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养牛业的概况?美国经济区的发展概况

国外养牛业的概况?美国经济区的发展概况

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国外养牛业的概况和美国经济区的发展概况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国外养牛业的概况以及美国经济区的发展概况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印度尼西亚是世界最大的什么农业

印度尼西亚是世界最大的什么农业

印度尼西亚是世界最大的群岛国家,河流众多而短小,渔业资源丰富。它也是世界上农业最大的国家。下面由我为大家介绍世界上农业最大的国家,希望能帮到你。

农业最大的国家——印度尼西亚

全球咖啡种植面积最大——印度尼西亚

印尼咖啡种植面积为全球最大,但由于咖啡生产效率低,导致印尼咖啡产量在巴西和越南之后,仅居世界第三位。日前印尼咖啡加工与出口企业协会总主席伊尔凡表示,印尼咖啡种植面积达130万公顷,大大多于巴西(65万公顷)、越南(42万公顷)等主要种植国,但每公顷产量仅760公斤,比巴西(每公顷6—7吨)和越南(每公顷3—4吨)低了很多,极大影响了印尼咖啡产量。他表示,印尼咖啡生产潜力十分巨大,如能将每公顷产量提高至2吨以上,印尼有望超越越南和巴西,成为全球最大咖啡生产国。印尼农业部农园种植总司专家赫利表示,目前印尼政府仍苦于难以提高咖啡的生产能力,主要是很多咖啡树树龄较长,农业部提议通过种植新咖啡树提高产量。印尼主要生产罗布斯塔和阿拉比卡咖啡,罗布斯塔咖啡较受国内市场欢迎,阿拉比卡咖啡受国外市场青睐。据印尼农业部统计,印尼全国约有95.5万公顷种植园仍在生产,其中76万公顷用以培植罗布斯塔咖啡,19.5万公顷用于培植阿拉比卡咖啡。约92%的咖啡产量来自于个体种植咖啡农户,仅8%来自于国营农园。印尼共有190万农户以种植咖啡为生,2012年产量达74.8万吨,分别为14.8万吨阿拉比卡咖啡和60万吨罗布斯塔咖啡。

印度尼西亚的农业概况

印度尼西亚是世界第2大棕榈油生产和出口国,对世界植物油市场价格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农业历来在印度尼西亚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随着全国经济全面发展,政府对农业的支持力度逐步增强,农产品供应与需求形势不断好转。

1基本情况

印度尼西亚是东南亚地区面积最广、人口最多的群岛国家,属于热带气候,包括石油、矿藏、木材和农产品在内的自然资源非常丰富。2006年,全国人口为2.22亿,名列世界第4,其中近80%居住在爪哇和苏门答腊这2个岛上;88%的人信仰伊斯兰教;中高收入人群约为3300万,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5%。通用货币是卢比。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2006年和2007年分别达到5.5%和6.1%。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法律体系不完善、基础设施缺乏、腐败盛行等。2006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1641美元;失业率为13%;人均支出384美元,其中53%用于食品消费。

农业一直在国内经济结构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30年前曾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5%。目前,农业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5%,农业劳动力占全国劳动力总量的45%。由于农场规模较小,农业生产属于劳动力密集型。

印度尼西亚是世界第2大棕榈油生产国和出口国,对世界油籽价格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主要的农作物和农产品有:水稻、玉米、棕榈油、大豆、干椰子肉、橡胶、以及木薯。

全国现有约4700个大中型食品加工厂和77200个小型食品加工厂,食品加工业职工约为300万人,产值2005年为239亿美元;大中型食品加工厂约占全国食品加工职工总量的25%,占全国食品加工总产值的85%。食品支出约占公民总支出的53%。

2农业政策

印度尼西亚农业政策的基本目标是: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粮食自给率,以及稳定国家经济。为了实现上述目标,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政府一直向农民提供多种农用物资(如:粮食作物种子和肥料)补贴、浇灌工程信贷等。政府还通过国家粮食后勤局(BULOG),对包括大米在内的基本食品实施严格控制。国家粮食后勤局负责确定大米等主要粮食的支持价格,进行干预性收购或销售,并且负责大米的进出口、储备和供应。2003年1月,国家粮食后勤局改名为“国家贸易公司”,接受财政部的监督,但基本职责不变。

为了遵循世界贸易组织的相关规定,政府从1998年开始允许私营企业进口小麦,从而解除了国家粮食后勤局对小麦进口的控制。目前,私营企业可以自主进口小麦、大豆、玉米和糖。

3.粮油供需

3.1大米

大米是最主要的食用粮食,也是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年均水稻种植面积达到近1200万顷,占全部作物种植面积的50%以上。90%的水稻田具有浇灌设施。

由于水资源管理水平较低、灌溉设施较差、以及生产成本不断增加,大米生产增长速度较慢,长期以来不能满足消费需求。阻碍大米生产的最大原因,是农民拥有的土地面积非常小(人均不足0.5hm2)。为了鼓励大米生产,政府采取了多项措施,例如提供特殊贷款,增加肥料和种子补贴,扩大种植面积等。

政府通过国家粮食后勤局(Bulog)储备约占国内消费总量5%的大米,向军队和偏远地区的民事人员提供大米口粮,在全国性灾难中提供援助,并且在必要时从事市场运作以稳定价格。国家粮食后勤局还继续实施“穷人大米补贴计划”,以保证国内每个贫困家庭每个月能够购买20kg价格为1000卢比/公斤的大米。2007年,国家粮食后勤局计划收购150万吨国产大米,收购价格为4000卢比/kg,相当于438美元/t;大米进口关税为450000卢比(49.3美元)/t。

过去5年中,年均大米产量为3370万吨,进口为180万吨,消费为3600万吨。2007年,水稻收获面积约为1160万公顷,稻谷单产约为4.5t/hm2,稻谷产量为5270万吨,大米产量为3400万吨,大米进口为160万吨,国内大米消费为3600万吨,年终大米库存为240万吨。

3.2小麦与面粉加工

由于经济稳定增长和收入不断提高,国内小麦消费量不断增长,2006年人均小麦消费量约为17kg。印度尼西亚不种植小麦,所需小麦全部依靠进口,主要来自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印度等国。在过去5a中,小麦进口年均为480万吨。2007/08年度,小麦进口估计为546万吨,国内消费为520万吨,年终库存为104万吨。目前,小麦进口关税为零,但是小麦面粉进口关税则为5%。

2007年,全国小麦面粉加工能力为20300t/d,加工能力实际利用率约为74%;小麦面粉产量为360万吨,比上年增长10%;小麦面粉进口为73万吨,比上年增长46%;小麦面粉消费总量的60%用于生产面条,30%用于生产面包和点心,10%用于家庭。小麦面粉分为3个等级,即高蛋白面粉(蛋白含量超过12%)、中蛋白面粉(蛋白含量为10%~11%)和低蛋白面粉(蛋白含量为8%~9%)。高蛋白面粉约占面粉总产量的75%,主要用于生产方便面和烘焙食品。2007年3月,小麦面粉批发价为93000-104000卢比/25kg,即相当于407~455.6美元/t。

全国小麦加工业主要由4家面粉公司所支配,这4家公司的年面粉产量约为300万吨,面粉提取率为70%~74%。全国最大的面粉公司是PTBogasari面粉公司,隶属于该国食品加工业巨头之一Indofood集团。PTBogasari面粉公司占据全国小麦面粉市场的70%,拥有2个面粉加工厂,分别位于雅加达和泗水。位于雅加达的面粉加工厂占地面积达到33hm2,是世界上最大的面粉加工厂;位于泗水的面粉加工厂占地面积为13hm2。这2个面粉加工厂的日均加工能力分别为10000t和5900t。第2大面粉公司是PTBerdikariSariUtama面粉公司,该公司拥有1家面粉加工厂,位于苏拉威西岛,日均加工能力为2900t,占据全国小麦面粉市场的8.5%。另外2个面粉公司分别为PTPanganmasIntipersada面粉公司和PTSribogaRaturaya面粉公司,日均加工能力分别为1000t和1500t,市场占有率分别为5%。

