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微企业合作养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先进典型扶贫事迹3篇)

中小微企业合作养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先进典型扶贫事迹3篇)

大家好,如果您还对中小微企业合作养牛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中小微企业合作养牛的知识,包括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先进典型扶贫事迹3篇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近几年你见证了哪些乡村新变化

近几年你见证了哪些乡村新变化

交通,环境,人们的新变化让人感慨万千。村变化实在是太大了。

随着振兴乡村建设的发展,美丽乡村建设如雨后春笋般到处开花结果,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首先是村庄的交通。

乡村公路四通发达。几乎所有村庄都通了水泥路。宽度都在4.5米以上,路边花草树木整洁,主干道路全部安上了路灯,夜晚出行不亚于城市道路亮化美化一条龙建设。交通工具也彻底更新换代了,自行车看不到了,普遍都是电动车,电动小四轮车,风雨无阻,绿色环保,安全便捷。美丽村庄面貌一新。

为了让农民出行更加便捷,农村目前已经实现“村村通”部分地区还完成了“户户通”工作。一些地区为了补齐农村道路交通安全这一短板已经将“乡村公路”升级提上新的日程或者已经开展了工作。

其次是环境卫生的变化。

过去污水横流,鸡屎遍地的旧农村村庄面貌再也看不到了。到处都是花花草草,利用旧瓦片,坛坛罐罐因地制宜,开沟砌墙,雨水污水分流,鸡鸭圈养,长效保洁管制,物防技防齐上阵,奖励机制,处罚机制并行,收效最为明显。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等,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重要内容。谈及“十四五”时期如何落实《行动方案》要求的健全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村镇建设司司长秦海翔表示,住建部将完善设施设备,提高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建设水平,积极探索小型化、分散化垃圾处理模式,推动解决偏远地区农村垃圾处理的技术难题;强化运行管理,健全长效治理机制;推进共建共治共享,动员农民群众参与农村生活垃圾治理。

三是人们的精神面貌变化。

最大的变化是人们的精神面貌。人人精神焕发,意气昂扬,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人们的脸上都是带着笑容,谈天说地,各有所事,各有所得。晚上广场舞音乐动听悦耳,人们注重健身养生,宽敞明亮的乡村道路边,早早晚晚都有人在跑步,慢跑健身。农村这几年的变化真的是太大了。

意大利农业结构

意大利农业结构

从70年代初开始,意大利将农业开发、培训、技术服务等职能都下放给了大区和农民协会,早期建立的省农业监察员也归并到大区里。同时意大利的农民协会也开始在技术推广方面站到了前台,与大区和研究单位一起为农户和农场进行科技信息推广和技术服务。

随着意大利加入欧盟总体农业政策体系,其农业技术开发侧重于质量农业、特色农业和与环境保护相结合的区域发展等方面,特别是结合意大利的山地和丘陵的地理特点从开发葡萄到葡萄酒、从橄榄到橄榄油、从养牛和牛奶到奶酪等系列农产品深加工的开发。

1.政府支持农户、农场主、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农业行业协会等采用农业新技术的方式、模式和成效

(1)充分利用欧盟资金,调整农业结构

意大利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与欧盟协调发展,并借助于欧盟提高自己的地位。如1951年通过欧盟的谈判,世界关税恢复了对小麦和食糖的贸易保护主义,对意大利的农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通过欧共体的统一政策,使其在欧盟国家中占比例最大的小农场受益非浅,在很大程度上稳定和促进了意大利的农业发展。1982年意大利共有农场3269192家,小于5公顷的农场占总数的76%,到了1985年1.0公顷以下的农场减少了3.1万家。到1997年意大利的农场总数为2315200家。与15年前相比较少了近100万家。但1997年,意大利小于10公顷的农场数为203万家,远远大于德国的25万家、法国的24万家和英国的6万多家。

从2000年开始,欧盟开始实施“Leader+”计划,其目的是增强欧盟国家农业竞争力和生产高质量农产品,计划的重点之一就是鼓励农户使用新技术以增强农业竞争力。2000-2006年该计划投入50.465亿欧元,用于农业结构调整补偿,其中9540万欧元用于帮助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农业行业协会向农户、农场主提供农业新技术的支持与服务。

