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牛财经频道?如何选择长线牛股

养牛财经频道?如何选择长线牛股

大家好,养牛财经频道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如何选择长线牛股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养牛财经频道和如何选择长线牛股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如何选择长线牛股

如何选择长线牛股

选择长线牛股有两种方法:一种是自上而下的选股法,一种是自下而上的选股法。

自上而下的选股法是先看宏观经济,再选行业,然后从行业中选个股。也就是要预测未来的经济导向与受益的行业,从这些未来可能发展潜力巨大的行业中来选公司。比如基金经理先看好宏观经济,然后认为5G行业是未来经济的发展动力之一,然后从5G行业中去选择其中竞争占优势的个公司。

又如一个人看好新能源在未来经济中的发展,那么他就会在新能源行业中去选择股票。

自下而上的选股法是不看经济环境,不看行业,直接选择从上市公司基本面分析入手。

比如著名投资大师约翰聂夫选股就不看市场环境、不看行业,只选那些低市盈率的、被市场低估的、高性价比的股票。

在分析上市公司基本面这方面,我认为股神巴菲特的长线选股法比较好。他是选大不选小,选老不选新,选第一不选第二。他选的长线股绝大多数都是行业中排名第一的大型的龙头公司,并且是有悠久历史的公司。他认为这样的上市公司,由于有垄断性的竞争优势,在未来的长期竞争中继续能保持优势的可能性较大。

A股中的行业龙头确实也是大多数都是长期业绩保持优势的。

总之,选择长线牛股。既要选择时机,最好在熊市中买入。也要选择股票,要选当前低估的,未来发展潜力巨大的上市公司股票。

正所谓选股要选大白马,选时要选熊市时。

牛根生的发家史

牛根生的发家史

你好!网上找的,仅作参考。

创业奇迹

蒙牛乳业迅速崛起,一跃成为我国乳业史上的一个显著品牌,牛根生伴随着蒙牛乳业一举成名。2003年10月15日,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上天,蒙牛成了唯一的牛奶赞助商。同年11月18日,央视2004年黄金段位广告招标会上,牛根生猛砸3.1亿元,一举夺取了“标王”。外界在评论牛根生领导下的蒙牛集团高速成长时常用的一个词汇是:“奇迹。”这个“奇迹”的轨迹是:3年时间,蒙牛乳业从行业排名千名之外到跻身四强,并成功打造出一个中国驰名商标。

当蒙牛以3.1亿元人民币的中标额连续夺得《新闻联播》后、《焦点访谈》前和21点档电视剧中插等广告位置,成为2004年央视广告标王后,蒙牛不容置疑地成为2004年中国乳业发展的标杆。2004年6月10日,蒙牛集团在香港主板成功挂牌上市,共发行3.5亿股。当时香港主板市场市道低迷,蒙牛跑赢大市,激活了一度低迷的香港股市,国际认购踊跃,认购价落在价格区间的最高端定价,即每股3.925元,募集资金近14亿元人民币。蒙牛集团管理层的大多数人立马成了引人注目的“百万富翁”、“千万富翁”。其中,个人持股6.1%的牛根生一夜之间身价过亿。

蒙牛完成融资后,牛根生表示,蒙牛今后会通过在资本市场上的一系列运作收购兼并一些大的地方品牌乳品企业,收购后蒙牛会继续使用这些品牌,然后再慢慢统一到蒙牛的品牌上来。牛根生曾经有一句名言,蒙牛有一个飞船定律,不是在高速中成长,就是在高速中毁灭。如果达不到环绕速度,那么只能掉下来;只有超越环绕速度,企业才能永续发展。牛根生的品牌理念是:逆其道而行之,借力壮大,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把对手抛在后面。牛根生的目标不单是要做到全国前列。他对能够参加APEC会议感慨万千:“一个卖牛奶、卖雪糕的可以参加这个国际盛会,不容易啊!”他说蒙牛是代表中国120万名奶农,走向国际市场。牛根生的魅力之一在于他的速度,短短几年跨越千倍的成长;牛根生的魅力之二在于他的忍性,在伊利光环下的“勇做第二”;牛根生的魅力之三在于他的嗅觉,无论商业的、还是政治的机遇都很好的把握住了。1999年1月蒙牛正式注册成立,注册资金100万。2002年,蒙牛乳业被北京一家著名财经媒体评为中国市场成长最快的企业,从4000万元到85个亿,用了不到24个月,财富增长速度超过了世界巨无霸的微软帝国,缔造了令世人敬畏的“蒙牛速度”。在探究蒙牛乳业飞速成长的原因时,有个身影一直牢牢占据着我们的视线,他就是蒙牛掌门人牛根生。

