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旧房屋养牛 双城区的经济

老旧房屋养牛 双城区的经济

大家好,老旧房屋养牛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双城区的经济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老旧房屋养牛和双城区的经济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双城区的经济

双城区的经济

清代、民国、伪满3个时期、120年间,亩增产32.7~19.0公斤,年增长0.27~0.16公斤。1949年双城区粮食亩产为78公斤,比1946年、1947年增长30%。1952年粮食亩产达88公斤,比1949年增长73%。年均亩增长3.3公斤。1952年开始试办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全面实现高级农业合作化。土地由农民个体所有,转为集体所有。1953~1957年,5年粮食平均亩产为78公斤。1958~1962年,双城区实现人民公社化。由于自然灾害、共产风等五风的影响,粮食产量大幅度下降。1962年粮食亩产只有39公斤,降为历史最低水平。1963~1965年,农村人民公社实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制度。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各项增产技术措施广泛应用,3年粮食平均亩产达88.0公斤。比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增长13%,其中,1965年亩产为101公斤,比1952年增长37%。1966年~1975年,10年粮食平均亩产122公斤,比1952年增长38.6%,比1953~1955年增长56.4%;比1963~1965年增长38.6%。1979~1982年,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各项农村政策,实行多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4年平均粮食亩产达173公斤。比1952年增长96.5%,比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增长120%,比1963~1965年增长96.5%。1983~1985年,双城区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84年平均粮食亩产达267公斤;3年平均亩产为229公斤。比1949年增长193%,比1952年增长160%。民国3年,1914年,双城市外运粮食4.6万公斤;民国13年,1924年,双城市外运粮食7.1万公斤;1952年,国家征购入库粮食为13221.3万公斤。

1962年,双城区征购入库粮食为1644.0万公斤,比1952年少购11577.3万公斤,低87.5%;1984年征购入库27232.6万公斤,比1952年多14001.3万公斤,增长1.1倍;1985年征购入库粮食19795.0万公斤,比1952年多6573.7万公斤,增长50%。乡镇企业,始自1958年人民公社化,发展起部分公社工业。1963年调正后,保留少部分公社工业。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对公社工业进行了改造、整顿、发展。1984年双城区有中、小型乡,镇企业69个,年产值6.273万元。比1983年增长16.7%。1985年总产值为39.3万元。比重为60:24:16。

2010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422679万元,比上年增长7.3%。其中,农业产值739403万元,增长8.7%;林业产值4910万元,增长13.9%;畜牧业产值640699万元,增长5.7%;渔业产值8100万元,增长1.5%;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9567万元,增长12.4%。双城区农作物总播种面积338.09万亩,比上年增长0.06%。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23.5万亩,增长1.3%。全年粮食总产量达223.3万吨,比上年增长10.2%,其中,水稻产量12.6万吨,增长1%;玉米产量206.3万吨,增长11.7%;大豆产量1.7万吨,下降-19%。经济作物中,油料产量426吨,比上年增长68.4%;烟叶产量200吨,下降65.2%;蔬菜产量94345吨,下降10.9%。

2013年,双城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97.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8.0%。其中,农业产值100.6亿元,同比增长7.8%;林业产值0.7亿元,同比增长3.9%;牧业产值89.4亿元,同比增长7.9%;渔业产值2.2亿元,同比增长27%;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4.5亿元,同比增长7.2%。全市农作物总播种面积352.6万亩,同比增长0.6%。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31.4万亩,同比增长0.6%。全年粮食总产量为40.77亿斤,同比增长7.9%。

2013年,双城推进“一区五线”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土地规模经营比重达到15.7%;大力发展放心蔬菜产业,新建设施蔬菜园区4个,千亩露地菜园区6个,蔬菜总面积22万亩,总产80万吨;逆转乳业下滑趋势,新建规模奶牛场8个,鲜奶产量实现恢复性增长。规模猪场达118个、肉牛场21个、蛋鸡场235个,畜牧业总产值89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5.3%。大牲畜、奶牛、生猪、家禽存栏为606411头、310767头、539406头、1531万只,分别增长4.3%、5.8%、9.0%、4.0%。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估衣业始用缝纫机;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针织业始用手摇织袜机,宣统元年,1909年,商务印书馆始用印刷机。民国6年,1917年,哈尔滨双合盛火磨在双城堡火车站西侧设立分厂,生产机制面。粉民国元年,1912,年双城市丽双电灯公司开业。民国8年,1919年,电力用于制油业,螺旋榨代替了笨重的油锤。民国10年,1921年,双城火柴公司开业,从业人员70余人,日产醒师牌、聚宝牌火柴40余箱,每箱100包。民国12年,1923年,双城市市场工业、手工业铺户,已发展为74个行业1071家。

伪满时期,民族工业遭到摧残。伪满康德10年,1943年春,一次即封闭35家磨房。伪满康德12年,1945年,双城工业、手工业铺户只剩250户,比伪满大同元年,1932年,减少304户,从业人员仅有983人,比大同元年减少1948人。

1949年建立国营麻袋厂、纺织厂、火柴厂、农具厂、木器厂、酒厂,制米厂和制油厂。年底,双城市国营工厂18家,合作工厂3家,私营工业、手工业821家。私营工业、手工业总产值为296万元,占双城市工业总产值547万元的54.1%。1956年对私营工业、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到1957年底,双城市工业企业共有234家,工业总产值1533万元。其中省营企业171万元,地方国营企业869万元,合作工厂43万元,生产合作社318万元,其它工业132万元。1958年双城市工业企业发展到435户,年产值为2203万元。1959年产值为3665万元。1960年产值为6030万元。由于这一时期在工作指导上犯了高指标,瞎指挥,盲目冒进的左倾错误,给国家人力、物力、财力上造成很大损失和浪费。

到1979年双城市工业发展到214个厂家。其中省营1家,地方国营32家,二轻工业21家、城镇工业11家,街道工业6家,农村乡、镇工业62家,其它工业81家。双城市工业总产值为13029万元,其中,省营1053万元,地方国营6059万元,二轻2336万元、城镇732万元,街道239万元,农村乡、镇工业2372万元,个体工业238万元。

1985年双城区工业共有4685个厂家。其中,省营1家,区内全民所有制企业29家,经委所属16家,农机工业2家,粮食工业4家、商办工业3家、水利工业3家、其它工业1家,集体所有制企业114家,二轻系统22家、城镇18家、街道5家、乡、镇69家个体工业4541家。双城市工业总产值为20377万元,比“文化大革命”前1965年提高7.4倍,比1949年提高57倍。职工干部人数有12558人比1965年增加5.3倍,比1949年增加13.5倍。工业利润为931万元,全民企业为519万元,集体企业为412万元,比1965年提高5.9倍,比1949年提高44倍。

