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寺李庄养牛场 崔家庙镇的概况

兴寺李庄养牛场 崔家庙镇的概况

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兴寺李庄养牛场,以及崔家庙镇的概况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乐都区的行政区划

乐都区的行政区划

全区辖1街道7镇12乡,354个行政村,7个居民委员会,其中川水地区有高庙镇、碾伯镇、洪水镇、雨润镇、高店镇5个镇和海东街道;北山地区有寿乐镇、达拉土族乡、共和乡、中岭乡、李家乡、马营乡、芦花乡、马厂乡8个乡(镇);南山地区有瞿昙镇、中坝藏族乡、下营藏族乡、蒲台乡、峰堆乡、城台乡6个乡(镇)。

碾伯镇

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辖镇,海东市中心。省蔬菜生产基地之一。位于区境中部,湟水河北岸。人口6万,面积177平方公里。辖西岗、陶马家、水磨湾、七里店、马家台、李家、熊沈家、下教场、上教场、东岗、贾湾、土桥、汤官营、晁家、赵家庄、谢家崖湾、高家庄、九哈家、北门一、北门二、下寨、上寨、八家、徐家沙沟、下李家、杨家门、东门巷、东关、河门街、城中、西门、邓家庄、河湾、前庄、后庄、东庄、后营、黄家、王家、苏家、八里桥、沙坝村委会和城中、东关、西门、东门巷、柴油机厂5个居委会。民国初属附城,1931年建本城镇,1945年改称碾伯镇,1958年成立碾伯公社,1984年复设碾伯镇。地处湟水谷地平原和北侧丘陵、沟谷地。产业以商贸、建筑、服务业为主。农业以小麦、蔬菜种植为主,市场活跃,经济发达。兰(州)青(海)铁路、甘(肃)青(海)公路横穿全境。境内有建于明代的西来寺、关地庙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高庙镇

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辖镇。位于区境东部,距区府驻地15公里。人口2.5万,以汉族为主,还有回、蒙古、土族等。面积130.2平方公里。辖西村、东村、郎家、老鸦、晁马家、白崖子、蒲家墩、旱地湾、下沟、长里、柳湾、段堡子、新盛、大路、李家口、保家、田蒲家、寺磨庄、新庄、扎门、脑庄21个村委会。民国初置高庙镇,1950年仍设高庙镇,1958年成立高庙公社,1984年复设高庙镇。地处湟水谷地滩地和北侧的山地、沟谷地。产业以建材、运输及第三产业为主。农业以小麦、果类、蔬菜种植为主。盛产闻名省内外的沙果、花椒、苹果等。

瞿昙镇

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辖镇。位于区境南部,距区府驻地21公里。人口2.3万,以汉族为主,还有藏族。面积308平方公里。中心,隆国、韩家、晁家窑庄、周家大庄、口子、红庄、盛家庄、中庄、阳坡、阴坡、车路、大石滩、大树庄、脑庄、祁家山、杨家河口、段家庄、魏家河口、晁家、河湾、新联、台沿、石坡沟、浪上、浪下、角营、朵巴营、官隆湾、龙占沟、斜上、斜下、斜中、斜沟门、磨台、徐家台、河西村委会。民国时置瞿昙乡,1950年沿旧制设瞿昙乡,1958年成立瞿昙公社,1984年复设瞿昙乡,1998年设瞿昙镇。地处湟水谷地南侧山地、沟谷地。蕴藏、黄铁石、铭铁、石棉等矿产资源。产业以运输、商贸、加工为主。农业以小麦、青稞、油菜种植为主。境内有自然林,草山宽阔,产冬虫夏草、黄芪等药材。通区乡公路,交通便利。建于明代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瞿昙寺,仿北京故宫的建筑风格,为理想的旅游胜地。