2005年6月欧盟出台的关于欧盟农业指导和保证基金(EAGGF)计划中,明确提出“促进农产品生产”的目标,为增强农业竞争力、推广农业新技术,欧盟还设立“农产品促进基金”,让农户、农场主直接向欧盟申请项目,欧盟资助农户所需资金的50%,另外的50%来自于本国匹配和个人自筹。2005年欧盟批准了首批面向欧盟内部市场的“农产品促进基金”项目26个,资助总额达到2612.05万欧元,意大利共有5个农产品食品项目获得批准,欧盟资助额达到422.66万欧元。在面向欧盟以外市场的“农产品促进基金”项目中,欧盟批准资助了15个项目,资助总额达到1246.53万欧元,其中意大利的5个农产品项目获得批准,欧盟资助额达到461.43万欧元。

在推广农户、农场主采用有利于环境保护的GFP(GoodFarmingPractice)技术改造和认证方面,欧盟为成员国农户、农场主提供所需技术改造总费用85%的资金。

在推广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欧盟出台了“生物多样性计划”,该计划资助成员国的广大农户、农场主采用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化管理方式和加强农业生态建设。另外,欧盟还积极提供与农业可持续发展有关的教育培训和科普活动,并鼓励成员国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农业行业协会申请项目支持。

(2)通过发展特色农业,鼓励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根据欧盟农业发展鼓励产品面向标准化、地方特色化发展的方针,意大利一方面积极发展种植、养殖和产品加工业,另一方面大力发展自己的特色产业和品牌,如饲料、水果种植、奶业、农产品加工等。以奶水牛的发展为例,由于受欧共体的配额限制,不能更多发展普通奶牛,意大利抓住欧盟其他国家尚未发展奶水牛的机遇,大力发展奶水牛的养殖和特色产品的开发。目前意大利用奶水牛奶生产的奶酪Mozzarella名声响誉全世界。同时由于“地中海饮食结构”(基本上包括橄榄、奶酪、火腿、葡萄酒)是整个欧洲,甚至世界都推崇的饮食结构,以低脂、低卡路里、高营养的健康和天然食品为主要特征,因而意大利在这些特色产品上下大功夫,农户和农场主也都愿意接触这方面的新知识和新技术;在提高加工水平的基础上,创出了许多世界级的品牌。意大利在欧洲的名特产数量上仅次法国,居第二位。

各大区根据欧盟和农业部的指示,都建立各自以五年为一期的乡村开发计划(PSR),内容包括生物农业、可持续生产、种养殖环境的现代化(养殖厂、农业食品加工厂、农业旅游)等。旨在开发具有自己特色的农业。

如伦巴第大区2003年就投入了3920万欧元用于支持在农业食品加工和销售方面的技术创新活动;拉齐奥大区2000-2006年乡村发展计划中,把利用科学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农产品质量,促进农村环境保护,作为计划的主要目标。计划中提出的农业发展的投资达10多亿欧元,其中公共投入约6亿欧元,主要用于与提高企业竞争力、提高产品质量、水资源管理、环境保护以及人员培训等方面,对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皮埃蒙特大区2000—2006年乡村发展计划,把农业的现代化作为主要目标,政府投入2.9亿欧元,用于计划中提出的各项措施;威内托大区的乡村发展计划投入共达到5.95亿欧元,支持农业企业提高竞争力、改善地区环境质量以及利用生物技术发展新型农业等方面。

(3)充分利用金融手段,鼓励农业技术推广

国家农工业信贷银行是为农业发展提供优惠贷款的政策性银行。它的贷款可以直接面向农民,其中它有很多种类的贷款与促进农业领域的技术进步有关,如更新贷款,主要针对农业企业的设备更新,还有专门支持购买新装备的贷款,有支持农村环境保护、促进农业生态环境良性发展的贷款。农业信贷银行为推广农业新技术起到了重要作用。

考虑到技术推广的人才作用,意大利政府对年龄在40岁以下,从事农业5年以上的青年农民以及符合该条件的农民占2/3以上的农业企业,根据其收入情况,按照所从事的农业活动给予专项资助。1999年国家用于该项资助的专款约1450万欧元,2000年开始,每年为约2000万欧元。该项措施为吸收青年人返回农村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也为农业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和技术推广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为鼓励农民淘汰落后的农业机械或固定设施,对于农民更新使用10年以上的农机或固定设施,国家给予原价款10%的补助。

