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地养牛的前景(什么是发酵养猪新技术是怎么一回事)

圈地养牛的前景(什么是发酵养猪新技术是怎么一回事)

今天给各位分享圈地养牛的前景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什么是发酵养猪新技术是怎么一回事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什么是发酵养猪新技术是怎么一回事

什么是发酵养猪新技术是怎么一回事

发酵床养猪技术,俗称懒汉养猪法

自然农业是韩国自然农业研究所赵汉珪所长经过四十多年研究实践创立的亲环境农业。自然农业是尊重植物动物的基本权利,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能力的生命农业。自然农业不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激素等化学物质,而是就地取材,自己动手制造独特的农业生产资料,降低成本,是生产绿色、有机农产品的优质高效农业。2003年9月,自然农业获得ISO9001和ISO14001的认证,目前已在20多个国家得到普及和发展。

自然农业采用五种核心秘方(天惠绿汁、汉方营养剂、乳酸菌、土著微生物、酵素)、三种辅助材料(鲜鱼氨基酸、天然钙、糙米米醋)等,就是利用我们身边的自然资源,制作各种发酵剂和生物营养剂。在畜牧业方面,自然农业的养鸡舍、养猪舍(已获韩国发明-专利号052850),用自己采集的土著微生物等材料,用锯末和稻草,做猪舍和鸡舍的圈地和床面,猪舍和鸡舍里的粪便,被微生物直接发酵,不用清除粪便,舍内无臭味、不生蛆、无苍蝇,省时省力,不污染环境。在种植方面,利用五种核心秘方和三种辅助材料,制作微生物发酵肥,防治病虫害,整个生产过程不施化肥、农药。自然农业对减少环境污染、创建新的农业生态环境,发展农村庭院经济,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民居住条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延边黎明农业大学1997年引进韩国自然农业技术,成立了北方自然农业研究所(现更名为延边自然农业研究所)。八年来,在金哲勋所长的带领下,通过全体科技人员的辛勤努力,在养猪、养鸡,绿色大米、蔬菜、瓜果的试验、示范、推广工作中,成功地摸索出适合本地区的自然农业模式,累计培训农民3400多人次,编发实用技术资料11000份。2004年8月,赵汉珪先生的《自然农业》中文版,已由延边大学出版社出版。自然农业的普及和推广,已经取得良好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并深受广大农民的欢迎。延边自然农业研究所的科技人员,不仅在延边,而且还在吉林省的长春市、吉林市、蛟河市,黑龙江省的东宁县、宁安县,山东省的平度市,河北省清县等地,进行自然农业的示范、推广工作。

无污染、零排放的发酵床懒汉养猪法也叫自然养猪法,生态养猪法,快乐养猪法,懒汉养猪法

养猪有几大“头痛”:臭味重、清粪烦、冬天急保暖、夏天忙通风!用微生态猪舍发酵床可让“四恼”皆空!

随着养猪业的发展和猪群规格的不断扩大,猪粪、尿的排放量也在急骤增加,原先设计的一套污水排放净化处理系统将难以满足生产发展的需要,如何处理养猪业中一直难以解决的猪粪尿,尤其是规模化养猪场内排泄的大量粪尿对环境生态造成的污染问题,便成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酵床懒汉养猪法是本公司根据多年实践经验,利用全新的自然农业理念,结合现代微生物发酵处理技术提出的一种环保、安全、有效的生态养猪法。实现养猪无排放、无污染、无臭气、彻底解决规模养猪场的环境污染问题,它是集养猪学、营养学、环境卫生学、生物学、土壤肥料学于一体,遵循低成本、高产出、无污染的原则建立起的一套良性循环的生态养猪体系。它是工厂规模化养猪发展到一定阶段而形成的又一亮点,是养猪业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

一、简介

发酵床懒汉养猪法的原理是利用微生物发酵床进行自然生物发酵(饲料进行微生物厌氧发酵促进吸收,粪尿进行微生物耗氧发酵分解处理),就是利用广州农牧开发有限公司发酵床懒汉养猪法菌种,按一定比例混合秸杆、锯末屑、稻壳粉和粪便(或泥土)进行微生物发酵繁殖形成一个微生态发酵床工厂,并以此作为猪圈的垫料。再利用生猪的拱翻习性作为机器加工,使猪粪、尿和垫料充分混合,通过发酵床的分解发酵,使猪粪、尿中的有机物质得到充分的分解和转化,微生物以尚未消化的猪粪为食饵,繁殖滋生。随着猪粪尿的处理,臭味也就没有了。而同时繁殖生长的大量微生物又向生猪提供了无机物营养和菌体蛋白质被猪食用,从而相辅相成将猪舍垫料发酵床演变成微生态饲料加工厂,达到无臭、无味、无害化的目的,是一种无污染、无排放的、无臭气的新型环保生态养猪技术,具有成本低,耗料少,操作简,效益高,无污染等优点。

