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城牛肉店,广西来宾的小吃有那些

忻城牛肉店,广西来宾的小吃有那些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忻城牛肉店这个问题,广西来宾的小吃有那些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广西特色美食介绍

广西特色美食介绍

广西十四个省都有各自独特的美食,去广西旅游的外地人除了想一览桂林山水之外,更多的是想品尝广西的美食,下面就由我给大家介绍广西的特色美食,欢迎大家借鉴。

广西特色美食介绍篇1

贵港:浔江鱼

浔江鱼与合浦珍珠、容县沙田柚齐名,并称为“广西三宝”。鲥鱼是浔江鱼中最负盛名的。在浔江沿岸一带,人们多称之为“三来鱼”,取其每年农历三月必来之意。鱼肉中多细刺,但厨师切割得法,能烹调出独具特色的美妙佳肴。

玉林:陆川猪扣肉

选用中国八大名猪之一的陆川猪猪肉,肥而不腻,瘦而不柴,上口即化,不见锋棱;肉香温温润润,含蓄自敛,厚而绵,浓而远,热香袭人,肉味不走半点偏锋;表面酥红晶亮,可谓“炉香乍热,法界蒙薰,诸佛现金身”的诱惑美味。

贺州:瑶族火烟腊肉

是最有瑶族特色的美食之一。瑶民们普遍都喜欢吃火烟腊肉。热情的瑶族同胞在自家制作火烟腊肉,洗净灰尘,或蒸,或煮,或炒,待火烟腊肉熟透,猪皮变得如寿山石般黄亮,肥肉如琥珀般透明,瘦肉如黑玛瑙般精致。满屋子香气四溢,即可出锅上桌~

钦州:猪脚粉

俗话说:“钦州猪脚粉,神仙也打滚。”猪脚粉是钦州名气最大的小吃,用当地特有的上好细米粉,配以调制好的熟猪脚做佐料而得名,香辣鲜爽!在钦州,一般的猪脚粉店都没有什么店名,往往都是以老板的姓氏命名,且隐藏在一条条曲折的小街小巷里,悄悄地散发出它朴素的香味~

河池:生炒牛杂

采用黄牛肉,牛肛脑,牛百叶,牛黄喉等材料并配合秘制配方,用猛火烹饪而成,其味道鲜嫩,脆口,让人吃过不忘,回味无穷,深受广大朋友的喜爱,多次被选为广西特色菜呢。流口水啦~

百色:蕉叶烤鱼

特点:自然简朴,充满了山乡风味。原料:鱼,蕉叶。制作:把烤好的鱼用新鲜的蕉叶包起,是百色菜的特色做法。带着清香的芭蕉叶包裹着用黄姜、香叶、香茅等十几种香料腌制而成的鱼,再用慢火烤炙出别样风情。口感香辣,满口留香,嗜辣的你又多了一样不同的选择~

北海:梅香鱼

是广西北海的一个特色菜肴。梅香鱼不是指鱼的品种,其实这道菜在鱼的种类上没有什么定式,只要是个头大的、新鲜的`鱼都可以拿来制作,梅香鱼的制作和水鱼虾的方法大同小异,不同之处主要在于梅香鱼对鱼的要求是“大鱼”,而且用盐要“狠”。

柳州:融水香鸭

俗称土鸭或糯米香鸭,是融水县农村群众长期封闭自繁自养形成的一个地方家禽品种,以耐粗食,体型小,绿壳蛋占50%以上,皮下脂肪少,肌肉丰满、瘦肉率高,肉质细嫩、鲜美、无腥膻味,含有特殊的肉香气息,故名“香鸭”。

桂林:恭城油茶

在众多的桂林美食中,恭城油茶却显得有些特别。其特别之处在于,第一次喝无不皱着眉头,大摇其头,而等到第二、三次喝的时候,就舒展眉头,大点其头了。而喜爱上恭城油茶的人,将从此对它难以割舍,油茶既可饱肚,又可去湿防病,抵御风寒,增强体质,民间称之为“爽神汤”

广西特色美食介绍篇2

南宁:生榨米粉

以软、滑、香,还有与众不同的微酸而闻名。据说,这种微酸的形成并非加入食用酸醋,而是加工米粉过程中由于产生了一种能助食物消化的酵母菌的作用后自然形成的,是米粉本身的味道。“吃生榨米粉就要吃这种‘馊味’,那才正宗哦。”

