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培养牛娃 也能培养出“英文牛娃”

哈佛培养牛娃 也能培养出“英文牛娃”

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哈佛培养牛娃,以及掌握这些秘诀,爸妈英语不行,也能培养出“英文牛娃”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大国崛起

大国崛起

法国真正的崛起之迷

任何一个伟大的思想就像一个美丽的火焰,是否能够产生巨大的能量还要看有没有所需要的干柴。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最主要的“干柴”就是国民的素质和教育。依法国为例:

受文艺复兴影响的16世纪宗教改革产生的新教教派与旧教分庭抗礼,他们争夺儿童和群众的手段就是教育。通过这场争夺战,各方在教育方法上重视数学、地理、历史,注意采用实物教学和进行练习,着意发展学生的智力。这使得法国新一代的素质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创办于1684年的训练初等学校教师的讲习所是欧洲最早出现的师范教育设施,对确保教师的质量起到关键性的作用。19世纪以前,法国高等教育享有桂冠的荣誉,其学术水平在西欧是很高的。

卢梭是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著名思想家,他出生于瑞士日内瓦。10岁时,父亲因受人陷害逃离瑞士。卢梭13岁即开始自谋生计。他当过学徒、杂役,为人抄写过乐谱,做过家庭教师。寄人篱下所遭受的屈辱和冷遇,长期漂泊不定的贫困生活,培育了卢梭对于"残暴和不正义"的反抗意识。1762年,卢梭的长篇教育哲理小说《爱弥儿》问世。卢梭在这部构思20年,撰写3年,精思熟虑的杰作中,对当时法国腐朽的政治、宗教特别是教育进行了猛烈抨击。他提出培养真正符合社会需要的新人的构想,描绘了一幅培养新人的蓝图。这部长篇檄文刚一发表,就轰动了整个法国和西欧。法国政府下令逮捕卢梭,焚毁《爱弥儿》。卢梭被迫逃到瑞士,翌年又出走英国。1767年,卢梭返回法国,避居于巴黎市郊。1772年完成了自我评传性的最后一部著作--《忏悔录》。1778年与世长辞。

卢梭的教育方法被他的同胞,瑞士人裴斯塔洛齐所继承。瑞士政府首先他的按年龄分组来发展儿童的不同能力的教育方法实行教育。后德、法、英、意、俄、美等国政府,也纷纷派遣专家和官员前来学习。裴斯塔洛齐所创建的伊佛东学校成了蜚声欧美的“国际学园”。有趣的是,瑞士政府首先采用这种教学方法,美国政府发起了声势浩大的《卢梭、裴斯塔洛齐教育思想》的运动。前者成为今天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后者成为今天世界上的霸主之一。

1789-1794年法国革命是继17世纪英国革命和18世纪美国独立战争后的一次更彻底、更深刻的资产阶级革命。在教育方面,资产阶级执政的各派力量都拟订过方案,其中著名者有康多塞、雷佩尔提和拉瓦锡等人所拟的教育方案。这些方案虽然在当时都未来得及付诸实行,但对法国教育产生了影响。尤其是康多塞1792年向立法大会提出的方案,不仅给法国而且也给其他国家提供了讨论19世纪教育发展的基础。

由此可见,法国曾在19世纪初有拿破仑这样的人物并产生过巨大的能量决非偶然,是整个民族素质急速提高后的能量的一次爆发式发泄。但法国的教育在拿破仑期间和之后屈服于宗教势力变得越来越保守,宗教势力重新掌握了教育大权。直到进入20世纪后,宗教思想和教会对教育的影响进一步有所削弱,50多个从事教育等方面活动的教会组织被解散,3000多所教会学校被封闭,1905年法国政府明确宣布废止"法卢法案"。但此时的法国已经丧失了在国民素质上的优势,尤其是与宗教冲突较大的科学被毁于一旦,终于没有能再次平地而起。

功亏一篑,令人惋惜!

德国真正的崛起之迷

从17世纪到18世纪中期的德国,在政治上和经济上比英国和法国都要落后,长期处于分裂状态,300多个封建邦国各据一方。这些邦国,尤其是普鲁士、奥地利等大的邦国,为了强化统治和扩大军事实力,企图通过教育造就忠顺的臣民和得心应手的兵士,所以急于把国民学校管理权从教会转到国家手中并大力提倡强迫义务教育。早在16世纪后半期,就有威登堡和萨克森等邦国颁布了强迫教育法令;从17世纪开始,大多数邦国都竞相颁布这种法令。其中以1763年普鲁士王腓特烈二世颁布的法令最为著名,它进一步规定5~12岁的儿童必须到学校受教育,否则对家长要课以罚金。

