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牛实现年收入百万?怎么还原养牛养羊大翅膀那里大

养牛实现年收入百万?怎么还原养牛养羊大翅膀那里大

大家好,关于养牛实现年收入百万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怎么还原养牛养羊大翅膀那里大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怎么还原养牛养羊大翅膀那里大

怎么还原养牛养羊大翅膀那里大

吉林大学科研团队帮通榆县传统牧场插上科技的翅膀,农户实现智慧养牛养羊

2021-08-1506:06来源:人民资讯

假如你拥有一片牧场,在没有任何人帮忙管理的前提下,仅凭一己之力,如何能分分钟“拿捏”家中上千头牛羊的行踪?

“在这个app里,牛群、羊群在哪个位置一目了然。”作为真正的牧场主,通榆县双岗镇林海村养殖户苗恕,点开了手机里一款名为“养殖宝”的软件。

但起初不是这样容易的。

几年前,因为看好畜牧业发展,并没有养殖经验的他投入大笔资金,先后购入上千只羊,近百头牛,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牧场。

“一开始我雇人去放羊,结果丢的、死的数量特别多。我还雇了兽医、管家,当时人员非常多,非常杂。”尽管聘用了很多“专业人士”,可养殖方式依然“传统”。

那些年,苗恕几乎天天住在牧场,虽然赚了些钱,但烦恼也着实不少。除了牛羊容易走失、被盗外,糟糕的养殖环境也让苗恕蒙受着不小的损失。

然而,随着智慧农业物联网系统在畜牧业上的应用,转机出现了。不但减轻了人力,也解决了曾经困扰苗恕的难题。

“我们给牛羊佩戴了电子设备,更加方便管控。整个圈舍2000多平方米,安了‘红外线’,没有死角,进入线内就报警。”苗恕说,以后再也不怕被偷盗了

不仅如此,安装在牧场里的监控设施还能实时监测圈舍温度、湿度以及有害气体浓度,当指标超过阈值时,就会发出报警。牛羊走过地秤时,电脑也会自动记录体重信息,准确发出提示。

“之前一年也就是三四十万元纯盈利,引进完这些设备之后,每年的年收入能达到百万元左右。”损失减少了,养殖效率提高了,苗恕的收入也翻了几番。

从传统养殖到科学养殖,改变来自于吉林大学通信工程学院教授于银辉带领的科研团队。

于银辉教授和她带领的团队

2017年,于银辉初次来到学校定点帮扶的林海村,便遇到了令她至今难忘的事情。

“外面忽然就传来喊叫声,好几个大汉一起去救一头卡在墙豁子上,还四处乱蹬的牛。他们就觉得一定要救出来这头牛,自己被踢伤了都无所谓。”

为何养殖户会不顾自身安危奋勇救牛?她想要找到答案。

“后来我通过了解,发现养殖是他们的‘命根子’。”林海村的人靠着养殖生活生产,但当地也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家财万贯,带毛的不算”。

“这里的安保情况特别不好,外面也可能有人觊觎。防偷主要靠人和狗,牛羊比较容易丢失。”

初步了解了林海村的现状,从事无线通信、无线感知以及物联网应用系统研究的于银辉渴望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养殖户做点实事。

“后来我们就研究出来一种热释电防盗系统,是扇形对射的,能够对射70米的距离。这样的话,凡是有温度的生物体通过它就会报警。从我们开始安上防盗系统,就没有丢过牛羊。”

防盗系统的成功很快让养殖户尝到了实实在在的甜头,也让于银辉团队信心大增。

通过跨学科研究,于银辉发现,牛羊圈舍温湿度变化以及有害气体残留容易导致滋生疫病,而对这些指标进行监控恰好也与其专业方向大为契合。

“我们自己研发,在系统当中加了一个温湿度模块,做有害气体的监测,把所有的模块都装到一个个小盒子里面,如果超标就报警。”

“教授提供的技术,帮助我们安装监控,养殖户获得了很大的实惠。”有着20年养牛经验的村民李海东说,他过上了自己以前从来没想到过的幸福生活。

有了于银辉团队为牧业小区量身定制的视频监控系统,养殖户不用围着上千平米的圈舍打转,而是可以通过手机或电脑屏幕随时查看牛群状况。

“可以通过监控看到有没有小牛被大牛顶坏的或者损伤的。产犊的时候,我们可以随时随地发现,多得一只牛犊多一份收入,我们放心养殖了!”