牛根生至今不知生父生母是谁,更不知自己究竟姓什么。只知道自己出生不到一个月,就以50元的价格卖给了一个牛姓人家。牛姓父亲的职业是养牛,从此他的生命便与牛结下了不解之缘。由于未生孩子,养父期望通过抱养来栽根立后,给他取名“根生”。

败走伊利,万念俱灰

1998年,牛根生是伊利集团的副总裁,也是当年伊利的第一功臣。伊利80%以上的营业额来自他主管的事业部。牛根生在伊利员工当中的威信也相当高,人们对牛根生的信服来源于他的为人之道和人格魅力。同年上半年,牛根生突然感觉到了不对劲,自己在伊利做了16年,但最近在使用资源方面却感到了某种不顺畅,就是调动很小的一部分资金,也有众多部门来掣肘。最极端的时候,连买把扫帚都要打报告审批。牛根生找到总裁郑俊怀反映问题,第一次从老大哥眼神读出“陌生感”和“不信任感”,牛根生突然意识到自己深陷困境,局势岌岌可危。牛根生一共向郑俊怀递交了三次辞呈。前两次,郑俊怀都说了一些挽留的话,牛根生收回了辞呈。牛根生发现自己的环境不仅没有改变,而且越来越恶劣。牛根生第三次递交辞呈是在伊利的一次董事会上。

牛根生将辞呈放到郑俊怀的面前,他对郑俊怀说:“郑大哥,如果你想让我离开,我现在就正式辞职,至少不能因为我个人影响企业的发展。”郑俊怀脸色有些难看,说:“我并没有这个意思!”牛根生说了:“那我就收回这个辞呈!”他伸手去拿辞呈时,郑俊怀迅速地用手紧紧摁住,对牛根生说:“你先回避一下,我们讨论后再做决定!”牛根生一离开,很少激动的郑俊怀突然流着泪对在座的人说:“伊利有他没我,有我没他!”

事隔多年后,牛根生回忆起这件事情都心如刀绞,他说:“我当时非常难受,一生当中我非常难受的有那么三次、两次,这是其中的一次,几乎到了欲死的程度。”郑俊怀何以对辅佐自己16年的牛根生反目?牛根生何以在短短6年之内凭空打造出蒙牛?6年以来,牛根生及蒙牛上上下下一直对外界三缄其口。

揭竿而起,暗渡陈仓

牛根生被总裁郑俊怀扫地出门后,回到了北京大学进修。在北京大学的那段时间里,牛根生整天骑着一辆破自行车穿梭于各个教室之间。40多岁的“老牛”坐在教室里听课,望着身边那些风华正茂,甚至略显稚气的“同学”,内心非常难受。“我必须首先化解掉内心的委屈和痛楚,方才可能静下心来融入到陌生的校园环境当中去。”牛根生在心里如此告诫自己。在北大进修的过程,他利用这段时间重新审视了自己在伊利16年的各种经验和教训,让原本在企业中形成的应激反应模式转换成理性的思维模式。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牛根生原本就比一般人看得高、想得远,经过在北大的沉淀与升华,“蒙牛王朝”的宏伟蓝图在心底酝酿成熟。

牛根生从北大出来,正好自己原来的那帮部下被伊利免职。他们一起找到牛根生,希望牛根生带领他们重闯出一条新路。除了伊利人事和财务的负责人,伊利各个事业部的头都到了牛根生这里。

1999年1月,蒙牛正式注册成立,名字是“蒙牛乳业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金100万,都是牛根生和他妻子卖伊利股票的钱。蒙牛一成立,许多在伊利工作的老部下一批批地投奔而来,总计有几百人。牛根生曾经告诫他们不要弃“明”投“暗”,他自己也不能保证蒙牛一定会有一个光明的未来。但是,老部下们义无返顾地加入了蒙牛的团队。

在呼和浩特市一间53平方米的楼房内,牛根生从家里搬来了沙发、桌子和床,蒙牛传奇由此拉开序幕。牛根生明白自己的弱势是“无市场,无工厂,无奶源”,也知道自己的优势是“人才”。跟随牛根生的这批人原先都是伊利液态奶、冰激凌、策划营销的一把手,他们在生产、经营、销售、市场、原料设备方面在行业内都是顶尖的人才,老牛决定采取“虚拟经营”的方式,用“人才”换“资源”。因为伊利从中作梗,开始“虚拟经营”的几次谈判被搅黄了,牛根生只好“明修栈道,暗渡陈仓”。1999年2月,牛根生经过秘密谈判和哈尔滨的一家乳品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牛根生派8人全面接管了这家公司。通过他们的管理给这家企业带来很好的效益的同时,蒙牛产品也由这家工厂“新鲜出炉”。1999年1月到4月,身处呼和浩特的牛根生一边对远在哈尔滨工厂的8人团队遥控指挥,开始生产第一批蒙牛产品,同时摇身一变成了民工头,在距离呼和浩特和林格尔县较远的地方热火朝天地建起了自己的工厂。