崇左:把荷鱼丸

是崇左市天等县地道的地方风味小吃,选用垌列河的鲤鱼为原料,即做即吃,汤煮、酥炸、煎蒸均可,韧而不硬,营养丰富,没有腥臭味,清爽不腻,味道别具一格,深受人们青睐。鱼丸可与鱼头、猪肠粉、腐竹、水豆腐、银耳、香菇、酸笋和南瓜花等煮汤,风味独特,十分可口哦~

来宾:北更“羊扣”

来宾忻城县的北更“羊扣”是以大石山区生产的黑山羊肉(带皮无骨羊肉)为原料,将羊肉水煮后下油锅炸至略金黄,再将羊肉连皮切成长方块,配上盐、糖、生姜、老抽、腐乳、八角等配料上锅蒸至熟透,反扣装盘即成。此菜色泽金黄,肉质酥软,润滑适口,气味芬芳!冬季吃羊肉可温补身体哦~

梧州:河粉

梧州人多喜好吃河粉,若有幸得尝河粉中的佳品,真是“一啖未落肚,筷子又递到上嘴边”!河粉本来极烫,如此不停不歇地将一大碗热粉食罄,真会汗流满面,淋漓尽致!梧州大街小巷河粉店很多,比较有名的有超记、炳记、大老粗、南华里、牛记、刘姐等。有时间要去梧州尝尝哦!

防城港:水“米乙”(水)

“米乙”这个字是没有的,这应该是北部湾一带的本地白话读音,类似什么什么糕一类的东西。水“米乙”也是防城港一大特色小吃,一层层米浆做成的,上面再铺上一层木耳、虾米、蒜蓉等,入口细腻,是早餐的好选择。

烤乳猪

烤乳猪皮色呈金黄,敲击时声音清脆,此时肉质细软爽口。食用时将其履于盘中,以刀切成小块,拌以黄皮酱、白糖或酸甜酱食之,入口酥脆,难以停筷,食后口有余香,真是一大美食。

拔丝芋头

采用桂林特产的荔蒲芋头,削皮后用蛋青、淀粉裹入后油炸,待炸到色泽鲜黄时浇上糖汁,(糖汁用冰糖、醋、水调制而成)里香外脆、松酥爽口。菜的旁边摆放一小碗清水,作用于切断糖汁丝,也可起到降火作用。

广西特色美食介绍篇3

香芋扣肉

用五花肉切成约0.5公分厚,煮成八成烂后油炸。荔蒲芋头也切同肉一样厚度油炸成金黄色,与五花肉一块块相隔、相扣,放入调料:豆腐乳等,吃起来味香、不腻、爽口。

醋炒干鱼仔

干鱼仔指的是烘干后的河鱼,生长在河中。做此道菜的酸多为桂林口味的酸笋,酸辣椒。把干鱼、酸辣椒、酸笋爆炒后放入桂林三花酒、水盖上锅盖红焖至干鱼发胀后再加入蒜苗等香料,酸辣爽口,非常开胃。

水泡腐竹

腐竹是桂林特产之一,用黄豆提取而成,金黄色,经油炸香、脆后再放入调料煮,营养丰富。

阳朔田螺酿

阳朔的田螺酿里面的肉并不全是螺肉,而是先把螺肉掏出来,混合猪肉、香菜及其它调味品一起剁碎,再填入螺的空壳里混合汤汁一起烧制。

桂林荷叶鸭

桂林荷叶鸭是传统滋补名菜。是用桂林郊区莲藕搪里生长的青青莲叶,包裹鸭子,制成的地方风味菜肴。

白果炖老鸭

白果炖老鸭最大的特点是鸭肉鲜香、白果滑嫩、汤清味浓,具有滋补生津、润肺益气功能。

南宁烧鸭

南宁烧鸭的原料多选用南宁本地的芝麻鸭。芝麻鸭个体小,体型饱满,味道很好。

蚝油柚皮鸭

蚝油柚皮鸭是钦州市一道美味佳肴。将柚子皮用炭火烤糊,再打磨干净,放入清水中浸泡,去其苦涩;鸭子则过热水晾干,上酱油,炸至金黄色,用文火焖至适度;再把切好的鸭子和柚皮放进铜锅,配以猪油、鸡骨、鲮鱼及蚝油等调料煮至入味而成。