就这样,在硬件设施不变的情况下,传统牧场华丽变身,插上了科技的翅膀,拥有了智慧的头脑。林海村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告别贫困,越来越多的居民有胆量、有信心投身畜牧业生产。

摘掉贫困村的帽子,踏上乡村振兴的道路。2019年,全新的牧业小区在林海村拔地而起。宽敞的水泥圈舍代替了曾经的土墙木栏,已经能够熟练使用智能系统的养殖户开始憧憬更美好的未来。

看到养殖户们开心的笑脸,为林海村倾注了大量心血的于银辉备感欣慰。

“原来的研究方向落实到在电脑上做一些仿真,做一些虚拟数据库里面的应用。现在,实践给我们创造了科研的思想、智慧和火花,还有研究成果转化的机会,把理论层面的研究真正落实到服务社会,真正落实到人民需求上来。”

目前,于银辉教授及其科研团队已将智慧养殖相关成果申请专利,希望在省内乃至全国进行推广。

“我们的目标是打造套餐,畜牧农桑都可以使用,根据不同的需要来进行选择。打造成可以在全国各地不同气候、不同的规模之下都能使用的产品,在全国推广。”

此外,于银辉说,他们还在做系统升级,进行大数据监测。“为地方政府的发展决策或者以后的规划提供一个参考,同时还可以进行有效防疫。”

相信随着这些新技术的推广与落地,会为更多养殖户打开新的天地,为畜牧业发展注入新的希望与活力。

何庄乡在哪个省呀

何庄乡在哪个省呀

何庄乡,位于县城西北部15公里,紧靠滹沱河北侧,全乡26个行政村,人口3.5万,面积59平方公里,该乡的北部与保定市的安国市相邻,省级保衡公路就从该乡穿过,西面与石家庄市的深泽县接壤,省级保石路距该乡仅5公里,该乡乡村公路四通八达,与大公路相连接,交通十分便利。

何庄乡乡镇企业遍及全乡,尤以丝网工业较为发达,全乡丝网专业村7个,拥有中、小型不锈钢无梭织网机66台,小型铁丝织网机1540台,生产加工铁丝网、高密度不锈钢网、电焊网、轧花网、聚脂网等200多个品种。全乡有500万元以上的企业27个,全乡全年丝网工业收入在2亿元以上,最知名的企业有:西羽林华龙织布厂,它是全县最大的棉纺织布企业,固定资产700多万元,拥有职工300多人,年创产值6800万元,税金51.4万元;长汝村金属织网厂,固定资产500多万元,已购进进口丝网加工、拔丝高新设备50余台套,年底将投入生产。

全乡拥有乡镇企业近3000个,实现产值37.8亿元,第三产业总收入突破1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690元,这是何庄乡实施“依托城市、服务城市、借市发展”战略的丰硕成果。十年的跨越发展不仅使何庄乡成为全市综合经济实力十强乡镇第二强,而且成为全市农村集体经济实力第一强乡,为和谐农村建设夯实了经济基础。