3.3玉米与饲料

玉米是第2大粮食作物,也是最主要的饲料生产原料。全国玉米消费总量的50%用于生产饲料,其余用于生产食品。由于政府强调自给,国内玉米种植面积逐年增加,玉米进口量现已减少50%。进口玉米主要用于生产鸡饲料;玉米进口关税为5%。过去5年中,年均玉米产量为620万吨,进口为110万吨,消费量为730万吨;2007/08年度,玉米收获面积约为340万公顷,单产为3.6t/hm2,产量为690万吨,进口为120万吨,国内消费为795万吨(其中饲用消费为405万吨),年终库存为60万吨。

家畜业主要由养鸡业和养牛业组成。2007年,禽肉产量约为122万吨,牛肉产量约为43万吨,猪肉产量约为18万吨,羊肉产量约为5万吨。过去5年中,牛肉消费量年均增长率为7%。

全国现有39家饲料加工公司,其中6家特大型公司占据全国饲料总产量的80%。2007年,混合饲料生产能力为1150万吨,实际产量约为783万吨;饲料生产原料包括405万吨玉米,5万吨小麦,以及218万吨蛋白粕。全国饲料消费总量的约78%用于养鸡,8%用于养猪,7%用于养鱼,其余则用于饲养牛和羊。饲料约占禽肉生产成本的60%。

3.4油籽业

国产油籽主要包括:棕榈仁、椰子仁、大豆和花生,其中棕榈仁和椰子仁产量在世界上名列前茅。2007年,棕榈仁产量为480万吨,出口为11万吨;椰子仁产量为150万吨,出口为4万吨;大豆产量为78万吨,进口为160万吨;花生产量为115万吨,进口为17万吨。

印度尼西亚对大豆的需求一直比较强劲。国内所有阶层的消费者都将豆制品当作摄取蛋白质的主要来源。政府制定了到2007年实现大豆自给的奋斗目标。由于气候不适合、生产成本高、种子质量低等原因,国内大豆产量始终难以提高,导致政府目标难以实现。国产大豆仅占国内消费总量的三分之一,其余所需大豆则依靠进口,其中90%以上来自美国。棕榈油产量和出口量近年来达到历史最高水平。2007年,棕榈油产量为1710万吨,出口为1100万吨,国内消费为629万吨,年终库存为110万吨。棕榈油国内消费过去主要用作烹饪油;由于政府近年来鼓励发展生物柴油,用于生产生物柴油的棕榈油消费量2007年达到200万吨,分别比2006年和2005年增长1倍和3倍。棕榈油出口主要销往中国、印度、欧盟等。

2007年,棕榈仁油产量为199万吨,国内消费为75万吨,出口为125万吨(主要销往欧盟、印度、中国等),年终库存为10万吨;椰子油产量为90万吨,国内消费量为40万吨,出口为50万吨(主要销往欧盟、中国、马来西亚和印度),年终库存为2万吨。

印度尼西亚农业发展的特点

印度尼西亚农业发展的最主要特点是比较成功地改造了殖民地农业,实现了粮食自给。16世纪末,荷兰殖民者入侵,并于1800年成立殖民政府,实行“强迫种植制度”,迫使农民用最好的土地种植殖民政府指定的农作物,当时主要是咖啡、甘蔗、茶、烟草、胡椒等,并规定这类作物的种植面积至少占耕地总面积的1/5以上,实际上远高于此数。印度尼西亚成了向欧洲国家提供热带经济作物产品的基地。1870年,荷兰实行新殖民政策,废除上述制度,为外国资本到印度尼西亚经营大种植园提供方便条件,贫穷的农民为种植园提供了廉价劳动力,使外资经营的种植园不断扩展。殖民地经济结构破坏了原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严重影响粮食生产,国家经济依附于世界市场。

1945年独立时,印度尼西亚经济基础薄弱,结构不合理,生产技术落后,农业发展缓慢。60年代末以来,政府采取引进国外资本和技术,鼓励国内外私人资本投资,积极开发自然资源和扩大对外贸易等措施,经济得以迅速发展,也促使农业较快发展。在“一五”计划时期,建设重点是农业、林业和水利;“二五”时期重视民间种植园发展,曾制定一个种植园十年规划;“三五”时期,一方面大力发展水稻生产,一方面积极发展畜牧业,主要是养鸡业,从而使畜牧业的年均增长率由“一五”时期的1.63%增加到5.5%;同时,民间种植园的年均增长率由“一五”时期的0.52%提高到4.5%;此后印度尼西亚进一步扩大稻米自给率,同时力求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

如今,印度尼西亚农业已取得明显进展,食品已由过去严重匮乏变为自给有余。谷物自给率在90%以上。从前主粮大米大量依靠进口,自80年代中期起已完全自给;由于气候不宜种植小麦,面粉尚依赖进口。蔬菜和水果均有出口;热带经济作物产品继续大量出口,换取外汇。畜产品消费量近年增加很快,如国内肉类消费量从1969年的31.1万吨上升到1994年的148.3万吨,增加近4倍;蛋从2.6万吨增至50.9万吨,增加19倍;奶从17.7万吨增至89.5万吨,增加5倍。由于畜禽生产从80年代起迅猛发展,已从过去严重供不应求而做到基本满足要求。1994年,人均谷物消费225公斤,肉类9公斤,水产品从1989年的15.5公斤增加到18.5公斤。每人摄入热量2561卡路里,蛋白质摄入量为56克。

猜你喜欢:

1.农业公司简介范文

2.农业创业政策

3.农业公司概况介绍范文

4.有关农业生产的谚语大全

5.农产品电商平台的广告词

美国经济区的发展概况

美国经济区的发展概况

美国已成为世界上农业地域专门化高度发达的国家,专门化所形成的大农业区(带)主要有九个:

(一)乳酪带包括东北部和滨湖各州。位置偏北,属大陆性温带针叶林气候,土壤比较贫瘠。在这种条件下,不适宜种植谷物,但却十分有利于牧草的生长,适宜发展畜牧业。这里接近工业区,约集中了全国1/2的城市人口,是一个巨大的牛奶和乳制品的消费市场。加之,来自西欧和北欧的移民,他们有饲养奶牛和种植牧草的传统经验与技术。因而该区逐渐发展成为围绕以牛奶生产为中心的牧草乳酪专业化生产地区,主要经营不便远途运输的集约化的农畜产品的生产。

(二)玉米带该区位于牧草乳酪区以南,在北纬40°~45°之间,主要包括衣阿华、伊利诺斯、印第安纳等州。这里地势低平,肥沃的草原黑钙土,土层深厚,春夏两季气温高,湿度大,年降水量为520~650毫米。这种自然条件极有利于玉米的生长发育。目前这里生产的玉米已占全国玉米总产量的3/4,并且已经成为世界上著名的玉米专业化地带。除种植玉米外,还轮种有牧草与麦类。近年来轮种大豆的愈来愈多,以致成了全国的大豆盛产区。利用这些农产品作为精饲料,饲养猪和肉牛,形成一种农牧结合方式。此带虽以玉米为基础,但其商业意义最大的是养畜业。因而玉米带又常称为玉米和肉畜带或玉米大豆带。

(三)小麦带位于中部平原的西部(大平原),主要包括南、北达种他、蒙大拿、堪萨斯、俄克拉何马等五州。这里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冬季较长而严寒。北部适宜春小麦的生长,南部则可栽种冬小麦。本区属半干旱区,年降水量350~650毫米,且大部分集中在作物生长期的4~8月,秋季气候干燥,对谷物收获有利。除主要种植小麦外,也同牧草等轮种,附近又有天然牧场,故亦常同饲养菜牛相结合。利用铁路和方便的水运条件,本区所产谷物常常运销到较远的东部工业区和沿海一带。

