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牛九年经历(燕郊首富的一生到底经历了什么)

养牛九年经历(燕郊首富的一生到底经历了什么)

大家好,养牛九年经历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从放牛娃到67亿身家,燕郊首富的一生到底经历了什么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养牛九年经历和从放牛娃到67亿身家,燕郊首富的一生到底经历了什么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从放牛娃到67亿身家,燕郊首富的一生到底经历了什么

从放牛娃到67亿身家,燕郊首富的一生到底经历了什么

燕郊首富是李福成,传说中整个燕郊都是他的,拥有着非常多的房地产公司和大饭店,他从小是一个贫寒的放牛娃,直到现在成为了十几家公司的老总,并称为燕郊的首富,在河北富豪排行榜中,李福成排名第九,他的奋斗史被称为传奇,他被大家称为养牛状元和三河李嘉诚,也是极具神秘色彩的一个人物。

一、李福成出生于1946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河北人,福成肥牛的董事长兼创始人,曾被中国农业部授予养牛状元称号。而在李福成小的时候,家里非常的贫穷,往往是吃了上顿,没有下一顿,所以他很小的年纪就要去田里放牛,读书读到小学以后就再也没有钱继续读下去,就开始自己走街串巷的做起了小生意,最开始卖自己磨的香油,由于年纪小,加上头脑灵活,嘴也甜,所以香油卖的非常不错,再赚了一点钱以后,李福成开始用磨香油的剩渣开始养牛,随着他不断的努力,生意也越做越大,直到1993年的时候,李福成成立了自己的养牛公司,并担任董事长,也是这一年他被农业部授予了,养牛状元称号。

二、从此大家都开始称他为中国牛王,除了养牛,他还成立了自己的食品公司,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李福成也逐渐地盯上了房地产这一块,他还开始建起了房子,成立了12家公司,包括连锁饭店和房地产公司。他涉及的行业可以说是五花八门,包括食品加工,餐饮行业,房地产金融,还有各种各类的资本投资。

三、总之,李福成是非常的有头脑而且有着精准的判断,拥有着非常高的远见,为人低调,精力非常的旺盛,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努力的人才。

71岁的牛群:从“春晚常客”到“销声匿迹”,他经历了啥

71岁的牛群:从“春晚常客”到“销声匿迹”,他经历了啥

文/家里人

然而,在2000年的春晚上,冯巩却没有和牛群搭档合作,这是为什么呢?

1949年,在天津出生的牛群,家里兄弟姐妹十分多,并且和他是年龄相差都比较大。

在当时,天津这个地方“相声艺术”极为发达,文化底蕴浓厚,然后从小在这里长大的牛群却对说相声没有丝毫的兴趣。

1968年,高中毕业的牛群,下乡插队到河北。在这段日子中,牛群被一位打快板的老师傅吸引了。

他听着这位老师傅的快板声,铿锵有力,节奏感十足。出于好奇,牛群便开始学习打快板。牛群跟着老师傅学习了没多久,自己就能够打上一小段了。

1970年,牛群在某个军队的通讯连参军。刚到部队没多久,牛群就刚好遇上部队演唱组汇演。

由于牛群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艺,就现场即兴表演了一场打快板。牛群的快板打得很不错,不时台下就会传来一片掌声。

这次表演可谓是牛群事业上的转折点。上级领导发现牛群在文艺表演方面极具天赋,在通讯部队呆着实有点大材小用了。

因此,牛群便被上级领导调到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专门从事相声创作表演。牛群便即将在这里开启属于他自己的相声生涯。