何庄乡把打造乡村经济实力,特别是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当作发展第一要务,在具体实施中,他们的发展思路是:城区建商厦、沿路搞开发、城郊建市场。乡党委把全乡农村按村情分类,因村制宜寻求发展项目。城区村抓住金角银边建商厦,占领市场制高点,美化衡水市容,繁荣市区服务业。几年来,他们占据金角银边,建起了金山大酒店、凯悦大酒店、香龙大酒店等六大酒店。按照市场建设发展规划,大力兴建商业设施和专业市场:在市区建起5条商业街,建起了吉美超市、佳乐家建材超市、利华装饰材料市场、衡甘达家居广场等一大批市场,十年前低矮破旧房如今高楼林立,增强了便民服务功能和市区商业活力。远郊村则发展专业市场。他们建起了木材专业市场、钢材专业市场、橡胶专业市场等四大专业市场。沿路搞开发,从无到有,在市区街道延长线上建起何庄乡工业园、青杨树服装工业园,成为全市乡镇中唯一拥有两个工业园的乡镇,现已引进32家企业,2005年产值达到15亿元、利税1.5亿元。涌现出龙港、腾达、胜利、太阳、东方等五大企业集团,海江牌压滤机、顺捷牌挂车、誉力牌钢丝胶管等产品成为国家级和省级名牌。根据市场经济发展新趋势,何庄乡与时俱进,紧跟发展形势,创建新型业态。根据专业化大生产需要物流配送的形势,他们审时度势,投资3000万元创建了物流企业——祥运物流,为全市近百家骨干企业提供物流服务,成为全市唯一一家大型物流企业。目前,何庄乡已涌现出七大商厦、六大酒店、五条商业街、四大专业市场、三大物流超市、两大工业园区、四大支柱产业。

何庄乡党委、政府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发展重点,他们在全市乡镇中首创村级大排队。两年经济不增长,对村班子黄牌警告,三年不增长予以免职。在排队时敢于求实,敢于叫真儿。每到年终,乡会计站将各村财务抱回,仔细核算,利用半个月时间排出名次,按经济实力决定村干部报酬。这样一来,各村班子增强了压力感、紧迫感,每年都一门心思谋发展、寻项目。有的城区村已没了土地,就跳出本村求发展,到外村寻求发展机会。西滏阳到外村征地上项目,张里马村则到乡工业园区里求发展。全乡大上集体经济的热潮常盛不衰。去年全乡各村共上项目28个,总投资达2亿多元,是1996年的4倍。全乡31个村中,年集体收入超百万元的达到19个,其中有3个村集体收入超过400万元。去年,村级集体收入达到3500万元,是1996年的6倍,“全区经济十强村”该乡占7个,成为全市村级集体经济力量最强的乡镇。

乡村经济的发展,为和谐新农村建设蓄积了强大的经济力量,促进了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给广大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去年全乡投入文明生态村创建的资金达800万元,各村硬化、美化了街道,安装了健身器材,新建了绿地,广大群众彻底告别了过去柴草乱垛、污水横流,环境“脏、乱、差”的面貌,村容村貌得到规划,有8个村的村民住进了别墅区和农村新村,建起村级卫生清洁队伍,保持村容整洁。有24个村实行了退休制度,农民退休后领取退休金。有16个村实行了村民口粮免费供应制。全乡所有村庄建起了标准的村民活动室、图书室,村村建起了标准化卫生室,其中3个村还建起了功能齐全的村办医院。村村安装了有线电视,建起了文化健身广场,铜管乐队、军乐队、秧歌队、锣鼓队等各种群众自己唱主角的文体团体遍布全乡各个村庄,村民生活质量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何庄乡耕地面积5.5万亩,农田灌溉主要利用地下水,全乡农用机井735眼,平均每75亩地一眼井,县井电配套齐全。全乡有中小型拖拉机、三马车4300台辆,收割、耕作、播种各类机械590台,基本实现农田作业机械化,全乡粮食平均亩产630公斤,粮食总产达到0.3亿公斤,经济作物种植是该乡的优势,棉花、药村、大棚菜、苹果、葡萄、梨、桃等遍及全乡,尤其是果品业成为全乡主导产业,总面积500亩,这一传统产业经过上世纪90年代对品种进行改良、更新、优化,果品质量上乘,全乡年产优质苹果、梨、桃达220万公斤,杨各庄村上千亩优质果园,吸引了国内10多个省市的客商,这个村的果品批发市场年销售额达200余万元。