(四)棉花带位于美国东南部。东起大西洋沿岸,西至得克萨斯州的东部,是历史上有名的老棉区。该区夏季平均气温26~27℃以上,春夏两季多降水,秋季则较干燥,对于棉花的生长、成熟和收获都十分有利,因而长期为美国棉花的集中产区。但是20世纪以来,由于技术的进步和南部土壤的侵蚀以及虫害的蔓延,老棉花带发生很大变化。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棉花带逐渐崩溃,并且向西推进,形成了一些新棉区。而这里原有的农业则趋向多样化发展,开始向以畜牧业为主的多部门农业演化。目前,美国的棉花产区大致可分为三带:东部带,包括亚拉巴马、佐治亚和南、北卡罗来纳州。二战前这里曾占全国棉花总产量的1/4以上,如今大片棉田已改种大豆和牧草,养牛和养鸡业十分发达,并成为“肉鸡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部带,即密西西比河下游和三角洲农业区,其中以密西西比州的棉花产量为最多,目前水稻和甘蔗生产发展很快。西部带,包括西部平原的两个州,其中有灌溉条件的得克萨斯州是全国棉田面积最大、产量最多的一个州,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该带的肉牛饲养和高粱的种植发展较为迅速。美国的老棉花带目前虽已分散,不再呈连续的带状分布,但是,由于这里的社会经济,尤其是农业方面仍存在着许多共性,如自然环境的破坏、生产力水平较低以及人口中黑人比重较大等,因此人们仍然称这一地带为棉花带。目前美国棉花重点分布区已移向西部,产量的70%集中在得克萨斯、新墨西哥、亚利桑那和加利福尼亚等四个州。

(五)山地放牧和灌溉农业区以落基山为主的美国广大的西部高原、山地面积约占全国1/3以上,土地贫瘠,气候干旱。由于水源缺乏,地广人稀,因而利用天然牧场发展成为粗放的专业化放牧区。其北部是季节性牧区,主要作物有小麦、豆类和甜菜;南部则为常年放牧区。战后以来,这里很快发展为高度集约比的灌溉性农业区,种植棉花和其他作物。亚利桑那州灌溉区棉花单产高出全国平均单产的一倍左右。

(六)太平洋沿岸北部小麦和林牧业区位于北纬40°以北,冬季气候温和多雨,最冷月也在0℃以上,年降水量多达1000毫米。这里的山区开发比较晚,宜发展林、牧业;河谷地带则种植小麦以及温带水果。

(七)太平洋沿岸南部水果、蔬菜和灌溉农业区这里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属地中海式气候区。发展灌溉农业,大量生产蔬菜、葡萄、水果,供应全国各地。加利福尼亚州商品菜产量占全国1/3以上。

(八)混合农业带(即综合农业经营区或烟草与综合农业经营区)位于玉米带以南和棉花带以北,这里主要种植有小麦、玉米和烟草等。

(九)亚热带作物区位于墨西哥湾沿岸,这里气候终年高温多雨,种植有柑桔、甘蔗、水稻等亚热带作物和早鲜蔬菜,供应全国。

俄罗斯的基础商品经济

俄罗斯的基础商品经济

俄罗斯经济概况

(经济)

俄罗斯是前苏联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在当前世界也是经济大国。从工农业总产值来看,它占原苏联工农业总产值的70%。与原苏联平均水平之比(%),1990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114%,人均消费为108%,人均国民财富为117%,工业劳动生产率110%,农业劳动生产率为108%。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占原苏联国民生产总值的58.7%。

〔工业〕

俄罗斯已经形成了以9大工业部门(能源、黑色冶金、化学和石油化工、机器制造和金属加工、木材加工和造纸、建筑和材料、轻工、食品和微生物)为中心的完整的工业体系。无论从经济实力的基础情况来看,还是从工业、科技区域布局来考察,俄罗斯占有了原苏联工业的绝对优势。

以莫斯科为中心的中央区集中了原苏联纺织工业1/2以上,机械工业1/5。以圣彼得堡为中心的西北区是原苏联重要的加工工业区,精密机械制造、机电、化学和有色冶金等部门均较发达。北方区木材采伐、锯木制材、经济用材运出量和制浆造纸工业均居原苏联的首位。乌拉尔区的采煤业居原苏联第二位。

俄罗斯主要工业产品,有原苏联经济中也占有决定性地位。主要产品占原苏联同类产品的比重,分别为:发电量占62.5%,石油占90.9%,水泥占60.2%,天然气占77.3%,煤占55.4%,钢占57.9%,商品木材占91.6%,纸占84.6%,玻璃占61.9%,机床占50%,汽车占80%,拖拉机占45%。能源电力,1988年发电10660亿度,1991年为10460亿度。煤1988年为4.25亿吨,1991年为3.53亿吨。石油,1988年5.69亿吨,为历史最高纪录,1990年

5.15亿吨,1991年减至4.6亿吨。钢铁1988年钢产量为6387.7万吨,1991年为5510万吨,原苏联5大钢铁基地中的乌拉尔、中央区和西西伯利亚3个位于俄罗斯境内。1991年大多数消费品生产比1990年下降2~6%,食品生产下降9%。

十月革命前的俄国,工业很不发达,在工农业总产值中,工业仅占1/3,而工业部门结构中又以轻工业为主,其产值约占工业总产值的2/3。本来就十分落后的俄国工业,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后外国武装干涉及国内战争的破坏,使工业濒于崩溃的边缘。国内战争结束后,在国民经济恢复基础上,原苏联通过实现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决议。决议明确规定,工业化的总路线的基础就是从重工业开始,从发展重工业的核心,即机器制造业开始,这实际上就是偏重于甲类工业,即生产资料生产。当前,俄罗斯已成为拥有高度发达的机械化农业的工业强国。这是原苏联几十年间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成果。目前,工业在俄罗斯经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俄罗斯工业的特点是:重工业发展始终占优先地位,同时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逐渐涌现出许多新兴工业部门。工业生产集中程度很高,这是俄罗斯生产力布局政策的结果。俄罗斯工业部门分工很细,现共有12个行业及其下属300多个不同的部门和相当数量的个别生产部门。

12个行业是:

电力工业;

燃料工业(包括:石油、天然气和煤炭工业);

黑色冶金工业;

有色冶金工业;

化学和石油化学工业;

微生物和复合饲料工业;

医药及医疗器材工业;

机器制造和金属加工工业

(包括:动力和机械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

冶金设备制造业、机床制造业、化工和石油机

械制造业、建筑机械和筑路机械制造业、机车

车辆制造业、汽车制造业、造船业、航空工业、

轴承制造业、拖拉机制造业、农业机械制造业);

林业、木材加工业、制浆造纸业;

建筑材料工业;

轻工业(包括:纺织工业、缝纫工业、制鞋工业);

食品工业。

在工业生产中,俄罗斯把以上工业部门分成几个综合体来进行计划和组织发展。这几种综合体是:燃料动力综合体、冶金综合体、机器制造综合体、化学森林综合体、建筑综合体、社会综合体和东部的区域性生产综合体。这里要着重强调一下俄罗斯东部的工业。东部包括西伯利亚和远东,面积为1276.59万平方公里,占俄罗斯面积的2/3以上。近年来东部的地位越来越高。俄罗斯是一个横跨欧亚大陆的联邦,东西两大部分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差很大。欧洲部分工业基础雄厚,部门齐全,产值占全俄罗斯的3/4以上。可是,欧洲部分因其资源有限,经济进一步发展受到很大限制。而东部地区却拥有各种各样蕴藏量极丰富的自然资源,但是这里的工业基础薄弱,部门单一,资源远未得到充分利用。为了改变这种生产力布局的不合理状况,俄罗斯实行了工业东移政策,称之为“纲领性政策”。目前,俄罗斯经济对东部地区的依赖日益增强。今后,东部地区在增强其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保障出口都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在将是“亚太时代”的下个世纪,俄罗斯将更为重视其东方的发展。

