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雅安有没有养牛场,野生大熊猫有没有可能自行迁徙到邻国去从而成为非中国独有物种?

四川雅安有没有养牛场,野生大熊猫有没有可能自行迁徙到邻国去从而成为非中国独有物种?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四川雅安有没有养牛场,以及野生大熊猫有没有可能自行迁徙到邻国去从而成为非中国独有物种?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感动中国善良名人事例

感动中国善良名人事例

吴锦泉——高节卓不群(热心公益的磨刀老人)

吴锦泉,男,江苏省南通市港闸区五星村村民,南通市年龄最长的红十字志愿者。

吴锦泉老人今年86岁,靠磨刀为生,生活清苦,却乐善好施,20多年来,他把磨刀挣得的微薄收入大都用于慈善公益,多次向灾区、残疾儿童及需要帮助的人捐款。

在四川汶川地震和青海玉树地震时,老人先后向南通市红十字会捐出千枚硬币;2010年,当吴锦泉夫妇得知甘肃省舟曲县发生强降雨引发泥石流灾害。吴锦泉带着几个月磨刀挣得几百元硬币,倒了三趟公交车,辗转两个多小时来到市红十字会捐钱。

2013年,他将两年来磨刀积攒的零钱捐献给雅安地震灾区,其中1元硬币1715枚,5角硬币501枚,1角硬币7枚。经工作人员清点,共计1966.2元。自2008年以来,他已累计捐款23392.2元。

老两口的生活并不富裕,至今还住着三间破旧的瓦房。除了磨刀,吴锦泉老人没有其他经济来源。一把刀一块钱,一千元几乎是老人三个月的磨刀收入!

【颁奖辞】

窄条凳,自行车,弓腰扛背,沐雨栉风。身边的人们追逐很多,可你的目标只有一个。刀剪越磨越亮,照见皱纹,照见你的梦。吆喝渐行渐远,一摞一摞硬币,带着汗水,沉甸甸称量出高尚。

王宽——君子抱仁义(为养育孤儿卖唱的老艺术家)

王宽,74岁,男,河南退休艺术家,曾任郑州市豫剧团团长,国家一级演员。

1998年,刚刚退休的王宽收养了第一个孩子,此后,他就开始与家乡的孤儿们结缘,先后收养6个孤儿。

夫妻俩的退休金并不多,为了让孩子们吃饱穿暖,王宽决定到茶楼唱戏挣钱。茶楼不比舞台,他的“点唱率”却并不高,常常坐冷板凳。于是,66岁高龄的王宽再次拜师学艺,学习川剧的“变脸”绝技,并加以发扬光大,赢得了无数的掌声和喝彩声。他并不期待掌声,只是为了在唱不动之前,抓住每一个机会挣钱,养活6个孩子,供他们上学。在将近10年的漫长岁月里,为了多挣点钱,给孩子们更好的生活,这位年过花甲的老人风雨无阻,随叫随到。

17年栉风沐雨,5个孤儿都已长大成人,有了稳定的工作,最小的老六今年也已经大学毕业。在王宽夫妇的带领下,学习了乐器的孩子经常上街义演,据统计,10余年来,靠“卖唱”养育孤儿的王宽夫妇通过各种形式向各类慈善事业捐款超过百万元。

【颁奖辞】

重返舞台,放不下人间悲欢,再当爷娘,学的是前代圣贤。为救孤你古稀高龄去卖唱,为救孤你含辛茹苦十六年。十六年,哪一年不是三百六十天。台上你苍凉开腔,台下,你给人间作了榜样。

官东——天下英雄气(拯救“东方之星”落水乘客的当代大学生)

官东,男,25岁,海军大连舰艇学院学员,中共党员。

在2015年6月2日“东方之星”沉船救援现场的潜水救援行动中,官东凭借过硬的潜水技术和机敏的临场反应,成功救出两名幸存者。

参与救援时,官东是海军工程大学的潜水员,虽然是一名90后,却已经多次参与救援任务。6月2日,接到救援命令后,他主动请缨参加救援。抵达救援现场后,他又申请第一个下水。

当天中午12时许,官东身穿负重设备,潜水摸到了沉船的一个房间施救。在成功救出一位老人后,生命探测仪又探测到一位幸存者,官东再次下水,搜索到了蜷缩在舱室里的小伙子。但由于体力消耗巨大,幸存者已无力穿戴设备。官东果断摘下自己的装备,套在幸存者身上,将其送出舱室,交给其他两名潜水员护送上岸,自己则从江底潜游出水。