此时,牛群遇见了人生中的第一位相声老师刘学智,便开始接触专业的相声知识。

1979年,牛群在全军汇演的时候表演了一段相声《原形毕露》。牛群本以为自己的表演可以得到大家的认可,但是结果却不尽人意。

这次表演的结果对牛群的自信心造成了很大的打击,但是他并未因此放弃相声表演,反而越挫越勇。牛群每天更加努力地练习说相声,争取能够受到大家的认可。

牛群的老师刘学智对他抱有极大的期待,他十分看好他这位学生。除此之外,刘学智还将自己的女儿刘肃许配给了牛群。

为了将牛群得到更好的学习相声,刘学智便极力向相声表演艺术家常宝华引荐牛群。牛群学相声的天分,很快就引起了常宝华的注意。

1987年,牛群和冯巩在春晚的舞台上一起表演了节目《小偷公司》。他和冯巩完美的配合给观众带来一场难得的视觉盛宴。

牛群这名字有因此被大家所熟知。爆红之后,牛群成为了许多人羡慕的对象。那时的牛群,不仅拥有幸福美满的家庭,还有前途无量的事业。

1988年,牛群除了参加一些相声表演之外,他还接受了电视剧《那五》的邀约。节目组当时也邀请了冯巩老师出演。

这是继春晚表演之后的又一次合作。牛群和冯巩老师经常会在片场闲聊,有时聊着聊着即兴来一段相声表演。两人可谓是志同道合,对相声都有着共同的兴趣。

在电视剧拍摄完成之后,牛群和冯巩就确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在此之后,大家经常会在春晚的舞台上看见他们的身影,一唱一和配合得可谓是十分默契。

他们两人对相声都有着独特的见解和体会。当时,他们正处于青年时期,思维十分开阔。因此,他们在传统的相声表演中增添了不少的创新点。

比如,传统的相声演员总是穿着长褂上台。然而,牛群和冯巩却是身穿一身西服在台上表演,这让大家对传统的相声的刻板印象有了很大改观。

在他们合作的期间,给观众朋友带来的相声表演不计其数,尤其是其中许多脍炙人口的语句让人难以忘怀。

可惜,好久不长,两人合作没多久,就频繁被传出“组合解散”的事情。现如今,网上都有关于“冯巩给牛群两次机会”的段子。

在冯巩和牛群两人的组合爆火之后,牛群对相声艺术的初心开始动摇了。他甚至还想通过经商的方式来赚钱。

年少轻狂,谁都曾有一颗敢于永不服输的心。牛群在经商之前便和冯巩约定好。如果他半年之内没有做出成果,那么他将继续说相声。

当时,冯巩并没有把他的话放在心上。很快半年过去了,牛群把自己的生意搞得一塌糊涂。经商失败的牛群无奈只好又开始自己的相声生涯。

然而,经商失败后的牛群一直对这件事情耿耿于怀。牛群在和冯巩进行相声表演时,内心一直都没有回归到平静。他一直都想着自己的从商之路能够东山再起。

为此,牛群抱着不服输的心态,再一次抛下了冯巩开始了自己的第二次经商之旅。在吸取第一次从商失败的教训之后,开始转型做杂志。

半年过去了,牛群的杂志公司不但没有丝毫起色,反而亏了12万元。这次的失败对牛群而言无疑是巨大打击,亏光积蓄的牛群再一次找到了冯巩。

虽然牛群是冯巩的最佳搭档,但是牛群之前扔下他后,独自从商的行为的确让冯巩心里不好受。

牛群为了能够让冯巩重新和自己合作,可谓使出九牛二虎之力。冯巩看牛群态度十分真诚,于是便摒弃前嫌继续和牛群合作。

但是,之前属于他们的巅峰时期已经过去了。再加上,他们的相声段子的文本也不是那么十分亮眼,久而久之观众对他们的表演也失去了兴趣。

此时,牛群已不是那个意气风发的少年郎。1993年,44岁的牛群为了重新获得观众的认可,便前往北京大学进修,只为更好地提升自己的表演实力。

在北大进修的那段日子里,牛群对足球产生极大兴趣,为此他还和赵本山、冯巩等人一起组成了一个明星足球队。

1997年,牛群开始逐渐地发展的兴趣爱好。不知何时,牛群对摄影十分感兴趣,为此他还举办了一场《牛眼看家・牛群名家摄影展》。

这些年,牛群一直都在坚持说相声。虽然他的人气已经大不如前了,但是他却依然没有放弃。

1999年,牛群和冯巩在春晚的舞台上尽情地展现自我,《瞧这俩爹》是他们最后一次合作的相声表演。

虽然属于他们的巅峰时期已然不再了,但是他们曾经精彩的表演瞬间永远被大家铭记在心中。

当初,他们两个爆火后,许多广告商都找上门来了。牛群曾经还代言了安徽省蒙城县一家的牛肉。自从牛群代言之后,这家店的牛肉销售额有了显著的增长。

因此,牛群的脑海中衍生出了一个很不成熟的想法,便是利用自己如今“名人效益”推动当地养牛业的发展。

2000年,牛群还在县里挂职当了一个副县长。这件事情对事业正在上升期的牛群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身边有不少朋友都纷纷劝他不要败坏了自己名声,可是牛群偏偏不信邪,一心想“剑走偏锋”。