俄罗斯的电力工业包括火力、水力和核能发电三大部门。发电量仅次于美国,居第二。其中火力发电为主,约占72%。俄罗斯丰富的电力资源大部分集中在东部地区。进入70年代后,由于欧洲部分有机燃料日益匮乏,俄罗斯决定在该地区加速发展核电工业。目前,俄罗斯拥有8座核电站(1985年)。俄罗斯电力生产的突出特点是高度集中,绝大部分电力是由大型电站生产的。目前,俄罗斯已形成了全国统一的输电系统,发电量占全国总发电量的90%,保证了主要工业区的动力供应。俄罗斯电力的主要消费部门是工业,其用电量占全国用电量的60%。俄罗斯电力也用于出口,由于经互会的解散,现在出口量急剧减少。

俄罗斯的燃料工业主要包括石油、天然气和煤炭工业。目前,俄罗斯是世界上工业国家唯一燃料能够完全自给并可保持一定出口的国家。

石油工业是俄罗斯最重要的能源工业部门。天然气工业是俄罗斯一个发展很快的新型能源部门。煤炭的生产在能源生产工业中一直占重要地位,它是燃料平衡的基础。化学和石油化学工业在十月革命前是俄罗斯工业部门中最薄弱的一环。当认识到化学工业是保证工业物质基础最重要的部门,是推进国民经济工业化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时,俄罗斯才采取紧急措施来建立和发展这一部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俄罗斯化学工业有了显著提高。俄罗斯的化肥、硫酸、焙烧苏打的产量都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80年代以来,在化学工业中,化学制药工业、基本化学工业、化学纤维工业发展最快;在石油化学工业中,基本有机合成产品发展最快。俄罗斯目前共生产9万余种化工产品,其中90%以上的生产工艺不是最先进的,质量亦不如国外产品。为此,俄罗斯开始进一步扩大新型结构材料的生产,增加品种和提高质量。但是,近几年,由于政局动荡,经济急剧衰退,能源和原材料工业萎缩,化学工业产量也急剧下降。

机器制造业和金属加工工业是俄罗斯的工业核心、科技进步的基础。其发展受到极大重视,发展速度亦十分迅速。十月革命前的俄国,机器制造业和金属加工工业只有3个独立部门:机车车辆制造业、造船业和农机制造业。现在,俄罗斯这个部门已发展到100多个分部门。其产品已超过13万种。机器制造业发展的方向是:迅速发展能保证技术进步和提高生产机械化、自动化水平的分部门;大幅度增加自动化工具、仪表和仪器;金属加工设备中优先增长先进的锻压设备、数据控制机床、速控和速算成套设备。

建筑材料工业建筑材料工业是俄罗斯的传统工业部门之一,十月革命前就已具有一定的生产基础。主要部门有水泥、混凝土预制件和玻璃制品工业等。俄罗斯建筑材料工业70%集中在欧洲部分。俄罗斯发展建筑材料工业的基本方向是,优先发展既能降低金属用量、降低造价和劳动量、减轻建筑物重量,又能提高其保暖程度的建筑材料;扩大高标号、多成份和特种水泥的生产;增加抛光玻璃、强化玻璃和玻璃纤维布以及建筑用瓷器等高效装修材料的生产。进一步研制开发新产品并注意提高其传统产品质量。

轻工业是俄罗斯最重要的传统工业部门之一。十月革命之前,俄罗斯轻工业就已初具规模。轻工业的主要部门有纺织工业、皮鞋业、针织业等。俄罗斯的轻工业主要集中在欧洲部分人口稠密的地区。由于原苏联长期片面执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严重制约了轻工业的发展。俄罗斯轻纺工业的设备落后,长期以来生产质量差、产品款式陈旧。为了改变这些现象,原苏联和俄罗斯新政府都曾努力加速轻工业的发展。但是,整个国民经济体制几十年来一直重重工,轻轻工,一时难以扭转。加之近几年经济衰退,轻工业生产趋于下降。

食品工业在俄罗斯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食品工业由24个分部门构成。主要部门有肉类及罐头加工工业、奶和奶制品工业、捕鱼业、制糖工业、饮料和面食制品工业等。肉食品工业是本部门中最大的分部门,其产值约占食品工业总产值的1/4。大型肉类制品联合企业大都建在大中城市。近年由于经济全面衰退,肉食品工业产量亦大幅度下降。另外近年面食制品亦明显下降。长期以来,由于对食品工业投资的不足,加上农业生产不稳定,食品工业发展一直比较缓慢。因为,市场供应长期紧张不是短期内所能改善的。

〔农业〕

从60年代以来开始实行集约化经营,主要是全盘机械化、电气化、化学化、水利化、科学化和知识化,从而逐步改变以前的粗放经方式,使农业生产水平有所提高。

俄罗斯农业中的主要项目,如谷物、马铃薯、亚麻、肉乳等产品,占原苏联的1/2到1/3。近年来农业生产发展水平速度受到动荡局势的影响。1991年农工综合体产品总值,包括农业总产值比1990年减少5%,并低于最近5年的平均产值。1991年,国家谷类收购量达2250万吨,比1990年低34%,是最近25年以来最低的一年。1991年国家向日葵收购量170万吨,比1990年少产25%。国家土豆收购量470万吨比1990年少产6%,国家蔬菜收购量440万吨,比1990年少产28%。1991年,向国家交售油料的数量是近6年以来最低的,土豆和蔬菜交售量是近18年以来最低的。但1992年10月国家已征购到12300万吨粮食,较去年增加150万吨,粮产量为250万吨,较去年增加50万吨,土豆产量基本与去年持平。

十月革命前的俄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年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82%。农业产值占工农业总值的57%。十月革命后,原苏联经历了一条曲折的农业发展道路。

50年代以前,原苏联全力发展重工业,加上国内战争、卫国战争和农业全盘集体化政策失误的影响,农业生产发展缓慢。50年代中期起,农业开始得到重视,旧的农业体制和政策都得到了一定的调整和改革。60年代,开始从粗放式经营转向集约化经营,扩大农业投资,促进了农业发展。但70年代到80年代初,农业生产几乎处于停滞状态。戈尔巴乔夫执政后实行了扩大农庄农场自主权,改善农村经济关系,采用各种承包制、租凭制,改变农业投资取向,加强基础设施和农业社会改造等措施,试图挖掘农业的发展潜力,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力争在短期内解决食品供应问题。

但是,近几年来,由于整个国民经济的混乱,从原苏联晚期开始,农业就处于滑坡状态。1990年起,农业产值呈负增长。1991年,俄罗斯农业产值下降5%;到1992年,农业产值下滑速度更快,下降幅度达12%,畜产品下降幅度更大,如头9个月肉产品产量下降27%。

种植业

俄罗斯的种植业主要包括谷类作物、经济作物(棉花、甜菜、向日葵、亚麻等)以及土豆、蔬菜、瓜类、水果和饲料作物等生产部门。

十月革命前,俄国的种植业以谷物为主,其播种面积占全部播种面积的90%。1909~1913年,谷物年均产量为7250万吨,其中每年出口15%。

十月革命后,种植业遭受到国内战争和卫国战争以及农业集体化运动的破坏,生产发展缓慢。50年代以来,种植业有了较大的发展,其内部结构也得到了调整。1950年种植业中谷物种植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70%,经济作物占8.1%,土豆、蔬菜和瓜果作物占7.4%,饲料作物占14.5%。1988年,种植业中谷物种植面积占54%,经济作物占6,4%,土豆、蔬莱和瓜果作物占4%,饲料作物占到34.6%。1988年与1950年相比,谷物播种面积比重有所下降,而饲料作物比重则明显上升。

1.谷类作物

50年代中期,由于大面积垦荒,迅速扩大了谷物播种面积,谷物产量大幅增加。60年代初,由于农业政策的严重失误和垦荒地区生态平衡遭到破坏,谷物产量增长缓慢。60年代中期,俄罗斯农业生产开始由粗放经营转向集约化经营,增施化肥、培育优良品种、改良土壤和兴修水利等措施,谷物产量有所提高,1976~1980年平均谷物产量比60年代上半期提高56%,同期谷物单产量提高了54.9%,1981年到80年代后期,由于旱灾和经营机制方面的问题,谷物产量持续下降。