实科中学在德国产生于18世纪初,较英法等国早一个世纪,使得德国人具备了自然科学索要求的严谨和内涵!1708年虔信派信徒席姆勒(Zemmler)在哈勒创办了"数学、力学、经济学实科中学",以教授数学、物理、力学、自然、天文学、地理、法律为主,并辅之以绘画、制图。此后,德国各城市陆续有人创办这类学校,有的实科中学则增设建筑、商业制造、贸易、经济等科目。这是一种既具有普通教育性质,又具有职业教育性质的新型学校。它排除了教学科目、课程内容的纯古典主义的倾向,适应了德国资本主义经济逐渐发展起来的需要。但由于它的毕业生不被允许进入高等教育,所以地位很低,所以学生也不多,很快被没有门第观念的美国超过,在科学应用方面输给了美国。

受到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影响,它在教育上的突出表现是泛爱主义和洪堡德改革。泛爱主义是受到法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尤其是卢梭思想和德国新人文主义的深刻影响而产生的。泛爱主义教育家如巴斯多(J.Basedow)、萨耳士曼、堪比等认为教育的最高目的是培养掌握实际知识、具有泛爱思想、健康、乐观的人,因此德育、体育、劳动教育、现代语和自然科学知识受到重视,采用让儿童自由发展的教育方式,注重实物教学。他们热爱儿童、肯定儿童的天性是善良的,反对经院主义、古典主义教育,禁绝体罚,这种方法后来传入美国,俄国和日本等国。

1807-1815年普鲁士施太因-哈登堡改革期间,新人文主义的代表人物,历史学家、政治活动家洪堡德(K.W.Humboldt)曾出任教育部长,他根据新人文主义的精神对各级学校教育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在初等教育和师范教育方面,积极贯彻裴斯塔洛齐的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有所扩充、教学方法有所改进,出现了第斯多惠等著名的教育家。此后的美国发展的杜威教育方式也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中等教育方面,实科中学进一步得到发展,增加历史、地理和自然科学的科目,通过考试选择教师,打破了只由教士充任教师的局面。在高等教育方面,洪堡德较早明确地提出大学的任务一方面是要向学生传授各科知识,一方面是要发展科学(即办成教学中心和科研中心),他创办和领导的柏林大学就是这方面的典型。

由于德国较早地抓教育,国家强大也是来源于方法的更为先进、合理。这是素质教育的又一明例,和有的人吹嘘的基因、染色体毫无关系!

日本真正的崛起之迷

战后日本崛起,得益于重视教育和重视人才的培养。日本前文部大臣荒木万夫曾经指出:“从明治以来,一直到今天,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战后经济的发展非常惊人,为世界所重视,造成比情况的重要原因,可归结为教育的普及和发展。”美国著名发展经济学家舒尔茨说:“战后日本物质资本存量几乎荡然无存,但其国家财富中的重要部分——具有知识水平的人还大量存在。”日本重视教育的历史可上溯到明治维新时代。早在1872年明治政府颁布《学法令》时,就在《学制布告》中提出了一个非常明确的口号,要在全国做到"邑无不学之户,家务不学之人",接着,1886年明治政府宣布在全国实施义务教育,大约经过30年的努力,终于在全国范围内普及了初等教育,其速度之快在世界教育史上是首屈一指的。而且从年代上看,日本也是世界上最早在全国范围内普及义务教育的国家,比美国早4年,比法国早10年。正如日本前内阁总理大臣福田赳夫在一次施政演说中所说的:"人是我国的财富,教育是国政的根本。"这应该是日本崛起奇迹的根源。

战后日本崛起,得益于追求至善、精益求精。吉田茂是日本战后最负盛名的首相,晚年以充满激情的语言写就《激荡的百年史》,总结日本民族如何战胜困难、目光远大、勇猛进取、善于学习、追求完美。他说日本民族具有一种止于至善的专业精神。除非不做,做什么就要做到最好,深深植根于日本民族之血液,此乃日本历经明治维新和战后经济奇迹,得以雄踞世界第二经济强国之主因。管理大师德鲁克说,战后日本经济起飞有三位导师。第一位导师是道奇,他教导日本人要发展经济,首先是稳定货币金融,将日元与美元汇率固定于360日元。第二位导师是戴明,全面质量管理之父也。德鲁克说,质量管理是美国人发明的,但完美运用、臻于化境的却是日本人。第三位导师就是德鲁克自己。他教会了日本人如何思考战略和实施目标管理。德鲁克对日本文化精神亦有湛深研究。七十岁时被荣聘为东京大学研究日本艺术文化的教授,引以为傲。德鲁克与吉田茂英雄所见略同。二师皆以为日本民族真正利害之处,便是那种追求至善、追求完美的专业精神。无论做什么,皆力求最好,心无旁骛,精益求精。此种精神之背后是异常谦逊的学习态度,永远不懈吸取他人长处之开放胸怀。盛田昭夫说:"日本企业之所以能在短期内取得飞跃进步,奥妙就在于企业经营者始终认为日本在一切领域中都落后于他人,从而产生一种紧迫感。他们情愿以欧美各国的学生自居,坚持交学费,学习经营手法,吸引新技术。""在日本,人们始终不懈地追求效率和生产率的提高,即使是对螺丝刀这样简单的工具也毫不例外。从设计到加工,无不精心考虑,仔细研究。"

而中国人弄虚作假、投机取巧、坑蒙拐骗。。。是当今中国社会之普遍心理。与日本人追求至善、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相比是不是还有很大的差距?!