雨润镇

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辖镇。位于区境西部,距区府驻地10公里,驻地汉庄村。人口1.7万,以汉族为主,还有蒙古、土、藏族等。面积125.3平方公里。辖汉庄、大地湾、下杏园、上杏园、羊圈、迭尔沟、红坡、刘家、荒滩、深沟10个村委会。民国时置雨润乡,1950年沿旧制设雨润乡,1958年并入汉庄公社,1961年分设雨润公社,1984年复设雨润乡,2001年设雨润镇。地处湟水谷地。矿藏有石膏、大理石。产业以加工、运输、建材等为主。农业以小麦、蔬菜、果类种植为主。大蒜质高味好,享有盛名。兰(州)青(海)铁路,甘(肃)青(海)公路穿境,交通便利。境内汉庄村瓦窑嘴墓地属马家窑类型、马厂类型、齐家文化,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寿乐镇

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辖镇。位于区境北部,距区府驻地20公里。人口2.8万,以汉族为主,还有藏、蒙古、土族等。面积496平方公里。辖新堡子、熊家湾、王家庄、杨家山、杨家岗、上李家、龙沟门、龙沟寺、祁家山、窑庄、薛家庄、薛青、李家台、赵家寺、赵家湾、上衙门、仓家峡、仓岭顶、马家湾、土官口、王佛寺、陈家堡、仓岭沟、羊官沟、土官沟、联合、尕扎、昂麻、牧场村委会。1950年沿旧制设寿乐乡,1958年并入碾伯公社,1961年分设寿乐公社,1984年复设寿乐乡。2001年设寿乐镇,2007年将引胜乡并入寿乐镇。地处湟水谷地北侧山地、沟谷地。产业以运输、劳务输出及第三产业为主。

高店镇

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辖镇,区主要产粮区。位于区境西端,距区府驻地18公里。人口0.9万,以汉族为主,还有土、回、藏族等。面积70平方公里。辖东门、西街、峡口、大峡、河滩、湾子、河滩寨、俞家、柳树湾、下杨家、上杨家11个村委会。民国时置复兴乡,1950年沿旧制设高店乡,1958年并入汉庄公社,1961年分设高店公社,1984年复设高店乡,2001年设高店镇。地处湟水谷地滩地、丘陵。矿藏有石膏、石灰石、大理石、石英石等。产业以运输、商贸、采矿业为主。农业以种植小麦为主。经济作物有各种蔬菜、苹果、红蒜等。兰(州)青(海)铁路、甘(肃)青(海)公路穿境,交通便利。

马厂乡

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辖乡。位于区境东北部,距区府驻地48公里。人口0.8万,以汉族为主,还有藏族、土族。面积90.2平方公里。辖马厂、八旦、泉儿湾、小岭子、保家湾、孟家弯、那家庄、干沟滩、白石头、岔沟、毛烟墩11个村委会。民国时属冰沟乡,1952年设马厂乡,1958年并入老鸦公社,1961年分设马厂公社,1984年复设马厂乡。地处湟水谷地北岸山地、沟谷地。产业以运输、商贸、加工为主。农业以小麦、豌豆、马铃薯种植为主。马铃薯产量高、品味好,在全县享有盛名。花椒种植为该乡一大名优经济作物。区乡公路畅通。

马营乡

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辖乡。位于区境东北部,北与甘肃省相接壤,距区府驻地40公里。人口1.3万,以汉族为主,还有藏、土、蒙古族等。面积238.2平方公里。辖马莲沟、康巴、白崖坪、墩湾、胜利、卡拉、连丰、垭豁、龙庆、姜洞、上浪卡、古城、北坪、昆仑、龙王岗、湾塘、脑庄、八架山18个村委会和一个乡办牧场。始建于民国初,1950年沿旧制设马营乡,1958年并入老鸦公社,1961年分设马营公社,1984年复设马营乡。地处湟水谷地北侧山地、沟谷地。产业以运输、商贸、加工为主。农业以小麦、青稞、油籽种植为主。有少量林业、畜牧业。区乡公路畅通。