二、发酵床懒汉养猪法优点

1、投资少、造价低,建筑施工简便易行,一场多用,易于转产,降低投资风险。

建造一个养猪规模100头的育肥猪的养猪大棚,只需投资4000元左右,每平方米造价40元左右。养猪大棚跨度一般为4~5米,长度为20~25米,四周围栏高1.0~1.2米,支撑大棚可用空心砖等材料砌成。棚高一般在2.7~3.0米,材料可选用钢筋、水泥等材料,顶部覆盖塑料薄膜、编织布、草帘等。大棚四周不设围墙,夏天等于是个凉棚,冬季放下塑料薄膜就成为一个暖圈,冬暖夏凉,为猪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

大棚可一棚多用,不仅可养猪,还可养牛、养羊、养兔、养鸡等,并且可随时转产,种植大棚蔬菜、栽培蘑菇等,增加了抵抗风险的能力。

2、零排放、无臭气、无污染。

懒汉养猪法不同于一般的传统养猪,猪粪、尿可长期留存猪舍内,不向外排放,不向周围流淌,整个育肥期不需要清除粪便,可采取在猪群出栏后一次性清除粪便,这样做不会影响猪的发育。因为在猪的饲料和垫料中添加了微生物菌种,这样有利于饲料中蛋白质的分解和转化,降低粪便的臭味;同时在垫料发酵床内,垫料、粪尿、残饲料是微生物源源不断的营养食物,被不断分解,所以床内见不到粪便垃圾臭哄哄的景象。整个发酵床内,猪与垫料、猪粪尿、残饲料、微生物等形成一个“生态链”,发酵床就象一个生态工厂,它总在不停地流水作业,垫料、猪粪尿、残饲料等有机物通过发酵床菌种这个“中枢”在循环转化,微生物在“吃”垫料、猪粪尿、残饲料,猪在“吃”微生物(包括各种真菌菌丝、菌体蛋白质、功能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发酵分解出来的微量元素等等),整个猪舍无废料无残留,无粪便垃圾产生,而且发酵床内部中心发酵时温度可达60~70度,可杀死粪便中的虫卵和病菌,清洁卫生,使苍蝇蚊虫失去了生存的基础,所以在发酵床式猪舍内非常卫生干净,很难见到苍蝇,空气清新,无异臭味。

如果是养猪+养鱼或养鸭+养鱼,需要利用猪粪尿和鸭粪肥水,猪圈可以采用地上式生态床,底下打上水泥地面(旧式猪圈采用加高围墙50-90cm即可)。利用生态床先净化粪尿形成微生态制剂,再排进池塘净化水质。整个过程通过生态床形成一个微生态净化处理粪尿、微生态制剂加工工厂。通过源源不断的补充菌种,不断地处理粪尿、加工微生态制剂净化猪圈环境净化水质。

3、环境优越,发病率下降,减少用药。

发酵床内环境优越,“冬暖夏凉”,冬暖,是因为垫料、猪粪尿和残饲料的混合物在发酵床菌种作用下迅速发酵分解,产生热量,底部温度可达40~50度,中间甚至可达60~70度,表层温度长期维持在25~30度。这种环境冬天可以避免猪只感冒生病。夏凉,夏天周围揭起塑料膜就是凉棚,而且凉爽不仅与温度还与湿度有关,发酵床的温度并不是无限上升的,而且还可人为控制。假定当发酵床内温度升高到接近或高于室内或室外温度时,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从四周进入,产生对流,温度就迅速降下来了,而且还产生凉爽的感觉。同时圈内因无粪尿垃圾,而显得干爽,不会产生湿热闷闭难耐的感觉。夏天可以避免猪粪尿又多又湿又臭,影响呼吸道疾病和消化道疾病的发生。生活在发酵床内的猪只一年四季最舒服,猪处在自由逍遥的生存环境中,抵抗各种疫病的能力增强,兽药、疫苗使用数量下降。

4、省工省力,提高效益。

普通猪舍清除粪尿占用了大量的劳动力,发酵床懒汉养猪法免除了猪圈的清理,主要工作就是添加饲料,再在猪舍圈内安装自动食槽、自动饮水器,省工节力,一人就可饲养上千头生猪,提高劳动效率可达60%以上,有利于生猪饲养的规模化、工厂化发展。