美国真正的崛起之迷

美国早在是英国殖民地时就对教育非常重视,到1775年,英属13个殖民地人口不过260万,但已仿效英国牛津、剑桥等大学创办了哈佛、耶鲁等9所学院,教育环境甚至都强过今天的北京市。殖民地时期的初等教育相当发达。北部几个殖民地以麻省(Massachusetts)为代表,特别重视普及教育,当局曾于1647年发布法令,规定市镇中只要有50户居民就应设立一所小学,于是市镇学校在北部兴起。这种由地方当局办理、干预教育的做法,超过了其宗主国--英国的教会办学的方针,一举奠定国民素质的优势!

在这个世界,凡是受过教育的人几乎没有人不知道美国的《独立宣言》:“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一些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当我们热血沸腾地听着这人类史上最伟大的声音的时候,请不要忘了美国还有一个伟大之处,那就是《宪法》所标榜的以教育培养国家公民。为了普及教育,他们先是采用了英国的兰卡斯特导生制。1818年兰卡斯特本人还应邀到美国宣讲导生制。英国式的教育不能满足这个新国家对教育的要求。1843年,贺拉斯•曼(HoraceMann,当时任麻省教育厅长)考察德国,才引进了当时普鲁士的教学制度,同时大力宣传卢梭、裴斯塔洛齐等欧洲教育家的思想,美国各地的小学遂开始采用西欧最先进的教学制度。

南北战争以后,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步伐迈得更快,这期间新成立的大专院校就有二百余所!它一面学习当时欧洲重视学术的样板——柏林大学,于1876年创设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建立大学研究院,致力高深的学术研究;一面根据国会于1861年、1890年所通过的二个《摩雷尔法》,由国会拨地、拨款资助各州大办农(业)工(艺)学院,很快培养出大批适合工农业发展需要的专门人才,当今举世闻名的麻省理工学院、康奈尔大学由此而来。工农学院初办时,由于众多贫苦学生求学其中,曾被讥为"牧牛娃学院",在高等教育的"平民化"方面大大领先于欧洲。事实证明,穷人的对财富的渴望远远高过富人子弟!这就为美国造就了一批敢于冒险和创新的高知识人才,当他们对财富的渴望的欲火被点起,那就是火山,那就是海啸,那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高潮!

南北战争以后,公立中学本来是兼顾学生升学与就业两方面要求的4年制综合中学,由于此时学生逐年猛增,准备升学者日少而准备就业的日众,所以逐渐以职业准备为主要职责,课程随之发生变化,加强自然科学和实用科目,这是美国中学的显著特点。公立中学逐渐以职业准备为主要职责,课程随之发生变化,加强自然科学和实用科目,这是美国中学的显著特点。不仅如此,1880年麻省理工学院创办了工业中学,1888年明尼苏达州首创农业中学,此后各种职业中学不断大量涌现。欧洲人由于世俗观念而不喜欢职业中学,以"生来平等"为信念的美国人则没有这种历史包袱。职业中学造就了一批实业家和发明家,第一架飞机的发明家莱特兄弟就是他们中的一员。

据统计,1870-1940年,美国人口增加了3倍,而中学生则增加了90倍。当时的口号是:"中等教育为所有适龄青年敞开大门",到1918年时美国高中已发展到2万多所,而12亿人口大国的中国到1998年才有1万多一点的高中。由此可见,美国的高效率、高技术、高产出靠的是科技,靠的是先进的教育。今天,美国基础教育的方法在杜威式教育法的基础上几经改进,教育的口号是:"不让一个孩子掉队",各州都将40%的税收用于教育。上世纪80年代垄断着大约70%左右的专利发明,70%以上的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奥运会奖牌总数第一。

“2061计划"是美国促进科学协会联合美国科学院、联邦教育部等12个机构于1985年启动的一项面向21世纪、致力于科学知识普及的中小学课程改革工程,它代表着美国基础教育课程和教学改革的趋势。为此计划,美国动员了800多位科学家、企业家、大中小学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参与了这项再造青少年智慧的宏大工程。他们总结战后科学、数学和技术领域的深刻变革和未来发展趋势,汲取美国80年代以来教育改革的成果,打造21世纪新的美国人。

一个居安思危的国家才有资格谈论谁是第一!

结论

大国的崛起靠的是科技,国与国之间的较量说到底就是国民素质的较量,是人才的较量。不客气地说,中国由于难以接受别人的教育思想,国民整体素质与发达国家的相比都不是一个等级。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研究过21种在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后来相继消亡的文明。结论是这些文明死亡的原因,无一例外,都不是他杀,而是自杀。他们失去了创新的活力,被历史淘汰出局。

1876年,美国庆祝独立100周年的时候,在费城举办国际博览会,有37个国家参展,当时清政府也派出了展览团。在这次博览会上,英国展出最新的蒸汽机车,美国展出大功率电动机和发电机,德国展出加工枪炮的精密机床,中国展出的是纯银打制的27套件耳挖勺和小脚绣花鞋。

这是就是时代的差距!