其实,牛群“一根筋”地当这个副县长是有原因的。他看着当地的贫困百姓,顿时百感交集。

他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让更多的家庭能吃饱饭,让更多的孩子接受学校教育。

因此,牛群利用自己现有的人脉关系和经济实力,先后成立了商贸城发展贸易、修建公寓。

除此之外,牛群还募集群众捐款为残疾的孩子们修建一所学校,让他们也能够享受教育。从此可以看出,牛群虽然脾气有一点“犟”,但是心里却十分善良。

这个贫困县在牛群的带领下发展得越来越好,牛群也因此成为了当地人心中的领头羊。

只可惜好景不长,牛群刚得到村民的认可没多久,就遭受到了大家的指责和辱骂。贫困县中的一家水厂,由于经营不善而倒闭,不明真理的村民便开始指责他。

久而久之,这些个关于牛群不好的言论便被传到上级领导的耳中。甚至,还有人说他私吞了3000万元的公款。

为了自证清白,牛群将自己的全部家当都捐出去了。牛群也因此变得倾家荡产。经过上级机关的调查之后,牛群的私吞公款的谣言不攻自破。

2004年,牛群离开了这个让他伤心的地方。他曾经拼尽全力为这里的百姓谋幸福,可是他们的做法却让他感到寒心。

在这4年时间内,牛群也花光了自己所有的积蓄,基本的生活水平都难以得到保障。

那时候的牛群在相声圈的名气也大不如前。因此,他每月就只能依靠杂志社微薄的工资度日。

2007年,牛群的婚姻也走到了尽头。这对58岁的牛群来说无疑是一次巨大的打击。

从前的演艺圈的朋友看到他如今的样子,都为她感到十分心疼。同年,为了帮助牛群,赵本山、宋丹丹邀请他一起表演了小品《策划》。

牛群的黄金搭档冯巩也没有忘记他,冯巩在拍摄电影的时候就经常会让牛群参与拍摄。

这些年来,唯一让人们知道他的还是跳水综艺,64岁的他为生活奔波,参加了综艺跳水节目。

年过花甲的牛群尝试跳水,最后却因身体原因在拍摄现场摔晕过去了。一时间很多人心疼他,觉得他实在是太惨了。

就这又过几年,自己身边的朋友发展得挺不错的,唯独自己的事业一落千丈。

虽然这些年,牛群都尽量在舞台上表现自己,但是属于他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娱乐圈也很难再有他的一席之地了。

其实,很多人都为牛群感到不值,他在自己家庭和事业最好的时候,义无反顾地选择“折腾”。

但是这都是他自己当初的选择,不论结果如何都需要他自己承受。这世界上没有后悔药,更不会发生时光倒流,所以自己选择的路再苦再累都要笑着走完。

如今,牛群也已经71岁了,当他回想起自己的这一生时,肯定感慨万千吧。

虽然演艺圈没有了他的一席之地,但是他却在最随心自由的年纪活成了许多人想要的样子。

往期精彩:

“主持一姐”欧阳夏丹:16岁父亲去世,20岁母亲患癌,44岁仍单身

“甜歌皇后”杨钰莹:三段情史,赖文峰伤她最深,50岁不婚不育

凌潇肃:与姚晨恋爱11年,结婚7年无子,转身娶了小1岁的唐一菲

阿九的角色经历

阿九的角色经历

始终以仰望的姿态面对她,细细在书页中寻找她的芳踪,一次次寻觅,一次次悲哀。她。

不算厚重的一本小说,两段爱情让我情系一生。金蛇郎君与温仪,以及九公主的刻骨相思。

结合两版原著,懂得她,爱上她,为她流泪,一切那么自然。她出场不多,描写甚少,个性不突出,但给了人们无尽的想象。她应是《碧血剑》中的第二美女。陈圆圆之美,倾倒众生,传奇百世,但书中的陈圆圆,让闯王部下丑态百出,反而失去了美感,阿九容光照人,灿若玫瑰。阿九之美,在金庸笔下,都给人美好的暇想。

金庸用【容色绝丽】【美貌绝伦】【明艳无伦】来写阿九,【绝丽】【绝伦】【无伦】,这三个词语无疑是金庸写最顶级的美女所用的词汇。

让女人也欣赏的美女,方是最美,看女主角眼中的阿九:

声音:[青青听她吐语如珠,【声音又是柔和又是清脆,动听之极】。]