5、节省水电煤、饲料,降低饲养成本。

常规饲养需要大量的水来冲洗猪粪尿,发酵床懒汉养猪法免除冲洗用水,只要饮水即可,所以节省用水90%。“冬暖夏凉”的环境省去大量电煤。发酵床内垫料、猪粪尿和残饲料的混和物经发酵后,分解或降解出很多有益物质,如长出的放线菌菌丝、微量元素、蛋白质等,而且锯屑中的木质纤维和半纤维也可被降解转化成易发酵的糖类,这些都对猪的成长也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猪通过翻拱食用,给猪提供了一定的营养,从而减少了精饲料的供应,根据初步试验表明,可节省精饲料20%,平均日增重高于不用发酵床的猪只一两百克。

每头生猪可节约用料、用水、用电、用煤约50元,节约兽药、疫苗费用大约10元,节约劳动力成本大约20元,增加销售收入大约40元,增收节支总量可达110元,收益十分明显。如果建设一处猪舍面积1000平方米,每批饲养700头,年出栏可达2000头的规模养猪场,猪舍等固定资产投资大约为20万元,当年就可收回全部投资,并有盈余,具有社会推广应用的良好前景。

6、改善肉蛋奶品质,生产“绿色肉”、“农家蛋”、“无抗奶”。

影响肉质好坏有很多因素,如各种兽药的使用、不适当的饲料添加剂加入、不合格的饲料等等,导致猪肉的含水量,口感差等等。在潮湿环境下长出的猪水分含量高,其猪肉没有那种天然香味,长期使用过多工厂化饲料、兽药或添加剂的猪,其肉质有异味。使用发酵床养殖动物通过食取发酵床内大量繁殖的有益微生物,减少添加剂、抗生素、兽药的用量,并增强消化吸收功能,充分吸收利用饲料中营养成份及原料的天然色素,无需添加化学色素苏丹红、加丽素红造成对人体的有害物质及影响畜禽产品天然食用风味,可媲美家养畜禽肉。能天然增加动物产品着色度和食用风味,猪只皮肤红润,毛色发亮;肉鸡肉鸭颜色加深;改善蛋壳的质量和颜色,蛋清厚稠,蛋黄鲜红。

职场的潜规则有哪些啊

职场的潜规则有哪些啊

1、不要苛求百分百的公平

显规则告诉我们要在公平公正的原则下做事,潜规则却说不能苛求上司一碗水端平,尤其是老板更有特权。

场外提示:一味追求公平往往不会有好结果,“追求真理”的正义使者也容易讨人嫌,有时候,你所知道的表象,不一定能成为申诉的证据或理由,对此你不必愤愤不平,等你深入了解公司的运作文化,慢慢熟悉老板的行事风格,也就能够见惯不怪了。

2、莫和同事金钱往来

显规则告诉我们同事间要互相帮助团结友爱,潜规则却说不是谁都可以当成借钱人。

场外提示:谁让这年头时兴本末倒置,欠账的是爷,赊账的是孙子呢!“同事”是以挣钱和事业为目的走到一起的革命战友,尽管比陌生人多一份暖,但终究不像朋友有着互相帮衬的道义,离开了办公室这一亩三分地,还不是各自散去奔东西。所以如果不想和同事的关系错位或变味,就不要和同事借钱。

3、闲聊天也要避开上司的软肋

显规则告诉我们“言及莫论人非”,潜规则将其深化成“言及莫论人”,因为少了一个“非”字,也就少了失言的机会。

场外提示:都说言多必失,可言少也不一定没有失误,如果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和错误的对象说了一句涉及到具体人事的大实话,那后果真的堪比失言。

4、不要得罪平庸的同事

显规则告诉我们努力敬业的同事值得尊重和学习,潜规则却拓宽了“努力”与“敬业”的外延,说懒散闲在的同事也不能得罪。

场外提示:老板不是傻瓜,绝不会平白无故地让人白领工资,那些看似游手好闲的平庸同事,说不定担当着救火队员的光荣任务,关键时刻,老板还需要他们往前冲呢。所以,千万别和他们过不去,实际上你也得罪不起。

5、CEO就是公司的'最大股东

公司以维护股东利益为最高原则,但是在公司谁能看见股东,股东的利益只有靠CEO的个人意志来体现。具体说,董事长是股东大会选出来的,代表了大股东的利益。但有时候总经理也是股东的代表,那么董事长和总经理哪个更有实权,就看各人的道行和历史背景了。

场外提示:为了你自己的利益,你必须明白这一点,公司的老板就是公司代表,听老板的,就是为公司服务,千万不要想当然地为了公司利益,而与老板对着干。他就是你的衣食父母。什么叫尊重资本,就是听老板的话。