中坝藏族乡

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辖乡。位于区境东南部,距区府驻地34公里。人口0.8万,以汉族为主,藏族占总人口的32%。面积129.8平方公里。辖中坝庄、洒口、交头、嘛呢台、牙昂、红庄沟、确实湾、大湾、何家山、泉脑、山丹坡、四庄、柏杨沟、洪三14个村委会。民国时为归化乡,解放初仍设归化乡,1952年改为中坝乡,1958年并入洪水公社,1961年分设中坝公社,1984年改建中坝藏族乡。地处湟水谷地南侧山地、沟谷地。矿产有滑石粉、石膏等。产业以开采、商贸、运输为主。农业以小麦、青稞、油菜种植为主。境内有天然森林,生长云杉、杨、桦等,林中央宋寺,风光秀丽,建筑奇特,是理想的旅游区。区乡公路畅通。

中岭乡

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辖乡,区油菜籽主要产区之一。位于区境北部,距区府驻地21公里。人口0.9万,以汉族为主,还有藏、土、蒙古族等。面积72.6平方公里。辖业善洼、大水泉、梅家洼、上岭、平坦、甘沟脑、泉沟、铲铲洼、平顶、吴家洼、草场、马家洼、中岭庄、牧场14个村委会。1932年建中岭乡,1950年沿旧制设中岭乡,1958年并入高庙公社,1961分设中岭公社,1984年复设中岭乡。地处湟水谷地北侧山地、沟谷地。产业以商贸、加工、运输业为主。农业以小麦、青稞、油菜种植为主。还有少量牧业。区乡公路畅通。

达拉土族乡

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辖乡。位于区境西北部,距区府驻地31公里。人口1.2万,以汉族为主,土族占总人口的33%。面积162.1平方公里。辖袁家台、长沟、黑沟顶、滚子洼、前半沟、杜家洼、红沟、马圈沟、烂泥滩、白崖坡、宁过、马趟、春洒、白草台、王家滩、达拉滩、麻洞、拉卡、泉洼、干沟山、大庄子、扎什加、李家昂23个村委会。民国时为同化乡,1950年沿旧制设达拉乡,1958年并入汉庄公社,1961年分设达拉公社,1984年成立达拉土族乡。地处湟水谷地北侧山地、沟谷地。产业以商贸、运输及采矿为主。农业以小麦、青稞、油菜种植为主。境内建有容量35万立方米的水库1座。区乡公路畅通。

李家乡

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辖乡。位于区境东北部,北与甘肃省接壤,距区府驻地34公里。人口1.2万,以汉族为主,还有藏、土、回族等。面积163.1平方公里。辖烂泥沟、双坪、合尔红、马圈、西马营、东马营、陈家磨、滚茶海、大洼、干沟岭、民族、交界湾、尕泉湾、山庄、阿塔岭、和尔寺、丹科尔17个村委会。民国初属长里堡,1950年沿旧制设李家乡,1958年并入高庙公社,1961年分设李家公社,1984年复设李家乡。地处湟水谷地北侧山地、沟谷地。产业以运输、商贸、加工为主。农业以小麦、青稞、油菜种植为主。还有林业、畜牧业。境内建有蓄水254万立方米的大帐房水库。

共和乡

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辖乡。位于区境西北部,距区府驻地15公里。人口1万,以汉族为主。还有藏、蒙古、土族等。面积113.2平方公里。辖联星、许家寨、高营、大庄、拉科、马厂、上桦林、拉日、虎林、童家、克什家、磨石沟、洒龙、书卜、嘛业磨、祁家堡16个村委会。1950年沿旧制设努木乡,1952年改称共和乡,1958年并入汉庄公社,1961年分设共和公社,1984年复设共和乡。地处湟水谷地北侧山地、丘陵。产业以加工,运输、商贸为主。农业以小麦、青稞、油籽种植为主。境内建有蓄水20万立方米的桦林水库。通区乡公路。

城台乡

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辖乡。位于区境西南部,距区府驻地30公里。人口0.7万,以汉族为主,还有藏族。面积104.5平方公里。辖拉甘邑、山城、坝口、城子、台子、升地湾、河东、小沟、衙门庄、上新庄、滩、下台、许家口子、上菲菜沟、下菲菜沟17个村委会。民国时置模范乡,1950年沿旧制设城台乡,1958年并入瞿昙公社,1961年分设城台公社,1984年复设城台乡。还牧养牛、羊、马等。区乡公路畅通。