奇招迭出,血路拼杀

伊利统治了市场,蒙牛只能夹缝中求生存,要想扩大蒙牛的知名度,牛根生知道要依赖于常规的营销手段,难以实现重大突围,只能以奇招制胜。蒙牛提出了“创内蒙古乳业第二品牌”的创意。当时内蒙古乳品市场的第一品牌当然是伊利,蒙牛名不见经传,连前五名也挤进不去。但是,牛根生的过人之处就表现在此,蒙牛通过把标杆定为伊利,使消费者通过伊利知道蒙牛,而且留下一个印象:蒙牛似乎也很大。1999年4月1日,呼和浩特市的老百姓一觉醒来,呼和浩特市主要街道旁边的300块广告牌全是蒙牛广告:向伊利学习,为民族工业争气,争创内蒙古乳业第二品牌!一石能激起千层浪,而300块广告牌同时入市,自然掀起了市场巨浪。“蒙牛”成了内蒙古老百姓热衷谈论的一个话题,人们记住了蒙牛,也记住了蒙牛是内蒙乳业的第二品牌。5月1日,就在老百姓讨论“蒙牛”的余热未散之时,48块“蒙牛”的广告牌一夜之间被砸得面目全非。牛根生当然明白这是伊利人干的,聪明人善于把坏事变为好事,把危机转化为机遇。牛根生利用广告牌被砸事件让社会关注蒙牛的热情再度掀高,蒙牛开始变得“愈神秘,愈美丽”。广告牌可以被砸,但是把广告印在产品包装纸上,对手应该无可奈何了吧。于是,蒙牛在冰激凌的包装上,打出“为民族工业争气,向伊利学习”的字样;蒙牛表面上似乎为伊利免费做了广告,实际上为自己做广告,默默无闻的蒙牛正好借伊利大企业的“势”,出了自己的“名”。牛根生白手起家,受尽老东家伊利的刁难和打压,硬是在重重围剿之中杀出一条血路。蒙牛乳业凭借着牛根生的过人智慧,实现了高速地发展,从原先的“借势”蜕变成了“强势”。

乳业奇才,铸就辉煌

2002年,蒙牛赢得了“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产品”称号。打造“中国驰名商标”最短需要3年,而蒙牛恰恰只用了3年。这正是蒙牛追求高速成长,短时间内成为强势品牌的目标。2003年10月16日,“神州五号”顺利返回,6时46分,北京指挥控制中心宣布: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取得圆满成功!几小时之后,伴随着“举起你的右手,为中国喝彩!”的口号,蒙牛“航天员专用牛奶”的广告便铺天盖地出现在北京、广州、上海等大城市的路牌和建筑上,全国30多个城市的大街小巷蒙牛广告随处可见;蒙牛的电视广告也出现在了全国几十家电视台的节目中,“发射——补给——对接篇”在央视和地方台各频道同步亮相,气势夺人,展开了新一轮大规模的电视广告攻势;“航天员专用牛奶”的广告一时之间占据了中国大大小小的超市各个显要位置!

2004年第一届“超女”比赛时,对于蒙牛决定作冠名赞助商的选择,广告业和乳业的大腕们嗤之为“离经叛道”。在人们的印象中,牛奶品牌总是与贤惠的主妇、健康的孩子、温馨的家庭等等传统元素联系在一起;而现在蒙牛却选择了与时尚、勇敢甚至“出位”的“超女”站在一起。

2005年之后,蒙牛的销售额和市场占有率超过伊利成为全国第一。历过无数挫败与成功后,牛根生已经是宠辱不惊,淡定自若。从有到无的财富涣散,这需要强大的事业心与高度的社会责任心作为支柱,牛根生打算在2008年,自己50周岁时,从董事长的职位退下来,而那时的蒙牛搭乘奥运会的列车,定能完美地把“中国牛”演绎出“世界牛”的风采!

靠养牛,年入25亿!最会玩的国民网红,还能拿捏多少中产

靠养牛,年入25亿!最会玩的国民网红,还能拿捏多少中产

文/金错刀频道

网红牛奶,越来越不受待见了。

上个月,网红牛奶麦趣尔被查出添加丙二醇,官方回应,是生产调制奶后的原料残留没有洗净,留在了纯牛奶里,网友吐槽:“闹了半天,公司连条成熟的生产线都没有。”

几天之内,麦趣尔市值蒸发1.55亿,很多喝了十几年麦趣尔的老粉都转黑了。

安全问题不断,让牛奶行业成了一个只有头部选手才玩得起的垄断市场。

但就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另一家网红牛奶品牌,却把国内消费者哄得很开心,去年营收25.66亿,两年翻了3倍。