6、老板不一定总会为公司着想

任何一个在位的老板,他最关心的还是自己能在这个位子上做多久,为了这个目的,他当然会关心业绩指标和考核,但是保持公司的稳定,是坐稳位置的最重要的基础。如果公司为了业务创新,而预计将出现核心人员的变动,或者冒一些不可确定的风险,进而被底下的副总利用,影响到自己的位置,他会第一个起来反对。当然,他会冠冕堂皇地做这一切,让任何人都觉得他是为了公司长远发展考虑。

但他考虑的其实只是自己的长远利益。如果没有长远的预期,那他要做的只是在现有位子上,如何扩大自己和管理层的福利,为自己捞取更多的好处,利用公司为自己捞取更多的人脉关系和社会影响。然后,等公司要对付自己的时候,反过来给公司一刀。

老板想到员工的利益了吗?告诉你吧,从来没有,也不会有,这是小职员的一相情愿的想法。

7、做100件小事不如做1件大事

虽然都是为人民服务,为公司出力,但是你需要明白,做100件人人能做的小事,并不如做一件有影响力的大事,更能为自己增加晋升的机会。因为那些小事,如复印啊,打字啊,倒水啊,谁都会做,你做了根本显示不出你来。(除非在一个特殊环境里,人人都不做而你做了,这才显示出价值来)。

只有做那些有影响力的,牵动很多人的大事情,才能突显出你的能力来。就是这样。老板也只有在这样的事情上才能对你产生深刻的印象。所以,聪明的职员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而不是一味的埋头苦干,然后抱怨为什么得不到升迁。

场外提示:虽然小事永远是需要人来做的,但是你如果想要大发展,必须学会舍弃那些小事,而去专注于更有影响力的事情。一直努力扫屋子的人,永远扫不了天下!

8、对老板说句真话,胜过一大堆恭维

老板会觉得你是个实在的人,而且有自己的独立见解。老板是对拍马屁的话很受用,但是得拍的到位,拍的力度正好,拍的真实可信,对于虚伪的恭维,老板只有一字:烦!

场外提示:与其费劲心机去猜老板的心思,不如实话实说更有效果。只喜欢恭维的老板,恐怕也没有什么大的发展前景,还跟他干什么,赶紧扯旗!

拓展:职场潜规则定律

自古以来,中国人的职场生涯就玄机颇多,古人用“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来概括其中智慧。到今天,如何与上司同事相处,如何处理顺境与危机,如何在明争暗斗的职场左右逢源,仍然是让无数办公室男女头疼的问题。《对号入座———职场百态尽在其中》就是一本现代的“职场现形记”,本书描写最真实的职场众生和办公室故事,用一个个精炼的故事描述了职场百态,配上一幅幅幽默夸张的插图,读者捧腹大笑之后发现自己也身在其中:暧昧办公桌;电梯的暗算;跳槽是个绣花球;吊带泛滥;先说Yes再说No。

一位在职场打拼多年的白领,丰富的人生经验,冷峻的眼光,加上风趣的文笔,令她笔下的人物鲜灵活现。一个一个故事读下来,你会发现自己居然能够不止一次地对号入座,也能不止一次地把身边的人、发生在身边的事情对号入座。有些熟悉,有些陌生,平凡的人物也有如此精彩的故事。

现代社会人都需要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生存,而在这所有的社会关系之中,工作关系或者说职场关系又是其中非常重要甚至可以说是最重要的一环。一个人每天除了固定的休息时间之外,至少有大半的时间是在与工作上的同事、伙伴或者对手打交道,在节奏紧张的工作之中获取成功的快乐。

对号入座的目的不是让自己身陷职场漩涡,而是以局外人的角度审视自己所处的环境,反思自己和别人的所作所为,跳出是非圈外,以最积极豁达的心态开拓自己的事业。目的是以寓言般的白领职场生活秀,提倡健康快乐的办公室生活。

职场生涯处处有玄机,能否保身就要看修炼是否到家了。办公室充满了陷阱,稍不留意,连电梯中也有人际暗算,使你处于哭笑之间。“游离”在化学当中被视为不稳定之态,而在这时却是安全之招。因为“宠”字当头未必是好事,做低调派,糊涂是最聪明的。而圈地运动一直以来就是职场生存的大忌,经验告诉我们,过于在乎圈地的人最后反而会把自己困住,丧失更大更多的空间。所以说圈地不如圈才,圈才不如圈心,这才应该是新的圈地主义。说来讲去,做好本职工作才是一切的核心。牛奶和奶牛始终是有区别的。懂得品牛奶,并不意味会养奶牛,有时候并不是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如何理解乳品行业