洪水镇

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辖镇。位于区境东南部,湟水河南岸,距区府驻地15公里。人口1.8万,以汉族为主,还有回、土、藏族。面积169平方公里。辖店子、双一、双二、高家湾、河西、上窑洞、阿西、阿东、马趟子、下街、马家营、李家壕、上王家、下王家、吴家庄、袁家庄、大寨子、石岭子、下沈家、洪水坪、姜湾21个村委会。民国时置洪水乡,1950沿旧制设洪水乡,1958年成立洪水公社,1984年复设洪水乡,2001年设洪水镇。地处湟水谷地南侧滩地、沟谷地、山地。矿藏有高品位的石灰石矿。产业以运输、采矿等为主。白灰、纸等产品畅销省内外。农业以小麦、果类、蔬菜种植为主。甘青公路、青藏公路穿境,交通便利。

芦花乡

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辖乡。位于区境东北部,东及北部与甘肃省相接壤,距区府驻地45公里。人口1.1万,以汉族为,还有藏、土、蒙古族等。面积119.8平方公里。辖寺院、三条沟、西坡、冯洼、九架山、朵家湾、查干、东岭、十字、牙合、营盘湾、王家湾、城背后、转花湾、本康岭15个村委会及乡办牧场。民国初置芦花乡,1950年属冰沟乡,1952年设芦花乡,1958年并入老鸦公社,1961年分设芦花公社,1984年复设芦花乡。地处湟水谷地北侧山地、沟谷地。产业以运输、加工、商贸为主。农业以小麦、青稞、油菜种植为主,牧业以牧养牛、羊、马等为主。区乡公路畅通。境内有旅游观赏的冰沟奇峰和旧寺掌等自然景观。

峰堆乡

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辖乡。位于区境西南部,距区府驻地22公里。人口0.7万,以汉族为主,还有藏、土、回族等。面积81.7平方公里。辖上营、联村、李庄、红沟门、熊家、刘家寺、下阳洼、上阳洼、上一、上二、下帐房11个村委会。民国时置敦厚乡,1950年沿旧制设峰堆乡,1958年并入瞿昙公社,1961年分设峰堆公社,1984年复设峰堆乡。地处湟水谷地南侧山地、沟谷地。产业以运输、加工、商贸为主。农业以小麦、青稞、油菜种植为主。产大红蒜,质优味好,享有盛名。境内建有库容量为55万立方米的黄河滩水库。区公路畅通。

蒲台乡

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辖乡。位于区境东南部,距区府驻地18公里。人口1.8万,以汉族为主,还有回、蒙古、藏族等。面积189平方公里。辖头庄、桦庄、中岭、上岭、郭家、西沟庄、严家山、黑窑洞、山桃、大麦沟、尹家、下半沟、新庄湾、千户台、赵家庄、李家台、辛家庄、地洼、赵宝湾、范家坪、侯白家、雷盛家、赵家坪、羊起台、东台、圈窝、小干沟、寺沟脑28个村委会。民国时属双堡乡,1950年属中坝乡,1952设蒲台乡,1958年并入洪水公社,1961年分设蒲台公社,1984年复设蒲台乡。地处湟水谷地南侧山地、沟谷地。产业以运输、加工、商贸为主。农业以小麦、豌豆、马铃薯种植为主。区乡公路畅通。

下营藏族乡

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辖乡。位于区境西南部,距区府驻地32公里。人口0.6万,以汉族为主,藏族占全乡总人口的28%。面积98.1平方公里,辖下营、尕庄、上营、坑坑、白土庄、卡子门、杨家庄、上祝家、杨家堡子、下祝家、茶龙、塔春12个村委会。民国初属归德堡,后称维新乡、平等乡,1950年沿旧制设茶龙乡,1956年划归高店乡,1958年并入汉庄公社,1963年分设下营公社,1984年改称下营藏族乡。地处湟水谷地南侧山地、沟谷地。产业以运输、商贸、加工为主,农业以小麦、青稞、油菜种植为主。区乡公路畅通。