双城市工业实现增加值594686万元,增长16.1%。其中:采掘业完成5390万元,增长16.4%;制造业完成585424万元,增长16%;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完成3872万元,增长19.2%。制造业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98.4%。是工业生产的主要力量。

2010年,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兴工业园区、临江石油区、太平空港区四个省级工业园区以及双城镇、新兴、永胜、周家、兰陵、联兴六个乡镇工业园区已经形成了集群发展。园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46户。占规模以上工业总数的74.2%,完成工业产值1613419万元,比上年增长26.8%,占双城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78%。

2013年,双城实现工业增加值112.0亿元,比上年增长14.9%;实现工业总产值416.6亿元,同比增长22.1%。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237.4亿元,比上年增长55.5%。增加值完成47.3亿元,比上年增长31.2%。主营业务收入201.2亿元,增长28.7%;利税总额18.6亿元,增长37.4%;利润10.5亿元,增长42.7%。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2504万元,比上年增长17.6%。全市有资质的建筑企业12家,实现建筑业产值37476万元,增长38%。2013年,双城新增规上企业44户,总数达到114户。全口径工业总产值410亿元,增长26%;规上工业产值210亿元,增长47.2%;规上食品工业产值147亿元,增长42.3%;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25亿元,增长46.8%;进出口总额1.58亿美元,增长61.2%;万元GDP综合能耗降低3.4%。招商引资实现“双百”目标,引进项目102个,总投资360亿元,其中达鑫电梯、华飞门业等超亿元项目48个。全年开复工项目176个,实际投资144亿元,新开工项目79个,完成投资69亿元。保险

伪满时期,双城区曾开办过保险。由伪满株式会社大兴公司双城大兴当兼办。当时只开办火灾保险。

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9月设中国保险公司双城代理处,只承办牲畜保险、人身保险、企业财产保险和个人小额保险等4种险种。

1952年保险有:国营企业、国家机关的财产强制保险,小额保险,居民家财保险,牲畜保险,旅客强制保险,铁路运输保险等5个险种。

1958年全国停办保险业务,市保险机构撤消。

1980年为适应国民经济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全国恢复了国内保险业务。双城市于1981年7月恢复保险机构,在人民银行内设保险股,开展了保险业务。开展的险种有:企业财产保险、机动车辆及第三责任者保险两种。

1983年,随着保险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又增加了家庭财产保险。同时,按国家保险项目,又因地制宜地试办了人身保险和农村的养殖业保险、种植业保险。

自1981年至1985年,双城区投保额1171592千元,共收保险费为2977317元。其中:1985年投保额为268483千元,比1981年上升18倍,共收保险费845000元,比1981年上升2.7倍;共有承保户3992户,比1981年上升13倍。

自1981年至1985年双城区共发生保险案件509起,结案440起,赔款3113849元。其中:企业财产保险的赔款为2131439元,占整个赔款68.4%,机动车辆及第三者责任保险的赔款为540277元,占整个赔款的17%;家庭财产保险赔款为442133元,占整个赔款的14.6%。

2005年实现保险业增加值1082万元,增长24.5%。年末双城市有各类保险机构7家,全年保费收入7006万元,比上年增长30.3%。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753万元,增长10.1%;人寿险保费收入6253万元,增长54.4%。支付各类赔款791万元,比上年降低10.6%。其中,财产险赔付金额624万元,增长39%;人寿险赔付金额167万元,降低40.4%。

2013年,双城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9318万元,同比增长8.2%。其中,财产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2888万元,同比增长31.1%;人寿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5300万元,同比下降36.1%。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2623万元,同比增长29.4%。其中:财产险业务赔款1812万元;人寿险业务赔款299万元。

内销

2010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4046万元,比上年增长20%。其中,市的零售额339703万元,增长20%;市以下零售额74343万元,增长19.8%。按经济类型分,国有及国有控股经济27993万元,增长20.2%;非国有经济386053万元,增长19.9%,其中,个体经济315100万元,增长19.4%;私营经济38015万元,增长19.8%。

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实现473634万元,同比增长7.1%;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实现220377万元,同比增长5.5%。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现88.2亿元,比上年增长14.3%。城乡消费品市场同步增长,城镇和乡村实现零售额分别为72.2亿元和15.9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15.9%和7.7%。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零售额79.1亿元;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9.1亿元。

外贸

清代和民国时期,双城区外贸业务全部由私人资本家经营。

新中国成立后,从1949年至1972年,外贸业务由区供销社兼营。

1973年4月设立区外贸小组,隶属市农副科领导。

1974年1月成立区对外贸易科,编制9人。

1974年10月在双城区希勤公社庆革大队建立国营养牛场,全场工职95人。

1975年11月建立外贸粮油食品收购站全站职工32人。

1983年10月建立区外贸土畜产品收购站,全站职工11人。

1984年了月建立区外贸工艺品收购站,职工4人。

1985年市对外贸易公司有国营养牛场1处,市外贸粮油产品收购站、市土畜产品收购站、市工艺品收购站各1处。全公司职工157人。

2010年,对外贸易总量保持增长。全年完成进出口总值517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9.7%。其中,出口总值完成424万美元,增长33.3%;进口总值完成4754完美元,增长51.4%。

2013年,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15845.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61.2%。进口总额14961万美元,同比增长65.1%;出口总额884.3万美元,同比增长15.2%。

基建投资

2013年,双城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43487万元。商品房销售面积34.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8%,其中,住宅销售面积27.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0%。2013年,双城改造城区道路10条8.7万平米;东南隅22栋16.6万平米回迁房顺利回迁,廉租房补贴1800户,实物配租115户;完成26栋15万平米老旧小区房屋综合改造;发放历史遗留房屋权属证80万平米。完成哈大高铁广场和急救中心休闲广场建设,启动希望广场改扩建项目;对承恩门、北道口、护城河进行环境综合整治。集中供热增容120万平米,供热质量明显改善;铺设给排水管网114公里,污水管网21.9公里。集中开展物业、棚改征收、环境综合整治会战,拆除违章建筑2100平米;栽补大树1300棵、灌木6万株,维修路灯1500盏,增设停车泊位300个。