数十年来,尽管谷物生产有了大幅度增长,但由于饲料粮消费量的不断上升,俄罗斯每年需大量进口粮食。近几年,对粮食的进口需求量日胜一日。

在谷物播种面积中,小麦占重要地位,小麦的产量和国家收购量在谷物中均占首位。小麦播种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40%,产量占总产量的39%,国家收购量占总量的48%。在小麦播种面积中,春小麦占2/3,但单产较低;冬小麦单产比春小麦高得多。大麦的播种面积和产量仅次于小麦。播种面积占谷物播种面积的26%,总产量占到谷物总产量的27.1%。

燕麦的播种面积比40年代减少了40%,但其单产高于大麦和春小麦,适于作饲料。播种面积占谷物总面积的10%左右。

黑麦的播种面积不断缩小,这是单产较低没有较高生产价值的原因所造成。

此外,俄罗斯远东地区还种植水稻。另外还生产高粱、养麦等,但种植面积不大,产量也不多,不占重要地位。

2.经济作物

俄罗斯主要经济作物有棉花、甜菜、亚麻和向日葵等。

十月革命后,政府为了发展经济作物,采取了增加投资、提高收购价格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因此,经济作物播种面积不断上升。

棉花的生产在十月革命后得到迅速发展。播种面积不断扩大,产量增长了一倍半。

亚麻是俄罗斯的传统纺织原料之一。其种植面积一直在减少,主要原因是其收获和加工的机械化程度低,费劳力,而亚麻的种植主要分布在劳动力十分缺乏的中央黑土区。亚麻单产量也较低。

向日葵籽是俄罗斯最主要的油料作物,其播种面积约占全部油料作物播种面积的3/4,产量约占80%。滁此之外,油料作物还有亚麻籽、棉籽、大豆、油菜籽、大麻籽。但产量都不是太多。

3.上豆、蔬菜和瓜果作物

土豆是俄罗斯居民的基本食品之一。但是土豆产量日益下降。主要因为,一部分土豆生产者是个人副业者,随着农村居民的减少及其生活方式的改变,其土豆生产量下降。二是种植土豆机械化程度低。

战后,蔬菜种植面积,一直都保持不变,其中约有2/3是水浇地。俄罗斯人均年消费量为100公斤。

瓜类作物的种植主要是西瓜、甜瓜和南瓜。俄罗斯盛行水果和浆果。为了提高水果产量,俄罗斯建立了大型果园。目前,鼓励农村居民发展果园合作社,农庄农场协助合作社建立基础设施,并提供农业技术与各方面服务。

畜牧业

俄罗斯的畜牧业包括的主要部门有:养牛业、养猪业、养羊业、养禽业。此外,还包括小规模的各个部门,如养马业、养蚕业等。当前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55%,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变化,畜牧业的意义会越来越大。

十月革命前,俄国畜牧业的经营方式落后,畜产品产量不高。十月革命胜利初期,农畜产品产量减少,到20年代末,已经超过1913年,然而,在农业全盘集体化期间,由于政策严重失误,使畜牧业遭受重大损失。加之二战的巨大创伤,直到1950年后,畜产品产量尚未恢复到1913年的水平。

50年代中期后,俄罗斯采取了增加投资、加快发展专业化和集中化、提高畜产品的收购价格、扩大质量差价和加强科研工作、采用科学的饲养工艺、加强饲料基地等措施,大大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

近年来,随着全俄经济衰退,投资危机、通货膨胀等一系列问题致使畜牧业大大停滞不前。畜产品产量大幅度下降。1992年头9个月,畜产品产量就下降21%。

1.养牛业

这是俄罗斯规模较大的畜牧业部门。目前这个部门提供98%的奶和40%以上的肉。此外,还提供高质量的皮革原料。

全俄饲养的牛,80%是由农庄农场、跨单位组织或其他农业生产企业饲养的:另外20%由个人副业饲养。

80年代末,奶牛业的专业化和集中化水平有所提高,有的地方出现了奶牛业跨单位综合体或养牛联合公司,其内部分为繁育、育成、饲养及产奶、加工饲养等专业化企业,以提高生产效率。

2.养猪业

这是俄罗斯第二大畜牧业部门。按标准头数计算,养猪业约占牲畜总头数的15%。养猪业提供肉类、皮革、猪鬃和其他轻工原料。

近些年来,养猪业进行了技术改造,逐渐建立了许多工业型大猪场。内部分为专业化繁育、肥育企业等具有完整工艺的大型企业,此外,还有专门从事良种畜培育和繁育的猪场,负责提供优良种猪。

3.养羊业

这也是畜牧业一大部门。按标准计算,绵羊和山羊占牲畜总数的14%。该部门主要提供肉、奶、油脂、羊毛、羊皮等。由于养羊业产品价格偏低,处于低赢利状态。所以,养羊业发展缓慢。

4.养禽业

这是俄罗斯一个作用日渐提高的畜牧业部门。养禽业提供高营养价值的肉、蛋以及绒毛和羽毛。

目前,俄罗斯养禽业产品的主要供应者是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提供的产品大大超过了副业。这改变了60年代以前主要靠个人副业提供禽产品的状况。这是俄罗斯大力发展机械化养禽场,实现了养禽工序的综合机械化的结果。

畜牧业部门结构近20年来变化较大。其中,养禽业由于技术改造和工厂化饲养方法的采用,发展速度最快。肉用养牛业发展也较快,而奶牛业由于工厂化程度低而发展也较慢。在养猪业中,肉用和腌肉用方向得到较大发展,这方面的产品,居民需求量很大。

从肉类总平衡表的结构来看,猪肉和羊肉的比重下降,牛肉和禽肉比重上升。这主要是经济发展总水平的提高、产品消费量的增长和食品结构的完善起着重作用。

发展畜牧业最重要的条件是建立可靠的饲料基地,它对增加牧畜头数和提高其产品率以及增加产品产量和降低成本有直接影响。俄罗斯饲料作物,以多年生牧草面积最大,此外有一年生牧草、玉米、大麦、燕麦、豌豆、饲用黑麦、粮豆作物、瓜类作物等。

另外,在农业集体化后,俄罗斯允许农庄庄员和国营农场职工经营个人副业,作为农村居民的收入补充。个人副业主要是经营畜牧业,其畜牧业产值约占其全部产值的2/3。

〔交通运输〕

铁路为主导,1990年铁路运营线总长85000公里。西伯利亚7416公里长的铁路中的6000公里是世界最长的电气化铁路。

公路在交通运输中占有重要地位。公路总长71万多公里。以莫斯科为中心,14条公路干线,四通八达。

海洋运输和内河航运发展都较快。此外还有发达的管道运输。航空运输以客运为主,与80多个国家有航线相通。

商业概况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经济建设战略重点的调整,俄罗斯的商业在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些不稳定因素。

几十年来,商品零售总额逐渐增加,与此同时,商品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在零售总额之中,非食品商品(文化生活用品、日用品,特别是耐用品)的比重不断增加,而食品的比重则相对下降。在食品商品中,高质量食品,如鱼、肉、奶、蛋、水果等比重在增加,粮食制品比重下降。这反映了俄罗斯居民生活的提高和日用轻工业的迅速发展。

60年代以来,商业的物质技术基础有所发展和改善。现代化的商业网络和公共饮食业网相继出现。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经营方式也得到一定的应用。

俄罗斯商业虽然得到一定的发展,但在整个国民经济中,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这是商业体制不完善、商业与工业严重脱节的后果。同时存在一些技术和设备上的问题,如商业网点、营业面积严重不足,设备陈旧,机械化程度低等。

近几年,由于经济全面衰退,商业也相应萧条。这主要由两个方面原因造成:一是社会产品急剧减少,尤其是消费品。1992年1~9月,消费品生产下降14%,其中食品生产下降23%,轻工业生产下降24%。二是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大大低于价格上涨速度,同时居民存款也大大贬值,这使居民购买力急剧下降。消费品严重不足加上居民购买力降低,致使1992年前9个月的零售商品流转额下降39%。