容貌:[见她十六七岁年纪,【神态天真,双颊晕红,肤色白腻,一双眼灿然晶亮,年纪虽幼,却是容色清丽,气度高雅,当真比画儿里摘下来的人还要好看,想不到盗伙之中,竟会有如此明珠美玉一般俊极无俦的人品。青青向来自负美貌,相形之下,自觉颇有不如】]

其实此处有用词堆砌之嫌,我认为天真与高雅是冲突的,很难在一个人身上同时展现。高雅应该是一种因极高的修养沉淀而成的气质,天真可以是可爱,而高雅却是让人尊敬。不过我更有咬文嚼字之嫌。

第十回:这人风流自赏,见那少女【美貌绝伦,虽然年幼,但艳丽异常】,不禁心痒艰搔,听得沙天广叫唤,忙应声而出。沙天广微微一笑,道:“咱们这些人中,也只有你老弟配得上。”

第十二回:[青青问阿九道:“九妹妹,那日咱们大杀官兵,打得好痛快,后来忽然不见了你。【你这样美貌】,我那天一见,便永远也忘不了。我老是牵记,你到哪里去了啊?”]

这段对话很有意思:[青青笑道:“【想这个小姑娘当真美之极矣,美得不像是人】,你说她美不美?”袁承志知她很小性儿,如说阿九美,定要不高兴,【说阿九不美吧,又是明明撒谎,既违良心,她也不信】,只得笑道:“不像是人,像女鬼吗?”青青道:“【你心里明明想说她像仙女,偏又不说】。”]

云想衣裳花想容,白云彩霞,却是各有风韵:

[她上次穿一件青布衣衫,似个乡下姑娘,这时却打扮得【明艳无伦】,认饰华贵,左耳上戴着一粒拇指大的珍珠,衣襟上一颗大红宝石,闪闪生光。这小姑娘荆钗布裙,装作乡姑时【秀丽脱俗,清若冰仙】。这时华服珍饰,有如贵女,【花容至艳,玫瑰含露】]

第十六回,袁承志对众女的评价:“所识女子之中,【论相貌之美,言动可爱,自以阿九为第一,无人可及】。小慧诚恳真挚。宛儿豪迈可亲。青弟虽爱使小性儿,但对我全心全意,一片真情。哪知还有何铁手这般艳若桃李、毒如蛇蝎的人物,真是天下之大,奇人异士,所在都有”

这是断臂后的描写:

[(何惕守)身后站着一个妙龄少女,全身裹在一袭白狐裘之中,头上也戴了白狐皮帽子。虽是【眉目如画,清丽绝伦,但容色甚是憔悴】]

又是一个“绝”字。

貌美偏偏惹事,小龙女美若天仙,某道士凡心大动,无独有偶,玉真子也对阿九之美感叹不己:[玉真子先前一瞥之间,已见到阿九【清丽脱俗,从所未见】,这时见她出手,不忍辣手相伤,有意容让……玉真子一呆,说道:“【天下竟有这般美丽的女子】!我可从没见过。须得带回山去。”

《鹿鼎记》中:

韦小宝大叫一声,跟著背心著地,却原来中是摔在地下。白衣僧冷冷的瞧著他,说道:“听说少林派有一门护体神功,刀枪不入,想不到你这小和尚倒会。”韦小宝听那人【语音清亮,带著三分娇柔】,微感诧异,看那人脸时,只见【雪白一张瓜子脸,又眉弯弯,凤目含愁,竟是个极美貌的女子】,约莫三十来岁年纪,只是剃光了头,顶有香疤,原来是个尼姑。

只见一个白衣尼隔著桌子坐在对面,【一双妙目】凝望著自己,【容貌清秀】,神色木然,一时也看不出是人是鬼。太后颤后道:“你……你是谁?为什么……为什么在这里?”