包村扶贫工作总结

包村扶贫工作总结

扶贫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的一项重要战略部署。党政机关定点扶贫是我国扶贫开发战略部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阶段扶贫开发的一项重大举措,对推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下面是2015包村扶贫工作总结范文,欢迎阅读浏览。

篇1:

,我室全面贯彻落实《全市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大包村扶贫工作力度,帮扶金台区硖石镇高家湾村农村建设、农业发展、农民增收,促进建设,包村扶贫工作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圆满完成了工作任务。

一、加强组织领导

3月31日,《全市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召开后,我室按照会议要求,及时召开了室主任办公会,组织学习了会议精神,把包村扶贫工作提高到了建设,解决“三农”问题,改善民生,构建和谐宝鸡的高度来认识和对待,列入了议事日程。我室成立了包村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由室主任谢丽娟任组长,副主任吕守奎、窦潇儒任副组长,高志宇等3名县级干部、葛利怀等7名科室负责人为成员。同时,成立了高家湾村帮扶工作小组,由副主任窦潇儒任组长,副调研员杨积峰任副组长,朱会奇、刘伍军等11名干部为成员,室工会主席柴智强为驻村干部,具体负责包村扶贫日常联络和有关协调工作。4月下旬,室领导带头,组织干部深入村组,开展走访调查,摸清村情民意,结实实际制定了《市委政策研究室包村帮扶金台区硖石镇高家湾村工作计划》,有针对性地采取帮扶措施,包抓扶贫工作开头顺利,开展迅速。

二、开展结对帮扶

结合开展“三问三解”活动,我室安排副主任窦潇儒等11名党员干部,重点对高家湾村董留福等11户困难党员和贫困户开展结对帮扶。按照“面对面摸实情、心贴心办实事、实打实促发展”的要求,我室11名干部与该村11名党员困难户和贫困户签订《宝鸡市计划生育家庭创业工程帮扶协议书》,坚持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帮村组和助农户相结合、促发展和办实事相结合,逐户建立了《交友帮扶联系卡》,因户施策,分类指导。全年组织干部447人次进村入户“一对一”开展工作,了解家庭状况,分析贫困原因,探讨发展对策,制定脱贫计划,帮助贫困户出主意、解难题、谋突破。今年3月份,我室为坪头镇蔡家湾村联系解决群众文化活动锣鼓器材一副,折资2.5万元,走访慰问蔡家湾村群众62户,每户送去一份米面油及棉衣棉被等问慰品,折资1.5万元。6月份,室领导窦潇儒一行8人支援高家湾村夏收,送去慰问品,折资500元;9月份,室领导带领全室干部职工到该村开展《帮扶问慰献爱心,创建文明展风采》活动,送去棉被20床,折资4000元。

三、搞好协调指导

加强新农村建设和统筹城乡发展工作协调指导,结合该村实际,帮助制定新农村建设升阶晋星计划,完善村庄建设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搞好移民新村建设。因地制宜,指导抓好村庄路、渠、树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条件。引导村组干部和村民开展环境治理,美化、净化人居环境,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为了尽快解决高家湾村服务中心建设资金短缺的问题,我室在办公经费紧缺的情况下,拿出10万元支持高家湾村服务中心建设,谢丽娟主任、窦潇儒副主任等领导多次向有关部门积极反映,主动联系,为村服务中心建设争取了5万元资金,为村产业发展争取了5万元资金。还从金台区民政口争取19万元对口资金扶持。驻村干部柴智强协助配合村干部多方联系,积极努力,主动与金台区联系,争取来区财政支持资金5万元。目前,以上资金已经全部到村入账。

四、开展“六送”服务

我们充分发挥政研农工系统的优势,积极开展“送政策、送信息、送技能、送项目、送资金、送保障”六送服务活动。送政策,结合学习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深入村组干部群众宣讲中央和省、市关于农村工作的方针政策,做到政策到村到户、入脑入心。送信息,根据实际需求,适时为农户提供劳务信息、农产品流通信息等,促发展,助增收。送技能,结合省、市开展的农村基层干部培训,适时安排该村干部参加培训,提高村治能力。围绕壮大劳务经济和提升西瓜、核桃等特色产业,协调有关部门有针对性地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送项目,结合实施项目到村工程,积极联系协调有关方面,在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项目安排上,尽可能对该村予以倾斜支持。送资金,协调组织、民政、水利、卫生、扶贫、体育等有关部门,帮助解决村级组织阵地建设、村内河堤治理、村民中心建设等实际问题。送保障,协助抓好农村低保、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落实工作,做到应保尽保。

篇2:

按照全县干部下乡驻村推进“四个全面”工作要求,多伦县审计局明确扶贫目标,落实工作责任,加大帮扶力度,包村扶贫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总体情况

按照工作分工,多伦县审计局包扶多伦县诺尔镇北村,该村地处县城东南1.5公里处,总面积8平方公里,由三个村民小组组成,共有居民474户,1067人。其中常住户396户,950人;户在人不在78户,117人。持农业户口747人,非农业户145人,外籍户56人,无户2人。全村共有劳动力360人,长期外出打工145人。全村土地共6000亩。可利用土地2421.9亩,其中林地1600亩,宅基地248.4亩,公益事业用地148.5亩,水浇地425亩,全村人均耕地0.4亩。土地质量分为三个等级,各占三分之一。目前该村以种植业为主导产业,主要以种植西红柿、黄瓜、青椒等蔬菜为主。

根据该村地处城乡结合部,主导产业是面向镇区的蔬菜种植业这一特点。在多次深入该村调研并征求村民意见的基础上,我们确定在北村开展以加快发展绿色反季节蔬菜种植业为主攻方向的扶贫工作目标。

二、主要工作

(一)“十个全覆盖”工程开展情况

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协助开展“十个全覆盖”工程,引领该村紧抓农村城镇化建设发展契机,积极争取各方项目、资源,通过新建通村水泥路,整修全村道路,稳步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项目实施。以来,修建了2.14公里的通村水泥路,路面整修9公里;积极争取农网改造项目,改造了10千伏线路5公里、低压线路4公里,新增变台4处。建成600平米健身广场、2公里村级道路、20盏路灯、4个垃圾池、4座公厕、1所标准化卫生室。开展了“卫生清扫日”活动,积极发动了40户村民集中清理垃圾4次,对道路、路口、公共场所、庭院及屋前屋后的垃圾、杂物、粪堆和柴堆进行彻底清理,逐步改善村内基础设施条件,努力营造安定、和谐的生活环境。