何庄乡养殖业位居全县前列,有万头养猪厂两个、千头养猪厂32个,重点养猪户1200户,重点养猪村16个,该乡成为北京市活体储备基地,1999年该乡成立了养猪协会,会员有580人,该协会是衡水市最大的农民自治组织。全乡年生猪出栏6至7万头,可创产值800多万元,农民可增加收1000多万元。养猪业带动了相关产业,兽医、兽药、饲料加工企业应运而生,郎仁村铁正饲料加工厂占地50亩,每年收购各种秸秆1000多吨,增加了当地农民收入。全乡还有养鸡厂32个,蛋鸡存栏100余万只,养羊万余只,养牛、养兔等也具相当规模。

何庄乡教育、文化、工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全乡有中学两所,小学20所,幼儿园7所,全乡的中小学及幼儿教师,其师资力量雄厚,各校教学设备齐全,卫生环境条件一流,教育教学质量多次受到市、县教育部门表彰,全乡青少年入学率100%,来本乡打工、经商的外来人员子女的入学入托率达100%,全乡有15个村建起了娱乐场所,有3个村搞起了文艺宣传队,四个村搞起了农民秧歌罗鼓队。全乡有卫生院两座,村级卫生室23个,基本达到了农民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乡。

何庄乡政通人和。乡政府立足于服务民众,建立了与县政府网站相连接的乡政府信息服务中心,为全乡人民搞好各项服务,全乡村级两委班子及群团组织健全,社会治安状况良好,近年来未出现大的治安及刑事案件,全乡政治稳定、社会安定。[编辑本段]2、河北省衡水市桃城区何庄乡何庄乡地处市郊,在南、西、北三面环抱市区,地处“京九”、“石德”铁路大动脉十字交叉中央,东靠106国道,西邻国家重点工程衡水发电厂,交通便利,电力充足,通讯发达,经济发展环境优越,全乡行政面积14019.88亩,辖31个行政村,总户数5881户,总人口19492人。2005年,全乡经济总收入实现37.8亿元,财政收入2029.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690元,在全市乡镇综合经济实力排队中名列第二,在全市乡镇企业发展排队中,连续七年名列全区第一,连续两年保持明星乡镇全区最高级别,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十强乡镇”、“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先进乡镇”、“信访工作先进乡镇”、“城建工作先进集体”,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全省村民自治模范乡”、“省级文明乡镇”,被国家体育总局命名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乡镇”,两次被中央文明委命名为“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乡镇”,乡党委两次被中组部命名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

在新一轮发展热潮中,受地理因素的影响,该乡有17个村坐落在市区内,其他村在西部和北部,对市区呈半包围之势,各村均处于市区规划圈之内。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扩张的进一步加快,该乡耕地面积逐渐减少,各村土地全部或部分被征占,发展空间受到很大局限。如何发展,怎么发展,摆在乡党委的面前。在观念转变过程中,乡党委认真学习贯彻二届区委、区政府提出“服务全市、借‘市’发展”的总要求和新一届区委提出的“谋求新跨越,再造新桃城”的战略构想,按照“在发展定位上有新提升,在发展思路上有新开拓,在发展谋略上有新转变,在发展举措上有新手段”进行科学分析、冷静判断,充分认识何庄乡地处市区,有着得天独厚的人流、物流、交通等优势,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与其相配套的城市化服务型工业迅速崛起,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借市发展“借”得好,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关键是在如何探索新的发展模式,谋求新的突破中有所作为。

代码131102200:~201何家庄村、~202北滏阳村、~203东滏阳村、~204西滏阳村、~205宋家村、~206赵家庄村、~207马家村、~208大庙村、~209疙瘩头村、~210青杨树村、~211前里马村、~212李里马村、~213张里马村、~214刘里马村、~215郑里马村、~216王里马村、~217白庙村、~218南漳桥村、~219前马庄村、~220后马庄村、~221东康庄村、~222西康庄村、~223八里庄村、~224仲代村、~225乔家村、~226周家村、~227侯家林村、~228卢家村、~229夏家村、~230陈家村、~231孙三村