国内的很多大V、明星都是它的粉丝,就连一直被看成毒舌测评王者的“魏老爸”,也是它的客户。

这个品牌就是认养一头牛,成立不过6年,最近还准备要上市了。

但随着上市招股书的披露,很多人发现,它虽然擅长花式营销,赚钱能力却逐年下降,毛利率从2019年的超40%,降到了28.4%。

虽曾为行业里的鲶鱼,如今的认养一头牛,有点折腾不动了。

网红品牌,必不可少的是一个好故事。

认养一头牛的故事,来自给孩子人肉代购奶粉的奶爸,徐晓波。

2012年,徐晓波从香港买了8罐奶粉,却被海关怀疑走私,关了4个小时。

小黑屋激发起他的斗志,回家他就决定,要自己开公司卖牛奶。

此后两年,他走访了全球一百多家牛奶工厂,花了300多万。

2014年,他终于从房地产转行,砸下4.6亿,买了6000头澳洲荷斯坦奶牛,开了一家康宏牧场。

按照传统打法,卖牛奶得先在线下铺渠道,商超卖货是基本套路。

但徐晓波的品牌小,跟老字号硬刚就是死,他发明了一种“众筹养牛”的新玩法。

1、一年2999元,垄断一头牛

2016年,徐晓波与财经媒体人吴晓波合作,成立品牌“认养一头牛”。

他们卖的不是牛奶,而是奶牛的一年期使用权。

消费者只要花2999元,就能认养一头奶牛,每年有60箱牛奶送到家门口;如果花1万元,不仅能喝牛奶,还能跟公司一起分红,名额只有200个。

对消费者来说,这种规则直接看住了奶源,尽最大程度保证了牛奶的安全。

众筹项目刚上线1小时,认筹率就突破了200%,20天后达到了3300%。

只用一年,徐晓波就在公开发言中说:“认养一头牛累计覆盖了2亿人群,却没花一分钱广告费。”

通过养牛玩法打开市场后,认养一头牛不仅在微信卖货,还上线到淘宝、京东等主流电商平台,连云集、贝店、淘小铺都有布货。

2、大V带货,一天卖出200万

线上渠道的另一个好处,就是可以走带货模式,用美妆种草的玩法卖牛奶。

第一次著名的出圈,发生在吴晓波的公众号上。

吴晓波发起了一场“社群互动计划”,粉丝进群后,徐晓波在社群里卖牛奶。

当天吴晓波收获10万+阅读量,徐晓波拿到200多万销售额。

此后,徐晓波还和丁香医生、十点读书等大V合作,众筹玩得越来越溜。

大V卖牛奶,玩的很高级。

徐晓波提前策划好视频和直播,有牧场小牛居住的小房子、吃的饲料,还有母牛产奶的部分过程,有时粉丝还能看到专家讲解怎么养牛。

在请罗永浩拍摄的短片里,老罗给牛写了封信:“听说你每天伙食费有80块,喝的是地下380米的天然井水,住得干净又宽敞,有博士专家做健康顾问,还能享受60天假期……”

故事讲得好,很快它就进入了薇娅等头部带货直播间,销量从2019年的2.32万吨,增长至2021年的11.37万吨。

但随着用户越来越多,有人发现了一个bug:声称拥有6万头奶牛的认养一头牛,却有2000万粉丝,是不是不够分?

最开始徐晓波也没想到,自己的牛奶品牌会发展得这么快。

因为牛不够分,他升级了养牛规则,提出“云认养”,消费者可以认养一头虚拟牛,还能给它起名字,在小游戏里跟牛互动。

粉丝只要线上养牛,就能领优惠券,还能买奶卡,换联名款牛奶,获得育儿指南。

但线上可以养牛,却不能产奶,多出来的牛奶需求要如何满足?

一个字:买。

2019年,认养一头牛花了1.09亿元买牛奶,随着销量的逐年走高,到2021年,它采购牛奶的投入翻了4倍,足有4.11亿,一年有4.36万吨牛奶是买的,占总量三成多。

一开始,热衷于游戏养牛的消费者,也没有注意到自己买的牛奶早就变了味。

买来的奶和自家奶源无缝衔接,产能没限制,认养一头牛将重心彻底放在卖货上。

想要获客多,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拉人头。

2020年,它升级了养牛规则,消费者只要购买指定商品,就能成为“养牛红人”,如果还能推荐别人买2000元牛奶,再次升级为“养牛达人”,到5000元就成了“养牛合伙人”。