如何理解乳品行业

目前乳品行业外资分两类,一类是投资基金,如摩根斯坦利投资蒙牛就是典型的一例。他们很明确,我来就是要控股包装一个企业,最后以上市为目的,可以说是“乳业黑马”。一类是战略资本,像雀巢、惠氏、达能这些实业资本,这类资本10年前就进入中国乳业,以独资合资这样的方式。现在也两极分化,雀巢、惠氏等发展得很好;但也有一部分,因为水土不服和策略性方面的问题,正在逐步退出或者艰难维持。

刘永好: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开始注意营养,对牛奶的需求量日益扩大。中国是一个很大的国家,乳品是一个很大的市场,而且是一个有较好收益的市场。资本的逐利性和行业广阔的前景使资金自然不断地流入乳业。

这几年,国内乳业高速增长主要是靠市场拉动。当然,也靠企业来推动,靠政府的大力支持。此外,由于有市场,奶农从中得到了实惠,养牛积极性提高了,奶源得到了保障,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国内乳制品市场发展空间巨大。目前世界人均拥有乳制品已在每年200公斤左右,而我国人均乳制品拥有量仅8公斤左右。即使今后只翻一番,市场需求也是一个大得惊人的数字。

郭维健:大量资本进入乳制品市场,支撑它的市场增长空间还是有的。毕竟从世界范围来讲,我国人均乳制品消费水平还是很低的。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乳制品高营养食品认识程度的提高,乳制品的需求会不断增长。尤其是这两年,增长更加明显。资本的趋利性决定它需要找到一个行业使自己的资本增值。现在大家都在预测,说未来10-20年,中国乳品市场保持在一个20%左右的增长速度,这个预测还是很有根据的。尤其是在起步比较低的广大的农村,乳制品市场增长的潜力是非常大的。相对来讲,城市的乳制品消费要成熟,增长比率可能会比农村低一些。与农村相比,目前城市的乳制品人均年消费大概在30公斤左右,农村也就七、八公斤吧。我判断,资本大量涌入的情况会持续5年左右,而行业的高速增长会比5年更长。

郑俊怀:中国的乳业通过这些年来的市场培育,消费需求在快速地发展。目前来看,市场需求大于供应。所以行业内的乳品企业会加大投资,扩大生产规模,加快奶源基地的建设;而行业外的在看到这个行业快速成长的同时,认为这个行业的利润空间比较大,也纷纷进入到行业里面来。他们采取的手段一种是收购股权,通过股权投资来获得这个行业的良好回报;还有一种形式是收购乳制品企业,从而快速进入到这个行业。应该说,这两种做法对于加快乳品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市场的培育和发展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比如在国外,奶酪消费占了乳制品消费很大很大的比重,但是在中国奶酪消费比重却占了很小很小的一点。当然随着市场的发展,供不应求会变成供求的平衡,再发展到一定时候,就可能饱和,饱和以后,利润的空间会下降,有些企业会生存不下去,会退出。

利润率下降是否必然?

目前乳业的竞争已十分激烈,价格仍是吸引消费者的最重要的因素,进入者的增加和厂商间的价格战必然会降低行业利润率,这也使得只有具备一定竞争优势的企业才能生存下去。

记者:在超市里转转就可以看到,现在奶制品、特别是液态奶的“价格战”打得非常凶;电视里,大量的乳品广告也让我们感受到乳业竞争的“火药味”。您认为,什么样的企业会在如此惨烈的竞争中胜出?您又如何评价“乳业黑马”的出现?

郑俊怀:是的,这是一个很正常的现象,因为谁的产品生产出来都要想办法卖掉,尤其是牛奶这种不便于储藏的产品。要卖掉产品,对消费者吸引力最大的还是价格,谁的价格低,谁的产品优惠,可能消费者就会选择这个产品。当然,理性的消费者,不但要看价格,还要看品牌,看企业的信誉,看企业的服务。但是我们中国的消费者还没有都达到理性的地步,谁的便宜就买谁的,这样的结果,行业的利润率必然趋薄。从这个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各企业有各企业的优势与劣势,每个企业怎么去发挥优势、规避劣势,是最关键的。

郭维健:大家在降价,利润率也会下降一些,但只要企业能承担,这个降幅就属正常。企业的定位不一样,企业竞争手段就不一样。有的企业维持高价,以树立这样的品牌形象,这是有费用作支撑的。但有些企业品牌投入少些,可能价格就低。而消费层差别也很大,像北京这样的大城市,上上下下消费层的人群都有,有的人可能更看重价格,有的人可能更看重品牌。所以说,在整个行业增长的背景下,在消费群急剧扩大的背景下,各企业只要找好自己的定位,甭管是高端的还是低端的,应该说都能有自己的生存空间。三元这样更靠近市场的“城市乳业”,有自己产品的优势。比如,外地企业过来的更多的是超高温杀菌的产品,我们可能更多的是保质期较短的酸奶、巴氏杀菌鲜奶。

