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牛扶贫新模式,富得更快是怎么回事

养牛扶贫新模式,富得更快是怎么回事

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养牛扶贫新模式,以及甘肃养牛种菜 富得更快是怎么回事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中国最大的养牛基地在哪里

中国最大的养牛基地在哪里

中国最大的养牛基地是山东富康养牛基地,哪里的规模是很大的,牛的品种也是很好的。南方好多养牛的都去哪里引进肉牛。

养牛需要学习什么技术

养牛需要学习什么技术

【养牛技术】

1、定时定量。根据不同的季节确定草料的用量。夏秋季节,一般每天饲饮3次,每头牛每次喂干草1.3-1.7公斤,复合饲料0.3-0.5公斤,喂后饮0.5%-0.65%的食盐水7.5-10公斤;冬春季节,每天早晚各喂一次,每次喂3.5-4公斤青干草,1.5-2公斤复合饲料。复合饲料用麦麸、玉米面、棉籽皮、棉籽饼或豆饼、食盐等按比例配制而成,喂后饮水。此外,夏秋季节要喂适量的青草,以增加牛的食欲和维生素的供给量。

2、六净二光。要做到槽净、草净、料净、水净、棚净和牛体净,每次添加的草、料、水都要让牛吃光喝光。要做到:"寸草铡三刀",拌料要均匀,才能使牛达到增力膘的目的。

3、喂后遛牛。牛每次吃饱喝足后,都要坚持遛牛5-10分钟,以增加血液循环,促进草料的消化吸收,避免发生积食积水。

4、冬晒夏荫。冬季要保证牛舍温暖,让牛多晒太阳;夏季防止太阳曝晒,以免中暑,并要保证活动场地萌凉和通风透光。

5、定期消毒。每周用石灰水喷洒棚、槽各一次,以防止牛发生疾病。

6、四季防病。除定期消毒外,平时还要加喂一些助消化、防积食的药物或食物,以增强牛的免疫力。每半月检查一次牛的口舌,以舌辨病,及时防范。如果口舌呈桃红色,则是正常无病;如果呈红色,则为热症;如果呈青色,则为寒症。

7、免除劳役。商品牛要免除劳役,以缩短育肥时间和提高肉质,增加经济效益。

甘肃养牛种菜 富得更快是怎么回事

甘肃养牛种菜 富得更快是怎么回事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甘肃从贫困地区实际出发,改变过去依靠传统农业的单一状况,坚持市场导向,发展多种富民产业;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让分散经营的贫困户搭上规模经营的快车,实现持续增收、稳定致富。

产业咋选:“什么产业能脱贫?”

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定西市渭源县莲峰镇绽坡村党支部书记李海东。

2010年,李海东将富硒农业新科技应用于当地中药材种植,“富硒黄芪亩产可达650多公斤,每亩收购价最高时能超过200元。”能带领数百名乡亲一起致富,李海东高兴极了。

“渭源县目前中药材种植面积已达到40万亩,年加工中药材7万多吨,综合产值达到13.9亿元。”渭源县县委书记吉秀介绍,全县217个行政村中,中医药产业收入占一半以上的村达123个。

资金咋来:产业扶贫,没有“粮草”可不成。

然而贫困户单打独斗发展产业,不得不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甘肃农牧部门充分发挥行业优势,与财政部门共同探索创新财政资金支农模式,同财政、扶贫、金融办等部门启动出台牛羊蔬菜贷款金融产品,累计放贷户总数达到21.6万户,累计放贷265亿元,省级财政累计贴息19.6亿元。”康国玺介绍,甘肃省目前向75个贫困县累计放贷16.8万户、230亿元、省级财政累计贴息9.9亿元。

贫困户咋带

“贫困地区农民生产经营水平低,应对市场风险能力差,既是致贫的重要原因,又是脱贫致富的客观现实。”康国玺介绍,甘肃省把发展新型经营主体,提高贫困地区农民组织化程度作为贫困农民摆脱贫困的关键举措来抓,加快培育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让分散经营的贫困户搭上先进生产力规模经营的快车。

近年来徽县按照“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社会参与、农民主体”的思路,先后列支6393万元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发展特色产业,建成相关农民专业合作社853个。依托产业扶贫,徽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14年的5632元增加到2016年底的7804元,增幅38.6%;贫困人口从2014年的4.2万人下降到2016年年底的1.73万人,下降58%。

文章分享结束,养牛扶贫新模式和甘肃养牛种菜 富得更快是怎么回事的答案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