沿革1982年建何家庄乡。1996年马庄乡并入。1997年,全乡面积28.5平方千米,人口2.4万。辖何家庄、青杨树、前里马、疙瘩头、马家村、大庙、赵家庄、宋家村、西滏阳、东滏阳、北滏阳、后马庄、前马庄、白庙、王里马、郑里马、刘里马、南漳桥、张里马、西康庄、东康庄、八里庄、仲代、乔家村、周家村、侯家林、李里马、孙三村、卢家村、陈家村、夏家村31个行政村。[编辑本段]3、河北省吴桥县何庄乡何庄乡(HezhuangXiang)位于县境东北部,东临漳卫新河与山东省宁津县相望。乡政府驻何庄村。面积55.6平方千米,人口2.60万人(2002年)。辖48个行政村。

辖区

何庄乡辖48个村委会:前街、后街、于川、梅庄、米庄、前林、东林、周庄、尚集、韩庄、陈庄、王庄、前尚、堤上王庄、堤下王东、堤下王西、东王家坊、小李会试、大李会试、东刘家阁、北牟庄、北侯庄、陈杨庄、北于庄、小魏庄、大魏庄、董家庵、王园子、张金马、小金庄、赵家楼、东谢庄、西西庄、孙落雨、崔道口、李古台、小高庄、小张庄、宿李庄、高田庄、北靳庄、堤上刁、堤下刁、北李庄、王马店。

代码

代码130928204:~201东林村~202前林村~203西林村~204大李会寺村~205小李会寺村~206王园村~207小金村~208小高村~209高田村~210陈杨村~211宿李村~212堤下王西村~213堤下王东村~214堤上王村~215堤上刁村~216堤下刁村~217北于村~218张金马村~219北靳庄村~220北(后)李村~221南(前)李村~222何庄村~223孙落雨村~224东刘阁村~225陈庄村~226小张村~227尚集村~228前尚村~229小王村~230于川村~231崔道口村~232王马店村~233牟庄村~234前街村~235后街村~236小魏村~237大魏村~238李古台村~239赵楼村~240小米村~241周庄村~242韩庄村~243梅庄村~244小王村~245董家庵村~246王家坊村~247候庄村~248谢庄村

沿革

1945年属山东省宁津县,1964年划归河北省吴桥县。1964年建何庄公社,1984年改何庄乡。1995年北牟庄乡并入。1997年,面积55.6平方千米,人口2.6万,辖何庄、大李会试、小李会试、北靳庄、王园子、西林庄、东林庄、宿李庄、陈杨庄、堤下王东、堤下王西、堤上王、堤下刁、堤上刁、南李庄、北李庄、北于庄、张金马、孙落雨、王马店、崔道口、于川、小张庄、陈庄、东刘家阁、尚集、前尚、小王庄、前林庄、小高庄、高四庄、小金庄、北牟庄、小魏庄、米庄、周庄、赵家楼、李古台、大魏庄、后街、前街、梅庄、王庄、韩庄、东王家坊、北侯庄、东谢庄、董家奄48个行政村。

谁知道些蔡宏柱的创业故事

谁知道些蔡宏柱的创业故事

蔡宏柱:缔造传奇“稻花香”

【人物档案】

蔡宏柱,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稻花香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中国酿酒工业协会白酒分会副理事长,湖北省工商业联合会副会长。曾荣获中国经济百名杰出人物、中国八大最具价值民营企业家、改革开放30年中国酒业之经典人物、湖北省2008年度经济人物等荣誉称号。

文/刘末(中国@联@合@商@报@驻@湖@北@首@席@记@者)

肖成厚(湖北省酒@业@公@司@广#告#部@部长)