伴随着零售商品流转额的急剧下降,商品价格急剧上涨。1992年工业品批发价格上涨了33倍,商品零售价格上涨25倍,其中许多食品价格提高了上百倍,到1993年上半年,食品价格又上涨了数倍,尤其是食品价格。这些造成了商业的一片混乱。表现在市场上,一方面是商品供应奇缺,百姓家庭了无存储,一方面是私营商人囤货居奇,哄抬市价。

为了刺激商业的发展,俄罗斯政府推行私有化,把大量的百货商店转入私人手中。并订出计划,每月出售大约8000家百货商店和服务性企业,这将大大提高商业私营化程度。

商业形式

目前,俄罗斯存在着四种商业形式。即国营商业、合作社商业、集体农庄贸易,以及近几年随着私有化的推行而日益壮大的私营商业。在这四种形式中,国营商业日益失去主导地位,而私营商业发展势头迅猛,极有可能会后来居上。

国营商业

这是国家所有制商业,国营商业是经营消费品的主要形式。国营商业除包括俄罗斯商业部系统的商业组织和企业外,还包括工业部系统的职工供应处、文化部、卫生部等非工业部系统的专业网点。

国营商业企业和组织的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由国家预算拨款和本单位所得利润组成。绝大部分国营商业网点设在城镇,主要为城市居民服务。国营商业在全国批发商业和零售商业中仍占优势。约占48%的工农业部分产品目前还集中于国营商业。

合作社商业

这是集体所有制商业。其财产由合作社成员所缴入社费和股金、经营活动所得利润形成。建立合作社商业的原则是自愿原则和物质利益的原则。主要为农村地区和小城镇居民服务。其出售价格与国营商业相比较为灵活。除提供商业服务外,合作社商业还从事收购农产品和原料,发展个人副业等。合作社商业占全国商业零售总额的23%左右。

从事合作社商业的主要有:消费合作社商业网络和手工业合作社商业网络。除国营商业、消费合作社商业外,近年来,又出现了国营一合作社联合公司和跨部门联合公司,如农工商联合公司。

集体农庄贸易

原苏联时期,农业合作化过程中,集体农庄贸易就已出现。在集体农庄和公民个人的财产基础上建立集体农庄市场。经营国营农场、集体农庄和劳动者个人完成任务后剩余的农副产品,以及副业产品。这种形式是城市居民食品供应的必要补充来源。

集体农庄贸易主要是经营私人生产的剩余产品的一种形式。因此,这种形式能刺激农副产品产量的增加,扩大城乡商品交换的渠道,改善农产品的供应,同时增加集体农庄和劳动者个人的收入。

近几年,俄罗斯出现了农贸市场,这是改革措施推行的结果。这种商业形式对居民的农副产品供应能起到促进作用。这种市场,由官办改为民办,管理由行政管理改为经济杠杆调控。在农贸市场上,产品价格不加明确限制,由市场自行产生、浮动。

私营商业

在长期的中央计划经济指导下,俄罗斯私营经济一直增势甚微。原苏联解体后,随着私有化的推行,私有经济开始迅猛发展,私有商业企业的不断建立。这是原苏联经济市场化的重要步骤,也是对商业形式的一个补充。俄罗斯提出《关于财产非垄断化(私有化)》法律草案,使更多的居民和劳动集体拥有私有财产,甚至把国营企业、合作社企业自愿联合改造成股份制公司,出售或拍卖给私人业主。

私有化的推行,在商业领域尤为显著。如批发性和零售商业设施企业、公共饮食业及生活服务设施、国营合作社贸易等领域。目前俄罗斯已有40%以上的商店实行了私有化,农村出现了37万多个私人农场,而且每月以约8000的速度增加,资本额也越来越大,仅在商业流通领域,拥有百万美元以上的私人业主已超过1万。他们正在改变俄罗斯的商业服务内容和形式。

怎样饲养肉牛

怎样饲养肉牛

育肥牛饲养制度的核心是让牛吃饱吃好,多吃快长。

(1)育肥牛各阶段的营养需要量,由技术人员根据牛的体重体膘设计饲料配方和饲喂量,由饲养人员执行;技术人员要经常到牛舍考察饲料配方的合理性、可用性;饲养人员要及时向技术人员反映饲料配方的使用情况。

(2)实行围栏育肥时,食槽24小时有饲料,水槽24小时有水,真真做到自由采食和自由饮水;实行定时定量育肥时,日喂2~3次,第一次喂料时间为早5:00~7:00,第二次喂料时间为中午11:00~12:00,最后一次喂料时间为20:00~21:00。

(3)育肥牛的日粮(配合饲料)必须充分搅拌均匀后才能喂牛,搅拌均匀的日粮(配合饲料)应在3~4小时内喂完。

(4)每次添料不宜太多(不喂“赖槽”),尤其是夏季。

(5)不喂发霉变质饲料,饲养员有权拒绝使用霉烂饲料喂牛。

(6)饲养及管理人员实行基本工资加奖金制度,按育肥牛的增重量、饲料消耗量、育肥牛伤亡及药费用量、劳动积极性、出勤率等制订,奖金不封顶,以发挥饲养管理人员的最大劳动效率。

(7)制定肉牛饲养制度,是确保育肥牛在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的环境中发挥较高的生产力的基础。

润河镇的经济概况

润河镇的经济概况

2003年,该镇的国内生产总值12562.4万元,人均纯收入1413.3元,第一产业收入8180.9万元,占总收入65.1%;第二产业收入1921.7万元,占总收入15.3%;第三产业收入2459.8万元,占总收入19.6%。

该镇是典型的农业大镇,物产资源丰富,土壤肥沃,土质为黄粘土、黄白粘土、黄黑粘土、砂粘土,适应多种农作物的生长,主要作物有小麦、稻谷、玉米、大豆、红芋,经济作物有油菜、花生、芝麻、蔬菜。

1996年全镇先后投入农田建设资金100多万元,完成了田铺、曹庄两村6000亩高标准农田治理,建U型渠10条,节水闸7座,斗门330个,修建二级站1个,同时认真落实黄淮海开发项目,新增陶坝电力排灌溉站1座,可灌溉农田10000亩,并可排除第三湖两岸5个乡镇的内涝,实现旱涝保收。1995年南润段退堤工程开工,建新庄台3个,小河湾低洼地得到有效治理。2001年以来,国家治淮工程临淮岗工程上马,润河境内新筑坝堤11003米,即将竣工,为提高防汛抗洪能力。2002年全镇筹资100多万元,对第三湖洼地进行治理,开挖精养鱼塘150亩,治理宜林地9320亩,2003年完成造林任务,共补助林业资金46.6万元。润河镇党委、政府把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作为重中之重,积极调整产业结构,立足于两高一优,发展订单农业,2003年全镇签订农业订单500份,2000亩,主要作物有优质水稻香籼10号、亿源大豆、蒙阳红石榴。全镇水资源丰富,拥有可养水面7000亩,水产量达3395吨,产值2100万元。畜牧业发展迅速,立足于畜禽良种改良,以西门塔尔杂交肉牛和波尔山羊杂交为主,养殖效益提高20%。在做好良种改良的同时,每年做好动物防疫,每年两次接种疫苗,2003年秋,防疫动物15850头,猪8900头,牛2150头,羊4800只,挂耳标6300个,防疫密度达100%(三不打除外),提高肉产品的质量,为与世贸接轨打好基础。2003年黄牛存栏6840头,山羊存栏16600千只,生猪出栏1.5万头,畜牧业收入2760万元,林业发展快,2003年四旁植树3万棵,速生丰产林5000亩,经济果木林1000亩,增加了农民收入。规范劳务市场,促进劳务经济发展,镇成立了劳动就业指导服务站,对外出人员进行岗前技术培训、法律培训,提高务工人员素质。2003年全镇输出劳力8281人,全年劳务收入2480万元。

乡镇特色

我镇的民间艺术丰富多彩,剪纸艺术尤为突出。田铺村的唐玉英擅长剪纸,她用灵巧的双手剪出的动物栩栩如生,剪出的人物惟妙惟肖。她的剪纸作品深受广大爱好者的好评,曾多次代表我镇参加过省、市、县剪纸大赛,每次都载誉而归。