(二)万名干部下基层四级示范抓引领工作

一是结合干部下基层示范抓引领活动,选派得力干部驻村,协助北村开展工作。针对性深入贫困户走访调研,通过对帮扶户的走访调研,并与村干部党员进行座谈,记好民情日记,准确掌握包扶村的基本情况,准确掌握党支部、党员和贫困户、典型户详细情况,记载帮扶工作进展情况,就存在的困难和村民关注度较高的问题进行梳理汇总。

二是落实重点工作,引领科学发展。驻村工作组多次入户走访,积极寻找适合本村发展的产业项目,经多次召开党支部班子会议、村委会会议、村民代表大会、党员会议,多渠道征求村民意见,确立以建设日光温室蔬菜种植合作社,推进“支部+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发展现代农业的思路。合作社设有理事会和监事会,理事会负责合作社日常的经营与管理,监事会负责监督理事会。为了保障项目资金在管理上的规范、安全、有效,严格按照开设专户、设立专账、设置专人、封闭运行的“三专一封闭”的模式进行管理,资金实行报账制。合作社整合200亩闲置耕地,通过财政补贴、村委会筹资和村民入股形式成立日光温室蔬菜种植合作社,建立了60座日光温室,设置入股上限,1000元/股,最少1股,最多20股,不得超过20000元。经营项目主要为种植黄瓜、西红柿,销售渠道为多伦县的两家大型超市。因种植过程中均施用有机肥,而且都是在自然成熟之后采摘,其无公害、成色好、口感佳的品质使合作社的蔬菜十分畅销,目前试种的生姜、豆角和茄子等菜品也即将上市。下一步将继续壮大合作社规模,拓宽销售渠道,逐步打开市场,为推动北村新农村建设搭建致富平台。

(三)扶贫包村工作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帮扶责任。按照县委、政府工作部署,明确责任领导,确定专门人员驻村开展工作,审计局长带队,多次深入该村开展调研,帮助贫困村查找贫困原因,从实际出发,梳理发展思路。制定点扶贫工作总体规划,及时掌握包扶工作进展情况,把培育主导产业作为农牧民增收的重点,积极筹措资金,协调相关项目,实实在在为贫困群众办实事。

二是制定详细帮扶措施。针对有劳动能力,无发展项目或缺资金的帮扶户,积极帮助其寻找合适的项目,争取小额贷款,帮助其创业,或为其提供就业信息,或帮助其在日光温室实现就业;针对房屋围墙老旧的帮扶户,结合十个全覆盖工程,帮助其申请围墙改造项目,现已全部完成;针对留守儿童问题,引领村干部积极对孩子进行心理疏导;针对年老体弱或因病致贫问题,经走访确定了驻村干部“一对一”联系户,制作了便民联系服务卡。积极协调县内相关部门,帮助其申请成为低保户或低保边缘户,提高其大病报销比例,从而减轻家庭的经济压力;针对因供子女上学致贫家庭,则完全采取救助式扶持方式,给予资金上的支持。

三是认真落实“三到村三到户”帮扶措施。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健全程序和档案,统筹推进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着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继续落实各项医保制度,加大新型养老、医疗保险制度宣传,进一步扩大养老医疗保险覆盖面和参保率。案,统筹推进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着力完善

社会保障体系,继续落实各项医保制度,加大新型养老、医疗保险制度宣传,进一步扩大养老医疗保险覆盖面和参保率。

篇3:

一、加强领导、广泛调研,制定扶贫工作实施方案

局党组把包扶的xx村扶贫工作作为学习和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一项重要举措,高度重视,定期召开党组会议进行专题研究,及时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明确一名党组成员负责扶贫工作,工作组常年驻村,成员按月轮换,每月保证一至二名干部驻村工作。为全面、准确掌握四罗沟村的基本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局领导班子多次集体赴xx村进行调查研究,与县、乡、村干部和群众广泛接触,深入田间地头了解民情村情,对全村的自然条件、人口、土地、困难户、劳动力构成、家庭经济收入、精神面貌、思想观念、难点热点问题等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分析,与乡、村领导多次磋商,反复研究论证,制定了《xx市民政局定点扶贫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指导思想、工作任务和总体要求,为开展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落实责任、对口帮扶,确保扶贫工作见实效

每年年初,我们按照《实施方案》要求,制定年度工作计划,逐月分解任务,并将当月任务完成情况纳入驻村干部所在科室的考核范围,严格考核。为加强对驻村干部的领导,规范驻村干部的行为,局党组还制定了“市民政局包扶驻村干部扶贫工作纪律”,要求每一位驻村干部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严格要求自己,不给群众增添负担。驻村干部按既定的工作任务和局里的要求,认真工作,月底总结本月工作完成情况,向下月驻村干部认真交接,确保工作的连续性。四年多来,各包扶干部以“以民为本,为民解困”的高度责任感,对工作认真负责,积极指导帮助群众开展扶贫项目,目前,各项工作已初见成效。

为了增强机关干部对扶贫工作的认识,密切与困难群众的关系,使扶贫包村工作成为大家共同的任务,局党组研究决定,开展一对一对口扶贫。局党组成员、局机关正科以上干部和局属单位负责人,与26户特困户结成了扶贫对子,开展一对一的帮扶,实行不脱贫、不脱钩。每逢春节,局机关干部还对这26户特困户进行慰问,送去面粉和食用油,保证困难群众过一个祥和的春节。同时,市局组织了12名军休老干部到xx村访贫问苦,开展为特困群众献爱心活动,为11户特困群众送去面粉11袋、衣被150件。

三、多方筹资、统一组织,顺利完成部分群众搬迁工作

针对村里部分困难群众居住条件差,不便于生产生活,且遇阴雨,极易造成房屋(窑洞)倒塌和损坏,威胁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实际,我们结合灾后重建工作,和乡村组织一起,认真调查走访,决定对35户群众实施整体搬迁。经我们多次努力,为该村争取到建房资金35万元,并协调乡村两级组织和土地等部门,统一规划、建造房屋105间,彻底解决了35户困难群众梦寐以求的住房问题。目前,35户困难群众已陆续搬进了新居。