出水的官东满头满脸都是油污,双眼通红、鼻孔流血,双耳胀痛难忍。“在最危急的那一刻,我只想着赶紧救人。”事后,再次回忆生死攸关的那一刻,官东表现得非常平静。

【颁奖辞】

来不及思量,就一跃而入。冰冷,漆黑,缺氧,那是长江之下,最牵动人心的地方。“别紧张,有我在”,轻声的安抚,稳住倾覆的船舱。摘下生命软管,那肩膀上剩下的只有担当。人们夸你帅,不仅仅指的是面庞。

张宝艳秦艳友——阳春布德泽(帮助“宝贝回家”的志愿者夫妇)

张宝艳、秦艳友夫妇,吉林省通化市人,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创办者

1992年,儿子的一次意外走失,让张宝艳体会到了走失儿童家长的心情,此后她开始关注寻亲信息,并尝试提供帮助。2007年,丈夫秦艳友提议,建立一个寻亲网站来帮助家长们寻找孩子。为了运营好网站,张宝艳辞去了工作成了一名全职志愿者,全身心投入寻子网管理。

在张宝艳与丈夫的悉心维护下,网站逐渐发展起来。志愿者们在张宝艳的带领下,积极核实搜集信息,对家长进行防骗指导;及时向公安部门反馈情况,提供线索千余条。多起积压多年的拐卖案件告破,不少儿童结束流浪乞讨生活,回到亲人身边。

2009年,张宝艳提出的“关于建立打击拐卖儿童DNA数据库的建议”得到公安部采纳,DNA数据库为侦破案件、帮被拐儿童准确找到亲人,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截止到2015年11月,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帮助超过1200个被拐及走失的孩子寻找到亲人。

【颁奖辞】

寻寻觅觅,凄凄惨惨戚戚。宝贝回家,路有多长?茫茫暗夜,你们用父母之爱,把灯火点亮。三千个日夜奔忙,一千个家庭团聚。你们连缀起星星点点的爱,织起一张网。网住希望,网住善良。

王锋(火海救人英雄)

王锋,38岁,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广阳镇古城村人。2016年5月18日凌晨,南阳市卧龙区西华村一栋民宅突发大火,浓烟迅速吞没了整栋楼房。租住在一楼的王锋发现火情后,义无反顾地三次冲入火场救人,20多位邻居无一伤亡。第三次从火场出来时,王锋已快被烧成了“炭人”,浑身都是黑的,神智已不清醒。从住处到临近的张衡路口,大约五六十米的距离,一路上都留下了他血染的脚印。

【颁奖辞】

面对一千度的烈焰,没有犹豫,没有退缩,用生命助人火海逃生。小巷中带血的脚印,刻下你的无私和无畏,高贵的灵魂浴火涅盘,在人们的心中永生。

莫振高——化作光明烛(鞠躬尽瘁的“化缘校长”)

莫振高,男,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高级中学校长,全国先进工作者。

2015年3月9日,59岁的莫振高因病离世。15日,整个县城花圈被抢购一空,数千人自发前来祭奠。人们抹着眼泪送别莫振高,他们心中的“化缘校长”。

上世纪80年代,都安高中校舍破旧,莫振高一点一点地向社会筹资建校。学校新建的教学楼就是莫振高四处到工地、企业“化缘”而得。

都安县是国家级贫困县,每年都有200多名学生因为贫穷放弃了上大学的机会。为了帮助瑶山里的孩子,莫振高走遍了每个村屯,走进每一个贫困生家里。学校每年拿出一部分经费来帮助贫困学生。莫振高还常组织全校师生给贫困生捐款捐物,发动学校领导、团委干部和班主任向各届校友寻求资助。

莫振高生前用自己的微薄工资以及陆续筹集而来的3000多万元人民币善款,资助近两万名贫困生圆了上学梦,被当地人尊称为“化缘校长”。

【颁奖辞】

千万里,他们从天南地北回来为你送行。你走了,你没有离开。教书、家访、化缘,埋头苦干,拼命硬干。你是不灭的蜡烛,是不倒的脊梁。那一夜,孩子们熄灭了校园所有的灯,而你在天上熠熠闪亮。

拓展资料:

《感动中国》是中央电视台倾力打造的一个精神品牌栏目,是由新闻中心社会专题部活动直播组承办,以“感动公众、感动中国”为主题的颁奖节目,主持人由白岩松、敬一丹担任。《感动中国》推选的年度人物是指人物事件发生在该年度,或者在该年度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人物,这些人物包括了民间的杰出人士、明星、学者或是普通百姓。2002年10月,中央电视台首次启动“感动中国2002年度人物”评选活动,这也是国内媒体第一次以“感动中国”为主题评选年度人物。2003年3月,中宣部新闻局阅评组对“感动中国”评选活动及颁奖晚会给予了高度评价,并要求把“感动中国”作为一个品牌持续下去。《感动中国》被媒体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

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社会责任

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社会责任

伊利集团一直持续的“健康中国”计划,长期致力于推动“社区、青少年、环境”三大核心目标的健康发展,实现健康文化与健康生活的和谐共融。关爱青少年成长开办全国最大规模的儿童安全公益项目——伊利方舟工程伊利方舟工程,是由伊利集团与中国西部人才开发基金会共同发起的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关注儿童成长安全的大型公益项目。该项目通过一系列的专家培训、案例分析、实地考察、安全演练,最终形成儿童安全问题的全景调研报告并提出因地制宜的解决方案,从而帮助全国地区建立起适应性、可持续的儿童安全建设模式。

与全国妇联合作开办365亲子故事会全国妇联心系系列活动组委会与伊利集团共同开办了“描绘中国梦滋养生命活力故事伴我成长”——“伊利牧场”进我家365亲子故事会活动,为孩子们营造更加快乐的成长环境,拉近家长与孩子的距离。

支持“伊利幸福厨房”,解决山区孩子午餐难题伊利支持由广东团省委、广东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南方日报等共同发起的“幸福厨房”项目,纾解了贫困地区孩子的餐桌难题,为山区孩子送去了温暖。

发起伊利兴趣课堂,给山区孩子送去兴趣课程针对乡村小学的硬件设施落后、没有相关的兴趣课教师的情况,2012-2013年度,伊利发起“伊利兴趣课堂”公益活动。在伊利兴趣课堂上,志愿者定期为乡村贫困小学的孩子们带来美术课、体育课、舞蹈课、手工课、音乐课等兴趣课程,受到学校老师和同学的热烈欢迎。

为贫困小学捐建“伊利爱心图书室”伊利集团为呼和浩特五个旗县的贫困小学建立爱心图书室,2013年共捐书22.5万元。

发起“伊利光明行”,为400名学生免费配镜针对农村近视儿童配镜率低的情况,2013年,伊利集团发起“光明行”公益活动,已为内蒙古五个旗县的400名学生免费配镜,给他们创造一个清晰的学习条件。

建立青少年乳品科技创新基地,为青少年搭建创新和实践平台2013年7月22日,“青少年乳品科技创新基地”在伊利集团成立。“青少年乳品科技创新基地”是国内首个青少年乳品科技创新基地,该基地将为青少年提供学习乳品知识、参观乳品生产、开展乳品科研的机会。关心社区健康生活伊利和宗源营销感恩母亲节

2015年5月10日,又是一年一度的母亲节。一声妈妈,心中千头万绪涌起,有温暖,有心酸,有感动,有惭愧。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伊利舒化奶携手宗源营销,进行了多渠道的公关式派发活动,给孝顺的子女提供了一个向父母表达爱意的机会。

开办欣活学院丰富老年生活2013年9月开学季,伊利和各地老年大学、社区学院一起,开办了伊利欣活学院,以打造“年轻”健康生活方式为办学理念,为中老年人量身设计了很多趣味十足而又实用的公开课程。尤其是为老年人建立了一个社交环境,让他们认识志同道合的同龄伙伴。

倡导科学母乳喂养开办科学母爱公益行2013年5月,伊利发起的“关注每一滴母爱——科学母爱公益行”大型公益活动,在石家庄、郑州、合肥、南昌五地开展,邀请著名儿童保健专家讲解育儿知识,并由专家与新手父母之间一对一交流,向全社会倡导科学的母乳喂养。

伊利牛村行送知识下乡伊利集团与内蒙古人民广播电台共同举办多场“养牛喜乐会伊利牛村行”活动,先后走进多个区县、乡村、牧场,把村民们喜闻乐见的“二人台”等文化表演,和先进的科学养牛知识带给牧场管理者们。

支持家乡文化活动全情助力昭君文化节2012年7月13日,第五届中国民族商品交易会暨第十三届昭君文化节开幕式——“伊利情”大型文艺晚会在呼和浩特举办。这是伊利集团连续9年支持呼和浩特昭君文化节举办,让草原文化走向了世界。被呼和浩特市委、市政府授予“最佳支持单位市长特别奖”。