(4)用互联网手段,提高农业服务效率

意大利政府结合欧盟从2000年开始实施“Leader+”计划,将该计划提供6870万欧元用于鼓励成员国组建农业信息网络的政策,建立了全国农业信息服务门户网站,面向农户、农场及农业提供从政策、法规、技术、气象等全方位的服务。在推广有机农业方面,欧盟积极引导农场主使用有机农业互联网数据库(如有机种子数据库),以便政府和农户及时了解有机农业进展,使农户和农场主的有机农业生产所需的供需保持顺畅,并提供一定的经费支持。

(5)充分发挥农民协会的作用

全国种植业联合会是意大利最大的农民协会组织,在全国有18个大区分会,98个省级分会,765个地区办公室,9812个基层组织,有56.8万名会员(农户、农场主或农业企业)。其宗旨是通过促进农业的综合开发,达到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目标。向会员推广农业新技术是其主要的业务之一。通过其基层组织与各级政府部门、研究机构及其它相关组织保持紧密的联系,及时向农民提供法律法规、先进技术等方面的信息,并通过购买先进适用技术等手段促进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同时,还通过其下属的两个公司,进行咨询与培训方面的活动。

AGER公司:成立于1986年,主要从事农业、食品、环境及地方发展方面的研究与咨询。主要职能:促进、协调、组织农业方面的社会经济、统计、技术研究活动;通过培训、技术推广及试验等方式促进农业研究成果的转化;为农业企业提供研究开发和创新方面的服务。该机构还促进农户及农业企业与政府部门之间的联系,以更好地在政策层面为农业服务。

INIPA公司:成立于1952年,是全国种植业联合会下属的农业和食品行业的研究和培训的非盈利机构。主要职能是在农业领域提供下述服务:管理培训、继续教育、高级培训及师资培训;劳动力市场指导服务;企业管理服务、新企业创业服务;农业新工艺及农具的研究与实验、农业企业的管理创新、企业组织、市场、产品质量、生物技术、电子商务等方面的研究与实验;跨部门网络系统的研究;人力资源培训政策的分析和规划;中小企业网络建设培训。该机构的服务重点放在农业中小企业及微型企业,包括广大农户和农场主,以及推广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建设“电子乡村”也是该机构近年的一项重点工作。

意大利第一大农民协会组织是农业家联合会,它也是意大利最古老的农业组织,拥有19个大区分会,98个省分会,及众多的基层组织。农业家联合会对其会员提供的服务主要有:法律咨询、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农业企业管理培训、人员管理培训及财务培训等。

农业家联合会下属的研究培训中心,其主要业务是为农业领域提供人员培训、职业认证、专业进修;农业技术开发、工艺革新,农业新技术的推广等。在各大区设有分支机构,并与农林政策部、劳动部、各大区政府以及其它组织保持紧密联系,有时也结合其社会服务如农民救济等,为农民寻找先进适用技术,帮助农民摆脱困境,因此,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推广农业技术的作用。

此外,农业家联合会还通过其出版发行月刊《新农业》,向广大农户和农业企业提供农业新技术方面的信息以及刊登农户或企业的技术需求,起到农业技术推广的桥梁作用。

(6)鼓励农业合作社形式,促进农业技术的传播

意大利的合作社在1946年意大利共和国成立时由宪法第45款中明文确定下来。意大利合作社联盟目前在州各大区中都没有分会,有80个省分会和5个省际间分会。截止到2002年12月31日,合作社联盟共有18455家合作社,271多万名会员,37万名职员,2002年营业额超过385亿欧元。

意大利农业合作社的形式在农业组织结构中相当重要,国家对合作社盈余用于再生产和购置财产部分免征税。为了适应市场竞争和大生产的需要、提高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以及购置大型生产资料,生产合作社可以组合成更大更高一级的联合体。

在意大利农业领域,除了个体私营农场以及由他们组合而成的合作社和联合体以外,还存在专门为农业服务的私营股份公司,国家对这部分企业在贷款、税收政策上给予同其它农业企业同样的优惠待遇,其运作完全和商业、工业企业相同。

2.政府支持与农业相关企业开发应用农业新技术的政策措施

意大利多年来习惯的做法是支持国家公立研究机构进行种子、化肥等相关技术的开发,然后再把技术转让给种子、化肥等公司。也有一些企业根据市场的需求,自行开发相关技术,自行推广,特别是在化肥产品的开发上,现在意大利市场已基本被跨国公司所占领,在种子上意大利还保持自繁殖的种子,而杂交种子也基本上由跨国公司所垄断。