广西特色美食介绍篇4

钦州麻辣酥香陈皮虾

独具一格的麻辣陈皮虾,陈皮芳香独特,味带回甜。海虾留取头尾的壳,中段肥厚的虾肉裸露,不仅使得整个口感一软酥,一脆一甜,各种汤汁佐料被吸进,美味留香,令人回味不已~亲,有没有流口水呢~

野生毛蟹

钦州自然生长的毛蟹学名合浦绒螫蟹。其肉鲜美味甜,营养价值高,深受消费者的喜爱。目前已列为主要名优品种开发。用毛蟹所制的鲜美菜肴,去钦州的亲们不要错过哦~

烧烤大蚝

钦州以大蚝最为闻名,蚝的吃法多种,可炭烧,煮汤、炒食、炸食、打火锅、姜葱、白灼、铁板、油泡、鲜焗生蚝等样样皆益,每当冬季来临时,蚝味肥美,鲜食尤其甘甜。蚝肉经过加工成为蚝豉,清蒸最佳,也是非常实用配料佐菜。

金蚕吐丝

选用钦州的优质大耗为主要原料,加上水发粉丝、蒜等配料,再以盐、胡椒粉为调料。其做法是先将大耗剥洗干净,用盐、胡椒粉腌制好,粉丝用热水浸发沥干水切成小段,蒜炸香配用。将粉丝放入洗净的大耗壳里,放入大耗、撒上蒜上笼蒸熟后装盘淋上蒜香油即可食用。

灵山烧鸭粉

灵山烧鸭粉是钦州出名的美味。将扁粉在开水锅里稍氽后盛入碗中,添一大勺肉汤,加花生米、绿豆芽、鸭血、葱花等成一碗汤粉。为了不让烧腊浸泡汤汁而流失味道,须另外斩块装碟上桌。烧鸭、烧鸭颈浇上用牛角子(腌柠檬)、酸梅、姜蒜、糖、醋做成的味汁,酸甜开胃不油腻!流口水了

钦州猪脚粉

俗话说:“钦州猪脚粉,神仙也打滚。”猪脚粉是钦州名气最大的小吃,用当地特有的上好细米粉,配以调制好的熟猪脚做佐料而得名,香辣鲜爽!在钦州,一般的猪脚粉店都或没有店名,或以老板的姓氏命名,且隐藏在一条条曲折的小街小巷里,悄悄地散发出它朴素的香味~红亮亮的猪脚啊

清蒸豆腐圆

清蒸豆腐圆,它是钦州的一个名菜,用豆腐和瘦猪肉等蒸制而成。清鲜味美,嫩滑适口,老少皆宜。每到年、节常备此菜,后来经菜馆稍加改进后,成为一道名菜。

钦州瓜皮

钦州瓜皮是精选钦州本地特有的短藤白皮黄瓜经传统方法秘制加工而成,具有嫩脆爽口、酸中带甜、香味浓、口感好、增加食欲等特点,风味独特,是钦州市著名地方特产,是钦州市民家庭常备的风味小吃和馈赠亲友的佳品。

广西特色美食介绍篇5

龙州鸡肉粉

”三日不食粉,口若淡寡食无味“,这是龙州民间的一句俗话,就是说米粉是当地人每天必不可少的主食。汤水取自左江的水,无污染,鸡是走地鸡,无需复杂的配料,保留汤汁的原味。

凉拌木瓜粉

凉拌木瓜粉,又可简称为木瓜粉,是龙州的一种地方特色小吃。由热带水果腌制的“酸料”与米粉凉拌而成,酸甜可口,有助消化的功效。

桄榔粉

桄榔粉是龙州民间传统美食,采用桂西南深山丛中特有的桄榔树加工制作而成,是森林营养食品中之珍品。桄榔粉具有无脂、低热能、高纤维等特点,有去湿热和滋补之功能,对小儿疳积、发热、痢疾、咽喉炎症等有功效,该食品老幼皆宜,是早餐、夜宵等居家旅行的营养佳品。