四、积极发展肉牛养殖业,实行滚动式扶贫

根据xx村的实际,市局党组决定以发展养殖业为突破口,重点发展肉牛养殖,首批扶持xx村80户贫困户为肉牛养殖户,为每户购买一头肉牛。为解决资金困难问题,局领导带头捐款,并发动机关和局属单位干部职工向贫困群众献爱心,短短三天时间捐赠11950元,后又在机关工作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挤出8万多元,筹足10万元,及时送往村上,为群众购牛,并制定了发展养殖业的滚动式扶贫计划。xx年与首批80户养牛户签订了协议,并购进了肉牛,村里按照每户1100元无息周转扶持资金的标准,发放了扶贫周转金。为保证农民科学合理的养殖,驻村干部还积极联系防疫部门,对全村的牛、羊进行了防疫注册,定期进行免疫注射;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对养殖户进行了畜牧养殖知识培训;引导大部分养牛户种植了2亩左右的苜蓿,为养殖肉牛打下了基础。年底前,按协议第一批扶持的80户养牛户,将退出50%扶持款,再扶持40-50户。同时,驻村干部对全村的养牛、养羊存栏、出栏情况作了一次全面摸底,宣传鼓动村民扩大养殖规模,创造规模效益。

五、建设花椒和油桃示范园,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按照县乡总体部署,市局计划协助xx村建成300亩花椒示范园和200亩油桃示范园。目前,通过协调,已对乡村杂果园区建设进行了整体规划,并组织群众进行栽种,已栽种花椒、油桃各100多亩。先后又聘请技术人员指导农民科学培育和进行病虫害防治,多次协助果农加强园区管理,得到了当地群众的赞誉。

市局还积极鼓励群众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充分利用农闲时间外出打工。经与xx县人事劳动部门联系,已有一百多名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农村青年赴广东打工,并已全部进厂上岗,解决了该村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闲臵问题。今年又对劳务输出情况进行了再次摸底,掌握了能够外出打工人员基本情况,并将适时组织他们参加培训和劳务输出。

六、开展人畜饮水和道路硬化工程,改善基础设施

市局还对全村饮水管道铺设和村上道路硬化进行了具体规划,共筹集资金30万元,为全村每户村民家里都接通了自来水,为全村硬化道路12公里,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为农民致富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

七、加强村委会自身建设,改善村容村貌

为便于工作,市局和村组干部会议研究,确定了村上“两委会”临时办公地址。协助乡党委召开两委会班子民主生活会,协调关系,增进团结。帮助村上建立健全了村务管理、决策、监督等各项规章制度,制定了村规民约,并将各项制度装订上墙。市局每年挤出一定经费为村党支部、村委会征订党报党刊和对农业、农民有直接帮助的报刊,以便农村基层干部和群众及时了解国家的方针政策,了解更多的致富信息。仅xx年为村上订阅报刊的费用就近2000元。利用村民空闲时间,驻村干部组织广大干部群众对村组道路、环境卫生进行了集中整治,清理了庄前屋后的杂物,对乱摆乱放的秸杆麦草进行了集中堆放,对村上的一条主干道路进行了平整,使村容村貌有了明显的改观,增强了村民的凝聚力,也进一步融洽了干群关系。总之,在市局党组的高度重视和局领导的带头下,局机关和局属单位干部职工发扬民政人“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工作精神,一门心思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扶贫工作取得一定成效,受到了广大群众和当地党委、政府的一致好评。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安排部署,继续坚持既定的目标,巩固和发展前期扶贫工作成果,与县、乡、村领导密切配合,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全面完成扶贫包村工作任务

乡村四年级作文

乡村四年级作文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乡村四年级作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乡村四年级作文1

我出生在韶关葸岭村,那里有老旧的房屋,有肥沃的土地,还有明亮的夜空。那里的生活如世外桃源一般,十分美好。

春江水暖时,竹子又长了新枝,屋后的竹笋破土而出,我和奶奶去竹林挖回长好的竹笋,带回家做竹笋炒猪肉吃,那味道别提有多鲜美了。竹笋除了可以做菜,还可以榨笋汁,美味的笋汁清甜可口,喝完后喉咙一阵清爽,连呼吸也是舒爽的。

夏日炎炎,一阵凉爽的风吹来,迎着风跑向楼顶,享受这轻柔的风拍打在身上的感觉,听着竹林里“飒飒”的风声,令人不觉得神清气爽。

秋风送爽时,田里的稻子成熟了,我和奶奶去田里割稻谷。将黄澄澄的稻谷拿到市上脱去壳,带回家烹煮,那米晶莹剔透,香喷喷的米饭绵软可口,别提有多好吃了。

冬天悄悄地来了,葸岭的气候也不冷,大伙儿可以像平常一样出来玩,捉蛐蛐、逗狗、做游戏,一样可以玩得热火朝天。

家乡的小山村是我见过的最美的乡村,那里美食琳琅满目,风景变幻多姿,生活舒适闲散,还有很多好玩的,好看的。如果你想知道,那就亲自去我的家乡看看,体验一番那美好的乡村生活吧!

乡村四年级作文2

“唉,好久没回老家了,真想念那儿的……”正想着,妈妈的一声叫唤让我喜出望外,“大川,快收拾收拾,这次放假我打算回老家住几天!”我乐得一蹦三尺高。

一到老家我就被门口的空地吸引住了,不是那儿的景色好,而是我看见了一只母鸡带着一群毛茸茸乱叫的小鸡。不知是什么原因,驱使我抓了两只动作慢的小鸡,放在一个纸箱里。一只小鸡觉得自己出不去,就原地闭目养神;一只小鸡确焦急的寻找出口,突然,他面对纸箱的一面站住了,但马上又扑腾着翅膀往上“飞”,爪子轻蹬两下就“飞”了出去,好像会轻功似的。他立刻找来了母亲,并与母亲有了一阵对话“叽叽叽叽叽叽”“咯咯咯……”,母鸡听了竟然朝我走来,可她又转变方向,朝纸箱走去,一下救出了小鸡。

大星哥哥刮了刮我的鼻子,说:“这么久才来一次老家,我带你出去钓鱼吧!”“我兴奋地说。

一到河边,我迫不及待地掏出渔具,开始垂钓了。一会儿功夫,被我收拾得服服帖帖的溪鱼将军们便已经装满了大半桶了。嘿,什么鱼这么狡猾,竟然敢挑战本大爷我,真是不想活了,它只是试探性的一点点吃,根本不上钩,我故意把鱼杆动了动,它以为香喷喷的鱼饵就要走了,赶紧扑上去,哈哈,鱼儿终于上钩了!看来鱼脑子也不会急转弯啊!

这次乡村之行真是趣味多多,笑话多多啊!