80年代初建立的国家研究计划明确规定研究必须面向传统产业改造,提高国家竞争力。计划要求研究项目必须有企业的参与。同时意大利在鼓励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方面有一系列的鼓励措施。

3.政府支持农业研究开发机构、大学等公益型机构开展农业技术研究与推广的做法

意大利政府重视农业研究开发机构、大学等公益型机构农业技术研究与推广的工作。意大利在农业方面的公共科研机构主要有国家研究委员会(CNR)下属的33个与农业有关的研究所,大学中共有23个农学院,国家新技术能源环境委员会(ENEA)的农业中心,农业部下属的农业研究委员会(CRA,由原农业部下属的28个农业研究所和实验站组成,目前尚在组建当中)、国家农业经济研究所(INEA)、国家食品与营养研究所(INRAN)、国家种子选育局(EBSE)和南方农村发展培训中心等。

(1)重组农业研究机构,集中资源进行研究开发

CNR是意大利最大的国立研究机构,曾有300多个研究所,其中从事农业和生物技术的就有55个。自90年代开始改革后,到2001年,其研究所的数量从1997年的332个,缩编到108个,其中55个农业和生物技术的研究所缩编成目前的33个研究所。

CRA是意大利政府为集中农林政策部下属的28个研究所和实验站而新成立的机构,其主要活动包括:促进农业领域的研究与创新;可持续发展和农业水资源的利用、保护;农产品加工工艺研究;利用生物技术推进农业发展;为农林政策部、各大区和自治省在农业方面提供咨询;与各大区配合,推动农业研究成果转化;为农业企业提供技术支持等。

(2)积极申请欧盟农业科研项目

据统计,欧盟农林产品的年出口额达500亿欧元,创造就业1700万人,对欧盟经济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作用。1997年欧盟意识到如果再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率,就会对环境和农村发展产生危害。因此欧盟的农业研究主要集中在保持农业可持续发展和慎重使用自然资源方面,实施“欧盟攻关行动”(KA)的“生命质量和生存资源”专题和“欧盟农业与渔业研究计划”(FAIR)。

除上述两大计划外,欧盟框架计划中农业研究也占相当的比重。欧盟第六框架计划(2002-2006年)中的“食品质量与安全”是框架计划的优先课题之一,经费额度达到6.85亿欧元。在即将实施的欧盟第七框架计划(2007-2013年)也将“生物技术、食品和农业”列为十大重点研究方向之一,经费额度达到24.72亿欧元。

意大利积极鼓励本国科研院所和大学的农业科研专家申请上述研究项目。

(3)积极制定农业科技发展计划

农业研究一直是意大利科技的重点研究领域之一,在意大利国家级的研究计划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教育大学研究部2005年发布的《2005-2007国家研究计划》中将“开发农业食品及新的食品质量及安全评估系统”作为国家十大战略研究计划之一。

2005年农林政策部制定并计划出台《国家农业研究计划指导方针》,确定了意大利农业研究的三大方向:

——开发新的生物技术,改善食品生产、加工和销售整个过程的工艺和组织形式以保护消费者、土地特性、收入和就业;

——加强经济、社会和组织机构的战略研究,以加强农工业生产体系的竞争力和土地系统的保护,确定新的乡村经济和开发模式;

——增强科技知识的宣传、培训和推广,创新技术的转移以及创新农业实践的推广。

多年来意大利政府组织了多个农业领域的国家研究计划:

2001-2004年度生物农业国家研究计划。

该研究计划是意大利农林政策部投资的农业研究计划,为期3年,从2001年开始启动,共投入433.8万欧元。研究内容包括生物农业的理论研究,包括施肥改进技术、优化灌溉技术等;生物播种胚质稳定技术;增进土壤生物活力、有机废料的回收利用;加强畜牧与蔬菜种植之间相互利用;对农业残留物的有害性降解;利用高技术提高生物体系的生产能力;提高农作物和农业食品的储藏和加工工艺。

1998-2001年度意大利国家先进生物技术研究计划。

意大利国家先进生物技术研究计划由原意大利大学科研部(现为意大利教育和大学科研部)组织实施,1998年初全面正式启动。该研究计划中涉及农作物基因研究的总投入约450万欧元,主要研究内容有:抗病虫害的作物基因识别、克隆和移植;将克隆基因转入主要农作物中,通过种植实验,对转基因作物的耐性和抗性进行评价;采用先进的分析方法对农作物病理进行基因分析等。