老爷沙堆

在龙州小街巷或大马路旁,总有那么一个人,头戴一顶深绿色越南帽,手推一辆老式三轮车,车上装的是陪伴很多人度过漫长时光的龙州沙堆,这是很多人吃过的小吃,也是让人能回忆起往日时光的小吃,因为这也是沙堆在车上度过的四十周年,品质和顾客的亲赖给了它四十年的存在…

下冻烧鸭粉

下冻烧鸭在龙州是很有名的,它的长处在于制作上的手工细活。鸭子去毛、肠、肚,葱末二两,芫荽末一两,盐适量,调匀,入鸭肚。这种方法使人很容易便能想到,烧鸭在油锅里翻滚的时候,那调料是从里往外慢慢渗透的。难怪有人吃下冻烧鸭,连骨头都不肯放过。

角粽

居住在中越边境线上的龙州县金龙镇壮族村民喜欢包“角粽”。“角粽”状似牛角,故壮话叫“角莫”。在金龙镇,村民们把“角莫”当成送礼佳品,特别是寻亲访友时,带上几串“角莫”,每一串以8个为宜。现在,“角莫”逐步被糖果、饼干代替,惟独在乡下,“角莫”还在村民中继续流传。

香糯米红肠

香糯红肠是龙州特色小吃。逢年过节及喜庆日子,用来款待宾客及家人共尝。

卷筒粉

在龙州卷筒粉是叫糕,基本上粉皮都很薄,而且比较小条,吃起来口感也较细腻,有点韧韧的。

沙糕

龙州沙糕有着悠久的历史,它起源于民间,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民族色彩。在传统工艺制作的基础上,经过不断创新,龙州沙糕品种多样,风味独特。龙州沙糕精选龙州下冻特有的香糯米为原料,以精制白糖,植物油为辅料制作而成。品质细嫩柔软,口感滋润,食而不腻,香甜可口,是馈赠亲友,居家旅行的上佳食品。

黑糍粑

黑糍粑是龙州壮乡人民庆祝丰收、迎亲送礼的一种民间美食,也是逢年过节家家户户必备的传统节庆食品。

广西来宾的小吃有那些

广西来宾的小吃有那些

竹筒鸡,牛杂,芋头糕,莲蓉层层酥,玉米粥,虾仁鸡茸饺,鲜蘑豆瓣。

1、竹筒鸡是来宾特色美食之一,做法就是将鸡肝、肫及冬菇、玉兰片、火腿装入鸡腹内,合拢成鸡形,塞入竹筒,筒口用芭蕉叶塞紧,放在火上烤熟即可取出装盘即成,味道绝不赞口,是一道必尝的美食。

2、牛杂已经成为象州人心里的美食名片,象州的牛肉在广西是出了名的嫩、滑、香,吃起来绝对让你赞不绝口,对于一个初次来到来宾的人来说,是应该来一锅本地最正宗的牛杂美味了!是值得一尝的美食。

3、芋头糕是当地街头小吃,也是当地人最喜欢吃的早餐之一了,非常的有特色,芋头糕就是油,芋头和虾仁还有腊肉,芋头糕吃起来非常的香软回甜,而且很有弹性,咬起来,一口糯糯的,非常的美味,特别深受女孩子喜爱。

4、莲蓉层层酥是来宾忻城县当地的传统风味小吃,在街头都随处可见,也是当地人拿来做筵席点心,外表色泽金黄,形态美观,皮料酥香,馅鲜味美,吃而不腻,绝对让你赞不绝口。

5、玉米粥可以说在广西应该是各地方都有,来宾人爱吃粥,特别是玉米粥,大街小巷随处都可以找到粥摊,且价格便宜,两三块钱一碗,有纯粹的白粥,白玉米粥,黄玉米粥,喝起来软而爽口,特别是到了夏天,喝一碗真是解渴啊!