韦小宝大叫:“师太,你……你可千万不可……不可自寻短见。”说道奔过去拉她左臂。在这片刻之间,他对这【美貌】尼姑已大有好感,只觉她【清丽高雅,斯文慈和,生平所见女子中没一个及得上】。

【她虽年逾四旬,相貌仍是极美】,落入这些恶喇嘛手中,势必遭受极大侮辱,天幸这小孩儿诡计多端,交将敌人一一除去,保全了自己清白之躯,心中的感激实是无可言喻。

因阿九之美,何惕守绝不会做袁承志的小老婆:“世上既有了【阿九这美丽可爱的小姑娘】,我就一心一意只做你徒弟了。你全心全意地疼着她,向着她,宠着她,人家做你的小老婆还有什么好?……阿九这小妹妹【娇娇滴滴,美丽无比,叫人一见就爱】,我舍不得毒死她。”

评价:她转头见到袁承志的肖像,心中一怔,忙转过头来,两道眼光凝视着【阿九秀丽明艳的容貌】,目光中尽是不怀好意的嘲弄嬉戏。

何铁手在前领路,继续向西,一路上称赞【阿九美貌绝伦,生平从未见过】,又说瞧不出一位金枝玉叶的妙龄公主,竟是一身武功,那定然是袁承志亲手教的了,明师手下出高徒,当然如此,何况这位明师对高徒又是加意的另眼相看。现今公主是师姐,将来则是师娘。但不知和夏姑娘两个,谁大谁小,一个先入山门,一个身份尊贵,可有点摆不平了,【不过公主美貌得多】,师父多半要偏心。身为大明公主,当是与众不同,无论是历史上的长平,还是小说里的她,都是悲剧人物。公主的身份,带给她的,却是悲哀。奈何身在帝王家?还不如平民百姓,有那一份自由自在。盛世公主尚不能左右自己的未来,更何况亡国公主?在我印象中,公主=美丽,高雅,荣华富贵,束缚,压抑。皇帝子女众多,而在男权社会,妃子生了女儿本就不是什么好事,天伦之乐恐怕很少;记得很早以前看《贺兰雪》,里边某个部族的首领感叹:生女儿还不如养牛羊,牛羊还可以杀来吃肉,女儿却没任何用处,听得我心惊胆寒。而大多数公主的用处,恐怕就是和亲了,运气不好的到塞外,运气好点的则嫁入当朝权贵。

公主的身份,也注定了她与所爱之人敌对的立场,但她与袁承志也从没因为父仇的关系而有过真正的对立。向来厌恶父辈的仇恨让下一代的爱情受到残酷的迫害,比如罗密欧与朱丽叶,但长平公主的爱情,却更多了凄凉。只能说世事弄人,我想,这时候的她,更不希望自己是公主。

虽是公主,但却与幽居深宫的公主不同,她一生下来,钦天监正给她算命,说她要是在皇宫里娇生惯养,必定夭折,因此崇祯才许她到外面乱闯,更学了一身好武功。她是皇家贵胄,又因有江湖经历而对世道有所了解,至少比其父要清醒。明朝末年,内忧外患,看到百姓流离失所,四起造反,外敌又铁骑铮铮,大有气吞山河之势,大明江山摇摇欲坠,无人能拯救。她常将宫里的金银拿出去救济受苦的百姓,但这无疑是杯水车薪。谁说公主想要什么就有什么?乱世流民想要的是安定与温饱,当朝公主亦没在安逸的生活中软化,站得越高责任越大,可能力却是有限。

亡国公主,无法不悲哀。虽然年纪轻轻,但已经不是天真浪漫的小女孩,父亲永远紧锁的眉宇,整个帝国无边的呻吟,在她的心上,刻着悲哀的烙印。她想改变这一切,但小小女子,无力回天。可以想象,她在向崇祯进言的时候,怀着怎样的忧思,她知道父亲刚愎自用,受奸人蒙蔽,知道所谓流寇就是百姓,只要有饭吃,日子过得下去,流寇就变成了好百姓,否则好百姓也给逼成了流寇,帝王不能把所有百姓都杀光。可又有何用?“‘人人都反我,连我的亲生女儿也反我!’”崇祯一席话,让忧国忧民的九公主,再也不能多言。国之将亡之时,身为公主是最大的不幸。

公主身份与教育,让她有了不俗的高雅气度与威严。曾用“天堂之上,人间之下”来形容她。这句话我赋予了我喜欢的两个女子:长平公主与小龙女,但两人有着本质的不同。小龙女是世外之人,自小幽居古墓,清心寡欲,因爱情而下凡,谱就了一曲天下无双的爱之赞曲;长平公主则是出生高贵,气宇不凡,但残酷的现实无法让她拥有幸福,只能在痛苦的裂变中仰望天堂。喜欢在静夜里想象,年纪幼小的她,是如何“自有一股颐指气使的势派,举止之间,气度高华”,想象她拄着青竹杖,向冯不摧森然斜睨的尊贵气度,只字片语间,一个骄傲的公主跃然纸上……