王佳芬:乳品行业也会像啤酒行业一样,当大家都来做的时候,价格会往下走,行业毛利率不断下降,进入的门槛会越来越高,规模小的企业生产不了。当然,每个行业都会有黑马。乳品市场有很多黑马的不断出现是好事,会使我们这个行业发展的速度更快。大家一起把市场共同做大,蛋糕大了对我们也有好处。如果只有我们几家孤军作战,不能唤起更多的人来喝牛奶。另外,竞争会迫使我们不断进步革新。

新进入者将来会怎么样,取决于他们的目标、文化、管理等,但都要按经济规律办事。攻城掠地有勇气还是能做到的,但是盈利能力的持续和不断提升是大家面临的问题。大公司一定是要靠管理的,用传统的管理方式无法使企业健康持续发展。另外,职业经理人不够职业化也是个问题。现在乳业管理人才的总体水平还不够,包括我在内。

刘永好:我们进入这个行业时间不长,与业内大公司相比还有一定差距,还有很多不足。但是,新希望也有自身的优势:我们做了20年的农业,了解农业,我们在养牛、种草即乳品资源上有相当优势;同时,也能很好地把农民的利益与城市的需求有机地结合。我们有较好的机制,有新的定位,这个机制和新的定位与现代市场经济相结合,能激发出更大的活力和创造力;此外,我们有上市公司这个平台,有一定的资金实力,有新希望的品牌,有新希望的包容性文化。因此我认为,只要虚心学习,持之不懈地努力,我们就能在乳业方面较快地发展,并能取得较好的业绩。

“泡沫说”能否成立?

倒奶事件属于极个别现象,并不意味着乳业出现了泡沫。某些企业出现失误是正常现象,只要找准定位,企业都有生存之路,倒是有的地方政府过多介入行业发展值得关注。

记者:为什么在有人认为供不应求的这个市场中,还会出现前些时候乳品制造商的倒奶事件?您对于乳业市场的“泡沫说”怎么看?

郭维健:我不太同意乳品业有什么泡沫的说法。资本大量进来的时候,会采取不同的战略。不管是从源头的奶源开始,还是到最终的销售渠道、流动环节,它侧重点可能不一样,但只要企业找准各自的优势,都应该能够取得成功。当然,即使是一个高速成长的行业里,也不是大家全是成功的。有些企业因为管理问题呀、决策问题呀,出现一些失误,这也是很正常的。倒奶是极个别的,不能说是行业出现了很大的问题。

王佳芬:我没有仔细研究过我们这个行业现在有没有“泡沫”。在企业里面,如果我们有问题也很清楚:牛奶卖不出去了就要亏损;资本要逐利,输了会自动退出。但关键是,政府不要掺和进来,这也是我们在一直强调的问题。政府的支持应主要体现在产业政策和产业导向上,毕竟牵涉到农业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现在有地方政府过分热心,要求农民都来养牛,我有些担心,这样做可能会导致一些问题出现。

郑俊怀:乳业这个行业不同于别的行业,它是一个链条比较紧密的行业。具体来讲,市场、基地、加工能力都要相匹配,如果不相匹配就会出问题。在这个紧密的链条上,首要的是市场。但是有了市场,而不去解决奶源的问题、不去搞好加工、丰富花色品种,这个市场需求就消化不了。

奶源、营销谁更重要?

奶源建设受到乳业企业的普遍重视,不少企业都建立了适合自己的行之有效的奶源建设机制。除了奶源,市场、营销渠道、品牌等因素也十分重要。

记者:我们看到,随着资本的进入,奶源的圈地运动正在愈演愈烈。如何解决“把有限的资源放在无限的竞争当中”的问题?奶源会最终成为公司乳业发展的瓶颈吗?