从最初的3个人、3口缸、3000元起价,到如今年产值50亿元的现代化大型白酒生产企业,蔡宏柱为我们演绎了一段精彩的传奇故事。20多年来,商海搏击,潮起潮落,他准确地把握着去特运行的脉搏,以创新的精神推进企业发展,其产品先后冲出湖北,遍及全国20多个省、市的300多个大中城市,并一跃成为“中南最大优质白酒”、“全国白酒十强”、“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

白手之作:“稻花香”横空出世

1951年,蔡宏柱出生在湖北宜昌镇一户普通农民家里。小时候吃不饱饭,他也和其他孩子一样嚼过野菜、花椒树叶。

高中毕业后,蔡宏柱先后当过生产队会计、小学教员,之后打过铁,拉过板车,赶过驴车,干过林场炊事员、供货员、技术员,还贩过柑橘,养过蜂。十几年的草间求活,使他认准一个理:外面的世界固然精彩,但农民一旦离开了土地,就如同秧苗掐了根儿,绝非长久活路。于是,当同伴们纷纷背井离乡寻找新生活时,他毅然将脚跟稳稳扎定在世代躬耕的青龙山村。

18岁那年,生产队交给他50元钱,说:这是队里一半的家当,你拿去做本钱,想办法赚点钱回来分给大家过年。

他在一家骡马店住下,靠一辆板车一头牛,起五更,睡半夜,连个月给生产队挣回了1700元。蔡宏柱说,他忘不了乡亲们分到钱时的笑脸,这让他自豪,也让他沉重。

蛰伏于心底的热情与智慧一旦觉醒,就会迸发无限可能。

3个人,3口缸。1982年冬天,31岁的蔡宏柱带上“全部家当”,走上一条全新的道路,办起了当地第一家企业——青龙酱油厂。

酱油从水缸中透出,没人知道这股香味会带来什么,蔡宏柱也不知道。祖祖辈辈未离开过田地的他,知识隐约觉得:泥腿子要改变命运,就不能总守着一亩三分地。

蔡宏柱甩开膀子,拼命地干,酱油厂很快就能赚钱了。

1986年,全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在国家“关、停、并、转”政策下,一些规模小、效益不好的企业,纷纷改弦易辙,另谋生路。这时,已经有了5年办厂经验的蔡宏柱,慧眼独具,再次做出大胆决定:整合小厂,扩大规模。

在龙泉镇党委、镇政府的支持下,蔡宏柱以宜昌县小溪塔厂为主体,将双龙饮料厂、土门酒厂两家村协办企业与酱油厂合并,并将企业更名为“宜昌县柏临酒厂”,既做酱油,又酿酒,还生产香槟、汽水。三厂合一,四马归槽,不仅企业规模扩大了,从酱油厂到“老字号”掌门人,对于一直渴望实现更大梦想的蔡宏柱来说,无疑有了一个更大的舞台。

1992年,蔡宏柱再次作出选择:关闭酱油厂,转战白酒业。当年9月,带着峡江山野额芬芳,带着乡间农民的梦想,第一股酒香飘过古老的龙泉镇。

蔡宏柱嘴里尝着酒,眼角噙着泪。他第一次觉得,稻花的香味如此醉人。

该给自己酿出的美酒起个响亮的名字,他把这事交给尊敬的老师姜秉彝。姜老师翻了一夜的书,给蔡宏柱写下了三个字——“稻花香”。蔡宏柱轻轻吟罢,连声叫好。这三个字,从此扎进了企业的根。

东方风来满眼春。从此,“稻花香”挺进了大江南北。1994年年产值2142万元、1996年2.15亿元、2003年6亿元、2006年18亿元、2009年50亿元……18年间,稻花香以每年赚一个厂的速度跳跃式发展,当年的小酒厂最终“破茧成蝶”,成为中南地区最大的优质白酒生产基地。

惊人之举:一座酒城崛起

蔡宏柱深知,要打造“中国白酒航母”、带领企业顺利完成升级蜕变,决不能只满足于眼前的“一城一池”。

2005年年初,大病初愈的蔡宏柱左手握笔,在纸上歪歪斜斜写下了一串数字:15555511111。他的解读是:抓好一个主业(白酒)、新增5万吨商品酒,做大做强五个品牌,带动一批配套企业发展;‘十一五’期间集团人员工达到1万人,实现年销售100亿元、利税10亿元,带动城乡100万人致富……

此言一出,业界震惊。新增5万吨商品酒,意味着年增销售收入15亿元。对一个刚从市场阵痛中复苏、年销售收入不过10亿元的酒厂而言,这一步是否太大?

