,乃见”。所以后人评价《三国志》:惜墨如金、过于简略。

见到诸葛亮之后,《三国演义》又对这位主角进行了一番外貌描述:头戴纶巾,身披鹤氅,手持羽扇,有时坐一辆四轮小车。生活在明代的《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距离三国时期已有一千多年,他的描述有何依据呢?晋朝的裴启在他所写的一本名叫《语林》的书中,记载了诸葛亮外貌。书中说,诸葛亮和司马懿在五丈原对峙时,司马懿曾经派人偷偷地观察过诸葛亮。那人报告说,诸葛亮坐一辆未加装饰的小车,头戴葛布做的头巾,手持白羽扇,指挥三军。司马懿听后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真名士也!这是魏晋南北朝的文献中对诸葛亮外貌特征惟一的记载。它可能就是罗贯中塑造诸葛亮外貌特征的依据。

还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三国演义》中老把张飞描写成为一个性情暴躁,不通文墨的大老粗。其实这与历史有很大的出入。史书记载说张飞是一个富家子弟,字写得很好,平生还有一大嗜好,就是爱画美女。当然,他的武艺也很好。

《三国演义》中说,诸葛亮跟随刘备出山后,刘备以对待老师的礼节对待诸葛亮,还任命他为军师。后来曹操大军南下征讨荆州,诸葛亮首次指挥刘备军队就取得“火烧博望坡”的胜利,继而又取得“火烧新野”的胜利。可惜,历史完全不是如此。诸葛亮出山后,史书上并没有记载刘备任命他为军师。实际上,那时军队里也没有这样的职务。刘备驻扎新野,自己尚且寄人篱下,哪能给诸葛亮什么样的官职呢?他只是作为一个宾客,为刘备参谋军事而已。诸葛亮真正开始有职务,是在赤壁大战以后,刘备逐渐夺取了荆州的一些地盘,自己做了荆州牧以后,才任命诸葛亮做了个“军师中郎将”。而在此之前,他根本没有任何职务,不可能指挥刘备的军队,也就更谈不上什么“火烧博望坡”和“火烧新野”了。

据史书记载,即便是赤壁大战后长达十年的时间里,诸葛亮也从未指挥过任何一场战斗、率领过任何一支军队。诸葛亮之所以伟大,并非一开始就被委以重任,然后一帆风顺、捷报频传。恰恰相反,在此后的十多年时间里,他一直从事一些并不显眼的基层工作,而且把它们做得很好,用自己出色的工作来赢得刘备和大家的尊重,最终担负起蜀国丞相的重要职务。

诸葛亮出使东吴结盟是顺理成章的,因为刘备帐下确实没什么文臣,还有就是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正效力于东吴。三国演义中写到诸葛亮一到东吴就遭到东吴以张昭为首的众谋士刁难,但是历史上不是这样的,张昭已经是当世名士没有必要和一个初出茅庐的小子争得面红耳赤,还有就是智激周瑜,三国演义中把周瑜描写成为一个嫉妒心强、心胸狭窄的人,这是多么不公平的,而历史上对周瑜的评价是心胸宽阔、气度不凡。还有就是当时候称:曲有误周郎顾,可见周瑜是一个能善于助人的人!还有就是周瑜本来就是主战派更本不需要诸葛亮的刺激。

据史书记载,诸葛亮在完成与东吴的结盟后就立即返回了,而不是三国演义中写到的滞留在东吴与周瑜共破曹操,就更加不会有“草船借箭”“借东风”等故事的发生了。赤壁之战曹操大败孙刘联军并没有追击,当然也不会有华容道等故事了。曹操退却后周瑜攻取了荆洲的战略要地江夏、南郡、刘备则率军攻取了江陵、武陵、长沙、桂阳、零陵。曹军则继续保有襄阳,刘备夺取了五郡之后封诸葛亮为军师中郎将管理五郡税务征收工作,此后刘备从东吴借来了南郡,以图西川。刘备夺取西川后又封诸葛亮为军师将军负责西川的政物工作。

公元222年刘备建立蜀国封诸葛亮为丞相。公元223年蜀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武乡侯,领益州牧。他励精图治,赏罚严明,推行屯田政策,并改善西南各族与蜀汉的关系,有利于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诸葛亮还修补了与东吴的关系,而在东吴给蜀国的和书中并没有称颂后主刘禅的文字一般来说都应该有的这说明当时的蜀国诸葛亮的权利!蜀国放弃了自己国家一半的土地(荆洲)这需要承受的压力!可见诸葛亮当时在蜀国中的权利!

