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塞米松在养牛羊中的使用?牛又喘又咳嗽怎么治最有效

地塞米松在养牛羊中的使用?牛又喘又咳嗽怎么治最有效

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地塞米松在养牛羊中的使用和牛又喘又咳嗽怎么治最有效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地塞米松在养牛羊中的使用以及牛又喘又咳嗽怎么治最有效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小牛呼吸困难急促怎么办

小牛呼吸困难急促怎么办

牛甘薯黑斑病中毒是由于牛吃进一定量甘薯黑斑病病甘薯引起,在临床上呈现以急性肺水肿和间质性肺泡气肿、呼吸困难以及皮下气肿等为主征的中毒性疾病。

病因:

甘薯黑斑病的病原性真菌除长喙壳菌外,又有茄病镰刀菌、爪哇镰刀菌以及甘薯软腐病、甘薯象皮虫病等也可致病。

症状:

多数病牛的突出症状是呼吸困难,往往将精神沉郁、食欲不振和反刍减退等症状遮盖。呼吸次数增多达80-100次/min以上,呼吸音粗而强烈,如拉风箱音响。病牛多张口伸舌,头颈伸展,长期站立,不愿卧地。眼球突出,瞳孔散大,呈现窒息状态。急型重症病例,在发病后1-3天内可能死亡。

泌乳性能好的奶牛,在发病后,尤其出现呼吸困难症状后,奶量大减以至停止泌乳,妊娠母牛往往发生早产或流产。病牛伴发前胃弛缓,间或瘤胃臌气和出血性胃肠炎。心脏机能衰弱,脉搏增数(可达100次/min以上)。可视粘膜发绀,颈静脉怒张,四肢末梢冷凉。体温多正常。

诊断:

调查病牛有饲喂或采食霉烂甘薯史,且多突然发病,以高度呼吸困难为主,呈现如同拉风箱音响的呼吸音,皮下气肿,体温又不高等症状,可初步诊断为黑斑病病甘薯中毒。必要时可应用黑斑病病甘薯或其酒精、乙醚浸出液进行人工复制发病试验。本病多群发,应注意与牛出血性败血病、牛肺疫等传染病的鉴别。

治疗:

目前尚无特效解毒药,多采取以下几种对症治疗措施。

(1)排毒:通常内服盐类泻剂,对成年牛可先服1%硫酸铜溶液30-50ml,然后再用硫酸镁500-700g、人工盐100-200g,常水6000-700Oml混合溶解后,用胃管投服。

(2)解毒及缓解呼吸困难:

1)放血、输液和保肝解毒当病牛体壮、心脏功能尚好时,可静脉放血500-1000ml,然后输注复方生理盐水3000-4000ml,配合20%-25%葡萄糖注射液1000-2000ml,缓慢静脉注射。

2)使用氧化剂解毒

3)解除代谢性酸中毒

4)缓解病牛缺氧和呼吸困难程度

5)加强心脏机能,应及时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强尔心注射液10-20ml,或20%安钠咖注射液10-20ml。

6)为减少液体的渗出作用,应用10%氯化钙注射液100-200ml,或2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500ml,静脉注射。

预防:

(1)消灭黑斑病病菌在甘薯育苗前,对种用甘薯用10%硼酸水(20℃),浸泡10min,也可将种用甘薯用50%甲基托布津溶液,浸泡1Omin。

(2)收获和运输甘薯时,注意勿伤坏甘薯表皮,贮藏和保管甘薯时,注意做到:入窑散热关、越冬保温关和立春回暖关;地窑应干燥密封,温度控制在11-15度。

(3)严禁饲喂黑斑病病甘薯及其粉渣、酒糟等副产品,黑斑病病甘薯要严禁乱丢,应集中深埋、抠肥或火烧,以防牛的偷吃中毒。

牛又喘又咳嗽怎么治最有效

牛又喘又咳嗽怎么治最有效

犊牛出生后易生病成活率不理想,特别是犊牛出生2~7天会相继出现气喘、高烧等症状,治疗不及时或不当死亡率较高,养牛户一般多将其称之为“新生犊牛喘”,今天便带大家看一下该病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方案。

一、发病原因

当前有关新生犊牛喘的发病原因并没有一个统一而明确的说法,不过一般多认为是以下3种原因中的一种或多种导致其发病。

1、新生犊牛支气管肺炎。通俗一点来讲就是犊牛感冒了,主要是犊牛出生后没有做好防风保温工作受凉所导致。以往由于饲养管理粗放新生犊牛喘多是由于该原因所引起,不过随着犊牛价格越来越高养牛户对犊牛的护理变得越来越重视,因此现在很少有犊牛受凉而发病。

2、犊牛异物(吸入)性肺炎。通常多是由于母牛生产困难或其他原因导致犊牛吸入羊水所致,正常生产的犊牛较少出现该病。这里简单给大家说一下有关犊牛出生后倒立控羊水的问题,相信不少养牛户都会这样去做,其实这是一个错误的操作方法,因为正常生产的犊牛产出前并不会用口鼻呼吸,所以不存在吸入羊水的问题,养牛户只需要在犊牛出生后及时清理口鼻内的黏液便可以,没有必要对犊牛进行倒立控水,倒立控水会让犊牛心脏和大脑承受较大的压力,并不利于犊牛的健康,只有犊牛难产并吸入羊水时再进行倒立控羊水,同时还要皮下注射25%尼可刹米1.5毫升刺激呼吸中枢。

3、母牛慢性霉菌毒素中毒所引起。这是当前业内有关新生犊牛喘最主流的一种说法,母牛妊娠及泌乳期间采食霉变饲料出现慢性霉菌毒素中毒,所产出犊牛在出生后便容易发生新生犊牛喘。草食动物养殖帮手提醒,这一种说法在实际养牛过程中也被得到证实,一些母牛长期采食霉变饲料所产牛犊便容易发生新生犊牛喘,而停喂霉变饲料后所产出犊牛患病率便会大大降低。

