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农村妇女养牛,今年农村养牛有补贴吗

80后农村妇女养牛,今年农村养牛有补贴吗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80后农村妇女养牛的一些知识点,和今年农村养牛有补贴吗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今年农村养牛有补贴吗

今年农村养牛有补贴吗

有。

如果是个体养殖户,按照一般要求养牛,规模需要达到30头以上才有补贴,每头补贴50元;若是按照规模养殖,需要达到50头以上才有补贴,具体为:50头以上补贴100元/头,100头以上补贴200元/头,200头以上补贴500元/头。

如果是标准化养殖区养牛,需要达到100头以上才有补贴,低于100头牛是没有补贴的,具体为:肉牛养殖区100-299头补贴30万元,300头以上补贴50万元;奶牛养殖区300-499头补贴80万元,500-999头补贴130万元。

40岁的农村女人做点什么生意好呢?

40岁的农村女人做点什么生意好呢?

谢谢你提出的这个问题,40岁的农村女人做什么生意好,以我个人的观点是,以当地实际情况结合当地政府奖扶政策,以及个人的喜好,特长,专业,以及个人所能筹得的线款数额。综合这些情况和因素来取决干什么好,干什么来钱快而稳。

在农村40多岁的女人,身体和精力都好,加上孩子也大了,操的心也少一点,也正是可以腾出身来干点啥事以补家用。在农村现在的女人基本多少都有一定的文化,最少也是上过小学的,一般大部分女人都上过初中或者高中的,所以这在自己做事或者替别人打工都有先天的优势。

随着近几年兴起的乡村旅游,周边旅游,农村民宿的大力兴起,还有农村实行的移民集中搬迁安置,这都给农村40多岁的女人扩大了择业范围。比如在小区办托儿所,托管(1一3年级的小学生中午没有人做饭和教写作业),小型百货店,网店,餐饮店,农家乐,缝补店(缝纫店),投寄物品代收发店,废品收购店,当地的中草药收购。根据当地农村的自然条件,充分发挥和利用当地和自身的优势,创办即适合自己又适合当地的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的生财门路。

养牛创业补贴是多少

养牛创业补贴是多少

这得看养牛场的规模大小,地方有多少补贴,养三十头牛以下则没有补贴。

养三十头至五十头牛国家补贴每头50元。五十至一百头牛补贴每头80元,一百至三百头牛补贴每头100元。有的地方政府补贴20至50元一头不等,有的地方政府则没有补贴。

养牛好养吗好销售吗

养牛好养吗好销售吗

这个问题我现在很有发言权。因为我家现在就在养牛、但是我家在海南。所以只是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们这边的经验、但是不一定全国都适用。现在的养牛已经是农村经济收入的一种方式了!经济来源比较稳定。对于这个养牛好养吗?好销售吗?我们分两部分来回答、先回答如何养牛。

牛这个物种可以说好养也可以说难养、如果你做好以下几方面还是很好养的。第一、牛舍的建设,对于牛舍的建设是有一定的要求的,牛舍一定要建在阳光通透、四面通风的地方、同时还要做好牛粪排污的系统。要保证牛舍干净通风。第二、保证草料的充足、牛主要食物就是草料。我们海南一年四季都有草在生长、所以相比北方我们的优势在于草料是比较充足的。唯一的是在12月份至3月份之间会有一点短缺,但是那个时候我们可以收购玉米杆储备。所以海南养牛的优势就是草料充足。第三、对于那些要生产的母牛、一定要和牛群隔离开。对于那些怀了小牛的母牛来说要保护他们起来。因为牛群之间是会相互打架的、如果不把怀了小牛的母牛分开,可能会造成母牛的难产、导致造成经济损失。第四、要做好牛疾病的预防和管控。如果有一头牛哪一天不进食草料的时候、可能这头牛已经感染了疾病了。要及时把这头牛和牛群隔离开。然后上报当地畜牧局、对感染了疾病的牛进行及时的救治。以免造成经济损失。如果做好了以上的几个方面的话。牛还是很好养的。以上经验是我们海南地区的养殖经验、仅供大家参考。