1996-1998年度意大利国家植物生物技术研究计划。

意大利国家植物生物技术研究计划由意大利农林部负责实施,于1996年正式启动,目前已经结束,总投入约840万欧元。

1993-1998年度意大利国家农业创新攻关计划。

意大利国家农业创新攻关计划是由意大利农林部负责实施的一项国家级研究计划。该计划中涉及主要农作物的生物技术研究投入约180万欧元;研究内容包括:作物应力阻抗生理学和分子学基础研究、作物质量控制机制研究、作物中的组织相互作用研究、细胞和亚细胞技术研究等。

1991-1996年度农业系统创新研究国家公关计划。

农业系统创新研究国家公关计划(RAISA)是由CNR负责管理和实施的国家级计划。由教育大学研究部报意大利国家经济计划部际委员会审批,1991年1月正式启动,1996年结束。主要内容:与生物技术有关的单个基因的分离;基因图谱、分析和生物信息的一致性;提高农业产品质量的生物技术;细胞工程:维生素D3的生物转化;改良树种的转基因;在谷物中引进有用基因并进行分析;解决与单倍体植物生产有关问题的生物技术;农业领域的DNA重组技术。

(4)建立科技园区,促进成果的推广

意大利的科技园区建设为联系研究单位、大学和企业共同进行创新和技术转移提供了重要的环境。在意大利建立的30多个科技园区中,有7个与农业技术直接相关,技术推广范围不仅涵盖农业,还注重农业与其他学科的相互联合,如:电子技术、信息、机械工程、建筑材料等,使农户和农场主直接获得所需的其他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通过园区的技术转移中心、企业孵化器等形式让新的农业技术与农业生产企业、制造企业之间相互联系,以便利用最短时间生产出农业新产品。

4.公益型农业研究开发机构、大学、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农业行业协会支持农户、农场主推广农业技术的做法

(1)建立技术转移机构

在意大利的主要研究机构,现在都建有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如CNR的技术转移中心以联合体的形式建立,并负责拉齐奥大区、阿布鲁佐大区和微丁岛大区的技术创新转移工作。为避免科研人员从事与科研不相干的事情,CNR技术转移中心的专业人士负责将CNR的研究成果申请专利,大大提高了科研成果转化的效率。据2005年CNR公布的《2004年财政支出报告》显示,2004年CNR因出售专利获1亿欧元的收入。罗马大学也于1994年开始建科学园,ENEA也建有技术服务部。

上述技术转移机构的建立为农业科研院所和大学的农业新技术推广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2)通过各种形式宣传推广

为推广农业技术转移工作,科研院所和大学的技术转移中心会举办多种形式推广新技术,为农业技术的两端:技术的提供者科研单位与技术的需要者生产企业之间建立联系,使新技术尽快产业化。具体做法有:

•利用技术转移中心的网站介绍农业新技术,宣传新技术的市场前景;

•将最新的农业技术成果在欧盟技术转移中心数据库上发布;

•与广大科研人员和农业厂家建立直接联系;

•组织“技术转移日”活动;

•参加其他技术转移中心举办的宣传推介活动;

•出版介绍农业最新技术的NewsLetter;

•举办介绍新农业研究成果的研讨会、展览会、图片展、科普讲座等。

(3)研究机构和农业协会保持密切的关系,共同促进农业技术的推广

各研究机构都与意大利农民协会保持密切接触,使新技术、新产品和各种信息很快地传给农户和农场主。为了帮助农场主使用最新的技术产品,农业协会经常组织如新技术创新日等活动,研讨会等多种活动,让农场主了解最新的技术产品,鼓励使用新技术产品,负责在帮助联系生产厂商解决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一切问题。

(4)成功案例

ENEA推广小麦品种的成功案例

70年代中期,ENEA培育出了硬小麦新品种CRESO。培育成功后,ENEA立即开始选实验地的工作,不仅土地要适合推广实验用,而且农户还要积极配合。在农民协会和地方机构的配合下,在离罗马往东100公里的FUCINO市找到了合作伙伴,经过实验成功后,将种子申请专利并将许可权出让给意大利种子公司Agroservizio。现在意大利硬小麦种植面积的一半是CRESO品种。