修补与东吴的关系后可以放心平定南方叛乱。公元225年诸葛亮率军平叛,三国演义中写到诸葛亮率领50万大军南征是不现实的蜀国人口不过几百万不可能出动数量如此巨大的军队。再者云贵都是交通相当不便利的地区,要供应50万军队粮草简直是天方夜谈,历史上诸葛亮只率领了2万人南征。

三国演义中写到诸葛亮对蛮王孟获七擒七纵这是不可能的,即使要收服人心但这未免伤亡太大在那个冷兵器的时代杀敌一万自损三千已经是很了不起的了,不可能为了一个人拿2万士兵的生命做赌注,历史学界的认为是,诸葛亮大军所向披靡一路攻城掠地一路打破孟获七个城池,这对于蜀军是相对简单的蜀军拥有当时最先进的武器冲车投石车等,要攻破孟获的木头竹子所筑的城池是相对简单的可能其中有一两次抓到了孟获放了也是可以理解的。最后孟获投降南方平定,诸葛亮没有按照演义中所说让孟获永镇南帮,而是把孟获和支持过叛乱的士绅调入成都。

南方平定诸葛亮可以安心北伐了但后人对只出祁山不采纳魏延的出子午谷一直就有质疑出子午谷是一个好计策但长安城池坚固不是一支小队伍能够打破的即使打破长安魏国援军可以马上到达。而蜀军是不可能马上到达的到那时攻破长安的蜀军必死无疑诸葛亮不想拿一员大将来冒险,在大将相继谢逝的蜀国这是肯定的。出祁山则可攻取关中平原以补充蜀国的实力退可谨守汉中可以说没有多大的危险性。

就在诸葛亮捷报频传的时候在天水等城池遇到了阻击牵制了大军主力,魏国这个时候援军到达,诸葛亮派出了马谡守备街亭以拖延魏国援军。演义中说马谡是带领了10万大军去守街亭,但历史上诸葛亮只派出了3万人去守街亭,在主力被牵制的时候这已经是诸葛亮能派出的最大数量的军队!诸葛亮所叮嘱的当道扎营不是没有道理的街亭城建在一个小山丘之上易守难攻。天然的地质裂层尤如城墙般,但马谡为什么选择了不驻扎在城里而选择了山上呢!原因可能是地质裂层出现了多处破漏,魏军很容易从这些地方攻破,而蜀军没有时间去修补,所以马谡就在山上扎营。蜀军是以步兵为主多为弩兵从山上更容易射击!但魏将张颌采取了围而不攻导致了蜀军军心涣散大败而回。有很多人为马谡鸣不平说胜败乃兵家常事,那我们就看看马谡做了什么!史料上记载在遭到张颌包围时马谡竟抛弃军队独自逃跑,这已经违背了一个军人基本素质,可能不杀他嘛?演义中写到街亭失守后就上演了让后世称颂的“空城计”不过这在历史上是没有的,原因很简单魏军没有追击并且指挥魏国军队的不是司马懿而是张颌!

在第五次北伐诸葛亮才和司马懿对阵,两军对峙一直没有交战,蜀军主动后撤以诱魏军而老道的司马懿没有追击,而是远远的尾随蜀军,这时司马懿的部将在也忍不住了,强烈要求司马懿交战司马懿才与蜀军决战,后魏军大败,而回蜀军因粮草不继而撤退,这就是诸葛亮和司马懿第一次交手!

诸葛亮六次北伐都是敢于寻找魏军主力作战,以步兵为主的军队去寻找以骑兵为主的军队作战这是不可想象的!原因就是诸葛亮的阵法与诸葛亮发明的诸葛连弩,诸葛连弩就是为了克制骑兵而研制的,就像今天的机枪扫射一样威力可想而知!魏大将张颌就是命丧于诸葛连弩之下。可惜如今已经失传了。八阵图也早已失传!

公元234年,诸葛亮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葬于定军山(今陕西勉县东南)。

诸葛亮的一生共两个二十七年。公元207年以前的二十七年,是他修身养性立志用世的准备阶段。他学有所成后没有北走曹操,也没有南归孙权,而是辅佐了“名微众寡”的刘备,这固然有客观原田,但也并非出于偶然。他之所以要选择兴复汉室的道路,说明他是一个维护封建纲常、崇尚儒家忠义道德的正统思想家。公元207年到234年的二十七年,是谙葛亮尽忠蜀汉的阶段。无论先主、后主都非常信任他。他没有恪守儒家教条,他尊王而不攘夷,进兵南中,和抚夷越,在三国中执行了最好的民族政策。他明法、正身、和吴、治军,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私奉献精神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他的忠公体国精神,生前就深受蜀人爱戴,死后更长期受到后人的敬仰,已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份遗产。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