一个居安思危的国家才有资格谈论谁是第一!

掌握这些秘诀,爸妈英语不行,也能培养出“英文牛娃”

掌握这些秘诀,爸妈英语不行,也能培养出“英文牛娃”

叮当3岁了,从4.5个月开始听英文儿歌,到后面跟唱儿歌,读英文绘本,看英文动画,上叽里呱啦的萌芽课程,3岁前的英语启蒙告一段落。

我觉得是时候停下来思考一下,目前的学习情况,以及3岁后的英语启蒙方向了。

于是,最近把市面上热门的英语启蒙指导书又看了一遍,整理了一些读书笔记,对一些重要观点进行了梳理总结,寻找一些启发吧。

整理的书籍有:

文章比较长,各家观点有分有合,查阅不便请先收藏,再慢慢研究吧!

作者:中国台湾廖彩杏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书中研究对象:自己的孩子

丨作者介绍

廖彩杏,龙凤胎妈妈,台湾中正大学儿童语文发展硕士,曾任英文老师。英语专业出身,无留学背景。

有了孩子后开始全职,直到孩子大了才开始出书、讲学。她的专长是儿童语言学发展、儿童文学,为孩子挑选合适的有声书。

丨内容特色

本书主要介绍自己的启蒙经验,详细介绍了100本有声书书单以及52周播放记录表。

丨主要的启蒙观点

安妮鲜花认为“英语启蒙的问题绝不仅仅是英语本身的问题,更是综合育儿理念的问题。在孩子的英语启蒙路上,第一环境需要家庭来营造,站在孩子的身后,根据孩子的需要提供资源,点燃孩子的兴趣,培养孩子的主动学习能力。”

她秉持“不必先认单字、不必先学音标、不必先学文法、不必中文翻译,没有抽问考试”的“四不一没有”原则,透过“定时定量英文输入”的简易行动方案。

1.为什么要对孩子做“英语启蒙”

廖彩杏认为,孩子天生就是语言家。在启蒙的时候掌握MM法则,即材料Materials和方法Methods,学习之路可以事半功倍。

“幼儿一开始是由耳朵来学习”的,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否流畅,在于成长阶段是否大量接收到了咬字清晰且有内涵的语言输入。

廖彩杏相信透过耳朵所接受“知识真、故事善、文字美”的英语刺激,才是培养孩子扎实能力的基础。

事实上,廖彩杏的双胞胎女儿也是从5岁开始才听了第一本有声英文书的。

2.父母英语口语不行会影响孩子吗?

廖彩杏介绍自己虽然的外文系毕业的,但和很多妈妈一样,在家庭中主要的沟通方式依然是中文。

廖彩杏认为女儿的英文发音之所以能清晰标准、语调流畅自然,完全与母亲的英语口说能力无关,而是拜有声书所赐。

3.究竟如何给孩子做英语启蒙?

廖彩杏推崇用有声书来做英语启蒙的敲门砖,主张阅读英文原版绘本,不翻译,听原文,100本书单,全部有音频,其中很多有JY配套音频。

有声书阅读要把握三点:

书中附有做专门的播放计划的一张表格,确保有效重复,做到循序渐进、持续播放。

100本英文有声书单中包括:包括鹅妈妈童谣押韵、苏斯博士的故事与儿歌、以26个字母为主题的ABC字母书、适合儿童阅读的科学有声书等。

书中还有针对家长的疑虑,根据实际播放经验,与儿女、学生聆听有声书的各种反应,以贴近家长需求的形式,找出解决之道。

按照廖彩杏的建议,父母只需三步骤:准备有声书、按下播放键、画个小勾勾,如此按表实行、顺序播放,一天三次、每次10-30分钟。

只要一年时间的灌溉,孩子的英文种子就能萌芽,自然而然爱上英文,说上一口字正腔圆的好英文。

作者:汪培珽

出版社: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书中研究对象:自己的孩子

丨作者介绍

汪培珽,2个孩子的妈妈。美国纽约圣约翰大学MBA,在银行工作9年后,辞职成为全职妈妈。非专业出身,有留学背景。

主要著作:《喂故事书长大的孩子》,《培养孩子的英文耳朵》

丨内容特色

本书主要介绍自己给孩子讲英文故事经验+私房英文书单。

书中就父母对英语学习最想知道的问题进行了集中的梳理,帮助家长就孩子的英语学习理念和方法理清了思路,并给出了最为亲切和实用的答案。

丨主要的启蒙观点

汪培珽相信即使生活在一个非英文的环境中,只要持续地念英文故事书给孩子听,就能让孩子自然而然地听懂英文,并从中累积语感和阅读基础,循序渐进养成说、读、写的稳定实力。

1.为什么要给孩子做“英语启蒙”

汪培珽认为,如果准备让孩子学习一种语言,愈早接触愈好。不论生来是什么人种,孩子置身在某种语言环境里,就会自然习得这种语言。

2.“口语水平差的父母做英语启蒙时发音会影响孩子吗?”