何庄乡在哪个省呀

何庄乡在哪个省呀

何庄乡,位于县城西北部15公里,紧靠滹沱河北侧,全乡26个行政村,人口3.5万,面积59平方公里,该乡的北部与保定市的安国市相邻,省级保衡公路就从该乡穿过,西面与石家庄市的深泽县接壤,省级保石路距该乡仅5公里,该乡乡村公路四通八达,与大公路相连接,交通十分便利。

何庄乡乡镇企业遍及全乡,尤以丝网工业较为发达,全乡丝网专业村7个,拥有中、小型不锈钢无梭织网机66台,小型铁丝织网机1540台,生产加工铁丝网、高密度不锈钢网、电焊网、轧花网、聚脂网等200多个品种。全乡有500万元以上的企业27个,全乡全年丝网工业收入在2亿元以上,最知名的企业有:西羽林华龙织布厂,它是全县最大的棉纺织布企业,固定资产700多万元,拥有职工300多人,年创产值6800万元,税金51.4万元;长汝村金属织网厂,固定资产500多万元,已购进进口丝网加工、拔丝高新设备50余台套,年底将投入生产。

全乡拥有乡镇企业近3000个,实现产值37.8亿元,第三产业总收入突破1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690元,这是何庄乡实施“依托城市、服务城市、借市发展”战略的丰硕成果。十年的跨越发展不仅使何庄乡成为全市综合经济实力十强乡镇第二强,而且成为全市农村集体经济实力第一强乡,为和谐农村建设夯实了经济基础。

何庄乡把打造乡村经济实力,特别是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当作发展第一要务,在具体实施中,他们的发展思路是:城区建商厦、沿路搞开发、城郊建市场。乡党委把全乡农村按村情分类,因村制宜寻求发展项目。城区村抓住金角银边建商厦,占领市场制高点,美化衡水市容,繁荣市区服务业。几年来,他们占据金角银边,建起了金山大酒店、凯悦大酒店、香龙大酒店等六大酒店。按照市场建设发展规划,大力兴建商业设施和专业市场:在市区建起5条商业街,建起了吉美超市、佳乐家建材超市、利华装饰材料市场、衡甘达家居广场等一大批市场,十年前低矮破旧房如今高楼林立,增强了便民服务功能和市区商业活力。远郊村则发展专业市场。他们建起了木材专业市场、钢材专业市场、橡胶专业市场等四大专业市场。沿路搞开发,从无到有,在市区街道延长线上建起何庄乡工业园、青杨树服装工业园,成为全市乡镇中唯一拥有两个工业园的乡镇,现已引进32家企业,2005年产值达到15亿元、利税1.5亿元。涌现出龙港、腾达、胜利、太阳、东方等五大企业集团,海江牌压滤机、顺捷牌挂车、誉力牌钢丝胶管等产品成为国家级和省级名牌。根据市场经济发展新趋势,何庄乡与时俱进,紧跟发展形势,创建新型业态。根据专业化大生产需要物流配送的形势,他们审时度势,投资3000万元创建了物流企业——祥运物流,为全市近百家骨干企业提供物流服务,成为全市唯一一家大型物流企业。目前,何庄乡已涌现出七大商厦、六大酒店、五条商业街、四大专业市场、三大物流超市、两大工业园区、四大支柱产业。

何庄乡党委、政府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发展重点,他们在全市乡镇中首创村级大排队。两年经济不增长,对村班子黄牌警告,三年不增长予以免职。在排队时敢于求实,敢于叫真儿。每到年终,乡会计站将各村财务抱回,仔细核算,利用半个月时间排出名次,按经济实力决定村干部报酬。这样一来,各村班子增强了压力感、紧迫感,每年都一门心思谋发展、寻项目。有的城区村已没了土地,就跳出本村求发展,到外村寻求发展机会。西滏阳到外村征地上项目,张里马村则到乡工业园区里求发展。全乡大上集体经济的热潮常盛不衰。去年全乡各村共上项目28个,总投资达2亿多元,是1996年的4倍。全乡31个村中,年集体收入超百万元的达到19个,其中有3个村集体收入超过400万元。去年,村级集体收入达到3500万元,是1996年的6倍,“全区经济十强村”该乡占7个,成为全市村级集体经济力量最强的乡镇。