CNR推广环保缓释施肥技术案例

CNR多分子技术研究所最近研制出环保缓释的农业施肥技术,他们利用膜的缓释技术,开发出新型施肥产品,最大限度地节约了化肥,同时避免因施肥过多对土壤的破坏以及雨水使化肥的流失,并避免了对环境造成污染。

该项研究是多分子技术研究所的科学家向欧盟第六框架计划申请的研究课题,经费的60%来自欧盟,40%来自意大利教育大学研究部。在经过3年的研究后,他们研究出该成果,知识产权归CNR所有。

为了推广该技术,CNR通过其技术转移中心负责相关的技术转移的一系列工作。根据他们的计划,技术转移方式可采用向生产企业出售专利,或与生产企业联合成立新的合资企业、或自己注册成立生产公司等多种转移方式。不过他们目前倾向于向专业生产厂商卖专利。

在新产品批量生产后,与农业家联合会取得联系,并由农业家联合会出面联合组织召开新技术研讨会、新产品发布会等多种活动,让农户和农场主尽快了解最新的技术产品,鼓励他们使用新技术产品。同时农业家联合会还负责帮助联系生产厂商解决在农户和农场主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一切问题。

5.与农业相关企业支持农户、农场主推广农业技术的做法

企业支持农户和农场主通过农业技术的做法基本上都是通过自己的推广网络,通过自己的推销员以及和农业家联合会合作,直接向农户和农场主进行技术推广,主要做法有:

•通过在自己的实验地或场地开展示会,向农户和农场主推广技术;

•通过召开研讨会进行技术宣传;

•向农户和农场主直接展示技术。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先进典型扶贫事迹3篇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先进典型扶贫事迹3篇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先进典型扶贫事迹3篇

01

提起脱贫攻坚,最让我难忘的便是那段到村扶贫的时光。从吉林伊通镇关家村包村干部到关家村的“小林书记”,到贫困户王中生的帮扶责任人,再到镇青年志愿者爱心服务队的志愿者。一直以来,我坚持学习业务知识,学深悟透扶贫政策,立足包保贫困户情况,加强扶智与扶志,用真心收获真情,不断收获脱贫攻坚路上的“小确幸”。

真心求教,立志于“学”,收获扶贫“业务熟”。作为一名年轻的90后包村干部,我认真向单位经验丰富的老同志、镇扶贫办工作人员、关家村村屯干部请教,认真学习脱贫攻坚业务知识,详细了解脱贫攻坚各项程序,学深悟透脱贫攻坚各项政策,以最快的速度熟悉脱贫攻坚工作的要领方法,打开工作局面。组织召开脱贫攻坚政策宣讲会,下发扶贫政策手册,并根据关家村每户贫困户的具体情况,对照扶贫政策,充分利用各项扶贫政策,有重点及针对性地宣传医疗、金融、教育等政策,让贫困户能真正享受到扶贫政策,确保扶贫政策户户知情、人人知晓。比如,向因病致贫户宣传医疗扶贫政策,向有意向发展产业的贫困户宣传金融扶贫政策,帮助联系贷款,如胡鹏峰妻子因为癌症晚期家庭贫困,有养牛意向,与村里和镇里积极帮助联系信用社去家里实地踏查,为其研究贷款事宜。

不惧困苦,立志于“勤”,收获百姓“暖心笑”。作为一个在城市里长大的孩子,刚担任关家村党支部书记的时候,我对农村工作、全村贫困户基本情况除了材料上的文字,几乎一无所知。经过一段时间的到村锻炼,我对全村XXX户贫困户的基本情况、大事小情,做到张嘴就来,情况全掌握、困难全清楚、贫困户全熟识,贫困户们对胖乎乎的“小林书记”也印象深刻,都知道有个经常来家里嘘寒问暖,积极解决问题的“小林书记”。在农忙的时候,凌晨五点就到村上带领村屯干部走访贫困户,核查核准贫困户相关信息。知道贫困户徐国春的大米见底了,便自掏腰包给徐国春家买了自家吃的大米,一直因为脑出血后遗症行动不便经常喜怒无常的徐国春见到“小林书记”总是笑嘻嘻的;知道徐国春的妻子照顾徐国春在收苞米时精力不够,便协调村干部帮助借用收苞米的机器;知道贫困户徐铭浩在读书,便积极帮助研究教育帮扶相关政策;知道贫困户吴亚山的妻子因为拉苞米途中摔下来住院,便去看望并自掏腰包送上慰问金……认真做事,立志于“干”,收获服务“大温暖”。第一时间加入镇里的青年志愿者爱心服务队,与其他志愿者共同自掏腰包购买大米、面粉、豆油、面包、方便面等慰问品走访慰问贫困户,尽力帮贫困户排忧解难。对一些身残志坚的贫困户,向他们学习身残志坚的宝贵品质,并帮助其寻找就业机会,致富增收。对一些贫困家庭的学生,为他们准备文具、书籍等,鼓励他们努力学习,用知识改变命运。服务队所走过的村、所去过的户,那一句句“非常感谢你们对我的关心和帮助,我一定会积极乐观走出困境。等过段时间我家院里的杏熟了,欢迎来我家吃杏。”“谢谢姐姐!谢谢哥哥!”“谢谢孩子!有空再来!”无疑是脱贫攻坚志愿服务中收获的大温暖,每当想起那些话语、那些感激、那些笑脸,就有了奉献爱心、助力脱贫攻坚更大的动力。