乡村四年级作文3

在喧闹的乡村里到处都是人们的欢声笑语,有在马路边跳舞的,有在广场上舞剑的,还有在小溪边散步的。这就是美丽的乡村生活。

在傍晚的田野里是孩子们玩耍的天地,大家来到田野里分组进行打泥仗的游戏。游戏一开始,孩子们准备好了泥弹,那一双双凶猛的眼睛好象马上要大干一场。开始丢泥弹了,我们的脸瞬间就变得灰灰的,像一个个大泥人,但是大家还是觉得非常好玩,永远都不会感到乏味。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夜空中出现了星星和月亮。夜空中一颗颗星星不停得闪烁着,就像嫦娥姐姐在眨着眼睛。空中的月亮弯弯的,像一条香蕉船在夜空中缓缓驶过,撒下一丝丝光明给人一种安静的感觉,让人非常舒适、惬意。

接下来我们又来到了小溪边,小溪的水很清,清得可以看到溪底的水草和沙石;小溪的水很静,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小溪的水很绿,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在月光的照耀下小溪显得波光粼粼发着绿绿的光,偶尔还可以看见几个在钓鱼的人。

乡村很朴素,但是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有着蔚蓝的天空和美丽的田野。

乡村四年级作文4

一个周末,我和姐姐去乡下奶奶家,欣赏到了迷人的农村风光。

车停在了去往奶奶家的小路边,我们快走到奶奶家门口,准备敲门时,发现门没锁。我喊了几声,没人回应,于是,我想:奶奶一定在地里干活呢!我兴奋地奔向田野,只见农民们在麦田里忙碌着。累了,拧开水壶喝上几口凉水,喝完,顾不上拧紧水壶又忙去了。我在这人山人海的田野里找到了属于我家的麦田。一些小鸟在空中飞翔,一些隐藏在麦子下,像在捉迷藏。

我们在地里忙活了一下午才回家。傍晚的乡村很热闹。在地里干活的农民说笑声不绝于耳,从各家院隐隐传来的狗叫声,在树下吃饭的人们在高谈阔论,话题离不开关于庄稼的种植和长势。院子的角落里,远处的小河边的青蛙们此时也来凑热闹,像是在给劳累一天的人们演奏一场免费的音乐会。

早晨,鸡还没叫,农民们都已经动身了,拿起水壶,扛着农具纷纷走进了自家地里。路边,树枝上的知了在为勤劳的农民唱着赞歌,大树摇动着枝叶,仿佛在和他们打着招呼,鸟儿在为他们亮起歌喉……乡下的所有生物都醒了,此时,城市里的人们还沉睡在香甜的睡梦中呢!

乡下农民的勤劳和乡下的自然风光绘成了一幅美丽又和谐的田园风景画,它的美丽不仅仅只有这些,要是说起来,三天三夜的时间都不够用呢!

乡村四年级作文5

大家眼中都有自己喜欢的乡村,我眼中的乡村它是这样的。

一座座小茅房出现在你们面前,有些房前种着很多花,有大丽菊、玫瑰、茉莉等,还有些叫不出名。早上勤快的人们早早的起床,有的种田,有的在织布,还有的在家打扫房间。

倘若茅房后有一条小溪,小鸭子们会在水中觅食,游泳,玩耍,前面会有一只鸭妈妈带队,像老师带小朋友一样,“小朋友们”穿着黄色的绒毛外套,可爱极了,它们摇摇晃晃地,紧紧跟着妈妈后面,不敢掉队!

接着来到了一眼看不到的田边,如果你春天来到这里,就会看见金黄色的油菜花在春风中轻轻垂下头,其他小花们也在风中跳舞,好像在欢迎你的到来,空气中还飘着阵阵花香,好闻极了!要是你秋天来这里,你会看见一片金色的大海,风吹过,吹起的波纹像极了浪花,大家都来收割麦子了,脸上都挂上了满意的笑脸。

鸡,大家都会养几只的,鸡妈妈会带着小鸡们到处去觅食,他们也穿着黄色的衣服,一张小小的嘴叽叽叽,让他们更加可爱。

夕阳带着红,黄,粉,蓝的光,伴着向晚的微风来到天空,疲倦的人们也回去了,结束了一天忙碌的生活!

乡村四年级作文6

在乡间的小路上,你会闻到瓜果的芳香;在夜晚的池塘边,你会听到在歌唱;在青青的草地上,你会看到成群的牛羊。这就是多彩的乡村。

有些人家,总爱在房前屋后搭一个棚,或种葡萄,或种百香果,还会种几株花:菊花、月季、鸡冠花……它们按着时间,有序开放。每当你漫步在乡间小路上,就会看到瓜棚下,绿叶间那青红的瓜在微风中争着扭动它们的身躯:串串紫得发黑的葡萄在炫耀它们的高贵,紫红紫红的百香果在你争我抢地露出笑脸……你还会得到棚下主人热情的招呼:“来尝尝瓜果啊”。这就是我那多彩的乡村!

牛,乡下人家照例要养几头的,我的家乡也不例外。白天在乡间走走,经常会发现小孩很熟练地牵着一头黄牛去吃草,在青青的草地上,牛儿专注地吃草,不时观望着主人。日落西山,晚霞染红了乡村,也染红了吃饱喝足的晚归的牛儿。

傍晚,出去散步,会看到乡下人家老老少少聚在一起,谈天说地,好不惬意!

夏天的夜晚,不时地唱着“呱,呱,呱!”那歌声真甜美,让那些忙碌一天的人们,幸福地进入梦乡。

乡村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它是一缕阳光,带给我们快乐;它是一朵白云,飘进我们的心灵。

这美好的乡村生活,怎么能不叫人留恋?