汪培珽特别强调,家里的日常对话只有中文,孩子从未被教过任何英文发音。她是把故事书当牛奶,“喂”给孩子听。

从大女儿在襁褓里开始,一直是自己念英文故事,大约在孩子4岁的时候,开始加上英文故事书的原版录音带,变成“妈妈念”加上孩子自己听。

3.究竟如何给孩子做英语启蒙

书中汪培珽详尽地介绍了“念英文故事书给孩子听”的实际步骤和注意事项,并提供私房英文书单,推荐了0到2、3、4、5岁这四个阶段书单。(但是只有书名,没有配所推荐书籍的封面。)

4.如何为孩子讲英文故事:

A.一句英文一句中文,英文完全照书念,中文翻译要自然、口语化,不用拘泥于逐句翻译。一英一中念完3次,以后只念英文。

B.除非孩子问问题,否则不必加中文解释。年纪小的孩子,可以试试不要翻译,直接读英文。

C.翻译次数可以视孩子反应增减。当你发现孩子听得津津有味,试试不动声色地将翻译抽掉,只念英文。如果孩子也未表示有何不妥,就是可以完全只念英文的时候了。

d.进阶之后,翻译要力求清楚有趣。避免故事加深难度之后,如果翻译工作没做好,可能会让孩子因为听懂而失去兴趣。记住“每本英文故事书只要能顺利地念完第一次,以后再念它就不是问题了。”

e.每本念熟了,再加下一本。

汪培珽认同有声故事书是孩子学习语言的法宝,但她认为先让孩子熟悉并喜欢上这个故事后,再让孩子听配套音频,与廖彩杏略有不同。

作者:安妮鲜花

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书中研究对象:自己的孩子

丨作者介绍

安妮鲜花本名郑献民,中国政法大学学士,律师。非英语专业出身,无留学背景,但有海外生活经历。

回国后和丈夫一起创办安妮英语俱乐部,致力于搭建儿童英语启蒙的交流平台。

丨内容特色

介绍自己孩子的英语学习经验+自然拼读相关内容涉及最多最全+英语学习免费资源汇总。

丨主要的启蒙观点

安妮鲜花从普通家长的视角,以自己的孩子安妮八年来在中加两国的英语启蒙的亲身经历为线索,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鲜活生动的范例,揭示在西方国家中小学教学中非常流行的自然拼读法,阐述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的体系和层次,让人读后感觉茅塞顿开。

1.为什么要给孩子做“英语启蒙”

安妮鲜花认为,“人的辨音能力真的是婴儿期最强、以后逐年减弱,那么从出生以后就开始进行语音信号输入对孩子的英语学习应该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因为孩子的大脑中存储了大量正确的英语语音,以后再听到的时候,就更容易接受和识别。”

2.“口语水平差的父母做英语启蒙时发音会影响孩子吗?”

安妮鲜花认为,“妈妈英语不好宝宝照样行”

她说:“我们这一代人,都是哑巴英语过来的,虽然都曾考过几级证书,但是就像有人说的,能把26个字母的音都发准的人都不多,包括我自己在内。其实,英语不好的妈妈,只要方法对头,扬长避短,宝宝的英语照样行。”

3.究竟如何给孩子做英语启蒙

她认为:“英语启蒙的问题绝不仅仅是英语本身的问题,更是综合育儿理念的问题。在孩子的英语启蒙路上,第一环境需要家庭来营造,站在孩子的身后,根据孩子的需要提供资源,点燃孩子的兴趣,培养孩子的主动学习能力。”

本书的启蒙总路线:

2岁以前:花大力气在听力输入上,培养整体的语感、韵律节奏感。

2-4岁:继续听力输入,同时加强情境对应的训练,通过动画片、原版书来建立对应模式,以绘本为主,辅以孩子喜欢的分级读物。

在音频运用方面:对于小宝宝,要给予大量的语音信号,强化听力辨音能力,可以把绘本音频和儿歌歌曲一起播放,作为原版绘本亲子共读的预热。

4岁以上的孩子:4岁是孩子的阅读敏感期,4岁以上的孩子,在学习自然拼读的同时,仍要加大自主阅读的阅读量。

如果4岁以上的孩子英语学习才刚刚起步,则可以几步同时进行,按照原本绘本亲子阅读三步曲,用两三个月的时间,先加大听力输入,同时培养英语阅读兴趣,然后开始自然拼读学习,进入自主阅读阶段。

4.如何做亲子阅读

安妮鲜花认为大人发音不准,可以回避和学习,同时赞同可以用母语解释。

5.如何有效运用音频

对于小宝宝,要给予大量的语音信号,强化听力辨音能力,可以把绘本音频和儿歌歌曲一起播放,作为原版绘本亲子共读的预热;