对于牛的销售来说、那就相对比较简单了!一旦你的养牛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就不愁销售了、以我们地区为例,我们这边的风俗习惯都是红白喜事都是买一头牛做菜品。同时市里面的牛肉店几乎都在寻找稳定的牛肉供货源。只要你到火锅、牛肉店去和老板聊聊,肯定是有市场销路的。所以养牛没有必要担心销售的问题。我们这边的现在牛肉的货源基本就是供应求的状态、且市场上的鲜黄牛肉的价格已经达到了50元一斤的。所以说、销售还是不成问题的。以上只是地区经验分享。

七八十年代,农村的“杀猪匠”有多吃香?

七八十年代,农村的“杀猪匠”有多吃香?

谢平台邀请。

七八十年代,农村的杀猪匠有多吃香?也没有多吃香吧。其实真正吃香的,是设在公社小镇上的国营食品所(屠宰所)。

俗话说:“大风吹不倒犁尾巴,天灾饿不死手艺人”。意思是说农民不会失业,手艺人总能弄到钱。杀猪匠也就是一个手艺人。那时候农民只能挣到工分,而杀猪匠能挣到钱,手头就比一般人宽裕。

而杀过猪以后,主人除了付工资,还会留吃饭,用新鲜猪肉炒几个菜。杀猪匠因此可以喝一口小酒,经常吃到猪肉,肚子里的油水就比一般人要足一点而已。

而国营食品所就不同了。所谓“食品所”,经营的“食品”其实只有猪肉一个项目。手中握有牲猪收购和肉食供应两大实权。

只有经历过的老年人才知道,那时候农村的牲猪收购是“购留各半”政策,即喂两头必须交售一头,喂一头必须交售半头。收购价几角钱一斤,但这是铁打的任务,不完成是要问责的。

当时交售的重量要求是130市斤,这放到现在只能算个胚猪,远不夠出栏标准。但那时候喂猪没有粮食,只有野草野菜,猪吃得多就是不肯长,有时候喂一年都不夠标准。弄去交售时,能不能卖出去,就是食品所的职工一句话了。

你和食品所的爷们有交情,不夠130斤也可能给你收了;和爷们没交情,非得达到标准才会收;如果爷们看你不顺眼,夠130斤还会说你这猪太瘦,没有膘,杀不来肉,牵回去喂几天再来!

猪肉供应时爷们更是身价倍增。那时候是计划供应,凭供应证和肉票买肉。但肉质有好有孬,供应时间时有时无,卖肉的时候要站很长的队。这些都让食品所的“掌刀”师傅有“弄权”的机会。

有交情的单位或个人能夠买好肉、及时买到肉、不用站队先买肉。特别有交情的,不用指标或肉票,还能优先买肉。而没有交情的,就只哈哈了,运气好还能买到一点,有时候拿着票,站了半天队,轮到自己买的时候肉没了。

这个“交情”是怎么来的我不知道。只知道那时候小镇上食品所的几位职工(也是“杀猪匠”),是小镇上各单位和各社队的座上客。年纪也只是三四十岁光景,乡亲们却无论老幼,都喊他们张爷爷、鄢爷爷,其所享的尊荣,也就可见一斑了。

80年代以后,猪肉已经不再稀缺,爷爷们身价暴跌,改称老张、老鄢。90年代初食品所取消,爷爷的光荣称号,也就他们自己的孙子喊喊了。

90年代读到一篇被现在称为“伤痕文学”的小说,记得题目叫做《屠夫皇帝》,是一篇为食品所杀猪匠画相的作品,把“爷爷们”作威作福的嘴脸刻画的活灵活现。可惜家里现在找不着这本小说集了。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