之所以要当“养牛人”,是因为这种身份能赚钱,买牛奶可以拿佣金,邀请朋友参加有奖励,最高抽成10%,级别越高,收益越高。

为了赚钱,很多人开始在朋友圈带货,认养一头牛逐渐染上了微商甚至传销的味道。

虽然越赚越多,但类似微商的玩法,还是伤害到了品牌形象,很多原本认为认养一头牛高端又健康的人,也对它望而却步。

对品牌形象影响最大的,自然是产品。

很快就有人发现,自己“养牛”换来的牛奶,其实没有想象中那么好。

比如同样是3.3g乳蛋白的纯牛奶,认养一头牛卖3.7元一盒,伊利卖4元钱,差别就只是每100ml少的那30mg的钙。

不仅如此,2020年3月,六安市食品监管局对当地乳制品进行了一次抽检,其中认养一头牛的法式碳焙酸奶、纯牛奶分别由君乐宝乳业和光明乳业代工。

图源:中国质量新闻网

认养一头牛将大部分投资都用在了牧场,唯一的一家加工厂,去年才开始建设。

牛奶是采购的,加工也交给别人做,产品还是大路货,“养牛”的故事,就这样不攻自破了。

在披露招股书之前,消费者还是很吃“养牛”这一套。

能在水泼不进的奶制品行业突出重围,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认养一头牛太了解消费者的需求。

毕竟奶源安全,是国内消费者最大的痛点之一,而养牛玩法也迎合了年轻人喜欢新事物的特点。

安全、有趣,是认养一头牛的两大吸引力。

但招股书就像一面照妖镜,刚一披露就让它现出了原形。

销量逐年飙升的认养一头牛,实际上在近三年的净利润就没怎么涨,2020年是1.47亿元,到2021年还少了3500万。

净利润下滑,最主要的原因,是“养牛”的营销玩法失效了,产品研发却又跟不上。

比如认养一头牛曾解释自己的生产模式:“对奶酪、奶粉等产品主要采用配方自主研发、成品定制加工的模式。”

但实际上它在2019年的研发成本几乎为零,2020年只有61.39万元,到2021年相关技术人员只有23人。

与少得可怜的研发经费相比,它在2021年花了4.14亿元搞营销,比三年前的7100万翻了4倍多。

用心做营销,却在研发上极尽敷衍,这才导致认养一头牛的利润增速越来越低。

根本原因在于品牌责任心。

曾经徐晓波打着让全国父母买到安全牛奶的名义办厂养牛,到如今只剩一句无力的空话。

类似的情况,同样出现在其他品牌身上。

比如最近网红奶麦趣尔翻车,并不仅仅是因为产品添加剂问题,更因为它甩锅给生产线,不主动承担责任。

此外,在高端认养的滤镜失效后,认养一头牛面临着和其他奶企一样的困境,产品同质化。

比如它旗下的高端产品娟姗纯牛奶,原价108元,活动期间69.12元/箱。

同等规格伊利旗下金典娟姗纯牛奶,原价100元,活动期间66.9元/箱,几乎一模一样。

越是扩大产品体系,就越跟传统牛奶品牌相似,它原本已经趟出了差异化的发展路线,现在却不知不觉走了回去。

新品牌最怕的,就是遇到瓶颈就退缩,原本是来改变市场的,却反被固有市场教育了一顿。

其实消费者的诉求和品牌正好相反:

安全是底线,营养和口味是加分项,故事的实际价值是最低的。

到如今,认养一头牛的故事依然很好,但它只是个故事。

产品如果不打动人,没有人会为空洞的故事埋单。

本篇作者|经旭

牛根生的主要成就

牛根生的主要成就

蒙牛乳业迅速崛起,一跃成为我国乳业史上的一个显著品牌,牛根生伴随着蒙牛乳业一举成名。2003年10月15日,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上天,蒙牛成了唯一的牛奶赞助商。同年11月18日,央视2004年黄金段位广告招标会上,牛根生猛砸3.1亿元,一举夺取了“标王”。外界在评论牛根生领导下的蒙牛集团高速成长时常用的一个词汇是:“奇迹。”这个“奇迹”的轨迹是:3年时间,蒙牛乳业从行业排名千名之外到跻身四强,并成功打造出一个中国驰名商标。

当蒙牛以3.1亿元人民币的中标额连续夺得《新闻联播》后、《焦点访谈》前和21点档电视剧中插等广告位置,成为2004年央视广告标王后,蒙牛不容置疑地成为2004年中国乳业发展的标杆。2004年6月10日,蒙牛集团在香港主板成功挂牌上市,共发行3.5亿股。当时香港主板市场市道低迷,蒙牛跑赢大市,激活了一度低迷的香港股市,国际认购踊跃,认购价落在价格区间的最高端定价,即每股3.925元,募集资金近14亿元人民币。蒙牛集团管理层的大多数人立马成了引人注目的“百万富翁”、“千万富翁”。其中,个人持股6.1%的牛根生一夜之间身价过亿。