伊利金典奶全国巡回普及有机知识2012年6月8日开始,伊利在全国开展有机知识巡回讲堂,义务为消费者普及有机知识,倡导国际化的有机生活理念。特别邀请到国内有机行业中的权威组织的有机专业人士担任客座讲师,面对面地为全国消费者讲解有机知识和答疑解惑。关注环境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模式三次获得联合国碳金奖作为中国乳业首倡“绿色产业链”的企业,伊利集团坚持“绿色生产、绿色消费、绿色发展”三位一体的发展理念,以对社会履责的实际行动贯穿企业发展始终。2011年、2012年,2013年,伊利凭借绿色产业链发展模式连续三届获得“国际碳金奖”,成为联合国和专业性国际组织评定下的“以低碳理念履行社会价值的最佳表现者”。

开展技术改造,切实节能减排伊利集团深刻了解节能减排对企业、对国家、对地球、对未来的深远影响,认真的将节能减排工作落到实处,在积极引进外部先进技术的同时,伊利集团还积极鼓励内部员工开展节能技术创新,积极实施烟气余热回收利用,电机变频控制,间接冷却水循环使用,锅炉冷凝水回收等节能技术改造。2013年伊利集团下属工厂共实施水、电、煤、汽等节能技改项目229项,总投资539万元,年收益2883万元。以2010年数据为基准,至2013年年底,伊利集团累计节约5.04万吨标准煤,减排CO2e12.35万吨。

优化排污系统,加强污水处理能力2012-2013年度,伊利集团通过加强源头控制,优化管路系统,提高装载、卸载时的自动排污能力等措施,极大减少原料损失,提高了企业污水处理能力,并有效控制了各污水厂的成本。截至2013年年底,集团自建污水处理厂(站)的日污水处理能力达11万余吨,年降解COD约3万吨。

推行绿色物流,降低废气排放2012至2013年度,伊利集团继续推行绿色环保物流的各项措施,让物流也讲究“绿效应”,为节能减排做出自己的贡献。由于货物运输量大,伊利特意采用了排污量小的货车车型、近距离配送、夜间运货,以减少交通阻塞、节省燃料和降低排放。其中,伊利与铁道部门共同创造的精确管理物流方式——“五定班列”尤其广为人所称道。伊利集团已经开通了呼和浩特市至广州、成都、上海、宁波,包头至广州、上海,东北至武汉、长沙,以及巴盟至成都等一系列“五定班列”。公益事业投入云南鲁甸地震2014年8月3日,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发生6.5级地震。伊利集团第一时间对外宣布,向云南昭通地震灾区捐赠价值500万元的物资和资金,其中包括牛奶、婴幼儿配方奶粉等灾区急需的食品。伊利集团另有300万的资金通过壹基金平台捐赠给灾区群众。

余姚水灾2013年10月7日,受台风“菲特”影响,浙江余姚遭遇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水灾,70%以上城区受淹,主城区城市交通瘫痪。伊利集团在获悉余姚灾情发生后,第一时间紧急调拨3000罐伊利金领冠婴幼儿奶粉运往灾区,并搭建流动母婴服务站,提供灾区最急需的母婴服务,为婴幼儿送去口粮。

甘肃定西地震2013年7月22日7时45分在甘肃省定西市岷县、漳县交界发生6.6级地震,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较为严重。伊利集团第一时间启动企业社会责任应急预案,了解到受灾人群中,高龄老人和儿童偏多,紧急调集72000件伊利营养舒化奶和3000罐金领冠奶粉等救灾物资连夜送往灾区一线。在大灾大难面前,伊利又一次冲在了最前沿。

雅安地震赈灾2013年4月20日8时0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地震发生后,伊利集团立即协调四川当地工厂资源进行5000箱的物资、2万双手套、近千顶帐篷和雨具送往一线。搭建多个流动母婴服务站为灾区母婴提供服务,将紧急捐赠200万元的婴幼儿奶粉分发到母婴手中。同时,伊利员工第一时间自发组织了献血,并自发捐助共计126万元,在灾后直接用于灾区学生安全教育和建设。

黄文忠的事迹

黄文忠的事迹

逆境男儿撞开大学校门

已在大学教室里坐了一个多月,但黄文忠仍不时掐自己的腿,他不敢相信在远离校园12年之后,自己还能回到校园,而且是从小学教室一步就跨进了大学校门。

大学校园里没有了以往的喧哗。走在校园宽阔的马路上,看着校园内排列整齐的花草树木,错落有致的建筑物,他的眼神有些迷茫,因为大山中的家也时常在眼前浮现。他在想还有什么能换成钱的,因为学费还没有交清,他生怕再次失去求学的机会。

他知道,从三间泥屋中再也掏不出一分了。其中一间屋子没有窗户,光线昏暗,除了用作厨房外,另辟了一半放了一张床,那就是自己曾经住了20多年的地方。

2008年9月13日,接到四川教育学院的录取通知的那一瞬间,黄文忠一阵恍惚,就像是参加马拉松比赛的运动员,冲到了终点,剩下的就是恍惚,“几千元的学费怎么办?”