在旧版原著里,她的爱情,是她自己的事,与别人无关。感情的开始,缘于一场流俗的英雄救美,盈盈芳心,便许了给他,一生不变。我一直不喜欢袁承志,他算是个中等人物,无甚出彩出处,但阿九爱的是他,无可奈何。她虽然美貌无双,可相遇之前,他的心里已经另有其人。怀着国恨家仇,感情失意,她选择了出家。感叹阿九的这份潇洒与绝决,得不到爱也绝不会死缠烂打,但情也不会改变,不如断情绝爱,远离尘嚣。三版原著受到争议,可能是金庸本人也是钟爱阿九的吧,在这一版里,阿九成了袁承志“深爱之人”,对我而言,顶多算是个小小的安慰。很多时候,同一作品里出现平分秋色的女主角,往往能引起战争与争议,自己目睹过的,有周芷若与赵敏之争,朱七七与白飞飞之争,赵灵儿与林月如之争,很不喜欢这些争论,只会让支持者之间发生一场又一场战争,永远也不会有结果,到是《神雕》,《射雕》等小说,感情的取舍坚定而明确。《碧血剑》则有所不同,二版原著里不存在争议,三版原著也不存在争议,只不过男主角爱的人有了错位。在支持者有眼中,男主角的爱成了争斗的筹码,《碧血剑》也有所不同,沈浪与李逍遥,我非常喜欢,我在乎他爱的是谁,而在我眼中,他们的选择也合我心意,袁承志却从来不是我所欣赏的男主角,更何况无论哪个版本,与他逍遥海外的都不是阿九,就算有这份爱,又有何用?即使爱上阿九,也无法用她的眼光来看待她所爱的人,想起三版原著里,在藏边苦等情郎的阿九,我更加伤心。回顾三版原著袁承志对阿九的爱,不知何样心情?但对阿九的描写太少,她的心事,只能猜测了。

缘起:英雄救美

[袁承志对青青道:“这人年纪一大把,却去欺侮小姑娘。瞧着,这就要下毒手啦。”青青急道:“我去救她。”袁承志笑道:“两个都是要夺咱们财物的,救什么?”青青道:“这小姑娘怪讨人喜欢的,救了再说。大哥,你出手吧。”承志一笑,点点头。]

出于侠义之心,袁承志谁都会救的。从褚红柳手下救了阿九,继而又为程青竹救治,阿九已经动心了吧,至少是非常感激,为了表达感激之意,将所“赢”的第八箱珠宝赠予袁承志,并说“谁也不许碰”,维护之意露于言表,也有那份属于公主的“颐指气使”。

英雄救美,倾心相许。只恨阿九之前,没遇到更好的人,或者是遇到而未动心。情的产生,也许就是那一记得的感动与震撼。皇宫之中,哪有好男儿值得动心?走上江湖,一般人物也入不了公主的眼。袁应该是第一个对阿九有着救命之恩的人,爱上他,为他动心,也不足为奇。更何况,袁承志本就是主角,几个女子爱上一个男子的,在金书中太多见了,写阿九,恐怕本也是为了袁承志吧。

牵挂:

到泰山聚会时,[袁承志不见青竹帮美丽的小姑娘阿九的到来,微感失望,颇有怅惘之意,但不过多时,也就忘了]。袁承志略有动心,但如果不是后来还有奇缘,恐怕也只会在他心里留下一个淡淡的一袭青衣,再无其它。

再见钟情:

第十二回,阿九再次出场,与上次的平民装束不同,此次已显露她身份不凡,阿九艳若玫瑰,[袁承志心中怦的一跳,似是给内家高手打一拳,忙转过了头,不敢多看],此一面之后,袁承志的心里,恐怕是再忘不了这位美丽的姑娘。袁看出她不寻常,要对她多留神些,恐怕本是提防之意,但情出于心,避免不了,多留神,恐怕更多留了情。自此,青青开始吃醋了,袁对阿九的情意,逃不过身边的人。第十五回:[青青眼光中露出柔和的恳求神色,低声道:“承志哥哥,我求你别老是牵记着那个阿九。这些日子来,不论做什么事的时候,你总是在想念阿九。”]袁承志志否认,但青青说:[那个独眼龙送贴子来时,你手拿贴子,满脸温柔的神色,你一定盼望是阿九来的信,盼望送礼给我们的是阿九那个可爱的小姑娘。单铁生这独眼老儿,你拿着他的名贴,怎会痴痴地发呆,嘴角含笑?你爱他一只眼挺美么?]袁承志无话可说,感叹什么都瞒不过青青。