蒙牛完成融资后,牛根生表示,蒙牛今后会通过在资本市场上的一系列运作收购兼并一些大的地方品牌乳品企业,收购后蒙牛会继续使用这些品牌,然后再慢慢统一到蒙牛的品牌上来。牛根生曾经有一句名言,蒙牛有一个飞船定律,不是在高速中成长,就是在高速中毁灭。如果达不到环绕速度,那么只能掉下来;只有超越环绕速度,企业才能永续发展。牛根生的品牌理念是:逆其道而行之,借力壮大,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把对手抛在后面。牛根生的目标不单是要做到全国前列。他对能够参加APEC会议感慨万千:“一个卖牛奶、卖雪糕的可以参加这个国际盛会,不容易啊!”他说蒙牛是代表中国120万名奶农,走向国际市场。牛根生的魅力之一在于他的速度,短短几年跨越千倍的成长;牛根生的魅力之二在于他的忍性,在伊利光环下的“勇做第二”;牛根生的魅力之三在于他的嗅觉,无论商业的、还是政治的机遇都很好的把握住了。1999年1月蒙牛正式注册成立,注册资金100万。2002年,蒙牛乳业被北京一家著名财经媒体评为中国市场成长最快的企业,从4000万元到85个亿,用了不到24个月,财富增长速度超过了世界巨无霸的微软帝国,缔造了令世人敬畏的“蒙牛速度”。在探究蒙牛乳业飞速成长的原因时,有个身影一直牢牢占据着我们的视线,他就是蒙牛掌门人牛根生。

牛根生至今不知生父生母是谁,更不知自己究竟姓什么。只知道自己出生不到一个月,就以50元的价格卖给了一个牛姓人家。牛姓父亲的职业是养牛,从此他的生命便与牛结下了不解之缘。由于未生孩子,养父期望通过抱养来栽根立后,给他取名“根生”。

败走伊利,万念俱灰

1998年,牛根生是伊利集团的副总裁,也是当年伊利的第一功臣。伊利80%以上的营业额来自他主管的事业部。牛根生在伊利员工当中的威信也相当高,人们对牛根生的信服来源于他的为人之道和人格魅力。同年上半年,牛根生突然感觉到了不对劲,自己在伊利做了16年,但在使用资源方面却感到了某种不顺畅,就是调动很小的一部分资金,也有众多部门来掣肘。最极端的时候,连买把扫帚都要打报告审批。牛根生找到总裁郑俊怀反映问题,第一次从老大哥眼神读出“陌生感”和“不信任感”,牛根生突然意识到自己深陷困境,局势岌岌可危。牛根生一共向郑俊怀递交了三次辞呈。前两次,郑俊怀都说了一些挽留的话,牛根生收回了辞呈。牛根生发现自己的环境不仅没有改变,而且越来越恶劣。牛根生第三次递交辞呈是在伊利的一次董事会上。

牛根生将辞呈放到郑俊怀的面前,他对郑俊怀说:“郑大哥,如果你想让我离开,我现在就正式辞职,至少不能因为我个人影响企业的发展。”郑俊怀脸色有些难看,说:“我并没有这个意思!”牛根生说了:“那我就收回这个辞呈!”他伸手去拿辞呈时,郑俊怀迅速地用手紧紧摁住,对牛根生说:“你先回避一下,我们讨论后再做决定!”牛根生一离开,很少激动的郑俊怀突然流着泪对在座的人说:“伊利有他没我,有我没他!”

事隔多年后,牛根生回忆起这件事情都心如刀绞,他说:“我当时非常难受,一生当中我非常难受的有那么三次、两次,这是其中的一次,几乎到了欲死的程度。”郑俊怀何以对辅佐自己16年的牛根生反目?牛根生何以在短短6年之内凭空打造出蒙牛?

揭竿而起,暗渡陈仓

牛根生被总裁郑俊怀扫地出门后,回到了北京大学进修。在北京大学的那段时间里,牛根生整天骑着一辆破自行车穿梭于各个教室之间。40多岁的“老牛”坐在教室里听课,望着身边那些风华正茂,甚至略显稚气的“同学”,内心非常难受。“我必须首先化解掉内心的委屈和痛楚,方才可能静下心来融入到陌生的校园环境当中去。”牛根生在心里如此告诫自己。在北大进修的过程,他利用这段时间重新审视了自己在伊利16年的各种经验和教训,让原本在企业中形成的应激反应模式转换成理性的思维模式。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牛根生原本就比一般人看得高、想得远,经过在北大的沉淀与升华,“蒙牛王朝”的宏伟蓝图在心底酝酿成熟。

牛根生从北大出来,正好自己原来的那帮部下被伊利免职。他们一起找到牛根生,希望牛根生带领他们重闯出一条新路。除了伊利人事和财务的负责人,伊利各个事业部的头都到了牛根生这里。