乡村经济的发展,为和谐新农村建设蓄积了强大的经济力量,促进了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给广大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去年全乡投入文明生态村创建的资金达800万元,各村硬化、美化了街道,安装了健身器材,新建了绿地,广大群众彻底告别了过去柴草乱垛、污水横流,环境“脏、乱、差”的面貌,村容村貌得到规划,有8个村的村民住进了别墅区和农村新村,建起村级卫生清洁队伍,保持村容整洁。有24个村实行了退休制度,农民退休后领取退休金。有16个村实行了村民口粮免费供应制。全乡所有村庄建起了标准的村民活动室、图书室,村村建起了标准化卫生室,其中3个村还建起了功能齐全的村办医院。村村安装了有线电视,建起了文化健身广场,铜管乐队、军乐队、秧歌队、锣鼓队等各种群众自己唱主角的文体团体遍布全乡各个村庄,村民生活质量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何庄乡耕地面积5.5万亩,农田灌溉主要利用地下水,全乡农用机井735眼,平均每75亩地一眼井,县井电配套齐全。全乡有中小型拖拉机、三马车4300台辆,收割、耕作、播种各类机械590台,基本实现农田作业机械化,全乡粮食平均亩产630公斤,粮食总产达到0.3亿公斤,经济作物种植是该乡的优势,棉花、药村、大棚菜、苹果、葡萄、梨、桃等遍及全乡,尤其是果品业成为全乡主导产业,总面积500亩,这一传统产业经过上世纪90年代对品种进行改良、更新、优化,果品质量上乘,全乡年产优质苹果、梨、桃达220万公斤,杨各庄村上千亩优质果园,吸引了国内10多个省市的客商,这个村的果品批发市场年销售额达200余万元。

何庄乡养殖业位居全县前列,有万头养猪厂两个、千头养猪厂32个,重点养猪户1200户,重点养猪村16个,该乡成为北京市活体储备基地,1999年该乡成立了养猪协会,会员有580人,该协会是衡水市最大的农民自治组织。全乡年生猪出栏6至7万头,可创产值800多万元,农民可增加收1000多万元。养猪业带动了相关产业,兽医、兽药、饲料加工企业应运而生,郎仁村铁正饲料加工厂占地50亩,每年收购各种秸秆1000多吨,增加了当地农民收入。全乡还有养鸡厂32个,蛋鸡存栏100余万只,养羊万余只,养牛、养兔等也具相当规模。

何庄乡教育、文化、工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全乡有中学两所,小学20所,幼儿园7所,全乡的中小学及幼儿教师,其师资力量雄厚,各校教学设备齐全,卫生环境条件一流,教育教学质量多次受到市、县教育部门表彰,全乡青少年入学率100%,来本乡打工、经商的外来人员子女的入学入托率达100%,全乡有15个村建起了娱乐场所,有3个村搞起了文艺宣传队,四个村搞起了农民秧歌罗鼓队。全乡有卫生院两座,村级卫生室23个,基本达到了农民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乡。

何庄乡政通人和。乡政府立足于服务民众,建立了与县政府网站相连接的乡政府信息服务中心,为全乡人民搞好各项服务,全乡村级两委班子及群团组织健全,社会治安状况良好,近年来未出现大的治安及刑事案件,全乡政治稳定、社会安定。[编辑本段]2、河北省衡水市桃城区何庄乡何庄乡地处市郊,在南、西、北三面环抱市区,地处“京九”、“石德”铁路大动脉十字交叉中央,东靠106国道,西邻国家重点工程衡水发电厂,交通便利,电力充足,通讯发达,经济发展环境优越,全乡行政面积14019.88亩,辖31个行政村,总户数5881户,总人口19492人。2005年,全乡经济总收入实现37.8亿元,财政收入2029.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690元,在全市乡镇综合经济实力排队中名列第二,在全市乡镇企业发展排队中,连续七年名列全区第一,连续两年保持明星乡镇全区最高级别,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十强乡镇”、“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先进乡镇”、“信访工作先进乡镇”、“城建工作先进集体”,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全省村民自治模范乡”、“省级文明乡镇”,被国家体育总局命名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乡镇”,两次被中央文明委命名为“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乡镇”,乡党委两次被中组部命名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

