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坡镇散养牛?农村如何散养牛

后坡镇散养牛?农村如何散养牛

大家好,后坡镇散养牛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农村如何散养牛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后坡镇散养牛和农村如何散养牛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农村如何散养牛

农村如何散养牛

1、合理建造牛舍。牛舍选址应背风朝阳,地势高燥,建设时要保证采光、通风换气、防寒保暖和防止牛曝晒等。内部规划要合理实用,有的养户为便于牛舍污水排放,坡度较大,这对于母牛的阴道脱极为不利。另外,地面不能抹太光,防止牛滑倒扭伤肢蹄。舍内卫生保持清洁、干燥,粪污最好一天一清。

2、饲料营养均衡。牛在役用期间,体力消耗较大,采食量增多,为了吃饱,采食有一定盲目性,如果不加强饲养管理,不讲究营养搭配,牛会因为体能下降而影响春耕生产,这就需要科学饲喂。料要粗精搭配,精料可以含糖分多和含一定蛋白质的玉米、豆饼、糠皮等为主。粗料可以稻草、玉米秸秆等为主,青粗饲料更好,但要清洁干净,尽量避免饲喂或让牛吃道路两侧尘土较多的秸秆,防止牛误食螺丝、钉子、泥沙、塑料布等异物而引发疾病。为解决春季青黄不接”无青饲料可喂的问题,提倡饲草作青贮黄贮。精料要防腐防霉,应在单一的玉米中添加豆类食品。

3、给牛饮足够清水。过去老百姓常讲牛饮浑水、马饮清水”,这是不科学的,要避免因饮用不清洁水而引起拉稀。冬春季天干物燥,以及役牛劳作体内水分流失大,加之役牛干活多,易上火,需要保证饮水充足。要喂盐和补充矿物质,不应突然增料。

4、饲喂定时定量。每天精料不超过2.5千克,可以先舔食精料然后自由采食饲草,也可混喂,牛以八九分饱为宜,每天喂3~4次。俗语说马无夜草不肥”,牛也是,要加夜草,使役期保证充足的营养供给。牛要拴好,防止偷食精料,这样可减少前胃疾病的发生。喂植物根块类饲料时,应切碎少喂,防止吞咽时食道阻塞和胃肠胀气。

5、要科学安排牛的采食和反刍,牛反刍与牛的畜体健康和营养消化利用关系密切。牛每天采食和反刍所需时间在15小时左右,只有充足的采食和反刍,役牛才会发挥正常的役用功能,所以役牛每天劳役时间最好不超过8小时。禁止使役过度,特别是孕牛,以免损害畜体健康,役用性能下降,难以恢复。使役时要注意观察,一旦牛的表现出现异常,应减轻使役,情况严重的要立即休息。

6、犊牛在冬春季节,感染线虫者较多,有的兽医认为是冬季堆放的稻草附有虫卵的原因。因此,犊牛应在出生后20天左右喂伊维菌素等驱虫药,过9天后再喂1次,直至未见虫排出,证明除净。例如吉林省梅河口市黑山头镇建设村姜某、梁某饲养的牛犊近1月龄时,精神沉郁,时有拉稀。用消炎药后时好时坏。用驱虫药后排出大量线虫,二次用药仍有,虫排净后牛痊愈。

7、春季种地时节,谨防种衣剂中毒,玉米种衣剂中毒可洗胃,用强力解毒敏、阿托品、解磷定等药物解毒;施肥时,要防止尿素中毒,中毒时,给牛灌醋和大量凉水。不要在耕地边放牛,一是防止农药中毒,二是避免因祸害庄稼而引发人为投毒。

过去红极一时的“圈地养牛养羊”,为何现如今却销声匿迹了

过去红极一时的“圈地养牛养羊”,为何现如今却销声匿迹了

对老百姓来说养殖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发家致富手段,对于很多农村人来说养殖是非常好的致富捷径。前几年环保问题还没有现在这么严重的时候,很多地区都大力的推广养殖业。有段时间特别流行圈地养牛养羊,一圈地就是几十亩,而且大家搞的都是规模化的养殖,据说效益非常的可观。

但是曾经这些流行非常久的圈地养牛养羊现在却销声匿迹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因为前几年国家对于养殖业投入力度非常的大,很多地方对于有一定规模的养殖业都有许多的优惠政策。目的就是为了把养殖业给带动起来,所以在那段时期内很多地方都开始建设养殖场,规模一个比一个大,但是后来的结果大家都知道,那就是不了了之,不少养殖场都倒闭了。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很多养殖场根本就是摆设,有些人就是为了钻空子吃国家的补贴。他们并没有养多少牛,但是为了应付上面的检查,他们今天把牛赶到这一家,明天把牛赶到那一家,就是为了应付上面的检查,但是持续一段时间之后就不好糊弄了。还有一种原因是养殖场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吸引资金。

不少养殖场催生了一些合作社,当合作社流行的时候,他们想办法吸引外界的资金。投资者认为把钱放在养殖场比放在银行要划算,所以他们就将钱投到了养殖场,但是这种模式很快就失败了。

甘肃养牛种菜 富得更快是怎么回事

甘肃养牛种菜 富得更快是怎么回事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甘肃从贫困地区实际出发,改变过去依靠传统农业的单一状况,坚持市场导向,发展多种富民产业;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让分散经营的贫困户搭上规模经营的快车,实现持续增收、稳定致富。

产业咋选:“什么产业能脱贫?”

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定西市渭源县莲峰镇绽坡村党支部书记李海东。

2010年,李海东将富硒农业新科技应用于当地中药材种植,“富硒黄芪亩产可达650多公斤,每亩收购价最高时能超过200元。”能带领数百名乡亲一起致富,李海东高兴极了。

“渭源县目前中药材种植面积已达到40万亩,年加工中药材7万多吨,综合产值达到13.9亿元。”渭源县县委书记吉秀介绍,全县217个行政村中,中医药产业收入占一半以上的村达123个。

资金咋来:产业扶贫,没有“粮草”可不成。

然而贫困户单打独斗发展产业,不得不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甘肃农牧部门充分发挥行业优势,与财政部门共同探索创新财政资金支农模式,同财政、扶贫、金融办等部门启动出台牛羊蔬菜贷款金融产品,累计放贷户总数达到21.6万户,累计放贷265亿元,省级财政累计贴息19.6亿元。”康国玺介绍,甘肃省目前向75个贫困县累计放贷16.8万户、230亿元、省级财政累计贴息9.9亿元。

贫困户咋带

“贫困地区农民生产经营水平低,应对市场风险能力差,既是致贫的重要原因,又是脱贫致富的客观现实。”康国玺介绍,甘肃省把发展新型经营主体,提高贫困地区农民组织化程度作为贫困农民摆脱贫困的关键举措来抓,加快培育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让分散经营的贫困户搭上先进生产力规模经营的快车。

近年来徽县按照“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社会参与、农民主体”的思路,先后列支6393万元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发展特色产业,建成相关农民专业合作社853个。依托产业扶贫,徽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14年的5632元增加到2016年底的7804元,增幅38.6%;贫困人口从2014年的4.2万人下降到2016年年底的1.73万人,下降58%。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