1999年1月,蒙牛正式注册成立,名字是“蒙牛乳业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金100万,都是牛根生和他妻子卖伊利股票的钱。蒙牛一成立,许多在伊利工作的老部下一批批地投奔而来,总计有几百人。牛根生曾经告诫他们不要弃“明”投“暗”,他自己也不能保证蒙牛一定会有一个光明的未来。但是,老部下们义无返顾地加入了蒙牛的团队。

在呼和浩特市一间53平方米的楼房内,牛根生从家里搬来了沙发、桌子和床,蒙牛传奇由此拉开序幕。牛根生明白自己的弱势是“无市场,无工厂,无奶源”,也知道自己的优势是“人才”。跟随牛根生的这批人原先都是伊利液态奶、冰激凌、策划营销的一把手,他们在生产、经营、销售、市场、原料设备方面在行业内都是顶尖的人才,老牛决定采取“虚拟经营”的方式,用“人才”换“资源”。因为伊利从中作梗,开始“虚拟经营”的几次谈判被搅黄了,牛根生只好“明修栈道,暗渡陈仓”。1999年2月,牛根生经过秘密谈判和哈尔滨的一家乳品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牛根生派8人全面接管了这家公司。通过他们的管理给这家企业带来很好的效益的同时,蒙牛产品也由这家工厂“新鲜出炉”。1999年1月到4月,身处呼和浩特的牛根生一边对远在哈尔滨工厂的8人团队遥控指挥,开始生产第一批蒙牛产品,同时摇身一变成了民工头,在距离呼和浩特和林格尔县较近的地方热火朝天地建起了自己的工厂。

奇招迭出,血路拼杀

伊利统治了市场,蒙牛只能夹缝中求生存,要想扩大蒙牛的知名度,牛根生知道要依赖于常规的营销手段,难以实现重大突围,只能以奇招制胜。蒙牛提出了“创内蒙古乳业第二品牌”的创意。当时内蒙古乳品市场的第一品牌当然是伊利,蒙牛名不见经传,连前五名也挤进不去。但是,牛根生的过人之处就表现在此,蒙牛通过把标杆定为伊利,使消费者通过伊利知道蒙牛,而且留下一个印象:蒙牛似乎也很大。1999年4月1日,呼和浩特市的老百姓一觉醒来,呼和浩特市主要街道旁边的300块广告牌全是蒙牛广告:向伊利学习,为民族工业争气,争创内蒙古乳业第二品牌!一石能激起千层浪,而300块广告牌同时入市,自然掀起了市场巨浪。“蒙牛”成了内蒙古老百姓热衷谈论的一个话题,人们记住了蒙牛,也记住了蒙牛是内蒙乳业的第二品牌。5月1日,就在老百姓讨论“蒙牛”的余热未散之时,48块“蒙牛”的广告牌一夜之间被砸得面目全非。牛根生当然明白这是伊利人干的,聪明人善于把坏事变为好事,把危机转化为机遇。牛根生利用广告牌被砸事件让社会关注蒙牛的热情再度掀高,蒙牛开始变得“愈神秘,愈美丽”。广告牌可以被砸,但是把广告印在产品包装纸上,对手应该无可奈何了吧。于是,蒙牛在冰激凌的包装上,打出“为民族工业争气,向伊利学习”的字样;蒙牛表面上似乎为伊利免费做了广告,实际上为自己做广告,默默无闻的蒙牛正好借伊利大企业的“势”,出了自己的“名”。牛根生白手起家,受尽老东家伊利的刁难和打压,硬是在重重围剿之中杀出一条血路。蒙牛乳业凭借着牛根生的过人智慧,实现了高速地发展,从原先的“借势”蜕变成了“强势”。

乳业奇才,铸就辉煌

2002年,蒙牛赢得了“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产品”称号。打造“中国驰名商标”最短需要3年,而蒙牛恰恰只用了3年。这正是蒙牛追求高速成长,短时间内成为强势品牌的目标。2003年10月16日,“神州五号”顺利返回,6时46分,北京指挥控制中心宣布: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取得圆满成功!几小时之后,伴随着“举起你的右手,为中国喝彩!”的口号,蒙牛“航天员专用牛奶”的广告便铺天盖地出现在北京、广州、上海等大城市的路牌和建筑上,全国30多个城市的大街小巷蒙牛广告随处可见;蒙牛的电视广告也出现在了全国几十家电视台的节目中,“发射——补给——对接篇”在央视和地方台各频道同步亮相,气势夺人,展开了新一轮大规模的电视广告攻势;“航天员专用牛奶”的广告一时之间占据了中国大大小小的超市各个显要位置!