颍上县润河镇颍光特优米开展公司与润河镇黄洋村联合开发种植优质水稻籼8号,该品种是绿色食品,产品市场销路广。颍光特优米开发公司与黄洋村签订了订单农业2000亩,回收价高于其他水稻0.2元/斤,提高了种植效益。

双洋村大力改造低产田,调整种植业结构,栽植优质果树蒙阳红石榴,同时套种高产亿元大豆,亩均600斤,增加了农民收入。

招商引资

龙润湖公园开发项目

一、项目名称:龙润湖公园开发(旅游观光农业园区)

二、项目单位:颍上县润河镇人民政府

三、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

一期工程:规划准备、设定方案、移民安置。

二期工程:

(1)公园大门

(2)花卉盆景园(花木观赏园,占地20亩)

(3)翠竹奇松

(4)珍稀动物园

(5)白杨林

(6)养心池(垂钓中心,占地10亩)

(7)青春乐园(休闲健身中心,占地10亩)

(8)钱正英纪念馆(待整修的苏式建筑)

(9)望湖亭(附假山)

(10)揽胜亭

(11)迎宾阁(附迎客松)

(12)神秘谷别墅(仿欧式水上小屋10个)

(13)淮啸山庄(1000平方米的接待中心即田园式馆舍和特色餐厅)

(14)其他辅助设施

三期工程:

(1)生活办公用房500平方米

(2)组培实验室

(3)饲料加工厂

(4)农业示范园(种植业)占地300亩

(5)精养池10个(占地50亩

(6)各类鱼种及亲鱼池20亩

(7)完善配套繁殖设施

(8)其他辅助设施

四、建设有利条件

项目实施地润河镇位于颍上县西南20公里处,西靠102省道,淮河左岸,上接阜阳、阜南、六安,下连:霍邱、淮南,水陆交通便捷,信息交流快,辐射能力强,是颍上县四大文明古镇之一。这里历史悠久,民风纯朴,境内沟河纵横,池塘密布,低湖洼地众多,土壤肥沃,水源充沛,气候宜人,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拥有紫竹庙、风火庙、东岳庙、清真寺等名胜古迹。小润河、第三湖横亘西、北、贯穿全境,两岸高大笔直的杨树成行成片,鸭鹅成群,牛羊成阵,花浓草密,田方地圆,水稻、玉米、花生等作物交错辉映,绿色绵延,无边无界。西部的小河湾经迁安退建已展现出勃勃生机,它背倚淮北大堤,前瞻淮河,西触102省道淮河大桥,东衔千亩良田,下接优质的地下矿泉水。高大的庄台、成排的楼房、笔直的水泥路、图案奇美的石坡、期待开发的优质饮用水、水波连天的淮河等共同构成了这道无比亮丽的小河湾风景线。全镇境内高标准农田、林网、林带已具规模,水利、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完善,种植业、养殖业、产品加工业、个私经济、乡镇企业蓬勃发展,居民殷富,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同步前进,人文、地理、环境皆呈现代城镇新形象。

龙润湖公园系以龙润湖为中心向四周伸展,它位于润河集镇西南,拥有土地1000余亩,其中农业用地500多亩,水产用地300余亩,建筑用地200亩,其他用地百余亩,这些用地除极少部分被利用外,大部分皆有待于进一步开发利用。龙润湖紧倚淮河,流水充足,湖水理化性好,水质洁净,无污染,水草资源饵料丰富,内已设精养池五口,多种珍奇鱼种放养其中。这里水产养殖历史悠久,经验丰富,技术水平高,渔业资源增值潜力大。园内现有四十年代原苏联式建筑一座,北邻碧波浩渺的龙润湖,东有广阔的低洼沃地和良田。双目环顾,青松、碧水、长堤、良田、沃土,花草争艳,谷物飘香,环境宜人。极目远望,淮河之水滚滚东来,烟波浩渺,水天一色,婉蜒湍淌。观之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往返,实乃观光之佳境。

五、市场分析

颍上县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八里河南湖公园全国闻名,年客流量100万人次以上。该项目建成后,颍上县旅游内容更加丰富,旅游的品位和档次将进一步提高。颍上县又是农业大县,润河镇也是农业大镇,项目实施后可对近500亩的低洼沃地进行综合开发,建设高科技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这将对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致富发挥着重大的辐射、示范和带动作用,能够强力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跨越和腾飞。因此,作为颍上大旅游、大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润河镇开发观光农业的市场前景十分广阔。它容观光旅游与科技农业示范于一体,走科技兴镇以水养园之路,势必产生巨大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

六、项目实施计划

一期工程:镇政府成立项目开发领导小组,进行绘图规划,设定实施方案,拆除部分房屋,做好移民安置工作,为项目开发做好准备。此期工程由我镇政府全面负责完成。

二期工程:公园建筑及其他建设。我方将进一步完善投资条件,做好其他辅助工作。

三期工程:开发连片精养鱼池,改造低产水面,治理低洼地,建农业科技示范园及其附属设施等。

七、投资估算及筹资方案:

项目总投资1300万元人民币,其中移民安置投资200万元(由我方自行解决),公园固定资产建设投资600万元,水面开发及示范园建设投资400万元,其他需费用100万元。我方以土地、水面及其他资源入股,负责协调有关事宜,解决资金300万元,其余资金通过招商解决。

八、投资方式:资金、设备

九、合作方式:合资、合作、独资

十、效益预测:年产值(含营业收入、水产养殖收入及其他收入)达1200万元,获利400万元。

十一、投资回收期:三年

作物桔杆颗粒饲料加工项目

一、项目背景

颍上县润河镇是典型的农业大镇,年均粮食种植面积10万亩,每年有大量的农作物秸杆被废弃或烧掉,即浪费了资源又污染了环境。若将这些作物秸秆经过特殊生物处理转化为高效能颗粒饲料,每年可节约大量粮食,同时根据各种畜禽不同的营养需要,配制成全价颗粒料,其营养成分高,成本低。

二、主要建设内容

购置粉碎设备一台套,建厂房200平方米,附属场地500平方米,引进生产颗粒生物饲料成套设备一台套。

三、市场分析

随着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和加入世贸组织,养殖业面临更大的机遇,其市场前景非常广阔。因此,综合开发利用农作物秸秆,加强全价配合饲料的推广利用,大力开辟饲料资源,提高草食畜禽产品的比重,是一个理智的选择。综合开发农作物桔秆即可促进本地畜牧业的发展,又有利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可促进农业结构由单元向多元转变,具有强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投资估算及筹资方案

项目总投资71万元,其中厂区建设10万元,设备购置58万元,技术协助费3万元,流动资金10万元。

五、效益分析

该项目当年投资当年见效,年均销售收入可达600万元,年均实现税利468万元。

六、项目进展情况

项目通过可研,并已批准立项。

七、筹资方式

合资、合作、独资

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项目

一、项目背景

安徽省颍上县润河镇濒临淮河,农业人口所占比重大,劳动力职业技能水平较低。全镇总人口6.2万人,农村劳动力达3.7万人,占总人口的60%.周边乡镇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也很丰富.外出务工者大多是无组织的盲目外流,很有必要加以组织培训和规范.