录取通知书明白写着,学费8000元,黄文忠手里有张汇款单,是父亲寄回来的。

这一天,他期待已久。为了这一天,父亲已到昆明打工,为他挣学费去了,干了半年,父亲只寄回了2000元。黄文忠知道,没有文化、年过半百的父亲能寄回2000元,已经够难为老人了。

18岁,他重新拿起课本

——“农民春耕秋收是为了来年有个好收成,聪明的人只想着怎样创造未来美好生活,而不是回忆过去的痛苦经历。”——黄文忠日记摘录

“没有人愿意辍学。”黄文忠回忆起童年的时光,“在上小学的时候,每天中午放学,我看见其他同学吃着午饭,而自己只能躲得远远的,因为家里没有给学校食堂交米,中午饭就没有我的份。”即便这样,黄文忠都能忍受,但在弟弟上学后,家里捉襟见肘的经济让他不得不面临辍学。

读完小学四年级,他选择了辍学。黄文忠回到家中,干的事是放养牛羊、收稻子、收苞米。“100多斤的苞谷我随便背。”

那年,他只有11岁。

从此,家中10来只羊成了黄文忠的伙伴。清晨,弟弟背着书包下山去学校,他赶着羊到山头放羊。傍晚,弟弟和小伙伴一起放学爬上山顶,黄文忠就吆喝着肚子撑得滚圆的羊回家。“弟弟在学校学习,我也可以抽空在家学习,”放羊的日子,黄文忠把弟弟不用的教材带在身旁,放开羊,在草丛中一躺,就开始看书。

放羊是黄文忠最幸福的时候,因为更多的时间他要拿起锄头帮父母种地,要担粪施肥,要收种庄稼。没有时间看书,晚上也要帮忙做饭、喂猪,只有临睡前可以看看弟弟的书。但他看得最多的是一本几乎被他翻破的《三国演义》。

我最喜欢的是《三国演义》,书是借的,舍不得还。黄文忠最喜欢《三国演义》里的关羽,“他自信,他过五关斩六将,他有名扬天下的气魄,他是我的偶像……”

在家放羊做农活的黄文忠渴望挣些钱,“可以让家里多吃顿肉,可以让弟弟读书。”16岁时,黄文忠随着村民一道到云南昆明打工。

因为没有文化和技术,他四处碰壁。无奈之下,他来到只需要力气干活的磨石粉厂。每天的工作就是先用大锤将大石头砸碎,然后将碎石倒进粉碎机里,磨成粉后又将石粉装袋搬走。石粉灰漫天飞扬,机器声轰鸣不已,这个嘴角边上只有一些绒毛的半大小伙子开始了每天10多个小时的高强度劳动。

黄文忠和其他工人一起在采石场从早上6点忙到晚上,中间很少休息,近百斤的石粉包压得他一天到晚话都不想说,以便“节省点力气”。砸石头的时候,经常磨破了手,汗水、石粉渗入伤口,疼得他直掉眼泪,晚上睡觉的时候就哭。如果仅仅是这些苦痛,黄文忠为了挣钱还能忍受,最让他受不了的是——因为只有小学四年级的文化而受的歧视,“小学四年级的文化,就是干这个活的,不然你还会干什么?”

老板的话让自尊的黄文忠受到伤害,“那种没有人瞧得起你的感觉真的很难受,我受不了”。尽管他干的不比别人少,但处处受气,“10多岁的娃娃就出来挣钱,肯定读书不行。”就连工友们都说他没有出息。在又一次遭到老板的谩骂后,黄文忠丢掉了手中的工具,留给老板一个坚决离去的背影,回到了山上那个泥屋——他的家。

家是避风港,气鼓鼓的黄文忠回到了家。

“在家,我也可以挣钱。”黄文忠又开始喂鸡、放羊、喂猪,抢着帮父母干农活,一个十足的劳动力。

农活是有限的。2003年9月,黄文忠又独自一人来到雅安市找工作。如同在云南一样,黄文忠仍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有些累了的黄文忠一个人蹲在路边,思考着下一步该到哪里找工作。然而,他没有想到,他蹲下的地方会改变他一生。

黄文忠蹲下休息的地方是四川农业大学校区,这天正是新生进校报到,黄文忠被过往学生的嬉闹声打断了沉思。看见同学们一张张笑脸,再抬头看了看静谧的校园,他突然有一种想哭的感觉。

一张张青春的笑脸,击中了彷徨无助的黄文忠,自己力不从心的根源在哪里?他心中萌生了一个想法,“我要读书!我要用知识来改变命运!”