6.自然拼读Phonics

书中详细讲解了自然拼读Phonics内容,提供了海量的英语学习免费资源,包括Phonics及Sightwords专辑、动画和音频视频综合资源专辑、在线绘本及有声读物专辑等。

7.告别中式英语从娃娃抓起

书中第五章详细介绍了中国家庭英语启蒙注意点,包括有营造家庭英语小环境、音频是妈妈的好帮手、亲子阅读重点是情境对应、原版绘本亲子阅读三部曲、中国孩子的英语路线图、英语启蒙具体问题答疑等。

作者:吴敏兰

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书中研究对象:教育机构众多幼儿

丨作者介绍

吴敏兰,2个孩子的妈妈,现任凯斯教育机构执行长,美国哈佛大学双语教育硕士。

专业出身,先后在泰国、韩国,瑞典,中国台湾读书,学过七种语言,有留学背景。

丨内容特色

书中主要集合了其创办的凯斯教育机构里的授课经验,以众多幼儿为本书研究对象,按年龄详细123本英文绘本+每本绘本拓展延伸介绍。

丨主要的启蒙观点

1.为什么要给孩子做“英语启蒙”

RosemaryWells曾说,“每天花20分钟讲故事,孩子会爱上书本、会想要探索这个世界,并且开始思考,同时学会拥有梦想。”

同样的,吴敏兰也认为幼儿能从经验中学习,进入学校之前,孩子所有的学习经验都来自于家庭。

她说:“幼儿时期的英语阅读,重点在于让孩子对英语产生好感度、喜爱阅读,一旦建立了英语阅读的兴趣与动机,孩子日后会自发地养成英语阅读的习惯。”

2.口语水平差的父母做英语启蒙时发音会影响孩子吗?

吴敏兰认为,不必担心爸妈的英语程度影响孩子的英语阅读力。

在孩子英语学习的路上,若父母并非唯一的学习来源,而同步包括有学校老师、影视、书籍、网络等不同媒介时,家长就没有必要为可能说错的语法,或讲到一半卡住而过度焦虑。

在日后接触英语的过程中,孩子依然会有各种机会有英文的刺激。因此父母一时说错并不要紧,其他环境提供的英语学习来源,大可弥补爸妈“英语不够好”的缺憾。

3.如何给孩子做英语启蒙

吴敏兰支持阅读原版绘本,但不要把孩子的阅读全交给有声书。英语阅读,还需要有“文化内涵”支撑孩子的英语学习。

孩子必须透“具象”的事物和经验,才能了解“抽象”的概念和意义,而绘本是一个很好的媒介。想要孩子开口说英文,并且“言之有道”,给予大量的“养分”(绘本阅读)是很重要的。

4.原版绘本亲子共读建议:

5.推荐123本原版绘本的原则

6.分年龄推荐,有附绘本拓展介绍资料

推荐的123本绘本,按年龄段划分(0-6岁),同时几乎每本推荐后面都附有配套资料,如音频获取链接、作者官网资料等。

大部分绘本后面,要有配套的亲子互动小游戏、绘本拓展创意等。

网站www.lexile.com可以查询绘本的阅读分级,不过是以英文母语国家为准的,需注意考量。

作者:盖兆泉

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丨作者介绍

盖兆泉,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系硕士,在外研社从业17年,资深编辑,曾主编,编辑,翻译,审核过百余本英语教学图书,无留学背景。

从2013年至今,主持编写3-12岁大型英语分级读物有多年英语教学领域的编写出版经验,熟悉英语教学法、各种教学理论、教材和分级读物、中小英语教学现状和英语培训市场。

丨内容特色

提出“二语习得理论”,以此勾画出适合中国孩子英语学习的路线图,以及自己孩子启蒙经验,并附有分级标准,书单等。

丨主要的启蒙观点

1.为什么要给孩子做“英语启蒙”

盖兆泉将英语启蒙认为是“英语学习的新机遇:习得时代的来临”。

孩子天生有很强的语言吸收能力,不管是哪种语言,只要家长能提供良好的语言环境,让孩子多接触、多听,让孩子将语言和图像建立起关系来,孩子就能很快习得这种语言。

0-3岁是儿童母语发展的黄金时期。从3岁开始引入英语,如果方法得当,孩子的两种语言都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2.口语水平差的父母做英语启蒙时发音会影响孩子吗?