虽然走在脱贫攻坚的路上,我能做的只是一些不起眼的小事,但我愿意怀揣着年轻人的“脱贫梦”,带着对困难群众真挚的关怀以及对脱贫攻坚志愿服务工作由衷的热爱,用真心收获真情,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贡献青春力量。

02

连日来,湖北丹江口市积极应对疫情对外出务工、扶贫产业、脱贫项目等消极影响,不断强化基层党组织的引领力、凝聚力、统筹力、战斗力,发动“红色引擎”拓产业保增收,多措并举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积极推动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双战双赢”。

三级联动构筑战斗堡垒。深化推进村书记述职评议活动,结合疫情防控开展村“两委”班子研判评估,加大不称职、不胜任干部调整力度,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按照“四个不摘”要求,调优配强驻村帮扶力量,深化“户户走到”活动,提高驻村工作质效。大力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重点围绕村级债务、阵地建设、班子成员能力素质、服务能力等进行分析评估,抓好整顿提升。市、镇、村三级联动,坚持“市级领导包乡镇、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包村、市直部门包驻点村、各级干部包户”的脱贫攻坚包保责任制。完善精准扶贫教育培训、督办检查、考核考评、激励约束等机制,选派精兵强将驻村,全市成立XXX个精准扶贫工作团,选派驻村干部XXX名、包户干部7400余名,实现XXX个村全覆盖。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和包户干部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积极为村集体和贫困户制定脱贫规划,树立致富信心,引导产业发展,做细做实脱贫帮扶工作。

因势利导拓宽致富途径。依靠资源和政策优势,不断拓宽脱贫致富途径。坚持“市有支柱产业、镇村有特色产业、户户有增收项目”,突出“两为主、两加强”(以现有产业为主、以种植业为主,加强品牌农业、加强生态观光农业),全市扶持龙头企业40家、专业合作社953家、家庭农场XXX个、种养大户XXX个,已建成柑桔基地XXX万亩、茶叶基地XX.X万亩、中药材基地4万余亩、核桃基地9万亩。大力发展新型工业(六里坪汽车产业园片区、丁家营-浪河轻工服装产业园片区、水都-白果树沟-东环工业新区水资源食品饮料产业园片区),做大做强“六大支柱产业”(汽车及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水资源及食品加工、轻工纺织服装、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吸引群众就近务工。培育壮大文旅产业,借助仙山秀水资源优势,挖掘文化潜力,推进“旅游+扶贫”,打造一批旅游名镇、名村,开办一批特色农家乐、乡村民宿,增加旅游经济效益,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减负稳岗助力复工复产。成立企业复工复产服务协调领导小组,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任组长,3名副市长任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人员出行工作组、交通和物流保障等5个工作组,XXX名市级领导带头,XXX名各级领导干部分驻各个企业,实现企业帮扶全覆盖,为企业守好“防护门”,把好“复工关”。积极出台《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支持中小微企业共渡难关有关政策措施》,充分发挥政策性银行金融堡垒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开发“复工贷”“放薪贷”等专项金融产品,为企业提供过渡性担保、延期还款、自动授信等服务,保障受困企业及时复工生产和疫后稳定生产,帮助企业克服困难、共渡难关。为104家用工单位发布用工岗位8000多个,发放本地用工信息需求表10000余份,引导有务工需求的贫困户就近就地就业,及时发放就业、稳岗返还补贴。成立返岗服务工作专班,建立农民工返岗条线受理机制,按照“条块结合、集中整合、分域组织、统一运送”的原则,引导务工群众“错峰”有序外出。截至目前,丹江口市返乡农民工50XXX人,已完成返岗就业49XXX人。