后来,青青被擒,袁承志与焦宛儿一起躲到床上,青青生气,宛儿虽爱袁承志,但自觉此生无缘,可宛儿却不知,承志此时所想的,既不是她宛儿,也不是头顶的青青,而是那个不知身在何的阿九。他必没想到,很快,就能见到阿九。

意外相逢:

袁承志误入公主寝宫,听到公主的声音,感觉像极阿九,自语:[唉,我老想着她干什么?一天想她十七八遍也不止,真正糊涂透顶]。而此时,正是“青衿心上意,彩笔画中人”,很美的回目,很美的女子一面画着心上人,一面吟古老的情诗:子衿。金庸选用“青青子衿”这首诗,当是别有深意。明明是阿九在借诗抒情,却出现青青的名字。三个人的情感纠结不清,真是宿命啊!

阿九必是以为此生再难得见所爱,满腔情意不知与何人说,尽付手中丹青,对着画像以表相思之意。她爱得深,更兼蕙质兰心,极具婉约的凄美。

接下来的情节更离奇,袁承志被迫躲入公主的床上,两人都是惊喜交集,柔情蜜意。自山东道上一见之后,常自思念,此时居然同床合衾,袁承志大喜之余,暗自庆幸。只是,在危机时刻的温柔,总是短暂,阴谋在皇宫里无声地进行,阿九认为袁承志贪念温柔,不肯起来,只说以后还有这样的时刻,虽然袁承志想的是到底帮不帮崇祯,但确实也舍不得起来,还告诉阿九:“你说过的话可别忘了……”

暂时放下个人仇恨,袁承志帮了崇祯。临别时,阿九留下了金蛇剑,盼望再次相见。回去之后,他心中,[阿九与温青青,一个有情,一个有义,委实难分轩轾,既不知如何是好,只得斗目入睡,将两个美女置之脑后]。我不欣赏为了爱情付出一切,但更不欣赏袁承志此时对待二女的态度。也许这更符合人性,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男性三妻四妾本也正常,但我所热爱的武侠小说中,仅韦小宝娶七个我能接受,其他的男子,都是要一心一意地爱一个人。他要做出选择,确实艰难。我不知道怎样才是正确的,只是怜惜阿九。她在孤寂的夜里,是抱着金蛇剑,对着画像微笑,期待着他来带走她吗?还是感伤着国家的危难,怀疑自己真能跟他一走了之吗?她自然想走,可又怎么放得下敬爱的父皇母后?以及身为公主的责任。

故国破,生别离:

北京城,被闯王的军队攻陷了。[(袁承志)想起阿九孤身一个少女,不知如何自处,又想到她对自己情意诚挚深切,令人心感,虽然自己与青青早订鸳盟,此生对阿九实难报答,但无论如何,也是舍不得阿九,突然间心头一阵狂喜:“一个是我深爱,一个是我所不能负心相弃之人,那么两个都不相负好了。唉!不成的,不成的!”]情关难过,父仇总要报,他直奔乾清宫,正见阿九差点丧生于崇祯剑下,惊怒之余,救下已断了一臂的阿九,也听她之言,放过杀父仇人,将阿九带回。

焦宛儿将阿九带去医治,[袁承志眼光顺着阿九直送她进房,满脸柔情,又深有忧色。]此举,青青留下一书,悄然告别,袁承志不禁自愧,心想,[我的确是变了心。青弟如此责我,倒也并非全然无因,未必真是她错怪了我]。

在华山之上,阿九最后一次出场。袁承志与玉真子决战,她知袁承志对己钟情已深,怕他心中挂着自己,以致与大敌对决时未能专注,告诉他,她的伤已经好了。袁承志面对阿九与青青,唯叹息而已,让何惕守照顾“她”平安,这个“她”是谁,何惕守不知道,我也不知道。袁承志再次表露心声:[这两个姑娘对我都是一片真情,并非假意。到底我心中对谁更好些?我识得青弟在先,曾说过终生对她爱护,原不该移情别恋,可是一见阿九之后,我这颗心就转到这小妹妹身上了。整日价总是想着她多,想着青弟少。我内心盼望的,其实是想跟阿九一生一世的在一起,永不离开,到底如何是好?]