盖兆泉认为“家长英语不行,也不用气馁,可以用动画片、读物音频、点读笔、教学软件、学习网站等多媒体的方式,补充创建一个良好的听力环境。

英语不太灵的妈妈,如果懂英语教学中规律性的东西,不走弯路,借助外部资源,也一样能培养英语牛孩。”

3.如何给孩子做英语启蒙

盖兆泉提出“二语习得理论”,即通过大量接触和使用,潜移默化地学会一种语言。认为“习得”才是最适合儿童学习英语的方法。

书中总结出非常清晰的英语学习路线图——从3岁到12岁,持续10年,分4个阶段。

盖兆泉认为,3、4岁是中国儿童学习第二语言的理想模型。从3岁开始引入英语,如果方法得当,孩子的两种语言都能得到很好的发展。因此,她认为3岁是一个英语启蒙比较理想的起点。

中国儿童二语习得路线图

启蒙阶段:3-5岁,先听说

启蒙阶段,有条件的家庭,把孩子送到外语幼儿园。没有条件的就多听,听多了再“说”。

启蒙阶段家长引导很重要,家长的热情是孩子学英语的第一动力。家长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让孩子在多种多样的立体环境中,吸收语言。

和孩子说日常用语,做游戏;

给孩子看原版动画片和Flash故事;

听歌唱歌;

读分级读物给孩子听;

放录音听,让孩子看着图画书听。

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只要求孩子注意理解“意义”,建立英语声音和实物具象之间的联系,而不用注意文字。

听到一定程度(儿童的沉默期一般是6个月到1年),孩子就可以有一些简单的输出。

扫盲阶段:6岁,学习自然拼读,家长高度参与,把孩子领进阅读世界。

全面发展阶段:7-9岁,阅读、拼写、语法和写作。

提高阶段:10-12岁,学科英语与学术英语。

4.支持达一定程度后报相应的英语补习班。

如果孩子在家中积累了1000听力词汇量后,可以考虑在5岁给孩子报“外教口语班”。

6岁听力词汇量达3000,可以报自然拼读班。

7岁开始给孩子报班,系统学习一套教材,逐步学习英语的语法知识,培养阅读写作能力。

5.不支持用原版绘本作为启蒙读物,而支持分级阅读读物。

盖兆泉认为,绘本是母语读物,是英美国家为本国孩子编的读物,是大人读给孩子听的。因为母语国家的孩子,在生活中已有大量的听力输入,绘本的编写主要注重的是故事好、图画美、文字美。

绘本不具有体系性,本与本之间无难度上的可以区分,做不到循序渐进。

中国孩子在英语启蒙阶段,最关键内容是常用词汇、短语和句子的听力输入。而绘本的用词是非控制的,经常出现“非常用词”。用绘本来进行英语启蒙,是有难度的不合适的。

6.在青春期前学外语,都有一定优势。

关于大孩子(8-12岁)学习建议,可以根据路线图,补上听的环节,将阅读的介入快一些等。

1.英译启蒙势在必行,且越早越好,0-3岁是儿童母语发展的黄金时期。

2.父母英语不好,口语差,日常交流少,不影响孩子英语学习。

坚持阅读英文原版绘本,分级阅读;

利用动画片、读物音频、点读笔等做听力补充即可。

3.小童读英语绘本不翻译,大童开始读英文绘本可以翻译中文,后期再酌情减少直至全部英文。

4.启蒙路线:

5.最佳启蒙时间:

英语启蒙最好的开始是出生,

其次就是现在!

美国娃的华杯赛

美国娃的华杯赛

先看段子再看实例:

段子:中国一留学生去美国餐馆打工,习惯性地抬头望天时心算找零。顾客大为惊讶,纷纷掏出计算器验证,皆无误,也抬头望天,惊恐问:“云计算?"

实例:华盛顿大学的教授给他班里的学生出了一套国内初中水平的考试试题,结果。。。。。教授去挠墙了。

有图为证。

虽然美国的主流社会中存在着各种反智的观点,甚至有参议院正儿八经地讨论考大学取消数学这种荒谬的提法。但是另外一面作为多元社会,美国一些族群里数学学习的氛围还是非常非常浓的。比如俄罗斯裔,波兰裔,华裔,德裔数学学习的氛围非常浓,-----并不是为了竞赛,就是喜欢。

还有的观点是:"美国给予不热爱数学的学生最基础的数学教育,而给予热爱数学的天才最高水平的数学教育。"

尤其是爱好数学的美国牛娃的培养方式,还真符合今年中国教育部倡导的公益化。美国很多地方都有mathclub,MathCircle。为热爱数学的天才娃提供当地最高水平的数学教育。

IMO(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号称数学世界杯,从2000-2014年的15年里,中国获得了12次冠军。

然而从2015-2017年,中国已经破天荒的连续三年未夺得冠军了,2015年的世界冠军是美国队,2016年的世界冠军依然是美国队,2017年的世界冠军则是韩国队,而且韩国人拿了170分,中国队只有159分

怎么回事?这些年学而思们的奥数多火爆啊!

公益化运营的mathcircle

美国有个叫做MathCircle的联合会NationalAssociationofMathCircles,谷歌地图搜下结果如图,完全公益化运营的。没有压垮中产阶级的收费。

免费但是大牌、高水平,这些mathcircle的来头都不小,很多都是著名大学的数学系搞起,水平非常高的。其中尤其以Berkeley和UCLA的mathcircle水平比较高。

下面是MathCircle入门级题目,估计大家也不想做,截一点算了。

比如洛杉矶地区的mathcircle质量非常好。它是由UCLA里面的数学系的教授和学生回馈社区的一个活动。为小学,初中、高中的不同牛蛙或者爱好者,大学开了很多不同年龄段的讲座。赞赞赞赞赞。既有讲四色问题等兴趣题目,也有对各种数学竞赛的考试辅导。有兴趣的可以去翻翻人家历年的活动:http://www.math.ucla.edu/~radko/circles/

这种团体是美国娃参加数学竞赛的培训主流。和中国娃大不一样啊,人家有组织,我们有学而思,谁说中国不是市场经济国家?