乡村四年级作文7

上个星期六,我和妈妈一起去农村的哥哥家,给小侄子庆祝生日。

来到小孤山是上午八点左右,我下了车顾不得进哥哥家,就直接去了后山的果园,美丽而丰硕的后山对我的诱惑太大了。

后山的果园里五彩缤纷,是各种水果展示的大舞台。像红灯笼一样的苹果挂满枝头,和绿叶捉着迷藏。黄澄澄的鸭梨们你挤我,我挤你,活像一群调皮的小娃娃。葡萄叶下悬挂着一串串各色的玛瑙,一个个晶莹剔透。还有那绿绿的小毛桃藏在叶片间,风一吹,便露出可爱的小脑袋,真淘气呀!我拿着大大的塑料袋,摘了一个桃子,放进袋里。妈妈说:“你挑的桃子太生,不好吃,要挑那红色的毛桃才好吃。”妈妈还摘了一个给我看,我照着妈妈的方法摘起来,一个、两个、三个、四个……不一会儿我们就摘了一大袋。

妈妈见摘了这么多就叫我下山,我却坚持要爬到山顶。妈妈没办法,只好陪我上山。一路上我们爬呀爬,终于爬到了山顶。放眼望去,漫山遍野全是果树,密密匝匝的,都连在一起了。一阵轻风吹来,清新的空气加上果子的香气,令人是那样地舒服。到了中午我们才慢悠悠地下了山。去哥哥家吃大餐了,小侄见我摘了这么多水果,埋怨我为什么不喊上他。

这趟农村之行我既吃到了美味的大餐,又采摘到了果实,真是收获多多啊。农村真是一个美丽的地方。

乡村四年级作文8

在我的记忆里,有许多趣事已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忘了,但有一件事,却让我久久不能忘记,这件事就发生在我的乡下。

星期天,我回到了乡下奶奶家,姐姐跑来对我说:“我们去挖蚯蚓吧,昨天才刚下了一阵雨,地面很湿,一定有很多。”我和姐姐走到了一片空阔的湿地上,地面上留下了蚯蚓钻过的痕迹。

我挖开土,数以十计的蚯蚓呈现在我眼前,姐姐只站在一旁,没有干活:“你怎么不捉?”姐姐说:“你是男的,你负责捉。”我听了,点点头,就飞快地捉了起来,捉了一会儿,才捉到二十多,姐姐看到,急了,大声说:“捉这么少,什么时候才捉得够,看我的!”

姐姐撸起袖子,开始捉了,很久,也才捉到了十二条小蚯蚓,我幸灾乐祸:“你不是很厉害吗?这么少!”姐姐听了,脸立刻变成了一个红苹果,但很快,从地上捉起一条蚯蚓,往我头扔来,“叫你笑我,叫你笑我……”但好男不跟女斗,我拔腿就跑,后面,只留下姐姐的狂笑声……

这些在乡村的小细节,让我难忘,给我带来欢乐!

乡村四年级作文9

一个恬静的乡村,总是可以孕育出一群淳朴的人们。

当一个城市人住进乡村,那么在他早晨醒来时,他会发现村里的人早已经出来干活了。每到太阳刚从东方露出半边红扑扑的脸蛋时,农民们就自然地醒来,出去种田了。每当月亮升上神秘的天空时,他们才会回家。同时还会谈一些无聊的话。比如:今年你预计收成怎么样?你种的四季豆发芽了吗?……至少在我认为,他们挺无聊的。也许,收成对他们来说很重要吧!

在乡村,人们可以看到许多在城市里看不到的景色。

我奶奶家就住在山上。我常常能看到树与树之间的小影子——是松鼠!乡村的孩子们会叫道,并手忙脚乱地拿网和其它什么工具。虽然松鼠很常见,但很难捉住,所以孩子们不愿放过任何这样一个机会。可每次在他们去拿网的时候,松鼠都会逃走。待他们回来时,眼里便满是失望。奶奶家门口有个小池塘,塘边的芦苇又高又肥,无论风多么使劲地吹,都拿它们没办法。池塘边的小山坡,一到春天,就开满了野花。我最喜欢的,是那山顶上随风飘扬的蒲公英。黑灰色的'花芯上住满了准备旅行的“小伞”们,单调中透露出几分华贵。

在乡村生活可比在城市有趣多了。我和表弟一起抓鱼、放风筝、喂鸡……其中,我最喜欢抓鱼。我和表弟一起静候在池塘边。忽然,一个黑影掠过水面。“啊!有鱼!”接着,我控制班住鱼,表弟则拿起竹篮一勾,鱼就被捉住了。真有趣!一开始,我还不敢,后来,渐渐熟练了。

我喜欢乡村的生活,喜欢村里的人们!

乡村四年级作文10

每当我吟诵《咏鹅》这首古诗是,便渴望看到那活灵活现的鹅。今年暑假,我去乡下的婆婆家小住几日,终于如愿以偿了!

婆婆家饲养了一群大白鹅,我于它们进行了零距离的接触,并且仔细观察了它们。鹅的身体宽大;头很大,喙扁而阔,前额上还长了一个大肉瘤;颈细而长,呈弓形;尾巴很短,脚蹼很大。鹅那洁白的羽毛,配上鹅黄的蹼、喙和肉瘤,显得十分优雅、高贵。

鹅十分欺生。遇见陌生人它会主动袭击,脖子一伸一缩地追啄,一副神圣,不可侵犯的样子。鹅很爱清洁。青菜、菜叶,必须洗干净了,切碎后才肯吃。

鹅吃食的样子最有趣。长脖子靠近食盆,张嘴“嘎——哦,嘎——哦”地叫两声后,头一甩,食物就到了嘴里,在不紧不慢地嚼,又缩起头,埋入食盆吃,吃饱后,便走来走去。

鹅游泳的样子最好看。它迈着八字步来到池塘,昂首鸣叫,一副“曲项向天歌”的优美姿态。纷纷展开翅膀下了水。刹时间,碧绿的水面上移动着一座座雪白的小山。这不正是“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的画面吗?

今年暑假,我在乡下婆婆家见到了十分优雅的鹅。再重温《咏鹅》时,就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这真是乡村小住的一大收获啊!

乡村四年级作文11

繁华的大都市,是大多数乡村人民的向往;但清新活泼的乡村,又是大多城市所比不了的……

清晨,城市里的人们匆匆忙忙地起床,匆匆忙忙地吃饭,一盏盏的路灯灭下时,一辆又一辆的汽车呼啸着上了场。只听“嗖”地一下,街道上扬起烟尘,忙碌的一天开始了。

而乡村的早晨,等公鸡一叫,人们便从床上翻身而起,准备去做早饭。乡村的人们生活能力强。他们分工明确,一个生火,一个做饭,生活过得井井有条。吃完饭后,便拿着锄头去田地里耕作了。

忙碌的一天过后,夕阳西下,城里的人们轻松地走出办公室,马路上响起一阵又一阵的车鸣声,孩子们也背着满是书的书包,踏着轻快却又沉重的脚步走回了家,那堆成了山的作业,成为了孩子们的噩梦,他们是有多么想像乡村的孩子一样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生活啊!