在新一轮发展热潮中,受地理因素的影响,该乡有17个村坐落在市区内,其他村在西部和北部,对市区呈半包围之势,各村均处于市区规划圈之内。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扩张的进一步加快,该乡耕地面积逐渐减少,各村土地全部或部分被征占,发展空间受到很大局限。如何发展,怎么发展,摆在乡党委的面前。在观念转变过程中,乡党委认真学习贯彻二届区委、区政府提出“服务全市、借‘市’发展”的总要求和新一届区委提出的“谋求新跨越,再造新桃城”的战略构想,按照“在发展定位上有新提升,在发展思路上有新开拓,在发展谋略上有新转变,在发展举措上有新手段”进行科学分析、冷静判断,充分认识何庄乡地处市区,有着得天独厚的人流、物流、交通等优势,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与其相配套的城市化服务型工业迅速崛起,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借市发展“借”得好,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关键是在如何探索新的发展模式,谋求新的突破中有所作为。

代码131102200:~201何家庄村、~202北滏阳村、~203东滏阳村、~204西滏阳村、~205宋家村、~206赵家庄村、~207马家村、~208大庙村、~209疙瘩头村、~210青杨树村、~211前里马村、~212李里马村、~213张里马村、~214刘里马村、~215郑里马村、~216王里马村、~217白庙村、~218南漳桥村、~219前马庄村、~220后马庄村、~221东康庄村、~222西康庄村、~223八里庄村、~224仲代村、~225乔家村、~226周家村、~227侯家林村、~228卢家村、~229夏家村、~230陈家村、~231孙三村

沿革1982年建何家庄乡。1996年马庄乡并入。1997年,全乡面积28.5平方千米,人口2.4万。辖何家庄、青杨树、前里马、疙瘩头、马家村、大庙、赵家庄、宋家村、西滏阳、东滏阳、北滏阳、后马庄、前马庄、白庙、王里马、郑里马、刘里马、南漳桥、张里马、西康庄、东康庄、八里庄、仲代、乔家村、周家村、侯家林、李里马、孙三村、卢家村、陈家村、夏家村31个行政村。[编辑本段]3、河北省吴桥县何庄乡何庄乡(HezhuangXiang)位于县境东北部,东临漳卫新河与山东省宁津县相望。乡政府驻何庄村。面积55.6平方千米,人口2.60万人(2002年)。辖48个行政村。

辖区

何庄乡辖48个村委会:前街、后街、于川、梅庄、米庄、前林、东林、周庄、尚集、韩庄、陈庄、王庄、前尚、堤上王庄、堤下王东、堤下王西、东王家坊、小李会试、大李会试、东刘家阁、北牟庄、北侯庄、陈杨庄、北于庄、小魏庄、大魏庄、董家庵、王园子、张金马、小金庄、赵家楼、东谢庄、西西庄、孙落雨、崔道口、李古台、小高庄、小张庄、宿李庄、高田庄、北靳庄、堤上刁、堤下刁、北李庄、王马店。

代码

代码130928204:~201东林村~202前林村~203西林村~204大李会寺村~205小李会寺村~206王园村~207小金村~208小高村~209高田村~210陈杨村~211宿李村~212堤下王西村~213堤下王东村~214堤上王村~215堤上刁村~216堤下刁村~217北于村~218张金马村~219北靳庄村~220北(后)李村~221南(前)李村~222何庄村~223孙落雨村~224东刘阁村~225陈庄村~226小张村~227尚集村~228前尚村~229小王村~230于川村~231崔道口村~232王马店村~233牟庄村~234前街村~235后街村~236小魏村~237大魏村~238李古台村~239赵楼村~240小米村~241周庄村~242韩庄村~243梅庄村~244小王村~245董家庵村~246王家坊村~247候庄村~248谢庄村