03

从横冲直撞的23岁走来,到如今笃志成长的25岁,3年的脱贫历练,3年的基层实践,从少不经事的毕业大学生到脱贫攻坚的小干部,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赛道上,我和所有一线扶贫干部都奔跑着、冲刺着、收获着,用拼搏的汗水在脱贫攻坚的路上种下三朵花。

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们在脱贫攻坚的路上种下了一朵名叫实践的花。接触扶贫从全面摸排开始,当时还是扶贫小白的我跟着同事入户走访,卡着一厚沓农户摸底信息表和民政部门导出的收入数据敲响农户的大门,学着同事的样子一项一项询问,一条一条核实,一户一户记录。14天的时间里,我和单位其他同事一同完成了领导布置的6个行政村的摸排任务,汇总到最后一个数字的时候觉得自己无比骄傲,这些数据都是我们一步一步走出来、算出来的啊!后来慢慢接触扶贫调研,经常跑到村里和村里的百姓交流,问问他们对于扶贫政策的满意度,听听他们对于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思路,自己去地里看看经济作物的长势如何……脱贫攻坚的工作经历教会了我,实践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唯一途径,生木造屋是不可行的,坐在办公室里想当然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基层的问题还要从基层群众身上入手,最真实的数据也要从基层群众上获得,第一朵实践的小花在我心里生根发芽。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我们在脱贫攻坚的路上种下一朵希望的花。苗志刚是张全营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双腿残疾靠轮椅行动,还记得初次去他家的时候那间杂乱的屋子、有些迟缓的眼神和略带些自暴自弃的样子。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失去双腿不能自由行动的他对未来的生活并不抱有太多的希望,眼看年幼的两个儿子还等着他抚养长大,我和村里的第一书记商量着给他一笔启动资金,让他和家人选择传统豆腐加工项目合作经营,全家人“报团取暖”开起了小作坊。苗志刚负责日常财务管理,父亲和兄弟负责生产和跑外销售,母亲和妻子协助制作豆腐,一家人的日子变得越来越“红火”,苗志刚的脸上也开始出现了笑容。2年下来,他用豆腐作坊盈利的资金购买了10只羊和6头肉牛,建起了标准的养殖基地。他还想利用残联的残疾保障资金和小额金融贷款的政策,承包附近100亩土地种植苜蓿等草料作物,将豆腐坊生产剩余的豆渣、浆水以及紫花苜蓿作为牛羊的增肥饲料,形成互利发展的种养产业链。让贫困户从自暴自弃到心存希望,这大概是扶贫干部最大的成就,第二朵希望的小花在每个人的心底破土抽芽。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我们在脱贫攻坚的路上种下一朵奋斗的花。曾经也对扶贫这项工作抱有怀疑态度,我能做好吗?这些工作我能完成吗?到底还要不要坚持下去?夜深人静大楼里加班的时候,看着窗外的弯月,说没想过放弃是骗人的。可是每当心里的退堂鼓出现,脑海里就想起领导、同事的鼓励,想起入户聊天时贫困户的笑脸,想起村民对于未来生活的向往,就觉得自己身上使命重大、不容放松。我的工作、我的努力很有可能改变一个人的一生,会改变一个家庭的命运,况且还有那么多支持我的人,有什么理由退缩停滞不前呢?2020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已进入攻城拔寨的决战决胜期,擂战鼓、落重锤,更需要我们所有扶贫干部勠力同心、奋力前行,去斗贫,去战贫,去打赢打好这场脱贫攻坚战。冲锋的号角已经吹响,我想同所有一线扶贫干部,以奋斗的节奏谱出最美的脱贫攻坚曲,以实干的节拍唱响最亮的时代最强音。决胜时刻比干事比勇气,第三朵奋斗的小花在神州大地上摇曳绽放。

窗外的柳条抽了新芽,路边的空地吐了新绿,脱贫攻坚的冲刺终点线就在前方,心有花香,路阻也易,我们一起加油冲!

关于中小微企业合作养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先进典型扶贫事迹3篇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