有公益化的,也有商业化运作的,比如AOPS(Artofproblem-solving)主攻竞赛培训,无论是教材还是培训课程,在美国非常有口碑。

所以不要真觉得美国人数学不行,是数学不行的美国人非常不行,行的人在顶尖的层级里头学,从小学跟着大学数学教授学。如果孩子非常喜欢数学,在美国有足够的公益资源让他去发挥。

美国中小学生数学竞赛,非常多,有一个大联盟还被引进到中国了,好些:

•PerenialMath

•ContinentalMathematicsLeague(CML)

•Game-a-thonchallengesstudentstodesignandbuildmathgamesinthisnationalcontest.

•TheMathBeehostedbytheNorthSouthFoundation

•MathOlympiadsforElementaryandMiddleSchools(MOEMS)--Anextremelypopularcompetitionamongstelementaryandmiddleschoolstudents.

•MathKangaroo有可能是全世界范围内参与度最大的数学竞赛

•MathLeaguehasdifferentnamesindifferentstatesandregions.

•NoeticLearningMathContests-quicklygainingpopularityamonggiftedelementaryandmiddleschoolstudents.

•BeestarMathContests

•NationalTrimathlonisafunfilledMathCompetitionforkidsingrades3through6.

还有很多各州自己举办的数学竞赛。

这个是最大规模的数学比赛。

Mathkangaroo其实主要目的不是为了比赛而是为了培养孩子们对数学的兴趣。Mathkangaroo不仅仅是美国搞,在加拿大,澳大利亚,欧洲都有很多人的参与。

https://www.mathkangaroo.org/mk/registration.html,网上注册,自己报名参加考试。单选题,75分钟内完成。1-4年级,24道题;5年级及以上,30道题。参加考试的前提是孩子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能看懂考题。这几年,报考人数火到爆,远超我们国内的华杯赛,市区报名点名额一推出就被秒杀。不少家长只得带娃开车几个小时去外地考。

一起来感受下:

可以看出来题目其实不是很难,跟国内的华罗庚杯这种比赛比起来,根本不是一个档次的,但是题目比较有意思。

比较流行的读物也不是什么刷题宝典之流的。

收集众多非常有趣的挑战人们想象力、创造力的经典数学趣题;以全新的视角、有趣和迷人的故事形式讲述每一道数学趣题;是前苏联最优秀、最流行的智力游戏图书;俄文版持续畅销,累计销售近100万册;被翻译成十余种文字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发行。Amazon上的review也很多,非常赞。京东上有卖中文版。俄罗斯黑客,俄罗斯数学,真可以看看这方面的书。

尽管中国人一向以重视数理化教育为自豪,但身为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的丘成桐却认为,中国的数理化基础教育并不见得比美国好,“美国好的中学,数理化教育比中国要好得多,因为美国的中学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他表示:“美国学生虽然也考试,但考试不是他们主要的目标,而中国的中学现在基本上还是以考试为目标的。”

邱大师说他在外国带的本科生,到中国来学术水平可以当博导。

丘成桐认为,现在中国的学校甚至比起十多年前还要重视考试,“学生数理化的基础知识也比以前差了”。丘成桐表示,他现在每年都会带中国学生,“中国科技大学、清华、北大、浙江大学的都有,这些学生里也有很优秀的,但一般来讲,他们基本的训练比不上10多年前的学生。”丘成桐认为,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在中国考试考得太过分了,结果学生只学要考的部分,不考的东西就不学。

“我设的数学奖不用考试”,邱大师就是这么牛,净说大实话。

丘成桐教授目前与中国的许多大学和科学院都有合作。为鼓励中国的中学生学习数学,他从去年开始在中国设立了一个专门针对中学生的全国性数学奖——“丘成桐中学数学奖”,“这个奖项跟奥数不一样,它不用考试,是做项目的,要学生自己想,他们可以在家里花很多时间去思考。”

虽然国内的奥数非常火爆,全民上奥数的势头,但是真正的数学学科方面跟美国,跟老毛子差距非常大。甚至越南在菲尔兹奖方面已经领先中国了。越南啊。

在美的华裔学生表现倒是很给力。下图是美国奥数夺金队伍的合影,华人比例好高!

美国奥林匹克数学国家队教练、卡耐基梅隆大学数学系罗博深教授

罗总教练自己是金牌选手出身啊,带着美国队又夺金。

现在自己搞了个公益化的、希望能带来数学学习的革命的网站,一堆题目课程,免费,有中文资源。

哈佛培养牛娃和掌握这些秘诀,爸妈英语不行,也能培养出“英文牛娃”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