2004年第一届“超女”比赛时,对于蒙牛决定作冠名赞助商的选择,广告业和乳业的大腕们嗤之为“离经叛道”。在人们的印象中,牛奶品牌总是与贤惠的主妇、健康的孩子、温馨的家庭等等传统元素联系在一起。

2005年之后,蒙牛的销售额和市场占有率超过伊利成为全国第一。历过无数挫败与成功后,牛根生已经是宠辱不惊,淡定自若。从有到无的财富涣散,这需要强大的事业心与高度的社会责任心作为支柱,牛根生打算在2008年,自己50周岁时,从董事长的职位退下来,而那时的蒙牛搭乘奥运会的列车,定能完美地把“中国牛”演绎出“世界牛”的风采!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

年度:2003年度

获奖者名单如下:

网易创始人及首席架构执行官丁磊

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牛根生

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

UT斯达康中国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吴鹰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张庆伟

东风汽车公司总经理苗圩

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唐运祥

温州日丰打火机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发静

年度人物大奖: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张庆伟

年度新锐奖:盛大网络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陈天桥

年度社会公益奖:重庆市云阳县人和镇农民熊德明

2003年,被评为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2003-2007年,连续5届被评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企业领袖”。2005年,获“首届中国十大年度环保人物”荣誉称号。2007年,入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指导发布的“中国十大慈善家”榜单,并在中国改革人物颁奖大典上荣获最高奖“中国改革年度人物大奖”。2008年,入选“中国改革开放30年影响中国经济30人”。2009年,入选“共和国60年影响中国经济60人”。2010年获中国慈善排行榜首次设立的惟一的“慈善终身成就奖”。企业崛起后,牛根生逐步由企业家转型为慈善家。2004年,创立“老牛基金会”。2005年1月,捐出在蒙牛所持的全部股份,成为“全球捐股第一人”。2006年2月,辞去蒙牛集团总裁职务,主要精力转移至慈善事业;2009年8月,辞去蒙牛集团董事长职务,成为专职慈善家。《凤凰周刊》将比尔·盖茨、巴菲特、李嘉诚、牛根生并称为“全球四大捐赠巨头”。

老牛基金会以“发展公益事业,构建和谐社会”为宗旨,创立以来已发展教育、医疗、环保等方面的公益慈善项目50多个,呈现出七个特点:

一是致力于做“母式基金会”,为各类基金会当好“助产士”或“助跑者”。如发起设立“中国李连杰壹基金基金会”,创立“老牛师大英才培养基金”,为呼和浩特市慈善总会捐赠“创始基金”,资助东北财经大学建立“教育基金会”,支援姚(姚明)基金,与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中国扶贫基金会、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内蒙古慈善总会、中国民族文化促进会等共同开发公益慈善项目。

二是致力于发展“基因式慈善模式”,通过改造“文化基因”来改造整个社会。如支持北京大学成立慈善、体育与法律研究中心进行立法研究,与壹基金等联合创立“北京师范大学公益研究院”为公益慈善提供“策源地”等。

三是致力于环保事业,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如与大自然保护协会携手“给地球添衣”:在大自然保护协会的规定限额内,老牛基金会在绿化上每出资1元,总部位于美国的大自然保护协会提供配套资金1元,首期两家合计拿出6000万元,用于中国西部的生态恢复。

四是致力于教育事业,让欠发达地区的孩子们受到良好的教育、获得幸福的童年。如在全国捐建20多所小学,捐建6所图书馆,支持高校学位点建设,资助“山花工程助学行动”,资助公益小天使爱心教育项目,资助贫困大学生入学经费,资助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一个完整学年的办学经费等。

五是致力于医疗事业,给疾患人群雪中送炭。如在偏远的草原牧区建立2所流动医院,资助120医疗急救事业,资助聋儿进行人造耳蜗手术等。

六是致力于三农事业。如援建广西旱灾地区100个家庭100口水窖,援建贵州旱灾地区两个村镇水窖引水工程……

七是致力于赈灾及扶助弱势群体,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如援助南方雪灾,在四川地震灾区建立收养“三孤人群”的“根生博家之家”。

牛根生是“基因式慈善模式”的首倡者。他认为,国内外的慈善模式基本上可以概括为两种,一种是“输血式”,一种是“造血式”;“输血式”是“授人以鱼”,“造血式”是“授人以渔”。所以,他于2007年首次提出并开始倡导第三种慈善模式,即“基因式”——它是着眼于改造“社会基因”(尤其是“文化基因”)的一种慈善模式,比如把慈善方面的立法研究、制度研究、文化研究等纳入慈善事业的支持范围,因为一部好的法律、一项好的制度、一个文化范式所改变的往往是整个国家的全貌,如有特色的市场经济制度取代计划经济制度给我们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05年1月12日,牛根生与家人捐出在蒙牛所持的全部股份,创立“老牛基金会”。

2010年12月28日,中国蒙牛乳业有限公司在香港宣布,公司创始人牛根生已将其名下的境外蒙牛股权资产全数转让给Hengxin信托,以贡献公益慈善事业。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