沿革

1945年属山东省宁津县,1964年划归河北省吴桥县。1964年建何庄公社,1984年改何庄乡。1995年北牟庄乡并入。1997年,面积55.6平方千米,人口2.6万,辖何庄、大李会试、小李会试、北靳庄、王园子、西林庄、东林庄、宿李庄、陈杨庄、堤下王东、堤下王西、堤上王、堤下刁、堤上刁、南李庄、北李庄、北于庄、张金马、孙落雨、王马店、崔道口、于川、小张庄、陈庄、东刘家阁、尚集、前尚、小王庄、前林庄、小高庄、高四庄、小金庄、北牟庄、小魏庄、米庄、周庄、赵家楼、李古台、大魏庄、后街、前街、梅庄、王庄、韩庄、东王家坊、北侯庄、东谢庄、董家奄48个行政村。

崔家庙镇的概况

崔家庙镇的概况

(CuijiamiaoZhen),阜城县辖镇,位于河北省阜城县县境东部,距县城24.7千米。面积89.5平方千米,人口4.35万(2002年)。辖84个村委会。镇政府驻崔家庙村。组织万名农民看“先行”

阜城县崔庙镇组织9850名农民分期、分批对全镇的种养专业村、户进行了实地参观学习。贾庄村贾广海兴奋地说:“镇政府组织的现场参观,让咱开了眼界,增长了见识,坚定了信心,相同的条件,别人能干好的项目,咱肯定也能干成”。

崔庙镇党委、政府坚持从适应市场需要和适应本镇实际出发,抓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他们注重引导和样板带动,不搞强迫命令。年初,该镇就利用“三下乡”活动月的时间组织全镇干部对种、养殖方面的项目进行了筛选和分类,广泛宣传,让农民自己看,自己选,自己调。从8月20日开始,利用3天时间,先后组织全镇9850多名农民分期、分批深入到该镇的王怀玉、东刘曹、康庄、杨车炮、小皇庄、陈集、姜村等村的养牛、养猪、养鸡和剪纸、汽拖配件产业的专业村、专业户进行了现场参观学习。各专业村、户都有具体人员对该产业的发展前景及应注意的问题进行详细的讲解。东刘曹村养牛场的陈福刚介绍的何时小牛长肉、何时长骨骼、购牛时应购买几个月的牛最合适等情况,农民们听得津津乐道,都说,这才是真正的“牛经”。代码131128104:~201崔家庙村、~202芦集村、~203金庄村、~204苟庄村、~205小齐庄村、~206小皇庄村、~207东漫河村、~208大息庄村、~209小息庄村、~210陈集村、~211普乘寺村、~212大范庄村、~213刘鹅庄村、~214史家庵村、~215肖庄村、~216马道王村、~217阎庄村、~218洪庙村、~219放羊张村、~220果子张村、~221王六庄村、~222张鸣梧村、~223许桥村、~224高禄庄村、~225张魏庄村、~226管庄村、~227门庄村、~228张兴庄村、~229北郑庄村、~230王山庄村、~231孙宝庄村、~232西王李庄村、~233张会头村、~234小杨庄村、~235小尤庄村、~236张而庄村、~237和睦庄村、~238本头刘村、~239小付庄村、~240前砖门村、~241后砖门村、~242清东涯村、~243刘枣胡村、~244姜庄村、~245苏庄村、~246吉利王村、~247杨庄村、~248商庄村、~249东曲村、~250西曲村、~251陈辛庄村、~252大曹庄村、~253潘庄村、~254河沟村、~255丁庄村、~256北孟庄村、~257张家坊村、~258苟家坊村、~259前罗村、~260后罗村、~261东郭庄村、~262张家桥村、~263大魏庄村、~264康庄村、~265王怀王村、~266黄常村、~267李常村、~268东刘曹村、~269杨车炮村、~270营盘村、~271田庄村、~272南孟村、~273东李京村、~274西李京村、~275孙新庄村、~276石庄村、~277贾庄村、~278王皮弦村、~279前高城村、~280西高城村、~281东高城村、~282北高城村、~283安都营村、~284西刘曹村。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兴寺李庄养牛场和崔家庙镇的概况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