6、因鲜蘑豆瓣做法简单,而又营养美味,颇受当地人和外地游客的喜爱。鲜蘑菇洗干净放入锅中煮熟后,放入凉水中浸泡冷却。锅中放油,烧热时将蚕豆瓣和鲜蘑菇放入锅中一同煸炒,加精盐、姜末、鲜汤等用湿淀粉勾芡,淋熟油装盘。

扩展资料

1、来宾市鱼类资源较丰富,据记载鱼类有160种,其中鲤科最多,共有100种,占总数62.5%。其次为鳅科和平鳍鳅科,分别为13种和9种。鱼类区系成分基本上由南方热带和江河平原两个区系复合体构成。

2、来宾有金秀大瑶山灵香草、绞股兰、灵芝,武宣的三华季、龙眼,象州大米、象州粉葛,忻城乳鸽酒、金银花等土特产。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来宾

壮族有哪些习俗

壮族有哪些习俗

壮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主要聚居在广西、云南省文山,广东连山、贵州从江、湖南江华等地也有分布。人口1700余万(2005年)。壮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分南北两大方言。南宋时,曾在汉字的基础上创造出“土俗字”,但使用范围不广,多使用汉字。1955年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壮文。1957年11月,由周恩来总理亲自主持召开的政务院第63次全体会议批准了《壮文方案》,结束了壮族人民没有自己合法文字的历史。在集中本民族民间文学、音乐、舞蹈、技艺的基础上,壮族人民创造了壮戏。铜鼓是壮族最有代表性的民间乐器。用壮锦工艺织成的披肩饰品。壮锦主要产自广西,是壮族民间流传下来的一种独特的织锦艺术,已有一千年的发展史,与南京的云锦、成都的蜀锦、苏州的宋锦并称“中国四大名锦”。壮族在宋代史籍中称为“撞”、“僮”、“(彳+童)”。解放后称“僮”。1965年10月12日,经广西僮族自治区人民委员会报请国务院批准,改族名为“壮族”。壮族人民曾多次发动反封建、反压迫的农民起义,广西桂平金田村是太平天国的发生地。1929年12月到1932年,在广西建立的左右江革命根据地为中国革命作出贡献。壮族人忌讳农历正月初一这天杀牲;有的地区的青年妇女忌食牛肉和狗肉;妇女生孩子的头三天(有的是头七天)忌讳外人入内;忌讳生孩子尚未满月的妇女到家里串门。壮族以农业为主,驰名中外的三七、蛤蚧和茴油是壮族地区素负盛名的特产。甘蔗产量居全国首位。壮族信仰原始宗教,祭祀祖先,部分人信仰天主教和基督教。著名节日有一年一度的“三月三”歌节等。>>>客人到家,必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给客人以最好的食宿,对客人中的长者和新客尤其热情。用餐时须等最年长的老人入席后才能开饭;长辈未动的菜,晚辈不得先吃;给长辈和客人端茶、盛饭,必须双手捧给,而且不能从客人面前递,也不能从背后递给长辈;先吃完的要逐个对长辈、客人说“慢吃”再离席;晚辈不能落在全桌人之后吃饭。路遇老人,男的要称“公公”,女的则称“奶奶”或老太太;路遇客人或负重者,要主动让路,若遇负重的长者同行,要主动帮助其代负并送到分手处。壮族姑娘的绣球解放后,1952年12月9日在广西的西半部建立桂西壮族自治区,1956年春改为自治州。1958年3月5日建立以原广西省地区为范围的广西壮族自治区。