此外,母牛妊娠期间营养不良、微量元素缺乏及患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等亦可导致新生犊牛喘的发生。

二、治疗方案

1、禁食母乳。很多新生犊牛喘都是由母牛慢性霉菌毒素中毒说引起,因此患病犊牛最好禁食母乳,用其他同期生产的健康母牛进行代乳或进行人工哺乳。同时要对母牛进行相应的调理与治疗,停止饲喂霉变的饲料,多喂青绿饲料,严重时可每天静脉注射葡萄糖生理盐水1000~2000毫升,维生素C2~3克。

2、退烧消炎。

方一:安痛定注射液10毫升,地塞米松注射液5毫升(5毫克),青霉素320万单位,肌内注射,每天2次,连用3天。

方二:柴胡注射液10毫升,地塞米松注射液5毫升(5毫克),青霉素320万单位,肌内注射,每天2次,连用3天。

方三:安痛定注射液10毫升,地塞米松注射液5毫升(5毫克),20%氟苯尼考注射液3~5毫升,10%盐酸多西环素注射液3~5毫升,肌内注射,每天1次,连用3天。

方四:安痛定注射液10毫升,地塞米松注射液5毫升(5毫克),泰拉霉素2.5毫克/千克体重,肌内注射,每天1次,连用3天。

犊牛症状轻微选择方一、方二,症状严重选择方三,有条件的养牛户可选择方四,泰拉霉素对新生犊牛喘效果较佳,一般1~2针后患病犊牛即可好转,不过泰拉霉素价格较高且不容易购买。

小牛下生站不起来舌头在外面

小牛下生站不起来舌头在外面

牛犊四肢无力站不起来一种原因是天气太冷,导致牛犊四肢无力无法站立,要做好保暖措施,再有就是体内缺乏微量元素,营养不够,这时要及时人工补充,另外要看看有没有腹泻拉稀等症状

犊牛腹泻是指肠蠕动亢进,肠内吸收不全或吸收困难,致使肠内容物与多量水分被排出体外的一种犊牛疾病。其临床特征是拉稀便、软便或水样便,呕吐,脱水,体重减轻和酸中毒,死亡较快。引起犊牛腹泻的病因分为营养性(如由牛奶饲喂过量,牛奶突然改变成分,低质代乳品,奶温过低等引起)和传染性(如由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引起)腹泻两种。治疗本病,最好通过先查明原因,再行给药一、用磺胺咪治疗细菌引起的腹泻,按犊牛每公斤体重0.1克口服,每天服3次,连服3天。二、氟苯尼考,按犊牛每公斤体重0.01~0.02克肌肉注射,每天注射3次,连注3天。有病毒感染时,可以使用板蓝根注射液,20毫升/头。三、当犊牛有食欲或能自吮时,可给予口服补液盐(氯化钠3.5克,氯化钾1.5克,碳酸氢钠2.5克,葡萄糖20克,加常水1000毫升),让犊牛自由饮用。不能自吮时,可用6%低分子右旋糖酐、生理盐水、5%葡萄糖、5%碳酸氢钠各250毫升,氢化可的松100毫克,维生素C10毫升,混溶后,给犊牛一次静脉注射。轻症每天补液一次,重危症每天补液两次。危重病犊牛也可输全血治疗。一般可以选择病犊牛的母牛血液,用2.5%枸橼酸钠50毫升与全血450毫升混合后一次静脉注射。四、口服5~10克次硝酸铋或50~100克陶土或10~20克活性炭,也可进行灌肠排出肠内有毒物质。还可用乳酸菌素片5~10片,食母生5~10片,混合后一次内服,每天2次,连用2~3天,疗效良好。五、也可以用中药治疗:白头翁20克、板蓝根20克、黄连15克、秦皮15克、地榆15克、乌梅15克、茯苓10克,煎服,一日一剂,连用3剂。同时,还要注意保持牛舍清洁、干燥,及时清除粪便和污物,并经常进行消毒,铺垫干燥褥草。加强妊娠母牛的饲养管理,饲料配比适当,给予足够的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饲料,勿使饥饿或过饱,确保母牛有良好的营养水平,使其产后能分泌充足的乳汁,以满足新生犊牛的生理需要。母牛乳房要保持清洁。有条件时,可于产前1个月给母牛接种大肠杆菌菌苗;犊牛出生后尽早吃上初乳目前养牛在全国尤其是贫困地区都在大力推广。其市场效益稳定因素等原因引得大家都非常看好市场前景和发展养殖规模。养牛的季节其实一年四季都可以养,也都有优势和不足,但是只要注意对牛舍的通风和安全卫生工作做好,一般情况下牛是不会发病的,牛的体格要比人的强的多。现在一般正规厂家的家都是按正规检疫和防疫的。所以只要按照正规养殖方法去养,一年四季都是好季节。我现在把现在养牛的原因告诉大家,目前大豆、玉米等农作物长势正好,今年有望丰收!而大豆、玉米又是牛最喜欢吃的精料。所以现在把300斤左右的小牛买回去,先用目前的麦秆粉碎料喂养。等大豆、玉米丰收的时候正好是小牛加快育肥的关键时刻。这时候青玉米秸秆和玉米、大豆等都非常充足,价格也是在一年四季最底的时候,这时候不管是喂牛还是贮备料都是个不错的好时机,这样也大大降低了养牛的成本(目前都知道,全国的玉米大豆都比较贵)。所以科学养殖不可忽视。抓住时机,根据牛的长势和各方面的因素相协调,养牛不发都不行!!!

关于地塞米松在养牛羊中的使用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