从此,这个念头如同春天的花草,在他头上疯长,很快就塞满了胸膛。

9月23日下午,正在喂猪的黄文忠看到弟弟黄文显正在朗声阅读英语课文,黄文忠被从来没有听过的奇妙声音吸引住了。

“弟弟,你当我老师教我吧,我要自学,我也要参加考试……”

从此,读初中二年级的弟弟周末回家后就当起了黄文忠的老师。先从音标教起,黄文忠学会了26个字母和音标后,开始自己拼读英语单词,拿起弟弟不用的英语课本书不停地朗读、练习。从此,山顶的泥屋中、放羊的山头,没有文化的村民经常听到一种特别的读书声,那就是黄文忠在朗读英语。

弟弟的课本黄文忠很快就学完了,于是他用卖鸡卖羊的钱买了初中、高中的全部教材。“我自学要考大学!”黄文忠暗暗下定了决心。

从此,黄文忠有了两种身份,白天是农民,晚上是学生。

考了3年,他撞开了大学校门

“我不知道我为什么要到县中学去。下课了,他们欢声笑语让我感受到我们这个年龄应该有的欢乐和天真,一切让我那么向往和期待,期待着我也能拥有这一切。”——黄文忠日记摘录

“当初是你自己不读的,现在不干活挣钱,读什么书?你能读个什么名堂?”父亲对他的行为不理解。

“是不是不想帮父母干活,想偷懒?”有村民也这样想。

“在学校有老师教都不一定学得好,在这么穷的家庭自学,能学出个啥?不如出去打工挣钱。”有人向他建议。

“我走的是一条不理性的路,但是我愿意。”这一切都没有动摇黄文忠的决心,他用干泥块在木门上写下两个字:“思考”。

家里农活重,条件艰苦,黄文忠就白天拼命帮父母做活,晚上点着灯,看书,复习,做习题。

2006年,电视里报道了张立勇在清华大学食堂打工8年,通过自学,托福考了630分高分,最后获得北京大学本科文凭的事迹。这个成功的例子让黄文忠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决心和信心:“不在学校读书,照样可以上大学,就向张立勇学习!”

黄文忠跑到街上,给电视台栏目组打电话,打听到了张立勇的电话。然后打电话向他讲述自己自学和自考的梦想,并向他寻求指导。

“他对我很热情,我们通了3次电话。”最终父亲被他感动了:“你以后不干农活了,一心一意自学吧。”也就在这年,年过半百的父亲踏上了外出打工的路,他要为两个儿子挣学费。

没有农活压力的黄文忠给自己制定了详细的复习计划:早上9点学习语文1小时,然后英语两小时,下午是数理化学习时间,晚上再记单词。

“我其实很喜欢文科的,而且文科更适合自学。但是学文科将来学不到技术,对我来说,前途不光明,所以我挑战自己,再难,我也要学理科。”初中的课程并不难,看看书做做题就可以了。开始很轻松,但后来越来越难了,有时整天也看不进几页书,后来有人告诉他:高中的物理功课,比初中难了6倍。

“只得硬拼了!”黄文忠开始用时间打持久战,一般都是午夜后才睡觉,12点以前是不会睡觉,也睡不着。

2006年,自学了3年的黄文忠开始了第一次备考。

“我只能以社会参考人员身份进行报考。县招办的工作人员要我出示毕业证和其他能够证明文凭的材料,但是我什么都没有。”黄文忠在报考时被卡了下来。无奈之下,黄文忠将自己的情况告诉了当地招办的工作人员,并出示了三年来所有的笔记。招办工作人员认真核实后,被他的执著所感动,同意黄文忠报名高考。

第一次高考,他考了282分。

当时他坐在教室里,总有怪怪的感觉。好多年没有坐过教室,总觉得自己坐的是别人的座位,甚至答题的时候完全都没有状态。拿到成绩单,黄文忠很失望,感觉平时做习题时还不错,结果却不如人意。“题不对路,我还要参加高考。”黄文忠发誓。