1958年4月1日建立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1962年9月26日建立广东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日常食俗多数地区的壮族习惯于日食三餐,有少数地区的壮族也吃四餐,即在中、晚餐之间加一小餐。早、中餐比较简单,一般吃稀饭,晚餐为正餐,多吃干饭,菜肴也较为丰富。大米、玉米是壮族地区盛产的粮食,自然成为他们的主食。制作方法多种多样,比如大米有籼米、粳米、糯米等品种。平时用于做饭、煮粥,也常蒸成米粉(类似面条,有汤食、炒食之分)食用,味道鲜美可口。粳米、糯米还可泡成甜米酒即醪糟(方法与汉族同)。营养丰富,在冬天常吃,能起御寒滋补作用。糯米常用做糍粑、粽子、五色糯米饭等,是壮族节庆的必备食品。玉米也有机玉米与糯玉米之别,机玉米用于熬粥,有时也煎成玉米饼。玉米粥乃山里壮族人最常吃的。有些地方还有吃南瓜粥的习惯,即先将瓜熬烂,加玉米面煮熟即可。糯玉米磨成面后,可做糯玉米粑,或捏成鸡蛋大小的面团(内可包有糖、芝麻、花生等馅料),再用水煮熟,与其清汤同吃,相当于汉族元宵、色味俱美。甜食是壮族食俗中的又一特色。糍粑、五色饭、水晶包(一种以肥肉丁加白糖为馅的包子)等均要用糖,连玉米粥也往往加上糖。日常蔬菜有青菜、瓜苗、瓜叶、京白菜(大白菜)、小白菜、油菜、芥菜、生菜、芹菜、菠菜、芥蓝、蕹菜、萝卜、苦麻菜,甚至豆叶、红薯叶、南瓜苗、南瓜花、豌豆苗也可以为菜。以水煮最为常见,也有腌菜的习惯,腌成酸菜、酸笋、咸萝卜、大头菜等。快出锅时加入猪油、食盐、葱花。壮族对任何禽畜肉都不禁吃,如猪肉、牛肉、羊肉、鸡、鸭、鹅等,有些地区还酷爱吃狗肉。猪肉也是整块先煮,后切成一手见方肉块,回锅加调料即成。壮族人习惯将新鲜的鸡、鸭、鱼和蔬菜制成七八成熟,菜在热锅中稍煸炒后即出锅,可以保持菜的鲜味。壮族自家还酿制米酒、红薯酒和木薯酒,度数都不太高,其中米酒是过节和待客的主要饮料,有的在米酒中配以鸡胆称为鸡胆酒,配以鸡杂称为鸡杂酒,配以猪肝称为猪肝酒。饮鸡杂酒和猪肝酒时要一饮而尽,留在嘴里的鸡杂、猪肝则慢慢咀嚼,既可解酒,又可当菜。“三月三”歌圩节庆、礼仪食俗壮族最隆重的节日莫过于春节,其次是七月十五中元鬼节、三月三、清明上坟、八月十五中秋,还有端午、重阳、尝新、冬至、牛魂、送灶等等,几乎每个月都要过节。过春节一般在腊月二十三过送灶节后便开始着手准备,要把房子打扫得窗明几净,二十七宰年猪,二十八包粽子,二十九做糍粑。除夕晚,在丰盛的菜肴中最富特色的是整煮的大公鸡,家家必有。壮族人认为,没有鸡不算过年。年初一喝糯米甜酒、吃汤圆(一种不带馅的元宵,煮时水里放糖),初二以后方能走亲访友,相互拜年,互赠的食品中有糍粑、粽子、米花糖等,一直延续到十五元宵,有些地方甚至到正月三十,整个春节才算结束。三月三按过去的习俗为上坟扫墓的日子,届时家家户户都要派人携带五色糯米饭、彩蛋等到先祖坟头去祭祀、清扫墓地,并由长者宣讲祖传家史、族规,共进野餐。还有的对唱山歌,热闹非凡。1940年后,这一传统已逐步发展到有组织的赛歌会,气氛更加隆重、热烈。其他节日食俗也都各有讲究,各具特色,比如中元吃鸭、端午吃粽、重阳吃粑等等。壮族的粽子分为包米粽(用浸泡后的糯米包扎)和包糕粽(经浸好的糯米水磨成浆和过滤成“糕”后再包扎。“包菜”也称“包生饭”,是三月三、四月八(牛魂节)许多壮族地区人们爱吃的节日食品。其方法新鲜别致,即用“包生菜”的宽嫩叶包上一小口饭,放入口中嚼吃。颇有独特风味。壮族歌舞壮族是个好客的民族,过去到壮族村寨任何一家作客的客人都被认为是全寨的客人,往往几家轮流请吃饭,有时一餐饭吃五、六家。