走在乡野的小路上,乡村里的人们扛着锄头,一片欢声笑语漫步在有青草和花儿芬香的小路上,孩子们在河里抓小鱼,在山上摘味道味道甜美的果子吃。这一片的和谐,让人心驰神往。

无论是生活在乡村还是城市,我们拥有的生活就是最可爱的,让我们珍惜属于自己的生活,不断的成长,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乡村四年级作文12

乡村没有城市的繁华和喧闹,也没有深山的荒凉与冷清。这里的生活有着不一样的魅力,它深深吸引着我。

每天早上,清脆的鸟叫声呼唤我起床看日出。站在门外的院垻上,远远望过去,粉红的太阳刚从远处的山顶探出头来,慢慢升高,露出了大半个脸。突然,太阳摆脱了大山的挽留,跳上了天空,霞光万道,照亮了山川和田野。初升的太阳,阳光明媚,却不刺眼。一格格农田向远方层层铺开,非常有艺术感!绕着田边小路散步,做一做深呼吸,迎面扑来的空气夹杂着泥土的芳香,使人神清气爽,深深陶醉其中,让我完全忘记了城市中汽车尾气难闻的味道。

还有一种让人难忘的味道。我远远看到外婆从地里提着一只竹篮回来,竹篮里有外婆刚摘下的黄瓜,西红柿,小白菜等各种蔬菜。这是地道的绿色蔬菜。外婆用这些食材做了几个菜,还有一碗美味的黄瓜鸡蛋汤,真是香极了,我都喝了一大碗呢!

乡村还是一片天然牧场,可以喂猪,可以养牛,可以放羊,还可以养鸡鸭。我外婆家就养了许多:有两头肥猪,一只公鸡和一群母鸡,还有几只大鸭和一堆小鸭。

我经常找邻居家的小伙伴们一起玩耍。我们曾在山沟里追野鸡;在丛林间摘果子;在乡间的小路上互相追逐;在小山坡上唱歌;在庄稼地里跳舞。快乐极了!

虽说农村不像城市那样繁荣,生活也没有那样丰富多彩,但是我更喜欢农村那种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生活。希望我以后有更多的时间去那儿体验乡村的快乐生活。

乡村四年级作文13

星期六,我和陈铭、泮轩毅、黄炳笙,一起去乡村观察景色。

我们先走进乡村的农田,一棵棵的橘子树,正是芽苞初放的时候,一片片碧绿的叶子和一颗颗白色的小籽相结合,为农田增添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高楼门前蹲着两个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而这些橘子树是朴实中带着几分华丽。

接着,我们去山上逛一逛,我们可是"登山者",在没有路的山上爬来爬去,在途中,我们看到了小麦儿,我有点奇怪,在这种恶劣的地方怎么会长出麦子来呢?而且这麦子居然快成熟了,绿中带了几分鹅黄,真是一个重要的发现。

还有几根小草引起了我的注意,他们是多么的顽强,在硬硬的石缝中间,探出头来,绿绿的,一看就让人感觉心旷神怡。仔细看,旁边还有些它的"宝宝"--小草苗,特别的不起眼,而它却有着顽强的生命力,真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啊!

这里的农村风光真是美不胜收,景色数也数不清。

乡村四年级作文14

美丽的景色,好玩的趣事,因为这些,我来到了乡村。

乡村的春天,有桃花,油菜花;映山红等一些花,其中我最喜欢桃花。粉红色的,五片花瓣自然就是桃花了。爸爸指着桃花说:“你看,这是桃花,桃花一般有五六片花瓣。代表着爱。”乡村的桃花真美啊!

乡村的夏天,有荷叶,荷花;池塘边的知了等,我最喜欢的是荷花。因为你想,现在荷花还没有开,如果荷花开了;不就里面会有莲子,想想都要流口水了。我喜欢乡村的荷花。

乡村的秋天,有柚子,枫叶;稻田等,我尤其喜欢的是柚子。柚子还没成熟还没成熟的时候它的颜色是浅绿色的,藏在树叶里不太显眼,柚子熟透了的时候它的颜色是金黄金黄的。微风吹起树叶,露出一个个胖娃娃。乡村的柚子是甜美的。

柚子,可吃又可玩。可以吃,爸爸拿着一根长长的棍子,在树上打柚子,我在下面接。爸爸打了第一个下来,可没想到,只听见一声“砰;”我的脸上有一个柚子的印子,原来我接的时候,柚子“跳”到了我的脸上。第2个接的很好……

好玩,坏了的柚子可以当篮球,可以当足球,也可以当垒球。我喜欢把柚子当垒球玩。第一次三米,第2次五米;第三次八米……

乡村的冬天,可以打雪仗,堆雪人;打鱼等,我最喜欢打雪仗。我记得有一次两个男生对我和一个女生,我们的脸上像被子弹射中了一样。雪是冷的,我们却玩得热火朝天……乡村的打雪仗是有趣的。

乡村是美好的。世界上不是缺少美,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乡村四年级作文15

乡村生活,对于在城市长大的我显得既陌生又遥远,偶尔在书本上、电视上或父母的闲聊中,我才对乡村有一点点的了解,也激发了我对乡村的好奇和向往。这个星期六,我陪着妈妈一起来到了一个小村庄来找奶奶玩。

那天阳光明媚,我们乘着汽车来到了奶奶家。到了之后,我一眼看到那间小屋子和屋子里面的小桌子,使我想起四岁那年。记得小时候,每次我都是和爷爷、奶奶、妈妈一起起床,我们给院子里的植物浇浇水,和妈妈一起给小金鱼换换水。吃过早饭,爷爷奶奶还是在院子里给果树打打药……不知不觉的,一上午就过去了。

下午,从幼儿园放学回家,妈妈就把桌子搬到院子里,辅导我写作业。不时有两三个邻居路过,总夸我说:“呦,看你家陈秋帆,学习多么努力啊,将来一定是一个大学生!”作业写完了,奶奶也把饭做好了,把书本一收,我们就直接开放。

夜来了,明亮的月光洒满大地,萤火虫儿提着灯笼在草丛中闲逛。我吃完晚饭,躺到摇椅上,看着那皎洁的月光慢慢地明亮起来,闻着泌人心脾的花木香,我渐渐地恍惚起来……

经过三天的体验乡村生活,我感受很多,我深刻的体会了农村生活面朝黄土,背朝天要付出的汗水。所谓“粒粒皆辛苦,汗滴禾下土”果然是如此。我一定要好好学习,不浪费一点儿粮食。并且长大后发明一个机器人来帮农民伯伯分担辛苦,为国家效力。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