“一个人在背水一战的时候是会不顾一切的,但缺乏有效的学习,效率不高,应该早点得到老师的指导。我虽然不怕困难,但也不能愚蠢地自信。”2007年,黄文忠找到荥经中学,要求作为插班生旁听。学校领导破例同意了,还专门为他准备了一套桌椅。但是黄文忠不习惯坐在教室里,周围同学以一种奇怪的目光看着他,他也听不懂老师的讲课,几天后,黄文忠又回到了家中自学。

23岁,他走进了梦寐以求的校园

“我的目标是获得科学,用科学的力量改造我们的生活环境。”——黄文忠日记摘录

2007年高考,高考分数337分。上了专科线,但他想再拼一把,放弃了,因为他想上本科。

“其实,你的基础不错,考本科是没有问题的,你缺乏的是解题经验。”一考生告诉他。黄文忠的脑海里顿时出现了一个有浑身武功却不会用的傻小子形象。

黄文忠决定不在乎奇怪的眼睛了,嘴巴长在人家身上,他们想说什么由他们说去。2008年2月,有过两次高考经验的黄文忠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他来到荥经县中学找到张文春老师,要求在该补习班进行学习,花了678元的学费,黄文忠以旁听生的身份,插入到毕业班中补习一学期。

“春去花落不可留,夏去叶黄已是秋。眼前形势一片好,时少壮志已难酬。只待来年春江暖,扬起新帆辞旧岸。顺风一泻三千里,不到沧海誓不还。”黄文忠写下了这首诗。

黄文忠在离学校不远的地方租了间小房子,天天和补习班同学听讲、做题、诊断性考试。最高的一次诊断考试,他考了490分,对这个成绩,他还算满意。

就在他全力备战高考时,一场不期而遇的地震来了,重灾区延考。直到7月2日,备战五年的黄文忠才第3次走进考室,和学文科的弟弟一起参加高考。分数下来,黄文忠拿到了自己的分数,420分,“没有上本科,开始我很不满意,已经冲刺了,却遭到了地震的折腾。”后来黄文忠想通了,不再补习了,先进学校学门技术。本来他很喜欢当医生,但报考医学院校的考生太多了,怕落选,他只得填报了内江师范学院和四川教育学院,“只要有学校录取我,我就想去读……但是学费不知道怎么办,弟弟没有考上本科,他还要补习。”

在等待录取通知的日子里,黄文忠又走在打工路上,他想尽量减轻父母的经济压力。最终他被四川省教育学院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录取,圆了大学梦。

补习班的班主任张文春为他赠言:你是我见过的最特别的一个学生,学习的刻苦劲头无人能比。同学陈必凤为他留言:作为一个只有小学四年级文化的人,黄文忠能够坚持不懈地追逐自己的梦想,其顽强拼搏的精神令人震撼。

2008年9月19日,黄文忠揣着父亲寄回来的2000元,来到了四川教育学院。当辅导员听说他的故事后,破例地同意先注册。

在荥经中学补习时,黄文忠暗暗喜欢上了一个女孩,“喜欢女孩,说明我是一个正常的男人,毕竟人性的东西是不可违背的;但我不能说,因为我没有能力表白。我要成就一番男人的事业,一定要和心爱的女孩相伴到老……”那女孩也考上了大学,他默默地为那女孩祝福。

“理想能够给天下不幸者带来快乐……人拥有头脑就能够战胜一切困难。”黄文忠在日记中写道。虽然走进了大学校园,但黄文忠依然忐忑不安,学费还未缴齐,他不想在努力这么多年后,又再次成为辍学者。让黄文忠想不到的是,就在这个国庆节,他会收到一份惊喜,荥经县团委从圆梦基金中给了他4000元。

国庆节期间,黄文忠11岁辍学,23岁考上大学的故事在校园内外不胫而走,国庆节后,有好心人替他交清了头一学年的学费。

这,意味着至少黄文忠可以放心在校园里安安静静地读一年书了。

在大学课堂上了一个多月课后,黄文忠有了“都市郎”的装束,淡绿色T恤、蓝色牛仔裤、白色休闲鞋,皮肤黝黑,黄文忠显得十分精神。在平静的校园里求学,从这天起,黄文忠终于放开了一直郁结的心情。眼下他想的是,一定会更加努力地学习,以优异的成绩回报关心他的好心人,回报关爱他的社会。

野生大熊猫有没有可能自行迁徙到邻国去从而成为非中国独有物种?