不管远亲近邻来家做客,都要以礼相迎,热情接待。平时即有相互做客的习惯,比如一家杀猪,必定请全村各户每家来一人,共吃一餐。招待客人的餐桌上务必备酒,方显隆重。敬酒的习俗为“喝交杯”,其实并不用杯,而是用白瓷汤匙。两人从酒碗中各舀一匙,相互交饮,眼睛真诚地望着对方。婚丧嫁娶、盖房造屋,以及小孩满月、周岁等红白喜事,都要置席痛饮。一般要有扣肉、米粉肉、清煮白肉块、猪肝、白斩鸡、烤乳猪、豆腐圆、油炸蓉(用油豆腐加工而成)、笋片、鱼生等8或10道菜。实行男女分席,但一般不排座次,不论辈分大小,均可同桌。并且按规矩,即便是吃奶的婴儿,凡入席即算一座,有其一份菜,由家长代为收存,用干净的阔叶片包好带回家,意为平等相待。每次夹菜,都由一席之主先夹最好的送到客人碗碟里,然后其他人才能下筷。壮族丧葬酒席多为素菜,只有出殡以后才能吃荤。祭祀食俗壮族过去信仰多神,崇拜自然,认为万物有灵,如果村寨中有一棵参天大树,往往被视为全村的保护神而加以崇拜,谁家有人病重必定要到树前烧香焚纸,祈求保佑;村后有个悬崖龙洞也被认为是显灵圣地或鬼神栖息之所,而常去焚香超度,祭鬼消灾。更多的是祭土地神,壮族地区几乎每个村寨都在离村不远的山脚下立一土地庙,每逢过节或是平时杀猪,都要以整煮猪头去那里超度一番,若做烤猪则抬着整猪前去敬祭。家神更是每节必祭,摆上酒、肉、整鸡等供品,祭罢方能食用。一年之中最大的祭祀活动是农历七月十五日的中元节。过中元节时,家家都要杀鸡宰鸭,蒸五色糯米饭,祭祖、祭鬼神,以求免除灾祸。牛魂节祭牛魂,多在春耕以后的一天,有的地方固定于农历四月初八进行。这天,各家都带着一篮五色糯米饭和一束鲜草,到牛栏旁祭牛魂,然后把一半食品及鲜草给耕牛吃。过去,桂西南一带壮族要在霜降节杀鸡宰鹅,做糍粑,蒸糯米饭,聚集在玉音庙宇供祭。相传霜降节是纪念反抗外来侵略的英雄的节日,已有360多年的历史。壮族歌舞典型食品壮族有许多著名的菜肴和小吃:马脚杆,云南文山地区壮族特有食品,用糯米加腊肉丝及其他调料制作而成,形壮如马脚得名;鱼生,过去是壮族节日或待客的上肴;烤乳猪,壮族名菜,用小猪烤制而成;五色糯米饭,也称花糯米饭、五彩糯米饭,用优质糯米和各种植物色素或食用色素蒸制而成,是壮(瑶)族传统节令食品,已有数百年的历史,每逢节日,亲朋之间都要相互赠送五色糯米饭,以表示盛情和敬意,祝福吉祥如意,愉快幸福,成品并具有清热解毒、健胃强身的功效;宁明壮粽,壮族春节特制传统食品,是用糯米、猪肉等煮制成的一种大粽粑,以广西宁明一带的粽粑最具特色,故名,居住在广西西靖西岳圩、湖润一带的壮族,每逢春节也有吃这种大粽粑之习,当地称“风莫饭”。相传吃风莫饭之习,始于北宋,常在春节前几天开始制作。做好的宁明壮粽年初一时用以祭祀祖先;状元柴把,用卤熟的鸭肉等经韭菜捆扎而成。白切狗肉,广西壮族名菜,用狗肉煮熟拌以佐料而成,朋友聚会,有时仅凭此一菜猜拳叙饮,故有戏称:“独脚菜”(壮族有吃狗肉的习惯);壮家酥鸡,广西中部地区壮族传统名菜,以鸡为主要原料,经炸后再加工而成,是壮家逢年过节常备菜式,已有一百多年历史;清炖破脸狗,云南壮族传统名菜,用破脸狗肉放入砂锅内隔水炖熟而成。(破脸狗:又名围子、花白脸,全身毛以黑白两色组成,头部黑白纹路突出,故名破脸狗,属山中小野兽);⑩龙泵三夹,广西西北部地区壮族传统名菜,壮族有用猪小肠酿进猪血制成的食品称“猪龙泵”;用猪龙泵配上猪肝、猪粉肠制成冷盆菜,食用时各拈一块共三件,夹在一起吃,因而得名。已有300多年历史,是当地办喜庆筵宴的压席菜。