郑俊怀:从奶源基地来讲,中国目前奶牛发展比较快,有政府的推动和投资者的介入,发展潜力也很大。同时,我国目前还大规模地从澳大利亚、新西兰购买奶牛。由于发达国家奶牛业是过剩的,购买奶牛的价格比国内高不了多少,所以现在这个势头很猛。另外,奶牛的自然增长速度也很快。去年,全国奶牛业的发展速度已经超过20%,个别地方更高,比如我们呼和浩特市,奶牛业的发展速度已经超过50%了。

最早,我们这个地区是农户家庭饲养,一家养两头、三头奶牛。这种格局有它的好处,就是饲养成本很低,但是,储存、疫病的防治等许多问题,使得分散饲养的弊端越来越明显。比如农户是晚上挤的奶,如果保存不好第二天就酸败了,酸败之后要么倒掉,要么搛碱中和。所以,从1996年开始,我们在原来一家一户饲养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个大的整合。在农户集中饲养奶牛的村庄建立了现代化的挤奶厅,农户独立饲养,在我们的挤奶厅集中挤奶,然后用我们带制冷的储奶罐快速冷却,由我们的收奶车及时拉回工厂。这样,保证了我们的牛奶是真正挤出的牛奶,其他中间环节和人为因素都去掉了。另外,我们还提供全面的配套服务,从配种到饲养,从草料的供应到储奶、收奶、奶款的发放,这些问题都由我们和当地的畜牧单位合作解决。

通过这种模式,农户利益得到保证。算下账来,每养一头牛一年可以收入四五千块钱,是很赚钱的。农户原来不敢多养,现在开始向规模化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采取了进一步的整合措施。一是建立了奶牛小区,农户就把奶牛搬到小区饲养,规模可以达到10头到20头。人畜分离开了,农户也就集中精力搞奶牛业了。第二个模式就是向有一定资金实力也有养奶牛经验的人,提供资金和设备的支持。这样,一批规模化的饲养奶牛的大户发展起来,有的奶户现在已经养到二、三百头奶牛。还有一种形式就是牧场园区,我们提供基本的条件,吸引外地的养牛大户把牛群赶到园区里来,园区规模现在是3000-6000头不等。

集约化,对于奶源基地的稳定,对于乳品加工企业取得优质的牛奶、提高效益都是很好的。现在在我们这个地区,围绕着奶牛业已经应运而生了好多服务机构。有的专门负责买牛,有的专门负责供应饲料,有的专门负责疫病的防治、奶牛品种的改良,有的专门负责种牧草……

社会专业分工越来越细了,效率提高了,成本降低了,质量保证了。国外发达国家已经做到这一步,我们正在向国外靠拢。

刘永好:如果说到未来发展的瓶颈,我认为首先是在资源上,是在奶源上。是否有好的草场、好的奶牛,这对企业未来发展来说是十分关键的,是基础。当然,品牌也很重要,在市场拓展方面尤其如此。还有企业的实力、服务手段、营销网络以及企业人才,在其中都起到重要的综合作用。

王佳芬:在我们这个行业,奶源的建设和乳品市场的发展同样重要。有人说,奶源是光明最大的问题,但我一直坚持认为市场才是最大的问题。我们深深觉得,乳业的发展跟奶农紧紧联系在一起,从80年代开始,我们用了10年的时间,使上海的养牛业从2-3万头增长到5-6万头,用了大量的资金进去。从1995年我们开始制定实施“用全国资源做全国市场”

战略的时候,我们同时考虑奶源加工市场。为规避奶源的季节性问题,我们必须在中国奶源最发达的北方地区建立奶源基地,我们非常明白养牛需要时间,但是牛又是会动的,所以我们早早做好了奶源的布局。这些年来,我们越来越理智地思考建奶源基地、市场、加工这三者之间的关系。

现在乳业处于急速的发展期,没有什么大的制约。目前亟待解决的是如何保证产品质量体系标准的强有力的执行。

郭维健:企业应该在规模上有一个比较稳定的提升,很多小企业的成长会受到限制。我觉得,提升竞争力最重要的是在两头,一个是奶源,一个是营销渠道,无论侧重在哪一个方向的做法都是对的。从三元来讲,可能没有一些企业发展得快,有的企业超过我们了,这使我们感到压力很大。这里面有资金不足的原因,更主要的是三元的销售长期局限在北京,全国的营销网络不健全。在乳制品需求特别是中小城市的需求大量增长的时候,我们没有分享到高速增长的蛋糕。

提高盈利靠什么?

行业特点适合规模经营,除了简单的提升规模,企业在营销网络的建设、生产组织形式上的创新等,对于企业实现利润增长也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记者:最近两年,无论是横向的还是纵向的,乳品企业的扩张速度都在加快。那么,在奶源、市场的争夺过程中,什么是最有效的途径呢?在产量、产能提高的同时,各企业将如何保证收入与利润的协调增长?