野生大熊猫有没有可能自行迁徙到邻国去从而成为非中国独有物种?

和植物相比,动物会移动,所以许多动物的栖息地非常广。但奇怪的是,在一些国家仍旧有一些独属于当地的珍稀物种,比如:大熊猫。那有没有可能,大熊猫会自行迁徙,越过边境线走向其他国家呢?

大熊猫栖息地

其实无论从哪方面来看,大熊猫都不会迁移到别处。

首先是因为,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演化出了大熊猫非常挑食的性格。我们知道,大熊猫以竹子为食,但实际上它们连竹子的种类也挑食。

在大熊猫的故乡四川地区,一共生活着216种不同种类的竹子,但只有32种竹子才是大熊猫比较喜欢的竹子。而在这32种之中,只有冷箭竹和缺苞箭竹这两种竹子才是它们的最爱,只有当这两种竹子缺乏时,它们才会食用其他的竹子。

竹子虽然在我国生长区域广泛,但大熊猫喜欢吃的竹子比较集中于四川以及周围地区。

而且,我国西部地区降雨量稀少,植被较少,不适宜竹子生长;我国云南虽然有许多竹子,但这里野兽也较多,大熊猫生活环境远没有四川等周围地区惬意,所以它们不会主动迈过边境线,到达邻国。

大熊猫移动距离

对于一些大型猛兽来说,饱餐一顿之后即使饿上5、6天也不会饿死;对于食草动物来说,植被分布较广,只要有足够的草料就可以迁徙到较远的地方。

但对于大熊猫而言,它们的食物以及消化道,决定了它们无法离开故乡。

首先我们知道,大熊猫曾经是一种食肉动物,它们拥有食肉动物一样的肠胃,也就是只拥有1个胃部,以及胃酸较高,和较短的肠道。

然而,食草动物一般都拥有多个胃部,比如:牛拥有四个胃,这些胃部中胃酸较低,微生物能够在这里生存,帮助食草动物分解植被中的纤维素,供动物利用。

再者,食草动物的肠道非常长,植物能够在它们肠胃中停留较长的时间,能够让它们从植物中吸收更多的营养。

由于大熊猫的身体结构,导致竹子在它们体内停留时间非常短,就会被排出体外,所以大熊猫能从竹子中获得的营养物质非常有限。

而且竹子本身也不是营养较高的食物,所以在人工养殖环境下,人类会为大熊猫提供牛奶,苹果等营养物质较高的食物。

在野生环境下,由于大熊猫无法从竹子中获取足够的营养,而且竹子本身营养匮乏。以至于大熊猫需要每天长时间进食,才能获得足够的能量。

而且,为了节约能量,大熊猫一般不会奔跑和长途跋涉,它们会将自己的家安在食物周围,这样一醒来就能够吃到食物,而吃饱了之后它们就可以睡觉。

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大熊猫并不会像其他动物那样长途迁徙,寻找食物。

另外,我国腹地辽阔,大熊猫所在的地方离边境线较远,所以大熊猫不会通过主动迁徙,走进邻国。

大熊猫会迁徙吗?

其实,现如今大熊猫不会迁徙的根本原因在于大熊猫数量稀少,而四川等大熊猫的故乡生产大熊猫喜欢吃的竹子,而且当地的竹林能够养育更多的大熊猫,也就是说,大熊猫所在的地方食物非常充足,因此它们没必要迁徙。

如果有一天,大熊猫大肆繁衍,数量激增,导致野外大熊猫泛滥成灾,那么当地的竹子将可能会无法供养如此多的大熊猫,此时的大熊猫就有可能会迁徙到别处寻找生存资源。

然而实际上,大熊猫繁衍速度非常慢,一胎只生1只,很少有双胞胎,在野外环境下如果大熊猫生育了2只大熊猫,那它会挑选一只较为强壮的抚养。

大熊猫在带孩子的时候不会发情,而孩子通常会和母亲生活2年左右。由此可见,大熊猫并不是一个繁衍速度快的生物。

曾经有科学家认为,如果其他物种得到像大熊猫这样的保护力度,那么它们早就脱离濒危状态,达到无危水平。然而实际上大熊猫数量仍旧稀少,依旧面临灭绝危险。

正是因为它们的繁衍速度慢,因此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野外大熊猫数量都不会泛滥,它们的食物依旧非常充足,所以它们不会迁徙到别处寻找生存资料。

关于四川雅安有没有养牛场,野生大熊猫有没有可能自行迁徙到邻国去从而成为非中国独有物种?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