此外还有豆腐肴,广西河池地区壮族流行菜,也是仫佬族、毛南族的风味菜。壮族的居住干栏式的建筑,这种“干栏”建筑不单是我国南方许多民族普遍传统居住的一种建筑,在南太平洋不少国家也有。“干栏”是什么意思呢?用壮族语言来翻译,“干”是“上面”的意思,“栏”是“房屋”的意思,连接起来就是“上面的房子”。这种意思与文献记载:“依树积木,以居其上,名曰干栏”,“人栖其上、牛、羊、犬、豕、畜其下”相符合。(参考黄现璠著《壮族通史》)壮族的节日蛙图腾与蚂节同许多民族一样,壮族也曾普遍存在过图腾崇拜。其图腾物像种类很多,如太阳、月亮、星星、雷电、鳄鱼、蛇、犬、牛、虎及榕树、竹、木棉等。蛙类也是其中之一。蛙最早是壮族先民瓯部落的图腾,春秋战国时代,在西瓯人中已占据保护神的地位。直到近现代,一些地方的壮族人对蛙仍然敬若神明,认为它是雷王公子,被作为天使派到人间来的。所以壮族先民铸造的铜鼓鼓面上常有蛙的立体雕塑,东兰、巴马、天峨、凤山等地还保留有祀蛙的“蚂节”。北流型六蛙铜鼓查看原图“蚂节”也称“青蛙节”、“敬蛙节”、“蛙婆节”等。“蚂”为方言,即“青蛙”。节期在农历的正月。正月初一一大早,人们便奔赴田野,拔草翻石,四处寻找冬眠的蚂,第一个找到者被尊为“蚂郎”(即天女之婿),并成为节日的首领。人们把蚂拐接回村,装入“宝棺”(即竹筒),放入花楼(彩色纸轿),送往蚂亭(凉亭)。从这一天开始至正月二十五左右,白天由孩子们抬着花楼宝棺,游村串户,唱古老的《蚂歌》。晚上全村男女老少聚集凉亭为蚂守灵。人们敲起铜鼓,欢歌劲舞。从二十五日起,各村先后葬蚂。在埋葬蚂前,还要打开上一年的蚂宝棺验看。如果尸骨呈黑色或灰色,便认为这是年景不佳的征兆,人们立即焚香叩头,祈求新蚂上天后务必多多关照。而若呈金黄色,则是风调雨顺的吉兆,顿时,欢声雷动,铜鼓、地炮齐鸣。在欢乐的气氛中,人们将新蚂拐安葬。之后,蚂郎要邀请各家的长者一起聚会,欢庆蚂顺利上天。晚上,全村人还要通宵达旦地歌舞狂欢,共庆蚂节的结束。六郎节文山州境内壮族的六月节(农历6月初一。因地域不同,有的地方是过农历7月初一)又叫过小年,亦有“六郎节”、“七郎节”的不同称谓。是境内壮族侬支系一年一度最为隆重的节日。节日期间,三天不做任何农活(和春节一样),村村寨寨、家家户户宰牛杀鸡、染五色糯饭,进行祭祀活动,极为热闹、欢快。届时,一般按族规规定,酒肉饭菜备办就绪之后,先由寨主在村头祭献壮族首领侬智高,尔后各家各户可在门前摆上竹榻祭献、祈祝祷。这天晚上,还要举行扫除“杨鬼”的活动。以村为单位,杀鸡、猪、鸭、狗和用谷草捆成形形色色的魔鬼,敲锣打鼓,由“仆摩”念咒语进行驱赶。在某些壮族村寨还举行隆重的体育运动,如:抢花炮、打篮球、赛马等等。在这一天,壮族妇女染五色糯饭,互相比较所染的颜色,看谁的颜色最鲜艳。第二天以后还要将自己所染的五色饭背到娘家拜年,其表达的意思和春节差不多。陇端节查看原图富宁壮族农历一至四月间的陇端节又叫陇端街,意为“到宽阔平坦的地方去。”相传陇端节至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起源于对壮族英雄侬智高的纪念活动。节日期间,人们盛装歌舞,热闹非凡,一台台壮戏连日连夜地表演,白天演武戏,夜里演文戏,俗话说:无戏不陇端。除了看戏对歌,年轻人在节日里异常活跃,他们通过对歌跳舞互相认识,加深情谊,并根据才貌人品等的比试,推荐本年度最佳“风流人”,所以,陇端节又被称为“赶风流歌会”。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