大战之时,情丝缠绕,饶是此时,看到阿九的玉容丽色,袁承志竟也痴了,向她靠近,惊觉什么叫“意假情真”,爱上谁,全是真情,心意自然也是真的,自责无情无义,[可是眼光要从阿九脸上转向青青,竟自不能,气血上涌,只想扑到阿九身上,紧紧抱住她,就让玉真子将两人一剑同时斩死,就此解此死结]。此时,我突然同情这个男人,当对情的理想与义的标准发生冲突,他无论选择什么,都是痛苦。且,是苦了三人。

武戏在持续中,袁承志跌到阿九面前,玉真子剑锋将到,阿九奋不顾身地为袁承志挡了一剑——正好砍在阿九袖中所藏的金蛇剑上,袁承志接过金蛇剑,对阿九又是感激,又是怜惜,两人情不自禁地搂在一起,导致青青绝望跳崖。

[阿九站在一旁,回思适才自己不顾死活,扑在承志身上救护,其后又情不自禁,在众人之前搂住承志的脖子,而承志又伸臂将自己搂在怀里,虽只一霎之间,只因是生死悬于一线之际,却已如天长地久,比之在皇宫中同床共衾、肌肤相亲,更加亲密,想起来不由得一阵羞涩,一阵甜蜜。待听得青青怪责承志不该跌在自己面前,又说“你这么含情脉脉地瞧着人家,心不在焉”,觉得承志当时确是含情脉脉地瞧着自己,只怕当真心不在焉,以致给人打倒,也是有的。又见青青愤而跳崖,承志奋不顾身地跳下相救,抱她入屋,全神贯注地救护,想起自己对承志的这番相思,只怕难有美满后果,思前想后,不由得柔肠百转,只想不如自己也从悬崖跳下去,一死了之。却不知他会不会也这般奋不顾身地来相救自己?最好是死在他的怀里,一了百了]。两个女人的情一样深,对爱情的未来一样无望,为化解阿九心中的郁积,以及报救命之恩,木桑道人欲收阿九为徒,带到藏边。

离别之际,阿九泪如雨下,许下等袁承志十年,若十年后他不来,就出家为尼,袁承志信誓旦旦:[我一定会来见你,阿九妹子,不到一年,我就来啦!我见不到你,我会死的]。阿九摇头,是否已经预见到永不相见的结局?

阿九走了,袁承志抢到崖边,远远向群山千峰望去,只见云封雾涌,阿九与木桑道人早已不见踪影,叹息良久,肠痛心酸,支持不住,坐倒在地。从此,只有无尽的思念了吧。其实感觉这一处情节很不合理,在诸事乱作一团的时候,道人带走阿九,袁既然爱,为何不挽留?如若不欲与阿九在一起,为何又许下一年之期?笑话一场。

绵延相思意:

闯军无道,清兵横行,报国无望。心灰意冷的袁承志,只想逃避残酷的现实,携众人东行。自阿九去了藏边,我亦只能在袁承志的思念中寻找关于长平公主的片断描写,[袁承志身虽东行,一颗心却日日向西,只盼到藏边去会阿九。心想,只要不与青青成亲结为夫妻,去了藏边不再回来就不算相负。与阿九分别了数日,思念殊殷,每日里只想到了在藏边见到她后,便跟木桑道长整整下一个月棋,他过足了棋瘾,便会有几天不来缠住自己,那时就偷偷带了阿九,深入西藏荒无人迹的高山野岭,从此不回中原,此后师门旧友,一个不见,每日里只和阿九过神仙一般日子,直到老死。在西藏打猎也好,采药也好,总饿不死人。自忖思念阿九,倒不是为了她的美貌,只是与她相处之时,虽然只有一时片刻,心中总是自然而然说不出的欢喜,阿九微微一笑,轻轻一语,自己便回味无穷,高兴上半天,倘若能有十天半月的相聚,真想不出自己会过得如何快活,更不用说终身相依,永不分离了]。其实,不能不说他爱阿九,与阿九的美貌无关,但他所看中的“快乐”,也许才正是爱情本身。情之何物,来无踪影,不知何时就生根发芽,纵能找出千万条爱或不爱的理由,但动心了就是动心了,情劫一来,谁也躲不掉。

袁承志遥望藏边,心悬阿九,无可奈何。远在藏边的阿九,定是在相思与痛苦中苦渡岁月。十年之后,三千烦恼丝,终将落下;这样的爱情,不要也罢……

关于本次养牛九年经历和从放牛娃到67亿身家,燕郊首富的一生到底经历了什么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