二、项目建设内容和规模

拟建一座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的润河镇中心综合服务楼,以及200平方米的附属设施。在镇东汪堂中学和镇西洪庄湖中学南北建一个建筑面积200平方米的分站,并构建相应设施。

三、市场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需要,对劳动者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是产品结构的调整和向高、精类的发展趋势,要求社会提供技术人才,并能够合理流动;二是社会用工的细化,城市很大范围内的劳动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出现空缺,需要大量有一定技术的农村劳动力补充,三是劳动力资源的有序流动。

四、投资估算及筹资方案

总投资260万元,其中土建工程140万元,设备及安装80万元,土地征用20万元,其他投资20万元,筹资方案:自筹60万元,政府补贴40万元,其余160万元通过招商解决。

五、效益分析

短期培训:每年培训5000人,每人按50元计算,收入25万元,除去相关费用,净收入可达5万元。

长期培训:每年培训2000人,每人每期按500元计算,收入100万元,除去相关费用,净收入60万元,加上相关收费40万元,年净收入在100万元以上,另外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六、项目进展情况

项目建议书已编制,项目指导组已成立,并于2002年10月成立了润河镇劳动就业指导站,前期准备工作已实施。

七、合作方式

合资、合作

小润河流域综合开发项目

一、项目背景

位于安徽省颍上县润河镇境内的小润河流域,全长4500米,可利用土地面积1754亩,水面1349亩。多年来,由于资金短缺,该流域土地及水面一直未能开发利用。为充分发挥小润河流域的综合效益,我们邀请了省、市有关林业、农业专家,对该流域进行了实地考察论证后认为:小润河流域土壤肥沃,水质优异,生态环境良好,无污染,实施林、草、牧、鱼综合开发的条件得天独厚。该项目的实施不仅能有效地开发利用丰富的土地资源和水资源,而且也将给本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为促进农民增收打下良好基础。

二、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

栽植速生丰产杨树1754亩,林下种植优质牧草1754亩,建年出栏20万羽的养鹅厂一座,投放养鱼网箱100只。

三、市场分析

杨树系优质用林树种,其生产速度快、用途广泛,为杨树生产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对草食性优质畜禽及鱼类的需求越来越大。可见采用林、草、牧、鱼综合开发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四、投资估算及筹资方案

项目总投资738万元,其中网箱养鱼投资50万元,成片造林种草投资58万元,养鹅投资600万元,管理费用30万元。

筹资方案:我方以土地、水面资源入股,其余投资通过招商解决。

五、项目效益分析

该项目当年投资当年见效,年均可实现经济效益675.5万元,其中网箱养鱼17.7万元,造林效益57.8万元,养鹅效益600万元.

六、项目进展情况

项目已通过可研,当前,我镇已完成对该地域的土地平整规划工作

七、合作方式:合资、合作或独资

杨树栽培及其产品深加工项目

一、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

建设高标准林网带3000亩,开发改造弱质林网2000亩,低洼地治理后栽培杨树5000亩,建木材加工厂房十间,征用场地50亩,购机械设备一套,建设中、高档复合基材生产线。

二、建设有利条件:

项目建设地润河镇位于淮河岸边、102省道东侧,水陆交通便捷,气候温暖湿润,降水充沛,水源充足,低湖洼地众多,土质肥沃,非常适宜杨树的生长。这里的居民具有悠久的种植杨树历史,杨树苗种先进,树质优良,成材快,一般栽培后6—8年即可成材。木材可用于生产高档装饰材料、造纸等,用途广泛、开发利用价值市场前景广阔,不仅具有巨大的社会生态效益,而且经济效益相当可观。

这里万余亩低湖洼地和“三边四荒”才开发近5000亩,尚有5000余亩有待于开发利用。经请专家多方研讨,在这块广阔的地域栽培杨树最适宜,市场前景最看好。我县已投资兴建大型造纸厂一座,作为高档纸的主原料——杨树木材其销路是不成问题的,经过数十年的积累,我镇成材杨树现已逾两万棵,产量相当丰富,加之廉价的丰富劳动力资源,在此建设高档复合基材生产线,就近取材,其效益是不言而喻的。

当前,按县委、县政府“林业兴县”指示精神,我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林业建设,积极准备杨树开发。我镇现已拥有复合板半成品加工厂三个,由于缺乏资金技术和设备,影响了木材的深加工,亟待有识之士来此投资。

三、投资估算:项目总投资660万元,其中低洼地开发、杨树栽培需投资260万元,厂房及木材深加工生产线及其他辅助设施需投资400万元。

四、筹资方式:合资合作,自筹100万元,引资560万元。

五、效益预测:年均创利税600万元,社会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相当可观。

芦丁深加工项目

一、承办单位:颍上县劳武生物加工厂

二、产品简介

芦丁是治疗脑血管疾病药物的主要成份,对人体无任何毒副作用,是新时代的保健药品,国内外市场供不应求,货源紧缺。颍上县润河镇劳武生物加工厂是目前我国华东地区唯一一家生产芦丁的厂家,现拟对芦丁进行深加工,扩大生产。

三、现有条件:现有厂房、办公用房3000平方米,拥有制作半成品的整套设备和技术,廉价劳动力资源丰富。

四、项目总投资800万元,其中自筹资金300万元,拟引进资金500万元。

五、合作方式

要求对方以资金、技术投入

六、效益预测:半成品及成品合计年产值4000万元,实现利税500万元。

润河镇兴农养殖场建设项目

一、项目主要内容:购买种牛、优质架子牛及牛肉精加工设备,集黄牛改良、育肥、宰杀及牛肉精加工于一体,征地50亩,建牛舍、厂房及办公用房共3000平方米。

二、项目建设有利条件:润河镇紧靠淮河、荒滩、荒地众多,气候适宜,水草资源丰富。同时润河镇又是农业大镇,农作物以水稻、小麦为主,农作物桔杆尤其是稻草资源丰富且价格低廉,当地农民有着悠久的养牛历史和丰富的饲养经验及技术,劳动力资源廉价且丰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入世”的要求,在这里发展养牛产业并对牛肉进行精加工,其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三、投资方式

要求对方以资金、设备投入,我方以固定资产、场地及其他辅助设施投入。拟通过招商解决固定资产增加投入40万元和流动资金60万元。

四、合作方式:合资、合作或独资。

五、效益预测:按每批育肥牛500头,年产值150万元,利润50万元,年宰杀牛1000头,利润30万元,黄牛改良和牛肉加工等其他收入60万元,合计年利润可达140万元。

第三湖千亩渔池综合开发项目

一、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对已开挖成的千亩鱼池进行林、牧、渔综合开发或进行特种养殖、精养和综合养殖。

二、项目实施的有利条件和投资意向

我镇现已开挖成小型鱼塘36个,每个占地近40亩,大型鱼塘7个,每个近130亩,鱼池埂及周边待开发土地面积3000余亩。这里土质肥沃,气候温暖湿润,降水充沛,饲料、饲草充足,适宜于多种经济果木和杨树的栽培,适宜于牛、羊、猪、鸡、鸭、鹅的养殖和多种鱼类的生长。因此可对渔塘进行综合开发和利用,实行岸上植树种牧草,草养畜禽,畜禽粪便入池养鱼,或选择名特优新品种,进行大水体混养、网箱精养和小水体特养等,并可上农副产品深加工项目,综合效益十分可观。

三、合作方式:合资、合作、独资

优质大米精加工项目

一、项目内容:对当地产西光、香籼、庄红等优质稻谷进行精加工。

二、项目实施有利条件:我镇地处沿淮,西邻105国道,北靠102省道,水陆交通便捷,我镇是农业大镇,资源丰富,农作物以水稻为主,产量极其丰富,利用当地丰富的物产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投资开发,效益相当可观。

三、筹资方式

项目总投资240万元,我方50%以厂房及现金投入,要求对方50%以资金、设备投入或独资。

四、效益分析:可年产精制大米3千吨,年纯利润60万元。

矿泉水开发项目

一、项目内容:建优质矿泉水开发厂一座

二、项目实施地点:润河镇余台村

三、现有条件:润河镇余台村位于润河小河湾,紧靠淮河,在1996年—1999年退建期间建有大型深水井一口,经水利等有关部门测定,该深水系优质矿泉水,但由于本地经济发展较落后,缺乏资金技术等原因,至今未能大规模有效开发利用,该地现拥有较完备的办公用房等基建设施,亟待有识之士前来开发。

四、投资估算:建厂房4000平方米,购净水设备及流水生产线等共须资金620万元。

五、筹资方式:合资、合作:我方以水源、办公用房和用地投资,要求对方以资金、技术、设备投资。

六、效益分析:该项目当年投资,当年见效,年销售收入可达600万元,年均税利300万元。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国外养牛业的概况和美国经济区的发展概况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