蔡宏柱不这么想。曾造访过茅台酒厂、五粮液酒厂的他,心底还存有一个梦想:让稻花香跻身中国白酒前五强,把龙泉镇建成中国的酒城。

他认为,在竞争激烈的白酒行业,如果不选择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将迟早面临“大浪淘沙”的困境。优势、劣势、机遇、挑战……理性地逐一分析,蔡宏柱的胆略与眼光得到了集团董事会的认可。

为了这个梦想,他要加快步伐。击鼓三通,笙磬同声。当年,这个被称为“151”惠民工程的首期项目大盘敲定:总投资4.19亿元,建成稻花香工业园区。

2006年5月,“151:”工程首期项目全面竣工投产,中南五省最大的白酒基地在龙泉镇诞生。同月,工程二期项目建设启动,关公坊百亩万吨基酒项目正式奠基;随后,昭君酱香型百亩万吨酿造车间项目立项……

短短一年间,这个年产3万吨白酒的酒厂,就变成了一个年产8万吨、销售收入18亿元的大型酒业集团。旗下品牌稻花香、关公坊、楚瓶贡、昭君、屈原,如五朵金花般次第绽放。

酒厂变成了酒城。在这个占地3000亩、总资产18亿元的园区里,有食品工业区、住宅小区、酒店、广场,1万多常住及流动人口、500多辆运输车、1000多个体工商户穿梭其间,每年带来的第三产业营业收入就高达3亿多元。

长效之路:产业链条在拉长

每天清早,朱德生都会骑着摩托车,与妻子陈必芬一道,驶进稻花香的大门。老朱是酿酒车间的工人,陈必芬在包装车间上班。几年前,两口子告别耕作了几十年的田地,双双成为稻花香员工,收入也由去年不足5000元,增至3万多元。

在龙泉镇,有成千上万个朱德生。在稻花香不断拉长的产业链中,他们离开土地,当上了工人、职员,甚至老板,从贫穷走向富裕。

回报这片土地,就是要把农民带出土地。

蔡宏柱甚至提出,农民进厂,哪怕年龄大一点,身体弱一点,只要能为企业做点事,就欢迎他来。

数字最具有说服力。7年前,围绕发展8万吨白酒,镇上涌现出19家配套企业,形成了以白酒生产为龙头,纸品包装、彩色印刷、金塑制品、玻璃制品、陶土产业、太阳能及种养殖等为一体的产业链。

眼下,在这个产业链上,8000多农民直接或间接成了稻花香的员工。他们享受着企业提供的医疗、失业、和养老保险,不少农民“洗脚”上岸,住进了厂区的楼房。每年,稻花香为周边农民提供工资性收入8000多万元。

20多年来,稻花香累计上缴税收6亿多元,先后投资3000多万元用于集镇建设。2006年,稻花香为周边4万多农民和三峡移民直接增加收入8000多万元,所在龙泉镇的年财政收入由过去几百万元猛增到近亿元……

面对这些成就,蔡宏柱说:“其实,无论最初创业,还是当前的新一轮大发展,成就我们辉煌之路的,始终是三大基石:全面、和谐、可持续。稻花香人的发展观是经济,我们的收益是诉求,是在又好又快速地发展企业的同事,繁荣地方经济,致富一方百姓。”

百亿之梦:打造循环经济链

2006年,稻花香投资1.9亿元启动甜玉米产业化种植项目,并同夷陵区7个乡镇的2万农户签订了6.4万亩甜玉米种植合同;投资1.3亿元新建5万吨橘汁开发项目;生产15万吨的利民生化项目也紧锣密鼓地筹划开工。