郭维健:大家进来以后,企业的整合、品牌的整合是必不可少的。在这个过程中,有的企业会继续扩大,有的会被吞并。牛奶产品的差异性不是很大,加工、工艺、设备都差不多。如果严格按标准去做,不会有谁喝谁的牛奶而不喝谁的牛奶。资本看到的也就是这个行业在扩大、需求在扩大,以及这个行业的产品差异不是很大、技术含量不是很高。乳业不像某些工业行业,它要的是控制而不是高科技。

三元最早在北京是垄断型的,占北京市场100%的份额。现在市场开放了,一定会把一部分市场让出去,三元大概让出了北京30%的份额。所以,三元要扩大,肯定不会死守着北京的市场。我认为,建立庞大的销售网络是提升利润的捷径。并购整合比较复杂、成本也比较高,不如把网络做得更扎实、更深入来得快。三元上市之后,募集到资金,会在销售渠道的建设上有比较大的投入。相信未来两三年内,公司在外埠的收入会大幅提升。我们的愿望是,将公司目前收入占比中,北京与外埠7比3的比数倒过来。

在扩展市场的同时,我们也会抓住适当的机会,收购外省市的乳制品企业,以委托加工、独立建厂等合作方式,来使三元整个产能增加、市场份额增加。当然,我们也不光利用本国资源,比如我们已经在澳大利亚建了厂,利用当地天然优质奶源生产奶粉、干酪等产品。

总之,目前行业内加大的对品牌、设备等方面的投入,还属正常范围之内,仍保证了一定的利润空间。今年以来,由于蔗糖、包材等原材料价格的不同程度的下降,乳品制造企业的生产成本也略有下降。

刘永好:最有效的竞争途径是质量、品牌和信誉。乳制品是入口的东西,质量是关键。要保证质量,就要有好的乳源,有好的奶牛基地。让消费者喝放心奶,喝环保奶。新希望日前在云南洱源县建日产奶1000吨的工程,其中之一就是看中它的自然环境。在大理州,有300多万亩天然牧场,有近千万亩的高山可供发展草场。这里水草肥美、四季如春,有500年养殖乳牛的历史,我们要在这个非常环保的地方建非常环保的乳制品工厂,从奶源上保证牛奶的质量。我们将把大理这个地方作为新希望乳制品的生产加工基地和奶源基地,并有可能把“蝶泉”作为新希望的主要品牌推向市场。

王佳芬:在市场手段的调节下,会有技术创新带来的产品差异化、人才的培养和组织的创新。我们的行业特点要求规模经营,最后一定会呼唤大企业的出现和成功。但与国外的整合过程相比,中国在时间上一般要短。

乳业的竞争将越来越激烈,靠传统的投资建厂进行扩张将难以适应竞争的需要,我们不得不进行创新。再加上我们光明地处上海,经营成本本来就比其他企业高,过分强调自力更生,不可避免地会增加成本,使利润空间进一步萎缩,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因此我们制定了“轻资产战略”,用我们光明乳业自身的品牌、技术、管理经营和经营理念等无形资产作为扩张的重要砝码。

在奶源方面,我们逐步卖掉一些牧场交给别人经营。但我们卖掉一些牧场是为了管理更多的牧场。我们派出管理技术团队去牧场服务,把所有牧场的信息上网,建立“网上牧场”,给每一头牛建立档案,进行跟踪监测。这样,尽管牧场不是我们的,但我们通过管理控制了奶源,保证了原料的质量。过去数十年,光明运用传统方法在上海做到了20万吨奶源;而通过运用轻资产的方式,在两年多时间里,我们的奶源一下子超过了60万吨。在成品方面,我们通过OEM,将乳制品的生产制造外包给其他乳品公司,我们自己则全力以赴进行产品设计、研发、销售、服务以及品牌的推广。今年我们花了近亿元在中央电视台做广告,也是基于此。通过“轻资产战略”,光明乳业一方面稳定了奶源,扩大了产品的市场份额,另一方面,行之有效地控制了公司的成本,实现了高效快速成长。

郑俊怀:大量资本涌入以后,下一步要做的就是整合。结果是一些有核心竞争能力、有自己独特优势的企业发展得更快,而有些企业可能就要被淘汰。通过市场机制的调整,规模化的大企业集团控制了很大一块市场的份额;而中小企业则依靠特色来维持生存和发展,市场竞争也将由现在的无序,转变到有序。

伊利起步的时候是个“基地型”的公司,但是发展到今天,已经是“基地+市场型”。我们现在的生产基地好多都是建在大城市,在北京,我们建了目前国内技术最先进的酸奶工厂;在上海,我们建有现代化的冰淇淋工厂;另外,在西安、沈阳、武汉都有我们的工厂,有我们的生产基地。形成了全国范围内的资源优化配置,形成了一个奶源基地、生产基地与市场相结合的完整的布局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圈地养牛的前景和什么是发酵养猪新技术是怎么一回事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