2007年,蔡宏柱又有大动作——发展非粮燃料乙醇项目,为当地农民和三峡库区移民增收。目前,该项目正式纳入湖北省“十一五”发展规划。

这些人并不了解,蔡宏柱有心打造一条全新的循化产业链,让白酒业与生态农业对接,农民不离地,也能致富。蔡宏柱向我们如此描述心中的理想——

粮食酿酒,玉米酿浆,下脚料就是酒糟、玉米糟。用其生产饲料,用饲料发展养猪、养牛。猪牛的粪便经过发酵,是最好的有机肥。用这种有机肥种出的粮食、茶、玉米及柑橘水果,又是酿酒、生产茶饮料、玉米浆和橘汁的上好原料。“这样,就形成了一条完整的绿色循环链。”他的兴奋溢于言表。

这条绿色循环产业链,会给农民带来什么?

蔡宏柱举例说明:6.4万亩地,生产甜玉米5亿吨(含棒芯),稻花香酒业以高于市场5%的价格收购,通过深加工,获玉米浆1.5万吨、玉米青饲料2..1万吨,年产值5亿元,利税5000万元,为农民增收3840万元。

还有养殖基地,计划5年内,实现年销售收入9500万元,带动3000农户,人均增收2000元;两年后资产的有机肥料,年产值预计4亿元,惠及农民6万户……围绕循环产业链,一个更大的战略构想正在蔡宏柱脑海里铺开:以白酒为龙头,以农业产业化的循环经济为方向,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载体,向饮料产业延伸、向饲料产业拓展、向有养殖和有机肥料产业扩大、向生物化工产业推进;到2015年,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利税10亿元、带动100万人致富。

“百亿”之路,究竟该怎么走?蔡宏柱有自己的想法:“总体讲就是发挥优势、整合资源、创新思维、提升品牌,走的是一条一主多铺式产业发展的路子。当然,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树立‘敢冒风险,自我加压,创造机遇,超常发展’的精神。”

蔡宏柱对稻花香“十六字”精神的诠释是:敢冒风险,是指任何时候都要有“第一个吃螃蟹”的胆识;自我加压,是指自2004年以来,稻花香每年都以50%以上的增幅在发展着,保持这个速度,百亿元目标很快就能达到;而创造机遇,是指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审时度势,有机遇及时抓牢,没机遇创造机遇上,处处抢占先机,时时主动出击,绝不可坐在公司里等着机遇来叩门;超常发展,就是说2007年稻花香集团销售收入要要确保25亿元,力争达到30亿元;2008年确保35亿元,力争达到45亿元;2009确保50亿元,力争达到65亿元;2010年稻花香集团销售收入确保75亿元,力争达到85亿元;2011年企业总产值达到100个亿。利税10个亿。

此外,稻花香还有一个更大的优势,即“天时、地利、人和”。稻花香崛起于改革开放,振兴于世纪之交,发展壮大于新千年,跨越腾飞于新农村建设,可谓天时;植根于三峡沃土,立足于城镇乡村,致力于农业产业化循环经济,可谓得地利;省、市、区各级领导多次专题办公,地方各职能部门鼎力支持,人名群众深情厚爱,可谓得人和。

面对“百亿”之梦,蔡宏柱充满了信心:“‘百亿’实际上还只是我们的一个五年规划,一个阶段性任务。即便是这个‘阶段性任务’,我们的目标也不仅仅是‘百亿’,实际上我们是‘确保100亿,力争140亿’。因为从我们现有的基础和实力说,实现‘确保’与‘力争’两个目标都是有把握的。”

随后,蔡宏柱又对稻花香的“百亿目标”进行了完善和扩充,提出新的奋斗目标——“三百”工程,即打造百亿企业、创立百年品牌、带动百万农民致富。

万事具备,东风强劲。

稻花香打造百亿企业的梦想,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